磴口县隆盛合镇人民调解工作典型材料(5篇)

时间:2019-05-15 11:2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磴口县隆盛合镇人民调解工作典型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磴口县隆盛合镇人民调解工作典型材料》。

第一篇:磴口县隆盛合镇人民调解工作典型材料

深化“三一四全”工作法

全力抓好人民调解工作

——-磴口县隆盛合镇人民调解工作典型材料磴口县隆盛合镇位于磴口县东北部,南接巴镇补隆淖办事处镇,东北与杭锦后旗二道桥镇相邻,西至沙金苏木,全镇有14个村,87个社,耕地面积10.1万亩,总人口2.9万人.目前属于农村社会经济转型期,群众生产生活文化需求日益增加,各类民生诉求增多,而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完善,造成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凸显,呈现出复杂性、群体性、综合性的特点。为此,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创新,寻找切合实际的矛盾纠纷调解新途径,积极探索和丰富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深化了“三一四全”工作法,化解了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用“小调解”铸就了社会的“大和谐”。

抓住一条工作主线,构建一个工作网络,完善一套工作机制。

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近年来,在上级的统一指导和要求下,我镇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调解中心具体实施,司法行政部门业务指导,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协调配合的人民调解新格局。《隆盛合镇矛盾纠纷纠纷排查制度》、《群众接待室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相继出台。全镇14个村全部建立了调委会。在工作中,隆盛合镇实行人民调解员选用制,大力吸收退休的村干部、老党员充实到了人民调解员队伍中来。同时为延伸工作网络,该镇还相继在镇农副产品集散地、农贸市场成立了2个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有专兼职调解员9名,2011年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形成一个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大调解、大服务”组织网络,从多渠道、多领域构筑起了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道防线”。

同时,为适应新时期下人民调解工作的需要,我镇结合工作实际,从完善工作机制入手,用制度规范工作,用制度推动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调解工作的规范化运行水平。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建立了矛盾纠纷集中排查机制。定期对重点区域、重点部门、重点人员实行重点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动态分析“一周一报告,半月一通报,一月一评估”,及时掌握和消除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二是建立了矛盾纠纷化解责任制。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进行归类梳理,并逐一建档登记。明确好解决问题的责任人。对进入登记台账的矛盾纠纷限期3个月办结,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落实、早解决。截止目前无一例因调解不及时引发的上访或群体上访事件;三是完善了调解档案的管理制度。按照调解档案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对调解文书的收集保存、卷宗制作、台帐建立、文书装订都做出了明确而统一的规定,有效的避免调解文书零散保管或者丢失的现象。

对矛盾纠纷排查要做到全覆盖;对群众的来信来访要做到全接待;对调解案件的调解过程要做到全公开;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全竞赛。

工作中,我镇要求调解中心每月要定期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一次系统性的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做到覆盖全镇,不留死角。在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和纠纷多发季节,还要组织开展集中性的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对重点区域、重点部门、重点问题、重点人员要实行重点排查,切实把不安定、不稳定的矛盾和问题排查彻底。对排查出的重大的、疑难性的矛盾纠纷实行所长包案制,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落实、早解决。今年前两个季度,镇调委会组织了3次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对14个行政村的土地承包、水事纠纷、邻里矛盾等情况进行了排查,共查出矛盾纠纷23件,使这些矛盾纠纷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的化解。

为切实做好群众的接待服务工作。我镇针对来寻求调解的农民群众法律知识比较欠缺,情绪较为激动的实际,在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要做到“三要”:“一要”就是要“听清楚”,“二要”就是要“问仔细”,“三要”就是要“讲明白”。要求工作人员在接待群众的时候要听清事实,听清理由,从法律角度说出哪些是法律允许的,哪些是法律禁止的,引导群众平等协商、互谅互解、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将矛盾纠纷及时就地的解决在初始阶段,防止因事态扩大或

激化而酿成更大的事端。

2012年3月28日,海子沿村二社的庞明俊开发沙地与本社高志兵的妻子梁彩珍发生纠纷,并发生了打架事件。庞明俊情绪很激动,导致了纠纷矛盾激化,司法所得知情况后,通过与村调委会前后进行了7次调解,最终得到解决。梁彩珍给庞明俊赔付3100元的医疗费,做到了事态平息,案结事了,避免了事态恶化。

为增强工作的透明度,确保人民调解工作良性运行,该镇在工作中坚持做到“阳光作业”,在不泄漏当事人隐私的情况下,在调解过程中广泛邀请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旁听,使调解案件的事实、证据、处理结果及工作程序更全面、更客观、更准确,增强了调解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充分发挥了调解的教育、警示、预防等综合功效。

2012年3月,民兴村二社杨华军在海子沿村路段碰撞了二道桥镇富强村杜学清,导致当场身亡。杜学清的家人到杨华军家闹事,披麻戴孝、烧纸,司法所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村调委会的协助下,通过讲法律、讲解决的办法,耐心疏导,使情绪激动并随时可能引发的更加过激行为得杜家人稳定下来。事态得以平息,并引导杜学清的家人通过诉讼解决这起交通事故。现在杜学清死亡一案民事部分已得到赔偿(赔偿金额为20万元),避免了一起恶性案件的发生。

为切实把人民调解工作引向深入,努力提高调解的质量和效率,隆盛合镇还在全镇开展人民调解竞赛活动,从2010年开始,在各村级调委会中深入开展“调解工作竞赛活动”,将评比的重点放在调解案件的数量、质量和调解的难易程度三个方面。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采取“听、查、看”的方式进行,切实提高了全镇人民调解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激发调解员办案热情,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镇为了改善人民调解工作环境,镇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出资10万余元,建起了专门服务群众的人民调解厅,工作环境切实得到改善,方便了群众。

通过深化“三一四全”工作法的实施,隆盛合镇有效地解决了一大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使一些潜在矛盾的纠纷和苗头性的治安隐患得以及时化解和控制,仅今年前4个月,镇上已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6件次,共排查出社会矛盾纠纷总数23件(次),已成功化解了19件,其他正在调处中,劝阻群体性上访4批次,防止矛盾激化4件,与2011年相比,矛盾纠纷逐年减少,矛盾纠纷的化解率日益提高,全镇人民调解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的态势。

第二篇:新州镇人民调解工作典型材料

新州镇人民调解工作典型材料——狠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夯实维护社会稳定基础

2011年,我镇紧紧围绕上级维护社会稳定精神,夯实基层基础,注重机制创新,突出重点、很抓落实、不断推动我镇社会治安综治工作取得新发展。

一、领导高度重视,搭建调处工作平台。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查处工作,将其作为平安和谐新州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新州镇完善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所的软硬件建设,建立了规范的调处室,配备了桌椅等,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人民调解委员会达到了“五有”、“四落实”、和“六统一”的目标,夯实了调处工作基础,搭建了良好的工作平台。

二、加强网络建设,调解队伍不但壮大。

为了更好地发现矛盾,排查矛盾,使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和调处,我镇在全镇36个村成立了调解委员会,每个调解委会由5-7名人员组成,形成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覆盖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

三、健全各项机制,形成纠纷调解合力。

1、建立有效控制矛盾纠纷的预警机制和定期排查机制。按照“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完善纠纷预防信息体系。充分发挥调解组织,调解员及信息员扎根基层,熟悉情况的优势,建立纠纷信息定期报送制度。一旦发现纠纷苗头,及时向上报告。

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和纠纷多发季节,组织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会战,进行拉网式排查。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以及重点人、重点事、重点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对象,进行重点排查。对排查出来的不稳定因素,严格落实责任制度,本区域、本单位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及时报告,采取工作组督办等形式,逐一把化解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

2、建立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对一些复杂的社会矛盾纠纷,依靠人民调解一家是无法解决的。必须建立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结合的工作体制,落实联动机制,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因此,我们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从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信访办、民政办、计生办、妇联、土地所等有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成立综治联调中心,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配合联动的有机整体。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要求,实行党政共抓,归口办理,协调配合,对不属于人民调解范畴的矛盾纠纷,及时分流到有关部门,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以确保矛盾纠纷彻底解决。矛盾纠纷排查,村每周排查一次,镇半月排查一次,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3、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考核奖惩机制。考核才能出绩效,才能褒奖先进,鞭策后进。矛盾纠纷排查的情况纳入各村各单位的平安创建工作年终量化考核指标,并根据考核结果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对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的,亮黄牌、发通报;因排查调处不力矛盾纠纷激化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创新方式方法,从源头上化解矛盾。

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结合“五五”普法,有针对性地宣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群众遵纪守法的意识和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制观念,避免过激行为,防止矛盾激化。加大对土地法、森林法、水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逐步消除部分群众的思想误区,树立土地、山林、水利均属国家集体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国家资源的理念,为避免“三大纠纷”发生的群体性矛盾纠纷消除思想根源。加快依法治镇、依法治村的进程,实行农村财务、村务公开、将土地承包等与农民生产密切相关的问题纳入法制化的管理轨道,为基层干部群众学法、用法、守法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行“村规民约”,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抵制歪风邪气,预防纠纷的发生。

二是各级组织要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感情去做工作,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换位思考,体谅群众的难处,把握好让群众得实惠这个原则,各项政策都要统筹兼顾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众的特殊利益,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坚持依法办事,主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从源头上维护群众利益,消除产生矛盾的土壤。

三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要亲自挂帅、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切实承担起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第一责任。

四是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预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努力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好、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五是通过建立属地管理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通过明确农村维稳信息员,构建维稳信息网络,不但提高情报信息的收集水平,做到维稳工作耳聪目明。同时,积极做好跟踪回访工作,对一些因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等因素的信访老户、集体上访户等重点对象做好说服解释工作,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对于信访要求缺泛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做好教育疏导工作,予以回绝。

五、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取得的成效。

今年元至9月初,村、镇共排查矛盾纠纷29起,调处29起,成功率达100%。我们通过积极探索,创新办法、认真梳理、科学分析分类信访、纠纷案件,灵活采用利弊分析法、心理攻势法、法律推进法、严正立场法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实现各类矛盾纠纷的成功调处。

如:2011年8月10日8时许,黄平县新州镇学坝村七组潘琼峰(该厂职工)雇请张枢明(该厂职工)驾驶其车牌号为贵H-11321的瑞琪车在黄平县新州镇辖区内的“桐角冲”洗矿厂(场)区内与凯里三中退休教师蒋胜尧(该厂职工)驾驶的摩托车同向行车发生相撞,致使蒋胜尧重伤,当即送往黄平县人民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上午死亡。

在事故未定性和责任未明确的情况下,为妥善处置死者善后相关事宜,避免矛盾激化。黄平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按属地管理原则,责成以新州镇牵头,县政府办龙金星,杨春等二同志现场指导,公安局、安监局、国土局负责人参与的事故死者善后事宜协调小组。于2011年8月11日、12日先后在黄平县余凯高速公路指挥部会议室和新州镇综治维稳中心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死者家属申称死者生前系人民教师,且有需要赡养的老母亲和60高龄的妻子,故提出高达70余万元的人身损害赔偿数额,车主辩称事故未定性,责任未明确,且其家庭经济困难,只同意暂时垫付丧葬等费8万元。针对双方的观点,调解主持人镇政法委书记时宏秀认真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和最新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标准,耐心细致地多次分头组织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入情于理,以案释法,双方达成了共识,自愿达成了协议,即车主暂时垫付10万元给死者妻子作为死者善后处理款,待本事故经司法机关作出事故责任认定结论后,如应由车主承担事故责任的,车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死者方在得到司法机关认定后,如不属于车主责任的,得到他方的赔付后3日内,自愿退还车主所先付甲方的壹拾万元(100000﹒00元)人民币。

2011年8月12日17时死者方得到车主一次性垫付款10元后,当即将死者尸运回凯里,历经两次,长达约15小的调解,这起厂区内撞车事故死者善后相关事宜得到妥善解决。

为此,我镇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政治任务牢牢把握在手中,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促进全镇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篇:隆盛合镇文明镇先进事迹材料

隆盛合镇文明镇先进事迹材料

隆盛合镇位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东北部,公路交通便利,商贸流通活跃,是磴口县最大的农牧区中心集镇。辖14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镇域面积200平方公里,耕地12.3万亩。今年年来,隆盛合镇党委政府以“新农民新生活”为主题,以“干净人家、精巴媳妇”的评选活动、农民文化民办官助、村规民约自定自评等系列活动为抓手,大力进行文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项工程即旨在推动文明进步,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农民新生活”乡村文明创建工程。该项工程是以“干净人家、精巴媳妇”评选、农民文化民办官助、村规民约自定自评等系列活动为主进行建设的。

一、“干净人家、精巴媳妇”评选活动的开展 河套平原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农村家庭大多衣食无忧,农民比较满足现状。“别看你饱的了,你还跑的了;别看我饿的了,我还坐的了”、“忙死不如闲死,受死不如穷死”等等一些落后观念大有市场。特别是在农闲时“男人喝酒打麻将,女人窜门翻闲话”;邻里不和、酗酒闹事、打架赌博、目无法纪、邪教抬头、乱堆乱放、臭脏乱差、不讲卫生、无视科学、不知荣辱等社会不健康、不文明、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多年来普遍存在,致富观念存在偏差,公德意识普遍不高。为此,该镇从2003年起创造性地开展了贴近农民生活实际、符合河套人民思维习惯、方言特点和一般道德行为评价标准的“干净人家、精巴媳妇”评选活动,在评选方案中,一是明确了活动开展的范围和目的:即在全镇范围内,以户为单位,通过开展评选活动,调动村民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培养农民健康向上的心理和思想素质,形成文明村风、淳朴民风。二是制定了具体要求和评分标准:“干净人家”要求住宅、院落、牲畜棚圈、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厕所、污水及垃圾排倒有固定场所,并经常进行清理、掩埋,保证无蛆、无蝇、无鼠;要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精巴媳妇”必须从“干净人家”中评选,要求遵纪守法,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不参与赌博、迷信活动;操持家务有方、邻里团结、家庭和睦、孝敬公婆、勤俭节约、爱护公物,有良好的饮食、卫生、生活习惯。评分标准即采用百分制评分标准,总分90分以上的为“干净人家”。此外,对家在当地的驻镇单位和镇、村、组三级党员干部参评还有积极带头、认真办事、遵守党纪和财务制度等项要求。三是完善了评选办法:通过农户申请,村民小组初评,村委会打分,镇评审小组认定,最后在全镇范围内大张旗鼓地进行游行、挂牌、公示、表彰。方案的制定从贴近农民的生活出发,符合实际,便于操作,为长期开展活动打下基础。

从管理角度看。“干净人家、精巴媳妇”评选活动,恰恰抓住了河套农民注重“家规门风”和邻里评价这一传统而朴实的精神利益追求,通过评选配置使其内生为所有家庭的竞争动力,管理效果自然不菲。

从社会角度看。在河套地区,“人家”要“干净”、“媳妇”要“精巴”,早已成为传统意识形态中的“亚道德”、“潜规则”,是老百姓发自内心要追求的东西,一旦倡导起来深入人心,女人监督男人、娃娃监督大人、女人比女人、男人比男人;村看村、户看户,一场“改善村容村貌、革除陈规陋习、建设和谐村镇”的“乡风文明”运动得以深入持久开展。

从评选方式看。其表意简明扼要,妇孺皆知;其标准直观明了,评价简便;其理念传统朴实,符合民意;其影响直指家族利益,影响力强,当地群众更是争先恐后,积极参与。

通过“干净人家、精巴媳妇”评选活动的深入开展,喝酒赌博的少了,闲时打工增收的多了,吵架打架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农民的大部分陋习得到了基本消除。该镇大部分农户生活区与生产区、畜禽养殖区分离,14个村的主干道全部整修,形成院落整洁,柴草堆放有序,垃圾及时清理、掩埋的良好生活环境,农民思想素质、公德意识普遍提高。广大村民能够自觉行动起来,革除陋习,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也促进了村社两级的管理更加规范和民主。活动开展近十年来,共组织评选32次,评出了“干净人家”1448户,“精巴媳妇”1216人。通过十年来坚持不懈地开展此项活动对农民进行素质教育,已达到了全民参与、全民竞赛的效果。“干净人家、精巴媳妇”评选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县、市、自治区和国家的重视与肯定,曾被央视一套、三套和区、市、县各级多种媒体予以深入报道。2005年,被自治区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7年7月,被全国妇联、文化部联合授予“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荣誉称号。如今的隆盛合镇比干净、比精巴、比公德、比收入,已成为自然风气,淳朴民风、文明村风、和谐镇风已蔚然形成,农民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升。

二、农民文化民办官助

文化可以对人的修养、气质、眼界、能力、思想等各个方面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基本实现小康的农民需要文化。在物质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精神的需求便凸现出来。没有健康的文化去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不健康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

近几年,该镇以公共设施、队伍建设、活动开展为抓手,引导和鼓励农民自办文体。一方面,通过积极争取,多方筹措,先后投资180多万元,新建农民文化广场3处、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室4个、草原书屋14个,新增图书6万余册,为全镇农村文化的较快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镇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资金,帮助农民购置乐器和服装,聘请专业人员指导其编排节目。组建了3个农民艺术团体和7支秧歌队,在重大节日和农闲时节,他们用自编自演、多种多样的廉政文化节目活跃在全镇的各个村社,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使廉政文化深入人心,也以此带动了很大一批农村文化艺术爱好者,队伍正在逐渐成长壮大。

在磴口县第十五、十六、十七届“华莱士”节期间,该镇组织本镇民间艺人分别成功举办了“隆盛合之夜”、“激情隆盛合”等专场演出,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08年11月、2010年11月和2011年10月,以“和谐隆盛合、快乐新农民”为主题,举办了隆盛合镇首届、第二届和第三届农民文化节。文化节期间,通过篮球、拔河、掰手腕、自行车慢赛、秧歌比赛,隆西新农艺社、县乌兰牧骑、夕阳红艺术团的“廉政文化”文艺汇演,书画、剪纸、根雕、木雕、石雕民间艺术展览,农产品展示、农牧业科技培训和电影下乡等一系列活动,有效地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而实现了文化生活与精神需求的融合。同时通过民办官助办文化的形式,挖掘了地方资源,弘扬了先进文化,传播了党的方针政策,提高了基层干部认识,推进了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三、村规民约自定自评活动

农村管理主要有三种手段:法治、行政、道德。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后,对农村事务的管理,一些管理者由过去的“行政崇拜”,变成了消极的“法律崇拜”。农民通过法律解决问题是对的,也应该鼓励,但如果大小事情都通过法律渠道来解决,是不现实的。一是成本太高,二是诉讼还有个时限,容易小事拖大,大事变“炸”,积累加重社会矛盾。为此,从2008年开始,该镇开展了以推进民主管理、健全道德规范、增强自我约束、提倡邻里监督等为主要目标的村规民约自定自评活动。14个村都根据本村实际制定了村规民约,启动并开展了评议工作。

为保证村规民约自定自评活动有序开展,该镇采取两委推荐和村民民主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成立了由村组干部、老党员代表、“精巴媳妇”代表组成的村规民约评委会,通过发放意见征询表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集体讨论和反复酝酿,形成符合法律和道德范畴的村规民约主要内容。然后利用大喇叭、公开栏等形式向群众宣传,使村规民约内容做到家喻户晓,自觉遵守。评议会的工作方式也不拘一格,重大问题集中评议,突发事件现场评议,家庭问题上门评议,复杂问题跟踪评议。对评议的好人好事通过广播、公开栏等形式进行表扬。对评议的不道德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将评议结果及整改情况与“干净人家、精巴媳妇”评选等进行了有机结合。

桃来村一村民在建房过程中,地基高出邻居许多,该村评委会了解到此事后,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立即组织会员上门评议,指出其错误做法,通过大家的帮助、教育,这一村民心服口服,主动降低地基高度,并表示以后严格遵守村规民约。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原来背地里说三道四的现象少了,村干部乱许愿、背黑锅的少了,推心置腹公开评论的多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摆在桌面上说,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和发展。

现在,村规民约自定自评活动已成为村民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体现自身主人翁地位的有效载体。大多数村民都能自觉遵守自己定下的村规民约,村风、民风明显好转。

第四篇:宜宾县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典型事迹材料

宜宾县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

典型事迹材料

合什镇地处宜宾县北大门,紧邻自贡市荣县河口镇、古文镇、雷音镇、古佳乡,交通便利,面积93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2个社区,人口33000人。几年来,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下,用真情、亲情化解了无数个矛盾纠纷,为维护全镇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认真做好保障工作,完成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规范化建设。

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严格按照人民调解组织“四落实”、“六规范”的要求做好规范化工作。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室有100平方米,其中包括30个平方的调解室。调解室外悬挂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标牌,拥有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一枚。人民调解工作制度悬挂于调解室,并且在实际工作的中统一文书格式,建立统计台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纠纷登记、案件研讨、工作例会、统计分析、学习培训、考核奖惩、回访督促等各项工作制度。

二、战斗在第一线,人民调解保障一方平安

作为处于第一线的人民调解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及时化解矛盾,避免矛盾升级为刑事案件、非正常死亡、群体性械斗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于2011年就

曾经调解了这样一个案件,由于积极的调解终于使当事人双方达成谅解,阻止了事情的继续发酵。

此次事件还要从2010年说起。

2010年5月24日15时许,谢正伦老人在回家的路上被道路施工方挖掘机压断左腿。谢正伦在宜宾市江北骨科医院治疗后截肢三分之一远端,后到成都安装假肢。2010年8月16日,谢正伦左腿伤情经四川临港司法鉴定所鉴定为六级伤残。自从发生事故后,谢正伦一家的经济发生了困难。谢正伦曾多次与施工方杨志勇商讨赔偿问题,但因双方数额差距太大,始终没达成协议。

在了解到情况后,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请示领导,联合司法所、法律工作者、综治办、安办多次组织双方调解,但都因为分歧太大不欢而散。

大年二十七,虽然天空飘着毛毛细雨,司法助理员胡纯静、派出所长赖刚等人来到了谢正伦家做思想工作。通过拉家常、算明细账、得失账的方式终于取得谢正伦的信任。谢家同意将赔偿金额由20W降低到15W,并且商定在过完年后在镇调解中心进一步调解。

2011年3月15日,杨志勇与谢正伦在镇大调解中心再一次参加调解。调解人员耐心的从法律责任等方面对双方进行调解,并用相关法律法规算明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最终双方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杨志勇一次性赔偿谢正伦伤残赔偿金、后续假肢安装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共计人民币140800

元。

随着双方在协议上签字,这场持续将近一年的矛盾纠纷终于画上一圆满的句号。谢正伦一家人的生活已有了着落,老人表示对此很满意。

在2011年——2013中,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各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计调解纠纷600余件,纠纷调解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9%,连续三年实现无调解民间纠纷引起的刑事案件、非正常死亡、群体性械斗和群体性上访事件。

三、发放个案补贴,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 虽然乡镇的财政比较紧张,但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还是积极向政府汇报,出台了《合什镇人民政府人民调解个案补贴的方案》(合政府发【2010】70号)文件。文件规定合什镇人民调解个案补贴为30元每件。截止2013年,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合什镇人民政府财政共补贴人民调解员7000余元。连续3年的发放,已经让处于第一线的人民调解员尝到了“甜头”。各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开展的特别有干劲。

四、强化培训普法,夯实民调基础

俗话说“孵鸡蛋出小鸡,孵石头永远都是石头”。矛盾调解也是一样,如果当事人知法明理,矛盾很容易解决;如果当事人胡搅蛮缠、拿着明白装糊涂,矛盾就很难解决。为了打好矛盾调解的基础,合什镇调解委员会主要做了两项工

作,即普法宣传和调解员培训,也就是“把石头换成鸡蛋并教会如何去孵鸡蛋”。一是抓好村(社区居)民的普法学习,利用集中培训、板报、标语、网络等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同时,在合什镇社区成立了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定期不定期地邀请法律顾问和民警现身说法,为社区不同群众提供咨询服务,讲解典型案例,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做到“月月有内容,时时有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居民法律意识,不仅在源头上预防了矛盾,也在纠纷发生后利于解决问题。二是抓好调解人员培训,让他们首先成为法律“明白人”。定期组织调解人员参加合什镇的民事调解集训班,集中学习有关调解知识和理论,积极交流各自在矛盾调解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使人民调解员熟知政策、掌握技巧,能够胜任民事调解工作。

五、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特点,为当地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每个镇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利益的冲突和各人素质的区别,群众之间肯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果放任这些矛盾自生自灭,就像一个炸弹不断膨胀一样,最终肯定会打断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012年合什镇河街的开发正式启动。但是马上就引起了一起矛盾。而这件矛盾的起因是这样的。罗天华与徐淑华系表兄妹。在1991年双方的父母通过家庭会议的形式达成了协议:罗天华父亲罗立国以1000元的价格购得位于合什镇

河街的房屋三分之一的产权,同时罗立国的姐姐放弃了剩余的三分之一的产权。但是在其后罗立国付款1000元给徐淑华父亲的时候,并没有要求开具收据。双方在之后的时间里也没有把房屋的产权过户。

2000年,罗天华把房屋拆倒后重建,徐淑华对此并没有提出异议,直到2012年合什镇河街的开发,双方的矛盾就此爆发。罗家认为自己在1991年已经付清了房款,虽然没过户,但是徐家20多年都没有提出异议,现在提出房屋是自己的纯粹是敲诈;徐家认为房产证在自己的手里,房屋理应是自己的所有。

双方多次自己协商无果后,甚至产生了肢体冲突。在得知了此事之后,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介入调查,多次组织双方座谈,但是都已吵架结尾。经过商讨,人民调解员重新制定了调解方案,通过对双方在此次事件中存在的失误来使双方相向而行。

对罗家指出其没有要求对方开具收据,也没有要求办理过户手续,现在产生了这样的纠纷,就一定要对此承担不利的后果;对徐家则指出其二十多年没有对自己的房屋进行妥善的管理,在公布开发公告的时间内也没有提出异议,对此也应承担一部分不利的后果。最后也劝解双方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择时再继续进行调解活动。

过后几日,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再次召开双方在场的调解,经过一番劝导后,双方达成协议:罗天华赔偿徐淑华

现金2万元;徐淑华与罗天华择日办理房屋的产权过户手续。

本次案件中,正是发挥了我人民调解贴近群众,辛勤口快的特点,才能把这个可能引发刑事案件的矛盾解决在了基层。也为合什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合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镇党委、政府、上级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我人民调解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并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防为主,调防结合,多种手段,协调作战的方针。运用经济、法律、政策和说服教育等手段,积极防范和调解民间纠纷,缓解社会矛盾,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使人民调解在大调解格局中真正起到“战斗堡垒”的作用,为合什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九日

第五篇:官店镇人民调解典型案例

官店镇人民调解典型案例

我镇何村村陆昌伍于1981年承包何村村焦子坪韭菜洞山林一幅,四至为上至岩定、下至沟、左至沟、右至沟,1994年4月,为了方便管理,官店镇人民政府、官店镇何村村委、桐梓县九坝镇人民政府、九坝镇九坝村委在当事人陆昌伍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韭菜洞山林与桐梓县九坝镇九坝村黎志贵、令狐昌军、令狐富、令狐昌容等人的山林进行互换,同年8月,九坝镇政府和九坝村委将韭菜洞山林转包给桐梓县粮食局,随后,桐梓县粮食局又承包给我镇何村村村民唐安胜(现迁居桐梓县九坝镇)。陆昌伍在管理从桐梓县九坝镇调换过来的山林时,遭到原山林承包人黎志贵、令狐昌军的阻挠,陆昌伍遂起诉到桐梓县人民法院请求黎志贵、令狐昌军排除妨害,桐梓县人民法院以《(2004)桐法民初字第269号判决书》确认官店镇何村村民委员会和九坝镇九坝村民委员会的山林互换行为不合法,但未予以撤销。2006年,陆昌伍向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该山林互换协议,在中院法官的调解下,官店镇何村村与九坝镇九坝村及相关人员达成山林互相归还协议,约定按原始的界址和权属相互归还,但是唐安胜以该山林系其从桐梓县粮食局依法转包而来为由,拒绝退还,并在焦子坪韭菜洞山林里实施砍伐树木、采伐竹笋、搭建帐篷等行为,当事人双方遂发生纠纷,陆昌伍于2009年6月25日申请至镇调委会。

调委会受理后,通过多种途径与唐安胜取得了联系,并通过

九坝镇政府和桐梓县粮食局了解到,该山林在1994年九坝镇政府与官店镇政府达成山林调换协议后不久便以拍卖的方式转包给桐梓县粮食局经营管理,随后桐梓县粮食局有偿转让给唐安胜,镇调委会意识到该纠纷的复杂性,处理不但,很可能会导致上访事件的发生,一是该山林未经合法程序调换,九坝镇政府与官店镇政府的山林调换协议系可撤销合同,但利害关系人未在1年内申请撤销,时效已经完全超过。二是桐梓县粮食局是通过拍卖的方式依法取得了该山林的管理使用权,是善意取得的第三人。三是该纠纷最终责任涉及到九坝镇政府和官店镇政府,虽然在2006年九坝镇政府和官店镇政府达成过山林归还协议,但该山林权属已由第三人善意取得,九坝镇政府在此时并没有处分的权利,其归还协议对善意取得人并无约束力。

考虑到以上问题,调委会召集林业站、何村村委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并决定多做唐安胜的思想工作,让其自愿将该山林的经验管理权交还给陆昌伍,通过多方努力,陆昌伍与唐安胜最终于2009年7月12日达成协议:“唐安胜将焦子坪韭菜洞山林交还给陆昌伍,陆昌伍在10日内补偿唐安胜因转包山林造成的损失费800元,焦子坪韭菜洞山林自陆昌伍付清补偿费之日交还”。目前该协议也履行完毕。

下载磴口县隆盛合镇人民调解工作典型材料(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磴口县隆盛合镇人民调解工作典型材料(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民调解典型案例

    年老夫妻居无定所 一筹莫展 一纸协议圆满解决 喜笑颜开 冯春明、姜秀华与四子之间的赡养纠纷 【纠纷情况】 冯春明,系邗上街道原冯庄村冯六组居民,共养育四子:冯华喜、冯华其、......

    人民调解典型案例

    陈某与项目部 之间的房屋损害赔偿纠纷 一、案情介绍: 2014年5月27日,建桥项目部在李家村二组施工时,由于同时使用几台压路机开工,并且施工地点离李家村二组村民陈某的宅基地较近......

    人民调解典型案例

    失足落水丧命 真情化解获赔 栾川地处伏牛山山区,每逢秋季天气多变。2011年9月,雨水像断了线的珠子连续下了一周仍不见停,河面水位上涨,浪花像发了怒的狮子咆哮着翻滚向前…… 9......

    人民调解典型案例

    刘某与王某离婚纠纷 【案情介绍】 刘某与王某,早年在老家认识后,并于老家结婚后共同生活,至今已有21年之久。2010年3月,刘某发生一次婚外情后,王某渐渐生疑,以致双方感情开始出现......

    人民调解工作个人典型事迹文稿

    现为 市 区司法局 街道司法所长的 ,XX年来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指导人民调解的行政职能作用,用春风化雨般的工作方法,用公平诚信的利剪,裁断一桩桩纠纷,使 的人民调解工作取得了较......

    人民调解典型案例(二)

    人民调解典型案例(二) “谢谢你沈所长,要不是你们来调解我们两家的矛盾,说不定会发生什么样的大事情呢?”,“真的感谢你们司法所,为我们两家的事做了主,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这是......

    人民调解典型案例02

    粗心伤和气的懊悔沙金台乡蒙古族满族乡的太平村地处辽蒙边界边缘,村辖3个自然屯305户,1100口人。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增多,老百姓越来越看重了身边的土地。所以,土地纠纷也就多了......

    人民调解典型案例03

    夫妻不和闹矛盾民调援手解纠纷康平县小城子镇腰段村村民段兆彬于1999年娶了个老伴,虽然双方都是再婚,可婚后六年多的时间里,双方在生活上互相照顾,感情一直很好。2004年,段兆彬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