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监所检察工作中如何搞好调研信息
浅谈监所检察工作中如何搞好调研信息
调研信息工作是监所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领导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开展监所检察业务的基础性工作,是对监所检察业务开展的有益探索。当今监所检察部门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进一步抓好调查研究工作是摆在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监所检察科历来重视调研信息工作,近二年来,共撰写调研共计20篇,检察简报30篇,情况反映35篇,其中省院转发3篇,市级转发9篇,其他报刊媒体转发15篇,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为我院监所检察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下面笔者结合监所检察工作实际,就如何搞好监所调研信息工作做以下深入分析,以期能对监所检察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突出调研信息工作的重要位置
随着检察工作的深入开展,调查信息研究工作不断向前发展,调研信息工作和检察业务工作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推动各项检察事业开展中起到了独特、不可代替的作用。要想开展好监所工作,就必需搞好调研信息工作,树立调研信息工作与检察业务工作并重的观念,把调研信息工作纳入监所检察工作计划当中。首先,主管领导指导调研信息工作,经常关注调研信息工作进展情况,并且亲自撰写,为干警做出表率,这样极大地激发干警的调研工作热情。其次,全员参与,保证调研信息数量。调研信息文章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首先是必须保证一定的数量,这需要全科干警都来参与才能完成。我们要求全科同志每人每年必须完成二篇调研,三篇简报,四篇情况反映。要求同志们工作中注意收集各类新颖、有意义有代表性的素材,发挥各自的优势,多写多练,共同搞好调研工作。
二、制订工作制度,严格落实责任
一是对调研信息工作进行目标管理,制定目标,分解任务,将调研信息任务落实到季度,落实到每个干警。年初制定检察调研信息任务分解表,并提供参考选题。二是根据上级院的要求将调研信息任务纳入到全年的目标考核之中进行量化,使每位干警都有一种责任意识,促使他们撰写调研信息,写好调研信息。三是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并严格落实。我们结合我院关于对撰写宣传调研信息材料的奖励措施,强化干警的调研信息意识,按照信息材料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刊物上的转发情况,给予撰写干警不同的物质奖励,激励他们多写调研信息,写好调研信息。四是建立调研理论文章每季度通报制度和评选奖励制度。对每季度每位干警完成调研材料的情况进行通报,评选每季最佳调研文章,并给予奖励。
三、精心选择题目,明确调研重点
选择调研信息课题是决定调研信息质量的关键。我们选择调研信息课题中注意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围绕监所检察工作重点。检察调研信息是为检察工作服务的,因此开展检察调研信息工作应当围绕上级检察机关的工作部署和结合本院工作实际情况确定的检察工作重点进行。如查办职务犯罪是我们监所业务的重点,我们对此进行深入调查,撰写了《监所部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线索的方法和途径》的调研文章,被上级院采用。二是围绕监所检察改革重点。改革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更需要我们提供基层检察工作实际情况的信息支持,因此这一类信息无论是从其本身内在的价值,还是从上级的转发角度来讲都有撰写的意义。如今年省院监所处对留所服刑情况进行调研,我们就撰写了《看守所留所服刑罪犯的特征及管教对策》。三是围绕工作热点。每个时期检察业务开展的热点都有不同,我们注意提高对热点工作和未来形势的洞察力和敏感性。围绕热点题目联系自已的工作,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探讨,更能引起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注。如今年开展的打击“两抢一盗”犯罪工作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我们撰写了《叶县检察院监所科发挥岗位职能,开辟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斗争第二战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四是围绕检察工作弱点。处于弱势的工作,一般创新发展空间较大,易出成效。因此,调研信息工作应当对检察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予以更多的关注与倾斜,对于突出弱点,进行“补短”,推动检察业务和调研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
四、强化质量意识,打造调研精品
调研信息文章的质量普遍较差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如何强化质量意识,打造调研信息精品,提高刊用率,转发率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首先是讲求调研信息方法。要求准确把握检察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深入实际,掌握和了解到第一手资料,以便寻根探源,提出解决办法或者合理建议,决不闭门造车,凭空想象。二是加强培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针对部分干警写作能力不高的问题,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培训,提高干警的理论素质和调研信息写作水平。我们还利用每周五下午的理论学习时间,全科同志共同学习一些水平高、模拟性强的精品调研文章以提高我们同志们的写作技巧。三是强化质量意识,树立精品意识。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入手,在选题、资料、文字,甚至是校对,排版,打印都要狠下功夫。邀请院办公室、宣教科对调研文章提供指导。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调研质量认证体系”和“操作流程”,对调研进行规范,科学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管理,使调研信息从一开始就有章可循,使我们的每篇调研信息文章都朝着精品的要求努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叶县人民检察院)
第二篇:浅谈如何在监所检察工作中开展侦查监督
浅谈如何在监所检察工作中开展侦查监督
一、侦查监督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刑事侦查权的有效行使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任何权力都必须得到制约,刑事侦查权是一把双刃剑,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在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民权益的同时又极有可能损害到公民的利益。我国侦查权的监督主要来自检察权,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检察机关是我国的诉讼监督机关,其监督的范围是所有司法监管的法律实施活动,包括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权也成为我国宪法、刑法等国家大法所要保护的根本目标。我国的法律赋予了侦查机关搜查权、扣押权、拘留权、执行逮捕权以及其他权利。这些权力的实施必然会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人民检察院进行侦查监督,应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监督侦查活动的合法进行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使犯罪嫌疑人的权利能够获得充分的保障。按照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检察机关应重点监督公安机关有无下列行为:(1)对犯罪嫌疑人刑讯逼供、诱供的;(2)对犯罪嫌疑人或证人以体罚、威胁、诱骗等非法手段获取证据的;(3)伪造、隐匿、销毁、调换和私自涂改证据的;(4)有意制造冤假错案的;(5)私吞犯罪嫌疑人财物的;(6)超越办案期限的;(7)贪污、挪用、调换赃物赃款及其孳息的;(8)违反形式诉讼法关于采取、执行、变更、撤销强制措施规定的;(9)徇私舞弊,放纵、包庇犯罪分子的;(10)其他违反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行为。社会舆论都集中在以上各项行为中,这说明检察机关加强侦查监督,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侦查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刑讯逼供、体罚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仍然存在刑讯逼供、体罚问题,尽管各级国家权力及司法机关一再三令五申,但到目前为止仍屡禁不止。这是因为它仍然是获取犯罪嫌疑人认罪供述的有效手段。侦查人员通过犯罪嫌疑人的认罪供述可以很快取得其他人证物证,从而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另外,由于缺乏对讯问的监督,就算存在刑讯逼供、体罚这种行为,现场也没有人证实,时过境迁之后,所遗留伤痕也失去检验价值,侦查人员可以矢口否认。由于刑讯逼供对破案帮助较大,所以侦查人员难免铤而走险采取这种方式。
2.超法定办案期限问题还需要继续努力巩固现有成果
明确的羁押期限是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而法律对司法机关办案期限的规定,也是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一项重要措施。任何刑罚,只要是自由刑,都会有一定的期限,不可能无限期地关押,超过一天都构成了对罪犯人权的侵犯。对于未决犯,羁押也应该是有一个期限的,犯罪嫌疑人不可能在看守所内无限期地等待侦查的结果。期限一到,就应该改变强制措施,或者予以释放。但是,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虽然现在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做了一些工作,但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权利保护还做的不够。超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办案人员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虽然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一直孜孜不倦地对超期羁押工作进行纠正,但超期羁押对人权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并没有被深入的认识,这样这一问题就不能得到真正永远的解决。
3.存在办案干警侵吞犯罪嫌疑人财务的现象
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都要在公安机关接受盘问,场地一般在派出所或刑警队的审讯室,这一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为留置。由于公安机关留置权的存在,且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在留置阶段的审讯活动没有任何监督制约,导致了犯罪嫌疑人在派出所接受审讯时,其身上的财物被办案的警察侵吞,由于其拿不出有力证据,事后也无法进行追查。这种行为,看起来是违反程序,实际上是贪污。
三、在监所检察工作中开展侦查监督的合理性
1.监督工作交由专门的监督部门行使,有利于监督目的的实现
检察机关开展侦查监督的目的就是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而监所检察部门以保护人权作为最重要的工作目的,这与检察机关开展侦查监督的目的是一致的。将侦查监督权力配置给监所检察部门,有利于监所检察部门更加集中全面地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由于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侵犯的主要都是在押人的合法权益,而在押人关押的场所属于监所检察部门监督的范围。将侦查监督权赋予监所检察部门行使,也方便侦查监督工作的开展。将超法定办案期限和侵吞财物的监督纳入监所检察日常的工作范围,刑讯逼供、体罚问题以及其他的有关问题也纳入监所检察部门的监督就会大大提高侦查监督的效力。
2.有利于建设一只高素质、专业化的公诉人队伍
随着中国的飞快发展,建设和谐的法治社会的意识增强,当前指控犯罪的难度大大增加,刑事检控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强有力的挑战,建设一只高素质、专业化的公诉人队伍势在必行。如果让公诉人在指控犯罪的同时再进行侦查监督工作,这样不利于公诉业务的专业化建设,同时也难以发挥公诉人的长处。
3.监所检察部门本身的权利配置方便侦查监督权的行使
监所检察部门是检察机关内部各种权力比较齐全的部门,拥有侦查权、批捕权、起诉权,并且也配备行使各项权力所必须得人才,这对开展侦查监督工作相当有利。要开展侦查监督,必须要进行必要的调查或侦查,并且要有熟悉侦查工作的办案能手,在这一方面,监检部门有着比刑检部门更多的优势。
4.可以减轻刑检部门开展侦查监督的压力
刑检部门担负着侦查监督的工作,这对有大量办案任务的公诉人来说,两头很难兼顾。由于办理案件是件很实在的任务,完不成,就会影响案件质量和工作成绩,而开展侦查监督则没有硬性的任务,对刑检部门的工作业绩没有什么影响。刑检部门负责案件的批捕起诉,公安机关负责案件的侦查,双方有密切的工作联系,如果由刑检部门(下转149页)(上接147页)来监督公安机关,工作上不好沟通,出于以上原因,可以看到将侦查监督权从刑检部门剥离开来,由专门的监督部门行使,可以保证办案的质量,也可以使监督职能得到有效的行使。
四、如何在监所检察工作中开展侦查监督
1.与看守所及监狱部门互信互监,各负其责,共同做好监所工作
现在各地都在看守所及监狱部门设立了驻所检查室,监所检查工作的开展,主要还是通过驻所检查室对看守所或监狱实行的监督。驻所检察室虽然要行使法律监督的权力,但也不能以监督者自居,对看守所及监狱的工作过多干涉。由于看守所及监狱在隶属上属于公安部门,这就要求驻所检察人员应当与看守所互帮互助,以维护和谐社会,维护在押人合法权益为目标,相信看守所的干警,在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的基础上,能够理解他们的困难,并协助其解决困难。
2.取消公安机关的留置权,使公安的侦查活动能够集中在检察机关的监督之下
留置权并非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警察权力。留置的这段时间内,这段时间是不在看守所的,一般都关押在公安机关的留置室里面,警察的这一权利很要命,在长达48小时的羁押中犯罪嫌疑人缺乏司法救济,但如果公安机关只能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拘留等强制措施,并立即移送看守所执行,所有的讯问活动规定都只能在拘留后进行。这样,检察机关就可以对公安机关的讯问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基本上可以杜绝体罚、刑讯逼供等现象。
3.对刚入所的犯罪嫌疑人进行体检把关
由驻所检察官进行严格把关,对每一个刚进所的犯罪嫌疑人都要检查其有无遭受体罚、刑讯逼供的情形,并进行记录。如果犯罪嫌疑人有上诉情形,在刚进入看守所时,其身上所受的伤不可能完好,只要进行认真检查,应该是可以查出来的,针对查出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这样就能有效的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从根本上杜绝体罚、刑讯逼供等问题的出现。
4.在犯罪嫌疑人中开展权利义务和诉讼程序告知活动
在犯罪嫌疑人进入看守所后,由监所检察部门对其告知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各项诉讼权利和义务,列举诉讼程序的全过程以及各项羁押期限,内容尽量简明易懂,认真开展法制教育,使大家都懂法、知法。通过这些措施,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权利义务以及诉讼过程非常清楚,有助于其通过司法机关保护自己的权利。
5.开展问卷调查,扩大信息来源
为了促进侦查监督工作的进行,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来扩大信息来源,这是检察机关开展监督工作的有效武器。通过在监管场所内开展多项的问卷调查活动,搜集大量信息,方便监所检察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工作。可受理在押人员的各种控告检举的线索,扩大开展侦查监督的信息来源。
6.通过立法,明确法律责任
应该从立法上明确法律监督的责任。希望也能够像信访工作那样实行责任追究制,只要是违反了法律规定的人员,无论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领导都要承担相应责任;其次,在哪一环节出现问题由哪一环节的人员承担相应责任,轻者应给予记过、降职、撤职、开除等处分,对情节严重者应给予追究刑事责任,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监督权真正行使到位。
(编辑/李舶)
第三篇:如何搞好舆情信息
如何搞好舆情信息
如何搞好舆情信息
今天我主要讲四个方面:
一、什么是社会舆情;
二、什么是社会舆情信息;
三、为什么要开展社会舆情信息工作;
四、如何做好社会舆情信息工作。
一、什么是社会舆情(概念)?即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群体性思想、意见和建议的反映。换句话说,就是一段时期内人民群众最关心, 议论得最多的问题。
二、什么是社会舆情信息?就是把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群体性思想、意见、建议通过一定的形式(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座谈会、网站)反映出来,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送,这就是社会舆情信息。
三、为什么要开展社会舆情信息工作(重要意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作指导,就有什么样的行动。要做好社会舆情信息的报送工作也必须先解决思想问题,就是要明确为什么一定要开展社会舆情信息工作?它的道理究竟在哪里?根据我的实践和体会,主要有两大方面的需要:一是领导部门制定和完善决策的需要;二是搞好舆论引导的需要。
(一)领导部门制定和完善决策的需要
决策前的需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广大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他们最有发言权。要使决策具有科学性和正确性, 事前就要充分了解民意。决策中也需要了解,因为制定决策需要时间和过程,在这期间又会发生变化,需要补充和完善,再次听听民意。决策制定好后同样也要听听下面的反馈。因为现实总比理论决策快,决策制定后, 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往往又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所以不管是决策前、决策中,还是决策后都需要倾听民意,才能代表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体现出党提出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而人民群众分散在各地,如何把他们的反映、意见、建议等及时收集、汇总,并告诉有关决策部门?开通社会舆情信息渠道,就能较好地完成这项工作,这就是上级越来越重视社会舆情信息工作的原因之一。
(二)搞好舆论引导的需要(重要依据或叫先决条件)
人民群众的情绪是宣传教育的第一风向标, 研究人民群众的意愿, 触摸他们的脉搏, 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首先要摸准的脉搏。如果无视人民群众的实际思想,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思想政治工作就会上下不配套, 甚至教育引导会严重脱节, 久而久之是很危险的。因为人民群众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 他们对全局工作不一定全部了解, 往往从局部情况去判断全局性工作, 所以容易产生误解, 甚至心生怨气,而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对社会的稳定带来不利。所以必须要搭准人民群众的脉搏, 摸透他们的思想,才能使舆论引导工作有针对性, 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引导到健康的方向上来, 帮他们及时解惑释疑,化解矛盾, 理顺情绪, 从而达到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那么广大群众的真实思想由谁去摸?这就要开通社会舆情信息渠道来完成。
所以开展社会舆情信息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必须要开展的,正因如此,对社会舆情信息工作现在上级越来越重视。这对我们从事信息工作的人来说,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和勤奋的工作去完成这项使命。如何完成这项使命? 这就是我要讲的第四个大问题。
四、如何做好社会舆情信息工作?
根据本人的工作体会,我认为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信息员应做的工作,二是管理和编辑信息的人应做工作,三是领导们应做的工作。三者缺一不可。
(一)信息员应做的工作。我认为起码要做好2项工作。
1、吃准上头。即思想上必须具有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没有政治敏感性, 有了好的信息线索也会错过报送时机, 或者老放马后炮,还有老感到没有内容好报。为此,信息员就必须加强学习研究, 不断提高政治素质, 拓宽思想领域,平时就要多看新闻, 多看报纸, 多了解一些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以及重大的部署和举措, 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活动要随时了解和掌握。
有了政治敏感性还不够, 还必须要从大局角度出发, 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即我们平时常说的要学会换位思考问题,即站在领导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分析一下自己掌握的内容哪些是上面领导想要知道和需要了解的;哪些内容是不需要了解和知道的, 要吃得准上面的意图。如何吃准?我认为大致可从以下5个方面去考虑:
(1)对上级召开的重要会议、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需要反映。如市总上报的《对全国“两会”召开前的七点希望》、《对十七大召开前的反映及建议》、《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看法》等就属于这类信息。上报目的是便于上级领导及时了解基层广大职工群众的心声、要求和建议,更好地决策。
(2)对上级出台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重要部署等需要反映。如我们今年上报的《对中央“十一五”规划纲要及建议的反馈情况》、《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修改的六点建议》、《对中央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反映及建议》就属于这类信息。目的是为领导部门完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情、突发性事件需要反映。如:如我们对陈水扁“废统”、织里发生“9.14”火灾、陈良宇严重违纪问题立案检查等反映就属于这类信息。有关领导部门可以通过这类信息,快速、简洁、及时地了解基层的情况,分析和预测未来的趋势,以便掌握工作主动性。
(4)社会上值得引起关注的热点、难点、苗头性 倾向性问题需要反映。如:对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群众看病贵、城市房价上涨、龙断行业收入过高、环境污染和干部腐败问题等方面的反映就属于这类信息。让上级领导了解民生民情民思,为下一步决策或改进措施掌握必要的依据。
(5)对可能出现的某些不稳定因素需要反映。如《军转企干部目前情绪不稳》、《德清某公司的123名退休职工情绪激化》等就属于这类信息。这种信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了警示作用,可以帮助领导部门决策提前到位,防患于未燃。
2、吃透下头。既熟悉群众和了解群众。社会舆情信息是对某个群体的思想反映,而群众对上面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重大的社会活动,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有什么看法、意见、要求,平时他们心里有什么愿望、呼声、建议, 这些我们必须有所了解, 做到心中有数,这叫吃透下头。只有吃透下头,才能有充足的信息源, 才能向上面报得出社会舆情信息。
(二)管理和编辑人员应做工作。
1、从管理角度讲,(1)就要从整个信息员大队伍中挑选适当人员,建好反映社会舆情信息小队伍。小队伍人员选择要考虑四个方面:一是对新闻一定要感兴趣;二是比较善于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三是与群众接触机会比较多,四是要多方面的。有了这支队伍,就能保证反映社会舆情信息时不做无米之炊。一直来,市总为什么能够及时向上反映社会舆情信息,这与我们建好这支队伍是分不开的。(2)社会舆情信息往往触及的是敏感、热点、难点、棘手的问题,容易得罪人,特别容易得罪领导,所以要主动采取措施,保护好信息员,保证他们报送信息时无后顾之忧,从而保证本单位有充足的信息源泉。这项工作我们做得比较好,所以信息源泉一直不断流。
2、从编辑角度讲,一是要比信息员更会吃透“两头”,居高才能临下,才能进一步驾驭好手头的材料,掌握上报信息的主动权。二是要善于对掌握的十分零乱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辨别、筛选、分类、归纳,并提炼出恰如其分的观点来统帅这些分散而零碎的内容,从而提高信息的价值和力度。如果不会做这一步工作,手头掌握的内容最多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三是尽量要保持原则原味。社会舆情信息反映的是基层群众的思想,而群众的语言往往生动、形象,甚至一针见血,抓住问题要害,这从群众对腐败问题的顺口留中可以得到验证。如果把群众的话改成官腔套话,信息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尝失原来应有的价值,这样的社情民意反映与不反映已没有多大区别。
(三)领导们应做的工作。基层信息员收集和反映了信息,从事编辑工作的人认真综合写好了信息,最后还要解决一个敢不敢上报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权力掌握在各单位和各级领导手里,领导不同意报,信息内容最好、价值最大也成为无效劳动,甚至吃力不讨好,引火烧死。社会舆情信息来自基层,基本上反映的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真实思想,而这种思想反映往往是正面内容少, 反映问题的内容比较多,甚至会触及很敏感的问题,忠言逆耳,古今如此。所以领导们一般有顾虑有担心, 甚至会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尽管有很好的信息内容, 却不同意向上报送,从而造成基层信息员不敢写不敢报,编辑人员不敢编,最终使社会舆情信息渠道自然堵塞。所以只有各单位和各级领导们真正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大局意识,才能充分调动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为领导主动当好耳目,及时上报社会舆情信息,保证社会舆情信息渠道畅通无阻,为各级领导制定决策和完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做好服务。如果这个瓶颈问题得不到解决,社会舆情信息工作是难于搞好的,或者这条渠道虽然畅通,但上级领导看到的内容远不是原汁原味的社会舆情了。
第四篇:如何搞好调研工作
如何搞好调研工作
调研报告是通过对典型问题、情况、事件的深入调查,经过分析、综合,揭示出客观规律的书面报告。
调研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公务文书,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它可以为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提供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为领导机关掌握情况、研究问题、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可以引导人们正确看待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作为办公室系统所承担的综合调研,既具有一般调研的共性,也有自身的鲜明特点。其共性在于,一般性调研自方法、步骤、原则等都适用于它,二者的目的也却是为了正确地了解认识客观事物,使制定的政策、作出的决策更符合客观实际。其不同点主要在于,综合调研的选题多是周期较短的“短、平、快”式的,往往以近为主、以急为主,以领导交办为主,针对性、时效性更强;调研内容往往不求其系统性、全面性,可以是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也可以只是其中的某一点;调研的对象范围比较明确、集中;调研的方法比较简单方便;调研的过程紧凑快捷;形成的综合调研材料往往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而调研成果在转化为有效的决策和服务方面,则更直接、更便利作为综合调研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但要自觉遵循一般性调研的方法、步骤、原则,而且要很好地把握综合调研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搞好调研工作。
一、综合调研的选题
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领导提供观点正确、事实准确、分析科学、结论可靠的调研成果,以便领导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进而作出正确的决策,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正确选题是调研工作成功的前提,直接决定调研成果的价值和效用。在选题时,既要考虑到办公室综合调研的特点,又要把握地方党委和部门领导的思路和工作重点,因为办公室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我们搞调研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而大型的调研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不适合办公室工作人员。因此,在确立调研课题时,一定要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避免一般化、重复性的研究,使选题切中关键,抓住“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个人认为应该以搞一些“短平快”的调研。在选题上,除领导交题外,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选题。
一是围绕决策重点选题。紧贴领导决策开展调研。强调前瞻性和战略性。
宏观决策调研。就一个时期内指导全局的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及规划开展调研。重点是搞好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当前与长远结合。如去年下半年,市上为了科学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由市级领导带队组织开展了十四个课题的调研,为科学制定“十一五”规划起到了积极作用。
决策重点调研。就一个阶段内带全局性综合性的重要部署开展调研。重点是弄清现状,提出目标和措施。如推进工业强市方面的调
研,发展县域经济方面的调研、围绕实施“5523工程”等方面开展的调研。
决策落实调研。就一项重要决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调研,重点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推动落实。如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情况的调查,农村税费改革情况调查,教育两免一补方面的调查等。
二是围绕社会热点选题。紧贴热点问题开展调研,弄清问题真相。强调客观性和公正性。办公室的综合调研有别于其他部门、科室的调研,处于热线上,具有政策性、时间性、针对性强等特点,因此,要总揽全局,从领导关注、群众关心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中选题,抓住热点开展针对性的调研。
第一、社会议论热烈的问题。就是对社会广泛议论的问题或现象进行调研,揭示真相,晓以利害,以正视听。如前几年有人专门搞了新区开发信心问题的调研。当时大家在摇新区不建了,要搬迁回老区,针对这一情况,有人搞了一个调研,以正视听。
第二、群众利益悠关的问题。就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开展调研,了解内幕,查找根源,维护民利。如征地拆迁、民工工资、农民负担等。
第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就是对群众意见大、呼声高的问题深入调研,查实情况,研究对策。如机关作风问题、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调研。
三是围绕工作难点选题。当前,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工作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正确地回答和解决。一般来讲,问题的难度越大,研究的价值就越大。比如关于提升新区人气,新区集中供暖等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调研工作就是要抓住这些事关全局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攻难关、破难题,不断开创新的思路,取得新的突破。
四围绕工作发展趋向选题,注重调研的预见性。我们的各项工作既要继承,又要发展,而发展的前提是要把握各项工作发展的趋势,研究发展的规律,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搞调研工作的同志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全局上、发展上洞察形势,分析问题,有目的地搞好超前性调研,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第一、重要但尚未引起重视的问题。对事物的严重后果展开调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新区城中村改造问题的调研、农业生产与农民劳务输出问题的调研等。
第二、带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对事物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判断,未雨绸缪,把握主动权。如取消农业税之后乡镇财源建设问题。
第三、看似平常却很有价值的问题。展示事物的发展前景和重要意义,争取公众的关心和支持。如企业下岗职工的社会管理问题、农村合作组织问题。
第五篇:当前监所检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1
当前监所检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监所检察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法律监督职能,是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是否合法和对劳教机关执行劳动教养决定以及看守所的执法活动是否合法,依法实行监督的总称,其任务是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在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的正确实施,维护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监管秩序的稳定,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一、当前监所检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所检察工作执行的法律依据零散分布于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检察系统的内部规定之中,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法规,缺乏操作性。检察机关的监督,如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工作等包括其具体的监督手段——审查批捕、通知立案、审查起诉、退回补充侦查、抗诉等——在刑事诉讼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且监督必然导致相应的结果,其监督对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都有约束力,而监所检察所依据的法律,除在刑事诉讼法中作了一些原则性规定以外,主要依据的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的“四个办法”(即:《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办法》、《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办法》、《人民检察院劳教检察办法》、《人民检察院监狱检察办法》),而作为内部规定的“四个办法”对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以及司法机关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其权威性难以得到保障。相反,如看守所的监管活动,除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外,更多依据的是国务院、公安部颁布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等部门法规,一旦监所检察与看守所就某一具体监管行为
认识发生分歧,检察监督更多依据的是看守所条例等法规来审查看守所的监管活动是否合法。
2、监所检察监督信息获取滞后,有的甚至不能获取。获取监督信息,如看守所在押人员的诉讼环节变动情况、案件延期审理情况以及监管场所的监管信息等,是监所检察工作开展的前提,但在实际的检察监督工作中,监所检察获取所需的信息渠道极为不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案单位不执行换押制度,换押文书以及案件延期审理文书等根本不送达看守所和驻所检察室,这类现象主要发生在上级办案机关,如被告人张某某等七人故意伤害一案,于2009年10月23日一审宣判以后,被告人张某某等上诉于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案件没有换押,案件至今没有二审终结,却没有任何延期审理的文书送达看守所和驻所检察室;二是逮捕证、执行通知书、判决书等相关法律文书,办案机关只送达看守所而不送达驻所检察室,行使监所检察监督,则必须先到看守所或相关单位查阅相关法律文书,从而使监督的及时性、准确性大打折扣;三是监管机关实行24小时轮岗值班,节假日也不例外,而驻所检察实行的是每周五天每天八小时工作制,在节假日,上级检察机关虽然规定了节假日值班制度,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基层检察院的驻所检察工作任务基本上都是由一人承担,在这种情况下驻所检察不可能保证每天24小时不间断开展监督。在没有驻所期间,监管场所出现的问题我们无从知晓,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还必须由监管机关提供,监管单位对发生在监管场所的问题是否全部如实告知?其中不排除监管单位根据自身利害关系进行取舍。
3、监督体制不顺,监督渠道不畅。监所检察对监管机关的监管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但许多的违法行为并不是看守所造成的,而是办案单位的责任,如超期羁押、单人提审等,因此,驻所检察监督是对看守所的监督往往体现在对办案单位的监督,但有的办案单位,派驻驻所检察的检察院并没有监督的权力,如前述被告人张某某等7人故意伤害一案,2009年10月23日一审宣判以后,被告人张某某等上诉于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案件至今没有二审判决,而对于办案单位省高级人民法院我们没有监督的权利,只能每月层报上级检察机关进行监督,呈报监督也没有得到任何的信息反馈,对于这种情况,驻所检察室、看守所只能放任张某某等7人处于超期羁押状态而处于一种无奈的尴尬之中;此外对办案单位的监督,当然应包括对检察院的监督,而驻所检察室作为人民检察院的派驻机构或一个业务科室要对派驻它的检察院开展监督,对于出现的违法情况要以派驻它的检察院之名对派驻它的检察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或检察建议书,自己纠正自己,自己监督自己,有违监督的根本原则。
4、监督手段匮乏,监督效果不理想。在监所检察中,对于发现的违法违规情况,只能采取向有关单位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或检察建议书的手段,而相关单位对于纠正违法通知书或检察建议书是否采纳则不是取决于法律的规定而是其自身的认知态度,一旦相关单位不予采纳,则只能提请相关部门解决,使得监督流于形式,监所检察监督不同于侦查监督、审判监督的最大特点在于侦查监督、审判监督能产生直接的法律后果,如一旦抗诉,则使判决不能生效,退查则使案件重新进入侦查程序,这些都是刑
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而监所检察则都是原则性的规定,不能产生直接的法律后果。
二、完善监所检察工作的几点建议
上述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所检察监督的成效,为保障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服务刑事诉讼,结合监所检察工作实际,就完善监所检察工作提如下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是监所检察工作开展的前提。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没有法律依据做支撑,不能做到有法可依,就没有监督的权威性,监所检察工作贯穿了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监督的直接对象间接对象涵盖了所有的司法机关,这就需要在刑事诉讼法中就监所检察作出专门明确的规定;制定统一的、能够协调不同执行机关关系的、能够保证执行公正和高效率的刑事执行法律规范,明确各机关在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的权利和义务,明确检察建议书和纠正违法通知书的法律效力,建立信息通报制度,规范文书送达,真正提高监所检察的效率和质量。
2、健全落实监督机制是监所检察工作开展的基础。一是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包括驻所检察制度、安全检察制度、日常监管活动检察制度等,确保监督到位不越位;二是建立完善的预防和纠正超期羁押的长效工作机制,包括案件换押制度、案件提示催办制度、检察官约见制度、超期羁押责任追究制度等,充分发挥权力机关、党委机关的监督作用,对超期羁押的除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外,还要形成向同级人大、政法委的报告制度,这些监督机制的内容应当包括监所检察人员的职责、工作程序、享有的权利、失职应承担的责任以及责任追究的程序等,确保权责统一。
3、加强监所检察干警素质建设,提高监督水平,是监所检察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监所检察工作涉及刑事诉讼的全过程,承担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侦查,承担又犯罪案件的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和出庭支持公诉工作,这就要求监所检察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丰富的业务知识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这必然要求监所检察干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和监所检察工作流程以及公安机关、司法机关、人民法院有关监管工作的各项规定,具备胜任自己本职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不断加强监所检察干警的政治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监所检察干警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自觉性,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敢监督、能监督、善于监督,同时要不断提高政策观念,计算机操作、组织协调、工作方法等能力和水平,真正提高监督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