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评价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5 11:1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评价试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评价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评价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课程计划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是

A.课程评价B.课程实施C.课程目标D.课程编制

答案:B

2.哪一个不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A.创生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价值取向D.忠实取向

答案:C

3.()把课程变革视为从制定课程计划到实施计划、从计划的制定者到实施者之间单向的线性过程

A.创生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价值取向D.忠实取向

答案:D

4.认为“当实践者采用一项课程变革计划之后,他在实施过程中总是试图对既定方案加以改变,以适合自身的目的”的课程取向是

A.创生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价值取向D.忠实取向

答案:B

5.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的课程实施取向是

A.创生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价值取向D.忠实取向

答案:A

6.关于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如下说法:①课程实施的文化背景,主要包括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态度及学校和社区的文化等;②校长是成功的课程变革与实施的主要保证人;③学生对课程实施不起任何作用;④课程计划应该原封不动地执行;⑤课程决策者与实施者需要交流与互动;⑥重“管”而不重“理”的机制常常会使教师的创造性遭到毁灭性的打击;⑦课程资源就是课本;⑧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所以有学者指出“课程改革成在教师,败也在教师”。其中,全部正确的是

A.①②⑤⑥B.①③⑤⑦C.②③⑥⑧D.②③⑤⑦

答案:A

7.课程实施的主体除了教师、学校管理者外,()应该是不可忽视的。

A.家长B.学科专家C.督导D.学生

答案:D

8.依据课程评价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A.他评价B.形成性评价C.自我评价D.互评价

答案:B

9.关于课程评价有如下说法:①他评价是课程评价的最主要方面;②他评价与自我评价是依据评价标准不同进行的分类;③相对性评价的标准常常以群体的平均水平为基点;④绝对性评价容易造成“矮子里面拔将军”或“强中更有强中手”的局面;⑤个体内差异评价不容易确定评价对象的真实水平;⑥形成性评价很重视区分等级;⑦诊断性评价的作用是确定造成所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⑧终结性评价十分关注学习的过程。其中,观点全部错误的是

A.①③⑤⑦B.①④⑥⑦C.②④⑥⑧D.②③⑦⑧

答案:C

10.()评价的结果并不必然表示评价对象的实际水平,体现的只是他在群 1

体中的相对位置

A.他评价B.相对性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诊断性评价 答案:B

11.()容易造成“矮子里面拔将军”或“强中更有强中手”的局面

A.他评价B.相对性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绝对性评价 答案:B

12.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进行的()的主要作用,是确定造成所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A.相对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答案:C

13.()在测试的概括性上,概括水平较高,评价内容涉及多方面。

A.相对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答案:D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有、和课程创生取向。答案: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

2.课程实施取向中的取向中的课程实施是由课程专家创造、选择并提供的,教师对课程知识的创造和选择没有发言权。

答案:忠实(取向)

3.课程实施的取向本质上是受技术理性支配的。

答案:忠实(取向)

4.相互适应取向认为,对预定课程方案积极的、理智的改造是课程成功的基本保证。

答案:教师

5.课程实施的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

答案:(课程)创生取向

6.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人是。

答案:泰勒

7.依据课程评价标准的不同,课程评价可以分为、绝对性评价与。

答案:相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8.依据课程评价所起的主要作用的不同,课程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与。

答案: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

1.课程实施取向

答案要点:

所谓课程实施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种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

2.忠实取向

答案要点:

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就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是课程实施过程实现预定的课程计划的程度。实现程度高,则

课程实施成功;实现程度低,则课程实施失败。

3.课程资源

答案要点: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指学校层面形成课程的因素,主要是指学校所具有的人、财、物。

4.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要点: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评价类型。它以评价对象个体的自身状况作为参照系。

四、简答题(每题5分)

1.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答案要点:

①课程实施的文化背景。包括业已形成的价值取向、对课程改革所持的态度和学校及社区的历史文化;(1分)

②课程实施的主体。主要有教师、学生和校长等;(1分)

③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0.5分)

④课程决策者与实施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1分)

⑤课程实施的管理与评价;(0.5分)

⑥课程资源;(0.5分)

⑦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0.5分)

2.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所谓课程实施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种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

①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就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1分)②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变革是课程计划与具体实践情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过程;(2分)

③课程创生取向。认为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2分)

3.课程评价的主要类型。

答案要点:

①以评价主体的不同为依据,可将课程评价分为他评价与自评价;(1分)②依据评价标准的不同,课程评价又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2分)

③依据课程评价所起的主要作用的不同,课程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2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

1.论述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与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

答案要点:

(1)所谓课程实施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种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1分)

①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就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2分)②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变革是课程计划与具体实践情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过程;(2分)

③课程创生取向。认为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2分)

(2)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①课程实施的文化背景。包括业已形成的价值取向、对课程改革所持的态度和学校及社区的历史文化;(2分)

②课程实施的主体。主要有教师、学生和校长等;(1分)

③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1分)

④课程决策者与实施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1分)

⑤课程实施的管理与评价;(1分)

⑥课程资源;(1分)

⑦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1分)

第二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D)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C)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C)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C)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C)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A)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A)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A)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C 》)。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B)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D)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C)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B)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C)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C)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A)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B)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C)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19.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C)A.普遍主义 B.唯科学主义 C.实践理性 D.解放理性

20.(D)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A.课程编制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选择

21.“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D)的观点。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A)A.整合性 B.逻辑性 C.个别性 D.超体性

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B)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A)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2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A)支配。A.技术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理论理性

26.(A)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27.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A)A.利维 B.泰勒 C.布卢姆 D.莱斯

28.下列各项中(D)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A.随机访问教学 B.情境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问题教学 29.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A)A.学术中心课程 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

C.儿童活动中心课程 D.人格中心课程

30.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C)存在的。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教育目标分类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描述。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2.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三种评价取向各自的本质是什么?.目标取向: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过程取向: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主体取向:受解放理性所支配,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3.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

含义: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教学机器,使学生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原则:积极反应、小步子、即时强化、自定步调、低错误率 4.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

5.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三、论述题(共25分,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1.论述“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含义、价值与实施条件。答.含义: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价值: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追求。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解决和探究能力、创造性、交往能力等。实施条件:学生必须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洞察和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对这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地利用。

2.世界课程改革有哪些发展趋势?据此应如何深化我国的课程改革? 答.趋势: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把信息技术知识和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重视课程实施的研究,重视教师进修;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化水平,建立专家咨询机构。

二、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

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2(《礼记》)中的(《学记》)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3(《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军事)教育和雅典的(文雅)教育。5(布鲁纳)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课程》)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理智训练的内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教学过程)和(运行发展)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课程实施评价)(对学生课程进行评价)

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学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

二.选择题(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C)。

A.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 2.教学媒体分为(ABC)。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

3.讲授法的类型(ABCD)。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 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ABCD)。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

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ACD)。A.均衡性B.双向性C.综合性D.选择性

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ACD)。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

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BCD)。

A.整体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

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A)。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BDE)。

A.朋友关系B.业务关系C.学习关系D.伦理关系E.情感关系 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ABCD)。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激励功能D.调节功能 三.判断题

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v)

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X)(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X)(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是的表现)

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v)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X)(探索——失败——纠正——再探索)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①辅助师生的教与学②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③有利于发现学习

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⑤有利于教学互动

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 ①益智功能②体健功能③美育功能④美德功能

3.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主要特征?.①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相应的发展②通过合作和协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

③提供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④个性与民主性的统一

课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①以培养目标为标准

②以课程内容或范围为标准③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标准

④以管理方式为标准⑤以课程开发为标准 五.论述题

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答.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要点:

(一)目标分解

①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②进行学习任务选择 ③进行学习任务的组织④单元目标的表述和归类

(二)任务分析

①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②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③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三)起点确定 ①分析新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先备知识和,技能 ②目标能力的分析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四)目标表述

2.试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答:.论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要点:

第一,综合课程建立了教学与学生经验,社区生活的联系,可以给学生提供考察世界的整体观念,使各类知识能够相互支撑,更为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上的联系,综合的方式和观念。第二,综合课程超越了分科课程的学科局限,强调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为课程提供了更大的包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具有更强的吐故纳新的能力,同时,提供了多学科方法和视野,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综合课程强调各类知识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结构相互沟通的机会,强调开展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更好的完成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它与综合实践活动有着相同的活动方式,但他的目标是服务于学科教学内容。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开展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六.材料题

材料一: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05级中文班的同学在九小见习时,九小的王进老师向他们面授教学技巧,王:“教学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是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 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说教学方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谈谈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这次见习的心得体会,围绕《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教学技能的认识或对教学方法的看法。答:1.教学方法的作用:

①沟通师生教与学的中介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 ③实现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基本途径 2.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

①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②依据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③依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④依据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 ⑤依据教师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3.教学技巧:

①采取点名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学生开小差 ②不断向学生强调学习的重要部分③联系回忆,即时温故知识 ④鼓励,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⑤小组竞赛,提高教学的效率

⑥教学方式创新,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多做游戏,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学习

⑦教师应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建立自己的权威,使学生能很好的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三、2011年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提出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可以说是在课程论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课程选择的问题。

A.奥苏伯尔B.斯宾塞C.杜威D.洛克 答案:B 2.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精神助产术”B.“教学对话”C.“共同讨论”D.“注入式教学法” 答案:A 3.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A.杰克逊B.卢梭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 答案:D 4.在儿童发展的初期,儿童表征客体主要是通过()A.行为表征B.图像表征C.符号表征D.语言表征答案:A 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是()A.重视技术课程并谋求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的融合 B.仍强调科学课程

C.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中不够重要 D.技术课程只在高等教育中开设 答案:A 6.“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是()A.学校B.校长C.教师D.学生 答案:A 7.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康德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 答案:D 8.系统确立“过程模式”的是()A.博比特B.查特斯C.泰勒D.斯滕豪斯 答案:D 9.在布鲁纳所提出的内部动机中,()是指儿童由于对理想人物的憧憬而力图提高自身同理想人物的类同性。A.好奇心B.能力动机C.自居作用D.同伴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C 10.形式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提出者是()A.斯克里文 B.泰勒 C.布卢姆 D.艾斯纳 答案:A 11.提出外貌模式的是()A.泰勒 B.普罗沃斯C.斯太克D.古巴和林肯 答案:C 12.主体取向的评价对应于利维的评价的()

A.古典的考试型时期B.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的时期C.后现代时期D.现代时期 答案:C 13.从研究方法上看,课程研究的趋势是()

A.量的研究B.质的研究C.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的整合D.既不是量的研究,也不是质的研究 答案:C 14.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古典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学者是()A.施瓦布B.斯腾豪斯C.泰勒D.利维 答案: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如何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

答案:教学对话就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励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因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教学对话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基本形式之一。进一步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还需明确以下几点:(1)教学对话是以教师指导为特征的。(2)教学对话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对话与学术对话也有一定的区别。(3)教学对话以学生的自由思考、自由表达为特征。

2.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有何区别? 答案:表现在:(1)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而博比特则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2)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博比特则更强调人类从事活动所需的经验与能力。

(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工作分析”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不过“工作分析”主要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要来得宽泛,它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

3.简述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答案:该理论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教育的本质。即教育为成人生活做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教育即生产。

(2)课程的本质。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五个步骤,即人类经验的分析;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课程目标的获得;课程目标的选择;教育计划的制定。4.目标达成模式的步骤是什么? 答案:它包括如下七个步骤:

(1)建立目的和目标;(2)对目标分成较细的类目;

(3)以行为名词表达目标,这一步还包括界定和修订使用的行为名词;(4)确定能表现目标达成程度的具体场景;(5)选择和发展评价所使用的测量技术;

(6)搜集学生表现的有关资料;(7)将搜集到的资料与行为目标比较。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试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答案:布鲁纳所提倡的发现学习,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它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种探究的过程,教学并不仅仅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同时获得知识,获得探究的途径和态度。

(2)注重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逻辑思维不同,直觉思维并不依据已经严格规定好了的步骤进行,而是采取跃进、越级和走捷径的方式来思维,它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教师应该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根据直觉思维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直觉思维的能力。

(3)注重内部动机。布鲁纳认为,推动真正的学习行为的动力,不是外部动机,而是在学习本身中发现报偿的动机,即内部动机。据此,他提出了好奇心、能力动机、自居作用、同伴间的相互作用四种内部动机。

(4)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

对于学习中的发现行为有何意义,布鲁纳论述了它的价值,这包括: ①一切真知都是自己发现的,因为只有亲自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个人的,才是自己的内在财富。

②它有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因为在发现学习中充满了尝试、猜想和领悟。

③发现行为还有助于引起学习的内部动机和自信心。④发现行为还有助于记忆的保持。

总之,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注重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探求,从而从传统教学对结果的关注转移到对学习动态过程的关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要明白,教学中不是处处都能应用发现教学法的,而是一定要考虑它是否适合于具体的教学任务、情境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积极的效果。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6分)

1.下面的材料记述了某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仔细阅读,然后回答材料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曾以“乌克兰的防风林地带”课题为例,说明了这种教学过程的阶段:

第一阶段,首先用乌克兰防风林地带为特例,以具体直观的方法,提出关于防风林地带的问题。

第二阶段,根据由防风林地带的特例所获得的认识,推论出乌克兰地区的特点,而且还要掌握该地带的普遍特性和类型特性,用开拓草原这一“类型”的认识来说明一系列类似景观的本质特征,如美国中西部草原。

第三阶段,要明了草原化的过程及阻抑这一过程的努力,也即是明了人类是如何在特殊的气候、地理、形态诸条件下,干预自然,作用于自然,并且改造自然的。

第四阶段,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即人类要干预、改造并主宰自然。在这一阶段,教学已经由对客观内容的重视转移到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方面来了。„„

材料体现的是哪种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这种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谈谈这种教学模式的教育价值。

答案:材料体现的是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提倡的“范例教学模式”。它的基本思想是要组织教养性的学习,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即引向连续起作用的知识、能力、态度。一般程序:

(1)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2)范例性地阐明“类型”和“类”的阶段。

(3)范例性地掌握法则性、范畴性关系的阶段。(4)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以及生活)关系的经验。教育价值:

表现在对学生主动性的弘扬方面,在对教学的问题性的提倡方面,以及在思考课程内容时突破学科界线、主张课题性教学、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打破“知识就是力量”的传统,转而追求获得支配知识的力量等许多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第三篇: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试题与答案

一、填空

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评价和其他要素。

2、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

3、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的、收集和选择作品和反省与评价。

4、目前,新的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级构成。

5、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 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个别化教学模式。

7、辛德等在 1992年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它们是忠实观、互动调适观和生成观。

8、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9、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特点。

10、课程设计,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11、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12、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13、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14、课程与教学目标即是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

15、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

16、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

1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副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和体态等来表达。

18、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19、为了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20、按照古德来德的观点,课程可分为: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和经验课程五个不同层面。

21、综合课程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

22、泰勒提出课程目标有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建议。

23、人种学研究又叫实地研究或者定性研究,其基本过程有:确定被研究的现象和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分析、得出结论。

24、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课程学者斯坦豪斯。

25、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26、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错)

2、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对)

3、加强课程的综合化,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前课程设计上的特点。(错)

4、文纳特卡制是在改造班级授课制阶段出现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对)

5、“蛋糕模式”是一种地方分权型的课程管理模式。(错)

6、“互动理论”认为,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境。(对)

7、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错)

8、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错)

9、除研究法外,讨论法也是一种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对)

10、口语化是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之一。(对)

11、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错)

12、杜威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错)

13、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法国。(对)

14、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认识的过程。(错)

15、教学评价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错)

16、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对)

17、板书的艺术特点之一是要具有示范性。(对)

18、重视并直接从事教学手段研究的要首推夸美纽斯。(对)

19、语词式板书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为简便的板书样式。(错)20、形成性评价往往具有对后续阶段课程的诊断性评价作用。(错)

21、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双边活动的过程。(错)

22、综合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对)

23、实用主义强调儿童在工作中学习、掌握知识。(错)

24、当代教学模式将更加强调学生知识的发展,把学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错)

25、课堂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组织单位。(错)

26、比较典型的实行 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法国。(对)

27、教学评价就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错)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校本课程? 答:校本课程: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洗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2、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答: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整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行;合作性。

3、简述行为取向课程的目标表述要素。

答:行为取向课程的目标表述,关键一点是要具体,明确;目标陈述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一、谁来完成这个行为,即要明确教学对象是谁;

二、用来达成目标的实际行为;

三、行为的结果,如一篇论文;

四、完成行为的适当情境或条件;

五、用来评价作品获成绩的标准。

4、简述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

答:课堂教学评价:是以课堂教学作为评价对象,依据一定方法和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5、什么是教学? 答: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

6、什么是螺旋式课程组织? 答:螺旋式课程组织:是指根据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概念结构”,配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课程发展与设计。

7、简述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

答: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美国著名课程学者泰勒在其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在规划课程时,必须回答如下四个问题:学校应该追求那些教育目标?我们要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即学习者、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

8、简述教学过程的原则。答:教学过程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

9、什么是隐性课程? 答:隐性课程也叫隐蔽课程、无形课程等,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10、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与内容是什么? 答: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1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答:心理准备阶段;感知知识阶段;理解知识阶段;巩固知识阶段;运用知识阶段;检查与评价学习效果阶段。

12、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答:(1)教学艺术的创造性。(2)教学艺术的形象性。(3)教学艺术的情感性。(4)教学艺术的审美性。

13、简述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的内涵。答:情 境 一陶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同时得到情感陶冶的一种教学模式。

14、什么是班级授课制? 答: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5、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一)需要评估;(二)确定目标;(三)组织与实施;(四)评价。

16、如何评价课程设计中泰勒的目标模式? 评价泰 勒的目标模式:第一,目标模式是合逻辑的。第二,目标模式是合科学的。第三,目标模式合乎民主的需要。第四,目标模式合乎教育的要求。第五,目标模式具有组织和连贯的力量。但目标模式自身的一些缺陷,也招致了众多的批评。如目标模式在本质上含有管理控制的意图,这种模式多指向可预期的目标等等。

17、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答:①教学艺术的创造性。②教学艺术的形象性。③教学艺术的情感性。④教学艺术的审美性特征。

18、简述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答: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第一、学生接受的教学信息更加一致;第二、教学活动更加有趣;第三、提供感性材料,加深感知度;第四、提供有效的交互;第五、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第六、有利于个别化教学;第七、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发现和探询活动;第八、促进教师作用发生变化;第九、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第十、扩大教育规模。

19、什么是课程管理? 答:课程管理: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

四、论述题

1、试述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答:(一)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作为课程编制过程中最首要的组成部分,对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起着指导作用。(二)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是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是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三)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四)课程与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包括内容的重要性、实用性与正确性等。

2、列举课堂教学实例,分析其中所运用的教学原则并说明遵循教学原则的重要意义。评分提示:列举课堂教学的实例,可以是自己的亲身实践体会,也可以是阅读过的别人的经验,需要作出适当的描述,如什么教学内容,怎样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处理有何特别之处,收到什么效果等。在此基础上,引述学习过的有关教学原则的内容,对照加以分析,说明自己的看法,得出遵循教学原则重要意义的认识。涉及的教学原则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分析时应结合所举实例,侧重一、二个原则来充分论述。

3、试比较中央集权型与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答:(一)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分析。

(1)优点。第一,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实行统一的教育标准,保证基础教育质量。第二,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一种相对的教育平等。第三,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有益于保证文化的统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第四,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便于国家对各地区的教育进行管理控制。(2)弊端。第一,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上的悬殊差异。第二,过分集中不利于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第三,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不利于教育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第四,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模式要求过度统一性,削弱了教育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二)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分析。

(1)优点。第一,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充分考虑了地区、经济、文化差异,有力实现了教育的服务功能。第二,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发挥地方与学校的创造性。第三,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有利于达到局部最优化。第四,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体现了教育民主化、科学化。第五,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能够保证教育实际上的平等。

(2)弊端。第一,由于它采用分权管理,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固而在全国范围内一的最基本的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第二,由于是分权管理,管理主体多元化,不利于国家对教育的宏观上的统一管理和控制。第三,由于中央很少控制,大多是地方和学校自由自主进行课程实践,容易形成无政府状态,进而造成教育上的混乱,不利于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

4、结合实践分析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答:当前,在国内外的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突出以下几个重点:(1)缩小班级规模。心理学研究证明,过大的班级规模,限制了师生交往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有可能导致较多的纪律问题,从而间接地影响学习成绩。小班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2)综 合 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与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传统的传习形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目前发达国家教学组织形式的新特点。(3)座位排列多样化,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座位编排方式和学生座位位置的不同制约着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范围和人际互动,直接影响着教学信息交流的方式和交流的范围。(4)探索现代化个别化教学。

5、试举例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答:影响课程 实施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随着人们对课程的深人研究,这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深入研究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十分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1)改革本身的因素。包括 :① 地方、学校和教师对改革的需要。地方、学校和教师对改革的需要,会影响人们实施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实施者对改

革的清晰程度。③改革本身的复杂性。改革的内容越复杂,实施起来会越困难。④改革方案的质量和实用性。

(2)学校内部的因素。同一个改革方案可能在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成功,而在另一个地区或另一所学校不成功,这与学校内部诸多因素有密切的联系。①校长。校长在改革中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原因。②教师。教师个人的特征和教师集体的因素对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改革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进程。(3)学校外部的因素。学校教育活动不只是学校内部的问题,政府等权力机构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与支持,对课程实施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①社区与家长的影响。②政府部门的影响。③社会团体的影响。

以上这些因素在不同水平上不同程度地影响课程的实施。因而,对课程实施的考察,一方面要了解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与措施的实施程度以及课程方案中所规定的各项内容的实施情况;另一方面要了解课程实施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课程实施的。

6、试述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答: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一种新的课程变革模式,一种新的课程管理模式,作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为学校特色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1)完善课程体系;(2)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5)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7、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导课艺术。答:导课艺术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导课艺术的特点包括针对性、启 发性、新颖性和简洁性等。其功能为: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等。教师常用的导课的方法有:直接导课;故事导课:创设情境导课;悬念导课:新旧知识联系导课;解释题目导课;演练导课;设疑导课等。

8、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举例说明如何应用结课艺术。答:结课是指教师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通过重复强调、归纳总结等方式,回顾与概括所讲授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行为方式。结课的形式与方法主要有:自然式;归纳式;悬念式;回味式;比较式;练习式;拓展延伸式;激励式等。应用结课艺术要做到:(一)体现教学目的。结课要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目的和知识

结构等。(二)注意首尾呼应。要与导课相呼应,做到前后一致,使课程主线清晰。(三)做到适可而止。要避免提前或拖堂,做到按时下课。(四)注意形式多样。要根据不 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年级 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结课形式。

第四篇:课程与教学论2002年4月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2年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课程代码:00467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A.活动分析

C.八年研究

B.解放兴趣 D.泰罗主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A.赞科夫

C.维果茨基

B.巴班斯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C.教学方法

B.教学原则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C.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D.黑格尔

7.()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C.塔巴

B.泰勒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A.克伯屈

C.巴罗

B.杰克逊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

A.课程

B.课程编制 D.怎样编制课程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A.工作分析

C.活动分析

B.课程审议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从做中学

C.主动作业

B.反省思维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

C.批判模式

B.目标模式 D.过程模式

14.()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C.过程原则

B.量力性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19.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A.普遍主义

C.实践理性

B.唯科学主义 D.解放理性

20.()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课程编制

C.课程实施

B.课程开发 D.课程选择

21.“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

C.滞后论

B.主动适应论 D.超越论

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A.整合性

C.个别性

B.逻辑性 D.超体性

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A.古德莱德

C.斯金纳

B.查特斯

D.杜威

2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支配。

A.技术理性

C.解放理性

B.实践理性 D.理论理性

26.()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D.内在评价

27.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

A.利维

B.泰勒

C.布卢姆

D.莱斯

2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A.随机访问教学

C.支架式教学

B.情境教学

D.问题教学

29.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

A.学术中心课程

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 D.人格中心课程

C.儿童活动中心课程

30.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存在的。

A.先知者

C.促进者

B.管理者 D.指导者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教育目标分类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2.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三种评价取向各自的本质是什么? 3.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4.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5.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共25分,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1.论述“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含义、价值与实施条件。2.世界课程改革有哪些发展趋势?据此应如何深化我国的课程改革?

四、材料分析题(共15分)

夸美纽斯曾经写道:“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变,所以,假如他发现了某门学科与某个学生的天性不合,他决不应强迫他去学习;因为在某一方面缺少的东西多半会由另一方面去补足。„„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教学思想?应如何看待这种思想?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种思想?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46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D

2.C

3.C

4.C

5.C 6.A

7.A

8.A

9.C

10.B 11.D

12.C

13.B

14.C

15.C 16.A

17.B

18.C

19.C

20.D 21.D

22.A

23.B

24.A

25.A 26.A

27.A

28.D

29.A

30.C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描述。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2.目标取向: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过程取向: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主体取向:受解放理性所支配,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3.含义: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教学机器,使学生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原则:积极反应、小步子、即时强化、自定步调、低错误率

4.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

5.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三、论述题(共25分,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1.含义: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价值: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追求。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解决和探究能力、创造性、交往能力等。实施条件:学生必须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洞察和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对这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地利用。

2.趋势: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把信息技术知识和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重视课程实施的研究,重视教师进修;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化水平,建立专家咨询机构。

四、材料分析题(共15分)

略。

第五篇:2010年7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A.《怎样编制课程》 C.《课程编制》

B.《课程》 D.《理解课程》

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是著作()A.《潜在课程论》 C.《现代课程论》

B.《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实践:课程的语言》

3.在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的。这四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了“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其中“实践性课程”的中心是()A.教师 C.教材

B.学生 D.环境

4.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A.《普通教育学》 C.《教育论》

B.《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5.“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以上表述揭示的教学原则是()A.教学的教育性 C.教学的循序渐进

B.教学的直观性 D.教学的因材施教

6.那些在课程变革过程中被学校和社会有意或无意排除于学校课程体系之外的课程,称为“虚无课程”。这是思考课程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由美国课程论专家提出,他是()A.古德莱德 C.斯腾豪斯

B.艾斯纳 D.奥利瓦

7.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A.确定教育目标 C.组织教育经验

B.选择教育经验 D.评价教育计划

8.与课程教材的结构体系相匹配,在教学设计上,布鲁纳主张()A.接受学习C.有意义学习

B.发现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

9.原有观念在概括程度、包摄范围上高于要学习的新观念,新学习的观念被纳入较高的上位观念,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这类学习是()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2010年7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

10.许多教育心理学家曾对讲解式教学与发现式教学展开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但一般的看法是,课堂教学应以()A.发现式学习C.合作学习

B.讲解式教学 D.自主式学习

11.与传统教学论中那种只注重智力或知识的发展相比,赞可夫的教学新体系实现了教学目标上的转换,这就是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A.一般发展 C.全面发展

B.特殊发展 D.个性发展

12.人本主义教育家在教育目标上为之心仪的目标是()A.创造性发展 C.人格的完善

B.潜能的发挥 D.自我实现

13.斯腾豪斯所提出的“生成性目标”在价值取向上实际是追求()A.技术理性 C.解放理性

B.实践理性 D.工具理性

14.通过语言而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被称为()A.示范 C.展示

B.显示 D.口述

15.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教育家是()A.奥苏贝尔 C.布鲁纳

B.赞科夫 D.皮特斯

16.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之下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妥善组织为课程结构,使各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实现课程目标,这就是()A.课程要素 C.课程结构

B.课程组织 D.课程目标

17.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在不同学习阶段予以重复,这种课程组织的标准称为()A.连续性 C.整合性

B.顺序性 D.螺旋性

18.以文化知识(科学、哲学、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这种课程类型称为()A.要素课程 C.经验课程

B.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19.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其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用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课程称为()A.直线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2010年7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20.当代个别化教学组织的范例是()A.道尔顿计划 C.先行计划

B.文纳特卡计划 D.凯勒计划

21.凡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可称为()A.课程计划 C.课程实施

B.课程变革 D.课程采用

22.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这是课程实施的()A.拒绝取向 C.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23.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称为()A.目标本位评价 C.形成性评价

B.目标游离评价 D.总结性评价

24.对课程或教学计划实际效用的评价,称为()A.效果评价 C.质的评价

B.内在评价 D.量的评价

25.把课程视为“符号表征”,课程研究的目的是理解课程“符号”所负载的价值观,这种课程研究的范式称为()A.课程开发范式 C.课程反思范式

B.课程理解范式 D.课程发展范式

26.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和文化个性,称为()A.文化性 C.多元性

B.国际性 D.民族性

27.政府为保证国民的基础学力、基本素质而开发的课程,称为()A.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B.学校课程 D.个人课程

28.规范的、拥有内在的逻辑系统的、从多种情境中抽象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称为()A.理性知识 C.感性知识

B.结构性知识 D.非结构性知识

29.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这种教学模式称为()A.情境教学 C.灌输教学

B.支架式教学 D.随机访问教学

30.以法国教育思想家卢梭、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为代表,流行于欧洲十八、十九世纪的一种经验课程思潮,称为()A.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B.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2010年7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C.批判经验课程论 D.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主体教育观的内涵是什么?

32.试述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33.试述学术中心课程的内涵与基本特征。34.简述隐性课程的特点。35.建构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试分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及其特征。

37.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各有哪些特征?两者关系如何?谈谈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中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方面的现状。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

38.一位教师在讲授《植物的果实》一课时,课前曾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是果实的带到教室里来。学生带来的有梨、苹果、香蕉、花生、核桃、葵花子、胡萝卜等。上课一开始,学生就对胡萝卜是不是果实,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气氛异常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地指出:“当你对一个事物拿不准的时候,你就拿一个和它类似的东西和它比较,看它们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答案就很容易找出了。”他拿起一个苹果和一个梨,问道:“它们有哪些东西相同?为什么它们是果实呢?

“都能吃。”一个学生回答。

“能吃。对,但不一定所有果实都能吃。”教师说。“都是树上长的。”又有一个同学说。

“苹果和梨都是树上长的,但不是所有的果实都长在树上,花草也有果实。”教师说。“都是开完花结的果。”又有一个同学说,教师立即加以肯定。“都有核儿”——一个学生猛然想起,脱口而出。

“是吗?那就要观察它们的构造了。”教师说:“好,切开来研究研究。” 切开后,教师问:“那核儿是什么?知道吗?”“是种子。”同学们回答。

教师:“它的内部构造都有种子,种子是繁殖后代的,那么种子以外这一大部分叫什么呢?” “叫果肉。”一个同学答。

这时,教师总结:“对,平常我们叫它果肉,最外面一层叫皮,但科学的叫法,把种子以外的都叫果皮。”我们都知道开花结果,果实都有两部分,那就是果皮和种子。是不是果实,主要看里面有没有种子。又问:“胡萝卜里面有没有种子呀?”

“没有种子,不是果实。”学生回答。

试阐述以上这个案例运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这种教学方法有何价值?运用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2010年7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代码:00467

一、单项选择题

1-5 BBBBA 6-10 BABBB 11-15 ADBDC 16-20 BADAD 21-25 BCCAB 26-30 DCBAB

二、简答题

31.(1)人是主体(1分),教育应当尊重并提升人的主体性,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2分)(2)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1分),回归了生活世界的教育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2分)。32.(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1分)(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1分)(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1分)(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1分)

(5)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1分)上述五条原则是相互联系、仙姑制约的起作用。(1分)33.内涵:

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1分)学术包含两种含义,一是组织起来的知识领域,二是该知识领域的探究方法。(2分)特征:

(1)学术性;(1分)(2)专门性;(1分)(3)结构性。(1分)34.特点:

(1)影响具有弥漫性和普遍性;(1.5分)(2)影响具有持久性;

(3)影响既可能是积极地,也可能是消极的;(4)内容既可能是学术性的,也可能是非学术性的。

35.(1)就“实在”的性质而言,人的心理表征与外部世界一样拥有“真实”的存在状态;(2)就知识的性质而言,知识是个体建构的;

(3)就人际互动的性质而言,我们依赖于共享的或协商的意义;(4)就科学的性质而言,科学是一个创造意义的活动。

三、论述题 36.定义: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2分)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2分)特征:

(1)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

2010年7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2)注重直接思维;(3)注重内部动机;(4)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37.学科课程的特征;

(1)以科学知识或文化的发展作为课程目标来源(1分)(2)课程组织循着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1分)经验课程的特征;

(1)以学习者的经验及需要为课程目标的来源(1分)(2)重视学习者的创造性(1分)(3)重视学习者的整体经验(1分)(4)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1分)两者的关系: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1分)个人知识与学科知识(1分)

心理经验与逻辑经验之间的关系(1分)

联系实际部分;(3分)只要谈到学科课程或经验课程的现状,就酌情给分。

四、材料分析题 38.教学方法:

共同解决问题型的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2分)内涵: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2分)

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特点是教师与学生民主参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能够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2分)价值:

(1)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追求。(1分)结合材料展开,酌情给分。(2分)

(2)充分跳调动了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1分)结合材料展开,酌情给分。(2分)(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问题解决和探究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态度。(2分)需要具备的条件:

学生必须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和观察,才能对这种教学方法跟有效地利用。(2分)

2010年7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2010年7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第 7 页

共 7 页

下载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评价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评价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与教学论》机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机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搜索评价信息的方法有很多,既有量化取向的,又有质化取向的,下列哪种方法是量化的(B) A.观察B. 测量法 C. 成长记录袋 D. 访......

    课程与教学论第九章 教学原则试题及答案

    第九章 教学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C 2.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

    2009年4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

    活动育人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活动育人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活动育人课程建设管理与评估 1、把开发实施活动育人课程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与发展规划中,安排专人负责,与学科课程同等对待。 2、编写活动育人教材,根......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A

    浙江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 使用学生: 考试时间:120分钟 出卷时间:年 月 日说明:考生应将全部答案都写在答卷纸上,否则作无效处理。 一、名词解释(4个,16......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3.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