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缢蛏养殖研究现状及经济价值
缢蛏养殖研究现状及经济价值
摘要
缢蛏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海洋健康食品之一,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养殖具有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等优点,是沿海地区贝类养殖的优良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本文对缢蛏现今育苗养殖技术以及开发研究现状做介绍,并对其加工保鲜做一定介绍。
关键词育苗养殖技术;加工;研究现状;经济价值
引言
缢蛏(Sinonovaeula constricta Lamark)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又名蛏子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型,自壳顶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故名缢蛏。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的沿海地区,在我国沿海都有分布,其中以福建、浙江近年养殖业发展最快,并迅速发展到江苏、山东等地。缢蛏肉丰腴脆嫩,鲜美清甜,具有补虚、止痢之功效 ,其壳也可入药,具有解毒消炎之功效,是我国传统的海洋药物,深受人们的喜爱[1]。缢蛏不仅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海产品[2-3]。
1养殖技术
随着沿海滩涂的开发利用和污水的排放,适宜缢蛏生长繁育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缢蛏资源逐年减少。为了恢复缢蛏的自然资源,发展缢蛏池塘养殖[4]。
周维武等[16]研究并报道了缢蛏全人工养殖的三个主要工作环节,即室内人工育苗、室外越冬暂养和滩涂围网养成。室内人工育苗可利用扇贝、泥蚶等贝类育苗设施及供水、供气配套系统,进入9月份选择滩质好、无污染、缢蛏肥满度高、性腺发育良好的海区,定期定点取样检查其性腺发育情况。当确认性腺成熟时,挖取蛏种,经挑选、洗刷,入池进行催产。实验表明,缢蛏亲贝入池培养难度较大。因此,适时掌握亲贝性腺发育成熟期直接引种催产是搞好室内人工育苗生产的关键。然后通过催产孵化、幼苗培育、及时投放附着基和后期管理等措施,至稚贝长度到500um以上即可出库到室外塑料大棚蓄水越冬暂养(约11月上中旬)。播放稚贝时动作要轻,手拿稚贝在水面慢慢溶落,尽量减少损伤。越冬暂养管理要控制好水质、温度、通风等条件,当气温回升并稳定在5℃以上,即可出棚放养。
2影响育苗养殖技术的关键因子
2.1盐度
缢蛏喜在有淡水流入的内湾或河口附近繁殖,是一种广盐而又略偏低盐的种类。研究表明缢蛏幼虫适宜生长盐度为4.50~28.3,最适盐度为12.4~16.3[6-7]。
2.2温度
在20~30℃时,浮游幼虫发育与温度成正相关,在25℃~30℃生长迅速。在20~30℃时,匍匐幼虫发育和温度基本成负相关。徐贤敏等[18]认为这与饵料的适宜生长温度有关。
2.3培育密度
幼虫的培育密度适宜与否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和成活至关重要。金启增等[9]研究得出幼虫密度与生长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实践证明,浮游幼虫密度控制在5~15个/mL,匍匐幼虫培育密度13~17 g/㎡能获得较好的生产效益。
2.4饵料
生产实践证明,缢蛏幼虫培育期间投喂金藻和角毛藻可获较高成活率[18]。饵料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影响贝类成活率。有学者认为贝类可通过滤水率和假粪调节其生理活动。滤水率和摄食率随藻类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浓度达一定值后,滤水率开始下降,减少滤食的饵料。
[11-14]当饵料浓度过高时贝类会产生假粪进行生理调节,但假粪对其自身生长不利。马斌等[15]认为选择优良饵料微藻进行混合投喂,其效果要优于单种投喂;混合投喂时,一些单种投喂饵料效果不佳的微藻品种可以作为优质饵料不足时的补充。
2.5附着基
附着基投放宜早不宜晚,通常在浮游幼虫出现足丝后,便可投放附着基。附着基不宜采用新鲜海泥,随着海洋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滩涂底泥中的病原微生物也日益增多,因此,应采用经高温暴晒的干泥。
3.加工保鲜
蛏子除供鲜食外,大部分被加工制成单冻蛏肉和蛏干。为使其贮运、食用更为方便,也已研制成了蛏子软罐头产品[19]。近年来,随着海洋药物的深入研究,发现了许多结构新颖、生理活性特殊的物质。现有文献报道贝类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增强机体免疫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有学者[20]已进行缢蛏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这将为缢蛏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缢蛏传统的保鲜方法是冰藏,蒸煮袋包装,高温高压杀菌。但是在冰藏期间缢蛏物质成分会有些变化而使得口感有变[17]。近来有学者[1]通过臭氧杀菌及不同气调包装处理缢蛏。
4.经济价值
缢蛏的养殖具有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等优点,是沿海地区贝类养殖的优良品种。作为海洋大省的浙江,缢蛏、牡蛎和贻贝等贝类资源十分丰富,海水贝类养殖产量在70万t以上,其中缢蛏年产量在30万t以上,约占全省海水贝类总产量的50%。尤其是甬、台、温地区的缢蛏养殖业已成为当地渔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之一[17]。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虾池面积,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目前还有虾、泥蚶、梭子蟹等与缢蛏混养的立体、综合生产模式和养殖技术,不仅经济效益可观,而且有利于净化环境和生态平衡,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超,励建荣,李学鹏等.臭氧杀菌结合气调包装对缢蛏的保鲜效果[J],水产学报,2011,35(6).[2]齐凤生,刘红英,张辉.缢蛏无水保活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25).[3]赵艳芳,宁劲松,尚德荣,翟毓秀.牡蛎、缢蛏和菲律宾蛤仔中微量元素的分析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2009,16(9).[4]张玉胜,王英光,刘希军,李志敏等.缢蛏苗种繁育与池塘养殖高产技术[J],河北渔业,2012,2.[5]闫红伟,李琪,孔令锋等.山东沿海缢蛏的繁殖生物学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9,39:343-346.
[6]林笔水,吴天明.温度和盐度同缢蛏稚贝存活及生长的关系[J].水产学报,1986,10(1):41-50.
[7]大连水产学院.海水贝类养殖学[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3.
[8]王珺,王永强,陈雪芬等.金藻0898培养的生态条件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1):93-98.
[9]金启增,魏贻荛,姜卫国.合浦珠母贝人工育苗的研究II幼虫和幼苗的培养[J.],南海科学集刊,1982(3):99-110.
[10]刘广丰,沈和定,陈慧等.不同微藻对缢蛏稚贝摄食和生长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9,18(6):708-714.
[11]王慧,房斌,周凯等.不同藻类及浓度对青蛤滤水率的影响[J].海洋渔业,2008,30(1):92-96.
[12]高如承,庄慧如,汪彦愔等.西施舌稚贝对3种微藻选择性及摄食率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1):70-73.
[13]董波,薛钦昭,李军.环境因子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生理生态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00,31(6):636-642.
[14]肖国强,张炯明,柴雪良等.菲律宾蛤仔稚贝摄食、呼吸和排泄率的研究[J].台湾海峡,2006,25(1):30-35.
[15]马斌,周海波,徐继林等.缢蛏稚贝优质微藻饵料的筛选[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124(4).[16]周维武,王海涛,邢克敏.北方缢蛏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03,7.[17]杨文鸽,徐大伦,孙翠玲等.缢蛏冰藏保活期间呈味物质的变化[J],中国食品学报, 2009,9(3).[18]徐敏娴,丁理法等.缢蛏规模化苗种培育技术报告,渔业现代化,2012 ,39(1).[19]朱亚珠,翁佩芳.蛏子软罐头加工工艺的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21(2).[20]赵艳景,胡虹,王颖.缢蛏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水产科学, 2010, 29(2).
第二篇:山东刺参养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东刺参养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水产分团
刺参自古即为我国的海产八珍之一,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以其滋补强身、提高人体免疫力为世人所推崇。山东省是我国刺参重要的原产地,胶东刺参以其个体大、皮质厚、刺多被称为刺参之王而享誉国内外。山东省的刺参增养殖业开展较早,作为全国刺参原产地之一和全国水产科研中心,山东省以刺参为代表的海珍品增养殖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六、七十年代以刺参育苗、投石增殖为代表的海珍品增养殖的基础研究和增养殖技术研究一直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随着人们对刺参保健价值认识的深入,刺参消费市场开始启动。旺盛的市场需求导致刺参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从而直接刺激了刺参养殖生产,使山东省的刺参增养殖生产跨入发展的快车道,现已成为水产养殖继海带、对虾、扇贝、海水鱼养殖浪潮之后兴起的又一新的支柱品种,其发展速度之快、经济效益之好是前所未有的。据初步统计,至2003年山东省沿海海参育苗水体达14.5万立方米,出苗量12.7亿头,养殖总面积达26万亩,约占全国的1/3。总产量达3万吨,产值达54亿元。2004年全省刺参养殖面积达到创世纪的36万亩,预计鲜参年产量可达5.7万吨,产值将超过70亿元,约占全省海水养殖总产值的1/3。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我省刺参的主要产区的刺参的池塘养殖已渐趋饱和,进入稳定发展期,开展健康、优质、高效、标准化、品牌化养殖已成为养殖生产的主旋律。今后我省刺参养殖开发的重点将是滩涂广阔、池塘面积巨大的西北部沿海,也就是土地资源丰富的黄河三角洲地区。为充分发挥我省沿海的资源优势,促进我省刺参养殖的健康发展,我分团于2004年11月中下旬对烟台、威海、潍坊、东营、滨州等市刺参养殖和增殖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升温,我省刺参增养殖发展迅猛,已成为我省水产养殖支柱产业之一。作为我省刺参传统资源产区,2003年威海市池塘造礁、潮间带围堰、浅海底播增养殖刺参面积分别达到1.4万亩、2.6万亩和6.9万亩,存养刺参29100万头,生产鲜参1.67万吨,实现产值19.8亿元,约占全省养参业总产值的36%。其中池塘造礁养参存养量9000多万头,年产量5000多吨,实现产值6亿元。2004年又有新的发展,池塘造礁、潮间带围堰、浅海底播养参面积分别发展到4.7万亩、3.86万亩和8.58万亩,刺参存养量49470万头,预计2004年全市鲜参产量可达3万吨以上,产值可达36亿元,其中池塘养参存养量26000万头,预计鲜参产量1万多吨,可实现产值12亿元以上;2003年烟台市海参养殖面积8万亩,其中池塘养殖1.2万亩,潮间带围堰养殖0.8万亩,底播增殖6万亩,鲜参产量8900多吨,产值达10多亿元,约占全省养参业总产值的30%以上。海参育苗保种场达到400多家,育苗水体10万立方米,出苗8亿头。2004年烟台市海参养殖面积发展到12万亩,其中池塘养殖2.8万亩,潮间带围堰养殖1.2万亩,底播增殖8万亩,鲜参产量达到1.24万吨,产值达12多亿元,占全市海水养殖总产值的1/4。新增育苗保种场300多家,主要集中在长岛和蓬莱,全市海参育苗保种场达到800多家,育苗水体32万立方米,出苗20亿头。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刺参养殖已成为产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在当地的水产养殖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上没有刺参自然分布的我省西北部沿海地区也开始了刺参养殖的探索,并且试验性开发已获成功。寿光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技术人员在全面考察胶东和大连地区刺参养殖技 1
术的基础上,2002年提出通过处理底质、稳定养殖用水的水化学指标进行刺参养殖的设想,并在市财政局的支持下开始了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第一个刺参池塘养殖试验。他们通过暴晒和压平池底,投放石块和大规格苗种,加强水质、投饲管理,经过2年的养殖,于2004年5月份全部收捕,最大个体达380克,平均体重110克,100克以上的占总重量的81%,平均亩产量达160公斤,成活率为48%。这充分说明了该地区的水质、底质等环境条件不仅适宜刺参的生长,而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003年寿光市进行了适度推广,目前总养殖面积达1000亩左右,刺参长势普遍良好。
东营和滨州两市在政府的支持下都进行了刺参池塘养殖试验,并全部取得成功。东营市已发展高标准刺参养殖池300亩。截止十一月底,平均体重增长8-10倍,已有一部分达到商品规格;滨州市开挖了配套完善的具有当地特色养殖池40亩进行刺参养殖。通过投放大规格苗种,长势喜人,并于2004年11月进行了试捕,同时召开了全市主要企业领导人参加的现场会,进行了广泛的发动和推广。实践证明,在我省西部沿海发展刺参池塘养殖是完全可行的,发展条件已经成熟,只要加强科学指导,西北部沿海将成为我省今后刺参发展的主要地区。
二、主要经验
1.政策引导和吸收资金投入。在新一轮水产品养殖结构调整中,刺参已被确定为优势品种,养殖热潮已在全省铺开。但池塘养参是一项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事业,必须有好的政策引导。为此,各市、县纷纷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予以鼓励与扶持。2002年文登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海洋与渔业发展的意见》,规定发展池塘投石养参,规模在100亩以上的,按投石资金的50%给予“双项”资金扶持。潮间带筑池养参规模在100亩以上的,每20亩扶持“双项”资金5万元。同时在税收上采取优惠政策,规定第一年免征特产税,第二年减半征收特产税。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力地调动了全市上下投资养参的积极性,并引来的大量的外地资金,据不完全统计仅2003年以来,文登市池塘养参吸引的资金就达4亿元以上,有力的促进了当地刺参养殖的快速发展。此外,西北部沿海地区的领导也看到了本地区刺参池塘养殖发展潜力,在由市财政出资开展刺参养殖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制定优惠政策,向全社会广泛招商,为今后刺参养殖在西北部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刺参养殖水平。为适应刺参养殖迅猛发展的形势需要,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加大了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把刺参养殖作为渔民转产转业技术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编写专门的教材、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班,聘请专家和有经验的养殖业主进行讲课及经验传授。近两年来省市县技术推广部门就举办刺参养殖培训班50多场次,共培训学员3000余人次。同时,省市县渔业技术部门还通过组织观摩学习、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刺参养殖技术的宣传普及。经过培训和交流极大的促进了刺参养殖事业的发展。
3.强化技术服务、提高参苗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管部门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搞好管理和服务。针对刺参养殖发展速度快,技术跟不上的实际,各市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养殖密集区设立技术服务点,开展技术示范活动,以技术辐射,带动周围的养殖户提高技术和水平。为此选派大批技术人员直接到示范区驻场设点,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从育苗到养成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尤其在海参苗种的繁育中,严格亲参的质量和药品的使用,规范苗种交易行为,保证了苗种品质的优良。刺参养殖重点市的牟平区渔技推广中心
积极组织技术人员下乡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他们通过定期到池边检查测量刺参的生长情况和与养殖户座谈,及时了解生产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据最近他们一次的测量情况,大窑镇一个50亩池塘,6月13日投放90头/斤规格1.26万头,投放200头/斤规格苗种58万头,11月15号测定,最大规格达3.6头/斤,平均规格40头/斤,成活率达80%以上。为了更好的指导刺参的养殖生产,更贴近养殖户,乳山市等还成立了海参养殖协会,在养殖技术、苗种选购、产品销售等方面互通信息,共同促进刺参养殖生产的发展。通过各级技术部门的拉动,全省刺参苗种生产基本满足了生产的需要,并有剩余支援了邻近省市。
4.加强网络建设,搞好信息服务。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及水产技术推广站同省市有关环境检测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及时掌握刺参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信息,以指导全市海参养殖生产。省渔业技术推广站启动全省渔业病害测报网,把刺参病害的测报作为主要项目指标,每月汇总一次情况,并通过“水产渔业推广信息”和《齐鲁渔业》杂志向全省通报。
三、存在问题
1.种质问题。近年来由于刺参养殖的火爆,大大刺激了海参苗种繁育生产,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威海市有从事海参育苗的厂家60多个,烟台市更是达到了800多家。过多的刺参苗种繁育场为苗种的生产管理带来的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亲参没有经过选育,缺乏优良品种,且来源范围相对狭小。再加上人工放流或浅海投石养参使自然海域的亲参难以保持其原有的性状,并造成刺参个体间的血缘关系越来越接近的趋势,种质下降。而近几年广泛使用的苗种高密度繁殖技术,在苗种产量大增的同时,质量却有降低之势。
2.营养问题。池塘养殖刺参的饵料来源主要有二:一是由换水带来的自然饵料(包括单胞藻、生物碎屑及菌团等)和人工投放配合饵料。池塘的基础饵料以硅藻等为佳,人工配饵以添加适量的动物蛋白为好。但目前的基础饵料基本没有选择性培养,而人工饵料基本以藻粉为主,营养配比尚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刺参养殖期间,大多数养殖者基本不投饵料,养殖密度小时(每亩4000头以下)是可以的,当密度较大时(如平均亩放苗量5000头以上时)基础饵料难以满足正常生长的需要,必须人工投饵。而人工饵料研究的滞后使刺参养殖缺乏全价营养,导致生长效果不佳,甚至引发疾病。
3.养殖环境和池塘建设问题。影响刺参生活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换水率、水质与底质优劣。随着市场价格的攀升,导致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据报道,有的地区海参池塘养殖亩放苗量达到了不可思议的3-4万头。如此下去,不但自然饵料严重不足,更重要的是造成养殖环境的恶化,导致刺参的病害发生。另外,由于片面追求眼前效益,有的养殖池改造明显不规范和不科学,如造礁前不进行彻底清池;有的池塘建池,选址不当,使之水位较浅、进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水交换困难,导致夏季水温过高;有的池塘没有设立专门的防淡系统,导致雨季大量淡水注入,池水盐度急剧下降,刺参产生应急反应(排肠)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了养殖生产。
4.潮间带围堰养参问题。潮间带围堰养参作为刺参养殖的先行者,由于建设时缺乏必要的计算,设计不合理,导致养殖效果较差,养殖成活率偏低。其原因主要是换水效果不好,换水时对刺参的冲击过大,其次是陆源污染物较多。另外潮间带围堰养殖有破坏海区自然景观、影响海域环境的问题,应该限制其发展。
5.刺参的放流增殖投入不足。目前刺参的放流增殖虽然已开展多年,但仍处于小规模试验阶段,对种苗放流后的研究还很不够,缺乏完整而系统的科学资料。包括对放流规格的选择,即不同规格种苗放流效果的比较;放流后的移动范围及规律;放流后的生长速度;敌害生物的影响;渔场环境的调查及海况、底质、海流条件对种苗生长、成活的影响、稳定的回捕率;放流增殖效益的分析等。
四、今后发展对策
(一)加快建立刺参原良种场及自然保护区
面对刺参养殖的热潮,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目前,伴随着刺参养殖热,苗种育苗场纷纷上马,但忽略了种质的问题;在增殖放流方法和种质没有经过严格论证,存在放流安全和种质安全的问题。因此,建议有必要尽快建立海参原良种场及自然保护区,以保证我省优质的自然刺参种群不受破坏。
(二)开展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
海参的增养殖时间较短,要使海参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对相关技术进行系统研究。
1.刺参苗种繁育所用亲参是采自自然群体,尚没有进行良种选育工作。而经过选育后的良种,其经济性状将有大幅度提高,以刺参的生长与抗病能力为指标,开展系统选育工作是养殖技术成熟的标志,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加强刺参池塘健康养殖研究。刺参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不规范养殖行为的存在,使刺参养殖已经开始受到病害的威胁。2004年春季发生的刺参腐皮症就给刺参养殖的不规范发展敲响了警钟。因此,要加强刺参的健康养殖研究的同时,在养殖生产中坚持预防为主,从规范池塘建设、改善养殖条件(保持水深、换水条件、增氧条件、防淡设施)和合理放苗密度入手,以防止刺参病害的发生。
3.加强刺参饵料的研制和生产。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刺参饲料大部分是单纯的藻粉或是其他养殖品种的饵料,迫使一些刺参养殖场在生产中采用自己配制的配合饵料。由于缺乏科学依据,效果难以理想。所以,当务之急应加大此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力度。
(三)加强增殖放流工作
刺参是我省东北部沿海的原产品种。东北部的自然环境是刺参生长的理想之地。而刺参的移动范围小也是其成为增殖放流的绝佳对象。实施刺参增殖,是刺参生产最理想的方式,具有个体外观最好、营养品质最佳的优点,是使自然资源增加的有效措施。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近年又相继在山东、辽宁等地大量培育苗种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了刺参人工放流试验,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于1976年在山东省崂山县港东大队进行恢复刺参资源的增殖试验,历时5年,增殖效果明显,产量比增殖前提高10~16倍。为此,建议选择天然刺参资源较小或资源遭到破坏的海区,经过底质改造、增殖底栖藻类、清除敌害后,放养一定数量亲参或苗种,严加管理,切实做好保护工作,几年后,刺参资源可成倍或几倍的增加。
(四)加强宏观调控和规范化管理
有关部门应在本地水产养殖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避免盲目发展。要加快制定和规范行业标准,搞好科学管理。要加强养殖环境整治,规定苗种放养密度上限,实行定期清淤、消毒制度,确保整个产业的安全生产。
(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创业者到我省西北部建功立业。
我省西北部地区是我省今后刺参养殖的希望之地,其广阔的土地资源,便宜的建设成本,加上当地优惠的政策,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我省刺参重要的产地。鉴于这种前景,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有利于新区开发的优惠政策,引导投资者加快开发步伐,尽快使西北部地区成为我省刺参的重要产地,为我省的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为西部渔民的增效、增收做出贡献。
第三篇:加气混凝土砌块经济价值研究
加气混凝土砌块经济价值研究 加气混凝土墙材的经济价值研究
【摘要】 我国建筑业是耗能大户,建筑墙体材料是影响建筑节能的重要因素。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业必须研究开发建筑节能产品。加气砼砌块产品是属于新型墙材之一,但目前人们对它认识不够,建筑使用量小,通过对它的经济价值分析,提高人们对建筑节能重要性的认识。【关键词】 循环经济 建筑节能 加气砼墙材 经济价值
目前,建筑业是耗能大户,据有关资料统计,全球能源的40%消耗于建造与使用过程,其中墙材和玻璃窗户的不节能是关键,因此,应大力开展建筑节能材料的研究。加气混凝土砌块目前属于新型墙体材料之一,其生产主要是利用工业废渣或其他废弃物,依靠循环经济理论、建筑节能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高新技术手段,生产质轻、节能、环保型建筑墙体材料,它具有节能减排、变废为宝的特点,产品的经济效益是具有广阔的前景的。
一、我国建筑业能耗现状
1、我国建筑规模空前巨大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空前发展,现有建筑量多,并且发展速度很快,存在很大的耗能空间。据有关资料统计,至2002年全国已有建筑总面积388亿㎡,其中城市131.8亿㎡,现已超过420亿㎡;建筑速度巨大,每年均以16-20亿㎡速度增加,其中2001-2003年,分别为18.2亿㎡、19.7亿㎡、20.3亿㎡。预计至2010年底,全国将达519亿㎡,其中城市171亿㎡;至2020年底686亿㎡,其中城市261亿㎡。
2、我国建筑用能效率低、浪费大
由于我国的建材更新技术落后,长期以来传统的实心粘土砖占据墙材市场的主要份额,造成现阶段建筑节能效果不佳的局面。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的建筑用能效率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与气候相近的国家比,如北美、西欧,单位建筑采暖能耗多2-3倍;外墙热量损失是加拿大和其他北半球国家的3-5倍;95%以上的已有建筑属于高能耗建筑。其主要原因是墙体和外窗的保温性差、建筑物门窗气密性差。据有关资料分析,在大部分高能耗建筑物中墙体和外窗的热损失占建筑物热损失总量的85%左右。我国在墙体和外窗的保温性、气密性上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总体满足不了建筑节能的要求。
3、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建设节能建筑的意识不强
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建设节能建筑,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但不少地方对此重视不够,在公众中还没有形成对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建设节能建筑的基本认识,还不了解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建设节能建筑会带来多方面的巨大效益。据统计,近年来在全国每年新建的16-20亿平方米建筑中,达到节能建筑标准的建筑不到20%。
4、我国能源形势严峻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住户将自发采取采暖、空调来改善室内热环境。但煤炭、天然能源储存有限,人均占有能源有限,石油紧缺,电力紧张,到2002年夏季用电高峰用电4500万千瓦,相当于2.5个三峡电站。2003、04、05年连续几年夏季用电高峰拉闸限电(2003年10个省市;2004年24个省市)。到2020年全国建筑需能源为7.54亿吨标准煤(不采取节能措施时要达10.89亿吨标准煤)。因此,对建筑节能的研究与产品的推广势在必行。
二、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经济价值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新型节能墙体材料,主要是用粉煤灰、煤矸石、矿渣、混凝土、石膏、水泥和铝粉等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为主要原料,经过搅拌、浇注、发泡、切割与高压蒸养制成,可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墙材及保温隔热材料。该产品具有保温、隔热、耐火、阻燃、吸音、隔声、轻便、组砌灵活、施工简单等特点,它无论在生产环节,还是在建造使用节能、资源节省、产业化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1、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的经济效益
加气混凝土砌块研发的系列产品较多,为分析方便,现以A3.5B06的蒸压加气砼砌块项目为例(按年产20×104m3计算)。依据国家发改委、建设部2006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要求和国家鼓励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相关政策规定,按照投入产出相对应的原则,该产品生产过程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1)产品成本(正常生产年份):该产品成本由可变成本、不变成本和销售费用组成,以年产20万立方米的加气砌块产品为例,产品单位可变成本由原材料费、辅助材料费、动力费和损耗费等组成,目前,通常情况下约为85-90元/立方米,年可变总成本为1800万元左右;产品不变成本:包括大修费、折旧及摊销、工资及福利、其他费用等,约为1200万元左右;销售费用按8%计。则产品年总成本约为3200万元左右。
(2)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增值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销售价格,参照目前湖南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价格并考虑产品自身的特点可定为190元/m3。当生产达到20万立方米加气砼砌块时,含税销售收入为3800万元,利税为600万元左右。根据国家鼓励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政策,掺粉煤灰、渣不小于30%的建材产品,五年免征增值税。加气混凝土砌块项目一般都符合这一标准,故前五年的年利润为600万元左右。(3)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从产品的静态分析来看:生产20万立方米加气砼砌块前五年的年平均利润为600万元左右,投资利润率为20%左右,静态投资回收期(不含建设期)为4-5年之间。从产品的动态投资回收期(不含建设期)来看,为5-6年之间。说明该产品的投资回收期不太长,投资利税率较大,生产开发该产品是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的。
(4)产品生产的风险分析:从产品的盈亏平衡点BFP(Q)来看:以产销量计算盈亏平衡点方法计算保本产量表明:生产20万立方米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品,在成本构成与销价不变的情况下,只要生产能力到达设计能力的55%-60%,项目即可保本,高于此水平,项目将有不同程度的盈利,说明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从敏感性因素分析来看: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销量、产品成本、产品销售价格等对产品生产利润的影响较大,当以上三个因素变化率在±10%时,生产加气砼砌块的利润的变化率分别在±40%、±50%、±60%左右变动。其中,产品销价最为敏感。目前,加气砼砌块产品销价为190元/m3,对照市场同类产品价格,该价位不高,市场接受不会有问题,风险不大。从生产成本、产销量来看,对产品的利润影响也较大,企业可以采取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提高产销量等手段,形成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加气混凝土砌块在生产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市场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供给量,解决目前新型墙材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且市场风险不大,敏感性因素的影响也能控制,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生产项目。
2、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使用、建造的节能经济效益
(1)生产节能效益。以生产2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与生产20万立方米粘土红砖耗能比较,根据生产红砖能耗标准和湖南实际情况,生产每块标准砖需耗煤0.10kg,生产1立方米标准需耗煤71.3kg,则生产20万立方米粘土红砖需消耗14260吨标准煤;而生产20万立方米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需消耗蒸汽60000,全部利用电厂废气,用电311.04万度。用电转化成标煤:311.04×1.2290=382.27吨标准煤。两者比较,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品可节省13877.73吨标准煤。
(2)使用过程节能效益。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和建筑实际工程情况,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需耗加气块0.15立方米,2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可满足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的墙体砌筑,该墙体可满足建筑节能50%以上的要求。对于夏热冬冷地区,居民开放空调的时间较长,据调查统计,居民空调耗电量每年为5-10千瓦时/平方米,平均为7.5千瓦时/平方米,133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使用空调需耗电1000万千瓦时,使用本项目墙体材料可节能50%,即500万千瓦时,相当于614.5吨标准煤。按房屋使用寿命50年计,总计可节能30723吨标煤。应加强消费者在选购建筑物时对其全寿命周期费用的认识,引导他们消费目前建造价虽然稍高,但使用能耗减少很多的使用新型建材的建筑产品,使消费者的全寿命周期费用最省。(3)房屋建造节省造价效益。(以10000m2多层框架结构房屋经济比较分析为例)。第一,节约钢材造价。由于A3.5B06级的加气砼的绝干容重为575kg/m3,比一般的粘土砖要轻得多,使用在建筑产品中能减轻建筑结构荷载,相对多孔粘土砖和多孔混凝土砌块而言,多层建筑物每平米钢材含量至少节省5kg,则造价节省:10000m2×5kg/m2×4元/kg=200000元(采购价和加工安装费合计约为4000元/吨,目前钢材市场价格已超过这个价)。第二,节省保温造价。加气砼具有优良的自保温性能,是目前用于外墙唯一达到国家节能标准50%的墙材,不须另作保温层,而多孔粘土砖和多孔混凝土砌块必须单独作保温层。根据生产常规可知,多层房屋1m2建筑面积约有2m2的墙体面积,外墙大概占到1/3,则造价节省:(10000m2×2×1/3)×60元/m2=400000元(目前市场保温材料最低单价为60元/m2)。
第三,降低墙体综合造价。目前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明确指出加气砼用于外墙、分户墙时厚度为200mm、150mm、100mm可达到房屋节能隔声标准.而多孔粘土砖和多孔混凝土砌块必须做到240mm,所以加气砼墙体既节省了砌块和砂浆用量,增大了使用面积,又减少了人工和机械费用。多层结构中,外墙、分户墙、内隔墙的面积比例一般为1:1:1,以目前湖南市场价格为基准,根据各种墙体经济比较,生产10000m2的建筑产品,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与采用多孔粘土砖或多孔混凝土砌块相比,其综合造价可节省近40万元。第四,增加造价部分。加气砼砌块粉刷时须作界面剂,墙、柱和墙体搭接位置贴钢丝网或耐碱玻纤布,这方面增加施工造价5元/m2,即10000m2增加造价50000元;结合以上4点分析,每10000多层框架房屋使用加气砼节省造价为90元/m2左右,因此,该产品的建造节能是较大的。
3、加气混凝土砌块循环经济效益
循环经济是采用先进生产技术、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和共生链接技术以及废旧资源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等支撑的经济,不是传统的低水平物质循环利用方式下的经济。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品是充分利用工业废物、建筑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废品等为主要原料而进行生产的,其循环经济效益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对废物的循环利用和生产工艺流程的循环使用上。工业废弃物的利用可以减少对土地、农田的破坏。以年生产能力为2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品为例,可替代1.42亿块标砖,因此,本项目每年可节约粘土资源30.9万立方米,保护农田231亩(按挖土深度2m计算);同时减少了因废物堆放而对土地的占有和环境的污染,与生产粘土砖相比,每年可减少SO2气体排放量486.17吨,利用粉煤灰81428吨/年,利用废石膏5816吨/年,利用废汽60000吨/年,利用废水40000吨/年,减少粉煤灰对环境的污染和因其堆放而浪费土地。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工艺流程是采用废水、废气、废渣余热综合利用的可闭式良性循环的工厂化模式,从整体上达到了节水、节电、节能、节材的经济效益。
4、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产业链延伸的经济效益
目前,建筑市场发展较快,新型墙体材料的需求量较大,把加气混凝土产品系列开发与销售服务市场的结合起来,可以发展为经济不够发达的中小城市的建材产业,从市场咨询到技术研发再到规模生产最后到销售网络系统的完善,拉长产业链,即可以增加劳动力就业问题,减少因当地落后工业产生的废弃物带来污染环境,又可以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覆盖面,形成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
(注:本文为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立项的课题项目《绿色高品质建材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立项号:湘科计字〔2006〕106号,成果登记号:943y20080084)
第四篇:七彩山鸡经济价值、市场前景、养殖技术特点及效益分析
七彩山鸡经济价值、市场前景、养殖技术特点及效益分析
美国七彩山鸡是鸟纲鸡形目雉科的重要鸟类,学名雉鸡,又称野鸡、山鸡、环颈雉,是世界上重要的狩猎禽之一,共有30余个亚种,颈部有白色颈环。七彩山鸡因其毛七彩斑斓而得名。山鸡体上的彩色羽毛华丽高雅,制成栩栩如生的山鸡标本,更是价值昂贵的高档陈列品。山鸡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钙、钠、硫等多种微量元素,山鸡的胆、血、内金经过提炼可制成医药制剂,有极高的滋补、药用、保健、美容价值。山鸡因在大自然中散养时,沐浴阳光,吸吮新鲜的空气,活动量大,体质健壮,抗病力强,不打针不喂药。加之吃的是野菜、野草、昆虫、草籽,不喂任何生长激素添加剂配合饲料,因而山鸡蛋无药特残留,是消费者公认的无公害绿色食品。
山鸡的胆、血、内金等经过提炼可制成医药制剂,有极高的滋补、药用、保健。美容价值。雄性山鸡毛可制作毛工艺品、还可成段、锦制作礼服,鸡皮可制成各种精美的皮具。它是集食用、药用、毛用、皮用于一体的珍禽动物。有极高综合利用价值的“特养”珍禽。
一、山鸡的经济价值
山鸡的羽毛华丽,七彩斑斓,可与孔雀媲美,观赏价值很高,山鸡肉质坚实而细嫩。味道特别鲜美,营养丰富,鲜肉粗蛋白含量比家鸡高3—4%,山鸡氨基酸含量丰富,必需氨基酸齐全,其鲜肉氨基酸含量为23.145—24.73%,高于普通家鸡41.27—50.97%,也高于泰和乌骨丝毛鸡24.81—33.39%。山鸡脂肪和胆固醇含量比家鸡低得多,山鸡肉脂肪含量为0.95—1.0%,家鸡却高达7.0—8.0%,家鸡的血液胆固醇含量为125—200mg/dl,山鸡则为114.58—145.467 mg/dl,山鸡明显比家鸡低得多。山鸡胸、腿、肌、水份、氨基酸比肉鸡高。山鸡肉矿物质含量也十分丰富,其中鲜肉铁的含量高达17.9—25.8 mg/dl,比普通家鸡高10-15倍,山鸡的产肉性能可与肉鸡相媲美,是产肉性能强的特种经济禽类之一。
山鸡肉质细嫩鲜美,野味浓,是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野味食品。野鸡因此成为历代的皇家贡品,清代乾隆皇帝食后赞叹不已,写下“名震塞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的名句。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食后评价:“好看、好吃、有野味”;还是美国白宫招待国家元首的保留菜肴。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也对野鸡的营养成份给予很高的评价。野鸡送人是高档礼品,待客的珍稀美味佳肴。正因为如此,每年春节前后,市场上都掀起一股送野鸡的热潮。
在中医食疗上,山鸡有治病作用,能补气、祛痰止喘、清肺止咳、祉中益肾及补脑、提神之功效。山鸡锶和钼的含量比普通鸡高10%以上,有预防和治疗癌症的作用。山鸡肉具有强身壮体、滋补五脏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等多种奇特功效,是一种理想的营养滋补品。《本草纲目》记载:野鸡补气血,食之令人聪慧,勇健肥润,止泻痢,除久病及五脏喘息等。经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测定:它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21
种之多,其中有多种是人体自身所无法合成的,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氨基酸模式。并富含锗、硒、锌、铁、钙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儿童营养不良、妇女贫血、产后体虚、子宫下垂和胃痛、神经衰弱、冠心病、肺心病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对人体的滋补功能远远高于久负盛名的甲鱼、鳗鱼等。野鸡中锶和钼的含量比普通鸡高10%,还有防治癌症的作用。
二、山鸡养殖的市场前景及销售预测
市场前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那种一日三餐求温饱的饮食水平,而是不断向着追求美味、营养、保健,返朴归真等的方向转变,所以那些具有特种价值,特殊营养的特种禽类便深受人们的青睐。目前以各种特种动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各种野味食品已风靡市场,如清蒸山鸡、红烧鹧鸪等软包装食品已为我们传统的饮食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国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特别是广州、深圳、香港、上海等一些城市需求量更大,另外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国家每年从我国大陆购进大批山鸡,因此山鸡已成为国内出口商品中的热门货之一,换汇率高,在港澳市场每只山鸡售价达150港元,在国内市场每只雄山鸡(平均1.25kg/只)售价50—60元左右。目前,我国的野生山鸡资源日益锐减,有限的人工繁养种群也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大力发展山鸡养殖,是一项富民、利国的产业。
销售预测:据调查,一般地区级城市酒家、饭店都在500家以上,县城及周围所在乡镇的酒家约250家,以他们1/5的购买能力,每家酒店日均消费5只,年需求山鸡就达10万只,而且这还是保守的数字,再加上周围县市及重大节日期间普通消费一般需求都在20万只以上。目前,我们准备进一步扩展业务,加大基地的设施建设,到年底,达到月出栏5000羽。
节日送野鸡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传统,有表达吉祥如意和美好前程之意。同时还可制成漂亮又好卖的标本。我场用野鸡的皮毛做成的标本,光彩鲜艳、栩栩如生、高贵典雅,每架200多元还畅销各大城市工艺礼品店、旅游景点。野鸡的羽毛别具特色,还可以制成羽毛扇、羽毛画、玩具等工艺品。英国国防部还把它做成最有效的防弹衣。
三、开展山鸡养殖的五大优点
1.风险低:山鸡是野生动物,可适应各种恶劣气候,能耐46℃的高温和零下32℃的严寒,抗病力特强,不易得鸡瘟,全国均可养殖,投资可靠保险。
2.易养殖:与家鸡相似,主食五谷杂粮,用普通饲料加青草、青菜,用旧房间,仓库圈养,一人可养3000只。
3.销售广:山鸡是野味,人人喜欢,酒家饭店需求与日俱增。据统计,仅广东、上海等地年需求量就达4400万只,而供应只有200万只,预计10年内难以满足市场。
4.高效:一只山鸡出壳养95天体重可达1.5kg,料肉比3.5:1。成本不超过10元,即使按家鸡的价格出售,仍有较高利润。目前,市场售价在40—60元之间。
5.快捷:种山鸡6月龄产蛋,年产蛋120—150。开始产蛋几个月就可回收投资成本,是投资少、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
所以,开展山鸡养殖是一项低风险、高效益、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致富门路。
四、发展山鸡养殖的技术保证
我部已从事一年的山鸡养殖,三年的畜禽饲料经营,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山鸡的养殖技术。因此,更保证了山鸡养殖成功的可行性。
五、养殖效益分析
美国七彩山鸡饲养管理方法比较简单,家养驯化程度高,适合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既可散养,也可圈养。一般母山鸡年产蛋120—150枚,若投资3600元饲养10组(10只公山鸡30母山鸡)美国七彩山鸡,30只母山鸡年最少产蛋3900枚,按孵化成活率90%可养成商品鸡3510只,95日龄平均体重可达1.5kg左右,其料肉比为3.5:1,每只成本不超过10元,按商品价14元/kg计算,可收入38610元,减去引种款1800元,饲料款16530元,不可预见开支2000元,工人工资5000元,可纯收入13280元左右。
第五篇:海水鱼养殖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海水鱼养殖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海水鱼养殖,我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数百年来,沿海渔民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代黄省曾的《鱼经》和胡世安的《异鱼赞闰集》等著作,对海水鱼养殖都有较详尽的记载。
《鱼经》约于1573—1618年间刊行,对鲻鱼的描述为“鲻鱼,松之人于潮呢地凿池。仲春潮 水中捕盈寸者养之。秋而盈尺。背腹皆腴。为池鱼之最。是食泥。与百药无忌。”介绍在潮间带建养鱼池,用自然鱼苗进行海水鱼养殖的方式。说明当时鲻鱼养殖已有一定规模。
《异鱼赞闰集》约于1628—1644年间刊行,其中叙述“流鱼,如水中花,喘喘而至。视之几不辨,乃鱼苗也。谚云:‘正鸟二鲈’。正月收而放之池,皆为鲻鱼。过二月则鲈半之。鲈食鱼。蓄鱼者呼为鱼虎。”描述鲻鱼苗的形态及在自然海域出现的时间。并指出到二月则有一半为鲈鱼苗,而鲈鱼苗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是池内养鱼的敌害,养殖者称之为“鱼虎”,指出鲻鱼养殖的纳苗时间应为正月。目前福建沿海民间仍流传“正鸟二鲈,三尖头,四加剥”的谚语进一步丰富了“正鸟二鲈”的捕苗经验。
虽然我国很早就开始养殖海水鱼,但是受社会体制的约束,科技水平的制约,使海水养鱼业长期滞留在粗放的状态,养殖品种少,规模小。而当时捕捞能力也相当低,海上各种海产品资 源比较丰富,对养殖鱼的需 求量也不高,一直到新中国成立 初期海水 养殖业仍相当落后。
海水养鱼的现状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体系,极大解放生产力,工农业生产取得迅速 的发展。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大科研力度,在五十年代首先突破海带养殖技术,研究成功海带育苗技术,使原来生长在北方冷 水域的海带,移植到福建、广东养殖。称之谓第一次海水养殖浪潮。七十年代后期,兴起对虾养殖,到1988年全国养虾 面积达14万公顷,遍及全国沿海各省,产量达20 万吨,占当时世界养殖虾总量的1/3,称之谓第二次海水养殖浪潮。七十年代中期突破扇贝苗技术,到八十年代初完善或工厂化育苗技术,使山东、辽宁的栉孔扇贝养殖迅速发展成为第三大养殖 产业。1984年中国科院海洋研究所张福绥研究员从美国引进海湾扇贝,很快推广到沿海各省市,称之谓第三次海水养殖浪潮。这三次浪潮的共同特点是具备从育苗到养成的技术,实行全人工养殖。养殖规模不受苗种数量限制,只要有适宜的养殖海区,就可以开展海水养殖。
一、第四次海水养殖浪潮是海水鱼养殖
我国鱼类的人工繁殖研究起始于五十年代,海水鱼的育苗及养成技术相对要复杂一些,因此海水鱼养殖晚于其他品种。八十年代时已完成梭鱼、真鲷、里鲷、河鲀等鱼类育苗技术,由于养殖技术不太完善,养殖成本过高,未能形成产业。尤其真鲷、里鲷、河豚等鱼类,在北方地区养殖,必须要在室内越冬,这几种鱼越冬水温在10—12℃,是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荣成市于八十年代中期从外地引进真鲷、河钝养鱼苗进行养殖,都卡在这一关上。
进入九十年代,在日本、韩国养殖牙鲆的启发下,我市相继建 成牙鲆养殖工厂。由于牙鲆是当地的沿岸品种,耐低温能力比真鲷等强,而市场价格又比较高,工厂化养殖可取得盈利,使工厂化养鱼走出困境,步入产业化道路。在育苗技术方面不仅掌握常温育苗,而且发展了控温控光育苗。由一年只能育一次,变为多次育苗。由于改变了育苗时间,供应鱼苗时间由夏秋季改为春季,这样当年可生产出商品鱼,使 没有越冬条件的养殖声也可养成商品鱼。另外,工厂化养鱼主要是活鱼上市,而活鱼市场要求有经常性供货,采用多次育苗可以养殖场全年保持有各种规格的活鱼,保证市场的需求。由于能常年供货,使市场价格相对稳定,不再出现过去那样只有一茬苗,养成的商品鱼只在短时间内上市,使价格发生骤变。
在水处理方面,首先以重力无阀滤池替代原来的沉淀池+压力过滤的方式,保证养鱼用水,又少占用土地。继而又开始发展循环用水技术,使养鱼用水70%以上重复使用,这对在越冬期间来讲可节省大量热量,大幅度降低越冬成本。由于技术不断完善,生产效益连年增加,工厂化养鱼成为稳 定的养殖产业,全威海市现有工厂化养鱼池面积近20万㎡,年产量3000多吨,产值3 亿余元。大型厂养鱼面积2.5万㎡,中型0.5へ1.0万㎡,小型0.1へ0.2万㎡。并带动省内外一些工厂化养鱼业的发展。
海水鱼养殖另外的途径是网箱养鱼及土地养鱼,但必须有充足的苗源。这三种方式相互配合,使 海水鱼养殖得以快速 发展。养殖品种也逐年增多,主要有牙鲆、石 鲽、六线鱼、褐菖鱿,河鲀、真鲷等黄渤海鱼类,而且还引进美国红鱼及英国大菱鲆等优良品种,1999年来,羊亭水产总公司又突破花鲈的人工育苗技术,结束花鲈养殖单靠捕自然苗的历史。
二、海水养鱼的前景
海水鱼是人们比较喜爱的食品,其品质优于淡水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人们不满足于原来的冷冻和腌制品,更希望有活鱼上市。人工养殖海水鱼,不仅使沿海的地区可买到活鱼,一些远离海的地方也可以买到。其市场是相当宽阔。特别对于内陆城市有相当的吸引力。因此,目前生产的海水鱼大多是在国内市场销售,而且还供不应求。也是经销海鱼获利最大的项目。
市场的需 要是发展养殖业的动力,也是养殖技术发展的动力。在技术发展上,一是研究全雌鱼苗生产技术,因为雌鱼生长快于雄鱼,可以缩短养殖周期。二是研究循环用水技术,逐步达到全循环用水,使养鱼用水有稳定的水质,养殖的鱼既有一个稳定、良好的生活环境,又避免外界疾病的传入。三是开发配合饲料。前些年,育苗用饵料全靠进口,现在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已能生产各种育苗用配合饵料,质量与进口的相当,价格比进口的低廉。四是开发多品种养殖,满足市场的需要。
从我国的渔业情况来看,捕捞业的捕捞能力已经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一些经济鱼类已不能形成渔讯。而世界上许多国家实行200海里经济专属区,使远洋渔也受到限制。农业部已明确规定捕捞产量为零增长,水产品产量的增长完全靠养殖来完成。也就是说人们对海产品的需要将更多来自养殖业。
另外,海水鱼养殖不仅满足食品的需 要,还有多种用途。如海马 是一种名贵药材,现在也要以人工养殖。以前人们的观赏鱼大多是淡水鱼,如金鱼、锦鲤、热带鱼,而现在正转向海洋观赏鱼,如珊瑚礁鱼类。所以海洋观赏鱼的开发也相当有前途。目前一些城市设有海洋水族馆,供人们观赏,将来就可以在自己家里养殖在海洋生活的观赏鱼。
如果海水养鱼全循环,用水技术得以完善,则不仅沿海地区可养海水鱼,内陆地区也可养殖海水鱼„„.海水鱼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 中科技含量最高的项目,首次实行全人工室内养殖,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最小,也带动多种技术 和多种产业的发展。我国海水鱼养殖真正形成规模的还不足十年,而这个规模与市场相比是微不足道 的,可以说海水鱼养殖还会有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