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大学地方财政系统培训
厦门大学地方财政系统干部业务素质培训班
培训目的当前,地方财政正面临着新的、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地方财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该计划的参与者,又是计划的监督者和引导者;另一方面,近年来地方经济发展迅猛,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此情况下,为做好地方财政工作,提升地方财政系统干部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适应新经济形势下财政工作的需要,厦门大学干部培训中心特开办“厦门大学地方财政系统干部业务素质培训班”。此培训班将以提升“部门预算”为主,全面把握当前宏观经济、财政政策形势,同时兼顾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财政绩效评价和财政监督、财政决算编制和预算会计、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培训目标
1.了解宏观经济形势、把握宏观经济政策,解读新一轮财政政策内容,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做好地方财政工作,抓住机遇,加速地方经济发展。
2.学习最新税务法规,了解税法出台政策背景,掌握新旧税法的衔接,了解税法改革对财政工作的影响,及时完善财政政策制定和相关制度建设。学习新会计准则,把握新会计准则实质,规范政府财务收支工作,提高财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实践性。
3.加强财政预算制度建设,提高预算方法的科学性、预算过程的合理性、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加强财政预算与执行情况的监督与管理,充分发挥财政预算功能,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保持地方财政良性发展。
4.加强财政改革和“公共财政”学习,培养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增强财政干部推进财政改革的意识和能力,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提效率,以改革创和谐,确保地方各项财政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开拓创新。
5.以“以才兴财”、“以才兴业”的目标,对财政干部进行管理、领导力培训,增强其把握全局、组织协调能力,为财政队伍建设积蓄力量,为财政干部储备打下基础。
6.学习构建积极的公共财政框架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提升政府投资项目财务处理水平,以及其他财政相关业务。
7.围绕财政改革发展,提高广大财政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着力培养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开拓创新、决策把关、危机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的水平。
培训专题及课程设计
专题一: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和最新财政政策解读
(一)专题介绍
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决定了财政收入状况,并对未来财政政策的方向和财政支出情况有着重大影响。本专题通过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帮助学员把握未来财政收支情况的变动趋势,并通过对国家最新财政政策的解读,帮助学员更加深入得理解相关政策,更好得贯彻执行相关政策。
(二)课程设计
1.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2.财政收支变动趋势预测
3.最新财政政策解读及如何贯彻执行
专题二:深化部门综合预算改革
(一)专题介绍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要求。通过对部门预算的编制,旨在建立一个规范、科学的财政资金管理机制。本专题主要介绍部门预算的编制过程,分析现阶段部门预算编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二)课程设计
1.部门预算的编制
(1)部门预算的编制原则
(2)部门预算的编制程序
(3)部门预算的编制方法
2.地方部门预算改革的主要内容
3.现阶段部门预算编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4.强化部门预算编制的主要措施
专题三:政府收支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一)专题介绍
政府收支是维持政府存在、履行政府职能的基本要求。本专题主要介绍了如何对政府收支进行有效的管理,着重介绍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非税收收入的管理等内容。同时本专题还将介绍了如何对庞大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课程设计
1.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1)收入的分类
(2)支出的功能分类
(3)支出的经济分类
2.政府非税收收入管理
(1)债务收入和政府性债务管理
(2)国有企业运营收入
(3)其他非税收收入
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专题四:国库集中支付、预算会计及财政决算编制
(一)专题介绍
国库集中支付、预算会计、财政决算编制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三项重要措施,通过完善的预算和决算编制、集中统一的支付制度建立,这将极大的提高我国财政管理的效率和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本专题主要介绍上述三项措施的相关内容。
(二)课程设计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运作程序
(2)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运行的基本条件
2.如何建立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相适应的预算会计核算体系
3.财政决算编制
专题五:财政其他相关业务
(一)专题介绍
本专题主要介绍除以上业务以外的其他财政相关业务,主要包括税制改革、政府投资项目的财务处理、财政绩效评价和财政监督、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内容。
(二)课程设计
1.税制改革
(1)我国税制目前现状
(2)税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政府投资项目的财务处理
3.财政绩效评价和财政监督
4.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授课专家
主要来自厦门大学资深教授团队
收费标准
具体根据双方按课程定制后协议商议;学费不包括学员学习期间的食宿费、交通费。
考核与证书
参加培训班学习并考核合格者颁发“厦门大学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
联系方式
电话:0592-2181380
传真:0592-2181759
邮箱:xmu520@126.com
第二篇:地方财政
第一章绪论
1.地方政府:是与中央政府相对应的,是国家为进行行政管理而划分的各级区域或地方,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以下各级政府的统称.2.地方财政的地位:
(1)地方财政在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①是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②是地方政府调节社会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
(2)地方财政在国家财政体系中的地位:①从财政机构的设置来看,地方财政处于我国国家财政的基础环节;②从国家预算收支执行来看,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征集中起着主导地位;③从财政法规,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来看,其执行,检查,监督和管理工作大部分由地方来完成;
(3)地方各级财政在地方财政体系中的地位:①省财政是地方财政的主导;②城市财政是地方财政的支柱;③市辖区,县,乡财政是地方财政的基础环节.3.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4.制度外收入:主要是指地方政府的各种集资,自筹资金,毫无依据的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违规收入.5.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资金存在的影响:一方面,对于促进地方的经济建设,提高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有着积极地作用;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资金的高度依赖,将会破坏政府总预算的约束和国家预算的完整性,导致政府行为的随意性和非规范性,使得公共资金的使用监督乏力,为腐败现象提供了机会,也给公共支出分析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第二章地方政府的职能
1.市场缺陷的主要表现:竞争失灵;公共产品;外部效应;偏好不合理;信息的不完全;宏观经济失衡;收入分配不公平.2.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资源配置职能;稳定经济职能;收入分配职能.3.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原则:受益原则;行动原则;技术原则.4.中国政府间职责分工和事权划分的基本现状:①政府职能越位与缺位并存;②政府间事权缺乏明确的划分;③中央与地方事权错位,事权层层下移;④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不统一.5.完善我国政府间事权划分的政策建议:①划分政府和市场的界限;②科学界定由中央与地方的职能分工;③政府间事权的划分必须法制化;④实现事权与财权的统一.第三章地方公共产品
1.公共产品:指在消费过程中,同时兼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产品.2.非竞争性:一旦公共产品提供出来,没有必要排斥任何人对它的消费,因为该物品消费者的增加并不引起边际成本的任何增加.3.非排他性:即公共物品一旦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它的消费.4.俱乐部产品:指在一定范围内其消费具有非竞争性,但却具有可排他性,即不付费者可以被排除在消费之外.5.布坎南的俱乐部理论:指在确定俱乐部的最优规模,即同时决定人口的最优数量和公共产品的最优数量,应使人均分摊的公共产品成本恰好等于新加入成员所引起的边际成本.6.蒂布特的以足投票理论:指人们之所以愿意聚集在某一个周围,是由于他们想在地方政府所提供的服务与所征收的税收之间寻求一种精确组合,以便使自己的效用达到最大化,当他们在某地发现这种组合符合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的目标时,他们会在这一区域居住下来,从事
工作,维护当地地方政府的管辖.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以足投票”.7.地方公共产品的特征:①受益范围的地域性;②具有俱乐部产品的特征;③具有溢出效应;④具有层次性.第四章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分配
1.马斯格雷夫的七条原则:①以收入分配为目标的累进税应划归中央;②可能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税收应由中央负责,下级政府征收的税不应与经济周期相关,否则地方政府的税收政策可能破坏中央稳定宏观经济的努力;③税基在各地分布严重不均的税种应由中央征收;④税基有高度流动性的税种应由中央征收;⑤依附于居住地的税收较适合划归地方;⑥课征于非流动性生产要素的税收划归地方;⑦只要可能,各级政府都应向公共服务的受益者收取使用费,并以此作为财政收入的一个补充来源.2.塞利格曼的三原则:效率原则;适应原则;恰当原则.3.中国政府间财政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①地方政府缺乏正式的收入自主权;②政府间税种的划分不合理;③省级和省级以上政府财政集中度过高;④过多的非正式收入自主权;⑤省以下政府缺乏正式的收入分配制度;⑥政府间收入分配的纵向和横向不均衡.4.中国政府间财政收入分配的改革建议:①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自主权,地方政府提供充足的收入;②加强对地方政府收费制度的管理和监督;③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④在省以下确定政府正式的收入分配制度.第五章政府间转移支付
1.政府间转移支付:指资金在各级政府间的无偿转移.它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2.政府间转移支付实行的理由:①解决政府间纵向和横向财政不平衡;②解决“辖区间外溢”问题;③使地方政府的支出结构和水平与中央政府的目标一致;④刺激地方政府努力增加本地收入;⑤稳定经济.3.粘蝇纸效应:一级政府提供补助是为了在提供共同承担的服务方面“粘住”受补政府,而不是以低税收的形式补给纳税人,结果补助金形势下的公共服务水平比将补助直接转给个人的情形要高.4.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形式:
(1)依据拨款资金的用途有没有具体的规定可以将拨款分为:①有条件的拨款(包括非配套拨款,不封顶的配套拨款和封顶的配套拨款);②无条件的拨款.(2)依据拨款资金的分配是否要求地方承担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可以分为配套和不配套.(3)依据对配套的拨款资金是否有封顶的限额,可以分为封顶的和不封顶的.5.政府间转移支付效应分析:
(1)无条件拨款的效应:①无条件拨款具有收入效应,在不改变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相对价格的条件下,使得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需求量增加;②无条件拨款会使得地方公共产品的支出增加,但增加额一般小于中央政府的拨款额,主要是一部分补助资金向私人产品转移,具有漏出效应;③无条件拨款一般不会改变地方财政的偏好,不直接干预地方财政的决策内容;④无条件拨款主要用于弥补地方财政缺口与均等地方财政地位.(2)有条件非配套拨款的效应:①有可能改变地方的决策;②仍有间接的漏出效应;③接受有条件非配套拨款的公共产品量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3)有条不件封顶的配套拨款的效应:①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②有助于地方降低税率,增加地方社会福利;③此类拨款是校正正外部效应的一种办法.6.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①各级政府之间事权划分不清,转移支付制度缺乏可靠的核算依据;②转移支付形式多样化;③具有均等化效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相对规模不够大,均等化作用不明显;④转移支付并存着补助与丄解双向资金流动形式;⑤建立在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不清基础上的专项拨款,难以体现中央政府的政策意图,且分配很不规范;⑥中央对地方《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以及省以下转移支付有待加强和完善.7.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①规范政府间事权的划分;②规范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形式;③统一转移支付标准,以因素法代替基数法;④适度提高过渡期均等化转移支付的规模;⑤清理专项拨款,适当改进拨款办法;⑥建立完整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⑦改变财政转移支付的模式.第六章地方财政支出
1.购买性支出: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2.转移性支出:指政府单方面,无偿的资金支付,没有相应的取得商品和劳务.3.地方财政支出规模:是指在一定财政内地方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地方财政支出总额.其指标有: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
4.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面临经济困难的公共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第八章地方公共收费
1.公共收费:是政府部门及其授权单位在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时,依照有关规定收取的费用,其实质是用于补偿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全部或部分成本.2.规费:指政府部门为公民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或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使用费是对政府所提供的特定公共设施或公共服务的使用者,按照公共定价的原则收取的使用费.3.我国地方公共收费存在的问题:①地方政府收费数额大,规模日益膨胀;②现行许多收费不合理;③收费资金使用效益不高.4.地方政府收费规模膨胀的原因:①为促进经济改革与发展筹集资金;②分权化改革的必然结果;③费养人的压力;④地方政府不具备相应的税收立法权.5.地方政府公共收费的完善:
(1)理顺政府征税与收费的关系:①将部分收费改为征税;②扩大现有税种的税基,将某些收费项目相应纳入现行税种中,合并征收;
(2)规范费;(3)建立一个规范的收费定价体系;(4)完善公共收费制度的配套改革.第十章农村财政
1.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在消费过程中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2.农村公共产品的特征:①绝大多数农村公共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外溢性;②农民私人产品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依赖性;③绝大多数农村公共产品为地方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地域性.3.县乡财政的收支特征:①县乡财政收入规模小;②县乡财政支出显示持续增长的趋势;③县乡政府对预算外资金具有很强的依赖性.4.“市管县”存在的问题:①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②造成了县乡财政困难;③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5.省管县的优点及其存在的问题:省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就是由省来直接确定与县以及地级
市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其优点有:①充分调动了县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②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了管理效率;③改变了市级政府的理财思路,变过去靠集中县市财力来维持市级政府工作运转为市级政府要靠发展本级经济来带动县域经济发展;④相对提高了县级政治地位,增强了县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宏观调控能力的同时,也减轻了市级财政的压力,促进了市一级的改革和发展.其存在的问题:①实行省管县的财政体制与现行法律规定的矛盾;②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矛盾;③实行省管县的财政体制,省管理范围和幅度的扩大,对省级财政的调控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也给省级财政带来了压力;④实行省管县的财政体制在有效避免了市刮县弊端的同时,也降低了有条件的市对县的财政扶持作用,市对县的带动效应无形中弱化了,这不利于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6.乡财县管:指在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的情况下,以乡镇为独立的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体制,由县级财政主管部门直接统筹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同时调整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和职能.7.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作用:①约束了非正常开支,确保了乡镇工资的正常发放;②有效地防止了乡镇截留挪用,坐收坐支和乱收滥支;③有效的制止了乡镇政府乱收费的行为;④乡镇财务得到了有效的规范和监督;⑤遏制了乡镇债务的膨胀.存在的问题:①改革只局限在基层政府;②加剧了乡镇公共服务供给缺位;③光有县管恐怕也难以禁止乡财乱用.8.目前农村财政存在的问题: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与农民负担的加重;②农村基层财力不足,县乡财政困难;③乡镇政府责,权,能严重脱节.9.我国农村财政体制的完善:①科学划分各层次政府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职责;②进一步完善省管县和乡财县管,减少财政级次与行政级次;③改革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外筹资制度;④进一步深化分税制改革,扩大地方财政自主权.十一章城市财政
1.城市政府的职能: 指城市政府在市场机制规定的责任范围内,在城市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具有的作用和功能.2.城市公共产品:是指在城市范围内满足城市居民公共需求,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3.城市公共产品的特征:受益范围的有限性;空间上的高度密集性;使用上的高效性.4.城市财政的作用:①支持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②满足城市多样性的需要;③为国家和地方筹集资金;④城市财政是组织城市经济,发挥城市功能的有力保障.十二章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中的地方财政
1.涓滴效应或扩展效应:指发达区域对不发达区域所产生的有利影响.2.极化效应或回流效应:指发达区域对不发达区域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赫尔希曼提出涓滴效应与极化效应;缪尔达尔提出扩展效应和回流效应)
3.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财政特征: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快;结构的外向性;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结构的公共性;财税体制和财税政策的优惠性.4.民族地区财政的特征:民族性;自治性;财政资金的短缺性,自给率低,对上级财政的依赖程度高;行政管理经费支出大,必要的特殊支出多.十三章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
1.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主要是指一国国内地方政府间为了增强本辖区的经济实力,提高本辖区内的社会经济福利,以财政手段进行的各种争夺经济资源的活动.2.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成因:①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是我国行政分权改革的结果;②中央政府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促成和加剧了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财政竞争;③税权划分和征收管理格局是影响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制度因素;④地方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合理.3.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效应
(1)积极效应: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财政竞争促进了资源和经济活动在地区间的流动,对于吸引外部投资和资源的流入,发展当地经济,增加就业,增加财源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2)消极效应:①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经济运行机制扭曲,市场信号失真,干扰宏观经济平衡,无法实行资源的有效配置;②不规范的税收竞争违背了税收公平的原则,破坏了依法纳税的环境;③过度的财政竞争造成了大量税收收入的流失,隐藏着巨大的财政风险;④过度的竞争压力,导致地方政府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使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4.规范我国地方政府之间财政竞争行为的对策:①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②政府间事权和财权的划分必须法制化实现事权与财权的统一;③加强法制体系建设,要用竞争政策和竞争法规来阻止地方保护主义行为;④建立科学规范的政绩考核制度.
第三篇:厦门大学培训体会
做有教育信仰的老师
——厦门大学素养提升专题培训反思
暑假厦大培训,重温大学生活,再次回味了人生最美好时光。聆听大家教授的课,洗礼了我们的教学思想,开阔了视野,受益匪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余恺庶校长 “做有教育信仰的教师” 的讲座,讲座中的每个事例、每一段话、每一观点,我想都是做教师应该具备的或者追求的。听了余校长的讲座,感触颇深,特别是其中的一句话“做教师要有爱心”,多么朴素的语言,本真教育、教育信仰,都是建立在“对学生的爱”的基础之上,听完报告的晚上和同事一起骑行在厦门环岛路上,谈论到余校长的讲座内容,同事也非常认同余校长的这句话。
关于教育信仰的形成,余校长展示了《聚龙教师信仰》:我是一名教师,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样的教育信仰凡是做老师的都应具备,教师的教育信仰是立志成为一名教师开始,在心中种下种子,再到步入教师岗位,慢慢形成,一步一个脚印直至从岗位上退下,是形成自己的教育信仰、践行教育信仰的过程。
余校长朴素的教育理想就是一份坚定的教育信仰。朱自清先生曾说过:“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于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正因为余校长对教育有着宗教信徒般的热情与信仰,所以,他才会弯下身来与学生交朋友,乐此不疲,享受做教育工作者的快乐。在展示聚龙中学的教学方法时,充分体现这点,如育人先育德、培育学生修养素养、成功教育、赏识教育、快乐学习等。
在讲座中提到:“有教育理想的教师,他们对教育不会悲观失望,他们对教育更多的就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去恣意指责,甚至对教育丧失耐心;有教育理想的教师,他们对所有学生不会弃之不管;有教育理想的教师,他们对自己也充满着信心和力量。”像余校长这样有教育理想的老师才可以做到:不随波逐流,不为世俗偏见所羁绊,在专业成长道路上,积极主动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善于反思,勤于写作,走出一条科研型老师的成才之路。讲座中的《我的教育梦》完整地描绘了教师成长程,其中的做事三环节:周密计划,扎实行动和及时总结,这不仅是教师也是任何人做人合事应有的素质。
在讲座结束时,余校长要求全体培训人员起立,并由他带领朗读“聚龙教师能量朗读”:从此刻起:我要多表扬、鼓励、赞美学生,面不是批评、指责学生,因为我知道只有鼓励和赞美才能带给学生自信和力量,批评、指责只是在发泄,只会伤害学生稚嫩的心灵,从此刻起;我要......大家越读越响,越读越整齐,读完后都面带会心的微笑,足有五分钟的朗读是对在场人员涤荡心灵的过程。我要向余校长这样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致敬,像他们一样怀揣一份坚定的教育信仰,做一名平凡而充满爱心的教师。
第四篇:厦门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厦门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贵州省XXXX XXX
2018年x月xx日至x月x日,按照统一安排,我有幸赴厦门大学参加了由集团公司主办的“xxxx企业集团管理人员培训班”的培训学习。厦门大学历史悠久,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是一所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能够在厦门大学聆听国内管理学、经济学方面知名学者教授的讲课,使我极大的开拓了视野,自身管理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提高,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具体谈谈自己此次培训的心得和体会。
一、对于公司经营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有了深刻认识 在厦大的培训,第一堂课就是朱炎生教授的《公司经营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通过学习是我深刻意识到企业管理渗透到法律服务中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公司作为一种组织体,运营过程中时刻都处于动态之中,其所从事的决策或交易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法律风险的发生或法律问题的出现常常是全局运作中因果链条中的一环。通过朱教授的讲解,对如何解决公司各种法律困境、有效预防风险,如何将法律手段融于公司运营的全过程,堵塞法律漏洞,实现规范管理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对于战略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理解更系统 我认为无论在什么岗位学习都是必要的,虽然在实际工作中,我得到了锻炼,但理论基础还不够扎实,需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通过何福龙教授的《战略管理与投资决策》课程,我学到了很多管理相关知识,对此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
首先,我认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是相当重要的。战略管理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为了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并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和对战略实施的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其次,我认为战略管理要加强。战略管理者的观念和能力,是影响企业战略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目前,我们很多监属企业由于短期经营思想占上风,也没有把企业战略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而市场变化快,技术发展快,产品或服务供求关系变化快,企业要不断适应这些变化,就必须加强战略管理。
再次,我认为提高战略水平需要更新观念、思维创新。意识要更新。要树立科技意识、环保意识、品牌意识、人才意识、知识意识、信息意识、服务意识、未来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等一系列现代意识,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产量、规模、成本、质量等传统意识。思维要创新。思维创新往往是技术、治理、体制等许多创新的基础,绝不能思维方式固2 化。
最后,决策是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责。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和瞬息万变的形势,领导干部要善于及时作出正确抉择,抉择不及时就会贻误战机,影响企业发展。作为企业领导干部要有决策的魄力,通过科学的比较,全面的分析,进行权衡利弊得失,作出正确的决策。
四、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在企业发展中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正发生根本性、深层次的变革。十九大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xx企业也同全国一样,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三大关口。因此,要把思想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认识统一到十九大部署的各项工作上来,把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抓安全、促生产、谋发展、保稳定的实际行动。
五、对于差距和不足看得更清
经过一周的学习,同时和兄弟单位的领导同志交流后,也发现本人在对企业日常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兄弟单位在项目引进,规范管理等方面有很多好的措施和办法,值得我们借鉴。今后我将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进 一步加强学习,在实践中改正缺点和不足,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切实贯彻落实好上级党委、集团公司有关企业经济发展、生产安全、规范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加强企业队伍建设,强化规范管理,为企业的发展、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18年x月x日
第五篇:厦门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厦门大学管理能力提升班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华坪供电有限公司 李勤武 2014年5月,我有幸到厦门大学参加公司组织的中层干部、先进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学习。此次培训学习班由世纪荣泽管理咨询(厦门)有限公司主办,厦门大学的老师主讲授课。课程主要有以下内容:
1、军旅出身的黄洋老师把企业管理的领导力和部队的管理模式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讲得非常系统、非常实用到位。
2、傅小凡教授把管理和儒家的思想进行有效结合,阐述了孔子、孟子、荀子的管理思想和依法治国的理念。
3、周琪老师就如何提团队高执行力、协作精神,有效的沟通方法及激励机制,和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解读分享。
听了三位老师的精辟解读,在进一步拓宽视野,增强管理知识的同时,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企业的基层管理者,应该具备以那些应有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思路决定前途,细节决定成败,以管理促创新,以创新促效益,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在目前的改革中勇立潮头于不败之地。谨此,我将此次培训学习的几点体会感悟如下,与大家一起共同分享。
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者,我认为应具备以下八点能力,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
1、科学决策的能力
决策是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责。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和瞬息万变的形势,领导干部要善于及时作出正确抉择,抉择不及时就会贻误战机,影响企业发展。因此,领导干部要有决策的魄力,通过科学的比较,全面的分析,进行权衡利弊得失,作出正确的决策。
2、贯彻执行的能力
如何提高执行能力是中层干部,特别是企业的部门负责人要重点思考的问题。领导干部要善于贯彻执行上级组织的决议和决,要把上级的精神和意图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和计划不折不扣的贯彻下去,就象部队执行打仗任务一样,做到坚定性念,明确任务,令行禁止,执行有力。
3、组织管理的能力
每个企业的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都要靠领导组织全员来实施。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本企业的目标同员工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合理组织各方力量,恰当使用各类人才,有效发挥个人的长处,从而达到预期效果,实现最终目标。
4、综合协调的能力
作为领导干部,良好的协调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要善于团结各种类型的人,与其合作共事。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感情因素,知兵爱兵,善于激发干部员工的热情,营造上下同欲、团结拼搏的向心力,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另一方面要善于社会交往,使各种外部的因素
在特定情况下都能为企业的工作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5、选材用人的能力
组织的发展和工作开展得好与否,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人,合理用人,因人施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和领导干部的素质体现。用人得当则事业兴,用人不当则事业衰。一方面要善于发现人才,在用人选材上不能偏听偏信,要做深入的调查了解,把真正有能力的人放在重要岗位上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使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事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善于因人施用。每位员工不可能都是人才,但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优势,而领导干部就要根据下属各自的特点,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这样才能最大发挥每个人的能力,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6、处事应变的能力
社会在不断的前进,我们所面临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领导干部不能抱定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去开展工作。因为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办法,光凭老经验和老办法是无法应付的。必须认真了解新情况,加以分析研究,审时度势,适时调整,争取达到最佳效果。
7、开拓创新的能力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味墨守成规是无法取得良好业绩的。如果领导干部仅仅具备萧规曹随的作风,是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领导职责和任务的。必须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以大无畏的精神,在企业原有的管理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闯出新道路,开辟新领域,促进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8、学习实践的能力
这也是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领导干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主要还在于自身的学习和实践能力。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领导干部如果不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能力素质,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干不好既有的工作。学习的方法有多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从书本中学,更要从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分析和总结,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结语:作为公司的一名基层管理人员,我深知肩上责任重大,正所谓“任重而道远”。谨此,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模式,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贯彻执行好丽江供电局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好基层部门“领头羊”的作用,带动广大干部员工,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篇二:处级干部厦大专题培训学习心得
精修心智 止于至善
——株洲市地方税务局科处级领导干部研修班学习心得
一、立当前,谋全局。随着稽查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稽查办案标准越来越高,稽查工作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深,各项监督越来越严,税务稽查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挑战,如何创新管理,推进税务稽查信息化、现代化进程成为税务稽查当前的重要课题。这次培训,有机会接触到宏观经济管理、公共危机管理、执行力培养与提高、思维的管理与创新等多方面最新的理论成果,启发了思维,开阔了视野,对如何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通过
学习培训,深刻体会到,视野宽则思路变,思路新则全盘活。开阔的视野,需要更高的站位、全局的眼光、开放的思想、前沿的观念,需要科学发展的崭新视角和思维方式。我们要不局限于一隅一地,从全局战略高度来重视稽查工作;要紧紧围绕税收中心工作,找准地税稽查为经济税收大局服务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充分发挥“以查促收、以查促管、以查促查、以查促廉”的职能作用;要积极探索建立稽查人员、专项经费、稽查装备等统一调度机制,增强各级稽查力量整合、运用区域内稽查资源的能力,实现稽查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二、破定式,勇创新。日常工作中,我们时常觉得自己的思维被一种隐形的东西禁锢着,老是打不开那扇思想之门,时而发现自己认知太少,时而发觉自己想什么都只是那一两个方面,思维过于狭窄。此次培训,由陈朝宗教授主讲的《公务员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我的心灵深深震撼。的确,我们每个人的思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某种程度的保守封闭性,这是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生活在一个毫无确定性的世界之中。但是,为了赢得更好的发展、创造更突出的业绩,我们必须冲破传统思维定式,必须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保持学习的速度大于或等于环境和社会变化的速度。我们要切实增强不改革就停步、不创新就落后的危机感,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新形势下推进税务工作改革创新的重
三、转理念,提能力。无论在何部门、何岗位工作,只有树立正确且先进的工作、学习、生活理念,注重德才兼修,全面提升素质,才能不断塑造先进形象。作为地税干部要加强公务员基本能力的培养。一是培养顾全大局能力。要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点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学习,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做到顾大局,识大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培养实事求是能力。当今社会,功利主义思潮比较严重,许多人在客观事实面前比较迷惘,有的为了追逐、迎合扭曲的世俗而颠倒是非黑白,牺牲正义和良知。在这些复杂的形势面前,地税干部要敢于直面真实,寻找规律,做到实事求是。三是培养精湛的业务能力。地税干部肩负“执法为民,聚财为国”重任,需要具备较全面的税收知识和精湛的业务技能,我们必须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持续深入整顿税收秩序。四是培养纳税服务能力。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地税部门的工作重心逐步由执法向服务转型。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纳税服务,急纳税人所急,想纳税人所想,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了解体察实情,为群众和纳税人多办实事、办好事。五是培养心理平衡能力。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地税干部要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不为灯红酒绿、金钱美色失去平衡;要不断加强修养,培养知足常乐、心境高远的处世能力,从容应对复杂的社会局面和税收征纳环境。
四、调心态,重和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明了文化强国之路,提出“加强和改进政治思想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可见良好心态对于全体民众都很重要。作为一名地税干部,心态直接关系到工作状态,进而影响到整个单位工作效率和地税队伍形象。一是要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由己及人,能够客观地评价他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二是要有平和心态。我们要以平实、平等、谦和的态度对待
纳税人,以和谐的理念、和谐的精神、和谐的方式应对和解决纳税人的诉求;要多做换位思考,多从服务发展、关注民生、服务纳税人的角度出发,用足、用活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真正融法、理、情于一体。三是要有感恩情怀。常怀感恩之心,用实际行动去回报他人、回馈社会,内心自然也会平安喜乐,充满阳光。感恩父母是最浅显的道理,更是大家基本的道德共识。作为地税干部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组织、感恩纳税人,感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是应有之理。只有充满感恩的心态,踏实工作,热情服务,不断学习,才能对得起肩上沉甸甸的金色税徽,对得起神圣的税收事业,才能回报关心和爱护我们的每一个人。2013年7月30日篇三:赴厦门大学培训学习体会
赴厦门大学培训学习体会
开阔视野 增强信心 做好外宣--赴厦门大学培训学习体会 2013年6月19日至25日,我有幸参加第四期贵州省外宣办主任赴厦门大学培训班学习,感到非常荣幸,我也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在学习期间,我始终抱着认真的态度参加每一次培训学习,用心聆听老师的精彩讲课。培训班的学习课程由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安排,院长张铭清教授亲自为我们讲授第一堂课。同时还聘请多位资深的学者教授给我们授课,他们分别从新闻宣传、舆论监督、台海关系、突发事件、危机公关、新闻发言人等方面进行比较全面的讲解,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列举了许多案例,讲得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课堂上还进行了师生互动,鼓励学员提问,使大家听得有味,学得轻松,开阔了视野,真是受益匪浅。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校园环绕厦门湾,依山傍海,成为国内公认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已成为一所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厦门大学新闻教育历史悠久。1922年至1926年,厦门大学就有了自己早期新闻教育,开创了中国人自己办新闻教育的历史。1983年,厦门大学成立新闻传播系,在中国率先以“传播”冠名,集中体现了厦大新闻传播人的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2007年厦门大学成立了新闻传播学院,标志厦门大学新闻传播教育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厦门大学广告教育在中国素享盛名,被誉为中国广告的“黄埔”军校。能够有幸在厦门大学聆听国内知名学者教授的讲课,将有助于我吸收知识的营养,开拓视野,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更新自己,把所学到的知识努力运用到工作中来,努力宣传荔波,为荔波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知识积累固然重要,但运用知识更加重要。现在人们对“知识就是力量”的理解进一步丰富:知识要运用起来才是力量。也许我学到的知识很少,但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学习运用起来,努力为荔波对外宣传工作服务。在厦门期间,除了在大学校园里学习以外,我还会充分利用时间出去走走,打开眼界看厦门,看异域风情,看海滨风光,感受当地的生活气息和发展变化。这是课堂之外的事情,但对我的学习也会有所帮助,也是一种学习的收获。
厦门是海滨城市,是经济特区,是旅游城市,是距离台湾最近的一个城市,四面环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被誉为“海上花园”。厦门给我的印象是休闲的生活节奏,适宜旅游度假,城市干净整洁,高楼不多,绿化很好,道路畅通,不见堵车,所有公厕免费并且保洁很好,旅游服务诚信经营,没有感到有宰客现象,感觉是一个很文明的地方,让人觉得踏实放心消费。美丽的厦门让人流连忘返,期待着以后再到厦门去。
荔波作为内陆山区的一个旅游县,论国土面积比厦门还大,虽然现在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但拥有的资源也足够支撑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我们要以解放思想见行动为契机,大胆创新,敢于突破,用足用活政策,努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宣传思想工作战线
上的一员,我将不断解放思想,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结合荔波实际,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构建全县旅游大景区的格局,从旅游对外宣传入手,整合宣传资源,为对外宣传荔波搞好服务,奉献力量,把荔波的好声音传播出去,把荔波的好形象展示出去。(荔波县委宣传部韦开典)《>赴厦门大学培训学习体会》篇四:厦门大学党课心得体会 第一次党课心得体会
第一次党课学习结束了,我想谈一谈关于这次党课学习的心得体会。听了三位老师的党课,我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共产党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力,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奋斗目标。以前对党的了解比较大概,通过周日一天的学习,我对党的认识更细致更深入了。
这次党课让我的入党动机更加纯洁和坚定。由以前的或盲从、或迷茫等不正确的入党动机转变到了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入党动机,在思想认识上上了一个台阶。通过这次党课学习,我认识到思想上入党是成为合格共产党员的第一步。共产党有着先进的性质,是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是建设伟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力量。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应有伟大的社会主义信念,有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乐于奉献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积极争取加入这样一个先进的组织就要求我要从现在开始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要求来提高自己,从思想上入党,并能够以这样先进、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为荣。第一次党课虽然结束了,但对于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来说,追求进步、提高自我的过程才迈出了第一步。而我,也将牢记党课学习到的一切关于党和党员的知识,在我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要求自己。
党课上三位老师的讲解都很细致到位,但我对我院的郑新风和张龙海两位老师的演讲印象更深刻。因为他们都在演讲中联系到了我院的实际情况。郑新风老师给我们具体讲解了党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力。在谈到党员义务时,她提到了我院党委书记对同学们人性化的关怀。郑新风老师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院楼男厕所在规定时间提供给女生使用;另一个是院楼三楼平台上的座椅。在说到这两件事时,教室里很多同学笑了。我不清楚其他学院的同学如何看待这件事,但是对于每一个外院学生,这个笑声里应该是有一丝温暖的。我们应该感谢院里有这么关心我们学生的领导。如果郑新风老师不提这件事,可能我们都还意识不到院里对我们的关心,尽管我们很多人都在那个座椅上休息过。我觉得党员就应该有这样愿意为大家服务的思想。在背后默默关注大家的需要,然后对此采取实际行动,真正为群众做些实事。张龙海老师讲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奋斗目标。在课上,他反复强调党员要时刻考虑到中国的国情,一切从实际国情出发。不要盲目同国外比较,否则只会形成反作用。比如张龙海老师提到美国车让行人这个现象。在美国,只要行人过街时按一下街边的按钮,驾驶员就能看到信号灯并停下车等待行人穿过路口,然后再重新启动。车让行人的规定让很多中国国民称赞,但称赞的同时,有些人就开始批评中国的交通规则,甚至要求中国也实行这样的规定。这些人就没有从实际国情出发来看待问题。中国人口众多的国情让这条规定并不适应在中国推行。我们在看待问题时一定要更全面更深入,不要只看到表面就开始大肆批评。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国家,任何时候都支持自己的国家。
总的来说,这次党课让我意识到必须从现在起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虽然我们不再生活在水生火热的革命年代,但是国内国外仍然存在着许多对共产党怀有敌意的势力,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对自己的思想保持警惕,用严明的纪律要求自己。我们是大学生,是祖国建设最有力的后备军,要始终清醒地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责任。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还要从生活中锻炼自己,从每一个不起眼的、平凡的事情去要求自己遵守纪律。积跬步、汇小流,万众一心终能实现伟大的理想。那么就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党课学习将我引上了通往先进、优秀共产党的光明大道,我必将尽我所能地不断学习提高,努力向着党的方向奔跑。在争取向党员的标准看齐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真正达到党员的要求。
以上是我经过第一次党课学习后的心得体会。为了以后能做得更好,我决心要做到:把为人民谋利益的良好愿望同学习生活统一起来;把为人民服务同求实精神统一起来。我想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篇五:厦门大学 军理心得 十五周的军事理论课程很快就过去了。在上军事理论课之前,我对军事知识知之甚少,对这门课程也不够重视。我总觉得,自己没有参军,军事就离自己很遥远,国际局势只存在与新闻中,对现实生活没有任何影响。但是这十五周的课程,彻底改变了我的这些狭隘的看法。我的视野得到了开拓,民族自豪感也得到了增强。
学习军理课程,我履行了公民义务。在就学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是大学生的一项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觉接受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是我们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的具体行动。
学习军理课程,我了解到了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核武器,步兵分队技术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等,也深刻感受到了军事是一个国家安全稳定的坚强后盾。学习军理课程,我提高了国防意识。我深入地了解到,在这个相对稳定的国际战略格局下,我国还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威胁。我们的祖国统一还面临着复杂的形势,我们的海洋权益还存在复杂的纠纷,我们的边界问题争端也尚未全部解决。这些问题,在特定的条件下很可能演变成极端的军事威胁。我们应当在平时就做好国防工作,这样才能在威胁下迅速反应,有力回击。
学习军理课程,增强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在这个由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像多极格局过渡时期,我国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显著。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但在国际事务和地区事务中已能产生巨大影响。作为未来多极格局中的一极,我国将在反对霸权主义个强权政治上起到制约作用,在经济发展上祺示范作用,在维护第三世界权益的斗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学习军理课程,更增加了我的社会责任感。经济实力是军力基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才能为军队的编制装备等提供物质基础。科技水平是军力的保证。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往往首先运用于军事领域,运用在各种高精尖武器装备中,如精确制导武器、军事航天技术等等。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正是我们这批大学生肩上的重任。我们如今的学习、未来的研究,都直接过间接关系着我国军事实力和国防准备。为此,我们更应该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在自己的领域发挥我们的能量,以微薄之力,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