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改革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5 05:3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方财政改革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方财政改革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地方财政改革的调查报告

内蒙古财经学院财政税务学院税务专业调查报告

通辽市地方财政改革的调查报告

——通辽市地方财政改革措施及成果

指导教师评语:

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适应和接触社会的能力。该同学作为财政专业的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调查当中。通过对通辽市地方财政改革情况的调查,能够明确的反映主题,其结果也能反映实际,能够通过事实引出观点和结论,但是,调查的范围偏小,没有分析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且所提出的建议针对性不强。

成绩:良好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通辽市地方财政改革的调查报告

——通辽市地方财政改革措施及成果

时间:2009年8月20日

地点: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对象:财政局

目的:进一步了解通辽市的财政政策

2008年,通辽市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重点企业主体税种贡献显著,财政收入结构逐步优化,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通辽发电厂、通顺铝业、梅花味精、中电投霍煤股份公司、烟草公司等骨干企业的支撑,有力地拉动了主体税收的增长。在全市财政总收入中,重点企业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等主体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八成左右。二是县域经济发展增势强劲。收入总量列前三位的旗县区分别是霍林郭勒市86230万元、科尔沁区67952万元、扎鲁特旗25065万元,三个地区的财政收入总量占全市财政收入总量的52.54%,增量占全市财政收入增量的59.08%。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部门的各种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例如,第一机构及人员冗多,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第二,存在部分工资,补助拖欠现象,农牧民税负高,办公经费高。第三,管理人员文化层次不等,素质低下,对新的政策体制理解不够透彻,对党的方针政策不能有效落实。第四,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较低。

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使财政部门为通辽市的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通辽市财政局采取了积极措施进行财政改革,通过改革通辽市财政部门大大的提高了办事效率。并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财政部门积极的改革措施

1、撤并机构,裁减冗员,随着农村牧区综合改革的实施,我市乡财县管改革同苏木乡镇机构改革以及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等同步进行,整体推进。全市苏木乡镇由2005年底的139个合并为2008年的82个,其中:镇61个、苏木16个、街道办事处5个(不包括科尔沁区原有的10 个街道办事处)。减幅为44.6%,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由2005年末的707名,减少到2008年的418名,减幅达到40.8%,全市苏木乡镇在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等各种金融机构开设的银行账户,已由改革前的973个减为改革后的231个,减幅达76.25%,减少苏木乡镇总预算会计139名。各旗县全部撤消了苏木乡镇财政所,撤并了乡镇金库,取消了苏木乡镇总预算会计。各旗县财政局在预算股增设专人从事苏木乡镇总预算会计工作,有的旗县(开鲁、左中、奈曼)专门成立了“乡财县管”办公室,与此同时,在苏木乡镇政府内设机构—党政综合办公室安排专人从事苏木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乡镇财政工作人员实行由旗县财政局和苏木乡镇政府双重管理、以苏木乡镇政府为主的体制,有5个旗县的苏木乡镇在党政综合办公室设立“XX苏木乡镇财政结算中心”并挂出牌子,安排3-6人专门从事苏木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有3个旗县的苏木乡镇则在党政综合办公室下设“财政办公室”,安排1-3人专门代理苏木乡镇总预算会计工作,由旗县财政局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的财政收支。从全市情况看,基本上做到了乡镇满意、群众放心、改革的成效已初步显现:强化了财政管理,提高了乡级政府理财水平,遏制了乡镇不良债务的发生,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维护了基层政权稳定。在财政管理体制上保证了“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财政支出原则,保证了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和中、小学教师工资优先发放,保障了乡镇的正常运转。

2、旗县统管,谨防拖欠,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实行“乡财县管”改革,苏木乡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教师的工资以及农村五保户等民政定补对象的补助,由旗县财政局通过苏木乡镇信用社由“一折通”或“一卡通”的方式直接发放到个人,并且实现按月足额发放,不再形成新的拖欠,乡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年薪制”的情况已经成为历史。各旗县财政局按照自治区财政厅核定苏木乡镇政府的最低公用经费标准,将其如数拨付到苏木乡镇,保证了乡镇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同时,为了确保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后农牧民负担不反弹,进一步巩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成果,按照自治区财政核定的村级补助标准,根据嘎查村类型分类确定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最低保障标准,增加对村级的转移支付,专项用于嘎查村干部补贴、农村牧区五保户供养和嘎查村办公经费。

3、完善体制,核定基数,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各旗县一方面对乡镇财政收支基

数,补助基数进行了完善,同时实行“增支全补,超收全留”的原则,从而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缓解乡级财政困难。另一方面针对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稳定,确保村干部工资足额发放,各旗县对村级干部领导职数进行了重新设置,同时制定了工资管理办法,以保障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和村干部工资足额发放。

4、培训骨干,提高素质,保证了改革顺畅运行。为配合部门预算改革和2007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改革,针对苏木乡镇机构改革,撤乡并镇、乡镇财政工作人员重新组合的新形势,预算科对全市所有苏木乡镇财政工作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为保证“乡财县管”改革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业务基础。

5、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推进了信息网络化建设。2008年4月,我市确定科尔沁区为“乡财县管”网络化运作模式试点旗县,为了保证网络运作模式顺利实施,科尔沁区高度重视,筹集资金70余万元,为10个乡镇、12个街道办事处配齐设备,并邀请北京及内蒙用友公司专业人员,对40多名乡镇、街道财政人员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软件和业务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联网登录操作、软件应用功能操作、票据打印操作、票据扫描传送操作、报表编制打印操作、数据备份操作、简单故障排查等。通过使用乡财县管专用软件,实现了“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查询”,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乡财县管”运行成本,为下半年在全市推行“乡财县管”信息网络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政策改革之下取得的成果

(一)通辽市改革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改革,通辽市已经初步确立了“以预算控制为龙头,以账户统设为主线,以票据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网络为载体”的“乡财县管”的基本框架。在“三权不变”的前提下,做到了“六个统一”。“三权不变”,即预算管理权不变、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六个统一”,即统一编制预算、统一设置账户、统一收付方式、统一办理采购、统一管理票据、统一管理村级资金。与此同时,全市开展对乡镇财政供养人员、乡镇行政事业收费票据、乡镇预算外账户、乡镇政府债务的清理工作,并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通过“缺口上移,财力向下倾斜”充分调动和保护乡镇发展经济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逐步缓解乡镇困难,确保“乡财县管”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二)各旗县的成果

1、科左中旗把有限的财力用在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的社会事业上,使该旗保民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年初以来,该旗结合“万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牧区零转移家庭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培训农牧民2332人,劳务输出11.9万人次,人均增收达1068元。城镇新增就业113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城乡居民最低生活补贴每人每年分别提高360元和180元,并新增农村低保3500人;农村牧区“五保户”年救助水平每人提高100元,5791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人每月平均提高131.05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累计受益群众36895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6.98%;全旗3222名国有关闭、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已下拨救助资金536.1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公共服务体系,投资216万元的3所基层卫生院和90所标准化嘎查村卫生室建设并投入使用,投入302万元改扩建学校工程全部完工。

2、奈曼旗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使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了农村和农民。08年,奈曼旗在旗级预算内基建资金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50万元,占旗级预算内基建资金的35%。落实了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2709万元。发放粮食直补2700万元。综合直补1083万元,全旗9130户、36300多名农民受

益。同时发放良种补贴100万元,10190多名农民受益。安排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资金423万元;农村文化支出1665万元,文化专项资金增加13万元;农村卫生支出3323万元,卫生专项增加2177万元,其中640万元用于农村。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通过制定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鼓励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奈曼旗财政安排资金670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引进农业产业化企业12家,吸引各方面投资8700多万元。

三、为进一步促进构建通辽新城市建设,完善财政制度体系提出的几点建议

随着党中央对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财政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投入,使通辽市加快进入小康社会的步伐,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型城市。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补助标准;做好优抚安置和军转干部解困工作;统筹安排廉租住房资金,2、支持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继续加快中小学教育布局结构调整,逐步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做好全部义务教育阶段“两免”工作;落实生源地财政贴息贷款工作,确保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着手化解农村牧区义务教育“普九”债务,3、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和科尔沁区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解决部分村屯通公路难题。积极支持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牧区信息化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城镇就业培训和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继续支持农牧业科技进步、支持科技引进、培训、示范、推广,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治,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

调查者:完成时间:2009年9月5日

第二篇:地方财政

第一章绪论

1.地方政府:是与中央政府相对应的,是国家为进行行政管理而划分的各级区域或地方,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以下各级政府的统称.2.地方财政的地位:

(1)地方财政在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①是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②是地方政府调节社会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

(2)地方财政在国家财政体系中的地位:①从财政机构的设置来看,地方财政处于我国国家财政的基础环节;②从国家预算收支执行来看,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征集中起着主导地位;③从财政法规,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来看,其执行,检查,监督和管理工作大部分由地方来完成;

(3)地方各级财政在地方财政体系中的地位:①省财政是地方财政的主导;②城市财政是地方财政的支柱;③市辖区,县,乡财政是地方财政的基础环节.3.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4.制度外收入:主要是指地方政府的各种集资,自筹资金,毫无依据的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违规收入.5.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资金存在的影响:一方面,对于促进地方的经济建设,提高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有着积极地作用;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资金的高度依赖,将会破坏政府总预算的约束和国家预算的完整性,导致政府行为的随意性和非规范性,使得公共资金的使用监督乏力,为腐败现象提供了机会,也给公共支出分析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第二章地方政府的职能

1.市场缺陷的主要表现:竞争失灵;公共产品;外部效应;偏好不合理;信息的不完全;宏观经济失衡;收入分配不公平.2.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资源配置职能;稳定经济职能;收入分配职能.3.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原则:受益原则;行动原则;技术原则.4.中国政府间职责分工和事权划分的基本现状:①政府职能越位与缺位并存;②政府间事权缺乏明确的划分;③中央与地方事权错位,事权层层下移;④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不统一.5.完善我国政府间事权划分的政策建议:①划分政府和市场的界限;②科学界定由中央与地方的职能分工;③政府间事权的划分必须法制化;④实现事权与财权的统一.第三章地方公共产品

1.公共产品:指在消费过程中,同时兼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产品.2.非竞争性:一旦公共产品提供出来,没有必要排斥任何人对它的消费,因为该物品消费者的增加并不引起边际成本的任何增加.3.非排他性:即公共物品一旦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它的消费.4.俱乐部产品:指在一定范围内其消费具有非竞争性,但却具有可排他性,即不付费者可以被排除在消费之外.5.布坎南的俱乐部理论:指在确定俱乐部的最优规模,即同时决定人口的最优数量和公共产品的最优数量,应使人均分摊的公共产品成本恰好等于新加入成员所引起的边际成本.6.蒂布特的以足投票理论:指人们之所以愿意聚集在某一个周围,是由于他们想在地方政府所提供的服务与所征收的税收之间寻求一种精确组合,以便使自己的效用达到最大化,当他们在某地发现这种组合符合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的目标时,他们会在这一区域居住下来,从事

工作,维护当地地方政府的管辖.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以足投票”.7.地方公共产品的特征:①受益范围的地域性;②具有俱乐部产品的特征;③具有溢出效应;④具有层次性.第四章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分配

1.马斯格雷夫的七条原则:①以收入分配为目标的累进税应划归中央;②可能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税收应由中央负责,下级政府征收的税不应与经济周期相关,否则地方政府的税收政策可能破坏中央稳定宏观经济的努力;③税基在各地分布严重不均的税种应由中央征收;④税基有高度流动性的税种应由中央征收;⑤依附于居住地的税收较适合划归地方;⑥课征于非流动性生产要素的税收划归地方;⑦只要可能,各级政府都应向公共服务的受益者收取使用费,并以此作为财政收入的一个补充来源.2.塞利格曼的三原则:效率原则;适应原则;恰当原则.3.中国政府间财政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①地方政府缺乏正式的收入自主权;②政府间税种的划分不合理;③省级和省级以上政府财政集中度过高;④过多的非正式收入自主权;⑤省以下政府缺乏正式的收入分配制度;⑥政府间收入分配的纵向和横向不均衡.4.中国政府间财政收入分配的改革建议:①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自主权,地方政府提供充足的收入;②加强对地方政府收费制度的管理和监督;③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④在省以下确定政府正式的收入分配制度.第五章政府间转移支付

1.政府间转移支付:指资金在各级政府间的无偿转移.它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2.政府间转移支付实行的理由:①解决政府间纵向和横向财政不平衡;②解决“辖区间外溢”问题;③使地方政府的支出结构和水平与中央政府的目标一致;④刺激地方政府努力增加本地收入;⑤稳定经济.3.粘蝇纸效应:一级政府提供补助是为了在提供共同承担的服务方面“粘住”受补政府,而不是以低税收的形式补给纳税人,结果补助金形势下的公共服务水平比将补助直接转给个人的情形要高.4.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形式:

(1)依据拨款资金的用途有没有具体的规定可以将拨款分为:①有条件的拨款(包括非配套拨款,不封顶的配套拨款和封顶的配套拨款);②无条件的拨款.(2)依据拨款资金的分配是否要求地方承担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可以分为配套和不配套.(3)依据对配套的拨款资金是否有封顶的限额,可以分为封顶的和不封顶的.5.政府间转移支付效应分析:

(1)无条件拨款的效应:①无条件拨款具有收入效应,在不改变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相对价格的条件下,使得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需求量增加;②无条件拨款会使得地方公共产品的支出增加,但增加额一般小于中央政府的拨款额,主要是一部分补助资金向私人产品转移,具有漏出效应;③无条件拨款一般不会改变地方财政的偏好,不直接干预地方财政的决策内容;④无条件拨款主要用于弥补地方财政缺口与均等地方财政地位.(2)有条件非配套拨款的效应:①有可能改变地方的决策;②仍有间接的漏出效应;③接受有条件非配套拨款的公共产品量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3)有条不件封顶的配套拨款的效应:①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②有助于地方降低税率,增加地方社会福利;③此类拨款是校正正外部效应的一种办法.6.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①各级政府之间事权划分不清,转移支付制度缺乏可靠的核算依据;②转移支付形式多样化;③具有均等化效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相对规模不够大,均等化作用不明显;④转移支付并存着补助与丄解双向资金流动形式;⑤建立在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不清基础上的专项拨款,难以体现中央政府的政策意图,且分配很不规范;⑥中央对地方《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以及省以下转移支付有待加强和完善.7.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①规范政府间事权的划分;②规范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形式;③统一转移支付标准,以因素法代替基数法;④适度提高过渡期均等化转移支付的规模;⑤清理专项拨款,适当改进拨款办法;⑥建立完整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⑦改变财政转移支付的模式.第六章地方财政支出

1.购买性支出: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2.转移性支出:指政府单方面,无偿的资金支付,没有相应的取得商品和劳务.3.地方财政支出规模:是指在一定财政内地方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地方财政支出总额.其指标有: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

4.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面临经济困难的公共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第八章地方公共收费

1.公共收费:是政府部门及其授权单位在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时,依照有关规定收取的费用,其实质是用于补偿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全部或部分成本.2.规费:指政府部门为公民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或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使用费是对政府所提供的特定公共设施或公共服务的使用者,按照公共定价的原则收取的使用费.3.我国地方公共收费存在的问题:①地方政府收费数额大,规模日益膨胀;②现行许多收费不合理;③收费资金使用效益不高.4.地方政府收费规模膨胀的原因:①为促进经济改革与发展筹集资金;②分权化改革的必然结果;③费养人的压力;④地方政府不具备相应的税收立法权.5.地方政府公共收费的完善:

(1)理顺政府征税与收费的关系:①将部分收费改为征税;②扩大现有税种的税基,将某些收费项目相应纳入现行税种中,合并征收;

(2)规范费;(3)建立一个规范的收费定价体系;(4)完善公共收费制度的配套改革.第十章农村财政

1.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在消费过程中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2.农村公共产品的特征:①绝大多数农村公共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外溢性;②农民私人产品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依赖性;③绝大多数农村公共产品为地方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地域性.3.县乡财政的收支特征:①县乡财政收入规模小;②县乡财政支出显示持续增长的趋势;③县乡政府对预算外资金具有很强的依赖性.4.“市管县”存在的问题:①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②造成了县乡财政困难;③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5.省管县的优点及其存在的问题:省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就是由省来直接确定与县以及地级

市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其优点有:①充分调动了县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②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了管理效率;③改变了市级政府的理财思路,变过去靠集中县市财力来维持市级政府工作运转为市级政府要靠发展本级经济来带动县域经济发展;④相对提高了县级政治地位,增强了县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宏观调控能力的同时,也减轻了市级财政的压力,促进了市一级的改革和发展.其存在的问题:①实行省管县的财政体制与现行法律规定的矛盾;②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矛盾;③实行省管县的财政体制,省管理范围和幅度的扩大,对省级财政的调控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也给省级财政带来了压力;④实行省管县的财政体制在有效避免了市刮县弊端的同时,也降低了有条件的市对县的财政扶持作用,市对县的带动效应无形中弱化了,这不利于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6.乡财县管:指在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的情况下,以乡镇为独立的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体制,由县级财政主管部门直接统筹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同时调整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和职能.7.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作用:①约束了非正常开支,确保了乡镇工资的正常发放;②有效地防止了乡镇截留挪用,坐收坐支和乱收滥支;③有效的制止了乡镇政府乱收费的行为;④乡镇财务得到了有效的规范和监督;⑤遏制了乡镇债务的膨胀.存在的问题:①改革只局限在基层政府;②加剧了乡镇公共服务供给缺位;③光有县管恐怕也难以禁止乡财乱用.8.目前农村财政存在的问题: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与农民负担的加重;②农村基层财力不足,县乡财政困难;③乡镇政府责,权,能严重脱节.9.我国农村财政体制的完善:①科学划分各层次政府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职责;②进一步完善省管县和乡财县管,减少财政级次与行政级次;③改革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外筹资制度;④进一步深化分税制改革,扩大地方财政自主权.十一章城市财政

1.城市政府的职能: 指城市政府在市场机制规定的责任范围内,在城市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具有的作用和功能.2.城市公共产品:是指在城市范围内满足城市居民公共需求,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3.城市公共产品的特征:受益范围的有限性;空间上的高度密集性;使用上的高效性.4.城市财政的作用:①支持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②满足城市多样性的需要;③为国家和地方筹集资金;④城市财政是组织城市经济,发挥城市功能的有力保障.十二章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中的地方财政

1.涓滴效应或扩展效应:指发达区域对不发达区域所产生的有利影响.2.极化效应或回流效应:指发达区域对不发达区域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赫尔希曼提出涓滴效应与极化效应;缪尔达尔提出扩展效应和回流效应)

3.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财政特征: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快;结构的外向性;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结构的公共性;财税体制和财税政策的优惠性.4.民族地区财政的特征:民族性;自治性;财政资金的短缺性,自给率低,对上级财政的依赖程度高;行政管理经费支出大,必要的特殊支出多.十三章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

1.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主要是指一国国内地方政府间为了增强本辖区的经济实力,提高本辖区内的社会经济福利,以财政手段进行的各种争夺经济资源的活动.2.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成因:①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是我国行政分权改革的结果;②中央政府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促成和加剧了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财政竞争;③税权划分和征收管理格局是影响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制度因素;④地方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合理.3.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效应

(1)积极效应: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财政竞争促进了资源和经济活动在地区间的流动,对于吸引外部投资和资源的流入,发展当地经济,增加就业,增加财源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2)消极效应:①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经济运行机制扭曲,市场信号失真,干扰宏观经济平衡,无法实行资源的有效配置;②不规范的税收竞争违背了税收公平的原则,破坏了依法纳税的环境;③过度的财政竞争造成了大量税收收入的流失,隐藏着巨大的财政风险;④过度的竞争压力,导致地方政府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使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4.规范我国地方政府之间财政竞争行为的对策:①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②政府间事权和财权的划分必须法制化实现事权与财权的统一;③加强法制体系建设,要用竞争政策和竞争法规来阻止地方保护主义行为;④建立科学规范的政绩考核制度.

第三篇:破解地方财政难题

破解地方财政难题

新年前后,两则新闻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一是截至2014年底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清理甄别结果,1月5日汇总至财政部,数字尚未出炉,已有消息称地方上报数据时倾向做大债务盘子;二是各地纷纷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除了普遍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还有多个城市下调了二套房首付比例,希望借此提振房地产市场。二者看似并无紧密的相关性,其实都指向同一事实:地方政府“不差钱”的时代已经结束,不得不过上紧日子。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虽然处于深受诟病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并不匹配的状态,中国地方政府手中的资金却相对充裕。一方面,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基于现有宏观税负水平、税费的顺周期特性和日益严格的征管,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速连续多年高于经济增速,动辄年增幅达到20%-30%甚至更高;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屡创新高。即便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也不降反增,而且,可以将增值的土地作为优质抵押资产注入地方融资平台,以获取更充裕的银行贷款。

不过,该来的终归要来。这种高歌猛进的局面已经发生变化,过往支撑地方财政高增长的因素纷纷减弱甚至逆转。首先,最近两年,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增速转换期,与此相适应,公共财政收入不可避免地告别了超常规增长阶段。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14年前11个月,中国地方财政收入同比仅增长6.4%,低于同期经济增速,这是多年来罕见的;陆续公布的各省2014年财政快报数据显示,公共财政收入的增幅明显放缓,多集中在7%-8%之间,有的省份甚至不足5%,财政收入放缓在资源大省和传统产业集中的省份表现得尤为明显。

其次,房地产趋势性放缓已成定局,地方土地出让收入面临拐点。由于人口结构和供求关系的变化,加之先期政策调控影响,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即使是在降低二套房购买门槛和降息的刺激下,也只是成交量扩大,房价并未出现明显上涨,在不少二三线城市降幅明显。与此一致的是,土地出让收入也出现下滑。德意志银行认为,进入2015年后,房产市场低迷的效应将全面反映在中国财政收入上,并发出警告:中国将面临30余年来最严重的财政危机。这一论点也许过于悲观,但其揭示的问题却值得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中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治理势在必行,却客观上暂时加剧了地方财政的困难。2014年下半年以来,债务整顿力度加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43号文)明确,地方政府对其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随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证登陆续出台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防范企业债风险的一系列政策,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进一步厘清。未来一段时间处于举债机制的转轨过渡期,可以预见,地方政府将面临更大的偿债还款压力,其融资能力势必受到影响。

在中国改革发展中,地方政府责任重大,其长久处于捉襟见肘窘境并非国民之福。缓解财政拮据,出路无非开源与节流二途。开源不应是变相加税,加重企业和居民负担,亦不应继续绞尽脑汁,通过所谓的“金融创新”“政策创新”,来提升融资能力。有专家担忧当前热议的PPP沦为地方政府新的债务工具,并非杞人之忧。可取的做法是顺应财税改革的大势,逐步提高国有资本上缴比例,真正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强调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在节流方向,除了近年来提及较多的压缩行政开支,特别是“三公经费”,治本之策在于改变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改变软预算约束,这涉及多项改革。在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有巨大的投资需求和融资需求,这与GDP为主的考核体系密切相关。未来,应在官员的经济业绩考核中,加入对于经济增长质量和政府资产平衡表的考量,关注长期债务风险,引入“债务问责”。同时,可考虑在债券市场允许没有系统性风险的城投债违约,使“政府不救助”成为现实,消除投资者的道德风险,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应该承认,财税体制改革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诸多改革中推进力度较大、进展较快的一项,新预算法出台、地方债清理等诸多事项都在朝着世人期待的方向迈进。地方财政拮据再次表明包括财税体制改革在内的诸多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除了当前正在推进的营改增等改革,还应加快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的调整,呼吁多年的“理顺省以下财政关系”也应尽早提上议事日程。改革既已起步,地方政府的拮据,切不可成为放慢改革步伐的借口,须知深化改革是闯过难关的根本途径。

第四篇:地方财政风险加大

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13日在天津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温总理强调,财政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特别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

所谓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发起设立,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迅速包装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承诺,以实现承接各路资金的目的,进而将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肥瘠不一的项目。由于融资平台的资金使用和还款来源均为地方政府,其承担的融资本身即可视为地方债务。

来自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12月末,全国各省、区、直辖市合计设立8221家平台公司,其中县级平台高达4907家。

对于地方融资平台的规模,一直没有权威的官方数据,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至2009年末为7.38万亿元; 全国政协委员许善达认为当前地方总债务10万亿元以上; 花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估算,今年末地方融资平台负债将会高达1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将至15万亿元。这还没有算上高悬的、没有进入统计的隐性债务。甚至有机构认为,12万亿可能是冰山一角,如果再加上高悬的、没有进入统计的隐性债务,真实负债水平可能占GDP的70%-80%,即高达23万亿-27万亿。地方以土地和土地财政收入为抵押,借来大量的贷款,但是现在土地财政收入锐减,又需要更多的融资来填补。地方政府的巨额负债和利息支付将进一步恶化地方的财政收支,地方为了还到期的利息,难免会增加苛捐杂税,这将会连环恶化民间微观企业的生存环境,并对民间投资和消费产生严重的挤出效应。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政府财政和资产价格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如果不能通过釜底抽薪的方式有力打破这一循环,未来很可能出现房价、地方政府债务、商业银行坏账恶性膨胀。

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迅速膨胀正被一系列数据所印证。审计署刚刚披露的政府性债务数据显示,审计调查的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政府,截至2009年底这些地方的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2.79万亿元,其中,2009年以前形成的债务余额为1.75万亿元,当年新增1.04万亿元。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表示,从债务余额与当年可用财力的比率看,有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本级超过100%,最高的达364.77%。从银监会内部人士透露,融资平台的贷款债务率平均为97.8%。这一水平落在了90%-120%的国际警戒线区间之内。部分城市平台公司贷款债务率甚至超过200%。本刊记者从天津相关部门获悉,截至2009年7月末,天津市的债务率超过300%,偿债率为31%,也超过10%的国际警戒线。从美国次贷危机到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从雷曼兄弟到冰岛、希腊,一幕幕景象向我们展示出债务问题导致的巨大杀伤力。就债务问题本质而言,本不能引起人们的恐慌,但是债务问题透过银行金融系统得到加倍的放大,导致的“塔罗牌效应”足以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地方债务的风险主要转移到银行体系。其中:工商银行持有7200亿元、建设银行持有6360亿元、中国银行持有5350亿元、交通银行持有1390亿元、招商银行持有1020亿元、中信银行持有1300亿元、兴业银行持有1500亿元。

地方借贷占总贷款比例最高的为南京银行,已经达到了27%。这些贷款多以土地作为抵押品,但随着国家对房地产的严厉调控,土地的流动性和价格都十分值得怀疑,存在引发新一轮的银行坏账的隐患。银行作为与地方债休戚相关的一方,一旦因地方债再次积聚巨额不良资产,那么中国银行业改制的成果将付诸东流。银行通过引进多元投资者,中国银行业完成的股份化改制还没有多少年,为进行这种改制而剥离的2万亿不良资产尚未消化完毕,如今又有巨额不良资产注入,不但使银行改制功亏一篑,最终伤及的还是全社会的信用体系乃至市场机制。“更为严重的是地方政府债务最大的风险将会威胁到国家货币发行权的稳定性。过度的公共债务,将会导致银行体系、债券市场的不稳定,引发系统性风险。要避免出现这种局面,政府一方面要设法扶持这种金融机构别倒闭,即将银行业不良资产剥离和再注资;另一方面对储户存款安全提供保障,否则金融机构倒闭将引发社会动荡。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9月2日称,按照正常基础设施项目的三年建设进度,预计2010年平台余额会上升到 9-10万亿,2011年达到11万亿则“是预期内的”。

第五篇: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关于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城镇医疗卫生改革情况 调研时间:2012年3月15日

调研人:赵健

调研地址:湖南省衡阳县城镇

调研的中心观点:在于通过对于衡阳县城镇医疗卫生的调查,从而发现在衡阳县医疗卫生改革中有的问题,以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把医疗卫生改革的好处真真正正推行到广大群众中去,进而让衡阳县人民得到医疗卫生改革带来的好处。

调研主要包括:一.衡阳县医疗卫生条件中存在的问题;

二.针对衡阳县医疗卫生改革里面存在的问题,衡阳县政府通

过一系列的办法来改革医疗条件。

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

随着衡阳县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阳县卫生事业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经历了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全面改革的过程。从改善条件、扩大服务入手,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效率,初步解决了群众“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的问题。但是,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卫生系统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一方面,在一些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许多居民因缺乏支付能力而享受不到必需的医疗卫生服务,卫生服务有效需求下降,患病后未就诊、未住院的比例逐年增加,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在衡阳县城镇和一部分经济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健康意识增强,普遍希望能就近、快捷地得到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群众对看病不方便、看病比较贵和医疗卫生服务态度及质量问题反响较大。

在2008年6月8号,衡阳县人民政府通过了《关于衡阳县医疗卫生改革的推广条例》。在这个条例中提出了关于衡阳县改革的办法以及指出了衡阳县在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衡阳县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衡阳县医疗卫生体系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如:

1.在医药品价格方面,医药品价格普遍偏高,另外,医院里面药品的价格也要比外面的药店药品的价格高上10%。所以很多的病人基本上都不喜欢在医

院里面拿药。但是医院为了拿到高额的费用,基本不允许病人在外面购药。

2.一些医院缺乏人性关怀,对于医生来说,他们是上帝。病人来看病,他们几乎都是那种爱理不理的样子。甚至有个别的医生还对病人大喊大叫,完全不关心病人,让病人缺乏一种被关怀的感觉。

3.还有一部分人占用医疗卫生资源,他们利用手上的关系,即办理城镇医疗卡,同时有办理农村医疗卡。这样很是浪费医疗卫生资源,使得一部分农村看不起病的农民本该拥有的资源被占用,也就是使得这些资源的不到真正的使用。

4.有一些医院,唯利是图。我个人看到的一个案例就是县人民医院在接待一个病人的时候,必要要病人家属拿出看病的钱才给病人动手术。可是那时病人家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的钱。结果还是,病人一个在长沙比较有权利的亲戚打电话过来,医院才开始动手术。

5.在衡阳县有很多的私人医院,这些医院的存在本身并没有什么坏处,但是在这些医院里面存在着很多的黑诊所,这几年来在衡阳县范围之内出现了多次的医疗卫生事故,而且每次出现医疗事故的都是一些小孩子

6.衡阳县以前参加医疗卫生保险的人数并不是很多,衡阳县人民好像对于参加医疗卫生保险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也许是医疗报销额很低了吧

这些就是在衡阳县医疗卫生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也许还有一些的我个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吧。不过这些年来衡阳县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且采取了一些办法来改革这种情况。

(二)衡阳县政府对于上面的问题主要采取的办法如下:

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针对广大城镇职工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和问题产生的根源,衡阳县政府紧紧围绕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要”这一改革目标,一手抓管理体制、服务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一手抓行业监管,不断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体体现在:

1、大力调整城镇医疗服务体系和结构,构建高效、便捷的新型服务体系。根据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对城镇医疗卫生资源的总量、功能、结构和布局进行宏观调控,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对部分功能接近或互补,地理位置较近的医疗机构实施合并、兼并,做到资源共享;部分医疗机构实现功能转化,向慢性病防治、老年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领域发展,将相对过剩的城市医疗资

源引导流向城市基层或农村。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广大医生、护士等基层卫生人员,通过社区门诊、家庭出诊、健康讲座、免疫接种、周期性体检、健康咨询等多种方式,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大量的预防保健、医疗护理、伤残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基层卫生服务,使居民不出社区就能较为方便地获得很多基本卫生服务,深受居民欢迎,被誉为“省时、省力、省钱、省心”的医疗卫生服务,密切了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

2、充分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促进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引入竞争机制,以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积极推进办医形式多样化,打破公立医院“一家独大”的服务格局;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疗服务理念,全面推行“病人选医生”、“病人选医院”,推动医疗机构之间和医院内部各环节、各岗位公平有序的竞争,促进医疗技术的提高及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和质量的改善;推进公立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

3、不断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在大力调整城镇医疗服务体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同时,南县政府也在不断强化医疗服务行业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行业准入、质量管理和信息公示等为主要内容的医疗行业监管制度。建立各具特色的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通过新闻媒体定期向社会群众公布主要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信息、收费情况及单病种费用、治愈率等情况,增加透明度,便于社会与群众监督,促进医疗机构的良性竞争。

(2)积极规范医疗服务项目,调整医院补偿结构,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原则,卫生部与国家计委、国家中医药局制定了《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在医疗服务项目分类、名称、涵盖内容、计价单位和除外内容等方面均做了具体规定,统一了全国医疗服务项目名称和项目内容。

(3)在总量控制幅度内,对公立医院补偿结构进行调整。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适当提高能够体现知识劳务价值的技术劳务价格。

(4)针对部分医院存在的乱收费、搭车开药等现象,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推广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和查询制度,实行住院费用清单制。各地医疗机构根据本身实际情况,逐步实行了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公示制度,建立了门诊及

住院费用查询制度。一些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加强了信息发布工作,向社会公布医院收费价格和主要疾病费用指标,既规范医生行为,又引导病人选择医院,促进了医疗机构公平、有序的竞争。

(5)针对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现实,一方面强调要求医院在医疗技术服务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加强医患沟通的经验,推动医疗服务流程、医疗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医德医风的改进。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医患关系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的来看,卫生改革有了重要进展,卫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一些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着农村居民的健康;农民主要健康指标的改善幅度在近几年明显减缓或停滞,城乡居民健康差距进一步加大;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差,技术水平不高,难以承担保护和促进农民健康的任务;农民缺乏有效的健康保障办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日益突出。在城镇,一些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部门协调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等改革进展缓慢;公立医疗机构占绝对优势地位,医疗市场中竞争不足,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由于改革配套政策落实还不同步,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还不完善;一些医疗机构的干部职工缺乏改革的压力和动力,对改革心存疑虑和畏难情绪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改革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等要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与管理,开展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纵向合作,提高网络整体服务功能;深化以乡镇卫生院改革为重点的农村卫生改革,增强机构活力,提高效率;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素质;建立对口支援和巡回医疗制度,开展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切实落实加大农村卫生投入的各项改革措施。抓好试点,继续深化行业监管,推进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和全行业属地化管理工作,努力向卫生全行业管理目标发展。

电气1082赵健05号

下载地方财政改革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方财政改革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金融改革调查报告

    大学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历程回顾与解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农村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在新的国际和国内金融形势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对农......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我国自1994年起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改革史上一次重大制度创新。经过九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分税财政管理体制运行平稳、成效显,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

    关于房价与地方财政

    关于房价与地方财政 日前,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表示,今年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并适时会同监察部对省、市人民政府稳定房价工作进行考核,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

    厦门大学地方财政系统培训

    厦门大学地方财政系统干部业务素质培训班培训目的当前,地方财政正面临着新的、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地方财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该计划的参与者,又是计划的监督者和引导者;另......

    盐业体制改革-地方财政研究

    2017年第6期(总第295期) 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 辽 宁 省 财 政 学 会 2017年4月25日 本期主题:盐业体制改革 [按]“百味盐为首”,盐自古以来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商品和战......

    农村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现行医疗保障的调查报告 0831221508电气2高佳男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多,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

    粮食企业产权改革调查报告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因当时环境因素一直滞后,但从20**年开始,连续三年实现盈利,今年1-9月盈利额居全省之首。是什么原因使**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的变化在......

    重庆户籍改革调查报告

    重庆户籍改革调查报告概况 从2010年8月开始,作为中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庆市以解决农民工城镇户口为突破口,开始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