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案 原创

时间:2019-05-15 11:3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月光曲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案 原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月光曲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案 原创》。

第一篇:月光曲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案 原创

月光曲 第二课时

一.齐声朗读第2-7自然段

二.体会月光曲(第九自然段)

借着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动的贝多芬开始即兴弹奏了,他的琴声带给这对穷兄妹什么感受呢?

1.ppt展示,有感情地朗读第九自然段。

2.听着琴声,皮鞋匠仿佛看到了什么?

a.月亮刚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水天相接是水和天连接在了一起;微波粼粼(波涛汹涌)是指: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霎时间是指极短的时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皮鞋匠兄妹听着琴声,联想到了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那洒遍银光的微波粼粼的海面的清幽景象,仿佛是穷兄妹俩淳朴、善良、勤劳的美好情操(音乐轻幽舒缓)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明快有力、逐渐增强

a.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

朝着岸边涌过来……

贝多芬音乐的曲调是怎么样的呢?

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高昂激荡.(板书:舒缓—明快---高昂)

b.听着这琴声,妹妹的反应是怎样的?划一划是哪个句子。

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

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恬静有美好向往的意思,重点表现在“表情恬静而向往”.安静,是静止不动.重点

在“安”。恬静表现了姑娘脸上的专注、平静的神态,心里舒适安逸。

波涛汹涌:波浪猛烈地向上涌。

“妹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神态描写,此时的妹妹惊呆了,被琴声迷住了!

妹妹似乎也被琴声带进了大海。

3.教师总结: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生动的联想啊!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高

昂,可见贝多芬的技艺是多么高超!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段文字!

4.《月光曲》欣赏。

(7)第十自然段

月光曲多美啊!齐读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来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么意思?

◆陶醉:表示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陶醉---苏醒

三.总结

学习了课文,你对贝多芬又有怎样的了解呢?贝多芬对劳动人民同情和爱护的情怀。a.名言。

b.背诵第九自然段。从这段中你能区分哪些内容是实写,哪些内容是虚写吗?实写的用横线划出来,虚写的用波浪线化出来。

第二篇: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月光曲》,大致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一传说故事的过程,谁来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了第一支曲子,又激情创作了《月光曲》。)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美妙的乐曲中,学习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音乐的。

二、读悟第9自然段,体会《月光曲》的意境美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月光曲》的段落。(第9自然段)

2.同学们自由这一段。

3.指名配乐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皮鞋匠和妹妹联想的句子。(1)小组朗读讨论:皮鞋匠的联想部分描绘了哪三个画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指名把这三个画面写到黑板上,其余同学分组读三个画面。(3)根据这三个画面,猜想一下,月光曲的曲调会是怎样变化的?(老师播放相关音乐片段,学生说分别是哪个片段)

(4)同桌讨论,这三部分音乐分别是怎样变化的。指名回答,师引导,相机板书。

【板书: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轻幽舒缓

月亮升高 穿过微云————气势增强、出现波折 风卷巨浪 波涛汹涌————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4.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1)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文章在记叙中展开联想有很大的关系。

(2)引导对比:阅读课文,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那么深刻感人,失去了一大半的美)不信,可以读读。(3)对比阅读后师总结:平时我们写作,要学会在写实中加入联想的内容,那样表达效果会更生动。

5、让我们再次把这段内容有滋有味地读一读,感受联想带给我们的美。

三、回读全文,探究贝多芬的创作情感。

1.学到这儿,老师不禁产生了疑问:贝多芬为什么会弹出这么美妙的《月光曲》?请大家讨论,找寻原因。

2.交流。

(1)出于对兄妹俩的同情。

(2)是因为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是贝多芬先生的知音。(3)是当时的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

老师总结:除了同情穷人、感遇知音这样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还有当时清幽的环境给予了贝多芬创作灵感。请同学们朗读第8自然段。

(1)“清幽”什么意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2)、小结:月光下茅屋的一切是那么清幽、朦胧,充满诗情画意。此情此景,深深打动贝多芬,对穷兄妹同情也油然而生,要把美的音乐给穷苦而爱好音乐人们,于是借着月光即兴演奏《月光曲》。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月光曲》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第三篇:《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谁谱写了《月光曲》?贝多芬为皮鞋匠兄妹俩弹了几首曲子?

2、贝多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为兄妹俩弹了一首后又创作了《月光曲》,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读中感悟一弹

1、请自读课文2至5自然段,交流贝多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为皮鞋匠兄妹俩弹了第一首曲子?你有何体会?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3、抽生汇报,并及时指导感情朗读:

三、默读质疑──为何再弹。

贝多芬弹了一曲后居然还给她们兄妹俩弹了第二支曲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第6.7两个自然段。

四、聚焦对话──遇到知音。

1.聚焦句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1)出示句子读第六、七自然段。请一位女同学读盲姑娘的话,一位男同学读贝多芬的话,老师读旁白。读完师问:为什么贝多芬还要为盲姑娘再弹一曲?(学生自由回答)

(2)通过“纯熟”“深”词语理解知音。你发现盲姑娘对贝多芬的音乐熟不熟悉?(“纯熟”表明非常熟悉)不但熟悉,而且连这首曲子表达的情感都听出来了(从“深”可以看出)。所以我们说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怎么才能算是知音?能听懂自己的音乐,能读懂自己的内心──这就是知音!你生活中有知音吗?

(3)理解盲姑娘“激动”的心情。盲姑娘此时的心情怎样?(激动)为什么这么激动?(因为能亲自听贝多芬弹曲子。)其实,盲姑娘早就知道贝多芬的大名,用一个词表示就叫?(久仰大名)从上节课我们知道,盲姑娘做梦都想听一听贝多芬弹这首曲子,用一个词表示就叫?(梦寐以求)现在盲姑娘终于听到 1 了贝多芬亲自弹的曲子,满足了自己的心愿,用一个词表示就叫?(如愿以偿)。

(4)教师引读、男女同学合作读。同学们,贝多芬就在眼前,你们激动吗?好,咱们一起来读一读。久仰大名的贝多芬先生就在眼前,盲姑娘激动地说(女同学):“弹得──”;梦寐以求的贝多芬先生就在眼前,盲姑娘激动地说(男同学):“弹得──”;盲姑娘如愿以偿地听到了贝多芬亲自弹的曲子,激动地说(全班):“弹得──”

2.聚焦句子: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如果盲姑娘听不懂贝多芬的曲子,他会再弹吗?(不会,再弹就是对牛弹琴。)正所谓“曲遇知音不嫌多。”(出示句子)因此,我们说贝多芬再弹一曲,是为谁什么而弹?(为知音而弹)板书:遇知音

五、聚焦环境──得到灵感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1)启发引出环境。这第二首曲子贝多芬原来弹过没有?(是他的第一次创作。)火辣辣的太阳底下,放一架钢琴,贝多芬能创作出《月光曲》吗?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课文中第几自然段写了?(第8自然段)

(2)出示句子,谁来读这一段?

(3)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清幽的月夜。月夜很美,代表纯洁和安宁、和谐)

(4)总结得灵感:哦,老师明白了,也就是说,清幽的月夜给了贝多芬很美的感受,那皎洁的月光仿佛是盲姑娘那纯洁的心灵。贝多芬从中有了创作的冲动,得到了创作《月光曲》的灵感。是不是?从哪个字看出贝多芬从清幽的月夜中得到了灵感?(借)。什么是灵感?(5)引申灵感:月亮还给了我们古代许多诗人以创作的灵感,你能举一些例子吗?(李白《静夜思》、王安石《泊船瓜洲》、苏轼《水调歌头》。)板书:得灵感

(6)全班读: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美好的、清幽的月夜作为灵感借给贝多芬先生吧!读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轻轻地、柔柔地、美美地)读──

六、聚焦景象──读出命运

大家想听一听《月光曲》吗?请闭上眼睛,听完感觉如何?请大家谈谈自己 2 听完后的感受。

1、景象的层次:(1)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这一段是在写什么?(这是盲姑娘和哥哥听到《月光曲》时联想到的景象。)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这段景象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2)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月出海边图(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穿微云图(越 升越高,穿过微云)──月映巨浪图(刮起大风,波涛汹涌)(出示课件)全班朗读。(3)按图片顺序排序:请大家根据上面文字的描述,正确的排列下面的图形顺序。

2.弹奏时节奏的变化:(1)分节奏:那么你觉得贝多芬在弹奏的时候,具体的节奏会怎么变化呢?(2)男女同学分别按节奏读:谁愿意试试按照乐曲的节奏来朗读这段呢?盲姑娘是女 的,女同学应该更能体会盲姑娘的心,请女同学来读;贝多芬是男的,请男同学来做贝多芬,你自己弹的曲子,应该怎么读?

3.读出盲姑娘的家庭及坎坷的命运。(1)启发《月光曲》与人的情感的联系。大家想一想,难道兄妹俩只是联想到了奇妙的景象吗?还可能从《月光曲》中想到什么?请回到盲姑娘和皮鞋匠的对话,一位男同学读哥哥的话:“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一位女同学读妹妹的话:“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还可能联想到自己坎坷的命运)。贝多芬说过,“音乐是心灵的窗户,是情感的倾诉,是人生命运的写照。”

4、师总结兄妹俩的联想:贝多芬高超而深情的演奏,不但让盲姑娘和皮鞋匠联想到了别样的风景,而且也仿佛从贝多芬的音乐中看到了自己波澜起伏的人生命运。

5、读出贝多芬的命运:老师讲一段贝多芬的简历。你认为这首曲子是为谁写的?生:贝多芬自己的。从这段景物描写中,我们似乎也看到了贝多芬的人生命运,是吗? 板书:共命运 引读:同学们,《月光曲》既是为兄妹俩创作的,同时也是为贝多芬自己而创作的。这是贝多芬幸福美好的童年,读──;然而,28岁那年,他在音乐方面越来越享有声誉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耳朵产生了听力的障碍,欢乐与痛苦同时交织在他的青年时代,读──;不过,坚强的贝多芬并没有被命运打倒,而是不断谱写出一曲曲动人心弦、叩响人类灵魂的交响曲,演绎了他波澜壮阔的音乐人生,读──。

七、引读升华──启迪人生

师总结并启发兄妹俩的“陶醉”:就是这样,盲姑娘与贝多芬有着相类似的命运,一个双目(失明),一个耳朵(失聪),贝多芬也曾经生活艰难,但同时都喜欢(音乐),就这样,贝多芬思潮翻涌,创作出了被誉为旷世绝响、流传千古、魅力无穷的──《月光曲》。

八、总结课文──引导听曲。

同学们,贝多芬的《月光曲》就是在抱同情、遇知音、得灵感、共命运的传说中问世了,今天,这位伟大的乐圣虽然早已离开了人世,但他所创作的千古名曲却永远留给了我们,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深深怀念再来聆听这首《月光曲》吧!

板书设计:

抱同情

贝多芬

遇知音

得灵感

共命运

第四篇:《月光曲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田科龙

设计理念:

1.通过整合课文,以“为何弹曲、为何再弹、遇到知音、得到灵感、读出命运、启迪人生、引导读书”这样的情感为线索达到课程的有效取舍,追求课堂的高效。本节课教学从贝多芬为什么给盲姑娘弹第二支曲子这个统领性的问题出发,让大家读书,做到问题集中,以情感引导来推进课堂教学流程。

2.通过对文本的巧妙解读,让学生感受《月光曲》被人们忽略的那部分情感内涵。我让学生聚焦忙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读出贝多芬遇知音,为知音而弹曲子;让学生聚焦当晚的环境描写,体会贝多芬有了灵感而弹曲子;再让学生聚焦兄妹俩联想到的景象,感悟他们共同的人生命运。这样,就既解决了贝多芬为什么而弹和弹什么内容的问题,也就真正读懂了课文的难点:《月光曲》是怎么诞生的,兄妹俩联想的景象这部分内容怎么理解。

3.突破固有思维,通过《月光曲》内容的深层解读,体会到兄妹俩与贝多芬“共命运”的内涵。我在本课教学中,在不断引领学生感悟《月光曲》的情感内涵中,通过各种读书方式,让学生明白:《月光曲》的创作与命运交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以及皮鞋匠的联想,领会课文描写的美妙。

2.读懂课文,体会《月光曲》的诞生过程及描写的内容。

3.感悟兄妹俩及贝多芬面对挫折的人生态度及贝多芬高尚的人格,激励自己勇敢面对 困难、战胜困难,对未来充满信心。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品读感悟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以及皮鞋匠的联想。体会贝多芬“抱同情、遇知音、得灵感、共命运”而创作《月光曲》的原因及《月光曲》创作的内容。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奏《月光曲》? 要学生读懂《月光曲》是怎么诞生的及《月光曲》所描绘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谁谱写了《月光曲》?贝多芬为皮鞋匠兄妹俩弹了几首曲子?

2、贝多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为兄妹俩弹了一首后又创作了《月光曲》,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读中感悟一弹

1、请自读课文2至5自然段,交流贝多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为皮鞋匠兄妹俩弹了第一首曲子?你有何体会?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3、抽生汇报,并及时指导感情朗读:

三、默读质疑──为何再弹。

贝多芬弹了一曲后居然还给她们兄妹俩弹了第二支曲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第6.7两个自然段。

四、聚焦对话──遇到知音。

1.聚焦句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1)出示句子读第六、七自然段。请一位女同学读盲姑娘的话,一位男同学读贝多芬的话,老师读旁白。读完师问:为什么贝多芬还要为盲姑娘再弹一曲?(学生自由回答)

(2)通过“纯熟”“深”词语理解知音。你发现盲姑娘对贝多芬的音乐熟不熟悉?(“纯熟”表明非常熟悉)不但熟悉,而且连这首曲子表达的情感都听出来了(从“深”可以看出)。所以我们说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怎么才能算是知音?能听懂自己的音乐,能读懂自己的内心──这就是知音!你生活中有知音吗?

(3)理解盲姑娘“激动”的心情。盲姑娘此时的心情怎样?(激动)为什么这么激动?(因为能亲自听贝多芬弹曲子。)其实,盲姑娘早就知道贝多芬的大名,用一个词表示就叫?(久仰大名)从上节课我们知道,盲姑娘做梦都想听一听贝多芬弹这首曲子,用一个词表示就叫?(梦寐以求)现在盲姑娘终于听到了贝多芬亲自弹的曲子,满足了自己的心愿,用一个词表示就叫?(如愿以偿)。

2(4)教师引读、男女同学合作读。同学们,贝多芬就在眼前,你们激动吗?好,咱们一起来读一读。久仰大名的贝多芬先生就在眼前,盲姑娘激动地说(女同学):“弹得──”;梦寐以求的贝多芬先生就在眼前,盲姑娘激动地说(男同学):“弹得──”;盲姑娘如愿以偿地听到了贝多芬亲自弹的曲子,激动地说(全班):“弹得──”

2.聚焦句子: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如果盲姑娘听不懂贝多芬的曲子,他会再弹吗?(不会,再弹就是对牛弹琴。)正所谓“曲遇知音不嫌多。”(出示句子)因此,我们说贝多芬再弹一曲,是为谁什么而弹?(为知音而弹)板书:遇知音

五、聚焦环境──得到灵感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1)启发引出环境。这第二首曲子贝多芬原来弹过没有?(是他的第一次创作。)火辣辣的太阳底下,放一架钢琴,贝多芬能创作出《月光曲》吗?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课文中第几自然段写了?(第8自然段)

(2)出示句子,谁来读这一段?

(3)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清幽的月夜。月夜很美,代表纯洁和安宁、和谐)

(4)总结得灵感:哦,老师明白了,也就是说,清幽的月夜给了贝多芬很美的感受,那皎洁的月光仿佛是盲姑娘那纯洁的心灵。贝多芬从中有了创作的冲动,得到了创作《月光曲》的灵感。是不是?从哪个字看出贝多芬从清幽的月夜中得到了灵感?(借)。什么是灵感?(5)引申灵感:月亮还给了我们古代许多诗人以创作的灵感,你能举一些例子吗?(李白《静夜思》、王安石《泊船瓜洲》、苏轼《水调歌头》。)板书:得灵感

(6)全班读: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美好的、清幽的月夜作为灵感借给贝多芬先生吧!读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轻轻地、柔柔地、美美地)读──

六、聚焦景象──读出命运

大家想听一听《月光曲》吗?请闭上眼睛,听完感觉如何?请大家谈谈自己听完后的感受。

1、景象的层次:(1)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这一段是在写什么?(这是盲姑娘和哥哥听到《月光曲》时联想到的景象。)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这段景象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2)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月出海边图(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穿微云图(越 升越高,穿过微云)──月映巨浪图(刮起大风,波涛汹涌)(出示课件)全班朗读。(3)按图片顺序排序:请大家根据上面文字的描述,正确的排列下面的图形顺序。

2.弹奏时节奏的变化:(1)分节奏:那么你觉得贝多芬在弹奏的时候,具体的节奏会怎么变化呢?(2)男女同学分别按节奏读:谁愿意试试按照乐曲的节奏来朗读这段呢?盲姑娘是女 的,女同学应该更能体会盲姑娘的心,请女同学来读;贝多芬是男的,请男同学来做贝多芬,你自己弹的曲子,应该怎么读?

3.读出盲姑娘的家庭及坎坷的命运。(1)启发《月光曲》与人的情感的联系。大家想一想,难道兄妹俩只是联想到了奇妙的景象吗?还可能从《月光曲》中想到什么?请回到盲姑娘和皮鞋匠的对话,一位男同学读哥哥的话:“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一位女同学读妹妹的话:“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还可能联想到自己坎坷的命运)。贝多芬说过,“音乐是心灵的窗户,是情感的倾诉,是人生命运的写照。”

4、师总结兄妹俩的联想:贝多芬高超而深情的演奏,不但让盲姑娘和皮鞋匠联想到了别样的风景,而且也仿佛从贝多芬的音乐中看到了自己波澜起伏的人生命运。

5、读出贝多芬的命运:老师讲一段贝多芬的简历。你认为这首曲子是为谁写的?生:贝多芬自己的。从这段景物描写中,我们似乎也看到了贝多芬的人生命运,是吗? 板书:共命运 引读:同学们,《月光曲》既是为兄妹俩创作的,同时也是为贝多芬自己而创作的。这是贝多芬幸福美好的童年,读──;然而,28岁那年,他在音乐方面越来越享有声誉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耳朵产生了听力的障碍,欢乐与痛苦同时交织在他的青年时代,读──;不过,坚强的贝多芬并没有被命运打倒,而是不断谱写出一曲曲动人心弦、叩响人类灵魂的交响曲,演绎了他波澜壮阔的音乐人生,读──。

七、引读升华──启迪人生

师总结并启发兄妹俩的“陶醉”:就是这样,盲姑娘与贝多芬有着相类似的 4 命运,一个双目(失明),一个耳朵(失聪),贝多芬也曾经生活艰难,但同时都喜欢(音乐),就这样,贝多芬思潮翻涌,创作出了被誉为旷世绝响、流传千古、魅力无穷的──《月光曲》。

八、总结课文──引导听曲。

同学们,贝多芬的《月光曲》就是在抱同情、遇知音、得灵感、共命运的传说中问世了,今天,这位伟大的乐圣虽然早已离开了人世,但他所创作的千古名曲却永远留给了我们,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深深怀念再来聆听这首《月光曲》吧!

板书设计: 抱同情

贝多芬

遇知音

得灵感

共命运

第五篇:《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吕学校尉俊霞 教学目标:

1、了解《月光曲》的来历,感受盲姑娘热爱音乐、懂音乐的心,以及贝多芬那善于倾听、易感的心灵。

2、有感情朗读,读出月光曲的优美,并能把自己对故事的感悟融入朗读。

重点:明白《月光曲》的创作主要是因为贝多芬被盲姑娘善良、热爱音乐、懂音乐的心灵深深地感动了。

难点:明白自然环境对贝多芬灵感迸发的作用。对“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一句的理解。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月光曲的来历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贝多芬,走近兄妹俩,走近月光曲,感受人物的心灵,感受乐曲的魅力。

2、感悟乐曲的优美。

(1)找到描写《月光曲》的段落。(第9自然段)

(2)大声读一读,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一首乐曲?

交流。

(3)把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有感情地读一读。

自读——指名读——齐读

3、明白乐曲的来历之一——为盲姑娘感动。

(1)《月光曲》为谁而作?(盲姑娘)

盲姑娘是怎样一个人?读一读传说的部分,划一划,圈一圈。

(2)学生自学。

(3)交流(抓住重点词、短语理解)。

重点:

a兄妹俩的对话。(文略)

理解:妹妹热爱音乐,心地善良。朗读:讲的学生读好+齐读。b„„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理解:眼睛瞎了,看不到琴谱,还在艰难地弹曲子,还那么热爱音乐,十分可贵。朗读:齐读。

c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理解:“纯熟”可见盲姑娘很懂音乐,“感情多深”说明盲姑娘懂得音乐的内涵,“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既说明盲姑娘对音乐精通,又写出了盲姑娘的激动。

联系句意,用“不仅„„还„„甚至„„”造句。

朗读:指名读+齐读。

其余:(略)

小结:盲姑娘是那么地热爱音乐,那么地懂音乐,贝多芬深深地感动了。他弹完一曲后情不自禁地又弹了一曲。这首乐曲就是——《月光曲》。

4、明白乐曲的来历之二——清幽的环境。

(1)贝多芬创作月光曲,难道仅仅是受盲姑娘的感动吗?还有什么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清幽的环境)

(2)朗读。

自读——指名读——齐读。

贝多芬灵感的迸发不仅仅因为被盲姑娘感动,还离不开当时美的环境。

5、融入感受,有感情朗读。

(1)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读一读。(学生自读)

(2)指名读——齐读。

6、以后看到《月光曲》3个字,你觉得它还仅仅是一首乐曲吗?

7、作业。

听一首乐曲,用心体会乐曲中蕴含的感情。

板书设计:

月光曲

感动激发

贫穷清幽

善良

热爱音乐

懂音乐

《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

说教学内容:《月光曲》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善良、易感的音乐家,经久不衰的音乐往往来自美好心灵所散发出的真情。

说教学安排: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受知课文。第二课时(略)。

说教学目标:

1、了解《月光曲》的来历,感受盲姑娘热爱音乐、懂音乐的心,以及贝多芬那善于倾听、易感的心灵。

2、有感情朗读,读出月光曲的优美,并能把自己对故事的感悟融入朗读。

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白月光曲的创作主要是因为贝多芬被盲姑娘善良、热爱音乐、懂音乐的心灵深深地感动了。

难点:明白自然环境对贝多芬灵感迸发的作用。对“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一句的理解。

说教学设想:这节课的内容总的来说就是走近贝多芬,走近兄妹俩,走近《月光曲》,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乐曲的魅力。首先让学生学习第9自然段,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乐曲本身的美,这是对乐曲第一层次的理解。然后,通过对传说部分划划、圈圈、读读,体会贝多芬是感受到了盲姑娘善良、懂音乐、热爱音乐的心,以及清幽的环境的影响,才灵感迸发,创作出了《月光曲》。这是整节课的关键所在。接着让学生在此感悟的基础上,再读第九自然段,对乐曲进行更高层次的理解。最后通过“以后看到《月光曲》3个字,你觉得它还仅仅

是一首乐曲吗?”这一问题让学生说出对文章的感悟,也是对学生是否读懂课文的的检测。

说教学过程:

1、导入。

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任务是继续走近贝多芬,走近兄妹俩,走近《月光曲》,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乐曲的魅力。

2、感受乐曲的优美。

读第九自然段,感受《月光曲》是怎样的一首乐曲,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有感情地朗读。

3、明白乐曲的来历之一——为盲姑娘感动。

(1)让学生通过划划、圈圈、读读,明白盲姑娘虽然贫穷、眼睛瞎了,但有一颗善良、懂音乐、热爱音乐的心。

(2)明白贝多芬正是为盲姑娘这样的心灵所感动,使他在弹完一曲之后情不自禁地又弹了一曲——《月光曲》。

4、明白乐曲的来历之二——清幽的环境。

(1)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明白清幽的环境对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发作用,再通过朗读加深理解。

5、融入感情,有感情朗读第九自然段。

(1)把自己的感受融入乐曲中读一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对这首乐曲有新的感悟。

6、让学生总结。

以后看到《月光曲》3个字,你觉得它还仅仅是一首乐曲吗?通

过这一问,让学生说出对文章的感悟,明白《月光曲》的来历中蕴含着一段人间真情。

下载月光曲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案 原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月光曲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案 原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

    六年级《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小学语言的新语言标准强调三年级(5-6年级)应该能够联系上下文并积累,猜测文本中的词的意义,区分词的感觉,并表达其效果。而且深入阅读文本和学习方法,根据语言特点的文......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最终版]

    26《月光曲》教学设计 石泉县城关第一小学 李欢欢 教材分析 《月光曲》文中讲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

    月光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相关生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抓住环境特点,理解《月光曲》的内容。抓住重点段落,想象《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教......

    《月光曲》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读懂课文,感悟分辨实在的事物和联想的表达方法,并学会运用。2、能力目标:能正确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查阅资料、处理信息,完成学习任务;能正确、流利、有......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小编整理)

    教学目的 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

    26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5则)

    26《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肖建英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幽静、蜡烛、恬静、微波粼粼、琴键、陶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

    月光曲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案 原创

    月光曲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课前预习,自学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波光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