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案

时间:2019-05-15 11:0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建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建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案》。

第一篇:王建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学简案

孔埠中学王建新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并领会作者的观点。

2.理清文章思路.初步培养学生对议论文的解读能力。

3.欣赏本文用通俗语言阐述某一思想的写法。

4.结合所学的政治知识,关注现实生活,加深对本文观点的认识,培养正确的科学观。教学重难点

1.把握并领会作者的观点;

2.文章的思路及用通俗语言阐述某一思想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ppt1

二、作者简介:ppt2-ppt8

回忆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丰功伟绩,让学生对邓小平同志有所了解,对邓小平同志产生崇敬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三、目标呈现:ppt9

四、自读课文,积累字词:ppt10

五、整体感知,把握话题:ppt11

本文是邓小平同志两次谈话的节录,它们围绕一个什么样的共同话题?

六、阅读课文,理解内容:ppt12-ppt131、第一部分内容摘自1988年9月5日邓小平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的谈话。邓小平的观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

2、第二部分内容是邓小平同志1988年9月12日听取关于价格与工资初步改革方案汇报时的谈话。这一部分内容围绕“科学就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的?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并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七、思考讨论,探究难点:ppt14

从历史的回顾中可以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蕴含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那么,这一科学论断中的“第一”的含义是什么?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并加以说明。

八、总结思路,赏析特色:ppt15

全文思路明朗清晰,读来畅达完整,说理深入浅出,读来既清新可感,又引人深思。

九、再读课文,品味语言:ppt16

本文作为政论文,语言却是通俗易懂的,学生自主圈出相应的语句,朗读体会。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第一”以其生活话的语言强调出科学技术在社会发挥中的先导地位。

2、“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中的“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虽是口语,但传达出的含义却是十分深刻的。像这样的语句文中还有许多。

3、“我们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卫星、空间技术不也搞起来了吗?”作者采用口语化的语言,通俗易懂地说明了我国高级知识分子在科技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十、相关链接:ppt17

十一、课堂练习:ppt18

第二篇:王建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勇气》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十五课《勇气》教学简案

孔埠中学王建新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根据阅读要求,搜取并处理文本相关信息。

2、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品味文章语言,学习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刻画人物,把握人物形象。

3、体会勇气的内涵,理解人物身上的人性美。

4、培养学生追求勇气,坚持正义的品质。

教学重点:

1、理清情节结构,理解勇气内涵。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1、感悟人物形象的人性美。

2、对“勇气”的阐释与拓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ppt1-ppt5

二、揭示课题:ppt6

三、目标呈现:ppt7

四、新课学习:

1、朗读课文,指导学法:ppt82、字词考查:ppt93、概括故事,掌握方法:ppt104、再读课文,理清结构:ppt115、把握主体,复述情节:ppt12-ppt166、探究课文,把握文意:ppt17-ppt207、探讨交流,提升认识:ppt21-ppt22

(1)、这两种勇气你更欣赏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2)、文章结尾,将军说“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里的“信仰”和“幸福”?

五、总结课文:ppt23

六、作品感受:ppt24

第三篇: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十六课复习题

第十六课《撑起法律保护伞》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法律中属于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的是:()A 刑法 B 义务教育法 C 未成年人保护法 D 教育法

2、为了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某市教育局出台了“减负八项规定”。这体现了对学生的:()A 家庭保护 B 学校保护 C 社会保护 D 司法保护

3、以下做法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庭保护规定的是:()① 网吧经营者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② 某家长强迫自己的女儿辍学打工 ③ 某家长为自己的未成年子女订立婚约④ 中学生赵某吸烟,其家长视而不见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④

4、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是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还不成熟,容易被一些不良诱惑所侵蚀,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要战胜身边的不良诱惑,必须要有:

① 科学的态度 ② 正确的方法 ③ 坚强的意志④ 清醒的头脑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

5、近年来,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都对未成年人集体免费开放。对学生个人参观实行半票,对家长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未成年子女免费。这一举措:()

① 是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② 表明国家对青少年的成长给予特殊关注 ③ 符合家庭保护的相关规定④ 符合社会保护的相关规定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郑明是某校七年级的学生。下列选项中,他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是:()

A 郑明不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受到老师的批评 B 郑明正在网吧打游戏,爸爸找到他并把他带回家 C 郑明的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遭到了爸爸的暴打D 星期天,妈妈吩咐郑明做完作业后打扫家里的卫生

7、从2007年6月开始,广东省茂名市300多名初中学生经当地一家名为“华南机电工程学校”介绍后组织前往东莞、深圳等地做暑期工。他们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1小时,从不休息,每小时工资3元。由于高强度劳动,很多同学出现感冒、发烧、哮喘等症状。面对工厂的做法,这些初中学生应该:()A 纠集在一起,游行示威B 任由工厂的摆布,不作反抗

C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 不要工资,悄悄离开这里,再到别的地方打工

8、初一学生小虎是个小科技发明家,他发明的银行自助取款机自动监控装置在北京市获发明一等奖。最近他又迷上了网络,希望成为一名网络高手,但他同时还听说网上交友要慎重。你认为网上交友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与网友交谈时语言要文明 B 可以真诚地与网友互通所有个人的真实信息 C 遇到低级趣味的网友要马上离开 D 与网友会面要非常慎重,做好防范准备

9、我们未成年人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此,以下所列特点正确的是:()

①思想活跃乐于交往。② 求知欲和好奇心强。③ 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强。④经验不足、各方面还不成熟。⑤ 辨别是非、区分良莠能力差。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一律不公开审理„„”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法律在——方面具体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的责任。()A.家庭 B.学校 C.社会 D.司法

11、有人曾就“如果你的邻居或你父母的同事突然到学校来接你回家,你怎么办?”这一问题在20名中小学中展开了调查,结果是:跟他走的有12人,不跟他走的有6人,打电话问问父母的有2人。这一统计数字表明:()

① 未成年人的各方面还不成熟,生活经验不足。②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待于提高。③ 未成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优势地位。④ 教育未成年人学会保护自己是家庭、学校、社会不可忽视的责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这是在实施: A学校保护 B家庭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13、(2009年绵阳市中考)2009年1月以来,国务院新闻办、公安部、文化部等七部委联合开展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网络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角度看,这属于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14.放学后,15岁的小王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偏僻人少的路段,被两个身材高大的男青年持刀勒索。这时小王应该()

A.坚决不从,与歹徒展开殊死搏斗B.把钱物给歹徒,事后也不张扬,以免被歹徒报复C.先把财物给歹徒,记住歹徒的特征,然后及时报警

D.先把财物给歹徒,记住歹徒的特征,事后找“哥们儿”收拾歹徒

15.某媒体为了调查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2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当问到“你父母的同事或你家的邻居突然到学校来接你,你怎么办?”时,有12人回答“跟他(她)走”。这说明未成年人()

① 生活经验不足 ② 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③ 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④ 应增强自我保护能力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6.上学路上,看见同学被围殴。此时,正确的做法是()

A.少管闲事继续上学 B.及时报告老师或拨打“110” C.不顾一切地上前搏斗 D.驻足围观起哄17.(2009河南)下列行为符合自我保护要求的是()A.在网上随意公开个人信息B.不参加校外活动

C.上下楼梯避开人流高峰期D.公共场所炫耀自己的财物

18.(2009福建泉州)现在进城打工人员越来越多,少数农村家庭“留守孩子”因脱离父母的管教,逐渐成了“问题孩子”。对这种现象看法正确的有()

①“留守孩子”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②家长应放弃打工,履行家庭保护的义务 ③学校应承担起全部的教育责任④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孩子”的保护与关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1、2009年3月,某中学向全校学生发出了一份倡议书,其主题是“中小学生应该见义智为”。这份倡议书在肯定了见义勇为这一高尚传统的同时,也提出了“勇为”的前提是要自护自救,并且传授了一些具体的方法。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青少年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同时,为什么要“智为”?

(2)该校传授的“见义智为”的具体方法可能有哪些?

(3)对中小学生提倡“见义智为”,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2、材料一:国家文化部队网吧管理明文规定: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必须由其监护人陪伴;不得容留未成年人夜间在网吧上网。

材料二:中学生小陈迷恋上网,不断旷课,还经常彻夜不归,其父亲老陈对此想尽办法,可儿子仍然不能自拔。这次儿子又失踪了,老陈苦苦寻找了三天,走遍了当地的网吧,最后才在一家网吧找到了小陈。在寻找儿子的过程中,老陈发现,在一些网吧中,很多中小学生整夜泡网吧。

材料三:为了给广大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近日,山东全省重拳出击,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一批非法经营的黑网吧、电子游戏厅被依法取缔,还学生一个健康的环境,还校园一片洁净。请回答:(1)材料二中的网吧经营者违反了我国哪些法律?(2)中学生小陈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哪部法律?为什么?

(3)材料一、三体现了未成年人的哪项保护?只要有了这项保护以及家庭、学校的保护,小陈就能改正错误吗?请说明理由。

第4/6页

3、(2009河南省中考)新华网北京1月18日电(记者吴晶)在近日开展的“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中,教育部加强校园网和校内上网场所管理,大力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加强上网教育和引导,为近1亿学生网民打好抵制网络侵害的预防针。“在这次专项行动中,广大师生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教育部负责人说。这次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网络空间得到净化,青少年通过网络学习科学技术、陶冶精神生活时受到的不良干扰明显减少,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无不拍手称快,纷纷表示希望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下去,彻底清除网络低俗内容的危害。(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至少两方面)

(2)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不仅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责任,也和每个青少年息息相关。请谈谈在这次专项活动中,青少年应做些什么?(三方面即可)

材料

一、2004年8月29日至30日河西走廊重镇永昌县3名初二年级学生董良、张兵和闫吉庆3人集体逃学,商量出外打工挣钱。为了凑路费,三人对一年龄较小的出租车司机实施了抢劫。因遭到反抗,他们将出租车司机杀死。据调查,3人平时都喜欢看凶杀、武打电影和电视剧,看完以后还要聚到一起,“学习、探讨”抢劫杀人的“秘诀”。此次抢劫杀人,3个人完全按照电视上学来的方实施了杀人的全过程。材料

二、美国中情局《中国十诫》第一条 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蔑视和鄙视他们所受的教育。第二条 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核心是宗教。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和生活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第三条 一定要把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刊,享乐,游戏,犯罪电影及宗教迷信。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打算怎样做?

探究•创新•实践

今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某中学的三位男同学在下晚自习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正在路旁一居民家扒窗行窃的偷盗分子。于是他们三人分工,一个去报警,另两个藏在路旁监视,不让犯罪分子溜掉。报案的同学跑到附近的法院报告了情况,法院的值班人员说这不属于自己管辖,未予受理。于是这位同学只好又跑到电话亭打110。另两位同学看到犯罪分子作案后要溜掉时,大胆地迎上去与其周旋,最后于犯罪分子展开搏斗。警察及时赶到,大家一起把犯罪分子扭送到公安机关。请回答:

(1)三位同学的做法体现了法律常识的哪些内容?假如你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做?

(2)当你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时,应怎么办?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A

5、A

6、C

7、C

8、B

9、C

10、D

11、C

12、C

13、C 14.C15.C16.B17.C18..C

二、非选择题

1、(1)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的、狠毒的,与其作斗争,要讲究智斗。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或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

(2)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等。

(3)强调对生命健康的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反映了社会的进步。既传承了民族精神,又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青少年既要国家给予特殊保护,又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2、(1)材料二中的网吧经营者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2)小陈的行为违反了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因为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小陈是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他应该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应该遵守学校纪律,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而小陈旷课泡网吧没有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因而是违法的。

(3)材料一、三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有社会保护和家庭、学校保护,小陈不一定能改正错误,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只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还要通过未成年人自身的努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见,小陈在依靠社会保护的同时,还应该增强自律能力,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1)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是全社会的责任;未成年的健康成长需要特殊保护;净化网络空间,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拒绝不良诱惑;正确对待网络,正确使用网络;增强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平,不制造网络垃圾。

1)材料一可以看出未成年人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不够成熟,在辨别是非、区分良莠等方面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存在好奇的心理,盲目模仿电影中的动作,我们容易受到侵害,需要特殊保护。材料二可以看出很多国家通过多种方式毒害我们青少年的心灵,而青少年存在某些方面的缺点,但青少年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所以,我们必须对青少年给与特殊保护。庆幸的是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我们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2)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我们青少年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学法、懂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的心理,不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等等。答:(1)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②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凡效仿三位同学的做法,以及其他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得方式方法的正面回答,都可以。(2)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首先要根据受侵害的性质和程度,确定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一)当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比较轻微的民事伤害时,可以:(1)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协商、调解的方式解决。

(2)申明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不允许非法侵犯的,借助法律的威力制止侵害。

(二)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歹徒行凶时,(1)要保持冷静头脑,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机智灵活地与其斗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没能力将其制服时,可采取“呼救法”、“周旋法”

等先脱身后报警。

(2)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保全自己;必要时,还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三)预防意外伤害如溺水、触电、烧伤、交通事故,提高自我保护的本领。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 《社戏》教案

16、《社戏》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对人物的刻画和对景物的描写。

2、深入探究文中深刻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2、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难点:

1、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的理解。

2、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三、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竞猜“国粹”京剧中脸谱导入(下载脸谱的图象用幻灯机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更快地加入学习的行列)

二、检查字词

1、注音。(扫清文字障碍)惮 dàn

踱 duò

棹 zhào 归省 xǐng

行辈 háng

撺掇 cuàn duo

凫水 fú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àn

絮叨:xùdao

2、字词意思见课文注释。

三、作者简介

明确: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

四、研究阅读,合作交流

(分小组讨论)

1、在听读的同时,请思考:

文章题目叫“社戏”,全文都在讲“社戏”吗?---不是

既然不是,能否理清文章的线索,概括出文章讲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详略之分吗? 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大意,不超过50个字。

明确:全文写了三大内容----随母亲归省平桥村的生活、到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看社戏后的余波。三大内容中还有几件小事:跟小伙伴钓虾放牛、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看社戏后归航偷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

详写:看戏前的波折、看戏途中、在赵庄看戏、看戏后归航偷豆吃

略写:随母亲归平桥村、钓虾放牛的情况、六一公公送豆

五、小结

作者围绕看戏,铺写了看戏前的波折……读起来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对于其他都简略带过,但却能做到详中有略,这中写作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六、作业:熟读课文,预习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 上节课我们已经整体感知全文,现在我们就以“美丽的眼睛发现美”为话题,来发现文章中“美”的地方。

二、研究探讨,合作交流。(边看书,边交流文中“美”的地方)

1、景物描写生动传神

(景美)

a:运用比喻,拟人,衬托等手法。b:还把感官切入到景物描写中。

归纳: 作者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也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归航时心情的舒畅。

2、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人美)

本文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

a:“我”看不成戏,“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 …… 回家的路上阿发以“我们的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这些都是他们纯真童心的突出表现。

b: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偷豆一节,他的性格也表现得最为突出……这些都能表现出双喜的聪明、细心、周到、善解人意。

c: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也是不可忽略的——淳朴、好客。本文所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是另一个“美”的地方。

三、品读课文(更为深入的了解了课文的主题思想)

全班朗读“第二天……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 为什么课文结尾要说“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

明确: 其实那一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那夜的豆也很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人的真挚朴实的感情和特有的乡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也就是人情美、景物美、故事情节美。

四、疑难解析 —— 学生互相交流,提出各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

a:“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我”欢喜轻快的感觉。

b:写钓虾、放牛是为下文做铺垫。

c:“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还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写出“我”渴望去看戏的心情。

d:回望戏台又把戏台写的跟仙境一样,写出我的什么心情?“罩”字表现了戏台怎样的情形?----表现“我”依依不舍的心情。“罩”字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初望戏台相呼应。

五、扩展 : 有人认为本文直接写社戏的太少,有人建议把标题改为“平桥村一夜”之类的题目,你同意这一看法吗?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就行。)

六、小结 : 本文描写童年一段看社戏的经历,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作者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老小小的那种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和他们的劳动本领。再加上特有的江南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在童年时代在城镇里未曾见到的,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看到。七、课后作业:再复习这一课所学的知识,完成配套练习。板书:

乐土

自然美:豆田

河流

远山

月色

戏台

“三美” 人性美:善意的嘲笑

偷豆

对付六一公公 情感美: 淳朴 善良 热情 憨厚

八、课后反思:

1、由于设计的教学方法较为新颖,出乎学生的意料,所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整篇文章通过品读、探究、质疑等几个步骤,使文章的主题及重点掌握得很好。

3、采用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注意文章的丰富人文内涵,并调动了学生的人生体验,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4、不足之处:有些语文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学生没办法很好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第五篇:王建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

《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简案

孔埠中学王建新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2、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悟文意;

3、学习概括要点、分析归纳、品味词句等阅读方法;

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言行一致的崇高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把握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

2、概括要点、分析归纳、品味词句等阅读方法的训练。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ppt1

二、走进作者ppt2—ppt3

三、走进人物ppt4—ppt8

四、走进字词ppt9—ppt10

五、走进课文

1、阅读课文,理清结构ppt11—ppt122、阅读课文,概括要点ppt133、阅读课文,分析归纳ppt14—ppt154、深入探究,把握文意ppt165、认真思考,讨论交流ppt176、精读课文,品味词句ppt18—ppt197、再读课文,积累语言ppt20—ppt218、重读课文,总结回顾ppt22

下载王建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建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王建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四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案(推荐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四课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学简案 孔埠中学王建新 教学目标: 1、分析小说的情节,理清课文的结构。 2、阅读重点文段,认识人物性格,读出作品意旨。 3、学习......

    小学体育第十六课教案

    第十六课 教材 一、集体舞:嘀哩嘀哩二、游戏:花儿朵朵 课的目标 通过本次舞蹈课的学习及各种游戏的练习1、 学生能够在音乐声中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并能够模仿教师做练习; 2......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十六课《撑起法律保护伞》教案 鲁教版

    第十六 课撑起法律保护伞 第一课时(总第14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撑起法律保护伞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导入语: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国......

    第十六课邮票的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第十六课 邮票的设计 知识与技能: 以收集资料来了解邮票的有关知识,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过程与方法: 以课堂汇报,欣赏等方法来掌握邮票的设计技巧,并设计一枚漂亮的邮票;......

    王建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九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九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简明教案 孔埠中学王建新 学习目标 1、掌握新中国教育方针、政策及取得的成就; 2、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3......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下)语文写作训练 第一单元 状 物 [写作要求] 1.仔细观察,描摹事物的特征。 2.学习在状物中‚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寄托或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描写事物时,适当运......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1 创意说明: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景色描写形象细腻,事情记叙完整生动,人物描摹惟妙惟肖。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这些特点,......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十六课《万众一心奔小康》教案苏教版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十六课万众一心奔小康 第一课时全面发展的小康目标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