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完善交通事故民事赔偿人民调解机构工作机制的提案
关于完善交通事故民事赔偿人民调解机构工作机制的提案
一、情况
传统的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调解主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由交通警察与法院在查处交通事故或审判交通事故民事赔偿案件时进行调解。交通警察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就民事赔偿进行的调解称之为行政调解;法院在审理交通事故民事赔偿案件时进行的调解称之为司法调解。
2010年末,大连市公安局与大连市司法局及中国保监会大连监管局联合发文《关于推行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工作的通知》就设立交通事故民事赔偿人民调解机构作出规定。按照文件规定,2011年4月份,金州新区司法局与开发区交通警察大队和金州区交通警察大队确定在交通警察大队设立“交通事故民事赔偿人民调解委员会”。由此,交通事故民事赔偿的调解机制又增加了“人民调解”机制。交通事故调解机制由最初的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两种方式变为现在的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三机制并行的大调解模式。
二、分析
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交通事故民事赔偿的调解案件仍是以交警在处理交通事故时的行政调解占据绝大部分数量,法院司法调解占据小部分数量,人民调解的作用发挥的不好。
截止2012年10月份,开发区交警大队共立案2883起,其中行政调解2000起;金州区交警大队共立案1696起,其中行政调解1390起。开发区法院2012年共立案256起,司法调解96起;金州区法院2011年共立案517起,司法调解97起。金州新区司法局人员介绍人民调解成功的案件数量非常少,人民调解基本没有发挥作用。
交警队交通事故处理工作量大、人员少、事故处理交警超负荷运转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开发区车辆在以每年平均5000辆左右的速度增加,车辆数量已经达105000辆;金州区车辆在以每年平均9495辆左右的速度增加,车辆数量已经达113668辆。开发区交警大队每天接 1
待报警30起;金州区交警大队每天接待报警17起。交警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如果能将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与人民调解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则能减轻交警的很多工作量,有效地降低交通事故矛盾的对抗性,便捷高效地处理交通事故。
三、建议
1、由金州区司法局与开发区交警大队和金州区交警大队协调,加强交通事故处理与人民调解的业务衔接。对于赔偿项目多,赔偿计算复杂,可能构成伤残或死亡的交通事故应当由处理事故交警与人民调解员共同调解,或由交警转交人民调解中心调解处理。
2、提高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员素质。由于交通事故调解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涉及道路交通法、侵权法、保险法等多个法律领域,建议由金州新区司法局聘请律师事务所对交通事故人民调解机构进行管理,由专业律师担任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员。
3、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绩考核,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
四、办理单位
金州新区司法局、大连市公安局金州分局、大连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
提案人姓名:张玉波,金州新区纪工委监察局,电话:
***,邮箱:wsczhangyubo@yahoo.cn。
提案人姓名:吴京堂,北京市华泰律师事务所大连分所,电话:***,邮箱:***@163.com
2012年12月10日
第二篇:交通事故民事赔偿协议书
交通事故民事赔偿协议书
甲方(肇事方):性别年龄住址身份证号码
性别年龄住址
身份证号码
乙方(受害方):性别年龄住址身份证号码
性别年龄住址
身份证号码
因甲方与乙方发生交通事故,现甲乙双方就赔偿事宜在公平、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以资共同信守执行。
1,发生事故后,甲方已支付丧葬费贰万元,乙方皆已收悉,乙方对此没有异议。2,经协商,现甲方再一次性支付乙方十万元赔偿费及肇事车辆变卖所得价款,乙方自愿放弃包括通过诉讼的方式获得的其他一切赔偿款项。
3,甲方支付上述款项乙方应出具收据。
4,乙方到场签字家属保证有全权代理权。
5,乙方应自签订本和解协议的同时向甲方出具一份《交通事故谅解书》。同时,乙方保证此谅解书为唯一的谅解书并不再出具与此谅解书内容相违背的其他书面的材料或是言辞。
6,甲方支付上述赔偿费后,甲方车辆所投保的保险由保险公司应赔偿的数额,由双方一起追讨。
7,如一方违约,违约方应赔偿另一方上述赔偿费的两倍。
8,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确定。
9,如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或不愿协商,通过本协议签订地法院诉讼解决。
10,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生效。
11,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交警部门留存一份,三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协议签订地:年月日
第三篇:浅谈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
浅谈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梅江区司法局西郊司法所陈云珍
正确处理和妥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要逐步建立健全信访和督查工作责任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综合作用,做到依法、及时、妥善处理各类人民内部矛盾。
一、加强人民内部矛盾调处工作的必要性
加强人民内部矛盾调处工作,在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不断增强法律保障的效能,这是以中共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的一次有益探索。其必要性突出体现在:
一是体现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各次全会精神的具体措 施。要从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治国兴邦的高度,强调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重要意义。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
二是统筹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要求。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份、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许多从来没有遇到而又绕不开的问题,这使得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出观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和新的特点。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是一项社会化的大工程,单靠一个单位、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群策群治,才能有效 1
地解决。
三是服务和保障我市经济发展,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市实施的十项民心工程,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顺民心、遂民意,得到了全市上下的一致拥护,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社会稳定。但是,应该看到,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环境仍然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人民内部矛盾复杂、多样,深层次的问题日益显现,传统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工作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的任务需要,工作机制有很多方面有待于不断改进完善,需要调整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实 践。
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社会政治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当前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正因为有矛盾,才要和谐,也正因为要和谐,才要协调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必须有效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认识和谐,首先要认识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前提是协调矛盾。所谓和谐社会,不是否定矛盾,而是强调社会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求得统一和谐。
二、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
第一,社会差别问题。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别,以及城乡差别、区域差别等社会差别呈继续拉大的趋势,是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深层表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合理协调分配差别、城乡差别、区域差别等社会差别。
第二,贫富差距和社会贫困问题。部分社会成员贫富差距趋于扩大,社会贫困凸现,是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表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解决贫富差距和贫困问题。
第三,社会成员分化和流动问题。阶级、阶层发生分化,一些新的阶层和利益群体产生了,社会成员流动性加大,构成结构重组,呈多元化利益格局,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是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表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科学分析社会成员构成结构,正确认识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的新变化,坚持工人阶级领导地位、巩固工农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正确处理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关系。
第四,社会就业问题。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供求矛盾紧张,是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直接表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降低失业率,提高就业率。
第五,群体性事件问题。近些年突发的群体性事件,是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集中表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积极预防、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
除以上问题外,少数领导干部的腐败和官僚主义问题,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内的问题,民族宗教问题,都引起复杂紧张的矛盾,是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诸多表现。正确处理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处理政治、思想、文化、民族、宗教问题,也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三、新时期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途径
巩固和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对于新形势下及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积极探索,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解决社会矛盾的作用,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协调发展。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水平,加强指导,密切配合,努力开创人民调解工作的新局面。
紧急紧围绕“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方针,建立起适合化解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强调防止纠纷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人民调解正开始把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出发
点和归宿点。坚持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与时俱进,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
(一)采取综合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各类矛盾。首先,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性的、多种多样的方法。要针对矛盾的具体实际,动员各方力量,注意工作方法,立足于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增进理解,调动积极因素。建立经常化、制度化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的机制。依法及时处置群众的合理诉求,努力消除不和谐因素,从源头上解决矛盾,尽可能地把矛盾和隐患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其次,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方法是深化改革,发展生产力,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奠定物质、精神和制度保障。
(二)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司法所作为县区司法局的派出机构,加强直管,同时加强司法所的组织机构、队伍建设、业务工作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入,筑牢“第一道防线”。结合我市实际,建议将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列入业务经费预算;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落实好调解人员补贴,为促进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提高人民调解队伍素质,打造品牌调解员。一是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选拔、调配、招录各级司法干警和人民调解员,积极吸收符合条件的退休法官、检察官,以及律师、法律工作者等志愿者参加人民调解工作,以增强调解队伍的实力;二是加强培训,在掌握常用法律法规和工作技能基础上,让老调解员品牌更亮、新调解员尽快树立起工作威信。
(四)强化人民调解的程序性。表现在:受理纠纷;调查纠纷情况;对当事人进行说服劝导;促成当事人和解并达成调解协议;做好回访工作,敦促有关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对调解和好的民间纠纷进行统计并存档保管等等。使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提高人民调解的社
会公信力,确保人民调解员在工作中的安全。
(五)加大宣传力度,创造人民调解工作良好氛围。同时,不断健全约束激励机制。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各级特别是基层工作目标责任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做好人民调解工作,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
我们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不断开拓创新,把理论转为实践,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在全市各个领域逐步完善人民调解组织和机制,实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的目标,形成覆盖全市的人民调解网络,让人民调解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市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起积极作用。
第四篇:民事答辩状(交通事故赔偿)2
民 事 答 辩 状
答辩人:吴**,男,1978年*月*日出生,**县人,住。。被答辩人:余**,男,1984年*月*日出生。**县人,住。。
答辩人就被答辩人起诉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一案,提出如下答辩意见。
答辩人认为,原告的诉求1的赔偿项目、赔偿数额部分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请求法庭驳回其不当诉讼请求,并请法庭对诉讼费的承担依法判决。
1、医疗费部分。根据答辩人提供的收条,表明答辩人已经为被答辩人支付了13000元的医疗费用,而非被答辩人所说的12000元。
2、误工费部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的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所以,本案的误工时间应为115天,非而116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答辩人认为,被答辩人提出的误工费60.5元/天过高,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答辩人认为误工收入应为50.7元/天。综上,误工费应为50.7元/天×115天=5830.5元。
3、护理费部分。根据被答辩人提供的证据三病人费用清单第6-7 1
页的内容,表明被答辩人的护理费用已经计算在医疗费用内,不应重复计算。
4、住院伙食补助费部分。根据司法解释,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答辩人认为,被答辩人要求的住院伙食补助费标准过高,被答辩人的伙食补助标准应为15元/天。
5、残疾赔偿金部分。答辩人对被答辩人要求的伤残赔偿总额(即5467.08元/年×20年)无异议,但对伤残赔偿指数35%有异议。在一个人同时存在几个伤残等级的情况下,只能计算最高等级的伤残赔偿指数,其他的伤残等级不再计算相应的伤残赔偿指数,而是按附加指数计算。按照相关规定,十级的附加指数应为1%。所以,本案的残疾赔偿金应为33895.90元(5467.08元/年×20年×31%)。
6、交通住宿费部分。“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答辩人认为,应根据被答辩人提供的交通住宿费票据确定金额,即728元。
7、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答辩人认为,被答辩人要求的营养费过高,不符合上述规定,应调整为500元。
8、精神损害抚慰金部分。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的规定,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应根据多种因素确定,如,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等。
2答辩人认为,被答辩人要求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过高,应调整为3000元较为合适。
综上,答辩人认为,被答辩人的诉求1中赔偿项目、赔偿数额部分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请求法庭驳回其不当诉讼请求,并请法庭对诉讼费的承担依法判决。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公民的合法权益,请求人民法院作出公正裁决。
此致
**8县人民法院
答辩人:2009年4月10日 3
第五篇:大庆市道路交通民事赔偿人民调解工作情况
大庆市道路交通事故
民事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工作汇报
我市于2012年5月正式开展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工作,积极协助公安交警部门解决了一些疑难交通事故的处理,拓展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的纠纷解决渠道,减少了诉讼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现就我市开展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精心筹划,努力搭建化解交通事故纠纷工作平台近年来,我市随着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的快速增长,交通事故多发,由此引发的民事赔偿纠纷大幅增加。如何提高道路交通事故调解成功率,化解各方当事人的矛盾,提高交通事故当事人的满意度,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公安机关的一个难题,也是司法行政机关面来的一个新的课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经多方沟通协商,成立了大庆市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交警支队事故处理六个大队分别设立调解室,选聘了5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分别在各调解室坐班,配齐了必备的办公设施,落实了“以案定补”经费。市司法局和交警支队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与考核,并负责审批发放“以案定补”经费。各事故大队负责对调解员进行日常管
理;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调解室做到了“五有”、“四规范”。即有调解委员会标识牌、有固定的调解工作场所、有调解委员会印章、有调解文书档案、有统计台账;规范组成人员,规范工作制度、规范调解程序、规范调解文书。同时,调解室将调解制度、流程、调解规则和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上墙。在调处矛盾的过程中,严格遵照《人民调解法》有关规定,始终坚持调控、引导、自愿、满意的原则,坚持“一手拉两家”,找准切入点,围绕焦点,把握尺度。不使矛盾纠纷激化、扩大,使人民调解在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中发挥积极的效用,努力将路交通事故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积极协调公安、保险公司等相关单位,定期不定期开展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工作信息研判工作,为人民调解协议的履行及有关后续工作提供保障,确保人民调解工作的方便、快捷、可靠。
(二)规范流程,确保人民调解工作有力推进 一是搞好无缝对接。调解员在受理案件后,主动与事故处理民警衔接,了解事故基本情况和事故认定结论。认真听取民警的事故处理意见和行政调解中发现的当事人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实现与行政调解的无缝对接。二是准确掌握事故纠纷矛盾焦点和当事人诉求。结合从民警处收集的情况和民警给出的建议,调解员从受理案件开始就积极介入矛盾纠纷,主动、热情地与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认真听
取双方当事人意见和了解其真实意图,准确掌握事故纠纷的矛盾焦点和当事人诉求。三是抓住矛盾焦点,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调解工作。在准确掌握纠纷的矛盾焦点和当事人诉求后,调解员从双方当事人的角度出发,采取换位思考、面对面、背靠背等方式,依法进行调解,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四是紧抓调解执行工作,确保调解协议的有效执行。为避免一方当事人因保险公司不认可调解协议确定的赔偿内容和其他因素,导致调解协议无法执行。调解员根据实际情况对不能当场履行调解协议,可能存在不执行的案件,积极与人民法院进行联系,帮助双方当事人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保证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同时,对于保险公司不认可的问题,调解员积极与保险公司协调,确保保险理赔的到位。五是正确引导诉讼,有效消除矛盾纠纷。对无法调解的案件,调解员并不因为调解终结而终止矛盾化解工作。调解员通过与当事人分析调解失败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正确引导双方选择司法救助途径解决,努力让双方打“和气官司”。对于寻求司法救助有困难的群众,调解员在提供法律咨询的同时还积极为当事人收集整理起诉材料,并为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提供帮助。
(三)强化措施,全力化解各类交通事故纠纷 在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中,针对交通事故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全力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一是针对一般赔偿纠纷,随到随调,争取一次性调结。一般赔偿纠纷是指涉及损害数额不大、责任明确或在交强赔偿限额之内的交通事故赔偿纠纷,通过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双方当事人容易达成赔偿协议的案件,可采取随到随调、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的办法进行调处。充分体现了人民调解“方便、快捷、高效、省时、省力、省钱”等特点和优势,及时有效化解了矛盾。
二是针对疑难矛盾纠纷,实行联合调解。对一些疑难赔偿纠纷,双方争议较大的车方当事人担心保险公司不理赔的,则采取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相衔接,并邀请保险公司作为第三人参加调解的方式,共同协商调处。通过释法解疑,按应赔偿的项目、标准进行计算,拟出赔偿清单。如果其赔偿金额在车方交强险限额内,不分责任由肇事人车方承担,超出交强险赔偿限额的,超出部分按交强责任比例划分,进行分摊。最后,按各方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一致后,再出具人民调解协议书,对疑难事故赔偿纠纷实行“人民、行政、保险”联合调解,虽然在程序上复杂些,时间上稍长些。但是,调解的结果,可达到交警、调委会、保险公司及双方当事人“四满意”,为调解协议的全面履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针对重大责任事故纠纷,实行“民警与调解员联动调解”。对一些造成人员死亡或伤残较重,肇事车方属无证或醉酒驾驶且未上保险而无能力赔偿的重大责任事故纠纷,由于事故造成损害大,赔偿数额高,双方当事人对抗激烈等特点,则采取了“民警与调解员联动调解”的方法,充分发挥警员合作的作用。实现了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相衔接的有效配合,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
二、工作主要成果
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工作,有效整合了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化解矛盾纠纷的资源,人民调解员真正成为了“减压阀”、“防火墙”、“稳压器”、“灭火器”,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使大量交通事故争议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为交管部门减轻了工作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维护了社会稳定,提升了人民调解的公信力,增强了人民的满意度,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
一是调处了矛盾。人民调解工作以启动程序上的多元性,受理上的便捷性、调处上的灵活性、解决问题上的快速性、调解结果上的有效性等特点,能在第一时间将大量民事纠纷化解于基层、消除于萌芽状态,既方便了群众,又节省了人力、物力,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是调牢了防线。调解室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积极作用,拓宽了人民调解领域,促进了“六调联动”,加强和改进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处理工作,及时有效地化解和处理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和支持,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筑起了坚固的“第一道
防线”。
三是调顺了民心。道路交通事故是一种意外事故,事故当事人之间绝大多数过去不相识,没有积怨,矛盾产生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但是,由于交通事故直接涉及到人民生命财产损害大,突如其来的车祸会使受害人及家属一时难以承受,其对抗性激烈。因此,调解员必须出于公心,以“中立”的立场来主持调解,不能有任何偏心,必须依法进行调解。同时,要善于把握时机、掌握调解局面,运用各种技巧,使矛盾逐步缓和,在双方互让互谅、完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并切实予以履行。实践证明,人民调解员只有出于公心,才能调顺民心,才能确保调解结果公平、公正。
四是调出了和谐。在准确掌握纠纷的矛盾焦点和当事人诉求后,调解员从双方当事人的角度出发,采取换位思考,背靠背的调解方式,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调解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知以法,帮助双方当事人消除对立情绪,打开心结,求得最终和解,促进了和谐。
一年来,共调处民事损害赔偿纠纷1940件,涉及赔偿金额5855.84万元。为调解员发放以案定补14.6万元。无一起因调解不及时而使矛盾激化,无一起因调解不利而导致投诉,无一起因调解不当而引发上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