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人才 项目”捆绑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市“人才 项目”捆绑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建市之初,被称为“农村版”的贵港市,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高、精、尖人才奇缺。
通过实施“人才 项目”捆绑开发,贵港实现了以人才推动项目,以项目聚集人才的初衷。“十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开工重点项目386个,随着重点项目“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贵港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也形成了“锻炼一批、培养一批、成熟一批、储备一批”的格局,人才总量已达10.9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6.9万人。
借智生智“孵”人才
在原县级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贵港市,将人才与城建项目捆绑开发,引进急需的城镇规划、设计、建筑等专业人才,在加快城市建设速度的同时,也锻造出一支城建类专业人才队伍。
通过项目合作、兼职、参与项目设计、考察讲学、担任业务顾问等方式,贵港市灵活引进了一大批高层次城建人才,并建立“一对一”结对培养制度,借助高层次人才的智慧,培养本市专业人才。
5年时间,先后有中科院院士吴传钧等100多名国内外著名设计师和建筑师,来到贵港市参与项目的合作、咨询、考察讲学。贵港还先后邀请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印尼、香港等地的国际著名设计师,对城北新区进行规划、论证和设计;引进博士夏汉平、吴泽荣等一批城建方面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到贵港工作。
推行“政府 项目 人才”的培养模式,把项目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政企联手,按需培训,合作共赢。市政府每年都要选派一批青年干部到市重点建设项目跟班进行学习,建立“一帮一、一对一”结对培养锻炼的制度。还从在职干部中选送7人攻读土木工程城镇化管理硕士研究生,先后提拔任用18名城建专业人才,到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负责分管城乡建设工作。高层次人才、高起点、高标准,提升了贵港城市规划水平。
每年,贵港市都要向社会定期公布城建项目的建设情况和人才需求情况,为项目建设招聘大批人才,壮大发展贵港市城建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仅去年就有300多名区内外的专业技术人员被吸引到贵港,担任项目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
在引进大量合作项目的同时,贵港市努力促使合资方中层以上起骨干作用的人才跟着项目一起来。通过人才和项目共同引进,郁江制铁有限公司30万吨转炉钢、台泥集团黄练峡900万吨水泥、贵港华润360万吨水泥、平南丝绸工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完成。
一“花”引来百花开
通过项目引进高级人才,仅仅是贵港市打造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一部分,激活贵港市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贵港整体经济水平,才是根本。
近年来,贵港市组织500多名科技人才实施科研项目100多个,取得科研成果49项,其中获得省、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项。贵糖人才小高地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作用,研制实施的“甘蔗压榨全自动控制系统开发项目”,填补了国内制糖行业的一项技术空白。贵港市生物制药人才小高地研制的“银胡感冒散”获国家专利和日内瓦世界发明专利金奖,杀灭艾滋病病毒的新药“AX抗菌洗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用发展企业的思路改造农业经营模式,大力培育龙头加工企业,造就大批加工业技术人才队伍,是贵港市实施“人才 项目”的又一举措。通过人才与农业产业化项目捆绑开发,贵港市已初步建成扬翔饲料、丹竹大肉余甘果等十个农业产业化加工项目基地。目前,全市已有86个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农产品加工率由2000年的16增加到22。8000多名加工业技术人才有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并带动农村实用人才向第二、三产业大转移。把人才与多元化产业项目捆绑开发,初步形成了专业门类较为齐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促进贵港市多元化产业的竞相发展。仅在城镇规划、楼盘设计、资产评估、政策咨询、城市管理、生态环境建设的专业人才就有300多人。
各类各层次人才集聚贵港,使贵港市从原来的农业城市逐步向产业多元化城市发展,并使贵港市的“人才 项目”思路,向农村推进,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在全市各乡镇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支撑作用。
第二篇:市人事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
你唱戏我搭台
**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市人事人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四个尊重”方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主题,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培养、吸收、用好人才为主线,努力营造人才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初步形成了“人才开发——科技进步——经济增长”良性循环的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该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
一、加大人才吸引力度。为全面建设“滇西中心城市”,积极抢占人才制高点,**市不拘一格引进人才,相继出台了《**市引进紧缺人才办法》、《**市优秀高层次人才选拔使用暂行办法》、《**市人才服务中心集体户籍管理规定》,为各类人才开通了“人才绿色通道”。尤其是《**市人才服务中心集体户籍管理规定》实施以来,共吸纳市外大专以上各类人才300多人,有近50人通过考试已分布到该市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积极投身于**建设。
二、加大人才选拔力度。一是实行“凡进必考”的考录制度。通过公开考试迈入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已经成为广大优秀青年的重要职业选择,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招考正逐渐成为人事政务公开的品牌,公务员考试也被社会誉为“中国第一考”。考录制度的核心理念是维护社会公平公正,该市人事部门把维护社会公平、捍卫社会正义、保障人民权益作为新时期人事人才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注重维护和实现人事公正,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从2002年开始,**市面向社会公开考录大中专毕业生到机关、事业单位。特别是在面试过程中采取“二随机一公布”做法(即:同一个招考岗位的面试考生随机抽取面试顺序;同一个招考岗位的面试考生从考官档案库中随机抽取8名考官为本场考试的面试考官;同一个招考岗位的面试成绩当场公布)和“考生代码制”(考生在面试过程中只能说自己的代码即面试顺序号,严禁提及自己的姓名、父母的姓名及单位,同时也禁止考官问及与此相关的问题,整个面试过程是在考生和监督人员的操作和组织下完成的),充分彰显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精神实质,从而使考生放心、家长放心、社会放心。该市自2002年实施“凡进必考”制度以来共吸收录用公务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近1000名,无任何违规操作现象,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以上,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二是开展了“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云南省科技兴乡贡献奖”选拔推荐。三是开展了“农村乡土拔尖人才”的统计选拔。现已选拔表彰了18名“**州农村乡土拔尖人才”和1名“云南省农村乡土拔尖人才”,2005年开展了首届“**州民间艺术大师”选拔和推荐。到2005年底,该市农村实用人才(高中以上)已占全市人才总数的37.59。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该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认真制定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努力把每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先后制定了《**市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市事业单位招聘国家重点高等学校毕业生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力度的实施意见》、《**市边远民族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到州级事业单位进修(挂职)学习实施意见》等,为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制度保障。该市还先后对全市公务员进行了“计算机”、“普通话”、“公务员法”、“公务员行为规范”、“行政许可法”、“依法行政”、“公共管理”等知识的学习考试;组织了“公务员初任培训”、“人事专干业务培训”;组织了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考试”、“WTO与涉外知识学习考试”、“素质教育培训考试”等,参训率达到100,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到2005年底,该市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已逾8000人,党政人才也达2000多人。
四、强化人才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人才服务机构在人才流动和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改革成效,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1997年,**市人事局及时成立了人才服务中心,以人才开发、培训入手,多渠道扩大毕业生就业,积极为未就业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档案管理和人事代理,加强就业指导,提供政策咨询,办理落户手续,鼓励、引导和推荐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就业,积极扩大未就业学生就业和再就业的渠道,不断拓宽人才服务领域,强化人才服务功能。2001年至今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近6000人,档案4000多份。同时,建立了“**人才信息库”、“**市农村乡土拔尖人才库”。
通过人事人才者地不懈努力,**市人才发展层次不断提高,人才密度进一步增强,人才结构更加合理。到2005年底,该市人才总量已占总人口的4.72以上,同时,新型人事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才队伍的活力与竞争力极大增强,人才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人事人才管理与服务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为**全面建设滇西中心城市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有力的智力支持。
第三篇:县人才资源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人才,广义上通常是指在某方面有学识有才能有本事的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德才兼备。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界定是必须具备三要素:一是知识、技能和素质。二是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三是有业绩。即在社会主义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建设中作出杰出贡献。这就是新时期与时俱进的人才观。在本世纪头二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局面的重要机遇期。但机遇与挑战同在。现代经济学的人力资源理论指出,随着现代工业化的来临,人的知识、能力、品格、健康等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远比劳动力、土地等资源要素重要得多。在未来的竞争中,谁拥有了人才的优势,谁就赢得了竞争的主动权。所以,人才资源开发,是从人类社会的需求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出发,进行人才全过程整体性的深度开发。
**县现有的各类在册人才11445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138人,专科3288人,中专5324人,高中及以下1695人。有专业技术人才8424人(其中:高级职称147人,中级职称2409人,初级职称5868人)。有农民技师5人,农民助理技师32人,农民技术员794人。与“十五”初期相比,实现了人才总量快速增加,密度有所增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人才资源结构逐渐改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断扩大,教育人才短缺的局面得到有效转变。近年来,**县在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过程中,以调动工作热情,提升人才业务技能,用活用好人才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引进、培养,用好三个环节,合理引进紧缺高技术专业人才,加强培养中低技术人才,盘活用好现有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完善人才队伍管理制度,初步搭建起“人可成才,才尽其用,才尽其能”的人才培养使用平台,有效整合和开发使用了全县人才资源。为全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主要作法和取得的成效是:
1、大力引进急需人才。结合“煤电托起**”的发展构想,县委和政府始终坚持“重点突出,按需引进,讲求实效”的方针,以岗位项目为依托,采取帮助解决城市户口,调动配偶工作,解决子女入学困难,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任职,提供必要工作经费等优越条件,大力引进地矿、煤炭开采,机电等方面的急需人才。相继从广东、六盘水等地引进副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7名,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和两个火电厂的建设发电提供了可靠的人才和技术储备。
2、以考选,竞职竞岗为主要内容,盘活用好人才。在对现有人才的管理使用上,县委、县政府把现有人才的管理主动权充分下放给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岗遂人愿、人适其岗”的用人指导思想,采取公开招考,平级竞职,竞争上岗的方式合理配置领导干部和缺编干部。一是利用公开选拔和平级竞职来合理配置机关缺编副职领导人才。从2000年起,先后对县水利局、农业局、司法局、经贸局、发改局、农机服务中心等单位的缺额副职或所有副职职位,在全县符合岗位专业、学历、任职时间等资格条件实行平级竞职,在县审计局、会计核算中心,职中等10个县直缺额副职的单位实行公开选拔。通过笔试、面试、考察等程序,一大批专业人才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有效地发挥了个人的专业特长和潜能。二是公开选配紧缺人才。在兼顾人事制度规定和资格准入的前提下,跨越城乡、身份、学历等“门槛”,力求用人所长。如2003年参照公务员招考方式在全县机关、乡镇非教育口干部中公开考试录用了15名综合素质较好的干部到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等部门工作。改善了这些部门的干部年龄结构,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3、长远规划,适度更新,择优录用大中专毕业生。在盘活用好现有人才队伍的同时,对学校毕业的应届和往届大中专毕业生限额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先后安置了100名大中专毕业生到县直机关、乡镇和中小学工作,有效储备了县内优秀人才。.
4、合理调配人才骨干。从2000年起,分期分批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招考科任骨干教师充实县城四所中学,有效地解决了县城中学科任教师紧缺的状况,大大激发了全县教师刻苦钻研业务的积极性。
5、试行人才年薪制。2003年,率先在**一中推行校长负责制和年薪制。以年薪5万元聘请具有丰富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经验的中教高级教师一名担任**一中校长,实行目标量化考核,首开了教育单位实行聘用制的先河,为即将推开的校长负责制和教师聘用制积累了经验。
6、实施高级人才岗位补助。从2005年起,对全县102名副高级职称专业人才给予每人每月150元岗位补助,同时制定了《岗位补贴人才管理办法》,对享受岗位补贴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专业技能,作用发挥以及管理与考核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
7、重奖有贡献的人才。县政府每年拔出50万元作为人才奖励基金,每两年分别评出人才特等奖、专业技术奖、乡土人才奖和特殊贡献奖、投资贡献奖等若干名,奖金1000-6000元不等,充分调动了各类人才的进取心
和积极性。
8、按照分类指导、归口培训、经费保障、务求实效的原则,每年由县委组织部、人事劳动局、教育、卫生、农办、扶贫办、政法系统等单位和部门分别对各类人才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党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乡土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上述各方面工作全面有效的开展,取得了人才资源开发的初步成效:
1、形成了人才市场化的雏形,解决了岗人不适的突出矛盾。采取对外招聘、竞职竞岗、公开选拔等方式,调配干部,其最终落脚点都是把人才的配置推向社会,推向市场,摆脱了用人决策层的主观“包办”引起的岗人不适和被动接受的缺陷。打破了过去选人用人上存在的城乡、身份、文化差距等框套,使党政管理人才能够流向最佳位置,实现了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
2、对干部“能下”途径作了有益探索。竞职竞岗和公开选拔的推行,变组织“相马”为“赛马”,让部分在竞职中被淘汰的干部能够看到自己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对自己的退出服气,对组织的选择无怨气,打消了“走、跑、要”的念头,畅通了“能下”渠道。
3、有效调动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业务进取心。市场化配置党政领导干部人才,让部份安于现状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领导干部有了紧迫感和危机感。鞭策他们转变工作态度,加强学习,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对高级人才免费体验,解决家属工作调动,孩子入学的服务,兑现岗位补助和给予重奖,体现了县委、政府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的决心和真情。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位置。使人才有了稳定感和优越感,安心尽职,同时又激发了中低技术人才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加快了人才队伍的建设步伐。
4、吸引了大批县外优秀人才到**工作。随着人才强县战略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对人才的各种激励保障机制的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类人才有了用武之地,各尽其所,得到了县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奖励,相当数量的省内外人才纷纷赴**应聘,申请到**工作的中高级技术人才越来越多。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合理开发和使用人才的有利氛围正逐步形成。
纵观**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和利用,就历史条件,自然条件和现实条件而言,应该说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从人才开发理念、人才社会化理念和人才配置市场化等诸方面思考,人才资源的开发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人才问题的发展速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不相适应。这主要是缘于四多四少一不足。即“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多,企业单位的人才少,非公有制经济的人才多,国有企业的人才少,城镇人才多,基层人才少。初、中级人才多,高级人才少和人才总量不足。二是人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人才在经济成份,产业和行业的分布上不尽合理。如党政机关、教育、卫生等行业的人才比重较大,而从事工程技术、农业、种养殖业等方面的人才就较少。再者就是人才队伍的学历层次偏低和社会发展急需几类紧缺人才,即:各类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以及企业创新人才和从事基础产业的人才。
三是人才市场建设缓慢,人才流失的现象仍较严重。主要体现在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人才流动渠道不畅,人才作用发挥不够理想。部分中高级教师、主治医师向贵阳、六盘水流动。
四是用于人才开发和引进的投入不足。主要是用于改善人才的科研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必要待遇等投入不足。引智方面,相应经费投入和配套资金也不足。
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举足轻重的战略任务,已经纳入整个国民经济的大系统,这无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没有持久、健康、稳定的发展。人才资源的开发就不可长久。没有人才资源的支撑,经济的发展必然会缺乏后劲。所以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必须将全面开发人才资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进行必要的周密策划。现就**人才开发作如下初探:
(一)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首先是优化人才的学历,年龄和知识结构。一是继续支持和鼓励在职人员通过函授、自学、脱产进修等途径,加强学历教育,抓紧培养高学历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学历结构。二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建设项目,运用现代化等手段和方法,加快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的传授,大力培养和推进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化需要的大批创新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知识结构。
(二)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更好地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一方面是全面推进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资源市场体系建设,逐步构建社会化的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市场化的人才中介经营体系和法制化的市场监管体系;另一方面是强化人事代理服务,尽快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一些管理办法,如《人事代理暂行办法》、《县、乡直事业单位人事代理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办法》等。同时,建立相应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用人单位通过市场自主选人和人才进入市场自主择业。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和身分的限制。同时改革户籍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放宽户籍准入政策,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制定完善有关政策,通过政策指导、信息发布、人才市场准入等,引导各类人才在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组织之间、城镇与农村之间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进行流动。
(三)改善人才环境,千方百计稳定现有人才。主要应着重在社会人文、政策、工作、生活、学术人际、服务、以及成长等环境方面进行优化--
社会人文环境方面:策划制定宣传方案,表彰优秀人才,形成符合先进生产力要求的舆论导向,通过积极有力的宣传,使全社会充分认识人才事业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
政策环境:进行一次必要的人才政策清理工作,废除那些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老政策,制定相应的新政策,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人才工作,在政治上对他们一视同仁,在政府奖励、职称评定等人才政策上统一,大面向社会的资助、基金、培训项目,人才信息等公共资源运用上平等开放。
工作环境方面:突出重点,舍得投入,着力为各类人才提供比较好的工作条件,尽量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公平的施展才能的舞台和实践抱负的机会。
生活环境方面:加强人性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人才身心健康的基本需求和交流、学习、休假、子女受教育等需求。热情支持各类人才的工作,真情关心他们的生活,及时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好人才的后勤保障工作,推行“拴心留人”的实事工程。
学术人际环境方面: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特别是人才所在的单位和部门,要做好思想工作,不断创新政治思想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机制、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重视做好在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及时把他们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使其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传授者。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大力倡导生动、活泼、民主、务实的学术风气,努力形成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彼此尊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团结合作的学术环境。
服务环境方面: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人才提供无障碍、一站式、个性化、全方位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和质量,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实行政务公开,为各类人才的发展、干事和创业提供优质服务。
成长环境方面:从实际出发,努力创造条件,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提要求,尤其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重要课题的研究,尽量吸收他们参与,使他们真正感受关心和爱护,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
首先是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一是继续推进党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公开选拔力度,大力推行竞争上岗,探索建立党政干部经常性考核评价机制,实行领导干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和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二是继续推进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把组织考核推荐同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把党管干部原则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者结合起来。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企业内部民主选举,竞争上岗和直接聘任(委任)的方式,多渠道选拔企业经营管理者。三是继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科学设岗为基础,以加强单位自主聘任为核心,破除用人终身制,真正建立起“按需设岗、按岗聘位、竞争择优、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大力推进配业资格制度,逐步建立适应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
其次是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对有特殊专长,特殊贡献的人才评价,打破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的限制。完善人才评价手段,大力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
再次是创新人才储备补充机制。对所管理范围内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科学测算,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组织手段,对一时尚未分配的高校毕业生进行有目的储备。对所储备的人才,可以通过志愿者,支教等形式安排到基层工作,同时针对现行县内公务员队伍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出现的断层的问题,上级编制部门应给出一定的岗位职数,通过公开招考的办法,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逐步解决干部队伍的断层问题。
五、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大力引进县外优秀人才。
一是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项目的需求,加强对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预测预报,定期发布人才需求目录,提高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全县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畜牧业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中急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不拘一格千方百计地加以引进。
二是依托优势产业和重大建设项目吸引人才和智力。紧紧围绕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综合城镇化进程,把吸引人才作为振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措施,积极做好全县自然资源、人事环境,产业结构和发展前景,人才政策,人才服务等方面的推介工作,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开发和建设。
三是在教育对口支援和合作中吸引人才。紧紧抓住深圳宝安对**县对口帮扶和民革中央对**县扶贫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到县挂职锻炼的干部、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并以此为契机采取借用、聘用等方式引进人才,并对他们信任关心、放手使用,加强感情联络等方法,积极引导他们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四是建立形成吸引人才的良好机制。即:引进范围上,引进的人才可以是中高级党政人才,优秀企业家和高级专家,了可以是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工,甚至是熟练工人;引进的重点上,主要是高层次、紧缺性的年轻型人才。做到“按需引进、引以致用”,市场建设上,在抓好人才市场建设的同时,发展和规范人才中介机构;策略上,从只注意引进转移到营造机制环境上,制定和鼓励在县域外工作的本县籍人才回家创业。
总之,人才资源开发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中更要放心、放胆、放手地创新,在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战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的同时。切实做到一把手抓,各级领导各个部门高度重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营造以人才推动发展,以造就人才,确保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使用的和谐统一,以最终获得理想的人才效益。
第四篇: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思考
开发农村实用人才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同时也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人事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切实加大工作力度,为充分开发我市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范文大全-www.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县乡土人才开发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县乡土人才开发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县乡土人才开发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高举发展大旗盘活乡土人才
——县乡土人才开发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竹溪县位于大巴山南麓,处于鄂渝陕三省结合部,属山区农业县。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针对发展茶叶、魔芋、药材等特色产业实际需要,把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抓手,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走出了一条培养、开发、使用农村乡土人才的新路子。目前,全县入库乡土人才1名,占全县农业人口的%。通过农村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使人才资源变成了经济优势。全县以茶叶、魔芋等特色产业基地总规模已达30万亩,茶叶、魔芋等支柱产业
年实现综合收入亿元,提供财政收入1360万元,带动8000余名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使近万名低收入人口实现了稳定增收。
一、主要做法
拓宽选拔渠道,让乡土人才队伍“壮”起来。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人才挖掘培养渠道,重点从大中专与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打工回乡人员、民间艺人等五类人员中挖掘培养乡土人才1400余名,大大优化了乡土人才的结构,乡土人才带头致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能力不断增强。蒋家堰镇徐荣奎,原为该镇”露水集”做小本生意的个体经营者,纳入乡土人才库后,通过帮扶,他组建竹溪县汇源实业有限公司。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公司现占地面积3400多平方米,资产总额1400万元,年销售收入2500多万元,带动200多户600多名农民加入他的产业链,帮助80多名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
着力营造环境,让乡土人才在成长
中“红”起来。县上成立了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了对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管理,着力营造领导重视的组织环境。并把农村乡土人才开发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考核和乡镇党政“一把手”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了乡镇农村人才开发职能,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制发了《竹溪县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实施意见》,制定了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开发11222规划,力争到2010年全县农村乡土拔尖人才总量达到0多名,其中,在国家、省、市、县、乡镇富有影响力的分别达到1名、10名、20名、200名和0名。同时,加强宣传,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方面,利用各种媒体在全县大力宣传新时期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宣传人才强县的战略方针,引导干部群众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另一方面,本着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举的原则,自今年起,在全县各乡镇乡土人才中进行县级、乡级“行业之星”评比活动,在给予较高的物质奖励的同时,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对其成才事迹和创业经历进行广泛宣传,使他们真正“红”起来。
大力实施素质工程,让乡土人才在本领上“硬”起来。一是坚持政策理论培训与产业技术培训相结合。在开展现行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等政策理论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举办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专科函授班,培训茶叶、魔芋等产业骨干人才近100名。今年又委托华中农业大学为我县培训了32名农业技术人员。二是普及培训与新知识培训相结合。一方面,通过鼓励乡土人才通过自修、函授学习等途径和联合办班的方式,提高农村人才素质;另一方面,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不断加强网络知识、wto等新知识的培训。目前,一部分农村人才已能熟练地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寻找商机,并开展网上交易。去年,我县协力魔芋食品公司等民营企业通过中国魔芋之乡网
站吸引外资880万元,签定精粉购销合同余吨。三是基地集中培训与分散流动培训相结合。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15个乡镇培训基地,在龙王垭茶场和前进茶场建立了两个县级农村乡土人才培训基地,并充分发挥村、组党员活动室、电教室的作用,定期对农村人才进行集中培训。同时,组织农业、林业、科技、科协、扶贫办等单位送科技下乡,免费赠订《党员生活》、《脱贫与致富》等杂志报刊,赠送科技光碟与其它技术信息资料,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四是引进培训与输出培训相结合。一方面,从华农大、西南农大等高等院校聘请专家、教授指导、培训现代农业技术,从山东、安徽等地聘请蔬菜、中药材等方面的技术人员传授生产与加工技术。在华中农业大学专家的指导下,提高了我县有机茶的市场竞争力。6月,我县龙王垭的茶叶顺利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拿到了进入国际市场的入场券,产品远销欧盟。另
一方面,充分利用外地培训资源开展外训活动,有计划地选派村组干部、各类乡土人才到省、市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到沿海发达地区实地考察学习。近几年来,共选派了22名优秀村干部到省、市基层干部培训基地接受农业产业化知识培训,组织了100余名农村人才分批赴山东寿光、陕西杨凌、安徽亳州等地考察学习。近年来,累计培训各类农村人才就达8500余人次,绝大部分农村人才都掌握了2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
全面实施“四培”工程,让乡土人才在政治上“香”起来。结合在全县开展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把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科技致富带头人、把党员科技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三个代表’忠实实践者”的“四培”工程。对表现突出的农村乡土人才,优先发展为党员,优先选拔为村委会干部,优先推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仅县人大、政协换届,就
有138名农村乡土人才被推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来,农村新发展党员的80%以上为农村乡土人才,并通过组织培养,先后把300余名农村乡土人才培养成村组干部。县河镇青年农民柯昌松是当地有名的农村能人,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担任新一届村主任后,带领群众走茶叶兴村富民之路,使村集体经济得到跨越式发展。“七·一”,他被中共十堰市委授予十佳富民型村干部称号。
加大帮扶力度,让乡土人才在经济上“富”起来。一是印发了《关于农村人才职称评审工作的意见》,组织有关部门为496名农村人才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引导农民技术人才进入人才市场和提供有偿技术服务。二是推行干部联系帮带责任制。明确规定县、乡、村三级干部联系帮带乡土人才的责任。全县县级领导干部、乡镇班子成员、县直各单位领导成员等均有自己的联系帮扶对象。水坪镇金铜岭村青年农民吴志卫,在县委书记的帮助指导下,发展有机生态茶园
60亩,年生产高中档绿茶1500多斤,销售收入突破16万元。他在自己脱贫致富的同时,还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消化本村剩余劳动力20余人。三是帮扶拓宽致富渠道。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农村人才创业园区等多种渠道,把农村人才组织起来,有目的、有组织地实施集团作战,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丰溪镇针对发展中药材的需要,大力培植营销大户。如中药材销售大户刘定龙销售各种药材,个人年收入达60多万元,年上交利税6万多元。
二、我县乡土人才资源开发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源头不够足。据调查,全县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的有35000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致使乡土人才队伍的充实与结构优化源头不足。
观念不新。受传统体制和小农经济模式的影响,思想解放力度不够,缺乏改革的意识,无远大理想和追求,“小富即安、满于现状、固步自封”的状况仍然
存在;同时,受农民集体观念、道德法律观念的影响,群众自治能力不强,农民文明程度不高,不时暴露出“怕自己穷,怕别人富”的阴暗心态,动不动就犯“红眼病”,打击了乡土人才带头致富、带动一方致富的热情和信心。目前乡土人才中高层次典型仍显不足,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乡土人才仅100多人,年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只有20人。在培养农村各类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农民经纪人上有待进一步加强,典型带动、示范推动、整体联动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发挥。
整体素质不高。乡土人才的专长和技能大多是在后天的劳动实践中学习或摸索出来的。因缺乏牢固的科学基础和系统的理论培训而显得底气不足,培训提高乏力。同时,由于农民在筛选致富项目方面,把握致富信息上目标不准、方向不明,导致乡土人才培训针对性不强。再者,培训方式和方法不够活。注重了普及培训,没有充分考虑农村乡土
人才的文化结构参差不齐的因素,个性化培训做得不够。
服务不够到位。受交通、信息及经济实力、生活水平的影响,乡土人才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学习技术所需的资金、设备、技术难以得到满足。少数部门在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作用发挥得不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鼓励、支持人才创业的良好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机制不够活。由于少数基层组织及乡土人才自身对其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致使乡土人才开发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外部环境仍不够宽松。在人才资源开发与使用上,县委、县政府虽出台一系列制度和优惠政策,但从整体上来看,落实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激励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乡土人才自我发展、自主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激发。
三、农村乡土人才资源开发的思路
与对策
更新观念强动力。要进一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观念,增强领导干部“为官一任,兴一方人才,保一方发展”的责任感,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咬定目标不放松,把乡土人才开发建设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两个目标一起订,两个成果一起要,切实增强抓好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信心和动力。
创新机制强引力。首先,建立选拔培养机制,开辟乡土人才成长的“快车道”。要根据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制定科学的乡土人才建设规划和选拔标准,实行动态管理,加强跟踪培养,切实达到选一个人才、树立一个导向、兴一个产业的目的。其次,要建立健全人才资源调配机制和管理制度,在各类人才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依托人才市场,做到人才合理开发,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不断完善农村人才资源信息化备案管理制度,以便及时为
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其三,健全激励机制。拓宽渠道,多方筹措农村乡土人才开发专项基金,加大奖励和扶持力度,充分调动乡土人才队伍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