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士临床输血操作规程

时间:2019-05-15 12:5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院护士临床输血操作规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院护士临床输血操作规程》。

第一篇:医院护士临床输血操作规程

医院护士临床输血操作规程

一、输血申请

1.在确定输血后护士应持 《输血知情同意书》、《医疗用血申请单》、《医院输血申请单》到输血科申请输血。所有第一次输血的病人应同时送血标本。

2.送《输血知情同意书》时应注意医生及病人是否签字,是否已抽取输血前九项,如果不是,护士应提醒医生补全手续。

3.《医疗用血申请单》及《航天中心医院输血申请单》中各项应填全,尤其是血型、血常规、身份证号或出生日期、申请输血时间等应填全。

4.当病人本次住院第二次输血时只送《航天中心医院输血申请单》及血标本。

二、病人血样采集

1.确定输血后,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到病人床前,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然后采集血样。

2.标签上的号码(条码)、病区、病室、姓名、应与申请单一致。

3.配血试验用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4.由护士送申请单及血标本。

三、取血

1.护士凭《取血单》取血。

2.取血时应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共同核对:

1)发血单内容与血袋标签内容是否一致,包括病区、床号、患者姓名、血型、病案号、血袋血型、流水号、条码号、保存期等。

2)保存血液外观正常,是否有破损、溶血。

3)配血试验结果无误。

3.在发血单及相应登记本上签字。

4.第一次取血的新护士应在其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取血。

四、输血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发血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床号、血型等,确认与发血单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存。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须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中间应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浓缩血小板时,观察病人无不良反应后,应以病人耐受最快速度输注。

五、输血后

1.输血后的血袋应放在专门的容器内至少保存1天后再放入污物袋内处理。

2.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病人应向输血科报告,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反还输血科保存。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处理,并按相关规定做封存处理。

第二篇:医院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申请标准操作规程

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3.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4.亲友互相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和监护。

6.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7.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同意,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施。

8.临床医务人员有义务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献血法》有关规定。

9.确定输血的申请医师交代患者家属到输血科缴纳互助金。互助金为血液成本费的2倍(420.00元)。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标准操作规程

1.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输血申请单上必须注明标本采集时间及采集人。特急输血用血常规管(盖紫色)采集,非急输血用普通管采集(盖红色)。

2.用药者注明用药情况。

3.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其他人员禁止送血)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并签字。

4.标本不合格启动《标本拒收程序》。

5.输血科核对无误后发给送血者《取血单》并交代取血时间及缴互助金。

6.运送过程中发生意外,启动《意外事故处理程序》.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1.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2.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3.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4.凡遇有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收多次输血者。

5.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6.配血方法参照试剂 SOP

血液入库、核对、贮存标准操作规程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2.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3.按A、B、O、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海尔储血冰箱)不同层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4.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

品种保存温度保存期--

(1).浓缩红细胞(CRC)4±2℃

ACD:21天

CPD:28天

CPDA:35天

(2).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4±2℃ 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

(3).红细胞悬液(CRC3)4±2℃(同CRC)

(4).洗涤红细胞(WBC)4±2℃ 24小时内输注

(5).冰冻红细胞(FTRC)4±2℃ 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

(6).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PC-1)22±2℃ 24小时(普通袋)或5(轻振荡)天(专用袋制备)

(7).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同PC-2)(同PC-1)

(8).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GRANs)22±2℃ 24小时内输注

(9).新鲜液体血浆(FLP)4±2℃ 24小时内输注

(10).新鲜冰冻血浆(FFP)-20℃以下一年

(11).普通冰冻血浆(FP)-20℃以下四年

(12).冷沉淀(Cryo)-20℃以下一年

(13)全血4±2℃(同CRC)

(14).其他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

5.当贮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和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6.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合格。

发血标准操作规程

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带上取血单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5.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输血标准操作规程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记录。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6.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7.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

8.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

附件一 成分输血指南

附件二 自身输血指南

附件三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附件四 内科输血指南

附件五 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指南

附件六 输血治疗同意书

附件七 临床输血申请书

附件八 输血记录单

附件九 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附件一 成分输血指南

一、成分输血的定义

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

二、成分输血的优点

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各地应积极推广。

三、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一)红细胞

品名 特点 保存方式及保存期 作用及适应证 备注

浓缩红细胞(CRC)每袋含200ml全血中全部RBC,总量110ml~120ml,红细胞压积0.7-0.8。含血浆30ml及抗凝剂8~10ml,运氧能力和体内存活率等同一袋全血。规格:110~120ml/袋 4±2℃ ACD:21天 CPD:28天 CPDA:35天 作用:增强运氧能力。适用:①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②各种慢性贫血;③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④小儿、老年人输血 交叉配合试验

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过滤法:白细胞去除率96.3-99.6%,红细胞回收率>90%;手工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79±1.2%,红细胞回收率>74±3.3%;机器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93%,红细胞回收率>87%。4±2℃24小时 作用:(同CRC)适用:1. 由于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2. 防止产生白细胞抗体的输血(如器官移植的患者)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

红细胞悬液(CRCs)400ml或200ml全血离心后除去血浆,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后制成,所有操作在三联袋内进行。规格:由400ml或20ml全血制备(同CRC)(同CRC)交叉配合试验

洗涤红细胞(WRC)400ml或200ml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3~4次,最后加150ml生理盐水悬浮。白细胞去除率>80%,血浆去除率>90%,RBC回收率>70%规格:由400ml或200ml全血制备(同LPRC)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①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贫血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④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主侧配血试验

冰冻红细胞(FTRC)去除血浆的红细胞加甘油保护剂,在-80℃保存,保存期10年,解冻后洗涤去甘油,加入100ml无菌生理盐水或红细胞添加剂或原血浆。白细胞去除率>98%;血浆去除>99%;RBC回收>80%;残余甘油量<1%。洗除了枸橼酸盐或磷酸盐、K+、NH3等。

规格:200ml/袋 解冻后4±2℃ 24小时

作用:增强运氧能力适用:①同WRC;②稀有血型患者输血;③新生儿溶血病换血;④自身输血加原血浆悬浮红细胞要做交叉配血试验。加生理盐水悬浮只做主侧配血试验。

(二)血小板

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PC-1)由200ml或400ml全血制备。血小板含量为≥2.0×1010/袋20~25ml≥4.0×1010/袋40ml~50ml 规格:20 ml ~25ml/袋40~50ml/袋 22±2℃(轻振荡)24小时(普通袋)或5天(专用袋制备)作用:止血。适用:① 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② 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需做交叉配合试验,要求ABO相合,一次足量输注。

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PC-2)用细胞分离机单采技术,从单个供血者循环液中采集,每袋内含血小板≥2.5×1011,红细胞含

量<0.41 ml。规格:150~250ml/袋(同PC-1)(同PC-1)ABO血型相同

(三)白细胞

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GRANs)用细胞分离机单采技术由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中采集。每袋内含粒细胞≥1×1010。22±2℃24小时 作用: 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适用: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并发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48小时无效者。(从严掌握适用症)必须做交叉配合试验ABO血型相同

(四)血浆

新鲜液体血浆(FLP)含有新鲜血液中全部凝血因子血浆蛋白为6~8g /%;纤维蛋白原0.2~4g%;其他凝血因子0.7~1 单位/ml规格:根据医院需要而定。4±2℃24小时(三联袋)作用:补充凝血因子,扩充血容量。适用:① 补充全部凝血因子(包括不稳定的凝血因子V、Ⅷ);② 大面积烧伤、创伤。要求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或相容

新鲜冰冻血浆(FFP)含有全部凝血因子。血浆蛋白为6~8g/%;纤维蛋白原0.2~0.4g%;其他凝血因子0.7~1单位/ml规格:自采血后6-8小时内(ACD抗凝剂:6小时内;CPD抗凝剂:8小时内)速冻成块规格:200ml,100ml,50ml,25ml-20℃以下一年(三联)作用:扩充血容量,补充凝血因子。适用:① 补充凝血因子;② 大面积创伤、烧伤。要求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或相容37℃摆动水浴融化

普通冰冻血浆(FP)FFP保存一年后即为普通冰冻血浆规格:200ml,100ml,50ml,25ml-20℃以下四年 作用: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和血 浆蛋白。作用:①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缺乏,如Ⅱ、Ⅶ、Ⅸ、Ⅹ因子缺乏;②手术、外伤、烧伤、肠梗阻等大出血或血浆大量丢失 要求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

冷沉淀(Cryo)每袋由200ml血浆制成。含有:Ⅷ因子80~100单位;纤维蛋白原约250mg;血浆20ml规格:20ml-20℃以下一年 适用:①甲型血友病;②血管性血友病(vWD)③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要求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或相容

附件二 自身输血指南

自身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血源。自身输血有三种方法:贮血式自身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及回收式自身输血。

一、贮存式自身输血

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1.只要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或红细胞压积>0.33,行择期手术,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贮存式自身输血。

2.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

3.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身血溶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4.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5.血红蛋白<100g/L的患者及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采集自身血。

6.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

二、急性等血液稀释(ANH)

ANH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身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液或等渗晶体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降低红细胞压积,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份丢失减少。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身血回输给患者。

1.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0.33),估计术中有大量失血,可以考虑进行ANH。

2.手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流时,也可采用。

3.血液稀释程度,一般使红细胞压积不低于0.25。

4.术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尿量的变化,必要时应监测患者静脉压。

5.下列患者不宜进行血液衡释:血红蛋白<100g/L,低蛋白血症,凝血机能障碍,静脉输液通路不畅及不具备监护条件的。

三、回收式自身输血

血液回收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滤过、洗涤等处理,然后回输给患者。血液回收必须采用合格的设备,回收处理的血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体外循环后的机器余血应尽可能回输给患者。

回收血禁忌证:

1.血液流出血管外超过6小时。

2.怀疑流出的血液被细菌、粪便、羊水或毒液污染。

3.怀疑流出的血液含有癌细胞。

4.流出的血液严重溶血。

① 自身贮血的采血量应根据患者耐受性及手术需要综合考虑。有些行自身贮血的患者术前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术中应予以重视。

②适当的血液稀释后动脉氧含量降低,但充分的氧供不会受到影响,主要代偿机制是输出量和组织氧摄取率增加。ANH还可降低血液粘稠度使组织灌注改善。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浓度与红细胞压积平行性降低,只要红细胞压积>0.20,凝血不会受到影响。与自身贮血相比,ANH方法简单、耗费低;有些不适合自身贮血的患者,在麻醉医师严密监护下,可以安全地进行ANH方法简单、耗费低;有些不适合自身贮血的患者,在麻醉医师的严密监护下,可以安全地进行ANH;疑有菌血症的患者不能进行自身

贮血,而ANH不会造成细菌在血内繁殖;肿瘤手术不宜进行血液回收,但可以应用ANH。

③回收的血液虽然是自身血,但血管内的血及自身贮存的血仍有着差别。血液回收有多种技术方法,其质量高低取决于对回收血的处理好坏,处理不当的回收血输入体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目前先进的血液回收装置已达到全自动化程度,按程度自动过滤、分离、洗涤红细胞。如出血过快来不及洗涤,也可直接回输未洗涤的抗凝血液。

④术前自身贮血、术中ANH及血液回收可以联合应用。

附件三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四、浓缩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 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五、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 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 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 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六、新鲜冰冻血浆(FFP)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 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 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 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七、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回输自体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根据患者血容量决定。

注:①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组织细胞。贫血及容量不足都会影响机体氧输送,但这两者的生理影响不一样的。失血达总血容量30%才会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年轻体健的患者补充足够液体(晶体液或胶体液)就可以完全纠正其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全血或血浆不宜用作扩容剂。血容量补足之后,输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首选红细胞制品。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用于大量输血。

② 无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红细胞压积达0.20(血红蛋白>60g/L)的贫血不影响组织氧合。急性贫血患者,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可以被心输出血的增加及氧离曲线右移而代偿;当然,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血红蛋白浓度>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③ 手术患者在血小板>50×109/L时,一般不会发生出血增多。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手术类型和范围、出血速率、控制出血的能力、出血所致后果的大小以及影响血小板功能的相关因素(如体外循环、肾衰、严重肝病用药)等,都是决定是否输血小板的指征。分娩功能的相关因素(如体外循环、肾衰、严惩肝病用药)等,都是决定是否输血小板的指征。分娩妇女血小板可能会低于 50×109/L(妊娠性血小板)而不一定输血小板,因输血小板后的峰值决定其效果,缓慢输入的效果较差,所以输血小板时应快速输注,并一次性足量使用。

④ 只要纤维蛋白原浓度大于0.8g/l,即使凝血因子只有正常的30%,凝血功能仍可能维持正常。即患者血液置换量达全身血液总量,实际上还会有三分之一自体成分(包括凝血因子)保留在体内,仍然有足够的凝血功能。应当注意,休克没得到及时纠正,可导致消耗性凝血障碍。FFP的使用,必须达到10~15ml/kg,才能有效。禁止用FFP作为扩容剂,禁止用FFP促进伤口愈合。

附件四 内科输血指南

一、红细胞:

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

二、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指征:

血小板计数>50×109/L 一般不需输注

血小板10-50×109/L 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

血小板计数<5×109/L 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

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有出血表现时应一次足量输注并测CCI值。

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11)×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数(1011)

注:输注后血小板计数为输注后一小时测定值。CCI>10者为输注有效。

三、新鲜冰冻血浆:

用于各种原因(先天性、后天获得性、输入大量陈旧库血等)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一般需输入10~15ml/kg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四、新鲜液体血浆:

主要用于补充多种凝血因子(特别是Ⅷ因子)缺陷及严重肝病患者。

五、普通冰冻血浆:

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

六、洗涤红细胞:

用于避免引起同种异型白细胞抗体和避免输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如补体、凝集素、蛋白质等),包括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患者。

七、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

主要用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0.5×109/L)、并发细菌感染且抗菌素治疗难以控制者,充分权衡利弊后输注。

八、冷沉淀:

主要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vWD),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因子Ⅷ缺乏症患者。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

九、全血:

用于内科急性出血引起的血红蛋白和血容量的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症状。血红蛋白<70g/L或红细胞压积<0.22,或出现失血性休克时考虑输注,但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仍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主要输血方案。

附件五 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指南

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是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期间,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人为地将平均动脉压降低到一定水平,使手术野出血量随血压的降低面相应减少,避免输血或使输血量降低,并使术野清晰,有利于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

一、术中控制性低血压主要应用于①血供丰富区域的手术,如头颈部、盆腔手术;②血管手术,如主动脉瘤、动脉导管未闭、颅内管血畸形;③创面较大且出血可能难以控制的手术,如癌症根治、髋关节断离成形、脊柱侧弯矫正、巨大脑膜瘤、颅颌面整形;④区域狭小的精细手术,如中耳成形、腭咽成形。

二、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的实施具有较大的难度,麻醉工程师对该技术不熟悉时应视为绝对禁忌。对有明显机体、器官、组织氧运输降低的患者,或重要器官严重功能不全的患者,应仔细衡量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的利弊后再酌性使用。

三、实施术中控制性低血压应尽可能采用扩张血管方法,避免抑制心肌功能、降低心输出量。

四、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时,必须进行实时监测,内容包括:动脉血压、心电图、呼气末CO2、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对出血量较多的患者还应测定中心静脉压、血电解质、红细胞压积等。

五、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水平的“安全限”在患者之间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应根据患者的术前基础血压、重要器官功能状况、手术创面出血渗血状况来确定该患者最适低血压水平及降压时间。

注:

组织灌流量主要随血压和血管内径的变化而变化,血压降低,灌流量也降低。如果组织血管内径增加,尽管灌注压下降,组织灌流量可以不变甚至增加。理论上,只要保证毛细血管前血压大于临界闭合压,就可保证组织的血流灌注。器官对血流的自身调节能力在血流灌注降低、出血量减少时,重要器官血管仍具有较强的自主调节能力,维持足够的组织血供。另一方面,器官血压的自身调节低限并不是该器官缺血阈,器官组织丧失自身调节血流能力的最低压高于该组织缺血的临界血压。所以,如果术中控制性低血压应用正确,则可以安全有效地发挥他减少出血、改善手术视野的优点。

附件六 XXXX医院

输血治疗同意书

姓名: 性别:(男/女)年龄 病案号: 科 别

输血目的: 输血史:有/无 孕 产

输血成分: 临床诊断 :

输血前检查:ALT U/L: HBsAg ;Anti-HBs ;HBeAg ;

Anti-HBe ;Anti-HBc;Anti-HCV ; Anti-HIV1/2 ;

输血治疗包括输全血、成分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临床抢救急危重患者生命行之有效的手段。

但输血存在一定风险,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传播疾病。

虽然我院使用的血液,均已按卫生部有关规定进行检测,但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输血仍有某些不能预测或不能防止的输血反应和输血传染病。输血时可能发生的主要情况如下:

1.过敏反应 2.发热反应

3.感染肝炎(乙肝、丙肝等)4.感染艾滋病、梅毒

4.感染疟疾 6.巨细胞病毒或EB病毒感染

7.输血引起的其他疾病

在您及家属或监护人了解上述可能发生的情况后,如同意输血治疗,请在下面签字。

受血者(家属/监护人)签字:,年 月 日

医师签字:,年 月 日

备注:

附件七 XXXX 医院临床输血申请单 No.0000000

预定输血日期: 年 月 日

受血者姓名: 性别:(男/女)

年龄: 病案号: 科别 病区: 床号:

临床诊断:

输血目的:

继往输血史(有/无): 孕 产

受血者属地:(本市/外埠)

预定输血成分:

预定输血量:

受血者:

血型 血红蛋白

HCT: 血小板:

ALT: U/L HBsAg:

Anti-HCV Anti-HIV1/2:

梅毒:

申请医师签字:

主治医师审核签字:

申请日期: 上/下午 时

(备注:)请医师逐项认真准确填写,请于输血日前送输血科/血库。

受血者姓名: 受血者姓名:

病案号: 病案号: 病区 床号

血型:No.0000000 血型:No.0000000

附件八 XXXX医院输血记录单

病案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血型 科别 病区 床号

输血性质: 常规 紧急 大量 特殊供血者

姓名 血型: 供血者血袋号: 血量复检血型结果:

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

其他检查结果:

复检者: 配血者: 发血者 : 取血者:

发血时间: 年 月 日 上/下午 时

附件九: XXXX医院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No.0000000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室 病案号

血型 诊断

供血者 血型 储血号 输血量 ml

输用何种血液:1.红细胞悬液 单位 2.浓缩血小板 袋,3.冷沉淀 袋,4.全血 ml 5.血浆 ml 6.其它:

不良反应: 无 有(发热,过敏,溶血,细菌,血红蛋白尿其他)

输血史: 无 有 次数 其他

孕 产

注:本回报单务必请临床医师认真填写,及时送回输血科/血库。

发血日期 年 月 日

填报人

第三篇:临床输血操作规程(范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试行)

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赣州市中转血库(医院血库、输血科)业务考核标准》(暂行)的有关规定。制订我院操作规程。

一、输血原则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与输血指征,能不输就不输,能少输不多输,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利用血液资源。

二、临床输血前的准备与申请

1、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2、输血前准备: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过敏、发热)和经血传播疾病(HIV、HBV、梅毒、血液寄生虫等)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并做相关检查(ALT、乙肝两对半、HCV、HiV1/

2、RPR、ABO血型、Rh血型、Hb、HCT、血小板、不规则抗体筛查)等。患者或其家属在《石城县人民医院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医务科)或分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3、输血治疗的申请:《石城县人民医院临床输血申请单》为本院唯一有效的临床输血申请单,申请输血时由经治医师将《输血申请单》内容逐项填写完整,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凡资料不全的《输血申请单》,特别是缺乏输血史、妊娠史和医师签名的《输血申请单》要退回临床科室补上,不得迁就。

一次用(备)血量超过2000ml要履行报批手续,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急诊除外,之后必须补办报批手续。

4、亲友互助献血。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赣州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Rh(D)阴性和稀有血型患者输血。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6、血型鉴定:

1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ABO血型鉴定:见《全国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P89-92。

(2)、Rh血型鉴定:见《全国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P93-95。

(3)、A、B亚型及其他亚型鉴定:见《全国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第六章《血型血清学检查》。

(4)、凝聚胺法ABO血型鉴定:

①、取试管2支并标记为“A”管(加A型血清,含抗B)、“B”管(加B型血清、含抗A)。加已知血清2滴,再加1滴待检者3%--5%血球(洗涤或不洗涤)。

②、各加LIM(低离子液)0.6ml,混合均匀。

③、再各加2滴Polybrene Solution(凝聚胺液)混合。3400rpm离心10秒或1000转/分 离心1分钟。然后把上清液倒掉,使壁管残留大约0.1ml左右的液体。

④、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必须重做。

⑤、最后加2滴Resuspending(复悬液),并轻轻混合,结果判断:如A管凝集散开,B管凝集不散开,鉴定血型为“A型”;如A管凝集不散开,B管凝集散开,鉴定血型为“B型”; A管、B管均凝集不散开,鉴定血型为“AB型”; A管、B管均凝集散开,鉴定血型为“O型”。

说明:凝聚胺法ABO血型鉴定对于凝集管来说,不能排除免疫性抗体的存在。

(5)、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必须在显微镜下观察证实。

三、交叉配血(受血者)血样的采集与送检

1、血样采集和《输血申请单》送验。确定输血后,由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 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不能在输液通道或与输液同侧静脉取血)。并由医护人员将受血者血样和《输血申请单》一同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送、验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2、血样和《输血申请单》的拒收。受血者血样标签填写内容与《输血申请单》所填内容不相符;血样标签与《输血申请单》项目填写不完整、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含义不清等,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要求临床医师重新核对补齐或重新填写“血样标签”和或《输血申请单》,不得在原“单”上涂改更正。采集血样量不够要求重新采集。

四、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一)、交叉配血标本:用于交叉配血的血样必须是输血前3天以内的(含前次交叉配血留下的血标本),量不少于2毫升,若须多次配血,每增加一次血量也相应增加1毫升。若是事先保存的血样应确定其未变质后方可使用,一般应重新采集。

2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右旋糖酐可干扰交叉配血,应在输注前采集交叉配血标本。

(二)、交叉配血前应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3个月内的婴儿可以不做反定型),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紧急输血时可除外),正确无误后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三)、对交叉配血不合、有输血史、妊娠史、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必须做抗体筛选试验。

(四)、每次交叉配血完毕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都必须密封或将试管盖紧,在2-6℃至少保存(放冰箱)7天。

(五)、交叉配血方法的选择。

1、盐水介质配血法:适用初次受血或不规则抗体筛选“阴性”的患者。

2、凝聚胺配血法:凡盐水介质交叉配血不合、有输血史、妊娠史、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均使用本配血法。

(六)、交叉配血操作方法

①、盐水介质配血法:见《全国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P107-109。②、凝聚胺配血法: 1、3%--5%(红)血球悬液配制:1毫升生理盐水中加30--50微升压积红细胞,混匀(洗涤或不洗涤,盐水介质配血法最好洗涤3次)。

2、取试管两支,标记主、次侧:

主侧:病人血清(浆)2滴,加供血者3%--5%血球1滴。次侧:献血者血清(浆)2滴,加病人3%--5%血球1滴。

3、各加LIM0.6ml,混合均匀.室温静置1分钟。

4、再各加2滴Polbrene Solution混合,静置15秒。5、3400rpm离心10秒或1000转/分,离心1分钟。然后把上清液倒掉,使壁管残留大约0.1ml左右的液体。

6、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必须重做。

7、最后加2滴Resuspending,并轻轻混合,观察结果。如凝集不散开,则为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为配血不相容;如凝集散开,则为Polybrene引起的非特异性的凝集,为配血相容,进一步在显微镜观察有无凝集。

8、交叉配血报告方式:① 同型交叉配血:“主、次管交叉配血无凝集、无溶血反应”,② 异型交叉配血(不主张):“主管交叉配血无凝集、无溶血反应;次管交叉配血有凝集、3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无溶血反应”。

(七)、抗体筛选试验操作方法:

1、抗人球蛋白试验:见《全国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2、凝聚胺抗体筛选法:

(1)、取2支试管,各加病人血清(或血浆)2滴,分别加入3%--5%筛检血球(谱细胞)1滴。

(2)、各加LIM0.6ml,混合均匀。

(3)、各加2滴Polybrene Solution 混合。

(4)、3400rpm离心10秒,然后把上清液倒掉,使壁管残留约0.1ml左右的液体。

(5)、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必须重做。

(6)、最后加2滴Resuspending,并轻轻混合,观察结果。如凝集散开,则为Polybrene引起的非特异性的凝集,为抗体筛查阴性,如凝集不散开,则为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为抗体筛查阳性,进一步进行抗体鉴定(性质、效价)。

(八)、将交叉配血结果、ABO血型复定结果、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等内容逐项填入《石城县人民医院输血记录单》中,此“单”为“交叉配血报告单”,经认真核对无误后与全血或成分血一起发往临床(入病历)。并将“交叉配血结果”登记在《石城县人民医院交叉配血结果记录本》上。

(九)、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应ABO同型输注。

五、血液入库、核对、储存

1、全血、血液成份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型码,储存条件)等。及时进行入库登记。

2、按A、B、O、AB血型将全血、成分血分别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标识。当贮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和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全血质量(4℃±2℃保存)外观检查(见附表一)。全血及其成分的储存条件和保存期(见附表二)。

4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3、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不合格。

4、《石城县人民医院血库收、发血记录》填写要求。

(1)、按表中内容逐项填写完整,不得漏项。

(2)、“入库”栏中的“血袋号”根据储血袋下方的“血袋编号/条型码”中标明的号码填入其中,发血时将“血袋编号/条型码”易撕条撕下贴在“出库”栏的“血袋号”栏中(由配发血人员执行),另一张“血袋编号/条型码”由临床输血操作人员在输血前核对无误后将其撕下贴在《石城县人民医院输血记录单》中的“供血者血袋号”栏中。“入库日期与时间”、“取血日期与时间”应按年、月、日、时、分钟格式填写完整;“入库”、“出库”栏中的“血型、品种、数量”应相符;“出库”栏中的“九项核查、取血日期与时间、取血者”由临床取血人员填写。

六、血液的出库(发血)

1、配血合格后由配发血者通知(电话等)用血科室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禁止患者及其家属、亲友等取血。用血科室工作人员由于患者急诊正在忙于处理时,配血者或本院非用血科室医护人员有责任将血液送至用血科室。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3、血液及其成分血发出后不得退回,要求临床医师严格把握。

4、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七、临床输注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 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检查无误方可进行输血。并将另一张“血袋编号/条型码”撕下贴在《石城县人民医院输血记录单》中的“供血者血袋号”栏中,以备日后查核。

2、冰冻血浆的溶化。①溶浆水浴箱。水量充足(2/3),有温度计监测水温(37℃)。

5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每周清洗消毒、换水一次。②溶浆方法。将冰冻血浆浸没在37℃水浴中,不停地轻轻摇动,直至完全融化为止。其他溶浆方法均不得使用。

3、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合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4、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5、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6、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7、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8、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石城县人民医院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及时记录在《输血反应登记本》上。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

6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9、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 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八、公民无偿献血

1、积极开展公民无偿献血。

2、对已参加公民无偿献血的用血者,辖区内的凭《无偿献血证》由赣州市中心血站负责调配,辖区外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九、血库仪器及管理

1、储血冰箱。要求使用血库专用冰箱,温控、报警装置完好。每日清洗消毒一次,无其他物品存放,每天8 :00、12 :00、16 :00、20 :00记录温度一次。

2、溶浆水浴箱。水量充足,有温度计监测水温,每周清洗消毒、换水一次。

3、血库工作制度和职责。见《检验科规章制度》。

4、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立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储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5、血库资料。保存好所有有关临床用血资料:《石城县人民医院临床用血申请单》、《赣州市妇幼保健院血库血液进、出库登记本》(保存10年),《石城县人民医院输血记录单》(保存10年,在临床病历上),《石城县人民医院交叉结果记录》(保存10年),《石城县人民医院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赣州市中心血站血液出库单,赣州市中心血站血票存根及现金收费发票,冰箱、水浴箱温度、清洗消毒记录本,交接班记录本,输血反应调查与处理记录本,差错事故登记本,各科用血通报表等。

石城县人民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石城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2001年4月16日

第四篇: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第一节 输血科行政管理制度

一、成立输血管理组织

1.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第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应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2.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会组成由主管院长负责,成员由输血科(血库)主任、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临床科室主任组成。

3.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下设输血管理办公室在输血科(血库),负责日常工作。主任由输血科(血库)主任兼任。

二、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1.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化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合理、科学用血。2.指导、督促、检查临床科室及输血科(血库)的输血工作。3.审查临床用血计划并监督实施。4.组织制定输血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5.调查、处理不良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性疾病。

6.协调和裁决临床用血的不同意见及医疗纠纷。差错事故的认定、惩罚。7.负责对全员进行输血知识及相关法规的培训。

8.负责对开展的输血新技术、新项目及引进的新设备进行论证。

三、输血管理办公室的职责

1.促进科学、合理用血,推广成分输血,督促开展自身输血。2.督促、检查输血科(血库)的输血工作,使之不断规范化。3.指导、检查、监督临床用血,对输血重点科室重点监测、考核。

4.疑难输血会诊、参加需要大量用血手术的术前讨论,提供最佳输血方案。5.制定医院输血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6.调查、处理不良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性疾病。7.组织临床用血知识及相关法规培训。

四、输血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1.按照卫生部行政部门要求,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推动、促进、完善医院临床输血的发展和管理。

2.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院内输血知识医学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医院医护人员输血及输血管理水平。3.监督、指导临床科学、安全、合理用血。4.积极推广临床输血新技术、新材料、新业务。5.积极参与医院疑难、大量输血的知道与协调。

6.组织鉴定输血相关医疗纠纷(溶血反应、输血感染性疾病等)。

五、主管院长输血管理职责

1.负责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计划的实施、督查、领导。2.检查、指导全院输血工作的实施。

3.对输血新技术、新疗法及业务培训随时监督和管理。4.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医院会诊,听取汇报和总结。

六、输血科(血库)的岗位职责 1.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规定,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

2.认真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接受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专业技术指导和监督。

3.负责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并按计划领取所需全血、成分血。4.做好全血、成分血的运输、贮存与质量观察。

5.在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对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6.认真执行各项标准操作规程,保证输血安全。

7.认真做好输血前免疫学检查和消毒隔离工作,严防输血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8.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做好临床输血会诊。9.指导临床合理、科学用血,推广成分输血。

10.宣传和推广输血新技术,如成分输血、自身输血、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置换术、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11.负责输血医学的科研与教学。12.保存临床输血有关资料。

第二节 输血科工作人员职责

一、输血科(血库)主任职责

1.在主管院长和医教研职能部门的领导下,负责本科的检验、科研、行政管理和全员输血业务工作。

2.制定本科计划和长远规划,并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3.制定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标准操作规程及质量评定标准,并组织实施。4.定期申报用血计划,贮备成分血,确保临床用血需求。5.负责医疗安全教育,严防差错事故。

6.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提高科室人员的政治素质。

7.负责本科人员的业务培训、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8.监督检查本科各工作环节,及时解决复杂、疑难问题。9.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参与临床输血会诊。

10.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改善服务质量。11.制定科研计划,积极开展输血新技术、新项目。

12.指导进修及实习人员的培训,组织实施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13.负责全院人员的输血培训工作。14.接待来信、来访和投诉工作。

二、主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副主任检验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专业的业务、教学、科研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2.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检查安全措施,严防差错事故。

3.参加部分输血工作,检查科内的输血质量控制;负责本科主要仪器、设备的购置论证、验收、安装和调试,定期检查和指导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解决本科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

4.负责业务技术的训练和考核,培养主治医师(主管检验师)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5.掌握本专业国内外信息,指导下级技术人员开展科研和引用新业务、新技术的工作,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

6.负责疑难检验项目的检查与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工作。

7.经常深入临床科室,征求意见,参加临床疑难输血会诊及病例讨论。8.负责开展科研工作,配合临床开展输血新技术。

9.担任教学工作,负责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的业务指导及专题讲座,做好科内各级技术人员业务培养及知识更新工作。

三、主治医师(主管检验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输血、教学和科研工作。

2.督促检查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3.参加日常输血工作,搞好质量控制,解决技术上较复杂的问题。指导医师(检验师)工作。

4.担任教学工作,带教进修、实习人员,协助上级医师(检验师)做好科内各级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

5.协助科主任制定科研规划,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改进工作。6.参与值班,完成主任交办的具体工作。

四、医师(检验师)职责

1.枣科主任领导和上级医师(检验师)指导下工作。

2.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发生。3.负责贮血管理,全血、成分血的质量鉴定和发放。4.负责血型鉴定和配血试验,以及输血相关实验室检查。

5.负责试剂的配置与保存,实验仪器的保管与维护和实验材料、试剂的请领,做好安全、消毒、卫生等工作。

6.做好各项原始资料登记、保存和统计工作。7.主动深入临床科室,密切配合临床用血工作。

8.提高自身业务学习,参加临床教学,做好进修生、实习生的带教工作。9.参加科研和技术更新工作,改进检验方法,开展新项目、新技术。

10.参与值班,完成主任和上级医师(检验师)交办的临时性、突发性工作。

五、技术人员岗位职责

1.上岗前必须经过输血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证的卫生技术人员才能从事输血技术工作。

2.在科主任(负责人)领导下,负责贮血、发血、血标本接收、血型鉴定、抗体筛选、交叉配血等技术工作。

3.协助科主任(负责人)做好原始资料的登记、保存、统计工作,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

4.协助科主任(负责人)督促本科工作人员遵守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操作,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汇报。

5.协助科主任(负责人)做好本科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指导实习和进修人员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6.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结合本科实际,推广输血新技术,促进输血事业发展。

7.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推广成分输血,指导临床科室科学、合理用血,参与疑难病例的输血会诊。如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协助临床科室分析原因。

六、当班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检查并准备好当天所需使用的各种试剂及器材。

2.负责接收、核对并记录临床科室送来的《临床输血申请单》及受血者的血标本。3.负责临床用血的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筛选及其他血型血清学试验(急诊优先),通知电脑系统收费。如发现未交费的急诊患者应做好记录并上报医务处或总值班批准备案,与临床保持联系,防止漏收费。4.配血合格后通知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取血,取血与发血者双方需仔细核对,准确无误后共同签名方可将血液发出。

5.根据临床用血及库存情况负责与血站预约全血、成分血。

6.负责接收入库的全血、成分血,清点品种、数量,检查质量、日期等无误后签名、登记入库,对血站供应的全血、成分血应按要求复查血型。

7.全血、成分血入库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竖立放置于蓝中或金属架上,在专用冰箱的不同层或不同的专用冰箱内存放,并有明显标识。定期观察冰箱温度并做好记录。

8.负责临床输血技术咨询,遇到临床输血疑难问题时应及时向上级汇报。

9.负责清理和消毒实验工作台,将当日血标本整理后放入冰箱,处理超过保存期的血标本。做好当日进出全血、成分血数量统计及输血费用核对工作,做好交接班。

10.有两位以上同时当班者,可设主班与副班,亦可安排白班、中午班、夜班。根据工作情况由科主任(负责人)分配任务并制定相应岗位职责,做到各司其职。

七、质量监督员岗位职责

1.爱科主任(负责人)领导下,负责本科业务技术的全面质量监督。2.必须坚持原则,作风正派,熟练掌握输血科(血库)专业技术知识。

3.协助科主任(负责人)对于贮血、发血、血标本接收、血型鉴定、抗体筛选机交叉配血试验等各工作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差错事故隐患及时向科主任(负责人)报告。4.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指正,如遭到当事人的拒绝,有义务向科主任(负责人)报告。

5.协助科主任(负责人)做好室内质量考核和室间质量评价。室内质量考核可每月一次,室间质量评价可每年一次,由科室研究决定。

6.每月检查一次科室相关记录,发现缺项、涂改、漏记、错记等情况及时向科主任(负责人)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卫生员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负责人)领导下,按要求完成科内实验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1)试管架、试管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2)每天更换消毒盘内的消毒液。

(二)保持室内整洁,每日对台、桌、地面用消毒液消毒两次,发现污物及时处理。

(三)负责本科人员工作服及值班用被服等的清洗及领取。

(四)负责领取科内用的各种耗材。

(五)严格遵守《感染管理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

第三节 输血科工作管理制度

1.2.3.一、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

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医院输血管理的有关规定。

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丰富的输血专业理论知识,热情、周到地为临床科室及患者服务。上班时仪表端正,服装整洁,语言文明。

接收标本时,输血科(血库)人员与送血样人员共同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及临床诊断,并与血样标签核对是否完全相符,精核实无误,双方登记签字后,方可进行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如有不符,予以退回。

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各项检验单必须详细登记并签全名,做好室内质量控制盒室间质量评价。4.5.全血、成分血入库药认真检查,严格核对,发现采供血机构所发全血、成分血的血型标记有误,或标签模糊不清、质量部合格,予以退回。

6.取血与发血人员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科别、床号、ABO及Rh血型、血液质量和有效期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方可发出,并记录发血时间。全血、成分血发出后不得退回。

7.全血、成分血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8.做好血液冷藏温度的监测记录。全血、红细胞类成分血冷藏温度应控制在4~6℃,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冷藏温度应控制在-20℃以下,血小板应放在血小板恒温震荡保存箱中保存,全血、成分血应按保存日期的先后排列,分型存放,先入先出。

9.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操作间每日消毒两次;储血室及贮血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进行一次,必须合格。

10.血液保存过期时,由输血科(血库)负责人填写血液报废申请单,经主管领导确认、批准,作出报废处理,并作好记录。

11.认真做好各项记录,有关资料需保存10年。电子记录要有良好的备份。12.严格履行交接班手续,遇到疑难及特殊情况,及时向主任请示。13.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当月工作量,及时上报财务处及经管办。

14.输血科(血库)有责任参与临床用血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参加重要的或大型手术的术前讨论。

15.密切配合临床开展成分输血和临床用血技术的研究。16.有关临床用血规定须告知临床科室。

二、临床用血申请制度

(一)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区分紧急输血和择期输血的情况,确保输血的治疗效果。1.对慢性疾患者血红蛋白≥10g,或红细胞压积≥30%不予输血;急性失血量在600ml以下,红细胞压积≥35%的患者原则上不输血。

2.对慢性疾患者血红蛋白<10g。可分次适量输血,应采用成分输血。

(二)履行知情同意程序

1.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血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存入病历。

2.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所在科室主任及医务处或总值班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三)输血前相关检查

内容包括ABO血型、Rh血型、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ALT、HbsA g、抗-HCV、抗-HIV1/

2、梅毒,检验结果入病历保存。急诊输血患者可在输血之前留取血标本,在输血申请单上注明留取血标本的时间及“结果待报”字样。

(四)用血申请

1.任何情况下申请用血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名,连同受血者血标本至少于预定输血日期前1天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2.凡申请少量血(50ml或100ml),大量输血(超过2000ml),保存期短(7天内)的血,特殊成分血,如Rh(D)阴性血或冰冻红细胞,至少于输血前2~3天报送输血科(血库),以便向血站预约(急诊例外)。

三、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一)临床用血量审核制度

1.预计用血量在2000ml以内,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核准审签。

2.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ml(主要是指全血或成分血而不是各种血液成分相加的量)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经输血科(血库)医师会诊,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处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3.急诊用血由值班医生申请,事后应当由经治医师按照要求补办手续。

(二)临床医师应大力推广节约用血、成分输血。上级医师应审查下级医师的用血申请单,对使用不合理的血液制剂及剂量应及时纠正。

(三)为减少输感染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必须限制全血的使用。患者如果需要输全血,由经治医生填写临床输全血申请单,责任主治医师审核盖章,临床科室主任及输血科(血库)主任审批。

四、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制度

(一)血液入库管理

1.全血、成分血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码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2.血液逐袋验收合格并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确认。取回后立即进行详细分类登记,保留取血清单,以备月底结算。

(二)血液保存管理

1.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贮存于贮血专用冰箱内,竖立放置于篮中或金属架上,并用明显的标识。血液的摆放要为冷空气的流通留有空间(不宜放置过于紧密)。家用冰箱不宜用于贮血。2.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

全血 4±2℃(同浓缩红细胞)。

浓缩红细胞 4±2℃ 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悬浮红细胞 4±2℃ 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浓缩少白细胞红细胞 4±2℃ 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 4±2℃ 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 4±2℃ 24小时内输注。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4±2℃ 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

浓缩血小板(手工)4±2℃ 24小时(普通袋)或5天(轻震荡、专用袋制备)。

单采血小板 同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20℃以下一年。

普通冰冻血浆-20℃以下一年四年或五年。冷沉淀凝血因子-20℃以下一年。其他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

3.贮血冰箱应置于阴凉、通风的房间,周围环境符合卫生学要求。

4.贮血冰箱温度应控制在规定温度环境中,每天按时检查并记录。当温度自动控制记录或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查明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5.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及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³为合格。

(三)血液发放管理 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并签署取血时间。

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八不发)(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是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4.输血科(血库)应按照保存日期的先后次序,先入先出的原则发血,临床医护人员不应拒领。

5.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6.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五、退血管理制度

1.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二十八条要求,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2.发出的血液若有质量问题(如溶血、凝块、乳糜血、血袋渗漏)等,经输血科(血库)认定后收回并退血费,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费用已发生,不能退还。

3.血液发出后,临床科室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输注,应在半小时内送回输血科(血库)储存于贮血专用冰箱,严禁存放于临床科室或其他科室普通冰箱内。若随后输注须经输血科(血库)确认质量合格,并重新采集血样交叉配血合格后方可输注。

六、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1.血液报废标准:有下述任何一项的血液及成分确定为不合格,必须报废。(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是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超过贮存期限。

2.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在2~6℃冰箱存放超过24小时后未输完必须报废。3.洗涤红细胞在2~6℃冰箱存放超过24小时(或超过保存期)应报废。

4.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后未输注、血袋已被打开未输注或有溶血现象,必须报废。5.血液报废必须填写报废申请单,说明报废原因、品种、数量、经手人签字,科室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主管领导批准,方可报废。

6.批准报废的全血及成分血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要有明显标识,单独存放,及时销毁。详细记录报废血液品种、鲜血条码、血型、血袋编码、销毁日期及销毁人员。报废血销毁记录要妥善保管以备查询。

七、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制度 1.确定输血后,采血护士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号、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离开患者病床之前在血标本标签上标明患者姓名、病案号及采集日期。3.将贴有标签的血标本连同输血申请单经核对后由医护人员送输血科(血库),双方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及试管与输血申请单的号码是否一致等,确认无误后,签署姓名及时间。不得由非医务人员送血标本。4.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血标本能代表患者当前的免疫学状态。再次输血必须重新采集血样。

5.血标本须不抗凝或 EDTA抗凝(大约需5ml血样),且要做到八不收:(1)血标本无标签或填写不清;

(2)血标本与申请单所填写项目不符;(3)血标本量少于3ml;

(4)血标本被稀释(如从输液管获取的血标本);(5)血标本溶血(溶血性疾病可例外)。

(6)用肝素治疗者的血标本未用鱼精蛋白对抗使之凝结;(7)非医护人员送血标本;(8)用右旋糖酐、聚乙酰吡咯酮(PvP)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未作标记说明(如已标记说明应输注洗涤红细胞)。脂肪乳可干扰配血实验结果,在输用脂肪乳之前应抽取血标本备用。

八、交叉配血管理制度

1.采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2.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正确无误后进行交叉配血。

3.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应ABO血型相同或相容输注。4.进行交叉配血前要做抗体筛选试验。

5.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九、工作环节交接制度

(一)血液入库交接

1.全血、成分血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码/条形码,储存条件)等。(二)患者血标本交接

1.要逐项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受血者血标本标签,包括患者姓名、病室、床号、病案号、采集日期等资料,查看试管与输血申请单的号码是否一致。

2.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能代表患者当前免疫学状态,并不得有溶血现象(溶血患者血标本除外)。3.双方签名确认。

(三)血液发放交接

1.配血合格后,输血科(血库)电话通知用血科室取血。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科室、床号、血型、献血者编号或条形码、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全血、成分血的外观等,双方签名确认后方可发出。

(四)不同班工作人员交接

对当班工作中没有完成的任务,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应向下一班工作人员详细交待。重要的事项应在《交接班记录表》上记录并签名。

十、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3.取回的血应在30分钟之内开始输注,决不允许长时间置于室温下或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除手术室、急诊室、监护室外原则上逐袋领取,现输现拿。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液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输血器应至少每12小时更换一次(室内温度过高,适当增加更换频率)。5.有多种成分血需要输注时,应优先输注血小板。输注血小板最后采用双头输血器,当血小板快要输完时,以使粘附在血袋内壁上的血小板也输注给患者。

6.如果有可能,儿科患者应使用特制的输血器,使全血、成分血先流入与输血器相连的一个有刻度的容器中,对输入容量和输入速度准确控制。

7.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尤其是开始输血的前15分钟内要慢,不超过20滴/min,然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8.输血的时间限制: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贮存条件就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1)全血或红细胞:要求在离开2~6℃的贮存温度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一袋血2小时内输注完毕(如室温温度过高,则应适当缩短时间)。最长时间不超过4小时,一袋血4小时内未输注完毕应废弃。

(2)浓缩血小板、机采血小板:尽快输注,以患者可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每袋应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

(3)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尽快输注,以患者可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9.血液加温问题:

(1)一般输血不需加温。如输血量较大,可加温输血的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

(2)若有特殊的情况,如:成人输血速度大于50ml/kg.h,新生儿溶血病需要换血,患者体内有强冷凝集素,则可遵医嘱给血液加温。

(3)应在专用血液加温器中进行,有专人负责操作并严密观察。不得在装有热水的容器对血液进行加温。

(4)加温的血液未用应报废。10.加压输血问题:

加快输血的方法是加压输血,应采用专门设计的加压输血器或血泵。

若无加压输血设备:①将血压计袖带围绕血袋,然后打气使袖套充气胀起来,便可起到加压作用;②把血袋卷起来用手挤压,但血袋内的空气必须很少。11.输血患者的监测:

(1)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血开始后15分钟,输血过程中每小时,输血结束后4小时对患者进行监测。

(2)监测指标:患者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速率、血压、体液平衡。12.输血完毕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持一天。

13.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告知经治医师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返回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

十一、输血前检查核对(三查八对)制度

(一)“三查”

1.查血液有效期及血袋(1)血液有效期

浓缩红细胞 4±2℃ 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少白细胞红细胞 4±2℃ 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4±2℃ 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 4±2℃ 24小时内输注。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4±2℃ 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

浓缩血小板 22±2℃ 24小时(普通袋)或5天(轻震荡、专用袋制备)。

机采血小板 同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20℃以下一年。

普通冰冻血浆-20℃以下一年四年或五年。冷沉淀凝血因子-20℃以下一年。全血 同浓缩红细胞

(2)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封口有无松动。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形码编码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码/条形码,储存条件)等。2.查血液质量

(1)正常库存血:肉眼观察主要分两层,上层为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下层为均匀暗红色的红细胞,上下层界限清楚,无凝血块或异物。

(2)异常库存血:血浆变红或混浊或有泡沫,红细胞层呈紫红色,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血液中有明显凝块,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红色,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3.查输血装置(1)有效期;

(2)包装有无漏气、污染;(3)装置是否完整无损。

(二)“八对”

1.受血者血样的采集: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贴好标签。

2.取血与发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及配血试验结果,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3.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十二、不良输血反应管理制度

1.首先应查明原因,明确诊断,并完整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全部输血器材。2.怀疑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马上停止输血以限制输注的血液量,并输注生理盐水以保持静脉通畅;(2)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报告单;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量;

(4)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作急性溶血评估;

(5)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献血者血标本及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标本、血袋中剩余血标本,重测ABO、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6)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3.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

(1)观察血袋剩余血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混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成暗紫色、血凝块等,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

(2)取血袋剩余血直接作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阴性不能排除细菌污染);

(3)取血袋剩余血和患者血液,在4℃、22℃、37℃条件下作细菌培养;(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如中性粒细胞比输血前明显增多,对诊断有帮助。4.怀疑非免疫性溶血反应:

(1)检查血袋中血浆如含有游离血红蛋白,则可能是运送、保存、处理时不合适的温度损伤红细胞、注射药物或高浓溶液、细菌污染等。

(2)检查输血管的血浆中如含有游离血红蛋白,则可能是输血前管子含有高渗溶液或右旋糖酐,但必须是管子中溶血而血袋中不溶血。

(3)病人和献血员内在的酶缺陷(G6PD),火镰型红细胞贫血或PNH病人也可能引起血管内溶血,并非输血造成。

(4)考虑机械性溶血的可能性,如加压输注等。

(5)考虑由高渗或低渗溶液进入血循环造成的渗透性溶血。(6)排除各种原因造成的肌红蛋白血症。

5.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的经过应详细记录并入病历保存,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24小时内回报输血科(血库),月底上报医务处。

6.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医务处及输血科(血库)负责分别报市卫生局及中心血站。

十三、贮存式自身输血管理制度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五条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七条及附件二“自身输血指南”,对平诊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经治医师应当动员患者自身贮血、自身输血。

1.施行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简述讲明白自身输血的目的及优点,并征得患者签名同意。

2.严格掌握适应证:

(1)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或血细胞比容>0.33,行择期手术,都适合贮存式自身输血;

(2)准备剖腹产的孕妇,避免分娩时输异体血;(3)稀有血型或曾经配血困难的患者。(4)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病史者。3.严格掌握禁忌证:

(1)血红蛋白<100g/l;(2)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3)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症、新近的心肌梗死症、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的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4)有献血不良反应史并在献血后发生过迟发性昏厥者;(5)有活动性癫痫病史者;

(6)有遗传缺陷造成红细胞膜异常、血红蛋白异常或红细胞酶缺乏使自身血液在贮存期间易发生溶血的患者;

(7)贫血、出血或血压偏低者;(8)肝肾功能不良者。

4.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身血容量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5.在采血前后壳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铁剂从第一次采血前一周开始,有条件的还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6.自身贮血、自身输血有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二“自身输血指南”、《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及《消毒技术规范》进行采集,采血环境及所使用的器具应执行《感染管理制度》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手术前3天完成血液采集。

7.采集血液时,必须在血袋上注明患者姓名、采血日期、血型,并注明“仅供自身输血用”字样。

8.血液的贮存按照《血液入库、贮存、发放管理制度》中规定的条件贮存。如果需要贮存血浆中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则应在采血6小时内分离出红细胞和血浆,二者分开保存。血浆贮存在-20℃冰箱内,红细胞可以采取高浓度甘油慢速冷冻法或者低浓度甘油快速冷冻贮存在-80℃低温冰箱或-196℃液氮内。对于择期手术时间超过血液保存期的,必须分离红细胞和血浆,二者分开保存。

9.回输时,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双方仔细认真核对患者与血袋上的信息,两者必须完全一致并签名确认。

10.输血时由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十四、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置换术管理制度

1.先由经治医师填写《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置换术申请单》,输血科(血库)接到申请单,必须对患者病情进行必要的了解,如适合进行血液成分单采和置换术,应与经治医师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2.治疗前必须征得患者(家属或监护人)的同意,并在申请单上签名,如在治疗过程中须用异体血液成分时,还应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名。

3.治疗前必须监测患者的身高、体重、血常规、心电图、血型等项目。

4.治疗过程中,为保证患者安全,预防益胃情况发生,根据《临床输血及时规范》第九条规定,必须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5.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血细胞分离机操作规程,并严格按机器软件指令操作。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低血钙、过敏等不良反应时,应由经治医师进行治疗。6.治疗中应认真天雪《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置换术观察表》(厂家提供),并妥善保存。

7.治疗完毕,应将机器运行总时间、所用抗凝剂总量、置换总量或产品收集量及拴着液体出入总量记入观察表并告知临床医师。

十五、临床输血信息反馈制度

1.临床输血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患者输血后若达不到预期效果,或病情比输血前加重,又不能用原发病解释时,应及时向输血科(血库)反馈,或请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定专家会诊,共同分析原因,重新制定输血治疗方案。2.临床输血治疗时,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必须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或《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并及时送回输血科(血库)。在紧急情况下先处理患者并电话告知输血科(血库),后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或《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回报单或记录表是输血反应的凭据,未送单者输血科(血库)视为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或《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须保存10年。

3.输血科(血库)应每月派专人去临床科室进行一次临床输血信息调查,了解临床输血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征求临床意见,以便为改进服务提供依据。

4.如有临床科室要求协助处理输血相关疑难问题时,输血科(血库)应积极给予配合,并作书面记录。

5.对临床反馈的信息每季度进行一次小结,每年进行一次总结,并上报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十六、输血文档保存管理制度

1.输血文档是指科室与输血相关的各种记录,包括《临床输血申请单》、《血液入库记录单》、《血型鉴定登记本》、《交叉配血标本登记本》、《发血登记本》、《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输血不良反应记录本》、《冰箱温度记录表》、《实验室清洁、消毒记录本》、《血液报废记录表》等。

2.原始记录规定的项目应认真及时填写,字迹工整、清晰,数据真实,不得遗漏、涂改,更不准任意撕毁。确实需要更改者,可用钢笔划杠修改,由更改人签名或盖章,原更改内容应清晰可辨。各项工作记录,操作者与复检者签全名。

3.原始记录由岗位负责人或科主任审核、签名以保证记录内容完整、正确。4.原始记录表(本)设专人每月核对整理一次,确认无误后装订,归档保存。

5.档案的查阅。医院工作人员由于工作需要查阅档案,根据医院有关规定按批准反胃查阅,未经同意不得随意翻阅、摘抄、复印;外单位须查阅档案时,应持单位介绍信,经本单位主管部门同意,方可查阅。禁止将档案借出档案室,严禁在档案上涂改、抽换拆卸、圈点、划线和污损,并做好查阅登记。6.各种文档保存10年以上。

7.保存10年以后的档案,根据工作需要,酌情留存部分,剩余部分由主管部门监督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存科室备案。

十七、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

1.输血科(血库)最好应用计算机管理血液入库、发放、结果记录等过程。使用前应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充分的确认,确保其能满足工作的需要。2.做好员工的培训、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维护工作。

(1)所有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和培训,初步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至少熟练使用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基本了解计算机主机和外设的使用特点。

(2)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开机时先开外设,后开主机;关机时先关主机,后关外设;工作完毕后应及时正确返回主界面。

(3)未经许可,严禁拆卸计算机主机外设。3.做好网络计算机的安全保密工作。

(1)牢记网络用户密码,除科主任(负责人)外,不得向他人泄露密码。(2)除专业技术工程师外,未经科室同意,禁止其他人员上机操作。(3)禁止在网络计算机上安装与科室工作无关的一切程序和软件,禁止删除与网络计算机使用有关的所有程序和软件。

(4)禁止在网络计算机上玩游戏、绘画、插入磁盘或光盘等。

4.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及时报告相关科室或人员修理,防止文件丢失。必须建立针对管理信息系统瘫痪等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确保日常工作能顺利进行。

5.医学统计和资料统计应在指定的独立计算机上完成,每月对数据库进行一次备份。

十八、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仪器设备的请购及启用

(1)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请购、验收、入账、建档、使用情况登记、报修及报废等工作。

(2)对科内现有一切仪器、设备(含家具)进行清点、登记编号、造册建档,建立一物一卡制度,做到账务相符。

(3)对万元以上的贵重仪器设备,全部建立技术档案,包括生产单位提供的原始技术资料(如说明书、图纸、易破坏零件、配件清单、检修工具、产品合格证等)、到货验收、安装调试、精密度鉴定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和定期检验校正记录。

(4)所有仪器设备须粘贴《仪器设备使用保管卡》并标明运行状态是否正常。保管卡内容包括:名称、编码、机身号、运行状态、使用科室及负责人等。

2.仪器设备的使用

(1)必须设专人管理。

(2)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3)使用时须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

(4)每次使用需登记使用时间、使用状态,操作者签名。3.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1)根据各仪器设备使用率的高低制定年检修保养制度及日、周维护细纲。(2)使用前仔细检查电源,使用后 所有开关和电源,严防意外事故。

(3)定期监控贮血冰箱、水浴箱、血浆解冻仪的温度和其他性能。严禁随意调节各项参数,注意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及时解决停电等意外情况。

(4)计量器具须接受当地计量行政部门的检定。

(5)认真做好实验室仪器操作区防潮、防尘、防火、防震、防盗措施。4.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查找、分析原因,报请修理。5.经报废的仪器设备一律上缴设备管理部门,由其统一处理。

十九、感染管理制度

1.输血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要求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第六十条执行。(1)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2)严格按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3)各区洁净度的要求:采集患者自身血、贮存、发放血液室在Ⅱ类环境中进行,血浆置换术应在Ⅱ类环境中进行,并配备有相应的隔离设施。

(4)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5)贮血冰箱应专用于贮存全血及成分血,并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对冰箱内的空气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6)感染患者自身采集的血液应隔离贮存,并有明显标志。(7)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建立健康档案。

(8)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2.输血科及实验室的感染管理

(1)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自身输血时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对每位患者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3)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气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4)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消毒或灭菌后入污水池)。

(5)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6)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3.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

(1)所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管理部门统一集中采购。输血科(血库)不得自行购入。

(2)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使用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

(3)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

(4)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和设备采购部门。

(5)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6)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用后,须进行消毒、毁形、并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7)医院感染管理科须履行监督检查职责。4.一般性应急措施

(1)如有传染性物质洒于桌面或地面,应立即用含有效溴2000mg/L的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倒于被污染处,待1小时后拭净并用清水冲洗。

(2)如工作服被污染,应立即小心脱下,以消毒液浸泡,再洗涤;如手被污染,可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剂浸泡5分钟,然后用肥皂盒清水刷洗干净。

(3)如有传染性物质误入口内时,应立即吐出,并用0.1%高锰酸钾液多次漱口,必要时可用抗生素或免疫制剂预防。

(4)使用强酸、强碱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腐蚀仪器、衣物和手。(5)产生毒性或腐蚀性气体的试验应在通风处进行;带有腐蚀性的试剂,废弃之前应先用清水稀释后,再倒入下水道。

(6)易燃易爆品,有毒物品应妥善放置,专入管理。5.实验操作过程中锐器刺伤的处理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锐器刺伤传播疾病。医疗垃圾应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2)在工作中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并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3)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血等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被HCV抗体阳性血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干扰素等处理。

(4)被锐器刺伤者须登记、检查、追踪并进行相应的处理。6.HIV职业暴露后的处理(1)紧急局部处理:

①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②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直接针对伤口的局部挤压。

③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④ 要求在实验室或HIV初筛实验室里必备冲眼器,以备急用。伤口的消毒可使用常规的消毒剂,如75%的酒精、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剂、0.2%~0.5%的过氧乙酸、0.5%碘伏。

⑤ 尽快口服一次预防药。

(2)安全事故的报告、检测和保密按HIV暴露的预防处理。

① 事故发生单位在紧急处理后应立即填好《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并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措施以最快速度报市疾控中心和本单位艾滋病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小组,由市疾控中心有关人员根据情况在时内对暴露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预防用药和用药程序。

② 被暴露者要抽血(不少于3ml并分离血清)送市疾控中心检测HIV抗体。如果暴露者以前已有HIV抗体的化验结果,则应加以记录。以后分别在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定期检测抗体。没有进行暴露后预防用药者,也要定期检测HIV抗体,检测时间同前。一般不对疑为HIV暴露者做病毒分离机抗原测定。

③ 对事故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均应做好保密工作。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严守秘密。

二十、消毒隔离制度

原则上按最新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1.工作场所布局合理,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贮血室、发血室、无菌室、治疗室等。半污染区指办公室、休息室、卫生通道、更衣室、缓冲间。污染区包括标本存放及处置室、实验室。

2.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湿式清洁台面、地面一次。半污染区环境消毒同污染区。污染区在每天工作前和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要用有效消毒液各擦拭1次。

3.如果有传染性的标本或培养物外溢、溅泼或器皿打碎,洒落于表面,应立即用有效的消毒液消毒(由外到内)。

4.所有清洁器材(抹布、拖把、容器)应各区专用,有明显标识,严禁跨区交叉使用。5.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如一次性注射器用后及时进行毁形、消毒,一次性手套用后放污物袋内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废弃标本及其容器应有专门密闭不漏水的污物袋(箱)存放。反复使用的器皿和物品按类别浸入有效的消毒液中,浸泡4小时,再清洗干净、烘干。

6.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和一次性手套,工作前、后均须用肥皂流水洗手。7.严禁在污染区和半污染区进食及吸烟。二

十一、医用废物管理制度

1.所有医用废弃物应与生活垃圾分开,分别用标识明显的黄色和黑色垃圾袋分类包装。2.由专人收集、运送和处置医用废物。

3.废弃的患者标本、实验废材、输血后血袋等感染性污物均应高压消毒后再用医用垃圾袋包装,封口要严实,外包装要确保无渗漏。一次性医疗器具应当毁形后再消毒;锐利医疗废物要用锐器盒盛装。

4.待焚烧的医疗废物要贴上专用标签,标识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殊说明等。

5.运送人员运送前,应再次检查标识、标签、封口及外包装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储存地点。运送过程中要防止外包装的破损和内容物的泄漏,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

6.负责人员要及时将每天产生的医用废物按规定时间和路线运送至暂时储存地点。7.及时在《医疗废物处理登记本》上记录医疗废物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以及经办人。

二十二、AIDS登记和报告制度

1.凡由输血科(血库)对受血者进行经血传播疾病检测的,一旦发现艾滋病患者或可疑艾滋病患者,及时报告感染管理处。感染管理处应尽快指派专人将《HIV抗体初筛阳性上报表》、血标本及《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初筛中心实验室(市疾控中心)。

2.医务科应及时向市疾控中心电话了解情况,一经确认阳性或可疑阳性应尽快取回确认报告并及时将确认报告和有关资料装订成册,保密存放。

3.在节假日发现抗-HIV阳性可疑血标本,检验工作人员应及时报告医院总值班,总值班负责派车并指定专人将有关材料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初筛中心实验室(市疾控中心)。并详细填写值班记录,节假日后将有关情况报医务科。

4.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姓名、住址等个人情况公布或传播。在确认之前或之后,均不得将检验结果通知受检者,也不能通知其单位和家属,一切由疾控中心处理。二

十三、职工考勤制度

1.设考勤员一名,按医院规定认真、及时、准确地记载考勤。

2.备有缺勤登记簿,如实、详细记录职工迟到、早退、病事假等情况;妥善保管各种休假凭证;及时汇总考勤结果上报。

3.因工作加班应经科主任同意签发加班和补休单,否则不记出勤。

4.请假人员按《医院请假制度》执行,除急重病、急事可及时委托亲友或同事代办请假手续外,其余均需本人提前办理请假手续。

5.公休、补休应事先得到科主任同意,不得擅自休假。二

十四、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

1.输血科技术人员必须首先要熟练掌握ABO血型正反定型、Rh(D)定型、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试验(包括能够检出IgG抗体的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酶法)等基本技术,尤其要掌握这些试验技术的影响因素,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原因分析与克服方法;其次要掌握血型标准血清的效价测定,产前免疫性抗体及新生儿溶血病检查等实验技术。

2.职工培训首先要安排学习科内制定的各项工作制度,强化基本实验技术的培训,其次要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每季度组织1-2次业务知识讲座,能者为师。每年组织一次理论考试及操作技术考核。3.参加外出培训、进修的规定

(1)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和未来工作发展需要,选拔业务骨干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会议和培训班,必要时派人外出进修,学习输血医学近年来的发展动态,最新知识。

(2)进修期间必须遵守进修单位的各项工作制度,不得私自更换专业,不得借故中途退学,不得随意延长或缩短进修时间,特殊情况须延长进修或提前返回者,应征得进修单位同意并报本科领导同意及院领导批准。

(3)凡参加外出开会、培训、进修的工作人员,学习结束返回后,须及时向人员传达所学知识,如数上交培训资料由科室同意保管使用,未经科领导批准,任何人不能私自存留。

二十五、差错事故处理制度

(一)差错事故的认定

1.一般差错:血型鉴定错误、漏报、错报、误报检测结果,但在复核时就已经发现,未引起不良后果。2.严重差错

(1)错发血液并已发给临床或已给患者输入,未发生严重反应;(2)各种原因造成血液污染,已将污染血液发给临床或已输入患者体内但未引起严重反应;

(3)误将过期血已发给临床或用于患者未发生严重反应。3.事故

(1)错发血液已输入患者体内发生严重反应,并导致脏器功能损害或死亡;(2)各种原因造成血液污染,污染血已用于患者导致脏器功能损害或死亡。

(二)报告及处理办法

1.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传入登记,如实填写;

2.立即报告科室领导。严重差错24小时内报告主管部门;

3.差错发生后,科室领导及相关人员应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迅速处理,防止发展为事故;

4.事故发生后,科室领导或事故责任者(包括在场者)必须立即协同临床科室处理,竭尽全力减轻事故危害,同时汇报主管部门,24小时内出具书面报告;

5.当事人3天内提交书面材料,说明事故经过,分析原因、总结教训。科主任应于1周内组织科室人员讨论,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报主管部门; 6.事故的认定、性质、等级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行。二

十六、急诊输血管理制度

1.急诊输血时指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手术及其他治疗时间而必须施行的紧急输血。指征:①急性失血40%以上;②已呈失血性休克状态;③突然发生无法控控制的快速出血(如胸腹腔大血管破裂、脾破裂等)。

2.经治科室应尽快将《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血标本一同送达输血科(血库),并在申请单右上方注明“火急”或“紧急”字样,禁止口头遗嘱申请输血。同时,经治医师应电话上报医务处。

3.在病情“火急”情况下,输血科(血库)应在10分钟内鉴定受血者ABO、Rh(D)血型并发出第一袋未经交叉配血的同型红细胞,并在血袋上以明显的方式标明发血时尚未完成交叉配血试验。此后,根据临床输血需要,发出经交叉配血完全相合的血液。

4.为了保证紧急情况下的输血救治,若同型血液及其成分的贮存量不能满足紧急输血需要时,经临床医生、患者或家属同意签字后,应进行相容性输血,输注红细胞应主侧配血相合。5.相容性输血同时,应及时与血站联系,尽快供应与患者同型的血液,以保证继续输血的需要。

6.输血浆或冷沉淀,若有血样则定型之后同型输注;若无血样、无法定型,经患者家属同意签字后,可相容输注,用AB型代替。二

十七、配发血应急预案 1.大型抢救用血时人员安排

工作日,科领导安排、组织人员进行配发血;节假日,值班人员立即通知科领导,科领导通知就近居住的人员参与配发血。科主任为常规备班,上、下夜班者为补充备班。2.大型抢救时血液储备安排(1)常规备血:

A、B、O、AB相关各型悬浮红细胞分别为3000ml、3000ml、3000ml、800ml。A、B、O、AB各型血浆分别10000ml、10000ml、10000ml、10000ml。A、B、O、AB各型冷沉淀为20U、20U、20U、20U。

(2)大型抢救临床申请用血时,值班人员应立即清点库存,立即紧急向血站申请急送血液,使所需血液库存量为常规库存量与2倍临床申请用血总量的和。3.配发血特殊情况应急细则

(1)紧急输血时,参照《急诊输血管理制度》。

(2)ABO血型或Rh血型因异常因素干扰而不能尽快鉴定出来时,可以给O型、Rh(D)阴性洗涤红细胞、浓缩红细胞或悬浮红细胞应急,但需让临床医生、患者或家属签字。(3)若Rh阴性患者紧急输血而无同型Rh阴性血,应首先考虑供给Rh阴性O型悬浮红细胞,如患者或家属同意签字后供给Rh阳性O型悬浮红细胞。以免产生抗体。并且一次性足量输注。

(4)抗体筛检阴性、交叉配血不相容时:先同型供者做广泛交叉配血,选凝集(-)者输注。同时急送中心血站帮助同时筛选。

(5)抗体筛查阳性、交叉配血不相容时:马上通知临床医生,说明情况;立即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与同型供者做广泛筛选,同时急送中心血站帮助同时筛选。填写“不能及时发血记录单”,交班本上详细记录整个过程。二

十八、Rh(D)阴性患者输血管理制度

1.择期手术或平诊应至少提前3天提出申请,由输血科(血库)向血站预约,尽可能输Rh(D)阴性同型血液。

2.尽可能开展自身输血或动员患者亲属互助献血,具体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7、8条执行。同时参照《贮存式自身输血管理制度》。

3.患者为Rh(D)阴性且含有抗-D,必须输注Rh(D)阴性血。

4.患者为Rh(D)阴性,未检测到抗-D,如需要紧急输血又无同型血,男性患者及无生育能力的妇女可输Rh(D)阳性血,但须征得皇者家属或监护人的签名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注明。以后需要输血时有可能只能输注Rh(D)阴性血。5.患者为Rh(D)阴性,未检测到抗-D,有生育能力的妇女(包括女童),最好输注Rh(D)阴性血。如需要紧急输血又无同型血,征得患者家属或监护人签名同意后先输注Rh(D)阳性血抢救。同时要想家属说明如果将来生育有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病。尽管输注Rh(D)阳性血后72小时内注射足够剂量的抗-D免疫球蛋白可预防Rh同种免疫,但此药在我国市场上难以买到。

6.尽管血小板表面无D抗原,看血小板制品中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可使患者致敏),故Rh(D)阴性生育期的妇女(包括女童)应输Rh(D)阴性血小板。紧急情况下要输Rh(D)阳性血小板须征得患者家属或监护人签名同意。Rh(D)阴性男性患者和Rh(D)阴性无生育能力的妇女只要体内无抗-D,可输Rh(D)阳性血小板。

7.Rh(D)阴性患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可按ABO同型或相容输注,Rh(D)血型可忽略。

8.Rh(D)阴性全血或红细胞超过保存期前若没有用于Rh(D)阴性患者,为避免血液资源浪费,可输给Rh(D)阳性患者(要求ABO同型,交叉配血试验相合)。

第五篇: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

(节选)

第十二条

输血前检查包括:

1.输血相容性检测:ABO血型鉴定、Rh

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

2.肝功能测定和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等)。

第十五条

建立输血科和麻醉科等临床用血科室的有效沟通,严格掌握术中输血适应证,合理、安全输血。麻醉医生在术前访视患者时,应认真核查《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前检查等备血情况,对于违反规定的应当提请患者主管医师及时备血。手术医师、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应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对术前备血进行核查,对输血患者的血型、用血量进行核对、确认,并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第十六条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双方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名。无家属签名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输血治疗同意书》应归入住院病历或门诊病历档案。

第十七条

严格执行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名。临床用全血或红细胞超过10U履行报批手续,需科室主任审核签名,经输血科医师会诊或输血科负责人同意,报医务处(科)批准。输全血和大量用血申请单由输血科保存。

医院应有紧急用血预案,并能得到落实。紧急用血时须征得上级医师同意,并记入病历,事后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第十八条

三级甲等医院全血、成分血申请单审核合格率为100%。

第十九条

稀有血型等特殊用血申请须遵守相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

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医师应当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指征综合评估,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等,提倡互助献血。医院对输血适应证应有明确的规定,并定期评价与分析用血趋势。三级甲等医院全血和成份输血适应证合格率≥90%。

第二十三条

医院应高度重视临床输血管理工作,建立临床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制定临床医师合理输血的评价机制和奖惩办法。临床科室和输血科应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纳入科室和医师绩效考核管理,并作为医师用血权限认定及医师定期考核的必需内容。

第二十五条

对于符合条件的手术患者,经治医师要动员患者进行自身输血,双方签订《自身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择期手术患者的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符合条件的术中患者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自身输血医疗技术,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三级医院自身输血率(与手术科用细胞成分血量相比)≥25%。

第四十条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质量是否异常,执行双人双核对、双签名制度。

第四十一条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或门急诊号、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并再次核对血液后进行输注。

第四十二条

输血前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确认静脉通路通畅。输血器必须具备过滤功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三证”齐全,至少每12小时更换一次。

第四十三条

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继续输注。患者无输血(不良)反应等特殊情况,一般不得在输血中途拔掉输血器,以免造成血液人为污染。

第四十四条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重点监测以下几个阶段:开始输血前;开始输血后15分钟以内;输血过程中至少每小时一次;输血结束后4小时。

第四十五条

医院应对输血治疗病程记录有明文规定。输血当天相关病程记录内容应完整详细,至少包括输血原因、输注种类、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以及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等。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应注明输血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并有两位输注核对者的签名。

第四十六条

血液输注完毕,废血袋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并记录。

第四十七条

医院应制定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记录。制定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

第四十八条

血液输注到患者体内之前发现血液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采供血机构的血液质量控制部门,并按照血站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九条

临床输注过程中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不良事件应通知输血科,并报告医院医务部门,经调查核实,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第五十条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第五十一条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后,临床医师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相关项目,并及时送输血科查找原因。输血科需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相关项目,并向临床反馈意见。对怀疑输入了可能有传染性疾病血液的患者应有随访,并记录,具体由主管职能部门监管。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输血科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封存的血液由医疗机构保管。

第五十三条

发生严重的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不良)反应时,应当由医务部门、用血科室、输血科和供血机构在场共同调查处理,并按照相关规定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输血传播性疾病后,按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执行。

下载医院护士临床输血操作规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院护士临床输血操作规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院临床输血培训总结

    医院临床输血培训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临床医疗及护理人员对临床输血的认识,我院检验科于2015年09月23日(14:30-17:00)在门诊五楼大会议室举办了输血相关知识培训讲座。 培......

    医院安全输血操作规程[推荐阅读]

    医院安全输血操作规程 1、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与患者或近亲属讲清利害关系后,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由护士核对患者资料、原始血型、rh血型后采集防......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完善临床用血的组织管理。严格执行血液管理,规范和指导我院临床......

    延寿县中医院临床护士输血时职责

    延寿县中医院临床护士输血时职责 1、确定输血后,护士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同时采血样。 2、由护士及时......

    临床医师、护士供输血培训考试卷

    临床医师、护士供输血培训考试卷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医院输血管理法律法规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B.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C.卫生......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指导医院科学合理用血,指导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合理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特制定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总结

    时间 2013年1月16日 小会议室 蔡院长,医务科、输血科、护理部及临床各科主任参加 会议由医务科长李建军主持。 输血科主任对2012全年医院临床用血情况进行了整体分析和总结,......

    临床输血申请单

    《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说明 1、申请类型:分常规、预约、特殊、手术备血、火急、紧急发血、六种。 2、不需采集标本的输血申请可以不填“采标本时间”和“采样人”,除此之外,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