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农村信贷需求新变化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12:1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目前农村信贷需求新变化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目前农村信贷需求新变化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第一篇:目前农村信贷需求新变化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2005年将要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

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1月,中央新的“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的富裕小康,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解决“三农”问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农村金融改革及农村资金的供给问题,“三农”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对“三农”资金的投入的投量和投向。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三农”发展的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三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实行行户小额信用贷款、支农再贷款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增收,为农民走上富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农村信贷投入对“三农”经济的影响

当前农村资金的投入除国家的减税政策、扶贫资金、和部分粮棉油补贴政策的配套资金外,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近几年开展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质押贷款和中央银行的支农再贷款(目前采用的是由当地信用联社向央行的借款,专项用于支农资金不足的信用社发放贷款需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三农”经济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成为农民由贫穷转向富裕的重要资金支柱。主要表现在。

(一)小额农贷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神池县是个纯农业县,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神池县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富民政策,以农户小额贷款为突破口,加大支农贷款的力度,通过开展信用等级评定、信用工程建设,用信贷杠杆引导农民诚实守信,支持农民发家致富,推动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确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根据辖内农业生产条件,分类扶持,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突出重点,择优扶持。几年来,形成了以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为主体;种草养畜,舍饲养殖为支撑;农村特色产品经纪人为辅的农业生产新格局。先后扶持建起了以贺职乡为主的万亩南瓜基地、以东湖乡为主的十万亩万铃署基地,建起和培育了养殖示范小区20个、百头养殖重点户80户、发展养殖大户120个,建设规模养殖场7个,起到了种植损失养殖补,粮食减产牧增收的效果;二是农民实现了增收。截止2004年未,神池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达15897万元,全部用于“一农”,较2000年增加9066万元,增幅达130。农村资金的大量投入,农业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民收入逐年产加,2004年,农民人均种植收入增加700多元,养殖收入增加320多元,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子女上学等问题。三是农村信用环境得到改善。神池县至2001年实施农户小额信贷以来,经过一年来的风风雨雨,全县已评出信用户15007户,占全县农户的64.9据,发放贷款证12000户,占全县农户的54.6。通过信用社与农民的感情距离,也赢得了农民的信任,社会信用环境得到改善。四是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初步形成。信用社在小额农贷的基础上,为支持其它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实行农户联保贷款,加大了对农村专业市场、农村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从而促进了农民增收,可以说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人民银行的支农贷款发挥了积极作用。截止到2004年12月底,神池支行支农再贷款余额为1300万元。特别是近几年业,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愈加重视,农村信用社在资金方面已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真正把农村经济搞好,神池支行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向上级行申请支农再贷款,按照“四挂钩”的要求,建立三级台账,及是监测支农再贷款的管理、使用情况,集中支持了辖内6家因资金不足而支农乏力的基层农村信用社,占到全县法人机构的45,支农同贷款全部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籽种、地膜、农药和农机具,为农村经济发展流入了新的活力,使农村信贷投入遍及全县各个村庄、农户,使县委、政府的调产战略得以顺利实施,农民及时得到生产生活的急需资金支持,通过央行支农资金的投入带动了农民增收。几年来,神池支行支农再贷款累放金额达到4000多万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弥补了“三农”资金长期供需不足的局面。

(三)初步探索出了我县信贷支持“三农”的有效途径。一是坚持分类指导,区别扶持。几年来,神池县农村信用社在政府、人行县支行大力支持和窗口指导下,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

理方式,努力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农民自己的银行”,把服务“三农”作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方向,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择优扶持,对以种植业为主的乡镇,加大对优种、农机具、化肥、地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对一些山区乡镇,通过信贷引导,推行退耕还林还草,鼓励农民进行舍饲养殖;对一些交通便利,商品集散地有重点地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商贸流通业,使

全县的农业生产各具特色,显出勃勃生机。二是加快推广联保贷款。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范围也在扩大,主要是近些年农村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组织和农村民营企业,比如近一些年出现的农村绿色农业基地、奶牛养殖业、肉牛养殖业、农副产品经纪人等。这些新的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村企业的发展,为农村信用社打开了新的赢利和发展空间。

二、当前农村信贷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信贷主要表现在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还有少部分联保贷款和质押贷款,小额贷款占比较高。小额贷款在额度小、期限短、方便灵活方面,使农民确确实实得到了实惠,受到了农民的极大欢迎,促进了“三农”经济的发展。为解决农民贷款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一方面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生活逐步走富裕,农民维持简单再生产所需的化肥、农药、种籽等小额贷款已基本得到满足,农民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农村的信贷需求也开始发生很大变化,已向高层次、多元化发展,有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在生产上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多样化,对贷款的品种、需求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农民不仅仅单纯依靠种地、养殖为主,逐步向种、养、加一体化发展,而且贷款的周期也要求越来越长,小额贷款的方式和额度已不适应新时期农民对贷款的需求。表现在:

(一)农村信贷投入方式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突显。个体私营企业和农村其它经济组织贷款需求呈旺盛态势,资金的需求量与期限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村出现了新的变化,农产品加工业、个体运输业等新型农工商结合的经济组织逐步开成,其对贷款的需求十分旺盛,小额贷款的额度与期限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如神池县实施退耕还林,舍饲养殖以来,在交通较发达的农村都兴起了运输业,仅去年下半年以来,农村通过各种渠道筹资养车的就这近千户,需资金近4000余万元,而小额贷款每户最高仅能解决2万元,有些户几户合起来还买不到一部车,小额贷款难以满足,只能通过高利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农村信贷供给总量与高附加值农业生产信贷需求差距较大。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只能解决了农民简单再生产的问题,而没有解决从根本上脱贫致富的问题。小额信贷通过其额小、分散、灵活的方式,对一些纯种植户、小规模养殖户的资金需求可以满足。但对一些高附加值农业生产因资金需求量大,生产周期长而难以满足需求。如近年来兴起的奶牛养殖业,尽管前景看好,但国资金需求量大,涉及面广,资金周转时间长,信用社一方面无能为力,另一方面觉的风险较大,不敢大胆进行支持,致使生产形不成规模,在一家程度上限制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农业与农产品深加工资金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目前由于近几年自然灾害频繁,小水库、渠道多年失修,急需进行维修;另外农副产品加工业俏然兴起,各种机器设备及基础设施投资大,资金回收周期长,这些小额贷款无法满足。

(四)农村信贷供给结构与农村是益增长的消费贷款需求不相适应。当前信贷支农主要靠农村信用社,而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的主要品种仍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为主,服务对象也主要是种植户和养殖户。农村居民近年来生活消费水平普遍提高,对住房消费、子女上学、交通和通讯设备、家庭设备等方面投入较多,资金需求量也较大,则小额农贷对贷款用途虽规定5大类,但消费货款、住房贷款、助学贷款、汽车贷款优惠政策等都与农民无缘。

(五)农村信贷渠道单一,农村信用社支农步履维艰。除了农村信用社以外,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大部分只吸存、收贷,而很少放款。唯一的农定发展银行也只专职于发放粮、棉、油收购专向贷款,对提升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其他方面资金支持力度微乎其微。因而重任就落到农村信用社身上。2004年新增的农业贷款中,绝大部分来自于农村信用社。“一农支三农”的重任,使原本就经营艰难的农村信用社更显得力不从心。少数地方的农民贷款难问题仍然存在。

(六)农村金融服务网点明显减少,农村资金“农转非”严重。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自实施商业化和集约化经营以来,大量撤并基层营业网点,以神池县为例,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基层全部撤并,而信用社由于撤并乡镇在2年间撤消了3个基层社。另一方面是“农转达非”严重,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除发放小额质押贷款外,其它类型的贷款全部上收,而在当地所吸收的存款,全部上存其上级行。除此以外,邮政储蓄的快速增长也加剧了农村资金的外流。如神池县邮政储蓄存款达1亿元,全部上存上级邮政部门,如果这部分资金用于“三农”的投入,将会给“三农”经济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七)信贷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不配套。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仍然沿袭传统的“春放秋收冬不贷”的做法。就神池来说,农忙季节主要集中于3-9月之间,而剩余的半年时间,特别是在粮食还没有出售之前,农民从事一些其它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搞一些小的粮油贩运、小型农产品加工等需要的资金,信用社在农民没有还清贷款前,而且确定的信用额度已足,就不能对其发放新的贷款;另外,从事养殖业、发展特色农业以及购置大中型农机具的需求,要么期限太短,要么不能跨年度,不符合生产发展的要求,农民感觉委不方便。如奶牛养殖业,养小牛投资小,但到产奶期至少也得一年半以后,而农民贷款期限最长为一年,无法满足农民的需要。

(八)农民难以承受过高的利率负担。现行农村信用社利率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基础上最高可以上浮2.3倍,达到12.83。再加上物价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农民实际纯收入涨幅不大,贷款得率虽然在执行中,信用社对农户的贷款并不是执行的最高限,但能享受到优惠的,也只限于颁发有信用证的农户,而且金额较少。缺口部分,有时不得不靠亲朋好友借或借高利贷。

三、提高农村信贷投入的政策建议

由于农业经济效益的逐步提高,资金需求的不断增加,央行应加强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拓宽业务,主动占领农村市场,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一)提高小额贷款的额度和贷款范围。针对当前农村和农民的贷款需求变化,信用社应定制合理的支农贷款办法,适当提高小额信用贷款的额度,对不同的产业资金需求行业,采取不同的贷款最高限额,拓宽贷款的用途和范围,加大中长期贷款的比例,满足农民的大额贷款需求。

(二)坚持农村资金投入于农村,解决农村信贷需求问题。一要加大支农再贷款的投入额度和期限,缓解信用社资金不足;二要调整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发挥信贷支农作用,可试办定单农业贷款、农产品开发、扶贫贷款、农业设施贷款等业务;三要将农业银行、邮政储蓄资金通过多种渠道再投入农村,规定从农村吸收的资金,除缴足准备金、留足备付金外,设定上存资金的比例,其余部分全部通过有关渠道回流农村,增加农村资金来源;四要规范民间借贷,对民间借贷进行合理引导和监管,使民间借贷成为民间融资的一种补充形式。

(三)对信用社开办农村消费信贷给予支持。鼓励信用社开办住房贷款、助学贷款等业务,不断扩大信用社的业务范围,在改革中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提高资金实力,使信用社真正发挥起“三农”主力军作用。

(四)加快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通过人民银行资金支持,消化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促进农村信用社转换经营机制,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国家“花钱买机制”的目的。从而解决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在支农服务中,不堪负重的“一农支三农”的困难局面,提高其支农的实力和能力。

(五)成立农业贷款担保机构。通过成立农业贷款担保机构,解决农民贷款难、特别是大额贷款难的问题,可有效解决涉及农民营企业、个体私营经济的贷款难问题。对于一些额度大、期限长的贷款,以其有效资产作抵押,由政府出面担保或者进行适当扶持,辅之以安排下岗职工、特困职工就业问题,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盈的效果。

(六)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农业是个投入大、抗风险能力差的产业,受自然灾害等影响因素较大,一旦有个天灾人祸,信贷投入后形成的风险将是大范围的,这也是金融机构惧怕对农业投入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建立农业风险补偿机制,可以将灾害风险、市场风险等造成的信贷资金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使风险由银行承担转移为由保险机构承担。

(七)各级政府应出台对支农金融机构进行倾斜的政策。要重视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有政策倾斜、资金保证、宣传到位等方面拿出实际行动支持农村信用社,对农村信用社,由于体制、历史等原因形成的大量不良资产,应给予拨离、核销或收购。要降低营业税率,免征所得税。对办理政策性支农业务的金融机构,财政提供贴息资金和呆帐损失弥补。

第二篇:当前农村信贷供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为使国内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降至最低,2008年11月中央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条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五项措施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新形势下,如何利用农村信用社这一“农村金融的助推器”更好的服务于县域经济,如何才能适应新的信贷需求,笔者作如下简单分析:

一、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1、农民收入有所增长,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据笔者调查,自2005年以来,**县县农民人均收入年平均增幅达12.86%,到2008年末预计达到5128元,且从近几年的县域经济增长趋势来看,农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农民手中的可支配现金收入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农村市场逐步细分,农业产品商品率逐步提高,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带头示范作用明显增强。一是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逐步增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种、养基地;二是专业大户、龙头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带动示范作用明显增强;三是农村中各种专业协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组织协调能力逐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渠道畅通。

3、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一是城区、乡镇规模不断扩大,覆盖面不断延升至农村;二是县域人口准入条件放宽,外来户不断增多,资金、物资投入也随之向城区转移,规模和覆盖面不断扩大;三是乡镇发展迅速,进一步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4、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2009年,伴随中央十项举措之一的“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县农民住房改造和新居建设将逐步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5、县域附近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前途广阔。近年来,在县域附近的各乡镇非常重视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发,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休闲、旅游、观光基地。

二、当前农村信贷供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问题

1、农村信贷结构不适应农村资金需求结构

近年来,信用社个人贷款逐步转向以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为主,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虽然能解决部分农民生产生活小额资金的需求,但随着农村经济规模化和工业化,从农村资金需求总量上讲,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并不是主要需求,往往忽视农村非农产业的信贷发展战略,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2、农村信用社信贷方式不适应农村信贷市场

目前的农村信用社信贷中,贷款方面主要以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为主。担保贷款中又以质押贷款为主,并且质押贷款额不能高于存单面额80%,抵押贷款是抵押房产的,又要求借款人必须拥有两套以上房产,这对于居住地在农村的借款人来说,由于没有信用社所认可的相关房产权利证明,自然不能得到贷款。抵押信贷方式显然不能适应农村信贷需求市场。

3、农村信贷投入方向不适应农村经济的要求

在客户选择上,迫于不良资产的压力,形成了向企业放贷不如向个人放贷的倾向,压制了企业进行风险投资的意愿,妨碍了企业的成长;在投入方向的选择上,重农业轻非农产业,农业中信贷投入集中在生产领域,对消费领域的投入明显不足,生产领域又集中在周转领域,对基础设施投入明显不足。

(二)外部问题

1、农村资金流动呈多渠道、加速化趋势,外流问题非常突出。一是转移式外流,主要表现在邮政储蓄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转存款。二是投资性外流,表现为在外经商办企业。

2、农村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传统农业呈逐步萎缩趋势。一是农业效益仍然较低,致使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造成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二是传统农业,特别是粮油种植业逐步萎缩,发展态势走弱。

3、县域范围内中小企业管理缺位,缺乏拳头产品和尖端技术,市场占有率低,难于做大做强。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不规范,数据信息传递失真造成风险;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占有率低。

4、农村民间借贷活跃,利率逐年攀高。据调查,由于农村资金增长较快,加之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额度较小,难于满足农村较大规模的产业发展需要,农村民间借贷进一步活跃,利率逐年攀高。

三、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大力组织资金,努力提高信用社在市场的占有份额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升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形象和地位。继续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改善服务质量,维护、发展核心客户和优质客户群。

(二)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把握信贷支农的切入点

1、积极支持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和市场占有率;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支持具有地方特色和一定品牌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支持和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业主和专业大户,支持农村土地流转过程形成的农业生产项目。

2、着力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品牌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大力支持粮食优化、品种改良和推广适用先进技术等,支持规模化养殖。

3、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节水灌溉、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的支持力度。

(三)积极拓展信贷业务,提高信用社综合竞争能力

1、坚持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为重点,抓好信贷资金的营销工作,抢占业务发展先机,拓展县域市场,做大做强“蛋糕”规模。

2、突出重点,实施信贷倾斜。要重点瞄准服务区域内的尖端客户,增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客户的市场营销。

3、创新服务方式和业务品种,壮大核心客户群。将信用商户做大做活,扩大全县的个人信贷市场。并积极拓展消费贷款,对居民购房、购车等高档、耐用消费品贷款,采取按揭贷款方式予以支持。

(四)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继续实行科学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充分考虑和涵盖客户对信用等级、入股情况、资金归社率、开户情况、经营规模等对信用社的综合贡献情况,对不同客户执行不同的浮动指标和浮动幅度,在遵循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的基础上对贷款利率进行科学测定,以实现风险与收益对称、培养客户的资金成本意识,使客户和信用社真正实现“双赢”。

第三篇:目前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招商引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资本流动,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前,许多地方招商引资卓有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以行政法学的眼光审视这些问题,并提出建议,供行政机关参考。

一、问题

(一)引资方存在的问题

1、作为招商引资条件的部分投资物缺乏必备的法律条件,如以房屋等固定资产出资,在引资承诺前还未取得合法所有权,造成承诺后无法兑现、引发纠纷、赔偿损失的后果。

2、以土地投资,与《国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关于无偿划拨国有土地的范围不一致,给出资方事后故意违约造成借口,使招商方处于被动地位。

3、招商优惠环境缺乏有效制约机制。一是对招商各方相关的管理部门缺乏制约,在管理上失之过严或失之过宽,造成招商信誉下降或留下投机之隙。二是对投资方缺乏有效监督,使个别投机者的投机阴谋得逞。

4、急于求成,辅助工作不扎实。如城市招商中,房屋拆迁不规范仍值得重视。

(二)出资方存在的问题

1、投机、诈骗现象存在。个别投资者缺乏投资诚意,为了投机、诈骗而进入招商市场,往往以将招商方的财产作抵押骗取贷款或转卖财产,然后卷款逃走。

2、转嫁危机,故意毁约。有的投资商事前未进行市场调查,投资后觉得无利可图,或根本无资可投、无空可钻的时候,就找借口毁合约,转嫁危机,扰乱投资市场。

二、建议

1、在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框架内,稳妥拟定招商方案,合法运作招商活动。在提供优惠招商条件方面,要取得投资财产的合法所有权,对国有土地的划拨要与国土法律保持一致。如为了提高招商优势,可实行对价制度,切忌不顾法律规定进行无偿划拨。

2、建立现代招商引资管理体系,招得进、管得好、管得住,既注意提高投资诚信,又防止投资商的巧取、诈骗。

3、以人为本,兼顾各方,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第四篇:目前物资供应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陕煤建司物资供应管理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

煤矿物资供应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以前,陕煤建司物资供应管理由下属二级单位物资管理中心负责,2012年5月,依据陕煤集团物资重组整合方案,陕煤建物资供应中心归并物资集团,重组命名为物资集团陕煤建分公司,主要职能是负责陕煤建司物资的集中采购和供应。两年多以来,通过集团物资供应模式的转变,实行的物资集中采购方式极大的发挥了规模优势,不仅形成了采购批量,增强了议价能力,获得了价格折扣,减少了储备资金占用,而且为逐步实现专业化采购、规范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目前物资供应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原物资供应中心归并物资集团并成立陕煤建分公司以后,根据物资集团业务主导,主要以物资采购和供应为主,没有完全尽到管理职责,供管脱节,导致重复设置物资管理部门,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

2、由于物资管理部门业务指导不到位,使用单位提报的物资计划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错采、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容易造成库存积压或报废损失。

3、使用单位的物资计划上报到物资分公司以后,物资

分公司需按业务流程报经物资集团审批后方能按类别分级采购,计划审批手续繁琐,采购周期长。加之物资信息化上线后,无编码物资计划不得上报,而物资编码申请时间过长,影响计划报送和采购周期。

4、供管分离后,分公司物资采购周期相对较长,使用单位怕影响生产,提报计划量或储备量势必加大,容易造成库存积压。

5、部分零星、量少、非常用物资到货不及时。

6、供应商素质参差不齐,在物资规格、型号、性能、用途等方面缺少专业知足,影响供货质量和时间;供应商选择上供需双方沟通少,导致部分供应商供货质量差,错供、退货现象时有发生。

7、物资招标、议标采购时,有时 “一物一招”或“一次一招”,造成同类物资多家生产,通用性互换性差,使用管理难度大。

8、近期可能由于资金或其他原因,部分集采物资不能及时到货(如:双龙矿工业润滑油脂一月未交货),影响了矿井的正常生产。

9、由于集团内部物资平衡、调剂平台不畅,导致积压待报废物资越聚越多,增大了库存。

10、陕煤建各矿均是老矿井,由于破产、改制等历史原因,加之近年两年来对矿井进行技术改造,生产工艺及装备

水平不断提升,淘汰了大部分老、旧设备,多年连续积压的报废物资得不到及时处理,完成集团公司下半年库存定额控制指标难度较大。

二、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1、物资集团系统内部供应分公司应与对外物流公司分离,物资分公司应供管结合,便于管理和更好的服务使用单位。

2、物资集团应尽快完善区域储备总库或物流基地建设,保障及时配送和满足集团各区域的联储共备,减少各使用单位的库存。

3、物资集团应加强供应商管理,严格执行审入、评价、考核、淘汰制度,供应商选择应坚持“先厂后商”的原则,建立供应商信息共享共同评审机制,便于使用单位监督和沟通。

4、物资分公司在计划采购时,应积极与使用单位沟通,参考使用单位在选型、选厂等方面的意见,避免采购物资性能不适或因计划变更而造成错采、多采和漏采。

5、简化计划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物资编码的通用性,方便暂时无编码物资计划提报和应急物资采购计划的执行。

6、加大代储代销力度,在集团审批通过的供应商注册目录内,无论生产厂或代理商,只要在互惠互利和诚信合作 的基础上,为满足安全生产和缓解当前资金压力,物资分公司和使用单位共同合作,创造条件让更多供应商参与寄售模式,缓解资金压力,降低库存储备。

以上是我对目前陕煤建司物资供应方面存在问题和解决建议的个人见解,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谢谢!

2014年7月29日4

第五篇:当前住房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拓展住房信贷的思考

向秋芳

(中国人民银行恩施州中心支行,湖北恩施 445000)

作者简介:向秋芳,(1966.08-),男,湖北省恩施市人,大学本科,经济师,曾在省及省以上刊物发表金融理论文章十余篇,并于1996年获湖北省金融科研成果三等奖。摘要:

关 健 词:信贷;住房信贷;思考 中图分类号:

住房信贷是目前我国消费信贷的主要形式,它对于启动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住房信贷发展缓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我国住房信贷发展现状

我国住房信贷起步较晚,国外在40年代住房信贷就有了较大的发展,二战以后,美国居民依靠信贷来支持消费已经成了普遍现象,而我国直到1996-1998年,住房信贷才开始真正起步。1996年,中央银行开始允许国有商业银行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在我国才开始起步。1998年以来,为了扩大消费需求,中央决定加快发展消费信贷,人民银行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住房信贷业务开展的政策,发布了《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允许所有的商业银行开办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布了《关于加大信贷投入,支持信宅建设和消费的通知》;1999年3月,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提出把消费信贷作为新的增长点,要求各商业银行积极开办住房信贷业务,并将住房贷款的最高限额由消费品价值的70%提高到80%;1999年9月,又将个人住房贷款的最长期限由20年延长到30年,并将贷款利率降低到同期法定贷款利率以下。这些政策的出台,大大地推动了我国住房信贷业务的发展。以我国住房信贷业务发展最快的建设银行为例,1998年末,建设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仅为450亿元,到2000年3月末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460亿元,贷款余额已达993亿元,占全行贷款的比重由1998年末的2.11%增长到5.9%。可以说,我国住房信贷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然而,和许多西方国家相比,尽管各商业银行加大了住房贷款的发展力度,但我国住房贷款的发展目前还是初步的,在存在着许多问题的同时也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在我国消费总额中,住房贷款所占比例1998年末不到1%,1999年末也不到3%。而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都高于20%,越是优良的银行这一比例越高。1999年我国住房贷款占GDP的10%,而美国几乎占到现有DGP的60%。由此可见,我国住房信贷目前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开拓和发展。

二、住房信贷落后的种种表现

1、住房抵押融资机制尚未形成,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难以推行。我国自1986年开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以来,开展面积小、量不大,只有100多亿元,在整个房地产贷款中占不到10%,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5%以上,从这一点看,住房信贷的发展离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差得很远,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其它方面的原因,也有金融部门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住房商品化远未实现,真正购买商品房的居民不多,因而对住房抵押融资的现实需求未普遍化。二是由于目前的商品房价格相对于居民的收入而言显得太高,因而即使抵押融资,普遍居民家庭也缺乏定期还本付息的能力。三是住房抵押贷款成数都有在七成以下,期限多为10年以下,10年期的月利率近10%。这种贷款条件显然为一般家庭无法接受。四是抵押贷款资金来源有限,规模受到控制。五是二级市场即抵押债权的转让市场远未形成,致使抵押贷款缺乏流动性,阻碍了资金的周转。六是与房地产抵押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致使这个过程多不规范。此外,还存在对抵押物评估困难、担保不规范、房屋拍卖市场不成熟导致银行抵押的房地产很难通过市场拍卖收回资金等问题。

2、住房金融机构不健全,现有的金融机构对住房金融业务的关系尚未理顺。表现在:一是没有一个全国性的专业住房金融机构(烟台、蚌埠两个住房储蓄银行只是作用有限的地方地方机构);二是各专业银行对房改金融业务和政策性资金恶性竟争;三是现有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都普遍存在与行内其它业务部门在业务和人员分工上的不明确,容易引发业务纠纷,造成内耗。

3、住房融资工具不多,创新不足。目前我国住房融资工具主要是住房存贷款,还有少量的住房债券及股票,远不足满足多元化的住房融资需求。由于缺乏大量的速效工具可供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住房融资市场的拓展。

4、公积金制度推行不理想,尚未成为重要的住房资金来源。建立公积金的主要作用是为建房和购房提供一个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来源,我国自90年代初推行公积金制度以来,到目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公积金归集量小,到1996年底,全国归集的公积金为393亿元,公相当于当年全国住房总投资的8%;二是地区之间很不平衡,沿海地区的公积金归集率高达90%左右,其中上海120亿元,而其它内地省份只有40%左右,其中上海120亿元,;三是公积金缴存比例较低,仅为职工工资的10%(职工及其单位各缴5%);四是一些地方对公积金的管理比较混乱,出现乱用、滥用或挪用现象。

三、住房信贷难以拓展的原因

1、居民收入在量的分配上相对落后,在结构上的严重分化,造成了在住房信贷需求上的弱化和异化。收入是决定社会消费的中心因素,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国民收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然而近几年来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大大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在1986-1998年间,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年均增长率比GDP年均增长率少4个百分点,比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少2.6个百分点。从结构上分析,这部分增加的收入大部分归少数高收入者尤其是暴富群体所有。据测算,1998年占城镇居民20%的最高收入户的年收入是20%最低收入户年收入的4.5倍;最高收入户收入水平比上年增长6.9%,最低收入户仅比上年增长1.9%,前者的增幅比后者高出5个百分点。农村的情况是,最高收入户人均收入达到5925.51元,是最低收入户733.15元的8.1倍。最近国家统计局组织的调查表明,我国高收入阶层年总收入一般在20万元以上,人数不到总人数的1%;占20%的高收入被调查者拥有着相当于42.4%的全部调查者财富。在农村,占农村20%的的高收入人群拥有50%的收入和购买能力。在任何时候,中低收入的人群永远是相对的大多数,也是住房信贷需求的主力军。所以说,城乡居民这种在量的分配上相对落后和在结构上的严重分化,造成了在住房信贷需求上的需求量的弱化和需求结构的异化,进而制约了住房信贷需求的扩大。

2、未来预期的影响,至使边际消费倾向下降,住房信贷需求减少。1994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使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下降,提高了储蓄倾向,减少了即期消费需求。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现有的企业要实现减员增效,这就造成了大量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1997年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总数达1275万人,其中只有少部分人重新就业,1998年和1999年继续有大量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与此同时尽管国家实施了国有企业限期“解困”,但国有企业亏损面扩大、亏损额增加的状况仍然未从根本上改变。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结构性调整又压缩和淘汰了一部分多余的、落后的生产能力,这在一些传统的产业如纺织业、煤炭业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再加上国家行政体制的改革,这些都会引发失业的增加,需求减少。旧的福利制度被打破,新的保障体制尚不完善,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强,养老、医疗、教育等福利制度的改革又造成人们预期支出的增加,居民不得不以压缩消费而增加储蓄的方式来自我保障。

3、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开展个人住房信贷最大的障碍来自人们的消费观念。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以勤俭持家、量入为出、不可“寅吃卯粮”为美德。这与我国生产力一直比较低、社会物质财富不丰富有关。但目前物质财富丰富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却没有改变,仍没有迈出负债消费的第一步。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北京和上海两地居民的抽样调查显示,对消费信贷感兴趣的居民仅占31%,不愿接受或表示担忧的居民所占的比重达69%,其中25%的居民明确表示不接受消费信贷。17%的居民对消费信贷慧疑虑,15%的居民认为其经济状况无力进行信用消费。

4、相关法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住房信贷担保制度。我国关于信贷方面的法律、法规有《担保法》、《票据法》和《贷款通则》等,这些法律法规都是针对生产性贷款而立的,针对消费性贷款的法律法规尚属空白。我国现行的担保法中缺乏对消费信贷的规定,并且由于房地产二级市场发育滞后等原因,作为贷款抵押的住房产权变现能力较差,不能为银行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所以在住房信贷回收过程中,一旦出现贷款本息回收困难、涉及到担保保证的履行、抵押物的处理、质押品的拍卖等,缺乏强制性的法律保障。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和社会环境,住房按揭申请一旦违约,处理抵押物将成为银行非常棘手的事情。如果违约人与银行合作,可以通过在房地产中介机构挂牌销售和转按揭形式解决,但目前违约人往往不愿意采取以上方式处理,只有通过法院裁定后进行拍卖,以此种方式处理,进间长、拍卖费昂贵、透明度低,银行费时费力,还可能达不到保全资产的目的。

5、个人信用制度欠缺,消费者资信度难把握。住房信贷一般金额较大,为确保住房信贷资金的安全,银行在承贷时对消费者个人的资信情况进行了解至关重要。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即没有对自然人进行身份证明;个人帐户、收入来源、个人可支配收入、用于抵押的资产以及信用状况记录,也没有实行家庭财产登记制、个人财产破产制没有相应的评信制度,更没有个人资信状况适用等级的专业信用认定机构对个人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认定。目前我国虽然实行了存款实名制,但是由于缺乏全社会、全范围的个人信用制度,单个银行内部个人客户的信息民尚不完善,共享性差,要了解个人客户在本行以外其它经济活动中的信用,银行花大量的时间也难掌握消费者的信用状况,对此银行贷款时往往采取繁琐的手续以保证贷款的安全,这也就必然影响到住房信贷的开展。

6、短期资金长期使用,住房信贷的期限结构错位。个人住房贷款期限较长,而银行负债的期限相对较短,这往往造成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不对称。发达国家一般采用资产证券化来解决资产的流动性问题,对住房信贷普遍采用的是抵押资产的证券化。我国目前在允许银行参与的资本市场发育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银行无法通过资产的证券化等方式建立融通长期资金的渠道,从而出现“短存长贷”的格局,不能实现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合理对称,经营的流动性风险增大。

7、住房金融工具创新不足。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信贷资金主要来自住房基金存款,包括政府和企业住房基金存款、公积金及住房储蓄存款,其中,政府和企业住房基金在大部分城市还未建立,而且这两项基金主要用于困难户建房和单位购房贷款,很少用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在公积金方面,归结的数额较小,北京市自1992年建成立公积金至今,实际建立住房公积金的人数占应建成人数的比重不足20%,归集住房公积金公3.5亿元;住房储蓄也很小,截止1993年未,建成设银行储蓄存款余额公32亿元,而同期住房抵押贷款余额为42亿元,缺口10亿元。因此,单纯地把住房基金存款作为住房信贷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住房信贷业务的拓展。在国外商业银行的贷款中,抵押贷款占有1/4—1/3,其中住宅抵押贷款占90%以上,美国1984年住房抵押贷款总额占金融机构全部净贷款的47。2%,其它发达国家也大都在25%以上。

7、住房信贷利率较低,影响银行的积极性。目前国家对住房贷款的利率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要求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低于同期法定存款利率,由于住房贷款业务繁琐,牵制了信贷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办理成本相对于企业贷款而方言,成本较高。又不允许收取合理的费用,所以许多行出地自身利益的考虑,开办此项业务的积极性不高。

四、拓展住房信贷业务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构建住房信贷的支撑平台。市场经济归根到底是信用经济,所以,建立和健全适合于市场经济支行要求的个人信用制度,是顺应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相对来讲仍处于跨系统跨行业相互封闭的状态,其各自所拥有的信息,也基本上处于相对保密状态,很难予以沟通。从而使得个人的信用透明度不高、信用信息无法共享、评估标准互不相同,缺乏权威性和统一性。所以,要想建立健全能覆盖全社会的信用网络查询系统,还需要作许多的协调工作。而且个人信用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由自然人的身份证明和个人社会档案、个人社会保险、个人银行帐户和收入来源个人可支配的并被金融机构认可的可用于进行抵押的资产等组成。所以,建立一个全社会共享的公正的个人资信咨询网络,就成了开展个人住房信贷业务至关重要的一环。从目前我国的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可以分步实施。首先,各商业银行应在目前信用卡客户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个人客户信用信息系统和个人客户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在此基础上,由人民银行牵头,通过同业公约的形式,实现各银行之间个人客户信用信息的交流,并发展与税务、法院等机构的信息交流。其次,在住房信贷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一定规模后,可借鉴国外经验,组建地区性、全国性的个人信用咨询公司,从社会各方面搜集个人信用信息,并有偿向社会各方提供服务。在我国建立个人信用咨询公司,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体现中国特色。一是为了保证该机构的高效运转,促使其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个人信用咨询公司应定位于商业性质的公司;为保障充分竞争,避免独家经营带来的种种弊端,在同一地应允许设立几家同类机构。政府登记、税收等方面应给予优惠政策,银行给予大力支持,促使其早日发展状大,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个人信用咨询公司信息的采集,在采集个人信用资料时,除银行之外应向社会各部门广泛收集,要充分体现广泛性、全面性、即时性、真实性。在个人信用资料的处理上,要充分利现代网络技术,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和计算机联网查询,以求形成一个覆盖面广、实用性强的个人信用网络。三是个人信用咨询公司的动作模式。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因其经济基础雄厚,民间资金富裕,应鼓励民间投资兴办;对于西部地区,可以按行政区划,由政府牵头控股,组建股份制的个人信用咨询公司。四是依法规范征信行为,保证良好的信用收集与运用秩序。信用法应对个人信用收集办法、保管方式、使用方法和征信公司应承担的保密义务,以及对违反规定动作的处罚办法等做出规定。以维护信用资源正常的按挖掘、加工和使用,充分发挥个人信用资源在银行消费贷款及经济往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健全住房信贷法规制度,完善各种配套措施。

1、建立完善的住房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一些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发放个人住房贷款进行监管,确定了一些指导性原则,这保证了住房金融的有序健康发展。如香港金融管理局规定,按揭贷款与抵押贷款的比例必须维持在70%的谨慎水平,并要求商业银行将房地产贷款维持在其贷款组合的左右;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要求银行和金融公司发放贷款时,不能超过房地产价格的80%;1990年4月,日本大藏省发布政令,要求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增长率不得超过其贷款增长率,如不遵守,则要受到“提醒”。1991年大藏省进一步规定,如果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超过其贷款增长率的3%,必须加以注意,如果超过5%,音乐会受到惩罚。为了保证我国住房信贷的有序发展,必须尽快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住房金融法规。目前应加紧制定诸如《住宅金融法》、《住房抵押法》等法律及《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

1、建立健全信用法律制度,夯实住房信贷的信用基础。目前,依据道德的力量已无法规范混乱的社会信用行为,亟待制定一部信用法,统一对失信行为的处罚标准,并加大打击力度,强力规范社会信用行为,培养践诺守信的良好风气,为消费信贷业务提供社会信用保障。信用法应对以下几点做出规定:一是允许对失信者进行名誉处罚。债权人可请求法院将债务人的失信行为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并记入个人信用档案。二是对失信者在经济上从重处罚,使之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所得到的好处。对因失信危害社会或给他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应当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四是信用状况不同者所得到的待遇也不同。对信用状况良好者,可提供一定的信用消费优惠,并给予诸多好处和便利;对信用不良者,应提出苛刻的条件,使他感到没有信用寸步难行。只有建立奖惩分明的法律制度,才能形成信用至上的社会风气,住房信贷才能健康、快速的发展起来。

2、建立初级市场的政府担保机构,减少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目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中低收入阶层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居民收入较不稳定,导致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增大,对个人的住房押贷款发展缓慢。因此,可考虑由政府设立住房贷款担保机构,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贷款提供担保。金融机构对经担保的购房者可降低首付款比例(如美国为5%),延长贷款归还时间,以增强购房者的购买 力。同时,政府住房担保机构可按担保金额的一百分比收取手续费。完善担保制度。

(1)、完善担保法。增加有关住房等消费信贷的规定。

(2)、培育规范住房的二级市场,使抵押的房地产能够方便的变现。

(3)、建立初级市场的政府担保机构,减少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目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中低收入阶层所占比重较大,而且收入较不稳定,导致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增大,对个人的住房住房抵押贷款发展缓慢。因此可考虑由政府设立住房贷款担保机构,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贷款提供担保。金融机构对经担保的购房者可降低首次付款比例(如美国为5%),延长贷款归还时间,以增强购房者的购买力。同时政府住房担保机构可按担保金额的一定百分比收取手续费。

(4)、可研究由政府出面组建住房信贷担保公司,为住房信贷提供担保。这是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消费信贷的成功经验。如美国有四家政府性质的按揭担保机构,主要为符合规定条件的个人提供住房贷款担保,并向银行收购部分个人住房贷款,发行住房按揭担保债券,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居民难以提供担保和银行的资金流动性问题,促进个人住房贷款的发展。

3、开展保险保障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1998年出台的住房保险业务推出几个月后因种种原因停止,它是保险公司为解决购房者申请贷款业务的保险制度,但要注意的是,在尽可能减少银行银行信贷风险和增加保险企业收入的同时,不能过高的收取保费,增大贷户的支出。保险引入消费的信贷业务可考虑开办: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为借款的消费者履行贷款合同作担保;财产保险及责任保险的推出,使消费者通过投保财产保险及责任保险,在财产遭受损失或要向他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时,从保险公司获得补偿,从而不致于降低还款能力;人身保险的引入,可以使消费者在死亡、伤残、疾病的情况下,从保险公司获得保险金,以保证自己式继承人有能力偿还贷款。

4、健全住宅抵押贷款保险机制。住宅抵押贷款保险具有特殊的运行机制,从事住宅抵押贷款保险的金融机构必须依照一国的担保法和住宅法等法律法规设立,具有独特的官方半官方性质,以国家权利为后盾,具有无限清偿能力,绝不能由一般的商业保险机构承办。现阶段,我国可以先利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展住宅贷款保险业务,然后建立符合法律规范的专门的保险机制。可以利用加拿大房屋抵押贷款与住宅公司(CMHC)依据加拿大的《国家住房法》开展的房屋抵押贷款保险,对其规模和作用加以分析。CMHC规定:凡是借款与房价之比超过75%的房屋抵押贷款必须向其投保,保费比例一律不低于2.5%。由于全额违约的情形很少发生,实际可承担的违约率在3%以上。从目前各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的情况,实际逾期率均在2%以下,采用住宅抵押贷款保险以后,上述的逾期水平上限可提高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贷款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使金融机构预期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5、中国人民银行应尽快制定住房信贷业务相关的法规政策,对个人住房贷款的对象、条件、金额、期限、利率、风险预期等作出全面科学的规定,使商业银行在具体的操作中有障可循。

(三)、引导广大消费者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发展住房信贷不公是银行增加的一个信贷业务品种,要把它提高到促进国民经常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高度来认识。勤俭持家是中国老百姓的传统习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并不与创造财富去享受生活相矛盾。目前在很多家庭住房消费观念中,还是依赖自身几十年的积累,先积累、后消费,这种消费观念落后于现代经济生活。现在的问题是要引导广大居民摒弃传统的消费观念,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要克服“无债一身轻”的定势,使广大居民能够享受生活,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要敢于负债消费。对那些高收入者要引导他们趋于起到消费的示范作用,从而形成新的消费热潮。要增强人们的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合理确定人们收入与消费信贷的组合方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使人们运用消费信贷等多种手段享受更好的生活安排和生活质量。

(四)、完善住房信贷政策体系,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一是对贷款期限长、利率风险大的住房贷款尽快实行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并行的利率制度。固定利率是指按照事先确定的利率计算全部贷款期内的全部利息,该利率并不再做任何调整和改变。浮动利率是指在贷款合同有效期内,只规定最初一段时间的利率,在规定的时间到期后,就要根据合同中事先规定的新利率计算方法,按照当时的市场利率重新确定下一阶段的利率,并按照新的贷款利率计息,浮动利率包括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等不同期限的浮动利率。通过消费者对两种利率的自由选择,增加消费者的风险和收益意识,规范消费者和银行之间的关系。二是在利率浮动比例和期限安排上,给商业银行以最大的余地,以便更好的为客户服务,更好地防范风险。三是允许商业银行在办理业务中收取必要的手续费、服务费,以补偿商业银行在办理住房信贷业务中额外付出的成本。四是灵活还本付息方式,银行在贷户因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无力还贷时,可以重新提供贷款服务,如延长贷款期限,以减少每月支付数额。五是扩大住房贷款发放品种。目前住房贷款公是固定利率、固定期限的贷款,品种单一,难以满足住房信信贷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商业银行有必要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如浮动利率、分级还款等。六是着手完善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建立住房金融的二级市场。七是银行要和与消费信贷有关的法律、评估、保险、公证等机构紧密合作,简化手续,为消费者提供高效快捷的“一条龙”服务。

(五)、增加居民收入。当前制约住房信贷的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居民收入水平低,经济承受能力差,因此,要改革分配体制,增加广大居民的收入。要调整现有的工资结构,使现有的主要保证居民“吃、穿、用”等基本生存需要的工资结构,逐步过度到包括住房、医疗、教育等福利性消费在内工资结构。要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重点解决知识分子收入偏少的问题。掌握知识、现代化意识强的人,有了钱才能敢于和勇于消费。同时,要提高社会福利程度,对下岗失业人员给予必要的生活保证,让他们有起码的生存了需要。

(六)、降低住房价格。政府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房地产开发商的商品房建设,给予优惠政策,降低房源价格,缩小房屋售价与个人收入的比差,使住房贷款面向中等偏低收入的社会群体,使其成为个人住房贷款的主要需求者,只有这样住房贷款业务才能大规模发展,才会有广阔的市场。

(七)、建立开放型的住房二级市场和住房金融二级市场。开辟与发展住房二级市场,是当前呼声较高的建议,一方面它可以使已拥有住房的消费者在二级市场上实现卖旧购新,住房升级,同时低收入居民可以购买这些转让房,实现新的消费增长点。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住房的需求打破计划分配的约束,居民的消费结构将更加合理。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住房管理和交易系统,规范动作机制,促进住房市场的发展和良性循环。建立善的住房二级金融市场包括住房信贷市场、住房抵押市场、住房保险市场等,以保证金融业全方位的介入房产业,规避转移一级市场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

(八)、增加农民收入,激活农村住房信贷市场。农村住房信贷市场潜力巨大,农村人口占全国的70%左右,而在住房信贷市场中农村的份额不足40%,即使把自给部分的消费考虑进去,农村居民在全国居民住房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到50%。所以整个住房信贷市场环境要创造好,必须激活农村的住房信贷市场。而要激活农村住房信贷市场必须增加农民的收入,减轻农民的负担。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近八成(78.9%)的农户的年均生活费支出不足2000元,在我国消费品市场强劲回升的背景下,农村消费品市场相对萎缩。虽然农村人口是城市人口的3倍,但是消费总量公为城市居民的91%,其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公为4.64%,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1/8。所以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既是当前启动消费的现实选择,又是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开拓住房信贷市场的极好契机。扩大农村住房信贷市场,就必须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其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乡政府机构改革的步伐,精简人员,坚决杀住“三乱”之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埂整顿农村市场秩序,严肃查处坑农害农行为,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让农民放心消费。农村金融机构要大力支持农村经济的调整、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培育特色农业等方面的工作,促进农村经济上台阶,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四是中央银行应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力度,保证农村金融机构有充裕的支农资金。

(九)、开放住房二级市场。美国住宅金融主要采取住房抵押贷款模式,住房抵押银行在资本市场上发行以住房作担保的住房抵押贷款,形成一级抵押贷款市场,又通过抵押贷款证券化转让贷款债权,形成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这一模式能有效运行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要有发达的资本市场,这样才能保证住宅抵押证券具有销售市场,保持高度的流动性。

2、要有众多的机构投资者,美国住房抵押证券的主要持有者是投资体贴构,众多的投资机构保证了住房抵押银行获得充足的资金。

3、要有众多的担保、抵押、保险、估价、信用评级等机构,这样才能防御和化解住宅金融机构的风险。

4、要有标准化的金融工具。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施,要求住宅抵押贷款和住宅抵押证券在利率、偿还方式、期限等方面匹配,这对金融工具标准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90年代以来,我国增量住房交易市场即一级市场发展迅速,但存量住房交易市场即二级市场发育缓慢。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关健是开放住房二级市场。通过住房贷款二级市场转让贷款债权,一方面使非销售性的银行资产转变为可上市交易的债券,从而实现资产证券化;另一方面,银行可解决现存资金来源的短期性与资本运用长期性之间的矛盾。目前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第一种方案是当金融机构掌握的抵押债权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可由保险机构进行抵押债权的保险,然后发行经抵押后的抵押债权证券,通过证券交易所向广大投资者出售。金融机构筹集到资金后,再到抵押一级市场上发行各种不同类型的抵押贷款,从而形成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可从金融机构的投资收益中分离一部分,按债券利率的大小分期支付。

第二种方式是当金融机构掌握的抵押债权达到一定规模后,可申请由政府提供担保,政府审核通过后,金融机构委托信托投资公司或证券交易所发行证券,通过投资者购买而为金融机构筹集资金。投资者的证券收益目前可由我国融资中的政策性资金予以偿不。第二种方案更适合我国的现实条件。

(十)、建立以住房消费性融资为重心的消费信贷新体系。住房消费信贷行为,从根要上说是在消费者对购买住房有强大的需求及助记词价格与消费者收入的差距较大时才产生的,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住房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把住房商品顺利销售出去,实现其价值并最终保证盈利。因此,以住房消费性融资为重心来构筑消费信贷新体系,能很好地解决我国的住房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一是可以使住宅的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相一致;二是可使住宅的建设投资实现回流和进行再投资;三是可改变过去由职工单位作为住房支出主体的现象;四是能有效地动员居民储蓄,通过抵押贷款业务把居民未来收的相当大部分预先固定在储蓄形式上。

(十一)、大力推广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开拓和完善抵押贷款市场。抵押贷款是解决住房价值与职工购买力之间巨大差距的最重机制,也是拓展住房消费信贷的重要手段。为大力推广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开拓和完善抵押贷款市场,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迅速制定有关政策。对开拓这一领域进行明确的政策导向,尽快在更大范围内推行这一融资机制。二是拓展抵押贷款资金来源。加大公积金的归集力度和其它政策性资金来源;延长抵押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和首次付款成数。建立和健全抵押贷款的担保制度。推动二级抵押市场的形成。二级抵押市场实际上就是抵押债权的转让市场,抵押债权证券化是这一市场动作的核心。因此要在证券发行和流通上予以政策支持;同时要实现抵押债权组合的标准化,即使其成为标准化的可供交易的组合;另外要建立和完善抵押债权的买卖机构,从国外经验来看,投资银行是从事这一业务的适当机构,因此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投资银行。三是加快住房融资工具和融资方式的创新。除继续发展和规范现有的各类存贷款工具外,要充分利用股票、债券等工具融通长期资金,允许各种存单和商业票据在房地产金融市场上转让流通;在融资方式上,一方面,根据国民收入等具体情况开发新的住房储蓄方式,同时设立金融机构间的相互融资方式;另一方面根据贷款对象的不同要求,在贷款期、偿还、利率、成数等方面作出合理的安排,个人住房贷款应进一步丰富贷款品种,如固定偿额抵押贷款、分享增值抵押贷款,对中青年可实现还贷付款递增抵押贷款,对老年人推行养老住房抵押贷款,还可开发人寿保险住房抵押贷款等等。此外要充分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资产的证券化,实现现代住房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主要参考文献(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1992:《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 3 4 5 6 7 李爽,1998:《消费的陷阱》,珠海出版社 厉以宁,1984:《消费经济学》,人民出版社 李转良,1999:《全球经济一体化》,天津人民出版社

王小广,高国力,樊彩耀,1999:《住房体制改革》,广东经济出版社 谢渡扬,《略论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金融研究》2000年第1期 刘文斌,《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制约》,《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9期

下载目前农村信贷需求新变化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目前农村信贷需求新变化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养鸡专业户目前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养鸡专业户目前存在问题及对策 (许昌市种禽场 路喜见461000) 作为养殖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养鸡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规模逐渐扩大,但养鸡业的发展目前还是很不平稳,出现时快时慢......

    目前农村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农村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全部基础,是党在农村的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和传播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发挥着中央组织和地方......

    目前征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信贷征信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技术含量高,且具有超前性与挑战性的一项系统工程,信贷征信建设具有广阔的社会性。近日,我们对晋中市辖内2004年1—10月银行业金融机构......

    目前征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目前征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目前征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2007-12-15 22:44:0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目前征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

    目前农村存在的问题5篇

    目前农村存在的问题 一、老弱病残、妇女儿童多,青壮年少。所到之处就像坚壁清野,没有青年近卫军,只有996138部队。每个村庄异常寂静,难闻欢声笑语。挨家逐户去寻访,才偶尔看到几......

    关于目前信托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目前信托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自《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相继颁布及实施以来,我国信托业步入以回归信托主业为特......

    目前铁路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

    目前铁路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目前的运输情况 今年,随着铁道部经营理念及运输政策的变化,兰州铁路局的运输政策随之发生了变化,即发展多元化经营,侧重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

    中国信息消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中国信息消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编者按: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日益活跃的消费热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