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信贷供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21:3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农村信贷供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农村信贷供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篇:当前农村信贷供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为使国内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降至最低,20xx年11月中央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条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五项措施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新形势下,如何利用农村信用社这一“农村金融的助推器”更好的服务于县域经济,如何才能适应新的信贷需求,笔者作如下简单分析:

一、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1、农民收入有所增长,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据笔者调查,自20xx年以来,**县县农民人均收入年平均增幅达12.86%,到20xx年末预计达到5128元,且从近几年的县域经济增长趋势来看,农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农民手中的可支配现金收入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农村市场逐步细分,农业产品商品率逐步提高,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带头示范作用明显增强。一是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逐步增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种、养基地;二是专业大户、龙头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带动示范作用明显增强;三是农村中各种专业协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组织协调能力逐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渠道畅通。

3、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一是城区、乡镇规模不断扩大,覆盖面不断延升至农村;二是县域人口准入条件放宽,外来户不断增多,资金、物资投入也随之向城区转移,规模和覆盖面不断扩大;三是乡镇发展迅速,进一步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4、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20xx年,伴随中央十项举措之一的“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县农民住房改造和新居建设将逐步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5、县域附近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前途广阔。近年来,在县域附近的各乡镇非常重视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发,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休闲、旅游、观光基地。

二、当前农村信贷供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问题

1、农村信贷结构不适应农村资金需求结构

近年来,信用社个人贷款逐步转向以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为主,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虽然能解决部分农民生产生活小额资金的需求,但随着农村经济规模化和工业化,从农村资金需求总量上讲,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并不是主要需求,往往忽视农村非农产业的信贷发展战略,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2、农村信用社信贷方式不适应农村信贷市场

目前的农村信用社信贷中,贷款方面主要以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为主。担保贷款中又以质押贷款为主,并且质押贷款额不能高于存单面额80%,抵押贷款是抵押房产的,又要求借款人必须拥有两套以上房产,这对于居住地在农村的借款人来说,由于没有信用社所认可的相关房产权利证明,自然不能得到贷款。抵押信贷方式显然不能适应农村信贷需求市场。

3、农村信贷投入方向不适应农村经济的要求

在客户选择上,迫于不良资产的压力,形成了向企业放贷不如向个人放贷的倾向,压制了企业进行风险投资的意愿,妨碍了企业的成长;在投入方向的选择上,重农业轻非农产业,农业中信贷投入集中在生产领域,对消费领域的投入明显不足,生产领域又集中在周转领域,对基础设施投入明显不足。

(二)外部问题

1、农村资金流动呈多渠道、加速化趋势,外流问题非常突出。一是转移式外流,主要表现在邮政储蓄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转存款。二是投资性外流,表现为在外经商办企业。

2、农村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传统农业呈逐步萎缩趋势。一是农业效益仍然较低,致使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造成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二是传统农业,特别是粮油种植业逐步萎缩,发展态势走弱。

3、县域范围内中小企业管理缺位,缺乏拳头产品和尖端技术,市场占有率低,难于做大做强。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不规范,数据信息传递失真造成风险;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占有率低。

4、农村民间借贷活跃,利率逐年攀高。据调查,由于农村资金增长较快,加之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额度较小,难于满足农村较大规模的产业发展需要,农村民间借贷进一步活跃,利率逐年攀高。

三、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大力组织资金,努力提高信用社在市场的占有份额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升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形象和地位。继续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改善服务质量,维护、发展核心客户和优质客户群。

第二篇:当前农村信贷供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为使国内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降至最低,2008年11月中央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条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五项措施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新形势下,如何利用农村信用社这一“农村金融的助推器”更好的服务于县域经济,如何才能适应新的信贷需求,笔者作如下简单分析:

一、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1、农民收入有所增长,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据笔者调查,自2005年以来,**县县农民人均收入年平均增幅达12.86%,到2008年末预计达到5128元,且从近几年的县域经济增长趋势来看,农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农民手中的可支配现金收入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农村市场逐步细分,农业产品商品率逐步提高,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带头示范作用明显增强。一是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逐步增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种、养基地;二是专业大户、龙头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带动示范作用明显增强;三是农村中各种专业协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组织协调能力逐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渠道畅通。

3、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一是城区、乡镇规模不断扩大,覆盖面不断延升至农村;二是县域人口准入条件放宽,外来户不断增多,资金、物资投入也随之向城区转移,规模和覆盖面不断扩大;三是乡镇发展迅速,进一步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4、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2009年,伴随中央十项举措之一的“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县农民住房改造和新居建设将逐步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5、县域附近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前途广阔。近年来,在县域附近的各乡镇非常重视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发,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休闲、旅游、观光基地。

二、当前农村信贷供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问题

1、农村信贷结构不适应农村资金需求结构

近年来,信用社个人贷款逐步转向以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为主,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虽然能解决部分农民生产生活小额资金的需求,但随着农村经济规模化和工业化,从农村资金需求总量上讲,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并不是主要需求,往往忽视农村非农产业的信贷发展战略,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2、农村信用社信贷方式不适应农村信贷市场

目前的农村信用社信贷中,贷款方面主要以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为主。担保贷款中又以质押贷款为主,并且质押贷款额不能高于存单面额80%,抵押贷款是抵押房产的,又要求借款人必须拥有两套以上房产,这对于居住地在农村的借款人来说,由于没有信用社所认可的相关房产权利证明,自然不能得到贷款。抵押信贷方式显然不能适应农村信贷需求市场。

3、农村信贷投入方向不适应农村经济的要求

在客户选择上,迫于不良资产的压力,形成了向企业放贷不如向个人放贷的倾向,压制了企业进行风险投资的意愿,妨碍了企业的成长;在投入方向的选择上,重农业轻非农产业,农业中信贷投入集中在生产领域,对消费领域的投入明显不足,生产领域又集中在周转领域,对基础设施投入明显不足。

(二)外部问题

1、农村资金流动呈多渠道、加速化趋势,外流问题非常突出。一是转移式外流,主要表现在邮政储蓄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转存款。二是投资性外流,表现为在外经商办企业。

2、农村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传统农业呈逐步萎缩趋势。一是农业效益仍然较低,致使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造成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二是传统农业,特别是粮油种植业逐步萎缩,发展态势走弱。

3、县域范围内中小企业管理缺位,缺乏拳头产品和尖端技术,市场占有率低,难于做大做强。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不规范,数据信息传递失真造成风险;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占有率低。

4、农村民间借贷活跃,利率逐年攀高。据调查,由于农村资金增长较快,加之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额度较小,难于满足农村较大规模的产业发展需要,农村民间借贷进一步活跃,利率逐年攀高。

三、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大力组织资金,努力提高信用社在市场的占有份额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升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形象和地位。继续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改善服务质量,维护、发展核心客户和优质客户群。

(二)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把握信贷支农的切入点

1、积极支持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和市场占有率;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支持具有地方特色和一定品牌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支持和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业主和专业大户,支持农村土地流转过程形成的农业生产项目。

2、着力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品牌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大力支持粮食优化、品种改良和推广适用先进技术等,支持规模化养殖。

3、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节水灌溉、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的支持力度。

(三)积极拓展信贷业务,提高信用社综合竞争能力

1、坚持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为重点,抓好信贷资金的营销工作,抢占业务发展先机,拓展县域市场,做大做强“蛋糕”规模。

2、突出重点,实施信贷倾斜。要重点瞄准服务区域内的尖端客户,增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客户的市场营销。

3、创新服务方式和业务品种,壮大核心客户群。将信用商户做大做活,扩大全县的个人信贷市场。并积极拓展消费贷款,对居民购房、购车等高档、耐用消费品贷款,采取按揭贷款方式予以支持。

(四)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继续实行科学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充分考虑和涵盖客户对信用等级、入股情况、资金归社率、开户情况、经营规模等对信用社的综合贡献情况,对不同客户执行不同的浮动指标和浮动幅度,在遵循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的基础上对贷款利率进行科学测定,以实现风险与收益对称、培养客户的资金成本意识,使客户和信用社真正实现“双赢”。

第三篇:当前住房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拓展住房信贷的思考

向秋芳

(中国人民银行恩施州中心支行,湖北恩施 445000)

作者简介:向秋芳,(1966.08-),男,湖北省恩施市人,大学本科,经济师,曾在省及省以上刊物发表金融理论文章十余篇,并于1996年获湖北省金融科研成果三等奖。摘要:

关 健 词:信贷;住房信贷;思考 中图分类号:

住房信贷是目前我国消费信贷的主要形式,它对于启动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住房信贷发展缓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我国住房信贷发展现状

我国住房信贷起步较晚,国外在40年代住房信贷就有了较大的发展,二战以后,美国居民依靠信贷来支持消费已经成了普遍现象,而我国直到1996-1998年,住房信贷才开始真正起步。1996年,中央银行开始允许国有商业银行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在我国才开始起步。1998年以来,为了扩大消费需求,中央决定加快发展消费信贷,人民银行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住房信贷业务开展的政策,发布了《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允许所有的商业银行开办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布了《关于加大信贷投入,支持信宅建设和消费的通知》;1999年3月,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提出把消费信贷作为新的增长点,要求各商业银行积极开办住房信贷业务,并将住房贷款的最高限额由消费品价值的70%提高到80%;1999年9月,又将个人住房贷款的最长期限由20年延长到30年,并将贷款利率降低到同期法定贷款利率以下。这些政策的出台,大大地推动了我国住房信贷业务的发展。以我国住房信贷业务发展最快的建设银行为例,1998年末,建设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仅为450亿元,到2000年3月末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460亿元,贷款余额已达993亿元,占全行贷款的比重由1998年末的2.11%增长到5.9%。可以说,我国住房信贷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然而,和许多西方国家相比,尽管各商业银行加大了住房贷款的发展力度,但我国住房贷款的发展目前还是初步的,在存在着许多问题的同时也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在我国消费总额中,住房贷款所占比例1998年末不到1%,1999年末也不到3%。而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都高于20%,越是优良的银行这一比例越高。1999年我国住房贷款占GDP的10%,而美国几乎占到现有DGP的60%。由此可见,我国住房信贷目前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开拓和发展。

二、住房信贷落后的种种表现

1、住房抵押融资机制尚未形成,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难以推行。我国自1986年开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以来,开展面积小、量不大,只有100多亿元,在整个房地产贷款中占不到10%,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5%以上,从这一点看,住房信贷的发展离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差得很远,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其它方面的原因,也有金融部门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住房商品化远未实现,真正购买商品房的居民不多,因而对住房抵押融资的现实需求未普遍化。二是由于目前的商品房价格相对于居民的收入而言显得太高,因而即使抵押融资,普遍居民家庭也缺乏定期还本付息的能力。三是住房抵押贷款成数都有在七成以下,期限多为10年以下,10年期的月利率近10%。这种贷款条件显然为一般家庭无法接受。四是抵押贷款资金来源有限,规模受到控制。五是二级市场即抵押债权的转让市场远未形成,致使抵押贷款缺乏流动性,阻碍了资金的周转。六是与房地产抵押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致使这个过程多不规范。此外,还存在对抵押物评估困难、担保不规范、房屋拍卖市场不成熟导致银行抵押的房地产很难通过市场拍卖收回资金等问题。

2、住房金融机构不健全,现有的金融机构对住房金融业务的关系尚未理顺。表现在:一是没有一个全国性的专业住房金融机构(烟台、蚌埠两个住房储蓄银行只是作用有限的地方地方机构);二是各专业银行对房改金融业务和政策性资金恶性竟争;三是现有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都普遍存在与行内其它业务部门在业务和人员分工上的不明确,容易引发业务纠纷,造成内耗。

3、住房融资工具不多,创新不足。目前我国住房融资工具主要是住房存贷款,还有少量的住房债券及股票,远不足满足多元化的住房融资需求。由于缺乏大量的速效工具可供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住房融资市场的拓展。

4、公积金制度推行不理想,尚未成为重要的住房资金来源。建立公积金的主要作用是为建房和购房提供一个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来源,我国自90年代初推行公积金制度以来,到目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公积金归集量小,到1996年底,全国归集的公积金为393亿元,公相当于当年全国住房总投资的8%;二是地区之间很不平衡,沿海地区的公积金归集率高达90%左右,其中上海120亿元,而其它内地省份只有40%左右,其中上海120亿元,;三是公积金缴存比例较低,仅为职工工资的10%(职工及其单位各缴5%);四是一些地方对公积金的管理比较混乱,出现乱用、滥用或挪用现象。

三、住房信贷难以拓展的原因

1、居民收入在量的分配上相对落后,在结构上的严重分化,造成了在住房信贷需求上的弱化和异化。收入是决定社会消费的中心因素,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国民收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然而近几年来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大大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在1986-1998年间,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年均增长率比GDP年均增长率少4个百分点,比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少2.6个百分点。从结构上分析,这部分增加的收入大部分归少数高收入者尤其是暴富群体所有。据测算,1998年占城镇居民20%的最高收入户的年收入是20%最低收入户年收入的4.5倍;最高收入户收入水平比上年增长6.9%,最低收入户仅比上年增长1.9%,前者的增幅比后者高出5个百分点。农村的情况是,最高收入户人均收入达到5925.51元,是最低收入户733.15元的8.1倍。最近国家统计局组织的调查表明,我国高收入阶层年总收入一般在20万元以上,人数不到总人数的1%;占20%的高收入被调查者拥有着相当于42.4%的全部调查者财富。在农村,占农村20%的的高收入人群拥有50%的收入和购买能力。在任何时候,中低收入的人群永远是相对的大多数,也是住房信贷需求的主力军。所以说,城乡居民这种在量的分配上相对落后和在结构上的严重分化,造成了在住房信贷需求上的需求量的弱化和需求结构的异化,进而制约了住房信贷需求的扩大。

2、未来预期的影响,至使边际消费倾向下降,住房信贷需求减少。1994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使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下降,提高了储蓄倾向,减少了即期消费需求。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现有的企业要实现减员增效,这就造成了大量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1997年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总数达1275万人,其中只有少部分人重新就业,1998年和1999年继续有大量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与此同时尽管国家实施了国有企业限期“解困”,但国有企业亏损面扩大、亏损额增加的状况仍然未从根本上改变。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结构性调整又压缩和淘汰了一部分多余的、落后的生产能力,这在一些传统的产业如纺织业、煤炭业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再加上国家行政体制的改革,这些都会引发失业的增加,需求减少。旧的福利制度被打破,新的保障体制尚不完善,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强,养老、医疗、教育等福利制度的改革又造成人们预期支出的增加,居民不得不以压缩消费而增加储蓄的方式来自我保障。

3、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开展个人住房信贷最大的障碍来自人们的消费观念。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以勤俭持家、量入为出、不可“寅吃卯粮”为美德。这与我国生产力一直比较低、社会物质财富不丰富有关。但目前物质财富丰富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却没有改变,仍没有迈出负债消费的第一步。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北京和上海两地居民的抽样调查显示,对消费信贷感兴趣的居民仅占31%,不愿接受或表示担忧的居民所占的比重达69%,其中25%的居民明确表示不接受消费信贷。17%的居民对消费信贷慧疑虑,15%的居民认为其经济状况无力进行信用消费。

4、相关法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住房信贷担保制度。我国关于信贷方面的法律、法规有《担保法》、《票据法》和《贷款通则》等,这些法律法规都是针对生产性贷款而立的,针对消费性贷款的法律法规尚属空白。我国现行的担保法中缺乏对消费信贷的规定,并且由于房地产二级市场发育滞后等原因,作为贷款抵押的住房产权变现能力较差,不能为银行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所以在住房信贷回收过程中,一旦出现贷款本息回收困难、涉及到担保保证的履行、抵押物的处理、质押品的拍卖等,缺乏强制性的法律保障。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和社会环境,住房按揭申请一旦违约,处理抵押物将成为银行非常棘手的事情。如果违约人与银行合作,可以通过在房地产中介机构挂牌销售和转按揭形式解决,但目前违约人往往不愿意采取以上方式处理,只有通过法院裁定后进行拍卖,以此种方式处理,进间长、拍卖费昂贵、透明度低,银行费时费力,还可能达不到保全资产的目的。

5、个人信用制度欠缺,消费者资信度难把握。住房信贷一般金额较大,为确保住房信贷资金的安全,银行在承贷时对消费者个人的资信情况进行了解至关重要。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即没有对自然人进行身份证明;个人帐户、收入来源、个人可支配收入、用于抵押的资产以及信用状况记录,也没有实行家庭财产登记制、个人财产破产制没有相应的评信制度,更没有个人资信状况适用等级的专业信用认定机构对个人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认定。目前我国虽然实行了存款实名制,但是由于缺乏全社会、全范围的个人信用制度,单个银行内部个人客户的信息民尚不完善,共享性差,要了解个人客户在本行以外其它经济活动中的信用,银行花大量的时间也难掌握消费者的信用状况,对此银行贷款时往往采取繁琐的手续以保证贷款的安全,这也就必然影响到住房信贷的开展。

6、短期资金长期使用,住房信贷的期限结构错位。个人住房贷款期限较长,而银行负债的期限相对较短,这往往造成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不对称。发达国家一般采用资产证券化来解决资产的流动性问题,对住房信贷普遍采用的是抵押资产的证券化。我国目前在允许银行参与的资本市场发育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银行无法通过资产的证券化等方式建立融通长期资金的渠道,从而出现“短存长贷”的格局,不能实现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合理对称,经营的流动性风险增大。

7、住房金融工具创新不足。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信贷资金主要来自住房基金存款,包括政府和企业住房基金存款、公积金及住房储蓄存款,其中,政府和企业住房基金在大部分城市还未建立,而且这两项基金主要用于困难户建房和单位购房贷款,很少用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在公积金方面,归结的数额较小,北京市自1992年建成立公积金至今,实际建立住房公积金的人数占应建成人数的比重不足20%,归集住房公积金公3.5亿元;住房储蓄也很小,截止1993年未,建成设银行储蓄存款余额公32亿元,而同期住房抵押贷款余额为42亿元,缺口10亿元。因此,单纯地把住房基金存款作为住房信贷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住房信贷业务的拓展。在国外商业银行的贷款中,抵押贷款占有1/4—1/3,其中住宅抵押贷款占90%以上,美国1984年住房抵押贷款总额占金融机构全部净贷款的47。2%,其它发达国家也大都在25%以上。

7、住房信贷利率较低,影响银行的积极性。目前国家对住房贷款的利率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要求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低于同期法定存款利率,由于住房贷款业务繁琐,牵制了信贷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办理成本相对于企业贷款而方言,成本较高。又不允许收取合理的费用,所以许多行出地自身利益的考虑,开办此项业务的积极性不高。

四、拓展住房信贷业务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构建住房信贷的支撑平台。市场经济归根到底是信用经济,所以,建立和健全适合于市场经济支行要求的个人信用制度,是顺应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相对来讲仍处于跨系统跨行业相互封闭的状态,其各自所拥有的信息,也基本上处于相对保密状态,很难予以沟通。从而使得个人的信用透明度不高、信用信息无法共享、评估标准互不相同,缺乏权威性和统一性。所以,要想建立健全能覆盖全社会的信用网络查询系统,还需要作许多的协调工作。而且个人信用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由自然人的身份证明和个人社会档案、个人社会保险、个人银行帐户和收入来源个人可支配的并被金融机构认可的可用于进行抵押的资产等组成。所以,建立一个全社会共享的公正的个人资信咨询网络,就成了开展个人住房信贷业务至关重要的一环。从目前我国的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可以分步实施。首先,各商业银行应在目前信用卡客户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个人客户信用信息系统和个人客户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在此基础上,由人民银行牵头,通过同业公约的形式,实现各银行之间个人客户信用信息的交流,并发展与税务、法院等机构的信息交流。其次,在住房信贷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一定规模后,可借鉴国外经验,组建地区性、全国性的个人信用咨询公司,从社会各方面搜集个人信用信息,并有偿向社会各方提供服务。在我国建立个人信用咨询公司,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体现中国特色。一是为了保证该机构的高效运转,促使其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个人信用咨询公司应定位于商业性质的公司;为保障充分竞争,避免独家经营带来的种种弊端,在同一地应允许设立几家同类机构。政府登记、税收等方面应给予优惠政策,银行给予大力支持,促使其早日发展状大,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个人信用咨询公司信息的采集,在采集个人信用资料时,除银行之外应向社会各部门广泛收集,要充分体现广泛性、全面性、即时性、真实性。在个人信用资料的处理上,要充分利现代网络技术,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和计算机联网查询,以求形成一个覆盖面广、实用性强的个人信用网络。三是个人信用咨询公司的动作模式。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因其经济基础雄厚,民间资金富裕,应鼓励民间投资兴办;对于西部地区,可以按行政区划,由政府牵头控股,组建股份制的个人信用咨询公司。四是依法规范征信行为,保证良好的信用收集与运用秩序。信用法应对个人信用收集办法、保管方式、使用方法和征信公司应承担的保密义务,以及对违反规定动作的处罚办法等做出规定。以维护信用资源正常的按挖掘、加工和使用,充分发挥个人信用资源在银行消费贷款及经济往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健全住房信贷法规制度,完善各种配套措施。

1、建立完善的住房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一些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发放个人住房贷款进行监管,确定了一些指导性原则,这保证了住房金融的有序健康发展。如香港金融管理局规定,按揭贷款与抵押贷款的比例必须维持在70%的谨慎水平,并要求商业银行将房地产贷款维持在其贷款组合的左右;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要求银行和金融公司发放贷款时,不能超过房地产价格的80%;1990年4月,日本大藏省发布政令,要求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增长率不得超过其贷款增长率,如不遵守,则要受到“提醒”。1991年大藏省进一步规定,如果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超过其贷款增长率的3%,必须加以注意,如果超过5%,音乐会受到惩罚。为了保证我国住房信贷的有序发展,必须尽快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住房金融法规。目前应加紧制定诸如《住宅金融法》、《住房抵押法》等法律及《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

1、建立健全信用法律制度,夯实住房信贷的信用基础。目前,依据道德的力量已无法规范混乱的社会信用行为,亟待制定一部信用法,统一对失信行为的处罚标准,并加大打击力度,强力规范社会信用行为,培养践诺守信的良好风气,为消费信贷业务提供社会信用保障。信用法应对以下几点做出规定:一是允许对失信者进行名誉处罚。债权人可请求法院将债务人的失信行为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并记入个人信用档案。二是对失信者在经济上从重处罚,使之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所得到的好处。对因失信危害社会或给他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应当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四是信用状况不同者所得到的待遇也不同。对信用状况良好者,可提供一定的信用消费优惠,并给予诸多好处和便利;对信用不良者,应提出苛刻的条件,使他感到没有信用寸步难行。只有建立奖惩分明的法律制度,才能形成信用至上的社会风气,住房信贷才能健康、快速的发展起来。

2、建立初级市场的政府担保机构,减少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目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中低收入阶层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居民收入较不稳定,导致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增大,对个人的住房押贷款发展缓慢。因此,可考虑由政府设立住房贷款担保机构,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贷款提供担保。金融机构对经担保的购房者可降低首付款比例(如美国为5%),延长贷款归还时间,以增强购房者的购买 力。同时,政府住房担保机构可按担保金额的一百分比收取手续费。完善担保制度。

(1)、完善担保法。增加有关住房等消费信贷的规定。

(2)、培育规范住房的二级市场,使抵押的房地产能够方便的变现。

(3)、建立初级市场的政府担保机构,减少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目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中低收入阶层所占比重较大,而且收入较不稳定,导致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增大,对个人的住房住房抵押贷款发展缓慢。因此可考虑由政府设立住房贷款担保机构,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贷款提供担保。金融机构对经担保的购房者可降低首次付款比例(如美国为5%),延长贷款归还时间,以增强购房者的购买力。同时政府住房担保机构可按担保金额的一定百分比收取手续费。

(4)、可研究由政府出面组建住房信贷担保公司,为住房信贷提供担保。这是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消费信贷的成功经验。如美国有四家政府性质的按揭担保机构,主要为符合规定条件的个人提供住房贷款担保,并向银行收购部分个人住房贷款,发行住房按揭担保债券,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居民难以提供担保和银行的资金流动性问题,促进个人住房贷款的发展。

3、开展保险保障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1998年出台的住房保险业务推出几个月后因种种原因停止,它是保险公司为解决购房者申请贷款业务的保险制度,但要注意的是,在尽可能减少银行银行信贷风险和增加保险企业收入的同时,不能过高的收取保费,增大贷户的支出。保险引入消费的信贷业务可考虑开办: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为借款的消费者履行贷款合同作担保;财产保险及责任保险的推出,使消费者通过投保财产保险及责任保险,在财产遭受损失或要向他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时,从保险公司获得补偿,从而不致于降低还款能力;人身保险的引入,可以使消费者在死亡、伤残、疾病的情况下,从保险公司获得保险金,以保证自己式继承人有能力偿还贷款。

4、健全住宅抵押贷款保险机制。住宅抵押贷款保险具有特殊的运行机制,从事住宅抵押贷款保险的金融机构必须依照一国的担保法和住宅法等法律法规设立,具有独特的官方半官方性质,以国家权利为后盾,具有无限清偿能力,绝不能由一般的商业保险机构承办。现阶段,我国可以先利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展住宅贷款保险业务,然后建立符合法律规范的专门的保险机制。可以利用加拿大房屋抵押贷款与住宅公司(CMHC)依据加拿大的《国家住房法》开展的房屋抵押贷款保险,对其规模和作用加以分析。CMHC规定:凡是借款与房价之比超过75%的房屋抵押贷款必须向其投保,保费比例一律不低于2.5%。由于全额违约的情形很少发生,实际可承担的违约率在3%以上。从目前各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的情况,实际逾期率均在2%以下,采用住宅抵押贷款保险以后,上述的逾期水平上限可提高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贷款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使金融机构预期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5、中国人民银行应尽快制定住房信贷业务相关的法规政策,对个人住房贷款的对象、条件、金额、期限、利率、风险预期等作出全面科学的规定,使商业银行在具体的操作中有障可循。

(三)、引导广大消费者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发展住房信贷不公是银行增加的一个信贷业务品种,要把它提高到促进国民经常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高度来认识。勤俭持家是中国老百姓的传统习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并不与创造财富去享受生活相矛盾。目前在很多家庭住房消费观念中,还是依赖自身几十年的积累,先积累、后消费,这种消费观念落后于现代经济生活。现在的问题是要引导广大居民摒弃传统的消费观念,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要克服“无债一身轻”的定势,使广大居民能够享受生活,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要敢于负债消费。对那些高收入者要引导他们趋于起到消费的示范作用,从而形成新的消费热潮。要增强人们的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合理确定人们收入与消费信贷的组合方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使人们运用消费信贷等多种手段享受更好的生活安排和生活质量。

(四)、完善住房信贷政策体系,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一是对贷款期限长、利率风险大的住房贷款尽快实行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并行的利率制度。固定利率是指按照事先确定的利率计算全部贷款期内的全部利息,该利率并不再做任何调整和改变。浮动利率是指在贷款合同有效期内,只规定最初一段时间的利率,在规定的时间到期后,就要根据合同中事先规定的新利率计算方法,按照当时的市场利率重新确定下一阶段的利率,并按照新的贷款利率计息,浮动利率包括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等不同期限的浮动利率。通过消费者对两种利率的自由选择,增加消费者的风险和收益意识,规范消费者和银行之间的关系。二是在利率浮动比例和期限安排上,给商业银行以最大的余地,以便更好的为客户服务,更好地防范风险。三是允许商业银行在办理业务中收取必要的手续费、服务费,以补偿商业银行在办理住房信贷业务中额外付出的成本。四是灵活还本付息方式,银行在贷户因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无力还贷时,可以重新提供贷款服务,如延长贷款期限,以减少每月支付数额。五是扩大住房贷款发放品种。目前住房贷款公是固定利率、固定期限的贷款,品种单一,难以满足住房信信贷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商业银行有必要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如浮动利率、分级还款等。六是着手完善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建立住房金融的二级市场。七是银行要和与消费信贷有关的法律、评估、保险、公证等机构紧密合作,简化手续,为消费者提供高效快捷的“一条龙”服务。

(五)、增加居民收入。当前制约住房信贷的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居民收入水平低,经济承受能力差,因此,要改革分配体制,增加广大居民的收入。要调整现有的工资结构,使现有的主要保证居民“吃、穿、用”等基本生存需要的工资结构,逐步过度到包括住房、医疗、教育等福利性消费在内工资结构。要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重点解决知识分子收入偏少的问题。掌握知识、现代化意识强的人,有了钱才能敢于和勇于消费。同时,要提高社会福利程度,对下岗失业人员给予必要的生活保证,让他们有起码的生存了需要。

(六)、降低住房价格。政府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房地产开发商的商品房建设,给予优惠政策,降低房源价格,缩小房屋售价与个人收入的比差,使住房贷款面向中等偏低收入的社会群体,使其成为个人住房贷款的主要需求者,只有这样住房贷款业务才能大规模发展,才会有广阔的市场。

(七)、建立开放型的住房二级市场和住房金融二级市场。开辟与发展住房二级市场,是当前呼声较高的建议,一方面它可以使已拥有住房的消费者在二级市场上实现卖旧购新,住房升级,同时低收入居民可以购买这些转让房,实现新的消费增长点。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住房的需求打破计划分配的约束,居民的消费结构将更加合理。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住房管理和交易系统,规范动作机制,促进住房市场的发展和良性循环。建立善的住房二级金融市场包括住房信贷市场、住房抵押市场、住房保险市场等,以保证金融业全方位的介入房产业,规避转移一级市场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

(八)、增加农民收入,激活农村住房信贷市场。农村住房信贷市场潜力巨大,农村人口占全国的70%左右,而在住房信贷市场中农村的份额不足40%,即使把自给部分的消费考虑进去,农村居民在全国居民住房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到50%。所以整个住房信贷市场环境要创造好,必须激活农村的住房信贷市场。而要激活农村住房信贷市场必须增加农民的收入,减轻农民的负担。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近八成(78.9%)的农户的年均生活费支出不足2000元,在我国消费品市场强劲回升的背景下,农村消费品市场相对萎缩。虽然农村人口是城市人口的3倍,但是消费总量公为城市居民的91%,其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公为4.64%,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1/8。所以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既是当前启动消费的现实选择,又是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开拓住房信贷市场的极好契机。扩大农村住房信贷市场,就必须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其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乡政府机构改革的步伐,精简人员,坚决杀住“三乱”之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埂整顿农村市场秩序,严肃查处坑农害农行为,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让农民放心消费。农村金融机构要大力支持农村经济的调整、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培育特色农业等方面的工作,促进农村经济上台阶,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四是中央银行应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力度,保证农村金融机构有充裕的支农资金。

(九)、开放住房二级市场。美国住宅金融主要采取住房抵押贷款模式,住房抵押银行在资本市场上发行以住房作担保的住房抵押贷款,形成一级抵押贷款市场,又通过抵押贷款证券化转让贷款债权,形成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这一模式能有效运行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要有发达的资本市场,这样才能保证住宅抵押证券具有销售市场,保持高度的流动性。

2、要有众多的机构投资者,美国住房抵押证券的主要持有者是投资体贴构,众多的投资机构保证了住房抵押银行获得充足的资金。

3、要有众多的担保、抵押、保险、估价、信用评级等机构,这样才能防御和化解住宅金融机构的风险。

4、要有标准化的金融工具。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施,要求住宅抵押贷款和住宅抵押证券在利率、偿还方式、期限等方面匹配,这对金融工具标准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90年代以来,我国增量住房交易市场即一级市场发展迅速,但存量住房交易市场即二级市场发育缓慢。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关健是开放住房二级市场。通过住房贷款二级市场转让贷款债权,一方面使非销售性的银行资产转变为可上市交易的债券,从而实现资产证券化;另一方面,银行可解决现存资金来源的短期性与资本运用长期性之间的矛盾。目前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第一种方案是当金融机构掌握的抵押债权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可由保险机构进行抵押债权的保险,然后发行经抵押后的抵押债权证券,通过证券交易所向广大投资者出售。金融机构筹集到资金后,再到抵押一级市场上发行各种不同类型的抵押贷款,从而形成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可从金融机构的投资收益中分离一部分,按债券利率的大小分期支付。

第二种方式是当金融机构掌握的抵押债权达到一定规模后,可申请由政府提供担保,政府审核通过后,金融机构委托信托投资公司或证券交易所发行证券,通过投资者购买而为金融机构筹集资金。投资者的证券收益目前可由我国融资中的政策性资金予以偿不。第二种方案更适合我国的现实条件。

(十)、建立以住房消费性融资为重心的消费信贷新体系。住房消费信贷行为,从根要上说是在消费者对购买住房有强大的需求及助记词价格与消费者收入的差距较大时才产生的,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住房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把住房商品顺利销售出去,实现其价值并最终保证盈利。因此,以住房消费性融资为重心来构筑消费信贷新体系,能很好地解决我国的住房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一是可以使住宅的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相一致;二是可使住宅的建设投资实现回流和进行再投资;三是可改变过去由职工单位作为住房支出主体的现象;四是能有效地动员居民储蓄,通过抵押贷款业务把居民未来收的相当大部分预先固定在储蓄形式上。

(十一)、大力推广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开拓和完善抵押贷款市场。抵押贷款是解决住房价值与职工购买力之间巨大差距的最重机制,也是拓展住房消费信贷的重要手段。为大力推广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开拓和完善抵押贷款市场,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迅速制定有关政策。对开拓这一领域进行明确的政策导向,尽快在更大范围内推行这一融资机制。二是拓展抵押贷款资金来源。加大公积金的归集力度和其它政策性资金来源;延长抵押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和首次付款成数。建立和健全抵押贷款的担保制度。推动二级抵押市场的形成。二级抵押市场实际上就是抵押债权的转让市场,抵押债权证券化是这一市场动作的核心。因此要在证券发行和流通上予以政策支持;同时要实现抵押债权组合的标准化,即使其成为标准化的可供交易的组合;另外要建立和完善抵押债权的买卖机构,从国外经验来看,投资银行是从事这一业务的适当机构,因此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投资银行。三是加快住房融资工具和融资方式的创新。除继续发展和规范现有的各类存贷款工具外,要充分利用股票、债券等工具融通长期资金,允许各种存单和商业票据在房地产金融市场上转让流通;在融资方式上,一方面,根据国民收入等具体情况开发新的住房储蓄方式,同时设立金融机构间的相互融资方式;另一方面根据贷款对象的不同要求,在贷款期、偿还、利率、成数等方面作出合理的安排,个人住房贷款应进一步丰富贷款品种,如固定偿额抵押贷款、分享增值抵押贷款,对中青年可实现还贷付款递增抵押贷款,对老年人推行养老住房抵押贷款,还可开发人寿保险住房抵押贷款等等。此外要充分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资产的证券化,实现现代住房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主要参考文献(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1992:《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 3 4 5 6 7 李爽,1998:《消费的陷阱》,珠海出版社 厉以宁,1984:《消费经济学》,人民出版社 李转良,1999:《全球经济一体化》,天津人民出版社

王小广,高国力,樊彩耀,1999:《住房体制改革》,广东经济出版社 谢渡扬,《略论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金融研究》2000年第1期 刘文斌,《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制约》,《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9期

第四篇:当前农村“三资”存在问题及建议

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村资产、资源、资金(以下简称“三资”)历来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易发多发部位。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有的村出现了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置不当等问题,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就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一是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二是村集体资源有的归村所有,有的归小组所有,存在村组、组组之间产权不清等问题。

(二)、是“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由于过去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不全,以致“三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荒地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

(三)、是违规发包,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个别村干部在预留地、渔塘、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时,搞暗箱操作,不进行招、投标,不开“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发包合同不规范,书面合同少,口说为凭,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发包期限过长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

(四)、是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资金体外循环。有的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账;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寅吃卯粮。

(五)、是财务制度执行不力。有的村开支不经集体研究,大额支出不讨论;有的村主要干部自用自批,乱发福利等;有的村收款开具非统一收款收据,开支白条入账;报销凭证不够规范,支出凭证手续不完整。

(六)、是财务公开欠规范,透明度不高。对村级财务公开工作上级一直高度重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也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但是在个别村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意识淡薄,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都不符合要求,有的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或资产处置项目没有专项公布;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有时甚至是走过场。

(七)、是强占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八)、是监管体系不健全。对农村集体“三资”的审计监督还不深入,“三资”清理工作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责任追究制度还有待完善,监督力量还有待进一步充实。

二、解决当前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办法

(一)、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农村“三资”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是进一步完善。为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行为,各乡镇应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目管理办法,规定各行政村要做到“三统一”,即统一银行账户管理、统一使用专用票据、统一支出审核把关,使村级财务管理真正步入规范化轨道,运行有序。

(二)、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定加强农村民主管理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制度的意见,规范、细化村务公开内容,完善农村集体民主议事规则、“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的保障机制,完善集体经济事务民主决策程序。

(三)、进一步规范村帐乡(镇)管制度、资产和合同管理。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实施办法,成立农村集体经济财务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定、审批、执行本村收支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各项财务开支必须取得真实、合法、内容完整的原始凭证,由本村集体财务领导小组负责人签字后进入民主理财程序;规范村级票据管理,坚持“分次限量、核销领新、票款同行、以票管收”管理原则,严防资金体外循环;对农村集体资产摸清底数,建立台帐,清理清查以村会计账簿为依据,坚持账内账外相结合、实物盘点同核实帐务相结合。加强农村集体货币资金的管理,严格审批农村集体的大额开支,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库存现金限额标准,杜绝库存现金超额、白条抵库和公款私借行为的发生,严格履行民主决策和申报审核程序,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的管理;对已签订的合同进行梳理,从存在的问题入手,总结农村签订新合同时要注意的事项,明确合同效力、规范合同文本,加强对农村集体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乡(镇)班子讨论通过”等有效形式严格审定集体合同,并将审定结果以书面意见向村级发放。

(四)建立健全监管机构,设立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要依托现代化的管理网络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监督体系,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进行事事时时监督。村级要成立民主理财小组,设立驻村廉政监督员,每一项支出要有村委会提出,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重大支出要报乡镇批准,村书记、村长、民主理财小组组长、驻村廉政监督员和乡镇有关人员签字后方可支出。乡镇要依托代理服务中心,设立监管平台,对村级每一笔支出进行监管。县纪委、农业局依托现代化的管理网络建立起对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监管平台,对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活动进行监管。要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工作纳入乡镇 和村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健全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五)委托运营,促进集体资源增收。针对资源经营管理粗放、开发竞争无序、利用效率低下、操作难度较大的实际和现状,可以通过提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效益,依托行业龙头、产业龙头组建产业协会的方式,对资源实施委托运营,以协会的组织优势、市场优势,来推动资源“归口管理”、市场主体平等共享,推动资源由无序竞争、粗放开发、掠夺经营向公平竞争、规范经营、集约开发转变,推动行业产业发展、共荣共赢,把资源运营纳入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协会运作和产业运营的管理轨道。

第五篇: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铁路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环境、对象和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段党委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这个党建工作着力点,以解决脑子懒、步子慢、作风散、措施虚为突破,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有效性,为完成三大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组织保证。

一、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铁路现代化的进程中,干部职工思想受到深刻影响,发生很大变化,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主要有:

1、“融入中心”方向偏移,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一是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铁路运输供求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逆转,在安全经营稳定三大任务的压力下,部分政工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方向偏移、重心移位,大家一门心思忙于安全运输‚硬任务‛,而忽视了思想保障‚软实力‛,淡化了‚两手抓、两手硬‛的责任,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安全管理、货源营销、增运补欠、节支降耗上。谋划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精力减少,调查研究出现空缺,思想教育脉搏把握不准,没有针对性地观察和体会职工的所作所为,不知职工所思、所想、所求。二是政工力量减弱。随着铁路改革的不断深化,使站段的管理模式、人员结构发生变化,使得政工队伍与业务干部比较,存在人员不足、年龄老化、后备力量脱节等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进车间、到班组、落人头存在‚力不从心‛的问题,直接催生畏难情绪,对做好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慵懒的等靠思想,认为改革是路局的决策,对诸如岗位调整、收入分配等产生的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在政策引导、形势教育、矛盾化解和思想稳定上动脑子、迈步子主观能动性不强,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政工队伍年龄及后备力量‚瓶颈‛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活力和思想领域的活泼氛围大受影响,一些基层组织老思路、老步伐、老做法问题突出。客观上的力量薄弱导致了某些环节思想政治工作细、实、真的淡化、弱化,抓工作一紧二慢三罢休的情况比较普遍,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看不见、摸不到,多一点、少一点无关紧要,有些教育内容抽象的多,形象的少,未能结合实际深入展开。

2、“融入中心”思路单一,教育方法缺乏“前瞻性”。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实。面对站段整合引发的思想政治工作、职工队伍建设方面的重大变化和挑战,以及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尤其在职工收入这个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对接点‛不到位,缺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上的创新,理论学习没有针对性、缺少情理启发和精神激励,方法死板,只是当好‚传话筒‛,一味地念念文件、读读报纸,上头说啥我说啥,能引起共鸣互动的话题很少触及,为‚要求‛而学使职工产生厌烦情绪。二是宣传教育工作不够。对上级深入推进改革发展重要指导精神和要求的传达照本宣科、点到为止;即使系统地重点学习、传达,也在联系实际进行深化和拓展上存在不足,教育方式、方法上只是片面追求即时效应,实际效果较差,致使职工不易接受,没有很好地给职工群众搭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安全发展、促进内外和谐的奋进‚舞台‛。三是机制考核力度不强。虽然有政治工作考核办法、评价标准,但考核比较随意,不规范,与考核办法不对应、不相符,存在走过场现象。现实中一些基层组织未形成综合性、社会性、动态性、对比性的日常评估和考核机制,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约,用行政管理代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常态,形式化的思想政治考核‚杠杆‛在开掘潜能、提高素质、调动积极性、激发全员劳动和创造热情的力度大打折扣。

3、“融入中心”不够协调,机制建设缺乏“实效性”。一是‚一岗双责‛缺乏配合。部分车间(站)主任(站长)和支部书记融入意识不强,日常工作缺乏交流,部分工作未能做到相互配合,存在党政正职各负其职,各尽其责的现象。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管理缺乏统筹谋划,缺少合力作用,致使思想政治工作未能切实融入安全生产,看不到发展进程中问题的复杂性、任务的长期性,看不到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更不能通过细致有效的工作解决职工头脑中的疑惑。二是‚一岗双责‛缺乏认识。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成绩不易量化,而企业越来越追求安全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越来越重视各项工作取得的实际成果。基于这种观点,部分车间(站)主任(站长)重生产、轻教育,认为抓住了安全经营就抓住了一切。而支部书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动性及价值作用表现在思想统领上,只要尽心尽力做好职工思想稳定工作,便问心无愧。尤其是一线班组对‚一岗双责‛认识模糊,制度执行力较差。三是‚一岗双责‛缺乏互动。由于认识上的模糊,基层工作存在隔行隔山的情况,车间(站)主任(站长)强调安全管理‚一把手‛责任,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作用,在整体工作布置以及执行落实上‚一条腿走路‛。支部唯‚思想‛行动,主观上的职工思想问题大多与实际问题和物质利益有关,而思想政治工作并非权利和物质的决定者的思路偏颇,隔离了‚融入‛安全发展这个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整天围着文件转,思不出位、行不越位,实际工作少有通力互动。

4、“融入中心”情感不到位,服务手段缺乏“结合性”。一是缺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性分析,形成了一刀切。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对工作对象的研究没有准确把握住青年与中年、党员与群众、机关干部与普通职工等各种不同层次的群体差别。不能做到区别对待,不能准确把握需要与服务的关系,切合实际的感情融入缺失。二是缺乏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结合。对职工期盼通过改革提高生活质量的诉求,以及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度和措施时,没有很好地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相一致,在大力倡导奉献精神的同时忽视职工的精神追求与合理的物质追求,割断了个人命运与单位兴衰地联系,光要付出的‚精神战‛伤害了职工的工作激情。三是缺乏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氛围。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要靠广大职工去干事业。但一些车站(车间)一味严字当头,只讲从严管理、以严治路,无暇顾及宽松工作环境和良好人际关系创造,把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帮助职工排忧解难的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看作‚业余‛事情,平常不思考、不分析、不实践。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影响因素,严重地制约着工作的良好运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渗透力、约束力和感召力就更为迫切和必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应进行多方位综合考虑,从目前看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强化班子建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增强生命力,关键要提高两级班子的五种能力:一是提高把握工作大局的能力;二是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三是提高驾驭安全局面的能力;四是提高创新经营管理的能力;五是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尤其是在铁路改革以及经营安全压力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深层次影响的情况下,更要求每名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四中全会精神,下大力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问题,求真务实,坚持‚八到‛:情况到职工中了解,问题到生产一线解决,干部到职工中考核,人才到职工中培养,课题到职工中调研,感情到职工中融洽,工作到职工中落实,效果到职工中体现,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把方向、聚力量、带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2、落实以人为本,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力。一是针对生产力布局调整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及时跟进整合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做职工需要的事、说职工想听的话、讲职工能懂的理,化解矛盾做到以情感人,处理问题做到以理服人,尽可能把无情的改革同有情的操作结合起来,让职工群众时刻感受到组织的理解与关心,从而激发干好工作的积极性。二是紧密围绕改革稳定主题,加强关键时期、重点阶段的思想政治融入工作,针对性地开展‚解疑释惑‛和‚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把问题和隐患解决在矛盾源头,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安全生产、增运补欠全过程,通过宣传舆论引导,讲清面临的形势任务,强化思想引导,稳定职工情绪,鼓舞工作干劲。

3、着力提升素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要建立一套灵活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体系,变静态教育为动态教育,变单一的理论教育为整体素质教育,为职工思想教育、提高素质注入新鲜血液,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要围绕中心工作,继续抓好‚五爱三保‛主题教育,并利用‚乘高铁、看发展、迎国庆‛教育成果,扩大先进模范效应,进一步提升劳模先进的感召力、辐射力和推动力,努力把职工的‚爱国心转化为事业心、自豪感转化为责任感、凝聚力转化为战斗力‛。

4、狠抓机制落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聚合力。要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制度,确立‚主要领导要抓在‘手’上,分管领导要干在‘位’上,政工人员要定在‘岗’上‛的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干机制,进一步细化、量化,完善支撑安全、稳定、经营发展大框架的‚严格管理+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同时,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内容纳入党政工团组织的季度、工作目标,实行思想政治工作与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确保党政工团各级组织明确任务,认清方向,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体系,形成齐抓共管、齐抓共干的聚合力。

5、创新管理制度,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约束力。思想政治要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必须深化和加强‚一岗双责‛制度管理,靠科学规范的制度作保证,用制度来管理人,用制度来约束、促进。一是要建立适应新形势的‚一岗双责‛导向制度。要坚持‚一盘棋‛、‚大政工‛主流思想,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新理念,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二是要创新‚一岗双责‛考核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日常管理紧密挂钩,与干部的政绩考核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意识,真正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人人管、时时抓。三是建立‚一岗双责‛工作例会制度。站段党委要定期召开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座谈会,总结‚一岗双责‛好的做法,推广好的经验;车间(站)党支部要坚持‚一岗双责‛月分析、季总结制度,对执行、落实情况把脉定调,准确掌握工作动态;一线班组要落实一日作业过程中的‚一岗双责‛工作制度,反馈思想动态、协助做好稳定等工作,及时化解职工之间的各种矛盾,构筑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堡垒。

下载当前农村信贷供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农村信贷供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农村低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低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的救济制度的改革与深化,是国家为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帮助解决......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分校站点: 河冿电大 专 业: 行政管理(本科) 学 生: 黎 英 学 号: 1114001204504 目 录 论文提纲……………………………………………………......

    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推荐阅读]

    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西安市临潼区新市街办焦范小学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当前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的进一步增多,......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财务管理先后经过了村账站管、村财双代管等多种管理模式,尤其是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历经乡镇合并、合村并组各地相继成立了乡镇农村财......

    当前农村春耕备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农村春耕备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农村春耕备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007-12-12 14:56:4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当前农村春耕备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当前农村春耕备耕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春耕备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农村春耕备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为了解当前农村春耕备耕情况,最近,某地农业部门对该地的当前农村春耕备耕情况专题调查。一、基本情况(一)农资储备充裕。某地常年化肥、“双杂......

    当前农村小规模养猪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农村小规模养猪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S81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73X(2010)11-0013-02 当前,孝感市孝南区农村小规模养猪户多以农户家庭式养殖为主,农......

    当前我市农村低保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优秀范文5篇]

    当前我市农村低保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市民政局 李 菁 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2000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