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对CAI的认识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对CAI的认识与思考
作者:张兰芳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4期
[摘 要]CAI软件实质就是数字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有机合成体。因此,CAI软件的开发也日益成为教育界和商家的热门话题。文章阐述了对CAI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CAI;软件;课件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第二篇:对九一八事变的认识与思考
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认识与思考。
1931年9月18日,中秋节之夜,当整座沈阳诚都沉睡在宁静的夜幕中,当整个中国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时,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的一声巨大炮响划破了这宁静,这喜悦。日军把铁路炸毁事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卑鄙日军的阴谋诡计。他们以此为借口,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从此,我们的东北地区被侵占,我们的兄弟被肆意残杀,我们的国家开始了长达十四年被侵略的屈辱史。九一八事变,这是我们的国难的开端。
我在网上看到一组九一八事变时拍下的照片,顿时心如绞痛。他们烧杀掠抢,用侧刀杀害我们的东北同胞,甚至连弱小的孩童也不放过。我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他们何以能用这些惨无人道的手段伤害我们。毛泽东同志曾作过透彻的分析: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残杀同类来取得更多的事物和资源,这是野兽的行为,是什么让日本侵略军做出如此野蛮、退步的兽类行为呢?很明显,是利益在驱使着他们。长期处于物资匮乏岛国的他们渴望扩张大陆,渴望占据更多丰富的资源。加上一战战败,日本国内经济十分紧张。因此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中国成为了他们看中的猎物。其实日本的狼子野心又怎么只这样,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也只是他们蓄谋已久的意图吞并中国、称霸亚洲乃至全世界而采取的的一个侵略步骤。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列强国家的态度对这场日本侵华战争有着催化作用。他们的纵容与默许,成为日本侵华战争的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我们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领土被侵占,我们的人民被屠杀,我们怎么能坐以待毙。中华儿女的怒火熊熊燃烧起来,他们决定了,与卑鄙的日本帝国侵略军生死搏斗,把他们赶出属于我们的黄土地。而此时国民党政府竟为了集中精力对付共产党,对日军采取了“不抵抗”的错误政策。蒋介石的一句“绝对不许抵抗,缴械则任其缴械,入营房则听其侵入”敲碎了千万中国人炽热的心。我翻查了一下资料,当时日本关东军只有1万多人,而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如此的兵力悬殊,我们本来很有可能取胜的。可是国民党偏偏要先“安内”,却对迫在眉睫的帝国侵略军置之不理。熟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一个国家政局稳定,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外敌是很难侵扰的,因为这股团结的力量能很快把敌人赶跑,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人民团结起来的力量是不可估计的;相反,如果一个国家政局动荡,四分五裂,那么外敌就很有可能趁虚而入,像国民党政府这样一心只顾内战,排除异己,让国家陷入不稳定的局面,正中敌人下怀。结果可想而知,不到四个
月,日军竟不费一枪一弹便占领了辽、吉、黑三省,我们3000万多万同胞,4000多里公里和丰富的宝藏就这样断送殆尽了。这是何等的耻辱,我们等于把领土亲手奉上给敌人。分裂等同灭亡,这是历史的教训。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集体利益、民族利益为重,放弃自己小集团的利益。而无论任何时候,国家都不能分裂,像前年出现的藏独事件我们必须严厉禁止、打击,因为只有各民族团结起来,连成一心,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才能走向繁荣富强。
时光荏苒,黑暗的抗日年代离我们已很久远,而那段惨烈的“九一八事变”也已成为历史。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人民是怎么被无情的钢刀刺穿胸膛,不能忘记,我们的战士是怎么用鲜血染红胜利的旗帜,不能忘记,日军是怎么在我国的各大被侵略城市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虽然如今我们不再用刀枪去与可恨的帝国侵略军搏击,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借用报纸上的一句评论“国耻永不忘,民族当自强”。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并不是要我们去盲目地抵制日货,在网上谩骂日本人,这些都是不理智的行为。我们要做的是吸取这屈辱十四年的历史教训,发愤图强,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强大起来,使我们不再受列强欺凌侵略。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首要任务是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以后建设我们的国家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了维护我们民族的尊严,保护我们祖国的领土,我们要将振兴中华为己任。国家兴亡,我们有责。
第三篇:对新课改的认识与思考
学习昌乐经验课改初见成效
孝义市第九中学
伴随着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我校教师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并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赴山东昌乐二中学习培训,回来后,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多次开会研究,明确了我们的课改思路是:将全国先进学校的课改经验与九中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努力走出一条适合九中的课改之路。
一、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为课堂教学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课改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为此,我校共投入15万元,先后派出三批44位教师赴全国课改名校——山东省昌乐二中学习、培训。全体教师带着责任、带着问题,虚心求教,用心实践,积极交流,总结反思,受到了培训部及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学习期间,我校教师积极在昌乐二中课堂上实践演练,王建兵老师《灰色的天空与精彩的故事》还入选《中国教师报》高效课堂资料汇编中。老师们积极听课,多渠道、多方式搜集资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接受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洗礼。昌乐考察返校后,学校组织了五场汇报会,任莉莉、乔敏、刘彩英等老师的发言博得了与会领导和教师的一致赞扬,所有的老师都为昌乐二中的“活教育”、“精彩故事”感到震撼。大家思想解放了,理念更新了,人人决心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冲浪者。单单教师更新理念还不行,学生和家长的理念也要更新,昌乐回来后,学校整理昌乐的课改资料,以班给学生讲昌乐学生的学校生活、学习习惯、课堂表现,给学生观看昌乐二中的课改宣传片、课堂实录、“活动”德育、读书活动等,通过文字和视频资料,教育、熏陶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感知新课改的氛围,认识新课改对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家长队伍对新课改的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学校借期中考试的东风,开了一次家长会,各班精心准备,以课改为主要内容,学生自行组织,采取多种形式,感染、说服家长,各班的家长会,或学生现身说法,让家长明白课改的好处;或让家长看本班学生的课堂视频,知道自己的孩子出色的表现;或让家长充当组长及组员的角色,互动交流,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及收获,有效地提高了家长对课改的支持率、配合度。1
二、强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课改研究能力。
1、以编制导学案和教案为抓手,强化集体备课。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线路图”。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力。我校为了提高导学案和教案的质量,一是各学科根据教学进度,以教研组制定出了集体备课计划,确定了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二是根据学习内容,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主备人提前备课,集体讨论研讨后主备人二次备课,由教研组长审稿、定稿;三是有效利用人才资源,发挥集体智慧,学校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经常到同学科各教研组中,进行培训、指导、参与集体备课。四是邀请市教研员进行教材培训,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掌握有效的教法学法。今后,我们将继续坚守我校集体备课的教研习惯,并不断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和质量。
2、校领导教研重心下移,追踪常态课。昌乐学习回来后,学校领导更多关注的不是经过精心包装的粉饰型的特殊课堂,而是关注鲜活的、原生态的本色课、常态课。一是校领导追踪听课,凡是赴昌乐学习回来的教师,任校长一个个追踪听课,了解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变化,了解研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二是校领导巡课、看课,一个一个教室巡查,一节一节课巡查,看课堂上学生的展示点评、互助合作、学习激情等。走进本色课、常态课,触摸到了师生的常态交往,发现了教学中某些共性化的问题,撷取到了显示教学本质的个案,为有效、有针对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找到了突破口和切入点。
3、建立“课改孵化室”,强化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教研手段,三年来,我们循环滚动地搞课例研究,逐步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近期,学校建立了两个“课改孵化室”,目的是为了高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孵化室不是“实验室”,不是试验行与不行,而是认定能行,有值得推广的好方法,让参与者受到“孵化”。校领导从常态课中发现优质课,学校统筹安排在孵化室上课,让老师们去讲,去品,去比、去研究。不少老师学习昌乐的经验,吸收昌乐的课改营养,活学活用,“孵化”出了一节节适合自己教情、学情的优质课。如王建红、王艳红、郭张英等老师的课,受到了市教研室老师的高度评价,堪与昌乐二中教师媲美。各教研组以这些优质课为典型案例,通过说课、评课,深化课例研究,进一步提升了我校课例研究的实效性。现在我们仅仅是开始,今后还要在“孵化室”多比课、赛课、评课,以赛促改、以评促改。此外,在
2课例研究的基础上,学校还建立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长效机制,每学期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统一打分评比,划分等次,以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
三、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了通向高效学习的桥梁。
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走向高效学习的关键,所以,教师要重视小组建设与管理,始终抓住小组评价这一杠杆,撬动小组的活力,培养小组成员的规则意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昌乐学习返校后,各班重新科学合理地构建学习小组,营造了浓厚的小组文化氛围,定期有针对性地对学习小组长、学科组长的工作进行培训、指导,每个学习小组每周组织一次反思,反思本小组一周来的表现,对照小组目标、组规组约,找出自己的差距和努力方向。
小组健全了,合作学习的魅力也凸显了出来,学生真正动起来了,课堂真的活起来了,激情真的点起来了。课堂上,学生充满自信和激情,能充分地表现出自己的理解、看法和观点,互帮互助,积极展示点评,用心去体验合作竞争的魅力,用心去感悟团队的力量,充分享受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自我价值的实现。小组之间,教师能始终抓住评价的杠杆作用,通过及时的点评、小组评价调动每个学习小组的积极性。现在,各科老师课堂上的小组评价机制已经健全,评价程序及方法也能驾驭。
四、树立大课改意识,创设课改的立体环境。
昌乐二中课改的成功,不单单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它的学校文化、ISO9000管理体系、海量阅读、“活动”德育、八环节学习法等,都是课改成功的强有力支撑,与课改工作相得益彰。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大课改观,创设课改的立体环境。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做了初步尝试。
1、《学生成长日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我们效仿昌乐二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计划本——成长日记。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制订计划的习惯,凡是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都要做好非常详细的安排,一项一项完成落实。因为是刚刚开始尝试,要求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具体的指导、帮助和督促工作,确实让成长日记起到学习导航的作用。
2、疯狂诵读,有利于改变学生人生的宽度。昌乐二中的海量阅读,令人震撼,我们不敢谈海量,但能尝试大量,学校经过研究,暂时确定开展“疯狂诵读”活动。一是
3时间上给予保证,每天早晨有一个专门的诵读时间;二是有专门的阅读教材——《语文晨读》,从周一到周末,每日均配备内容不同的体例,周一背经典诗文,周二诵美文诗文,周三记精品成语,周四读名人故事,周五赏中考佳作、名家名作,周末知千古历史;三是语文教研组以年级定出诵读计划,以年级或以班组织读书活动汇报会。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会使学生达到理解文化、提升品位、开拓思维、综合提高语文读写能力的目的。
3、特色课间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意志品质的锻炼。昌乐的课间跑步,是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的课间操与之仍有差距。为此,学校特派体育老师去昌乐学习考察。近期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效仿昌乐的跑操进行训练,二是新教了一套韵律操,三是狠抓出操收操的质量,四是注重每次操后各班的总结整顿工作。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我校的课间操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4、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给课改创设了一个和谐积极的学习生活氛围。听了昌乐二中现代班级管理介绍,可以看出这是魏书生“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思想的升华。因此,我校继续坚守三年来一以贯之的班级管理办法,同时又注入了昌乐先进经验的新血液,如:家庭式的班集体建设、爱和尊重为主旋律的师生关系、充满温暖和亲情的生日榜、现代班级文化建设、“法治加情治”的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等。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创建一个个民主、科学、和谐的班集体。
建校三年来,我们一直在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一直在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效率,正是由于全校上下的孜孜以求,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稳步提升,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课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仅仅是迈开了第一步,现在所做的都微不足道,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还需要不断地学习、研究、总结、反思。我们要在坚守自己已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潜心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创造性地、脚踏实地地做好各项工作,为推进学校课改进程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对小班化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对小班化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近几年,学生数在不断的减少,特别是我们学校由原来的每班60几名学生减少到现在每班只有40几名学生。看来实行“小班化教学”已迫在眉睫,新的教育方法应尽一切努力按照学生的心理结构和他们不同的发展阶段,将要教的材料以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形式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要采用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来进行调节与控制。下面是我对数学课中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是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前提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数学教学中应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要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奇思妙想,关键在于教师提供学习材料是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欲,为他们建立起一定的认知障碍,学生的思维才可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而小班化教育增加了学生个体参与活动的时间,扩大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发展自我。数学教学情境是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产生新能力的要素,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已有经验融入情境,这个教学情境是适应学生的发展,是有发展性的。
这样的教学拓展了学生的经验系统,也拓展了学生的认知系统,真正落实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之间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新课标理念。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激活了课堂,使课堂教学富有实际意义。
二、让学生学会自主及合作学习是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关键
1、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合作学习作铺垫。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尤为强烈”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相互制约,为克服课堂活动只局限于少数尖子学生的弊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小班化教育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先进教育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小班化班级人数少,更有利于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
2、再让学生充分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通过观察、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整体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和自我实践的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使生动的教材变成生动的课堂。如教学《周长的认识》时,让学生三人为一组行动起来:我用线绕物体一周,你用尺子量周长,他做记录。同时,通过提问教师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言。经过一番合作,终于完成了对周长的认识。整个课堂活跃了起来,每位同学都参加了学习,还至少得到了二至三次的发言机会,学生的思维都被激活了,小班教学中这一合作学习的改革,真正做到了新课改中“生生参与”的要求,也让学生充分得到了发展。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在观察中学,在玩中学,学生有了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所经历的教学事情有了深层的体验,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
三、充分利用教学媒体,是进行小班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学媒体给师生提供了更为优裕的条件,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活动组织与开展。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养成良好主动习惯,就会增强学生合作意识,那么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就会得到发展和提高。我们的数学课堂就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人人都开心地、愉快地学习,感受到了获取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被动的学习。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促进了学生之间合作,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小班化教学中学生与多媒体互动,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教学媒体,在观察中学,在玩中学。
总之,教师授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开启他们的智慧与觉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与体验。教师以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提供生活材料,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其亲历学习过程,体验成败,并在探究中加强合作与交流,使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是知识的接受者,又是知识的发现者。教师如果能巧用“小班化教学”,就能激活数学课堂。以小班化教学为平台来实践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将会显得更快捷、更易操作、更易出效果。
第五篇: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
当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一个普遍的极为棘手的问题:一方面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社会越来越依赖于数学,要求每个人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现代数学又只能为少数人掌握,大多数人对数学并不感兴趣。本文针对中学生学习数学时出现的一些障碍,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思维;情绪障碍
Abstrct Mathematics educators are generally facing a very difficult problem:On one hand,the computer-based information society increasingly depends on mathematics,which requires everyone should learn more mathematics so as to meet the future social life;On the other hand,modern mathematics is available only to the minority,and a large majority take no interest in it.For the part of some obstacles emerging when middle-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mathematics,this paper expands some methods and measures of teching reform from three aspect.Key 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
Mathematics
thought;Emotionalobstacles。
目
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1)
英文摘要、关键词
„„„„„„„„„„„„„„„„„(2)
1、引言 „„„„„„„„„„„„„„„„„„„„„(5)
2、改革的措施 „„„„„„„„„„„„„„„„„„„2.1、对初高中内容上的衔接 „„„„„„„„„„„„„ 2.2、发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2.
3、情绪障碍„„„„„„„„„„„„„„„„„„„
3、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
6)
(7)10)
11)
13)14)
((((((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何永清
(邵阳学院理学与信息科学系,湖南 邵阳 422000)
摘要:当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一个普遍的极为棘手的问题:一方面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社会越来越依赖于数学,要求每个人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现代数学又只能为少数人掌握,大多数人对数学并不感兴趣。本文针对中学生学习数学时出现的一些障碍,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思维;情绪障碍
To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He Yongqing(Department of Sciences & Technology,Shaoyang University,Hunan Shaoyang 422000)
Abstrct:Mathematics educators are generally facing a very difficult problem:On one hand,the computer-based information society increasingly depends on mathematics,which requires everyone should learn more mathematics so as to meet the future social life;On the other hand,modern mathematics is available only to the minority,and a large majority take no interest in it.For the part of some obstacles emerging when middle-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mathematics,this paper expands some methods and measures of teching reform from three aspect.Key words:Mathematics teaching;Mathematics thought;Emotionalobstacles。
一、引言
数学是培养人的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一位哲人曾说:“数学是我们时代有势力的科学,它正不声不响地扩大它所征服的领域,那种不用数学为自己服务的人将会发现数学被别人用来反对自己。”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形势如此迅猛的发展,未来的社会必定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学习化的社会。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这一时代每位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数学。诚如专家们所说的:“高新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数学是核心技术、数学是关键技术的关键。”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数学教育工作者普遍面临着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一方面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社会越来越依赖于数学,每个人要掌握更多的数学,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另一方面现代数学越来越只能为少数人所掌握。正是这一难题,构成了现代数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与此同时,我国现阶段数学教育出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现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不少知识学生掌握不了,而且学了也没用;而许多既有实用功能,又有价值的内容却又学不到。这是数
1学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如何让每个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于是,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的数学教育应以“在继续搞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高层次数学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宗旨。新的课程标准设定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学习目标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地位和作用;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总体目标,数学课程标准还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通过“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过程性动词进行了具体的阐述。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教学活动是实现新课程理念的根本途径。而新的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各位教师如何根据当前的教育背景,大力开发教育资源,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积极防范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以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讨论的问题。
二、改革的措施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社会素质上来,而目前普遍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尽然。针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2.1 初高中教材内容上的衔接
数学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思维品质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刻性,这样才能在数学的学习中顺势而上。
2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由于新编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与现行高中教材有一定的脱节现象;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发生了突变;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以及学习环境的变化、基础的差异、学习方法的“不对路”等原因,使相当一部分中等及以下学生陷入困境,认为数学太神秘太深奥,高不可攀不可接近。为了进一步缩短初、高中之间的衔接,让学生的学习障碍得到清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适当对其内容进行补充和讲解。
众所周知,初中与高中的数学教材相比较,明显体现“深、难、多”,特别是调整初中数学要求后,初中数学的教学进一步减负,内容进一步的删减。数学思想的渗透极少,使得学生对一些知识环节掌握差,从而造成大量学生对高中所需函数、不等式等重要知识点掌握差。大量学生出现下述错误:将函数1yx22x5等价于yx26x15等。还有高一代数第一章,抽象的概念和3性质多,知识点密集,而高二的立体几何入门难。如果学生学习起步不好,自然会影响其今后的学习。所以,对于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首先处理安排好教材,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2.1.1 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超越方程的求解与代数方程的解法;无理不等式、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与锐角三角函数;立体几何中的线线、线面、面面所成角度与平面几何中的角度;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与代数中的一次函数;抛物线 和二次函数;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价转化的思想等等。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注意讲清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做到教材缺漏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增补工作,克服因教材脱节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学生更好地在知识的自然衔接中主动地理解知识,构建和谐的知识新体系。即应根据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做到适时、适度地插入有联系的旧知识。(如在求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部分,应及时复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增补讲述教
k材中没有的新知识(如单调性,值域部分可增补函数yx(k0)的图象性质)
x不断加深,拓宽相关知识内容与教学要求。这样既可加强初、高中知识的纵横联 系,又可加深对高中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使学生较易理解和接受高中新知识,减少因知识衔接而产生的理解困难。
2.1.2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分散难点。可采用递补方式对许多知识进行补充,理解掌握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如对二次函数难点的分散及递补:第一次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先适当复习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这样为利用抛物线的图象性质、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奠定基础;第二次,在学完一元二次不等式后,结合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等三个二次之间联系进行总结、归纳、提升;把三个二次之间关系的本质揭示给学生,增强学生对前后知识的对比和理解;第三次,在学习函数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和奇偶性等性质的时候,及时强化对二次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的研究与讨论;第四次,函数教学结束后,可强化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尤其是含参问题,渗透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2.2 发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当今数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A.A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它大致存在两种不同的思维,一种是发现性思维,另一种是整理性思维。前者是建立或探索数学的概念,规律,方法的思维;后者主要是对发现性思维所得的结果进行逻辑整理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维的结果)的同时,不断发现数学的思维过程,学到思维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会独立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新[3]。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高中学生由于思维能力的差异产生了数学的另一个障碍,而造成这种障碍的原因 是: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很多学生都还是沿用初中时养成的那固定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什么、后什么;即使在平面几何中,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思维套路,使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被动,跟随老师的惯性运转,缺乏学习的主动权。因此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何处理教学内容;如何实行以加强知识为中心是当前我们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2.2.1 创设情境,激起发现性思维
陶行知有诗曰:“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认识规律,思维规律,创设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发他们强烈的发现动机,通过精心设问,点燃“发现”之火。如在研究平面的基本性质,引发公理和推论前,可向学生提如下问题:
(1)把一根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在平的桌面上,可以看到直尺边缘就落在桌面上,为什么?
(2)为什么有的自行车后轮旁只安装一只撑脚?
(3)木工师傅在检查一张桌子的四条腿的下端是否在在同一个平面时,经常这样进行检查:将桌子四腿朝上摆在地上,再在对角线的两腿末端将两条细绳拉紧。如果这两条细绳相交于一点,那末,这两条腿的末端就在同一 个平面内,为什么?
提问后,老师不要急于向学生介绍公理及推论,让学生充分思考,使学生发现公理的思维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化。
而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探索、方法的思考和寻求过程是数学思维的必要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发现性思维能力的必要过程。
2.2.2利用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性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强调“从定义出发”,并不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揭示出来,使教学呈单向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极为不利。我们应当使学生了解概念形成的背景,掌握概念的基本属性,寓概念于抽象、概括、归纳的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能力
例如,讲二面角的概念时,首先可采用对比的观点,提问:平面几何中角是怎样定义的?
给出答案:角是从平面内的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半直线)所组成的图形。
再设想:如果把空间的一条直线代替平面内的一点,过空间一直线的两个半平面代替从
平面内一点引出的两条半直线,这样定义二面角,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和发展。紧接着,二面角的大小是怎样度量的呢?为此可提供下列问题供思考:
1)2)3)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怎样度量的?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怎样度量的?平面内的角是怎样度量的?
平面内的角可以直接度量,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用平面内的角定义的,因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也能度量,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由平面内的角来定义,这就可以启发学生联想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看成是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上的任一点,作另一条的平行线,则直线与平行线所夹的角就是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线上任一点作平面的垂线,直线与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上两点都和取点的位置无关。这样用类比的方法,突出二面角的大小是由它的平面角来度量,这样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加深了对新概念的理解。
2.2.3利用结论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发现性思维
数学结论的探索过程中,面临的是大量的假设与猜测,选择正确的结论主要是凭直观思维进行,教学中要突出思维过程,必须对直觉思维进行慢镜头的剖析,不仅要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因素,而且要挖掘结论的发现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例如,锥体体积公式的发现性思维教学可这样:
(1)回想: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思路:先求一个特殊的柱体----长方体的体积,再由“等底面积等高的两个柱体的体积相等”推出一般的柱体体积公式。(2)类比联想:探求锥体体积公式也可仿以上思路,但要着力解决两个问题: A)等底面积等高的两个锥体体积相等;B)找一个能求体积相等的特殊锥体。至此,我们可选择三棱锥。
如何证明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呢?
解决未知问题,当然要用到已有的知识,要启发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仓库中找出与“锥体体积”关系最密切的知识。很自然,学生不难想到柱体体积公式(至此,引导学生逐渐进入“最近发现区”)。那么又怎样把它用到三棱锥中去呢?再联想:从平面几何中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方法,获得类比联想,三棱锥的体积也 9 可用补形法来求,即把三棱锥补成同底同高的三棱柱。
思维回归:最终我们要回归到三棱锥的体积,自觉猜想:将三棱锥再分割成三个 积相等的三棱锥。至此,在教学中,对数学结论的发现过程中的思维进展层次进行“模拟”,作出了“慢镜头”的剖析,既教猜想,又教证明,同时暴露发现过程,这不仅在于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使学生“会学”。
2.2.4 利用方法的思考过程,培养发现性思维。
教材对数学结论的证明一般是直接给出的,那么这些巧妙的方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常使学生一筹莫展。因此,在教学时,首先要使学生掌握观察、实验、归纳、演绎、类比、联想、一般化与特殊化等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然后在教学设计中灵活地加以运用,使学生能够发现其方法的寻求、选择和思考过程。例如,求球体体积公式的发现性思维教学可这样进行。
在具体讲解球体体积公式时,先用实验方法进行验证,其方法是,取一个半径为R的半球,再取一个圆桶和一个圆锥,它们的底半径和高都是R,将圆锥放入圆桶内,再将半球内装满细沙,把这些细沙倒入圆桶内,这时圆桶恰好装满,这个实验启示我们,一个半径为R的半球体积等于一个圆柱(底面半径和高都等于R)与一个圆锥(底面半径和高都等于R)的体积之差,即半球体积=圆柱体积—圆锥体积 2.3 情绪障碍
事实上,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不断相互统一的过程。(情感不仅是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心灵世界的丰富和乐观的生活情趣)[4]。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5]。而在诸多的学习情感问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障碍是其中的一个很少被教师重视但又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问题,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局限于固定的,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将会引发很多学生学习的苦恼、焦虑和其它消极因素,对学生有兴趣的主动学习会产生阻碍作用。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的教育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学情绪障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不少观察结果表明情绪障碍对数学学习产生副作用。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有情绪障碍的学生不会主动要求发言,不积极甚至逃避参与课堂的各种学习活动;有些学生由于过于焦虑、着急、害怕教师的提问或听不懂课而心跳、出汗,甚至忘记了自己本来很熟悉的内容;有些学生平时做题很厉害,但一遇到写着“高考题”的题却束手无策;还有些情绪障碍的学生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主观认为的个人弱点,学习数学失败的可能性以及失败的后果上,而不是集中在如何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上,这使得他们根本无法正常进行课堂学习。也有不少研究证明,情绪障碍不仅影响数学成绩,而且对数学学习的一些具体方面也产生副作用,如对数学缺乏正确的理解;妨碍对相关数学知识的记忆;解题过程不严谨;条理性很差;正确率也很低等。高中学生的数学情绪障碍与他们的数学成绩成正比关系,即情绪障碍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副作用;数学情绪障碍越强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就越差。
为此,我们应着首抓影响数学的课堂教学,即应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成为自觉的、主动的、积极而且愉快获取数学知识的学习主体,并使整个数学课成为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亲切的自然学习环境,减少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紧张、忧郁等情绪障碍。其次,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障碍,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新教育理念。数学教师除了要有精湛的业务水平之外,还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要努力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创建和谐的数学教学氛围,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体系。由单一的数学知识传授转向师生共同对知识的研究与探讨,使知识由对学生相对封闭转向开放,注重数学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创建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开拓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努力实现教与学的统一,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个性的体现、心态的开放,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获取知识的乐趣,充分体现教学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很强又很抽象的科学。只有在不断的反复实践和应用性练习中,才能提高学习水平。显然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因此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 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降低情绪障碍数学学习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主动、饶有兴趣的学习环境之中。这样既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可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小红,高一数学学习障碍成因及教学措施,成都教育学报,2004,7(8): [2] 魏东,对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思考[J],中学数学,1998年第7期 [3]贺明荣,立体几何教学中发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数学,1994年第1期
[4] 李明振, 数学学习动机、归因、自信心、意志品质与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监控行为的关系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1997,6(2):46 [5] 乔荣凝,付小平,高中学生数学课堂中的情绪障碍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数学教育学报,2003,8(12):3
致 谢
本论文是在周后卿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周老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敏锐的学术思想及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时激励着我不断进取,同时也使我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在做论文期间,自始至终都得到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在此,谨向周老师致以真诚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