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对广德县经济开发区的认识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8:5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征文对广德县经济开发区的认识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征文对广德县经济开发区的认识与思考》。

第一篇:征文对广德县经济开发区的认识与思考

征文对广德县经济开发区的认识与思考

耳东兴田

广德经济开发区于2002年7月8日开工建设,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2006年2月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十年来已形成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纺织家具箱包、新型建材、光气医药、农产品加工等六大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广德“工业兴县”的最大载体、东向发展的主要平台、经济增长格局中的关键一极和城市建设的崭新亮点。

2002年之前,广德县在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上始终定位在商贸和旅游上,县域经济发展平平,2002年全县财政收入仅仅是1.5亿元。2002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工业兴县、竹业富民”的发展思路,而发展工业必须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又必须要有好的载体和平台。在“要钱没钱”、“要牌子没牌子”、“要政策没政策”的情况下,广德县委、县政府毅然决定启动开发区建设,县党政联席会议经过集体慎重研究,决定向全县公职人员借款建设开发区,当时募集资金也就是2000余万元;县财政同时挤出300万元的启动资金。2002年7月8日开发区开工建设,9月15号开发区借款事件就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县委、县政府等县领导一班人一方面争取省、市领导的关心重视,一方面敢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强力推进开发区建设,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走过来。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开发区作为广德发展的“台面子”,作为广德人民的“金饭碗”,作为县委、县政府的“心肝宝贝”,始终坚持举全县之力、行超常之法高标准建设开发区,把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1作为统领开发区发展的龙头,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开发区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创优投资环境作为推动开发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思想认识上高度统一,在工作重心上坚定不移,在领导力量上敢于授权,每年把开发区建设作为加快富民强县、实现率先崛起的主抓手,连续开展了“开发区建设年”、“项目推进年”和“城市建设推进年”等活动,充分体现生态、高效、环保、和谐的要求,拉开了“十纵十横”路网框架,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把管理创新作为开发区发展的有效保证,把富民和谐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客商提供快捷、高效和方便的“一站式”全程服务,对落户开发区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和“绿卡”保护,由此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令世人瞩目和惊奇。

展望未来,我们真诚希望开发区能继续坚持把锤炼干部队伍作为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推进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坚持把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作为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坚持把富民和谐作为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立身之本,坚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最大程度地维护被征地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开发一片园区,致富一方群众”,按照“开发一片园区、致富一片群众”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环境是最稀缺资源、生态是最宝贵财富”的意识,贯彻环保优先方针,开展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大力倡导节能减排,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切实把开发区建设成生态型花园式的环保工业园区。

第二篇:对新课改的认识与思考

学习昌乐经验课改初见成效

孝义市第九中学

伴随着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我校教师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并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赴山东昌乐二中学习培训,回来后,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多次开会研究,明确了我们的课改思路是:将全国先进学校的课改经验与九中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努力走出一条适合九中的课改之路。

一、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为课堂教学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课改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为此,我校共投入15万元,先后派出三批44位教师赴全国课改名校——山东省昌乐二中学习、培训。全体教师带着责任、带着问题,虚心求教,用心实践,积极交流,总结反思,受到了培训部及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学习期间,我校教师积极在昌乐二中课堂上实践演练,王建兵老师《灰色的天空与精彩的故事》还入选《中国教师报》高效课堂资料汇编中。老师们积极听课,多渠道、多方式搜集资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接受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洗礼。昌乐考察返校后,学校组织了五场汇报会,任莉莉、乔敏、刘彩英等老师的发言博得了与会领导和教师的一致赞扬,所有的老师都为昌乐二中的“活教育”、“精彩故事”感到震撼。大家思想解放了,理念更新了,人人决心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冲浪者。单单教师更新理念还不行,学生和家长的理念也要更新,昌乐回来后,学校整理昌乐的课改资料,以班给学生讲昌乐学生的学校生活、学习习惯、课堂表现,给学生观看昌乐二中的课改宣传片、课堂实录、“活动”德育、读书活动等,通过文字和视频资料,教育、熏陶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感知新课改的氛围,认识新课改对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家长队伍对新课改的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学校借期中考试的东风,开了一次家长会,各班精心准备,以课改为主要内容,学生自行组织,采取多种形式,感染、说服家长,各班的家长会,或学生现身说法,让家长明白课改的好处;或让家长看本班学生的课堂视频,知道自己的孩子出色的表现;或让家长充当组长及组员的角色,互动交流,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及收获,有效地提高了家长对课改的支持率、配合度。1

二、强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课改研究能力。

1、以编制导学案和教案为抓手,强化集体备课。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线路图”。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力。我校为了提高导学案和教案的质量,一是各学科根据教学进度,以教研组制定出了集体备课计划,确定了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二是根据学习内容,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主备人提前备课,集体讨论研讨后主备人二次备课,由教研组长审稿、定稿;三是有效利用人才资源,发挥集体智慧,学校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经常到同学科各教研组中,进行培训、指导、参与集体备课。四是邀请市教研员进行教材培训,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掌握有效的教法学法。今后,我们将继续坚守我校集体备课的教研习惯,并不断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和质量。

2、校领导教研重心下移,追踪常态课。昌乐学习回来后,学校领导更多关注的不是经过精心包装的粉饰型的特殊课堂,而是关注鲜活的、原生态的本色课、常态课。一是校领导追踪听课,凡是赴昌乐学习回来的教师,任校长一个个追踪听课,了解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变化,了解研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二是校领导巡课、看课,一个一个教室巡查,一节一节课巡查,看课堂上学生的展示点评、互助合作、学习激情等。走进本色课、常态课,触摸到了师生的常态交往,发现了教学中某些共性化的问题,撷取到了显示教学本质的个案,为有效、有针对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找到了突破口和切入点。

3、建立“课改孵化室”,强化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教研手段,三年来,我们循环滚动地搞课例研究,逐步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近期,学校建立了两个“课改孵化室”,目的是为了高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孵化室不是“实验室”,不是试验行与不行,而是认定能行,有值得推广的好方法,让参与者受到“孵化”。校领导从常态课中发现优质课,学校统筹安排在孵化室上课,让老师们去讲,去品,去比、去研究。不少老师学习昌乐的经验,吸收昌乐的课改营养,活学活用,“孵化”出了一节节适合自己教情、学情的优质课。如王建红、王艳红、郭张英等老师的课,受到了市教研室老师的高度评价,堪与昌乐二中教师媲美。各教研组以这些优质课为典型案例,通过说课、评课,深化课例研究,进一步提升了我校课例研究的实效性。现在我们仅仅是开始,今后还要在“孵化室”多比课、赛课、评课,以赛促改、以评促改。此外,在

2课例研究的基础上,学校还建立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长效机制,每学期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统一打分评比,划分等次,以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

三、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了通向高效学习的桥梁。

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走向高效学习的关键,所以,教师要重视小组建设与管理,始终抓住小组评价这一杠杆,撬动小组的活力,培养小组成员的规则意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昌乐学习返校后,各班重新科学合理地构建学习小组,营造了浓厚的小组文化氛围,定期有针对性地对学习小组长、学科组长的工作进行培训、指导,每个学习小组每周组织一次反思,反思本小组一周来的表现,对照小组目标、组规组约,找出自己的差距和努力方向。

小组健全了,合作学习的魅力也凸显了出来,学生真正动起来了,课堂真的活起来了,激情真的点起来了。课堂上,学生充满自信和激情,能充分地表现出自己的理解、看法和观点,互帮互助,积极展示点评,用心去体验合作竞争的魅力,用心去感悟团队的力量,充分享受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自我价值的实现。小组之间,教师能始终抓住评价的杠杆作用,通过及时的点评、小组评价调动每个学习小组的积极性。现在,各科老师课堂上的小组评价机制已经健全,评价程序及方法也能驾驭。

四、树立大课改意识,创设课改的立体环境。

昌乐二中课改的成功,不单单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它的学校文化、ISO9000管理体系、海量阅读、“活动”德育、八环节学习法等,都是课改成功的强有力支撑,与课改工作相得益彰。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大课改观,创设课改的立体环境。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做了初步尝试。

1、《学生成长日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我们效仿昌乐二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计划本——成长日记。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制订计划的习惯,凡是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都要做好非常详细的安排,一项一项完成落实。因为是刚刚开始尝试,要求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具体的指导、帮助和督促工作,确实让成长日记起到学习导航的作用。

2、疯狂诵读,有利于改变学生人生的宽度。昌乐二中的海量阅读,令人震撼,我们不敢谈海量,但能尝试大量,学校经过研究,暂时确定开展“疯狂诵读”活动。一是

3时间上给予保证,每天早晨有一个专门的诵读时间;二是有专门的阅读教材——《语文晨读》,从周一到周末,每日均配备内容不同的体例,周一背经典诗文,周二诵美文诗文,周三记精品成语,周四读名人故事,周五赏中考佳作、名家名作,周末知千古历史;三是语文教研组以年级定出诵读计划,以年级或以班组织读书活动汇报会。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会使学生达到理解文化、提升品位、开拓思维、综合提高语文读写能力的目的。

3、特色课间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意志品质的锻炼。昌乐的课间跑步,是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的课间操与之仍有差距。为此,学校特派体育老师去昌乐学习考察。近期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效仿昌乐的跑操进行训练,二是新教了一套韵律操,三是狠抓出操收操的质量,四是注重每次操后各班的总结整顿工作。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我校的课间操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4、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给课改创设了一个和谐积极的学习生活氛围。听了昌乐二中现代班级管理介绍,可以看出这是魏书生“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思想的升华。因此,我校继续坚守三年来一以贯之的班级管理办法,同时又注入了昌乐先进经验的新血液,如:家庭式的班集体建设、爱和尊重为主旋律的师生关系、充满温暖和亲情的生日榜、现代班级文化建设、“法治加情治”的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等。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创建一个个民主、科学、和谐的班集体。

建校三年来,我们一直在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一直在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效率,正是由于全校上下的孜孜以求,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稳步提升,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课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仅仅是迈开了第一步,现在所做的都微不足道,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还需要不断地学习、研究、总结、反思。我们要在坚守自己已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潜心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创造性地、脚踏实地地做好各项工作,为推进学校课改进程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与思考

学年论文

题目: 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和思考

学生姓名:

徐淑娴

号: 1015402027

别:

公共管理系

业:

公共事业管理

指导教师: 封少杭

2013 年 2 月 25 日

目 录

摘 要................................................................................................................................................1 关键词..............................................................................................................................................1

一、引言...........................................................................................................................................2

二、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历程...........................................................................................................2(1)、自发探索阶段...............................................................................................................2(2)、全面试验阶段...............................................................................................................3

三、大学生村官的“小事业,大理想”.......................................................................................3(1)、畲族山乡里的“80后”女大学生村官......................................................................3(2)、大学生村官张亚欧.......................................................................................................4 四、大学生村官是农村社会工作的增长点.................................................................................6(1)、开拓了公共管理新思路...............................................................................................6(2)带动了农村科学技术的发展.........................................................................................6(3)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6(4)减轻了就业压力.............................................................................................................7

五、对大学生村官的理性思考...................................................................................................7(1)心理上的不适应.............................................................................................................8(2)环境上的不适应.............................................................................................................9(3)缺乏经验.........................................................................................................................9

六、对公共政策的建议...................................................................................................................9(1)加强宣传、转变观念.....................................................................................................9(2)建立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机制.......................................................................................10(3)建立对大学生村官定期考核、考评制度...................................................................10(4)锻炼培养后备人才.......................................................................................................10

七、结束语.....................................................................................................................................10

八、参考文献.................................................................................................................................12

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与思考

摘 要

当前,“大学生村官”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从大学生的发展历程开始,对大学生村官有了一定认识。包括自发探索期和全面发展期。通过两个例子讲述了大学生村官的优秀事例。讲述了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建设的作用,一是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二是开拓了公共管理新思路;三是带动了农村科学技术的发展;四是减轻了就业压力。同时也对大学生有一定的理性思考,大学生作为村官也有一定的不足。在心理方面有一定的压力,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不够强,处事能力也不足。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加大宣传,转变观念;二是建立对读学生的管理机制;三是建立对大学生村官的定期考核、考评制度。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认识;思考;

一、引言

从1995年开始,大学生“村官”的实践在全国已经走过了15年历程。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05年中央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2008年中央又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从2006年起,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主任助理的热潮,无数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怀揣着对农村的无比热情、对新农村建设的无限热忱,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到广阔的农村,施展自己的抱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历程(1)、自发探索阶段

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1999年,海南省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定安、临高、东方等市县先后组织招聘大学生“村官”。同年,浙江省宁波市采用公开招考方式,成为全国第一个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地区。这一时期,大学生“村官”人数较少,但形式多样,逐步打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回流到农村的正式渠道,为后来发展积累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2000年3月,广州市天河区公开招聘52名大学生“村官”,全国各地3000多名大学生前往求职。2002年河南省鹤壁市招聘205名大学生“村官”,拉开了河南省大学生“村官”工程序幕。2004年,河北省邢台市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决定每年选派1000名大学生到农

村工作,5年内实现全市5200个行政村都有大学生“村官”的目标。到2004年底,全国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省市区发展到10个,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逐步进入到多省联动、以地区为单位的整体推进与探索阶段。(2)、全面试验阶段

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

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辽宁、贵州、陕西、山西、安徽、上海、吉林、湖南、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 “村官”计划。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

三、大学生村官的“小事业,大理想”(1)、畲族山乡里的“80后”女大学生村官

我愿意为村民说话、为村官发言”,4日,全国人大代表、“80后”女大学生村官桂千金对中新社记者如是表示。来自江西省贵溪市樟坪

畲族乡黄思村的党支部书记桂千金,是江西代表团里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

2010年7月,从南昌大学毕业的城里姑娘桂千金,考取了樟坪畲族乡大学生村官,来到偏远的山区担任村主任助理,2012年2月担任樟坪畲族乡黄思村党支部书记。

樟坪畲族乡是江西为数不多的几个少数民族乡,畲民们自称“山哈”,意为居住在山里的客人。从最初的水土不服,到学会骑摩托车走村串户;从周围村民对城里孩子的不屑,到如今已被当地畲民们接纳为“山哈女”。

在代表驻地,初见桂千金时,中等个头、一身职业装打扮的她,透出一份自信与干练。这位1987年出生的姑娘,首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来到北京,也带来了很多当地畲族村民的愿望。

“希望政府能够加强农村道路建设,让当地畲族村民进城更方便、更快捷。”桂千金说,虽然村里到县城的公路修通了,但村民到县城依然不是很方便,因为县城到她所在乡的班车每天只有一班。此外,农村留守儿童和医疗卫生问题也是桂千金特别关注的问题。桂千金说,此前,她在全乡进行了一次走家入户大调研,认真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和医疗卫生现状,她希望此次能把最基层的真实声音传递上去。

(2)、大学生村官张亚欧

在襄垣县,很多环卫工人、煤矿工人的服装,都由本地一家制衣公司提供。这家制衣公司的创办人是一名大学生 “村官”,他叫张

亚欧。因为创办企业带动大批农村妇女就业,张亚欧在当地小有名气。

初识张亚欧,是在襄垣县委组织部,脸上满是朝气,满是激情。他说:“我是一名农村娃,2007年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所在的南田漳村以煤为主、靠煤生活,男人都在围着煤炭转,妇女大多闲坐在家。”办一个企业,让村里人都动起来,致富的路子更宽些,体现大学生“村官”的价值,这就是他当初办公司的初衷。因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妇女多,所以选择了制衣行业。他展示着刚刚办理的营业执照,信心满满。

再识张亚欧,是在他的制衣公司。公司就在村委会对面,占地600平方米。尽管不算大,但产品却不少,西服、工作服、运动服、内衣,都能做。公司每个月能制作500余套服装,去年一年卖出6000多套。2012年山西省老年运动会上的舞蹈服就由他的公司制作。因为张亚欧的勤快和诚恳,周边很多工矿企业都成了他的客户,工作服已经成了一项稳定收入。公司里,几十名农村妇女正在埋头裁剪衣服,曾经闲坐在家,现在月月都领上了工资。又识张亚欧,是在他家。妻子秦丽也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共同的理想把他们牵到了一起。创办制衣公司启动资金需要30万元,这对于一户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当初,秦丽把陪嫁的钱全部拿了出来。因为张亚欧的点子好,县委组织部、所在乡村和工商部门都给了不小的帮助。说到这里,张亚欧有些激动,其中有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艰难,也有对多方面支持的感激。他说:“说难也不难,最关键还是得有切合实际的好法子。”如今,他的制衣公司已有了起色,按他的话说就是有了自己的“小事

业”。张亚欧觉得,如果能建立一个让全村人都致富的路子才是大理想,所以他还会继续往前干。

四、大学生村官是农村社会工作的增长点(1)、开拓了公共管理新思路

由于受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工作思维方式的影响及农村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村干部的社会管理与服务方面的职能主要体现在抓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上。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却未能得到充分重视,义务教育,社会保障,供水、供电、生态环境等公共产品的提供一致未能提上日程。而农村干部在观念上和思路上的缺陷则是大学神村官的优势,大学生村官像一条“沙丁鱼”。给老的村干部注入了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管理思想。

(2)带动了农村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学生村官都是年轻一辈,都追求科技改变生活。会更多的把专业知识用到发展经济上,会更多的帮助农村人民用科技致富,改变以往的耕种技术,生活方式。他们帮助协会将建章立制,民主管理业务活动、管理党组织建设等环节逐步纳入规范化轨道;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顺班,提高农村非政府组织会员的行业素质,帮助他们尽快掌握科学经营方法和技术手段。(3)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现的战略目标,村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有开拓性和创新性思维,而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则是村干部年龄偏大,知

识结构偏低。而作为新鲜血液输入的大学生村官,他们不但年纪轻、素质高、精力充沛、劲头足,而且有老村官没有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思维。从而可以在很多方面和老村官形成优势互补(4)减轻了就业压力

据资料显示,我国城镇近几年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00 万人以上,而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大约只有1200 万人左右,供大于求的缺口约在1200 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08 年达559 万人,2009 年达610万人,2010 年达630 余万人,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从大学生自身来看,高校的扩招,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市场,这就必然导致职业岗位的供不应求,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08年底,教育部在连续多年作出“就业形势严峻”的判断后,再次发出了“2009年更严峻”的重要提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9年《经济蓝皮书》中称,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大学生就业被普遍认为进入30年来最艰难的时期。而在4年前,这一数据只有338万。而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面对大批的失业高校大学生,势必是一种浪费,到农村中去担任村官,既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才能发挥的途径。大学生选择去当村官,可以减轻一部分就业压力,缓解了社会矛盾。

五、对大学生村官的理性思考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继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镇担任乡镇长助理后,中央及省委采取的又一项重大决策,这项工作既是

中央和省市着眼于农村的改革深化,为农村输送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而实施的“强基工程”,也是为党政干部队伍储备后续力量,培养造就有基层工作经验、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人才的“育苗工程”,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而开辟的一个重要渠道。

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工作性质及培养目标的不同,大学生村官显然有别于一般的大中专学生,更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村干部,因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所受到的管理要比一般干部严得多,肩上的担子比别人也要重得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受年龄、阅历及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村官尤其是未接触过农村工作的年轻同志就感到有些不适应,一时难以渡过角色转换的磨合期。

(1)心理上的不适应

由于离开校园时间较短,部分同志工作中一时半会还脱不了学生气,想问题、办事情比较单纯、片面,存在着浮而不深,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的问题,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打退堂鼓,感到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有些同志则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具有知识厚实、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优势,是各级组织部门百里挑一选拔出来,帮助村上谋发展、攻难关的,思想上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难以放下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还有个别同志,或许是出于择业的无奈,从内心深处对选择当村官还是感到不理想、不满意,心里多少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放松了自我约束,工作中随意性强,自制力差,只要

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履行职责情况比较差,甚至存在着遇事不请假,随意离岗现象。

(2)环境上的不适应

由于多年在外求学尤其是大学校园生活的经历,部分人已经习惯了都市的生活,因而在选择当村官后,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还是感到与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心理准备不足,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

(3)缺乏经验

大学生刚走出校园,对于社会上的人和事了解还不够,处理事情的经验也不够。对于所到的地方的民情风俗也不够了解,使得一些同志适应乡镇环境较慢,加之缺乏必要的实践,工作中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使个人的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和策略不足,独立工作能力不强。

六、对公共政策的建议(1)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泛宣传,让广大毕业生了解当前毕业生的优势,了解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的目的、意义和有关政策,是他们正确客观地认识到村工作的价值和希望所在,从而吸引更多的毕业生到村工作,同时使已经到村工作的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定位,真正做到安心工作。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统一镇、村干部思想,使他们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做好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

(2)建立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对大学生村官的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积极培养、压担子。

二是要落实责任人,进行“传帮带”。

三是切实落实待遇,完善大学生村官扎根于进一步发展的政策。(3)建立对大学生村官定期考核、考评制度

大学生刚出学校就当了村官,难免还有些地方不足的。通过定期的考核和考评制度,可以让大学生村官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有了量化的考核指标和浮动的薪酬考评,可以使他们对照指标,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的办事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核制度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4)锻炼培养后备人才

选拔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不仅优化了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村干部老化,跟不上朝代的局面,有利于加快干部队伍的知识化和职业化,也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毕业生到村工作,通过直接体验农村生活,参与农村基层的社会活动,使他们全方位得到了锻炼,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又增强了他们的素质能力,加快了他们的成长。

七、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大学生村官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大学生村官是一个不

错的平台。就大学生自身而言,要担任好村官这一职务,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的服务农村的能力,这不只是专业方面的能力,还需要在到农村工作后,树立一种村民意识,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把自己作为农村的一员,融入农村生活;其次,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安心工作,不断提高自己,服务“三农”,不让农村失望;再次,还需摆正一种心态,转变择业观念,敢于挑战世俗的眼光,认识到工作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关键是要适合自己。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特别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深知民间现状,更应当响应“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号召,回到农村,运用自己的所学,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去。

八、参考文献

[1] 大学生村官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3]大学生村官资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gwy/cunguan/ [4]《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6月

[5]宋相义.《农村村级组织建设的创新之举—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调查与思考》,《前沿》,2007年第2期.12

第四篇:对核技术风险的认识与思考

对技术风险的认识与思考——以核技术为例

摘要: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技术风险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各种技术风险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对技术风险带来的越来越多的生态难题,我们应重新审视人与技术的关系,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出发点,以生态伦理导向,从制度、技术和观念等各方面克服技术风险。其中核技术是当今高科技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核技术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值得人们关注的风险。当下能源危机愈演愈烈,核技术带来的新型能源是解决目前能源短缺的重要手段。然而,人们在使用核技术的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来使这一技术更好的造福于人类。

关键字:核技术;技术风险;核技术风险思考

技术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技术的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积累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也有一定的风险性,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其中,对生态的影响尤为突出,由于技术成果运用不当而造成的生态失衡已越来越受到关注。以核技术为例,核技术既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造孽,是把“双刃剑”。近些年来,由于一些重大核事故的发生,核技术这把“双刃剑”已经变成了一把高悬在人们头顶的“利剑”,时刻在威胁着人类。面对这些威胁,一方面,要警惕技术悲观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要正视核技术的应用。与此同时,在使用核技术的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来使这一技术更好的造福于人类。

一.核技术风险的主要类型

1.核弹战争风险

核能的首次应用就是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爆炸,让世人震惊于核武器的毁灭性是如此巨大。慑于战争的威胁,二战之后很多国家积极发展具有大规模杀伤力的核武器,以使自己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有核国”随之越来越多,对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产生了核威慑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拥有核武器,万枚核弹威胁着世界,让核战争有爆发的可能,同时,由于核技术非法贸易越发猖獗,核战争危险在日益临近,核战风险增加。

2.核电站事故风险

核技术是当代的高新技术,核能是人类把握的一种重要的能量,目前,核技术在现代民用工业上的应用,主要是核能发电。即利用核裂变材料进行裂变,然后利用其释放的能量进行发电。因为核电站主要是利用放射性物质,因而就会产生放射性污染的风险,所以人们所关注的核电安全问题,最重要的应当是避免和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故在过去的40多年内,至少发生了20次重大核事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核核废料处置风险

核电是一种高效能源,但在高效能源的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核废料处理就是相生相伴的主要难题。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运行后,放射能力被启动,辐射性大增;有的核燃料在反应后放射性能衰退,但有的核燃料放射性需要几万年甚至更久时间才能降低到天然铀

的水平。一旦处理不当,会造成长时间的核辐射影响,包括癌变、生态环境破坏等。

二.核技术风险的主要后果

1.生态环境风险

科学家们对核试验和核战争带来的环境破坏不断地进行研究,提出了“核冬天”概念。1983年美国气象学家C·萨跟指出,当核爆炸当量达到50亿吨丁NT时,会引起下属变化:——阳光将大为减少,它所产生的像云那样均匀分布的l亿吨烟尘,将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造成一个黑幕,遮掩了正常的太阳光95%。——气温将急剧下降。爆炸引起的风暴性大火会将大量尘埃和烟灰散布到大气中,一两周内集结成的黑云将覆盖大地,在乌云笼罩之下,几乎看不到阳光,由于大部分阳光被隔绝,地面温度将骤降几十度,无论什么季节,在爆炸之后一周左右,内陆的温度将急剧下降,气温可能下降40。c,地面平均气温将急剧降到一20。C以下,非常寒冷的气温将持续许多周甚至几个月;同时出现的还有猛烈的风暴、持续不断回落的放射性微粒和有毒的浓雾,大量动植物的死亡,辐射量达到250伦琴,达到置人于死地的程度,从而形成可怕的“核冬天”。

2.人体健康风险

核泄漏、核污染会引发人体健康风险,其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若进入体内就会引起内辐射,它们一般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ra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的。外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越容易导致潜在的或显性的恶性疾病,致癌、致畸风险越大。另外,植物、昆虫和蘑菇以及最表层的土壤都会吸收铯137。所以,有些科学家担心核辐射会对当地人造成几个世纪的影响,主要因为土地、水源、空气都被爆炸产生的辐射物或辐射尘埃污染了,他们根本无法逃避现实环境所带来的潜在危险,最可怜的是那些灾难发生后出生的孩子。明斯克物理学家米哈伊尔·马利科说:“心理上的后果一直是毁灭性的,许多人觉得自己终将死于切尔诺贝利事故。”

3.社会伦理风险

核技术成果的应用不仅迅速地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核技术既有高投资风险,也具有高伦理风险。“伦理”主要是指人与人相处时发生的道德关系。伦理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之理,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同类事物应该具有的共同本质的理想,这种理想付诸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之中,产生出调节人类行为的行为规范。

第一、核技术开发耗费了巨大的经济、人力成本,占用了有限的科技投入

核武器与核试验耗费了巨大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而我们生活的地球本就存在资源贫乏的问题。冷战中超级大国展开核军事竞赛.制造大量的核武器,是以巨大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为代价的。据调查,为了完成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美国政府动员了50多万人,其中科研人员1 5万,耗费22亿美元,占用了全国近1/3的电力。因为它有非常巨大的潜在危险,对人和环境会构成严重的威胁。

第二、核能的开发带来国际政治上的不平等

曾经的美苏超级大国把核武器作为统治和称霸世界的手段,在国际政治中制造了许多不平等现象。核威胁,自原子弹问世之日起就存在,只不过核武器产生于科学技术专家之手,而核威胁出自政治家或军方人员之手。核威胁具有较大的讹诈性质,核技术成为核大国的有力政治武器,成了它们对付或制服异己的无核国或弱小国家的武器。

第三、核能究竟是安全能源还是危险能源

核电站事故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恐慌.给社会生活各方面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例如,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远超过地震海啸。由于核辐射的风险增加,后续的灾后

重建进程或将放缓,从而影响日本经济的灾后复苏的速度。

三.对核技术技术风险的认识 1.利益相关者之利益与价值冲突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承担着特定的社会功能,必然要蕴含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因此始终都会包含着价值和伦理判断。科技的伦理风险,使得人类的信任结构发生了嬗变:从对以人为主的信任变为对抽象体系的过分依赖,即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正在逐渐浈化.取而代之的是金钱、权利、传媒、制度等社会抽象关系。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价值与权利的冲突是核技术的社会伦理风险的主要根源,比如国家利益与地方环境生态风险、社会效益与居民核污染风险等矛盾。

2.科学家之国家利益与社会责任的矛盾

传统意义上的科技工作者常常被认为是价值中立的.科学与生产、社会的关系并不密切,科学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一般不在意科技的应用和政治问题。但是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与生产、社会和政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冷战格局的形成,动摇了“科学价值中立”的观点。因为现代科技活动都不仅具有求知的性质,还直接关系着国家安危和民族的利益。当科学价值中立不能成立时.就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类伦理问题,科学家不能超脱于所作的研究之外,首先必须做出道德选择。爱因斯坦曾说过:

“以前几代的人给我们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这是一份宝贵的礼物,它使我们有可能生活得比以前无论哪一代人都要自由和美好。但是这份礼物也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巨大危险,它威胁着我们的生存。”

3.决策者之经济利益导向与公众利益优先性的矛盾

核武器、核电是人类运用核能的两种主要方式,在这两个方面人类都已有惨痛的教训。核武器在日本广岛、长崎的首次使用,不仅给现实国际政治带来巨大影响,更使人们看到核武器会使人类遭遇浩劫的灾难性,以及核技术所带来的巨大伦理道德问题。而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1986年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难,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则使不同民族、信仰和观念的人们深感彼此命运的息息相关,核技术的现实发展凸显决策者在经济利益导向与公众利益优先性原则之间的尖锐矛盾。

四.应对核技术风险的方法

1.积极探索核技术风险评估方法,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建设。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对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它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科学性和练台性很强的工作,也应急管理实现“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工作。20世纪70年代,美国提出了“概率风险评价”的方法用于核安全研究,它是用概率论方法定量评定一个系统可能产生的风险(即一定时间内发生事故的次数和事故造成的后果的乘积),来评价这一系统的可靠性。这样核置全研究就建立在系统和定量化的科学基础上,是研究系统的安全性能和制定整体及各个分系统安全标准和安全准则的基础。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建设是指要建立起独立于企业和政府之外的第三方机构来评估风险,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为政府提供一致的、连贯的信息,便于政府在危机事件中能够更好地进行风险沟通和风险管理。

险管理者通常都会把信息隐瞒到风险的后期,这是屡见不鲜的错误。

2.建立和完善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政府的制度创新是一个随着风险管理的实践而不断更新的过程,从政府风险管理的操作层面来说,可以建立如下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政府应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收集、传递和处理相关信息与情报,并据此做出分析和诊断,不断提高预测和预报能力,以达到减少风险从可能向现实的转化,防范危机的目的。二是建立风险管理的专门机构。根据风险的永恒性和常态性需要配置专门的机构和具备风险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来应对,履行应急、信息处理和综合协调职责,投挥风险管理的运转枢纽作用。

3.加强核技术风险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事故应急管理包括预防、预备、回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它要求根据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事先研究制订的应对计划和方案: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应急管理方针,作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资上的准备工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坚持效率原则,快速反应,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

和影响。

4.提升政府和管理机构的风险沟通力,建立事故善后处理期的社会传播机制

随着风险社会逐渐形成,以风险评估、心理学、传播学三大学抖为支柱的风险沟通的重要性13益为社会各界所重视,特别是911事件之后,风险沟通更是在公共领域羞挥了积极作用,成为风险管理(特别是公共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管理部门应及时利用各种传媒机制与公众进行沟通,进行必要的利益补救,透明地公开事件的真相,承担必要的责任,从而有利于重建公众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信任,妥善地处理突发事件,使损失得到最大程度的补救。我们置身于风险时代,保障公众知情权的法律规定、急速增长的责任索赔和对公民参与的期望值都对风险沟通拖加了新的社会义务。日益增长的沟通义务不仅反映了公众对技术风险的逐渐关注,还体现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更是对特定健康与安全规范知情权要求中所蕴含价值的集中昭示。在社会广阔的各个领域中,要求掌握风险情况的人向风险承担者和利益相关方做好风险沟通的迫切社会需求逐渐增加。而有效的风险沟通效益和意义是显著的,主要有:避免过度担心和恐慌、有效控制谣言散播、解决风险制造者与风险承受者的利益冲突、防范风险的社会放大、促进政府的社会救济、提高民众对企业对社会和政府的信任,以及利于风险受害者及时保护自己。

5.构建核安全文化

核设施是由人来管理、操作和运行的,因此核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研究分析国内外迄今发生的核事故可以发现,核事故的发生除了源于设计和技术上的缺陷和隐患外,绝大多数是由于人的种种失误而直接引起。前者可以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更新设计观念、减少非人因素的影响来解决,后者就涉及到如何不断提高核领域的人的全面素质,亦即核安全文化问题。“安全文化”是在总结切尔诺贝利事故中人为因素的基础上为确保核电厂安全生产而提出的一种系统且完整的管理概念形成了核安全文化。1986年IAEA国际核安全咨询组提交的《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后审评会议的总结报告》中提出了“核安全文化”概念。,并在进一步的报告《安全文化》中明确了此概念,即“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站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安全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实质是价值观、标准、道德和可接受行为的规范统一体,要求核电厂的整个集体和每个人都处在一个重视并严格贯彻各项安全要求的环境中。核安全工作不仅仅是安全工程师的事,也直接或间接地与每一个员工密切相关。但核安全文化的培育,必须从高层做起,是核电厂厂长和管理者第一位重要的工作任务。

五.中国核技术发展的政策主张与伦理选择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得对能源的需求量会急剧加大。能源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但是我国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上面临重大挑战。核电可以大规模的取代高碳的化石能源,我国的能源方针也是发展低碳替代能源核电是干净清洁的能源,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改善生态环境,所以发展核电的趋势不可改变。

1.中国核技术发展的基本政策导向

中国作为一个有先进核技术能力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直奉行坚持科学、理性的核安全理念,维护全世界对核能发展的信心,保持核能发展的势头,并重视在核安全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2010年的核安全峰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曾提出五点主张。:

第一,切实履行核安全的国家承诺和责任。各国应该更加重视核安全问题,履行相关国际义务,加强国内相关立法和监督管理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本国核材料和核设旌安全,培育核安全文化,强化出口管制,提高核安全能力。第二,切实巩固现有核安全国际法框架。我们应该推动《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修订案尽早生效,促进《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的普遍性。应该全面履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有效打击核材料非法贩运,防范非国家行为者获取核材料。第三.切实加强核安全国际合作。各国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和管道,分享核安全经验,加强信息交流和执法合作。应该支持亘际原子能机构在核安全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机构平台,支持各国核安全努力。各国还可以探讨合作开发有助于降低安全风险的核技术。第四,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核安全能力。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发达国家应该尊重发展中国家意愿,根据其实际需要和现有条件,在经济、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加大援助力度,促进实现普遍核安全。第五,切实处理好核安全与和平利用核能的关系。核安全措施应该有利于为各国和平利用核能营造有利环境,促进该领域国际合作。2.中国在核技术方面的应对态度

第一,全面加强核安全能力。中国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核安全法规和监管体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注重在核工业界培育核安全文化,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依法防范核材料非法贿运,保持者良好核安全纪录。中国开发了新兴的爆炸物探河4装置、放射性核素识别装置等一系列核安全装置,并成功应用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国际活动的核安保工作。

第二,严格履行核安全国际义务。中国支持并严格履行现有核安全国际公约及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2008年1 0月,中国批准了《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修订案,正在制定或完善配套法规体系,包括制定《核安全管理条例》。中国已启动《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国内批约程序,将积极推动这一进程。

第三,重视并积极参与国际核安全合作。中国积极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工作,是“打击核恐怖主义全球倡议”的创始伙伴国,同许多国家保持双边交流。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同国际原子能机构及有关国家在核安全领域开展了良好合作。中方愿同各国分享做好重大活动核安全工作的经验。

第四,积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核安全援助。近年来,中国通过盎术演示和人员培训等方式,向本地区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正积极考虑同有关国家合作,在华建立核安全示范中心,在地区棱安全合作方面进一步艘挥作用。从核技术在我国开发与应用的政策可以看出,我国始终站在道义的角度上反对使用核武器,维护世界和平,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核技术,坚持科学理性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平、安全、科学地利用核技术,谋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问的和谐发展,让核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全人类。

结论:在当今风险社会.科学技术不受限制的推进和基于科学技术的现代决策正成为重要的风险源。现代科技是一种“悲喜交集的福音”,在给人类创造无止尽的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制造了无休止、不可逆的风险,正确认识科技风险并给于深刻的伦理反思,对于人类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伦理道德的进步,伦理道德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着制约和规范的作用,没有伦理的有效规约,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像瞎子一样盲目,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穷无尽的风险和灾难。

核技术是20世纪最重要的高新科技之一,对世界政治格局和人类命运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对核技术风险的伦理反思因此成为一个举世瞩目拘重大课题。核弹战争的危害余悸未消,核电站事故屡发不止,核电站选址和核废料填埋的争议和纠纷不断,关于核技术风险的讨论历经半个多世纪热潮不断,争论的主题和主体也不断变化。近两年来,各国对核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普遍提高.相关国际法框架日趋完善,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核材料和棱设施安全状况大幅度改善,应对恐怖主义能力显著提升,采取措施加强本国核安全能力及参与国际合作的意愿增强。尽管如此,核安全形式依然严峻,我们更应重视当今的核局势发展,从技术风险出发,以核技术为例,更好地认识并思考核问题。

参考文献

[1][德]坞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

[2][英]卡尔·波普尔,傅季重、纪树立等译,《猜想与反驳》,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 [3][美]刘易斯.《技术与风险》,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3年

[4][美]安德鲁芬博格,韩连庆、曹观法译,《技术批判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5][英]巴鲁克·费斯克霍夫等,王红漫译,《人共可接受风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6][英]太卫·丹尼,王嵩等译,《风险与社会》,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年

[7][英]尼克·皮金、[美]罗杰·E-卡斯帕森、保罗·斯洛维奇,谭宏凯译,《风险的社会放大》,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

第五篇:对小班化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对小班化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近几年,学生数在不断的减少,特别是我们学校由原来的每班60几名学生减少到现在每班只有40几名学生。看来实行“小班化教学”已迫在眉睫,新的教育方法应尽一切努力按照学生的心理结构和他们不同的发展阶段,将要教的材料以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形式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要采用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来进行调节与控制。下面是我对数学课中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是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前提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数学教学中应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要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奇思妙想,关键在于教师提供学习材料是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欲,为他们建立起一定的认知障碍,学生的思维才可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而小班化教育增加了学生个体参与活动的时间,扩大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发展自我。数学教学情境是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产生新能力的要素,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已有经验融入情境,这个教学情境是适应学生的发展,是有发展性的。

这样的教学拓展了学生的经验系统,也拓展了学生的认知系统,真正落实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之间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新课标理念。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激活了课堂,使课堂教学富有实际意义。

二、让学生学会自主及合作学习是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关键

1、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合作学习作铺垫。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尤为强烈”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相互制约,为克服课堂活动只局限于少数尖子学生的弊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小班化教育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先进教育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小班化班级人数少,更有利于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

2、再让学生充分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通过观察、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整体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和自我实践的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使生动的教材变成生动的课堂。如教学《周长的认识》时,让学生三人为一组行动起来:我用线绕物体一周,你用尺子量周长,他做记录。同时,通过提问教师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言。经过一番合作,终于完成了对周长的认识。整个课堂活跃了起来,每位同学都参加了学习,还至少得到了二至三次的发言机会,学生的思维都被激活了,小班教学中这一合作学习的改革,真正做到了新课改中“生生参与”的要求,也让学生充分得到了发展。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在观察中学,在玩中学,学生有了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所经历的教学事情有了深层的体验,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

三、充分利用教学媒体,是进行小班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学媒体给师生提供了更为优裕的条件,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活动组织与开展。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养成良好主动习惯,就会增强学生合作意识,那么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就会得到发展和提高。我们的数学课堂就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人人都开心地、愉快地学习,感受到了获取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被动的学习。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促进了学生之间合作,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小班化教学中学生与多媒体互动,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教学媒体,在观察中学,在玩中学。

总之,教师授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开启他们的智慧与觉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与体验。教师以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提供生活材料,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其亲历学习过程,体验成败,并在探究中加强合作与交流,使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是知识的接受者,又是知识的发现者。教师如果能巧用“小班化教学”,就能激活数学课堂。以小班化教学为平台来实践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将会显得更快捷、更易操作、更易出效果。

下载征文对广德县经济开发区的认识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征文对广德县经济开发区的认识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公安机关绩效考核的认识与思考

    绩效考核是以促进公安机关长效机制建设,实现队伍管理的正规化、标准化、制度化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是以各部门为载体,以各警种的主要工作为内容,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

    对公安机关绩效考核的认识与思考

    绩效考核是以促进公安机关长效机制建设,实现队伍管理的正规化、标准化、制度化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是以各部门为载体,以各警种的主要工作为内容,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

    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认识与思考

    张宏格论文.doc 山西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认识与思考教 学 系:轻工工程系 班级; 材料工程1031 姓名:张宏格 指导老师: 马建杰山西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二......

    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 当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一个普遍的极为棘手的问题:一方面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社会越来越依赖于数学,要求每个人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现代......

    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与思考

    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与思考周建平“校本培训”作为新鲜事物,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校本培训”何以兴起?“校本培训”与非校本培训有何区别?“校本培训”如何实施?这些问......

    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认识与思考大全

    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认识与思考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在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九一八事件爆发......

    县级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实践与思考(精选合集)

    近年来,××县积极响应××省委井冈山会议的号召,在全省率先设立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经过五年多的发展探索,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增长极。截止到......

    关于广德县委党校构建“大党校”格局的若干思考

    关于广德县委党校构建“大党校”格局的若干思考 2012年,广德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省直管试点县的优势,大胆实行工作创新,率先在全省进行了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工作,初步形成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