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年论文,郝永华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体育管理系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校园体育赛事赞助现状及对策
系部:体育管理系
专业:体育经营与管理
姓名:郝永华
学号:2009510120
指导教师:许庆
2011年12月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校园体育赛事赞助现状分析
摘要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给中国体育市场带来了无限商机,也给高校体育产业带来了商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赞助已经成功介入了职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各种赛事活动中,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和模式,这就为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赞助市场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对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体育赞助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体育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体育;赞助;现状;分析
体育赞助是指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向体育赛事,体育场馆,公益性体育活动等付出一定数额的现金、实物,劳务或技术等支持,而被赞助者转让自己的部分权力(冠名、名称、广告、专刊、促销)作为回报,双方平等合作,共同得益的一种特殊的商业行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发展,高校的体育资源随着近几年的高校扩招,政府的财政拨款捉襟见肘,已远远不能满足高校的体育事业发展。
我国高校体育经费基本来自校方财务划拨,相对于其它部门及学科而言,高校划拨给体育工作的经费较少,对于高校校园体育赛事所需的经费可通过企业赞助解决,而构成赞助的两大主体企业与学校,都需要发挥市场的交换功能来满足自身的需要。
学校通过赞助来解决举办体育赛事所需要的经费和物资,以弥补高校体育活动资金的不足,这样高校体育比赛的规模可以更大,竞赛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进而有利于推动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赞助活动还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素质教育开展,大学生参与体育赞助的策划、营销、组织和实施等活动,既有利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又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提高和进步。目前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只有融入到社会中,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开展体育赞助活动,有利于高校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遵循社会、尤其是市场的游戏规则,满足社会和市场要求。而企业是想通过赞助高校的校园体育赛事,来提高企业消费品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最终达到实现其经济效益的目的。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高校校园体育赛事赞助下的校园情况、企业对校园体育赛事赞助的现状及赞助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寻找对策,推动校园体育赛事赞助的健康发展,以达到高校与企业双赢的目的。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校校园体育赛事赞助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赞助、体育赞助、体育赛事赞助、赛事营销推广等方面的相关书籍、杂志和年鉴,同时通过网络搜索,获取以往体育赛事运作的报道、评论、数据统计和最新赛事的信息资料,以此作为调查分析的理论依据。
1.2.2逻辑分析法
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逻辑分析推理,提出湖南省高校体育赞助发展的对策.
2我院目前现状分析
2.1我院体育赞助取得的主要成就
目前在我院的体育赛事中,企业赞助比较多的有全院田径运动会、拼搏杯足球比赛、商院杯健美操比赛、雏鹰杯羽毛球比赛、新生篮球比赛、“开拓杯”篮球比赛等等,这些大学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和推广,无不在广大学生中产生巨大影响。而这些体育赛事的赞助企业比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可口可乐”“极地KTV”等等,也都成了我院学生经常谈论的话题,企业或品牌也最终达到提高知名度的目的。企业赞助商院的各个系(院)的各类运动活动,也随着这些比赛而取得了比做广告更大的效益。企业公司借助高校扩大了在学生中的知名度和产品形象,同时高校也弥补了在自身体育资金上的不足。目前商院体育赞助尚处于起步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促进了商院体育事业的发展。
2.2赛事缺乏吸引力,高校知名度是赢得企业更多赞助的筹码
多数企业对都对校园体育赛事感兴趣,比较热衷于投资高校校园体育赛事,通过体育赛事这一途径来宣传、展示、提升自己企业的形象,改变消费者的观念,掌握消费者的情况,了解特定或新的消费者,促进产品销售,培养新的消费者。也有部分的企业对投资体育赛事兴趣一般或没有兴趣,说明企业和公司对本科高校校园体育赛事的潜力认识不够,这就限制了它们在高校校园体育赛事赞助方面的投资力度和规模;同时由于校园体育赛事的影响面小,商业价值低,企业界赞助的意识不浓,缺乏积极性。企业应认识到体育项目的观众与企业产品的目标顾客的内在联系,对于这一行为的价值认识不够深刻或是在投资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需要疏通的障碍,有待赛事组织者积极有效的工作来解决。企业对高校校园体育赛事投资决策,首先关注的是运动项目,其次是高校知名度,而赛事规模影响、赛事运作水平选择的因素较小,因为企业对高校校园体育赛事规模影响、赛事运作水平已有明确的认识。
2.3企业赞助的人为因素少,市场关系明显
校园体育赛事的规模较小,赞助费用少,影响力低。与级别较高的体育赛事相比不存在行政干预,也很少有人情关系,基本是一种你情我愿的市场关系。企业和高校考虑的都是利益回报与支持是否对等,企业的赞助费不能使高校满意或企业的回报要求较高,商业性过强,干扰了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高校也不会接受。反之,高校要求的赞助费过高,或高校师生不是企业的目标顾客群,使企业的赞助不能起到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的作用,企业也不会赞助校园体育赛事。当前商院体育赛事赞助的企业的目标顾客群都是高校师生,而高校对于一些回报要求较高,有碍校园管理秩序、教学秩序的企业赞助也都予以了拒绝。由此可见,高校与企业间存在的是一种市场关系,只是这种市场关系还不成熟,缺少中介等一些元素的加入。
2.4缺乏相应的体育赞助专业部门和人才
高校对体育赞助人员的经验交流、培养工作不够重视,也缺乏具体措施,没有专门设立体育赞助部门,没有专职的体育赛事营销策划专业老师。各高校的赞助工作仅由一些对赞助感兴趣的教师或者学生承担,力量单薄,既缺乏专业培训,又缺乏工作经验,都是临时开展工作,赞助策划不力,回报措施单一,运作水平较低。高校在开展体育赞助时,只是简单地在校内为赞助企业拉几条宣传横幅和条幅,以及允许赞助商开展现场销售和促销活动。而对于公关活动权、赛事吉祥物、校园广播广告、校内刊物广告、赛事文件广告等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和利用,所策划的赞助活动大都比较平庸,缺乏魅力和创意,难以拉到高额的赞助。
2.5诚信体系缺乏,后续工作不到位
目前企业对学校赛事组织者的评价整体较好,但也有不满意的地方,如赞助商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一些赛事组织者见利忘义,在与某赞助商签订赞助合约时,又与另一同类产品签约,使“唯一”不再“唯一”,损害了赞助商的利益。另外还有赛事组织者在签订合同时对赞助商许下的承诺,往往在得到赞助商提供的物资赞助后,后续工作就得不到及时完成,甚至是不完成,让赞助商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这样常此以往,将会降低赞助商对高校校园体育赛事赞助的热情。
2.6高校在赞助过程中“权、责、利”划分不清,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
赛事赞助工作是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它由策划、组织、具体实施、后续工作等多个环节构成,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赞助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在开展校园体育赛事赞助营销活动中,应该坚持贯彻各岗位和人员的权、责、利对等的原则,部分高校在开展体育赞助营销时并未做到这一点,主要表现为:一是责任不明确,目前在大多数高校中,体育赞助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缺乏相应部门和人员承担此项职责;二是部门配合不紧密,体育赛事组织者在和商家签订合同时往往会涉及很多合作事宜,比如说校园现场展示、场地使用、宣传品张贴等很多后续事情需要完成,但是赛事组织者具体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审批难的问题,场馆使用、教室使用、宣传品悬挂等问题的审批,各个部门间相互推诿的问题,这就使得答应赞助商的一些承诺得不到顺利实施,从而影响校企的长期合作。
2.7中介未介入,市场不成熟
成熟的市场是由赞助方、中介、媒体、被赞助方四个环节组成,高校校园体育赛事赞助没有中介介入,媒体也仅限于校园内的校广播站、校内刊物等。中介组织策划能力强、专业素质高,它的介入能很好地开发赛事,使校园体育赛事更具竞争力。由此可见,广东高校校园体育赛事赞助市场还不成熟。
3改进我校体育赛事赞助现状的对策
3.1树立“商务学院品牌”意识,积极打造赛事,扩大影响力,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创造体育赞助良好环境
以高竞技水平提升商院学院的知名度,通过学院知名度,提高自身的可赞助价值,提高商院学院各运动代表队运动员的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以吸引赞助,并充分利用竞争机制来扩大赞助收益。学院要加强、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提高体育系教师业务水平,加大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的普及力度,拓宽高水平运动员培养途径,积极探索有特色的运动员自主培养模式并成立高水平运动队。通过高水平运动队打造精彩赛事,经营打造赛事,扩大赛事的影响力是赢得赞助的根本。赛事办得好,就有吸引力,就有观众基础,就会有市场,也就会有企业来赞助,这是高校赢得企业赞助的根本。除了提高赛事的精彩度、组织水平、运动员技术水平,还要注意赛事要与企业或产品的特点相符合,使企业或产品能借助赛事这个平台向目标顾客群传达与赛事魅力一样的企业形象或产品特征,以此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增强媒体在体育赞助体系中的衔接作用,使赞助体系的各个环节有效互动。在现代赞助体系中,传媒的作用不可替代。商务学院在体育场地、裁判员的安排等方面都有着相当优越的条件,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条件与其他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一些地区性的比赛,如有机会还可以争取承担更大规模的赛事。比赛期间邀请媒体进行宣传,扩大学院和比赛的知名度,从而吸引到更多的赞助商家。增强媒体在体育赞助体系中的衔接作用,使赞助体系的各个环节有效互动。商务学院体育赞助的运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赞助项目、赞助经费和实物、评估体系等。因此专业机构参与到学院体育赞助中来也就十分必要,专业中介机构的建立与规范,对商务学院体育赞助市场的规范发展意义重大。
3.2制定扶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建立赞助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双赢机制
商务学院应制定一些扶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公司和个人对商务学院
体育事业的投资,吸引更广大的商家、企业对商务学院的体育事业进行赞助。对商务学院体育赞助的概念、性质、程序、优惠政策和权益保障等问题给予明确的规定,为学院体育赞助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市场化和公开化保驾护航,减少企业和公司、个人的投资风险,保障赞助商与学院的合法权益。成立专门的领导、协调和监督小组,把商务学院体育赞助工作抓紧抓实,制定发展规划,对学院和企业在赞助方面的各项相关文件进行整理、审查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和有效。通过制定一些政策,鼓励企业赞助学校体育运动,不断加深企业和学院的情感,使体育赞助成为二者之间的合作桥梁,为学院体育、学生身体健康做出贡献。
商务学院体育赞助市场毕竟是一种有限资源,为更好地连接企业与商务学院,使之形成良性互动,商务学院体育赞助必须形成完善的运作体系。首先,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特点、实力和战略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坚持对商务学院体育赛事活动赞助的连续性和节奏性。其次,商务学院也要加强、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鼓励体育系和学院学生社团开展体育赛事的实践工作;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加大人们热爱的体育运动的普及力度;拓宽高水平运动员培养途径,积极探索有特色的运动员自主培养模式并成立高水平运动队,为赞助企业提供有效的赞助平台和项目。最后,加强商务学院领导对体育赞助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体育赞助的功能,树立体育赞助营销意识,主动走向市场,征集社会赞助。同时,还要更新经营理念,平等合作,谋求双赢。合作的基础是信任,强调的是过程和参与;双赢强调的是目标和结果,需要公平和公正的保障。商务学院和企业应该加强交流与沟通,增进彼此信任和平等合作,以便形成良好的市场关系,确保双赢目标的实现。
3.3加强领导对体育赞助工作的认识,加强对河池学院体育资源市场的宣传力度学院领导积极配合学院体育赞助工作,对体育赞助应该持积极态度,鼓励企业、公司和个人对学院体育事业进行商业性赞助,政策上给予优惠。在“双赢”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让利于公司、企业。商务学院体育赞助活动的开展效果,最终要由活动的组织和回报措施的落实情况来决定。所以,商务学院应积极协助赞助企业在校内所举行的各种营销活动,还应做好赞助商的接待工作,在整个活动期间,要有相当职位或职务的人员陪同赞助商,加强交流与沟通,增进彼此信任和平等合作,以便形成良好的市场关系,确保双赢目标的实现。加强对商务学院体育资源市场的宣传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丰富赞助回报措施。在开展商务学院体育赞助营销活动时,学院除了在总体策划阶段制定一个总体活动计划外,在选定具体的目标赞助企业进行营销时,还应根据目标企业的特点,为其量身制作一份有特色的赞助活动策划方案,以便吸引目标企业的眼光和兴趣,提高营销成功的可能性。为了提高体育活动自身赞助价值,学院要针对赞助企业的特点和特殊需要,通过精心策划,独特创意,丰富赞助回报措施,促进体育赞助形成良性发展,使更多企业和公司认识到商务学院体育资源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增加他们的投资力度。
4结语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给中国体育市场带来了无限商机,也为高校体育产业带来商机。为高校开展体育赞助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和商家积极参与体育赞助提供动力,体育管理部门和组织者要抓住机遇,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挑战,认真组织、精心策划体育赞助。商院体育赞助及运行机制必然要发生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变革,商院体育的赞助必须有利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商院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加速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充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学院体育的产业化来推动学院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炬,马俊.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与对策[J].企业经济,2004,(12):118
[2]韩开成,房淑珍,张晓春,党林秀.论高校体育赞助的制约因素与营销策略[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6):24.[3]李艳杰,贾文伟.制约我国高校体育赞助的因素与发展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3(497)
[4]刘小青.湖南省高校体育赞助的调查及思考[J].体育科技,2007,28(4)
[5]谌 凯,刘 勇.对我国高校体育赞助制约因素的分析及研究策略[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7,(1): 21-23.[6]李燕,珠三角地区高校体育赞助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学报(2010)11-0141-01
[7]付玉超.我国体育赞助现状分析及对策[J].浙江体育科学2003(4):3399
[8]赵志娟,唐永祥.析我国体育赞助的现状及成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4)-0072-02
[9]张文革,姚华伟.天津市体育赛事赞助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01-0026-04
[10]曾明 高等院校体育赞助与赛事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体育学部 2008-10
[11]张凤彪.湖南省高校体育赞助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J].邵阳学院学报 2009-6-2
[12]周云飞.高校开展体育赞助的研究与实践[J].浙江体育科学,2004,26(4):86-88.[13]赵剑,余双立.高校体育赛事企校合作的双赢策略构想[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2):91-93.[14]刘铁民.从赞助商的视角看体育赞助[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3, 7(2): 8-11.[15]杨晓生,程绍同.体育赞助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6]朱海涛.对重庆市高校体育赛事赞助的现状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07.[17]蔡俊五,赵长杰.体育赞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8]詹建国.体育商业现代化经营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二篇:郝华师德体会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玉田县实验小学
郝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可见师德师风对于教师而言是多么重要。对于师德师风问题,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有些同志也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自觉加强师德师风修养,努力做到敬业律己,以德育人。
一、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育者先爱教育。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影响活动,需要具有崇高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立志从走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毫不保留地交给党的教育事业。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在中国教育事业发生重大变革的新时期,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重视加强各方面的学习。首先要不断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了解国际国内形势,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次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业务学习。今天的时代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学、心理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规律也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在工作中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和需要。
二、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爱是教育的别名,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专门劳动者。如何对待所培养的对象,千百年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衍生出一种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就是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就是爱护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不歧视体罚学生;关心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严格要求学生,积极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保护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与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教育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宽容学生。传统师德也讲教育之爱,但今天的教师关怀不再是单向的,不是一厢情愿,更不是强加的、控制式的,而是平等的、负责任的,是彼此能感受的。在今天,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尤其是那些由于社会变迁、生活和家庭的原因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更要倍加关爱,给予尊重,善于宽容。因为宽容是对被教育者的爱护、信任,它体现了关怀精神,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的具体表现。宽容意识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如果没有了宽容意识,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爱学生和被学生所爱的好老师。大凡威信高,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无不具有博大的胸怀和宽容的精神。那些心胸狭窄、没有宽容精神、缺乏爱心的人,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对那些有过失的或者是调皮的学生进行教育要理智、冷静,学会热 问题冷处理,尊重人格,既要严格要求,对学生认真负责,又不要感情用事,要处处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行为示范,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和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为人师表已成为对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转型导致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变化,使得教师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的权利、他的生存的必要条件和他应当承当的道德责任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不平等的竞争、金钱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与教师内心应当遵从的操守之间往往发生冲突,导致个别教师不注意师尊,行为不检点,职业道德滑坡,不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学生中都造成不良的影响。要纠正这些不良现象,教师不仅需要言传,而且需要身教。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更应该注意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作净化社会风气的表率。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教师本身就是一块丰富的教育资源,所以,教师应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老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
2018年3月28日
第三篇:郝建霞论文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新教材需要全才的教师
目前,课改教改在全国全面展开,这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说实话,传统教学模式习惯了的我,的确有点不适应。我要提高,怎么提高。迎难而上,破旧立新,课改教改齐走,自主探究是基础。关健在于观念的转变。新教材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和现代语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汉语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新教材显示了这些特点,而教师除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养呢?下面几点就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搜寻信息 博览群书
汉语是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信息灵通,教师必须注重搜寻信息、博览群书,讲课时渗透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在自己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质疑有一个丰富完美的解答这样学生就会学得满足满意。同时还要注意课文阅读取材的广泛性,使教材承载着大量的社会、人文、历史及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使用语言的同时,还将接触到许多诸如天文地理、文化艺术、古今中外的背景知识和一些未知领域。若老师孤陋寡闻知识面窄,在教学中就会捉襟见时,被动应付,就不能应付自如,举一反三。
二、语文兼顾 训练驾驭
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多义性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要恰当;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要准确;运用语言辩论事理要严密。教师要引导学生听、说、读、写,兼顾教材,学会在生活中撷取语言。生活处处皆语文,利用这一优势,尽可能地为学生打开语文世界之窗。所以教师应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使教学富有文学色彩,生活情趣,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得以感化掌握知识。
三、左右逢源 多才多艺
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施教的程序和方法与其它学科的巨大差异。语文重实践运用,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的明白,说的清楚,看的透彻,写得生动,思的正确。新教材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如教《在山的那边》和《童趣》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两幅图,让学生直观;教《理想》时,我唱了一首《理想之歌》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理想的内涵。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直观、具体、鲜活的语境是十分必要的,除了有限的电化教育手段外,教师可把书本知识转换成悦目的图文信息,我还把课文编成话剧,故事小品,组织晚会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参与中巩固知识,培养语感,使课堂有声有色,情趣横生。
四、情感交融 因材施教
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要阵地,是探究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对学生有关爱,在教学工作中就会有动力、有办法、有信心、有成绩。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要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把学生和教材联系在一起考虑问题。这样,教师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让学生有所收益。不能一刀切,优生适当增“量”,困难生“吃饱”就行。这样可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教导。
五、多动脑筋 勇于创新
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检验和巩固课文知识的最佳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延读。多开展语文综合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到语文世界去漫游,让他们去体验和感情语言的含义,让他们去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实际价值。
总而言之,利用课改的有利时机,多动脑筋,勇于探索,让学生在紧张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让多才多艺的高素质的教师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读古诗,可以不求甚解
古诗文是我国文化的精粹,近几年,大家对古诗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在我们的课本中,每一册中都收录有一定数量的古诗。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学生古诗文背诵量的积累是基础。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不但要能背诵古诗文,还要逐字逐句地背诵释义,这样一来,严重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认为,在诵读活动中,有必要遵循“诵读为本,不求甚解”的原则。
学习、鉴赏诗文,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即“吟诵”,与今天所称的“朗读”、“朗诵”、“熟读”、有节奏地读出作品“背诵”很相似,这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的独特神韵。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清代学者陆世仪认为:“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现代心理研究也表明,小学生正处于机械识记占优势的黄金时期,过多的讲解势必会降低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效益和质量。现在老辈学人还能记得几十年前吟诵过许多遍的文学精品,对作人作文都大有裨益,便是证明。记得巴金在《读我的散文》中也这样说 过:“从 小读过不少散文,当时背的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读多了读熟了,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心、口、眼、耳综合运用学习、思考过程。思考比较多了,想象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中华古诗文艺术力量充沛,描写细致,语言精炼,抒情写物生动活泼,吟诵熟透以后,高尚情操,美妙表现,不知不觉就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能量,随时由自己运用,不必临渴掘井,搜索枯肠,郑板桥就有这样的体验:“倘能背诵如流,则下笔思潮汹涌,不患枯涩矣”。记得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一次书面发言中曾回顾了自己从小学一年级起背诵古诗的经历,他说:“即使当时有些诗句不全懂,但并不影响背诵。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之后,越发体会到许多名句的意义,每过十年,在理解上就会有一个新的境界。”
多背点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时,无需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讲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就行;但也并不反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某些古诗文作一些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就是所谓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原则。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近几年来,从一年级接手到现在的三年级,我一直重点实验的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经过反复实践,现以初见成效。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四、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第四篇:时永华简介
时永华简介
时水华,男,1954年11月生,安徽萧县人,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安徽省萧县中学教师,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模范教师。中国教育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名人协会会员。
在部队服役期间,历任师部宣传干事,参加过全军和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曾受到部队军、师、团多次嘉奖,评为“神枪手”、‘‘优秀党员”、荣立‘‘三等功,二次。1971年调到中央戏剧学院军管,受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表扬。1974年调到北戴河中央首长疗养院美化环境,受到了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的夸奖。1976年被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制片厂聘为美术设计师,1986年安徽省教职工书画大赛获“一等奖”。1987年安徽省电视台拍摄了他的美术教学片。1988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刘开渠副主席亲笔题词:时永华画展”。1996年评为安徽省见义勇为模范。1997年全国“中华民族艺术杯”大赛书法获“一等奖”,美术获“金奖”。被国际16国授予: “献爱心模范艺术家’’和‘‘世界艺术名人,荣誉称号。1998年全国知名企业收藏艺术品大展获“最高荣誉奖”。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为他作了报道,美术作品被中国、美国、法国、日本、英国、德国、泰国、韩国等国家博物馆和图书馆收藏。1999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中国优秀教育家’’荣誉称号。2000,国际名人协会为他颁发了:“世界文化名人”荣誉证书。2001年,文化部艺术博览会获“国粹奖”。2002,全国教师美术书法作品大赛获书法“二等奖”,美术获“一等奖”。2003年第四届全国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大赛获“特等奖”。2004,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书法大赛被评为模范园丁“一等奖”。2005年,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授予:“百名中国书画家’’称号。2006,中国国际文艺家联合会授予 “中国文艺终身成就艺术家”荣誉称号。11月参加了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受到了全国人大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2007年9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道德模范大会。多年来,为萧县辅导美术生考入大学数百名,被人民日报社编人《永远的丰碑》。2008年国庆节评选为“共和国杰出人物”,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9年首届中国文艺“孔子奖”荣获“卓越贡献奖”。2010年荣获“首届中国名家上海世博艺术杰出成就奖”。2011年被中国文联授予“人民艺术大师’’称号,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业绩被发布在国际互联网《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国际交流网站》
www.xiexiebang.com。作品入编《中国美术家选集》、《中国文艺界名人库》、《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名人录》等18部精典
第五篇:郝金焕党建论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构建企业大政工格局
舞钢公司二炼钢厂 郝金焕
在企业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是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员领导干部在生产一线精细管理、破解难题,身体力行践行科学发展观互相渗透密切结合的一项英明举措,而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的主体,则是所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特别是在一线与人民群众面对面的党员领导干部。
在科学发展的视野中,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党治国理政的手段,作用和功能愈发凸显。但是它并不完全以传统的面貌出现于新时空、新舞台,而是不断适应时代需求,在内容、方式、作用主体、作用空间等方面表现出诸多深刻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为“大政工”格局。
突破传统藩篱,把思想政治工作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思想政治工作是立体的、多角的。在现阶段,思想问题、社会矛盾的诱因非常复杂,有的是理想信念动摇、价值缺失,属于思想意识本身的问题;有的是由于利益分配不合理导致的心理失衡;有的是由于生活、工作环境变化引起的情绪失调;有的是信息失真、媒体误导激发的社会矛盾;有的则是由于个人的性格、遭遇导致的人格冲突。
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思想问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具箱中绝不能只有一把扳手,应根据其不同成因,灵活
地运用各种工具和手段,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比如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引发的劳动保护纠纷、由工资分配不公引起的劳资纠纷,与政治信仰、核心价值的缺失基本上没有什么直接关系。这种由于利益失衡导致的厂群矛盾和思想问题,就必须通过利益关系调整来加以根本解决。而由于职工个体性格、心理问题所导致的思想危机,往往要借助心理疏导甚至医学支持才能缓释。
但无论应对思想问题、厂群矛盾的方式如何变化,它们都是科学理论、核心价值的实践性话语,都表达着以人为本、执政为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最大政治。因此,一定意义上讲,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以政治教育为核心的各学科、多手段兼容并用的思想建设协作工程。
凸显主体意识,让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谁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很多人认为是政工干部。实际上,真正的主体是所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在企业一线解难题、谋发展,与人民群众面对面的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的主张的践行者,每位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都体现着一定的发展观、价值观、政绩观,都在以自己的言行左右着百姓心情、社会情绪。领导干部实施领导、管理、服务的过程,实质上是传播理念、统一思想、沟通社会、凝聚合力的过程,因而在一定意义上也必然是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过程。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需要实现权力向权威的转变,权威向威信的转变,威信向人格魅力的转变,不断增加领导过程中的非权力因素,通过领导过程中的人格魅力,来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魅力,展示共产党执政的魅力。富有人格魅力的领导干部,一定是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据哈佛大学社会学系权威教授宣布,形成真正有效的人际影响力的往往只在三度以内。维度越多,影响力越弱。这一理论提示我们,与逐层逐级的依法行政不同,做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扁平化,减少层级,一竿子插到底,用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去感染更多的人。
比如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企业领导急企业之所急,忧企业之所忧,认真组织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紧密联系思想、工作实际,认真对照检查和剖析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步明确了改进思路和措施。科学发展观对于一个钢铁企业来讲,就是如何将党的执政理念转化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将党的执政能力,转化为企业工作执行能力,通过干部职工履行各自职责,积极推动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向前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党员个人来说,是党章规定的每个党员应尽的义务。每个党员必须认真履行责任,积极向周边职工、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党的主张,宣传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意义,为营造全社会树立科学发展理
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良好氛围,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领导干部是此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点和关键,更应该率先垂范,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跳出旧有“地盘”,把思想政治工作延伸、渗透到公司生产经营确保健康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中去。现如今,如果我们在政工干部的办公室里寻找思想政治工作,结果肯定一无所获。为什么?因为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从来不独立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生动实践;相反,它与企业生产经营同时发生,并始终贯穿于推动发展的每一步。
正如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也没有单独的、排它的作用区间。绝不是经济社会一味快速发展,隐患、矛盾留待思想政治工作“善后”。高明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不是事后诸葛亮,不是“擦屁股”,而是做在前面,做在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领导的动员讲话的开头无疑是思想政治工作,而他们协调、解决的每一个难题和矛盾,都必定首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成果。因此,重点工程的实施,复杂局面的处臵,往往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党群科、信访办、纪委、工会等部室因而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