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政高在中共辽宁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5 12:5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政高在中共辽宁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政高在中共辽宁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陈政高在中共辽宁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政高在中共辽宁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省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会议。刚才,文岳同志代表省委常委会作了工作报告。我完全赞成文岳同志在报告中对过去一年工作进行的全面总结。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谋振兴,一心一意求发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过千亿,标志着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必然会进一步激发全省各族人民的斗志,去夺取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新胜利。

我完全赞成文岳同志在报告中对今年全省工作的部署。今年工作的奋斗目标、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中央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这些奋斗目标、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从辽宁实际出发,适应了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了全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它必将会进一步凝聚力量,鼓舞人心,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把辽宁振兴大业不断推向前进。

我完全同意文岳同志在报告中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分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中有许多有利因素,当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总体上看,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振兴辽宁的事业,就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前进的。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有中央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我们业已形成的良好工作基础,有全省人民不懈努力奋斗,我们一定会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我们一定会实现今年的奋斗目标。

这次会议之后,全省上下一定要全面落实文岳同志代表省委所作的工作报告。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辽宁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必须巩固下去;辽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必须保持下去;辽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各项措施,必须落实下去。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之年,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起步、高起点开局。

关于今年的工作,文岳同志已经作了全面部署,我想就认真抓好落实,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精心谋划,作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它不仅为辽宁对外开放创造了新空间、新格局,也为辽宁的开放创造了兴奋点和制高点。经过共同努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开局。我们必须下定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

在工作中,有几点是重要的:

其一,进一步树立起整体形象,进一步形成整体概念。

我们要在原来工作基础上,继续对“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进行整体包装、整体宣传,让国内外投资者进一步看到“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在整个中国对外开放中的战略地位,看到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价值,看到当中存在的无限商机。为了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我们要努力向国家申请,争取将“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其二,一定要创造出新特点,形成新优势。

我们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是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在南方沿海省份已创造了丰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们必须走一条新路子。这条新路子省委、省政府业已明确,我想主要是:一定要在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上下功夫。真正形成一个生态文明的经济带,循环发展的经济带,有这样一个环境,就会有极大的吸引力。

一定要在新型产业基地上下功夫。在这个产业带上,我们一定要上更多的新型产业项目;传统产业也应该是经过提升改造达到当代水平的;要在每个点上明确产业发展重点,有了重点,就等于亮出了一面旗帜,就会吸引相关企业聚集,产生聚集效应。

一定要在体制上下功夫。良好的投资环境,最重要的还是体制。在这方面,其实能做的事情很多,我们必须注重研究,特别是敢于突破,只有在体制上有所作为,形成优势,才能真正成为投资洼地。

一定要在项目上下功夫。这是“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关键之所在。抓项目,一方面要抓重大项目,另一方面要抓产业集群。有了项目,我们就会成功。

其三,一定要认真抓好“五点一线”重点区的队伍建设。

为了加强重点区建设,省委已明确五个重点区一把手按副市级干部配备,这是对重点区建设极大的关怀。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广泛地在国内外招聘人才,形成国内一流的团队。重点区的发展最终靠的是这个团队,这个团队最终靠的是水平和干劲。

大连市在全省开放当中,在“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中,要起到龙头的作用。“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各个城市,应加强协作,加强交流,以推动工作。

我们抓“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不仅要带动沿海各市的开放,同时还要带动全省的开放。这几年,腹地城市对外开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我们要努力形成一个沿海与腹地互动的开放新格局。我们不仅要抓对外开放,还要抓对内开放,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起来。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全省上下要进一步树立开放意识,要在开放方面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创造出辽宁对外开放更新的局面。

为了进一步做好开放工作,要按照省委统一安排,筹备好全省开放工作会议。

2.推进辽宁中部城市群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省委、省政府启动辽宁中部城市群建设以来,经过几年努力,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我们一定要加大沈阳和周边城市路网建设,首先是交通上联为一体,除了公路交通外,沈阳到周边城市的轨道交通也必须提上日程。

我们一定要在沈阳与周边城市连接地带,如沈抚大道、沈本大道、沈阳至营口通海大道、沈铁工业走廊,做好规划,搞好建设,抓好项目,使之不仅成为交通大道,更是产业大道。

前不久,国家批准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经济区为改革试验区。这两个试验区目前关注的重点,不仅是共同发展经济,更主要是在体制上如何联为一体,形成城市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我们应该努力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实现辽宁中部城市群在体制方面的突破。我们还要积极争取,请求国家将辽宁中部城市群批准为改革试验区。

我们在抓“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和辽宁中部城市群建设的同时,要特别关注辽西北地区发展。东部沿海一些省份,近几年都在举全省之力,突破欠发达地区,如山东在突破菏泽,广东在突破粤北。我们也要在原来工作基础上加大对辽西北地区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支持阜新、抚顺、本溪、盘锦等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3.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进新型产业基地建设工业是辽宁的优势,抓好工业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题中应有之义。

一是要抓好新型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是要采取强有力措施,把沈西工业走廊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和大连“两区一带”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这是一个相当高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这里培育世界级的企业,打造世界级的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各种平台,研发出世界级的产品,培养出世界级的人才队伍。这项任务相当艰巨,需要我们逐个研究破解。二是要下决心抓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这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

有了这些重大工业项目,辽宁工业才有支撑,发展才有后劲,振兴才有希望。全省上下要共同努力,使这项工作有一个突破性进展。

三是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中,要特别注重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我们支持和鼓励大企业到外地、外国兼并科技型企业,收购科技型产品专利,组织利用国内外的科技人才搞研发,把企业做强做大;我们也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名牌产品。今年要经过努力,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15%以上。

要下决心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结构调整,不仅要有加法,还要有减法。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抓好钢铁、有色、火电、水泥、造纸等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方案,毫不动摇地实施关闭。

要积极推进工业地产发展。也就是建设标准厂房,其中有些也可以作为科技企业孵化器。搞好工业地产,能提高土地集约使用率,能减少投资者建设周期,能同时推进工业和房地产业一齐向前发展。

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今年要基本完成几户国有大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同时放心、放手、放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要达到52%,提高2个百分点。今年企业上市要取得新的突破,力争完成10户上市。

4.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县域经济为依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一项重大决策。现在已取得了重大进展,44个县(市)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但要看到,我省县域生产总值只占全省的40%,而江苏占50%、浙江占60%、山东占80%左右。我省县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只占全省的13%,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5个百分点。

差距就是潜力,差距就是希望。我们一定要把44个县(市)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千军万马之势。如果44个县(市)都有相当的经济实力,都能接近或赶上南方发达省份县的水平,那时的辽宁将是另外一番景象,我们就会真正实现全面振兴。

发展县域经济,实际是两个着力点。一个是抓好县域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一个是抓好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外省的一些县,一个县有一个主导产业,这不仅有助于形成规模,形成品牌,还有助于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这应该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今年要特别注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还要注意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要继续加大县域经济工作力度。省委、省政府要筹备召开县域经济发展经验交流会;要每半年通报一次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各市委、市政府也必须把发展县域经济摆上更重要日程,认真做好工作。要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除原来已给政策外,今年资金扶持力度要根据中央要求继续加大。

抓县域经济,归根到底,还是要把县委、县政府领导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挥起来,进而把全县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挥起来。这是全部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这方面,我们还要出台有力的措施。

省委、省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是清晰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具有城市经济规模大、实力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力量大的优势,有44个县(市)干部群众求振兴、求发展的迫切愿望,完全有条件把县域经济搞上去。

5.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全面振兴

服务业具有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的特点,对经济增长具有极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全省服务业在辽宁振兴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民群众生活、为就业等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是整体实力不强,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与东南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2006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8.5%,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1个百分点。

辽宁有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的优势,有相当雄厚的服务业基础,有沈阳、大连这样特大型城市,沈阳还是东北地区中心城市,我们完全有可能把服务业更好地搞上去。

首先,要搞好规划。要明确服务业发展的思路,明确服务业的产业布局、空间布局,不仅要抓国内服务业,还要抓服务业外包;不仅要抓生活型服务业,还要抓生产型服务业。要对服务业发展作出工作部署,一年迈出几大步,几年后必有大的变化。

其次,要调动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积极性。服务业涵盖广泛,实际上除了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外,都是服务业,共有14大门类、39个行业。服务业内每个行业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都活跃起来了,整合在一起,就是极大的力量。因此,服务业内的每一个行业,都应该有自己的工作目标,都应该有自己的工作措施,都应该作出自己的贡献。

再次,要充分发挥城区的作用。发展服务业,在各市的统一领导协调下,城区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如果说发展县域经济,各个县是主力的话,发展服务业,各个城区就是主力。发展服务业,不仅为城区进

一步明确了工作重点,也为城区不断壮大实力,为人民群众办更多实事提供了可能,还为各城区领导干部施展才华、干一番事业提供了舞台。

为了促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今年适当时候要召开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

6.抓好节能减排,不断加强环境建设

今年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点,是节能减排。去年,全省节能减排已经出现拐点,我们要乘势而上,做好工作。

抓好节能减排,现在最需要的是决心,是行动,是具体措施。在全面落实今年节能减排任务中,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污水治理;二是节煤。抓好了这两个重点,才能实现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的目标。

污水治理工作今年除了要做好全省污水治理工作外,重点抓辽河流域治理。前些年在辽河流域治理上,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这个基础上,要经过三年的奋斗,全部消灭辽河流域干流超五类水体;再经过两年努力,使辽河流域干流城市段景观化。国家已将辽河流域列入要重点治理的“三江三湖”之中,我们必须下决心治理好辽宁的母亲河。与此同时,渤海湾的污染治理也必须提上日程。

节能工作已作出安排,必须认真抓好。其中重点要抓节煤。预计去年全省原煤消费量1.66亿吨,节能潜力极大。今年要重点抓关闭小锅炉,使全省集中供热率达到80%,提高10个百分点。推广新热源,主要是地源、污水源、海水源热泵技术供暖;煤层气开发利用是成功的,必须大力推广。要认真淘汰关闭落后生产能力,减少耗能,减少污染。

另外,新建设的区域,新建设的项目,必须在环保方面先达标,否则不予批准,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要努力构建面向沿海、服务城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重点推进100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要指导和帮助各个城市,不断提高城乡规划和建设水平,增强承载力和吸引力,使我们的城市和农村更适于居住,更适于投资兴业。

7.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全省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定要进一步确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在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进程中,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要特别关注和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困难群众的各种实际问题。

今年省委、省政府要在原来基础上,再为城乡群众办十件实事,涉及就业、养老、教育、卫生、交通、饮水、住房等方方面面。全省上下必须一起努力,共同抓好落实。

要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要保证市场商品供应,切实强化市场物价管理,继续对城乡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学生实行物价补贴。

总之,我们要尽心尽力,全面抓好民生工作,为辽宁人民创造更多的福祉。

关于当前的工作,文岳同志还要作部署,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今年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需要我们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逐项落实。关于完成今年工作要采取的措施,文岳同志在报告中已经明确,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我想再强调三点:

第一,要更加关心和支持各市的工作。几年来,在省委统一领导下,省直机关和各市密切配合,形成了难得的政通人和的局面。

辽宁的生产力几乎都分布在各个城市,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这也是世界性的规律。只有14个市工作都上去了,辽宁的工作才能上去;只有14个市都实现了全面振兴,辽宁才能最后实现全面振兴。因此,我们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工作重心下移,更加关心各市的工作,更加支持各市的工作。要努力解决各个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要帮助各市争取国家部委的支持;要帮助各市抓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要帮助各市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真正急各市之所急,帮各市之所需。

第二,要更加注重项目。有了项目,特别是质量高、规模大的项目,辽宁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项目是生产力的载体,是振兴的支撑,是未来的希望,是我们工作的具体化,也是企业存在的基本条件。

不论是发展经济还是社会事业,不论是发展一产还是二产和三产,最终都是由一个个项目构成的。我们希望全省上下进一步认识到项目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抓好项目的紧迫感,进一步集中更多的人力、精力、智慧来抓项目。

第三,要更加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现在,全省各级领导班子,都形成了良好的作风,有了良好的工作效率,这一点必须充分肯定。

但是要看到,我们的目标,是要全面振兴辽宁,是要进入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行列,这就决定我们是追赶型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比人家更有效率,否则,根本实现不了业已确定的奋斗目标。

为了提高效率,今年要抓好并强化对各市、省直机关各部门的绩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一个更好的氛围。

为了提高效率,我们要强化工作督查。省委、省政府所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省委、省政府的各项要求,都必须落到实处。我们要努力在全省上下进一步形成一种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风气。为了提高效率,我们还要定期通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同志们,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领导下,锐意进取,努力拼搏,去迎接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胜利!

第二篇:山西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

精神解读

2012·山西成绩单

又到岁末年初,又到期终考试,对于每一位山西人来说,作为考生,你对自己这一年的工作满意吗?作为考官,你又会给全省这一年的工作打多少分?从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到投资总盘子超过9150亿元;从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到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2%、13%„„经济增长、物价稳定、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这就是2012年的山西答卷。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主要指标】(预计)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40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

·财政总收入超过2600亿元,增长15%以上,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445亿元,增长19%以上。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0300元、6330元,增长12%、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00亿元,增长16%。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均实现预定目标。

·进出口总额达到148亿美元。

【项目落地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50亿元。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民间投资增长33%左右,占总投资的比重达到48%;新兴产业、非煤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分别提高到42.8%、67%。

·非国有、非煤、非传统、非高耗能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4.1%、33.4%、47.8%、22.2%。

·预计全年重点项目落地投资额1.6万亿元,省市两级重点工程投资达1.1万亿元,实现“双超万亿”目标。(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不一)

【基础设施】

·铁路投资完成500亿元,在建里程达到1900公里,相当于目前全省铁路营运里程的一半还多。

·完成100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总里程超过5000公里。

·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3.68万公里,完成农村街巷硬化13.68万公里,基

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乡乡通(等级公路)、村村通(水泥油路)、户户通(街巷硬化)的目标。

·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5810万千瓦。

【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

·转型综改试验区 《总体方案》于8月初正式获批。

·“一市两县”“一市两园”“一县一企”、省属国有重点企业先行试点和标杆项目加快推进。

转型发展势头强劲

【传统产业升级】

·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分别达到9亿吨、5.6亿吨,全行业销售收入突破万亿元。

·煤电、煤焦、煤化工、煤机一体化发展,全省煤炭企业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焦化产能达到5000万吨、合成氨和尿素产能达到1500万吨、煤机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煤矸石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84.5万千瓦。

·投产或在建焦炉煤气制甲醇制烯烃项目31个,总产能达400万吨以上。

·4个国家级循环试点市和15个试点园区、121个试点单位先行引领,总投资约1400亿元的100个循环经济项目80%以上建成投产。

【新兴产业壮大】

·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速高达32.3%,高于工业增速20.7个百分点。

·旅游总收入达到1810亿元,增长35.1%。

·以手机、太阳能光伏、LED芯片、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为带动,电子产品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近一倍。

·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煤炭交易中心实现全面上线交易。

【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

·淘汰小钢铁55万吨、小焦炭1015万吨、小火电62万千瓦、小水泥2310万吨。

·全省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均达到50%以上。

·全部设区市开展PM2.5监测。

·11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完成营造林460万亩。

·地下水位平均回升0.38米。

人民幸福指数提升

·各级财政用于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投入达1437亿元,增长22%,占到总支出的一半以上。

·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0.9万套,竣工18万套,又有60多万名住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左右,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2.5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115个农业县、1379万人纳入新农保。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八连调”,月人均达1837元,居中部六省之首。

·812万户农户享受到每户1吨免费取暖煤。

·截至11月底,全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5.7%和1.5%,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0.096,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城乡统筹步伐坚实

·全省城镇化率超过51%,整体进入初级城市型社会。

·制定出台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的《决定》,新出台10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年“三农”投入达到907亿元,增长30%。

·新建 “一村一井”工程345个,农田实灌面积达1900多万亩。

·粮食产量连续3年突破100亿公斤,达到127.4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4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60个“一县一业”基地县初具规模。

·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超过800亿元,增长30%以上。

·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全部完成。

·又有40万贫困人口脱贫。

山西文化软实力提升

·文化旅游产业贡献率居第三产业首位。

·4件作品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农家书屋、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

·31个博物馆、126家图书馆、131家文化馆和所有乡镇文化站向社会免费开放。

·我省运动员在第30届奥运会上取得一金一银一铜的优异成绩。

·省级重大文化设施全部建成,建成文化体育场所3万多个。

·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走在全国前列。

2013·山西再起跑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

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就像田径赛场上的4×100米接力,每一次起跑既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对上一段赛程的传承。在转型跨越的征途上,山西人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自信,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刷新历史,不断跑出新的成绩。

主要经济指标

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

约束性指标是: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烟尘、粉尘排放量均下降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2%。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

路径: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选准方向、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确保实现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万亿元、增长22%的目标。在资金投向上,着力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资。

在重点工程建设上,实行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六位一体”推进机制,确保各项重点工程按进度、高质量推进。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最大的潜力也在消费。扩大居民消费要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实体经济既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又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在大企业层面,加快推进 “双千亿”、“双五百亿”、“双百亿”重大项目建设。在小型微型企业层面,每年净增小微企业3万户以上,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格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路径:实现科学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着力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一要通过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两个重要途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确保完成2013年国家下达我省的淘汰焦化落后产能300万吨、水泥300万吨、钢铁160万

吨等任务。二要抓住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两个关键环节,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实施“512”工程(实施50个规模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扶持100个高成长性重点项目、培育200个发展前景好的潜力项目)。三要抓好政策落实和重点突破两个重要方面,加快发展服务业。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1511”工程(即推进在建项目100个、新开工项目50个、开展前期工作100个、储备项目1000个),带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建设美丽新山西

路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省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内在要求。抓好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全面开展能效对标活动,狠抓六大重点行业和千户重点企业节能工作,再完成753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任务;进一步降低能耗物耗水平,促进低碳发展。

抓好循环经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建立和完善体现循环经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从企业、行业、园区、社区、区域等各个层面,全面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抓好造林绿化和生态治理修复。大力推进“两山”造林、“两网”绿化、“两林”富民、“两区”增绿、“双百”示范、“双保”管护等六大造林绿化重点工程,确保全年营造林450万亩以上。

毫不放松抓好“三农”

关键: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路径:“三农”工作始终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特色”做文章,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1000万亩旱涝保收田建设等六大农田水利工程,加快推进山老区“一村一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启动实施粮食、杂粮、畜牧、设施农业、水果、中药材、酿造等七大产业振兴和翻番工程,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促进特色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

围绕“统筹”做文章,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启动100个新农村集中连片示范区和3000个重点村建设,着力建设美丽乡村。扶持300个村实施“一村一品”整村推进,实施扶贫龙头企业“百企带万户”增收工程。

围绕“增收”做文章,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把增加工资性收入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帮助农民靠务工增收、靠创业增收。

加快推进城镇化

关键: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路径:城镇化既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又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途径。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按照“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布局,加快城镇化步伐。继续在政策、规划以及土地、资金、资源等要素配置方面支持太原率先发展,加快南部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不断增强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长治上党城镇群、临汾汾河城镇带、介孝汾等城镇群等城镇组群发展。大力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加快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力争城镇化率再提高1.5个百分点。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建设现代宜居宜业城市。解决好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以及相应的社会保障、子女上学、保障性住房等问题。

加大民生改善力度

关键: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路径:民生一头连着民利和民心,一头连着内需和发展,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发展的有效途径。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全力做好各项民生工作,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力争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率全部达到95%以上。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8万套、基本建成18万套,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10万户,抗震加固8万套,完成3000平方米以上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

继续改善教育条件。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关键: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

路径:统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各项改革,尤其要结合我省实际,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努力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活力。

综改区建设已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大力推进“一市两园”和20个省级

转型标杆项目建设,确保取得实效。按照“一厅一专项”、“一市一板块”、“一县一任务”的要求,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力求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创新产业转型促进机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改革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创新招商方式,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提高招商引资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

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

关键: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路径:作为能源和矿业大省,抓好安全生产始终是我省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始终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性事故,切实巩固和发展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明显好转的大好局面。统筹抓好各个领域、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的安全生产,统筹抓好体制机制创新和基层基础工作,统筹抓好两个主体责任落实和生产经营秩序规范。严肃对待事故、严格责任追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挂牌监管责任制和目标责任考核 “一票否决制”,确保各级各部门各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社会管理法律法规、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深化“平安三晋”创建活动,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加强社会舆论引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篇:在政协余庆县十届五次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为余庆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政协余庆县十届五次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各位委员、同志们:

金猴离春别旧岁,雄鸡啼鸣喜迎春。今天,政协余庆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隆重开幕了,这是全县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开好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动员广大政协委员、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鼓舞士气,激发干

劲,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此,我代表中共余庆县委,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们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不凡业绩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取得了超出预想的好成绩,实现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新突破。全县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实现新的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勤奋工作、不懈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向全县政协委员和各族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下面,根据县委常委集体的研究,就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协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切实肩负起人民政协的历史职责

年是我县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政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重任,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履行职能,发挥优势,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第一,要在深化改革上献计出力。一是统一思想。改革就是利益调整的过程,就会影响到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就会触及到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就会有争论、有争议、有争鸣,甚至是责难。这是很正常的,也完全可以理解。但必须因势利导,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在这方面,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提高对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贯彻县委决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通过宣传改革的重大意义、阐释改制的政策措施,真正把职工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凝聚到、集中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在全县上下形成积极关注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二是建言献策。改革必然会有阻力和困难,比如事业单位改革存在的政策措施不配套、思想观念保守问题,再比如骨干企业重组存在的负债率高、包袱沉重、职工安置难等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和突破。县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要从界别和专业优势出发,紧紧围绕这些制约改革和和发展的问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和考察视察活动,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思维,多提有价值、有份量的调研报告和建议提案,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全县经济发展献计出力,在解决富民增收和稳农兴工等深层次矛盾上有更大的作为。三是勇于实践。各级政协组织要从我县的改革实际出发,围绕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发挥全委会议专题协商、主席会议重点协商、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和专委会对口协商的优势,直接参与县委、县政府出台的重大决策和重要措施的制定,特别是对改革中一些特殊重要的问题,政协党组织要专门召开协商会议,确保各项改革顺利进行。各委员来自各行各业、不同界别、不同工作岗位,是社会各界的精英,也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政协组织可以说是人才荟萃、能人辈出,很多委员拥有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要充分利用改革提供的广阔空间,在国企、农村、社会事业等各项改革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进行参与,在投身改革中争取更大的发展。

第二,要在对外开放上献计出力。一是注重宣传。现在有许多外来投资者到余庆投资兴业,主要是看中了我县政协联系广这一优势。我县民营企业界的政协委员中有很多从事涉外业务,对外联系广泛,交往面宽,社会知名度高。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宣传余庆的区位优势、资源特点、发展潜力,多宣传我县经济建设的成就、前景和日益改善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提高余庆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来我县投资兴业。二是加强联系。要认真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往和沟通,在经济技术合作、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为企业搭建平台,提供服务。要在重点项目建设上下功夫。经济发展需要靠项目来支撑,靠项目来带动。县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紧紧抓住创建经济强县的有利契机,切实围绕增强发展后劲、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城县品位等方面做项目、跑项目、建项目,力求在项目引进上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加强与非公有制经济界人士的联系,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支持他们进一步做大做强。三是牵线搭桥。引进战略投资者,是余庆发展振兴的必然选择。多年来,我县归侨侨眷和台胞台属关心家乡,热爱家乡,为余庆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各级政协组织要多渠道、多层次地加强同他们的联系与沟通,通过举办乡贤会、联谊会、恳谈会等形式,密切和海外有成就、有声望、有实力的团体和友人的联系,加大招商力度;

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积极组团赴省外进行招商考察,也要邀请省内外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各界朋友来我县考察洽谈,积极为外来投资者牵线搭桥,坚持跟踪问效,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第三,要在优化环境上献计出力。一是强化监督职能。就创建环境而言,过去政协委员关注得很多,今后要做的工作同样很多,但工作着力点还是要放在发挥民主监督职能作用上。要扩展监督领域。全县政协组织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过去创造出很多好的做法,比如把民主监督与党委纪检监督、行政监察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对促进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希望县政协组织在继续坚持这些好做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开展工作。在监督对象上,不断扩大监督范围,每年有重点地选择几个行政执法部门和行业窗口单位开展民主监督;在监督内容上,除围绕重点工作和依法行政、廉洁从政、选人用人等方面进行监督外,还要敢于触及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矛盾,使民主监督拓展到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二是注重监督方式。要在充分运用好政协提案、建议案、专题会议、委员视察、行风测评、民主评议等监督渠道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民主监督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将民主监督工作寓于政协的各项工作之中。要完善监督机制。切实把民主监督“三通报”、“三倾听”规定落实到实处,进一步明确监督主体,规范监督操作程度。继续坚持政协委员向县级领导反馈情况“直通车”制度,使党委和政府及时掌握影响破坏发展环境的重大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坚持明查暗访制度,发挥委员中的特邀监督员和行风语言代表作用,掌握正反两方面典型,提出批评建议,促进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三是提高监督实效。监督的根本目的在于机关效能环境建设得到根本改善。实事求是地讲,在部分政协委员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怕越位、怕添乱的思想,民主监督的主动性不强。我在这里表个态,请各位委员解除思想顾虑,放下思想包袱,放开胆子,放开手脚,勇于监督、善于监督,敢于反映真实情况,敢于揭露不正之风,如果有什么问题,县委为你们撑腰壮胆。只有拿出铁的手腕治理环境,余庆才能真正成为环境的洼地、创业的乐园、投资者的热土。

第四,要在维护稳定上献计出力。一是凝聚民心。在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社会观念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政协要始终保持同各界群众的密切联系,通过形势通报会、新闻报道等形式,广泛宣传党委政府的重要方针、政策,宣传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取得的成效、工作任务和主要措施,配合党委和政府做好团结各方、激昂斗志、凝聚力量、理顺情绪的工作。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人们切实感受改革的意义、发展的成果、稳定的作用,进而增强提前翻番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反映民意。全面深入地了解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政策措施的看法,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了解人民群众反映比较集中和强烈的热点难点的问题,并把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及时向党委和政府,帮助党委和政府把握群众的脉搏,把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做好,保持社会的稳定。当前就是要从党委政府最为重视、老百姓最关心的利民行动入手,帮助促进各级、各部门把群众热切企盼的事情做好做实做到位。三是集中民智。主动协助党委政府完善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进一步拓宽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通道,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把全县人民的智慧和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形成振兴余庆的强大合力,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四是化解民难。积极主动地配合党委、政府做合民情、顺民意、得民心的工作,协助解决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扶贫解困、社会治安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生产生活问题,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多做协调关系、理顺情绪的工作,多做团结鼓动、凝聚人心的工作,多做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的工作,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把全县人民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引导到加快发展奔小康的奋斗目标上来,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风调雨顺、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

二、发挥优势,积极进取,努力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和成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县工作的大局,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政协组织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和大局,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努力提高参政议政水平,为推进我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第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当前我县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是各个方面和各项工作必须服从的大局。政协工作也必须始终把参政议政的着力点集中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来,扎实有效地履行职能。当前特别要围绕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加快城镇化、工业化、民营经济发展、深化改革等方面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要坚持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点,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主动向县委提出协商建议,充分运用政协会议、建议案、提案、视察调查等形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各个层次的协商监督和参政议政活动,推进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选择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委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重视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积极建言立论,提出针对性强、具体可操作的建设性意见,努力帮助党委和政府改进工作、优化决策。

第二,要求真务实,参政为民。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全党做到求客观实际之真、务执政为民之实。这对我们各项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全县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要坚持求真务实、参政为民,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加强政协信息工作,反映社情民意,当好联系群众的“代言人”;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履行职能,按照群众总体受益原则和总体承受能力原则提出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制定和实施合乎民心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举措提供支持和帮助,当好联系群众的“有心人”;经常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把党和政府对广大群众的关心渗透在政协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当好联系群众的“贴心人”。要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工作和问题,积极探索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进一步拓宽民主监督的领域,加大民主监督的力度,提高民主监督的实效,真正做到参政为民。

第三,要民主团结,顾全大局。党的十六大把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总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这对于加强统一战线和政协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在维护团结和稳定的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协组织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适应新形势要求,下大力气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解疑释惑、凝聚人心的工作,把广大群众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引导到加快发展、富民强县上来,不断巩固我县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要在政协内部充分发扬民主,保障各位委员的权利,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经常交流思想,及时沟通情况,认真听取并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积极支持和帮助他们开展参政议政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把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县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及时传达到社会各阶层,把群众的呼声、意愿迅速反映上来,积极帮助县委、政府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努力为改革和发展创造一个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四,要发挥优势,促进稳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政协组织要充分发挥渠道畅通的优势,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广开言路,求同存异,切实加强与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合作,并使其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要大力开展民主监督,在党委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民主评议、专题议政、在执法部门和窗口行业设立特邀监督员和行风评议员等多种形式,实事求是地反映群众意见,理直气壮地进行监督,做到举事有据、议事有理,把民主监督切实抓出成效,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入。

第五,要强化自身,提高水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政协委员要牢记人民的重托,怀一腔热血,展一身才华,更加关注民生、参与国是、致力发展、奉献社会。要继承发扬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共同理想,坚持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结合我县政协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的建设。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坚定清醒,虽然我县已进入全国八强,但我们面临的压力更大,肩负的任务更重,必须做到“喜中见忧、顺中见逆”,居安思危,奋发有为。广大政协委员要关心群众议论最多、最集中的问题,善于听真话,敢于讲真话,积极为党委政府分忧,努力为百姓群众解愁,进一步树立良好形象。

三、加强领导,履行职能,不断开创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做好政协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政治的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民政协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大力支持,制度上不断健全,条件上努力改善,努力开创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要加强和改进对政协工作的领导。要充分认识人民政协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加强和改进对政协工作的领导。要结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切实把政协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全局工作紧密联系起来,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落实。要处理好加强党的领导同发挥政协作用的关系,积极支持政协组织履行职能,保证政协组织发挥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要支持政协机关干部队伍建设,重视政协机关干部的选调、任用和培养,切实做好政协机关干部与党政机关干部的双向交流。

二是要不断规范和完善政协参政职能。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同县政协的协商联系,注重听取意见和建议,接受批评和监督,为各界人士参政议政创造良好环境。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研究制定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制度措施,努力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政协建议案、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积极采纳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要大力支持政协组织的参政议政活动,对政协提出的重要提案、社情民意、建议案,主要领导要亲自批阅,主管领导要亲自协调督办,有关部门要认真办理,及时答复。要通过共同努力,进一步保持和发展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的良好局面。

三是要积极支持政协组织搞好自身建设。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政协组织必须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委员素质,不断强化整体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政协组织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发扬人民政协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切实加强对政治理论以及经济、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政协委员的自身素质和参政议政水平。要建立起科学有序的工作机制,创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良好环境,把政协组织建设成为团结创新、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集体。政协党组要在政协工作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自觉地把政协工作置于党委工作的总体布局之中,保证县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

各位委员、同志们,团结就是力量,民主可收众益。伟大的事业需要精诚的团结,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懈的奋斗。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第四篇: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在正值年末岁尾,省委召开这次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主题就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最近,中央对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调整,决定由我接任清泉同志的工作,我衷心感谢党和人民的信任,衷心感谢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当前,湖北的发展正处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关头,正处在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高度重视,全省上下热切期盼。组织上让我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方面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另一方面信心满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是因为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弱肩难当重任;信心满怀来源于可以依靠集体的领导,靠省委一班人,靠省几套班子,靠全省人民。我决心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与同志们一起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在历届班子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打下的坚实工作基础之上,共同把湖北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今天,我代表省委常委会,围绕继往开来、改革创新,务实求真、团结奋斗,共同开创湖北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讲几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高举旗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毛泽东同志早在1939年就明确指出:“共产党历来更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灵魂、是统帅,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只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保证我们的各项事业顺利健康地发展。如果政治方向不坚定,甚至搞错方向,工作必然迷失方向,甚至南辕北辙,就会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给人民带来灾难。当前,湖北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一条目标宏大、前景灿烂但充满荆棘和坎坷的发展之路,摆在我们面前。我们靠什么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完成繁重任务、再创新的辉煌?第一位的,就是要高举旗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1、高举旗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湖北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全省人民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果,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湖北就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经济社会发展局面。今后,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和局面,我们都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高举这面旗帜、坚持这条道路、坚持这个理论体系,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遇到重大问题和面对复杂局面时气定神闲意坚,清醒坚定不迷失。

2、高举旗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中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讲政治,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政治上、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维护中央的权威,确保中央的政令畅通,确保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在湖北不折不扣的得到贯彻落实。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反复证明,没有党中央英明正确的领导,就没有今天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只要我们坚决认真贯彻党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应对严峻挑战,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全省各级党委在高举旗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事关根本的重大问题上,态度一定要坚决,必须毫不含糊,不能有丝毫犹豫,没有任何价钱可讲。讲党性这是最高的党性,讲政治这是最重要的政治,讲纪律这是最严肃的纪律。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党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防止将政治意识、执政意识、政权意识淡化于日常事务和应酬之中。我们的职责是驾驭一方全局、带领一支队伍、推动一域发展,如果旗帜不鲜明,政治方向模糊不清,就难当大任,难受重托。领导干部要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必须努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要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对错误思潮、错误行为、错误倾向的鉴别力、免疫力和抵抗力,在事关原则的问题上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头脑清醒。

二、关于科学发展

1、保持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必须既继承又创新,重在坚持与时俱进

第一,尊重历史,延续根脉。从1949年李先念同志担任第一任湖北省委书记、第一任省政府主席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十几任省委书记和省长。我们必须永远铭记,历届省委省政府、历任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及一班人带领湖北人民呕心沥血,不懈奋斗,为湖北发展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奠定了坚实基础。再向前追溯,湖北有七十万烈士为中国革命的成功,为共和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英灵永驻荆楚大地。革命先烈和老一代领导为之奋斗的事业,是今天湖北改革发展大业的根,我们今天正在开拓的湖北现代化事业,是革命先烈和老一代领导奋斗事业的延续,是一脉相承、一脉相传的关系。尊重历史就是尊重自己,历史就是昨天的现在,现在就是明天的历史,革命事业一棒接一棒地传承,今天我们接过这一棒,就是要延续湖北发展的历史根脉,继续书写湖北发展的新篇章。没有革命先烈和老一代领导、一届又一届领导班子、广大干部群众,用他们的智慧、汗水和鲜血,为湖北发展作出的历史性、奠基性、开拓性的贡献,就没有湖北的今天,他们表现出的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他们表现出的卓越的胆识、才能和品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现在,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第二,认真继承,保持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连续稳定的发展才能防止发展大起大落,才能保持发展的质量,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才符合发展客观规律。有继承的发展是保持发展连续性的前提,萧规曹随,“曹”才能有新“规”。当前我们首先要把历届省委、省政府关于湖北发展的一系列战略思路和方针政策科学地、历史地予以继承,继续推进,保持湖北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有继承才能有发展、有前进。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为湖北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特别是省九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按照“打基础、管长远”的方略,把中央的大政方针政策,结合湖北实际,予以创造性贯彻落实,在深化对世情、国情特别是省情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四基地一枢纽”的发展思路,推出了管长远、管全局的“两圈一带”发展战略,制定了关于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些战略、思路、决议,是全省干部群众共同谋划的成果,是鼓舞全省人民信心、凝聚全省力量、推进湖北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湖北干部群众智慧的结晶,为6100万湖北人民所共同拥有,我们必须牢牢坚持,认真继承,大胆弘扬。当前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抓好这些战略、思路、决议的具体化、项目化,抓好贯彻落实,真正抓出成效。

第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我们不仅要继承,更要创新。创新是对继承的延续,创新是对继承的再造,创新是对继承的扬弃。没有创新的继承,继承就难以延续。我们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因为时空在变、形势在变。当前,湖北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突出表现为“三个新”:一是经济社会结构呈现新变化。2009年,湖北人均GDP达到3228美元,今年将超过36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阶段,是经济结构升级约束增多、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二是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不可预料的“两难”问题明显增多。三是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新期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是客观规律的体现,发展就是一个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就是事物要升级向前发展的前提,一旦没有新情况出现、没有新问题要解决,发展也就停止了、终结了。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必须创新。创新是做好工作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创新本质上是继承的延伸,继承和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与时俱进就是要在湖北的发展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要做好一代人的事、尽好一代人的职责,只有既继承又创新,才能无愧于历史,不辜负前人,对得起后人。

2、实现跨越式发展,重在必胜的信心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开篇第一章,就部署了“十二五”时期实现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工作。

第一,只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才能担起支点之重任,不负党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湖北的殷切期望。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提出“湖北要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是党中央对湖北发展的战略性定位,是对湖北发展的目标要求,是对湖北干部群众赋予的崇高使命、沉甸甸的重托和殷切的期望。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湖北的干部群众一直都在为之不懈地奋斗。何为支点?支点就是重点、就是着力点,就是在重要性上、作用上、辐射引领带动功能上、影响力上,异于其他地方、优于其他地方、重于其他地方、特别于其他地方,而这些“异、优、重、特”必须以湖北发展的实力、规模、质量体现出来。一句话,必须以湖北干部群众不凡的奋斗,以湖北卓越的发展实力和业绩来担当起这个角色。现在,期望有之、重托有之,我们要名以实之、名副其实,就必须要以不凡的发展、卓越的发展,换言之就是跨越式发展,来承担起重要战略支点这个重任。现在,武汉在国务院批准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被确定为中部中心城市,武汉是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东湖高新区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城市圈又被赋予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任。名已有之,名实之间差距很大;任务已下达,任务艰巨繁重;目标已定,目标宏伟且辉煌。要发挥中心功能,要做好试验工作,要担起示范之职,没有跨越式发展是办不到的。“十二五”时期,我省必须以速度高于全国平均、高于中部平均的业绩,以名副其实的中心功能、示范作用、“两型”建设的前列位置来担当起支点重任。如此,就必须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只有跨越式发展,我们才能不失机遇的历史性惠顾,收获春天里的耕种。湖北最大的实际是发展不够,这已经成为全省干部群众的共识。“穷病”是所有病的病根,发展不够的问题是所有问题中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发展不够的问题要靠发展机遇,一旦机遇来了就要抓紧不放、抓住不放,科学发展、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湖北的发展问题,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起来,与湖北人民群众的期望值比起来,差距比较大。最可喜的是,“十二五”时期是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是发展的难得黄金期。用重大战略机遇期、难得的黄金发展期,对应解决发展差距、期望值差距较大的问题,是时代给予湖北历史性的惠顾。面对发展期望值较大的差距,处于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的当口,用一般的、常规的发展要求,用踱方步、一般化的努力姿态,就会错过、失掉机遇对湖北历史性的惠顾,时过境迁之后,我们再痛悔也无济于事。反之,当前我们应当应机直起、抓牢机遇,以跨越式发展来解决差距较大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看机遇,机遇本身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不确定性,机遇在什么时间、地点出现,以什么方式出现,都是不确定的;二是非常驻性,机遇并不总是存在,更不会经常出现,因此机遇非常珍贵,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特别是重大战略性机遇更是难得,需要我们更加珍惜,用足用好。所以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什么错误都可以犯,丧失机遇的错误不能犯”,对今天的湖北,丧失重大战略机遇的错误更不能犯。另一方面,机遇之所以重要,因为机遇出现之时,就会出现有利的、好的、甚至最佳的客观条件,这种条件能对事物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引起重大变化,这就是天时之效。机遇来时要乘机而为,就如同春天里的耕种,反之,则是冬天里的功事。在难得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推进跨越式发展必会使湖北发展收春天耕种之功效。还有,机遇本身又有不平衡性,就是说机遇之功效不是平均的、无差别的。据此,即使不一定实现全局性同等跨越式发展,我们完全可能在某些领域、某些重点、某些优势方面实现湖北的跨越式发展。比如我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某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已经或正在进入全国行业领军、排头兵、前列的发展位次。这些跨越式发展,是带动湖北全局性跨越式发展的前奏和先驱。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以“弯道超越”的理念,实现了一些指标的跨越、跃升,就是例证。比如我们贷款总额打了个翻身仗,过去一直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第三,只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才能发挥湖北的优势条件,把条件优势变成发展优势。我省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积淀,特别是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按照“打基础、管长远”的方略,为湖北长远发展打造了突出的、难得的优势条件,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工业基础、交通区位、农业大省、文化底蕴、生态旅游等方面形成了十分突出的优势。这些优势、条件是历史形成的,是长期作为而得的,必将厚积而薄发,变成发展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大手笔之作,是为大发展奠定的基础。一句话,我们已经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或者说,这些条件是为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准备的。如果不为跨越式发展所用,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就是大材小用,就是用大厦之栋建陋屋之椽,不仅仅是浪费,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尽到应尽的发展之责。

第四,只有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才能展现湖北干部群众不凡的作为追求、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时提升创业创新的能力。大差距就是发展的大空间,发展的大空间就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和需要。当前我省跨越式发展大势已成、条件已备,跨越式发展已成满弓之箭,已现预发之势。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必胜的信心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我们不但要有机遇意识还要有强烈的作为意识、积极的奋斗意识,要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胜信心。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自信,能让外商相信吗?能让各地的投资者相信吗?若此,投资何来,项目何来?信心问题、精神状态问题不是一个软问题,而是一个硬问题。机遇是稀缺资源,十分有限,机遇最终惠顾谁,取决于努力的程度,大家都努力,就看谁更努力。有信心,作为意识强,就能抢到抓到机遇,没有机遇也会创造机遇,一般的机遇会变成大机遇;反之,有了机遇,不奋斗不拼抢,大机遇会变成小机遇,甚至有了机遇也会擦肩而过。赶上了就是使命,我们有幸赶上了湖北跨越式发展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特殊的时期,应该视为幸运,是难得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从历史方位的角度讲是不可替代的,我们不能替代前人,后人也不能替代我们。赶上了,不完成使命就是有负于这个时代,有负于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对于领导干部来讲,看不到机遇是愚钝之人,抓不到机遇是平庸之人,错失机遇是历史罪人。现在我们接过跨越式发展这一接力棒,就要跑出与以往不同的成绩,否则就无以继往,就无以开来。《孙子兵法》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跳起来摘桃子,一定会摘到伸手或翘起脚跟摘不到的桃子。同志们,跨越式发展就是不断实现“弯道超越”,“弯道超越”就是一种抓机遇、追求作为的精神。在科学发展之途上永远有“弯道”,“弯道超越”精神永不过时,现在全国各地竞争发展已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态势,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这个经济带、那个试验区,遍布祖国大地。在这样的态势面前,胜者是勇者,胜者是谋者,胜者是为者,胜者是先者,胜者是快者。同时,我们在推进湖北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发展阶段之间的有机衔接,决不搞没有发展基础的、超越发展阶段的、特别是不符合发展规律的大跨越,我们要一步跟一步,一个阶段衔接一个阶段,使湖北的跨越式发展建立在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之上,建立在过去积累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客观发展的规律之上。

3、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重在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第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落脚点,是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应该说,转变发展方式,不是现在的要求,从人类社会有发展以来,一直在不断转变着生产方式,也就是发展方式。现在关键之关键是要加快转变,因为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就将难以为继。今后发展之竞争,主要是科学发展之竞争,核心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之竞争。今后的各种发展资源,将会无可置疑地向优化的发展方式,向转得快、转得好的发展方式倾斜配置、集中配置。如果我们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今后的发展代价就会越来越大,发展空间就会越来越小,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艰难,最后甚至会被淘汰。我省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应是一个发展的规划纲要,更应是一个转变发展方式、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纲要,否则我们如意谋划、精心策划的发展规划,就会因为土地、生态、环境、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不可供给或难以供给,而成为纸上美景。

第二,转变发展方式要处理好转变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要十分明确转变与发展不但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为促进,统一于湖北又好又快的发展之中。我们一定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没有当前的发展,长远发展就不存在;没有发展,促转变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一定的速度、规模,结构优化就是“戏化”。我们不能停下来促转变,我们不能无前提谋长远,我们更不能在少而慢中优化无意义的结构。转变是发展的必然要求,不加快转变,谋发展就会重量轻质、不可持续。今后从长远看,不转变也不可能做大、也不可能搞快。我们要在转方式与谋发展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上下功夫,要顺势而为,切实在加快转变上下更大的功夫、见更大的成效,使全省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转变发展方式要在“三个任务”,即一个永恒的任务、一个硬任务、一个软任务上下功夫。结构问题是一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不断调整优化,而且永无止境的永恒任务,结构的优化永远是相对的,调整的任务是永恒的。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相对于国际国内先进领域,我省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三驾马车”结构、企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方面需要优化调整的任务更繁重、更艰难。我们要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结合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方案实施,结合湖北科教优势发挥,调整产业结构;结合“两圈一带”发展战略实施,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结合新型城镇化推进,调整区域发展结构;结合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三驾马车”结构;结合国企改革、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等等。转变发展方式的硬任务,就是要坚决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坚决完成在国土利用、环保生态方面的指标要求,并要硬约束、硬要求,辅之以硬措施、硬手段,保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对自然生态的损害,实现和谐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软任务,就是“两个创新”:加强自主创新,以解决转变发展方式的驱动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以解决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机制。软任务还有发展理念的转变、适应转变发展方式的文化的培育、干部的政绩考核、法规制度建设等等。

第四,转变发展方式是湖北发展的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总体上对湖北发展又是一次“弯道超越”的机遇。我省与沿海发达地区在发展阶段上处于不同时期,但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一样、标准一样,必须一步到位。客观条件、大环境已不允许,也不可能让我们再走“先粗放后集约、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这恰恰是湖北发展既要高速度、更要高标准和高质量,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促进绿色繁荣和生态文明的倒逼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对于湖北是名副其实的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起跑线上,在争取转变发展方式的资源支持配置的起跑线上是一致的,甚至有些方面我们还是颇具优势的。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批准东湖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就是例证。

第五,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升“抓发展方式转变”的工作能力。转变发展方式,涉及发展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转变发展方式需要的是高水平,常常需要我们既要“如此”、又要“那样”,是一项复杂的、高难度的工作。比如,发展既要好又要快,既要量又要质,既要规模大还要结构优,既要有变化又要绿色生态,既要当前又要长远,“既要”、“又要”统一于科学发展,统一于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统一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统一的功夫,就靠我们的能力。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好转变发展方式的工作,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提高能力上狠下功夫,这是以变应变的根本所在。

4、培育提升湖北的综合竞争力,重在长远发展

湖北的发展成效,既要看当期,又要看长远,既要看这几年、“十二五”,又要看未来。我们要秉承历届省委、省政府注重“打基础、管长远”的科学发展理念,培育提升湖北的综合竞争力,重在长远发展,既注意当期发展效果,又注重湖北长远发展效果。在这个问题上,要坚持“三个防止”、“四个着眼”。

第一,“三个防止”。一要防止只注重届内、任内,忽视长远。我们现在的发展成效,并不是、或大部分不是我们现在在岗的同志们所为,我们摘的是老领导、老同志栽树结的桃子,我们每位在岗的同志都要既摘桃子又栽树,作部署、定项目一定要尊重事物的成长期,不能急于在自己的届内、任内收获,更不能只栽“速生林”。二要防止只注重“十二五”,忽视“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我们的责任不仅是只对现在的发展负责,而且要对湖北的长远发展负责,我们要搞好“十二五”,同时也要为“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乃至更长时期负责,打下基础,留下资源,构建可持续发展动力。三要防止只注重简单做好事,不注重做大好事。我们的工作,特别是一个领导干部、一级党政班子的工作,不是简单的做好人好事,要对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长远发展负责。为长远负责,就是涉及一个地方长远福祉的大好事。

第二,“四个着眼”。“四个着眼”围绕的是一个地方的隐实力建设。显实力是明摆着当期就发挥作用,吹糠见米,马上有税收;隐实力则长远见效、利在千秋。一要着眼于产业建设。“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这是湖北的首要,是重中之重。我们要抓好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国外境外企业投资和与央企的对接,壮大我们的产业实力。对此,各地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同时,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类似中芯国际的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这是发展的制高点,虽然不能马上见利,但长远的意义、战略意义十分巨大。二要着眼于持续不断的抓结构调整。结构优化是永恒的任务,要不懈地抓。三要着眼于长远,抓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既要盖高楼,又要打基础,而且要重在打基础。涉及湖北基础建设的长江黄金水道、江河湖库的水利设施、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建设等等,事关湖北的长远发展,现在都是投入期,但一定要大力抓、狠力抓,抓紧抓好。四要着眼于发展的综合性。“倾国宜统体,谁来独赏眉”。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抓好“254”,就是在两大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五大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四大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统筹、综合、协调、共进发展建设上,一起抓、不偏废。

“三个防止”和“四个着眼”是对湖北发展综合竞争力的追求,是科学发展的长远之计。为此,要“三个舍得”:舍得投入,虽不能短期见效,重在长远;舍得时间,忍得住寂寞,不求短利求长效;舍得面子,顶住“勇于担当可能会被误解”的压力,以求湖北发展的长远大计。像教育的优先发展,就是舍得投入的例子。

5、建立经济发展与改善人民生活同步共进、发展成果与人民共建共享机制,重在发展为民

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对湖北工作的重要指示中,专门强调了民生工作。实现民生共享,既是我们党的执政宗旨、理念和目的,也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没有群众的富裕,发展就失去了目的;没有群众的参与,发展就失去了依靠。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是密切相关的,分不好“蛋糕”,也会影响到做大“蛋糕”。实现民生共享,既是政治,也是经济。一方面,经济发展对民生共享提出了迫切要求。比如扩大内需,民生是发展最持久的需求动力,民生可以增加消费,民生项目还可以拉动投资,增加民生的投入对于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社会和谐稳定也对民生共享提出了迫切要求。社会不稳定的根源最终都是发展问题、利益问题。就湖北的情况而言,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民生问题相关。只有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真正地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湖北人民的富裕安康为己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包括最终成果和过程成果。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着力改善人民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多办惠民利民的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和发展需求。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在发展与民生的关系上,要牢记“六民”要旨,即民评民说是标准,民心民力是依靠,民意民声是依据,民愿民盼是方向,民惠民富是目标,民苦民痛是失职。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在对待人民群众的疾苦上,要像体谅自己的父母、孝顺自己的父母那样,诠释“父母官”的新解新意。《诗》曰:“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三、关于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关乎湖北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解放思想是干事谋事的逻辑起点,是科学发展的第一动力。如果思想“不开窍”、思维“不跟趟”,就会输在起跑线上,从发展的起点上开始落后、拉开差距。哪个地方的思想解放了,哪个地方的发展就一定会快于别人、先于别人、优于别人。正如武烟的广告词所说,“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每一次思想解放,都伴随着经济飞跃发展的机遇。机遇永远只会惠顾有准备的人,这个“有准备”首先是思想上的准备,思想一定是解放的思想。面对即将开启的“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的大幕,我们要做的第一准备,就是解放思想的准备。这个准备做得如何,将决定我们在“十二五”时期、在今后的发展时期的成效。可以说能不能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就取决于我们解放思想的力度和程度。这些年,我们在解放思想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很好。今天我要讲的是,“十二五”时期要实现的跨越式发展,不是常规发展,我们的思想要进一步解放,解放程度要更深、力度要更大,使思想与发展的需要相配套。当前,我们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解决制约湖北科学发展的五个重大问题。

1、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更大、更远、更多的发展空间、视野、资源,核心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问题。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个地方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起码是品种有限。囿于本地资源,固守传统路径,“等靠要”都是没有出路的。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谁的开放力度更大、视野更宽,聚集资源的能力就更强,就能发展得更好更快。开放,简单地讲就是把世界拿到湖北来、把湖北拿到世界去。从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看,市场经济就是开放的经济;从创新驱动的路径来看,创新驱动离不开开放;从培养和检验区域竞争力的标准看,开放是最重要的标准。比如城市的国际化,像大武汉,为什么叫大武汉呢?主要就“大”在开放上。从发展的实践看,扩大开放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环顾周边,兄弟省市区的开放已潮涌神州:东部沿海地区正在掀起新一轮竞争开放热潮,冲刺世界一流;西部大开放风生水起,已将视野扩大到中亚和东南亚;东北老工业基地,短短几年就凭借开放,甩掉包袱,调整结构,重振雄风;内蒙不沿江、不靠海,却依托大开放,创造了经济增长速度连续6年全国第一的骄人成绩。实践表明,只有大开放,才能赢得大发展。发展不够加开放不够,仍然是我省最大的实际。基于省情,我们需要扩大开放;对比先进,我们需要扩大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我们更需要扩大开放。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问题上,我们要抢先抢快,奋起直追,做到四个字——“敢”、“真”、“先”、“全”,即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

第一,敢开放。敢不敢开放,要害就在于思想、思维环节。想通了、弄懂了,就一定会敢于开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抚有蛮夷,以属华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左传》中记述的古楚先民的创业过程,这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是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的开放不够,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有关,因为扩大开放首要的是必须以思想为先导,思想不解放,扩大开放就是一句空话,扩大开放的第一道闸门是思维、是大脑。没有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大脑,就难以做到扩大开放。我们有时到沿海考察学习,看到很多好东西、好经验,回来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不敢动。其原因,在于我们的眼睛接受了开放,但头脑、思维并没有想开,最终还是办不了。如果把头脑比作小球、世界比作大球,小球决定大球,开窍才能开放。

第二,真开放。真开放就要破除老观念,树立新理念。没有新理念,脑子里装满老观念,不可能真开放。真开放说起来容易,行动起来阻力大,阻力在哪里?主要是思想有顾虑,怕背上“损自家利、富外来人”的骂名。改革开放之初,在全国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就是为了打破思想观念束缚,实现真改革、真开放。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开放,仍然要从思想观念上解决问题。像我们这样内生型经济优势明显的省份,要摒弃对外开放可有可无的观念,树立开放合作的新理念;要摒弃对外开放吃亏的旧观念,树立合作共赢的新理念;要摒弃唯我所有的旧观念,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新理念。只要有了所在,就什么都有了,这是大智慧。真开放才是大智慧,最后的结果是舍了小利而得到大利,舍了眼前利益而谋到长远利益。

第三,先开放。我们把开放视为机遇,视为资源。既然是机遇,就不是常态的,要抢抓;既然是资源,就不是无限的,要抢用。谁先开放,谁先抢抓、抢用,谁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谁就能获得最大效益。这就是“第一口汤、第一口馍”的效应,第一口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先开放具有巨大的领先效应,先开放与后开放,结果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谁开放滞后,谁就会丧失主动权。沿海地区得改革开放之先,实现了率先发展,现在轮到我们,我们要有后发抢先的勇气和胆识,勇于担当、敢冒风险。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有一种不正确的观念,认为危机对开放程度高的地区是祸,对开放程度低的地区是福,这是大错特错!事实上,危机对沿海地区的冲击,正是其转型升级的机遇。大开放才有大机遇。

第四,全开放。全开放就是全方位开放、全面开放。既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标准要一样;既要扩大经济领域的开放,也要扩大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开放,对其他领域开放与对经济领域开放的力度也要一样。开放度越大,开放的效果就越好。开放的程度决定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速度,开放的水平决定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前景。只有全方位开放,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成果才会更好。只有全方位开放,才能在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外资上取得更大突破,提高利用外部资源的水平;只有全方位开放,才能在培育国际竞争优势上取得更大突破,进一步提高外需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全方位开放,才能在构建“两圈一带”开放格局上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们要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更加积极主动地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以形成开放“洼地”的思路,让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干部群众都投身到市场化、国际化的大潮之中,把一切可为我用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汇聚湖北,并使其激活、激荡,形成涌流并涌动起来,让每一颗创新创业的种子都在湖北开花结果,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后劲。

2、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特别是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制度创新,核心是解决发展动力的问题。科学发展是高水平的发展、高层次的发展、高效率的发展。通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保持长久发展、形成持久效应的“发动机”,是实现科学发展最有力的保障。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有一句名言:“制度高于一切”,他认为经济增长的真正原因是制度。我们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深层次的制度创新上下功夫,向改革创新要发展动力、要发展资源、要发展空间。改革创新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资源,是人类社会最大的资源,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改革创新之路是最高层次的发展之路,走这条路是真本事、大本事。改革创新永无止境,改革创新空间无限广阔,改革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常抓不懈。根据我省实际,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制度创新,要从基础上抓三个问题,即市场经济的意识理念问题、市场经济的“经济人”问题、市场经济体制的导向问题。

第一,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的意识理念。人类的行动最终受自己的意识理念支配,这是“发动机”的“发动机”。我省是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比重大,地处内陆腹地,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比较深一些,市场经济的一些意识理念发育相对慢一些。比如,科教优势是我省最大的优势,在这方面国家和省里投入也不少,但科教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优势还很不够。一方面,资源丰富、实力雄厚,有“光谷”和一批相当不错的高科技企业,发展态势很好;但另一方面,我们所具有的科教资源规模与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相比,严重不匹配,集中体现在产业化“化”得不够。其深层次原因,是市场化“化”得不够。源头在意识理念上,关键是接受市场文化的洗礼不够,缺乏市场化机制、市场化理念,形成科研智商、创新发明智商高而强,但发展智商、财富智商不够的现象。许多科研单位、科研人员宁可把专利、科技成果锁在冷屋里,甘于清贫,甚至连把智力成果资本化、财富化的欲望都没有。虽然我们需要一大批默默奉献、埋头科研的人才,但研而无果,或成果没有转化就是一种浪费。“君子”不“固穷”,“君子”不能“固穷”,“君子固穷”不符合市场经济价值观。中冶南方的成功,就是把智力资源插上市场经济价值观、市场经济意识理念的翅膀才飞起来的。全社会、各方面都要大力强化市场经济的意识和理念。

第二,用市场经济的文化、理念、机制,打造更多的“经济人”。湖北能人很多,名人不少,灿若群星,无论科技界、文化界,人才济济,但我们企业家相对少一些。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动全民创业工作,但敢于、善于投身创业的还不理想。我们既缺乏“经济人”的意识,又缺乏“经济人”。我省科技资源很雄厚,而办公司的较少;文化人才包括文化大家很多,文化实力不弱,但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与文化强省的目标、与中央要求、与邻近省份相比,尚有差距。我们的科技人、文化人多,“经济人”少。这里的“经济人”,不是指管理学理论中的经济人,而是指既有专业专长,又有市场意识、经济头脑,能做实体、办公司、能赚钱的人;或者是没有专业专长,却能将科技、文化等资源要素组合、进行市场化,创造出科技文化商品,能经营、会赚钱的人。很多大家、名家有专业本事,“经济人”甚至能把他们的饭碗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的人多了,经济就会活跃、就会充满活力;这样的人多了,经济才会兴旺。今天在座的有一批民营企业家,他们就是这种人。我们需要更多的大大小小的“经济人”,活跃于荆楚大地的舞台之上,创新、创业、发展,未来的大企业家就有可能从这个群体中冲杀出来。

第三,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导向。市场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有利于激发微观主体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运行机制,力争在资源产品价格、财税、金融、国有经济、收入分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改革的新突破,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是培育市场主体,市场经济的主角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角都是企业。政府应尽心尽力为主角演出创造环境和条件。要坚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通过做多做大做强企业,发展产业、发展经济、富裕人民;通过尊重企业家、培育企业家、扶持企业家、养息企业家、依靠企业家办企业,造就一大批企业家。要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少干预、多服务,少限制、多支持。谁损害企业、伤害企业家,就是损害全省改革发展的大局、伤害经济发展。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强化市场的意识,学会用市场经济手段和机制谋求发展、破解难题,引导全社会从市场上找办法、寻出路。当然,市场从来都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在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的情况下,要发挥政府应有的宏观调控作用,做好抑制通胀、市场监管、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等工作,克服市场缺陷。

3、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发展的统一战线。立足新起点,实现新目标,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众志成城,形成合力,才能成就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大业。积极性是一种内源性动力,是从人的心灵深处迸发出的激情。我们要通过解放思想,把全省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各方面干事创业的能量激发出来,从而把改革发展的目标落到实处。调动各方面的发展积极性,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一方面,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好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当中最活跃的部分,我们要大胆地“放”、大胆地“扶”,最大限度地释放民间活力。我们要切实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解决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营造全民创业、“草根经济”蓬勃发展的土壤和气候,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在荆楚大地充分涌流。我们要把全省干部群众的力量整合起来、鼓动起来,形成更加广泛的发展统一战线,凝心聚力促发展,使涓涓细流汇成干事创业的浩浩洪流,共创湖北美好未来。

4、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建设发展文化,营造有利于发展的人文软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吸引力,环境就是创造力,发展环境就是发展的生命线,这些已经成为各地各级的共识。根据我省省情,当前发展环境建设中,软环境建设是重中之重。从重要性上来看,现在是软环境决定硬环境。人最终是受文化理念、价值观支配的,这是动力的动力。理念不接受,价值观不入脑,即使有明确要求也难办,即使办了也极为勉强、效果将大打折扣;理念一致,价值观合拍,就会同频共振,就会千方百计去办,不具备条件也会创造条件去办成。从投资者的需求来看,现在全国各地基础设施都大为改观,硬环境上已很难分出沿海还是内陆,起码差异不大;但服务的软环境就有差异了,差在哪里?差在人上!差在理念、观念、文化上!差在管理的细微之处!就像电脑都是联想公司制造的,装机的软件不同,功能就大相径庭了。投资者目前最关注的是软环境,软环境已经成为发展环境建设的核心。而软环境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建设由开放包容、竞争合作、宽松开明、宽容大气、亲商利商、共赢、求实、大聪明、先舍后得等有利于发展的理念、价值观构成的人文环境,本质上就是一种发展文化的建设。湖北是文化大省,文化底蕴深厚,但我们应切记,文化底蕴深厚仅仅是文化优势的一个方面,决不是全部,而善于接受新事物、适应时代变化、务实求实的文化,才是更有利于发展的文化。与时俱进是一切优秀文化的本质特征,检验的标准就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我们要把内涵丰富、优秀灿烂的荆楚文化进行与时俱进的优化,为湖北现实的发展服务,这是对发展环境的深度营造,是对发展动力的深度启动,是对发展资源的深度开掘利用。建设发展文化,形成有利于发展的人文软环境,就是一切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作为最终裁判定夺的标准,打造亲商、利商、留商、暖商、敬商、懂商、悦商的投资环境,营造崇尚成功、宽容失败、英雄不论出处、鼓励黑马杀出、不戴有色眼镜、“天不生人上人、天不生人下人”等平等健康的创业氛围,养成“先舍后得、天下之才唯我用、荆楚之才天下用”的气度胸襟,树立“发展第一、服务至上,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务发展,道以通为要,让陈规适应现实需要,不搞削足适履”的政务服务理念,服务环节没有“不”,不允许说“不”,形成“科学的研发治学之道与合作分工共赢的发展之道相结合,智商互通、才财互换,科技人文化人高尚、正当追求财富也是英雄”的新理念。文化是软实力,文化是生产力。文化特别是人文理念文化,会产生规范的作用,实际上是一种软制度,它对发展环境的影响效果远远胜于硬环境。因为硬环境的优势总是相对的、可变的,而软环境的优势才是根本的。总之,我们要按照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的要求,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软环境的建设,真正把湖北打造成为发展软环境最优的地区之一。

5、进一步解放思想重在实效,要以解决湖北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落脚点。解决实际问题,是解放思想的价值所在,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解放思想过程的继续和深化。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作为思想解放运动,早在1978年就已经开始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如果我们讲解放思想,还是喊口号,就没有意义了。共产党人是唯物论者,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检验思想解放与否的根本标志。领导干部看不到问题是没有本事,领导干部不敢讲问题是缺乏党性,领导干部不解决问题不但与解放思想不沾边,而且是失职。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解决实际问题,就要敢于破解难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共同去奋斗、去创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又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课题,比如我们遇到了结构性问题、体制性问题、资源性问题、要素稀缺问题、创新能力问题、社会矛盾问题,还有每个行业、每个领域、每个单位的具体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有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必须一步一步去干,一个一个去突破,积小胜为大胜;有些局部问题、具体问题,并不是条件问题,就要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好。只要我们用好科学发展观这把“金钥匙”,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以及方针政策,解放思想、拼搏进取,绝大多数矛盾问题都是能够逐步化解的。凡是不能破解难题的,都要从思想上、能力上找原因。思想观念不一样,能力水平就不一样,解决问题的力度、进度就不一样。同样的问题,有的地方解决得好一些、快一些,有的地方就差一些、慢一些,甚至导致问题越积越多、越积越重,这样的地方就要找一找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思想解放上和能力上的原因。矛盾、问题也是机遇,解决矛盾和问题就是推动发展。要勇于正视矛盾,敢于解决矛盾问题,绝不能遇到矛盾就躲、就退、就绕、就拖、就等、就推,要拿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那种思想解放者的血性,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敢于挑战既定利益格局和体制顽症,敢于“涉深水、破坚冰、啃硬骨头”。

解决实际问题,必须突破条条框框,敢闯敢试。解决问题的阻力往往来自利益的缠绕、观念的束缚。我们要突破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形而上学的框框,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的能力,不机械、不唯上、不唯他,不盲目攀比别人、别地,而是根据湖北的实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有“另辟蹊径”、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胆魄,敢为人先,奋勇争先。视野开阔了才能有办法,思路新了才能有出路,办法多了才能有力度。我们要为那些能解决问题、敢于较真碰硬的干部撑腰壮胆、主持公道,形成正确导向,让真正干得好的有舞台、能力强的上得去、作风实的出得来,大力营造“善于抓住矛盾、敢于破解难题、推动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

四、关于党的领导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关于加强党的领导,我讲十个问题。

1、增强党的意识。加强党的领导,必须首先增强党的意识。

第一,创先争优,强化党员的“先”、“优”意识。党的先进性是党由幼年到壮大,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由小党到大党,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力量的根本所在。保持党的先进性,要靠党的每一位成员的优异表现。党的每一位成员强化党员意识,最重要的是强化“先”、“优”意识。从全党来讲,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力之根,决定党的盛衰,而每一位党员的创先争优,就是保证全党先进性的基础。全省各级党组织、每一位党员都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在省委的组织部署下积极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自身的先进性建设。全省每一位党员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党员角色,都要敢于亮明自己的党员身份,把创先争优的各种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在各种急难险重的现实考验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和威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广大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党的先进性。

第二,要强化党的领导核心意识。省委是湖北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强调以省委为核心,不是要以省委班子替代其他几套班子的职能作用,而是要求几套班子团结在省委周围,在省委领导下各司其职、协调运转、高效运行,形成合力。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在省委的领导下,与省委通力合作,围绕党的大政方针在湖北的贯彻落实,推进湖北又好又快发展,形成合力。维护各级党委的核心地位,不仅要体现在思想上,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中,这是党性强不强、政治素质高不高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核心意识,自觉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权威。

第三,要强化党要管党意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各级党组织的首要职责,是自己的“责任田”。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必须正确处理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关系,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严格落实“书记抓、抓书记”的党建责任制,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明年是建党90周年。全省各级党委都要把这次纪念活动作为强化党的意识、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契机,认真组织党员回顾党的光荣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大力宣传党的丰功伟绩和广大党员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作出的突出贡献,不断增强党员创先争优意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的保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主要是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第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是党组织的一种逻辑必然,只有发扬党内民主,才能落实保障每一位党员的主体地位和党员的权利。党内民主发扬得好,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就会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就会有活力、有生命力。省委将在中央的领导部署下,积极认真探索实现党内民主的形式,目标就是将各级党组织建设成面貌朝气蓬勃、生命力旺盛活跃的党组织。

第二,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一个政党组织,特别是执政党,是一个统一的组织,从统一组织的角度讲,党一定要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没有这两个统一,我们党就担负不起执政的使命,我们就担负不起党中央赋予我们领导湖北发展的使命。党的力量在于党的行动的统一协调性,每一个党员、各级党的组织都能按照经过党内民主形成的党的统一意志一致行动,我们的党才有力量。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必须要进行集中。党的生命力、活力在民主,战斗力在集中,这两个方面统一于党的民主集中制。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努力形成总揽有力、协调有效的决策机制,努力营造政令畅通、和谐有序的政治环境。

第三,讲原则、讲纪律,保证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首先是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党的领导是集体领导,所有重大问题都要由集体研究决定。刚才讲到的领导核心问题,不是以哪一个人为核心,省委领导集体是核心。同时,要用组织纪律来落实集中统一。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党章所规定的每个党员和组织必须遵守的纪律。应当明确,党员无论在哪一个层次和级别任职,首先是一名党员。遵守党的纪律是党员的义务,不是额外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的第一身份是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对于已经形成的党的决议、决定,必须坚决贯彻执行,这是义务,更是铁的纪律。决策之前,要从对党的事业负责的高度充分发表意见,这是党内民主精神的体现和要求;决策之后,无论决策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是否一致,都必须无条件执行、落实。今后,要特别加强组织纪律的硬约束,以强有力的组织纪律来保证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保障和谐有序局面的巩固。

3、构筑更加牢固的团结工程。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号召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今天,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是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

第一,全省上下大团结,把团结作为湖北第一号软实力工程建设,巩固发展业已形成的团结干事创业的氛围。搞好团结工程是为了凝聚推动湖北科学发展的力量,目标一致,目光集中,心思交集,力量集中,才有利于发展。现在全省上下形成的团结和谐的局面极为珍贵。群众看了高兴,因为团结有利于发展,领导层不团结,最终受损害的是群众,从这个意义上讲,团结也是民心工程;投资者看了高兴,因为团结氛围好就是投资环境,使他们不知降低了多少成本。团结使我省的干部群众万众一心、方向同

一、心力同一,力量发力得到了“1+1〉2”的系统效应,这就是“家和万事兴”的结果。因此,全省上下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团结。维护团结就是大局,就是维护我们共同的利益。我们同乘“长江号”之船,荣辱与共、沉浮与共,谁也不能“黄鹤楼上看翻船”,谁伤害了团结的局面,谁就是湖北事业发展的罪人。今后,前进道路上还会有很多艰难险阻、困难问题,其难度、复杂程度、挑战的力度都是空前的。团结工程这个软实力是综合竞争力最重要的要素,有了这个软实力,一切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第二,要搞好各级班子的团结。主要强调两个问题:一是顾全大局,相互补台。“百年修得同船渡”。大家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共事,既是事业的需要,也是缘分。作为领导干部,有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身苦心不苦,是领导干部这个群体的第一幸福指数。各级班子成员要时刻以大局为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形成齐心协力谋发展的整体合力。坚决杜绝本位主义、各自为政、相互掣肘、互不买账的不良现象,坚决克服过分强调分管工作、分管部门重要而置全局于不顾的不良倾向,更不允许将工作范围当“私产”看。要正确处理局部工作与全局的关系,统筹安排,纲举目张;要分工不分家,相互协作,补位不缺位;要真正领会相互补台则好戏连台、相互拆台则共同垮台的道理。二是要坚持五湖四海,铭记“君子不党”的古训。“君子不党”应是共产党人为政之德,是保持高度统一、团结和谐的保证。我们要特别提倡五湖四海,不要划线看人定亲疏,更不能搞小圈子、小山头、小宗派。如有沾染不良习气的人和事,要加大批评教育力度,严肃纪律处分,决不能让其成气候、成风,以此为干部队伍的团结和谐、干事创业提供坚强保证。

第三,从主要负责人抓起,不断提高团结的能力。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团结是一种胸怀,是一种风范,是高素质的体现,更是为政之德和为人之德的体现。同时,善于搞好团结又是一种能力。讲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总揽全局、驾驭大局的能力,首先要落实到带班子的能力上,落实到聚合智慧、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的能力上,体现在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团结人上。连团结都搞不好,总揽全局、驾驭大局就是一句空话。对于主要负责人来讲,能不能搞好团结甚至决定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总的工作局面。领导干部在团结问题上要特别把握好“三个第一”:一是党性第一,个性服从党性。党员领导干部第一身份是党员,必须做符合第一身份的事。二是事业第一,私事服从公事。团结是事业需要、人民期盼,个人的感受再重,与大局大业相比,是轻的。三是主要领导对班子团结问题负第一责任。省委班子团结的问题我负第一责任,党政团结问题我负第一责任。因为团结事关全局,如此要事,责任不能推给别人。班子主要负责人是班长,是领衔、牵头、挂帅的,是首要者,是职责所在,主要负责人是那个地方、那个部门、那套班子的团结工程的第一责任人。

第四,强化维护团结的措施。首先,我们讲的团结不是无原则、一团和气,是以大局、以事业为取向的和谐之和,不是强硬的统合,而是以充分发挥各个组织的不同职能和功能为前提的不同之和,也就是中国儒家哲学讲究的和而不同。不同之和才是真正的和,如同琴弦一样,长长短短、各不相同的琴弦,弹奏出的和声是最美妙的和音。从全省大局讲,我们的和谐目标是协调一致,在省委总揽全局的前提下,不但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几套班子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负责的职能作用和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还要在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指导下,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为实现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共同目标弹奏出不同之和的大和声,汇成大合唱。既然团结如此重要,班子成员都要负一份责任,是共同的职责,是职责就必须履行做好;既然团结问题如此重要又是职责,就要硬约束,今后团结问题对各级班子不再是软指标。对领导班子不团结问题的处理就是两步,先是批评教育,限期整改;一而再、再而三不见效的,就坚决采取组织措施。同时,在选干部配班子时,一定要考察班子成员的团结能力,对有欠缺的成员,帮助其尽快提高建设团结和谐局面的能力。

4、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今天是湖北省省、市、县三级干部大会,在座的就是决定湖北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兴衰的主要力量。班子建设首先要抓思想理论建设,这是基础。省委将通过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就抓干部的理论学习培训进行专门部署,我现在就选人用人和能力建设问题,重点强调几点。

第一,各级领导班子居于领导组织系统的首要层次,是要中之要。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精良的人力资源、优秀的人才资源配置到这个团队。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力培养靠得住、有本事、作风好的人,就是既有为政之德又有为政之才的德才兼备之人。为政之德是首要的,德,才之帅也。仅有为政之才而无为政之德的人,用古人的比喻,就是疯子手持利器,后果可想而知。习近平同志在湖北考察工作时指出,干部有才无德,对党的形象和威信杀伤力很强,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危害极大。我们要严格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人用人。

第二,抓好各级党委书记的配备,这是关键的少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党委“一把手”地位极其重要,影响极为重大。党的民主集中制贯彻得如何,书记至为关键。党风如何、全局统筹如何,书记的地位作用别人不能替代。一人正正一方,一人斜则歪一片。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特别要把握好这个极端重要的、关键的少数的培养配备。

第三,更加重视抓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这项工作事关班子建设的可持续性,继而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抓后继有人的问题不能急抱佛脚、临佛上香,要把功夫下在长期培养、批次接续、储备充足、随时可用上,使我们有一大批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源源不断地用于班子的配备。

第四,加强班子和班子成员的能力建设。面对各种复杂难题,唯一的、最管用的就是领导干部的能力。有了这把钥匙就能打开万把锁。要把每个职位都视为是一个能力席位。职位是职责,为有资格的人虚待,特别是重要领导岗位更要如此。选人用人原则的落脚点是事业需要。能与位匹配,凡用一人,考虑一个干部的任免进退留转,要从有利于事业的大局出发,以位去找人,而不是以人去填位,两者差异很大。前者是事业至上的原则,有为才有位,资格老的可以考虑用其他方式解决待遇,不能让席位将就人。要引导干部将心思用在干事创业能力的提升上,不要有所旁骛。学历和能力看能力,能力和出力看出力,出力和力度看力度,重在为事业管用上。现在,所有工作上的问题,最后都归结到干部的能力上。要使干部有强烈的能力危机感。形成加强能力建设的倒逼机制。危机感里出活力,危机感里出动力,要形成“尚能”使用的激励机制。

5、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关系到党的事业基础,是党的建设的重点。当前,社会管理、维护稳定、政策落实、社会矛盾、民生诉求等问题,工作的源头、着力的基点都汇聚到基层。抓基层就是打基础,打基础才能强基业。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实施领导的“手臂”,党与群众、政策与实践之间的“焊接点”,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强化抓发展必须抓党建,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实践反复证明,哪个地方基层党组织抓得好,党和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就完成得好,社会就和谐,发展就顺利,关键时刻就能经得住考验;凡是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地方,干群关系往往比较紧张,社会矛盾容易激化,发展就受阻,关键时刻就冲不上去。各级党委要把软功做硬、做实,通过强化党要管党的意识,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投入足够的精力、经费,在基层党建长期存在的一些老问题上下功夫、抓突破,带动基层党建全局。当前,特别要把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和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两个方面作为重点,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东风,坚决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6、加强党的群众工作。没有群众就没有党,党最根本的危机是群众不信任,我们最根本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民心之背向决定我们党的执政地位稳固还是动摇,得到群众拥护是我们党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是人民群众实现历史发展目标的工具,群众是用工具的人。人民群众不用我们了,我们就不存在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党力量与智慧的源泉。党和群众的关系就是鱼水关系、血肉关系、种子与土地的关系。因此,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根本性工作,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没有群众路线,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就失去了根基。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党委要切实在深入、深情、深度、深化上下功夫,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进行培训、提高、考核。

第一,要以为群众谋利益为出发点,敢于做群众工作。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许多干部往往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一些干部甚至怕做群众工作。我们要有底气,只要我们坚持为民谋利的宗旨,就要敢于面对群众,在实践中学会新办法,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群众也一定会欢迎的。

第二,要把群众视作父母,与民同心,乐于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的核心是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的问题,关键要解决感情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交通便利了,与群众的距离反而更远了?通信发达了,同群众的沟通反而困难了?干部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反而下降了?感情问题至关重要。真情是开启人们心灵之门的金钥匙。群众是讲感情的,要带着真情去倾听群众呼声,带着真情去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带着真情去引领群众发展经济,用真情赢得民心;群众是讲道理的,做群众工作要学会说服而不是压服,更不能靠所谓的“官威”去压制,那势必伤害群众感情,且久难修复。我们要善于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沟通,用群众信得过的方式处理问题。变治理为服务,变上访为下访,变层层批转为层层解决问题。对与民争利,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人和事,坚决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决不手软,以慰民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共产党人感情的最高体现就是对人民群众怀有一颗赤诚之心。我们要认真领会小平同志“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的深刻含义,带着对待父母的感情来对待群众,与群众的结合就会更加自觉,就会乐于做群众工作。

第三,要接受群众监督,勤于做群众工作。勤政要体现在做群众工作上,要多深入群众,经常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解决群众困难。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能拖,久拖必产生民怨,引起民愤。事实说明,与群众接触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与实际接触多了,主观主义就会减少;与民情接触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

7、加强作风建设,以良好的作风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保证。“十二五”的大幕即将拉开,我们面临的是空前竞争的局面,湖北处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左右有强兵的态势。表面上看,各地比拼的是投资、是项目,但从本质上看,比拼的是精神、作风。项目、投资的落户只是结果,源头在作风、精神状态。精神和作风的比拼正成为新一轮竞争的关键性因素。“狭路相逢勇者胜”。现在,一些地方的社会风气不正,群众颇为不满。一个地方的民风之源在政风,政风之源在党风,党风是风源之源。可以说,作风就是形象、就是导向、就是力量,决定人心向背、决定工作成败、决定事业兴衰。全省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作风建设。

第一,勇于担当、以为立位,强调责任重于泰山。习近平同志说,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勇于担当不是小事。一是勇于担当首要的是责任感、责任心问题。担当就是要敢于负责任。没有事业心、责任感,一切都无从谈起。从小处看,是不负责任,有负于上级的重托和人民群众的期望;从大处看,是把党和国家、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置于不顾的根本性问题。我们是领导干部,责任已在身,责任重于泰山。“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我们要为了事业做有心、用心、尽心之人,真正做到敬业、勤业、精业。不负责任,人民唾弃,党之罪人。对失职失责者,一定要依责任制追究查处。二是勇于担当要敢抓敢管,敢于得罪人。范文正公的“凡为官者,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的政训,我们要谨记。“为官避事平生耻”,在其位就要谋其政,遇事绕道而行,只知搞平衡圆滑,不但不足效法,而且是莫大耻辱。不敢得罪人的人,保的是一己之私,损害的是党和人民的利益。干工作没有不付出代价的。凡事应以原则为先,再讲策略就是讲究方法。如果没有原则,只有策略,那就是和稀泥、老好人,这是为政之德的大问题,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心的原则性问题。三是勇于担当就是要勇于担“难”。“难”是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遇到的共同问题。辩证地看,“难”就是发展的另一面。把“难”解决了,事物就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这就叫提升。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是相辅相成的,是一对“最佳绝配”。矛盾凸显期是发展向更高层次推进的前提,黄金发展期的另一面就是发展矛盾多的时期。矛盾解决得越多越大,发展的步子就越大。小矛盾大发展是不存在的。因此,不担“难”,就是不承担发展之责;躲避“难”,就是躲避发展的机会。古人云:“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当前,困难多,矛盾多而复杂,这是时代特征的另一面。这个时代就是创新的时代,就是大有作为的时代。

第二,科学理性,求真求效,强调尊重规律,不求机巧。一是尊重规律,不蛮干。科学发展,首先是要尊重科学规律,既不做超越阶段的事,拔苗助长,又不落后于发展阶段,当“小脚女人”,而是与时俱进,因时宜时。二是清醒理性。推动各项工作,都要注重从基础抓起,从源头抓起,从根本抓起。既要满怀热情,只争朝夕,又稳扎稳打,不急于求成;既要昂扬向上,有勇气,有胆略,又要心稳神定气静,理性从事,不浮躁;既要应急,也要谋远。追求经得起群众、实践、历史检验的政绩。

第三,务实落实,踏实扎实,强调力戒虚华。干工作要不搞虚华,力戒浮躁,追求踏实、扎实,狠抓落实。要抓思路战略方案化、方案谋划项目化、项目实施具体化的“三步曲”、“三化”。干事谋事立足于湖北实际,从湖北的实际出发,不幻想,绝不寄托于奇迹发生,有理想又不理想化,把干事、干成事立足于扎扎实实的努力,“少述多作”。

第四,富于激情,奋发有为,强调精神状态。人的精神状态就是投资环境。投资者就是透过一个地方、一个人的表象认识一个地方的投资环境、认识一个人的。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就是一个人的综合体现。精神状态决定工作效率。一流的精神状态才会有一流的成效,常规的精神状态、常规的工作效率来自于物质基础,超常规的工作效率来自于物质基础加超常规的精神力量。社会的活力首先看党员,看干部队伍,而党员和干部队伍的活力则取决于领导干部。我们要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状态好、在状态,燃烧激情,奋发有为,全神贯注投入工作、进入状态,为湖北的跨越式发展奋力拼搏。

8、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反腐倡廉既事关党的兴衰成败,也事关党员领导干部的荣辱进退。《礼记》讲到,“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干净做事、廉洁从政,是各级领导干部挺起腰杆、敢抓敢管的底气。“民不畏吾严,而畏吾廉”。干净做事、廉洁从政,是各级领导干部担当起带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任职资格”。经济发展与干部成长同步,这是成功。如果经济大厦起来了,一批干部倒下了,是全省人民不愿意看到的。我们要始终坚持反腐倡廉和改革发展的“力度统一论”,做到改革发展的力度有多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就有多大,以风清气正的现实,促进发展,爱护干部,回应全省人民的厚爱与期待。反腐倡廉工作要重点抓好四件事。

第一,从“总开关”入手,抓理想信念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的教育。当前要特别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各项教育,以打牢反腐倡廉的理想信念基础,以提高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准则和规定的自觉性。

第二,从源头抓起,加强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特别是要把对党政一把手、主要负责干部的监督作为重点。我在这里表一个态:欢迎全省干部群众对我进行监督。我没有任何亲属亲戚经商办企业,如果有人打着我的旗号要求办事的,一律不要受理。如果有人打着我的旗号招摇撞骗、违法违纪的,请直接向有关部门报案处理。希望全省的同志们帮我把关,也恳请同志们对我进行监督。

第三,利剑高悬,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加大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反腐倡廉,标本兼治,“标”、“本”相辅相成。人民群众最痛恨的就是腐败。在当前时期,查案清除腐败分子,也会产生强大的震慑力量,起到遏制腐败、减少“后继者”的巨大作用。查案属于“标”的范围,也有治本之效。

第四,建设精神家园,抓反腐倡廉源头的源头。腐败分子的通病是理想信念的滑坡,被各种物欲吞噬,堕入深渊,而万劫不复。从预防、治本的角度看,领导干部加强精神家园的营建,是从源头上构筑反腐长城的有效措施之一。老话讲,“君子不贵无欲,而贵欲何;君子不贵无求,而贵求何。”我们都是人,有欲望是正常的,关键是看有什么样的欲望。通过加强学习,营建健康高尚的精神家园,升华追求的境界,以“贵欲”取代贪欲。健康的欲望和精神家园,利于修身,利于工作,利于家庭,利于社会。

9、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是我们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管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发展是第一要务,维稳是第一责任,第一要务要抓好,第一责任要尽好。有的地方第一要务抓得不错,但忽视了第一责任,也会出问题,所以抓社会管理极为重要。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部署,按照中央《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意见》要求,切实加强、深入抓好社会管理工作。

各级党委要把加强社会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对社会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树立和强化第一责任意识,千方百计做好社会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掘资源,加强社会管理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和公众协同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总之,就是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加强社会管理,既要全面开展工作,综合治理,又要抓住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准确把握社会管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等等。同时,还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明确什么问题该管,什么问题不该管。该管的事情要认真管好、一管到底。

中央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其实质就是要在方式方法特别是社会管理机制上创新。总的是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现在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很多,群众诉求多,一些干部说解决不了,主要还是个能力问题,也有作风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要在能力上找差距,在方式方法上求突破。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建设,通过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打牢社会管理工作基础;另一方面,要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建立应急管理体制,特别是通过加强培训,改进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10、加强法治建设。我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最终都要靠法治。法治是规范经济运行、推动科学发展的基本方式,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也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促进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保障。我省在实施“两圈一带”战略、推进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改革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矛盾,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法治建设的加强和法治环境的优化。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关精神,按照《法治湖北建设纲要》要求,深入推进法治湖北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第一,要加强普法宣传工作。知法是守法的前提和基础,普法宣传是推进法治湖北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当代世界级法学家伯尔曼有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怎样让人们信仰法律?首要的是让人们知晓法律。不知晓就谈不上理解,不理解就谈不上相信,不相信就谈不上信仰,更谈不上实现法治。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法律,普及法律知识,让法治思想、守法意识深入人心。

第二,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今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重申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信力,并规定了不少“强硬”措施,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干部要带头遵法守法。在法律面前,领导干部没有任何特权可言,没有任何特别可讲。如果有特别,就是特别要做遵法守法的模范。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克服“人治”思想,克服以言代法、权大于法的现象;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有法不依、公权滥用等问题;严肃查处以权谋私、“钓鱼”执法问题,消除执法利益化倾向。同时,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第三,要坚持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底线。我们有两条底线,一条是教育,一条是公正司法。司法不公,老百姓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了,权利就没有保障。要加强司法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司法、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坚决纠正和避免冤假错案的产生,为湖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同志们,湖北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曾经为中国革命和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湖北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建国61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湖北是一块名副其实的绿色土地,在新的发展阶段,湖北必将谱写科学发展的灿烂华章。

同志们,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还要创造更大的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开创湖北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在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结束时的讲话

在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结束时的讲话

(2009年9月26日)

张云川

同志们:

这次省委全会,传达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听取讨论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全会精神的《决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了民主评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开得很成功。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与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这次中央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中央政治局工作报告,系统总结了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集中力量应对重大危机、完成重大任务和各个方面的工作,全面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一年来不平凡的经历和来之不易的成绩,充分证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具有驾驭复杂局势、应对各种风险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不愧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深入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总结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要举措,对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战略部署,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结束时所作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做好当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有着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这次中央全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一定要把会议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

学习贯彻中央全会精神,首要的是提高思想认识。我们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要充分认识到,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验证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六个方面基本经验,体现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必须倍加重视、倍加珍惜,作为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要充分认识到,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卓有成效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学习贯彻中央全会精神,必须联系河北实际,增强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推进党的建设,实践中收到明显成效。近年来,我省改革发展能够不断取得新成绩,尤其是重点工作部署扎实顺利推进、见到积极成果,得益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建设。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对照新形

势新任务的要求,对照党的性质和宗旨,仍有不适应不符合的地方,中央《决定》列举的六个方面突出问题,胡锦涛总书记重点指出的四个方面不良现象,在我省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从河北实际工作看,如何实现党的建设与时俱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有大量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肩负的责任重大,只有下大力抓好党的建设这个根本,才能在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进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学习贯彻中央全会精神,要把握基本要求,深入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明确任务。中央《决定》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民主集中制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六个方面作出了部署,进一步回答了当前党的建设中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紧迫性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加强研究谋划,抓紧制定贯彻意见和具体措施,并将任务分解细化到相关单位,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二是改革创新。这次中央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就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并强调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科学制度作保障、科学方法来推进。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在掌握党的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知识、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上走在前面。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综合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重视加强制度建设,学习借鉴各地经验,总结提升基层经验,把创新成果通过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推广开来。三是注重实效。伟大工程是为伟大事业服务的。我省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农村党建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社区党建要与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结合起来,企业党建要与企业改革发展结合起来,机关党建要与提高服务水平结合起来等。党建工作的成效,要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的实际成果来检验。四是强化责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一贯方针。要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在各级党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形成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共识。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及时掌握情况,加强分析研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要充分发挥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抓好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齐心协力做好党建工作。近一时期,各级党组织要集中开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组织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按照中组部全国组织部长培训班提出的要求,结合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继续用有力度有成效的工作,巩固和发展当前企稳向好的势头,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全会上,全面深入地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作出了我国仍处在保增长关键阶段的基本判断,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分析判断和工作部署上来,继续把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目前河北同全国一样,经济形势企稳向好,这充分说明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是及时、正确、有效的,全省各地各部门的工作是扎实有力的。但也必须看到,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加上河北自身经济结构的原因,我们实现全年预期目标,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今年GDP增长9%,需要相当规模的投资量来支撑,但在国内投资增速已经较高的情况下,我们继续加快投资增长面临的难度增大。前8个月,全部财政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完

成全年增长10%的目标,后几个月工作的压力很大。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份额的工业,尽管出现回升势头,但低速低效的局面仍未根本扭转。外贸出口继续下滑,在全国进出口十强省市中降幅最大。对此,我们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这次会后,各地各部门对前几个月的经济工作要进行回头看,结合全年目标任务逐项深入分析,特别是要围绕实现财政收入、企业税后利润、城乡居民收入“三个增长”,有针对性地找差距、定措施,再鼓干劲、攻坚克难,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一)要继续利用好国家宏观政策,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方向和力度,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可持续性”。对此,各地各部门务必深入领会,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要毫不放松地抓好项目建设。强化抢抓机遇的意识,加强与中央投资政策的对接,用更大的精力抓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再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尽快列入国家盘子、进入实施阶段,千万不能错过扩大投资这班车。要进一步扩大有效金融需求。增加信贷投放,是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资金争取到了、投向对了,就是河北的底气,就是发展的实力。要以项目为载体,搞好银企对接,为争取更多的金融信贷创造条件。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快信贷审批,尽快把资金落实到位,形成有效的投资量和实物量。要把握正确的投资方向。近一时期,中央明确提出要坚决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领域的盲目重复建设,在发挥货币政策作用方面,更加强调有保有控。各地要把投资重点放在国家支持的领域,放在有利于经济发展上水平、调结构、增后劲、可持续的领域,包括“三农”、民生、基础设施、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等。要继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强化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二)要把调结构作为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抓住最关键最见效的工作扎实推进。着眼于实现有内涵的发展,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使经济回升建立在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上。需要强调的是,我省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工作的契入点是着重抓好技术进步、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全面提升产业、行业、企业技术水平,研发和培育一批质量好或附加值高、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品(含服务产品)。各地各部门要围绕这一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工作。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重视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的企业,注定是弱势企业,迟早会淘汰出局。要充分利用国家鼓励技术改造、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政策,引导企业加强对先进技术的采用和储备,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在装备、工艺、技术等方面,向同行业的高端水平迈进。要支持企业抓好研发中心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借助首都和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持续不断地加强新产品研发,在打“产品牌”上有大作为。调整结构是很具体、很现实的,要体现在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个职工的工作中。近期内,要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组织引导各行业、各企业,开展与行业高端和强势企业“对标行动”,在技术装备、产品研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等方面,逐项查找差距,制定追赶、跨越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二是结合落实国家和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选择若干大中型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示范工程”,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抓任何工作,既要有目标,又要有载体和抓手,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推进结构调整,必须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要继续把“双三十”单位作为重点,加强工作调度和检查考核,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尤其是督导各单位把工程建设、技术和

管理措施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稳定可靠的达标。深入抓好重点领域治理、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循环经济试点,扩大节能减排成果,推动绿色增长。根据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我省有相当一批落后产能需要淘汰。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落实中央要求,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完善退出机制,制定配套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推进。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节能减排考核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搞“数字达标”、作表面文章。如果发现哪个地方弄虚作假,就要追究哪个地方的领导责任。

(三)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保民生是保增长的目的,也是保稳定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高度负责地做好工作。一是抓好政策落实。今年以来,中央在就业、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省里也作出了相应的安排部署。这些政策惠民力度大,群众关注程度高,各地各部门务必认真抓好落实,确保不打折扣、不留死角,并力争做得更好一些。二是保障民生投入。在当前经济困难时期,我省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需要支出的项目很多。各地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缩和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证民生方面的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三是关注困难群体。这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公平的体现。对困难家庭、待业人员、受灾群众,以及各类弱势群体,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有针对性地实施救助。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仍在蔓延。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落实监测、预防、救治等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坚决完成维护稳定和国庆安保的重大政治任务

当前的稳定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国庆节马上就要到了,维护稳定到了最关键、最紧要的时刻,如果稍有麻痹和松懈,就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造成比平时更为严重的后果。前两天,***等中央领导同志来我省视察国庆安保工作,在肯定河北工作的同时作出了重要指示。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真正做到思想上的弦绷得紧而又紧,对策上的准备细而又细,以河北自身的稳定,发挥好维护首都稳定的“护城河”作用。

各地各部门要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强劲的力度,把既定部署、目标要求、各项措施层层落实下去。务求做到:坚决防止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坚决防止发生暴力恐怖事件和重大治安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局面。

完成维护稳定和国庆安保任务,关键在领导干部,关键在落实责任。各地各单位一把手,对维护稳定工作要亲自部署、亲自调度,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尤其是矛盾多、任务重的地方,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进行检查,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督导落实。国庆节前后,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都要坚守岗位,原则上不得外出,并保持通讯联络畅通。遇有突发情况和紧急事件,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果断处置,控制局面,并及时上报。这里再次强调,不论什么地方、什么单位,因工作不力出现重大问题的,要追究领导责任。要把做好国庆安保工作,作为锻炼干部、检验干部的难得机会,提高各级干部执法水平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必须突出重点,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人头。一要继续深入抓好扫黑除恶、涉枪涉危专项行动,加强对枪支和爆炸、剧毒、高危物品的全面清查与管控,把恐怖袭击和暴力犯罪打击在预谋阶段、制止在行动之前,绝不能出现涉枪涉爆的流血事件。在人民群众生命面临极度威胁的时候,对歹徒要依法果断出手、严惩不贷。二要继续深入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睁大眼睛,严加监管,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的要立即停工整顿。不少安全事故都是因为百密一疏、出现意外造成的,因此不能只满足于按日常规范去做、满足于一般性的面上排查,对各生产作业单位,尤其是危险工作岗位,要多想“万一”,充分考虑发生事故的各种可能,把相应的防范工作做到家。三要继续深入开展大规模干部下访接访活动,使之成为为群众办实事、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过程。包点包案的干部节假日期间工作不能间断,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抓紧解决,一时不好解决的要耐心做好工作。应当强调的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影响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个人偏激行为有所增多,对此要加强思想疏导,必要时依法采取严厉措施加以制止。

在保稳定的特殊时期,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必须及时跟上。对重要部位和重点人群,要死看死守,不能出现任何纰漏。继续抓好环京治安检查,严防危险人员和物品流入北京。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发现和消除不稳定因素。国庆期间,对各类大型群众性活动,要严格审批、适度控制,并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各单位包括学校一般不组织集体外出旅游观光活动。

四、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要再掀高潮,促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有新提高

这次中央全会,在研究部署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中,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围绕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完成好艰巨繁重的任务,把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向纵深推进,力求取得大的突破和成效。

中央《决定》指出,要在全党大兴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我们要把弘扬这些优良作风,作为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落实到教育、管理、制度、监督的各项工作中,使之成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要密切联系群众,坚决摒弃官本位意识,牢固树立民本位思想,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受群众监督,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要坚持求真务实,克服惯性思维、惰性心理,真正把心思用到做好工作上来,勇于开拓创新,善于攻坚克难,对确定的重点工作部署,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讲标准、讲效率、讲结果,努力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业绩。要矢志艰苦奋斗,自觉抵制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之风,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一道创业,尤其要牢记使命和职责,勇挑重担,奋发有为,在完成重大任务中接受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进取精神。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讲党性、讲原则,按党内生活制度办事,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反躬自省、勇于纠正;对同志的缺点错误,要及时提醒、敢于批评。特别是作为领导干部,对不良倾向要敢抓敢管,带头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生活。中央对弘扬以上四种优良作风,提出了一系列制度性规定和要求,我们要结合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抓好贯彻落实。

干部作风怎么样,人民群众感受最真切、最直接、最有发言权。把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引向深入,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群众路线,各项工作根据群众的意愿来改进,活动成效交给群众来评判。年底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群众评议活动,对各级干部的作风满意度进行评价。这既是对前段活动情况的检验,也是对下步工作的促进。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办公室,要抓紧制定具体操作方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地各部门要强力推动,务求有声势、有震动、见实效。要通过评议活动,发现差距,找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评出各级干部的压力,评出干部队伍的活力,评出各条战线工作的新气象。

目前,我省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扎实开展。参加这批活动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处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第一线。组织开展好这批学习实践活动,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普及,落实好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各项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中央召开部分省(区)学习实践活动座谈会,习近平同志讲了重要指导意见。各地要按照这次会议提出的要求,组织党员干部加强学习、调研走访,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围绕活动主题,突出实践特色,贴近实际,创新载体,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在身边,就在具体行动中。要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查找差距,改进工作,提高执行力,使科学发展观在基层的实践中,真正发挥威力、见到成效。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中央要求,认真总结学习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同志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促进河北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各位委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全会精神,组织动员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推动河北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省而努力奋斗!

下载陈政高在中共辽宁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政高在中共辽宁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