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足走访调研 强化为农服务
立足走访调研 强化为农服务
农委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党政班子带领干部职工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科学发展”为核心,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促进我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走下去,沉下去
要真正做到掌握群众的生活状况,了解农民之所需,密切联系群众,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要多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体察民情,掌握民意。
一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开展“走访”活动是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的有效途径,也是了解民情、转变作风、推进工作的重要载体,不仅有利于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而且对于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思想深处重视民情大走访工作,把大走访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安排部署,扎扎实实地持续开展走访,以走访赢得民心,以民心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
二要进一步掌握社情民意。要建立走访对象档案,掌握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实行信息管理。要重点走访困难户、低保户,问衣食冷暖,弄清楚人民群众“最需要什么、最盼望什么”,充分发挥来自群众的敏锐触角,把根更深地扎到群众之中,将党的关爱直接送到每一位困难群众身上,从而使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更畅通,纽带更坚固。一事一记、广纳民言、集中民智,及时反馈群众的需求和建议,形成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三要进一步解决突出问题。要广泛细致地了解群众诉求,听取群众的意见,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梳
理,建立工作台帐,明确责任单位,狠抓整改提高,真正通过走访解决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民情大走访带来的新变化。
四要进一步丰富工作载体。要做到“五个结合”:即把民情大走访与察民情、解民忧相结合,与宣传党的政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相结合,与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相结合,与信访稳定、平安建设等日常工作相结合,不断创新方式,形式多样地开展大走访工作,使大走访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要进一步探索长效机制。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更要认真总结经验、放眼长远,在如何巩固成果、推进制度建设上多下功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逐步使民情大走访成为制度化、经常化的工作。
二、立足根本,发展农业
一要项目带动促发展。利用国家有政策机遇,不失时机地抓好农业建设项目对上争取工作,积极争取沼气能源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特色产业项目、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水鱼养殖、特色养殖等项目的在我区落户实施。以生态农业、绿色产业、特色养殖业建设项目为平台,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农村沼气能源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以建设项目为载体,以科技推广为手段,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要产业化经营壮龙头。一是加大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通过招商引资、政策引导、嫁接改造等措施,壮大群体规模,加快推进产业聚集和企业集群发展。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强带动能力;二是加快发展股份合作型、能人领办型、技术服务型、企业联合型、市场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
类服务组织,拉长产业化经营链条,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要综合执法保安全。一是强化检测体系建设,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科技支撑。加强植保体系建设,规范化建设基层病虫害测报点,积极研究新的病虫害发生治理对策,使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向网络化、无害化、公益化转变,促进全区农产品质量整体上水平;二是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在春耕期间开展了“放心农资进农家”活动,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重点审查农资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资质、查处销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同时对国家禁止销售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进行了重点检查。通过大检查,有效遏制了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净化了我区农资市场。
四要科教兴农提素质。农委邀请了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等科研、生产单位的专家教授为农民进行以新品种新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特色养殖、农村清洁能源、农家乐旅游餐饮服务为内容的科技培训,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为农民提供信息。举办科技大集,科技下乡等活动,发放农业科技图书、技术资料,把党的政策和农业科技知识及时传播到农民手中。多渠道、多形式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五要作风建设优环境。以“讲文明树新风、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为载体,努力打造农业部门新形象。一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整顿机关工作作风,规范服务行为,制定了“十不准”实施细则,提升工作效率,形成“风气正、干劲足、精神好、面貌新”的良好氛围;二是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无偿代办制”六项制度,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职能发挥相融合、相促进、同发展,努力实现
机关自身建设与业务职能发挥的双争先、双进位;三是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从文明礼仪、规范用语等细节抓起,使植物检疫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在语言、仪表、行为、服务和环境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以文明和谐的行风,打造优质服务环境,确保我区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要拓宽渠道促增收。一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惠农政策,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举办全区农业防灾减灾会,为指导农业企业和农户安排农业生产发布农业气象年景预测分析和区种植结构调整意见及农业气象灾害应对措施。三是发展农机标准化生产。采取乡训、送教下乡和科技大集等形式,加大对广大农民标准化作业知识培训力度,推进农机标准化作业建设进程,提高农业生产。
第二篇: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为“三农”服务意识专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为“三农”服务意识
赤峰农牧学校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社会的实现,关键在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般时间需要全社会加大力度解决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除了党和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做了强有力政策保障外,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的问题,即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能够有效转移的劳动力,能否培养出扎根农村并能带动一方致富的领路人,能否使广大的农牧民用科学技术武装头脑,并创造出最大农牧业效益,能够使现代的农牧业技术迅速转化为农牧民增产增收的动力。农业职业教育在解决农业发展“人”的问题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直接肩负着为“三农”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任。由于各种原因,自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并轨后,农业职业教育面临招生、就业等压力,但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也为农业职业学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能否抓住机遇,切实办好农业职业教育,是农业职业教育职能发挥的关键。
赤峰农牧学校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为赤峰地区及周边地区培养了三万多名农业科技推广及管理人才。面对新的形势,特别是新的挑战,赤峰农牧学校以务实的态度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抓住机遇,在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招生就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 丰硕的成果,2003年进入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行列,同年,成为农业职业院校“能力建设计划”试点学校,2005年被评为赤峰市名学校,获农学会“全国农业科普先进集体”,2006年我校畜牧兽医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精品专业,2010年成为首批全国示范建设学校。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校生规模达到4600人,每年培训1.8万人次。成为中高职联办、校企联合办学、蒙汉双语教学、学历与培训并举的农业类中等职业学校。
一、强化以人为本,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各项工作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德育为首,把学做人与学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学校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应该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1.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做人”教育
做好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人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核心目标。赤峰农牧学校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上,都充分体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基本要求。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先生有一句著名的用人名言:“有德有才提拔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也是现代企业用人的一项基本原则。农职学校培养的人才就业岗位相对条件是艰苦的,因而做人教育需更加重视,应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做人教育从新入学第一天开始到学生毕业离校,应是常抓不懈的让。让每个学生随时随地都感受到学做人,做好人的重要。做人教育的内容应包括政治思想(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态度),法律法 规、价值观念、责任意识、文明礼貌、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爱岗敬业、心理健康等方方面面。为达到教育目标,学校需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每个教职工都应成为做好人的楷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学上应增加相关课程,在每门课上都要渗透职业道德要求,有意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信,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在学生日常客观上注重对学生操行的培养,树正气,树典型,建章立制。做人教育不是 强制教育,要细雨润无声,要“富教于乐,以乐促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做好人所带来的愉悦;做好人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切实的实践,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懂得一言一行都是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赤峰农牧学校每年有一千多名学生毕业, 从就业单位反馈的评价中,都对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德的素质给予很高的评价,学生、学校都在做人教育中受益匪浅。
2.让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一技之长。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德才并重的实用型人才,学有一技之长是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就业,是职业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联合国教利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通过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中指出:“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技术教育,应当为卓有成效地、愉快满意地工作打下基础”。赤峰农牧学校在近几年学校建设中,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上,在师资、实训基地、实训实验室建设上下大力气,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实训、实验条件,突出实训,实验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首先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取请进来(请在专业技术领域有丰富经验的技工、技师到学校 指导、授课)送出去(送教师到高校、企业第一线学习)的方法,培养了一大批理论与实际操作都过硬的教师队伍;其次突出教学与岗位零距离关系,把学生就业岗位能力要求体现在教学上,增强学生实际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并尽可能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田间牧场参观学习;再次,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正确处理统编教材与乡土教材的关系,确定每门专业课的核心能力点,把能力本位观应用于教学。近几年学校把模块教学模式与能力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机结合,开发了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赤峰农牧学校各专业实训大纲》,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最后,对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进行改革,突出了实际操作能力在学生学业成绩的比重。通过多种措施,学生能学有一技之长。赤峰农牧学校毕业生职业资格鉴定合格率一直在98%以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不仅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要让学生学有一技之长,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某一领域内从事几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会学习,以至于在其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不仅要使学生有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其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总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成为高素养,懂技术的全面发展的人。赤峰农牧学校在二00三年提出了学生毕业前要达到“四能、四会”(四能:能说、能写、能干、能表现;四会:会外语、会计算机、会普通话、会公关),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开展多种有目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4.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工作
农业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校教职员工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身上都寄托着一个家庭对未来的希望。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学校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学校各项工作。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校就业,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大到学校宏观管理,小到学生衣食住行,都要体现出学校及教职工对学生的关爱。人有高低胖瘦之分,人的尊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让学生都得到充分尊重。赤峰农牧学校二00三年提出构建和谐校园的规划,并制订了具有人性化的具体要求。二00八年开始实行精细化管理,在全校范围开展“明理务实、厉学乐业”教育,使各项工作有人、有责、有始、有终、有效。在教学环节上,师生互相尊重实现了师生知识,技能的良性互动,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在日常管理上,提倡相互帮助,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关爱别人,同时也随时体验别人的关爱。为学生的发展负责就是为学生家长的负责,就是为社会的负责。
二、加强专业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发展的灵魂。农业职业学校近几年涉农专业都不同程度地遇到各种困难,如招生难,就业难等。解决困难,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是与市场需求接轨,强化专业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依据“三农”发展需要灵活办涉农专业。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业、农村、农民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农业已逐步淡出农村历史舞台,机 械化、高科技种植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农业、农村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彻底改变。因此,农业职业学校要与时俱进地进行专业建设,灵活办涉农专业。赤峰是以丘陵山区为主农牧结合的农牧业区,农区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并有大面积田地适宜种植中草药,牧区由以自然放养向圈养过渡,根据这一地区特点,赤峰农牧学校组织专家对学校涉农专业进行了科学论证,开发了中药种植、生物制药、良种繁育等新专业,对老专业畜牧兽医进行了科学改造,并开发了动物检验检疫专业、饲料生产与加工专业,使传统专业充满新的活力。
2.依据劳动力转移需求办专业
赤峰农牧学校专业建设在广泛市场人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地区劳动力转移需要,坚持长短结合,普成结合办职教,长指对社会需求量大,技术要求相对高的人才适当延长学制,如电子信息专业、园艺专业、畜牧兽医专业;短是指对社会需求量大,技术要求相对低的人才进行针对性短期培训,如经济人短期培训、畜牧圈养技术培训;普指普通中等职业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点,短是指开展成人教育培训,与旗县区、乡镇,配合进行成人教育,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培训一批可有效转移的劳动力。从2000年至今,赤峰农牧学校普通职业教育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近八千人,成人教育及短期培训一万多人,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以短补长,以长带短,以普为重,普成结合,也使学校招生、就业有了新的突破,学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三、多种途径为“三农”服务
农职学校要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农职学校为“三农”服 务方式要广开渠道,实行多层次,立体服务,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发挥其示范作用。赤峰农牧学校在普通中专教育,成人教育的基础上,利用多种途径实现为“三农”服务,实实在在为农牧民服务,不仅为农牧民办了实事,同时提高了学校声誉,带动了学校招生,培养和提高了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
1.教师定期下乡技术指导
赤峰农牧学校采取主动下乡与乡镇聘请等方式,每年有近百人次深入田间地头,牧场林地,一方面解决农牧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为教学收集第一手资料。赤峰市喀喇沁旗中药种植基地一直是学校技术服务对象,从土壤构成测定到施肥、育苗到收获,都有学校老师的全程参与,牧区育种改良、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先进技术,学校教师都参与其中。多年来,赤峰地区农牧业发展依托赤峰农牧学校得到了技术支持,学校依托农牧业发展得到了状大。在赤峰地区赤峰农牧学校被称为“农牧业黄浦军校”、“农牧业硅谷”。
2、开展科技扶贫
赤峰农牧学校2002年组建科技大蓬车,每年多次巡回在乡镇,切实为农牧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同时有重点开展科技扶贫,每几年针对一个乡镇(苏木),以科技带动农牧民致富,即有人力支持,又有资金扶助,每年都有专人在扶贫点做为校乡联系人及技术服务员。
3、发挥示范作用
赤峰农牧学校有耕地600亩,并建有实习猪厂、鸡厂、奶牛场,学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一方面完成学生教学任务,一方面发挥其科 技示范作用。新的品种、新的技术在学校的土地上、场所里试验推广,成功后组织农牧民参观,以实际效益带动农牧民走科技致富道路,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赚,使校办产业发挥了示范作用。
4.利用媒体进行科技咨询,科技普及
学校与赤峰广播电台合作,每周都有一次科技咨询、科技讲座,在农牧民中引起广泛关注。学校每年都组织教师有针对性编写科技小册子、小读本、宣传单,在全市农牧区免费发放,使科技服务进入千家万户。
5.多种形式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农业职业教育的前景是美好的,因为其扎根在广阔的土地上。赤峰农牧学校的快速发展,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意识,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发展,在服务“三农”中壮大,在服务中实现与“三农”共命运。我们相信,赤峰农牧学校越办越兴旺。
第三篇:立足三农调研新农村建设
立足三农调研新农村发展
摘要:在整个社会中农村农民占了很大的比重,农村的建设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途命运,十一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斩落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关注农村,解决农村现存问题,建设发展完善农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关键词:三农新农村改善现代化建设
作者简介:龙金贵,1990年4月25日,男,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94061
43一 调查背景和目的我的家乡是在苏黑龙江的农村,曾经是一度相当的贫困,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却是另一翻景象,这次,我利用寒假返家的时间,对家乡附近的几个村庄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时间: 2010-02-12——2010-02-18
地点:家乡附近农村
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对个别家庭随机进行提问调查,通过村里同学,亲戚朋友了解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二 总体经济状况
(一)经济发展:在公元2000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
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摩托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殿咀村,姚家店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县柑桔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问题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3.41元和18.48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我县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也在减少,加上牲猪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牲猪、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靠山村有效耕地1300亩,实施退耕还林3900亩,荒山、荒坡都进行了退耕还林,几乎没有多大的空间发展养殖业。三是自然灾害频繁。
问题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沟渠因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二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调查的3个村,虽然都有县、乡道经过,公路通村率达100%,甚至有的村已经修通了通组公路和桔园路,但是路面狭窄,路况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时节,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车。全县公路通村率高和路况差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发展。三是安全饮水难保障。从走访的几个村中来看,大多还存在着饮水难的问题。
问题四: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没有基本保障。一是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一方面,教育布局调整不科学。北大山村一年级有10个学生,因教育布局调整撤了学校,学生只有到镇中心完小读书,家长因孩子太小只好实施“1+1”工程(即花一个劳动力去陪读)。一位家长给我们说:“国家虽然减免了学杂费,但现在要
一个劳动力陪着,负担还是很重”。另一方面,教育成本过高。有位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送一个学生,每学期按400元计算,读完小学、初中9年需要7200元,读完高中要1万多元,读完大学要5~6万元按目前我们人均收入计算,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8年多的纯收入。二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另一方面,看病难问题仍然严峻。调查发现,农村的“看病难”比想象严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农村看病难带来了福音,但据一位农民反映:“原来看病只要50元的,现在需要100元,国家报销50元,自己还是要出50元,搞去搞来没有少花钱,捆着绑着一个样”。三是社会保障事业刚刚起步。目前,我县农村的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刚刚启动,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农村低保范围窄、金额少,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救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四 建设新农村重要举措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任务是发展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就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中央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句话、二十个字”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头一条就是“生产发展”。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主要途径。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必须首先立足于农村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还是改善生态环境,都必须以现代农业为基础。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以人为本落实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就是要以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新农村建设的每一个目标,都是紧紧围绕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等等这些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为根本
出发点和落脚点,处处体现了以农民为本的思想。
生产发展要依靠农民,生产发展离不开农民,农民是生产发展的第一要素,同时生产发展也是为了农民,造福农民,使农民充分享受建设和发展的成果;生活富裕就是让农民生活富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也是我们党在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乡风文明,归根到底是农民的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通过农民的文明,来体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就是指村庄形象必须清洁、整齐,生气勃勃,人与人之间和谐,生态环境好,人与自然和谐,体现出一个友好型农村;管理民主能否实现,关键在农民,农民必须具有科学的民主意识,通过民主选举、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来实现科学的管理民主化。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二十个字”为目标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推进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农村的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其宗旨和目标是使城乡经济社会能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在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条件的新形势下,推进新农村建设,不能单纯就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而要跳出三农抓三农,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来谋划、来推进,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和支持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城乡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另一方
面要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消除妨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和政策限制,着力培育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统筹城乡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打破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 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个人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四)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五)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
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展开上要有重点,同时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部门上下协调,共同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1).[2] 孙荣欣 王艳萍主编·学术纵横[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
第四篇:立足“三农”服务 践行群众路线
立足“三农”服务 践行群众路线
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蒋超良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从严治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中国农业银行将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努力推动服务“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加强群众路线学习,深刻认识做好服务“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党领导下的中央金融企业,忠实履行面向“三农”的光荣使命,坚持股改不改服务“三农”方向,上市不减服务“三农”力度,始终把服务“三农”摆在首位,不断强化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高度,认识和把握服务“三农”的重要性。总书记曾指出:“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工农联盟是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三农’问题始终与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休戚相关。”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必须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升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大局,认识和把握服务“三农”的重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有效的金融支撑。农业银行作为一家面向“三农”、横跨城乡的国有控股银行,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农村金融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特殊作用,增强做好“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的敏锐性和自觉性,发挥好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以实际行动服务于党和国家 1
工作大局。
从农业银行的历史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和把握服务“三农”的重要性。60多年来,农行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民,一部农行发展史,就是一部服务“三农”史。中央对农行的定位在“三农”,社会各界对农行的期待在“三农”,投资者关注农行的投资亮点在“三农”,农业银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也在“三农”。农业银行只有努力做好“三农”金融服务,才能无愧于农行的光荣传统和历史传承,才能为农行长期可持续发展赢得未来、赢得空间。
贯彻群众路线要求,积极创建和弘扬服务“三农”的优良作风
与城市金融相比,“三农”金融具有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情况复杂等特点。
近年来,农业银行紧紧围绕广大“三农”客户的金融需求,不断加大对“三农”和县域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涉农贷款和县域贷款余额双双突破2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5年翻了一番,惠农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全国84%的乡镇和64%的行政村,对现代农业和城镇化等重点领域的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实践证明,只有贯彻群众路线,依靠农民群众,积极弘扬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才能真正把“三农”金融服务做好、做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站稳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服务“三农”政策性强,群众色彩浓,做好农村金融服务,需要深入田间地头,深入贫困地区,付出艰苦努力。只有始终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农民的诉求装在心里,始终抱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才能做到不怕吃苦、不畏风险,才能有踏踏实实为农民服务的精气神。
深入基层调研,听取群众呼声,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服务“三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农村地区幅员辽阔,情况千差万别。城市金 2
融的规律、模式、方法照搬照抄到农村金融领域,效果不好,农民也不满意。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走出机关、走进农村,把农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三农”金融服务做得好不好的根本标准,才能不断改进服务“三农”的产品、服务、制度和流程,不断提高农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决破除“四风”,切实转变作风,坚持始终为群众办实事,努力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把中央对农行服务“三农”的定位和要求,细化为可量化考核的业务发展指标、可操作的工作举措和长效化的政策制度,通过科学决策、稳健经营,努力改善服务、提升品质,努力使农业银行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贴心银行、满意银行。
把实现服务“三农”新突破,作为农业银行践行群众路线成果的集中体现
新形势下,“三农”领域正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现代化、县域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村信息化都提出了新的金融需求,传统的金融服务已难以满足农民需要。农业银行贯彻群众路线、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核心是要在服务“三农”上取得新突破,拿出让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员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果。
在“强农”金融服务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县域“四化同步”发展,为农业银行做好“强农”金融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了大批金融需求旺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城镇化在基础设施、产业支撑、住房保障、居民消费等方面,也将带来大量的新增金融需求。农业银行将紧紧抓住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契机,在服务重点、产品设计、政策制度、业务流程等方面做出一揽子安排,拿出专属的金融产品和综合服务方案,做好金融服务对接,办出农行服务特色,使农业银行成为现代农 3
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的首选银行。
在“惠农”金融服务上实现新突破,不断扩大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是农业银行践行群众路线的重大举措。着力提高产品覆盖面和使用率,向农村地区提供低成本、广覆盖、多功能的基础金融服务。一方面,围绕金穗“惠农通”工程,开展“提质增亮”活动,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保、新农合、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持续扩大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丰富优化“惠农通”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金穗“惠农通”工程与政府电子政务网络、移动电商网络等互联网平台对接,拓展惠农卡网络化应用,让农民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便捷、便宜的金融服务。
在“富农”金融服务上实现新突破,着力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农户贷款,尤其是农户小额贷款直接面向群众,在“富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银行将坚定搞好农户贷款业务的信心和决心,确保农户贷款余额稳中有升、不断增加。一方面,加快推动农户贷款业务转型。重点支持具有产业链依托的“链条户”、与龙头企业签约的“订单户”、经营能力强且信用记录好的“增信户”以及从事专业化种植、养殖的“规模户”,更好地发挥农户贷款的富农功能。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金融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做好对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结合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分别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帮助更多贫困人口走上致富路。
在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上实现新突破,构建服务“三农”长效机制。目前,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已经覆盖了12家分行的944家县域支行。下一步,农业银行将认真落实国务院政策要求,逐步扩大“三农金融事业部”试点省份范围,积极稳妥地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工作。同时,着力完善事业部管理体制,做实“六个 4
单独”运行机制,及时总结推广试点行的好做法、好经验,构建持续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
在县支行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县支行是农业银行贯彻群众路线、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农业银行将以提升县支行服务能力为契机,把人财物等各种经营资源更多投向县支行、更多投向基层网点,拓宽县支行的发展空间。积极推动各部门、各级行简政放权,解决县支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支持基层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服务“三农”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进一步强化基层和基础管理,着力加强基层网点治理,不断提升运营、信贷和安全保卫方面的管理能力,打造为农民群众提供平安服务、稳健服务的新型县支行。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08月14日12 版)
第五篇: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三农”优势
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三农”优势
作为一家根在“三农”、面向“三农”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既是党和国家赋予的重要政治责任和使命,也是从自身实际出发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银行业务点多面广,横跨城市和农村两个市场,既要面向“三农”,又要实行商业化运作。面对两线作战、双重使命的特殊情况,要不断实现服务“三农”的新跨越,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三农”的优势,把党建成果转化为服务“三农”的成效。
思想引领,靠政治优势服务“三农”
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自觉加强思想建设,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是把握发展方向、选择发展道路、获取发展机会的有力思想保证。农业银行成为国际公众持股银行以后,要进一步做好服务“三农”工作,确保发展方向、发展道路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战略高度一致,就必须紧扣服务“三农”使命,不断加强思想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愿不愿”服务“三农”的问题。
紧扣使命加强思想建设,最重要的是把全行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三农”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三农”是国之根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胡锦涛同志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股改之初,国务院就明确了农业银行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5年来的改革和发展实践充分表明,农业银行要发展好,必须做到面向“三农”、商业运作。农业银行加强思想建设,首要的是把全行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三农”发展的战略思想、基本方略、基本方针和基本任务上来,统一到党和国家关于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上来,统一到农业银行面向“三农”的定位上来,持续提高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靠党的政治优势服务“三农”。
紧扣使命加强思想建设,关键是把服务“三农”的学习教育作为制度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农业银行自觉把服务“三农”作为各级行党委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和高管人员集中轮训、专题研修班的重要内容,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校、党课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基层党务人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每年分春秋两季开展高管集中轮训,选送一批领导干部赴延安、井冈山、浦东干部学院接受理想信念教育;以视频方式面向全行党员干部持续开办的“农行大讲堂”,荣获“中央国家机关十大学习品牌”称号;3年来各级行党委书记作辅导报告6700多场,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4.8万人次。通过持续强化思想教育,全行上下自觉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看待服务“三农”和“三农”业务发展,针对“三农”特点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评价农村金融服务,努力实现面向“三农”与商业运作有机统一。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责任担当精神”,同“大庆精神”一道被评为“新中国60周年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精神”。
夯实基础,靠组织优势服务“三农”
党组织多、党员多是农业银行最大的组织优势,也是提高农业银行服务“三农”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所在。只有抓住班子带好队伍、抓住基层打好基础,充分调动农业银行2.5万个基层党组织、31万名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和凝聚全行2.3万个网点、50万名员工的力量,靠党的组织优势服务“三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不能”服
务好“三农”的问题。
围绕提高领导力,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锻造成服务“三农”的坚强核心。确立面向“三农”的定位之后,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建设领导有力、决策科学、清正廉洁的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确保服务“三农”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减弱。一是把服务“三农”作为评选“四好班子”的重要标准,在全行确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抓服务‘三农’是失职、抓不好服务‘三农’是不称职”的政策导向。二是自觉把民主集中制作为牢牢把握面向“三农”方向的组织制度优势,作为实施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根本组织制度,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质量和水平,确保业务经营决策符合中央关于“三农”方针政策的要求,确保服务“三农”和“三农”业务发展决策科学、符合国情行情。三是持续强化反腐倡廉建设,突出加强党内民主监督,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确保党员干部在服务“三农”中自觉做到清正廉洁。
围绕提高凝聚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服务“三农”的坚强堡垒。党的基层组织位于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最前沿,是凝聚党员力量、团结和带领广大员工攻坚克难、服务“三农”的战斗堡垒。农业银行围绕扩面、强基、创先,坚持不懈地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一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到网点,与机构设置同规划、同建立、同运转、同考核,努力消除基层党组织空白网点。二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和整改提高,选优培强党支部书记,构建支部书记“两岗双责一肩挑,党建经营双承包”工作机制,并努力打造学习型、实干型、服务型党组织。三是以“服务‘三农’新突破”为主题,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树遭受特大地震灾害的危难关头,当地支行成立“党员突击队”,在36小时内建起“帐篷银行”,成为当地第一家恢复营业的金融机构,玉树分行党委荣获“全国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围绕提高战斗力,把党员队伍打造成服务“三农”的中坚力量。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服务“三农”的旗帜。农业银行围绕提高战斗力,加快优化党员结构,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在服务“三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坚持重点在经营一线、业务骨干和高学历群体中发展党员,广泛开展“双培养”活动,着力改善党员结构。出台教育培训规划,依托党校和网上党课学习系统,广泛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党员素质。二是搭建“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广泛开展争创岗位一流业绩、争创示范窗口单位、争创优质服务品牌的“三争创”活动,开展比技能、比服务、比业绩、比合规、党员承诺“四比一承诺”活动,不断激发党员活力,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涌现一大批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甘于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
真抓实干,靠优良作风服务“三农”
作风事关农业银行的形象,事关服务“三农”的成效。相对于城市金融,服务“三农”任务重、环境差、条件苦。只有将扎实过硬的作风贯穿于服务“三农”的全过程,自觉以优良的党风带行风,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执行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服务成效“好不好”的问题。
密切联系群众,到基层了解农民最真实的需求。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核心是密切联系群众。应坚持走群众路线,主动深入农村了解“三农”、熟悉“三农”,问计于农民、问需于农民,把农民最真实的需求作为制定政策、服务“三农”的出发点。农业银行各级行党委
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把联系点建在服务“三农”第一线,总分行班子成员共建立1096个县支行联系点,县支行班子成员建立8160个联系村,主动下田间、入农户,察民情、知民意,当面听取基层员工和农户的意见、建议;组成调查小分队,深入了解农民需求。两年来,走访1亿多农户,召开18160次座谈会,发放近3000万份调查问卷。通过深入调查,绘制了详细的“三农”金融生态图谱。
牢记党的宗旨,推行农民最需要的普惠金融服务。宗旨意识强弱直接决定作风是否优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要牢固树立“客户至上、始终如一”的服务理念。落实到服务“三农”上,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忧农民之所忧。农业银行自觉强化宗旨意识,率先推行普惠金融服务,面向广大农民推广惠农卡,为广大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支付结算、新农保和新农合代理、财政补贴发放等服务。到今年6月末,已发放惠农卡
1.1亿张,惠及3.5亿农民;农户贷款余额达到3757亿元,利率比其他金融机构低10%—30%,每年为农民节省利息支出10亿元以上。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农行+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增加农民收入。全国125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银行的信贷支持率达到58.2%。
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努力让最广大农民满意。确保服务“三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扬求真务实之风,自觉把最广大农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服务“三农”工作的标准,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农业银行注重在满足农民最迫切的金融需求上下功夫,着力在提高服务效率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网点、网络、科技和产品优势,以“惠农卡+电子渠道”为载体,推出了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惠农通”工程,让农民身不出村能取款、足不出户能缴费,享受到便利的现代金融服务。比如,山东分行依托网点和“惠农通”服务站,建设服务“三农”现代支付结算体系,助推全省71073个行政村实现100%基础金融设施全覆盖。西藏分行广大党员克服交通困难,骑马深入牧区,为全区42万农牧户中的38万户提供了小额贷款,被藏族同胞称为“马背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