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农信社服务三农调研思考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在农村采取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政策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到底应该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支持“三农”?对此我们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对**省**县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情况进行了比较祥尽地调查。
一、县域基本情况
**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现为全国产棉大县、粮食生产
基地县、十大重点渔业经济联系县、林业工作先进县和全省蔬菜、速生林面积最大的县。全县辖20 个乡镇,444个行政村场,14.5万个农户,59万农业人口,102万亩耕地。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已初具雏型。
(一)农产品结构日趋合理,规模扩大。全县已形成优质水稻、优质棉花、优质油菜、特色蔬菜和高效速生林、特种水产养殖、**土鸡养殖、草食动物养殖等8个具有传统优势的特色产业。养殖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53%,稳定地超过了种植业;农产品优质品种、特色品种的比重达到了85%以上。种植业方面,水稻复种面积达到117万亩,常年产稻谷51.5万吨。棉花种植稳定在35万亩,常年产籽棉210万担,棉花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三、**第一。油菜常年种植40万亩,年产油菜籽5万吨。蔬菜生产方面,常年复种30万亩,总产蔬菜80万吨,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特别是芥菜成片种植面积10万亩,是全国集中生产面积最大的县。全县有11万亩7种蔬菜的22种产品通过了无公害认证。畜牧生产方面,我县已成为全国牲猪、家禽生产基地县和全省草食动物发展基地县。常年发展生猪120万头、家禽1600万羽、肉牛和肉羊12万头。水产生产方面,有养殖水面25万亩,年出水水产品11.6万吨,产量居全省首位,2004年纳入了全国虾蟹优势产业带。尤其是近几年特种养殖发展迅猛,珍珠蚌吊养达到了3.5万亩、3500万只,黄鳝、才鱼等养殖网箱达到30万口,河蟹放养达9.2万亩、1800万只,大口鲶等名优鱼专养、套养达5万亩。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逐年增加,水平提升。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1100多家,其中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形成了棉花、蔬菜、粮食、板材四大农产品加工支柱产业。在棉花加工方面,已发展轧花厂48家、纺织企业40家、纱锭41.7万锭,年可加工籽棉200万担,年产各类纱线4.7万吨、巾被1万吨,生产能力全省第一。在蔬菜加工方面,已形成以插旗菜业、华凯、康田、田丰、雄风等规模企业为龙头,以40多家中小型加工企业为依托,精加工和粗加工相互配套的加工体系,年加工量60万吨,占全县蔬菜产量的70%以上。在粮食加工方面,已形成95家小型企业和银波米业、兴华啤酒、华泰米业等一批规模企业,年可加工稻谷10万吨。板材加工方面,华信人造板有限公司总投资达1.5亿元,年加工量达20万方。
(三)农业品牌初步形成,市场活跃。目前,“湘妃”毛巾、“漂亮宝贝”巾被、“雄峰”藠头、“同兴”和“万理石”花岗石等产品畅销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兴华”啤酒已成为湘鄂边啤酒市场的主导产品,2006年成为了人民大会堂国宴特供酒。插旗芥菜、护城黄白菜苔、**豆角、潘家大辣椒、洞庭雪藕、马涧西瓜、“芙蓉”鱼块、“蝴蝶”鱼排、东湖源水产品、洞庭黄鳝、洞庭岛王鸽、洞庭银波精米等畅销省内外。有30多种农产品在国家、省、市有关评比中获奖,“华凯”牌鱼制品等3个农产品商标被评为**著名商标,湘妃毛巾等2个农产品被评为**名牌产品,**芦苇笋等3个农产品被评为有机食品,洞庭银波米被评为绿色食品。农产品品牌凸现,促进了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活跃。目前,全县已形成以县城农产品专业市场为龙头,中心集镇集贸市场为主体,乡村墟场和众多的路边市场为依托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市场建成总面积已达45万平方米,触角延伸到了武汉、长沙、广州、上海等大中城市。在营销主体培育上,我县近年已组建各类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运销协会220多个,全县参与农产品流通的人员已达12000多人。与此同时,农产品经纪交易、信息咨询、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迅速发展,全县参与农产品流通的物流企业已达17家,信息咨询企业14家。去年,全县农产品集散和交易量达到80万吨。
(四)农业生产投入不断增加,条件改善。一是政策性资金投入增加。近5年来,国家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建整扶贫、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等途径,已向我县投资 2亿多元,极大地支持了我县农业生产。二是信贷资金投入增加。我县农村信用社自2002年以来的小额农贷资金累放已达到10亿元,年均近2亿元,在全县农业生产直接投入中的比重已达到45%以上。三是民间资金投入增加。据统计,到2007年底,全县有500多名下岗职工和机关干部投身农业开发,为农业生产已累计聚集资金8000多
万元。四是工商资金投入增加。近几年先后引进了农业招商项目110多个,引资总额达7亿元。因为农业投入不断增加,有效改善了我县农业生产条件。近几年来共投入12亿元,对长江、藕池河、**河和洞庭湖进行了重点治理,堤垸防洪保安和农田抗灾保收能力大大增强。改造了78个村的中低产田15.9万亩,并通过衬砌渠道、新建机埠、修砂石路、渠系配套、添
置农业机械等多种方式,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此外,还加大了扶贫开发和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有效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二、县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近三年来,全县农村信用社累放各类贷款7.3亿元,其中涉农贷款累放49570万元,占贷款投放总额的71.1%,较好地支持了县域“三农”经济的发展。连续四年被县政府授予“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信贷投放贡献奖”,特别是去年,我们通过调整投放方向,重点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是支持了季节性农业生产。去年,累计发放农户贷款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6800多户,金额达23431万元,有力支持了季节性农业生产,在保证辖内农户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基本上解决了农民子女就学方面的资金困难。
二是保证了镇村两级财政正常运转。去年,我们以各种方式对镇村两级财政投放资金近600万元,确保了镇村两级财政正常运转。
三是支持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07年,全县信用社累计为新南棉业有限公司、田丰菜业、铭泰米业等4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民营企业投放支持贷款3700多万元,占总投放的13.2%。
四是支持了银企洽谈会的签约项目。去年,我们在岳阳市银企洽谈会上共签约企业8家,签约金额2160万元。年内,共向8家企业发放贷款1740万元,履约率达80.6%。
五是配合政府发展经济。去年11月至12月,针对收购市场疲软,资金短缺的问题,我们先后为10家轧花厂贷款2000万元,成功启动粮、棉收购市场,有效缓解了棉花收购与销售的矛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008年为执行国家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结合省市人民银行信贷管理精神和市联社调控季度信贷计划的要求,我联社2008年的信贷计划确定为净投放2亿元,做到重点优先发放小额农贷和中小企业贷款。截至4月底,我县信用社已发放贷款19697万元,其中“二小”贷款12212万元,占 62%。
三、当前支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我们农村信用社作了一些积极的工作,但是也还存在许多问题:
㈠支农资金组织难。由于竞争激烈,对在农信社存款歧视性政策从心理上未完全消除,农信社组织存款难,对公存款占比低,整个存款市场份额不高。截止 2008年4月底,我县农信社存款90190万元,不到全县存款总量的 %,这与农信社支农贷款占全县90%以上严重不对称。说明农村资金仍在大量外流,支农资金补给不足。2008年我县联社的信贷计划只有2亿元,到目前为止,已大大突破了季度控制计划,还有很多需要支持的客户,没有办法完全解决,资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㈡不良资产盘活难。盘活不良资产,对于农信社增强资金实力,改善经营状况,更好地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一些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村组集体及其他贷户拖欠农信社贷款,逃债现象严重,一部分农民依法借贷,依约还贷的信用意识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极个别农村经济组织的贷款,村委换届后,“本届不理上届事”,依约还贷就成了空话,农信社不良资产盘活困难重重。
㈢涉农贷款风险补偿难。农业目前仍然是弱质产业,涉农贷款风险大,营销成本高,没有担保,也没有政策性和商业性风险补偿渠道,由此产生的风险由农信社承担,使农信社在涉农贷款的风险和收益上很不对称。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后劲。
四、进一步做好农村金融服务的几项措施
要更好地服务三农、支持三农,农信社应积极开辟路径,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着力发展规模型、加工型、科技型、品牌型、生态型和外向型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增值效益、质量效益、市场效益和综合效益。
(一)拓宽思路,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延伸工作。其核心就是:延伸贷款对象,也就是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的对象由过去的种、养农户延伸到从事或服务于第一、二、三产业的所有农户以及城镇个体工商户,使更多的农民受益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让更多的农信社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做大;扩大授信额度,也就是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最高授信额度从过去的3万元扩大到5万元,对种、养、加等特色大户大力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其最高贷款额度甚至可以提高到30-50万元,这样可以充分满足信用农户的大额资金需求;延长使用期限,根据农户贷款用途、生产经营周期、还款来源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允许贷款跨年度使用。
(二)突出重点,做好信贷资金的有效投放。一是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积极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建立重点支持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库,研究确定支持其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措施,大胆创新贴近于本地产业化经营的信贷产品,满足特色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支持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突出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三是支持现代农业建设。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四是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通过信贷资金的注入,大力推进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抗灾能力建设,加大大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病险水库排险加固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五是支持推进乡村城镇化。通过信贷政策扶持,鼓励富裕起来的农民、私营个体业主以及已在小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户在小城镇建房落户。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支持集体、个人、私营企业等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的建设与开发,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向集镇集中,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尽快建立起支撑小城镇的产业群体。
(三)抓好典型,促进农村经济工作以点带面。通过支持有技术、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涉农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带动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发展,发挥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和主渠道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农村信用社要坚持做到“三个全面”:即全面调查、全面建档和全面支持。全面调查是指农信社应对辖内所有中小企业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摸清企业的现状,包括行业、产业形势,企业基本情况、经营状况,贷款需求及满足情况等。全面建档即对中小企业全面建立经济档案,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申请和有关管理办法进行评级授信。全面支持是指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不管其在农信社是否有贷款,都应一视同仁,积极支持。
(四)政府扶持,齐心协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针对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市、县、乡各级政府必须通过有效手段,帮助农村信用社组织存款,加强诚信建设,化解不良资产,增强农信社的资金实力,通过农信社用活本地的存量资金,推动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在防范农信社信贷风险的前提下,采取组织农信社与企业洽谈会等形式达到社企双赢。此外还应充分尊重农信社的自主权,不强迫农信社发放风险贷款。通过建立涉农贷款保险制度,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政策性保险机构,为涉农贷款提供保险业务。尤其重要的是,应把农信社当做企业来办。要像关心重点企业、关心骨干企业一样给予关心与支持。
第二篇:新形势下农信社加强风险防范调研思考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过奋斗拼搏,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稳步发展,经营指标完成总体向好。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制约农信社改革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资产风险状况依然严重,不良贷款占比仍然较高,历年亏损挂账还未全部消化;二是新增贷款不良占比反弹,信贷管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在信贷审
批上违规操作,信贷调查不认真、不规范,贷后管理不善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企业经营情况,市场环境变化,新增不良贷款势必继续增加,信贷管理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大;三是案件频发,且大案居多,涉案金额巨大;四是基层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制度执行力差,工作落实不到位。因而,农信社必须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形势还很严峻,风险防控的任务依然艰巨。
当前农信社面临各类风险的表现形式
农信社作为银行类金融机构和其他银行一样,面临着多方面风险。从风险诱因角度分析,主要面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带来的风险,由于农村信用社面对的主要是县域之中的客户,客户规模普遍较小,技术含量低,易受市场供求变化和产业政策调控影响,农信社所承受的这类市场风险就较大。
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未能履行其合同义务或信用评级发生变化而带来的风险,借款人不履行还款义务,往往是由于贷款户的信用缺失或出现经营困难而造成。在县域经济中,由于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经营效益波动较大,农信社面临的信用风险较多。而且,由于县域农户和中小客户有关信息不宜获取,相对市场风险而言,信用风险更难防范。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的管理制度、流程、信息科技系统或员工违规而带来的风险。操作风险的产生原因最为复杂,也是存在最广、最常见的风险类型。根据对农信社风险状况特别是案件情况的分析,当前操作风险管理的重点放在以防骗贷和违规放贷为主的信贷管理;以防盗抢为主的安全保卫管理;以防贪污挪用资金和商业贿赂为主的重点岗位监督管理上,随着综合业务上线运行,以防系统软件漏洞被非法利用为主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也要引起重视。由于操作风险往往是因为内部制度、员工或系统出现问题而导致的风险,如果内部不能建立精细严密、执行有力的管理制度,就谈不上有效防范来自外部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因此,抓好了操作风险管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防控各类风险
防控市场风险方面: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禁向国家限控行业和企业贷款,严禁向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非龙头企业贷款。二是密切关注企业经营情况,努力避免由于资金供应紧张、经营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压缩、还款能力下降所可能带来的还贷违约风险;三是积极推介和发展借款人人身意外伤害险、抵押物财产险等保险业务。
防控信用风险方面:一是重点发展一批实力较强的优质客户,提高客户群的整体信用水平;二是科学稳妥地搞好信用评定和用信;三是重点发展抵(质)押贷款,从严控制保证贷款和信用贷款。
操作风险方面:一是县级联社进一步改进内部机构和岗位设置,针对信贷调查、审批、贷后管理机制流于形式、缺乏有效制衡的现象,明确界定各个岗位、各责任人的责、权、利,加强部门、岗位制约和监督,提高信贷业务的审查和决策水平;二是努力提高员工素质。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教育,把风险管理意识教育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向全员广泛宣讲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知识和标准,将风险管理意识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日常行为中。继续深入开展行风建设活动,围绕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作风和提高业务素质,着力解决人员素质低的问题。加强专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对县级联社高管人员和中层干部要侧重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宏观调控政策、区域经济发展和银行风险管理形势或知识的培训教育,努力提高研究决策能力、科学管理水平;对一般信贷业务人员侧重加强信贷管理规章和客户信用评定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其操作技能、执行能力。加强警示教育,通过总结农村信用社发生的各类信贷风险案例,揭示每一类信贷风险所具有的特征、风险点分布规律、发生规律以及应对措施,使每位员工都成为风险管理的“明白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防控能力。三是完善制度体系和操作流程。要求每位员工依据本岗位工作职责以及有关制度文件,对本岗位各项工作环节中所有的风险点及现有的管理措施,进行风险评估,提出优化建议。提高管理信息文化水平,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技术,实现信贷业务操作流程、信用等级评定、风险资产认定与统计的标准化、自动化处理,通过数据信息的实时、集中管理,减少人工环节,防范操作风险。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加大违规成本,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信贷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努力形成监督检查合力。业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过奋斗拼搏,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稳步发展,经营指标完成总体向好。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制约农信社改革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资产风险状况依然严重,不良贷款占比仍然较高,历年亏损挂账还未全部消化;二是新增贷款不良占比反弹,信贷管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在信贷审批上违规操作,信贷调查不认真、不规范,贷后管理不善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企业经营情况,市场环境变化,新增不良贷款势必继续增加,信贷管理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大;三是案件频发,且大案居多,涉案金额巨大;四是基层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制度执行力差,工作落实不到位。因而,农信社必须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形势还很严峻,风险防控的任务依然艰巨。
当前农信社面临各类风险的表现形式
农信社作为银行类金融机构和其他银行一样,面临着多方面风险。从风险诱因角度分析,主要面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带来的风险,由于农村信用社面对的主要是县域之中的客户,客户规模普遍较小,技术含量低,易受市场供求变化和产业政策调控影响,农信社所承受的这类市场风险就较大。
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未能履行其合同义务或信用评级发生变化而带来的风险,借款人不履行还款义务,往往是由于贷款户的信用缺失或出现经营困难而造成。在县域经济中,由于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经营效益波动较大,农信社面临的信用风险较多。而且,由于县域农户和中小客户有关信息不宜获取,相对市场风险而言,信用风险更难防范。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的管理制度、流程、信息科技系统或员工违规而带来的风险。操作风险的产生原因最为复杂,也是存在最广、最常见的风险类型。根据对农信社风险状况特别是案件情况的分析,当前操作风险管理的重点放在以防骗贷和违规放贷为主的信贷管理;以防盗抢为主的安全保卫管理;以防贪污挪用资金和商业贿赂为主的重点岗位监督管理上,随着综合业务上线运行,以防系统软件漏洞被非法利用为主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也要引起重视。由于操作风险往往是因为内部制度、员工或系统出现问题而导致的风险,如果内部不能建立精细严密、执行有力的管理制度,就谈不上有效防范来自外部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因此,抓好了操作风险管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防控各类风险
防控市场风险方面: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禁向国家限控行业和企业贷款,严禁向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非龙头企业贷款。二是密切关注企业经营情况,努力避免由于资金供应紧张、经营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压缩、还款能力下降所可能带来的还贷违约风险;三是积极推介和发展借款人人身意外伤害险、抵押物财产险等保险业务。
防控信用风险方面:一是重点发展一批实力较强的优质客户,提高客户群的整体信用水平;二是科学稳妥地搞好信用评定和用信;三是重点发展抵(质)押贷款,从严控制保证贷款和信用贷款。
操作风险方面:一是县级联社进一步改进内部机构和岗位设置,针对信贷调查、审批、贷后管理机制流于形式、缺乏有效制衡的现象,明确界定各个岗位、各责任人的责、权、利,加强部门、岗位制约和监督,提高信贷业务的审查和决策水平;二是努力提高员工素质。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教育,把风险管理意识教育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向全员广泛宣讲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知识和标准,将风险管理意识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日常行为中。继续深入开展行风建设活动,围绕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作风和提高业务素质,着力解决人员素质低的问题。加强专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对县级联社高管人员和中层干部要侧重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宏观调控政策、区域经济发展和银行风险管理形势或知识的培训教育,努力提高研究决策能力、科学管理水平;对一般信贷业务人员侧重加强信贷管理规章和客户信用评定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其操作技能、执行能力。加强警示教育,通过总结农村信用社发生的各类信贷风险案例,揭示每一类信贷风险所具有的特征、风险点分布规律、发生规律以及应对措施,使每位员工都成为风险管理的“明白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防控能力。三是完善制度体系和操作流程。要求每位员工依据本岗位工作职责以及有关制度文件,对本岗位各项工作环节中所有的风险点及现有的管理措施,进行风险评估,提出优化建议。提高管理信息文化水平,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技术,实现信贷业务操作流程、信用等级评定、风险资产认定与统计的标准化、自动化处理,通过数据信息的实时、集中管理,减少人工环节,防范操作风险。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加大违规成本,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信贷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努力形成监督检查合力。业[page_break]务发展、稽核、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以信贷管理为核心,围绕建立规范的信贷管理秩序,加强协调联动,形成合力。稽核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经常性地开展信贷业务稽核检查,提高检查的独立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第二道”防线作用。纪检监察部门要对涉及信贷业务的举报线索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和及时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要移送司法部门。
第三篇:新形势下农信社服务三农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思路
新形势下农信社服务三农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思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增加涉农资金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农信社的支持,更是尤为重要。但受制于经营环境及农信社自身经营能力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农信社在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一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亟需加以解决。
一、当前农信社经营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金融市场固有的高风险。一是农信社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但随着农民大量进城,“有农村无农民,有农地无农业”的现象日趋普遍,农信社的市场主体发生变化。二是农业是弱势产业,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制约,在农业保险机制及补偿机制未建立健全的情况下,农户的还贷能力难以保证,信贷风险较大。三是农村交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信用体系及法制建设不尽完善,农信社经营管理成本普遍较高,经营较脆弱。
(二)新型农村经济模式酝酿新的风险。当前,农村经济环境和条件已发生显著变化,农业专合组织、订单农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共同发展,这一方面为农信社的经营绩效提高创造了条件,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些新的信贷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复杂多变,如果市场预测不准、经营管理不善、缺乏长远规划,或遭遇自然灾害,或舆论影响,就会造
贷款公司、投资担保公司等机构就多达30余家,其变相高息揽储、违规发放高利贷等行为,已严重干扰和影响农村金融市场。
(四)客户群体发生变化或转移。农信社生于农,发展于农,这决定了其客户对象主要在农村。长期以来,缘于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少,农民在可选择性不强的情况下只有选择在农信社办理金融业务,促使农信社成为农村金融主力军。但随着城乡一体化推进,农村的许多居民正逐步走向城市居住、生产、生活,农村人口在逐步减少。根据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居住城镇的人口接近6.66亿人,城镇化率达到49.68%。按照“十二五”规划,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或达51.5%。从近年来地方经济和农信社业务发展看,城区经济总量远大于非城区经济总量,农信社城区业务理应大大超过非城区业务,但受结算渠道、服务、产品、品牌形象等制约和同业竞争影响,城区业务发展却不尽理想。例如xx县,2013年末全县银行机构存款余额76.45亿元,其中县城区银行机构网点存款余额52.15亿元,乡镇网点存款24.3亿元,但xx农商行县城区网点存款12.37亿元,仅占全县城区存款总量的23.72%,占该行存款总额38.45%。
(五)缺乏稳定持续有力的政策扶持。农信社资金取之于农,理应反哺于农。历年来,农信社在支持“三农”建设上都倾注了全力,但农信社没有得到与贡献相匹配的利惠待遇或利惠甚小。例如xx县的支农主力军xx农商行,每年投放贷款占全县银行机构投放贷款总额65%以上,其中涉农信贷投放占比达97%以上,业务所占比重较大;三是实行资产多元化、经营多样化,个人理财业务、委托代理业务等中间业务具有鲜明特色;四是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对照社区银行的特征,农信社实行社区银行改制条件基本具备,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一是长期以来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组织的资金大部分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这种资金流向与其他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向有根本区别,符合社区银行主要为当地经济服务的要求;二是多年来贷款投放始终坚持以个人为主、以小额为主、以服务当地居民为主,把大量贷款投向了个体的农户和城镇居民,在开展个人等中小客户业务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农信社实现社区银行改造奠定了业务基础;三是网点遍及乡镇,把金融服务延伸到居民的家门口,在网点覆盖上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适应社区银行对社区居民提供就近服务的要求。因此,农信社定位于社区银行、零售银行,这符合农村发展趋势,有利于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
农信社要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农村劳动力大转移的趋势,顺应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大方向,客观审视自身与其他商业银行存在的差距、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把区位特点同行业特色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四个面向”,坚持走特色化经营的道路,即面向“三农”,巩固农村市场;面向城市新社区,延伸金融服务;面向小微企业,拓展优质客户市场;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培育潜在市场,寻求政策目标和商业目标的和谐统一。
(二)转变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意味着城乡一体化是三农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将彻底改变农村金融生态,在城乡一体化起步较早的地区,例如江浙沿海、珠三角地区,目前农信社在服务对象、服务范围、业务品种、网点布局上已超越传统的范畴,其经营活动已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对此,农信社必须要与时俱进,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积极主动融入其中,才能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积极支持农村社会化服务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广大农民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生活方式、居住方式将发生重大变革,对农村社会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信用社要大力对农村个体和私营经济、农村基本建设、行政村整治等信贷支持,促进农村社会化服务程度和进程的提高。要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大力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贷款品种,开展农户贷款千家万户工程,帮助农民增收。
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经营效益。要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扶持农民规模和农场化经营,集约农业资源。积极扶持一批市场带动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格局加速发展;要积极扶持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与出口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储藏、运销等流通设施和经济主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从而促使农业经济转型。
第四篇: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思考
(村干部培训讲课材料)蔡善兴
这里讲的新形势是指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与我县农业生产有关的形势和三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今天所讲的对三农工作的思考就是对我县农业、农村、农民在国内外新的形势下如何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优势,把农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并取得可观效益,如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生产、生存环境提高质量,走向健康和谐的文明社会,如何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倡导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话题。
一、当前的“三农”形势
1、国际农业形势分析
①WTO协定全面实施,关税将达到最低点。意味着自由化贸的开始。
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生产特点:
一是制度上的私有化——农场主或农业资本家私有,人均耕地几十亩,美国,35亩/人。
二是布局上的区域化——按照自然资源和市场需求配臵种植业或养殖业布局,这种布局带来产品的产量高、质量好,不像我国由于困难时期,为了防止饿死人,只要能种粮的都种,不能种的也要创造条件种,开山造田、围海造田,结果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地力下降,产品的产量与量质一年不如一年。
三是生产上的规模化——农业生产以农场为主,每个农场有几千亩规模。规模出效益,大规模的产销基地能成为市场中心、信息中心、价格中心。
(搞自:程豪勇北欧游记)如,丹麦的农业和土地协会,是一个独立于政府部门的民间组织。他们管理着1171个会员单位,1100个小农场和9 个大农场,65400公顷的土地,342个畜牧场,自身年收入600万欧元,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亲和力。
四是投入上的科学化——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进行投入,高投入高产出与低投入高产出并存。
五是服务上的社会化——有专业的农机服务、农技服务、信息服务公司,有相对稳定的期货市场,保障农业生产有稳定的收入。
六是作业上的机械化——常规作物等能利于机械作业的农产品劳动成本大幅度降低。
七是分工上的专业化——有播种、植保、收获、运输等专业化服务公司。
八是市场上的信息化——网络信息十分发达,获得可靠信息后,通过农业“订单”来确定自己的生产规模,生产时间以及产品质量等要求。
九是经营上的产业化——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消费者往往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精、深加工,附加值高。
十是经营上的效益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农产品商品率高。
(搞自:程豪勇北欧游记)丹麦的农民仅占全丹麦人口的6.6%。平均1个农牧民生产的农产品就可以养活160个丹麦人。在丹麦,做农民是很自豪的。在距协会20 多公里的一个奶牛养殖场参观中,我们知道这个养殖场,就是一个农场主,雇佣了一个管理人员,养殖着75头奶牛,靠种植自有85公顷土地的牧草解决奶牛的饲料。该农场主花费100万克郎,购置了一台荷兰产的全自动控制的挤奶机,平均每头奶牛年产奶10800立升,每升奶纯收入在2.5克郎,年收入在300多万元。这对一个只有2人的农场,应该是不错的收入了。
③以上的生产特点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大宗农产品(可以 机械作业的品种)具有质优、价廉、货足的实际,如:小麦,美国小麦到我国市场价只有0.4—0.5元/斤(市场价,而我国自产小麦至少要高于0.1—0.2元/斤)。大麦、大豆、稻米、食用油、棉花等都有类似情况。但国外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十分昂贵。
(搞自:程豪勇北欧游记)丹麦的农业很发达,但农产品的价格也高。全国有耕地267.6万公顷,农场5.35万个,90%左右的农场都是私有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居世界先进国家之列。丹麦是个畜牧业产业相当发达的国家。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66%,有大量肉类、奶品、禽蛋出口,其制冷技术以及食品的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方面都很发达。丹麦也是欧盟最大渔业国,捕鱼量约占欧盟捕鱼总量的36%,北海和波罗的海为近海渔场,产品有鳕鱼、比目鱼、鲭鱼、鳗鱼和虾等,主要用于生产鱼油和鱼肉。农畜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65%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0.6%,猪肉、奶酪和黄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我们在往北驱车近4小时的时间里,高速公路两旁,几乎没有什么闲置着的耕地,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麦苗,还有刚翻耕的黑土地,象一幅幅紧挨在一起的披黑带绿的绒毯。
丹麦的农业产业组织规模都比较大。由于耕地大多私有化,私有农场的面积就比较大。其中有一个综合性的生猪产业组织,年供应欧盟就达3000万头肉猪;每个丹麦的农民,可以养活160个居民;就是在哥本哈根的火车站,我们也看到那些零售圣诞食品的小商,销售那种带奶油的象面包一样粉制的食品,每个价格大多在9-20克朗,质量稍好的 要卖到45 克朗一个。在这里,享受一餐早餐,就需要花费上百克郎。在奥登赛市的一个跳蚤市场,我们跟在几个列队上街操练的警察后面照相,其中一个自称其丈夫就在队列中的年轻妇女,与我们闲聊中,知道她买的15个宽皮柑桔,化了20克朗,平均每只柑桔相当于人民币的2元。
丹麦,是一个高度重视体育活动的国家,孩子从小就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在这个仅有530多万人口的国度里,足球场就有4000个之多,其中1700个建在室内。在我们由东往西行至科林的途中,一个又一个的高尔夫球场,还有一座又一座的风力发电塔,从我们的视线中流过。由此可见,丹麦的发达和社会文明程度了。
④贸易上的壁垒仍然存在。WTO协定中大部份产品关税虽然没有降到“0”关税,但都有大幅度下降。各个国家为了保障本国生产者的利益利用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控制国外产品进入。如,出口配额,利用WTO中的红箱政策,进行反倾销等。(我们台州市的柑桔罐头行业被东欧进行了二次反倾销,应诉的是我们台州的黄罐集团,好才二次国际官司都打盈,因为我们的柑桔罐头价格便宜,来自于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如果他们换个角度,从绿色安全方面来控制我们的桔子罐头,我想我们的官司就不一定能盈,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柑桔农药、化肥用得实在是太多,农残我想是肯定存在的,如果我们的桔子罐出口被控了,可想而知,我们三门7万亩的柑桔收入将为大 幅度下降,尤其是商品性不强的柑桔只能像96、97、98这三年一样,倒在路边烂了。对于此,我们要从经营制度入手,转变观念,彻底抛开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质量、提高竞争能力,提高效益。这里所讲的制度就是合作社,我们的农民专业合社工作主要由农业局具体抓,效果比较明显。我国农产品绿色壁垒上的主要问题是农残问题,其次是保护济和添加济及色素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办法是全面实施无公害生产。
我国主要的几次绿色壁垒:一是西兰花;二是大葱;三是虾仁。主要是在日本市场上出现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来是于日本农产品生产组织化程度比较高,日本所有蔬菜生产者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菜业协会,会长权力较大,因为日本领导人的选举是直选产生的,蔬菜生产者占有较大比例,所以他们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就千方百计限制国外蔬菜进入,他们对我国许多农产品的农残指标定得要求比较高,往往高出其国内蔬菜的几百倍。如果能解决西兰花的绿色壁垒问题,我县西兰花的产业规模还可继续扩展,因为,日本从我国进口的西兰花价格在市场要比其本地生产的价格低14倍。这不奇怪,俄罗斯洋芋75元/斤,瑞典赖椒70元/斤,西红柿40元/斤,青菜14元/斤等,土地承包450元/亩。最低劳动力工资14美元/小时——瑞典。
2、国内农业形势分析 ①资源短缺,粮食生产为头等大事。
中国的客观问题是人多地少,占世界耕地面积7%,而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5%,中国在困难时期因缺粮,饿死了许多人,受这个教训,中国政府始终把粮食生产当作人民安居乐业,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来抓,计划经济年代中央到地方对粮食生产层层下指标,叫指令性计划,每年都必须完成。我们三门县在95、96二年连续获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97粮食生长态势很好,可望可能获得先进县,结果被9717号台风袭击,全线海塘冲毁,许多农作物受到毁灭性打击,农业生产损失惨重,大部份粮食作物颗粒无收。当时国家发放救灾粮食帮我们度过难关。
②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是以家庭承包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制度是符合我国人多地少和农业人口占80%的客观实际,国家要稳定社会,首先要解决的是口粮问题。80%的农民一无养老保障;二无医疗保障;三无失业保障,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这80%的人稳定,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土地分给农民,所分到的土地自然就成了农民的生活保障,也就是保障农民有活干、有饭吃、有衣穿的唯一办法。我国从84年实行责任制以来,农民有了自己的生产自主权,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使我们农产品出现了从紧缺向有余的转变,同时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足够的 源料。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与工、商业的比较效益差距越来越大,农产品卖难问题,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稳定与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分田到户的政策只能解决最低生产保障问题,而不能解决农民走向富裕奔小康的要求,许多农民为了寻找富裕生活弃乡、弃土,转向二、三产业,因耕地抛荒造成的资源浪费成了新一轮的农村政策的体制性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市场的不可知性与生产者的盲目性交织在一起,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大市场难以衔接,分散的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成本难以降低,农民的自身素质与传统的作业方式,加上农药化肥的滥用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难以保障。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成为当代政府与有识智士的共同话题。
③ 现行农村土地的政策的缺陷,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 一是土地细碎化严重。每户“1亩3分地“,并有许多个地块,不利用于耕种,不利于管理,生产成本高。
二是生产无组织、无操作规程。生产过程中的自由度很大,随意性、盲目性并存。种什么、养什么好,心中无数;如何种、如何养凭经验或模仿别人,缺乏科学依据;产品的规格如何、质量如何、卖给谁、能赚多少钱,在事先和操作过程都不清楚。
三是政府以及社会化服务机构,想与农民沟通,专业化服 务缺乏有效的栽体。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面对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者,不可能每家每户上门服务。
四是不利于专业分工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形成区块效应。单家独户什么都种、养一点点,什么都只有一点点的生产方式,不利于专业化分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把所有的事都做好,专家也只有研究某项专业,才能成为行家,这样说来,农民什么农活都能做,但什么都做不好,所以也出现,只知道这样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经验主义倾向,缺乏科学知识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由于土地分散到农民手里,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属于农民本身,想种养什么,以及如何种养的权利都在于农民自身,所以,特色优势产业就很难形成区块经济,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产业带难以实现。如,我们三门的海产品产业,能形成现在这样的块状经济,有它的客观条件所在,但也走过了曲折道路。
我县海水养殖得以发展的客观条件:
一是“9711”号台灾后的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一时不能种植庄稼。
二是有中央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鼓励政策。三是特有的自然条件,只有海岸线上可以养殖。四是土地性相对集中在村集体种。五是市场的拉动和政府的推动。但也遇到许多困难,如,下栏塘、红旗塘、永福塘等等,几呼所有养殖塘的种改养,当时都遇到部份村民的反对,上访案件不少。现在看来,种改养是对路的。
3、三门县社会经济发展态势。①农业发展态势。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标准海塘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项目等大中型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全面实施,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从而进入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结构态势越趋合理,“特色农业强县战略”功不可抹。十大特产业基地基本形成,海岸线区块20万亩海珍品养殖基地;沿海平源区块3万亩出口蔬菜基地,3万亩大棚西瓜基地,10万亩精品食基地,100万羽禽蛋基地,7万亩优质柑桔基地;山区半山区区块3万亩名芋基地,1万亩翠冠梨基地,3万亩杨梅基地,10万头商品猪精养基地基本形成。
三是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越趋明显。因土地经营权流转而得到的土地的生产大户与贩销大户大幅度上升,1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大户1.7万户,年营销额50万元以上的营销大户740户,分散的小农户逐渐减少,由于专业的再度分工,土地将逐渐流向种植能人手中,土地产出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逐步凸现。四是市场主体异军实起。到04年底我县农业龙头企业50家,合作社51家、民营农场15家。这些市场主体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基地、生产标准、品牌和相对稳定的市场,生产经营效益逐步提高。
五是农业走出去趋向剧增。今年我县农业劳动力外出约10万人,其中从事种、养殖者6万之多,主要从事海水养殖、大棚西瓜、西兰花等特色农产品生产。
六是品牌农产品数量多、层次高。到目前我县农产品商标54个,涉及农产品120种,知名度比较高的有三门县旗海海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旗海牌”为浙江省名牌,三门县绿毫茶叶合作社的“太师峰牌”茶叶,国际茶博会金奖,“三门湾牌”青蟹多次获省农博会、渔博会金奖。
七是标准化、无公害、绿色产品不断增加。到目前我县制定农业生产标准39项,涉及农产品基地17个,15个产品,其中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还有2个产品正在申报过程中。
八是作业方式更新,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手工作业、牲畜力作业越来越少,机械化作业明显增多。
②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居住环境、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一是“十百工程”全面开展。二是“康庄工程”全面实施。
③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年老、文化程度低的老农民逐渐减少,专业大户对农业科技、文化知识的渴望强力。农民培训工程大力实施,农业技术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转产转业培训等教育活动,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整素质。
④“三港、三城建设”已经起动。今年县委县府提出了开发“三港”,建设“三城”的号召,十分符合三门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开发“三港”、建设“三城”就是着力开发环浦坝港经济板块,突出建设沿海工业城,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着力开发环健跳港经济板块,突出建设华东电力城,变潜在资源优势为现实经济优势;着力开发环海游港经济板块,突出建设滨海新城,推进城乡一体化。“三港”、“三城”建设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县农业进一步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带来机遇。
挑战是:
一是农业精干劳动力将逐步转向二、三产业;
二是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三是农业比较效益差距越来越大;
四是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威胁。
“三废”排放及其结果。
污染源:①废气:企业、交通工具、生活用能等;②废水:企业、生活、农业生产自身;③废物:企业、生活垃圾、农业生产自身。
结果:①废气:酸雨、铁器生锈、土壤酸度增加、作物受害。
②废气:生活污染为直接、水产养殖严重威胁。③废物:破坏土壤、效射性物质。
我县有的水产品煤油味,实为苯类化合物污染的结果 海洋质量变劣,严重威胁我县水产业的发展。
机遇是:
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利于土地向种养能人转移,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二是有了返辅农业的基础,工业发展了,财政收入增加了,返辅农业的钱也就有了。
三是利于农村城市化的推进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是利于观光、休闲、生态、旅游等高效农业的发展。
二、我县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制度上的缺陷
一是兴农观念淡薄。从我县实际情况看,农业社会效益虽大,但经济效益低,投资农业不如投资其它行业的客观因素确实存在。投入越少,产出率就会下降,效益也就会下降,投入就会更加减少,从而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产投结果。财政对农业的扶持找不到有效的载体,难已真正落实到农业生产经营上,即使落实到农业上,也难以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何况财政投入农业的比例仍然很少。
二是从农业职能部门看,由于内部机制仍是计划经济体制结构,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加上农业事业经费(包括培训、引种、试验、示范、推广经费)“断奶”,甚至县财政拨给农业部门的农业技术人员的增补工资比行政人员少1/2,农业各大员的基本待遇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地制约着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三是从农业生产者本身来看。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小农意识仍然普遍存在,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及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文化知识水平低,生产经营观念保守,依赖性强,信息、技术缺乏,易盲目生产,产品质量意识、市场交换意识、信誉意识、合作意识淡薄。
四是目前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只能解决温饱,却不能致富。
2、名特优新农产品良种良法缺乏。
一方面名特优农产品生产,需要优质高效的种子种苗,我县种植业和畜牧业无良繁基地,优良的种苗只能依赖于外地,跟着他人转,新产品很难形成;水产育苗在我县虽有一定的规模,但也由于技术、周转资金等问题,盈的少,亏的多,青蟹育苗难关和病害难关,尚未攻克。另一方面优良的品种除本身价格高外,还需要较好的基础设施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投入。再则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还需要现代新农艺新技术的投入。可是,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问题是我们的致命问题。
3、市场主体合作意识淡薄,组织化程度低,“订单”农业难以实现。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模式是“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实现“公司+农户”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因为千家万户的生产者不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农户与企业之间不可能实现公平交易。生产者没有一定的组织化程度,千家万户的生产者就会按自己的想象生产,生产什么产品、质量如何、卖给谁都是不确定的,要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15 一体化经营也都是不确定的,实现订单农业更是不现实的;再则根据WTO成员国经验,政府扶持农业的对象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农民组织,让该组织内所有的农户都享有同等的政策待遇,体现公平竞争。而我县专业合作组织尚未形成气候,数量上虽有40多家,但农户数不到5000户,生产经营制度也不完善,各社员之间、社员和合作社之间都从自身利益出发,缺乏整体观念。究其原因,现有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立大多数是乡镇政府的意向,农户本身缺乏合作意识,组织内部由于运行机制不健全,也没有给成员带来多大利益,从而缺乏合作动机。从法律角度看,目前专业合作社虽然有省条例保障,但是缺乏国家法律保障,加上有的部门的利益驱动,农民创办合作社出现了第二次负担。
4、市场体系建设缺乏包装和推介,产品难以实现优质优价。
在目前这种以分散型为主的农业产业经营制度的条件下,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资源共享、技术共享、信息共享的特点,派生出市场品牌可以共享的特性。正因品牌能够共享,作为生产者个体来说,谁都不愿意出钱去打品牌,有的甚至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有损品牌形象的短期行为。如:“泥绳蟹”、“泥浆蛏”现象。显然,在现有农业生产制度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打品牌、保品牌的行为只能是政府,这也是政府弥补市场经济缺陷的客 16 观要求(如青蟹节、农博会、渔博会等都是政府搭台)。但是,我县品牌农产品由于投入不足,广告不力,缺乏质量生产标准、营养保健标准、卫生安全标准,缺乏形象策划而致使个数少,达到国际食品标准HACCP认证的只有1 个。就我县品牌打得较响的“三门湾牌锯缘青蟹”来说,品牌注册者是县水产局,授权给多家贩销大户使用,由于他们缺乏整体观念、缺乏质量意识、缺乏分级包装等市场营销策略,“1斤蟹3两篰”,瘦蟹充肥蟹现象时有出现,有的甚至把包装箱出卖给他人,直接有损于品牌形象。在生产环节,由于千家万户的生产者没有按标准化要求生产,饵料质量、病害用药、水质污染等问题,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品质。在市场开拓方面,虽然政府出资“搭台”让贩销大户“唱戏”,但由于投资不足,缺乏质量、文化艺术形象策划,品牌效应并没凸现,对全县农产品的带动能力还是不够,“五多五少”的现象仍然存在,即:次质的多,优质的少;大路货的多,特色的少;普通的多,高科技的少;鲜销的多,加工的少;散装的多,包装的少。卖难问题仍较突出。
5、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食品安全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十分严峻。
食品安全问题是制约农产品市场开拓的根本问题。在某区域系列农产品中,便是个别农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不但造成有损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一经媒体曝光,所有系列农 17 产品包括品牌产品必将毁于一旦,金华火腿便是前车之鉴。但是,我县农产品生产却存在着严重环境污染的威胁。例如:离工业企业废水出口处较近涂地生产的海产品(如缢蛏、牡蛎、塘养鲻鱼等)已出现了柴油味,有关专家认为是有机类化合物污染所造成。究其原因是有的工业企业安装的污水处理装臵是用来应付检查的,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事后就停止使用,废水照排不误。在水产养殖业内部农药污染更是可怕。滩涂贝类养殖为了清除其它生物,高浓度使用国家勒令禁止在水体使用的“三唑磷”农药。据调查,去年3月份,浦坝港两岸2万余亩滩涂使用了“三唑磷”农药,从花桥港直至牛头门水体中的鱼类、虾类中毒后浮出水面到处可见,有的渔民甚至把它捞起送往市场销售,其后果是十分可怕的。像这种乱用、滥用农药、化肥等违法违规行为,很容易造成三门湾自然生物种群减少、农产品质量变劣,是我县发展创汇农业和名特优农产品的隐患。
6、外向型农业奇缺,应对入世缺乏有效载体。我县境内农业无“三资”企业、无自行进出口权企业,对外合作与交流缺乏渠道。造成这种局面除了对发展外向型农业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和措施不得力之外,也有客观的制约因素存在:一是发展外向型农业缺人才、缺拳头品牌产品、缺农业外向项目,风险多(国内外市场风险、自然风险、政策风险)、环节多(农产品出口在运输、包装、检测等方面比工业产品要多)。18 二是我国刚刚加入世贸,我县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工作重心、工作方法还没有真正调整到研究外向型农业上来。作为生产者的农民来说“什么WTO”一窍不通。三是从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外部环境来看,缺乏明确有效的配套政策措施,扶持力度、舆论、政策、工作氛围都没有工业那样浓。
三、今后工作打算
1、加强领导,切实在服务“三农”上下功夫。
首先要进一步认识农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是以财政收入的多少,关键要看人民生活水平程度的提高。我县农业人口占91%,如何提高37万农民的生活水平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每个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农民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只有让农民的钱多起来,商品经济才能活起来,财政收入也会快起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会得到提高,这才是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
鉴于我县财政现状,在安排有限资金时,要统筹兼顾,权衡利弊,同时要充分考虑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要把有限的资金重点用在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开拓等“瓶颈”环节上。各级政府都要清醒认识到“农业不兴,农民不富;农村不稳,社会不安”的基本道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必须根据我县实际财力,制订系列扶农政策,挤 19 出经费,拼足资金,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其二要把过去大会上讲、报纸上发、电视里播的重农口号,转变为务实行动,采取责、权、利相结合的“捆绑式”服务,选择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优势的产业(如海产品、绿芦笋、西兰花、花卉苗木、蛋鸭等),由县领导一人或若干人捆绑一个产业,从市场调研、基地培育、技术指导、企业加工、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入手,实行捆绑式扶持,一抓到底,一扶到头,使这些产业真正成为我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在行业管理中,同样采取责、权、利相结合的“捆绑式”服务,创新农业推广机制,提高农技服务质量。通过经济扶持、政治鼓励、行政驱动,逐步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其三要为市场主体创造条件,用足、用活、用好上级政策,不能让优惠政策浪费。我县属欠发达县市之一,省市均有许多优惠政策扶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根据上级政策扶大、扶强、扶优或地方财政配套使用原则,应尽快出台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外向型农业、绿色无公害农业、农业科技进步等配套政策,并认真组织实施。此外,还要成立大农业项目开发管理机构,做到上下沟通,做到项目有申报、经费有落实、开支有渠道、运作有督查,管好用好农业项目资金。
2、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
3、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农民意愿,在调整结构上 20 下功夫。
要充分发挥我县海域、陆域、生态环境、温光资源及传统名品等区域比较优势,围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要求的“保健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美容食品”和外向型、劳动密集型及环境美化型产业,找准市场定位,以“特色+规模+优质”为取向,培植以水产为主导、水果、蔬菜、茶叶为辅助的具有三门湾特色的农业产业群体。
①大农业——农林牧渔四大产业之间的结构调整。根据市场趋势和本地区位综合分析,海水养殖业是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主导产业,是发展我县农村经济十分有效的途径。根据涛头、蛇盘、虎门孔塘等养殖塘改造经验,每亩投资1500元就可进行当年养殖,一年内完全能收回成本(不包括地租款)。所以我们认为要以涛头农业发展公司为模式,全面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对建国后的10万亩围塘和可改养的所有水田,要从实际出发,能搞海水养殖的尽量改为海水养殖。同时要努力提高名特优新稀水果、蔬菜面积和高效畜禽饲养量。在找准三门湾海水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特色品种的基础上,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使之成为振兴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②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生产要发展优质粮和高效工业用粮,如,超级杂交稻和毛芋、蕃莳、秋洋芋等。水果生产要实施优质名牌工程,调减中晚熟温州蜜柑,提高有地方特色的小水果比重。如,特早熟温州蜜柑、胡柚、杂柑、东魁梅梅、桐 21 子梅、幸水梨、翠冠梨等优良品种。蔬菜瓜果生产要加大引种力度,重点发展适销的绿色蔬菜、高山无公害蔬菜、反季节栽培瓜菜、外向型蔬菜产业,如,绿芦笋、春大豆、西兰花、一寸豆等。茶叶生产要减少大宗茶,加快“三门龙毫”、“三门绿毫”等有机茶和名优茶的发展,大力推广早春茶栽培技术,提高我县茶叶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③渔业结构调整。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开发渔业,要把海水养殖业作为我县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中之重来抓,并努力提高精养水平。采用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和省内外企业联合举办渔业生产、加工、保鲜、保活科研企业,并因地制宜搞好蛇盘岛休闲渔业规划和建设。同时实施科教兴渔工程,围绕海水增氧、新品种开发引进、病害防治、新产品加工和远洋捕捞技术等重点领域,与科研单位联结进行攻关。
④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要以蛋鸭、毛免、土鸡等生产为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蛋鸭生产基地和三元杂交商品猪生产基地。要围绕主产品扶持加工和流通型龙头企业,抓好畜产品的深精加工和系列产品开发,提高附加值。
⑤要努力把我县农林渔各农业园区建设成为有三门湾特色的效益农业示范园区。在二年内,各涉农部门和有关乡镇政府要合力建设好6个应用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和20个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争取达到省级标准分别为1个和2个,争取达到市级标准分别为2个和4个。
4、加大投入力度,在构筑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上下功夫。
一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事业。市场竞争关键是科技的竞争,谁拥有高科技的农产品,谁就拥有占领市场的主动权。所以,我们将重点投资农业科技进步事业,要用利益激励机制激发农业技术人员创办种子种苗试验、示范和推广项目基地或园区。加大对农业生产者的智力开发投入。要充分发挥三门县农民培训中心、农广校、农函大、电视农业科技栏目、各级党校、农民夜校的作用,加强对农业市场营销、WTO与三门农业和农业专业技术知识的普及力度,努力提高生产经营者的专业水平,自觉融入全球化经济。要激励涉农部门及其各单位,与各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部门联结,力争农业科研项目在我县落户。要加大对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的引进力度,不断增强农业经济发展后劲。
二要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国外农产品相比较,我们的最大弱点是农产品附加值得不到有效的挖掘,二、三次产业含量低,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必须重点扶持农业加工型龙头企业,在产品挖潜上做文章。要尽快出台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专项政策,使该市场主体在平等或优势于其它地区同等的政策环境下进入市场竞争。每年要多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家外出参观考察,或组织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经营水平。要用特别优惠政策(如免收级差地租、23 税费等),吸引工商企业投资兴办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以带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应对WTO的应急措施,必须化大力气、抓紧抓好。要以《实施千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计划》为契机,以增加种、养、销大户合作意识为切入点,以规范内部运行机制为手段,做到政策上扶持,政治上激励,理论上指导。要以发展一个,稳定一个,壮大一个的工作思路,铸造三门湾农产品市场“航母”,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要咬紧牙关、竭尽全力搞好销售服务。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形象。市场流通的主体是运销组织,所以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他们质量意识、竞争意识、信誉意识、品牌意识和整体意识。政府要加大对品牌工程的投入,在产品注册商标、包装、广告、展示展销、进超市、开窗口、打假护真等公益性市场形象方面多花力气。
四要及时抓好外向农业。面对经济全球化,要实施好“走出去”战略。以用足用好WTO“绿箱政策”为切入点,在资金上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实行农产品、HACCP食品卫生认证、ISO9000企业质量认证和ISO4000环保认证。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获取农产品自行进出口权,鼓励企业和个人跨国设摊推销三门湾牌农产品。要充分发挥办证中心的作用,专人负责,一办到底为外向型农业服务。外贸部门要搜入、引进符合三门农业实际的可靠信息或项目为农业外向服务。
5、加大整治农业生态环境力度,在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
要运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的作用,针对我县农资市场混乱,假冒伪劣农资、乱用、滥用以及使用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勒令禁止农药或兽药所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生态问题,要加大整治力度。有关职能部门要尽可能地在县内各农贸市场设立食品卫生安全检测设备,做到专用设备,专人负责,发现有不安全食品的要追查到底。
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工业企业“三废”排放督查力度,对“三废”未达到排放的企业要按照环保条例严肃查处。严格保护我县“青山、绿水、静音”的良好生态环境,为一、二、三产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越条件。
6、用现代文化理念在创新三门湾特色农业经济上下功夫。首先要立足三门湾区域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努力解决种养矛盾、产销矛盾,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在各产业内部要努力培育原料型、绿色型、美容型、卫生保健型、休闲观光生态型特色基地,政府要在基础设施、标准化生产等公益性方面增加投入。要充分发挥各地土地流转信托服务机构的作用,鼓励农地经营权市场化,促进农地合理流转,为提高基地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水平创造条件。
2005年6月7日
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思考
(讲课提纲)
李金砖
一、当前的“三农”形势
1、国际农业形势分析
①WTO协定全面实施,关税将达到最低点。意味着自由化贸的开始。
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生产特点: 一是制度上的私有化。二是布局上的区域化。三是生产上的规模化。四是投入上的科学化。五是服务上的社会化。六是作业上的机械化。七是分工上的专业化。八是市场上的信息化。
九是经营上的产业化,加工发达,附加值高。
十是经济上的效益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商品率高。③以上的生产特点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大综农产品具有质优、价廉、货足的实际,如:小麦、美国小麦到我国市场价只有0.4—0.5元/斤(市场价,而我国自产小麦至少要高于0.1—0.2元/斤)。大麦、大豆、初米、食用油、棉花等都有类似情况。但国外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昂贵。
④贸易上的壁垒仍然存在。
2、国内农业形势分析
①资源短缺,粮食生产为头等大事。
②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是以家庭承包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现行农村土地的政策的缺陷,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 一是工地细碎化严重。二是无组织、无规范。
三是政府以及社会化服务机构,想与农民沟通,专业化服务缺乏有效的栽体。
四是不利于专业分工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形成区块效应。
3、三门县社会经济发展态势。
①农业。“9711”号台灾后的农业结构战略调整所取得的成果。
一是结构态势越趋合理,特色农业强县战略功不可抹。二是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越趋明显。三是市场主体并等实起。四是农业走出去趋向剧增。五是品牌产品数量多,层次高。
六、标准化、无公害、绿色产品不断增加。
七、作业方式更新,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②农村面貌发生大变化。③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④“开发三港、建设三城”战略。⑤农业生产环境不可忽视。
二、我县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
1、农业生产的环境问题:
污染源:①废气:企业、交通工具、生活用能等;②废水:企业、生活、农业生产自身;③废物:企业、生活垃圾、农业生产自身。
结果:①废气:酸雨、铁器生锈、土壤酸度增加、作物受害。
②废气:生活污染为直接、水产养殖严重威胁。③废物:破坏土壤、效射性物质。
2、农产品加工不足,附加值难以提高。
3、科技转化率有待提高。
4、农业生产观念应进一步转变。
三、我县今后农业工作的重点
1、注重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2、注重现代科技的应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同时降低劳动强度。
3、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4、政府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第五篇:谈谈破解农信社服务三农“短腿”问题
谈谈破解农信社服务三农“短腿”问题
荆楚网消息(农村新报)近年来,农信社服务三农“短腿”问题凸显,主要表现在乡镇农信社外勤人员人手少与服务面广的矛盾突出。以孝南区农信社为例,所辖469个行政村,外勤人员92名,平均每个乡镇农信社外勤至少要服务5个行政村,外勤人员精力不足和风险识别能力影响农信社支农效果。农信社要立足农村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其服务三农“短腿”问题,切实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农信社的宗旨是服务三农,但乡镇信用社仅靠几个信贷员难以掌握千家万户的情况,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必须建立支农联系点。通过支农联系点,农户有贷款需求向信用社咨询,信用社包片信贷员根据农户的申请上门提供金融服务,一对一的服务既节省时间,又能有针对性解决农户信贷资金需求。
建立支农联系点要立足农村,就必须依靠村级组织,可委托村组主职干部协助农信社开展金融服务。
村组干部与农信社之间从法律上讲是委托与被委托关系,为了确保支农联系点切实发挥作用,同时防范案件风险。一是要严格把关。在选点和选人上不能“一刀切”,不要选用原解聘站干、农户联络员及已解聘的原信用社临时工为被委托对象,因为这部分人可能有的在原信用社工作期间还保存着重要空白凭证,如果使用过去的凭证以信用社名义组织存款、清收贷款将会给信用社造成不良影响和资金损失。二是加强检查监督。基层信用社应按月对委托清收的贷款进行一次回访或电话查询,核对清收的本息金额。对于被委托人介绍的贷款要按程序调查,不能省程序和逆程序,确保贷款风险可控。三是实行风险保证金管理。对信用社支付给被委托人代理服务费可按一定的比例留作风险保证金,待委托期限届满后核查无过错责任时返还。四是严肃处理违纪违法行为。对于检查发现被委托人私自经手借款人现金的,基层信用社应立即终止委托,并向社会公示,同时追缴被经手的现金。如果被委托人实施行为情节严重的,应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王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