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时间:2019-05-15 12:2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理论考试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第一篇: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社会基本矛盾;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社会意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价值规律;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两大发现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

(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走新兴工业化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政治理论考试形式包括单选、多选、简答、论述、材料分析等。)

第二篇: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社会基本矛盾;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社会意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价值规律;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两大发现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

(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走新兴工业化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政治理论考试形式包括单选、多选、简答、论述、材料分析等。)

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工程建设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参考书目仅供参考,如无法就近买到书目,任选相近书目也可。)

第三篇:2014年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考试大纲(新东方版)

2014年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精简版·新东方)

简介:新东方政治部主任石鸿鹏权威发布,主要针对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第一轮政治复习所用。由于2014年国家教育部大纲及大纲解析还未出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特编写本大纲(精简版),考生请在本大纲的基础上认真复习2013年大纲解析(俗称“红宝书”),也可以参看我的好友任汝芬教授的14版《序列一》。

另外,考研政治第一轮复习时间在:2013年1月——暑期前结束。要达到对政治的框架有基本的认识。

更多考研信息,请关注新东方政治部主任石鸿鹏官方新浪微博:@励志语录新选。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发展的实质;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意义;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及其客观性;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的本质;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价值及其特性;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形态的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的含义和作用;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改革的性质和作用;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人的本质;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规律及其作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剩余价值的含义;资本的本质;剩余价值率;资本积累的本质;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周转;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利润和平均利润;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深化。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垄断的形成及本质;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形式及作用;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原因和实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发展的前进性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主义的改革。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和性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领导作用;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部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绪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主要经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改革的全面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

第七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十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四篇:2018年广东省本科插班生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2018年广东省本科插班生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颜色填充处为新增考试内容,寒假、冲刺班着重讲解)

Ⅱ.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基本要求

注重考查考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及其运用,考查考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连理论体系概论》的理解和把握,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现阶段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识记:对本课程有关名词、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正确记忆。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和解释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现象,运用有关理论说明现实问题。《政治理论》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党的十九大精神、时事政治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三部分。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与十九大精神不一致的,以十九大精神为准。

(一)党的十九大精神

1.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意义。2.全面准确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1)、党的十九大的主题。

(2)、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4)、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5)、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7)、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8)、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9)、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战略规划。(10)、新时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11)、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12)、加强港澳台工作,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13)、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大部署。

时事政治考试范围是: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的知识范围如下: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考核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历史进程;(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2.理解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6)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7)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8)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3.应用

(1)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3)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性质和主要矛盾;(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基础;(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领导权和前途。

2、理解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3、应用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内容和重大意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过渡时期的概念及其社会性质;(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经济成分;(3)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性;(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内容;

(5)我国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7)“四马分肥”。2.理解: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4)正确评价历史变革;(5)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的关系;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3.应用:

(1)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考核知识点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2.理解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2)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4)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3.应用

(1)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2)正确认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一、考核知识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主要特征及其提出的重大意义;(4)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2.理解

(1)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5)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3.应用: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与不变的关系;(2)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考核知识点

(一)社会主义本质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3)“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其取得的成就;(5)“中国梦”的提出及其思想内涵。2.理解:

(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3.应用:

(1)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坚持科学发展;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3)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4)对外开放的格局。2.理解

(1)改革开放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2)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要求;(3)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4)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5)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6)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3.应用

(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考核知识点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2)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5)改革和调整国有经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6)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原则;(7)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及其根据;(9)人民民主专政;(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12)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1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5)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6)生态文明建设。2.理解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2)公有制经济及其主体地位;(3)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4)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6)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

(8)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目标和主要任务;(9)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0)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1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12)保障和改善民生;

(13)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新的要求;(14)创新社会治理体制;(15)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16)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3.应用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形成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3)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4)全面依法治国;

(5)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6)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7)社会建设的目标及重点;

(8)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3)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4)“一国两制”基本国策;

(5)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实质和成功解决的实践过程;(6)“九二共识”。2.理解(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3.应用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方针政策的演变;(2)新形势下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一、考核知识点

(一)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时代主题及重要性;

(2)毛泽东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论断;(3)邓小平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新判断;(4)战略机遇期;(5)和平发展道路;

(6)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及其发展;(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2.理解: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3)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4)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依据、宗旨和基本原则; 3.应用

(1)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一、考核知识点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三)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四)强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5)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6)党的宗教政策; 2.理解

(1)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阶级仍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3)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5)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6)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7)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8)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9)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10)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3.应用:

(1)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2)党在新形势下建军治军的总方略。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三)全面从严治党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党的性质和宗旨;

(2)党的最高理想、最终目标和行动指南;(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党执政的成功经验。2.理解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和选择;(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4)新形势下党面临的考验和危险;(5)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6)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7)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8)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9)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10)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3.应用

(1)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2)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3)全面从严治党及其重大意义。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本科目使用答题卡。

二、试卷内容比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连理论体系概论》占90%,时事政治占10%。

三、试卷题型比例

题型有单向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选择题占40%,非选择题占60%

四、试题难度比例

容易题约占30%,中等题约占50%,难题占20%。

Ⅳ.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连理论体系概论》(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Ⅴ.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

A.我国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C.我国是一个脱胎于殖民和半殖民地的社会主义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未选、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B.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C.世界形势的新变化

D.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觉醒

三、辨析题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四、简答题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

五、论述题

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六、材料分析题(略)

第五篇: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Ⅳ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 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人与自然。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过程。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

性和特殊性及相互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三)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1.认识与实践

科学的实践观。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2.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价值及其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从必然走向自由。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生产力的含义和基本要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国家的起源和实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及其重要意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产生和本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分析方法。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人的本质。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的原则。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个人与社会历史。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 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和本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剩余价值的实质。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产业资本运动的基本前提条件。资本周转及其速度。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本质。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垄断的形成、本质及垄哦你会让组织。垄断与竞争。金副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主要形式及作用。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及其 后果。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教睛和实质。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 的历史过程

(七)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1.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科学社令主义的创立。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十月革命胜利与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

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3.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多样性的原因。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八)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正确理解“两个必然” 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2.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4.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成果的精髓。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义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四)社会义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化 道路的思想。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科学把握我国发展 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七)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确处理全面 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3.扩大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义义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 配制度。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

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构建全面共建共 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5.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九)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实现祖国 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思及其实践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一国两制”构思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 遇期。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十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日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1.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的根本目的、一切为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建设者。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3.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4.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构建 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 善党的领导。

2.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3.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加强党风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2.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务事业的兴办。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戊戌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辛亥革命的失败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议。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人。红军长征的胜利。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形成。全国性抗战的开始。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争。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延安整风运动。中共七大。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七)为新中国而奋斗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 战争。两个中国之命运。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第三条道路的幻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 的形成。

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八)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向社会主义过渡。2.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 政策的实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

(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大跃进”及其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严重的曲折和深刻的教训。3.建设的成就和探索的成果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 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坚持四项基本 原则的提出。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发展战略 的制定和实施。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 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日怀。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 设和先进性建设。中共十七大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向前推进。

5.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共十八大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6.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

1.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与法律。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一)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二)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1.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3.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三)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与人生观。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人生矛盾。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道德的历史发展。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3.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五)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1.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2.职业道德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划。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自觉遵守职业道德。3.家庭美德

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弘扬家庭美德。4.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追求崇高道德增。

(六)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 1.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的本质和特征。法律的产生与发展。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3.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 本格局。

(七)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坚持依法治国 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2.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3.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尊重法律权威和重要意义。尊重法律权威和基本要求。

(八)行使法律权利,改造法律义务 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法律权利。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2.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政治权利与义务。人身权利与义务。财产权利与义务。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

3.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依法行使权利。依法救济权利。尊重他人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形势与政策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间(2017年1月—2017年12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国力竞争。

大国关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地区局势与热点问题。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

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南北关系。南南合作。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

下载政治理论考试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理论考试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江西财经大学《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答案(5篇)

    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入学考试 《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旅游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审计硕士) 我校2013年专业学位入学《政治理论》考试的依据是国家当年考研大纲,主要内容是马克思......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

    2014年政治理论考试答案

    政治理论考试答案 一、填空 1、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上 2、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 3、财政 4、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5、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6、储备吞吐......

    2014_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临床医学专业自我鉴定 本人在校期间,热爱祖国,热爱医学事业。在“厚德博学,精益求精”八字校训的鞭策下,我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进取、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

    2017年考研大纲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

    最新政治理论考试试题库完整

    政治理论考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C)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2014思想政治理论考研大纲变动说明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删除的考核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考试大纲

    2018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数学学科学业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数学学科学业考试(以下简称为“数学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