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扶贫开发工作计划暨创新扶贫开发机制调研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的部署,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符合贫困村实际的扶贫开发新模式,更好谋划2013年扶贫开发工作思路。特制定本次调研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统领,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整村推进为载体,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强化产业化扶贫,发展特色种养业和非农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有新突破;强化土地流转实施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产品专业化发展,在改革贫困村土地经营体制上实现新突破;强化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民实现非农转移,在推进农民素质提高,培育创业型农民上有新突破;高质量完成我县扶贫开发目标。
二、工作目标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效益,千方百计促进贫困农民增收,到2013年,全县21个未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土地流转面积力争达到50%以上,并努力实现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富余劳动力全部实现转移就业,劳务和畜牧业收入占人均收入的50%以上,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生活目标。
三、调研范围及时间
1、调研范围:全县第四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11个实施村。
2、调研时间:2013年10月27日至2013年11月7日,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为谋划2013年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提供参考。
四、参加人员及形式
1、参加人员:县扶贫开发办,全县涉及整村推进的6个乡镇主管领导及工作人员,全县11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实施村两委班子成员,本村种养(本免费公文来自xiexiebang.com,转载请注明)殖业大户,贫困村各类专业协会会长,贫困村各业经纪人。
2、调研形式:到村到户,通过座谈的形式开展调研。
五、调研内容
1、围绕推进贫困村产业化扶贫进程进行调研。2013年,要结合贫困村实际,按照适应市场需求,做强做大扶贫产业的思路,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一是培植支柱产业情况。根据本村自然资源、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的不同情况,研究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体系。例如,重点发展外派劳务、食用菌种植、大鹅养殖、生猪养殖、黄牛养殖、优质水稻种植等,带动贫困户增收。二是创建龙头企业情况。引进、创建扶贫龙头企业是引导贫困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产业层次、形成产业链拉动的力量源,也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因此,各村要结合本地农产品资源的实际,引进、创建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发展潜力,较大辐射面和牵引力的扶贫龙头企业,组建各业专业技术协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扶贫资金将给与重点扶持。三是发展特色种养业情况。2013年,县扶贫办将通过扶贫贴息贷款、扶贫资金注入的方式,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扶持,培植新产业,逐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适应农民种养能力的产业链,推进“企业加农户”的产业链发展。走大户带动,培植加工业,引导贫困农户走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以加工促增值的脱贫路子。各村要根据本村实际,研究适合贫困户增收的特色种养殖业,例如,五味子种植、食用菌栽培、大鹅养殖、生猪养殖、黄牛养殖等,研究落实农户,确定规模、数量、资金及需要扶持情况,做到细化到户。
2、围绕推进贫困村土地流转实施集约化经营进行调研。土地规模经营是建设现代农业最基本的要素,推进土地流转实施规模集约经营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一是科学规划。要调整整村推进实施村的规划,把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纳入规划项目之中。按照到2013年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0%的以上的要求,进行规划,稳步推进。二是科学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组织、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贫困农户规范有序地推进土地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经营权流转,促进规模农业的发展。三是搞好保障。实施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关键在于产业保障、土地集中经营方式、富裕劳动力培训转移。因此,要在这三个方面强化措施,搞好保障。在土地集中经营上,要探索租赁经营,地权参与大户入股、委托经营,与龙头企业联合经营等新路子。各贫困村要对本村的土地经营情况进行摸底排查,了解掌握有多少农户具备土地流转基础,了解农民手中的土地流转情况,流转后农民从事什么产业,要有名单、有台帐。
3、围绕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进行调研。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必要保障,是实施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步骤,也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强化措施,创新手段,整合资源,强力推进。具体抓好以下工作:实施整村培训。组织农民参加培训,在政策、信息、舆论、以及财力上给予支持,创造良好的培训转移环境,并加强对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的检查指导,帮助贫困农民实现“一次培训,改变命运;一人打工,全家脱贫”(本免费公文来自xiexiebang.com,转载请注明)的目标。对本村的富余劳动力,根据本人意愿,开展种养业及多种经营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研究确定需要培训的专业及技能。各村根据本村实际情况,调查摸清本村现有在外务工劳动力情况,明年将要外出务工人员,外出务工人员土地以何种方式经营,汇总统计上报。
六、组织保证
要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不动摇,强化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乡(镇)要将此次调研活动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结合本地实际,利用贫困村屯资源优势,尊重群众意愿,统筹规划,因势引导,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为产业化扶贫开发,创新扶贫开发新机制,提出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做好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有限的扶贫资金全部真正用于贫困村产业化发展上。
第二篇:扶贫开发调研
望江县太慈镇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望江县太慈镇人民政府
太慈镇位于望江城郊、武昌湖畔,控制面积171.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9.2万亩,辖15个行政村,人口7.6万,距县城7公里,距安庆56公里,省道“安九公路”和建设中的济广高速穿镇而过。跨武昌湖、泊湖两大水系,境内水域众多,沟渠河流纵横交错,塘堰水库星罗棋布,有三分之二丘陵三
分之一平原,是典型的农业大镇。气候温润,土壤肥沃,生态宜人,盛产粮、油、棉、鱼等。先后荣获“安庆市文明乡镇”、“安庆市生态示范镇”、“安庆
市第三届先进乡镇”等称号,是望江县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乡镇之一。
近年来太慈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工作重点,按
照省市县相关部门关于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扶持,结合当地实际,扎
实工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因地制宜,全力攻坚,全镇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贫困状况及原因分析
太慈镇是省级扶贫重点乡镇,有贫困户6354户,贫困人口24449人,占
总人口的36%,贫困面较大,其主要原因表现在:
一是地理区位因素。①交通闭塞。太慈镇在安九路拉通之前,只有一条
公路通往县城,“十一五”以前,全镇有五分之四的自然村没有通水泥路,农
村生产生活成本高。②易旱怕涝。太慈是典型的半丘陵半圩区,江水引不到,渠道水灌不到,跨武昌湖、泊湖两大水系,千亩以上圩口9口,小Ⅱ型水库
18座,当家塘2120口(其中万方以上当家塘930口),易涝易旱,水旱灾害
频发。③债务包袱沉重。撤乡并镇后,原沈冲乡和原太慈镇共遗留债务5000
万元,近几年来,在镇财政压力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还要逐步化解历史债务。
二是产业结构因素。产业结构不合理,抗风险参力差,二三产业少,农
产品附加值低,致使农民收入低。
三是人口素质因素。群众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滞后,部分贫困户自立意识、创业意识、市场参与意识不强,又缺乏必要的生产投入,以致增收无门,致富无望。
(二)太慈镇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
1.实施整村推进片区开发项目,着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自2005年以来,我镇共投入以工代赈、扶贫开发资金共计620.6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投入535.3万元,地方配套资金85.3万元。兴建了四十多个项目工程,受益人口达8万余人。改善农田灌溉和排涝面积近1.2万亩,新建道路20余公里,改建维修和修复村级道路120余公里,新建垃圾处理场和文化站各一所,桥梁1座,街道治理780米,堤坝加固和河道清淤共计15万方。新农村建设及中心和村庄整治稳步推进,实现了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村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强化产业建设,着力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
我镇以龙头企业带动,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在巩固白莲洲棉花、小麦高产示范,九龙油菜示范,六O圩万亩水稻,茶岭村茶叶,绿源生态禽业养殖,合旺畜业生猪养殖,郭河黄鳝养殖等基地的基础上,新建狮子山标准化养殖基地,养殖优质鸡、鹅和天鹅共55000只。其中九龙油菜示范基地今年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0000亩。群星圩、童家洲圩蔬菜大棚基地正在加紧筹划中。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示范带,对促进农民增收,带动镇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技术培训,着力增强贫困劳动力劳动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
近年来我镇以“雨露计划”等扶贫培训工程为依托,加大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一条龙服务的劳务产业格局,年均输出劳动力上百人次。
4.加强措施协调,着力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一是强化项目支持。充分利用退耕还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饮解困工程、少生快富等强农惠农政策,优先支持贫困乡村,支持扶贫开发。充分利用临近县城、滨临武昌湖的优越地理位置,高起点规划集镇,建设武昌湖半岛商住开发项目,提升集镇品味。二是积极整合其它支农资金,推进扶贫开发。按照“部门协作、整合项目、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创新机制、提高效益”的原则,积极整合各方面的项目和资金,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小流域治理工程、乡村道路建设、安居工程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强对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为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杜绝资金挪用,我镇加强了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的管理,使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按照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四是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工作。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发挥各自职能,加强协作,深入农村开展扶贫帮困工作,着力解决一些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强大的扶贫开发合力。
(三)近年来扶贫开发工作成效
通过近几年来的发展,我镇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二是拉动了镇域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群众收入。三是扶贫开发初具规模,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四)存在的问题
1.贫困群体规模依然较大。目前我镇人均纯收入低于2530元的户数为6354户,贫困人口24449人,城乡低保、医保、社会救助等财政补贴类民生支出依然较重。
2.扶贫项目分散、资金盘子过小。扶贫项目资金安排小,最多的不过50万元,并且大多需要地方进行配套,导致地方多申请一个扶贫项目,地方财政就要多投入资金,致使地方不敢做事。
3.建设类项目用地压力大。土地指标紧张,对需要集中连片土地的民生项目,用地供需矛盾极为突出。
4.配套资金难以足额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受益群众主要在农村,我镇是农业大镇、人口大镇,承担的民生工程任务较大。同时我镇又是扶贫工作重点镇,财政也不充裕,虽然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但财政的配套资金压力也很大。因此,有些扶贫工程配套资金难以足额到位,只能采取多渠道筹措方式予以解决。
5.扶贫工程后期管护难度大。扶贫工程大多没有后期管护费用,通村通组公路等扶贫项目建成投运后因缺乏维护而老化损坏快,影响工程效益
(五)几点建议
1.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扩大城镇规模,增强镇域经济综合实力,强化产业集聚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创业、人居环境。
2.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升扶贫户造血功能,从救济型向开发型转变。
3.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资金整合,集中财力办大事,不撒胡椒面。
4.在每年年底前完成下年项目规划、申报,改变目前项目规划早、申报慢、资金下达迟等突出问题,确保项目早启动、早实施,让贫困户早受益。
2013年5月
第三篇: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按照省、州的部署要求,20xx年,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全州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议精神,瞄准贫困对象,锁定贫困人口,以改善低热河谷地区、高寒冷凉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集中资金,加大力度,实施连片开发,着力改善贫困地区条件,解决最贫困人口的温饱,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发展。
20xx年以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目标为6000万元。计划争取资金537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823万元(其中整村推进资金300万元;行政村整村推进资金7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300万元;安居工程资金150万元;易地搬迁资金150万元;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68万;州级单位挂钩扶贫项目资金15万元;外资扶贫资金xx0万元);信贷扶贫资金3500万元(其中扶贫到户贷款3000万元,扶贫项目贴息贷款500万元);村级互助资金50万元。实施扶贫整村推进20个,实施行政村整村推进7个,实施整乡推进1个,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个,建设安居房150户,实施易地搬迁300人,培训转移劳动力1000人,实施村级互助资金1个行政村,发放到户贷款3000万元,扶持农户2000户,争取扶贫项目贷款500万元,扶持农业龙头企业1户,实现脱贫12000人。20xx年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效能政府建设。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与加强自身建设结合,与建设效能政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转变扶贫工作思路,创新扶贫工作机制,转变扶贫方式,以做群众满意的扶贫工程为目标,全面提升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做好重大项目规划编制。按照中央和省、州的要求,在修订完善《滇西边境山区双柏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相关实施方案的制定,确保实施方案切实可行。继续做好《双柏县连片特困地区产业扶贫规划编制》和《双柏县大麦地镇扶贫整乡推进规划》修订完善。抓好重大项目的论证、储备工作,为编制重大项目做好准备,为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打好基础。
(三)认真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2011-2020)纲要》,把扶贫开发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贫困底数,按照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要求。制定计划措施,明确目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制度,瞄准目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连片开发力度,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四)抓好扶贫整村推进。组织抓好20xx年33个扶贫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扫尾,确保项目完成。20xx年计划争取财政资金300万元,实施扶贫整村推进20个。
(五)加大行政村整村推进。认真抓好20xx年7个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顺利完成。20xx年计划争取财政资金700万元,实施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7个。
(六)实施好大麦地镇扶贫整乡推进。扎实抓好20xx年大麦地镇第一期扶贫整乡推进项目的实施,上下联动,协调配合,指导大麦地镇完成扶贫整乡推进规划的实施,保证整乡推进,连片开发取得实效,并争取进入全省50个整乡推进项目实施考评前10名的奖励。
(七)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抓好20xx年搬迁75户310人易地搬迁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按时完成。20xx年计划争取资金150万元,实施易地搬迁300人。
(八)抓好信贷扶贫。抓好20xx年3100万元扶贫到户贷款的跟踪问效,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实施效果。20xx年计划争取扶贫到户贷款3000万元,扶持重点农户2000户。做好项目储备,20xx年申报扶贫项目贴息贷款500万元,扶持农业龙头企业1户。
(九)搞好产业扶贫。认真抓20xx年第一批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按时完成发展青花椒7000亩,冬桃1120亩,扶持贫困农户云岭黑山羊500只任务。20xx年计划争取产业扶贫资金300万元,扶持产业发展4个。
(十)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转移。抓好20xx年68万元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实现就业1000人项目的跟踪管理。做好项目储备,20xx年计划争取财政资金68万元,培训转移劳动力1000人(其中,技能培训800人,引导性培训200人)。
(十一)实施好扶贫安居工程。做好20xx年150套安居房项目的建设扫尾,确保群众及时入住。20xx年计划争取安居工程项目资金150万元,实施安居房150户。
(十二)抓好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指导大庄镇抓好桃园、代么古2个村委会10个村100万元村级互助资金周转,确保资金安全有效的同时,争取50万元村级互助资金,扩大村级互助资金的试点范围。
(十三)扎实开展社会帮扶工作。做好与南京大学定点扶贫的工作对接,争取定点帮扶项目的启动。加强与省州挂点扶贫单位的汇报沟通与联系,争取继续加大对我县的帮扶力度与项目支持。组织实施好15个州级单位挂钩扶贫项目。加强对县级单位挂钩扶贫的督查,严格考核和兑现奖惩,使挂钩扶贫取得新成效。
(十四)加强外资扶贫工作。组织力量抓好安龙堡乡六纳村综合发展试点项目和大庄镇桃园村、安龙堡乡他宜龙村社区主导型发展与参与式扶贫机制创新试点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如期完成。20xx年争取外资项目资金xx0万元,实施好大庄镇桃园村、安龙堡乡他宜龙村第二轮社区主导型发展与参与式扶贫机制创新试点项目。
(十五)抓好项目资金管理。结合全州扶贫资金专项执法检查,健全和完善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的监督检查,严格资金管理,严肃工作纪律,全面推进扶贫项目资金的公开、公示,规范项目资金管理。
(十六)做好项目储备。结合专项扶贫和综合扶贫规划,加大项目储备工作,扎实做好各类扶贫项目的申报,认真抓好已申报项目的跟踪问效,争取更多的扶贫项目资金。
第四篇: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按照省、州的部署要求,20xx年,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全州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议精神,瞄准贫困对象,锁定贫困人口,以改善低热河谷地区、高寒冷凉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集中资金,加大力度,实施连片开发,着力改善贫困地区条件,解决最贫困人口的温饱,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发展。
20xx年以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目标为6000万元。计划争取资金537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823万元(其中整村推进资金300万元;行政村整村推进资金7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300万元;安居工程资金150万元;易地搬迁资金150万元;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68万;州级单位挂钩扶贫项目资金15万元;外资扶贫资金xx0万元);信贷扶贫资金3500万元(其中扶贫到户贷款3000万元,扶贫项目贴息贷款500万元);村级互助资金50万元。实施扶贫整村推进20个,实施行政村整村推进7个,实施整乡推进1个,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个,建设安居房150户,实施易地搬迁300人,培训转移劳动力1000人,实施村级互助资金1个行政村,发放到户贷款3000万元,扶持农户2000户,争取扶贫项目贷款500万元,扶持农业龙头企业1户,实现脱贫12000人。20xx年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效能政府建设。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与加强自身建设结合,与建设效能政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转变扶贫工作思路,创新扶贫工作机制,转变扶贫方式,以做群众满意的扶贫工程为目标,全面提升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做好重大项目规划编制。按照中央和省、州的要求,在修订完善《滇西边境山区双柏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相关实施方案的制定,确保实施方案切实可行。继续做好《双柏县连片特困地区产业扶贫规划编制》和《双柏县大麦地镇扶贫整乡推进规划》修订完善。抓好重大项目的论证、储备工作,为编制重大项目做好准备,为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打好基础。
(三)认真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2011-2020)纲要》,把扶贫开发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贫困底数,按照“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要求。制定计划措施,明确目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制度,瞄准目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连片开发力度,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四)抓好扶贫整村推进。组织抓好20xx年33个扶贫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扫尾,确保项目完成。20xx年计划争取财政资金300万元,实施扶贫整村推进20个。
(五)加大行政村整村推进。认真抓好20xx年7个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顺利完成。20xx年计划争取财政资金700万元,实施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7个。
(六)实施好大麦地镇扶贫整乡推进。扎实抓好20xx年大麦地镇第一期扶贫整乡推进项目的实施,上下联动,协调配合,指导大麦地镇完成扶贫整乡推进规划的实施,保证整乡推进,连片开发取得实效,并争取进入全省50个整乡推进项目实施考评前10名的奖励。
(七)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抓好20xx年搬迁75户310人易地搬迁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按时完成。20xx年计划争取资金150万元,实施易地搬迁300人。
(八)抓好信贷扶贫。抓好20xx年3100万元扶贫到户贷款的跟踪问效,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实施效果。20xx年计划争取扶贫到户贷款3000万元,扶持重点农户2000户。做好项目储备,20xx年申报扶贫项目贴息贷款500万元,扶持农业龙头企业1户。
(九)搞好产业扶贫。认真抓20xx年第一批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按时完成发展青花椒7000亩,冬桃1120亩,扶持贫困农户云岭黑山羊500只任务。20xx年计划争取产业扶贫资金300万元,扶持产业发展4个。
(十)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转移。抓好20xx年68万元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实现就业1000人项目的跟踪管理。做好项目储备,20xx年计划争取财政资金68万元,培训转移劳动力1000人(其中,技能培训800人,引导性培训200人)。
(十一)实施好扶贫安居工程。做好20xx年150套安居房项目的建设扫尾,确保群众及时入住。20xx年计划争取安居工程项目资金150万元,实施安居房150户。
(十二)抓好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指导大庄镇抓好桃园、代么古2个村委会10个村100万元村级互助资金周转,确保资金安全有效的同时,争取50万元村级互助资金,扩大村级互助资金的试点范围。
(十三)扎实开展社会帮扶工作。做好与南京大学定点扶贫的工作对接,争取定点帮扶项目的启动。加强与省州挂点扶贫单位的汇报沟通与联系,争取继续加大对我县的帮扶力度与项目支持。组织实施好15个州级单位挂钩扶贫项目。加强对县级单位挂钩扶贫的督查,严格考核和兑现奖惩,使挂钩扶贫取得新成效。
(十四)加强外资扶贫工作。组织力量抓好安龙堡乡六纳村综合发展试点项目和大庄镇桃园村、安龙堡乡他宜龙村社区主导型发展与参与式扶贫机制创新试点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如期完成。20xx年争取外资项目资金xx0万元,实施好大庄镇桃园村、安龙堡乡他宜龙村第二轮社区主导型发展与参与式扶贫机制创新试点项目。
(十五)抓好项目资金管理。结合全州扶贫资金专项执法检查,健全和完善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的监督检查,严格资金管理,严肃工作纪律,全面推进扶贫项目资金的公开、公示,规范项目资金管理。
(十六)做好项目储备。结合专项扶贫和综合扶贫规划,加大项目储备工作,扎实做好各类扶贫项目的申报,认真抓好已申报项目的跟踪问效,争取更多的扶贫项目资金。
第五篇:创新扶贫开发模式
全省扶贫开发工
作会议典型材料
实施科技示范工程
创新扶贫开发模式
邯郸市人民政府
2005年6月
我市根据新时期扶贫工作新形势新特点,把科技示范工程作为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围绕我市畜牧、蔬菜、林果三大主导产业,突出科技先导作用,以项目为基础、园区为平台、科技示范为手段、脱贫致富为目的,集人才、项目、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一体,形成了县有扶贫科技示范园区、乡有扶贫科技示范村、村有科技示范户的多层次科技扶贫示范体系。五个扶贫重点县已建成8个扶贫示范园区,园区面积达到8000亩;建成84个示范村;涌现出1480个示范户。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优选项目是基础
项目的科技含量、外在吸引力和发展前景,直接关系到科技示范工程的成败和扶贫重点村(户)的切身利益。实践中,我们坚持三个面向优选项目。一是面向市场选项目。项目的确定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当前市场、1未来市场,避免生产与销售的脱节。二是面向主导产业培育选项目。围绕特色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升级,优选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确保新上项目能够拉动和促进当地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后劲和可持续性。三是面向资源优势选项目。把项目的确定与当地资源优势、传统种养习惯、群众内在积极性结合起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增强贫困群体抗风险的能力。三年来,引进和嫁接种植优良品种70个、养殖品种12个;8个园区与34个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聘请和引进中、高级人才47名。有260人既是项目业主,也是科技带头人。
二、园区建设是平台
扶贫科技示范工程是以园区为龙头,科技示范村为纽带,科技示范户为辐射点,带动广大贫困户脱贫为根本目标的新型科技扶贫模式。一是示范作用,即通过园区的示范,把新品种、新技术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每个园区都设有试验区、推广区,让群众亲眼目睹学以致用。二是带动作用,即把成功的项目向扶贫重点村、户进行推广。8个园区仅周转羊就带动起70个示范村、1200个示范户。三是培训作用,即为贫困村培训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每个园区都有培训场所,聘有专业技术
人员,有专门培训经费,两年来,利用园区培训农民20000多人次,其中1300名农民成为科技示范户。四是市场化作用。即为贫困村优良品种的引进和产品销售提供平台。
三、机制创新是关键
我们主要进行了两项创新。一是完善投入机制。明确了“用活政府扶贫资金、撬动群众自有资金、吸纳社会资金”的总体思路,拓宽了融资渠道。初步形成了开发型、嫁接型、扶贫主导型、下岗职工投入型和招商引资型五种融资渠道,实现了扶贫科技工程项目资金投入多元化。如:经济住房中心投入1600万元兴建广平县扶贫示范园区;涉县园区制定优惠政策向社会公开招商引资,引进养殖大户18家,资金1200万元,在科技示范村、户建设中引入竞争机制,利用政府补助激活群众自我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使政府与农民的投资比例达到了1:1.1。二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实现政府投资的社会效益、园区法人的经济利益的有机统一,市先后出台《邯郸市扶贫开发科技示范园区管理意见》等3个规范性文件,就园区的发展计划、形式和内容等作了具体要求,明确“八有三提高”:八有:有详细的发展规划,培训基地,规范的运行模式,体现本县特色、符合扶贫性质的标志性建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措
施,详细的档案资料,科技实验场地,稳定的技术依托。三提高: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园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园区以独立法人经营,县扶贫办以扶贫资金补助为条件,双方签订《扶贫开发科技示范园区共建协议书》,进一步明确了园区与扶贫机构的权力与义务,达到了政府、园区法人和贫困户三方利益的统一。
四、强化服务是保障
市委、市政府在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多方面为示范工程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一是技术服务。整合农、林、畜、水、科技等部门的力量和优势,在种养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提供优种采购、节水灌溉、科学栽培、防疫灭病等方面技术。二是人才服务。从03年开始,每年从扶贫重点村中优选100名高中毕业生到河北农大学习,政府提供补助,为贫困村(户)接纳先进技术培养和储备人才资源。三是资金服务。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科技示范村(户)提供小额贷款,仅魏县就为600 个蔬菜示范户提供了480万元的资金支持。
科技示范有力推动了我市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一是加快了整村推进步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为重点村、户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
膀,全市有258个村、28万人口如期脱贫,60个村由原来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村。去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比当期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幅高出4个百分点。
二是形成了主导产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魏县的果品、花卉、无公害蔬菜示范区已带动6个乡(镇)的16000贫困人口发展小杂果、蔬菜种植。涉县养殖园区的发展,迅速带动起40个村从事养殖业,全县优质羊存栏达到5万只,关防乡后岩村周转羊达2000多只。
三是整合了社会资源,形成了新生的扶贫力量。政府扶贫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实现了由依靠政府向“三元化”(政府、民营企业家、扶贫对象)转变,政府资金投入也由输血功能向造血功能转变。8个园区4100万的总投资中,民营企业(包括工商资本)、政府投入的比例为85:15。示范村吸收群众投资1200万元,是当期政府投入的40%。借鉴科技示范工程建设资金的运作方法,三年来组织46名民营企业家投资2亿元,新上扶贫项目53个,带动4万多贫困人口脱贫。
四是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扩大了扶贫成果。在扶贫资金使用与管理上,实现了由平均分配向主导产业倾斜的转变、由资金到村、到户向项目效益到村、到户转变,发挥了项目的整体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