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矿厂工艺调试报告

时间:2019-05-15 12:3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选矿厂工艺调试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选矿厂工艺调试报告》。

第一篇:选矿厂工艺调试报告

选矿厂工艺调试报告

一.2006年6月6日选矿厂正式开工,各级领导到选矿厂进行剪彩,由200吨选厂的原班人员进入500吨选矿厂进行调试工作.二.选矿厂开工时的工艺流程:

三.2006年6月6日开始调试以后,很多问题陆续暴露出来:

1.破碎段:

1)破碎主要的问题是设备问题,设备老出问题,以旋盘破碎机出现的问题最多.破碎破的矿量跟不上球磨机的处理量,通过改进修理旋盘破碎机到年底基本正常,通过人员调整把破碎人员分车三班二运转制,最终解决了破碎处理矿量的问题.2)破碎还有个问题是除尘工艺和设备不行,起不到收尘作用,厂房和厂外都是灰尘,工作环境极差,通过年初的改造,通过2个月的运行,收尘率达到80%以上,极大地改善工作环境还回收了不少粉矿,解决了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又增加经济效益

2.球磨系统:

1)1段球磨机在开车一月后,进行日常检修及清理钢球工作时,发现衬板已碎裂,必须进行更换。经过2天2夜的抢修后完工。更换后的衬板使用到年底

2)2段球磨机开车起来噪音较大,到年底改为橡胶衬板。极大地降低了噪音。

总的来说球磨这块由处理量不大到逐渐增大的过程,到现在为止处理量已达到500吨/日以上,其中钢球配比进行了多次调整,付出了很多艰辛的劳动。科研所最初给的钢球配比为:

1段球磨的钢球配比为: Ø120:Ø 100:Ø80:Ø 60=1:2:5:2

钢球添加总量为:24吨。经过运行磨矿效果不太好。又进行调整为Ø 100:Ø80:Ø 60=5:3:2,经过运行效果还是不好,最后改为:

Ø 100:Ø80:Ø 60=2:5:3,到现在效果还可以,处理量可以达到500吨/日以上,分级机溢流细度-200目53%以上,钢球补加系数也由1降为.0.8。

2段球磨的钢球配比为: Ø80:Ø 60=4:6,钢球添加总量为:18吨。效果不好,Ø80占的比重大,最后改为Ø80:Ø 60:Ø 40=1:5:4,钢球补加系数也由1降为.0.6。到现在看来还有待改进,可以全部添加Ø 40,以增加磨矿效果。

3.旋流器:

旋流器也是很重要的选别设备,旋流器开始使用时效果不是很好,后加装压力表,溢流部分返回砂泵,以保证旋流器进口压力的稳定,并要控制旋流器的进口压力在0.08-0.12之间,旋流器的沉砂嘴也从Ø45,Ø50,Ø65都试过,但压力控制的不是很好,原因是沉砂口离2段球磨太远,沉砂浓度高容易堵塞管路,必须往沉砂管路里加清水,这就降低了磨矿浓度,也不能增大旋流器进口压力。后把旋流器改到2段球磨机给矿鼓上部,解决了管路堵塞的问题,并可以控制旋流器的进口压力在0.08-0.12之间,旋流效果可以,溢流细度-200目在70%以上。

4.跳汰机和摇床:

刚开始调试时,只有1段装了旁动隔膜跳汰机,摇床尾矿砂泵一开就堵,为了重选调试,采用人工挖矿的方法,后改为摇床尾矿到搅拌桶,在用泵打到分级机返砂上端,直接进入1段球磨机,这样1段重选才开始运转,运转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跳汰机电机开始没有装变频,冲次太高。旁动隔膜跳汰机设备出现了不少问题。筛面易损坏,经常更换筛面,后筛面

进行了加固处理,解决了这个问题。摇床的床面也由粗砂型改为细砂型。

刚开始1段重选回收率只有15%左右。经过观察研究决定取2段磨后矿浆进行试验,在摇床上试验发现细粒明金可观,又进行多次取样,试验效果都很好。决定2段安装跳汰机、摇床,并进行摇床尾矿与回水系统相配套改造,把摇床尾矿打到脱泥斗里,沉砂进入2段球磨机。回水进行再利用,经过运转,重选回收率提高到30%以上,摇床用水和球磨用水大部分采用回水,效果很好。

5.浮选:

浮选工艺指标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时好时坏,受给矿浓度和给矿细度影响较大,年底检修时加装了2台精选机,管路也进行了加粗该造。到4月份又对药剂用量进行了精确的控制。严格按要求添加。到5月份结束浮选回收率达到88%

四.总的来说,通过半年多的调试,设备工艺都进行了极大的改进。工艺基本达到了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重选回收率还不是太理想,浮选指标也不是很稳定,重选如果加装尼尔森选矿机,可能还可以提高不少重选回收率。浮选自动化加药系统的安装,可以保证药剂的稳定和稳量的添加,对浮选指标的稳定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现工艺流程:

第二篇:调试+运行工艺总结

一体化设备工艺调试总结

考虑到我们设备的目标是打造标准化产品,故以下分析重点针对典型生活污水。

以下分析数据及结论以西科大试验机、云南项目、紫阳项目(贝斯-50型号)为基础分析实际总结为依据:

总的来说,对于确定工艺(A3/O+MBBR)后的调试(含运行)之所以还能分出不同,主要是针对不同进水水质来分的。众所周知,不同类型(污染程度)的污水在同一工艺下运行,在前期调试及后期运行中,在工艺控制方面肯定是不一样的。下面就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水,在小型一体化设备调试及日常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给出对应解决措施:

一、典型生活污水:即各个污染物浓度比例正常,在合理范围内,一般来讲指COD在400左右,氮类污染物在30左右,磷类污染物在4左右,PH在7左右,该类水系统启动较容易,且后期运行也会比较稳定(试验机已验证),该类污水的达标处理我们的一体化设备是完全没有难度,即便在我们早期设备中也已经得到过充分证明,下面就这一类型污水做下关于调试及运行的分析总结。

1、调试: 系统启动:

1)设备初次启动接种污泥,好氧池污泥沉降比(SV30)要求达到20%以上,系统闷曝24小时,此阶段主要是为恢复接种污泥活性,若接种为新鲜活性污泥(非脱水干污泥)可省略此步骤直接进入驯化阶段,注意,就我们贝斯设备来讲闷曝时间不宜过长;

2)完成系统污泥接种后就开始污泥驯化,期间要注意控制以下条件参数:a、调试期间,控制好氧DO值,2mg/l左右即可,不宜过高。之所以要强调一下这个常识,主要是我们的设备总体积较小(相对污水厂),各个功能池就更小,且调试期间系统污泥性状处于恢复适应期,微生物活性处于非活跃期,代谢较慢,因此在这个阶段,充氧设备稍微一开,充氧区溶解氧就会很快升到很高值,对填料挂膜及生物量稳定造成不利影响,进而给调试造成不必要延期;b、系统调试期间需控制好每天原水进水量(不宜大于设计处理能力的50%),需现场人员密切观察系统污泥量变化(可通过简易观察沉降比来判断)及填料生物膜附着情况,以确定时间段内合理的原水进水量。一般来说,在系统初次启动时期,主要观察每天系统内生物量有无增减(有缓慢增长视为正常);c、我们的一体化设备受水质分析条件限制,调试主要靠现场人员细心观察判断,以产水目测比较清亮透彻为主要估算依据,在b项基础上,如果观察到系统产水较清亮,则可缓慢增大进水量,增大多少以产水与上次相比是否清澈透亮为依据,直到达到设计进水量,产水仍稳定清澈透亮,申请化验;d、现场调试人员调试阶段主要通过观察控制系统生物量及生物物理性状(比如颜色为土黄色、气味无厌氧臭味、沉降性较好泥水分界明显、污泥絮体较大呈片状等)来判断设备系统是否已经完成调试,只要设备各功能区生化性能正常,产水达标是水到渠成的事(试验机已经证明); 3)特别强调:系统充氧搅拌力度不宜控制过大,否则不宜填料挂膜;如此基本15天可实现系统产水主要污染物达标,填料生物膜有一定量的附着,基本完成系统生化调试;

2、日常运行:

日常运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控制干预手段维护处理系统的稳定性,进而来实现系统产水稳定达标,一体化设备的日常运行也是如此,合理的工艺控制模式在调试阶段已经被确定,日常运行就是维护控制的稳定,并根据来水变化和季节等因素对这个控制模式进行校准,以保证产水稳定达标。

1)夏季控制:好氧DO值不宜大于4m/l,否则挂膜填料极易脱模;同时考虑到系统除磷主要是通过排放剩余污泥来实现,过高的溶解氧条件下,系统污泥自身消耗加剧对系统除磷不利;剩余污泥控制每3天左右排放一次,自动排泥时每次排泥时间不宜超过20秒,若监测到产水氮类污染物浓度超标,视超标情况,需适当延长剩余污泥排放间隔,减少系统剩余污泥排放,若监测到产水磷类污染物浓度超标,视超标情况,需适当减短剩余污泥排放间隔,以实现增大剩余污泥排放量;沉淀池污泥回流设定间歇回流,回流目的是将沉淀池截留系统污泥重新返回系统循环,因此,需视系统污泥量情况确定回流间隔及大小,以目测不到沉淀池有大量污泥上浮,视为合适的污泥回流间隔,该时间间隔因不同型号设备沉淀泥斗大小及回流数量不同而不同,需具体型号分析;沉淀池排渣设定时间间隔以每天排渣1次为宜,每次排渣时间30秒以内,若系统仍有污泥在池表面积累,则说明污泥回流设定欠合理,否则若任意减短排渣间隔延长排渣时间必然造成系统污泥非正常流失,进而影响系统稳定性;

2)冬季:考虑到我们设备因规模较小造成的整体保温效果较低现实,冬季低温环境必然严重影响设备生化处理效率,且冬季系统原水污染物浓度会有一定增高,因此系统需适当增加生物量,具体做法就是适当提高系统污泥浓度,具体参考西科大实验室相关运行经验;

二、非典型生活污水

非典型生活污水也是生活污水,只是由于一些仅存在某些特有生活习惯的地区或环境,而造成的该类生活污水出现的污染物浓度比例失调的生活污水。该类水其中某项污染物浓度偏高或偏低,进而造成适宜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比例失调,系统微生物无法正常生长,而影响产水很难实现全部指标达标。

以下就该类列举集中我们遇到的情况进行分析。

1、原水COD偏高,但可生化性能良好,氮、磷类污染物浓度正常,该类污水只需在运行中提高系统污泥浓度同时维持好氧区溶解氧2mg/l即可,以云南曲靖白龙树村项目为例,原水COD浓度检测在1000mg/l左右,但氮磷类污染物浓度不高,SV30在35%左右即可保证产水达标排放,该类水缺点就是剩余污泥产量较大;

2、原水总体污染物浓度偏高,但各种污染物浓度比例合理,即有机污染、氮、磷类污染都处于较高值,但总体浓度值接近合理的100:5:1范围。该类水在运行中需考虑放大停留时间,否则氮类污染物不易达标,同时需增大系统生物量;

3、原水氨氮总氮偏高,60mg/l以上,COD、TP正常,需延长剩余污泥排泥间隔4-5天排一次剩余污泥,需保证厌氧、缺氧段充分满足工艺对DO值的控制要求,一定避免DO值过高;

4、原水总污染浓度较低,COD污染在100mg/l左右,属于微污染污水,该类水在一体化设备这种小型水处理项目中,想稳定长时间达标,只能通过填料挂膜来实现,因为有机物污染较低,污泥很难正常生长。该类水在调试及日常运行中必须特别注意系统充氧量及充氧强度不能高,以保证填料有效挂膜,只要填料能正常挂膜,在运行中生物膜能正常更新,则产水必然能稳定达标;

5、原水氮、磷类污染物偏高,而COD浓度正常,进而造成正常生化进行中碳氮磷比失调,造成系统脱氮进行不完全,磷类无法正常排出系统(COD低,系统无法维持足够多的污泥,无法排泥分离去除磷)。该类水经验证可以通过投加碳源,实现配平衡碳氮磷比例,进而实现系统正常运行达标排放,但运行成本较高,同直接进行化学降解成本上相差无几。

第三篇:AAO工艺调试运行体会

A/A/O工艺调试运行体会

摘要:根据实际工程调试遇到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对A/A/O工艺调试及运行模式作了探讨,结合各污水厂水质、水量特点和不同的处理设施,对A/A/O工艺运行中各工艺控制参数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有效控制,并就调试过程遇到的问题谈几点体会,为新建和将建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A/A/O工艺,调试运行,溶解氧,污泥龄

A/A/O工艺是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系统所构成,是在A/O除磷工艺基础上,在厌氧反应器之后增设一个缺氧反应器,并使好氧反应器中的混合液回流至缺氧反应器,使之反硝化脱氮。污水首先进入厌氧反应器,兼性发酵细菌将废水中的可生物降解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发酵产物,如VFA;混合液进入缺氧反应器后,反硝化细菌就利用好氧反应器中经混合液回流而带来的硝酸盐和废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达到同时去除有机碳与脱氮之目的。随着废水进入好氧反应器,聚磷菌除了吸收、利用废水中残余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外,主要是分解体内贮积的PHB,放出能量以摄取环境中的溶解性磷,并以聚磷的形式在体内贮存起来,实现自身的生长繁殖,并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将磷去除。

A/A/O工艺由于具有同时除磷脱氮功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根据笔者对几个新建城市污水厂调式过程遇到的问题,谈几点感受和体会。1调试运行前的检查

调试前对构筑物、设备等进行认真检查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所有调试的污水厂中发现以下问题较普遍:(1)构筑物、管道内的建筑垃圾未清理干净,造成水泵和曝气系统的堵塞,影响排泥。(2)预留孔洞、管道伸缩缝、电缆穿孔处密封不好,通水后存在漏水现象,影响调试工作。(3)出水堰和墙体接缝处渗漏严重,甚至导致堰口不出水,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4)搅拌器或推进器安置角度不正确或位置不合理,导致能量浪费和局部流速不足,造成局部污泥沉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污水厂通水调试前,必须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各构筑物、管道线路和机电设备能够按设计要求运行。2调试过程各因素合理控制

由于各城市的气候与城市污水水质、水量的不同,需要充分利用工艺特点并结合运行环境对各运行参数进行有效调控。2.1气候及水温 由于各城市地理环境不同,其气候、气温也不一样。对于南方城市,四季温差较小,年平均水温约20℃,夏季最高水温约29℃,冬季最低月平均水温15℃。一般来说,水温>15℃对于微生物处理效率影响不大,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调试。在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均低于8℃,水温低于15℃。如西北某污水处理厂调试是在11—12月进行的,当时气温8℃以下,水温12℃,虽然可以进行培菌工作,但水质处理效率降低,培菌工作时间延长。因此,在北方最好避免冬季进行污水调试。2.2入流水质及水量

对于一些环境基础设施薄弱,清污不分的城市,普遍存在污水增长迅速,而污水截留率及集中处理率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现象。对于一些工业城市,如调试中的南方某污水厂,水质成分复杂,难降解,有毒物质含量高,且水质波动大,从而影响活性污泥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污泥膨胀、污泥中毒等。因此,对于新投产的污水厂,要使工艺运行稳定,必须收集完整的基础资料,尤其是城市现状水质资料。另外要求工艺调试人员善于把握进水水量、水质特点,观测在线pH变化,每天进行微生物镜检,以便及时进行工艺调整,如采取增大污泥龄、减少排泥量、加大回流比、提高溶解氧等措施。2.3自控方面的运用

在自控方面,污水厂采用微机控制管理系统分散检测和控制,集中显示和管理,各种设备均可根据污水水质、流量等参数自动调节运转台数或运行时间。但在一些污水厂的自控方面投资较大,实际运用意义却不大。因此,污水厂的软件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软件做到功能全面,画面简洁,易读、操作方便,易于掌握。

(2)软件必须可靠、实用,易于修改,且要考虑到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特殊情况,如电动闸阀和水泵的联动开机;在局部位置设置自动控制系统,如由进水泵房的水位来控制水泵的运转等。(3)软件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实时和历史趋势显示、显示报警管理、用户综合报表等功能。一般包括: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仪表显示图、空气总流量实时趋势图、污水总流量实时趋势图和历史趋势图,故障报警的实时查询及记录,报表系统可打印班组报表、月报、年报等。因此,有一套好的自控软件,不仅在调试阶段大大减少调试人员的工作强度,改善污水厂的内部管理,满足工艺要求,而且可使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在较经济状态下运行。2.4构筑物及设备的特性

一般来说构筑物和设备已经选定,不可能变动,但充分利用构筑物及设备的特性进行工艺调整也是缩短调试时间的要素。

(1)实现最优化的动力组合。如根据进水泵的型号流量不一致的问题,可依据进水量进行水泵开启台数的组合;对于搅拌器和具有推进作用的曝气装置可以进行合理组合,保证充氧和搅拌的适宜。

(2)利用氧化沟可调堰板进行间歇式的进水、曝气、静沉、滗水等培菌操作和调整氧化沟的流态和溶解氧的分布。利用超越阀及各阀门的切换进行活性污泥在系统内的转移调整控制。(3)实现合理的排泥。根据集液池液位计、泥位计等仪表进行剩余泵的开启。根据脱水机的特性进行排泥控制,保证进入脱水机的污泥性能符合脱水设备污泥工艺要求。2.5人员培训

由于污水厂刚进入启动运行,操作人员缺乏对污水处理过程的了解,不能对系统进行及时调整,将延长调试时间。因此,要求操作人员对本厂的工艺流程及各构筑物和设备的作用有初步了解;其次,对设备操作及易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及时排除故障的培训,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对化验人员进行活性污泥培养驯化效果的培训。由于化验人员对取样时间、位置和分析操作不熟练等原因,造成了化验项目不全面,结果不连续,准确率低等问题,这也会影响调试的进程。

3调试过程的工艺参数控制 3.1溶解氧

在活性污泥培养初期,微生物未增长,需氧量少,因此将供气量调小,甚至可以通过空气排水阀放掉部分空气,防止曝气池上出现过多的泡沫。如果泡沫量过大,影响调试运行,可采用间歇曝气,一般停曝气时间控制在4~8h之间,同时观察曝气池内污泥的颜色和气味,正常的污泥颜色为黄褐色,泥腥味,当发生供氧不足或厌氧,泥色变为黑色,并有污泥上浮的现象,此时必须进行曝气。3.2活性污泥的生物相

在生活污水中,存在着大量微生物,当曝气池内的钟虫、累枝虫增多,并且出现楯纤虫、固着型纤毛虫等多种原生动物(一般1周可出现以上情况),表明活性污泥基本成熟。随着活性污泥增长,大约2~3周后可发现一些轮虫、线虫等后生动物,表明活性污泥完全成熟。3.3污泥增长量计算

污泥的增长需要一个过程,污泥的增长量的计算可粗略的按进水BOD5的40%(包括内源呼吸及氧化消耗的量),再加上截留进水SS总污染量即是在生物系统内活性污泥的总量。这些污泥分布在厌氧池、A/O池以及二沉池的污泥内。当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量达到1000~1500mg/L浓度、沉降比为10%左右时,污泥培养过程基本完成。3.4回流比

在试运行初期,回流比可控制到100%~200%,以便保证二沉池内的污泥及时回流。当微生物增长到一定阶段时,调整回流比在100%以下。SVI在50~100mL/g时,可使外回流比降至50%~60%。另外以沉降曲线为依据,在保证二沉池内不出现硝化和释磷的前提下进行回流比控制。

4A/O脱氮最优的运行管理 4.1对溶解氧的控制要求

对于A/A/O工艺,厌氧池、好氧段的溶解氧是保证聚磷菌对磷的充分释放与吸收的重要条件;控制缺氧段、好氧段的溶解氧值是影响硝化与反硝化是否彻底脱氮的一个重要因素。(1)一般好氧段溶解氧控制在1.5~2.5mg/L之间。如果好氧区溶解氧下降,说明曝气不足。(2)缺氧段溶解氧控制在0.5mg/L以下,如果溶解氧较高,说明内回流比值过大。

(3)厌氧池中的溶解氧控制在0.2mg/L以下。当出现溶解氧过高,检查外回流比配置是否合理或者搅拌强度是否过大导致将空气中的氧复原至水中。4.2F/M(BOD负荷)控制

在污水厂调试初期,由于活性污泥数量不足,BOD5负荷大于0.3kgBOD5/(kgMLVSS·d),BOD5去除率低,脱氮效果不足30%,当BOD5负荷逐渐接近0.3kgBOD5/(kgMLVSS·d),BOD5去除率可达90%,硝化效率明显提高,脱氮效果可达到70%。当系统污泥负荷继续降低到0.15kgBOD5/(kgMLVSS·d)时,脱氮效率变化不大,这是由于有机物和氮的比值一定的缘故。当BOD5负荷小于0.1kgBOD5/(kgMLVSS·d)时,BOD5去除率及脱氮效率反而降低。这是由于进水有机物少,微生物处于饥饿衰老状态,活性污泥絮体解体,絮凝性变差,沉降性能恶化,导致出水混浊。因此,在实际运行中保持适中的污泥负荷是有必要的。一般A/A/O工艺BOD5负荷变化控制在0.10~0.30kgBOD5/(kgMLVSS·d)范围,属低负荷运行工艺。在此范围内,BOD5去除率可达90%,脱氮效率70%以上。4.3污泥龄的控制

对于A/A/O工艺,污泥龄的控制是脱氮除磷运行的重要参数。当进水量及水质恒定时,需要合理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量,调节MLSS的浓度。通常在冬季运行时控制MLSS在3500mg/L左右,污泥负荷为0.1kgBOD5/(kgMLVSS·d)左右,SRT控制在12d左右;在夏季运行时控制MLSS在2000mg/L左右的低浓度运行,污泥负荷为0.18kgBOD5/(kgMLVSS·d)左右,SRT控制在8d以下运行效果较好。5建议

A/A/O工艺具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出水水质较稳定,可以进行脱氮除磷,但硝化菌、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在有机负荷、泥龄以及碳源需求上存在着矛盾和竞争,很难在同一系统中长期获得氮、磷的高效去除;同时A/A/O工艺存在着碳源不足和回流混合液中硝酸盐进入厌氧区干扰除磷的问题。因此,要获得同时脱氮除磷的良好效果,运行时需精心调配,如在桂林某污水处理厂运行中出水能达到保持在TP<1mg/L,TN<15mg/L,BOD5<10mg/L,SS<20mg/L,CODCr<30mg/L,NH3-N<10mg/L,NO3-N<3mg/L的较佳稳定效果。另外在A/A/O工艺中应避免选用重力式污泥浓缩池,同时应加强污泥脱水工作,使剩余污泥及时脱水,防止上清液及脱水机的滤液中的磷重新回流到进水泵前的集水池内,导致磷在处理系统内循环。

第四篇:各种水处理工艺的调试

调试前准备工作:确保池体无漏水,设备无故障,管线畅通,阀门启闭自如。

一、水解酸化

调试工序

1、投泥、进水:

(1)投加厌氧污泥,投加的污泥量为30~50kg/m3(污泥按95%含水率算),水解酸化池的有效池容为:710m3,至少需要污泥22吨,投加污泥后注入部分稀释后的生产废水,内循环3~4天再进水。适当投加营养物质,提高污泥活性,可添加家畜粪便作为营养物质。

(2)先注入池体约三分之二的清水,然后注入少量生产废水(保证混合废水的COD不能太高)。

(3)进水水量控制在设计进水的20%~30%左右,随后逐步增加进水量。生产废水水量为2000m3/d时,COD=13000 mg/L,需稀释至COD=2000~4000 mg/L,则生产废水水量定为310m3/d,加清水至进水量为2000m3/d左右。若容积负荷太高,可减少生产废水进水量。

2、PH 测定该混合废水的PH并记录,投加石灰调节废水PH至6~8,PH值用精密PH试纸测试即可。

3、COD 测定该混合废水的COD并记录,及时调整进水量,控制好容积负荷。

4、DO 兼氧环境,DO在0.2~0.5,可用便携式溶解氧仪测试。废水作跌水流入,从而达到自然充氧的目的。

5、排泥

池内安装1#和2#污泥泵,1#和2#污泥泵均为每天开启1次(也可监测沉降比决定是否需要排泥),每次15-30min,若污泥量很大,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污泥泵的开启时间或缩短开启周期,反之亦然。

6、挂膜

定期检查池内填料挂膜情况,是否有堵塞等,及时清理。还需注意当系统停止运行时,要始终保持池内水位没过填料层,以免填料被暴晒老化,更严重的是微生物死亡,填料结块硬化。

7、监测项目:COD、PH、DO、沉降比。

6、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PH过高或过低 ——增加或减少碱量(2)COD过高——降低生产废水进水量

(3)挂膜不好——容积负荷太大,降低生产废水进水量

二、斜管沉淀池

调试工序:

1、进水:水解调节池出水自流入斜管沉淀池

2、加药工序: 沉淀池前端小格内加PAC、PAM,二者结合,絮凝与助凝并存,投加量由处理水量、水质而定。加碱调整pH值到6.8~7.2范围内,根据水解调节池出水pH值调整加药量,配药在罐旁边的旧池中进行。

3、排泥:根据污泥产量及贮泥时间及时排出污泥,一般存泥时间为2-4小时,池内安装3#污泥泵,3#污泥泵每4h开启1次,每次15-30min,若污泥量很大,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污泥泵的开启时间或缩短开启周期,反之亦然;沉淀池污泥排放量可根据污泥沉降比、混合液污泥浓度及沉淀池泥面高度确定。定时巡视沉淀池的沉淀效果如出水浊度、泥面高度(沉淀池上清液的厚度一般为0.5-0.7米左右)、沉淀的悬浮物状态、水面浮泥或浮渣情况等,检查各管道附件、排泥装置是否正常,各堰出流是否均匀,堰口是否严重堵塞,及时清理出水堰及出水槽内截留杂物及漂浮物。

4、监测项目:COD、PH、沉降比,浊度。

5、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PH过高或过低 ——增加或减少碱量(2)COD过高——降低生产废水进水量(3)出水不清——增加絮凝剂的量

(4)斜管堵塞——干池后,可用高压水枪冲洗

(5)污泥上浮——可能是斜管堵塞造成污泥堆积,增加排泥时间(6)微生物在斜管上挂膜——定时清理

三、UASB反应器

调试工序:

1、投加接种污泥:

(1)种泥:最好直接使用颗粒污泥,当没有现成的污泥时,应用最多的是污水处理厂污泥池的消化污泥。没有消化污泥和颗粒污泥时,化粪池污泥、新鲜牛粪、猪粪及其它家畜粪便都可利用作菌种,也可用腐败污泥和鱼塘底泥作接种污泥,但启动周期较长。

(2)投加量:填充量约占反应器有效容积的20%~50%(污泥接种浓度不低于10Kg·VSS/m 3),但填充量不大于反应器有效容积的60%。

(3)投加方法: 投加前用滤网过滤,防止无机污泥、砂以及不可消化的其它物进入厌氧反应器内,将含固80%的接种污泥加水搅拌后,用污泥泵均匀的输入到UASB 反应池各布泥点。

2、进水:

(1)集水池出水由1#污水提升泵提升到UASB反应罐;集水池差不多满时即可开启1#污水提升泵进水,1#污水提升泵开启之前先确保已开启2~9#进水分区控制阀和1#进水总阀,后启动1#污水提升泵,1#污水提升泵正常24h运行,遇无来水或检修等情况必须关闭水泵,关闭步骤为先关闭1#污水提升泵后关1#进水阀即可,2~9#进水分区控制阀不用关;来水正常后按上述步骤开启水泵即可。

(2)接种污泥启动

启动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根据污泥负荷可以算出进水量,公式如下:

式中 Ns--污泥负荷,kgCOD(BOD)/(kg污泥.d);

Q--每天进水质量,m3/d;

S--COD(BOD)浓度,mg/L;

V--厌氧(好氧)池有效容积,m3;

X – 投加污泥浓度,mg/L。

1)、起始阶段反应池负荷从 0.5-1.0kgCOD/m 3 d 或污泥负荷0.05-0.1kgCOD/kgVSS·d开始。进入厌氧池消化降解废水的混合液浓度不大于 COD5000mg/L,并按要求控制进水,最低的 COD 负荷为1000mg/L,进液浓度不符合应进行稀释。将进水稀释至COD为2000mg/L左右(可用其他废水稀释),若进反应器的流量为2000m3/d(稀释后水量),则需COD为13000mg/L的原水量为310m3/d左右。进液时不要刻意严格控制所有工艺参数,但应特别注意乙酸浓度,应保持在 1000mg/L 以下。进液采用间断冲击形式,即每 3~4 小时一次,每次 5-10min,之后逐步减断间隔时间至 1 小时,每次进液时间逐步增长 20~30min。起始阶段,进水间隔时间过长时,则应每隔 1 小时开动泵对污泥搅拌一次,每次 3~5min。

2)、启动第二阶段当反应器容积负荷上升到 2-5kgCOD/m 3 d 时,这一阶段洗出污泥量增大,颗粒污泥开始产生。一般讲,从第一段到第二段要 40d 时间,此时容积负荷大约为设计负荷的 50%。

3)、启动的第三阶段从容积负荷 50%上升到 100%,采用逐步增加进料数量和缩短进料间断时间来实现。衡量能否获进料量和缩短进料时间的化验指标定控制发挥性脂肪酸 VFA 不大于 500mg/L,当 VFA超过 500-1000mg/L,厌氧反应器呈现酸化状态,超过 1000mg/L 则表明已经酸化,需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进料,进行菌种驯化。一般来讲第二段到第三段也需 30-40d 时间。

4)、启动的要点

1启动一定要逐步进行,留有充裕的时间,并不能期望很短时间进入加料运行达到厌氧降解的目标。因为启动实际上是使细菌从休眠状态恢复,即活化的过程。启动中细菌选择、驯化、增殖过程都在进行,原厌氧污泥中浓度较低的甲烷菌的增长速度相对于产酸菌要慢的多。因此,这时负荷一般不能高,时间不能短,每次进料要少,间隔时间要长。

2混合进液浓度一定要控制在较低水平,一般 COD 浓度为1000-5000mg/L,当超过 5000mg/L,应进行出水循环和加水稀释至要求。

3若混合液中亚硫酸盐浓度大于 200mg/L 时,则亦应稀释至100mg/L 以下才能进液。

4负荷增加操作方式:启动初期容积负荷可从0.2-0.5kgCOD/m 3 ·d开始,当生物降解能力达到 80%以上时,再逐步加大。若最低负荷进料,厌氧过程仍不正常 COD 不能消化,则进料间断时间应延长 24h 或2-3d,检查消化降解的主要指标测量 VFA 浓度,启动阶段 VFA 应保持在 3mmoL/L 以下。5当容积负荷提高到 2.0kgCOD/m 3 d 后,每次进料负荷可增大,但最大不超过 20%,只有当进料增大,而 VFA 浓度且维持不变,或仍维持在﹤3mmoL/L 水平时,进料量才能不断增大进液间隔才能不断减少。

3、排泥:安装有排泥阀,UASB产生的污泥比较少,实际运行时污泥浓度高了则需排泥。

4、PH:用精密PH试纸测进水(集水池中取水)和出水(ABR进水口取)的PH值。厌氧水解酸化工艺,对 PH 要求范围较松,即产酸菌的 PH应控制 4-7范围内;完全厌氧反应则应严格控制 PH,即产甲烷反应控制范围6.5-8.0,最佳范围为6.8-7.2。

5、营养物:厌氧反应池营养物比例为 C:N=(350-500):5:1。N源为尿素,P源为磷酸钠或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

6、监测项目:COD、PH、VFA、沉降比

7、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水质酸化——产酸菌过多,增加碱量,调整PH值在适度范围内,还要随时监测PH值并记录。

(2)污泥负荷提不上去——污泥不够、颗粒污泥没有形成、污泥产甲烷活性不足、每次进泥量过大间断时间短。增加种污或提高污泥产量、减少污泥负荷、减少每次进泥量加大进泥间隔、温度变化幅度太大,不利提高效率。

(3)反应器过负荷——反应器中污泥量不足或者污泥产甲烷活性不足,低负荷;提高污泥量增加种泥量或促进污泥生产;适当减少污泥洗出减少污泥负荷,增加污泥活性。

(4)污泥生长过于缓慢——营养不足或者污泥负荷太低造成的,增加进液营养与微量元素浓度或者增加反应器负荷。

(5)长期培养不出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往反应器内投加活性炭等吸附剂,促进污泥颗粒化。

(6)污泥洗出——调试初期出水带漂泥可能是反应器内细小的絮状污泥流出,不影响反应器的调试,但若中后期仍出水含大量漂泥甚至出现颗粒污泥洗出,则要增加增大污泥负荷,或者采用预酸化(沉淀或化学絮凝)去除蛋白质与脂肪。

(7)污泥产甲烷活性不足——温度不够、产酸菌生长过快、营养或微量元素不足、无机物Ca2+引起沉淀引起。提高温度、控制产酸菌生长条件(产酸菌需要偏酸一点的pH。维持一定的pH,防止了在传统厌氧消化过程中局部酸化区域的形成)、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

四、ABR 调试工序:

1、投泥:将在UASB培养好的颗粒污泥直接泵入ABR中,减少污泥驯化时间。

2、进水:UASB反应器出水通过溢流堰、出水管重力流入ABR反应池。

3、排泥:池内安装4#和5#污泥泵,ABR产生的污泥比较少,实际运行时污泥浓度高了则需排泥。

4、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填料长期不挂膜——如果填料没有很好的挂膜但是出水效果达到要求可以不予理会,但若影响出水水质,应通过投加活性炭、粉煤灰等促进挂膜或增加进水的有机负荷等方法。

5、监测项目:COD、PH、VFA、沉降比

五、SBR 调试工序

1、投泥:(1)投加量:根据反应器有效容积及污泥浓度(一般3~4g/L)计算所需接种污泥总量。SBR池有三格,每格有效池容为:910m3,接种污泥含水率为97%计,需外拉污泥量为273~360 m3,每池接种91~120 m3[(910m3×3g/L)÷(1-97%)=91m3]。(2)投加方法:用泵泵入池中。

2、进水:先注入三分之二的清水,后加少量生产废水(保证混合后的COD不超过500mg/l),开启曝气系统,闷曝2~4天,闷曝期间加白糖作为营养物,目的是提高COD,提高污泥活性,便于微生物的生长。闷曝后进水,进水量控制在设计进水的20%~30%,随后逐步增加进水量。

3、PH:测定该混合废水的PH并记录,用精密PH试纸测试即可,调节控制PH值在6-8范围内。

4、DO:好氧环境,调节曝气系统,DO控制在2~4范围内。出口的DO浓度控制在2.0mg/l左右。

5、营养物:好氧反应池营养物比例为 B:N=100:5:1。N源为尿素,P源为磷酸钠或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在调试期间也可以加面粉提高污泥活性,投加面粉前要用热水充分搅拌。

6、排泥:每天做沉降比,根据沉降比决定是否要排泥。

7、SBR池分池分阶段按时间顺序运行,各池各阶段设备操作:

(1)1#SBR池:开启10#进水阀同时开启1#进气阀,4h后关闭10#进水阀,再过2h关闭1#进气阀,开始沉淀工序,沉淀2h后开启1#排水阀,待水位到最低水位或满2h后关闭1#排水阀,静置0.5h后重新开始开启10#进水阀进水,如此反复运行;静置0.5h内开启6#污泥泵,开启5-10min,若污泥量很大,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污泥泵的开启时间或缩短开启周期,反之亦然。

(2)2#SBR池:10#进水阀关闭后开启11#进水阀,同时开启2#进气阀,4h后关闭11#进水阀,再过2h关闭2#进气阀,开始沉淀工序,沉淀2h后开启2#排水阀,待水位到最低水位或满2h后关闭2#排水阀,静置0.5h后重新开始开启11#进水阀进水,如此反复运行;静置0.5h内开启7#污泥泵,开启5-10min,若污泥量很大,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污泥泵的开启时间或缩短开启周期,反之亦然。

(3)3#SBR池:11#进水阀关闭后开启12#进水阀,同时开启3#进气阀,4h后关闭12#进水阀,再过2h关闭3#进气阀,开始沉淀工序,沉淀2h后开启3#排水阀,待水位到最低水位或满2h后关闭3#排水阀,静置0.5h后重新开始开启12#进水阀进水,如此反复运行;静置0.5h内开启8#污泥泵,开启5-10min,若污泥量很大,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污泥泵的开启时间或缩短开启周期,反之亦然。注明:1#~12#曝气分区控制阀调试时已调整好曝气量,运行时勿需启闭,开始曝气或结束时只启闭1~3#进气阀即可。

8、监测项目:COD、PH、DO、沉降比、镜检

9、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PH过高或过低——随时监测废水的PH值,增加或减少碱量控制PH值(2)DO过高或过低——曝气池DO过高,可能是因为污泥中毒,或培驯初期污泥浓度和污泥负荷过低;曝气池DO过低,可能是因为排泥量少曝气池污泥浓度过高,或污泥负荷过高需氧量大。则根据实际予以调整,如调整进水水质、排泥量、曝气量等可增加曝气时间。(3)排泥不均匀,有排泥死角——加大局部死角曝气量,使污泥活动起来(4)曝气不均匀——调整曝气量(5)污泥不增长或减少的现象——污泥所需养料不足或严重不平衡、污泥絮凝性差随出水流失、过度曝气污泥自身氧化引起。则要提高沉淀效果,防止污泥流失,如污泥直接在曝气池中静止沉淀,或投加少量絮凝剂;投入足够的营养量,或提高进水量,或外加营养(补充C、N或P),或高浓度易代谢废水;合理控制曝气量,应根据污泥量,曝气池溶解氧浓度来调整。(6)污泥膨胀:污泥就不易沉降,含水率上升,体积膨胀,澄清液减少——碳水化合物较多,溶解氧不足,缺乏氮、磷等养料,水温高或pH值较低情况下导致大量丝状菌(特别是球衣菌)在污泥内繁殖,使污泥松散、密度降低。解决的办法可针对引起膨胀的原因采取措施。如缺氧、水温高等加大曝气量,或降低水温,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值,使需氧量减少等;如污泥负荷率过高,可适当提高MLSS值,以调整负荷,必要时还要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如缺氮、磷等养料,可投加硝化污泥或氮、磷等成分;如pH值过低,可投加石灰等调节pH;若污泥大量流失,可投加5-10mg/L氯化铁,促进凝聚,剌激菌胶团生长,也可投加漂白粉或液氯(按干污泥的0.3%-0.6投加),抑制丝状繁殖,特别能控制结合水污泥膨胀。(7)污泥老化——排泥不及时、进水长期处于低负荷状态、过度曝气、活性污泥浓度控制过高导致。则要及时排泥、控制好曝气量,曝气池出口的DO浓度控制在2.0mg/l左右即可、,尽可能的降低活性污泥的浓度,以保证食微比能够保持在合理控制值内(0.15~0.25左右),必要时可以补充外加碳源来保证活性污泥的正常运行繁殖功能,如投加化粪池水、引入生活污水等。

第五篇:污水处理厂工艺调试方法

污水处理厂工艺调试方法

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调试的重要性还没被普遍认识和接 受,不少污水厂建成后没有进行工艺调试,这就产生了要么运行不起 来,要么运行起来水质达不到设计要求,运行成本偏高等现象。

事实上,工艺调试是污水厂投产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其重要性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现并解决设备、设施、控制、工艺等方面 出现的问题,使污水厂投入正常运行;二是实现工艺设计目标,即出 水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三是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量和水质的各项 控制参数,在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运行成 本。

一、调试内容及目的

调试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带负荷试车,解决影响连续运行的各 种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第二,活性污泥培养,主要是积累 处理所需微生物的量;第三,活性污泥驯化,其目的是选择适应实际 水质情况的微生物,淘汰无用的微生物;第四,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 质水量的工艺控制参数,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 能耗;第五,编制工艺控制规程,以指导今后的运行。

二、调试方法

(一)准备工作

1.人员准备:

a.工艺、化验、设备、自控、仪表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各一人。

b.接受过培训的各岗位人员到位,人数视岗位设置和可以进行轮

班而定。

2.其他准备工作:

a.收集工艺设计图及设计说明、自控、仪表和设备说明书等相关 资料。

b.检查化验室仪器、器皿、药品等是否齐全,以便开展水质分析。

c.检查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尺寸、标高是否与设计相符,管道 及构筑物中有无堵塞物。

d.检查总供电及各设备供电是否正常。

e.检查设备能否正常开机,各种闸阀能否正常开启和关闭。

f.检查仪表及控制系统是否正常。

g.检查维修、维护工具是否齐全,常用易损件有无准备。

h.购置絮凝剂。

(二)带负荷试车

开启水处理设施、管道中所有阀门和闸阀,启动进水泵送水,根 据各构筑物进水情况,沿工艺流程适时启动其他设备。在此过程中应 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检查进线总电流是否符合要求,变配电 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各种设备工作情况是否正常以及能否满足设计要 求,仪器仪表工作是否正常,自控系统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第二、用 容积法校核进出水、回流以及剩余污泥流量计计量是否准确,校核各 种仪表,检测进水水质,测量流速,测量并记录设备的电压、电流、功率和转速。第三、及时解决试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第四、编制设 备操作规程。

(三)活性污泥培养

活性污泥培养的实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处 理系统中产生并积累一定量的微生物,其培养方式主要有连续式和间 歇式。

1.连续式培养:连续式培养是指在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的情况下 进行的活性污泥培养方式。选择该种培养方式的条件是要有足够的进 水,即日进水量至少可以满足一台进水泵24小时的水量,连续式培 养的优点是培养时间短,微生物所需驯化时间短。其具体操作方法是 根据来水量的大小确定进水泵开机台数和生物池开启组数,格栅机、沉砂池、二沉池全开,开启外回流泵(若有内回流泵,选择不开),回流量控制在大于100%,曝气区溶解氧大于2mg/l,生物池流速平均不小于0.3m/s,绝对流速不小于0.2m/s,连续运行。在此过 程中,每天做好各项水质指标和控制参数的测定。当sv%达到10% 以上时,活性污泥培养即告成功,此时的出水BOD5、SS、COD等 指标一般可达到设计要求。

2.间歇式培养:间歇式培养是按进水、曝气、沉淀、撇除上清液 等四个阶段往复循环的培养方式,是在进水量小不能满足连续运行的 一种培养方式。其特点是微生物积累周期长,驯化时间长,操作工作 量大。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同时开启进水泵、格栅机、沉砂池,待生物 池充满水后开始曝气,同时停止进水,定时测量生物池,当COD、SS明显小于进水时停止曝气,沉淀2小时后再进水,同时撇除上清 液。在此过程中的水质指标和控制参数的测定及完成的标志同连续式

培养。

(四)活性污泥驯化

驯化的目的是选择适应实际水质情况的微生物,淘汰无用的微生 物,对于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处理工艺,通过驯化使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成为优势菌群。具体做法是首先保持工艺的正常运转,然后,严格控制工艺控制参数,DO在厌氧池控制在0.1mg/l以下,在缺 氧池控制在0.5mg/l以下,在好氧池控制在2-3mg/l,好氧池曝气 时间不小于5小时,外回流比50%~100%,内回流比200%~ 300%,并且,每天排除日产泥量30%~50%的剩余污泥。在此过 程中,每天测试进出水水质指标,直到出水各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五)工艺控制参数的确定

设计中的工艺控制参数是在预测的水量、水质条件下确定的,而 实际投入运行时的污水厂其水量水质往往与设计有较大的差异,因 此,必须根据实际水量水质情况来来确定合适的工艺控制参数,以保 证运行的正常进行和使出水水质达标的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能耗。

1.工艺参数内容:

需确定的重要工艺参数有进水泵房的控制水位、沉砂池排砂周 期、生物池溶解氧DO及氧化还原电位ORP、污泥回流比R、污泥 浓度MLV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数SVI、污泥龄SRT、剩 余污泥排放周期及日排放量、二沉池泥面高度等,其中影响能耗大小 的主要因素是进水水位的高低和污泥浓度MLVSS的大小,影响脱氮 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溶解氧DO和污泥龄SRT。

2.确定方法:

进水泵房水位在保证进水系统不溢流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在高 水位运行。用每天排除大海量的体积与集砂容积对比来确定排砂周 期,排砂量体积小于集砂容积。生物池DO及ORP根据厌氧池放磷 情况、缺氧池反硝化情况、好氧池吸磷和硝化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 下厌氧池的DO小于0.1mg/l,缺氧池的DO小于0.5mg/l,好氧 池的DO控制在2~3mg/l之间,厌氧池ORP小于-250mv,缺氧 池ORP在-100mv左右,好氧池ORP大于40mv。回流比R的大 小应根据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和磷的释放来确定,一般情况下 80%左右较合适。污泥浓度MLVSS通过污泥负荷来确定,脱氮除 磷工艺的污泥负荷一般在0.12kgBOD5/(kgMLVSS*d)左右较合 适。污泥龄SRT要考虑设计水质的要求,对脱氮除磷工艺而言,其 一般控制在8天左右。

(六)工艺控制规程:

工艺控制规程主要是用来指导生产运行的,是工艺运行的主要依 据,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各构筑物的基本情况;第 二,各构筑物运行控制参数;第三,设施设备运行方式;第四,工艺 调整方法;第五,处理设施维护维修方式。工艺控制规程应在工艺参 数确定后编制。

(七)调试中的其他工作:

污水厂要正确运行,还应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其主要包括管理制 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运行记录、设备设施档案等,在调试过程

中可分步完成上述工作。

三、应注意的问题

1.通过前对所有设施、管道及水下设备进行检查,彻底清理所有 杂物,以避免通水后管道、设备堵塞和维修水下设备影响调试的顺利 进行。通水后进行水下设施设备的维护困难相当大,主要是因为维修 需将水池放空,而水池的容积小则几千个立方,大则上万立方,放空 一次相当费时费工,特别是有活性污泥后,水往哪放本身就是个问题,放出去会发生污染事故,放到别的池子往往又装不下。因此,在通水 前一定要认真检查、清理。

2.对进水水质严格进行监控,尤其是PH,超过要求时应立即采 取相应措施,否则会使培菌工作前功尽弃。

3.培菌初期,曝气池会出现大量的白色泡沫,严重时会堆积两三 米高,污染走道和现场仪器仪表,这一问题是培菌初期的必然现象,只要控制好溶解氧和采取适当的消泡措施就可以解决。

4.自来水水量和压力大小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视,在调试过程中,化验室和污泥脱水的一些仪器、设备对水量和水压有严格的要求,若 达不到要求,这些仪器、设备将无法使用。污水厂一般远离城市,处 于自来水的管网末梢,水量水压通常很小,因此,应设置一定的装置 以提高水量水压。

四、建议:

工艺调试是关系到污水处理厂能否正常运行及效益能否充分发 挥的重要工作,它有技术性强、难度高等特点,需要具备污水处理知

识和长期运行经验的专业人员或专业机构来实施,因此,建议有关部 门将工艺调试列入项目,并安排足够的资金,以保证调试工作的有效开展。

下载选矿厂工艺调试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选矿厂工艺调试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选矿厂实习报告

    课堂的学习是一种对知识的理论上的认识,这是为了让同学们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对知识的轮廓.人们在实际生产中得出的经验总结与概括,就是理论知识,它最终要付诸于实践,以便人们......

    选矿厂实习报告

    课堂的学习是一种对知识的理论上的认识,这是为了让同学们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对知识的轮廓.人们在实际生产中得出的经验总结与概括,就是理论知识,它最终要付诸于实践,以便人们......

    选矿厂调研报告

    花垣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姜新在民乐镇调研8月19日,花垣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姜新到民乐镇调研电解锰厂资金运作工作,花垣县农村信用联社信贷经营部经理龙建华,副经理麻志安,民......

    电子工艺实习报告_(收音机组装与调试)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实习目的: 通过收音机组装实习,掌握基本的焊接技术,学会元件识别、测试、质量检验和安装的方法。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学习掌握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基本工作......

    40T溜子安装调试工艺总结

    40T溜子安装调试工艺总结 一、设备参数 1、 设备名称:SJW-40T,减速器型号:JS-40,重量500kg,使用油脂:320中复合齿轮油,电机型号:煤矿隔爆三向异步电动机,输出功率:40kw,电压等级:380v......

    选矿厂厂长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 尊敬的公司领导,同事们:大家好! 2015年对我而言有很多感慨,很多感动。首先我要对公司领导的信任与栽培表示感谢。在公司及厂部的正确领导下,让我不断磨练,快速成长、成才......

    电子工艺实习报告_(收音机组装与调试).(精选5篇)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实习目的: 通过收音机组装实习, 掌握基本的焊接技术, 学会元件识别、 测试、 质量检验和 安装的方法。 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学习掌握超外差式收音......

    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调试方法简述

    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调试方法简述 - 污水处理 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调试方法简述 来源:网络发布日期:2006-07-23 浏览次数: 15568 摘要: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调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