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_
辅导员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摘要: 随着“90后”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力量,高校辅导员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也发生了变化,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新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认真分析探索对“90后”大学生进行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反思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强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
从2008级开始,中国高校迎来了“90后”新一代大学生,他们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转型的背景下,“90后”大学生群体呈现出区别于其他年代大学生的特点,教育对象的变化,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组织者和实践者,面对新问题、新情况,辅导员应该仔细分析这一群体的思想行为特质,积极探索与时代吻合、符合教育对象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方法和途径,以便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才。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一)价值观主流积极向上,但思想多元化、个人本位取向明显
“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秉承了中华民族注重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等优良传统。但是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出现了多种利益群体带来的多元价值观,各种思潮和多元文化相互冲击,并通过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播载体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倾向。他们一方面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高尚的价值观表现冷漠;另一方面对只图索取、不愿奉献等极端个人主义观点非常鄙夷。他们力图在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兼顾社会和个人利益,奉献与索取并重。由于受西方国家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冲击,“90后”大学生对个人利益过分强调,出现价值观个体化倾向。
(二)整体上积极上进,追求务实、功利,但仍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 “90后”大学生出生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他们普遍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自我意识,他们喜欢挑战,敢于面对现实,表现欲强,渴望得到认可。市场经济 1的大环境,以及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等因素,都使“90后”大学生的行为染上了功利主义的色彩,这在他们综合素质测评、评优评先、入党等方面都有体现。社会上一直以来对“90后”的偏见集中在他们自私和缺乏责任意识,但以“90后” 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在汶川地震和奥运圣火传递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和重大公共事件中变现出了令人吃惊的社会责任感、担当意识,以及对国家民族未来前途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心态开放,追求独立,内心成熟,但生活自理能力差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积淀和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全面接轨,尤其是互联网带来的巨大的信息量,“90后”大学生接触到许多新鲜事物,看到了一些社会现象,这使他们看上去有种少年老成的样子。他们接受新事物能力比以往几代要强,他们不因循守旧,崇尚创新精神、探索精神,更容易适应大学生活。他们追求独立的意识强烈,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独立性。但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父母包揽了生活的一切,所以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四)对网络的依赖性比较强,缺乏沟通,团队意识不强
对网络依赖性强,这是“90后”大学生的又一特点,他们从小练就了通过互联网获取资讯的本领。因“90后”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家庭,亲情友情的缺失使他们缺少心灵的默契和感情上的沟通,反映出这一群体的孤寂和无奈。他们看重自我能力和自我表现,但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只依靠个人能力,不会将自己融入集体,忽视集体的力量,这在他们进入社会后会严重影响他们个人的发展。
二.辅导员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转变教育理念,变“管理学生、约束学生”为“服务学生、引导学生” “90后”大学生群体主体意识强,渴望独立平等,这都要求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由单向灌输向双向和多向沟通转化,在平等的交流中,引导和启发应该代替命令和指责,注意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在互动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真正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二)坚持理想信念教育,注重隐形课程的重要作用
“90后”大学生视野开阔,信息接受的渠道多元化,追求上进,思维独立,但他们大多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成熟,容易产生空虚感等问题,因此辅导员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加强“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通过集中学习时政要闻、举办讲座、组织班会讨论等形式进行“灌输”,更要注意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俭学、课外活动等隐性形式,使他们乐于接受,在潜移默化中树立马克思主义崇高信念,培养爱国主义高尚情操,辅导员要思考怎样形成使这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长效机制。
(三)注意工作方式,以身作则,平等交流
“90后”大学生,特别是新生,叛逆心里很强,如果利用学校的学生管理守则严格约束,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影晌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如果放任不管,漠不关心,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因此辅导员做工作一定要注意方式。高校辅导员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甚大,因此作为辅导员必须具有端正的品德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教育和管理好每一个学生。在工作中,辅导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理解学生的观点和需求,要放弃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对话,学会倾听来自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密切关注学生的言行、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心理、学生的状态和学生的诉求,全力以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占领网络阵地,培养各种能力
现在,网络已成为课堂外学生获取知识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而网络的开放性、复杂性,使网络成了一把双刃剑。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形成偏听、偏信的问题。因此,思想教育一定要占领网络阵地,将网络变为开展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提高学生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辅导员要利用好个人博客、网络论坛、QQ、飞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等受学生欢迎的网络工具与学生交流,同时利用论坛等工具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以便于有的放矢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日常管理中,辅导员要仔细观察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鼓励、组织他们积极的参加学生会组织、学生党团组织、实践活动、社团等,让他们在团体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他们团队合作意识,在实践中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他们学会交流,健康成长。
高校承担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责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战略任务。“90后”一代作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独特产物,是大时代造就的综合体,他们的思想行为既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又集中体现着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面对时代造就出“90后”大学生这些彰显着鲜明时代特征的弄潮儿,应当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宗旨,既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也应根据他们的新特点,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才。
第二篇:90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90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讲座以学生为主,学生自助发表意见,教师只加点评(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提高)心理学相关知识、行为学相关知识
“90 后”大学生成长环境要相对优越, 遭受的挫折相对要少, 同时受到网络的影响更大, 日常活动空间相对较窄, 人际交往实践相对较少, 遇到刺激时情绪容易波动, 耐挫能力相对较弱。因而, 在开展对 90 后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 要加强耐挫教育, 提高他们对未来事件预期的合理化水平, 培养他们在遭遇挫折时的情绪调适能力;同时, 要积极开展关于科学、合理使用网络的宣传与教育, 培育具有时代性、对他们有吸引力的校园文化, 增强他们理性区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意识与能力, 促进他们在 两种世界 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健康成长成才。
第三篇:90后大学生思想现状及教育管理对策
90后大学生思想现状及教育管理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90后大学生这一特殊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求他们不同于以往大学生的新特点并究其成因,试图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现状教育管理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外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融合。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在价值取向、思维特点、成长意识以及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思想上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大学生的诸多新特点。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90后”大学生出现了诸如信仰迷茫、责任意识淡漠、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薄弱、吃苦奉献精神不足、心理承受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偏低等新情况和新问题。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当前的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大
一、大二的学生,大都是90年以后出生的,在对这些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我们感觉使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和方法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的实际。辩证地看,他们的思想特征可以分为优、缺点两方面。
(一)“90后”大学生具备的思想优点
一是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90后”大学生们对国家大事的关注程度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主动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途径了解国内外新闻,对国家各项政策有着深入的了解。
二是独立自主,个性鲜明。社会的倡导和自身的经验使得“90后”大学生们更倾向于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验证前人的结论和自身的设想。在创新精神与自我意识的带动下,他们更加开放地认识世界。
三是对社会认识更加深入、现实。“90后”大学生们在一出生就面临着沉重的生存压力,残酷的社会竞争让他们变得十分“早熟”,对各种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与不足有充分的认识,对自己人生的规划更加趋于理性。
(二)“90后”大学生思想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社会和历史的认知更加复杂。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成长的“90后”大学生,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形成坚定的、符合马克思主义史观的历史和社会认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他们获得认知的来源不再局限于课本。而各种媒体资源良莠不齐、观点不一,使得他们对社会和历史的认识千差万别,从而对主流认识产生怀疑,对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化感到迷茫。
二是某些“90后”大学生精神空虚,理想信念缺失。“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判断力还没有完全成熟,加之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各种不平衡现象和网络虚拟的美好愿景,使得一些学生脱离了现实,沉迷于虚拟网络,造成精神空虚。而迷茫的社会认知使得大学生不能坚持自身理想,“一切以生存为最高指南”,价值观过于务实,造成理想信念的缺失。
三是缺乏坚定的信仰。相较于“80后”一代,当前的大学生对自身未来的规划大为不同,“立足现实”最大的弊端就是让大学生们失去了自己一贯的信仰,造成了拜金主义思潮泛滥、机会主义大行其道。由此,大学生对各种“选秀”节目的热衷和对“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狂热追求也就不再是偶然,而是一种群体性的病态思维的表现。
二、影响和形成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因素
“90后”大学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其中,他们自身的因素和特点是贯穿整个思想、行为和心理发展全过程的主导因素,家庭环境奠定了其发展的基础,社会时代背景决定了其发展趋向,地域特征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发展,大学不同年级的教育驱动了他们思想、行为和心理的多层面发展,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磨练了他们思想、行为和心理的各个侧面。
(一)社会时代大背景影响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国当前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转型给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让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不正当竞争和社会腐败现象,从而引发了大学生的不满和抵触情绪。加之各种西方不良思想的传播,也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加重,进而给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二)地域因素的影响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经济状况、思维习惯和文化习俗,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和心理特点的形成都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地域经济水平和风俗习惯的差异使得大学生在群体生活中形成不同的心态和角色,随之而来的是攀比心理和自卑心理等,这也造成“90后”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群体生活中的角色分化。
(三)家庭环境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使得许多“9O后”大学生一出生就成为家庭的中心,他们习惯了更多地关心自我,习惯了从家庭和社会索取。他们是在长辈的精心呵护下与社会关爱下成长起来的,家长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家长对孩子过于照顾、过于干涉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问题,结果造成了他们物质生活“营养过剩”而心理需求“给养不良”,心理脆弱。
(四)学校的影响
入校前,“90后”大学生们对学校充满了幻想,但是进入学校后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却成为某些负面情绪爆发的导火索。学校课程设置中对心理疏导、社会实践课程的缺乏与残酷的就业竞争使得不少“90后”大学生们不堪重负,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
(五)大学生自我主观因素的影响
“90后”大学生们自身的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加之对就业、升学和经济问题的担忧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多元化,从而造成内心的空虚与迷茫。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对策
通过以上对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调查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我们试图提出相应的教育管理对策,从而提高对90后大学生的管理力度和质量。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
在2005年1月份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主席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提高管理水平,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队伍
教育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带头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起着引导和约束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教育队伍的质量和水平才能更好的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为此学生管理者应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更新知识、拓展知识面,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充分的认识,对各种工作问题有充分的准备、对各种工作方法有灵活的应用,能在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给予相应的辅导。同时,还要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通过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利用学生与学生的沟通的便利和平台的平等,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三)改进工作方法,运用多种手段开展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是要强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监控力度,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反馈长效机制。要利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与团总支、班主任等学生管理组织人员定期不定期地进行问卷调查、宿舍走访、学生座谈、个别谈话等形式的调查调研,与时俱进地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解备案。
二是要更新工作思路,改变单一的工作模式。要从当前培养社会实际需要的复合性人才出发,结合90后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心理特点,制定出适合发挥他们优良个性和独特创新性的教育目标。要改变传统的模式,转变观念,根据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心理特征改进教育模式,主要从实现管理者的角色向服务者和导航者的角色转变。要引导大学生确立主体意识,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创建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管理的双向平台和机制。
三是要充实教育内容,添加符合时代潮流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素材。要继续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促使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生动性和互动性,多联系大学生的实际,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备注:该论文为鲁东大学辅导员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0B16。
参考文献:
[1]刘凯华主编,《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指导与经验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孔祥云、李逸龙主编,《大学生发展指导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
[3]乔万敏、邢亮主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4]赵明吉、刘志岫主编,《大学生管理工作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
作者简介:
苏琦(1978-),女,山东鄄城人,鲁东大学文学院,讲师。
第四篇:浅谈民办普通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浅谈民办普通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普通独立学院转设普通高校,高校育人环境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教育对象也发生重大变化。“90后”(1990年后出生)学生已经成为高校在校生的主体。他们的出生和成长在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全面开放和交互的社会环境渐渐成型的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人们的思想日益活跃,社会发展日益多元化,价值多元化。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彰显出信变化和新特征。研究和把握“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已经成为高校特别是民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对于加强这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第五篇: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
90后大学生特点及原因分析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09级思想政治教育4班孙雷***
关键词:90后性格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摘要:面对90后这个个性鲜明、勇于表现自我,知识丰富,思想独立,喜欢理性,但又有缺乏合作、对网络过分依赖、心理较为脆弱等特点的这个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师生关系、教育理念、教学环境等方面都应有所创新,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1)个性鲜明,敢于表现自我,但缺乏团队精神
90后大学生在各方面都喜欢彰显个人特色,标新立异,喜欢新颖有个性的事物。从衣着外表、兴趣爱好都追求独树一帜,喜欢标新立异,比其他年代的年轻人更乐于表现自己、证明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也正是因为对个人的过分关注,导致对集体的冷漠,集体归属感不强,团队协作意识较差。
(2)知识丰富,求知欲强,但对网络过分依赖
由于网络的普及,90后大学生群体较早的接受了这一信息交流平台,及早掌握了获取知识信息的方法,在网络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信息。网路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并且乐于善于借助网络寻求新的知识,获取问题的答案。但是由于网络所传递的信息良莠不齐,各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价值观、消极的积极的思想可以在同一过程中出现,增加了大学生辨别真伪善恶的难度,无疑对大学生的思想观点、价值观点产生影响,网络的虚拟性更使不少大学生沉迷其中[1],丧失现实感,从而丧失目标、迷失方向,对网络的过分依赖使他们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部分出现了交流困难等问题。
(3)思想独立,但心理缺乏依靠,较为空虚
90后大学生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比较抢眼,但是他们的内心却不像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那样个性鲜明。大多数人内心缺乏安全感、缺乏对他人的信任,很难轻易对人敞开心扉。
他们追求独立、自由、渴望有成人感,甚至故意装成熟装老成,但事实是表面上的成熟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幼稚。处于从幼稚到成熟转折点的90后大学生,其实远没有走出他们的心理断乳期,长期以来家庭对他们过度的关心、保护,促成了高度自我关注的心理,依赖心理严重,缺乏独立性,社会经验的贫乏,生活阅历的肤浅,使他们对当代多元社会的各种嬗变和冲击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他们在遭遇挫或遇事不利的时候往往自信心受挫,缺乏自我调适的能力,心理极为脆弱,容易走向极端。
(4)主流价值观积极向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改革开放成为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变革的潮流和由此导致的社会震荡必然经过学校、家庭等各种途径对他们产生影响,面对这种形势,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样化和分散化的趋势,但值得肯定的是,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大部分大学生注重个人与社会并重,奉献和索取统一,事业与利益并取,愿意他人和社会服务,同时注重社会的最终和他人的回报。
(5)关注社会思潮,价值观更加务实
处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变革这个大环境中,信息出现开放和透明化,使得90后的大学生群体对社会的认知更加趋于理性,但也更加趋于功利,更加务实,讲究实用,追求实惠,例如在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的活动中,他们大部分人更加趋向于入党能给个人带来好处和实惠。
(6)人生态度与目标设计更加理性
由于社会开放带来的信息通畅,网络交往的社会性,青年群体往往能更早地了解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各种样态、规则和潜规则,加上当今社会竞争日益烈,生存发展压力逐渐增大,催生了他们更加清晰、理性、务实的人发展意识和生涯规划设计。
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如下:
一.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新教育手段
(1)中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理论层面的灌输,体现为一种“灌输式”或者“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在这种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重视,积极性没有被很好的调动。同时,我国的德育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使道德教育具有强调政治性,注重规范性和系统统一性的结合。在这种教育中,更加注重知识层面的学习,而学生并没有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因此,我们需要将传统的正面的理论灌输转变为一种体验式的、渗透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到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学习并内化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步入21世纪这一信息时代,网络这一信息传媒工具毫无疑问的获得了90后大学生青睐,所有这些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育主题单方面向教育客体输出教育信息的方式,主客体之间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双向的、平等的交流对话,网络平台具有信息传递量大、传递速度快、可以更好的实现资源共享,使教育主体更乐于接受教育,网络的灵活性还可以使教育主体游刃有余的针对教育客体的具体情况立即做出判断和调整,因此,应加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速度。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心理咨询和指导,及时进行心理调适 90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脆弱、敏感的心理特质需要引起特别关注,应进一步拓展高
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渠道,开展多样化的有效的心理咨询指导,并适
时进行挫折教育,帮助学生完成心理调适,以健康阳光的心态积极面
对大学学习和生活
二. 教学理念上
(1)坚持目标引导与层次化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明确的目标是前进的积极动力,高校应给大学生以明确的目标引导,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并积极努力实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不再是“天之骄子”,都需要努力奋斗,在认真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山,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层次化教育,注重90后群体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可采取问卷调查、集体谈心、个别交流等多种方式和途径。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面对90后这样一个个性多样的群体,只有了解他们的思想才能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大学生的自身发展,让思想政治教育与他们的生活更近,要围绕他们在学习、生活、健康、交友、求职、恋爱等各个方面遇到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才能更加有效的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更好的结合起来。
(3)针对90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过于 “理性” 的思考模式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信仰缺失,出现了所谓的 “信仰危机”,这使他们很难凝聚在一起,并可能在一些重大人生点上出现动力不足、惘然彷徨的情况;自我意识的过分膨胀,造成其团队协作意识薄弱,也使他们过于注重实效,蔑视形式和口号,大学生喜欢挑战权威,民主意识强烈,希望听从自己的想法[3],另外,由于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和受教育机会增加,很有可能会出现他们对知识信息的把握在量上及质上超过教育者的情况,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教育者的权威性。
这就要求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也应当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师生心理和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和谐是指两者在言谈举止、思想观念、个性特征等方面能互相接受、认同或肯定,相互尊重而不抵触,如果能做到这点的话,那么教育者所做的努力常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有利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吸引 相互支持,有利于发挥双方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更加注重实效性,注重与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教师不应回避反应现实的东西,而是加强引导,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的现实困惑。成为学生的思想教育者、学业监督者、心理疏导者、日常管理者、职业规划者等。
三.教育环境
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加强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大学生群体在校园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一个更好的人文环境,使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大学生学习知识、开阔眼界、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参考文献:
[1]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国高教研究,2008(9).[2]高中建,孟利艳“90”后现象的归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10).[ 3 ] 张耀灿 ,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M ].北京:人民
出版社 , 2006: 386-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