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价值观成因分析

时间:2019-05-13 13:4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90后大学生价值观成因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90后大学生价值观成因分析》。

第一篇:90后大学生价值观成因分析

不锈钢网带

摘 要:随着“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学生主体,亟待需要针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所表现出的新特点,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这也就迫切需要从社会转型、多元文化、学校教育、媒体网络和家庭教育等五个维度探究“90后”大学生价值观成因,从而达到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资源整合,促进“90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90后;大学生;价值观;成因

现代大学始终担负着人才培养、知识传播、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四大功能,而人才培养永远都是大学这座象牙塔的灵魂和重要使命,人才培养既包含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涵盖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有这样一批年轻的力量步入大学校园的门槛,他们青春阳光、想法新奇,他们兴趣广泛、思想开放,他们追求新鲜事物、叛逆意识强烈,他们就是出生于90年代被称为“90后”的一代人。“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流,他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也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中之重,因此,探究影响“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成因对于如何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是十分迫切

而必要的。

“90后”大学生绝大多数都出生在安逸优越的环境之中,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众星捧月中的“90后”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接受着新思想新文化的洗礼,接受着各类新鲜事物的冲击,他们一方面思维敏锐、观念开放,一方面又追求个性、强调自我。分析“90

后”大学生价值观的成因,不仅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家庭小环境的制约。

一、社会转型的冲击

“90后”大学生可谓是成长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丰硕的成果,也有其自身的趋利性弊端,这无形中

也映射到“90后”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观念、等价交换、效率优先都促进“90后”大学生形成不断奋斗、务实进取的意识,崇尚自立自强,他们会在各类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自己的风采;他们深知优胜劣汰的竞争趋势,所以不断地在各个领域锤炼自己,使得自身在适应市

场经济的环境中有更多取胜的砝码。

同时,趋利性特点在他们身上又有着突出的体现,例如对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追求。通过对大多数“90后”大学生调研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普遍都认同并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很少会努力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精神层面匮乏;他们大多数都怀揣报国情怀,心系祖国命运,关心时事、关注民生,但是很少会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反而更多的是关注个人发展,理想信念淡漠;他们心怀梦想,充满自信,但很少将精力放在理想道德的追寻之上,而是更关注物质利益,关心考什么资格证、掌握什么技能更有利于自己未来的就业。市场经济的这种趋利性无疑使“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更多以自我为中心,意识形态出现淡

化,片面追求以实现自我价值为核心。

二、多元文化的熏陶

一直以来,我国文化都深受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影响,有着深刻的历史烙印。伴随当今世界的国际化趋势和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的文化也不再是传统的“同一性”文化,而是呈现多

元化的特点,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多元文化的交织碰撞促使价值观多元的发展,促进社会多

种社会利益主体的出现。

多元化的文化不仅开阔了“90后”大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提供更多认识世界的视角,也使得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也趋向多元化。

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各式各样的新奇事物,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念都通过现代化的媒介传递给“90后”的大学生。东西方文化的强烈碰撞,意识形态的争夺愈加强烈,社会经验尚浅、价值观尚不成熟的“90后”往往不懂得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而是全盘接纳,就导致他们逐渐疏离我国传统的精神文明、优秀的道德品质,原本应当树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西方人本主义价值观所取替。这种人本主义价值观往往会使“90后”大学生过度的看重个人的价值和利益,有些人甚至将金钱和仕途作为人生幸福的指标,盲目的崇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这些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盲目的寻求个人目标的实

现,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会无法认清和把握方向,甚至会陷入误区。

三、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的使命是培养人、教育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我们的教育提出“四个学会”的历史发展目标,也就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大学是人生起步的伊始,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开始,“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

培养也应紧紧围绕教育发展目标的要求而展开。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学子能够圆大学梦,国民素质也有了普遍提高,但随之却衍生出应试制度、招生收费、师资力量缺乏、基础设施不足、就业形势严峻等一系

列问题。

特别是2008年至2012年间,高考的录取比例已经从57%攀升至75%,高考比例逐年创造新高,“90后”进入普通高校早已不是难事,他们更倾向于上名牌、重点大学,找高薪、稳定工作。教育收费体制使得很多“90后”的价值观发生转变,他们认为金钱的付出要有金钱的回报,大学的奖学金制、学分制也无形之中迎合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加之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努力学习已不再单纯为了回报祖国和社会,社会责任感明显淡薄。经历应试教育的“90后”大学生在大学求学期间仍旧无法摆脱原来的一贯认识,只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目光短浅狭隘,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研习,更忽视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很多“90后”大学生经历四年的高校培养,仍然在道德观、婚恋观、择业观、交友观等方面比较迷茫。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校原本是培养学生求是做人的重要环境,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场所,而有些高校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理念的需要,不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内容乏味、教育方法僵化,忽视通过第二课堂、校园活动等形式抢占大学生的思想阵地,不能起到正确引导“90”后大学生的作用,枯燥沉闷的理论灌输还会令“90后”大学生产

生抵触情绪。

四、媒体网络的辐射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媒体手段,像电脑、电视、广播、手机、杂志、报纸不断的冲击人类的眼球;21世纪更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特别是时下3G网络的广泛普

及,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一件小事都可以瞬间传播,世人皆知。

2012年1月,CNNIC①发布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中直观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的规模已经达到5.13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3.56亿;在年龄方面,过去五年内10-29岁群体互联网使用率保持高速增长;在学历方

面,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

媒体网络的巨大辐射面也影响着青年人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90后”

大学生价值观还处在形成时期,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不能理智应对,不能清醒辨别。因此,网络之于“90后”大学生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90后”大学生提供了众多获取资源的信息渠道,“90后”大学生可以通过门户网站、手机电视、书刊杂志获悉最前沿的资讯,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共享世界各地的资料,可以通过博客、微博、QQ、MSN、E-mail互相沟通交流。它另一方面也为“90后”大学生输入了一些负面影响,网络上的信息大量而复杂,信息内容也是良莠不齐,“90后”大学生识别能力有限,对于某些消极的、反动的、迷信的、非法的信息也全盘接收,这些信息对于“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极为不利的。不仅如此,网上充斥的一些沉迷网游、交友欺骗、传播病毒、窃取隐私等恶性行为更会削弱“90后”大学生的自制力,侵蚀他们的思想,扭曲其价值观,甚至使

他们误入歧途。

五、家庭教育的因素

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传统的家庭观念,“90后”的父母大多出生于六十、七十年代,这一代父母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对于改革开放的以来的社会变化有着深刻的认知,他们所经历的所奋斗的历程让给他们深刻的知道竞争的残酷和生活的艰辛,他们期望将双手创造的一切都给予孩子。良好的条件和教育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他们早期人格和性格的养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从家长的层面来讲,父母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往往对子女抱有过高的期望值,给予“90后”大学生太大的心理压力。有些父母在孩子从上学起就灌输分数第一、成绩至上的想法,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要成为“人上人”,要追求个人利益荣誉,至于为社会奉献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为了加强对孩子的掌握,父母对孩子过分约束,仍采取家长制的传统方法,父母管制的越多,反而越会使子女产生逆反的心理,所以很多“90后”大学生不愿意与父母交流谈心,具有很强烈的反叛意识,在学习、情感、择业出现困惑时也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沟通,造成在价值观上判断混乱。父母对“90后”大学生的娇生惯养和过分保护,这些孩子没经历过太多挫折,在顺境中无忧无虑的成长,但也会使他们缺少独立应对困难的能力和勇气,一旦面对挫折会轻易的一蹶不振,甚至采取极端方式处理。

结语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起多大作用。”如何实现一个人的价值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人对是非善恶是否有着正确端正的价值观念,不同的价值观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价值观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高校文化可以说是社会文化的风向标,因此,大学生的价值观成因对整个社会群体的价值观研究有着

至关重要的意义。

“90后”大学生是高校最蓬勃的青春力量,承担着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和义务。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应当高度重视“90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契机深入探索和研究,整合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资源,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未来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

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与成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与成因分析

1、引言

人们通常将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仰理想信念等观念形态的东西称为价值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制于社会存在,由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所决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发展。旦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发生变化,价值观也会发生变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剧烈碰撞,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在一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状态。曾德哩

2、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包括社会认同、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当代

大学生生活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改革开放的社会,他们所获取的信息量人、速度快,但他们涉业较浅,分析和判断问题多局限于个人视角,使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呈现出多元、矛盾、困惑和不稳定的特点。

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形式、社会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形式以及人们就业方 式、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人们的思想也由单一逐步 趋向丰富,由封闭僵化逐步转向开放活跃,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大学生中既有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无私奉献的价值观,也有致力于个人奋斗、重享乐求实惠的极端利己主义价值观,还有游离丁妇公无私和自私自利之间、持合理利己主义的中庸之道者。有“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价值取向,也有信奉“孔方兄”的钱本位价值取向,还有名本位价值取向等等。总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可以说是纷繁复杂、多元并存。

矛盾性市场经济中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异性以及群体价值观念的多元性,使大学生价值观上的速定,图感、矛盾和冲突明显增加。比如,他们既倾向于锐意进取,又常常为惰性、甚至是任性所吸引,中庸无为:既赞同开拓创新>又时而抱有侥幸心理:既倾向于自立自强,高度认同改革,赞成公平竞争,又对依赖、依傍不无留恋,当改革涉及到自身利益时,则斤斤计较、牢骚满腹,怀念旧体制的“优越 性";既注重生活的内心体验,又常常“玩世不恭”:在观念上认同集体主义原 则,在行动上却主张个人利益的价值取向:方面憎恨别人的贪婪 与不道德,另一方面却宽容自己的放纵:一方面对社会风气不好、消极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却感到无所适从,或没有勇气去面对现实,从我做起去消除社会腐败现象。当代大学生常常处于一种“希望与困感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成功与失败同在,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之中。

不稳定性

由于青年学生具有求新、求异的特点和不断探索、孜孜以求的精神,加之其正处在生长期,思想意识和心理尚未稳固,情绪易于起伏,这使得他们对人生价值的评价和选择,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可变性。对丁同样一件事物他们今天的认识和昨天的认识可能会有很人的关别:今天推崇的东西,到了明天也许就成了要反对的东西:现已形成的观念,也可能因遇到一件不顺心的小事而被否定:对此种价值观的态度刚间明晰,却又 转入对另种价值观的追子: 忽东力,忽西方,忽传统,忽现代变幻不定。这种内心的冲突和不稳定性容易使人学生在价值评价及选择上:产生迷例与困顿,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出现偏颇。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原因造成大学生价值观改变的主要因素有下面几个因素,首先是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但其本身也存在缺陷与不足,会产生许多消极影响:首先,市场经济是自主性经济。它强调个体的主体意

识,这本身是对人自身的一次解放,但这也容易造成个人本位主义乃至极端个人主义,使得社公责任感缺乏其次,市场奶济是求利性经济。它强调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期达到利益的最大化。但这反映到思想领域中,则易诱使人们急功近利、一切向钱看,产生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最后,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讲求公平交易、平等竞争、等价交换等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也把经济领域中的这些原则误用到其他领域,造成人们价值观念的混乱,导致人际关系的婚变,出现平面化、功利化、淡漠化的倾向。市场经济的 这些消极影响时刻侵蚀着人们的头脑。当代大学生作为个社会群体,其价值观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成为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社会转型影响。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种转型不只发生在经济或政治领域,还发生在思想领域,伴随着程度不同的信仰危机和认同危机。社会转型从来都是与人们观念变化和道德变迁相辅相成的,社会转型是“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念和思想的改变过程”,作为一个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国家,我国在发展中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但同时,西方的一些消极、腐朽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也被贩入了中国,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的传统文化、计划经济体减下的文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文化以及西万文 化相互碰操交融,全向影响石当代人学生的价值取向,极易使其价值观的选择发生矛盾、混乱。

再次的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不足,每个时代都有 其特定时代的价值观,而高校作为教书自人的最要场所,理应成为这种价值判断的门,当今商权总想政治理论课教有却存在许多不足,其主果道介用的发挥受习出的,表现为,其一。所收开设感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规人生规和价值观可些教师却把课程当成了纯样的即论课上讲。教师讲科机格,了生听好之味想本没有是到我的。界二理论联系实际小部分冉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不足。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定时代的价值 观,而高校作为教书有 人的重要场所,理应成为这种价值判断的窗口。当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却存在许多不足,其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受到影响,表现为:其一,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木日的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些教师却把课程 当成了纯粹的理论课去讲。教师讲符枯燥,学生听得乏味,根木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其二,理论联系实际不够,针对性不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最根本特别是联系社众热点和大学生的实际。但当前的教学却存在看脱离实际、内容空泛以及设师对学生思想状况了解不了不透面无法进行个湖性教育等诸事问题,使得教学成效不去水印最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影响其价值观的变化从大学生的年龄来看,他们般处于18至23岁之间,社会经验较少,在考虑人生和社会时,其价值观的选择和判断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难免绝对化、带有片面性。从大学生的心理来看,他们正处于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但尚未成熟,情绪波动大,极易导致行为选择上的偏差。但这也说明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育者必须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使其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内容提要]产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困惑的原因主要有:中国改革和中国社会转型引起价值观的多元化,大学生生活阅历不足、心理发展不成熟、主体意识增强,以及家庭德育的缺乏和学校德育的滞后。解决问题的教育对策分析主要有:确立主导价值观、加强价值观教育;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家庭教育等。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成因,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也受到冲击和挑战,并直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现状,进一步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科学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状况的成因

大学生价值观的困惑在任何社会都存在,但当代大学生中的价值困惑是前所未有的广泛和深刻,这与当今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是紧密相连的,也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家庭和学校的德育状况有关。

第一,中国改革和中国社会转型引起价值观的多元化,是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特定的社会背景。当代中国正处在改革和社会转型时期,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这些必然引起价值观的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的碰撞,大学生的价值观已由改革开放以前的单一走向多元,我国传统的、西方传入的、过去“左”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新生的价值观念同时并存。具体说来,比如,在价值标准上,有的“唯书”,有的“唯上”,有的“唯实”,有的“跟着感觉走”,有的跟着“时髦”走;有的以社会利益为标准,有的以小团体利益为标准,有的以个人利益为标准。在价值取向上,有的重钱,有的重义;有的重享乐,有的重事业;有的重原则,有的重“关系”;有的重理想,有的重现实。多元化的价值观既给大学生多种选择,但也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困惑:究竟应该选择哪种价值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价值观的变化效应,开放带来西方价值观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开拓了大学生的眼界,使他们以中华民族素有的厚德载物精神去汲取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的冲击,尤其是西方某些国家所实施的“和平演变”策略和“全盘西化”图谋,确实在国内少部分大学生中产生了消极影响,使一些大学生有共产主义理想淡化、人生信仰多元化、人生目的庸俗化的一面。面对西方价值观的双重影响,有些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了困惑和矛盾。

第二,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不足,心理发展不成熟,是导致所有社会的大学生容易产生价值观困惑的共同主观原因。虽然在学校受到多年教育,但缺乏对国情民情的实感和具体了解,缺乏生活实际的磨练和对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社会思想意识的思考。于是,在接触社会生活时,看到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了解人们各不相同甚至截然对立的价值观,就感到社会和生活难以理解,茫然困惑,不知道究竟哪些是真善美的,哪些是假恶丑的。同时,因为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不足,能力不够,就会出现很多矛盾和困难,如想做一个高尚的人,但难以自律;想参与社会,但缺乏政治素质;渴望成才,但缺乏学习磨练的毅力。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的思维、情感处于变化发展之中,他们在各方面的心理特点上充满矛盾,处于极不稳定的变化中;而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荷;观念的多元和多变,又使他们无所适从。这一切容易导致他们精力旺盛,敢想敢做,有时又不计后果、不愿负责;情感强烈,需要丰富,而又不看形势,避苦求乐;思想敏捷、勇于创新,却容易盲目,不辨真伪。

第三,家庭德育的缺乏和学校德育的滞后,是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问题的直接原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家庭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期、深刻的影响。而我们国家目前的家庭德育非常缺乏,不少家长要么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忽视德育和做人的启迪;要么因受经济浪潮的冲击而被社会边缘化,成天牢骚满腹、情绪低落,没有心情与孩子交流甚至只是给孩子灌输负面的东西;还有一些家庭关系恶劣的家庭对孩子带来心灵创伤,使他们在价值观上发生偏差。缺乏良好的家庭德育,大学生有了价值观上的困惑,不能在家里得到很好的讨论和引导。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社会结构、利益格局,还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诸多方面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但目前学校传统德育内容、方法落后于社会现实。大学的马列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近几年进行了重点改革,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适应时代要求还有差距,还未形成一个好的相对稳定的体系。在德育方法上,填鸭式的灌注仍占主导地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建立稳定的德育实践基地还很欠缺;形式活泼、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目标一致的德育还很不够。这些都使大学生失去了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交流渠道,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困惑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解决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问题的对策

如何解决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方方面面,下面只想在教育方面提出一些对策。

1.确立主导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问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价值观的多元化,我们正处在价值观变革的时代,多种价值观同时并存,有我国传统价值观,也有现代西方价值观,有原有计划经济时期的价值观,也有现代市场经济时期的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直接源于这种价值观的多元化,所以,解除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困惑,首先就必须确立一套先进的主导价值观。大学生就有了一个主导的价值标准,就不会无所适从。这个价值观体系应该是主导性和多元性统一的价值观体系。这个主导价值观的建立,一方面必须合理利用传统价值资源,如:整体本位、义利统一、诚实守信、追求高尚人格等,另一方面必须借鉴西方价值观的合理成份,如功利主义的合理因素、人道主义的可取成份等,要用开放的和建设性的态度,批判地吸收各种外来价值观念,利用一切有利于建立现代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体系的东西。只有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既批判地继承传统,又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念,我们才能建设既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具有全球眼光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价值观念体系。这一主导价值观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以 “五爱”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

2.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发挥各级学校的阵地作用,加强价值观教育

确立主导价值观后,还要加强价值观教育,而学校是大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解决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首先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发挥各级学校的阵地作用。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学德育大纲》(试行)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是我们对大学生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必须遵循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德育大纲,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建立全方位德育格局,形成全员德育意识,增强德育整体效果,提高德育水平,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德育体系。第二,改革学校德育工作。针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对学生进行国际形势、国情及民情教育,运用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电教、社会实践手段,在学生与社会之间搭起理解和认识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用科学思想丰富学生头脑,增大主渠道能量,提高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影响,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三,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强化学校秩序环境,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健康活泼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明朗、健康、活泼、有序的文化氛围,为校园文化注入时代的特色和生机;要完善学校的人际和舆论环境,通过多种形式,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形成健康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精神,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价值观教育的社会环境

环境是大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现实社会环境也是最能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因素之一,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正面和反面两个作用的作用,环境既能强化价值观的教育,也可以弱化甚至抵消价值观的教育,与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相适合的环境能巩固价值观教育的成果,而一个不合适的环境,最能使价值观的教育显得苍白无力。现在,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许多困惑,就是因为他们感到现实生活与他们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是不同的,甚至是矛盾和对立的。因此,解决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还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生活环境,使大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价值观教育与社会所奉行的价值观尽可能一致,而不是相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环境,就必须坚决制止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反对经济交往中的假冒伪劣、欺诈行为,打击社会的丑恶现象,纯洁影视、书刊等大众传媒,扫除黄赌毒。同时,要大力宣传各种典型事迹,通过时代英雄和道德楷模,为大学生树立精神偶像,创造一个勤奋、务实、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为此,政府要创造条件,建设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参观纪念地,建设各种健康的文化、科技、体育展览场馆,使大学生有接受传统和正确价值观的校外场所;共青团及各种大学生组织要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希望工程活动”、“向特困生献爱心活动”等多种活动,使大学生在组织的怀抱中、在有益的社会活动中、在身体力行中升华价值观,解答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困惑问题。

4.提升家庭教育作用,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

既然缺乏家庭德育是大学生价值观困惑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今天中国,要使大学生的价值困惑有所缓和,就必须重视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懂得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也是终生的老师,只有时时处处牢记这种角色意识,才有可能有意识地自觉地把这种教育寓于家庭教育的日常生活之中,才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孩子走向成功之路。家长的自身素质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大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是产生希望中的希望,家长要善于挖掘孩子身上的“金”,要善于磨亮孩子的闪光点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呼吁学生家长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关注孩子的成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多与孩子交流和讨论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其次,要革除家庭教育中的封建残余,反对家长专制作风,促使家庭教育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形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和睦关系最后,还要建设文明家庭,使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形成卓有成效的德育合力,共同把大学生学生培养成一代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变迁的加剧,我国经济基础和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多与上代人不同的变化,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其中最明显的是在价值观方面存在许多困惑。了解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分析其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来解决困惑,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建设的重大课题。

第四篇: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各具功能而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价值观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要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领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收很多因素的影响:民族观念、集体观念、公德修养、自我意识、理想追求、学习观、职业观、交际观、爱情观、消费观等。而这些,很容易引起不正确的价值观念。

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影响很大,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需要正确地运用网络,建立健康的价值观念,提高大学生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培养并树立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意识。

由于大学生本身身处大学之中,所以在未来,大学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也将一如既往的重要,其中从现在开始到未来的日子里面需要逐步改变的是:学校过强的共性制约以及过重的功利导向使部分学生个性发展出现偏差;过窄的专业教育以及深度和吸引度不够的思想教育,使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发展受到限制。所以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消费。

价值观念中关于合作和创新的部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同时由于个人价值的地位逐步增加会给合作和思想以及行动的创新带来不小的阻力。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正视自己,借助内外力量挖掘潜能,要知道,父母、老师、朋友和同学因为长期的交往使他们对你有不同程度的印象和评价,大都很中肯、客观,这对了解自我的潜能起到了直接作用。

众所皆知,人生价值的特点,首先在于价值关系中的两重性,人既有自身的需要,要求社会和他人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同时又有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其次在于价值表现上的能动性,人既是价值的承担者,又是价值的创造者。再次在于价值取向上的社会需要性,符合社会需要并被社会肯定的人生便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我们这一代年轻的知识分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将对我们有更大的考验,且各种思潮的涌入必然会让我们面临更多的诱惑。所以,更多地引导学生以面向未来的眼光看待现实,超越由现实问题引起的种种困惑,更多地倡导一种“必要的牺牲”精神,求得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利益的统一,对于这一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荡涤中健康成长是很有意义的。

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多元格局中,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仍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抓住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只有树立共同理想,才能突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只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只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打牢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知识传播、深入社会、情感锤炼和调节规范等培育途径,才能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犯罪现状及成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犯罪现状及成因分析

师范学院杨春200911512138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繁荣与兴旺。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发展,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日趋增多,而且大学生犯罪向多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大学生的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学校政治思想部门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大学生犯罪现象如果得不到遏制,就会毁掉一批又一批大学生的美好前程,进而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其危害的严重性、长远性不言而喻。因此,大到国家、社会的各个部门,小到社区、学校、家庭,都有责任互相配合、共同行动。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犯罪现状犯罪心理特点犯罪成因 正文:

一、当代大学生犯罪现状

近年来,具有高智商、高素质、高层次的大学生们纷纷触犯法律,身陷囹圄,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高校学子违法犯罪现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这就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大学生群体是青少年群体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犯罪学研究中,对青少年的界定是14周岁至25周岁。“文革”前五六十年代,我国青少年犯罪并不突出,仅占20%-30%,其中大学生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占犯罪人数的6O%,大学生犯罪上升为2.5%;从70年代后期开始,青少年犯罪呈现逐年上升之势,近几年来占到了刑事犯罪的80%,大学生犯罪占到了青少年犯罪的17%,占高校总人数的1.26%,更为严峻的是,大学生犯罪呈逐年增加趋势:2001年比1999年增加了54.5%, 2002年较之2001年又增加了97.1%。据有关资料透露,目前国内青少年犯罪占整个犯罪人数的80%左右,且以年平均2%—3%的速度上升,大学生犯罪在其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高,大学生犯罪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尤其是1999年起高校继续扩大招生规模,高考录取率不断提高,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到2007年底,全国研究生教育招生42万人,毕业生31万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66万人,在校生1885万人,毕业448万人。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犯罪人数也不断增多,大学生犯罪日益严重化。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

1、犯罪数量逐年增加。

据调查,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自1999年起开始上升。2004年比2003年增加了54.5%,2005年较之2004年又增加了97.1%。

2、犯罪类型多样化、智能化。

大学生犯罪多以伤害型和财产型为主,但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类型案件。大学生犯罪开始向多样化和智能化发展,犯罪手段比一般犯罪表现出高智能、高技术性以及高隐蔽、高危害性。

3、犯罪主体范围扩大。

在前几年,犯罪大学生多出普通大专院校,而现在来自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犯罪大学生较往年明显增多。在大学生犯罪中,其中不乏博士生和硕士生。

4、当代的大学生犯罪还有一些不同于以前的现象,构成了近期新的特有的趋势:

(1)、女大学生犯罪引人注目。近期女大学生犯罪的频频发生大大提高了女性犯罪在大学生犯罪中的比例。调查发现,在2002年67名犯罪大学生中,女大学生有11人,其中盗窃10人。

(2)、新的犯罪种类如贩毒、走私、组织介绍卖淫罪等出现,虽然从犯罪种类看来,大学生犯罪多以财产型和伤害型为主,这类犯罪并不成为当代大学生犯罪的重心,但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类型,况且已经有增长的趋势,如在1995年广东省有两所高校出现大学生走私毒品的案件。

(3)、犯罪团伙化。在许多过程复杂的犯罪中往往出现大学生犯罪团伙,并且这种犯罪团伙经常拌以社会成员,这在诈骗罪与走私罪中表现尤为突出。

二、当代大学生犯罪心理特点

任何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实施完成的,因此,探讨大学生犯罪就有必要分析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特点。当前,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特点主要有:

1、强烈的自卑心理

自卑指自我评价偏低。自卑除了可以消磨一个人的雄心,还会使人自暴自弃、悲观绝望。因而产生消极、不自信、抑郁等失落情绪。当前,一些大学生自卑情绪严重,有的对自己身体素质或自己的社会条件、自身能力不满意而产生自卑。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会导致其人格的缺陷,严重者会走上极端,抑或愤世嫉俗,消极度日,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2、强烈的享乐欲望

某些大学生由于抵制不住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假如没有及时的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和教育,极容易产生心理趋同的倾向。许多大学生都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和现象,对于家庭比较富裕的学生,自然有优势去高消费,但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而又有这种心理的人,一般情况下,家庭是不能满足其极富虚荣心的消费的。在这种“需要”的影响下,便产生盗窃以及其他的犯罪动机。有很多女大学生为了这种极其低俗的享乐,从事卖淫和盗窃,并且这两种犯罪占到了女生犯罪的很大比率。

3、长期形成的冷漠心理

冷漠是一种比较消极的心理,主要表现为对人对事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甚至有敌对情绪,这种人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的和别人交流思想感情,感情一般也不会外泄,对一般的事无动于衷,缺乏同情心。形成这种心理的人通常受过极大的伤害,如欺骗、受人漠视甚至歧视等。大学生有这种心理主要表现为对国家、社会的命运漠不关心,对自己的命运采取回避的方式,这是对生活环境的自我逃避的退缩性反映。由于其回避人际交往,造成心理脆弱、自负等不良心理,对周围的人、事高度不满,已发生冲突和争执,甚至实施犯罪行为。

4、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一个人的潜力,但如果控制不好这个度,会造成心理的失衡,影响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成才。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利益的冲突和矛盾是大学生产生失衡心理的客观原

因,同学间普遍存在盲目攀比心理,使其对社会及诸多事物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这种心理如果长期不能得到缓解、平衡,而为了其心理的平衡,大学生极有可能通过违法犯罪手段报复他人、社会以求暂时的心理平衡。心理失衡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5、追求刺激

大学生空余时间相对较多,接触的事物也较多,尤其是受到一些不良书籍、录像、网络的影响、刺激,一些大学生会迷失自己,一部分大学生为了追求刺激、满足心理需要,不惜违法犯罪,尤其是性犯罪。

三、当代大学生犯罪成因分析

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形成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改变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正是社会上这种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不良风气刮进了校园,动摇了“象牙塔”内众多学子纯洁上进的思想,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错位。市场经济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和错位。

(二)大学生心理不成熟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其生理和心理都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没有成熟。他们感情丰富,心理起伏大,易冲动,自控能力差;他们没有走向社会却渴望走向社会;他们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但社会却纷繁复杂,所以,如果没有正确引导的话,大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心理脆弱,无法应对挫折。

2、心理迷乱,情绪失控。

3、对社会不满,报复性。

4、生理不健康。

(三)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近年来,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泛滥,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大学生身心的东西屡禁不止,使大学生的认知产生偏差。

(四)学校教育体制不健全。

从学校方面的因素来看,学校教育体制存在缺陷。学校教育观的偏颇、教师素质问题以及校园暴力都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渐,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走上犯罪歧途。

(五)受婚姻、家庭的影响。

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大学生犯罪家庭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造成的不良影响。总结:大学生犯罪日趋严重化,复杂化,影响大,危害性大,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关注。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形成多样化,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和转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不良适应的过程。

下载90后大学生价值观成因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90后大学生价值观成因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深层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让毕业生顺利走上......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分析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分析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新观点,新理念的层出不穷,作为拥有最为活跃的思想的大学生自然成为这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

    90后大学生消费观价值观分析

    90后大学生消费观价值观分析 ——郑荣翔 B09110530 今天, 90后正式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孕育着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其消费行为有着自身鲜明的特......

    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分析5则范文

    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分析 摘要:我国社会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原因分析,揭示了其价值观......

    关于大学生挂科状况及其成因分析资料

    关于大学生挂科状况及其成因分析 摘要:大学生挂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挂科的主要原因,我们在分析学生挂科原因的基础上,寻找更好地解决办法,帮助大结果家提......

    大学生就业难得成因及对策分析[推荐5篇]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走出校门或许你有很多选择,比如你可以进行自主创业,现在国 家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并有小额贷款提供,不过还是分地区的, 北京地区暂时没有这么好的支......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史媛 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掌握着新思想、新技术,是国家的高等学历人才,从某......

    论高校大学生犯罪成因及对策分析

    论高校大学生犯罪成因及对策分析陈真平【摘要】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犯罪的现象愈加严重,在所有刑事犯罪中的比例日益增加。司法实践显示,当代大学生犯罪具有罪名相对集中,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