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淘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分析范文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归纳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的表现类型,对其成因进行了客观分析,并对如何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
改革不断深入,社会快速发展,人们为高校培养了大批人才而欣喜的时候,一个新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却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了。有关方面对全国l
2,5万大学生的抽徉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学生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有关单位对南京4所高校的一万多名大学生精神状况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约有四分之一的人有心理问题,有”,7%的学生患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另外对南京市的608名同学调查时发现,有过心理危机的占75%。夭津曾对5万大学生进行调查,16%存在着焦虑、恐怖、神经性忧郁和情感危机等心理障碍。去年对全国14万大学生的调查显示,27%的学生存在负面心理情绪,大学生因心理疾病退学的高达总人数的%。研究还表明,大学生中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一、当今大学生基于他们特殊的生活环境、心理环境和生理环境,可以看到引起他们的心理障碍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表现
(1)学习持久紧张感和竞争压力感。从进入高中到考上大学,持续3-4年的紧张学习,没有得到心理上的放松,进入大学后依然按照原来的学习方式拼命。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考上大专的要争取专升本、考上本科的要争取毕业后考上硕士研究生、博士„„。有的大学生,中学时代一直是尖子,总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家长的夸奖,常常自我感觉良好。到了大学,服胃‘‘强中自有强中手”相比之下,原来的优势消失了,这在心理上产生了竞争压力感,使大脑处于高度疲惫状况,导致心理功能失调。
(2)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我国著名已故的心理卫生学家丁攒先生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欲望,但不少学生表现出人际沟通不良,性格上不合群,相容性差,使自己易在同学中处于不被理解,被排斥,被受冷落的境地,久而久之,往往会产生精神压力,因而一遇到问题影响情绪时,便无以寄托,无所支持,无处抒发,于是只能压抑.激烈竟争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擅长单打独干,易于自我封闭,不善与人交流,在恐惧失败的心理下,不敢与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竞争力的丧失。
(3)强烈的孤独、空虚及压抑感。学校生活的单调,早年建立的伙伴关系的解体。青春期综合反应所带来的烦恼,缺乏精神支柱,理想与实现的矛盾,人际感情的失真,特别是高消费和外来的诱惑与所造成的心理落差,往往给人以压力感,并由此产生孤独和空虚感。
(4)情感危机难以排除。目前大学生恋爱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据对在校的大学生抽祥调查,正在恋爱的一年级为I
S%,二年级为25%,三年级为40%,四年级为65,单相思者为10%,失恋者为20%
o调查还显示有手淫的占%。由于传统认识与性心理、性生理知识的不足,以致很多学生在手淫后又往往产生较强烈的恐惧与不安、自责与自罪,使心理处于持久的疲劳与冲突之中而不能自拔。从心理卫生的角度上看,都需要动用大量的精神能量,其强度不亚于紧张的学习。就年轻人而言,如果学习和恋爱交织在一起,并产生各自的或交叉的冲突时便可能造成心理危机。
(5)经济困难。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部分同学家庭经济比较富裕生活好点也无可厚非,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因而使学生的生活水平产生日益明显的差别,使“穷困者”的自尊与虚荣受到挑战,从而破坏了其心理内环境的稳定。近几年高校学费节节攀高。学生消费也日益增长,许多下岗职工家庭和农村家庭的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内心闭塞。
(6)进步受阻和评优评先榜上无名。积极进取,奋发成才是大学生的主流,乐于表现,勇于竟争也是大学生的一大特点。因此,大学生中有很多同学积极要求进步,靠拢党组织,有不少同学希望从事社会活动当学生干部。然而,有些同学由于种种原因而得不到重视和肯定,或者评优评先榜上无名,因而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陷入痛苦之中,而这种现象往往又发生在那些上进心比较强的学生身上。
(7)专业兴趣低。许多学生因对专业不了解误填或其它种种原因进入了一个无趣的专业,但在我国现有教育管理体制下,进校后没有一定的关系是无法转专业的。致使他们对本专业产生抵触情绪,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性去应付学习,心理矛盾倍出。
(8)文化选择和社会冲击带来的困惑。大学是思想开放的地方,各种思潮和文化流派齐头并存,物质诱惑和文化选择丰富多彩,这对于一直生活在单一思维氛围中的大学生们来说无疑是眼花缭乱。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也在大学校园中找到了土壤,这些都很容易让大学生们失去方向。
(9)网络时代还带来了信息和机会强迫的危机。这是一个“信息爆炸”,也是一个“信息匾乏”的时代。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一位教授就指出,网络资源的巨大能让深入其中的人们产生自己信息不足的错觉,从而越来越拼命的陷入其中,最终把自己折腾得疲惫不堪,伤害了身心健康。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已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了,如果我们不给这些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以及时地、有效地帮助和治疗,就可能使他们心理障碍进一步力口深,给社会造成潜在的损失和危害,其后果是严重的。
二、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的成因主要可归纳为几个方面
第一,从生理、心理的发育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健康状况从简单走向复杂,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暴风雨时期”,大多数学生在这段时期内都可以完成生理上的成熟,但多数人还不能同时在心理上达到成熟,这个时期是人生由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处在变动之中的大学生一方面产生了强烈的自主意识,且随着知识海淘论坛dongding的逐渐丰富,逐渐走向成熟。同时,又因为一下子失去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
第二,从社会变革来看。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一个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的历史过程中,加之中西文化的冲突,各种思潮的涌入,民主化逐渐推进,时代突然把社会转型过程中纷繁复杂,扑逆迷离的矛盾现象呈现在心理结构十分脆弱的大学生面前,这不仅会造成价值观混乱而且还会造成情感的极度苦闷,至使他们心理复杂而动荡不安。加之缺乏社会生活的磨练,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薄弱,因而极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心理失衡,产生各种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第三,从家庭、学校来看。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除了生理原本有缺陷的,从小受到歧视(如私生子、弃儿、父母犯罪)未能正常成长以外,有相当部分则是被家庭和学校刻意重视、溺爱的“骄子”。强烈的优越感,造成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但由于缺乏自主意识和适应能力。加之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间距以及面对考试、毕业分配带来的持久的期待焦虑,在任何一场哪泊是不大的精神冲击下,都可引发心理障碍。
第四,由干社会、历史、文化等传统因素的影响,我们一直把健康狭义理解为身体健康,而忽视了人们的心理健康。迄今为止,心理治疗与咨询意义仍未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有不少人心理、情绪、行为失常,却一直以为是生理方面的原因而四处求医问药仍不见好转,经人指点才来见心理医生。
第五,独身子女的群体不断增多。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委屈,心理特别易受挫折。同时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过去更导致他们无法适应新的生活。思乡与适应不良。多见于一年级新生,以女生为突出,她们在家中是宠儿,来到新环境,没有独立生活及在外的经验,面对社会化的大学生活,感受到陌生和不知所措。
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都存在着产生心理间题的潜在可能性,一旦这种可能性受到外部某种条件的激发,就会产生心理问题。但是心理问题并不是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只有发展的一定的程度,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才形成为心理障碍。虽然我们的心理咨询和一定的思想教育缓解了无数大学生心灵的痛苦,不同程度地矫正了他们中众多人行为上的偏差,弥补了他们人格上缺陷,挽救不少濒临绝境的轻生者,为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但是,如果我们从多方面(家庭、学校、社会等)重视心理卫生教育,尤其在高校加强心理卫生保健,使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情绪、行为得以及时地引导、排泄和治疗,那么,大学生心理障碍就会得到及时的调节和控制,许多潜在的因素也可以避免。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I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症,而是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一种安全安宁的状态。’,希望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每个大学生都能切实重视心理卫生问题,重视大学生的自我保健和自身调节,从而真正激发起大学生的昂扬斗志和进取精神,使之成为真正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第二篇:浅谈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继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件发生后,又暴出江西医学院大四学生薛荣华杀人事件。据报道,发生在大学校园内学生自杀或因诸多因素走上歧途而造成的惨案正逐年增多。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研究统计,目前大学生中有16%—25%的人有心理障碍,主要特症是焦虑不安、精神恍惚、恐惧、强迫症及抑郁症等。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一、心理障碍形成原因
一是环境因素。大学生中有许多人来自农村,他们十几年在农村贫富不
一、环境不同的地方生活,进入大学后与家乡的环境、生活方式及人际交往反差巨大,都有个难以适应的过程,如果个别同学长期不能调
整好心态,适应新的生活,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二是压力因素。经济压力。据了解普通高校学生一年的费用平均在1万元左右,这个数字对于农村来的学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由于贫富差距太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同学之间关系和使个别同学产生一种难以解脱的思想负担。学习压力。现在大学生除了必修课外,还有不少选修课,加上国家的四、六级英语务必过关才能拿上学位证,特别是在大四时又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使他们整日忙着考试、英语过关、计算机达标和千方百计地做好《就业推荐表》等,长期的高压生活得不到有效的释放。
三是缺乏心理知识教育。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只重视业务、科研知识教育,忽视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人文教育等,使不少大学生在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无法应对,不会正确对待和处理,个别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沟通的同学,容易产生偏激行为,甚至走上歧途。
四是缺乏思想品德教育。现在许多大学一味追求扩大规模、增加生源、增加收入,每年投资数百万、数千万元的建大楼,但对校内的文体设施建设、实习场所建设等更新不多或维持原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程度不够,一些学生缺乏上进心、凝聚力。
二、心理障碍预防对策
(一)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学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所谓的“大师”就是懂得教育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家有用人才的老师。在抓好专业课学习的同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凝聚力,提高他们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二)加强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在大学普遍增设法律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和普及,让他们学法、懂法、守法。可采取设立法律专业课、聘请司法部门专家讲座、听取教育改造过来的犯罪人员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成为社会的综合性人才。
(三)建立大学生咨询制度。学校在抓好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建立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咨询制度。指定专人,不定期地了解、观察大学生的言行、心理状态及课余时间的活动范围和形式,掌握他们的心态,发现问题及时谈心、沟通解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每个大学生定期进行不同形式的家访,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环境等情况,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使学校、学生及家庭相互沟通,及时化解他们的心理障碍。
(四)建立大学生互助组织。学校应成立学生互助组织,提倡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培养互帮互学的美德,让贫困生感到组织的温暖、同学们的关爱,增强自信。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
第2期
[编首语]:每个人在其一生当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生理、心理没有完全发展成熟的大学新生而言,这些心理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2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据统计,因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从中学刚刚升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正确认识新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调适,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案例一:小梁(化名)是个自尊心极强又多愁善感的男孩,虽不非常聪明但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在班级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经过高考的拼杀,他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升入大学后不久的一次新生摸底考试竟然还不及格,自信心突然坍塌。一个学期过去了,学习越来越吃力,他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成绩也越来越差,生活变得没有规律,食欲不振,经常失眠,到后来竟然想退学。家长实在没办法,把孩子送到了医院看心理医生。
原因分析:其实,小梁患的是一种称为适应障碍的心理疾病,其特点是存在长期的不良刺激或对环境的难以适应。此类病人都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主要症状是情绪障碍:烦恼、抑郁,也有生理功能和行为方面的改变,导致社会功能不同程度地损害。一般来说,能挤过高考独木桥、考上大学的同学,在高中阶段都是学习的佼佼者。老师的青睐,同学们的羡慕,使他们成为同龄人的中心,无形中可能会产生某种过高的自我评价。进入大学后,全国各地成绩优异的佼佼者汇集一堂,相比之下,很多新生会发现自己显得比较平常,成绩比自己更优异的同学比比皆是。这一突然的变化使一些新生措手不及,无法接受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巨大差距,一种失落感便袭上心头,一些学生甚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利,今后的路还很长。
除此,同学们还要自己认识到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有很大不同,比如,不再是老师追着学生,而是要学生主动求教老师;大量的时间需要自己去安排,而不是被老师占有;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等等。大学的学习是变被动为主动,并非仅仅是听课和读教科书,和老师同学讨论、阅读参考书目、听学术讲座等等,都是学习,关键是要充分利用这些校园中的特殊资源,并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整合。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这是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正确认识到角色的改变,尽早做好思想准备,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就能较好地、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少走弯路,减少心理压力,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案例二:小张是个内向的姑娘,中学的时候就知道埋头读书,很少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也几乎没什么朋友,但是因为成绩好,还不时有同学向她请教。到外地上大学后,她觉得自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尤其是同寝室的人,故意孤立她、挤兑她。下课了,寝室的另外几个同学结伴回去,但从来不叫她;周末她们几个出去玩,也从不邀请她。不仅如此,她觉得同学老在背后说她的坏话,连她穿漂亮衣服也遭她们的非议。上课的时候,她在专心听讲,同学故意在旁边讲话,干扰她。到后来,甚至睡觉也睡不好,因为同学老是在半夜三更发出很响的声音,干扰她睡觉。小张在电话中多次向家里哭诉,家长觉得事情严重,专程赶到了学校,找到了老师。可是,经过老师的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同学们说小张沉默点内向点,但是大家根本没有故意孤立她,相反还经常邀请她参加各种活动。后来,还是在老师的建议下,家长把小张送到了医院。
原因分析:经检查这位小张同学患了精神分裂症,经过休学一学期的治疗后,目前情况已经稳定,又回到了学校。由于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学生的“异质化”程度很高,地区的差异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容易发生冲突。那么在大学里学会与不同背景的同学相处,学会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无疑会有利于今后走入社会。首先要学会承认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你与别人生活在一起,你就应该连同他们的生活方式一起接受。如果感觉别人的生活方式有碍于你,可以与其进行沟通,委婉地提出,并适当地进行自我的调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给别人提意见一定不能当着众人的面,以免使对方难堪、丢面子。要想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还要做到对人宽,对己严,切忌以我为中心。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到三主动:即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主动和同学讲话,主动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过于计较别人会不会报答你。此外,要主动去做一些公共的工作,以增加同学们对你的好感,同学间的关系也就会融洽了。
案例三:张某,郑州某高校大一新生,由于不太会理财,张的生活费总是不到月底就花完,又不敢一直向父母要钱,就找各种借口向同学借。今年6月份,张的债主们陆续找上门来,他有点急了。一次,张发现隔壁宿舍的同学毛某新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就起了偷窃的念头。7月5日,他乘学校组织考试的时间,借口肚子疼离开考场,携带准备好的作案工具潜入毛某宿舍,将电脑及两个电脑包盗走(共计价值1.1万余元)。7月7日,公安机关将张抓获,赃物追回,发还被害人。原因分析:虽然从参加高考到进入大学,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大学新生的生活费却是成倍地增长。有同学以前在高中的时候每月零花钱只有一二十元,上大学时家里都要给几千元的生活费(供一学期用),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一笔“巨款”。刚入高校时,同学们都没有太多“理财”的经验,有的同学在最初的时间里大手大脚,逛街、旅游、聚餐„„两个月就把钱花得差不多了,以后的日子只好节衣缩食或向父母索要。
在大学里不少同学因为不会理财,日子过得“前松后紧”,甚至到学期末要借债生活。因此,大学新生要树立“理财”观念:在刚入学的两三个月中,有计划地进行消费,钱要花在刀刃上,避免完全不必要的消费。每个月初都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消费计划”,尽量按照计划执行,多余的钱可以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尤其要根据父母的经济能力和自己“勤工俭学”的能力来进行日常消费,切不可盲目攀比。
案例四:小王,18岁,成都某高校大学一年级新生,来自北方某城市。小王是家中的独生女儿,在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中长大。中学时期一直在父母身边,家中的生活琐事均有父母料理,父母只要求她努力学习,不需要承担家中的任何家务劳动,甚至连衣服鞋袜也不用自己洗。进入大学后,非常想家,不适应大学生活,无法安心学习,后悔不该来成都上大学,还产生了转学回家乡的想法。她对所在班级的辅导员说:“我简直呆不下去了,成天想家。早上一睁眼就想到不是在自己的家里,真不想起床,不想吃饭。但又怕身体垮了父母着急,便强迫自己起床锻炼、吃饭。在操场上跑步,听见广播里放的音乐里有‘妈妈’之类的歌词就要哭,一边跑,一边哭。课间休息和课余在宿舍,到处都听见这本地人的口音,总觉得是被抛弃到异地来的外乡人,总感觉到是别人的地方,好不自在,孤独极了。班上组织出去玩,我无论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反而愈玩愈伤心,觉得到处都不如家乡。而且,看到落叶想到归根,想到归根又想到家。每天晚上熄灯后都在被窝里哭,也不知到什么时候才入睡。周末,看见寝室的本地同学回家了,更伤心,更难过。”对大学生活新环境的严重不适应以及强烈的思想情绪严重的影响了小王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原因分析:小王的情况很典型,属于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不适应的一种反映。大学新生适应问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有的新生随着对大学环境的了解、熟悉以及自我调节,经过一两个月的时间便能基本适应大学生活。但是有的学生由于没有在外独立生活的经验,独立性较差,情感依赖强烈,心理脆弱,适应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有意识的克服自己的消极情绪,努力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每个人最终都需要自己独立地面对自己的生活,不可能永远在父母和家人的关爱和呵护中过一辈子。大学生活为我们最终独立走向人生旅途提供了适应和锻炼的机会。当然,如果自己实在无法适应新环境,还应该及时和同学和老师沟通交流,寻求帮助,切忌任由自己沉浸在消极的情绪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学习。针对小王的情况,班级辅导员对她进行了及时的开导和劝慰。辅导员告诉小王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是普遍现象,并不是只有她一个人才存在这种心理状况,只是不适应的程度不同而已。重要的是自己努力去认识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王终于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还爱上了成都这座美丽的城市,不再要求转学回家的事情,学习进步了,性格也恢复了过去的开朗与活泼。
案例五:成都某高校的一个大学生,有这样一张作息时间表:13∶00,起床,吃中饭;14∶00,去网吧玩网络游戏;17∶00,晚饭在网吧叫外卖;通宵练级,第二天早上9∶00回宿舍休息„„
这位大学生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拿来打游戏,并开始拒绝参加同学聚会和活动。大约两个月之后,他发现自己思维跟不上同学的节奏,脑子里想的都是游戏里发生的事,遇到事情会首先用游戏中的规则来考虑。他开始感到不适应现实生活,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目前,有不少中国年轻人像这位大学生一样,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后,发现自己身心上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据统计,目前中国网络游戏玩家人数已达700万至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
网络游戏成瘾引起的社会问题已经出现。今年2月,湖北一名16岁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竟半夜持刀砍伤母亲,抢走8000元钱;3月,湖南沅江一名14岁少年因网络游戏入魔产生幻觉,从4楼跌落身亡。
原因分析: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有正确的网络观念:学习网络知识主要是为我们的学习、工作服务,也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素质之一。而不是在网络上消遣,干那些无聊的事情。可是,偏偏有许多同学却反其道而行之,沉湎于这些低级趣味的东西,整日通宵达旦。姑且不论其是否违反校纪校规,但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是勿庸置疑的事实,而且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也无任何裨益。最终只会成为阻碍我们成才的桎梏。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我们提倡对网络有个正确的认识,并不意味着不要学习网络,甚至禁止与限制。否则,只会让人嗤之为“现代文盲”。恰恰是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不要过犹不及。此外,还须要有认真鉴别、筛选信息的意识,自觉地潜意识地抵制登录黄色和反动网站,杜绝不健康的信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网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正确理解网络中的真、善、美,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让“网络”为我所用,成为我们走向成才道路上的助推器,而不是前进中的绊脚石。
[结束语]: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范文)
大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
艺术1104班心理健康委员 张蔷 每个人在其一生当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生理、心理没有完全发展成熟的大学新生而言,这些心理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2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据统计,因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从中学刚刚升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正确认识新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调适,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案例一:小梁(化名)是个自尊心极强又多愁善感的男孩,虽不非常聪明但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在班级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经过高考的拼杀,他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升入大学后不久的一次新生摸底考试竟然还不及格,自信心突然坍塌。一个学期过去了,学习越来越吃力,他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成绩也越来越差,生活变得没有规律,食欲不振,经常失眠,到后来竟然想退学。家长实在没办法,把孩子送到了医院看心理医生。
原因分析:其实,小梁患的是一种称为适应障碍的心理疾病,其特点是存在长期的不良刺激或对环境的难以适应。此类病人都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主要症状是情绪障碍:烦恼、抑郁,也有生理功能和行为方面的改变,导致社会功能不同程度地损害。一般来说,能挤过高考独木桥、考上大学的同学,在高中阶段都是学习的佼佼者。老师的青睐,同学们的羡慕,使他们成为同龄人的中心,无形中可能会产生某种过高的自我评价。进入大学后,全国各地成绩优异的佼佼者汇集一堂,相比之下,很多新生会发现自己显得比较平常,成绩比自己更优异的同学比比皆是。这一突然的变化使一些新生措手不及,无法接受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巨大差距,一种失落感便袭上心头,一些学生甚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利,今后的路还很长。除此,同学们还要自己认识到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有很大不同,比如,不再是老师追着学生,而是要学生主动求教老师;大量的时间需要自己去安排,而不是被老师占有;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等等。大学的学习是变被动为主动,并非仅仅是听课和读教科书,和老师同学讨论、阅读参考书目、听学术讲座等等,都是学习,关键是要充分利用这些校园中的特殊资源,并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整合。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这是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正确认识到角色的改变,尽早做好思想准备,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就能较好地、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少走弯路,减少心理压力,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第五篇:海淘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她,从未走远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迷城中学 李劝
一、试题分析初见试卷,就有一份似曾相识的感觉。再读时,仔细揣摩,细细品味,总结出今年七年级期末数学试题有以下五个特色:
(一)在考查“三基”之上新增了对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
1、试题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的考查。例如选择题、填空题考察到绝对值、相反数、科学计数法、余角、单项式的系数次数、代入法、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法等,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增加了对数学方法的考察,也体现了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海淘论坛 www.xiexiebang.com dongding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另外19题、20①、21①也体现了重视基础的这一特点,题目较简单,分数自然也能给学生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2、除了三基以外,试题以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加强了对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例如23题“翻扑克牌”问题,重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必要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这个题目背后的基本活动经验课程目标必定会成为教学方式不断改进的又一个导火索。
(二)关注课本变化,突出新教材中新增的题目 例如22题列方程解应用题“水杯问题”、25题综合运用的“收费问题”,均为课本中新出现的题目,这些题目的选用,体现了对新课标的重视、新方向的把握。
(三)凸显试题的中考方向,利用同类型试题引领方向
2012年河北省中考试卷出现了一道计算题和一道作图题,这份试卷也是以中考试题为榜样,突出了计算题和作图题,大胆舍去了霸占试卷已久的“化简求值题”,体现了中考方向。例如19题计算、20题化简和24题作图,这对于我们的教学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使教学不再盲目。
(四)重视教材,再现经典
试题一如既往的重视课本,题目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例如20②化简题、23题观察与猜想“翻牌问题”、26题综合运用“火车过隧道”问题均由课本题目改编而来,经笔者改编后不仅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结合在一起,而且突出了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综合、全面考察了本册知识点。引导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重视课本,重视无数专家心血和智慧的结晶。
(五)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第9题数学方法“归纳法”、18题“循环小数化分数”,突出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18题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循环小数化分数”的方法,而是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否自学到一种新的知识并运用,这无疑是对课改中“先学”的最大肯定和鼓励。
二、学生答卷分析
(一)对学生的答卷做分析如下:全年级参考91人,平均分86分,最高分116分,最低分24分,优秀38人,优秀率42%,及格71人,及格率78%。
(二)问题分析:经过对本学期教学的几番回顾,琢磨下来,发现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自己教学中存在的失误。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本就没有考虑要分情况讨论,所以学生在解答第25题综合运用时,满分10分的题目所有同学中最高分只拿到6分。
2、对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视不够。第23题“翻牌问题”可以说是经典了,我却忽略让学生去动手参与、体验,如果学生在学习中积累了活动经验,也不至于有90个同学不能把它与相关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
3、课堂教学中讨论、交流、“兵教兵”等活动做得不够深入。由于学生基础差,学困生多,我一直重视“兵教兵”。我认为这种形式,不仅对优秀生理解问题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更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学困生的进步。但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还是我“讲讲”,他们“听听”。例如“火车过隧道问题”,如果我讲解后,再让优秀生给学困生讲明白,也许学困生不一定能会,但优秀生就能真会了。
4、依赖资料,忽视教材。“学苑新报”虽说是一份不错的资料,但与我们的考试有些偏离,虽然我做了取舍,但还没有做到精挑细选。同时,对于教材和教参的忽视让我后悔不已。“要分情况讨论”问题在教参中有明确的说明,而我没有注意到,导致失误。
总之,这次期末试卷给我深深的震撼。我第一次体会到“大智若愚”的真正含义,因为她引导了我的教学,启迪了我的思维,开启了我的智慧。
回首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每临近期末都不惜“畅游”题海,到处寻觅知识点和题型的影子,可以说是众里寻她千百度,百度了不止千百次。今天才更深刻的体会到,她就在课本里、她就在往年期末试题里、她就在河北省中考试卷里。看着静置在办公桌上的教材、期末卷、中考卷,我不禁哑然失笑:何须舍近求远?何须在茫茫题海中苦苦寻觅?她,就在身边,从未走远!
201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