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赣州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景与对策分析(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12:2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赣州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景与对策分析(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赣州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景与对策分析(最终版)》。

第一篇:关于赣州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景与对策分析(最终版)

关于赣州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景与对策 班级:06酒店管理 学号:06501028 姓名:刘春梅

摘要:赣州市名胜古迹甚多:堪称江西石窟艺术宝库的通天岩建于唐末,是华东 地区最大的石窟寺。耸立在章贡两江合流处的胜景八境台始建于北宋,现为三层,飞檐斗拱,画梁朱柱,雄伟挺拔,巍然壮观。位于贺兰山上的郁孤台是最引人景 仰的去处,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唱:“郁孤台下清江水,中 间多少行人泪……”一曲《菩萨蛮》使赣州名闻遐迩。更有以“红色故都”瑞金为 中心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还有巍峨的慈云塔,形若游龙的古浮桥,规模宏大的 七里镇古瓷窑,全省首屈一指的文庙,苏阳长谈的夜话亭,客家风情浓郁的民居 建筑群,一处处古迹,一座座名胜,犹如群星,把赣州装点得绚丽璀璨。赣州山清水秀。这里有风光旖旎的翠微峰、陡水湖等自然景观,有风景如画 的阳岭天然公园、九连山自然保护区、99座并峰的武当山;有江西母亲河赣江 的源头石城。

关键词:赣州红色古色旅游资源

引言:江西,赣州(地级市)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山河佳丽,风光旖旎,青山环抱,绿水环绕,赣州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赣汁的源头。它四周依山,三面临水,洋溢着浓郁的南国风情,古有“富丽江城”之称。市内绿树成荫,碧湖 成群。六大公园分布其中,景色各异,有的波光翡翠,流水淙淙;有的奇葩荟萃,繁花似锦;有的曲径通幽,园林点缀。

(一)旅游资源概况

1旅游资源简介:

赣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扼守赣、湘、闽、粤四省要冲,秦汉以来一直是 兵家必争之地。古时曾名虔州,又称虎人城。历史上赣州曾是沟通赣、湘、粤、闽的南方重镇,素称“闽粤咽喉”,历来与广东及东南亚有着紧密的贸易往来。当 年借着赣江黄金水道和岭南古驿道之便,这里“商贾云集,货物如雨”,留下了“南 方丝绸之路”的美名。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仿佛看到一队队马帮驮着景瓷、香 茗、竹木等土特名产,过赣州、越梅岭、源源不断运往广州以至南洋。赣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东门到西门的宋代古城墙,沿江而筑,蜿蜒 三千六百多米,历尽宋、元、明、清、民国多代,垛墙、炮城、马面、城门保存、依旧,宋城的雄姿依旧,古韵犹存,被专家们誉为宋城博物馆。

赣州市名胜古迹甚多:堪称江西石窟艺术宝库的通天岩建于唐末,是华东地 区最大的石窟寺。耸立在章贡两江合流处的胜景八境台始建于北宋,现为三层,飞檐斗拱,画梁朱柱,雄伟挺拔,巍然壮观。位于贺兰山上的郁孤台是最引人景 仰的去处,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唱:“郁孤台下清江水,中 间多少行人泪……”一曲《菩萨蛮》使赣州名闻遐迩。更有以“红色故都”瑞金为1

中心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还有巍峨的慈云塔,形若游龙的古浮桥,规模宏大的 七里镇古瓷窑,全省首屈一指的文庙,苏阳长谈的夜话亭,客家风情浓郁的民居 建筑群,一处处古迹,一座座名胜,犹如群星,把赣州装点得绚丽璀璨。

赣州山清水秀。这里有风光旖旎的翠微峰、陡水湖等自然景观,有风景如画 的阳岭天然公园、九连山自然保护区、99座并峰的武当山;有江西母亲河赣江 的源头石城。

2:旅游资源特点:以红色旅游为主轴,与各色旅游相融合,带动旅游产业全面 发展,形成了“红色、绿色、古色”三色交映、品质超群的特点,全面提升 了赣州旅游产品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1)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旅游”,它是“红色”和“旅游”的有机结合,“红色”是 内容,“旅游”是形式,“红色旅游”是旅游经济的新内容,是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 经济的结晶,正成为现代旅游业的新亮点。

赣州,有着十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红、绿、古“三色”中,红色,已当 之无愧成为赣州最为炫目的本色。近年来,赣州正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做好 红色旅游这篇文章,红色旅游在赣南大地上日渐红火,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 红色旅游区”,包括瑞金、于都、兴国、宁都、会昌、石城等县,汇聚了叶坪、长征第一山、宁都起义总指挥部、会昌赣粤军区旧址、会昌山等诸多景区,再现 了革命先烈在赣南的生活、工作和战斗足迹。2004年10月,我省评出的“十大 红色旅游景点”中,我市有三个:瑞金革命旧址群、兴国将军园、于都长征第一 渡旧址。在红色旅游线路上,我市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整合包装推出了“三 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赣州-于都-瑞金-兴国-井冈山,福建长汀-瑞金-会 昌-广东梅州,浙江-鹰潭-瑞金-宁都-兴国-南昌。在旅游品牌上,我市打 出了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红色古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东江探源”的四大旅 游品牌。“到赣州去,追溯共和国之源”已成为我市红色旅游的主打口号。近年来,“红色旅游”在我市不断升温,热浪不断,许多境外游客纷至沓来,重温波澜壮阔 的革命历史,重走胜利之路,重新缅怀先辈。

(2)绿色旅游资源:

青山环抱,绿水环绕,绿树成荫,碧湖星罗。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郁孤台下清江水,风景这边独好。宋代古城,垛墙城门,沿江而筑,蜿蜒数里,雄姿依旧,古韵犹存。郁孤古台,山势高阜,郁然孤峙,俯瞰三江。西河浮桥,形若游龙。八境高台,飞檐斗拱,画梁朱柱,雄伟挺拔,巍然壮观。登临台上,八景尽览。城八境者,三台鼎峙、二水环流、玉岩夜月、宝盖朝云、储潭晓镜、天竺晴岚、马崖禅影、雁塔文峰也。通天仙岩,奇特丹霞,景致宜人,遗迹丰厚,石窟宝库。三百诸山,东江之源,秀峰翠岭,流泉飞瀑。香港水源,悉心涵养,山之温泉,池阔水腻13。梅关古驿道,岭南第一关,古朴雄峙,峭壁对垒。客家文化城,山水城相映,外方内圆,人文观园。宁都翠微峰,三十五福地,怪石奇峰,湖光山色。客家围屋,古朴方正,宏伟坚固,布局合理。崇义阳岭,峰峦叠嶂,山奇石怪,古木参天。小武当山,群岩俊秀,峰峦叠嶂,形如剑戟。陡水

湖,循上犹江天水相连,波光粼粼,山清水秀。汉仙岩,因汉钟离成仙而名,奇山异石,秀中蕴奇

(3)古色旅游资源:“古色”旅游资源是相对于“绿色”旅游资源——山林、草原、“红色”旅游资源——革命历史遗存遗迹而言的,是指具有悠久的历史,能激发旅游 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的古迹、遗址、民族风情、文化艺术等资源。

赣州“古色”旅游资源包括两大部分,即宋城文化旅游资源和客家民俗文化旅 游资源。

宋城文化旅游资源

宋城文化旅游资源由位于赣州市章贡区的宋城和相关建筑景点如八境台、郁 孤台等,及许多宋代建筑,如宋代古塔、古桥、古庙宇、衙署、学宫(书院、试院、儒学)等构成。

赣州作为目前保存宋代城墙建筑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堪称独一无二。其宋城 墙,位于赣州市区北部章、贡两江岸边,全长3664米,宽约5米,平均高7米,是江南 保存最长的古城墙,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地面和地下保存完好的宋代城墙,有极高 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上城墙,章贡合流、百 舸竞发的美景尽收眼底。

赣州宋代古浮桥也为重要的宋城文化遗存。位于章水上的西津桥、南河浮桥(1985年西河人行桥建成后拆除)和位于贡水上的东津桥(即现在的建春门浮桥)三 座浮桥,从宋代开始建造,除战乱时偶有废止外,一直沿用到现代,对于城乡之间的 交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仍保存了最长的一座建春门浮桥,此桥全长400米, 共用了100只木舟,每3只木舟为一组,整座浮桥分为33节,每天都定时开启,以通 行船只。这一古老的交通设施,在赣州沿用了900多年,构成了赣州特有的人文景 观。

此外,赣州市古宋城文物保存完好。不仅城墙、城门、城楼、敌楼、马同、弩台、大街、小巷、桥梁、地下排水系统、护城河遗址、古迹方方面面都比较完 备,而且宋城的江城防洪功能至今仍然有效,是了解我国防洪史的活教材。赣州宋 城还是古代城市从单纯军事防御和防洪结合型向经济贸易型转变的一个佐证。

.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在赣州市众多的旅游资源中,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其重要特色之一,包含 了建筑、民俗、民间艺术、饮食及客家迁徙历史的相关古代交通遗址等资源。

客家民间艺术有宁都道情、赣州灯艺、赣州采茶歌、采茶戏、兴国山歌、花 篮灯等艺术形式;饮食资源有三杯鸡、小炒鱼、四星望月、蜜饯、丁香李、赣州 市擂茶、春节腊货、薯食风味等;民俗礼节资源有筷礼、送果子包、穿木屐、婚 娶仪式歌谣等。

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地域特色浓郁、类型丰富。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地客家 侨属回乡寻根,形成了极大的市场和旅游流,为客家文化的市场开发铺垫了道路。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景与对策:

1:红色旅游

纵向比较,客观地说,赣州的“红色旅游”虽然取得较为可观的成绩,但是,放眼全国、全省,赣州“红色旅游”也面临着自身的不足及来自外部的挑战,据旅 游业内人士分析,旅游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开发建设阶段、旅游资源整合修饰阶 段和受益阶段。目前,我市还处于第一阶段的准备工作阶段,还存在诸多的不足 之处。

宣传、促销投入不足。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一种新产品,非常需要进行 市场促销,而我市每年用于旅游促销的经费只有区区25万元,而周边的韶关、龙岩、吉安等市均高于我市。有限的宣传促销经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市对红 色旅游资源的促销和宣传。

缺少龙头带动。虽然我市红色旅游景点很多,但是,再整合资源,树立龙头 上还做得不够。像瑞金来说,城市建设与“红色故都”结合得不理想,还不能让游 客一到瑞金,就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红色故都”的气息,深切体会到“红色故都”的 韵味。

缺乏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虽然,我市境内有瑞金作为红色古都的品牌,在 全国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和独特性,但是,还没有形成像九寨沟、张家界、庐山等 特色十分明显,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

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我市的红色旅游景区大都是一些静态性的遗址摆设,游客来此只是参观、瞻仰,可以置身参与的、动态性的旅游设施还相当匮乏。红 色旅游还没有跟绿色、生态休闲、探险等结合起来。同时,旅游的交通不便,景 区内的示意图、道路指示牌等配套设施也还不够完善。景区内缺乏星级宾馆,旅 游纪念品等旅游附属产品还比较少。

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有的景区存在多头管理,不利于行业规范。各旅行社也 存在无序竞争,旅游市场较为混乱。

同时,我市的红色旅游还面临来自外部的挑战:一是各地红色旅游市场的竞 争,如贵州的遵义,延安的西柏坡,上海的南湖等地,都在依托独特的资源,响 亮的知名度,加速发展“红色旅游”,竞相瓜分红色旅游这块蛋糕。二是来自各地 名胜古迹的竞争,各地名胜古迹对游客的吸引力很大,对红色旅游市场形成巨大 的冲击。

我市红色旅游虽然面对自身的不足和来自外部的挑战,但是,更多的是信心和接受挑战的勇气。在谈到我市红色旅游的发展前景时,从主管部门到业界普遍认为,2005年乃至今后,是机遇大于挑战,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他们认为,我市发展红色旅游现在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期,2005年,国家旅游局定为“红色旅游发展年”,同时,国家旅游局在纪念长征出发70周年之际,正式启动了“红色旅游121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国重点规划建设十大“红色旅游基地”,20个“红色旅游名城”,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在全国建成“红色旅游”骨干体系,我省以井冈山、瑞金、兴国等红色景点为主体的“共和国摇篮

——„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基地”被列为“十大基地”之首。目前,“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这条红色文化旅游线路,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品牌线路。从省里讲,我省为了发展红色旅游想了不少点子,今后每年秋季都要举办中国红色旅游文化节,在南昌、瑞金等地举行大型文艺晚会、旅游推介会等。在瑞金,每年11月7日要举办红色古都华诞纪念活动,开展中华苏维埃旧址考察、中央苏区机关寻根活动。此外,除了红色文化研习旅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等以外,我省今年还将大力开发各地红色旅游文艺节目,如井冈山“星火燎原——岁月井冈山”,瑞金“赤色红都——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等主题节目,力求在全国打响红色旅游牌。从我市来讲,市委、市政府对发展红色旅游极为重视,对红色旅游的开发、建设、宣传的投入将不断加大。将在于都举行的红色旅游研讨会,邀请全国各地专家对我市红色旅游进行“把脉”,探讨发展途径和良策。我市的旅游部门也正在深入研究红色旅游市场,力求探索出一种新的运行模式,来做大做强我市的红色旅游业。

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开展红色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的一大进步。红色之旅是革命精神的实践之旅,也是推动老区发展的新引擎。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在保护红色资源中开发红色资源,在开发红色资源中发展红色经济,抢抓机遇,勇对挑战,在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推动热潮上下功夫,我市的红色旅游必将步入新的辉煌。

2:绿色旅游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 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 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 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 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 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 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 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 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 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 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 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 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 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 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

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上独特的九 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 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 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所以,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 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3:古色旅游

赣州“古色”旅游资源以宋城及客家文化为特色。宋城系列旅游资源因其较大 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同时由于 本地的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并且毗邻于客家集聚中心,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有鉴 于此,本文进行“古色”旅游资源的产品设计。

(1).宋城与宋文化观光游

这是最早被开发利用的旅游项目,自1994年举办“中国赣州宋城文化节”以来,至 今已举办多届,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和经验。为进一步丰富活动的文化内涵,提 高其品位,可作如下安排:古城寻踪游、古城风貌游、古赣州(章贡区)古迹游、通 天岩石窟艺术游、宋文化名人探踪游、一江(赣江)二水(章、贡)游、古赣州辐射 区的宋文化传播寻踪游。

(2).赣州客家文化游

赣州地区是客家民系的孕育之地,这里95%以上的人口属客家人,所以赣州地区对 于客家不仅在语言、民俗习惯、建筑、饮食乃至民系心理的形成等方面,都是至 关重要的。作为吸引境外游客、开发国际旅游市场,客家文化游是本地区最具潜 在优势的旅游开发项目,且本地区资源丰富,特点突出,应充分重视。可开发的项目 有:客家溯源寻根游、客家民居游、客家民俗游、客家生态文化游、客家文化绿 色家园游、客家文化之源修学科研游等。

参考文献:《赣州红色旅游》,《赣州旅游概况》,网络资料等。

第二篇:杭州茶业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前景分析

一、引言

茶是最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饮料,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杭州,千百年来西湖龙井一直是杭州除西湖之外的又一张亮丽名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近来杭州市政府又提出了“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发展方向,以图再创杭州茶业进一步的辉煌。而茶业与旅游相结合非常符合杭州的城市定位,更有利于杭州打造休闲之都的品牌。

二、提出问题:杭州茶业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前景分析

科学分析:

(1)杭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氛围浓厚,而且近年来无论是

茶叶生产还是茶楼业的发展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茶产业正从传统的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

(2)茶叶旅游的开发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

崭新的休闲方式。

(3)所以进行茶旅游业的开发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分析问题

杭州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茶叶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茶融入到杭州的角角落落,梅家坞、龙井、虎跑都与茶有着不结之缘,茶与旅游的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趋紧密。研究计划:

将茶旅游业计划开发成一下四种模式:

1、观光型旅游:杭州的观光型茶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西湖这个世界级的旅游胜地,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西湖龙井茶的清香。位于龙井村的龙井山园占地面积130亩,集聚了千年龙井地域文化的精髓,内部环境优美,茶园风光迤逦,还有相传为乾隆御赐的十八棵御茶,所有的这一切都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此外还有西湖新十景之一虎跑梦泉、龙井问茶等。

2、度假休闲游:厌烦了喧嚣城市生活的人们,对度假休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有了茶的加入,休闲的元素变得更加丰富。梅家坞茶村是第一个将茶做为休闲产业来经营的地方,经过政府的合理引导和当地农民几年的经营,今天的梅家坞己发展成杭州人休闲的后花园,去梅家坞喝茶、吃农家饭成了人们的一种时尚。

3、茶文化专题展示旅游:中国茶叶博物馆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专题的国家博物馆,通过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茶缘等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地展示茶文化的无穷魅力,再辅以四周精致的茶园和富有江南园林的独特韵味和淳朴清新的建筑,使其成为杭州的独特一景。

4、茶文化相关的旅游:茶文化是茶叶的生命,杭州的很多景点与茶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尤其是很多的寺庙与茶有着很大的渊源,径山寺便是其中的代表,径山既是茶圣陆羽著茶经之地,径山寺茶宴还是日本茶道的发源地,有了这样的茶文化底蕴,径山这几年迅速上窜为热门旅游景点,吸引了包括许多日本游客在内的旅游

者。

获取有效数据:

杭州自然地理数据分析:杭州位于北纬30°16’、东经120°12’,处于长江三角洲南翼,钱塘江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非常适于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加上杭州茶区内多样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植物资源,造就了杭州茶叶的优良品质。

杭州的经济水平分析:杭州市位于沿海地区,经济水平较为发达,处在各市经济水平的前列,据统计,杭州的2009年人均GDP逼近10000美元,位于全省第一位,经济水平上的雄厚为茶业的开发和管理上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根据数据不完全统计:杭州茶业的销量很好,而且价格也是很贵重的,杭州茶业品种众多有:梅家坞、龙井、虎跑等,尤其是龙井属最贵,据分析正宗的老龙井,最便宜每公斤要600元,贵的每公斤就要8000多元。

集成数据的结论:

杭州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杭州茶业旅游业的开发于发展,同时,茶业的经济效益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杭州茶业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四、对策探讨

茶业旅游是一项新兴的交叉性行业,它的发展需要当地相应服务业的支撑,得益于杭州旅游城市的性质,在观光型茶业旅游方面,杭州有着比较完善的配套设施,但在休闲、游乐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需要提高的问题,在茶业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上仍大有潜力。因为我觉得在开发茶业旅游业的同时需要相应的一个探讨。

可以交流起来进行对茶业的重新分析:我们可以从茶旅游业在1、巩固传统旅游项目

2、开发茶叶科技游

3、发展茶文化资源等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五、结语

茶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当地人民的经济水平发展,也有利于带动其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茶旅游业是一个绿色产业,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标准,更是带动经济,带动茶文化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模式。

六、参考文献

第三篇: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目 录

内容提要…………………………………………………………………………………………2

一、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概述……………………………………………………………3

二、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影响…………………………………………………………………3

三、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关系………………………………………………………………3

(一)民族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3

(二)民族文化关系着旅游产品的竞争力……………………………………………………4

(三)开发利用是民族文化保护的最重要途径………………………………………………4

四、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与困难……………………………………………………4

(一)商业气息浓厚……………………………………………………………………………4

(二)人文资源开发比较困难…………………………………………………………………5

(三)人为破坏…………………………………………………………………………………5

(四)自然毁坏…………………………………………………………………………………6

五、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6

(一)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6

(二)加强宣传和促销…………………………………………………………………………6

(三)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原则…………………………………………………………………7

(四)合理开发强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7

六、结论…………………………………………………………………………………………7 参考文献…………………………………………………………………………………………9

内容提要

在大力开发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同时,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因此,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科学地处理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互为依托的关系,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以此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共同繁荣。本文通过分析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得出了要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要遵循旅游经济的基本规律,采取科学规划与规范性的开发。

关键词 民族文化资源 开发 旅游产业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一、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概述

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获得文化效益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提。目前,大部分民族地区把旅游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考虑的重点是如何发挥旅游业的经济带动作用,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目标。但是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展应更强调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的统一,甚至可以说是文化效益目标的实现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这是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认识前提[1]。

二、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影响

从我国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实践来看,一方面,旅游开发确实带来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通过开发旅游业,不仅可以平衡区域收支,积累建设资金、发展区域经济,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同时旅游业作为一项综合性的产业,必须依托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行业,因此各行业需要相互协调配套,才能创造更高的效益。因此,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必将带动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的相对增长。目前,旅游开发已经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促使民族地区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

三、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一)民族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

旅游与文化是相互包融的。对于旅游业性质的认识,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逐步统一的过程,现占主流的观点它是一个产业。随着近年来旅游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对旅游业发展规律的观察,我认为旅游业现已成为兼具产业和事业性质的行业。这个“事业”与先前的事业接待不同,它是指服务于全民的社会事业,就像文化、体育、广电业一样,既是一项经济产业,也是事关人民生活必需的一项事业。随着大众旅游、假日旅游的崛起,不少经济发达地区把公众出游率,作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内容;宣传、精神文明建设部门把旅游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渠道,作出了发展色旅游的部署,表明旅游业的性质正在发生着一场重要的变化。也说明,旅游业的文化功能在进一步提升。

旅游业是经济文化型的产业。民族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可开发资源。在新疆、西藏、青海、宁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 文化是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那民族村落、建筑形式、生活方式、服饰饮食、婚丧习俗、宗教信仰、音乐歌舞、节庆活动等,既包括了物质文明,也涉及了精神文明,这些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得如何,将直接决定着这些地区旅游产品的档次与品位。

(二)民族文化关系着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的是文化的竞争。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更具生命力。这个基本规律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更是表现得极为突出和典型,例如:云南丽江的纳西族大研古城、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杨丽萍的原生态大型歌舞《云南映像》等,所反映的都是对民族文化充分理解和挖掘运用的典型[3]。

(三)开发利用是民族文化保护的最重要途径

民族文化所受的影响大多来自外部,但直接构成的威胁主要来自内部。这两者之间是一种外因与内因的辩证关系。因此,搞绝对禁锢和封闭的保护,国内外还没有成功的案例。要使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必须在利用和发展中寻找出路,通过使它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唤醒本民族对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和觉悟,自觉地去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在这方面,利用民族文化发展旅游是重要的路子,国内外不少地区已取得成功的经验。当然,旅游作为一种促进人员流动和消费的经济,对目的地民众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影响很大,也对民族文化具有相当的冲击力,但只要在旅游发展中科学利用民族文化,对目的地民众进行正确、充分的引导和规范,还是完全有可能趋利避害,在发展和利用中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四、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思想开放程度明显制约着资源开发,同时,它自身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商业气息浓厚

就云南而言:第一、云南旅游资源开发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地方过度开发,失去了特有的魅力。最典型的是丽江古城,完全成了旅游商品一条街,商业味取代了古朴的文化气息,嘈杂喧哗淹没了雪山古城的宁静。而其它如滇西北等地开发却远远不够,很多景点过于粗糙,人为雕琢过多。第二、旅游景点单一,可玩性差,难以留住旅客。每到一个景点,旅行社往往把旅客放下车拍几张照,又拉上赶路,典型的“到此一游”,旅客只能“看”,不能“玩”。粗略算下来,旅行的时间至少有一半是在汽车上颠簸,疲于奔命,行色匆匆,旅行快感大打折扣。第三、许多景点管理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香格里拉的碧塔海破坏严重,大理的古城铺上了柏油路,澄江等湖泊不同程度遭到了污染。第四、宣传不够。主要表现在对整个云南旅游 宣传投入明显不足,而且宣传集中在丽江、香格里拉等热点景区,多数景区仍默默无闻,外地旅客对云南旅游只有一个不全面、模糊的印象。

表4-1为广东省统计局对云南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报告

省统计局公布2010年云南国民经济发展报告

对GDP的贡献(%)4

对GDP的贡献(%)

15.8

对GDP的贡献(%)

11.5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

1105.81

15.3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

3223.93

44.7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

2890.4

(二)人文资源开发比较困难

在众多类型的旅游资源中,文化类的旅游资源开发难度较高,它不像山水景观类资源,只要有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就可以自然对外展示。文化类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进行提炼、概括和浓缩,也需要寻找比较好的依托和表现形式。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雷同化问题,如民俗村、民族歌舞表演等都很容易发生这类问题。最后还要坚持严格保护与科学利用相结合,保护第一、开发第二。

(三)人为破坏

1、战争破坏

世界上许多历史古迹、风景名胜毁于战争之中,中国这种情况尤甚。就近代而言,从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他们一方面掠夺、盗窃我国的珍贵历史文物,另一方面大肆破坏名胜古迹。如北京清代的圆明园,是清皇室耗巨资用了150多年兴建的皇家园林,集中外园林艺术之大成,誉为“万园之园”、“东方的凡尔赛宫”,但却在1880年被英法侵略联军化为灰烬,成为废墟。侵略者破坏历史古迹的罪行将铭刻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心中,这是侵略者无耻行径的一页,将永远受到谴责。

2、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受到自然界的报复。如济南泉水、河北邢台的白泉等地,由于人们过量开采地下水,致使许多泉眼停喷。

3、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部分工业企业布局在风景区或风景区附近,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如以锦秀著称的富春江,近年来沿江修建了一批小化肥厂、小农药厂、小造纸厂,将大量污水排入江中,江水变混,鱼虾死亡,人饮用后不适,造成“身在江边无水喝”的局面,使美丽的富春江佳景大大逊色。

4、景区超负荷接纳,游人遵守公德意识弱

游人在风景区超负荷的活动以及各种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如乱扔废物,攀木折花,践踏草坪,偷猎鸟兽,在景观建筑物上乱刻乱画等,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另外由于游人过多,加重了土壤板结,造成古树死亡,如北京古园林中,约有百年以上的古松柏15214株,但因树根附近土壤被游人踏实,树根不能正常吸收水分和营养而逐渐衰亡。

5、文物管理不善

由于文物管理不善或无人管理造成有些名胜古迹建筑被拆,文物被窃,树木被砍,塑像被毁。尤其是在“十年**”中,文物古迹被严重破坏,一大批稀世珍宝毁于一旦。

6、宣传不够,保护资源意识差

科学普及和文物保护重要性宣传不够,人们为了自身利益而毁坏景观,如万里长城脚下的居民,拆砖毁城的现象屡屡发生。

(四)自然毁坏

自然界由于发生灾害现象,如地震、火山、洪水、地基不稳下沉,以及风化、浸蚀作用等,会对自然和人文景观造成破坏。例如我国许多古塔由于地震倒塌,大同云岗石窟许多砂岩佛像由于长期风化、浸蚀而面目皆非,凡此种种都属于自然毁坏。

五、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

民族文化资源不仅可开发出专项的旅游产品,也可作为普遍性的一种旅游资源,用于其它旅游产品的配套、旅游环境的营造、旅游精神和品位的提升。但成功的进行旅游开发,需要遵循旅游经济的一些基本规律。

(一)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例子:就湘西来说,湘西边境地区偏僻,交通不便,同时,由于旅游业起步较晚,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健全,因此,在开发湘西边境地区民族文化时,必须联合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加大投资,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加强宣传和促销

宣传与促销对于旅游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没有宣传就没有市场。湘西边境地区民族文化本已鲜为人知,但我们应该有一个更新的观念,使用更加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手段,把湘西的旅游打造成更加强大的旅游品牌,提升湘西民族文化旅游的地位。同时借鉴比如丽江等成功民族文化 旅游区的成功经验,整合运用现代管理和营销理念,推出本地区民族文化的精品,同时借助湖南的强大媒体力量大力宣传,树立形象,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4]。

(三)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我们在对这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应注意对其合理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立良好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如果以损坏民族文化资源为代价,只是一味的追求目前的经济利益而大势破坏文化生态,那是因小失大。民族文化区别于别种文化的代表性东西,一旦遭到破坏,将难以恢复。因此,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之前,必须采取科学规划和规范性开发。

(四)合理开发 强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西双版纳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生态、旅游、区位等优势资源,把生态环境优势、边境区位优势、生物资源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特色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地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1982年,国务院将西双版纳列为第一批风景名胜区。绿色的孔雀之乡开屏展翅,倾倒世界。“云南旅游看版纳”,西双版纳曾经一度成为云南旅游的代名词,成为最令人神往的绿色家园。对于西双版纳,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活力最强的新兴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在拉动消费、解决就业、消除贫困、促进开放、倡导文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5]。

六、结论

旅游业是一门兼具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多种功能的新兴经济产业,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劳动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并成为一些经济发展缓慢、交通不便、偏僻落后地方脱贫致富的金钥匙。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消费活动,因为旅游活动大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旅游者来说,他们进行旅游主要是为了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参观重要的历史古迹,欣赏自然美景,享受大自然的恩惠,购买有特殊含义的纪念品、工艺品和礼物,品尝精美的佳食,进行度假或有益于自身事业和学习的探访等,这些大都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的消费,是一种文化旅游。旅游活动中的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和旅游资源的文化意义直接相关,可以说,旅游资源对于旅游者来说,主要是一种能够满足其心理需求的文化意义上的存在。在中国旅游业中,那些代表不同文化内涵的名胜古迹大都成为旅游热点。一般也说,每个地区和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风尚习俗和风土人情,这些都是地区特质的重要表现形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各地区的各个生活层面,最能显示一个民风特点和文化风貌的当属本地区或本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风尚习俗。民族文化中强烈的地域性和民间性,体现了一个地区生活方式、心理素质的积淀,也是该 地区特色最直接、最真实的表现。由于民族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传承行、集体性等特点,所以民族旅游可以说是探求传统特色审美价值的最佳形式。民族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始终贯穿于学科建设的全过程,是学科建设的灵魂[6]。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因而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总之,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是密切关联的,只有科学处理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才能将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的优势,进而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民族进步、文化繁荣,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Admin.少数民族地区开发规划新思路[N].四川社会科学在线,2011-11-13(1)[2]杨华荣.浅析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J].《人民论坛》,2010.23(1)[3]陈如霞.论民族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2010.02(4)

[4]刘艳芳,刘於清.论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8.23(4)

[5]张明海,胡恒洋.合理开发利用西双版纳热作生产资源、繁荣边疆民族经济[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85.(3)

[6]李忠斌,文晓国.对民族旅游概念的再认识[J].广西民族研究,2012.4(183)

第四篇:祁阳县旅游资源开发对策2011

1、抓好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发展第三产业的认识。要使全县上下都充分认识到第三产业发展程度是衡量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统一加快发展三产的思想,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和看待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应有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政策上、舆论导向上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放手、放胆发展第三产业。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进一步深化第三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发展的方针政策,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协调发展。

2、加强可行性论证,强化宏观调控,提高我县第三产业的总体规划水平。目前,祁阳县三产有些行业已趋于饱合,设施能力过剩,如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娱乐服务业中的“两房一中心”(即洗头洗面房、卡拉OK房、洗浴中心)等,因此,这些行业不可再盲目上项目。在上新项目前,一定要搞好可行性论证,这是保证建设项目未来收益水平的最基础的前提条件。各有关部门应结合自身的环境资源优势,有的放矢发展第三产业。规划部门应从全局利益出发,在上项目之前,组织有关专家从地理位置、客流量、市场容量、购买力以及综合配套设施等多方面研究论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次,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优化结构,协调发展。利用交易会、展销会等活动,培育龙头项目,将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相结合,以大项目,大典型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3、突出重点,改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促进传统三产和新兴三产的协调发展。根据祁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应在巩固和提高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传统三产的基础上,培育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发展旅游业、社区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文化、社会保障等新兴产业。商贸流通业,要紧跟市场变化和步伐,吸取和采用新的流通方式和营销措施,以发展壮大自身实力。要建设和完善专业市场这一流通载体,从市场大县向市场强县转变。旅游业,要加强规划意识、加强行业管理,改善服务质量;要提高组织水平,扩大对外宣传的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境外游客和周边地游客,着力提高旅游接待客房出租率;要在开发新景点、上大项目等方面做文章。要抓住城县建设力度加大、银行利率较低的有利时机,合理调整投资方向,避免无序开发。社区服务业,要使街道、居委会担负起大力兴办社区服务业的责任,确定服务项目,建立服务组织和服务队伍,建设好服务设施。信息服务业,要充分运用既有信息资源,充分发挥网站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避免信息资源浪费。此外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等机遇,强化发展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行业,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4、深化改革,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拓宽三产的发展领域。第一,完善投入机制。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对第三产业的资金投入,对一些规模可大可小,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投资方式要灵活简便。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要把投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学技术、教育方面。继续加大对公路、通讯等行业的投入,增加对文教、卫生、科学、综合技术服务行业的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收民间资金和外资“西进”投资参与第三产业活动,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鼓励城市中心工业企业“退二进三”,通过产权转换、合资嫁接诸多形式发展第三产业。第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商业、粮食、流通等部门都要在产权制度改革、经营机制转换、服务方式调整、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股份合作,公有民营、租赁经营、风险抵押承包、转让出售等诸多形式,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集体小企业。第三,进一步推进社会事业产业化。鼓励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变事业为企业,进一步激活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第四,鼓励和完善经营者、劳动者多劳多得,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分配机制。进一步理顺第三产业价格体系,保持第三产业内部及其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合理比价。

5、制订政策,改善三产发展环境。我们即将面临加入WTO的新形势,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而目前我县三产领域存在着不少属于垄断性行业,如在专营商品、卫生、金融等领域,不仅非公有经济很难涉足,更谈不上对外商开放。因此,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显得更为迫切。要从行政审批向资格审查转变,只要符合条件,即予准入。进一步完善第三产业投资政策,当前重点应放在如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交通、城建等基础三产领域,改变“非公莫入”的状况,放宽直至取消社会资金的市场准入限制。不断完善消费和财税政策,取消消费中的不合理限制措施,为新一轮消费热点的形成创造条件。

6、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是第三产业的一项“软件”开发工程。第三产业有其特殊性,我们在基础“硬件”发展的同时,应考虑在服务行业做提高服务质量的长期宣传和短期强化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与此同时要切实加强依法治县和普法力度、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切实规范政府行为、企业行为,以服务工作者热情、诚实的服务,创造一个和谐、优美的环境,吸引顾客消费、吸引外资、吸引外部人才,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上水平、上档次。

第五篇:基于休闲的赣州旅游资源开发探析

基于休闲的赣州旅游资源开发探析

2012年08月14日 09:38 来源:《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年第2期 作者: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202

摘 要:赣州是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能够开发出多样的休闲旅游产品。本文论述了赣州旅游资源概况及其特点,分析了赣州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最后进行赣州休闲旅游产品线路设计,以期为赣州休闲旅游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旅游资源,休闲旅游,旅游线路,赣州

基金项目: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人文社科课题(2011年重点项目):“赣州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曾经或正在经历一场休闲的革命[1]。休闲是指人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之外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休息和消遣,积极地、自发地参加社会活动或自由地安排个人生活状态的总称。2010年,我国GDP达到39.8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伴随经济与社会的巨大发展,休闲已成为我国人们精神与物质的重要需要。旅游业作为休闲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应以人们的休闲需求为立足点,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当今,历史文化名城已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热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地处江西省南部,东接福建省,南临广东省,西靠湖南省,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赣州交通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京九铁路斜跨全境,4C级的黄金机场可容大型客机降落。赣州拥有105、206、319、323国道,赣粤、赣韶、鹰瑞、石吉等高速公路,形成了贯通东西南北的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这里山川秀丽,人文荟萃,名胜棋布,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面对休闲时代的来临,如何开发好赣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其旅游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赣州旅游资源概况及特点

1.1 自然(山水)旅游资源

赣州著名的自然景观主要有安远的三百山、龙南县的九连山、宁都县的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三百山为东江源头,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发源地,“首批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育示范基地,1993年5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设为国家森林公园,2002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连山是我国中亚热带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段,保存有大量野生动植物活化石,被列为省重点自然保护区。此外,还有龙南的小武当山、上犹的陡水湖、崇义的阳岭和齐云山等均是风景秀丽而具有开发价值的自然旅游资源。

1.2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了许多宋代文化景点,被专家们誉为“宋代历史博物馆”[2],主要有保存完整的宋代古城墙、古浮桥、巍然壮观的八境台、郁然孤峙的郁孤台、完整壮观的文庙、艺术宝库通天岩、七里镇古瓷窑址等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宋代古城墙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现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修建于北宋年间,是我国唯一保存到现在的、有可靠纪年铭文的宋代砖城,是我国宋代文化古迹的一件孤品。八境台位于赣州城东北隅古城墙上,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距今已近千载。章江与贡江在八境台下汇合成赣江,登上此台,赣州八景一览无余。始建于秦、唐的梅关古驿道,是我国古代沟通南北往来的交通要道。

1.3 红色旅游资源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被称为“红色故都”、“共和国的摇篮”。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赣州开始的。因此,市内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被誉为将军县。

1.4 客家文化旅游资源

赣州是客家文化、客家民系的摇篮,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在全国设区市中是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3]。赣南围屋是客家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它集家、祠、堡于一体,墙体由青砖或花岗岩彻成,非常坚固,易守难攻。赣南围屋以方围为主,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特别、保存之完好令人惊叹,其中龙南县为全国之最。赣南围屋一般有3~4层,大的有九栋十八厅,内有粮仓、水井、排污道、草坪、戏台等,最具代表的有:燕翼围、关西新围、桃江龙江围等。同时,赣州是目前世界上保存客家民俗最完整的地区。漫步赣州,人们不仅能听到亲切的客家乡音,看到典型的客家民居,还能感受到有着浓郁客家传统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和风水文化。客家宴席、客家山歌、赣南采茶戏、“九狮拜象”等民俗传统或表演,让人充分领略到赣南客家独特的文化魄力。

总之,赣州的旅游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分布率达77%,并且品位高、特色鲜明,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开发潜力[4]。赣州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旅游开发品牌多而不强,应突出重点做大特色品牌

赣州旅游资源可谓群星闪烁,宋城文化旅游区、客家文化旅游带、还有红色旅游区等。赣州旅游时而打“红色牌”、“生态牌”,时而打“客家牌”、“古色牌”。但满天的星星,却没有月亮。赣州的山水虽好,但比不过桂林,比不过九寨沟;赣州的宋城虽故,但名气不如开封。所以赣州旅游资源开发应该找准定位,做大做强。只有树立起鲜明形象和特色品牌,旅游发展才有方向。如今,赣州在红色游与客家游两大特色品牌已做出较好的成绩。赣州是客家的摇篮,这一地位,已经在2004年11月赣州召开的“第十九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所确认,为许多专家和世界客属乡亲所认可。赣州客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除了赣县客家文化城开发较好外,其他有关客家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基本处于初级阶段,所以今后应重点开发客家围屋(关西新围、乌石围和燕翼围等几大特色围屋),进一步完善赣县客家文化城接待能力和接待方式。同时,更应该重视客家风俗习惯的开发,包括饮食习惯、传统婚礼仪式、赣南采茶戏等,此外还有客家酒文化、擂茶文化、节庆文化等具有客家特色的乡土文化。同时继续打好“红色旅游”这张牌。2006年10月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在瑞金拉开序幕以及近年来连续举办的“中国红歌会”,这些活动都充分展示了“红色故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赣州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故都”品牌是赣州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她代表了赣州旅游的形象和地位[5]。这一品牌已经定位,但还需要全面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投入,深挖其历史内涵、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增强红色景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策划更加丰富的红色旅游主题产品,着力培育赣州红色旅游品牌。

2.2 旅游资源疏散,需整合联动开发,推广自驾游项目

赣州虽然旅游资源众多,但是分布比较疏散不集中,分散在20个县市区中,有些旅游资源相对孤立,不利于旅游开发,不利于集中人流、物流。但随着赣州区域内交通的不断完善及国内私家车的不断普及,有利于开展自驾游。赣粤高速公路通车后,珠江三角洲到赣州的距离是300公里至500公里左右,赣州的方圆里程也在千里范围内,完全符合自驾游的空间和交通要求。最为重要的是,赣州的旅游客源市场主要来自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港澳等地。在珠江三角洲,私家车拥有量已经超过1000万辆。目前,赣州的自驾车旅游网络已十分完善,达到了“串联主要景点,衔接周边城市,沿线风景优美,道路畅通完好,旅游标识清晰,应急救援及时,加油维修方便,停车休息便利,食宿条件齐备,信息服务完善”的标准。通过自驾游,将分散的旅游景点串起来,可以体现赣州的旅游资源区位优势。近几年来,赣州自驾游逐年升温,已成为国内最具观赏、最适合自驾游的最佳旅游胜地,自驾游将成为赣州旅游新的代名词。

2.3 旅游开发的硬件条件薄弱,需要加强

从大交通来看,目前还没有开往珠三角地区的始发列车,游客进来容易出去难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从住宿接待能力看,赣州的住宿接待能力还不很完善,宾馆酒店总量小,节假日、黄金周等高峰期找房难的问题相当突出;高星级宾馆少,至今还没有一家五星级;宾馆酒店的结构不合理,高档次宾馆、主题宾馆、经济型宾馆、度假型宾馆较为缺乏,不能满足各个层次旅游者旅游休闲的需要。

目前应抓紧完善以赣州为中心的“十字型”旅游公路网络,切实做到“路为景开,景随路建”;尽快修建赣州—龙岩、赣州—韶关或郴州铁路,争取开通赣州或者瑞金至广州、深圳的始发列车,进一步沟通赣州与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联系;要提升赣州站的级别,开通赣州至各大城市特别是深圳、北京的旅游列车。赣南森林蒸汽小火车是世界珍品,风情特别,要维修保护好,并改造成旅游车,使之成为赣州休闲旅游的一个亮点[6]。住宿接待方面,要适度发展星级宾馆的数量,增加2~3家四星级宾馆,下大气力建设1~2家五星级宾馆,同时有选择性的发展一些主题宾馆和度假宾馆。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单体宾馆的建设容量,以适应接待大型会议和大型团队的需要。

2.4 旅游商品开发薄弱,应提升旅游产业链

旅游商品开发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赣州旅游开发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通过走访赣州几处著名景点后发现,各主要景区(点)为数不多的几家商店、摊位销售的几乎是外地产品、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没有真正代表赣州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且旅游商品品种单一,缺乏地方特色。如通天岩风景名胜区,里面只有零零散散几个小摊,就摆了一些佛珠、挂件等,纪念性鲜明的旅游商品极少,令人非常失望。旅游商品的开发能够提升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作设计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内容新颖、外观精美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应与地方农副产品开发结合起来,开发一系列绿色产品,如著名的赣南脐橙。中国(赣南)脐橙节至今已举办了十年,反响非常好,还有南康月亮花生巴、赣南名优茶、保健竹凉席、笋干、玉兰片、酸枣糕、板鸭、石鱼、烫皮等独具赣州特色的绿色旅游商品,以及山货、水产等旅游商品,特别要扩大赣州本地的名、特、优产品生产规模,注意独特和多样性,改进包装,拉开档次。在重点旅游县市和景区建立旅游购物中心或旅游商品街,逐步在全赣州形成旅游商品销售网络。赣州休闲旅游产品线路设计

目前,省内各主要旅行社推向市场的赣州旅游产品线路普遍存在着线路不科学、过于单调乏味、行程奔波劳顿、一些潜在的旅游景点未被关注等不足。笔者认为,开发历史文化名城赣州的旅游资源应从它的旅游资源特色方面入手,顺应休闲时代的发展,满足不同游客的休闲需求。根据红色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三方面,笔者设计了三条线路,如图1所示。这三条线路区别于以往的线路,它突出了品位高、景点丰富、依托现有主干公路、交通便捷,真正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等特色,具有提高赣州旅游知名度、打造其旅游品牌的价值。如下就是所设计的三条线路:

图1 赣州旅游线路设计图

A.红色旅游线路:赣州—兴国将军广场、将军公园—宁都翠微峰—宁都起义旧址—于都长征第一渡—瑞金云石山(长征第一山)—瑞金沙洲坝、叶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旧址群—会昌汉仙岩—寻乌调查纪念馆。如图1中A线所示。

这条线路以红色景点为主,赣州是革命老区,“红色故都”品牌是赣州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旅游品牌。以往的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得都不完全,而且显得枯燥无味。这条线路是在红色景点的基础上添加了自然景观,让游客在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外,还能领略优美的自然环境。且这些景点都处于交通道路上,交通方便,相距不远,另外这条线路虽然景点多,但门票都不贵。

B.生态人文旅游线路:赣州—古城墙、八境台、郁孤台、古浮桥—上犹陡水湖、五指峰(漂流)—崇义阳岭—崇义聂都溶洞—大余梅关古驿道—赣州峰山—宝葫芦农庄—通天岩石窟群。如图1中B线所示。

这是一条为体验赣州优美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游客而设计的。线路中这些景点都处于主要交通道路上,交通方便,景点密集,相距不远,适合于黄金周期间推广,建议开发为三、四日游。这条旅游线路使游客有足够的时间放松身心,真正的休闲度假,免于时间短促,路途奔波。线路中前几日主要是以游览、参与性项目为主,欣赏赣州的古城风光,参与惊险刺激的漂流,还能呼吸阳岭的新鲜空气,而后几日主要是娱乐性项目,宝葫芦农庄诸多娱乐项目让人流连忘返。这样的安排不会让游客感觉疲惫。崇义阳岭空气负离子含量特别高,被称为天然氧吧。宝葫芦农庄是一座具有郊外田园风光、浓郁乡村气息的现代绿色生态农庄,也是江西省最成功的主题公园,是广大游客回归自然,放飞心情的理想休闲娱乐场所。而最后一站让人觉得不虚此行。

C.古城、客家风情二日游:第一天:赣州古城墙—郁孤台—蒋经国旧居—八境台—八境公园—古浮桥—寿量寺—文庙—七里镇古瓷窑址。第二天:赣州—龙南关西新围、龙南燕翼围、乌石围—安远东升围—赣县白鹭村(客家文化城)。如图1中C线所示。

这是一条专为对宋文化与客家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设计的旅游线路。这条线路将带人们完全领略古城赣州千年宋城魅力及独特客家风情。赣州是客家文化、客家民系的摇篮,赣南围屋构成了奇异的客家民居人文景观。赣州有我国唯一保存到现在的宋代古城墙,是我国宋代文化古迹的一件孤品。第一天的行程让游客沉醉于赣州的古城风情中,第二天的客家文化游,领略风格独特的客家围屋,这条线路将让游客回味无穷。两日的行程,不会让游客感觉匆忙,且交通方便,让游客有充足的时间享受赣州古城、客家风情。

作者简介:李良杰(1978~),男,江西高安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休闲与旅游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1]马惠娣.21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J].信息空间,2004,No.7:89~94.[2]梁晓俊.江城·古城·名城—赣州[J].今日农村,2002,(10):36~36.[3]王协斌,王力峰.赣州旅游文化发展战略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5,(10):234~235.[4]龚文瑞.对赣州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及发展旅游业的若干建议[J].企业经济,2002,(8):113~114.[5]李丽群.赣州市红色旅游区发展发展战略思考[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6):93~97.[6]梁泉生,李心.关于发展赣州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7,(8):46~48.

下载关于赣州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景与对策分析(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赣州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景与对策分析(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资源与开发心得

    《旅游资源与开发》心得 对于一个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对旅游资源不能说精通,但也是略知一二的。旅游资源与开发这门课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自身研究能力缺乏,但是这......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考试要点 1、 红色旅游的含义: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 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名词: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与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其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的协商一致,由主管机关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与依据。资......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1、旅游资源的概念: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能够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都可成为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特点:1旅游资源的综合性 2......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一)广泛性:旅游资源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品种的多样性,类型的复杂性,分布的多域性。我们在前面讲旅游资源分类时,已经从不同角度罗列了它的类型,其中既有看得见......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名词: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与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其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的协商一致,由主管机关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与依据。......

    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案例14: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案例: 台山市是著名的侨乡,依山临海,风景秀美,拥有海岛、温泉、生态、侨乡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丰富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为......

    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

    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 单选题(12题) 填空题(10题) 名词解释(2题) 简答题(7题) 论述(2题) 一、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旅游资源学是专门研究旅游资源形成、特点、分类、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