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2《金融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开放专科)(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12:0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5102《金融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开放专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5102《金融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开放专科)》。

第一篇:5102《金融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开放专科)

《金融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2、3、4、5、6、7、8、9、货币 价格标准 存款货币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 商业银行 经营管理理论

10、货币发行准备制度货币需求量

11、投机动机

12、货币乘数

13、外汇

14、直接标价法

15、风险管理

16、保险

17、最大诚信原则

18、信托

19、融资性不动产信托

二、填空题

1、货币的职能有()、()、()、()、()。

2、信用的特征有()、()、()。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4、银行票据包括()、()、()。

5、股票的特点具有()、()、()、()、()。

6、自()起,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所承担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职能移交新设立的中国工商银行。

7、世界银行通过决议,()国际开发协会正式成立,同年11月正式营业,总部设在()。

8、按照金融机构融资机制的不同,分为()和()。

9、我国从1994年开始先后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已经于2008年改制为商业银行。

10、亚洲开发银行的业务有三个方面:()、()、()。

11、按融资期限分类,金融市场可分为()和()。

12、按所交易金融产品的交割时间分类,金融市场可分为()、()。

13、英国于18世纪首先制定存款准备金制,美国于()在()中正式加以规定,多数国家则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开始实行。

14、股票发行价格的种类有()、()、()。

15、(),在政府的帮助下,英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家资本主义股份制的商业银行——()。

16、商业银行的业务一般包括()、()、()三大类。

17、中央银行自有资本的形成主要有三条途径:()、()、()。

18、金融统计的原则有()、()、()、()和()。

19、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三大类。

20、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原因和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和()。

21、货币需求的三大动机是()、()、()。

2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主要有()、()、()。

23、根据资金偿付的时间,外汇可以分为()、()。

24、按照能否自由兑换,外汇可分为()和()。

25、按国家汇率制度的不同,可分为()、()。

26、风险因素通常可以分为()、()、()。

27、风险的构成要素包括()、()、()。

28、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

29、保险的特征有()、()、()()、()。

30、设立生前信托的目的有()、()、()、()、()。

31、按保险承保风险不同可以意外伤害保险分为()、()。

三、简答题1、2、为什么说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是怎样的3、4、5、6、7、8、9、什么是利率市场化?包括哪些内容? 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交易过程有何不同? 简述股票的交易流程。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比较单一制与分支行制的优缺点。中央银行业务经营过程中应坚持哪些原则? 简述国际储备的构成。

10、风险管理的方式有哪些?

11、农业保险的主要业务种类有哪些?

12、保险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环节包括哪些?

13、信托的职能有哪些?

14、简述生前信托契约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

1、试析政策性银行的特点及其职能,我国政策性银行为什么要商业化改革?

2、试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有关人们持有货币动机的内容。

3、试述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过程中,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

4、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汇率变动又对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第二篇:102金融统计试卷A

江西财经大学

10-11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6393A授课课时:48考试时间:150分钟 课程名称:金融统计适用对象:挂牌 试卷命题人: 詹国华试卷审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制度的要求,银行现金收支统计是()统计。

A.抽样调查B.月度C.全面D.

2、金融市场统计是指以()为交易对象的市场的统计。

A.证券B.股票C.信贷D.金融商品

3、货币与银行统计中是以()为主要标志定义某种金融工具是否为货币的。

A.流通能力B.支付能力C.保值能力D.流动性

4、金融市场统计是指以()为交易对象的市场的统计。

A、证券B、股票

C、信贷D、金融商品

5、我国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中的货币概览是()合并后得到的账户。

A、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B、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与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C、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与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D、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非货币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6、对货币运行产生影响的部门是()。

A.货币当局B.存款货币银行C.金融机构

D.金融机构、住户、非金融企业、政府和国外

7、影响股市最为重要的宏观因素是()。

A.宏观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法律因素D.文化等因素

8、纽约外汇市场美元对日元汇率的标价方法是()

A、直接标价法B、间接标价法

C、买入价D、卖出价

9、外汇收支统计的记录时间应以()为标准。

A、签约日期B、交货日期

C、收支行为发生日期D、所有权转移

10、A股票的系数为1.5,B股票的系数为0.8,则()。

A.A股票的风险大于B股票B.A股票的风险小于B股票

C.A股票的系统风险大于B股票D.A股票的非系统风险大于B股票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多选或少选者,该题都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金融市场统计包括()。

A.商品市场B.短期资金市场统计

C.长期资金市场统计D.科技市场E.外汇市场统计

2、中国人民银行专项统计调查主要是()。

A.工业景气调查B.国际收支统计C.物价统计调查

D.居民生活调查E.居民储蓄问卷调查

3、各类商业银行的储备资产是商业银行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而准备的资金,主要包括()。

A.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

B.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C.商业银行持有的中央银行债券

D.商业银行对政府的债权

E.商业银行的持有的外汇

4、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

A.商业银行B.存款银行C.政策性银行

D.特定存款机构E.其他商业银行

5、下面会导致债券价格上涨的有()。

A.存款利率降低B.债券收益率下降C.债券收益率上涨

D.股票二级市场股指上扬E.债券的税收优惠措施

三、名词解释(请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后再作答。每小题3分,共15分。)

1.国际收支平衡2.经常项目3.储备资产

4.国际交易报告体系5.负债率

四、简答题(请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后再作答。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货币流通的内涵。

2.简述金融市场的基本内容。

3.做好金融统计分析工作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4.简述计量经济模型。

五、计算分析题(请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后再解题。共15分。)

对于两家面临相同的经营环境和竞争环境的A、B银行,假设其利率敏感性资产的收益率等于市场利率(因为它们同步波动),它们的资产结构不同:A银行资产的50%为利率敏感性资产,而B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占70%。假定初期市场利率为10%,同时假定两家银行利率非敏感性资产的收益率都是8%。现在市场利率发生变化,从10%降为5%,分析两家银行的收益率变动情况。

六、论述题(请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后答解题。共25分。)

一直以来,主流观念都认为西方(尤其是美国)的金融体系是较为完美的、可借鉴的,西方的金融创新是积极地,其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是非常强大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将它作为自身发展的楷模…,2007年由美国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说明了怎样一个现实,结合货币流通理论及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分析理论,阐明自己观点并加以论述。

江西财经大学10-11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试卷代码:06393A授课对象: 课程名称:金融统计适用对象:挂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C2.D3.D4.D5.C6.D7.A8.B9.C10.C

二、多选题答案(每题3分,共15分)

1.BCE2.ACE3.AB4.BC5.AE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基本相等,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经常项目指商品和服务、收益及经济转移。

3.储备资产系指由中央当局掌握的能够直接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直接用市场干预以影响货币汇率或达到其他目的的国外资产。它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外汇(包括货币和存款以及证券)和其他债权。

4.国际交易报告体系记录每一笔国际收支现金交易(通过国内银行账户或外国银行账户)和非现金交易以及存量的情况,由编制者向银行布置报表和由企业直接填报来完成。

5.负债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外债余额占该国当期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货币流通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产生的货币的运动形式。货币作为购买手段不断地离开出发点,从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这就是货币的流通。

2.金融市场是金融工具发行和流转的场所。它进一步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及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这些市场的最重要参与者是金融机构,其价格信号是由利率、汇率及指数构成。在金融市场上,资金总是流向收益较高同时又比较安全的领域。但是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低风险则难有高收益。正是这种矛盾促使市场参与者在金融活动中不断地提高效率并产生创新冲动。

3.做好金融统计分析工作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扎实、科学的金融统计工

作;二是捕捉重要的现实金融问题;三是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一般意义上,可以将实际的统计分析工作分成两类,即制度化的统计分析和专题性的统计分析。

4.计量经济模型是融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于一体的专门分析技术,可以用来描述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主要变量的基本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预测、模拟和规划等方面的分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整体,应该建立一个宏观经济模型作为提高宏观经济科学决策的常用手段,其中反映金融活动基本计量关系的方程模型占据核心的地位。

五、计算分析题(15分)

解:

A银行初始收益率为:10%×0.5+8%×0.5=9%

B银行初始收益率为:10%×0.7+8%×0.3=9.4%(以上两步做对各得2分)利率变动后两家银行收益率分别变动为:

A银行:5%×0.5+8%×0.5=6.5%

B银行:5%×0.7+8%×0.3=5.9%(以上两步做对各得3分)

在开始时A银行收益率低于B银行,利率变化使A银行收益率下降

2.5%(=9%―6.5%),使B银行收益率下降3.5%(=9.4%―5.9%),从而使得变化后的A银行的收益率高于B银行。这是由于B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占较大的比重,从而必须承受较高风险的原因。(分析正确得5分)。

六、论述题(25分)(略)

第三篇:开放专科实用写作复习资料(陈艳)

开放专科实用写作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及所占分数

单项选择题(20分)、简答题(30分)、补写文章要素(15分)、给材料或给条件作文(共35分)。考试形式:一纸开卷

第一章行政公文

1、实用型文章的特征。

(1)主旨单

一、集中、明确;(2)材料多样、真实、有力;(3)结构合理、谨严、固定;(4)语言准确、简明、平易、庄重。

2、公文的特点。

法定性、政策性、实用性、时效性、规范性。

3、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的涵义。

上行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呈送的公文。主要有报告、请示等。

平行文:向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送交的公文。主要有函等。

下行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主要有命令、决定、通报、通知、批复、意见等。

4、公文各要素划分为哪三部分。

眉首、主体、版记。

5、公文发文字号的构成。

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

6、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请示、报告、函等公文文种的用途。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适用于颁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示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7、通报的分类。

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传达性通报。

8、通知、报告、请示、函等重点公文文种的写作。(给你相关材料要会写)

9、会议纪要的特点

纪实性、提要性。

第二章事务文书

1.调查报告的分类、特点及写作要求。

分类: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特点:真实性、针对性、典型性。

写作要求:(1)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占有材料;(2)要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认真分析并合理组织材料;(3)要讲究结构形式和语言特色。

2.计划正文的一般构成。

不论哪类计划,一般都应当包括“做什么”、“怎么做”及“什么时间完成”等事项,要有基本情况、目的与要求、步骤与做法、结语等几方面的内容。

3.计划的写作要求。

(1)要符合政策;(2)要从实际出发;(3)要具体明确;(4)要留有余地。

4.总结的分类及写作要求。

按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将总结分为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两类。

写作要求:第一,要充分占有材料,并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第二,要善于分析材料,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第三,要合理地取舍内容,以突出重点。

5.讲话稿的涵义

主要是指领导同志在各种会议上或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发表讲话时所用的书面材料。

6.述职报告的写作要求

第一,内容要客观真实。第二,表述要具体实在。第三,详略要得当,重点要突出。第四,语言要得体。

7.章程、条例、办法、规定、守则的涵义。

章程:是党派或团体等 组织,用于规定自身的性质、宗旨、组织机构活动形式和行动准则等内部事务的一种文书。

条例:是对某一方面的工作或某一重大事项的处理方式及其某一组织的宗旨、任务及其成员的职责权限等作出规定的指令性文书。

办法,是有关机关或部门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条例,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或问题提出具体做法和要求的文件。

规定:是针对某一事项或活动提出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要求有关人员贯彻执行的一种文书。

守则:是某一单位、部门或属于某一社会群体的成员所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的文书。

8.规定正文主体部分一般应包括的内容。

主体部分是写明具体规定事项的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原则的规范要求,二是具体的约束措施。

9、条例正文的写作格式有两种:一种是章断条连式,另一种是分条列项式。

第三章公关文书

1.推荐信、求职信、介绍信的涵义。

推荐信:又称推荐书,是向某个机构或个人介绍、推荐某人获得某个职位、某种身份或某项工作的信件。

求职信:又称自荐信,是求职者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并表达求职意愿,以求获得某个职位的一种专用信件。

介绍信:是单位派人去其他联系工作、办理事务时所开具的介绍性信件。

2.开幕词、欢迎词的涵义。

开幕词:是在比较正式的大型会议或活动的开幕式上,举办单位的主要领导人所作的宣告性或纲领性讲话。

欢迎词:是指在宾客光临时,主人为表示欢迎,在欢迎仪式或酒会、宴会等公开聚会场合发表的演讲词。

第四章财经文书

1.新闻标题的拟写。(给你一篇新闻要会拟标题)

2.新闻导语的涵义及常见写法。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部分,在此要用一句话或一个段落将新闻中最有价值、最重要、最吸引人的内容表述清楚。

常见的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评述式。叙述式导语是指用平易、朴素的叙述性语言,直接概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描写式导语是指以形象生动的描写性语言,对报道对象的特点或主要场景、重要细节等进行描述,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的作用。提问式导语是指通过问题的提出,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然后再在主体部分中对读者所关注的问题给予解答。评述式导语又称评论式导语,即在开头便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论,表明作者的态度和立场。

3.新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新闻背景材料的类型。

正因为新闻常常要将主要内容放入导语部分,并且由主到次、由重到轻地安排结构、排列材料,所以人们常把新闻的结构形式称为“倒金字塔式”。

新闻的背景材料主要有对比性材料、说明性材料、注释性材料等几种。

4、经济新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真、新、精等几个方面。

5、新闻三行标题由引题、正题和副题组成。引题又称眉题,其作用主要是提示新闻事实的性质、意义,或者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从而引出正题。正题又称主题或主标题,是新闻标题的主体部分,是概括主要事实、点明新闻主题的部分。正题之后是副题,主要作用是对正题所反映的内容加以补充或解释,对事实作进一步的说明。

6.产品说明书的作用。

产品说明书的作用:(1)指导消费;(2)传播知识;(3)宣传企业。

7.产品说明书的特点。

(1)内容的科学性;(2)表述的通俗性;(3)层次的条理性。

8.产品说明书的写作注意事项。

必须注意两点:第一,要有责任意识。第二,要有大众意识。

9.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功能。

功能主要有诊断功能、建议功能、反馈功能、预测功能。

10.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注意事项。

第一,要准确、全面地掌握材料。第二,要合理地运用分析方法。第三,要及时完成报告。

1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注意事项。

第一,要放宽眼界。第二,要实事求是。第三,要讲求科学。第四,要充分论证。第五,要注意运用专业知识。

12.合同的涵义、特点。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的特点:合法性、合意性、平等性、规范性。

13、合同通常有三种表述形式:一是文字条款式,二是表格式,三是文字条款加表格式。

14.签订合同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要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第二,要精通业务,了解情况。第三,要在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各项条款。第四,要认真书写,并不得随意涂抹。

第五章法律文书

1.民事起诉状、民事答辩状、行政起诉状的涵义。

民事起诉状的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其他人发生争议时,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据事实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时制作并使用的法律文书。

民事答辩状是指民事诉讼的被告或被上诉人根据民事起诉状或民事上诉状的内容,针对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作出答复,并依据事实与理由进行辩驳的法律文书。

行政起诉状是指行政诉讼的原告认为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处理的法律文书。

2.民事起诉状的核心内容。

事实与理由是民事起诉状的核心内容。

3、民事诉讼文书按照写作形式划分,可以分为叙述式、填空式、笔录式和表格式等几种。

4、请简要说明民事起诉状“事实与理由”部分的基本写法及注意事项。

答:事实是提起诉讼、实现诉讼请求的基础和依据,也是人民法院进行裁判的基础和依据。陈述事实应当写明原告与被告民事法律存在的事实,以及双方发生民事权益争议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情节和结果。陈述事实应当注意两点:第一,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事情的真相,不能隐瞒或者歪曲事实;第二,要围绕诉讼请求写明事实,既要反映案件的全貌,又要突出重点。

理由是对事实的概括与评说,一般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依事论理,写明被告的行为或者双方争议的性质、已经造成的后果以及被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然后是依法论理,写明被告提起诉讼所依据的法律条款。阐述理由应当注意两点:第一,依事论理要以事实为根据,要抓住重点,击中要害;第二,依法论理要能准确地法律条款。

5、民事答辩状正文的针对性和反驳性。

所谓的针对性,是指答辩必须针对原告或上诉人的指控,不能随意发挥;所谓的反驳性,是指答辩要以事实和法律为依据,不能强词夺理或空发议论。

6、如何写好民事答辩状的正文?

答:正文是答辩状的核心部分,是具体陈述答辩理由的部分。答辩理由是指针对原告或上诉人的诉讼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与理由,进行反驳与辩解。一般来说,答辩理由可从两个角度进行阐述:一是针对撰写事实不实进行反驳;二是针对适用法律不当进行反驳。在阐述答辩理由的基础时,还可以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向人民法院提出请求,例如,要求人民法院驳回起诉,不予受理;要求人民法院否定原告请求事项的全部或一部分;提出反诉请求等。

7、行政起诉状的正文,应怎样进行事实的陈述?

在事实部分,应当实事求是地写明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原告合法权益的事实经过、原因和结果。事实的陈述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应当写明原先引起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其次写明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最后写明原告是否申请过行政复议,申请过行政复议的,机关是否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改变后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是什么。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要以事实为根据,应当说,事实的陈述在每一类诉状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核心内容之一。

8、民事诉讼文书、刑事诉讼文书、行政诉讼文书的涵义。

民事诉讼文书是指司法机关为处理各类民事诉讼案件以及当事人、律师为解决诉讼纠纷和处理非诉讼问题,依法制作或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

刑事诉讼文书是指司法机关为处理各类刑事诉讼案件以及当事人、律师为解决刑事纠纷,依法制作或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

行政诉讼文书是指司法机关为处理各类行政案件以及当事人、律师为解决行政纠纷,提起行政诉讼而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

第六章生活文书

1.字据的主要特点。

证明性、严谨性。

2.便条的特征。

事务性、说明性是便条的内容特征,简约性、便捷性是便条的主要形式特征。

3.人们常用的检索工具主要有哪几种。

目录、索引、文摘。

4.检索文献资料的主要方法。

常用法、追溯法、循环法。

5.笔记的种类。

摘录笔记、摘要笔记、提要笔记、提纲笔记、心得笔记、索引笔记。

6.启事的特点

告知性和简明性。

7.如何利用图书情报机构,提高文献检索的效率?请简述之。

答:(1)要熟悉图书分类法

(2)要关于使用检索工具

(3)要选用合理的检索方法

8.笔记主要有哪三种形式?请分别说明它们特点。

答:常用的笔记有以下几类:

(1)摘录笔记

在阅读文献时,遇到重要的段落和关键的语句,如文献的论点和结论以及其他具有重要价值或者可以直接引用的内容,应当如实摘抄下来。摘录笔记应当包括阅读者所加的标题、原文及其出处等几项内容。

(2)摘要笔记

在充分理解文献内容的基础上按照原文的顺序,把文献中的一些观点依次摘抄下来,就形成了摘要笔记。

(3)提要笔记

读完文献之后,对文献的主要内容加以全面概括,把它写成一个简短的纲要,就形成了提要笔记。提要不必照抄原文,除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献内容之外,还可以对文献略作评论。

(4)提纲笔记

在阅读书籍或篇幅较长的论文时,对全文的总观点、每个部分或层次的观点以及说明观点的主要材料,加以高度概括,并把它们依次排列出来,写成一个能够反映读物的基本结构框架的大纲,即为提纲笔记。

(5)心得笔记

心得笔记是一种专门记录自己在阅读中所产生的感想、收获或对读物的批评、质疑意见的笔记。

(6)索引笔记

在查阅资料时,遇到与自己的工作或专业研究方向有关,估计以后有可能用到,但暂时又没有条件或者没有必要仔细

阅读的文献,可把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单位或出处、出版时间等记录下来,还可对其内容作一个极其简要的介绍。写作题起草一份转发下列文件,要求下级机关做好该文件所安排的工作的通知。

写作要求:内容要明确,中心要突出;格式要正确,写法要规范(可只写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和发文时间几个项目);语言要准确、简明、得体,书写要清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企业生产耐用、易于回收的塑料购物袋,引导、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严格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

二、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三、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

四、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

五、大力营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

六、强化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责任

国务院办公厅印章

二○○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参考答案:

浙江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各直属单位:

现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章

二OO八年一月十日

拟新闻标题:从该新闻导语(即新闻开头第一段或第一句话)中寻找关键句,即能概括出新闻最主要事实的句子,如有现成的则可照搬,如没有则自己概括。

第四篇:2017年电大专科财政与金融农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与金融(农)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3.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各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

4.财政收入规模:是指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

5.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对社会产品所进行的强制的、无偿的分配,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6.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7.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8.公募法:亦称公募拍卖法、公募投标法,即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招标的方式发行国债。

9.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是国家(政府)把筹集到的财政资金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分配活动,是政府履行其职能而支付的相应的费用的资金。

10.政府采购:又称统一采购或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行为。

11.行政管理支出:是指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及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经费支出。

12.国防经费支出:是指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研事业、军队正规化建设等方面的费用支出。

13.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14.财政补贴:是指在某一确定的经济体制结构下,财政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能够改变现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相对价格,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无偿支出。

15.财政政策:指政府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与手段。

16.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是国家关于各类银行及其各级银行对信贷资金管理权限划分的规定。

17.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央银行借助一些短期的、数量化的金融指标作为实现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效果的传导体和指示器。

18.保险:可以从两个角度定义:一方面,保险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另一方面,保险是一种因合同而产生的法律关系。

19.起征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但达到起征点时,全部课税对象,都要征税。

20.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也包括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21.复式预算:在预算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编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通常分为经费预算和资本预算。

22.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和调节货币信用量的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两大内容。

23.信托:是财产的所有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鉴定合格,将其财产委托信托机构全权代为经营、管理或处理的行为。

24.免征额:课税对象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数额中,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25.保值国债:在国债发行时已确定利率基数,但为了避免物价上涨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国债利率还随市场的物价水平的上涨而上涨。

26.信用:经济上的一种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27.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所要达到和实现的某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28.国家预算:是国家财政的收支计划,它是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

29.转移支付制度:主要是指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对地方政府(或下级政府)进行无偿的财政资金转移所制定的制度,包括转移支付的原则,实现的目标,转移的形式、标准等方面的规定。

二、填空题

1.财政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社会条件)。

2.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3.按收入形式可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两大类。

4.财政收入按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分类,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剩余产品价值)部分。

5.我国现行税率可分为三种:(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6.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是(1950)年公布实施的。

7.决定国债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金融市场利率)、(银行利率)、(政府信用状况)和(社会资金供给量)。

8.国债的特征:(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

9.安排财政支出的原则有(量入为出)原则、(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和(厉行节约、讲求效益)原则。

10.一个完整的政府采购程序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拟定采购计划)、(预测采购风险)、(选择采购方式)、(进行资格预审)、(执行采购方式)、(签订采购合同)、(履行采购合同)、(验收采购合同)、(办理资金结算)、(进行效益评估)。

11.行政管理支出按最终用途划分,可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12.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性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

13.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14.世界各国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主要是(由取得工资收入的职工和职工雇主各交纳一半的社会保障税)和(财政支出中的转移性支出资金)。

15.财政补贴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减少补贴项目)、(明确补贴重点)、(规范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率)。

16.以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为标准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17.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大致分为:(高度集中)、(分散管理)、(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

18.我国中央国库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理。

19.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20.信用形式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

2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是特殊的金融管理机构。

22.西方通货膨胀成因理论中,需求拉上论侧重(社会总需求)的过度;成本推动论侧重(社会总供给)的增加。

23.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24.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有(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

25.我国统一货币流通包括(现金流通)领域和(转账结算)领域。

26.信托的职能有(财务管理)、(资财融通)、(信用服务)。

27.紧缩财政政策的措施主要有(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

28.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一般包括三个环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29.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个(历史)范畴。

30.国债的发行价格一般有三种:(平价)、(折价)、(溢价)。

31.财政信用措施主要有:(公债)和(财政贷款)。

32.(股份制)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

33.原始存款的策源地是(中央)银行,派生存款的策源地是(商业)银行。

34.中央银行具有(政策)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

35.外汇市场有(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之分。

36.我国的预算采用(历年制),即从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对日止。

37.《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三、单项选择题

1.财政属于(B)范畴。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2.财政是以(A)为主体的分配关系。A.国家

B.企业

C.个人

D.法人

3.目前,我国税收收入约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为(D)。A.60%

B.70%

C.80%

D.90%

4.财政收入数量的下限实际上就是政府履行(C)对财政收入的最低需要量。A.各项工作

B.各项任务

C.各项职能

D.各项计划

5.征税的依据是(C)。A.生产资料所有权

B.产品所有权

C.国家政治权

D.剩余价值支配权

6.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主要是起因于(B)的不同。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加成和减免

7.(A)是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招标的方法发行国债。A.公募法

B.承受法

C.出卖法

D.支付法行法

8.当国债采取(D)发行时,如果银行无法将国债全部推销出去,则可能导致非经济货币发行,从而引起通货膨胀。A.直接公募法

B.间接公募法

C.承受法

D.出售法

9.衡量和考察财政支出的指标通常是以财政支出的(A)来表示的。A.绝对量

B.相对量

C.实际指标

D.效益指标

10.财政支出过程实质上是一个(D)过程。A.发放补贴

B.利息支出

C.回笼货币

D.资源配置

11.下列属于人员经费的是(A)。A.职工福利费

B.公务费

C.业务费

D.修缮费

12.现行的预算管理办法于(C)起实行。A.1995.1.1

B.1996.1.1

C.1997.1.1

D.1998.1.1

13.(A)是国家财政对农村集体经济单位和农户的各项生产性支出的支援。A.支援农业生产支出

B.农林企业挖潜改造支出

C.农林部门科技三项费用

D.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性支出

14.(A)是指社会保障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不为以后的保支出作资金储备。A.现收现付制

B.完全基金制

C.部分基金制

D.先收后付制

15.国家财政对某些企业或项目的贷款利息,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全部或一定比例的补贴,称为(D)。A.价格补贴

B.外贸补贴

C.房租补贴

D.财政贴息

16.在全国或整个地区建立一个管理机构,集中管理社会保险事务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是(A)。A.高度集中

B.分散管理

C.统分结合D.其他

17.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信用形式是(A)。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18.银行在技术上的创造货币能力能否发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D)。A.银行贷款

B.银行存款

C.提现率

D.社会再生产等若干内在因素

19.(B)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保险公司

D.证券公司

20.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必须同时具备(C)。A.强制性、相关性、可控性

B.可测性、可控性、固定性

C.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

D.可靠性、可控性、相关性

21.表示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称为(B)。A.升水

B.贴水

C.平价

D.兑换收入

22.(B)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A.私人

B.股份制

C.国家

D.中央

23.保险是一种(B)制度。A.经济管理

B.经济补偿

C.社会保障

D.社会福利

24.(D)是在买进或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以避免汇率风险。A.即期外汇交易

B.远期外汇交易

C.地点套汇

D.掉期交易

25.一般而言,社会成员中,通货膨胀的受害者是(C)。A.政府

B.企业

C.居民

D.投机商

26.(A)是因进出口商品而引起的收支。A.贸易收支

B.劳务收支

C.单方面转移

D.特别提款权

27.财政产生的条件是(B)。A.政治和文化

B.经济和政治

C.经济和效益

D.政治和历史

28.(C)的利率是根据市场物价变动幅度而浮动的。A.固定利率国债

B.市场利率国债

C.保值国债

D.普通国债

29.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B)审查和批准。A.政协

B.人民代表大会

C.法院

D.财政部门

30.在编制预算时就已经安排了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称为(C)。A.决算赤字

B.财政赤字

C.赤字财政

D.财政结余

31.在财政收入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是(C)。A.C

B.V

C.M

D.C+V

32.财政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转移的支出是(B)。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可控性支出

D.不可控性支出

33.下列属于公用经费的是(A)。A.公务费

B.工资

C.职工福利费

D.补助工资

34.财政赤字是否具有扩张社会需求的作用,主要取决于(C)。A.财政透支

B.动用上年结余

C.是否具有“创造货币”的性质

D.发行国债

35.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C)。A.个人消费的需要

B.企业生产的需要

C.社会的公共需要

D.家庭的生活需要

36.劳动力再生产费用也是决定(A)高低的主要因素。A.剩余产品价值率

B.产品合格率

C.工资增长率

D.物价指数

37.国债是指(C)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方式,通过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所形成的债务。A.企业

B.团体

C.政府

D.个人

38.财政补贴的对象是(B)。A.政府机构

B.企业和居民

C.失业者

D.伤残人

39.(B)是商业银行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A.银行资本金

B.存款负债

C.向中央银行借款

D.同业拆借

40.我国的中央银行是(A)。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

D.中国农业银行

41.(B)是指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承保形式,部发转移给其他保险人的保险。A.原保险

B.再保险

C.单一保险

D.综合保险

42.(A)是金融机构之间旨在调剂资金头寸余缺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的货币市场业务方式。A.同业拆借

B.票据承兑

C.票据贴现

D.国债回购业务

43.(B)是由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俗称钞票。A.支票

B.银行券

C.大额存款单

D.股票

四、多项选择题

1.资源配置职能是通过财政收支改变资源在(ADE)的配置。A.地区之间

B.国有和集体企业之间

C.个人之间

D.产业部门之间E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

2.经济稳定的含义包括(ABDE)。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企业收支平衡

D.国际收支平衡

E.合理的经济增长率

3.在现实经济社会中,V与M的比例关系的确定,主要表现为(AD)。A.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B.物价高低

C.外贸顺差

D.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多少

E.原材料消耗的高低

4.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BCDE)。A.生产技术装备程度

B.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

C.劳动组织和管理水平

D.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E.自然条件

5.税收具有(ACD)的特征。A.强制性

B.层次性

C.无偿性

D.固定性

E.深刻性

6.我国现行流转税的税种有(ABCD)。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关税

E.资源税

7.国债的偿还方式主要有(ABCDE)。A.分期逐步偿还法式

B.抽签轮次偿还法

C.到期一次偿还法

D.市场购销偿还法

E.以新替旧偿还法

8.国债偿还的资金来源主要有(BCDE)。A.企业税后留利

B.国家预算资金

C.预算盈余

D.发行新债收入

E.偿债基金

9.以国家职能为标准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ABCDE)等。A.国防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社会文教支出

D.债务支出

E.经济建设支出

10.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内容有(ABCD)。A.政府采购政策

B.政府采购法规

C.政府采购程序

D.政府采购管理

E.政府采购特点

11.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包括(ABCDE)。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国家安全支出

D.司法检查支出

E.外交支出

12.国家可以利用(CDE)等多种手段,全方位支援农业生产发展。A.国家预算的支农资金

B.预算外资金的支农资金

C.银行发放的农业贷款

D.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E.减免农业税

13.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的内容有(ABCD)。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中的一部分

D.社会优抚

E.社会分配

14.按补贴的经济性质分类,财政补贴可分为(AB)。A.生产补贴

B.生活补贴

C.现金补贴

D.实物补贴

E.财政贴息

15.影响财政收入规模下限指标的因素,一类是刚性的,下列中属于刚性因素的有(ACDE)。A.国防费支出

B.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C.行政管理费支出

D.警察部队支出

E.教育费支出

16.分税制包括(ABCE)等多方面内容。A.分税

B.分权

C.分征

D.利润分成E.分管

17.商业银行的管理原则可概括为(ACE)。A.盈利性原则

B.行政性原则

C.安全性原则

D.政策性原则

E.流动性原则

18.金融市场的功能有(ABDE)。A.融通资金

B.积累资金

C.管理资金

D.降低风险

E.宏观调换

19.财政是个(ACD)范畴。A.经济

B.政治

C.历史

D.分配

E.文化

20.国债偿还的资金来源主要有(BCDE)几个方面。A.企业税后留利

B.国家预算资金

C.预算盈余

D.发行新债收入

E.偿债基金

21.内在稳定器主要包括(ACE)。A.累进的公司(企业)所得税

B.增值税

C.个人所得税

D.消费税

E.有明确条件规定的个人的转移支付

22.保险的职能有(ACE)。A.分散危险

B.组织收入

C.组织经济补偿

D.安排支出

E.融通资金

23.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国家通货膨胀成因理论有(ABCDE)。A.需求拉上论

B.成本推动论

C.菲利普斯曲线论

D.结构失调论

E.国际传导论

24.财政具有(ACE)职能。A.资源配置

B.经济核算

C.收入分配

D.储藏

E.经济稳定

25.税收三要素是指(ABC)。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附加和减免

E.违章处理

26.决定利率水平的基本因素是(BD)。A.税率水平

B.平均利润率

C.企业管理水平

D.借贷市场中资金供求对比状况

E.固定资产使用率

27.国际租赁包括(ABCDE)。A.金融租赁

B.经营租赁

C.维修租赁

D.衡平租赁

E.回租租赁和综合性租赁

五、判断并改错

1.财政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错。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保险的核心内容。

错。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3.信用是一种经济上的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双方面让渡。

错。信用是一种经济上的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4.借款负债是商业银行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

错。存款负债是商业银行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

5.信托的基本职能是信用服务。

错。信托的基本职能是财务管理。

6.财政是国家凭借全社会生产资料所有权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

错。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

7.财政补贴的主体是企业。

错。财政补贴的主体是国家。

8.信用的基本职能是提供和创造货币的职能。

错。信用的基本职能是资金再分配的职能。

9.商业银行存款是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错。流通中货币是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10.降低风险是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错。融通资金是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11.财政在社会再生产四大环节中属于流通环节。

错。财政在社会再生产四大环节中属于分配环节。

12.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是纳税人。

错。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是征税对象。

13.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错。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14.利率灵敏性率大于1,市场利率上升,银行收益减少;市场利率下跌,银行收益增加。

错。利率灵敏率小于1,市场利率上升,银行收益减少;市场利率下跌,银行收益增加。

15.掉期交易一般是为了投机牟利。

错。掉期交易一般是为了轧平头寸。

16.奴隶社会财政范畴得到延伸,产生了国家公债和国家预算。

错。封建社会财政范畴得到延伸,产生了国家公债和国家预算。

17.市场经济中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能够自动出现。

错。市场经济中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不能自动出现,因为就业和物价的整体水平是由总需求水平确定的,并与当时的生产能力有关。

18.劳动生产率是决定剩余产品价值率中M所占比重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错。劳动生率的高低是剩余产品价值率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19.定额税率是不分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

错。定额税率是按单位课税对象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税额。

20.起征点就是课税对象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错。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但达到起征点时,全部课税对象都要征税。

21.市场利率国债的利率是随市场物价变动幅度而浮动的。

错。市场利率国债的利率是依市场的供求关系等随时变动。

22.国债不存在社会负担问题。

错。国债的负担存在三个方面:一、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二、政府,即债务负担;三、纳税人的负担。

23.所谓量入为出,就是用支出制约收入。

错。所谓量入为出,是指在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收入安排支出,支出总量不能超过收入总量。

24.转移支出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错。转移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没有获得任何商品和劳务所得。

25.业务费属于人员经费支出。

错。业务费属于公用经费支出。

26.工资、职工福利费属于公用经费支出。

错。工资、职工福利费属于人员经费支出。

27.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

对。

28.价格补贴是一种世界性的金融经济现象。

错。价格补贴是因国家价格政策形成有关方面的利益变动而由国家给予的补贴。

六、简答题

1.简述财政三大职能的含义。

答:资源配置职能是通过财政收支改变资源的配置,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收入分配职能是指国家财政通过集中性收支调节社会上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使之达到公平与公正的分布状态。经济稳定职能是指通过财政分配实现经济稳定的目标,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合理的经济增长率。

2.简述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其实质。

答: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规定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职权的一项根本制度。其实质是处理预算资金分配和管理上的集权与分权,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问题。

3.简述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货币金融业的总和,它由经营国际货币业务的金融机构所组成。其具有以下特点:它不受任何一国法规的确管制市场的范围广,包括西方国家所有的离岸金融业务中心,非居民投资者和借款人可以任意选择投资和借款地点。市场上的借贷活动,主要是在外国贷款人或投资人与外国借款之间进行的。市场上的借贷的货币,以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为主。

4.简述国债的特征。

答:有偿性:通过发行国债筹集的财政资金,政府必须作为债务如期偿还。还要按事先规定的条件向认购者支付一定数额的利息。自愿性:国债的发行和认购建立在认购者自愿承购的基础上,认购者买与不买,购买多少,完全由认购者自己根据个人和单位情况自主决定,国家并不能指派具体的承购人。灵活性:国债发行与否以及发行多少,一般完全由政府根据财政资金的丰裕程度灵活加以确定,不能通过法律形式预先加以规定。

5.简述相机抉择稳定器的概念及主要的财政政策工具。

答:相机抉择稳定器指为了使经济达到预定的总需求水平和就业水平,政府根据不同情况所采取的财政措施。相机抉择稳定器主要包括调整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水平;调整税率;调整税收起征点和减免税规定;调整转移支付条件;调整加速折旧政策等。

6.简述中央银行一般性政策工具的内容。

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限内,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规模,从而间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操作方法。再贴现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和准备金,间接干预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操作方法。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直接参与有价证券买卖,从而影响和控制市场货币供应量及利率的一种操作方法。

7.简述中央银行三大职能的含义。

政策职能:根据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相应确定货币政策目标和制定金融政策,通过利率、信贷、汇率汇率等措施,改变社会货币信用的总量和方向,影响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和利润,最终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微观领域得到落实。管理职能:为保证金融体系的健全和稳定,防止金融紊乱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必须采取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措施,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督。服务职能:中央银行有义务对政府、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多种金融服务。主要体现在其办理的各种业务中。

8.简述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措施。

答:紧缩政策: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和银行信贷达到收缩货币供应量以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和方法。紧缩财政支出的措施主要有削减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紧缩货币政策的措施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供给政策:通过发展生产,增加社会总供给,以弥补供需缺口,从而解决通货膨胀的措施和方法。供给政策运用的措施一般有:降低所得税、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控制物价和工资:政府采取限制物价和工资上升的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的过猛势头,但不宜长久使用。币制改革:当通货膨胀已达到恶性程度时,应该是实行币制改革。历史上曾采用过废弃、恢复和减值三种。

9.简述制约信用扩张与收缩的因素。

答: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了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减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以及实现金融的宏观调控,中央银行用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中必须缴存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它与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和派生存款量成反比。2、付现率:亦称现金漏损率,指借款人以现金形式支取贷款的数量占贷款总量的比例。借款人以提取现金形式支取贷款,使得银行的存款余额减少,在法定存款准备金不便的情况下,意味着银行必须减少贷款的发放,由此引起整个银行体系信用规模的缩小。

10.试述金融市场的功能。

答:1、融通资金的功能:是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一是资金供需双方的融资;二是金融机构间的融资;三是地域间的资金转移,有利于国际与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和往来。2、积累资金的功能:金融市场上资金短缺方运用股票、债券的发行筹措资金,从事生产活动;资金盈余方则通过购买股票、债券,将自己的一部分积蓄提交给证券发放者,从事投资活动,这样,以金融工具为媒介,完成了资金投资、增值、积累的全过程。3、降低风险的功能:金融市场拥有众多的金融工具可供投资者选择。金融工具有高度的风险性,金融市场的运作有以严格的法定规则为依据。这一切使投资者一方面能分散风险,另一方面有可得到法律的保护,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4、宏观调控的功能:金融市场是中央银行推行货币政策的场所,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吞吐基础货币,直接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的买卖和发行,实质是资金的重新分配和组合,利率的变动使资金得以优化配置,实现经济的宏观调节。

11.税收有哪些特征?如何理解?

答:1、强制性:指国家依据法律征税,而并非一种自愿缴纳,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2、无偿性: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就成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纳税人,也不需要付给纳税人任何代价。3、固定性:指国家征税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范围和征收比例,便于征纳双方共同遵守。

12.简述分税制的概念及其优点。

答:分税制是在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其优点:1、有利于理顺并规范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消除政府之间财力分配的随意性,使各级政府真正建立起独立的一级预算。2、有利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促进整个财政收入增长的同时,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增强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3、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和政府职能的转移,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4、通过建立统一、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老、少、边、穷地区的财政支援,逐步缩小地区是的差距。

13.财政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2、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3、财政分配的形式一般采用货币分配形式。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14.简述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答:收入分配职能是指国家财政通过集中性收支调节社会上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使之达到公平与公正的分布状态。主要内容:1、调节企业利润水平。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调节使企业的利润水平能够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主观努力状况,使企业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获得大致相同的利润。2、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既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5.财政收入的分类。

答:1、按收入形式分类。(1)税收收入。(2)非税收收入。2、按国民经济部门分类。(1)农业收入;(2)工业收入;(3)建筑业收入;(4)交通运输业收入;(5)商业收入;(6)服务业收入;(7)其他行业收入。3、按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分类。(1)生产劳动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2)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

16.影响财政收入数量的下限和上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财政收入数量的下限指标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刚性因素,是政府存在、实现其固有职能必不可少的开支。另一类因素可以带有一定弹性,但也要有一定保证,主要是指生产性支出。财政收入数量的上限指标,要受三个因素制约:国民收入总量;剩余产品M总量;M中留给企业自行支配的总量。

17.税收有哪些分类?

答:1、按课税对象分类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2、按税收的计税标准分类可分为从价税与从量税;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可分为价内税与价外税;4、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可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5、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18.税制由哪些要素构成?

答:税制由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附加和减免、违章处理等基本要素构成。

19.简述国债的种类。

答:国债的种类有:1、按照国债发行的区域为标准,可分为国内债务和国外债务。2、按照偿还期限为标准,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3、按照债券是否流通,可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4、按照利率情况为标志,可分为固定利率国债、市场利率国债和保值国债。5、按照借债的方法不同,可分为强制国债、爱国国债和自由国债。6、按照国债的计量单位为标准,可分为货币国债、实物国债和折实国债。

20.论述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答:一、购买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1、对流通领域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和劳务必须通过市场销售以后才能进入消费,市场上必须有足够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销售才得以实现。2、对生产领域的影响。(1)当购买性支出增加时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长,这会导致市场价格水平上升,生产企业利润提高,企业会因利润率提高而扩大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的增多,又可能推动生产生产资料的企业扩大生产,所需劳动力的增多,又引起就业人数的增多,从而引起消费品的社会需求膨胀,生产消费品的企业的生产规模同样可能因之而扩大。(2)

21.简述政府采购制度的特点。

答:政府采购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采购行为法律化、制度化;2、采用集中或相对集中的管理体制;3、采购过程中遵循竞争、透明和公平原则;4、采购方式灵活多样;5、具有国际性和开放性。

22.如何控制行政管理费的规模?

答:第一,合理调整规划支出范围,严格支出的管理与监督,硬化预算约束力。第二,精简机构,控制人员编制,提高行政支出效率。第三,深化与优化行政组织结构,转变行政职能和完善行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

23.简述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内容。

答:一、按支出的部门划分:文化事业费、教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卫生事业费、体育事业费、通讯事业费、广播电视事业费,此外还包括出版、文物、档案、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项事业的事业费支出。二、按支出的用途划分:1、人员经费支出,2、公用经费支出: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

24.试论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与筹资模式。

答:从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看,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由取得工资收入的职工和职工的雇主各交纳一半的社会保障税;二是财政支出中的转移性支出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模式,大体上有以下三种:一、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不为以后的保险支出作资金储备。其特点是:在社会保险开始实施时,保险费率比较低,但随着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其收入要随支出水平平均上升幅度经常作出调整。二、完全基金制:为社会保险设立一种基金,这项基金在数量上能够满足今后向投保人支付保险津贴的需要。其特点是:投保人的缴费水平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变,从而可以避免缴费水平随着保险支出增加而不断调整,但完全基金制要求在实施社会保险初期实行较高的缴费率,以建立基金。三、部分基金制:缴费水平在满足一定阶段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储备。其特点是:根据分阶段平衡的原则调整缴费率,缴费率在保险举办初期较低,以后随着支出的提高分阶段提高,从长期看,缴费率呈阶梯式的上升趋势。

25.大多数国家能接受的国家预算的原则有哪些?

答:影响较大并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国家预算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1、公开性:是指全部预算收支必须经过人代会(议会)审查批准,并向社会公布,使之置于人民监督之下。2、完整性:是指国家预算应包括它的全部财政收支,不准少列收支、造假账、预算外另列预算。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映。3、统一性:是指国家预算是由中央级预算和地方总预算组成。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都要列入各级预算中;下级预算都要包括在上级预算中;各级预算都要统一在国家预算中。4、可靠性:是指预算收支数字的依据必须可靠,计算正确,不能假定,更不能任意编造。5、性:是指国家预算必须按编制,要列清全年的财政收支,不允许将不属于本财政收入的内容列入本的国家预算之中。

26.试比较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的不同特点和作用。

答:复式预算同单式预算比较,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从对财政活动的反映程度看,单式样预算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可以较为明确地反映财政活动的总体情况,更符合统一性和完整性的预算原则;缺点是没有按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分别编列和平衡,看不出各项收支之间的对应平衡关系,特别是不能反映经济建设工程效益的具体情况,不利于进行宏观调节与控制。复式预算正好相反,虽然总体功能较弱,但对收支结构和经济建设工程状况的反映则较为明确,可以根据财政收入的不同性质,分别进行分析与管理,有利于国家职能的分离,有利于提高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实行宏观决策和管理。从操作过程来看,单式预算简洁、清楚、全面,编制和审批也比较容易;复式预算科学、严谨,便于政府对财政活动进行分析,有利于对收支的控制。

27.试述预算外资金的特点。

答:预算外资金的特点;1、自主性:是指预算外资金作为地方财政、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自收自支的资金,支配权和使用权属于上述单位,由它们自主支配和使用。2、专用性:是指预算外资金一般都有专门用途,应该专款专用,不能任意混用,如折旧基金是用于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养路费是用于公路维护保养的等等。3、分散性:是指预算外资金属于非集中性资金,其来源项目繁多,并分散由各地区、部门、企业和事业单位掌握使用,资金的支出有多种用途。4、灵活性:是指预算外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比较灵活,可以由各单位根据国家的有关制度规定,自行安排使用,而不必像预算内资金那样,经过繁琐的审批手续,管理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以适应预算外资金的活动特点。

28.简述财政目标的主要特点。

答:财政目标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财政目标一旦确定,便具有必须实现的约束力。政府对财政目标的选择不是任意的,而是对目标实现途径、实现手段以及实现方式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思考之后,经过必要的程序确定下来的。第二个特点是财政目标既可以是一元的,又可以是多元的。一般地,一个国家的财政目标往往不只一个,而是多个。第三个特点是在时效上的阶段性。从根本上说,财政目标的确定与实现,最终取决于社会经济与政治条件,而在不同时期,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上,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条件是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阶段性,决定了财政目标在时效上的阶段性。

29.简述五种信用形式。

答:1、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通常所说的企业间赊销和预付货款就是其主要做法。在发生商业信用过程中,一般要“立字为据”,作为债权储务关系的证明,即所谓商业票据。2、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货币形式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信用。它包括两方面活动:一是银行以吸收存款等形式,筹集社会各方面的闲散资金;二是通过贷款等形式运用所筹集到的资金。3、国家信用:是指政府的借贷活动,其主要形式就是由政府发行债券以筹措资金。作为国家信用的工具就是公债和国库券。政府发行债券有两种情况:一是发行短期国库券,期限在一年之内,目的是解决财政先支后收的矛盾;另一种情况是发行长期公债,以筹措资金弥补当年财政收支赤字或进行长期投资。4、消费信用:是企业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一般直接用于生活消费。消费信用有两种类型:一是类似商业信用,由企业以赊销或分期付款方式将消费品提供给消费者;一是属于银行信用,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以抵押贷款方式提供资金。5、民间信用:在民间个人之间存在的借贷关系,习惯上称之为个人信用或民间信用。这种借贷过去主要是用以解决生活困难。现在,民间信用常常是人们为发展生产和从事流通活动筹措营运资金的渠道,资金使用方向有了重大变化。

30.简述金融工具的特征。

答:金融工具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偿还性:是指各种金融工具(除股票外)一般都载明到期偿还的义务和期限。第二,可转让性,即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可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转让。金融工具持有人可随时将金融工具出售,获取现金。凡能随时出卖而换回现金的金融工具,一般称之为流动性强。第三,安全性:是指投资于金融工具的本金安全收回的保障程度,或者说避免风险的程度。第四,收益性:是指投资于金融工具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的能力。

31.简述制约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答:实现上,银行在技术上的创造货币能力能否发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社会再生产若干内在因素:1、企业和部门的贷款需求。在商业银行具有存款并可派生的条件下,如果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不好,企业不愿扩大生产,也不打算向银行申请贷款,商业银行也难发挥其派生能力。显然,只有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形势看好,企业才会积极寻求贷款以扩大生产,商业银行才有机会扩大贷款和存款派生能力,乃至达到派生的最大限度。可见,银行能否扩大货币供应,并不在于银行本身愿望,而在于经济发展状况。2、企业、单位和居民持有现金的状况。客户提现率是影响商业银行派生能力的一项因素。而客户愿意持有多少现金,是高些还是低些,又能由许多客观经济因素决定的,如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金融机构发展的程度,流通体制和交易方式的变化等等。

32.简述现代银行的主要特征。

答:现代银行的主要特征有:1、利率水平适当,一般都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如英格兰银行一开始就规定利率为4%~6%,这样就使职能资本家通过借贷进行投资有利可图。2、信用功能扩大,除经营存贷款外,还发行货币,代客户办理信托、汇兑、信用证、有价证券投资等业务。3、具备信用创造功能,早期银行具备“信用中介”功能,但不具备“信用创造”功能。现代银行是信用中介机构相信用创造机构的统一,而“信用创造”则是现代银行最本质特点。4、现代银行多为股份制形式的银行。5、现代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日趋现代化、多样化和国际化。

33.简述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征。

答: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征主要有:第一,经营目标是为了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一般的金融机构经营活动更多的是考虑自身的利益;而政策性金融机构是隶属于政府的金融机构,严格执行政府的意图,不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其经营目标是为了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当然,政策性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机构,也要在经营活动中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第二,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预算拨款。另外还有向政府借款、向国内外发行由政府担保的债券、向国内其他金融机构借款和向国际金融机构借款等。第三,资金运用以发放中长期贷款为主。贷款利率一般低于同期限的一般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第四,贷款重点是政府产业政策、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重点扶植的项目。如对重点发展的产业开发贷款、基础建设贷款、改善环境的建设贷款、社会福利建设项目贷款。

34.简述商业银行的管理原则。

答:商业银行的管理原则:1、盈利性原则: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力争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润,也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费用换取最大的经营成果。盈利性原则不仅体现了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的性质,而且反映了银行业竞争对商业银行的要求。2、安全性原则:是指银行避免资产损失的可靠程度。引起银行经营的风险大致有两类:一是市场风险。这是由于影响市场波动因素的不确定性,如利率升降、商品供求变化等因素所导致的银行资产损失的风险。二是违约风险。这是借款人不能履约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风险。3、流动性原则:是指银行保持资产在不发生损失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即当银行需要资金时,能够通过迅速收回资产予以满足。

35.简述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主要方法。

答: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商业银行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实行资产和负债的统一、协调的一种管理理论。主要采用的方法有:1、资金汇集法:资金汇集法不考虑各种资金来源的性质,把商业银行吸收的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资本金等统一汇集起来,然后按商业银行经营需要进行分配和运用。2、资产分配法:是按不同资金来源的稳定程度确定资产的分配和运用。3、管理科学的方法: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一种创新。它将管理科学方法引入银行经营管理,使银行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度大大提高。4、资金流动性管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一种自我清偿机制来满足流动性需求。具体操作是:将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按到期日长短和金额大小,进行“梯次”排列,使到期需要清偿的负债都能顺利地由到期的资产来满足,然后选择一定的权数,加权计算资产和负债的平均到期日。5、利率灵敏性管理方法: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可划分为固定利率资产和负债、浮动利率资产和负债两类。利率灵敏性管理的重点放在浮动利率的资产和负债方面。这种管理方法是根据市场利率变动趋势,比较浮动利率资产和负债的数额。

36.论述信托的职能。

答:1、财务管理职能:即财产事务管理职能,是指受托人,即各种信托机构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代为经营管理或处理财产的职能。这一职能就是“受人之托,为人管业,代人理财”。2、资财融通职能:是指信托作为金融业务,具有调剂、融通资金和物资余缺的职能。3、信用服务职能:是指信托机构可以根据社会各主体的实际需要,提供内容丰富的信用服务的职能。如:对企业代理发行股票、债券,代理催收欠款,代理收款付款,信用签证,履约担保和经济咨询等。

37.论述保险的职能。

答:1、分散危险:是指保险人在最大范围内,通过向各个相互独立的的经济单位或个人收取保险费的形式,将这些经济单位或个人可能遇到的危险损失化为必然,由保险人把“必然”的损失集中承担下来,并且使某些被保险人一旦遇到危险损失,由全体被保险人共同予以承担。2、组织经济补偿:指保险人把有共同危险顾虑的经济单位或个人所缴付的保险费集中起来,对遭受危险损失的经济单位或个人实行经济补偿,以对抗危险,保障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和人民生活安定。3、融通资金:指保险人通过利用聚集起来的保险基金而实现的货币资金融通。

38.简述保险公司设立的条件。

答:根据我国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在我国设立保险公司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符合保险法和公司法规定的章程。第二,符合规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我国规定这一限额为人民币2亿元。第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第四,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第五,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除上述条件外,设立保险公司还必须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39.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答: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比,具有如下优势:第一,直接融资受资金供应数量和时间上的限制,有时供需双方很难达成协议,影响融资的顺利进行。间接融资不仅能突破资金数量和时间的局限,而且作为金融中介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可推出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和工具,以满足资金供需双方的要求。第二,直接融资因证券购买方对证券发行者的资信状况难以作全面的了解,因而具有一定的风险。间接融资由于购入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证券,信用可靠,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贷款和投资前又可凭借所掌握的各类资料和信息,进行可行性研究,然后决定是否贷款和投资,这样就能规避、防范和降低融资风险。第三,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誉高于企业、单位,因而间接证券的流动性强于直接证券。

40.简述证券交易主要的四种方式。

答:1、现货交易:是指证券买卖成交后,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办理交割手续的交易方式。2、期货交易:也称定期清算交易。它是在证券买卖成交以后按契约中规定的价格、数量在远期交割的交易方式。3、信用交易:亦称“垫头交易”。这是客户凭借自己的信誉,通过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取得经纪人的信用。4、期权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不以有价证券为标的物,而以证券的买入或卖出权利为对象签订契约,买方在支付了一定数额的保险费和佣金后,可在规定时间内按约定价格享有买卖或终止买卖某种证券的权利的一种交易方式。

41.什么是通货膨胀?理解这一概念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从货币学角度看,通货膨胀终究是一种货币现象,因为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一定量的商品要实现价值,必须要有相应量的货币与之对应。在货币供给过多,超过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就会出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这就是通货膨胀。在理解通货膨胀这一概念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通货膨胀是在纸质货币流通下所持有的经济现象。第二,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紧密相关,但不等同。第三,通货膨胀是持续的普遍的物价上涨过程。第四,通货膨胀的不同时期,对物价影响的程度不一样。

42.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哪些?请简单说明。

答: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的通货膨胀成因不仅复杂,而且呈多样化趋势。其主要表现在:1、投资膨胀:是指因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失控,引起社会总需求扩张的货币供给量的过度增长。因为投资膨胀的必然结果是基本建设规模扩大,基本建设战线拉长。基本建设项目投产后固然能增加生产能力,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却要增加货币供给并从流通中取走商品物资。因此,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受到现有财力和物力的限制,超过这一限度,则会引起通货膨胀。尤其在我国,基本建设投资的资金主要来自财政和银行两个部门。这样财政支出过大,银行信贷扩张就成了货币供给量成倍增加、通货膨胀加剧的重要根源。2、消费膨胀:是指因消费基金的增长,引起社会总需求扩张的货币供给量的过度增长。在我国,消费膨胀表现在:第一,工资性货币投放的增长率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第二,部分地区的高消费,由此使物价全面上涨。3、成本推动:是指因工资和生产资料的提高引起社会总需求扩张的货币供给量的过度增长。在我国,由于体制改革,一方面是企业对工资和产品价格自主权的扩大;另一方面是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的滞后。企业为保证一定的利润水平,在成本上升的同时相应提高了商品售价,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增加,形成通货膨胀。4、结构失调:是指社会供需结构的错位和产业部门结构的不协调,也是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的根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货币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消费习惯、偏好、结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高档商品消费比重迅速上升。但社会供给受技术水平和重要原材料、关键设备的制约,一时难以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消费需求。这样,未免出现部分商品的供不应求,价格看涨;另一些商品却积压滞销,使货币流通和市场出现不稳定现象。产业部门结构的不协调,也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两大部类之间比例的失调,第一部类增加过快;第二部类相对落后,以致投放于第一部类货币不能与第二部类提供的商品相对应,引起过多的货币滞留在流通领域,影响物价和市场的稳定。除上述四大通货膨胀的基本成因外,社会公众对我国通货膨胀的预期,以及较弱的心理承受能力所形成的抢购风潮,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通货膨胀。

43.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有哪些?

答:我国治理通货膨胀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方法,即:既紧缩过度增长的需求膨胀,又积极组织商品生产,增加社会总供给;既注意调整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又注重货币供给的调控和管理、努力使社会的货币供给适应社会对货币的需求。具体地说,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有:1、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保证基本建设投资与国力相适应。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目的是克服社会总需求的膨胀。因为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扩大,一是需要相应增加流动资金。从而使银行增发贷款;二是需要财政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支出,易引发投资膨胀;三是需要增加商品物资供应,直接会导致消费膨胀。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实质是控制社会经济主体的信贷、投资和消费行为,而三项行为的控制皆着眼于克服总需求的过度,因而对治理通货膨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制定合理的收入政策,克服消费基金膨胀。正确的收入政策必须使劳动者收入的增长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之上,即工资总额的增长率不应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在收入分配结构上,要警惕收入分配不合理倾向,尽量防止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过大,以避免社会成员因盲目攀比而牵动消费基金增长。3、促进生产结构的合理化,增加社会有效供给。发展生产,增加社会有效供给是解决我国通货膨胀的根本出路。发展生产的前提有两个:一是资金供给充裕;二是生产结构协调。4、保证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社会总需求膨胀,很大程度上是由财政支出过多而引起的。因此,要想根治通货膨胀就必须保持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如果难免出现赤字,也要尽可能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这样,才能避免财政性货币发行。5、强化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的职能。中央银行对治理通货膨胀负有直接责任,要确保中央银行具有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权力,以利于通货膨胀的治理。

44.简述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货币经营业的总和,它由经营国际货币业务的金融机构所组成。它经营的内容主要是国际性的资金借贷、结算,以及证券、外汇和黄金的交易等。具体来看,国际金融市场具有如下特点:1、它不受任何一国法规的管制;2、市场的范围广,包括西方国家所有的国际离岸金融业务中心,非居民投资者和借款人可以任意选择投资和借款地点;3、市场上的借贷活动,主要是在外国贷款人或投资人与外国借款人之间进行的;4、市场上借贷的货币,以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为全。

45.分析我国银行走向世界,目前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答:我国银行在走向世界,走向全球的过程中,既要积极主动,又要谨慎稳妥。目前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中央银行和金融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的实施问题。第二,金融机构的设立与业务分工问题。银行等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经济实体,追求最大的经营效益始终是设立金融机构和进行业务分工的首选原则。我国银行无论是走出去,还是留在国内从事金融业务都要符合效益最大化原则,切忌随潮流盲目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以至于降低银行效益。第三,银行业务的风险防范问题。这种风险既来自国家政局方面,又来自世界经济的循环和周转;既有市场汇率、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又有债务人信誉方面的风险。

七、计算题

1.假设法定准备金率为20%,原始存款为300万元,试计算存款乘数、派生存款扩张倍数、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大总额、派生存款总量。

解:存款乘数=1/20%=5

派生存款扩张倍数=5-1=4

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大总额=300*5=1500万元

派生存款总量=1500-300=1200万元

2.一张票据面额为1000元,60天后到期,年贴现率为10%,问:银行向持票人的付现额为多少?

解:贴现付现额=1000*(1-10%*60/360)=983.33元

第五篇:党课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基础复习

基础复习资料

八七会议的意义:八七会议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党的纪律的作用: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

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的组织制度的核心内容。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什么: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五四运动。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抢的起义是:南昌起义。确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是:三湾改编。

十七大修改后的党章共有几章组成:除总纲外共有十一章组成。

三大历史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我们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是什么:一是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二是完成祖国统一;三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指哪“四位一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内容?答: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紧紧围绕哪两大历史性课题?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什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保证是什么?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们么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什么?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是什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是在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立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立的。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定的? 第二次

基础复习

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定的。

党章中强调加强三个文明的建设,三个文明是什么?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党内监督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党内监督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出民主集中制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新党章中关于科学发展观是如何阐述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章中何时第一次规定了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党员在什么情况下被认为是自动退党?对这样的党员应怎样处理?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退党。支部大会应当决定把这样的党员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1)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2)听取和审查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的报告(3)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4)修改党的章程(5)选举中央委员会(6)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科学发展观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标是什么?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是什么?一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二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三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是什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什么)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如何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紧迫感;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断提高全党理论水平;在全社会加强宣传和普及。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使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全社会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发展各个方面。

怎样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4)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5)运用好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答: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社会。第三,基础复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的社会。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制健全、管理有序的社会。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取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党是中国特色神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领导核心是什么?

首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我国神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其次,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再次,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最大程度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于发展中特色主义伟大事业中来。实践证明,党对发展中国特色主义的领导作用,是任何其他组织和团体都不能代替的。只能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胜利。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社会科学主义理论和时间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总体,国际形势做了科学的判断。

四: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新时期,新阶段党的建设目标:

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持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大:1921年7月23至31 上海

二大:1922年7月16至23 上海

三大:1923年6月12至20 广州

四大:1925年1月11至22 上海

五大:1927年4月27至5月9 武汉

六大:1928年6月18至7月11 莫斯科 七大:1945年4月23至6月11 延安

八大:1956年9月15至27 北京 九大:1969年4月1至24 北京

十大:1973年8月24至28 北京

十一大:1977年8月12至18 北京

十二大:1982年9月1至11 北京 十三大:1987年10月25至11月1 北京

十四大:1992年10月12至18 北京 十五大是:1997年9月12至18 北京

十六大:2002年11月8至14 北京 十七大:2007年10月15至21 北京 历史事件:

基础复习

——八七会议1827年,在湖北汉口

——遵义会议1953年1月,有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小组 ——七七二中全会,1949年3月,保持两个“务必“ ——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

——“为人民服务”1944年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三湾改编1927年

——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了井冈山,建立了兰花坪,创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和平发展之路。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而是在时间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11.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二、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深入贯彻落实可续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入化改革开放。第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解放思想。第二,改革开放。第三,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第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概念:

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社会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第一,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人民政治。第三,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四,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国正处在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第一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已经消失。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巨大的提高,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有了相当的发展。第三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建立和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总的看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两个务必”:1949年3月,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当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务必使同志

基础复习

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展示出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其中蕴含着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两个重要思想。一是,在伟大的成就面前,党内一部分同志可能会骄傲起来,自满的思想可能滋长,不愿意再做艰苦的工作,如果不坚决防范和克服这种情绪,党的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甚至会失败。全党同志必须充分理解中国国情,懂得实现中国富强、人民幸福的艰难,要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二是,不论我们当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长期艰苦奋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保持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民主集中制包括六项基本原则:

第一,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第二,党的各的代表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常组织中的党组外,都是选举产生。

第三,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第四,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第五,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第六,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党的纪律是党的事业胜利的保证:

第一,党的纪律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第三,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第四,党的纪律是巩固党与群众关系的重要保证。第五,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春节的重要保证。第六,党的几率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行使党员权利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牢固树立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第二,要坚持党的原则,勇于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第三,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第四,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07年10月21日通过。

十七大党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党的知道思想和行动指南、党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的集中表达。这是设计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十七大党章中明确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中主义旗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回答了当前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当带领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定信心,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时间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伟大创造,是我们党在长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基础复习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它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又是指导中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答: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总结建国二十八年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会议决定把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心及时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就为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科学文化的极大繁荣,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开始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扭转了粉碎“四人帮”以后两年的徘徊状态,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开始全面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会议不但恢复和发展了中共八大确定的正确理论和政策,而且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这就启发了党和人民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新的理论和政策探索;会议在大力纠正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同时,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有了保证。

为什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有党的领导?

首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其次,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再次,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最大程度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

实践证明: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作用,是任何其他组织和团体都不能代替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四项坚定不移”深刻阐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广大党员要深刻体会,全面把握,自觉实践。

第一: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使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第二: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始发站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的加以推进。第三: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的加以落实。第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坚定不移的为之奋斗。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问题补充:

1.什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党按照那些原则选拔领导干部?答: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3.党员先进性?答:是共产党员不同于普通群众并对普通群众发挥模范带动作用的一种基本的性质、性能.4.党员同群众的根本区别?答:共产党员同一般群众的根本不同就是他的先进性

5.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为执政党?答: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党,是一个能与时代并进,与世界并轨,与天地共轮回,与日月共乾坤的党。人民选择的必然:中国共产党是

基础复习

一个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党,是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党,更是一个能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党。历史和人民选择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党。

6.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答:先进性

7.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答: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存发展.8.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课题?答: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9.实现干部队伍的四化?答: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10.共产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也就入了党,对吗?答:对!党取得了执政地位,就意味着这种地位是一劳永逸的,对吗?答:不对!11.邓小平理论的理论的首要问题?答: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2.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怎么办?答: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13.入党积极分子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那几个方面? 答:(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2)对党有比较明确的认识,积极要求入党,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3)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表现突出,有自觉的献身精(4)作风正派,团结同志,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14.试论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时代要求? 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党的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15.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五个方面?答:1.努力成为终身学习的模范。2.努力成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3.努力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4.努力成为遵纪守法、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模范。5.努力成为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模范。

下载5102《金融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开放专科)(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5102《金融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开放专科)(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1、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B)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美术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填空 1、“似与不似之间”是现代画家齐白石提出的绘画理论。 2、在绘画技法中,中国画通常采用高远、平远、深远的“散点”透视法取景作画的,而西画采用的则是 焦点透视法。 3......

    《企业文化》复习题(开放专科)

    《企业文化》期末复习题 本学期《企业文化》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企业文化》期末考试题型有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有关期末复习范围为形成性考核作业......

    金融工程学复习资料

    C、举例说明什么是外汇宝、两得宝、外汇期权宝、满金宝,并就投资者而言四者间区别如何?答:外汇宝:外汇宝是银行个人实盘外汇买卖业务的简称,是指在银行开立本外币活期一本通存折......

    互联网金融复习资料

    一、三次银行卡费率改革的影响 2003《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 银行:对银行推行银行卡消费服务有推动作用,提高银行卡使用渗透率与交易额的增长 商户:降......

    金融基础知识汇总

    现货黄金相比股票投资的十大优势 一、双向买卖 中国A股只能买涨,股票下跌是不可能赚钱的,甚至会出现深套而又无能无力的情况。而黄金可以买涨也可以买跌,可做空做多,都可获利。......

    金融基础知识测试题

    金融基础知识测试题一、填空题1、货币有五大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2、金融的基本特点:(1)回收性;(2)期限性;(3)收益性;(4)风险性。3、金融市场的分类:(1)......

    金融营销学考试复习资料(共五篇)

    应知应会 1.知觉的含义及选择性的心理表现P62 含义:知觉是指把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应,世界收信息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