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赴杭州质监局和秦山核电站交流学习活动的调研报告
关于赴杭州市质监局和秦山核电站
交流学习活动的调研报告
2010年1月5日至8日,和平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崔永昌副局长率领质量管理科、食品生产监管科、质量监督科的负责人耿成城、葛伟、穆钧,赴杭州市质监局和秦山核电站对“质量兴区”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工作,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体验到了杭州质监局和秦山核电站较高的工作和管理水平。现总结如下:
一、杭州市质监局质量兴区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浙江省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杭州是浙江省的经济文化中心。杭州质监局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具有较高的水平。在质量兴区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质量兴区工作
(1)为提高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促进产品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竞争力提升,杭州市质监局建议当地政府将质量工作列入当地政府(部门)工作议事日程,端正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处理好质量、数量、效益的关系,引导企业以质量求生存,以名牌求发展,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针对本地质量工作的突出问题和国内外市场要求,确定提高质量的奋斗目标和具体措施,加强和完善日常工作机构,落实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建立工作台帐,认真做好辖区范围内的质量兴区工作;
(2)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将培育名牌、打造名牌经济工作纳入本地区加快经济发展重点规划之中,建立名牌培育机制,帮助培育企业制定名牌争创工作计划,落实工作措施。注意发现典型,大力宣传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更多的企业争创各级名牌产品。
(3)引导企业加强标准、计量等质量基础工作,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推动企业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的技 1
术标准,鼓励企业制订高水平的标准。要求企业必须有有效的产品标准和相关标准,形成标准体系,并得到有效的实施,杜绝无标生产,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工作。强化标准研制与科研的结合,将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为企业技术标准,推进科技成果快速形成现实生产力。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抢占技术制高点,提高主导产业技术标准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积极申报承担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站)工作,使企业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活动。加强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配备必要的计量检测设备,根据《计量法》的规定,实行法制检定,确保在用的计量器具合格准确,提高计量检测和保证能力,发挥计量在企业的生产工艺控制、能源核算、经营管理、安全及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开展计量检测体系水平确认工作。
(4)引导企业建立起完善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鼓励企业开展自愿性产品认证。健全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机构,健全质量管理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职责,完善出厂检测手段,加强对进厂原材料、生产工艺过程的半成品、成品质量检验工作,实现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大力推行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等国际通行的管理体系认证,通过先进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5)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食品质量安全许可证制度以及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等制度,杜绝无证生产现象发生。强化证后监管力度,加强日常巡查,督促企业严格按照发证产品实施细则要求,保持持续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确保重要工业产品的质量。
(6)加强对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工作。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普查并建档,做好动态管理,当企业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更时,督促企业到质监局进行登记备案。
(7)对辖区内各街道办事处确定质量工作责任考核目标,量
化评分标准,将质量工作责任目标考核结果纳入年度区委、区政府对部委、街道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
2、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也有许多好的经验,其中最有特点的就是针对全市食品行业质量安全状况开展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构建食品行业质量安全数学模型,利用数学公式推算食品行业质量安全指数,并定期向社会发布,为政府决策、职能部门监管、市民消费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为我市食品行业产品总体质量状况提供预警和科学风险评估。
食品质量安全指数评价由代表品(包括代表性的单一产品、小类产品、大类产品)选择、数学模型构建、计算公式推导、抽检数据采集、指数运算、指数发布等几部分构成,其核心内容是推算质量指数。食品质量安全指数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期经过加权后合格食品销售额占全部食品销售额的比率,它是反映地区食品质量水平的重要质量指标,是不同种类食品合格率在权重比较后的综合平均水平。那么,质量安全指数与传统的批次合格率有什么不同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某一次监督检查中甲企业大米有14000袋,而乙企业、丙企业、丁企业各只有2000袋,检查中发现四个企业的大米只有甲企业质量合格,则计算得到的批次合格率为25%,但实际上由于甲企业大米的数量要比乙企业、丙企业、丁企业三个企业的总和还多一倍,实际的产品质量合格率应为70%才合理。因此,质量安全指数中通过引入销售额,反映了质量安全合格的产品在整个市场所占的份额;通过加权,反映了在特定的地区内,人民群众对食品产品的关注度以及各类产品的重要度。与批次合格率相比,它在内涵上更丰富,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关联更密切,在指导消费、判定本地区食品行业宏观质量形势上更具有针对性。在构建体系上,分别建立单个食品、单类食品质量安全指数,并以此为基础计算食品行业质量安全总指数。
食品行业门类众多,品种包罗万象,把所有的产品囊括到指
数评价体系既不科学也无法实现,这就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代表品。根据国家食品生产许可证监管目录划分原则,首先确定了粮食加工、肉制品、水产品、方便食品等23大类食品,进而选择了市民消费量大、具有行业特色、优势主导食品和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小麦粉、大米、酱油、牛奶、蔬菜等56种食品作为指数代表品。同时,专门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分发给区域内3000户以上居民,并开展网上调查,广泛征求社会意见,进一步确定指数代表品。
食品安全质量指数的计算需要大量翔实有效的监督抽查数据做基础,只有这样,指数的发布才有科学依据,才能符合实际,才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才能给当地的老百姓提供有效的消费指南。因此,按照生产属地原则,对指数代表品的检测分为三类进行。一是对本地产食品的购样检测。按照食品产品生产许可证(QS)管理目录,对纳入QS管理范围的本地食品生产企业进行100%全覆盖检验;同时按照食品产品安全风险程度划分,对纳入重要程度的食品产品在平时抽检的基础上加大检验频次。二是对外地产食品的购样检测。对应食品产品生产许可证(QS)管理目录,以当地主要连锁超市为代表对流通领域的外产食品进行全覆盖购样检测,同时参照前期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对与百姓生活关联度高的其他产品进行购样检测。三是对蔬菜等农产品的抽样检测。由有资质的产品检测中心,对物流中心上市蔬菜质量进行定性全检全测,对蔬菜中可能残留的甲胺磷、氧化乐果等20多项农残指标进行定量检测,并将其列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数。简单的说,就是要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抽检为我们的指数运算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全覆盖检测和代表品(包括农产品)销售数据采集,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出质量指数,每月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一次单个食品和单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数,每季度公布一次单类食品质量安全指数,每半年公布一次食品质量安全总指数。相信通过指数的发布,能够为食品行业质量安全形势作出宏观研判,能够筑起一道食品安全防线,能够更进一步的让质监工作贴近百姓生活。
二、秦山核电站安全管理工作
1、设备保证
作为核电站,设备的安全运行是最重要的,秦山核电站设计广泛采用了国外现行压水堆核电站较成熟的技术,并进行了相当规模的科研和试验工作,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为阻止放射性物质外泄,设置了三道屏障,第一道锆合金管把燃料蕊块密封组成燃料元件棒;第二道为高强度压力容器和封闭的一回路系统;第三道屏障则为密封的安全壳,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另外还有安全保护系统、应急堆蕊冷却系统、安全壳、喷淋系统、安全壳隔离系统、消氢系统、安全壳空气净化和冷却系统、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等,使反应堆在发生事故时,能自动停闭和自动冷却堆蕊。秦山核电站的建成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投产以来,机组运行一直处于良好状态,成为中国自力更生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
2、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
制订了《质量保障大纲》等300多份管理文件,明确了组织职责、人员分工;建立了质量保障体系,核安全检查、日常管理、应急机制等实施方案。
3、人员培训和管理
在人员管理方面,每个员工都要经过严格培训,每个岗位均有行为规范,让每一个岗位上的员工操作动作形成习惯。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使每人都成为最后一道安全屏障。设立专职质量安全保证人员,并具有较高的权限,现场发现问题可能及时制止并以书面形式上报。任何人发现安全问题均有权上报。上级将按规定对违反制度的人员进行处理。在处理上将违反制度的行为和无心犯错区别开。违反制度人员要被公布到网上,无心犯错的人员不予处罚。
4、质量保证体系的核查
具有独立权限的专职人员对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有效性进行监督。并及时对程序文件版本进行升级以保证其有效性。
5、建立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文化决定一个企业的业绩,通过企业文化的培养,统一了员工的思想,提高了员工的责任心和企业凝聚力,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的工作氛围。
参加调研的同志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加强了相关工作的交流与探讨,学习到了兄弟单位一些好的工作方法和经验,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达到了取长补短的学习交流的目的,对我们下一步工作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赴杭州质监局学习调研小组
二0一0年一月十四日
第二篇:杭州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建设调研报告
杭州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调研报告
摘要:这份调研报告对杭州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建设进行调研,调研资料搜集的方式主要是凭借书报、杂志和互联网。根据杭州市本身的特色,结合世界和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交通建设的理念。从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意义、规划,对杭州智慧城市进行了调研。杭州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的一个主要的方面——杭州智慧交通建设。对杭州智慧交通建设进行了调研。杭州智慧交通建设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而具有特色的内容。从杭州智慧交通建设的背景、现状和发展、建设的具体情况、建设的方案,对杭州的的智慧交通建设进行了介绍。
关键字:杭州;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物联网;
第一部分 杭州智慧建设杭州智慧城市背景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智慧的地球”这一愿景。“智慧城市”的构建是从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三方面入手的。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基础上的“智慧城市”,涉及了众多的技术,其中以传感器技术、射频技术、网络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最为重要[1]。在IBM的《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智慧城市”被定义为这样一个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杭州作为蜚声国内外的著名的旅游城市,其发展智慧城市既是建设生态型旅游城市的必要条件,也是使城市发展快人一步的必然选择。一个定义是运用智能技术,使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通过组成服务,使城市的服务更有效,为市民提供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处,智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网络城市:人与人之间有互联网,物与物之间有物联网,车与车之间有“车联网”。
杭州市是国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的先行地区之一。物联网企业起步早,产业发展基础好,相关技术起点高,产业化经验丰富,同时运营商谋划早,网络基础扎实,这些条件都使杭州市位于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为下一阶段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
杭州是国内信息化水平较高、移动通信普及率较高的城市之一,率先建设全国首张有线宽带城域网,2008年便在全国首个实施“无线数字城市”试运行,无线城市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此外,杭州一直位于全国物联网产业的前列,聚集了100多家物联网及相关企业,2010年年产值超过了210亿,在物联网产业基础、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及网络资源方面已经形成一定领先优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1年9月《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了“智慧杭州”建设目标。为了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对杭州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3]。2012年4月19日,中国工程院最新确立的“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名单出炉,北京、西安、杭州、武汉、宁波五大城市赫然在列。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城市,与同属浙江的宁波一起被列入首批试点城市。杭州市在民生领域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应用建设一直在坊间备受推崇,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与天然的自然旅游条件也成为杭州建设智慧城市的底气。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
建设智慧城市就是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智慧城市的建设为杭州市当地的各类单位和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只对于提升杭州市创新能力也将大有帮助。智慧城市的发展将加快杭州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杭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业淘汰,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物联网产业、软件产业、通信网络等杭州市规划的重点产业,也是杭州智慧城市产业建设中重点加以倾斜的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智慧城市更好的建设,这有利于杭州有自身优势的重点产业的发展。智慧城市效果重在民生,城市建立在一系列不同的系统之上,像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结构和环境。系统运行和发展的核心因素是:组织(人),商业、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这些系统的高效性和有效性决定。智慧城市建设将使得市民的生活更加便利,生活内容更加丰富,为市民增加更多消费的机会;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经济的改造,将保障杭州市的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有助于增加人民收入扩大内需;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投资,投资对内需的拉动作用也将相当显著。不管是交通、水利、能源、网络等任何方面的基础设施都将会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获益。通过智慧环保领域的建设将使得城市变得更加节能、低碳、环境更加优美等等,有利于杭州市真正实现建设生态型城市的目标。智慧城市的建设将真正成为杭州市将自己建设成为创新型、学习城市的助推器。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
(1)建设目标
杭州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为,争取通过5-10年的努力,使杭州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得到更快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智慧化发展、智慧化管理、智慧化生活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杭州建设智慧城市的具体目标为智慧应用体系全国领先、智慧经济发展全国领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取得突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指标、智慧城市发展环境
建设指标。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公共服务、智慧旅游、数字城管、智慧环境、智慧电网、智慧水务、智慧应急管理十大应用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形成良好的服务运营模式。围绕城市管理、产业经济、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五方面的智慧应用,建立全面立体感知、安全可靠传输、智能高效处理的武汉智慧城市基础支撑体系,完成杭州智慧城市各个领域应用支撑体系、专用网络、支撑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到五年末组织完成智慧应用项目的建设。
(2)建设的内容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智慧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三网融合、智能应用平台、智慧电网。其中智慧交通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领域之一,城市的发展每次进入一个快速的时代,区域的开发、城市化的进程、商业的发展、居住环境的改变等等每个变化必将对交通运输产生新的需求,交通作为杭州城市高效运转的动脉,连接着城市的人、货及提供服务的群体的核心系统,直接影响着杭州的经济活动能力和城市的运转效率。杭州作为一个东部一个高科技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也是旅游天堂。这也给使得杭城的交通有很大的问题。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交通重中之重。对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作为一个主要的建设的内容,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决定性的一个方面,我们重点对杭州智慧交通进行调研。
第二部分 杭州智慧交通建设杭州智慧交通建设的背景
杭州市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带动了“人、车、路”等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杭州市智慧交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在交通控制系统、智慧化交通管理系统和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等方面。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十五”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城市。在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交通信号控制设施、交通诱导设施、公交电子站牌、视频监视设备等的数量和质量都处国内领先水平。在这些高科技的智慧交通系统的辅助下,杭州市城市道路拥堵 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杭州智慧交通的现状和发展
杭州“智慧交通”将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运用到整个交通系统中,建立一个更大的时刻范围的综合交通体系。智慧交通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促进交通管理及出行服务系统建设的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人性化水平。有助于最大程度的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效能,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公众提供高效、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
杭州智慧交通建设是以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为指导,以杭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为基础,建设和完善一个中心“杭州市交通信息资源中心”,两个平台“交通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交通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八大部分“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实时监控、信号控制、交通执法、指挥调度、运营组织、信息服务”,两套体系“标准体系、安全体系” 等。
通过运用智能交通技术促进杭州在国内率先建成高效、安全、智能、绿色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城市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水平,增强交通运行监测与评估能力,改善交通应急处理与决策能力,大幅度提高杭州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为出行者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和便利、高效、快捷、舒适、经济、安全、人性、智能、生态的交通运输服务,为交通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全面和充分的信息支持和信息化决策支持。
2011年杭州投资约6800万元用于交通信息化建设,今年将新建续建智能交通项目41项,预计总投资1.4亿元。
今年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将对便民出行信息的系统加大投入,公交、公共自行车、地铁等出行信息都将形成统一的发布形式,对公交运力配备、线路设置、驾培维修行业规模等开展相关模型研究。未来几年中,杭州市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发展交通信息化重点实施“11333”工程。主要包括建设全市统一的综合交通数据中心,完善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建设管理、行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三大业务平台,推动公众服务系统、交通运输信息指挥中心和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三大综合性智能化应用,改善信息化发展环境三个保障体系。
杭州交通系统成功开发应用了多个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公路方面有路面管理、桥梁管理、公路交通调查信息管理、公路统计信息管理、公路数据库,公路机械、战备钢桥管理与租赁等信息系统;运管方面有客运企业、车辆、人员、线路数据库管理,道路运输稽查管理,杭城出租车从业人员IC卡违章记点,车辆维修检测管理等信息系统;港航方面有IC卡自动报港、稽政收费、综合业务管理等系统;驾培方面有驾校管理和学员管理等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2004年,杭州“智能交通”的触角进一步延伸,统一组织了交通重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交通GPS定位平台和杭州交通信息指挥系统等三个项目的开发建设。杭州智慧交通建设的具体情况
在智能交通建设方面,目前发展特点表现为多部门各自研发和建设。其中,最重要的几个主 体有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局、公交总公司等,其他一些单位如建委、市城管办、规划局等部门,也在智能交通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3.1 杭州市交警支队
杭州市交警支队根据自身的特点,自1998年就开始了交通事故处理、交通信息采集和交通控制等领域的智能化改造,其智能交通 的建设成果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系统”,即交通指挥中心、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交通控制系统和交通工程类信息系统。2007年建成了新的交通管理指挥中心,中心集成了智能交通的多套系统,成为现代意义的交通控制管理和信息枢纽。系统主要有以下3部分:
1)交通信号控制系统(SCATS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SCATS系统)。目前SCATS系统
控制路口为468个,同时首创了“主辅灯”控制模式,开发了BRT(快速公交)信号优先系统。
2)交通监视系统。目前已在市区建成了819个路口和路段监视点,在快速处置紧急交通事
件及交通意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网络视频系统,实现了视频图像的网络共享和录像回放。
3)重点车辆查控系统此外,还有交通信息发布系统、交通事件自动报警系统、停车诱导系
统、公众媒体信息交互系统、ITS综合信息系统。
3.2 杭州市交通局
目前,杭州市交通局已建成的应用系统主要有交通工项目管理系统、车船GPS定位系统、交通信息指挥系统现场视频监控系统、交通信息 宽带数据网、交通信息网站(包括内网与外网)等。
3.3 杭州市公交公司
杭州市公交公司自1996年开始就与有关技术厂家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发使用城市公交车GPS 调度监控管理系统。同时还研制了GPS电子站牌和LED自动报站系统配套使用,这一系统投入使用后,使得装载了该系统的线路能及时、清晰地为调度人员和乘客提供运营车辆运行位置和到站时间等杭州智慧交通建设的方案
4.1 建立智能交通信息平台
杭州市智能交通发展当务之急是必须在技术上解决好系统整合、信息交换、深加工和共享的问题,建立智能交通信息平台。
4.2 完善全球智能出行规划系统
杭州市作为国际著名旅游城市,游客量正在逐年增长,但目前尚未有一个先进的游客信息服务系统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优质旅游出行信息。建议配合推广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与希腊、西班牙、芬兰、意大利、英国和德国等国的12家研究机构联合开发的全球智能出行规划系统。
4.3 建设智能化公交网络
积极按照打造“低碳交通”的要求,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 互联网技术,研发建立实时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和完善杭州智能化公交网络。
总结:
通过对杭州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建设进行调研,描述了目前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和智能交通建设的现状和采用的技术,自从《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了“智慧杭州”建设目标,杭州市全方位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主要体现在智能化程度上,杭州作为一个电子产业,互联网,云计算发展很快的城市,智慧城市理念在这种环境下提出来,有很强的浓厚的发展基础。智慧城市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杭州信
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对于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交通建设最为一个主要的方面,杭州的智慧交通建设方面已经取到了很大的成果。杭州的智慧交通起步早,电子智能化程度高。智慧交通建设是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特色内容。主要针对杭州智慧交通建设的现状和采取的方法进行了调研报告。
参考文献:
[1] IBM公司.智慧地球赢在中国[EB/OL].http: http://www.xiexiebang.com/think/downloads/smart_China.pdf
[2] 我国五大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背景分析与趋势点评[Z].国脉物联网 2012-6-1
[3] 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R].2011-9
第三篇:“跨区赴特色学校蹲点调研”活动调研报告
调研活动时间:
调研活动地点:
参加人员:平湖市幼儿园园长、副园长链式培训班全体人员约30人、嘉兴市教育学院老师2人。
其中本小组人员(第五小组):
一、本次调研活动流程。
1.观摩两个教学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有教龄十年左右的章萍老师执教的中班数学活动《去猫妈妈家做客》。
第二个活动是有教龄五年内的沈佳欢老师执教的小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水果》
2.执教老师说课,听课教师互动交流。
两位执教老师从教材、目标、环节流程、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后反思等方面进行了说课。平湖市实验幼儿园的包亚燕园长代表参加培训的园长们进行互动点评。
3.园长介绍。
江南幼儿园姚小萍园长给大家作了题为《建设蕴含个性的幼儿园文化》的报告。引用典故阐述个人对“个性”的认识,引用国外案例引入了“视觉识别系统”的理论。介绍了江南幼儿园的筹备建造和设计理念。用众多照片介绍了幼儿园环境及办园特色设想。
4.参观园舍环境、互动交流。
全体参加培训的园长们在江南幼儿园几位园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园舍门厅、楼梯走廊、专用教室、幼儿活动室、行政办公室以及户外活动环境。边参观边互相交流,园长们积极询问了解有关情况。
5.嘉兴教育学院沈老师讲话。
沈老师对江南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给予了“灿烂而不耀眼,丰富而不杂乱,清新而不冷淡,精致而不刻板”的评价。
二、本次调研活动得到的启示。
1.两个教学活动给我们的启示。选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总是会很高的。教师温柔清新的语言,生动的体态动作,能引发幼儿积极的互动。丰富的教学手段,情境化、游戏化的环境创设,总能满足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丰富的操作材料和直观的实物让幼儿多种感官接触中感知事物的特性和规律,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师在活动中适时进行学习常规、社会技能的渗透教育,关注到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2.园长介绍给我们的启示。姚园长能在新园舍建设中引入视觉识别系统理论,邀请专业设计对幼儿园环境进行视觉形象整体设计,让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富有整体性、系统性,具有整体美感和鲜明的特色。环境创设理念凸显现代化。
3.园舍环境给我们的启示。江南幼儿园整体环境可以用“清新雅致”四个字来概括。底楼、二楼、三楼的色彩以大地、森林、天空的三种颜色为主色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顺其自然,天人合一”,容易让人感觉温馨、安全,产生归属感。设备一流的教学功能室,如:幼儿阅览室、美术室、科学探索室、动漫活动室,投入大、起点高,让我们望尘莫及。户外环境设计也是充分体现雅致的特点,规整的防腐木藤架、漂亮的马赛克图形墙、雪白的沙池、碧绿的草地以及整齐的花坛围座,让人散步其中如入家庭后花园。
三、本次调研活动引发的思考。
1.关于科学活动的有效性。
本次观摩的两个教学活动都是科学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科学活动的目标之一是“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教师设计科学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让幼儿自主探究,从而发现问题,在教师引领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环节设计应体现层次递进性。一个科学活动后能够引发幼儿对某些事物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是个成功的科学活动。
2.关于幼儿园特色文化。
朱永新教授说“学校文化是学校组织成员的精神皈依,是他们认同的信念、观念、语言、礼仪和神话的聚合体。它决定着人们的使命担当、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同时显现在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学校的节日、仪式、庆典、教学,以及各种具体的行为规则等)、各种物质载体(建筑、logo、色彩、绿化、教室、课桌、座椅、装饰、校服、网站甚至校徽、纸杯等)和全部的符号体系(校训、校歌、校徽、学校吉祥物,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的语言表达)之中。”幼儿园要追求特色文化,应该从园所物质环境、办园理念系统、内部制度文化、教职工队伍精神面貌、教育行为等方面全方位设计,打造,再经过多年的积淀才能形成。
3.关于幼儿喜欢的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是重要的隐性课程,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作用。幼儿天性好玩、好动,蕴含教育意义的、安全的、富有操作性、游戏性的环境材料提供,能有效激发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材料不需要如何高档、精致,只要低结构的、可以反复使用的,能引发幼儿创新思维的就是好材料。因此,往往我们大人眼中的完美、精致的环境,在幼儿眼中不一定是喜欢的环境。作为办园者,创设幼儿园环境不仅要凸显幼儿园办园特色,更要思考给孩子一个喜欢的、利于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幼儿园环境。
调研报告人:
报告撰写时间:
第四篇:关于赴杭州、苏州、上海等地工业园区学习考察的调研报告
关于赴杭州、苏州、上海等地工业园区
学习考察的调研报告
江城工业园区建设专题调研组
(2009年4月)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我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3月30日至4月2日,在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劲东同志的率领下,区工业园区建设专题调研组分别考察了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苏州新加坡工业园、苏州昆山民营科技产业园等三个工业园区。通过此次考察学习,大家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更加坚定了加快园区建设步伐的信心和决心。学习考察情况如下:
一、所考察园区的基本情况
(一)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该园区位于萧山区东北部,地处钱塘江南岸,组建于2003年3月,总规划面积74.31平方公里,是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省级工业园区,是杭州市重点建设的沿江“十大新城”之一。园区环境优美,园区道路、污水处理、供水供电等配套日趋完善,已累计投入5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道路8.7公里,桥梁11座,日收集能力为30万吨的污水收集泵站及应急处理设备各1座,110千伏长征变电站一个。日处理能力10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投入运行。正在开工建设的有12条道路、12个基建项目,总投资达12.58亿元。日供水100万吨的自来水厂正在建设。该园区产业集聚成效明显,已有富丽达纤维、富丽达热电、汇丽印染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新中纺、桥南织造、科利化工等9个项目在建。该园区的优势产业是纺织印染服装、机械汽配汽车、新型建材、环保型精细化工。
(二)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该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位于苏州古城东侧,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园区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娄葑、唯亭、胜浦等三个镇,户籍人口31.5万(常住人口61万)。园区周边有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网与中国和世界的各主要城市相连。园区先进产业高度集聚,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26个项目,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00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欧美项目占比达49%,并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十多年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1030亿元(含海关收入),引进合同外资3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注册内资135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1万个。2008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1亿元,进出口总额625亿美元,其中出口311亿美元,新增注册外资30.2亿美元,到帐外资18亿美元,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目前,园区土地和人口分别占全市3.4%和5%,SO2和COD排放总量分别占1%和2%,但完成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则占全市的15%左右,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25%左右,已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该园区位于昆山市玉山镇,始创于1997年10月,园区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民营投资创业园之一。经过十年的努力,该园区建立了国家火炬计划昆山模具产业基地、原创企业基地、中国节能(昆山)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密集区、昆山国际模具城、工业邻里中心等功能性投资创业载体和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吸引来自沪、浙、粤等18个省市上千家企业落户,总投资超180亿元,形成了精密机械、电子资讯、机电一体化、民生用品为主的四大产业,先后被评为“全国乡
镇企业科技园区”和“省级工业小区”。其中国家火炬计划昆山模具产业基地已成为研发、设计、制造、展示、交易、培训等功能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基地,目前该基地已成为我国模具行业中产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基地之一,产品销售列全国26家模具集群之首。
二、所考察园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所考察的三大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惊奇的业绩,他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始终坚持思想解放、更新观念。三大园区之所以发展的规模大、膨胀的速度快,成为全国知名园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始终保持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着力营造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形成了先发优势。从他们介绍情况看,不论是确定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还是制定政策、建立工作机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具有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可以说他们已经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整个园区开发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三大园区建设之初,他们就以国际化、全球化、现代化的视野,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跟踪世界最前沿的发展动向,瞄准的国际一流的水准,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全球发展的大潮之中,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敢于冲破一切思想束缚,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不争论,不动摇,只发展,而且每次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都能够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先人一步,从而走在了其他地区的前头。正是有了一流的开发观念,才有了园区开发的一流举措和超常规的发展速度。
(二)始终坚持发挥优势、谋划长远。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他们都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依托大城市,将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融合,依托旧城,建设新城,又结合各自的人文地理风貌,形成了各自的园区建设风格。苏州工业园区选址于苏州古城东郊、金鸡湖畔,与旧城自然相接、连为一体。他们依托古城,借鉴新加坡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融新加坡国际化理念与苏州文化底蕴于一体,注重工业、交通、商贸、人口、生活的协调发展,园区内既有学校、医院、娱乐中心和居民区,又突出了工业生产和商贸活动,具有完备的城市功能。位于钱塘江南岸的萧山临江工业园和地处阳澄湖畔的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则分别依托杭州和苏州两个大城市,并紧依所在萧山区和昆山市区,突出江南水乡特色,园区内道路纵横交错,厂房错落有致,处处是鲜花绿草、碧水蓝天,一个园区就是一座园林化绿色城市。二是规划先行、建设超前。三大园区一开始就按照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区的国际化标准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一步规划到位,分步组织实施。通过科学的规划和严格的规划管理,确保了园区建设高档次、高水平。其中,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依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中新双方专家联合编制了先进科学的园区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高标准地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同时,认真借鉴新加坡“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经验,适度超前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为客户进入和项目开工投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始终坚持市场运作、创新模式。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园区开发,是他们又一成功经验。他们以战略家的胆魄,紧紧把握经济发展规律,采取经营城市的办法,面向市场,通过市场运作,滚动开发,加快推进园区的各项建设,有效突破了资金瓶颈。三大园区都立足当地实际,在把握总的原则和大方向的基础上,切实做活、做足了土地开发的文章,采取政府拔一块启动资金和银行贷一块、土地收益中留一块的办法,搞好土地储备,实现供地可控。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早试行国有土地制度改革,向国内外投资者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并实行土地一级垄断、二级转让、三级搞活的办法,搞活了土地经营。苏州工业园采用“公司化运作机制”,通过土地拍卖获得大量资金,一方面具备了补贴工业用土地的资金实力,一方面积累了发展园区其他事业和解决农民安置等现实问题的资金。
(四)始终坚持扩大开放、强化招商。三大园区都把发展定位在招商引资上项目上,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形成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大格局,这是几大园区实现跨跃式发展的首选之路。萧山区始终不渝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提出了“项目就是生命、就是生产力”的观念,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招商引资,重点组织实施了“人力向招商集中、领导精力向招商集中、自主权向招商集中”的“三集中”和“明确责任抓招商、主动登门抓招商、全程服务抓招商、委托中介抓招商、特色园区抓招商”的五大招商举措,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以及投入、产出大的规模型大项目。昆山市招商引资的秘诀有两点:一是靠感情投入,提出了“关系也是资源”的理念,强调文化的融合,着力于招商引资的长期性与后发优势;二是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和“盯劲”,提出了“外向强,一强百强;外向好,一好百好;外向优,一优百优”的口号,全市上下形成了“一把手带头招、机关干部一起招、人民群众齐动员”的大招商格局。
(五)始终坚持政策领先、优化环境。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园区快速膨胀,他们结合实际,致力于营造投资优惠政策的洼地,始终保持优惠政策领先的位次。三大园区内的投资者除了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有的还享有一些类似特区的优惠政策。一是实行税外无费或低费制。对辖区内企业实行了统一扎口收费,并对外资企业实行行政事业性费用零收费制度。二是实行税收减免政策。苏州新加坡工业园被国家赋予了“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优惠政策,投资者可享受优惠的所得税率和“两免三减半、两免六减半”等优惠;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对外方投资上一定规模的项目实行“五免五减半”的优惠;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享受出口加工区有关出口、税收及加工贸易等方面的优惠。另外,三大园区为吸引高新技术项目入驻,在减免有关税费外,还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采取了一系列财政返还和奖励的办法。
(六)始终坚持管理规范、服务到位。管理就是服务,服务是管理的更高层次。所考察的几大园区不但实现了管理与服务观念的重大转变,而且基本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服务模式,始终保持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是实行现代化的宏观管理。三大园区尤其是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建立起了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苏州工业园区的行政管理由中方全权负责,园区开发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萧山临江工业园由园区管委会代表政府负责管理,开发则由园区开发公司负责,两大园区都实行了园区管理与投资开发的有效分离,管委会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为园区的发展构筑起飞的平台。二是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的办事程序和高效率的服务运行机制。实行“小政府、大服务”,放下架子办实事,以精简的机构、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萧山临江工业园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对投资者实行“一门受理,一站式协办”,同时实行当场办理制、督促协办制、跟踪服务制,为投资者提供周到的服务。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做到“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建立了审批时一条龙服务、建设时全方位服务、投产后经常性服务的“三服务体系”,对外商“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马上办”,并专门成立了“马上办办公室”,着力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招商引资服务品牌。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推出了“一对一”特色服务,投资者只要进管委会一个大门,只需在一个窗口面对一名工作人员,就能办妥全部手续,同时也可通过网络直接办理手续。
三、我区工业园区建设与先进地区的主要差距
一是解放思想不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超前意识不强。对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缺乏“大思路、大规划、大发展”的气魄,还存在以前陈旧的“小打小闹”意识,眼界不够开阔,缺乏预见性,未能积极谋划、主动谋划和超前谋划园区建设。其二,创新精神不足。仍然拘泥于固有的框框,办起事来怕字当前、难字当头、畏首畏尾,观念比较陈旧,思维比较呆板,工作缺乏创造性,思想比较保守,面对江城发展园区经济存在诸多困难制约
显得束手无策。三是干事创业氛围不浓。对发展园区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存在狭隘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至上的不良思想,没有把干劲和精力全部投入园区建设工作中,在全区上下还没有完全形成想干事、创大业、求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是规划滞后于建设。银岭科技产业园、环保工业城的总体规划,控制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尚未出台,园区规划范围界定不够明确,布局分散,入园企业多按先后次序安排地块,存在布局不够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失衡、个别项目建设存在盲目性等现象,难以适应园区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少数入驻项目建设缓慢、进展不快,存在屯地现象,影响了园区规划建设。
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虽然我区提出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也初步制定了有关招商引资的办法机制,但个别部门对招商工作重视不够,抢抓招商机遇的意识不强,招商目标不明确,招商手段单一。同时,由于对有关招商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大,招商责任意识不浓,尚未形成全区上下共抓招商引资工作的浓厚招商氛围,导致入园建设企业不多,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仅有40多家企业购地,已投产及动工建设的企业还不够一半,而且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项目,缺少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大项目,产业集聚效应不强。
四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的初期开发全靠开发商投资,多元化投资格局尚未形成,投资总额不大,加上园区自主经营乏力,自身造血功能欠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银岭科技产业园至今未能用上自来水,排水、排污和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环保工业城的污水处理厂在建未投入使用,主要交通道路旧江闸公路曲折狭窄,连通园区与江港公路的道路未开始建设,园区内主干道硬底化、水电、绿化设施等都未完善。同时,用地指标难求,征地工作难度大,这些也成为加快园区发展的瓶颈。五是管理和运行体制不顺。经市批准,我区成立了银岭管委会,并赋予了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但园区管理办法及细则等未完善,与区直部门尤其是与市直部门衔接机制未建立,有关管理职责关系未理顺,致使园区运转不畅,效率不高。同时,由于市场运作、自主经营和滚动开发机制尚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开发的速度和质量。
四、加快我区工业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思想认识上实现新突破。
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园区经济的大发展。所考察的三大园区之所以经济快速发展,固然有其区位、资源和经济基础等各方面的客观优势,但与之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还是差在思想观念上。当前,我区的银岭科技产业园和埠场环保工业城得到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加快发展的机遇条件前所未有,实现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大转变。要结合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牢牢把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这个精髓,更新观念。首先,要有一种认识。工业园区发展状况不仅关系江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水平,且决定在未来区域竞争中的实力和地位,而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是我区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高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形成“资源向工业园区配置,政策向工业园区倾斜,精力向工业园区集中”的共识,迅速掀起新一轮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热潮。二要有一种勇气。以我们园区现在的基础,赶超先进,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发展速度,必须是跨跃式前进、超常规增长,这需要我们有一种眼光放远、把目标定高、把位置定准、把步子迈大、敢于跳跃发展的勇气和胆略,坚持“大思路、大规划、大发展”,以“超常规思维”创造“超常规”发展。三要有一种氛围。坚决摒弃畏难发愁思想和唯条件论,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增强全区一盘棋的大局意识,树立振兴江城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全区形成人人服务园区发展的浓厚氛围,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共促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在园区规划上实现新突破。
规划是龙头。科学的规划能有效地指导园区开发建设,为园区的有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一要坚持规划先行,尽快做好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的总体规划和详细性规划。要按照适度超前,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确立至少20年不落后的目标,处理好园区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与规划的前瞻性、长效性的关系,进一步修编、扩大园区规划,使园区容量和承载力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质的提升。同时,园区规划要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把银岭科技产业园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新城来谋划,把园区规划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城区。同时,要尽快完善好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加大征地工作力度,保障园区规划的长远发展。二要强力执行园区规划。这对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的原则,切实抓好园区的开发与建设,确保应有的档次和水平。园内每一个新上项目,都要严格督查,确保执行园区规划,形成园区统一、协调的品格,从而把园区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城。要加强与原开发商的沟通协调,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园区各项建设,确保园区规划的切实施行,保证园区基础设施的高水平和总体布局的合理性。
(三)要抢抓机遇、扩大开放,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
只有大开放、大招商,才能促进大发展,这是加快园区建设的重要经验。要坚持构建江城招商大格局不动摇,持之以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抢抓招商机遇。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少有实力企业利用其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行低成本逆势扩张,希望到欠发达地区办企业、搞生产。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选准招商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积极与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接触,努力引进品牌企业和大型企业,发挥集聚效应,促进园区产业聚集。二是转变招商引资方式。积极采取项目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多种方式,不断延伸商引资经贸合作的触角。要积极适应当前信息高速化发展的时代背景,突出加强对现代招商手段的研究和探索,积极推进网络招商,拓宽领域、降低成本,促进园区和投资商快速接洽合作,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建立完善招商引资责任制,完善出台《江城区招商引资实施方案》。建立完善招商引资有关奖励政策,尽快出台《关于贯彻阳江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的实施细则》,加大奖励力度,坚决兑现奖励,充分鼓励和调动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力量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
(四)要创新模式、加大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对我区而言,单一的政府投资显然无能为力。我们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思维,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多元的投资主体和投融资机制,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一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创新园区开发模式。要坚持采取政府筹资储备土地自主开发、引进大型国有企业联合开发、区镇(街道)联动开发等多种模式,加快园区的各项开发和建设。要突出抓好土地经营,严格控制好土地,千方百计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通过实施房地产、商贸设施开发,筹措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园区滚动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增值效应。同时,要加快园区闲置用地的清理力度,坚决依法收回囤积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要创新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方式。要在建立扶持性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用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方法举措,用好用活扶持资金,扩大资金使用效应。创造条件,科学运作,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用扶持资金贴息融资,力争贷到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比如以园区内道路路灯广告权、冠名权等方式吸引民资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用项目的产业化步伐。加大《江城银岭科技产业园鼓励企业加快投资建厂的实施办法》宣传力度,通过兑现政策,落实补助,发挥“四两拨千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投资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要狠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按照“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的要求,落实包干
责任制,加快园区道路、电力、供水、电信等方面基础设施,提高园区基础建设档次。当前,要突出抓好银岭科技产业园自来水管网和环保工业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为入园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要加大改革、创新机制,在园区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体制机制是园区发展的生命所在,体制机制越优越的园区发展越有活力。我们要创新银岭科技产业园的园区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一是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银岭科技产业园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做好园区开发建设的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按照责、权、利统一原则,赋予银岭管委会、开发建设公司相应的管理职权,明确与领导小组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实行园区有限“自治”,防止相互“越位”、“错位”现象发生,提高工作效能。银岭管委会要制订银岭科技产业园管理办法和管理细则,建立健全银岭管委会工作人员考核奖惩制度,提高园区管理效率。二是创新与市直部门、区直部门协调机制。设立专门协调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区内部门协调,尤其要加强与市直部门协调,争取市直部门支持,形成了上下协调、条块协调的工作格局,更好促进园区开发建设。
(六)要强化服务、提高效能,在环境优化上实现新突破。
软环境也是生产力。一个地方软环境好,服务效率高,对企业的吸引力就大,园区竞争力就强。一要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银岭管委会和区民营投资服务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确保投资者办理手续能够来得了,办得下。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对投资者“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马上办”。积极探索推行“一对一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的档次和水平。二要加大政策优惠。要在坚决落实《江城银岭科技产业园鼓励企业加快投资建厂的实施办法》的基础上,继续调整完善优惠政策,积极打造政策“洼地”。区直有关职能部门在权限范围内,政策能放宽的一定要放宽,审批事项能取消的要取消,能合并的要合并,审批时限能缩短的要缩短,坚决杜绝部门利益、眼前利益,切实为大局、为园区发展尽职尽责。三要严格监督。建立完善软环境建设投诉举报和责任追究处理机制,拿出过硬的措施,注意抓反面典型,对吃拿卡要等影响经济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的单位和个人,不论涉及哪个部门、哪个人,都要坚决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为加快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第五篇:赴上海杭州等地考察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报告
赴上海、杭州等地考察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报告
为了吸收和借鉴外地在大城市建设和发展园区经济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快我市大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步伐,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市委常委、市委政研室主任党双忍带领市委办公室、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研究室及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同志,于4月7日至4月14日赴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常州市进行了学习考察。经过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座谈,并深入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无锡新区、无锡创意创业产业园区、常州工业园区及部分企业实地考察,大家一致认为,五市大城市规划建设起点高、眼光超前、气魄宏大,工业园区定位明确、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势头迅猛,看后使人深受感触,倍受启发。通过考察,大家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感受到了压力。现将考察收获体会报告如下:
一、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促进经济大发展
这次考察所到之处,我们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东部地区思想解放,思维理念超前,创意新颖,发展意识十分强烈,发展速度惊人。以无锡市为例,该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0万人,近年来,该市围绕“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著名旅游城市、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的定位和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新城的城市建设目标,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真抓实干,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58亿元,以约占全国万分之五的土地、千分之四点五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56%的经济总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00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9000亿元,跃居全国第六,进入全国综合竞争力十强城市行列。耳闻目睹长三角的巨变,在深感震撼和压力的同时,我们也深受启迪。尤其是他们把解放思想做为一切工作的先导并贯穿始终,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促进经济大发展和社会大进步,是其成功的真谛。与他们相比,我们落后的差距不仅是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产业结构上的,更重要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我们一定要正视这些差距,大胆解放思想,不断强化加快发展的意识,坚持发展先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宝鸡一切问题的关键,学习东部地区与时俱进的思维观念和敢试敢闯的魄力,以宽广的视野、超前的意识、超常规的措施,不断加快宝鸡发展步伐。
二、坚持规划优先,优化城市布局,加快特大城市建设步伐
这次考察的几个城市,在城市建设上虽各具特色、各有侧重,但在规划、建设方面的思路和举措上共性很多,有许多借鉴之处:一是沿河进行城市布局和开发建设。各市都充分利用沿江、沿湖的优势进行城市布局和开发建设。上海市以黄浦江两岸为重点,建成了一批标志性重大城市建设工程,形成了黄浦江两岸丰富的人文景观。杭州市以钱塘江为轴线,积极实施行政中心东移和“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对城市进行跨江、沿江的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了“一主三副、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苏州也充分利用太湖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在老市区的东西两边建设城市新区,建设了纵横交错而又规范的城市河道水网,其中城市东区(苏州工业园区)的核心板块全部依湖而建,形成了丰富的内河景观,增添了城市的宜居价值。从我市的地形地貌看,城市北临蟠龙台塬,南依秦岭北麓,渭河从市区穿城而过,城市建设空间相对狭窄。借鉴杭州、苏州等地经验,我们要按照特大城市的发展定位,调整城市总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变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渭河为轴线的跨河、沿河的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大力实施“三城(老城区、高新东区、蔡家坡副中心)联动,东西一体”的城市建设战略,充分依托渭河水资源优势,下功夫做好沿渭河开发文章,重点向东拓展城市框架,将城市中心向东迁移,着力构筑由主城、副城、卫星城组成的多中心、开敞型、组团式城市布局结构,形成一河两岸的城市景观,增添城市魅力,实现我市城市建设水平新的提升和跨越。
二是高度重视城市规划。一座有魅力的城市,必然是有特色的城市,也必定是规划做的好的城市。所考察的这些城市,都对城市规划就是生产力的认识十分深刻。他们认为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的失误是历史性的失误,规划的损失是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都把搞好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首要工作和头等大事来抓。苏州新城区在建设之初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融合国际上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与城市各项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苏州新城区仅十多年的历史,其城市建设已具备相当大的规模,城市形象十分大气。与之相比,我市在城市规划特别是规划的执行方面差距较大。今后,要高度重视城市规划与设计,按照科学规划、现代设计、严格管理的原则,切实强化规划的综合调控和龙头指导作用,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规划,特别是对城市中心区、重点地段、重要街区等能够集中反映和突出城市风貌特色的“标志性地段、标志性建筑群、标志性建筑物”以及主要基础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一定要进行认真谨慎的研究决策,并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坚决避免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城市规划中,要积极运用现代设计理念,聘请国内、国际一流专家参与规划设计,规划设计要注重体现独特的风格,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我市的山水和人文特色,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建造人文景观,并要融汇多种建筑风格,凸现城市个性和魅力。
三是明确城市主题,重视绿化美化。城市建设要有特色,关键要确定城市主题。所考察的几个城市在城市建设上均确定了自己的城市主题。苏州市强调古城保护,把粉墙黛瓦作为古城建设的主色调,显得古朴庄重;杭州、无锡、常州都根据城市主题确定了城市的主题色调,楼盘小区色调明快,现代城市气息浓烈。同时,几个城市均重视绿化美化,到处建设有大片的绿地或公园,所有绿地都进行了美化。杭州把城市绿化网带建设和美化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不管是老城或是新区均掩映在绿树花丛中,成为最适宜人居的城市。借鉴考察地做法,结合宝鸡实际,我市应把绿色宜居作为城市建设的主题,新区建设、旧城改造以及城市楼盘形象、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绿地建设等都应该按照这个主题规划建设。要改变城市建设中存在的最大化利用土地建房的观念,根据绿色宜居城市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规划建设好城市的绿地空间,积极实施沿山、沿河、沿路绿带,合理均衡配置各级公园绿地,注重植物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努力形成融山、水、林、园、城为一体,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提高城市建设的品位,塑造独特的城市风貌。
三、坚持园区开发与建设城市新区结合,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
依托大城市,始终坚持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是杭州、苏州、无锡等地的一致认识和做法。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他们都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依托城市,将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融合,依托旧城,建设新城,既有力地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又加快了工业化进程。苏州工业园区的目标定位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园区位于苏州古城东郊、金鸡湖畔,与旧城自然相接、连为一体,他们依托古城,借鉴新加坡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园区内既有学校、医院、娱乐中心和居民区,又突出了工业生产和商贸活动,具有完备的城市功能。位于钱塘江两岸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紧依所在下沙区和滨江区,突出江南水乡特色,园区内道路纵横交错,厂房错落有致,处处是鲜花绿草、碧水蓝天,一个园区就是一座园林化绿色城市。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无锡市东部,是无锡新区发展的核心区域。由于具备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和一流的环境,几市工业园区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苏州工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4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6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6.3亿元,进出口总额达568亿美元;杭州高新区集聚了全市70%以上、全省25%左右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总数五千家左右,包括来自美、英、日、韩等32个国家的外商投资企业475家,外商总投资35亿美元。无锡工业园区以不到3%的土地创造了全市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成为城市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加快我市工业园区建设,一是要创新园区开发理念,实现由“建区”向“造城”的转变。今后,要紧紧围绕我市建设特大城市的总体目标,把工业园区建设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紧密结合,把高新区作为城市新区来定位,把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大城市建设的副城来考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使开发区的载体功能有一个大的提升,力争把开发区建成一座花园式新城。各县区也要把工业园区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一步规划到位,分步组织实施,把县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城区。二是创新体制机制。苏州市以苏州工业园区80平方公里的地域为核心,将方圆三个乡镇、288平方公里、约30 万人的行政区域统一交由工业园区管理和开发。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开发面积只有12.9平方公里,而市上委托开发区行政管辖面积104.7平方公里,下辖两个街道办事处。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开发区和滨江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全交叉兼职。无锡市同样赋予了开发区行政管辖权。这些地市的开发区既按开发区模式运作,又行使地方党委、政府职能,从而加快了开发区的开发进程。我市在开发区建设上,应积极借鉴这一经验,对开发区的管理体制作以调整,建议将高新区管委会和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作为独立的统计单位,将高新区和蔡家坡济济技术开发区周围一定范围区域的行政管辖权委托管委会管理,按照“小机构、大服务”和“精简、统一、效能”原则设置党政机构,使其具备一级政府的各项职能,便于其更好地担负起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和协调指导等职责,减少矛盾,避免扯皮,提高其工作效率。三是创新开发模式。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公司化运作机制”,要按照“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滚动发展”的原则,在各园区成立园区开发公司,政府注入一定的资本金,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开发区的各项经营和建设,做大做强开发区自身实力,逐步将园区开发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要尽快建立与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合作机制,可通过由苏州、杭州、无锡等地工业园区托管、代管我市工业园区以及合作开发等多种有效途径,承接发达地区飞地项目转移,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加快我市园区经济发展步伐。建议在高新区设立温州商人创业园区,充分发挥在宝300多名温州商户的作用,大力开展以商引商、以外引外,争取引进一批产业项目和资金落户宝鸡,增强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的活力和整体竞争力。
四、坚持依托西安优势,实现借力发展,提高我市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
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始终把发展的目标紧紧瞄准上海,把自身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采取了“依托上海、错位发展、共同繁荣”的战略目标,实现了“借梯登高”。
作为上海的“连体”近邻,苏州加快与上海的全面衔接,将已建的沪宁高速、在建的沿江高速和规划中的轻轨与上海接轨,从而成就了苏州的外向型经济。目前,苏州正沿沪宁、苏嘉杭等高速公路,建立与上海互补的、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沿长江培育与上海配套的冶金、化工基础工业片;沿太湖、淀山湖等发展现代生态旅游线。杭州市在第九次党代会上作出了接轨上海、错位发展的重大决策,把接轨上海作为杭州扩大开放、融入全国、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杭州的国内游客有四分之一来自上海,境外游客也有不少是从上海转道来杭州的。无锡也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和带动,从产业发展方向、城市功能等方面主打融入上海。我市距离西安仅仅一个多小时的路程,随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西北区域性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西安将进入更快的发展轨道,不言而喻,我们宝鸡要加快发展也一定要接轨西安。我们要主动从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发展理念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实现与西安的“零距离”对接,积极融入西安发展,加快发展步伐。要依托西安的城市知名度、科技优势、区位优势等为我所用,在城市功能上,要注意与西安的衔接与互补,使两市能形成优势互补的态势。在基础设施方面,要尽快启动西宝铁路客运专线和西宝高速公路的拓宽改造,尽全力与西安的高速路网接轨。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努力在“错位发展”中形成特色,既要与西安紧密配套,又要吸纳西安的高新技术,在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方面形成强项。同时,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与西安的物流中心互相呼应,加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五、坚持科学发展,消除体制障碍,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的长三角地区,普遍是从体制机制入手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据了解,浙江各地普遍取消了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划分,实行全省统一登记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在建设资金上,政府公共财政向农村建设倾斜力度不断增大,构筑了城乡快捷一体的交通、通讯、信息、公共服务网络。有些地区还通过集约使用村庄建设用地和盘活土地资产,企业结合项目开发组织实施村庄建设等办法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苏州在撤并行政村的基础上,以园区建设、城镇建设、强村发展等带动村庄整理,建设了一大批农民集中居住区和中心村。杭州市把农业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全市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稳定在70%以上。常州市高效农业种养面积已占总种养面积的1/3,水稻单产、机械化种植率位居江苏省第一。苏州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专业组织,建立各类经济合作组织1282个,持股、入社农户累计达到50.67万户。无锡市县域经济发展迅猛,下辖的江阴市在成为江苏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县(市)后,又摘得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五连冠”。所辖的宜兴市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中排名第七位。去年,浙江、江苏两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100元和6480元,是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倍和2.24倍。我市要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从体制机制入手,把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县域经济为重要环节,突出规划引导、产业扶持、基础先行、典型示范,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一体化进程,使产业发展政策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农村转移,公共服务领域向农村延伸,逐步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