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蒙山县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蒙山县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物管理所1个,歌舞团1个,乡镇文化站9个,农家书屋27家,文化娱乐经营户13家,印刷企业6家,图书报刊零售店9家;体育馆1个,业余体校1个,各类体育俱乐部1个,现有各类体育场地60多个,全民健身路径14条;村级公共服务中心4个。
二、主要成绩及特点
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文体活动开展得比较活跃,在全县已基本形成活动有场所、设施在增加、内容较丰富、形式多样化的良好趋势。
(一)统筹规划,阵地建设有了新的突破
一是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近年来,全县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2900万元,加快文体设施建设,一批集休闲娱乐、文化体育活动为一体的文化广场和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馆)等相继建成或正在建设。
二是乡村、社区基层文体设施不断增加。全县9个乡镇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文体局积极争取资金用于全民健身工程(点)建设,较好的满足了群众的健身需求。目前,我县基本形成了县有图书馆、歌舞团、文化馆和体育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篮球场和健身路径以及在建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城乡文化体育服务网络,构筑了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活跃人民群众文体生活的基本阵地。
(二)积极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活跃
一是有组织的活动越来越多。我县坚持以广场文化体育活动为龙头,以重大节假日为契机,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体育活动。每年,我县都组织举办大、中型文艺体育活动,如2009年与香港五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全区首届象棋大赛等大型文体活动;“文化下乡”活动常年坚持,将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到了农村群众的身边;县、乡镇、街道的“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周”等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学校、机关、企业等系统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书画摄影展、各类体育比赛、系统运动会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和干部职工的文化体育生活;城乡广场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观众参与人数每天超过2000人以上,各乡镇每年平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50多场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把群众组织参与进来,使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现代文明,提高了市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
二是自发性的活动较为活跃。全县各类群众文化组织已达23支。夕阳红艺术团、新圩彩调团等业余团体每年演出上百场,为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科学文化和活跃农民业余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突出特色,文化创作成绩喜人
一是创作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其中代表作有歌舞《阿哥阿妹赶歌场》(获全国第十五届“八桂群星”文艺汇演区级银奖)、表演唱《我们村的媳妇顶呱呱》、说唱《瑶山飞歌》、小品《喜临门》、相声《城乡乐》、快板剧《死去活来》、舞蹈《岁月》、配乐诗《我站在湄江岸上》、双簧《瞧这一家子》、歌曲《称心如意》、表演唱《农家书屋是我家》(获全区农家书屋讲演比赛“二等奖”)等。另外还有多件小说作品受到各类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二是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挖掘、申报、利用工作。目前,全县正在全面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县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5处,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6个。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已成为城乡群众性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县活跃着相当一批民族民间文化队伍,每逢重大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中秋等,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普遍担当着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要角色。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全县在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及活动开展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实际困难。
(一)认识尚需提高,抓文体工作力度还需加强。一些地方对文化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抓文体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多,致使基层文体工作出现滑坡现象;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指标过于笼统,对地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考核中,还没有把文化体育建设纳入进去。
(二)文体基础设施还较落后,投入明显不足。全县城乡的文化体育设施相对陈旧落后,目前尚没有一个具备举办全区性的大型体育赛事的文体活动场所,各乡镇的文体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也参差不齐。有的乡镇虽有文化站,但专职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也无图书、体育器材,更无法组织开展文体活动。
(三)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公共文体服务网络不健全。一是现有公益性文体设施和场所利用效益较差,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作用。二是闲臵场所未有效利用。撤并、合并学校后,腾出的闲臵场所或继续闲臵,或出租,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基地又没有建立起来。三是县、乡镇、村(社区)、户四级文体服务网络不健全,尤其是乡镇、村(社区)两级的服务跟不上,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滞后。
(四)机制不活,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由于体制与机制的原因,一方面造成文体专干不干专业的问题,大部分文化站干部常年承担乡镇政府的行政工作任务,没有精力组织群众开展文体活动;另一方面,文体主管部门难以在全县范围内调配使用文体专干,造成乡镇文体站人员不能流动,缺乏活力。尤其是文化体育专业人员缺乏。原有的专业人员老化流失,年青专业人员因编制等因素的影响无法进入文体事业单位。全县农村中小学的音体美教师也严重短缺。
(五)文体产业发展规模小,市场化运作水平低。一是专业文艺团体只有1个,而且创收能力不强,地方财政还给予全额拨款。二是民办文化刚刚起步,尚未形成产业群。民间自发成立的舞龙舞狮队、文艺乐队等团体,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规模都偏小,以自娱自乐为主,走村串乡以乐养乐的很少。三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传承、开发、推广重视不够,目前尚没有一个专门的工作机构;研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艺术品的更少。四是文体培训产业发展不快不全,专业协会、社团组织发展慢,作用发挥不够,尤其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篮球、排球、足球协会至今尚无。
四、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文化体育工作。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站在新的起点上,向高标准看齐,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充分认识在新时期搞好文化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将文体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力争使我县文化体育工作在“十二五”有个大发展、上个大台阶。为此建议:一是应科学制定全县文化体育发展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年年确立文体民生项目,层层分解任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密切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文化体育工作;二是应完善考核体系,把文化体育建设纳入地方和各有关部门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三是应建立健全对文体单位的评价机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情况作为文体单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推动农村文体工作的全面发展;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文化体育建设,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文体建设的积极性,使农民群众成为繁荣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二)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切实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加大对文体基础设施的投入。要抓住中央对中西部地区文体建设大力投入的历史机遇,积极取得更大的支持,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蒙山城乡。要尽快落实在建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配套资金,督促各建设点抓紧开工建设,以实际行动配合上争项目的立项。
(三)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着力改善公共文体服务网络。一是充分挖掘发挥公益性事业单位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作用,加强内部管理,合理调整配臵人、财、物,开展流动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送书上门等灵活、多样、方便的文体服务,以优质的服务吸引群众,扩大服务范围,发挥资源优势;二是加强文体部门与各方面的联系,共同组织策划活动,共建共享文化体育资源;三是有效利用闲臵场所,有条件可以改造为群众性文体活动场所的,应积极改造。
(四)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创新用人管理机制。一是应加快文体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大力推进文体事业单位劳动、人事、分配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增强活力,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应重视乡镇文化站的管理体制问题。建议本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在条件较好的乡镇进行试点,以便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三是要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短缺问题。积极鼓励艺术类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到广大农村从事文化信息传播、活动组织、人员培训等活动;编制人事等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加农村文化服务内容而需要扩大人员规模和经费等问题,确保农村文化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扩招特岗教师的时候,也应考虑各中小学校对专业音体美教师的需求。
(五)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发展文体产业。一是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走市场化经营之路。二是大力发展民办文体产业。积极扶持热心公益事业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并大力扶持民办剧团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在政策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兴办文化实体。三是加快培养并充分发挥各种文化体育协会的作用,以协会带活动,以活动促产业发展。
第二篇:园洲镇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报告
园洲镇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报告
近几年来,园洲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全县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文化大镇、促进文化与经济交融协调发展为目标,创新机制,加大力度,基层文化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一、基本情况
1、镇级文化设施。目前,我镇建有人民广场、人民公园、李源烈士雕像等镇属文化设施,城市长廊和文化馆正在建设中,预计2010年年底完工。其中,城市长廊总投资1.7亿元,长1800米,宽40米,建有灯光球场、岭南园林景观、文化艺术长廊等。文化馆总投资7000万元,按省级标准修建,占地面积179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005平方米,内设图书馆、阅览室、电影院、艺术培训中心、少儿活动中心、展览厅、舞蹈培训室、健身室等文化活动阵地。
2、村级文化设施。全镇29条村(居委会)全部建有文体活动室、环卫点和篮球场,条件好点的村建有公园和体育馆,如上南村投入500多万元建起了上南公园,刘屋村投入400多万元建起了室内运动场。全镇有23条村建起了农家书 1
屋,有效缓解了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状况。
3、文艺团体。目前,全镇成立了乒乓球队、象棋队、粤剧演唱队、篮球队等团队超过120支,成立了摄影、自行车、太极拳、登山、旅游等俱乐部50多家,会员超过3000人。这些队伍和俱乐部的形成大大促进了人民群众的文化交流。
4、文化娱乐场所。目前,我镇登记在册的文化娱乐场所90家,其中,网吧17家,卡拉OK6家,电子游戏机室27家、音像店10家、印刷厂23家、电影院4家、书店3家。
二、主要的工作措施
随着我镇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文体活动开展得比较活跃,在全镇已基本形成活动有场所、设施在增加、内容较丰富、形式多样化的良好趋势。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近几年来,我镇文化、城建部门组织开展了全镇文化、体育设施现状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文化、城建部门着眼于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对全镇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整体布局、实施步骤及保障措施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在下来的建设规划中统筹
规划、合理安排,在规划设计上充分体现便民、利民和实用的原则和先进性、创新性的要求,力争同时在文体设施的公益性和政府投资经济效益性上取得平衡。如城市文化长廊的建设,既完善了文体设施,又促使周边的土地、商铺等价值上升,从而增加了政府的收益。
(二)积极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活跃
一是有组织的活动越来越多。我镇坚持以广场文化体育活动为龙头,以重大节假日为契机,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如三八妇女节举办健美操比赛、“五一”劳动节举办拔河比赛,“七一”、“十一”举办广场电影周活动,在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即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烟花汇演、建汇杯篮球赛、环城跑、单车巡游等活动。在今年年5月15—17日,我镇成功举行了“迎亚运、庆省运”——园洲镇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本次运动会,全镇共有74支代表队计2600名运动员分别参加了篮球、乒乓球、拔河、定位投篮等26个项目的竞赛,是我镇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体育运动盛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把群众组织参与进来,使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现代文明,提高了市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
二是自发性的活动较为活跃。我镇的民间传统的文化活动十分活跃,上南村和沥西村的曲艺社、上南村和沥东村的舞狮队,刘屋村和下南村的龙舟队以及由园洲社区组织的摄影、登山、自行车等团队不仅活跃于园洲的农村社区,还长期活跃于博西片石湾、长宁、福田及东莞市石龙、企石、石排等镇,为推动莞惠的文化交流和活跃农民业余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不断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目前,我镇文化娱乐产业发展迅速,全镇的网吧、卡拉OK、电子游戏、音像制品等文化活动场所共有90多家,从业人员多达1万人。近几年来,我镇积极做好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在发挥职能上力争做到保护合法、取缔非法、教育违法。对守法经营者要给予保护和鼓励;对非法经营单位要加大查处力度,坚决取缔;对初次违法违规经营者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在实施处罚时亦要施之法规的宣传及思想教育,多讲道理,使他们主动自觉地服从和配合管理部门的工作。按照上述原则,2008年以来,镇文化服务中心联同派出所、工商所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取缔了黑网吧100多家,查扣了用于非法经营的计算机2000多台,收缴盗版图书9500册、盗版音像制品12000盘。通过联合整治清
查行动,我镇制黄、贩黄和盗版等现象明显减少,无证经营得到有效遏制,大大净化了文化市场。在今年的7月,我镇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清理整顿“e城信息站”的精神,对全镇的“e城信息站”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取缔,全镇87家“e城信息站”关闭清场转营他业,进一步净化我镇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园洲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推进,不仅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文化活动队伍,而且为园洲文化建设史册留下了一页页光辉的篇章。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及县委宣传部大力支持、关心、重视的结果,也是镇委镇政府贯彻落实文化立镇战略、推进文化强镇建设的结果。下来,我们园洲镇有决心把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负上级和领导的关心、期望。
第三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2号)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公益性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等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
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是指负责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维护,为公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社会公共文化体育机构。
第三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充分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从事危害公共利益的活动。
第四条 国家有计划地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予以扶持。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举
办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应当列入本级人民
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第六条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举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国家鼓励通过自愿捐赠等方式建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社会基金,并鼓励依法向人民政府、社会公益性机构或者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捐赠财产。捐赠人可以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享受优惠。
国家鼓励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第七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国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 对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九条 国务院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将全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十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文化体育事业发
展的需要,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并符合国家关于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选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
第十二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设计,应当符合实用、安全、科学、美观等要求,并采取无障碍措施,方便残疾人使用。具体设计规范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 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使用国有土地的,经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第十四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预留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用地定额指标,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并依照法定程序审批。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
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的,应当依法调整城乡规划,并依照前款规定重新确定建设预留地。重新确定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不得少于原有面积。
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
划和建设相应的文化体育设施。
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项目和功能,不得缩小其建设规模和降低其用地指标。
第三章 使用和服务
第十六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完善服务条件,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开展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功能、特点相适应的服务,保障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于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十七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应当与当地公众的工作时间、学习时间适当错开。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开放时间,不得少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最低时限。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当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学校寒暑假期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增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十八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向公众公示其服务内容和开放时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因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止开放的,应当提前7日向公众公示。
第十九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十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提供服务可以适当收取费用,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 需要收取费用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设施的功能、特点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二十二条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可以将设施出租用于举办文物展览、美术展览、艺术培训等文化活动。
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不得将设施的主体部分用于非体育活动。但是,因举办公益性活动或者大型文化活动等特殊情况临时出租的除外。临时出租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0日;租用期满,租用者应当恢复原状,不得影响该设施的功能、用途。
第二十三条 公众在使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时,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第四章 管理和保护
第二十四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公众公布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名录。
第二十五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依法配备安全保护设施、人员,保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完好,确保公众安全。
公共体育设施内设置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体育项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服务技术要求。
第二十六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用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事业发展,不得挪作他用。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收支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作出决定前,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涉及大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前,应当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
经批准拆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择地重建。重新建设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符合规划要求,一般不得小于原有规模。迁建工作应当坚持先建设后拆除或者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原则。迁建所需费用由造成迁建的单位承担。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文化、体育、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依法查处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侵占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作出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的最低时限对公众开放的;
(二)未公示其服务项目、开放时间等事项的;
(三)未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或者注意事项的;
(四)未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的;
(五)未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
第三十一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5000元以下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开展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功能、用途不相适应的服务活动的;
(二)违反本条例规定出租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
第三十二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挪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的各项收入或者有条件维护而
不履行维护义务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国家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的,由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本条例的原则另行制定管理办法。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公益性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等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
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是指负责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维护,为公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社会公共文化体育机构。
第三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充分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从事危害公共利益的活动。
第四条 国家有计划地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予以扶持。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应当列入本级人民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
第六条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举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国家鼓励通过自愿捐赠等方式建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社会基金,并鼓励依法向人民政府、社会公益性机构或者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捐赠财产。捐赠人可以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享受优惠。
国家鼓励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第七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国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 对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九条 国务院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将全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十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并符合国家关于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选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
第十二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设计,应当符合实用、安全、科学、美观等要求,并采取无障碍措施,方便残疾人使用。具体设计规范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 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使用国有土地的,经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第十四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预留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用地定额指标,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并依照法定程序审批。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
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的,应当依法调整城乡规划,并依照前款规定重新确定建设预留地。重新确定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不得少于原有面积。
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和建设相应的文化体育设施。
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项目和功能,不得缩小其建设规模和降低其用地指标。
第三章 使用和服务
第十六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完善服务条件,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开展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功能、特点相适应的服务,保障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于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十七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应当与当地公众的工作时间、学习时间适当错开。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开放时间,不得少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最低时限。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当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学校寒暑假期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增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十八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向公众公示其服务内容和开放时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因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止开放的,应当提前7日向公众公示。
第十九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十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提供服务可以适当收取费用,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 需要收取费用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设施的功能、特点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二十二条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可以将设施出租用于举办文物展览、美术展览、艺术培训等文化活动。
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不得将设施的主体部分用于非体育活动。但是,因举办公益性活动或者大型文化活动等特殊情况临时出租的除外。临时出租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0日;租用期满,租用者应当恢复原状,不得影响该设施的功能、用途。
第二十三条 公众在使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时,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第四章 管理和保护
第二十四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公众公布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名录。
第二十五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依法配备安全保护设施、人员,保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完好,确保公众安全。
公共体育设施内设置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体育项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服务技术要求。
第二十六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用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事业发展,不得挪作他用。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收支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作出决定前,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涉及大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前,应当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
经批准拆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择地重建。重新建设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符合规划要求,一般不得小于原有规模。迁建工作应当坚持先建设后拆除或者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原则。迁建所需费用由造成迁建的单位承担。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文化、体育、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依法查处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侵占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作出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的最低时限对公众开放的;
(二)未公示其服务项目、开放时间等事项的;
(三)未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或者注意事项的;
(四)未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的;
(五)未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
第三十一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5000元以下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开展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功能、用途不相适应的服务活动的;
(二)违反本条例规定出租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
第三十二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挪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的各项收入或者有条件维护而不履行维护义务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国家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的,由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本条例的原则另行制定管理办法。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 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增加体育设施建设请示报告
关于都斛镇小公园居民自费增设体育设施
和娱乐设施的请示报告
都斛镇政府负责人:
体育设施建设,不仅关系到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运动的普及和提高,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因此,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体育设施建设。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的体育场地设施得到一定发展。
由于我镇人口基数大,体育场地人均占量低,小公园附近居民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减轻镇政府的财政负担和群众体育需求,我们深信会得到镇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现我为居民代表自费在小公园增设公共体育设施项目建设请示如下:
一、在小公园东南区增设乒乓球台一张,我们对体育充满激情和热爱,进一步提升我镇群众体育运动,特别乒乓球水平的提高,让更多中青少年有兴趣并参与进来,打造一支业余有专业水平的队伍,为都斛镇体育事业发展争光。
二、在小公园东南区增设棋牌台四张,我镇老年人越来越多,老人需要是社会更多的关爱,让老人晚年有个更快乐的日子。上述报告请政府领导给予批复为盼。
此致
敬礼!
都斛镇小公园热心居民
201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