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话题

时间:2019-05-15 12:3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跨国公司话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跨国公司话题》。

第一篇:跨国公司话题

应重视跨国公司的作用(名牌话题)

当前跨国公司正处在大发展的高峰期,跨国公司的大发展,对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遍及全球,跨国公司的产值约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3,跨国公司内部和跨国公司之间的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约2/3,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更占世界对外投资总额的90%以上。跨国公司是推动世界经济贸易自由化的急先锋,是使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的基本力量。随着跨国公司的大发展,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加强。

面向21世纪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跨国公司为了加强自己的竞争力,在科技研究与开发上,不惜投入巨资。据报道,美国大公司普遍以销售额10%以上的资金投入科研。微软的这个比值高达17%,大医药公司的这个比值更高达1/3以上。跨国公司为了加强科研力量,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还互相结成“战略联盟”。目前,这种“战略联盟”已遍及各行业、各地区。跨国公司涉足各经济部门。但其活动的重点集中在高科技产业。因为这些部门市场迅速扩大,利润格外丰厚,发展前景广阔。跨国公司对各国经济,包括其“母国”和“东道国”经济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影响是明显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各地寻求最大利润,但同时,对“东道国”的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好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以从跨国公司获得本国所缺乏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也有助于扩大本国市场需求,扩大进口贸易,更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英国沃达丰公司通过收购其它国家的移动电话公司,不断扩张着自己的势力。沃达丰公司凭借自身2500亿美元的市值及其投资者高盛公司的鼎力相助先收购了美国的AirTouch公司,后又买下了德国的曼内斯曼公司,再加上一个名为

VerizonWireless的合资公司(该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移动电话公司),一跃成为在全球25个国家拥有6500万移动电话用户的业界巨擘。把沃达丰构筑成世界最大的移动电话公司,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根特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根特的辉煌之举是兼并曼内斯曼公司。这次兼并让沃达丰在欧洲两个最大、发展最快的移动电话市场———意大利和德国———占有了主要份额。然而,沃达丰在向更多的国家拓展业务方面还只是刚刚开始。为了巩固其欧洲新的根据地,根特将于明年在整个欧洲推行一系列服务,其中包括类似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单一费率的收费标准。这对客户来说似乎是个好的举措。根特还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是推广沃达丰这个品牌。

第二篇:粮食跨国公司

跨国巨头垄断下的巴西大豆产业链

中国粮油信息网2012-5-14 17:18:28来源:本网论坛【大 中 小】

近年来,我国东北大豆产业危机不断加剧,与跨国粮商对我国大豆产业链操控的不断加深不无关系。跨国粮商巨头在一国农产品产业链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英国著名农业学者拉吉。帕特尔在其著作《粮食战争》中为我们讲述了跨国巨头垄断下的巴西大豆产业的故事。在巴西,就和在世界上别的地方一样,种植大豆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很多争论,最后,争论围绕着阻止动物死亡。毕竟,种植大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有效率地养殖牲畜,以利于更低成本地屠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遵循一种正统的经济发展路径,当时流行由国家的需要导向经济发展。在实践层面,这就是进口替代工业化,即资金重点支持国内的产业以替代对海外供应的依赖,在贸易政策上保护当地产业免受国际竞争。这在当时是世界后殖民地国家普遍采用的战略,他们迅速建立起与其欧洲和北美的前宗主国类似的工业体系。巴西自认是这一战略的用1956年至1961年担任巴西总统的奥利维拉的话来说,就是国家发展规划的目标是用5年走完发达国家50年走过的路,努力走出前宗主国设定的与欧洲紧密结合的种植园经济,要发展那些欧洲和美国以前不让巴西参与的产业,让这些产业也成为巴西经济发展的引擎。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巴西的大豆产业仍然很小,大豆油被用于国内的食物产业,豆粉主要用来喂养小鸡。尽管早在1822年,大豆就被引进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豆产业还在艰难地寻找发展空间。大豆被看作是下等的物资,豆油也很少被用于烹调;有椰子油、猪油和牛油作为替代品。事实上,巴西最早的大豆消费者是因为听从了医学的建议。考虑到当时的炼制技术还不能去除刺激性、令人作呕的气味,这是可能理解的。外国公司进入巴西推广使用大豆作为饲料,其中最著名的是阿根廷的邦吉·伯恩公司,也就是今天的农业综合企业--邦吉(Bunge),不过应用的规模仍然非常小。据说巴西的第一笔大豆出口贸易是在1938年,一位来自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的企业家船运3000蒲式耳的大豆到德国。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关闭了这一出口通道,直到同盟国胜利后,向欧洲的大豆出口才逐渐恢复。大豆在巴西真正的蓬勃发展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它是一场完美风暴的结果,是多种因素的合力,包括:气候、市场的力量、政治选择和渔业因素等等。

最早投资到萌芽中的巴西大豆市场的是日本人。日本人投资于基础设施、出口和加工设施。日本人的计划和巴西军政府的大豆发展计划一拍即合。巴西军政府正因农村地区的反抗而苦恼,在寻求一种解决方法。对农民起义的强力镇压是一种方式,但军政府非常清楚他们需要一种更有建设性的方案。同时,看起来提高大豆产量能解决其他的一系列问题。首先,要满足城市地区对廉价食物的需求,填饱产业工人的肚皮;这意味着对植物油和面包的需求。最初,大豆之所以被认为是非常有用的作物,是因为它可以在小麦休耕的时候种植,可以肥沃土壤和提升城市营养。增产大豆也能带来大量外汇,以偿还巴西居高不下的国际债务。同时,它也可以作为咖啡出口的替代物,咖啡一直是巴西出口创汇的主要物资,但已经不那么可靠了。种植大豆还能给农村地区的人们创造工作机会,可以给那儿的起义反抗降温。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美国一些大学培养出适应能力更强的大豆品种,以及国际市场的强劲需求,大豆的种植向北推进。到1988年,偿还借款条件使巴西不再补贴国内的大豆产业。但在那时,贬值的巴西里亚尔允许跨国公司,主要是ADM、嘉吉和邦吉收购国家支持产业的股份。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以巴西为基地征服世界大豆市场。巴西政府支持新的农业强人,推行激进的农业贸易自由化方案。这种政策的产物之一就是在《阿松森条约》签署的南方共同市场,本条约使巴西与该地区的国家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达成地区贸易协定。在新的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巴西与“农业出口国”--凯恩斯集团结盟,努力使它们的产品向被保护的市场--欧洲和美国进军。我们看到很重要的一点是,巴西对自由贸易的强烈兴趣是在大量的公共投资进入本产业及本产业受到保护后。现在该产业的方向是由在巴西金融危机期间购买了公共投资股票的跨国公司所控制。这些公司现在能够像主权国家一样维护自己的利益。

全球农业经济的公司结构在巴西的大豆公路上就有体现,在不同的公司之间斗争很少发生。有的只是大量的货物运输。马托·格罗索的公路穿越大豆平原,柏油路上都是车辙,超载的大卡车发出轰隆隆的声音令公路窒息,但它们似乎也是巴西现代化的声音和味道。在大一点儿的大豆城市,如龙多诺波利斯,尽管它被农田所包围,想找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却很困难,更别说那些在大豆运输线上的小城市了。在大豆公路

两旁,能看到的就是火热的大豆种植园,偶尔才有饭店或旅馆,他们生意清淡,只能期待卡车司机光顾住上一个晚上,也许它还能为家庭不睦的人提供一个避难所吧。铁路基础设施非常破旧,在等待着中国的投资。因此,暂时大豆还是通过公路运输,运货的卡车都被卫星所监控,卡车司机们丝毫不敢在路旁小店呆太长时间,这就是被大豆产业刺激发展的乡村地区。大豆公路的尽头也好不到哪里去。

巴西最重要的大豆中转港口之一是巴拉那瓜。这是一个集多种矛盾于一体的城市。在这个半岛的一端是巴拉那瓜海湾,一个美丽而慵懒的海湾,被群山所环抱,渔民们居住其中。而半岛的另一端是一个巨大的农业产业出口重镇,配置着各种各样先进的搬移设施,娱乐和色情场所散布其中,等待海员和卡车司机光顾。色情交易、对妇女和商人的暴力犯罪、疾病传播等与这个自然资源产业相伴随,也难怪如此,因为这个产业要求大量的男性在贫穷的地区旅行和工作。大豆产业的魔杖将多少安静的小镇变成了类似于历史上北非的野蛮海岸。巴拉那瓜就是如此。在离美国农业出口巨头嘉吉、邦吉和ADM的办公室四个街区的地方就有******酒吧。这些公司是这场大豆狂飙无可争议的胜利者。嘉吉甚至比它的竞争对手走得更远,它非法地在雨林中建立了一个码头,以便用船将大豆运出。当然,它的竞争对手们也?鸲一般来说,到达巴拉那瓜港口的船需要等待48天才能装上货。但在2005年年中的时候,港口空空如也。这是因为在几个月前,巴拉那州通过一项禁止种植运输基因改良大豆的法律。出口商们为了报复州政府而将他们的船队和生意转移到圣保罗的桑托斯港,那儿没有这项要求。那些平时明争暗斗的农业出口巨头们此时有意识地联合起来了,向巴拉那州施压以迫使该项法令取消。这有点不寻常。因为过去巴西农业产业联盟都是跨分工环节在纵向上形成联合,比如:大豆贸易公司嘉吉会同大豆饲料公司孟山都合作,以控制从生产到出口的整个产业链;康尼格拉和诺华则会同ADM合作。这一次作为竞争对手的出口商们联合起来了,可见他们对基因改良大豆禁令的威胁有多么担心。与工人们相比,看起来大公司们的罢工比较容易,它们不用担心受到处罚。如果是工人罢工,他们就会被控危害发展、危害社会、危害国家和未来。当ADM、嘉吉和邦吉抵制巴拉那的时候,它们不过是发出了一个市场信号。

这种联合在技术上并不违法。但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向政府显示了他们的能量。既然他们对政府都有此种能量,那么他们以对付农场主为目的而改变经济气候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需要的话,他们可以向农场主们施加压力以操控价格。看看巴西大豆工业的结构,很容易就能看出压力的指向。在产业链中,大豆产业与农场主的联系出于政治目的被故意隐藏了。在这些农场主为了生存苦苦挣扎的时候,这些跨国公司们扮演了什么角色?没有多少人看到这一点。(尔晴)

粮食危机凸显农业投入不足

http://seed.aweb.com.cn 2010年04月03日08:04 农博网--《粮安天下》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面对这次世界粮食危机,一些国家对应对和调控缺乏相应的粮食储备能力,甚至面对饥饿束手无策。分析这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是一些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资金和资源主要投向经济效益高的产业,而忽视了农业在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中的作用,农业投入减少,制约了农业发展,同时没有建立起有力的粮食生产体系和储备体系。

一些发展中国家农业长期投入不足

在这次粮食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当属发展中国家。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一些非洲国家,本来生态环境恶劣,生产条件差,生活极为贫困,粮食安全程度很低,大部分家庭的70%~80%收入用于食品消费。这些国家农业发展落后,粮食主要依靠进口,缺乏粮食自我保障能力,因而在这次粮食危机中他们受到的危害和冲击最大。世界粮食危机造成的国际市场粮食短缺、粮食价格飞涨,使得非洲一些国家发生粮食短缺和饥荒。

一些国家由于农业投入不足或减少,直接造成粮食等农产品产量下降,进而加剧粮食供求偏紧和粮食价格上涨。2006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飙涨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粮食供给短缺。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财政困难,农业投入长期不足,粮食自给能力低,为了保证国内粮食供给,需要进口粮食。在粮价上涨的情况下,为保证国内贫困人口的粮食消费,又不得不从拮据的国家财政中拨款,对无力购买粮食的贫困人口进行补贴,从而给国家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严重影响本国农业和宏观经济的发展和稳定。造成这种

局面的因素很多,但从发展中国家自身来说,关键是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财政实力不强,对农业投入长期不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增速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所占份额明显提高。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1990~2000年发展中国家货物出口量和进口额均增长85%,高于世界65%的水平。2003年,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17%,比同期的发达国家要高很多。但与之不对称的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所占份额却不断减少。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量仅占世界贸易量的很小一部分,其中小麦贸易量占世界贸易量的16%,大米占7%,乳制品占8%。粮食出口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国家。发展中国家出口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制成品贸易量比重持续大幅上升,而农产品贸易量比重相对下降,制成品出口量增速明显高于农产品出口量增速。这一方面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和制造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农业竞争力下降。

从近些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展情况看,为了尽快提高综合国力,不少发展中国家普遍把工业发展放在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在财政政策上向工业倾斜,忽视了农业基础和农业发展,对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近些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农业人口不断向城市和工业部门转移,造成耕地大量流失。同时,发展中国家人口却保持着高速增长,粮食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使得粮食产量的增长跟不上粮食消费需求的增长,粮食自给能力下降。原先的一些粮食出口国甚至转变为粮食进口国,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有研究显示,尽管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亚洲国家加大了农业投入,开展了农业“绿色革命”,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加了粮食产量,有效地缓解了当时的粮食供求矛盾,但到90年代,由于一些国家投资政策重点放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上,农业投入增长率下降,农业实际投入大幅减少。目前,不少发展中国家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普遍偏低;农业科技进步缓慢,良种培育等农业科技研发落后;农业生产资料供给能力不足,农业投入要素水平偏低;一些农业跨国公司进入发展中国家,给其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带来冲击和影响。这些因素都使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危机面前表现得异常脆弱。

世界粮食储备明显下降

粮食储备下降既是粮食危机暴发的特征,也是粮食危机深化的原因。在短期内粮食生产与供应不能相应增长的条件下,粮食需求与消费的不断增加,必然导致对粮食库存的大量消耗。在粮食危机发生初期,由于库存相对需求尚算充裕,一些国家还可通过抛售库存缓解供给短缺,平抑市场粮价。但是,由于这次粮食危机持续时间长,最终没有足够的粮食库存持续抛售来平抑粮价,所以世界粮食供给短缺日趋严重,粮食危机迅速扩散和蔓延。

直到2008年上半年,国际市场粮价仍居高不下。据欧盟统计,以美元计算,2006年9月~2008年2月世界农产品价格上涨了70%,尤其是小麦、玉米、大米及乳制品价格上涨迅速。按国际市场参考价格,2008年2月与2007年2月相比较,美国小麦价格上涨113%,欧盟小麦价格上涨93%,美国大豆价格上涨83%,泰国大米价格上涨52%,美国玉米价格上涨24%。2008年2月以来,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已经翻了一番,4月底超过了1000美元/吨;肉类及植物油价格也都大幅上涨。这种多种农产品价格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翻倍式暴涨的态势,在以往的国际市场是罕见的,暴露了世界粮食生产和粮食贸易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由于世界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严重不足,使得一些国家无法采取有效的调控手段。面对粮价暴涨和粮食短缺,许多国家几乎都缺乏有力措施,未能及时将粮食危机抑控在萌芽状态。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自21世纪初期以来,随着世界粮食需求超过粮食供给,一些国家动用粮食储备较多,很快导致世界粮食库存出现下降,年均下降34%。1999年世界粮食储备量约为6亿吨,相当于115天的世界粮食消费量。2007年,世界粮食储备量最低时仅为309亿吨,仅相当于54天的世界粮食消费量。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由于近些年粮食产量波动较大,粮食消费需求快速上升,加之粮食储备库存不足,造成了国际市场粮价飞涨。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字表明,2007~2008世界粮食期末库存预计与期初库存相比将减少5%(2200万吨),仅为405亿吨,库存消费比将低于15%,低于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粮食库存消费比17%~18%的安全线。这说明,世界已缺乏运用粮食储备来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短期内农产品价格已无法通过

抛售库存来缓解。欧盟作为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也不得不承认用于干预市场的粮食库存已经消耗殆尽。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世界粮食库存量在进入21世纪初时,几乎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0年,世界粮食库存量达到约6亿吨水平。但是,在之后不到10年间,世界粮食供求格局竟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这说明在多种因素制约下,世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变得十分脆弱。粮食供给既要有当年粮食产量来提供,更要有充足粮食储备作保障。因此,对于日益刚性增长的粮食需求来说,无论粮食生产发展到哪一个阶段性水平,都必须有相应的粮食储备。

这次世界粮食危机反映出世界粮食生产、储备及相关能力建设上的问题。同时,也不得不让我们疑虑粮食库存与消费比18%的安全线对维护粮食安全的可靠性。特别是面对粮食消费刚性增长加快、农业自然灾害加剧、耕地淡水资源制约加大的新变化、新情况,各国应从国情出发,深入研究粮食储备政策和措施,建立科学、安全、可靠的粮食储备体系,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美国农民的特别生活

本报记者 贺 勇

《 人民日报 》海外版(2011年06月03日01 版

在美国,农业是一个受到高度重视和保护的传统行业。与其他行业如工业、服务业相比,农民所交纳的税明显要少,额度相对较低,也没有专门针对农民的税种。

除了税收优惠,联邦政府还直接对农业进行补贴。2002年布什政府颁布的新农业法规定,在今后10年里,政府对农业的各种补贴和财政支持达到1900亿美元,平均每年投入190亿美元,正好低于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每年农业补贴不得高于191亿美元的上限。美国农业补贴的集中度很高,90%以上的农业补贴集中在大约20种农作物中的5种:小麦、大豆、玉米、大麦、棉花,这有利于提高大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表面上看,美国似乎很富有,但由于油价飞涨,化肥、农药也越来越贵,高科技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等原因,农场的利润实际很小。格雷格每年在农业上投入39万美元,收入约40万美元。格雷格说,之所以还能够赚到1万美元,是因为联邦政府对农业进行补贴。如果联邦政府取消农业补贴,他的农场只能维持一个不赔不赚的局面。

农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天气、病虫害、化肥和农药价格、油价、市场需求等因素都会影响收成。大部分美国农民都欠了银行一大笔贷款,所以有句话在美国农民中很流行:“在美国务农就像赌博,也许到拉斯维加斯赢钱的几率比种田还大!”格雷格家买了名目繁多的保险,如农业总收入保险(只保总收入的75%)、房屋保险、人寿保险、健康保险、事故保险和牲畜保险等。玛茜开玩笑说,记者如果不小心在农场摔倒,保险公司也要承担治疗费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农村保险体系覆盖范围广,保障水平高。

美国农民有没有特别担心的事情呢?格雷格夫妇异口同声地回答“有”。他们最担心两件事情:一是现在的美国年轻人大都不愿意当农民,农村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二是工厂化农业对传统家庭农业的威胁越来越大。美国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本来就很低,但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到城市谋生,农业人口一直在下降。北达科他州农民协会甚至把“增加农业人口”作为头等大事。格雷格说:“老一代农民对农业的感情非常深,如果中了巨额彩票,我会把钱都捐给慈善机构,然后回到农场继续当我的农民。当农民收入不高,而且农村缺少娱乐,年轻人喜欢追求刺激,所以不愿意留在农村。”格雷格把10头牛的所有权放到儿子名下,每到农忙时节,格雷格就会打电话给儿子,“快回来,这里还有你10头牛呢!” 格雷格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城里的儿子继续保持与农场的联系。

第三篇:跨国公司作业

跨国公司品牌本土化战略

本文摘要: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以本土化为主要内容的品牌战略,不断对我国企业形成有力冲击。品牌本土化发展战略作为跨国企业中国市场本土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国公司打开中国市场的有力武器。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时的品牌策略,并提出了对我国本土企业的启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引子:在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如火如荼,先前进入中国市场之时是高扬品牌大旗。进入中国市场之后竭力在品牌本土化方面大下功夫,把洋品牌做“土”,贴近中国消费者。从品牌名称的设计到品牌形象代言人的挑选,从品牌宣传主题词的编撰到品牌的宣传推广等各方面都致力于与中国的文化、社会习俗以及消费者的价值观念等相适应,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宝洁公司。自1988年该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先后推出了7大类17个品牌的产品。每一个产品品牌如飘柔、海飞丝、高露洁等都是经过广泛调研,有众多的中国消费者参与确定的,都是原汁原味的中国化的品牌,没有一丝“美国味”。“Coco Cola”品牌的中文翻译“可口可乐”本身就是经典之作。那么跨国公司是如何把品牌做到本土化以至于吸引消费者的眼光呢?我将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并且讨论其对中国公司的启示。

一、跨国品牌本土化的涵义

跨国品牌本土化指跨国公司充分利用东道国资源,如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沿袭当地文化传统,建立适应东道国经营环境的生产体系和经营模式。跨国公司正在以中式思维加速品牌本土化过程,品牌本土化适应了中国的市场环境的需要,满足多种消费者的需求,消除了不同的社会文化、企业文化以及语言等方面的差异,融入中华民族文化,树起良好企业形象。

二、跨国公司中国市场实施品牌本土化战略的原因

跨国公司之所以实施本土化经营,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在于以下几个:

1.消费者需求的压力。许多经营领域具有很强的国别或地区特性,它们必须满足多种消费者的需求,因而需要一个当地化的战略。如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件,内容和功能都是一样的,但是,在各个国家都要采用本土的文字。一家著名的美国公司曾沿用在美国成功的经验,在日本推销制作糕点的原料,结果损失数百万美元。原因是当时日本家庭与美国家庭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没有烤箱。这家公司的失败明显就是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

2.树起良好企业形象。跨国公司能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发展,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很大原因在于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知名度。中国政府、企业和民众往往把是否在中国实行人员、企业文化、物料、营销等本土化,作为判断跨国公司是否对中国有利的一个标准。跨国公司在中国实行经营本土化,在中国投资项目,利用中国人力资源,有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提高企业在当地的形象。例如芬兰诺基亚大举雇用中国员工,在中国本土投资项目,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使其在移动通讯行业中知名度极高,现在,一提起手机,人们就会想到“诺基亚”这个牌子。

3.融入中华民族文化。跨国公司为实现经营全球化,势必面对不同的社会文化、企业文化以及语言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对跨国公司融入当地社会带来很大的障碍。实行经营本土化,利用中国人力资源,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差异,避免激烈的文化冲突,实现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促进管理变革的实施。

4.降低综合性生产成本。跨国公司在中国实行经营本土化,能充分利用中国市场生产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和制造成本低的优势,减少总成本,提高总效益,以至于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

5.适应企业市场环境的需要。很明显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后,面临的市场环境跟自己的东

道国肯定不一样,消费者的人文环境和消费观,政府的法律制度和倾向、地理自然条件的差异、原材料的供应、市场替代者等很多方面存在差异。跨国企业只有适应这些不同的环境才可以更好的生存进而盈利。

三、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实施品牌本土化战略的途径与对策

品牌本土化发展战略需要充分对当地市场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地研究,了解当地市场的语言背景、当地消费者的生活习俗、购物需求,特别要研究的是当地人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在引入原有品牌或在当地创立新品牌时取得成功,为品牌的当地化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品牌定位本土化

品牌定位是为市场确立并塑造品牌内外全部形象,以进入目标消费者心智并存留于特定位置的全过程。品牌定位以市场细分为前提,同时以目标市场为着眼点。品牌定位是品牌运营的前提,也是企业进占市场、拓展市场的前提,成熟的品牌定位对企业进占市场、拓展市场起到导航作用。如不能有效地对品牌进行定位,以树立独特的消费者可以认同的品牌个性与形象,必然会使产品淹没在众多同质性很强的产品之中。

企业在进行品牌定位时,应力求在品牌个性和形象风格上与竞争者有所区别,即区别于竞争对手定位。否则,消费者很难对后进市场的品牌产生信赖感。

百事可乐刚进入市场时,使用“Me Too”的定位,可口可乐借机推出“只有„可口可乐‟才是真正的可乐”的战略进一步提醒消费者,可口可乐才是原品,其他皆为冒牌货,给了百事可乐迎头痛击。因此,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特色并与竞争对手分开,是企业在进行品牌定位时不可忽略的重要前提。

品牌定位的过程为企业通过市场调研,选择目标顾客群或引导潜在顾客群,针对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确立自身产品的定位。通过定位,产生差异,引发联想,品牌进行重新定位或为新品牌定位以适应中国目标顾客群的需求,如宝洁公司。随着国外品牌的不断涌入,品牌的竞争日益激烈,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成为主导,国外品牌充分认识到品牌定位地方化的重要性。品牌定位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产品差异化,也为了实现品牌差异化。

例如,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在赛欧S-RV选型和定型前,把中国目标用户群和消费群定位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都市人群上,这些消费者相对于他们的父辈来说,少了很多历史负担和生活负担,他们自信而充满激情,努力工作也努力放松,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懂得享受生活,是自信、自立和生活形态多样化的现代人。因此,“外型精致”、“内部宽敞”、“功能实用”成了赛欧S-RV满足这类消费者的品牌定位。

(二)品牌命名本土化

品牌命名即为特定的产品标以特定的名称,使之区别于其它同类或异类的产品。品牌名称应能暗示产品的功能优势、产品特征;品牌名称应与众不同,易于辨别。好的品牌名称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和兴趣,提高商品档次和品位,同时便于塑造品牌形象,最终有利于品牌资产的迅速提高。

与中国品牌喜欢起洋名相反,跨国公司则偏爱给自己的洋品牌起中国名。命名本土化是跨国公司进行品牌传播时的一种工具,本土化的名字可以消除消费者的心理防线,取得心理上的认同感,而且也易被中国消费者识记,一些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能够迅速走红,与其中国化的名字是十分相关的。可口可乐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中国市场上可口可乐之所以能够大显神威,和它成功的中文译名是分不开的。为了能使可口可乐为中国消费者所接受,可口可乐公司在产品的中文译名上着实花了一番功夫。当年,可口可乐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公司特地聘请了一位在伦敦任教的中国人蒋先生设计中文译名。精通汉语文字、谙熟中国消费者心理的蒋先生不负重托,苦思良久后灵感顿来,写下了“可口可乐”四个字。该译名采取了双声叠韵方式,音意双佳,读来朗朗上口,同时又显示了饮料的功效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该命名商标投放到市场后,果然受到中国消费者的追

捧,自此,可口可乐中文译名也成为了广告史上的命名经典之作。无独有偶,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Sprite在译为中文时,也独具匠心。Sprite在英文里是“魔鬼”和“小妖精”的意思,为了能使产品为中国人所接受,公司将其译为“雪碧”,体现了饮料的清凉、纯洁的特点。在炎热的夏季里,想到纷飞的白雪和一潭清澈的碧水,有谁不为之动心呢?

(三)广告本土化

广告是广告主以促进销售并强化品牌形象为目的,付出一定的费用,通过特定的媒体传播品牌、商品等有关经济信息的大众传播活动。广告是一门带有浓郁商业性的综合艺术,它可以使默默无闻的企业和产品名声大振、家喻户晓,从而创造出极大的市场效应。广告是世界众多知名品牌在实施扩张中所必须采用的重要营销手段。但在成功的实施全球营销中,有关广告的决策却最容易受不同文化差异的影响。消费者的反应受其文化、风格、情感、价值体系、态度、信仰和理解力的制约。把国际广告活动与各个市场文化的独特性结合起来是国际或全球公司所面临的挑战。

在广告策略上,跨国公司从广告模特的挑选、广告诉求点的确定、主题词的设计到媒体的选择等都做到本土化,不用“洋人”,不带“洋味”,不显“洋气”。在可口可乐铺天盖地的广告中,选用的模特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谢霆锋、林心如、张惠妹、张柏芝、伏明霞等华人明星。其拍摄的广告片,也是迎合中国文化和风格的题材。如1999年春节的“风车篇”、2000年春节的“舞龙篇”以及2001年的“兄妹篇”等,可谓广告本土化的绝妙之作。在广告主题词的编纂上,跨国公司对中国语言的应用之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如日本丰田汽车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人头马的“人头马一开,好运自然来”等。

(四)销售渠道本土化

追求本土化营销,树立品牌本土化的营销,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针对中国市场塑造中国本土的形象,使其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1.根据中国市场环境,进行渠道模式革新。要真正了解中国市场状况,跨国公司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市场调研,然后根据中国市场特点设计适合本地的渠道模式,并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营销渠道。许多跨国公司没有对中国市场进行调研,将在国际其它市场采用的渠道模式搬到中国,但由于受政府政策、各地区经济状况影响而不能得到推行,最终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丧失了品牌尽快进入市场的时机。著名的安利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将全球统一的直销模式带入中国,但却受到了极大的挫折,并付出极大的代价。1998年7月安利公司配合政府政策,开始转型,以“店铺+雇佣推销人员相结合”的方式重新开业,将全国的分销中心转变为超市或柜台式的店铺。其次,它允许经销商开设的零售渠道直接销售安利产品,全国有近450家经销商。2001年,安利公司的产品进驻大型百货公司。几年时间,安利公司在中国的销售渠道已经进行了多方位的尝试。2002年,安利公司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地开通了独具特色的电子商务系统——复合电子商务,不管是用电脑、电话还是手机上网,都可以很方便地订购产品,并能很好地解决商业信用、支付方式以及配送体系这三大制约网络销售的实际问题,有力地支援了安利营业代表开展事业。安利公司在中国的渠道转型为新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提供了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指导。

2.通过多层次的技术和管理培训,把国外的成功经验介绍给国内的经营伙伴,与本地经销商形成战略性合作伙伴。1995年,IBM开始全面在中国推行其“种子计划”。首先,对其合作伙伴进行筛选,然后与精选的代理商共同合作,结合各自的技术及市场优势,共同发展。2000年,IBM又推出了加强和深化代理商合作的“IBM增值代理商计划”,此计划以培养和扶持增值代理商为宗旨,结合IBM和增值代理商各自的技术及市场优势,双方携手并进,共同发展。本着支持中国的民族产业、重点扶持和培养本土化的增值代理商队伍的宗旨,IBM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增值代理商支持体系,从资源组织、市场信息、技术培训、市场推广、软件开发、销售奖励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通过一系列的支持计划,IBM在中国已吸收1,000多个战略合作伙伴,其中认证与授牌的达到500多家。1.品牌特许经营特许人向受许人提供统一的品牌、技术、管理经验等,受许人要向特许人支付一定费用,作为受许人的国内公司借助同一品牌,在相同经营模式下运作品牌。特许经营是很多成功的大型跨国公司所采取品牌运作方式,它不但可以节约费用,降低风险与成本,还可以借他人之手宣传自己的品牌,提升自己企业的无形资产和企业形象。但该扩张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如国内企业在运作品牌的过程中可能操作不当。或者跨国公司对于国内企业的操作品牌的手段失控,降低跨国公司品牌的价值,进而影响跨国公司的发展。实施品牌特许经营战略最为成功的企业当数麦当劳,目前,麦当劳在国内的加盟店已有500多家。

4.兼并中国本土知名品牌.由于品牌效应及由此带来的高利润使品牌的价值倍增,而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小,所以品牌越来越值钱,因此创造和树立一个品牌形象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一个陌生的市场树立一个新品牌更是是长期功夫。所以树立一个新品牌不如买一个老品牌,买一个好品牌就等于买了一个市场,消灭了一个竞争对手,一举两得。跨国公司利用其品牌所有权优势,选择中国商标知名度高、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将其品牌、声誉等无形资产作为投资额进行合资或并购,然后凭借自己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掌握合资企业的控股权,利用国内企业的知名度、销售渠道,以中国品牌为跳板,逐步将跨国公司自己的品牌打入中国市场,在时机成熟时,并以自己的品牌取代当地品牌;或者保留所购买的当地品牌,将其化为己有,成为跨国公司自身品牌组合中的一环。

四、跨国公司品牌本土化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品牌本土化战略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成功的跨国公司在进入新的市场时必须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的实施本土化战略。对中国企业家而言,全面提升本企业在全球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其关键就是如何实现品牌在各区域市场及不同国家的本土化而带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步伐,因此实施品牌的本土化发展战略是他们必须采用的战略措施之一。我们从跨国公司在中国实施品牌本土化战略中得到以下启示:

1.结合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创造出真正的世界品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企业在创立合资企业过程中要根据国情,实施正确的品牌战略。国内企业应该最为熟知中国本土市场,对文化历史、人文背景、消费习惯等应该比跨国公司更为了解,可以轻车熟路地去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和发展为国内消费者认同的品牌。

2.利用本土优势、积极培育本土品牌。国际上许多知名企业落户中国后都积极培育本土品牌。日化巨头联合利华从1986年重新进入中国市场,至今成功地实施着公司的品牌经营战略。联合利华正是在引进世界品牌的同时,大力培植中国本土品牌,从而巩固并扩大了公司的市场份额,为其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奠定了基础。从1999年开始,联合利华就注入大量资金,从技术、生产、营销、宣传等方面大力扶持“中华”牙膏、“老蔡”酱油和“京华”茶叶三大本土品牌,从而使“中华”不仅保持了中国牙膏市场第一品牌的地位,而且不断开发出牙膏新品牌。由此看出,跨国公司在经营国际品牌时,应大力加快国际品牌本土化进程,使国际品牌无论从价值观念、语言文字习惯,还是从民族传统上都更加靠近本地消费者,从而吸纳更多的忠实顾客。广为人知的国别文化是人们认知品牌的基础。人们对某种品牌的认知基本上和国家文化契合,充分体现和贯彻国家文化精神的品牌最为人们所熟悉。因此,跨国公司在当地市场上经营国际品牌时,不管国际品牌在国内是否与国家文化密切接触,在当地应把宣传品牌特征和国家文化精神有机结合作为开拓市场的重点工作来抓。

3.有效整合当地资源。我国企业要从国外优秀跨国公司在本土化经营的成功经验中深入借鉴学习,站在全球化的视角来开展生产与经营,特别要充分整合目标市场国家(地区)在技

术、人才、市场及产品品牌等方面的资源,扩大品牌及企业在海外的影响力。海尔集团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采取的做法是通过加快出口,促进本土化设厂来创造本土化品牌。通过创造本土化品牌来获得更多的用户资源,然后整合更多的资源,如寻求代理加工、创建全球制造基地(国际合作工厂),在全球结成一个整体生产运作经营的网络,并进行品牌运作,通过出让品牌使用费等手段,提升海尔品牌本土化的影响力,进而赢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

4.宣传和保护品牌。品牌应有个性,通过广告宣传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并使其逐渐得以强化。企业的产品要想深入人心除了要在质量上下工夫外,还要注重对产品的宣传,把品牌尽早灌输给消费者,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和扩大产品的销售,综观众多驰名商标成名的历程莫不如此。创建品牌中要注意保护品牌,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商标,是企业保护自己品牌的主要手段。跨国公司多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保护自己的驰名商标,注册是保护品牌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它可以避免企业花费巨资和巨大精力培养起来的品牌被别人加以利用。

5..扩张品牌。实行品牌扩张,要注重品牌的优先效应。品牌优先效应是指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深刻的印象和影响,使消费者认为这个品牌就是某类产品的替代物或代名词,这时的品牌已成为某种独特产品的代表,在消费者心目中,只有具有这种特性的产品才符合他们心目中品牌的界定。实施品牌扩张的关键在于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能否扩展到与成名产品或原产品完全不同的新产品上,如果品牌扩张战线拉得过长、过宽,将会削弱了品牌的内涵,丧失品牌的优先效应,结果会危及到品牌自身。五:总结

综上所述:品牌本土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成功是品牌营销的成功,是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深入人心、赢得广大消费者认同的结果。同时,在企业开展国际化营销的众多要素中,品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是最需要本土化的内容。跨国公司将国际知名品牌的人格化内涵同中国消费者心灵深处的自我形象诉求的心理定位相联系,赋予品牌特有的牌格魅力。这些品牌所蕴含的强烈而鲜明的社会地位、身份、财富的象征性价值和炫耀性价值,成为吸引消费者购买、仰望和追随的持久动力,有效地树立了品牌的高质形象,建立了品牌崇拜,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的附加价值。

在中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密切之际,必然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实施品牌本土化战略。在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创造自己的知名品牌,不仅关系到国内企业怎样在本国市场迎接跨国公司的挑战,也是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关键。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品牌成功经验,打造自身强势品牌,通过品牌战略增强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将关系到国内企业和中国经济保持快速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以这些跨国公司为经验,树立起自己的经营战略使中国的品牌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08市场营销(2)班0803111090孙玉勤

第四篇:跨国公司企业文化

由谷歌的亚洲表现引发的思考

一、谷歌在亚洲的具体表现

根据ComScore在08年调查的数据(数据虽然旧了点但与现在的相比,波动不是很大,大体上反映了谷歌在各国的市场份额分布情况),我们可以知道谷歌全球基本上是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但是在亚洲则不然。在亚洲又分三种情况,韩国为5%,台湾为18%,大陆为19%,香港为26%(谷歌服务器搬到香港后约为40%),日本为40%;马来西亚为51%,新加坡为57%;新西兰为72%,澳大利亚为77%,印度为80%。这一现象是很有意思,谷歌在以中国的几个周边国家的市场占有率都低于50%,而在新加坡等国家占了约50%的市场份额,而在新西兰等国家则占有了绝对的优势,远远超过了50%。

二、成绩参差不齐的原因

从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各个国家的分布,我们可以看出谷歌在一国市场份额的情况是与该国的文化有关系的。谷歌在以中国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圈子的市场份额都不是很好。谷歌是典型的美国文化,主张自由,民主,平等,我们儒家文化则是提倡“仁、义、礼、智、信”,谷歌文化由于不能够跟我们儒家文化进行融合,从而交出了比较差的成绩单。

谷歌在这些国家的成绩不理想,并不是因为日本等国家支持国有,担心信息的泄露,从而放弃使用谷歌。在日本表现最好的是美国雅虎,占有绝对优势,而本土搜索引擎中第一goo所占的市场份额还比较小,08年时为5.5%,现在估计也是不到10%。在韩国,不仅仅是谷歌,绝大数外国网站都是不成功的。与谷歌相比,韩国人更多地点击Naver。这是因为韩国人的Naver所提供的“韩国本地经验”远远超出了美国人的谷歌。Naver经营层很清楚韩国人在网络上的需求,并相应地提供网站服务。泛泛地为全球网友提供服务的跨国网站自然不是对手。所以说谷歌在这些国家的失败还是因为谷歌没有能够实现很好的文化融合,了解当地用户的习惯,实现真正地本土化。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既有东方特色又有西方特点的国家,两个国家都是多种族、多语言、多人种组成的复杂性国家,所以不管与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是有一定的相通性的。谷歌由于在这两个国家的文化有比较好的融合,所以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虽然从地理位置上看属东方,但是他们的人种大多是西方人种。从经济上他们是应该使应该属于西方国家的,他们的国家文化也跟西方文化更为接近。印度虽然是四大文明古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但其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还是很亲密的。罗马以前,亚历山大大帝已经征服了印度。印度也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就现代而言,西方国家似乎还在扶持印度以此来抗衡中国,因此在西方文化在印度的体现还是很突出的。所以谷歌能够在这些“生在东方,心在西方”的国家取得非常好的业绩。

综上所述,谷歌在亚洲成绩的好坏取决于文化融合的程度。

三、实现高市场占有率的途径--文化融合世界上最难得两件事一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另一件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这句话对于跨国公司的经营也是很合适的。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经营要想盈利,将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只有正确地制定公司战略,有效地采取各种生产策略,经营策略等才能使自己的产品或是服务销售出去,获得利润。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必须使得东道国的文化能够与母国文化相融合。有两种办法,一是使东道国能够认同并接受母国文化或是母公司的企业文化;或者是跨国公司改变自己,使自己接受当地文化,真正实现本土化经营。无论是哪种,都是相当于将一个人的思想装入另一个人的脑袋,都是有些困难的。而我认为,文化融合的这种困难比盈利困难还更基本,更重要。文化上认同了,思想上肯定了,人们才可能产生购买行为,这时候的经营策略等也才会起作用。如果在文化上不认同,公司的产品再好,价格再优,渠道再广,促销再棒,也不会产生营业收入。所以我认为,跨国公司的经营首先要解决文化的融合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东道国的市场上占得重要的一席。

1.文化融合的分类

跨国公司的文化融合具体来讲,既包括子公司的员工与母公司文化的融合,也包括跨国公司文化与整个东道国文化的融合。简而言之,就是既包括子公司的公司内部文化的融合也包括与外部文化的融合。

2内部文化的融合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它是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并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前GE公司CEO杰克韦尔奇说过:“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对于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她必须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没了企业文化,整个公司就相当于失去灵魂。但是不是就直接复制母国的企业文化呢?答案是要是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定。对于处于高科技行业的公司完全是可以的。就拿谷歌来举例,她所招聘的人才都是顶尖人才,思想比较开放,对于西方的很多本来也就很向往,所以对于公司的文化他们很多人都是乐于接受的。因此,像这种世界500强的高科技公司完全可以复制母公司的企业文化。公司可以通过招聘来筛选符合公司文化的人才,通过培训来强化公司的企业文化,再通过考核制度对员工的企业文化执行和贯彻程度加以考评,应对其进行相应地奖惩。当然,绝不可能哪个子公司的文化是完完全全与母公司一样的,子公司可以在不违背母公司企业文化的大背景下保留自己的特色。对于那些规模不是很大,商业模式还比较低级的跨国企业就没必要强调母子企业文化的高度一致性了。因为我发现我们地方政府吸引的好多外资都是不上档次的,他们之所以来中国仅仅是看上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以及一些优惠政策,它们也只算得上是三流企业。企业文化强调的是不多的,只要管好员工好好做好生产,不闹事就行了。另外,员工的素质也相对比较低,他们的想法也不是很多,只要企业不过分克扣他们工资,该给的给他们,他们也就没什么多余的想法了,在企业内部也不存在什么文化冲突。

总而言之,内部文化的融合不是什么大问题。

3外部文化的融合外部文化的融合跟内部文化的融合相比难度大多了。因为跨**公司的文化不仅仅代表的是一个公司的文化,也代表了她的母国文化。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很大的,文化都是根深蒂固的,不是几年几十年就能改变的。像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有的东西早已是升入骨髓,中国人在,中国文化就在。

但这也并不是说文化的融合就不可能了。我前面也讲过,外部文化的融合可以是使东道国文化去迎合母国文化也可以使母国文化适应东道国文化,实现本土化。就前面一种情况,我们以早期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为例。肯德基是西式快餐,代表着美国的快节奏文化,这是与中国的健康饮食文化相冲突的,但是她却凭着她独特的口味,征服了很多中国人(主要是些孩子和年轻人),改变了他们的饮食和消费习惯。使得我们的中国文化和这种快餐文化融合了。后面一种情况我们还是以肯德基为例。肯德基在进入中国市场后,逐渐地开始融入中国文化,改变和创新产品来适应中国人的口味要求。从2002年就开始陆续推出一些营养早餐,具有本土特色的饭啊,粥啊,等等,今年还推出了翘首马坡鸡肉饭。看得出来,肯德基是想将自己完全融入中国的文化环境中。

但综合跨国公司的经验看来,还是后一种比较靠谱,成功的概率比较大。肯德基,她如果还是像刚开始进来那样希望我们中国文化配合她,要跟上她的步调,估计她也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对于她的这种快餐文化的接受的也只是一部分人,可以讲还有大部分中国人并没有接受她。如果她像麦当劳一样不太注重开发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的产品,只固守着她的一亩二分地,那她在中国的市场就很有限,盈利空间自然也不容乐观。这个反面教材我们还可以拿谷歌来举例,谷歌所代表的美国文化是比较强调自由,强调开放的,而我们中国的儒家文化则是比较内敛、低调、不张扬,并且很要面子。谷歌不愿意接受中国的网络审查制度,就是在挑战我们的中国文化。色情,虚假,反动是我们的文化所不能容忍的,谷歌她不尊重我们的文化就只有离开我们的文化圈。所以,跨国公司要想在另一个国家长期生存下去,必然要充分融合东道国的文化,把握风土人情,把握风俗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住市场。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文化的融合对于任一个跨国公司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要生存首先必须要解决吃饭问题,对于跨国公司来讲这个吃饭问题就是文化融合问题。只有温饱解决了,才能够谈发展;只有文化融合好了,才有资格讲立足,讲开拓。

第五篇:跨国公司财务管理

论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特点及策略

刘洋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河北保定071003)

[摘 要] 跨国公司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不少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我国一部分企业也向境外投资而成为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研究现代跨国公司经营和管理有着重大意义,而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我们需要对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指导其经营实践。

[关键词]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策略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是指跨国公司从自身所进行新业务活动,或者说维持现有业务所需要的投资需求出发,充分考虑资金来源和财务环境变量的影响,积极进行财务规划与管理。

一、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环境具有复杂性

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涉及许多国家,而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跨国公司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不仅要考虑本国的各方面环境因素,而且要密切注意国际形势和其他国家的具体情况,尤其要考虑:汇率变化;通货膨胀和利息率的高低;税款的轻重;政治上的稳定程度;资金市场的完善程度。由此可以看出,影响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环境因素相当复杂,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决策前,必须进行认真地调查、预测、比较和分析,以便提高财务决策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二)财务管理目标全球战略性

现代企业追求的目标是收益和财富最大化,围绕该目标,跨国公司在做出重大业务决策时考虑的是公司的最大利益,有时会牺牲某一子公司的局部利益。跨国公司无论生产、销售、采购、或资本转移都要以整个公司的最大利益为核心,保证公司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三)财务管理体制的双重性

跨国公司的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内容涉及到母国和诸多东道国,受其影响其财务关系既反映母国与总公司的财务关系,又反映跨国公司内部总公司与各子公司的财务关系。为适应这种财务关系,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要建立双重财务管理体制。

(四)财务管理风险多样性

跨国公司的经营环境复杂性决定其风险性与国内企业有很大差别。跨国公司除了国内企业所具有的风险外,还面临国际上政治、经济变化的各种风险。如在经济和企业经营方面面临汇率变动风险、利率变动风险、通货膨胀凤霞、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在政治风险上表现有政府变动风险、战争风险、法律与政策变动风险。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工作要认真分析风险,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回避和防范风险,减少封信损失,提高管理水平。

(五)资金筹集方式的多样性

与国内企业相比,跨国公司既可从子公司所在东道国筹集资金,又可以从母公司所在国筹集资金,还可以从国际金融市场筹集资金。资金筹集的渠道与方式都有其独特性,如公司内部调拨资金,公司提供贷款资金,公司投资入股等。

二、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策略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策略有集权式财务管理策略和分权式财务管理策略两种,这两种财务管理策略各有利弊,并在很大程度上其利弊是互为反正的。

(一)集权式财务管理策略

集权式财务管理策略是指跨国公司把财务管理的决策权集中在公司总部,以便统一调度和使用资金,来实现公司整体利润的最大化。

1.集权式财务管理策略的优点是:

(1)优化公司资源配置。由母公司集中财务决策,可以合理调剂公司内部各单位的资金余缺,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降低资金成本。公司总部根据海内外生产经营单位的需求统一筹措款项,使某些子公司的剩余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可以利用整个跨国公司的财务优势和资信实力,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市场筹措资金,使资金成本降低。

(3)降低公司税赋。多个子公司所在东道国的税收政策和税率不尽相同,公司总部通过综合考虑各子公司东道国的税收环境,可以统一安排公司的纳税策略,从而使整个公司的税赋降至最低。

(4)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跨国公司总部利用其在国际上的广泛联系,灵活调整公司所持外币的种类和结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外汇的买卖和保值交易,减少或避免外汇风险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

(5)充分利用理财专家的智慧。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在其总部都以高薪聘请优秀财务专家,由他们参与公司的财务决策。由于子公司也执行这些财务决策,因此,也分享了专家的智慧。如果由于公司聘请理财专家,高额的费用支出可能会使它们望而却步。

2.集权式财务管理策略的缺点是:

(1)容易挫伤子公司经理的积极性。由于子公司很少有财务管理决策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子公司经理的积极能动性和生产经营自主权,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难以主动地适应,常常会坐失良机,使他们变得消极,甚至对公司总部抱有不满情绪。

(2)容易伤害子公司与当地政府、居民,特别是当地持股人的关系。公司总部的财务管理决策是从全球性生产经营角度出发,以实现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为根本且的。实行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使公司总部更加方便地采用转移定价等手段转移子公司的利润,逃避子公司所在国的税收,绕过当地政府政策法规的限制,这些情况都将引起东道国政府的不满,引起两国之间的摩擦。此外,每股利润的下降,也会引起子公司当地的不持股人的不满情绪。

(3)管理跨度大,决策速度慢。假如跨国公司的规模;非常大,国外子公司的数量相当多,实行集权式管理就会出现管理跨度大、决策速度慢的问题,使管理效率下降。但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母公司可以很快获得子公司的信息,使决策的反映速度大大提高。

(4)可能会导致对子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不公正。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是以子公司对母公司的利润贡献作为评价子公司业绩的标准。但为了服从整个公司的全局需要,有些子公司不得不放弃该公司本可得到的利益,而另外一些子公司则有可能得到本不属于它们的利益。这样,总部就难以真实、公平地考核子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他们对公司整体的实际贡献。

(二)分权式财务管理策略

分权式财务管理策略是指公司授予区域中心和海外子公司较多的财务管理决策权,以便能在世界范围内抓住机遇、避开风险,因地制宜地运用资金;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益。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子;公司在财务上是相对独立的,子公司经理一般拥有较多的财务决策权,子公司的业绩用子公司所在国的货币进行评价。集权式管理体制是把子公司所有生产经营及财务活动的过程都置于母公司的严格监控下,而分权式管理体制则意味着子公司享有较多的决策权和管理权,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更多地体现为对结果的监督与考核,而不注重对过程的监管。

1.分权式财务管理策略的优点:

(1)充分发挥子公司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子公司的经理拥有决策权,所以它们可以根据子公司所在国的具体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捕捉机遇,迅速采取应变措施。优秀的管理人员更加积极投身于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

(2)在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下,对子公司业绩的评价比较公正和客观

(3)反应迅速。分权式管理可以使子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决策权。可以得到分散经营单位在制订和实施决策过程中迅速反应,而不必使所有行动方案均等到公司总部同意方可实施。

(4)减少规模管理引起的复杂性。人们所能解决的复杂问题是有限的、即使采用电脑,也不可能集中合理地解决有限的资源分配问题。当外部环境具有不确定性时,集中决策所要求的单纯化和直接推断,易导致做出的决策不如分散做出的决策正确。分权式管理可将较大的问题分为较小的、更易管理的部分,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5)信息专门化。下级管理人员通过观察和实践,可得到一些有关市场情况,当地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很难全部及时传递结公司总部,且有的难以数量化,难以描述,而影响公司总部对于公司所提供信息的判断。分权式管理,可将决策制订放在需要信息、储存信息、选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地方,获取信息的专门化效益。

2.分权式财务管理策略的缺点:

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如果子公司过于强调其本身的利益,可能会损害整个公司的利益。其次,由于信息不对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监控比较困难。假如子公司的权力过大,则会形成独立王国,甚至背叛原来的母公司。

三、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策略的选择

笔者认为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应强调以分权为主导下的适度集权模式。跨国企业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资产纽带关系,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母公司对子公司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资本运营的调控,因此如何在集权和分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至关重要的。集权型模式整体控制和协调较为方便,日常资金调度灵活,工作效率高。但这种体制不利于激发各子公司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如前所述,跨国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环境都是复杂、多变的,而且分别处于不同国家的子公司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作为母公司的决策者难以对其都非常熟悉,这必然会影响到高层决策的正确性。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分权型模式无疑有利于子公司及时、准确地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但是由于子公司的利益和跨国企业整体利益有可能存在冲突,因此并不能保证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鉴于跨国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应当更倾向于分权,但也要有适度的集权,在集权和分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以分权为主导的模式下,母公司要对具有一定财务决策权的子公司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只对重大财务活动实施监控,而且要处理好集团母子公司间的财权分割。对于子公司而言,要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针对不同的职能部门规定不同的经济责任并履行相应的义务,划分不同的经济职能并明确权限,从而提高企业整 体财务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袁芳:《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策略浅谈》,《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17期。

[2]崔薇薇:《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所存在问题及对策》,《理论观察》2010年第6期。

[3]钱哨:《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研究》,《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第3期。

[4]陈慧云:《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研究》,《煤炭技术》2005年第8期。

[5]李欢:《论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才智》2009年第23期。

[6]韩平:《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研究》,《财政监督》2010年第22期。

[7]孟翠湖:《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若干问题》,《世界经济文汇》1999年第6期。

[8]何丽、马坚斌:《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相关问题探析》,《中国商界》2008年第10期。

[9]李军:《跨国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系问题及对策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7期。

[10]李彦立:《企业跨国经营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研究》,《财会通讯》2010年第20期。

附:英文翻译

题目:Multinational company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ies

摘要: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 today's world economy has the important status, many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o invest in China, our country enterprise also to part of overseas investment and becom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In the tide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moder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management and management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and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is in the key position, and so we need for multinational company's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guide its business practice.关键词:Multinational companies;Financial management;Strategies

下载跨国公司话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跨国公司话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跨国公司责任书

    为提高集团公司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督促企业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各项工作部署,确保2014年度经营目标的实现,结合工作重点和企业实际,经集团公司研究决定,与------签订2014年度《......

    跨国公司论文

    跨国公司是国际经济行为的核心组织者,并成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推动者,目前已经是撼动全世界格局的重要体系,它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提高母国与东道国竞争力和推动经济......

    跨国公司论文

    跨国公司 系 别:国际贸易与金融系 专 业:金融学 姓 名:齐迎凯 学 号:12143619 指 导 老 师:辛文 完成日期 2016年12月13日 摘要: 跨国公司是国际经济行为的核心组织者,并成为国......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Alo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has encountered new challenges. An international company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 简答

    【1】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 1)波动不定且难于预测的汇率变动带来更大的外汇风险; 2)市场的不完全性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机会和风险①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考试

    一、名词解释 1、跨国公司 2、梯度转移理论 3、交钥匙工程 4、转移价格 5、特许专营二、简答题 1、跨国并购的一般程序是怎样的 2、什么是全球职能结构,并简述其优缺点 3、跨......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策略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跨国公司作为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在载体,世界范围内对跨国公司的研究也方兴未艾。我国作为20年来经济发展最快的......

    跨国公司管理作业

    第一章 绪论1跨国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有那些基本类型和特征?答:(1)跨国公司是指一种在多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并设立分支机构成的子公司,从事全球性战略经营的大型国际企业组织,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