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
(讨论稿)
一、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向患者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归入病历。
二、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两人认真核对医师填写好的《输血申请单》的正副联,并将填写完整的《输血申请费单》的副联粘贴于配血管上。
三、采集血标本时,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和诊断、无误后方可采血,采血后两人在《输血申请单》下面签名,操作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四、采集血标本时,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通道中取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取血,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五、采血有医护人员或专人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与血库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护士收到血型鉴定单时,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无误后通知患者或家属,并将血型鉴定单粘贴于检查报告粘贴纸右上角,两人在血型鉴定单右上角签名。
六、取血时,护士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1.受血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2.核对血袋标签;鲜血真条形编码、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的有效期,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方可取血。
七、凡血袋有下列情景之一的,一律拒领;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的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
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界面不清或交界面出现溶血。
八、血液领回病房后,有两名医护人员负责和对,核对的信息同取血是的信息、无误后登记在输血登记本上,并在《输血申请单》反面签名。如有两袋及以上的血液,先进行总核对,然后在一袋一核对签名。
九、血液从血库中取出后30min内进行输血,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动,输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十、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效果。严格执行“三查十对”,三查即对采血者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液成分、血量、血袋编号、用符合标准的血器进行输血
十一、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牌识别外,情形患者另外使用“反问式”的识别方法,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另外使用腕带识别。
十二、输血前、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
十三、输血过程中掌握先慢后快原则,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满,观察15min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要求发血到输血结束最长时限为2小时。输血全过程和输血后30min内都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十四、输血器操作规范与流程:
(1)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做到“三证”齐全。
(2)检查产品包装密封性是否完好,应注意检查质量和有效期,核对产品型号,静脉针规格符合要求。
(3)严格遵行无菌操作原则,执行输血查对制度(即三查八对)。
(4)在输血过程中排气时,应尽量避免挤压莫菲氏滴管,以免由于液体快速冲向输血器的莫菲氏滴管,而产生大量的混入液体内的气泡。应排尽输血器内的空气,莫菲氏滴管内的液面高度应以2/3为宜,最低不可低于1/2高度。
(5)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中间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后再继续输注。
(6)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并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包括溶血反应、发热反应、避免引发各种传染病等),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7)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病情变化,询问患者的感受,注意观察输血过程中常见问题(如溶液不滴、茂菲氏滴管液面自行下降、血液滴漏现象等),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8)一次输血器使用后严格规范化操作及时毁形、消毒、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五、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要全程监测患者,以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征兆,记录在病历中。输血完毕,及时收回输血袋并登记于专用记录本上,回收的血袋集中放置于4℃冰箱内,于24小时内送回血库。
十六、输血治疗病程记录书写规范:
1、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细,需包括选择的输血方式、输血原因、输血操作者姓名、输血时间、输用的血液成分类型和数量、监测患者的证据、输血效果评价以及任何输血不良反应都要记录于病历中。
2、手术输血患者其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术后记录中
出血与输血量要完整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
第二篇:输血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一、开展成份输血
1.成分输血的目的(1)补充血容量,可以输用各类血浆制品,如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
(2)补充携氧能力可输用红细胞悬液、少白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等;
(3)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出血,可以输用浓缩血小板和新鲜血浆;
(4)纠正免疫功能不全提高机体免疫力,可以输用转移因子、干扰素和丙种球蛋白等。
2.成分输血的原则: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血细胞破坏或造血功能障碍都可能需要输血,输血的数量和种类取决于患者对失去的血液成分的恢复能力,取决于输用成分血的寿命,取决于病情需要,决不可千篇一律都输全血,对可输可不输的患者坚决不输,禁止输安慰血;
(2)适合输成分血的患者,决不给全血,临床80%的输血患者是需要某种成分,而不适合输全血;
(3)各种成分血的输注剂量要符合标准治疗剂量,一次要给足才能达到预期疗效。
3.成分输血的优点:
一血多用,节约用血,制品浓度与纯度高,疗效好,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性疾病传播。
二、申请输血程序
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
2.申请成份输血或全血:全血申请量在200ml,需科副主任签字;全血申请量400ml,要由科主任签字,并输血科上报医务科批准;申请红细胞量超过15ü,要经分管院长批准,并通过医务科上报市中心血站。
3.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科长、院总值班人员或分管院领导同意,并记入病历。
4.输血前应进行输血前相关检查。首次输血,应检查ABO血型和Rh(D)血型、和输血前检查(受血五项);曾输过血的患者,在输血申请单上注明,ABO血型和Rh(D)血型和受血五项结果,如上次输血超过7日,交叉配血出现疑难时,应进行抗体筛检。
5.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6.输血申请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出血量在600ml以下者不输血,为维持血容量可输晶体液或胶体液代用品。
三、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1.确定输血后,护理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与申请单联号相同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
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采集血液时不准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血液,以免血液稀释,降低抗体滴度引起配血错误。采集血液后注意拔下针头后再将血液注入试管,以防溶血。
3.血液采集后,由门、急诊、病区护理人员或指定专门负责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合格后输血科保存备用。
四、交叉配血
1.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日之内采集的,超过3日,必须重新采集。
2.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交叉配血。
五、取血
1.配血合格后,由护理人员或科室指定专门负责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供血者姓名、血型、血液量、采血日期、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日,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六、输血
1.输血前由两名护士或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外观质量是否异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负责输血的护理人员带病历到患者床旁,再次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失血量、贫血程度、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6.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 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与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7.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输血完毕,将血袋送回输血科集中处理。
七、自体输血与互助献血
1.开展自体输血: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如果患者体
质符合标准,要动员患者进行自体输血;手术患者如果符合稀释性自体输血标准,要实施稀释性自体输血;体腔内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可采取回收式自体输血,真正落实好血液保护措施。
2.开展亲属互助献血:积极宣传和开展患者的家庭亲友互助献血工作,经治医师宣传动员需要输血的患者家属、亲友为其献血。
第三篇:输血管理制度
输血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指导医院科学合理用血,指导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合理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特制定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1.医院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监督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制定输血工作计划,具体执行工作由血库负责。
2.临床输血工作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3.血库的设置执行卫生局颁布实施的《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试行)》,从人员配置、布局和设施、设备上加以完善。
4.血库应制定血库负责人岗位职责、各级别技术人员岗位职责、相关人员岗位职责以明确职能范围,作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5.血库应制定技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程序,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输血专业技术操作规程,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切实建立室内质控标准。
6.血库应在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协助下建立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防火安全制度、血液报废登记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报批医务科审批后严格实施,并在医务科协助下对相关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
7.医务科负责建立《临床用血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考核的范围和办法加以规定。
第四篇:输血管理制度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一)交叉合血标本的采集
1、确定输血后,责任护士遵医嘱采血。
2、采集前检查输血申请单是否填写合格,若有漏填或差错,则不能采血。核对输血申请单与标本瓶上内容是否一致。
3、认真核对病人信息:核对腕带上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年龄,核对检验报告单血型与试管标本上(条码试管)或输血申请单上是否一致,有任何疑问都不能采血。
4、采血后在《输血申请单》上方及试管标签上正确填写采血日期、时间并签全名。
(二)取血
1、输血科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2、取血与发血双方必须共同进行“三查八对”并签名。“三查”:查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查对血袋有无破损渗漏;查血液颜色、质量是否正常;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科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等。核对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取血。无特殊情况1次只取1个病人的血。血液运输过程中应用专门容器盛放,避免剧烈震荡和高温,以防红血球破裂。
3、注意鉴别外观不合格血液:①标签破损、字迹不清;②血袋有明显破损、漏血;③血液中有明显凝块;④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⑤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⑥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上面出现溶血;⑦红细胞呈紫红色;⑧过期。
(三)输血
1、遵医嘱输血,输血前由两名执业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血浆有无浑浊,如有疑问应立即与血库联系。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执业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科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确认与交叉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和检查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两人执行后签名。
3、取回的血应在30min内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任何药物,不得与其他药物共用静脉通道,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严密观察30min,再次进行“三查八对”,无不良反应后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反应常见症状有:①发热、伴或不伴寒战;②寒战,伴或不伴发热;③输血部位疼痛,或胸部、腹部、腰部疼痛;④血压变化,包括血压升高或血压降低;⑤呼吸窘迫,包括呼吸困难、呼吸加快、哮喘、低氧血症;⑥皮肤改变,包括荨麻疹、瘙痒、充血等;⑦恶心、伴或不伴呕吐;⑧尿色加深;⑨出血或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
输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①急性溶血反应;②非溶血性发热反应;③过敏反应;④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⑤细菌污染;⑥循环负荷过重;⑦空气栓塞及一些迟发反应等。
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①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②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再次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及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保留输血装置和血袋,作好护理记录,上报输血不良反应。
③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性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上报医师,并进行积极治疗和枪救。
6、输血后,在医嘱上签执行时间、并双签名,血袋、不良反应回报单于24 h内送血库存留(血袋在40C冰箱保存24h),以备必要时查用,输血申请单应该保留在病历中。
7、输血的观察和记录。
1)若有输血反应,医护人员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将血袋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
2)医护人员应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保存。
3)输血的护理记录要求:
①输血的时间、血液成分、量、及血型。
②输血前与输血有关用药情况,输血中、后有无输血反应及其处理情况。
③生命体征:输血前、输血30分钟时以及输血结束时分别记录一次,有变化随时记录。
8、护士长加强对输血规范的培训及管理,凡有输血病人,护士长应严格督促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亲自再次核对,及时巡视,确保输血安全。
第五篇: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的血液管理制度
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的血液管理制度
一、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患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二、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两人认真核对医师填写好的《输血申请单》并打印采血条码。
三、采集血标本时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血型和诊断无误后方可采血,然后在《输血申请单》上采血者处签名。
四、采集血标本时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通道中采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采血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五、采血后由医护人员或专人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
六、取血时,取血护士与输血科人员双方交接核对
1、受血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血型包括Rh、血液成分、血量;
2、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血液的有效期等;
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共同签字。
七、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拒领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
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八、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负责核对核对的信息同取血时的信息相同,无误后输血记录单上面签名。如有两袋及以上的血液先进行总核对然后一袋一核对一签名。
九、血液从输血科取出后30min内进行输注不得加温,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振荡输血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十、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血型包括Rh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严格执行“三查十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十对即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液成分、血量、血袋编号。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十一、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牌识别外清醒患者另外使用“反问式”的识别方法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另外使用“腕带”识别。
十二、输血前、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十三、输血过程中应掌握先慢后快原则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
15min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输血全过程和输血后30min内都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积极配合抢救并保留剩余的血液及输血器具供检查分析原因。
13、输血完毕及时把输血袋返回并登记,回收的血袋输血科集中放置于4℃冰箱内于48小时后由卫生处置人员进行无害化消毒处理。
十四、如有输血反应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送血库保存 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的为迟发反应。一般包括 1.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5.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 6.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 7.输血传播的疾病
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按如下要求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受血者并积极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
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三、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发生输血相关疾病时相关科室医师应详细记录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卡后送血库并及时调查处理。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并向负责供血的血站反馈。
四、医院用血委员会应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对策不断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