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关效能责任追究的几点思考
摘要: 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到目前为止,从上到下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它不等同于纪检监察,但又与纪检监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属于纪检监察和行政管理的延伸和边沿学科。本文紧贴XX县两年多的效能建设实践,针对机关效能责任追究中暴露出的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从领导支持、制度建设、工作方向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对查实的影响机关效能的问题进行责任追究。
关键词: 责任追究 领导支持 制度建设 工作方向
2004 年,XX县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不断向纵深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呈现了以下四个特点:一是领导信任。因效能办在工作中实行“全方位受理、高效率运作、高质量回复、高权威监督”,在县委、县政府的很多工作甚至是中心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深得领导的信任,很多综合性强、牵涉面广、工作难度大的事情,县领导都批转给效能办,充分体现了“有为才有位”的特点。二是权威性高。效能办在体制上既挂靠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着机关效能督查的职能,同时又接受县机关效能领导小组的领导,更贴近县委、县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县纪委主要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开展工作,有些工作是主要领导直接交办,交结后直接向主要领导汇报。三是协调力度较大。效能办直接受县机关效能领导小组领导,直接对机关效能领导小组负责,因此,各部门领导能够高看一眼,效能建设的主体意识也比较强,普遍都比较支持效能办工作。四是处理力度大。对问题严重的,可移送纪检监察部门追究纪律责任,对够不上纪律处分的,可对责任人进行书面检查、通报批评、书面效能告诫、调整工作岗位、待岗等处理,填补了以前纪律处分够不上、自身机关管不了的空白。但是,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应得益于效能办具有强有力的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办法,否则,就不会有高于一般部门的权威,就不会有解决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也就不能令县领导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效能办的工作优势也必将逐步丧失。通过两年多的运转,我县效能责任追究办法不断得到完善,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促进政府部门转变工作职能、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的不断变化,特别是工作范围不断扩大之后,如何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办法成为当前效能建设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结合近两年多XX县开展效能建设的工作实践,做以下几点浅析:
一、争取领导支持,是效能责任追究的有力保障。
效能办属正科级机构,在行政级别上与大多数工作对象属于同等地位,对工作对象不具有领导职能和管理职能,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争取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支持在开展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若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即使效能办查实了违反机关效能建设的行为,并严格对照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办法做出了处理决定,但单位和部门消极执行或者变相执行甚至不执行,效能办对其也没有更好的制约办法。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争取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支持,效能责任追究才能很好执行,处理效果才会更加显著,从而达到服务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的目的,对中心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后,领导就会更加支持效能办的工作,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造就一个高效的工作模式。
二、加强制度建设,是效能责任追究的坚定基础。
机关效能责任追究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依法积极稳妥地开展,从大的方面讲,效能责任追究不仅要有政策法规依据,而且要有宪法、法律依据,这是我们开展行政效能责任追究的前提和基础,但具体到现有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工作来看,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性规定相对比较缺乏:一是规范效能建设机关自身行政行为的规定不完善,工作起来难以做到事事都有章可循,还处在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制约了机关效能建设的深入开展。二是规范机关效能监察对象的规定不完善,对机关效能监察对象行政效能的评价标准和惩戒性规定缺乏,影响了机关效能监察作用的发挥。为使行政效能责任追究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我们可以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规范制度,就责任追究的工作原则、程序、活动方式、有关问题的认定与处理作出既合法又合理的更加完善的规定。
(一)完善责任划分规定。在我县《XX县影响优化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干办字 [2005]116号)、《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布XX县机关效能建设“四条禁令”的通知》(干字 [2005]12号)、《 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 关于认真贯彻实施机关效能建设“四条禁令”的通知》(干办字 [2005]31号)等文件中,制定了比较详细的责任追究办法,其中也详细阐述了单位领导连带责任追究办法,但在实践中证明,尚有部分尚需完善的地方。如在今年处理潭丘乡马田水库防汛责任问题时,对该水库行政责任人、水库管理人员、技术责任人按照责任追究办法进行了处理,但分管防汛工作的领导则没有得到处理,这与我们责任追究办法的不够完善是密切相关的。事实证明,任何责任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讲,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经济发展迅猛,在产生巨大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合理地确定工作中的责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首先要科学地确定,依照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政府官员应该对过失承担多少责任,是一个重要的制度选择。在管制操作层面上,如果不让政府官员对过失承担责任,政府官员就不会有积极性去努力避免过失的发生;从社会群体层面上,一般群体与政府官员群体的不对称性就会日益强化,政府官员群体的优势就会越来越明显,一般群体的利益就会越来越失去保护,越容易牺牲一般群体利益来谋取自身利益。一般来说,政府官员都有规避风险的偏好,政策官员的风险压力会明显的影响政府官员的行政行为,因此,政府官员应当对过失承担责任,不过,问题的关键是,政府官员应该对过失承担多大的责任最合适?考虑到使政府官员承担责任的目的是有利于管制问题的解决、利于避免工作失误的发生、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因此要对不同的责任进行认真的研究,充分考虑其中的复杂性(行政成本约束,不同责任主体的法律要求等),分清不同责任的差异,只有这样,政府官员才能真正的承担责任。由此可见只有在责任追究规定中,对各种责任进行细分,才能更好地明确各责任主体应该承担的责任。
(二)制定罚金追缴制度。在现有责任追究中,有比较明确的处理细则,并有比较详细的罚金规定,然而,县效能办却只能是按照责任追究规定下发处理决定,但收缴罚金的主体却是被处理人本单位,效能办处理后只能收到一纸所在单位的问题处理反馈情况汇报。一旦单位出现明通报假处理现象,效能办也难以发现。为使处理真正落到实处,在责任追究规定中必须制定罚金追缴制度,可在财政设立效能罚金专户帐号,一旦处理通报下发后,限被处理人在规定时间内将罚金缴效能罚金专户,这样不但能有效地避免处理假执行的问题,而且能够部分缓解效能办案工作经费不足的压力。
(三)制定责任追究监督制度。一是要严格的督促检查。对查实了违反机关效能建设的问题,特别是作出处理决定的,对处理规定落实情况必须全程跟踪督促,以避免处理决定落空现象,影响效能处理的权威。二是要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对一些不牵涉到单位内部机密的处理决定,要尽可能地让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知晓,一方面,将被处理人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可以增加被处理者的自身压力,促其坚决改正错误;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各界的宣传,对其它单位和人员也能起到警示作用,可有效避免同一问题在不同单位、不同时间再次发生。
三、选准切入点,是效能责任追究的总抓手。
机关效能监察工作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领域十分广阔,内容十分丰富,特别是随着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化,需要我们开展的工作项目越来越多,效能办工作力量和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而责任追究又是机关效能工作的敏感点,因而任务更加繁重,在机关效能建设刚刚起步、违反效能建设规定的现象比较普遍的今天,若动辄进行效能责任追究,就会出现牵涉面太广、处理人员太多的现象,最终形成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影响效能责任追究惩戒作用的发挥,也会将效能办自身置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在当前进行效能责任追究时,必须找准工作切入点,把握效能责任追究的总抓手,针对性当前工作中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坚决作出处理,并且一旦做出处理就要紧追不放,树立起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在全县各界的权威。
(一)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责任追究,保证中心工作落到实处。效能责任追究要把促进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三年再造一个新XX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自觉地贴近经济建设,为全县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想县委政府之所想,急县委政府之所急,紧贴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选题立项,尤其是要抓住影响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开展责任追究,为本县的改革和发展保驾护航。
(二)要加强对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不贯彻执行问题的责任追究。对那些在执行中态度不坚决、行动不迅速,为了地方和部门利益不惜损害全局利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要坚决进行责任追究,对性质严重、情节恶劣的,要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从严处理,决不姑息。
(三)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责任追究。要深入实际体察群众情绪,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将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机关效能责任追究的指挥棒。因此,机关效能责任追究,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对那些群众意见大、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对那些影响党和政府声誉,侵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问题,要坚决从快、从严查处。
第二篇:对关效能责任追究的几点思考
对关效能责任追究的几点思考
对关效能责任追究的几点思考
摘要: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到目前为止,从上到下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它不等同于纪检监察,但又与纪检监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属于纪检监察和行政管理的延伸和边沿学科。本文紧贴新干县两年多的效能建设实践,针对机关效能责任追究中暴露出的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
环节,从领导支持、制度建设、工作方向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对查实的影响机关效能的问题进行责任追究。
关键词:责任追究领导支持制度建设工作方向
2004年,新干县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不断向纵深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呈现了以下四个特点:一是领导信任。因效能办在工作中实行“全方位受理、高效率运作、高质量回复、高权威监督”,在县委、县政府的很多工作甚至是中心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深得领导的信任,很多综合性强、牵涉面广、工作难度大的事情,县领导都批转给效能办,充分体现了“有为才有位”的特点。二是权威性高。效能办在体制上既挂靠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着机关效能督查的职能,同时又接受县机关效能领导小组的领导,更贴近县委、县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县纪委主要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开展工作,有些工作是主要领导直接交办,交结后直接向主要领导汇报。三是协调力度较大。效能办直接受县机关效能领导小组领导,直接对机关效能领导小组负责,因此,各部门领导能够高看一眼,效能建设的主体意识也比较强,普遍都比较支持效能办工作。四是处理力度大。对问题严重的,可移送纪检监察部门追究纪律责任,对够不上纪律处分的,可对责任人进行书面检查、通报批评、书面效能告诫、调整工作岗位、待岗等处理,填补了以前纪律处分够不上、自身机关管不了的空白。但是,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应得益于效能办具有强有力的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办法,否则,就不会有高于一般部门的权威,就不会有解决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也就不能令县领导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效能办的工作优势也必将逐步丧失。通过两年多的运转,我县效能责任追究办法不断得到完善,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促进政府部门转变工作职能、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的不断变化,特别是工作范围不断扩大之后,如何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办法成为当前效能建设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结合近两年多新干县开展效能建设的工作实践,做以下几点浅析:
一、争取领导支持,是效能责任追究的有力保障。
效能办属正科级机构,在行政级别上与大多数工作对象属于同等地位,对工作对象不具有领导职能和管理职能,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争取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支持在开展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若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即使效能办查实了违反机关效能建设的行为,并严格对照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办法做出了处理决定,但单位和部门消极执行或者变相执行甚至不执行,效能办对其也没有更好的制约办法。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争取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支持,效能责任追究才能很好执行,处理效果才会更加显著,从而达到服务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的目的,对中心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后,领导就会更加支持效能办的工作,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造就一个高效的工作模式。
二、加强制度建设,是效能责任追究的坚定基础。
机关效能责任追究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依法积极稳妥地开展,从大的方面讲,效能责任追究不仅要有政策法规依据,而且要有宪法、法律依据,这是我们开展行政效能责任追究的前提和基础,但具体到现有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工作来看,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性规定相对比较缺乏:一是规范效能建设机关自身行政行为的规定不完善,工作起来难以做到事事都有章可循,还处在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制约了机关效能建设的深入开展。二是规范机关效能监察对象的规定不完善,对机关效能监察对象行政效能的评价标准和惩戒性规定缺乏,影响了机关效能监察作用的发挥。为使行政效能责任追究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我们可以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规范制度,就责任追究的工作原则、程序、活动方式、有关问题的认定与处理作出既合法又合理的更加完善的规定。
(一)完善责任划分规定。在我县《新干县影响优化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干办字[2005]116号)、《中共新干县委、新干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新干县机关效能建设“四条禁令”的通知》(干字[2005]12号)、《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实施机关效能建设“四条禁令”的通知》(干办字[2005]31号)等文件中,制定了比较详细的责任追究办法,其中也详细阐述了单位领导连带责任追究办法,但
第三篇:效能责任追究实施细则
巢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效能责任追究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工商系统效能建设,深入推进“两问两整治”活动,切实规范对影响机关效能建设行为的责任追究,依据省工商局效能追责有关规定和《巢湖市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效能责任追究办法》,结合工商职能和部门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机关和全体工作人员。
第三条 效能责任追究应坚持从严治政、实事求是、责罚适 当、公平公正、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效能责任追究的形式。
第四条 效能责任追究分以下六种形式:
(一)通报批评;
(二)诫勉谈话;(三)停职检查;
(四)待岗;
(五)免职;
(六)党纪政纪处分
上述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并用,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依照相关规定处理。
第三章 效能责任追究的情形 第五条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影响行政效能和工商形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未按规定执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效能建设制度的,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给予诫勉谈话、停职检查、待岗。
(二)工作期间炒股票、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以及从事其他与工作无关事情的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被省局或市级以上检查通报或媒体曝光的,给予停职检查、待岗,直至纪律处分。
(三)违反规定,工作日午餐饮酒的,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酒后执法、酗酒滋事或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停职检查、待岗或免职,直至纪律处分。
(四)未按规定着工商制服的,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
(五)当月二次以上上班迟到、早退或被市局检查通报的,给予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情节严重的或被省局、市级以上检查通报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停职检查、待岗。无故旷工、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执行。
(六)擅离职守、贻误工作或离岗无告示的给予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造成不良影响和较大损失的,给予停职检查、待岗、免职,直至纪律处分。
(七)惹是生非、闹无原则纠纷,干扰正常工作秩序,影响单位和谐的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情节严重的,给予停职检查、待岗。第六条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工作职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其责任。
(一)对省局、市局以及当地党委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措施、决定落实不力,影响政令畅通的,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情节严重的,给予停职检查、待岗或免职。
(二)对管理和服务对象态度冷硬,言行举止不文明、不礼貌或故意刁难的,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给予停职检查、待岗或免职。
(三)不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懈怠,对包保工作落实不力,被市局督查发现被通报的,给予通报批评;存在问题较多或被省局督查发现被通报扣分的,给予诫勉谈话、停职检查;在市场监管中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待岗、免职,直至纪律处分。
(四)作风飘浮、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在规定时限内无正当理由不完成工作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情节严重的,给予停职检查、待岗。
第七条 机关以及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对行政许可事项,应受理而不受理、应告知而不一次性告知以及超时限办结的,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诫勉谈话、停职检查。
(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予以通报批评、诫勉谈话;情节严重的,给予停职检查、待岗。
(三)擅自改变征收标准以及违反财政票据管理规定收费或多收费少开票、不开票的,视情给予停职检查、待岗、免职或纪律处分。
(四)利用职权以保证金、赞助等形式变相收费或借企业登记、年检、办照等行政行为搭车收费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停职检查、免职,直至纪律处分。
(五)违反国家工商总局“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六项禁令”规定的,视情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停职检查;情节严重的予以待岗、免职或纪律处分。
(六)在查办案件中弄虚作假,办假案、办人情案,执法不公以及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给予停职检查,情节严重的予以待岗、免职或纪律处分。
(七)截留、坐支、挪用、私分罚没收入或未按规定时限将罚没款存入指定银行账户、缴入财政专户的,给予停职检查;情节严重的予以待岗、免职或纪律处分。
(八)擅自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或擅自变卖、使用、丢失或损毁扣押的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情节严重的予以停职检查、待岗或免职。
第八条 县(区)工商局局长和机关科室负责人因疏于履行领导职责或管理不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责任。
(一)所属单位及工作人员当年因类似问题两次受到效能问责的,对县(区)局局长给予通报批评,对分管局领导予以诫勉谈话;年内因类似问题三次及以上受到效能问责的,县(区)局局长诫勉谈话,分管局领导予以停职检查、待岗或免职。机关科室负责人参照执行。
(二)所属单位及工作人员因违规违纪被当地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并造成重大影响的,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县(区)局局长和机关科室负责人予以诫勉谈话,对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分管局领导给予停职检查。
(三)所属单位及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借企业登记、年检、个体户办照等行政行为搭车收费的,依据省局《关于严格追究搭车收费行为责任的通知》(工商监字[2009]117号)精神,一次给予县(区)局长诫勉谈话,分管局领导停职检查;二次对县(区)局长就地免职,三年内不得安排同级或以上级别职务,对分管局领导予以待岗。
(四)目标任务考核不合格、本单位在当地有关部门组织的行风、政风和效能建设等评议活动中列后三名或因行风、政风问题,以及包保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发生重大问题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不良影响的,县(区)局局长予以诫勉谈话;连续两年列当地有关部门组织的行风、政风和效能建设等评议活动后三名的,或一年内连续两次被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曝光造成恶劣影响的,县(区)局长就地免职。
第九条 责任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理:(一)一个内已受过效能责任追究的;(二)被省局和市效能办查实或被市级以上媒体曝光,性质恶劣、社会影响严重的;
(三)干扰、阻碍机关效能责任调查的;
(四)打击、报复投诉人、举报人的。
第十条 责任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从轻、减轻处理:
(一)情节显著轻微,未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主动、及时承认错误并纠正过错,未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三)由于过失造成的过错,危害不大的;
(四)其他可以从轻、减轻的行为。
第四章 效能责任追究的程序
第十一条 效能责任追究的信息来源:(一)群众投诉举报;
(二)上级机关交办和领导批示;(三)明查暗访发现;(四)新闻媒体曝光;(五)其他信息来源反映。
第十二条 效能责任追究依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办理。
第十三条 效能责任追究程序由市局或各县(区)局长决定启动。根据有关信息来源,由局长根据问责情形,责成本局效能办公室进行调查核实。并经局长办公会集体研究,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四条 被处理人对效能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申辩,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5日内,向作出决定的机关提出书面申辩。受理机关应在收到书面申辩之日15日内,作出维持、变更或者撤销原决定的书面处理意见,并通知申辩人。申辩期间不停止原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五章 效能责任追究的结果运用
第十五条 单位及工作人员效能责任追究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扣分。
第十六条 机关工作人员受到待岗处理的,待岗的期限及待遇参照《巢湖市工商局机关公务员待岗学习制度(试行)》执行。
第十七条 机关工作人员受到第四条所列各项效能责任追究的,同时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当年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受到第四条第(三)项至第(六)项之一效能责任追究的,当年考核不得评为称职等次,同时取消其当年各项奖励及奖金。
责任追究相关材料应归入个人廉政档案和组织人事档案。
第十八条 县(区)局局长以及机关科室负责人受到第四条第(二)项诫勉谈话及以上效能责任追究的,该单位当不得评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取消目标管理考核奖励。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效能责任追究,涉及法律、法规、规章、党纪政纪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 本细则由市工商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系统职工、机关聘用人员的效能责任追究,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二○○八年十二月修订的《巢湖市工商局效能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即行废止。
第四篇:效能建设责任追究制度
效能建设责任追究制度
为把行政效能建设监察工作落到实处,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特制定本制度。
1、行政效能监察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办事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及办事处、社区全体干部开展效能监察。
2、对存在问题的科室、社区及个人,采取口头批评、书面通报、限期整改、责令辞职或免职等方式给予相应处分。
3、检查方式:按照群众民主评议、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调查,依照责任目标分解项目严格考核的程序进行。
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清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直接领导责任,做到奖惩兑现,公正合理。
第五篇: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的思考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就是因责任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没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责任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发生了问题对其应当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在国有企业重点是因领导干部违反“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规定和失职、渎职、不作为、作为不力等行为和问题,而给予被追究人的责任人的组织处理
和纪律处分。企业落实党风廉政责任追究制度,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机制
责任追究是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的第一步。追究的责任,也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干部管理权限的要求,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即谁管理的干部,由谁来实施追究。因此实施责任追究的主体是多元的,在企业内部应当把责任追究制度按照程序化模式确定下来。对所涉及的各类监督检查、对违章、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理,在程序上要明确各主体责任分析和责任追究的范围和内容,做到各自职责明确。如纪检监察部门在办案、效能监察、专项检查过程中,对涉及违规违纪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方面的责任问题初步分析认定,形成责任追究建议;组织人事部门重点对在干部的考察、选拔任用中,故意隐瞒事实真相,造成失察的提出追究建议;审计部门重点对经营活动中出现过错或过失行为,隐瞒真相或包庇纵容责任者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等等。对各主体(主管)部门提出的责任追究建议,党政组织要认真负责,专项研究,分析认定,该纪律处分的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该组织处理的交组织人事部门办理。纪检监察部门要强化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到位。
二、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界定体系
做好责任界定工作,是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的关键环节。责任界定关于追究对象的认定,主要区分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同时要区分主要领导责任与重要领导责任,前任领导责任与现任领导责任等界限。我们张双楼矿近几年来,一直采取了“一挂钩”和“一否决”的追究办法。“一挂钩”就是年初矿党委与部门和单位领导,本着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与其分管工作奖惩、追究挂钩;“一否决”就是单位和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有发生违规违纪被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一律取消该单位各类评先资格,同时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关于违反“三重一大”规定和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作为不力表现的认定,重点从教育、管理、监督、考察、决策等方面进行调查,看其是否把好教育关,判断其是否失教;看监督管理是否到位,权力制约是否严格有力;从平时是否注意考察了解所辖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判断是否失察;从是否明知下属和本单位有问题却不查不究,出现问题不主动解决或解决不力,判断是否失纠;从决策程度和工作情况上判断是否失误等。关于违反“三重一大”规定和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作为不力程度的认定,主要以调查的事实为依据,对照责任分工和目标、任务要求等做出失职情节是属严重、较重、较轻的定性结论。
三、建立形式多样、宽严相济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体系
严格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要体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严肃性,突出责任考核的惩戒性、警示性作用。重点要做好三方面工作:要提高考核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考核操作方案和科学的考核量化指标;要坚持考核的经常性和深入性,不能只停留在某种形式上,而要做到深入细致,不走过场;要注重考核结果的可比性和应有性,要把履行责任制的绩效与干部考核、选拔、任用挂钩,作为考核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
要转换责任追究视角,采取行之有效的追究方式。一是运用好诫勉、警示谈话。对单位、部门出现的一些人民来信及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可采取谈话打招呼、发监察建议书等形式责令整改。二是运用好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对由于工作没有做深做细,致使管辖范围内发生违规行为,或由于工作疏忽,排查不及时,处理不当致使管辖人员因违反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受到通报批评等,可责成所在单位分管领导写出书面检查或给予通报批评。三是运用好调离、解聘、免职等形式的组织处理。对责任心不强,未能履行好职责,所辖部门和单位发生比较严重违规违纪问题,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可发挥组织处理程序简单、灵活的特点,应用组织处理手段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四是运用好党纪政纪处分。对明显疏于教育、疏于监督,下属单位发生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经调查核实,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的,采取党纪处理手段。
四、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工作中的补充作用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形式多样,有的除给予一定的组织和纪律处理外,还应当与责任者的经济责任挂钩,尤其是因领导干部管理方面的责任,给本单位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必须给予责任者适当的经济处罚,以达到责任追究的最佳效
果。近两来,我们在落实集团公司《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和责任追究办法中大胆使用了经济手段,对经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合格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视不同责任情况,按责任大小,给予不同数额的经济处罚。我们先后对违反规定的领导干部在实行责任追究给予一定的党纪政纪处理的同时,分别给予责任者最高1000元,最低500元的经济处罚
。实践证明,这样做,更能发挥责任追究的教育警戒作用,比单纯给予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