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善支农服务措施和成效的报告
文章标题:改善支农服务措施和成效的报告
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全区农村经济中心,积极创新支农方式,着力疏通支农渠道,提高服务水平,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的“双赢”之路。截止2月,全区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72550万元,较年初增加12834万元,增幅为21.49;各项贷款余额62120万元,其
中,农户贷款余额29579万元,较年初增加4830万元,1—2月份,累计发放农业贷款11224万元,占全区金融系统发放农业贷款的99以上,农户贷款覆盖面由2002年底的28,提高到36,提高了8个百分点。
一、建立贷款调查机制,摸清资金需求,做到有的放矢
长期的信贷支农工作使我们认识到,只有深入搞好贷款调查,了解农村资金需求与用途,才能量入为,有的放矢地创新服务方式,满足广大农户对面金融服务及资金的需求。基于这一认识,年初,我们组织信贷人员深入所管辖区,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与宣传信用社信贷政策相结合的办法,对农村资金需求情况进行了一次“拉网式”调查。通过调查发现,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发展步入产业化、集体化的经营轨道,农民对资金的需求也随之增大。但借款主体缺乏有效抵押,按照《贷款通则》规定,就很难得到信贷支持,从而使信用社、农户陷入“两难”的境界,如何解决“两难”,实现“双赢”,是摆在当前信用社支农工作中的主要课题。通过贷款调查机制的建立,加大了信用社宣传力度,拉近了信用社与农民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为全年做好信贷支农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创新支农手段,深化服务内涵,方便农户贷款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密切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资金支持,就是代表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真实体现,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围绕创新支农方式、简化贷款手续、拓展服务空间这一主题,积极探索实践新形式下信贷支农工作的新路子。
(一)大力组建信用联保协会,积极支持农村种养加专业户发展。近年来,随着薛城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初步形成了一批种植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无公害绿色农业基础和养殖小区,全区的农业发展步入产业化、集约化的经营轨道。[范文为◇好范文 wenmi114.com作者原创作品-转载请加*好范文 wenmi114.com外部链接!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由于这些农业项目种植规模大、生产周期短,属高投入、高产出项目,对资金的需求量大、时效性也相对较强。农民要想发展这些高产高值的种养项目,除自筹外,就需要大额贷款的投入,但是农民又不能提供符合金融部门的要求的抵、质押物,只能望“贷”兴叹,使得因资金的原因,发展高效农业的愿望不能如期进行。针对这一情况,去年,我们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农村生产第一线进行调查,认真分析造成农户贷款难的原因,研究制订下发了《关于加大信贷投入,扶持特优龙头项目发展的意见》,在各村组建信用联保协会,引导农民成立农户经营联合体,使有技术、有市场、有效益的种养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集聚,走公司十合作组织十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由于信用联保协会的建立,实现了农村劳动力、技术、资金等要素的有效配置,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良性衔接,增强了抗风险的能力,形成了规模效益,使得广大农民纷纷申请加入,使得信用联保协会在全区迅猛发展。自去年5月9日第一个联合体——周营镇信用联保协会诞生.目前,全区已组建信用联保协会112个,4728户农民志愿加入“联合体”,授信贷款额为5368万元,已发放贷款4209万元,涉及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等十多个产业。
农村信用联保协会把生产互助与提供联户联保融为一体,是几户共同发展农业搞科技兴农的联合体,可以解决了某一户在产前、产中、产后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使农村弱势群体取得了致富的契机,创造了劳动互相支持,技术互相指导、信息互相服务的有效形式,使农村经济实现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植(养殖)、集约化经营的格局。常庄镇种楼村户户都有养猪的技术,但大多农户因为无法提供有效的抵押,难以得到信用社大额贷款扶持,只能是小规模的家庭养殖,从而制约了该村养殖的发展。周营镇铁佛村组建信用联保协会的消息传入该村后,村支部书记张怀柱一方面积极向常庄信用社通报该村养殖业发展情况,一方面向村民大力宣传加入信用联保协会的好处,仅一天的时间该村有80的养殖户向信用社递交了加入信用联保协会的申请,经过信用社信贷员的考察,及时为32户养殖户核发了贷款证,授信贷款额度达57万元。该村信用联保协会会长高兴地告诉大家说:通过信用联保协会、养殖协会的组建,我村的养殖业将由现在的家庭养殖改为规模养殖,将增养猪120余头,户均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二)全面推行贷款上柜台,切实提高办贷效率。为配合联户联保贷款业务的开展,我们
根据辖内农户生产经营状况、个人信誉等情况,建立农户经济档案,扩大农户贷款证的核发量。在营业室设立信贷专柜,指派一名内勤人员专门负责贷款咨询、预约考察、办理贷款证贷款业务等,农民只要持当地信用社核发的贷款证,随时可在营业室内办理贷款手续,极大地缩短了办贷时间,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一些农民深有感触地说:现在信用社办理贷款真方便,贷款就
像存款一样方便。
(三)建立支农联络员制度,构建服务网络新体系。随着信用社服务范围大、对象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防止因信贷人员不足而出现空白点[找文章还是到☆好范文 wenmi114.com,更多原创!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我们依靠村级班子建立支农联络员制度。对贷款业务量较大的村,由村支部推荐一到两名群众威信高、责任心强、无不良信用纪录的人作为支农联络员,协助信贷员考察、催收贷款等。通过这一做法,有效地弥补了信贷员少、力量薄弱的问题,即方便了农户贷款,也拓展了信贷市场空间,增强了信用社的发展后劲,大家一致认为支农联络员是反映农户贷款需求,解决资金困难的重要渠道,也是信用社赋予的荣誉和责任,有义务帮助信用社管好贷款,许多村级班子成员都自愿担任信用社支农联络员。
(四)建立贷款公开制度,着力延伸服务内涵。为缓解农民居住分散、贷款程序知识缺乏等问题,我们及时推行了贷款公开栏制度,在全区13家信用社营业室设立了农户贷款公开栏,将农户贷款种类、期限、利率、发放范围、办贷程序及联系电话等内容进行公开,使广大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政策及业务手续一目了然,便于及时与信用社联系,在农民与信用社之间架起了桥梁。
三、实施农贷富民工程,打造优势品牌,构筑双赢平台
为支持区域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我们紧紧依托组建信用联保协会,全力实施了“小额农贷富民工程”,重点扶持专业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辖区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唱好“优”字曲,重点支持无公害大棚菜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农业兴区总体思路,坚持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国内外市场为依托,大力支持农民发展科技农业、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去年以来,累计发放小额农户贷款7860万元,重点支持周营铁佛、南石大香城、邹坞西南村等92个自然村无公害蔬菜大棚建设。二是打好“特”品牌,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在工作中,我们把扶持专业村和特色产业,作为实施小额农贷富民工程的重点,促进其向规模化和产业发展。北于村的粉条加工有20多年历史,大部分农户苦于资金短缺,一直没有形成规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与村两委协商,引导加工户组建信用联保协会,帮助农户把市场做大。去年,累计为该村63户农民发放贷款289万元,人均增收5000余元,同时,该村还利用粉渣大力发展养猪业,逐步形成了发展潜力较大的生态农业。三是让“牛”头变龙头,全力支持养殖业的发展。按照区政府提出畜牧富民的号召,累计发放贷款6530万元,重点支持了常庄店子、沙沟南常等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养殖户孙某有着多年的养牛经验,由于资金短缺,一直从事家庭养殖,无法扩大规模。去年,我们在认真考察的基础上,发放贷款20万元,以“公司+农户”的方式,使之在全区建起第一个占地40亩的奶牛养殖基地,现已发展112头,效益十分可观。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的农户纷纷看好养殖养,去年,累计发放贷款3240万元,支持968户农民通过养牛、养羊等走上了致富路。
《改善支农服务措施和成效的报告》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改善支农服务措施和成效的报告。
第二篇:支农报告
千里调研孤山村
——深入实践调查,分析发现问题 2011年8月6日,我们开始了孤山村“科技支农”的第二天。
简单吃过早饭后,我们一行人又一起赶上了最早的一班公交车前往孤山村开展今天的活动。想到今天任务特殊,一路上大家心里非常忐忑:“孤山这个地方比较偏僻,村民根本不认识我们,没准连我们的学校也没有听说过,愿不愿意接受我们的访问呢?”大家相互交流之后,集思广益,在我们的集体智慧下,大家想到了一个具有创新性的点子:大家挨家挨户走访过程中如果有遇到回家过暑假的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等懂科技方面知识和问卷调查填写的,就尽量说服他们加入我们的队伍。他们是本地人,方便和村民交流,而且村民不会对他们有戒心,开展调查会更方便。办法想好了,目的地也到了,横卧孤山村口的孤山桥,是我们每天到达孤山村的必经之路,它一次默默地欢迎了我们的到来。大家简单分组之后问卷调查工作便全面展开了——
队员们走上街头对孤山村进行了地毯式的挨家挨户走访调查。令我们小组惊喜的是,我们采访的第一位村民大爷异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路上,我们碰到一位骑自行车的大爷,我赶紧上去跟他打招呼,大爷在听到我的声音后,立即从他自行车上跳下来,笑呵呵地看着我们,我们说明来意,大爷却听不懂普通话,只是用在我们听来也不太清楚的方言问道:“要干啥么子?”我们的对员相视而笑,很无奈,只好一边比划一边耐心地放慢语速表达。大爷听懂了,连忙点头说好的,好的。大家一下子乐了,但很快又发现,大爷对科技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问卷内容根本看不懂,所以我们的提问刚开始进行的异常困难,当被问到“市场信息”相关内容时,大爷反问我们什么是“市场信息”,大家只好又绞尽脑汁想,最后举了例子才让大爷明白。
沟通的困难让调查进度进行的异常缓慢,填一份问卷往往要花上半个多小时。队友们简单交流讨论之后,开始改变方式,抛开问卷,改为一对一的访谈,把原来的专业术语改为最通俗的大白话。遇到他们不懂的地方就打比方举例子来说明。遇到谁家有小孩子,队员们会跟小孩子打招呼,跟他们玩玩闹闹,家长看见了很高兴马上增添了对我们的好感,是不是有村民请我们去家里做客,喝水,但大家都有任务在身,不敢懈怠,只好婉言拒绝谢过。遇到有特别不情愿配合的人家,大家也是耐着性子好言相劝,实在说不通的也不勉强人家,继续走访下一户人家。很多话重复了很多遍,但是队员们的激情依旧,大家的信念坚持不变。
调查进行一段时间后,大家的工作开始轻松起来,听多了地方方言,大家开始领悟了,对村民的回答也好理解多了,而且还能时不时地模仿一两句他们的方言和调调用来交流,惹得当地人一片欢笑。问卷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谢谢你们啊,大学生学习时间这么忙还抽时间下乡,来了解我们的情况,这是社会对我们农民的关心啊”调查中一位农民大叔说出了这样的话,当时就把队员们感动的一塌糊涂,大家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劳动得到了认可,大家的干劲更大了。
不知不觉中,一个上午就过去了,将近中午时分,我们的问卷已经填写了150多份。我们采访的对象年龄跨度也比较大其中有八旬老人,有四五十岁的大妈大叔,有年轻的上过畜牧学校的专业养殖户,也有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大部分村民都热情地欢迎了我们。中午歇息的时候大家总结了一下心得:这次调查真正了解了孤山村的村民的日常生活,在走进农户,与农民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确实对大家触动挺大的。孤山村由于特有的四面环山,绿水围绕的复杂地形,使得机械化作业在该村难以实行,春耕秋收时期农村都是手工劳动,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村里的技术指导频数小,农民获得技术信息的渠道窄,产量因此不是很好,这便是孤山村农业部发达的根本不原因了。然而,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我们却发现村民对科技的渴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们对我们的“科技支农”小分队进行了肯定,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村里进行新技术的宣传和讲解。大家都很兴奋,原来的顾虑一扫而空,积极准备着明天的新技术宣传。
下午的活动今天增加了新内容即给村里的小同学讲讲课。本来想法很简单,可是到了眼前确实是遇到了开始没有想到的困难,由于现在是假期,学校的大门紧闭,只有一位“铁将军”把守。经过几名同学的多方打听才得知校长的电话,联系过程中却发现校长在外地开会,一时半会回不来。而且现在有多方面的规定放假期间,不得占用教室。无奈之下,只好聚集学生到村委会的阅览室,当做临时的教学场所。由于桌凳都不够我们的队员只好站着来讲课,学生们把椅子拼起来凑合着坐。学生们天真淳朴的眼睛专注地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唯恐错过了老师讲授的任何一个细节。学生听课的仔细劲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课间休息的时候大家聊起了学习以外的事情,队员们讲了大山外面的世界,讲了大学校园的百态生活,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大家明白我们来到这里出了体验农村生活,还要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们会憧憬会向往才会努力,才会树立“为了理想,我要努力”信念,这样比我们交给他们现成的东西更重要。
下午六点,支教活动告一段落,大家都显得很疲惫。我们大家还是坚持着在村委会开了一个小会,对今天的活动做了总结汇报。每个人都谈了自己的感受和对工作的改进方法。
今天的活动安排圆满成功!
第三篇:123、着力加强和改善支农服务纪实[范文模版]
着力加强和改善支农服务纪实
今年以来,南康市农村信用社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顺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适时地提出新思路、新观念,相继推出一系列新方案、新举措,抓住关键环节着力加强和改善支农服务,开创了支农工作的新局面。
一、打好组织资金工作主动战,解决支农资金缺口问题。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南康市农村信用社存款增长缓慢,存款增幅、市场份额、人均存款与当地国有商业银行及兄弟县(市、区)联社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也低于全省农村信用社平均水平,资金来源与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之间存在不小的缺口。为增强支农资金实力,做大业务规模,实现省联社提出的‚两个明显高于‛的目标,今年以来,该社把组织资金作为业务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充分利用春节期间货币回笼旺季和外出人员返乡的大好时机,采取整治环境卫生、加大宣传力度、改善柜面服务、积极开展攻关等措施,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和公存款。首先是大张旗鼓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该社在315国道、京九铁路与赣粤高速公路交汇的信息辐射黄金点租用一个大型的广告牌、在城区繁华街道制作了14个拱门式灯箱和18个立体灯箱宣传农村信用社的宗旨、地位和作用,并且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送年画送春联活动;二是切实改善柜面服务,集中整治环境卫生,推出一系列文明优质服务措施;三是设臵客户部,积极开展对公存款攻关活动,结合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方式改革,加强与财政局的联系和沟通,扩大县级财政代理乡镇财政专户在信用社的开户面;四是积极做好代收代付工作,组织辖内信用社代收中小学校学杂费,吸收存款842万元。通过以上措施,该社今年一季度的存款增长达到了历史新高,至今年3月底,各项存款净增11514万元,完成省联社下达全年任务的164.5%,大大增强了为‚三农‛服务的资金实力。
二、准确把握功能定位,解决信贷资金从乡镇不断流入城区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基层信用社偏离了‚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功能定位,热衷于将贷款投放于城区客户,而不愿对当地农户发放相对而言额度小、风险高、工作量大的农业贷款,导致大量信贷资金涌入城区,积聚了相当数量的跨区贷款和一户多头贷款,隐藏着较大的信贷风险。与此同时,日常工作中,不少信贷员以进城收贷收息的名义频繁活动于城区,‚走读‛现象严重,不能扑下身子抓好包干村的信贷支农及收贷收息工作,导致农民找人难、贷款难。为从根本上清除这种弊端,该社制订了《跨区、多头贷款的界定及清理指导意见》,组织人员对辖内所有跨区贷款和一户多头贷款进行了地毯式的清理,对清理出来的4196笔10074万元跨区及一户多头贷款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全部进行了划转。指导意见还明确规定:此次清理后,各信用社只能对社区内的客户发放贷款,不得再出现新的跨区贷款及一户多头贷款,否则,按有关规定从严追究经办人员和审批人员的违规责任,从而从制度上保证了各信用社将新增贷款全部投放于当地。据统计,今年1-4月份,该联社累放农业贷款5740万元,较大地满足了辖内农民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了城乡经济和谐发展。
三、执行差别利率政策,解决利率导向功能弱化的问题。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执行一成不变,基本上按贷款种类(农业贷款或是工商贷款)及贷款期限确定贷款利率,社员贷款‚利率优惠‛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口号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今年以来,该社顺应市场经济规律,改而执行灵活的差别利率政策。该社将贷款利率与贷款对象、贷款用途、贷款期限、贷款方式、客户信用状况等因素挂钩,按风险高低分别确定四大类(社员、非社员、优良客户、‚文明信用农户‛)、七种(农户小额信用
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及助学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住房按揭贷款、高档住宅及商用房按揭贷款)贷款的浮动幅度,并按贷款期限细分为五十二档不同的执行利率。在利率浮动区间内,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及助学贷款利率不上浮或少上浮;对社员和优良客户实行优惠利率;对‚文明信用农户‛执行低于其他农户同类同期限贷款10-30%的优惠利率;对除上述以外的其他贷款执行按风险状况、贷款方式等因素确定的浮动利率。通过执行差别利率政策,既增强了客户的成本核算意识,又强化了利率的导向作用,培养了客户的诚实守信观念,激发了向信用社入股的积极性,增加了利息收入。今年一季度,该社实现贷款利息收入818万元,同比增加86万元;实现利润192万元,同比增加121万元。
四、拓宽支农领域,解决支农服务水平层次不高的问题。随着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成长起来的种养大户、涉农龙头企业和洗脚上岸的个私业主对资金的需求日趋增长。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全方位解决‚三农‛信贷资金需求问题,该社把小额农贷管理模式移植到种养大户、个私业主和涉农企业上来,制订了《优良客户授信管理暂行办法》、《个体私营企业最高额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对有固定经营场所、守信誉、经营效益好的客户进行授信管理,给予优先、优惠的信贷支持。如该社向横寨乡贵康农庄、兄弟农庄、三鑫农庄发放400多万元贷款发展‚猪—沼—果‛生态农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向千秋食品有限公司发放2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建立甜柚和南瓜基地4个,发展成为‚公司+基地+农户‛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不但使该公司提高了产量,还带动了签约农户共同致富。在大力支持农业发展的同时,该社还积极支持市域经济的发展,对作为市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导力量的家俱、成衣、矿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加大了信贷扶持力度。如该社向洋山铜业公司贷款240多万元、向三英制衣公司发放贷款90万元、向鸿兴泰实业公司贷款150万元,既支持了这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又解决了周围农民就业问题。
五、建立贷款微机管理系统,解决管理和服务手段落后的问题。今年初,该社借鉴安义联社的先进经验,建立起了贷款微机管理系统,组织人员对辖内所有贷款录入微机管理。该系统集贷款证管理、贷款发放管理、贷款收回管理、利息管理、考核管理、柜台业务、会计处理于一体,利用该系统可以十分方便地处理贷款发放、本金收回、利息计算、形态调整、贷款查询等业务。该社还以此为契机,切实加强《贷款证》管理,除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贷款证》由基层社办理外,其它贷款《贷款证》一律由联社统一管理,所有办证申请均由联社系统管理员严格审核、把关,对原有拖欠贷款本息的客户不予办证,不予新增贷款,从而从源头上杜绝了跨区、冒名、化名、一户多头等违章违纪贷款,有效防范与控制了信贷风险。
第四篇:支农惠农报告
炉霍县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成绩斐然
——炉霍县农村信用社支持当地经济情况汇报
地处甘孜州北路炉霍县,平均海拔3600米,幅原面积57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4万亩,草原面积496万亩,森林面积122万亩,气侯寒冷、干燥,青稞、小麦是本地农民的主要农作物,牦牛是当地牧民的主要畜产品。全县下辖4个区,全县辖4区、1镇、15个乡、171个行政村。人口4.2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3.7万人,占总人口的88.10%,农牧户数7391户。
2007年,全县财政收入386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616元,城镇人均纯收入9316元。当地农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从事传统农牧业和采挖药材等副业,农牧民收入水平较低,属典型的农牧业贫困县。
位于鲜水河畔的炉霍县信用联社始建于1987年――2007年实行的是县乡两级法人的管理模式,原有法人机构5个,2007年末按照小额信贷组织模式改革的要求,经过机构整合现有县联社营业部和城关信用社两个营业网点。全辖在职职工25人,退休职工11人。
近几年来我县农村信用社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银行的大力支持下,立足区域经济特点,咬定支农工作不放松,强化内控管理,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能力,拓宽服务城乡经济领域,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经济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今年截止10月末,全辖各项贷款余额已达2766万元,较年初增长1835万元,其中三农贷款余额达2460万元,同比多增560万元;实现利息收入174万元,同比多增45万元。有效发挥了支农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作用,为建设美丽、和谐、文明的新炉霍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收到了农民增收致富、地方党委政府满意和信用社增效的“三赢”效果。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筑牢业务发展根基 业务要发展,内控需先行。一是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有一支坚强的领导班子才能带出一支作风过硬的队伍,才能创出一流的业绩。新的班子优化组合后,坚持每周五召开一次职工大会,对上阶段工作情况进行“回头看”,听取基层部门的汇报,研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措施,并安排布臵下阶段的工作。班子成员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凡事在班子会上进行沟通,集思广益,集体决策,形成了团结、进取、务实的领导集体,有效树立了班子成员在员工中的威信。
二、倡导优质文明服务,增强同业竞争实力
作为一个金融企业,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及,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取得同业竞争的制胜法宝。面对日益激烈的农村金融市场,该社牢固树立“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经营理念,积极开展特色服务。在坚持早其他各单位开门、晚其他各单位关门、中午不关门、节假日不休息”外,还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走出去利用农村信用社联系群众广这一特点优势,深挖储源。由于我们的真情付出,得到了大多数客户的理解和信任,从而降低了硬件设施落后,结算渠道不畅带来的负面影响,各项存款稳中有升。
三、唱响主旋律,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 一是在资金安排上、信贷投向上,我们坚持做到“三优先”原则——即:农业贷款优先、农户贷款优先、社员贷款优先。
二是把推进种养殖业发展作为支农工作的着力点。为了提高本食作物——青稞、小麦、豌豆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从2000―2007年全辖农村信用社投入信贷资金200余万元,推广新粮种种植100余亩,每亩提高单位产量100多斤。另外,我们还根据市场需要,配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牧民围绕市场发展商品经济走“市场+农户”的路子,据初步统计:1998——2008年上半年先后投入资金3900余万元,帮助农牧户1110多户饲养奶牛10000余头、牦牛20000余头,还支持大蓬蔬菜种植户10多户、支持养猪户8户养猪80余头、青稞酒酿制户3户,既丰富了当地“菜篮子”。又为农牧民致富增收、信用社增效找到了一条新路。三是及时作好春耕资金的投放,保证农业生产资金的需要。每年春耕到来之际,全辖信用社职工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备耕所需资金的投放工作,为了不误农时,我们及时做到早调查、早准备、早投放,在自己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措施,如向人行申请支农再贷款等,多方调剂资金,据初步统计:从脱钩以来截止今年上半年,全辖累计投放春耕农贷资金3000多万元,使上千户农户受益,占贷户的95%。其中帮助1300户农户前后购回种子352顿复合肥135吨,农药18吨,农机具2250多件(套),耕牛9000多头,有力的支持了春耕生产。其中近千户贷款购买了农用小四轮拖拉机来耕种土地,改便传统的耕种模式,有力地支持了春耕生产,保证了农户春耕生产的资金需要。
四是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002年我县联社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了业务区域广、经营效益好的城关信用社作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试点发放社进行试点,城关信用社根据辖内实际确定在洛秋乡、雅德乡、泥巴乡、卡娘乡,新都镇等群众信誉较好的四乡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在成功取得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2003年在全辖信用社在全县16个乡进行了推广,在推广过程中我们 努力做到四个到位: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宣传到位
要搞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和推广工作首先必须让农牧民明白小额信贷的运作方式及意义。为此县联社制定了宣传方案,一是联社向县委政府汇报,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并下文要求各区乡政府积极配合信用社做好贷款的试点和推广工作;二是通过召开群众代表大会设立咨询点,电视台制作宣传广告等广泛宣传,让农牧民家喻户晓。
2、农户经济档案建立到位
按照农户经济档案管理要求,也为了进一步掌握农户的基本情况,为评定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在社队干部的帮助下,深入农户家中了解农户经济情况、信用状况,并按户逐笔登记造册。到目前为止,全县建立了5000多户农户的经济档,建档面达80%,农户经济档案的建立大大缩短了信贷员的调查时间。
3、评定信用等级,核定贷款金额到位。一是经过试点后2003年各按照城关社的经验在相应业务区域内根据实际建立了信用乡、村,并成立了乡镇村干部组成的初审小组,初审小组负责对农户经济状况、社会信誉、偿债能力等进行评定;评定小组根据初审结果,综合评定出优秀、较好、一般三年等级颁发贷款证,核实贷款金额,优秀可以贷款5000元,较好可以贷款3000元,一般可以贷款1000元,凡评上信用等级的农户在规定范围内贷款需求,只需凭“二证、一章、两书”即:贷款证、身份证、个人印章、贷款申请书和贷款初审领导小组审查意见书(审查意见书必须对贷户目前经济状况,还款能力作出评价,对贷与不贷作出认定),随时到信用社办理核定金额内的贷款。
4、支持到位。为了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放得出、收得回,实现绩效双盈,我们还根据本地实际,鼓励农牧民发展特色种养殖、在药材生长季节采挖药材、目前投入的部分资金已发挥出效益。
由于小额信贷手续方便、快捷,适合当地农村以家庭承包为主的生产方式,深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为此我们根据农牧民群众需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今年1-10月末全辖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753万元,比去年多增加320多万元,使3000多户农牧户受益,占需求户78%,基本解决了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既解决了围绕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又给农牧民群众解决了生产生活短期资金需要,同时又降低了贷款风险,巩固了农村金融阵地。
五是创新农贷品种,延伸服务范围。除常规支农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外,我们还根据当地特点,积极开展助学、农村消费贷款等新品种,以满足农村贷款多元化的需求。据初步统计:从2002年以来全辖共投入农村建房贷款540多万元,使800多户农户搬进了新居;发放助学贷款50余万元,让100多名贫困学生圆了学习和升学之梦。
六是用好用活人行再贷款资金。从1998年开始,炉霍人行对我县在支农再贷款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截止2008年10月,我县累计使用支农再贷款3300万元,今年是使用支农再贷款最多的一年,目前再贷款余额1100万元。
回顾这些年的支农工作,从行社脱钩到现在,今我县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信贷资金经两亿,支农资金的合理分配使用,解决了大部分农牧民贷款需求,有力地支持了炉霍县域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农村经济“助推器”的作用,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农牧民的一致好评!
炉霍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二00八年十月二十九日
第五篇:四川省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探索与成效
四川省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探索与成效
《中国财政》2008年第22期
四川省财政厅农业处
近年来,四川省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财政收入大幅增长,财政支农资金总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的改革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但同时也面临着资金多头管理、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为此,四川省开展了以市县为基本单位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积极探索高效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之路。加强领导,强化部门协调。市县领导对支农资金整合给予了高度重视,资中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支农资金整合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审定支农资金整合试点方案,及时研究解决整合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仪陇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财政、农业、畜牧、水利、农机、扶贫、以工代赈、教育、卫生等17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整合支农资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和协调机制的建立,为解决财政支农资金多头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归并项目,打造整合平台。通过对支农项目的分类处理,明确支农资金的重点投向,达到统筹使用财政支农资金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比如,仪陇县根据“捆绑项目抓统揽,整合资金保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工作思路,在遵循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对现有资金进行适当归并,并以兔、生猪、果树、劳务开发等主导产业为重心打造支农资金整合平台,通过重点项目的实施带动支农资金的集中使用,从而实现了突出重点,科学统筹,整体推进,提高实效的目的。科学规划,突出使用重点。依据新农村建设规划,突出重点支农项目,形成资金使用合力。例如,仪陇县把群众普遍受益的项目作为优选项目,把低收入群体作为帮扶的主要对象,实行“项目民选,对象民评,资金民定”。在项目确定前,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决定,确定了“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环境”的建设顺序。再如,资中县围绕“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小康新村建设为切入点,以发展主导产业为目的,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确立了“五个区域化产业带”建设重点,支农资金主要投向农村主导产业、农村基础设施、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领域。
强化监管,严格资金考核。强化支农项目监管,建立严格、有效的支农资金使用效益考核制度。比如,资中县制定了支农资金整合管理办法,设立了支农整合资金专账,明确了资金的使用原则、管理办法、报账方式、监督办法以及奖惩措施等。同时建立了支农整合资金县级报账制,明确规定由县财政管理的资金,实行县级财政报账;由县级部门管理的资金,实行县级部门报账。德昌县在支农项目实施中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制、项目工程监理制,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执行县级财政保障制,由县财政局统一管理、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并实行会计电算化。
试点以来,四川省各地加大了对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达到了较大规模,取得了显著效果。
以资金集聚壮大支农规模。例如,仪陇县2006年充分利用财政部试点资金1000万元,有效整合各类涉农项目25个,整合资金17780.5万元。资中县2006年整合各类支农资金8937万元,加上农民自筹及投劳折资5244万元,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达到14181万元,实施支农项目25项。德昌县2006年也整合财政支
农资金516.58万元,其中,归并集中省、州资金451.58万元,县级财政资金65万元,同时还吸引其他渠道资金4795万元。
以项目集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支农项目为载体,集聚财政资金,引导民间资金投资新农村建设。例如,仪陇县突出“兴水修路、培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的工作重点,围绕交通干线网络,打造了一批对农民增收致富效果好、具有一定规模的兔业和水果产业等重点项目,有效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资中县投入了农业综合开发、旱山村集雨节灌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资金6450.6万元,户用沼气、农村便民道路建设等农村公共环境建设类项目资金490.2万元,三百工程、阳光工程等农业增效增收类项目资金921.9万元,农村医疗卫生、村级组织建设等农村公益事业类项目资金437.6万元。
以地域集聚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实行整村推进、重点扶持、梯次实施的办法,将财政支农资金向优势区域集中,快速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如,资中县通过项目整合,在双峰寺村共计投入建设资金970万元,其中项目整合资金610万元,农民投入资金及投工投劳折资360万元。德昌县在发展基础较好的德州镇大坪村8社,共整合人饮项目资金23万元,乡村道路建设资金42万元,农村沼气建设资金2万元,引导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86万元,农民自筹117万元,建成了1000个立方的供水站,道路、环境、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迅速得到完善。
以产业集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对优势特色产业进行资金集聚,极大地推动了主导产业发展,切实地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比如,资中县通过支农资金整合,初步建立了枇杷、塔罗科血橙、循环经济、鲶鱼、柠檬等五大现代农业产业带。德昌县整合支农资金和引导其他渠道资金共计5312万元,着力做大做强烤烟、蚕桑、甘蔗、早菜、畜牧、劳务输出六大支柱产业。尤其是促进了烤烟产业迅速发展,2006年全县种植烤烟7.7万亩,收购烟叶25.98万担,同比增长68%;烟农收入1.6亿元,同比增加1.05亿元,增长190%。
尽管四川省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试点过程中做了许多探索,取得了明显实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策效应还有待充分发挥。有必要在认真总结试点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
设立财政支农资金审批机构。当前各级各部门都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而项目的申报、审批又无统一渠道,使部分基础设施项目重复申报,而且支农资金多部门安排、多起渠道下达、多部门管理,造成资金零星分散,部门间统一协调难度较大。因此,有必要从中央到地方均设立财政支农资金审批机构,负责统一管理财政支农资金,享有涉农项目规划的审批权、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或审批权、支农资金的批准权,有关主管部门只负责项目的实施而不参与资金的安排。扩大地方对财政支农资金的自主权。上级投资主管部门过于强调投资计划、投资政策执行的严肃性,不允许随意改变建设内容、建设地点、投资方向和投资规划,使得支农资金整合时难以突破资金的使用性质,这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建议扩大县级在使用和管理财政支农资金时的自主权。中央、省级财政的支农专款只下达资金控制指标,由县(市)根据规划统筹安排使用,中央、省级财政着重加强项目的监管,原则上不再审批具体项目,充分发挥基层财政的支农决策作用。
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机制。大力促进资金的多元投入,解决农业投资过分依赖财政支农资金的问题。政府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改变目前单一的、直接的、无偿的财政支农投资方式,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引导作用,根据项目性质,采取财政补助、财政贴息、投资参股、以奖代补、贷款担保等灵活方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等各种经济成分从事农业投资建设。积极探索小型投资项目实行“以奖代投”的有效办法,按照“谁投资、谁管护、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明确产权职责,加强建后管护,解决产权不清、管理不善、效率低下等问题,不断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跟踪问效。要构建以财政部门为主导的多层次绩效评价体系,合理确定财政支农资金支出评价的目标、内容与程序,加强对支出的有效性考评,突出财务合规性,力争低投入、高产出,并通过不断的反馈和运用考评结果来实现提高支出绩效的目的。要把项目资金整合优化工作作为评价部门经济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确保项目数量不断增加,质量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