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

时间:2019-05-15 12:2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

第一篇: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

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

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更大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和促进社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推动经济社会谐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认识和不断增加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我办经过系统学习和整理,对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形成以及“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意义拟成此文,仅供学习参考。

一、实施“走出去”战略理论的构成我国“走出去”战略最早可以追溯到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也还是我们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也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我国较早时期的对外开放,侧重点是“引进来”,即引进国外资金、设备、科技和管理等。同时,邓小平同志对“走出去”也有阐述,早在1984年,在论及经济特区时,他就为特区定位,即“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要成为开放的基地”,既要率先引进所需,同时也要对外宣传改革开放的政策,展示、推销改革开放的成果,既“引进来”又“走出去”,实现双向开放与交流。1992年,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更多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引进先进技术”。1993年3月中共十四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行国际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在继续巩固和扩大欧美、日本等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其他国际市场。”1993年底,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十四大确定的“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进一步具体化了,提出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概念,指出: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开放型经济。“赋予具备条件的生产和科技企业对外经营权,发展一批国际化、实业化、集团化的综合贸易公司。”1996年7月26日,江泽民在河北省唐山市考察工作时提出:要加紧研究国有企业如何有重点有组织地走出去,做好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这篇大文章。次年的12月24日,江泽民在接见全国外资工作会议代表时,首次把“走出去”作为一个重要战略提出来,并把它置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1998年2月26日,江泽民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联系当时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谈到做好经济工作,增强承受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时强调了六点,其中一点就是实施“走出去”的战略。5月14日,他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上讲话呼吁:“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快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2000年1月20日,江泽民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谈到今后工作重点时,把抓紧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抓紧解决的七个重大问题之一加以论述。2000年3月7日,江泽民在参加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全体会议时,对“走出去”战略又有新的阐述。他指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2002年“走出去”战略写进了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对“走出去”战略作了进一步的论述,他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赋予企业更大的境外经营管理自主权,健全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监管机制,促进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新形势,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增强企业的技术和市场开发能力。至此,“走出去”战略在三代领导核心的推动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对完整的“走出去”理论体系,并得以在全国范围积极实施。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实践基础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诸多深刻变化。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上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同时也遇到了新问题新矛盾。“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正是基于当时我国经济运行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一是,我国主要产品产量已基本满足市场需要,需求不足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我国过去那种长期商品短缺的状况已基本改变,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生产能力过剩、供大于求的情况,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剩余。1993-1996年的宏观调控,使一度过热的中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同时又出现了通货紧缩趋势。1997年,与我国有着密切经济联系的周边国家相继发生金融危机。这场亚洲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一个直接负面影响,就是我国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空间受到较大的压缩。这一系列矛盾造成了当时国民经济运行中急需解决的一个焦点问题,那就是如何积极开拓市场,扩大有效需求。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确立了扩大内需的方针,同时也把眼光投向了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拓。

二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造成大量产品积压,影响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提高。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普遍存在“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的现象。地区经济结构雷同,不少行业生产能力明显供过于求,产品严重积压。不少企业经济素质和效益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力,生产经营困难,亏损严重。因此,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必须果断地抓紧进行结构调整,否则就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那么,怎么调整经济结构?江泽民同志把眼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他多次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三是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区域性生态环境形势严峻。改革开放20年来,由于我国正处于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经济高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加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落后,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资源、环境、生态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199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积极培育和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问题。那么,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呢?他指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同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结合起来。从国内市场看,当前要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同时进一步拓展城市市场。从国际市场看,要在继续保持和拓展西欧、北美、日本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非洲、拉美、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以及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市场。”

三、实施“走出去”的重大战略意义

第一,实施“走出去”,有利于我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能源资源,在国际能源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战略态势。

能源资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努力实施全球资源战略,鼓励本国公司到海外勘探开发矿产。其实质是以国家支持为后盾,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开拓地缘区位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以获取质优价廉的矿产资源,保证本国资源需求。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较少。我国主要能源资源的人均占

有量,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煤炭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耕地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水的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天然气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5%,石油的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各种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将进一步增长,我国将面临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双重压力,能源资源形势将更为严峻。我国能源资源的这种国情,迫切需要在能源资源的发展方面有战略考虑。在这方面,除了坚持节约高效、科技先行、多元发展等之外,积极地“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加强国际能源资源合作,使我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能源资源,在国际能源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战略态势,应当成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实施“走出去”的重要战略意图。

第二,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各种跨国公司,使我国获得重要的国际市场份额,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个世界性的社会化大生产网络已经形成。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主要载体,是全球化时代配置资源的主体,是各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主力部队。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的讲话中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全球现有五万三千多家跨国公司,它们控制了全世界生产的百分之四十,贸易的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六十,技术贸易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对外直接投资的百分之七十,技术专利的百分之八十。这种发展趋势表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各国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集中体现在跨国公司的实力和竞争力上。江泽民同志在阐述“走出去”战略时,反复强调只有积极地“走出去”,“才能由小到大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跨国公司,以利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

第三,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吸收外国先进技术,提高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我国主动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吸收外来资金,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技术素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也有一个事实不能忘记,那就是发达国家的对华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很抵。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对华投资一直倾向于采用独资方式,技术保密措施极为严格。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告诫的:“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上有些最先进的技术是买不来的。”相比之下,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是获得国外先进技术更为有效的途径。

十几年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已经从起步阶段进入一个较快发展阶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农业“走出去”是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走出去”弱势的产业,同时也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产业,实践证明,引进的是先进管理、先进科技和资金,而“走出去”是利用资源和市场,其发展潜力是无限的。2006年,国家商务部、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提出了国家关于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若干意见。吉林省委、省政府把实施农业“走出去”做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吉林省农业大省的先导优势,全力推进农业“走出去”步伐,中俄农业合作稳步发展,中菲农业合作进展顺利,中苏、中缅、中津、中朝、中赞等国农业合作已经起步。可以预见,吉林省委、省政府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意义必将历久弥深,越发彰显。

第二篇: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在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方面,我国通过大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加快了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并且相当一部分产业,企业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内外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国内相对饱和的市场已不再满足它们的需求。“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经济结构加快重组的新形势,因为只有实施“走出去”战略才能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发展开放经济。

关键词:对外投资国际竞争力国内市场 战略实施

一.发现问题: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背景

㈠. 国际背景分析

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已形成了以知识为基础,以金融活动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跨国公司为依托的新格局。到1998年为止,全球只有六万多家的跨国公司,它们在国外的五十多万个分支机构,总共占全球产值的25%。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和世界经济发生了影响深远的重大变化。一是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格局重新“洗牌”,所有的国家都感受到了由此而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巨大压力。各国政府不得不重新估量自己在新的世界大格局中的地位,认真思考如何在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更加市场化的世界中生存发展。各国政府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课题:调整发展战略,变革体制,夺取新的战略主动权。二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短缺经济的结束引发传统产业出现了普遍的过剩,开拓国内外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随着入世谈判的进展,中国开放的大门进一步加快了开启的速度。国界对国际竞争的屏蔽作用越来越小,国内企业不仅面临着发展空间受到挤压的危险,还面临着丧失本土生存空间的可能。同时,就业的压力、资源保障以及生态环境的制约比以往更为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在当今全球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则都在提醒着我国企业应打开国门,做出去投资。

㈡. 国内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在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方面,我国通过大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加快了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并且相当一部分产业,企业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内外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国内相对饱和的市场已不再满足它们的需求。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来,我国在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方面有较大盈余,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基本保证。过去的20年我国对外开放更多的是倚重“引进来”战略,通过实施“引进来”战略,获得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资金和管理经验,加快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从中我们学到了相关的知识,积累了经验,为我国迈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一.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

㈠.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投资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特征的新时期。对于轻纺、家电等产业的进口替代,这类产业中的许多企业及其产品在激烈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规模扩大,实力也增强了。因此,在国内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政府有必要引导和推动这类产业和企业面向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增强自身的能力。

㈡.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投资是企业充分利用国外资源的需要

㈢.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但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许多资源面临着需求量日益增长的进口压力。如果仅单纯依赖一般进口贸易,则易受到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而主动出击,走出国门,进行资源开发型投资,将可以使我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主权。在利用国外技术方面亦如此,可以通过在发达国家设立开发中心,及时掌握最新科技动向并开发出适应国际市场趋势的高新技术产品。

㈣.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投资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走境外加工贸易之路是企业国际化经营,进而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必经之路。我国目前已有一些颇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如海尔,也以这种方式“走出去”,开始其漫长的国际化,跨国化的征程。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上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国际市场上也必将有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只有在国际竞争中不断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才是国内企业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正确战略选择。

㈤.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投资是企业扩大出口,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的需要。

对于一些在国内市场达到相对饱和的企业来说,在国外投资办厂,是使其持续经营的一个重要策略。一味的扩大出口,其实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空间是有限,也难以长久地占领已有的市场并扩大市场份额。在国外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国内产品和原材料的出口。由于境外加工贸易的内在特征,利用得好,就有可能成为我国扩大出口贸易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㈤.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投资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中国企业跨国投资可以对东道国经济发展做出相应贡献。因为中国企业投资,向东道国输入资本和先进的技术,能够增强其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可以增加当地就业和税收。另外,中国企业也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丰富的产品。联合国贸易发会议指出:跨国公司投资在东道国每获得1美元利润,就会给东道国带来3美元的流入以弥补。因此,企业对外投资能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还可以增加两国的贸易来往,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感情,进而加强两国间的关系。

三.实施“走出去”的可行性

㈠.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可享有诸多投资方面上的优惠

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贸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根据WTO的贸易自由化基本原则,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将限制和取消关税壁垒,取消歧视待遇,提高本国市场准入程度。境外投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我国企业跨国投资,使得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地域不断扩大,市场不断扩大,所参与国际竞争也将得到比之前更

公平的待遇。

㈡.过剩生产能力及贸易保护要求国内发展相对成熟的产业“走出去”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在轻工、机电等在国内竞争非常激烈,利润微薄,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而通过出口扩大市场常常遇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因此,对这类企业完全可通过“走出去”的方式转移部分过剩的生产能力。目前,中国已被联合国评为新兴的海外投资国。有数家公司被联合国列入来自发展中国家最大的50家跨国公司行列。中国,有一批优秀企业,如海尔集团、上海广电、格兰仕、森达等,都已不同程度地走向跨国经营。

重温江泽民主席于1998年在中共十五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要有领导有步骤地组织和支持一批有实力有优势的国有企业走出去,到国外,主要是到非洲、中亚、中东、中欧、南美等地投资办厂。从事境外加工贸易,扩大出口,实现成熟产业的国际转移。”可以进一步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决心,为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产业升级,培育中国本土跨国公司具有重要意义。

㈢. 充足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升值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 我国企业能大量对外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国家的足够的外汇储备。近年来,我国外贸连年顺差,年吸收的外汇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外贸顺差和外资的流入使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并出现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不仅为中国企业大量进行海外投资提供了资源基础,同时也解决了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好手段。

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不仅使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有了资金保证,同时不断增长的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又顺差使得人民币汇率不断出现升值的预期和压力使得我国在汇率政策上面面临严峻两难境地。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情况下,国外资产变得相对便宜,则可进一步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尤其是海外并购的发展,日本1985年日元升值后的表现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㈣. 政策性金融支持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目前,我国公司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在资产规模,资金实力,创新实力等方面还存在先天不足,企业往往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很难“走出去”。为此200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进出口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有关问题的通知》为国内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信贷支持,有效地鼓励和促进了企业“走出去”,取得了良好结果。一是专门开办境外加工贸易贷款,海外投资贷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贷款等业务品种,利用出口信贷等条件优惠的政策性资金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帮助一部分企业解决了“走出去”所需德 资金问题。二是把对外援助与“走出去”结合起来,利用我国政府对外优惠贷款支持国内企业在受援助国投资建厂,承包工程,合作开发资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开辟了渠道,扩大了市场。三是根据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需要,对某些国家提供了条件优惠的出口买方信贷业务,有力地推动了国内企业“走出去”的项目的实施。

四、实例分析——海尔与TCL海外投资战略模式的比较

海尔实行国际化战略延续的是著名品牌战略的思路,根据这个思路选择的是“先难后易”的国际化途径,集中精力攻发达国家的市场,先在发达国家创牌子,然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在发展中国家销售产品。与之相反,TCL集团把越南作为推进国际市场的第一站,企业经营管理之全过程、全方位都由TCL自身主导,越南市场具有投资不大、运作成本低、风险小等特点,同时像越南这样一

个人口规模、经济形态的国家,极有可能是在今后的国际化进程中所要面对的主流目标市场。

企业选择“先难后易”思路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后,通过与强手竞争,容易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积累发达国家的市场经验,如果能在国际市场上占到一定的市场份额,其销售业绩会相当客观。企业选择“先后难”战略首先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也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本地竞争对手弱,其他的跨国公司在本了也未必具有竞争优势,投入少,风险也比较小。空间在跨国经营时采用何种战略,一般取决于公司的实力和目标。

总之,对外投资对促进,带动出口贸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是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目前还不具备进行大规模对外投资的能力,但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以境外加工贸易及资源型对外投资作为重点是切实可行的选择。“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经济结构加快重组的新形势,因为只有实施“走出去”战略才能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发展开放经济。

参考文献:

[1] 李亚: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路径选择,企业活力,2006年第7期

[2] 袁靖波 刘明霞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路径和模式探索,企业活力,2006年第9期

[3] 霍庆生 赵乾峰: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几点思考,商场现代化,2006年3月总第461期

第三篇: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

十六大已经确定了“走出去”战略。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

1.“走出去”是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必由之路

2.“走出去”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

3.“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

4.“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后国际扩张的必然选择

“走出去”则是以中国的公司为主导,服务于中国公司战略的一种跨国整合模式,我们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当前,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

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第一,在更加市场化、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国家必须考虑,通过具有宏观影响力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对外投资,提高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势并改善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关系。第二,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70%的情况下,国家必须考虑通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扩大对外投资两个轮子,主动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迈进,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无论从中国为全球制造产品,还是自身工业化、现代化的需要,都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对外投资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

第四,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分享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必须考虑新的发展空间。在外资企业走进来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各自发挥优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将是一种必然的现实。

第五,在跨国公司利用自己实力,重组中国优势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也应利用跨国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以自己的比较优势重组他国产业和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以获得市场份额和技术开发能力。在这过程中,壮大自己,培育与经济大国相匹配的跨国公司。

第四篇: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

1.“走出去”是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必由之路

2.“走出去”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

3.“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

4.“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后国际扩张的必然选择

“走出去”则是以中国的公司为主导,服务于中国公司战略的一种跨国整合模式,我们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当前,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

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第一,在更加市场化、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国家必须考虑,通过具有宏观影响力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对外投资,提高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势并改善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第二,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70%的情况下,国家必须考虑通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扩大对外投资两个轮子,主动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迈进,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无论从中国为全球制造产品,还是自身工业化、现代化的需要,都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对外投资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

第四,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分享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必须考虑新的发展空间。在外资企业走进来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各自发挥优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将是一种必然的现实。

第五,在跨国公司利用自己实力,重组中国优势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也应利用跨国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以自己的比较优势重组他国产业和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以获得市场份额和技术开发能力。在这过程中,壮大自己,培育与经济大国相匹配的跨国公司。

第五篇:走出去战略概述

“走出去”战略概述

2011年NO.2 研究与探讨 作者:于晓 矫磊“走出去”战略又称国际化经营战略,是指中国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对外劳务合作等形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强国战略。

一、“走出去”战略构想的提出及其演进

1979年8月,国务院提出“出国办企业”,第一次把发展对外投资作为国家政策。由此开始尝试性的对外直接投资。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扩大出口,国家实行了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装配业务的战略,《关于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的意见》出台,提出了支持我国企业以境外加工贸易方式“走出去”的具体政策措施。

2000年3月的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期间,“走出去”战略正式提出。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走出去”战略的最终明确,首次明确提出“走出去”战略,并把它作为四大新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城镇化战略、人才战略和“走出去”战略)之一。“走出去”战略在“十一五”期间得到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 “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论述,标志着我国“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开放向纵深发展。随后,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 调,要进一步简化各类审批手续,落实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符合国外市场需求的行业有序向境外转移产能,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 海外并购,深化境外资源互利合作,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质量。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的成果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果。据商务部提供的数字,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2003年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我国境内投资者 共对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截至2010年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588亿美元。其主要特点是:

(一)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和行业分布日趋广泛。

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分布在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大部集中在亚洲。对北美、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的直接投资增幅最快,非洲和拉美是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业务增幅最大的地区。

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专业技术服务成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主要集中在建筑、交通运输、电子通讯、石油化工和电力行业,外派劳务人员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建筑等行业。

(二)境外加工贸易业务发展较快。

境外加工贸易类投资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近一半,主要集中在轻工、机械、建材、电子、纺织服装等行业。已有一批大型项目建成投产,华源、万向、远大空调、新希望等国内企业已逐步在国外站稳了脚跟。同时自2006年始,中国在境外兴建50个经贸合作区,从事国内较为成熟、竞争激烈的产业如家电、机 械五金、制鞋、资源能源、区域市场贸易、边境综合贸易加工等,从事以上产业多为民营企业。

(三)经营主体队伍迅速壮大,大型企业作用明显,民营企业地位提高。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有色建设、中水产、黑龙江森工集团等大型资源类企业已成为我国开展跨国经营的主力。海尔、TCL、春兰等一批有实力的工业企业已初步建立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具备了跨国公司雏形。目前,我国已有数千家企业具有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

(四)经营方式日趋多样,经营层次逐步提高。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由最初的货币投资、实物投资向跨国并购等方式扩展,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取入股及股权置换等方式对外投资。我国企业到境外收购销售网络、许可证、技术专利、建立研发中心和工业园区的做法也日益增多。

对外承包工程上,工程总承包已成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主要方式,并逐步向BOT方式等更高层次发展。

三、“走出去”战略的政策支持框架

(一)简化对外投资审批,完善监督管理。国务院2004年7月作出的《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了项目审批制度,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 制。这一年,我国对外投资项目也从审批制向核准(备案制)发生根本性转变:中方投资3000万美元及以上资源开发类境外投资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核准,中方投 资用汇额1000万美元及以上的非资源类境外投资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核准,上述项目之外的境外投资项目,中央管理企业投资的项目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备案,其他企业投资的项目由地方政府按照有关法规办理核准。国内企业对外投资开办企业(金融企业除外)由商务部核准。2009年3月,商务部发布了《境外投资管 理办法》,进一步下放了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权限,简化了核准手续。

在出国人员管理方面,外经贸部、外交部、公安部2002年3月联合发布了《办理劳务人员出国手续的办法》,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劳务人员出国审批手续。

(二)简化手续、放宽对外投资外汇管制。

国家外汇管理局2004年发布的《关于跨国公司外汇资金内部运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还允许境内成员企业利用自有外汇资金以及从其他境内成员公 司拆借的外汇资金,对境外成员企业进行境外放款或者境外委托放款,大大缓解了境外公司运营资金和外汇使用的瓶颈。2006年7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彻底取消 了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和购汇额度的限制,有力地推动了“走出去”战略的贯彻实施。

(三)财税金融政策扶持。1.政府专项资金支持。2007年商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和全国工商联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若干意见》,规定符合 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可享受境外加工贸易贷款贴息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以及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对外承包工程项 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等的支持。2.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为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作为中国政策性银行的国家开发银行自从1998年以来,与其他国内外机构合资设立了四只产业投资 基金,即中瑞合作基金、中国-东盟中小企业投资基金、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和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模式操作,通过与中资企业 在境外成立合资公司,以此为投资平台共同投资项目。

3.信贷支持。2004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中国进出口银行等颁布了《关于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的通知》,每年安排“境外投资专项贷款”,享受出口信贷优惠利率。国家外汇管理局2005年8月发布的《关于调整境内银行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性对外担保管理方式的通知》将融 资性对外担保由原来逐笔报外管局审批,改为余额控制,促进了对外投资便利化,银行为境内机构提供的融资行对外担保不再需要逐笔申请核准。以上信贷政策主要 是面向国有大企业。

此后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若干意见》在信贷政策上逐渐给予民营企业以国有企业同等待遇。

4.税收政策。我国现行对外投资税收政策主要包括分国限额税收抵免、所得税减免政策、关税优惠、境外投资企业遇有自然灾害等问题的处理。但是现行对外投资税收政策只是零星的散布于某些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中,没有形成体系;税收优惠的方式也主要是减免税,间接税收优惠较少乃至没有,形式单一;间 接抵免的规定基本为空白。

5.保险支持。2001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这是我国目前唯一专门承办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其资本来源为 国家出口信用保险基金,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2005年,商务部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联合出台了《关于试行出口信用保险专项优惠措施支持个体私用等非公 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通知》,采取具体措施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

(四)公共服务。

商务部近年来提供了多方面的公共服务。一是信息服务。陆续推出了《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承包工程国别 产业导向目录》和首批20个国家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二是人才教育和培训。近年来,委托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组织对我国的跨国经营人才进行培训。三 是维护企业的海外合法权益。商务部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经贸混委会机制,签订了127个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与一些国家正在商签自由贸易 区协定,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就加强互利合作签订了政府间的协定。为了对“走出去”的企业保驾护航,商务部正在构筑境外安全网络、制定了应急预案,完善了 境外纠纷和突发事件处理办法,建立了全国外派劳务援助机构。

四、海外华侨华人是助推“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力量

数千万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借重的重要力量。2006年,国务院侨办主办的第四届“世界华人论坛”即以“实施走出战略—海外华商企业与中国民营企业的合作与发展”为主题,各地侨务部门都将为“走出去”服务列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国有大型企业尤其是能源资源类、金融类、通信类企业往往担任了“走出去”开拓者和先锋的职责。我国非公有制企业都深处竞争激烈的行业,相对国有 企业更具有进取和竞争精神,开展跨国经营对其可以更好地起到规避贸易壁垒、扩大出口、转移过剩产能、调整产品结构、利用国外资源、突破要素制约、拓展国外 销售网络、借助国外人才治理提升企业管理和技术层次、提高品牌知名度等积极作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非公有制企业必将作为国有企业 的补充和替代者,在国际竞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走出去”的非公有制企业的企业家也将成为我国未来的重要侨务资源和侨务部门的服 务对象。

政府的职责在于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智囊团体提出意见建议,中介机构则提供以市场为导向的信息服务。从目前情况看,“走出去”战略的上述角色分 配结构已经比较完备,侨务部门要在“走出去”战略实施中占有一席之地,做出实际贡献,必须要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期 真正贴近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

(作者分别系国侨办经济司投资协调处处长、干部)

下载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坚持文化走出去战略

    坚持“走出去”实施海外战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既是发展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需要,也是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形象、维......

    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当今社会,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知识经济”已经进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科学包括社会科学给社会生产和......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从目前进展情况来看,无论在政府层面还是在企业层面还存......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精选五篇)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内容摘要:清朝历史的惨痛教训早已告诉世人,闭关锁国政策必将导致一个国家无法适应世界潮流,处处挨打,最终失去生存空间。20世纪70......

    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作为**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的民营企业已有了迅猛的发展。XX年,全市民营企业共实现总产值4905.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2%。毫无疑问,民营企业已成......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考(大全5篇)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考20***283 西方经济学 黄珊 开放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中国......

    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作为**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的民营企业已有了迅猛的发展。2007年,全市民营企业共实现总产值4905.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2%。毫无疑问,民营企业已......

    中央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

    中央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一、中央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基本途径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在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提出的重大举措。 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