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简介以“1+4”管理带“1+N”联动 全力构建区域化团建工作新格局
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简介以“1+4”管理带“1+N”联动 全力构建区域化团建工作新格局
X区人民路街道办事处成立于XXXX年X月。辖区面积XX平方公里,下辖X个社区居委会,现有常住人口XXXXX户XXXXX人,辖区内分布商业网点XXXX个,个体工商户XX家。街道团工委下辖XX个直属团支部,其中X个社区团支部,XX个非公企业团支部(规上企业团支部X个、小微企
业团支部XX个),在册团员XXX人。
为切实推进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提升街道共青团工作整体水平,发挥街道共青团“桥头堡”作用,人民路街道团工委立足辖区商贸区集中、商户多、流动人员密集和服务管理难度大的实际,以区域联动为核心,以功能区块为经纬,以志愿服务为矩阵,以扶危济困为节点,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联动式共建”的团建工作模式,将辖区驻地单位、商业街区、商户进行横向、纵向交叉组合,推行“X+X”管理模式,建立“X+N”联动包抓机制,在此基础上创新实施“服务联办、卫生联管、文化联谊、宣传联搞、治安联防、消防联查、贫困联助、教育联办”的“好八联”团建联建共建模式,初步形成了以街道团工委为核心、社区团组织为基础、辖区全体青年团员为主体、辖区单位团组织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区域化团建新格局。
一、以区域联动为核心,整合团建资源
以红星社区为基点,广泛吸纳区域范围内的辖区单位、华 1
欣商场、贺兰山商业大楼等XX家单位以及影响较大的青年自组织骨干,成立区域共建委员会,制定落实轮值主席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工作通报机制、激励约束制度。实行“X+X”管理模式,“X”即街道团工委,“X”是指服务对象的两大版块,一块即辖区机关事业单位,一块即步行街贺兰山商业大楼等X家大型企业、凌锐针织等XX家小微企业和XX家个体工商户,实行纵向联合,整合资源要素,形成整体合力。在此基础上建立“X+N”联动机制,“X”即一个网格服务团队,由各社区团支部牵头,“N”即在网格内纳入共建单位、青年社会组织及志愿服务队伍等群体,实行横向联合,实现各共建单位间工作联动、人员互动、资源流动、组织牵动、创新驱动促进区域内基层团组织和团工作的全面活跃。
二、以功能区块为经纬,增强协作意识
根据区域内青年集聚领域、青年群体特点、资源分布、行业分布多元化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打造了社会组织功能区、楼宇创业功能区、商圈休闲购物功能区等功能区块。通过加强对“爱之行志愿者协会”等X个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服务、引导,将其发展成为团组织的重要力量,延伸了青年工作触角,加强了青年社会组织领域的凝聚力;创新启动“岗位银行”项目,对辖区企业、驻地单位的用工需求和就业信息进行动态掌握,筛选后将空缺岗位储备至岗位银行,在此基础上各社区团支部开展送“人”到岗,送“岗”到人的“存贷”工作,目前已向辖区未就业青年发布XX家企业用工信息,主办了一场大型青年就业招聘会,帮助XX名青年实现就业,夯实了共青团服务楼宇创业的功能地位;通过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岗
2位能手”创建及和谐商业街、诚信服务店、最美青工等评选,打造具有商圈特色的区域文化,提升商圈休闲购物功能区团的活跃度。各功能区块在独立运作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协作,构建立体网络,实现对区域青年的全面覆盖。
三、以志愿服务为矩阵,扩大团的影响
围绕全市“创城”主题,结合辖区群众现实需求,街道团工委广泛动员驻地单位、共建单位、辖区青年群众深化志愿服务,打造项目品牌。成立了“阳光助力”、“爱心牵手”等XX个青年志愿者队伍,对辖区群众开展“四色服务圈”分类服务计划(红色家庭需每天到家探望一次,黄色家庭一周探望一次,蓝色家庭半月探望一次,绿色家庭每月必须服务一次),创建了“三帮一”(即:“一帮一”、“众帮一”、“残帮孤”“认领一个困难残疾家庭”)、上门服务、爱心日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打造工作矩阵网络。充分调动辖区群众及青年志愿者主观能动作用,实现了以老养老、以残扶残、居民互助的自我服务模式,涌现了“钥匙哥”王欣、“饺子嫂”赵晓东、“竹杆妹”王丽玲、“做饭叔”马季华等一批广受称颂的青年志愿服务典型,打造了“和谐号”义务理发队、老年人“SPA养生馆”、“XX°红飘带”等一批广受好评的志愿服务项目。今年以来,辖区内共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XXX次,服务总工时XXXXX小时,参与青年数XXXX人次。
四、以扶危济困为节点,社会共织“爱心网”
在关注弱势青少年工作中,街道团工委充分发挥辖区商业集中、商圈活跃的优势,依托“阳光助力”、“爱心牵手”等扶弱济困志愿项目,广泛发动辖区共建单位和各类企业,积极参
3与到服务弱势青少年的活动中,共织“爱心网”。X中天广告公司在得知辖区青年王丽玲长年瘫痪在床的事情后,主动捐款XXXX元为王丽玲购置一台电脑,让她在家里也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热心市民雷军、任山主动为社区残疾人艺术团及志愿者服务队捐款XXXX元;佰德隆商贸有限公司每到各类节庆日,都主动联系街道团工委为辖区困难群众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X亿群矿业集团连续五年捐款XX万元,受益群众达XXX人;通过典型示范,辖区XX家企业自发开展助困活动,在三八、五四、六一等节目纷纷上门慰问贫困青少年XXX余人。去年以来,辖区各类社会组织累计捐款捐物XX多万元,帮扶残困群众XXXX余人,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第二篇:努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努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索耀乐
《 人民日报 》(2012年10月09日18 版)
区域化党建,就是把一定的区域范围作为整体,对各领域党建工作实行统筹规划、通盘部署、协调联动、整体推进。开展区域化党建,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传统的党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新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适应形势,在探索中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理念。近年来,包头市立足于破解基层党建工作中的新问题,积极探索各领域党建协调互动的有效方法。2009年10月,市委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意见》,为基层党组织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工作依据。在实践探索中,包头市逐步形成了开展区域化党建的工作理念。一是明确目的。区域化党建要推动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不断融合,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目的。二是理清思路。区域化党建应包括“城市区域化党建”和“城乡区域化党建”(即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两个方面。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要经过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阶段,最终实现城乡党建一体化的目标。三是抓住关键。以“统筹”、“联动”作为推进区域化党建的主要手段和实现形式。四是强化保障。必须有人力财力支持,搞好硬件建设,搭建各类党组织沟通交流的平台,承载区域化党建理念。五是落实责任。市委和旗(县、区)委是抓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市级层面主要是抓宏观、抓规范、抓督导。旗(县、区)级层面主要是抓落实、抓创新、抓提升。
统筹联动,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区域化党建的核心是“统筹”和“联动”,包头市在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以“三级统筹、三力支撑”为重点的工作机制。所谓 “三级
统筹”,就是在城市搭建旗(县、区)、街道(镇)、社区三个层面的统筹平台,推进区域内的沟通协调和资源共享。在旗(县、区)层面,以地区性党建工作联席会为载体,建立区域统筹的宏观协调机制。在街道(镇)层面,以非建制性“区域党工委”这个包头市独创的“大党工委”制度为载体,建立共驻共建的具体操作机制。在社区层面,全面改建社区党委或党总支,并实行社区“大党委”制度,完善协调运行机制和服务群众机制。所谓“三力支撑”,就是发挥建制性党组织的核心力,非建制性党组织的联动力和街道社区“三有”(有人有钱有场所)为重点的保障力作用。在形成以“三级统筹、三力支撑”为重点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基础上,包头市推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重点抓住了两个切入点:一个是大力开展城乡党组织联建活动。推行以产业关联为纽带、资源互享为基础、双方受益为目标的非建制性联合党组织设置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另一个是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将其作为承载统筹城乡工作理念、落实统筹城乡工作措施的载体。注重实效,提升区域化党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包头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区域化党建全面提升了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区域化党建工作通过统筹的办法,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联动起来共同推进,破解了党建工作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难题。比如,区域党工委的建立,既保证了街道党工委在街道区域各项事务中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也切实增强了驻区单位参与区域事务管理、推动区域共建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二是区域化党建为基层党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找到了着力点。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契合了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总要求。旗(县、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等建制性党组织的核心力加强了党的领导;非建制性党组织的联动力推动了社会力量的协同配合;街道社区“三有”为重点的保障力强化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三是区域化党建提高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目前,包头市已建成18个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搭建起了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综合平台,在推
动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很好的承载作用。城乡各类基层党组织的广泛联建,使城市资源不断向农村流动,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作者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第三篇:创新机制 凝聚青年 构建区域化团建新格局
创新机制 凝聚青年 构建区域化团建新格局
新乡市牧野区荣校路办事处团工委
(2014年7月7日)
荣校路办事处位于新乡市区中部,南临卫河,西至和平大道,北至宏力大道,东至牧野区政府,辖区面积 2.6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大专院校1所,中小学校4所,科研机构1个,行政事业、执法服务单位27个,共计33个辖区成员单位,辖区人口42726 人。街道下设4个社区团支部、1个机关团支部和3个非公企业团支部,自管团员189人,团青比例34.4%,“推优”入党占团员入党比例为100%。
近年来,荣校路办事处团工委坚持围绕“党建带团建、团建助党建”长效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团组织网格化管理体系,不断探索和完善基层团组织体制机制载体和区域化团建管理服务体系,巩固办事处团工委的中枢地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团建活动,共青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一、切合实际,努力构建党团组织立体网络
办事处团工委始终坚持“管理有序、服务有力、协调有方”的原则,将辖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的青年力量有重点、全方位地发动起来,逐步建立健全辖区内党团组织建设,实现党团共建、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网络健全。
(一)依托社区团支部,强化网格基础。
办事处4个社区全部建立团支部,制定了完善的组织机构、领导制度、服务流程、活动章程,每个支部均由社区干部担任支部书记,下设专门人员具体负责辖区青年团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依托网格化管
理,社区团支部工作与各网格党建、团建工作紧密结合,发挥网格党小组长、楼院长、楼栋长的作用,关注青年各方面的需求,全面掌握辖区情况,实现了青年先锋、居民共建、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联合非公企业团支部,促进资源整合。
办事处团工委指导、协助辖区3个非公企业建立了团组织,其中清江鱼馆团支部规模较大、青年员工素质较高,但党员人数少,办事处团工委通过将员工骨干发展为团员,将团员发展为员工骨干,建立了与非公企业共赢的发展新模式。辖区非公企业依托团组织,引导青年职工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念,汇聚社会正能量,并积极开展青年文化交流活动,一方面提升了企业管理服务水平,另一方面非公组织也逐步形成了“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共建共荣局面,团组织体系不断向基层一线延伸,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为企业党员发展和党组织成立创造了条件。
(三)组织辖区学校团支部为阵地,凝聚青年力量。
利用辖区稳重、三中、东干道小学、畅岗小学等完善的学校团组织体系,发挥校园团支部的阵地作用,努力打造“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团建文化氛围,帮助青少年在团组织的引领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突出重点,注重增强团组织生机活力
荣校路办事处团工委始终坚持团干队伍建设的主体作用,在队伍建设方面做到“讲重点、求实效”,以优秀团干队伍引领广大青年投身社会、干事有为、积极奉献,较好地发挥党的后备军作用。
(一)“推优”选任,实现团干选拔优良性。
办事处团工委以区域化团建工作为契机,遵循 “推优”原则,面向机关、社区、学校、非公企业公开选拔团委委员等团组织骨干。针对团组织干部制定了严格的选拔标准:确实热心青年事业,自愿从事团的工作;在特定社会领域具有较高威信,对青年群众有较大影响;重点从各领域优秀青年中选拨,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纳入选人选才视野的既有机关青年干部,也有行业骨干精英;既有重点学校负责同志,也有“两新”组织领军青年,真正实现了任人唯能、全面选拔。
(二)注重学习,实现团干培训多样性。
为提升团干部责任意识,提高团干部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作用,办事处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一是深入基层了解青年需求,通过调查研究、基层调研明确培训学习的重点、要点和难点,结合实际制定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的培训计划;二是通过远程教育课堂、学习例会、网络团校、送外培训、团干例会等平台,对团干部进行时事政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培养。2013年共组织团干培训6次,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严格考核,实现团干队伍高素质。
建立了明确的团委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实施基层团建工作目标管理,做到考核看工作、评价有依据、结果有运用。考核内容既包括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等基本工作项目,又包含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和基层团组织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的特色工作项目,并具体量化为考核分数,年底参与办事处整体考核。
三、凝聚青年力量,积极开展各类活动
在区域化团建过程中,以办事处以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为基础,利用团组织资源优势,注重搭建多功能活动平台,开展各类青年参与的活动。一是认真按照团区委要求,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之间
开展“面对面”活动,组织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辖区共青团员40人,召开调研会议,结合工作实际,针对青少年权益保障、安全教育等方面问题,发放调查问卷40份,分析整理共梳理出20条建议,收到良好效果;二是认真开展“传承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宣传活动,组织辖区团员20人,到陵园广场进行义务劳动及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60余份,收到群众好评;三是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系列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为未成年人开展自护教育和法律宣传,为辖区老人居民进行健康检查,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提供复健辅导和物资帮扶等,服务群众达1000余人;四是根据青年专业特长、兴趣爱好,适应青年需求,组织开展乒乓球赛、羽毛球赛、主题征文、户外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拓展青年展示才华的舞台;五是组织各非公企业团支部大力开展管理知识竞赛、青年沙龙等企业支部特色活动,充分展现了团员青年们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力出一份力,力献一份情”的勃勃生机,在团组织的文体活动中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六是办事处团工委组建了青年团员志愿者服务队,根据他们的特长分为法律援助、就业指导、环境治理、医疗服务等特色支志愿者队伍,不仅拓宽了青年展示自我、服务群众的舞台,而且树立了新时代青年的良好形象。
在今后的工作中,办事处团工委在团区委和街道工委的领导下,将继续深入探索和研究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开创工作新局面,实现区域化团建工作的新发展。
第四篇: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沈阳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综述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沈阳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综述
沈阳市现有街道党工委137个,社区党组织1086个,街道社区自管党员20万余名,在职党员22万余名。近年来,沈阳市委以创建全国一流街道社区为目标,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通过夯实基础、整合资源、创新管理、优化服务,构建起全覆盖、广吸纳、高效能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全面提高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沈阳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加速全面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基固本,构建社区党建保障体系
多年来,沈阳市委始终高度重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市委主要领导经常带队调研并统筹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相继出台了10余个政策性文件,逐步形成了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实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的“三有”基础建设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沈阳市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努力打造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在“选”的环节,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打破身份、地域限制,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100多名社区党组织书记。目前,沈阳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2岁,大专以上学历达94.5%。
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平均为每个社区投入4万元社区工作经费,为街道社区开展党建工作提供经费支持。还确立了党建工作项目155 个,累计拨付项目资金249万元,激发了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近3年,按照社区公共用房使用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的标准,全市社区公共用房面积新增6万多平方米,平均面积达到487平方米,其中市内五区平均面积超过600平方米,并统一设置了以社区办公室、文化图书室、体育活动室、警务室、党员活动站、卫生服务站、房屋维修站和社区服务大厅为标准配置的“4室3站1厅”配套设施。
创新管理,打造共建共享新模式
随着城市管理重心的不断下移,各街道社区党组织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组织、促共建、抓载体、重示范。实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并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扎实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深化“三建三送”活动,大力促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区域内的全覆盖。
各街道社区党组织坚持“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逐步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引导辖区内共建单位参与街道社区建设。广泛开展在职党员“四进四建”活动。目前,全市在职党员已有18.1万人在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登记,共设立在职党员责任区、责任岗5043个,成立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642支,为社区居民群众办好事实事6.1万件次。
今年,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市委动员全市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加自觉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并以建立“创先争优促振兴群英谱”活动为依托,选树了一批看得见、立得 住、叫得响、容易学的先进典型,在全市街道社区中巡回举办群英谱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百余场,听众达3万余人。
凝心聚力,共筑惠民服务大平台
全市各街道社区党组织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察民情、顺民意、惠民生、重奉献。在全市建立了街道社区党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走访联系社区居民群众制度和“两代表一委员”社区接访联系群众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收集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受理职责范围内的各类社区服务事项。
同时,在全市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三帮扶三推动”活动,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中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全市市直机关处(科)室党支部共与1086个社区党组织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建立结对帮扶档案,定期开展帮扶活动。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沈阳市还大力推进志愿者服务、代理服务、惠民行动。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党员义工队伍8000多支,有党员和群众志愿者10万余人,已累计提供志愿服务56万人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8.9万件,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全面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归宿感、幸福感。沈组依 本报记者 梁馨月创新管理,打造共建共享新模式
随着城市管理重心的不断下移,各街道社区党组织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组织、促共建、抓载体、重示范。实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并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扎实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深化“三建三送”活动,大力 促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区域内的全覆盖。
各街道社区党组织坚持“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逐步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引导辖区内共建单位参与街道社区建设。广泛开展在职党员“四进四建”活动。目前,全市在职党员已有18.1万人在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登记,共设立在职党员责任区、责任岗5043个,成立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642支,为社区居民群众办好事实事6.1万件次。
今年,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市委动员全市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加自觉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并以建立“创先争优促振兴群英谱”活动为依托,选树了一批看得见、立得住、叫得响、容易学的先进典型,在全市街道社区中巡回举办群英谱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百余场,听众达3万余人。
凝心聚力,共筑惠民服务大平台
全市各街道社区党组织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察民情、顺民意、惠民生、重奉献。在全市建立了街道社区党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走访联系社区居民群众制度和“两代表一委员”社区接访联系群众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收集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受理职责范围内的各类社区服务事项。
同时,在全市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三帮扶三推动”活动,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中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全市市直机关处(科)室党支部共与1086个社区党组织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建立结对帮扶档案,定期开展帮扶活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沈阳市还大力推进志愿者服务、代理服务、惠民行动。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党员义工队伍8000多支,有党员和群众志愿者10万余人,已累计提供志愿服务56万人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8.9万件,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全面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归宿感、幸福感。
(来源:沈阳日报,沈组依,记者 梁馨月)
第五篇:雁北街道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实施方案
雁北街道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区关于探索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的具体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组织设置全覆盖、组织领导区域化、组织管理双重性”要求,全面推行区域内党组织之间的“联建、联动、联系”机制,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整合区域内各种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为手段,以充分发挥区域内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各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为推动街道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目标任务
以“三有一化”(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为工作目标,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区域党建工作,共同促进区域和谐稳定、科学发展。
三、组织构架
按照“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有利于实现资源整合,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原则,构建“1+3”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即1个街道“大工委”,党工委领导下设置行政组织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企业综合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居民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3个工作机构。各组织成员名单如下:
街道大党工委:
在保持街道党工委职能和委员职数不变的基础上,组建雁北街道“大党工委”,工委班子由15人组成,书记、副书记和街道党工委委员8人为专职,其余5名兼职委员从驻区单位、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中产生。
行政组织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 组 长:曹建平(街道办事处主任)成 员:张宏斌(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费芳洲(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朱凤华(街道劳动保障所所长)
宗 静(街道司法所所长)
刘 琼(街道党政办主任)马 炜(街道综治办主任)安希明(街道城管办主任)
(辖区行政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企业综合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 组 长:陈瑜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成 员:(街道工会主席)
吕雁军(街道党政办副主任)李文芳(街道经济办主任)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负责人)
居民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
组 长:冯兰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副书记:刘 琼(街道党政办主任)
张 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
邓铁军(中河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赵 婷(雁滩路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王 博(雁滩大桥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
四、工作职能
街道大党工委:讨论和决定街道建设与管理、发展与改革、社区居民自治、“城中村”改造、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全面领导和统筹协调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
行政组织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协调解决街道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实现共驻共建共创共赢。
企业综合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街道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及驻街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换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及驻街企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居民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指导各社区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做好居民的文化、体育等服务的工作。
五、实施步骤
雁北街道充分学习借鉴其他街道的成功经验,结合街道的党建工作实际,拟分三个阶段进行区域化党建工作。
1、筹备阶段(2011年5月底前)
抽调专人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摸底,登记单位、负责人、资源共享等相关信息;组织机关、社区、辖区单位、“两新”组织召开筹备、动员宣传会议;利用黑板报、专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区域党建工作,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2、实施阶段(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
(1)按照“1+3”模式完成区域党建组织网络和工作网络建设,覆盖辖区内各类组织、各个领域,基本形成区域化党建体系。
(2)打造“三项”区域党建工程。一是共建工程。开展“支部结对共建”、“党员结对帮困”、“党员进社区”等活动,构筑区域共建体系。二是服务工程。开展“党员承诺制”、“志愿者服务”活动,打造街道区域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三是民生工程。按照“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富我为”的服务方针,提升党员志愿者服务水平。
(3)创评区域党员“五星”主题活动。通过创评“诚信之星”打造倡导诚信经营之风;通过创评“服务之星”提升服务群众意识;通过创评“双带之星”,鼓励下岗党员带头创业,带动下岗职工就业;通过创评“慈善之星”树立爱心人士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典型;通过创评“共建之星”推动区域文明共建工作深入开展。
(4)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宣传典型,扩大影响,使党建工作做到整体推进、共同提高。
3、深化阶段(2011年6月以后)
不断完善和创新区域化党建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例会、汇报、建议案、统筹协调、考核监督等五大制度,建立健全双向服务、结对共建、党群联动和资源共享等四大机制。街道“大工委”和各协调委员会在若干党建制度或机制中,形成具有雁北创新特色的党建制度或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和探索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
五、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区域化党建工作有序推进。街党工委成立区域化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和督查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区域化党建试点工作由街道党政办负责组织协调。
2、理顺内部关系,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四项制度。建立健全4项制度,逐步理顺关山街区域党组织内部关系,完善区域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各项例会制度,包括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各级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并定期召开。二是建议案制度,规范行政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企业综合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居民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定期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深入了解、及时解决区域内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向街道“大工委”提出合理化建议。三是统筹协调制度,充分发挥区域大工委在居民区党的工作中的统筹作用和综合协调作用。四是考核监督制度。街道“大工委”定期对三个协调委员会进行检查督促,确保工作落实。
3、创新活动载体,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动机制。建立健全4项机制,不断创新以组织联建、活动联动、资源共享为特色的区域党建活动载体。一是双向服务机制。动员单位党组织、社区党组织、“两新”组织党组织之间广泛开展双向服务,提升社会和谐度。二是结对共建机制,促进社区、行政机关和“两新”组织之间共驻共建、统筹共建的互动机制。三是党群联动机制。有效整合工青妇等群众组织资源,实现信息联动、工作联动、服务联动。四是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党的资源、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资源共享体系,提供资源上的保障。
4、广泛宣传动员,优化区域化党建工作社会氛围。将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宣传教育作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促进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顺利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注重树立典型,加大舆论引导和宣传力度,及时推广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全社会普遍关注、共同参与区域化党建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