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国税部门固定资产管理调研思考
财务管理是国税机关行政管理的重点部位,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笔者结合近几年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对基层国税部门资产管理谈谈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当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特点
据2007年底数据显示,房县局固定资产账面原值1292万元,其中:房屋建筑
物类资产总额875万元,占总资产的67.72%;一般设备类资产总额413万元,占总资产的31.97%;其他类资产总额4万元,占总资产的0.31%。
从固定资产使用状态看:在用资产1140万元,占总资产的88.24%;闲置资产152万元,占总资产的11.76%。
从固定资产分布情况看:局机关资产868万元,占总资产的67.18%;管理一股资产93万元,占总资产的7.20%;管理二股资产30万元,占总资产的2.32%;计划统计股资产113万元,占总资产的8.75%;稽查局资产36万元,占总资产的2.79%;撤并4个分局闲置房屋资产152万元,占总资产的11.76%。
从资产分布特点来看:一是集中性。资产主要集中在城区,而城区占用资产为88%,机构收缩后除房屋外,资产管理相对集中。二是实用性。房屋及建筑物等不动资产与其他资产所占的比例基本符合实际,分别占67.72%和32.28%。三是合理性。局机关资产与其他单位资产基本合理,局机关资产占67%,人均占有资产5.1万元;其他单位资产占33%,人均占有资产3.5万元(不含闲置资产152万元)。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践
(一)强化了管理基础。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先后制定了《房县国税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程》等系列制度,财务部门、管理部门建立健全了固定资产明细账,对达到标准的物资严格依规定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未达到标准的办公用品作为低置易耗品管理,资产购置、变动、处置严格按程序执行,杜绝资产漏记、错记等现象的发生,确保了固定资产数据的真实、完整、及时。保障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
(二)监控了资产底数。建立了监察、人事、财务核算等部门监交体系,坚持实行调离岗位手续清,对调出、离退休、外出学习以及岗位变动等各类人员,规定必须到资产管理单位办理交接手续,同时,定期开展资产清理检查,通过四次大规模资产清查工作,保证了全局固定资产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真正做到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有效地防止了资产流失。
(三)健全了信息网络。全系统所有资产全部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和网络版财务管理软件进行核算,还建立固定资产使用单位、使用保管人员、存放地点信息字典库, 在资产的进口环节即购置采购管理、中间环节的资源合理利用与配置管理、出口环节资产的处置报废等方面严格管理,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集中化和网络化管理,有效解决了统计数据不及时、不准确和资产闲置浪费的问题。
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观念淡簿。个别单位和少数干部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前清后乱”的现象,对资产管理不十分重视,认为固定资产是大宗物品,只要购置了,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谁也不敢随便拿走,且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只核算使用价值,不核算经济价值,这种想法导致思想上忽视固定资产管理。
(二)资产账目不准不实。有的单位固定资产台账不完善,存在账实不符、时间不清、品名不明、金额不准等问题;对新购置、新调整的资产没有及时入账或不入账;对每年清理中的盘盈盘亏的资产不及时调账;对报废、转让、借用给其他单位的资产没有及时报告县局,造成资产账目不实。尤其是省、市局对口调拨配置资产,如稽查、计统、财务、信息中心等部门调配或奖励的专用设备,多数资产调拨单没有随同设备传递,没有配备清单,也没有调拨单,经办人员领取后未登记就直接使用,很容易造成资产的私占和流失,也容易造成财产调换。
(三)资产增减缺乏监督。有的交接不办手续,有的增加不入账,有的处置不销账,有的变动不调账,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心中无数,家底不清。对个人使用和保管的资产,如办公桌椅、棕床、usb盘等资产,因工作变动而“物随人走”,部分单位办理固定资产移交凭印象移交而不进行实物核对,造成事后相互扯皮。
四、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应当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执行资产账物管理规定,促进资产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一)树立“三种观念”,增强管理意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工作衔接和配合,不仅是财务部门对价值的核算的控制,它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为此,要树立资产就是资金的观念,克服“只管使用,
第二篇:基层国税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财务管理是国税机关行政管理的重点部位,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笔者结合近几年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对基层国税部门资产管理谈谈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当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特点
据2007年底数据显示,房县局固定资产账面原值1292万元,其中:房屋建筑
物类资产总额875万元,占总资产的67.72%;一般设备类资产总额413万元,占总资产的31.97%;其他类资产总额4万元,占总资产的0.31%。
从固定资产使用状态看:在用资产1140万元,占总资产的88.24%;闲置资产152万元,占总资产的11.76%。
从固定资产分布情况看:局机关资产868万元,占总资产的67.18%;管理一股资产93万元,占总资产的7.20%;管理二股资产30万元,占总资产的2.32%;计划统计股资产113万元,占总资产的8.75%;稽查局资产36万元,占总资产的2.79%;撤并4个分局闲置房屋资产152万元,占总资产的11.76%。
从资产分布特点来看:一是集中性。资产主要集中在城区,而城区占用资产为88%,机构收缩后除房屋外,资产管理相对集中。二是实用性。房屋及建筑物等不动资产与其他资产所占的比例基本符合实际,分别占67.72%和32.28%。三是合理性。局机关资产与其他单位资产基本合理,局机关资产占67%,人均占有资产5.1万元;其他单位资产占33%,人均占有资产3.5万元(不含闲置资产152万元)。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践
(一)强化了管理基础。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先后制定了《房县国税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程》等系列制度,财务部门、管理部门建立健全了固定资产明细账,对达到标准的物资严格依规定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未达到标准的办公用品作为低置易耗品管理,资产购置、变动、处置严格按程序执行,杜绝资产漏记、错记等现象的发生,确保了固定资产数据的真实、完整、及时。保障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
(二)监控了资产底数。建立了监察、人事、财务核算等部门监交体系,坚持实行调离岗位手续清,对调出、离退休、外出学习以及岗位变动等各类人员,规定必须到资产管理单位办理交接手续,同时,定期开展资产清理检查,通过四次大规模资产清查工作,保证了全局固定资产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真正做到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有效地防止了资产流失。
(三)健全了信息网络。全系统所有资产全部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和网络版财务管理软件进行核算,还建立固定资产使用单位、使用保管人员、存放地点信息字典库, 在资产的进口环节即购置采购管理、中间环节的资源合理利用与配置管理、出口环节资产的处置报废等方面严格管理,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集中化和网络化管理,有效解决了统计数据不及时、不准确和资产闲置浪费的问题。
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观念淡簿。个别单位和少数干部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前清后乱”的现象,对资产管理不十分重视,认为固定资产是大宗物品,只要购置了,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谁也不敢随便拿走,且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只核算使用价值,不核算经济价值,这种想法导致思想上忽视固定资产管理。
(二)资产账目不准不实。有的单位固定资产台账不完善,存在账实不符、时间不清、品名不明、金额不准等问题;对新购置、新调整的资产没有及时入账或不入账;对每年清理中的盘盈盘亏的资产不及时调账;对报废、转让、借用给其他单位的资产没有及时报告县局,造成资产账目不实。尤其是省、市局对口调拨配置资产,如稽查、计统、财务、信息中心等部门调配或奖励的专用设备,多数资产调拨单没有随同设备传递,没有配备清单,也没有调拨单,经办人员领取后未登记就直接使用,很容易造成资产的私占和流失,也容易造成财产调换。
(三)资产增减缺乏监督。有的交接不办手续,有的增加不入账,有的处置不销账,有的变动不调账,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心中无数,家底不清。对个人使用和保管的资产,如办公桌椅、棕床、usb盘等资产,因工作变动而“物随人走”,部分单位办理固定资产移交凭印象移交而不进行实物核对,造成事后相互扯皮。
四、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应当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执行资产账物管理规定,促进资产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一)树立“三种观念”,增强管理意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工作衔接和配合,不仅是财务部门对价值的核算的控制,它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为此,要树立资产就是资金的观念,克服“只管使用,淡化责任”的错误思
想,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要树立盘活就是增效的观念,把现有的财产盘活,变“死财产”为“活宝贝”,科学利用闲置资产,增强资产使用效率;要树立监督就是管理的观念,推行民主公开的监督管理机制,定期通报资产清查情况,将资产管理好、监督好、使用好。
(二)抓住“三个环节”,强化资产管理。从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使
用、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程》和《采购管理工作规程》执行,用制度来约束随意性,堵住资产流失的漏洞。一是抓好固定资产处置工作。对达到报废年限的,或者虽未达到报废年限,但实际上已损坏无法修复的资产要按规定程序办理处置审批手续,及时销账;二是抓好固定资产调整工作。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变动、调拨要及时登记账卡,严格实行“谁使用、谁保管”的制度,对使用公物过程中发生被盗、丢失、毁损等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赔偿责任。同时,建议上级局对基层局无偿调拨资产时要随同设备传递资产调拨单,以便及时入账,确保资产管理信息的及时、完整、有效;三是抓好固定资产移交工作。对于因人事变动离开原岗位的职工及时督促其办理交接手续,避免管理和使用环节脱钩,保证资产账账、账实相符。
(三)巩固“三个基础”,促进规范管理。首先是基础信息。要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网络财务管理软件业务使用规范》的有关规定,定期整理资产账目、资产卡片、资产年报、资产图片、资产调拨单等基础资料,按资产名称分类、分项编号,做到一物一号一卡;按谁用、谁管、谁负责维护保养的原则,把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头,使每台(件、套)设备有专人保管,丢失损坏有人负责;建立固定资产保管、使用和维护保养管理卡,做到一物一卡管理到部门。其次是严格管理。实行固定资产定期清查,每年开展一次固定资产盘点,采取资产管理单位自查,财务部门复查,领导小组抽查的办法,对照固定资产账(卡)核对实物,盘盈的及时入账,盘亏的要查明原因,报废、报损需要处置的报财务部门,按照处置权限分别报批,真正做到分账与总账相符、账目与实物相符。与此同时,要将资产管理责任纳入综合考核,与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挂钩,按月考核按月兑现,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第三是数据备份。每个会计后,岗位人员应做好计算机系统中固定资产数据备份工作,将数据复制两份到光盘上,注明时间、内容、操作员姓名等,同时还要在异地服务器上备份,以防止光盘损坏数据丢失。
第三篇:基层国税党务工作发展调研思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组对党务工作的指导,找准党务工作与税收业务工作最佳结合点,推动基层党务工作科学发展,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一、**县国税局机关党务工作现状及存
在问题
**省**县国税局党办自2007年8月成立以来,在市、县局及当地直属党委的领导下,坚持“围绕税收抓党务,抓好党务促税收”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和促进了税收中心工作的开展。2008年7月1日,在**县庆“七一”暨党务工作会议上,该局机关党委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县委政府的表彰。但由于基层党办成立时间较短,党务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同志认为国税部门是税收业务部门,税收业务工作是“硬头货”、党务工作是“橡皮筋”,有重业务、轻党务的思想,党务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一是对党务工作的认识不统一。有的认为党务工作很有必要,有的认为党务工作可有可无,还有的认为党务是一种“包袱”,是做虚功,应付考核与检查。二是就党务抓党务,行政工作与党务工作两张皮,认识和做法上都存在不到位的情况,难以找到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的结合点。三是党务开展活动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由于没有真正认识到党务工作的重要性,致使党务工作经费少、活动场所少,工作上人手少。对机关党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了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衔接机制不顺畅。一是管理关系脱节。市局成立了机关党委,县局也成立了党办,但市局机关党委与县局党办分属不同的地方党委领导,其关系是松散型的指导关系,责权不挂钩,约束力不强,工作很难统一开展。二是监督职能缺乏。党组织对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缺乏监督,对党员、尤其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缺乏必要的措施,呈现“上级不容易监督、同级不愿意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的状况。同时,由于党组掌握着行政和人事大权,部分同志认为,“凡事有党组决策把关,党务工作做多了会越权越位、被人误解,工作少干为妙”。
(三)党内生活不丰富。部分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不灵活,仅满足于政治说教、催交党费,继承不够,创新不多。理论学习方式单一,满足于开会、学习、传达文件、一般号召,基本上是灌输式的书本教育;工作方法单调,习惯于照搬、照抄上级文件、坐等上级指示。
(四)模范作用未发挥。个别党员放松了思想改造,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淡化,大局观念、全局观念不强,未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未能在工作实践中处处起表率作用,思想和工作表现落后于普通群众,甚至差距不小。个别党员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再创佳绩的积极性,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满足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群众形容“党员非党员,只差几块钱”。有的党员不讲理想讲实惠、不讲贡献讲索取,生活上追求享受,工作上讲究排场,思想上脱离群众,严重影响了其他党员和群众,挫伤了不少党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党组织的整体形象受到歪曲和影响,削弱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几点建议
(一)突出党务工作重要作用。加强国税党务工作,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为税收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要紧密结合税收中心工作,在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的前提下,把党务工作放到税收工作的大局中去谋划,从基层国税实际出发,找准党务工作的着力点,以党务工作推动国税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单位领导要牢固树立“不抓党务是失职、抓不好党务不称职”的观念,从讲政治的高度推进基层国税党的建设,带头采取切实措施,从根本上消除“重业务、轻党务”的思想,把党务工作与税收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基层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国税工作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以国税事业发展和纳税人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党务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的效益标准,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避免“单打一”和“两张皮”。
(二)健全党务工作管理机制。一是理顺管理关系。鉴于国税部门行政上实行中央垂直管理,党务工作能否实行垂直管理?笔者认为,党务工作至少应该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如此,便以省以下部署任务、开展工作时,将业务工作与党务工作同下达、同开展、同检查、同考核。二是强化规章制度建设。强化基层党务工作责任制,形成党组统一领导、党组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党务干部抓落实、层层有责任、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基层党务工作目标管理,把基层党务工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量化考核指标,硬化考核标准,强化考核措施,加大奖惩力度,真正把基层党务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到实处;完善基层党务
工作的各项制度,如学习培训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和干部政绩制度、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工作制度等,规范系统党务工作的开展,按照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开展党务工作,避免各自为政、形式主义现象的发生。三是严格党内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扩大党内民主,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增强党员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
权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拓展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和群众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和自上而下的监督结合起来,提高监督效能;严肃党纪,按照党章和党的纪律要求,及时查处违纪案件和腐败行为,决不姑息迁就。
(三)完善党务工作方式方法。一是服务中心工作。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党务促经济的意识,坚持把党务工作与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找准党务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作为行政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党务工作要主动围绕党组工作中心思考问题、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努力做到党组想什么我们抓什么,党组抓什么我们落实什么;及时向党组报告上级党组织关于党务工作的要求,积极主动地争取党组对党务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及时反映基层党员、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做好统一党员和干部职工思想,在中心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坚持虚实结合。一方面,要以虚促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与干部职工交心做朋友,摸准他们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要以实带虚。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三是创新工作方式。党组织要由领导型变成服务型,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工作方式要多样化,结合本部门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务活动,不断使党务活动具有感召力;工作方式要规范化,把党务各项工作纳入规章制度,用制度和党规规范党的工作;工作方式要精品化,大力培养、推广先进典型,通过示范作用,带动和提升党务工作水平。
(四)增强党员教育工作实效。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积极开展寓教于乐、寓教于情的党员教育活动,丰富党员教育内容,提高党员教育效果。在教育内容上,要持续不断地推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推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引导、帮助党员干部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有关情况,正确领会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增强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加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使党员干部了解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教育方式上,除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教育方式,如以会代训、讨论交流、自学等方式外,要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知识竞赛、专题培训班、专题研讨班、专题讲座等;要重视和发挥革命教育基地的作用,组织和引导党员参观革命圣地,重温党的历史,缅怀先辈业绩,继承革命传统,发扬优良作风。此外,可积极创新教育方式,如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群众手牵手”等多种活动,将党的温暖献给广大群众;开辟“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岗”等,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警醒党员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办税服务窗口推出“党员服务在线”、“党员服务伴你行”等贴近纳税人的服务品牌,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党的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在活动中体现党的先进性。
(五)切实注重党员队伍质量。党员是党组织的一分子,其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党的形象,影响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除切实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外,笔者建议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严把党员发展关。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发展党员,严格履行党员发展的各项程序,把符合条件的群众发展到党内来。要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在发展党员问题上,成熟一个,才能发展一个,确保党员质量。另一方面,实施戒勉谈话制度。对思想工作落后、未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离党组织的要求相差甚远的党员,组织上要对其实施戒勉谈话。戒勉谈话一年一次,两次戒勉谈话后无明显改观的,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党内警告处分一年后无明显改观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依次类推,直到开除出党,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在具体工作中,结合每年必须开展的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实行末位戒勉。
(六)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党务干部是党务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务工作的成效。首先,党务干部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贴近党员实际开展工作;要增强党务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认识到做党务工作与做其他工作一样,只有分工和职责不同,没有孰轻孰重之分;要结合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特点,创新思维观念,创新方式方法,克服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理直气壮地抓党务。其次,要加强党务干部党务素质培训。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以会代训、党校办班集中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强化党务干部党务培训,提高思想素质,丰富党务知识,更新工作方式方法,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使党务工作干部真正成为懂行、能干的党务工作专家。再次,党组要关心党务干部。要加强对党务干部的指导,给党务干部出题目、压担子,帮助理清思路、抓住机遇、树立信心;要积极为他们创造学习、交流、轮岗条件,使他们开展各方面的交流合作与协作;要关心党务干部政治上的成长,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调动党务干部的积极性,把党务各项工作做好。
第四篇:完善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核体系思考
完善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核体系思考
完善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核体系思考
从2014年10月份起,国家税务总局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正式运行,该系统是总局绩效管理的延伸,在保留总局功能的基础上,整合省、市、县多级考核模式,实现上下贯穿的绩效管理新模式,将涵盖绩效计划、过程管理、绩效考评、结果运用、汇总分析、系统管理等。新的考核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现代管理手段,在评价、激励税务工作人员,增强基层国税部门活力和竞争力,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税人员考核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新的考核系统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一蹴而就。因此完善和发展合理的、科学的、可行的国税部门综合绩效考评体系将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笔者拟在从国税部门新的绩效考评基本内容入手,重点探讨当前我县国税部门综合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一、当前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
尽管基层国税部门采取的各种考评办法在税收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很多问题上认识还不充分,经验积累也不够。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综合绩效考评工作的深入推进,当前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评内容过于笼统,内容针对性不强而不易把握。当前国税干部考核的内容按照公务员法规定设置主要有德、能、勤、绩、廉5项,但是考评的内容规定过于笼统,大都较为抽象,缺乏定量指标的设计。从表面上看,每一项考核内容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极大的包容性,是对国税干部综合素质的全面要求。但这种概括性和包容性的另一面就是过于笼统、空泛,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准则。大而化之的考评要求多,粗线条地考评标准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评标准少,使得考评者在操作时难以把握“尺度”,无所适从,只能是泛泛考评。
2、考评措施和方法粗放而不易操作,考评有失公正公平。目前县国税绩效考评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考核方式单一。考核主要采取述职、测评、查看资料等静态考核方法,致使考核者对干部情况的了解较多地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应有的深度,考核结果缺乏准确性。二是考评定性有余,定量不足。没有很好地将定性和定量评估结合起来,考评往往是凭经验、凭印象、凭感情,缺乏数据支持和科学分析。三是考评计分标准不科学。目前国税部门工作考评采用“扣分制”,工作中出现错误就扣分,不干不出错不扣分,这样,每个国税工作人员所干的工作不论多少,简单或复杂,只要不出差错就不被扣分,工作能力与工作效果得不到全面评价,考评显然有失公正公平。
3、考评评价流于形式,未达到约束与激励效果。目前,基层国税基本上没有建立正常的评价机制,随意考评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有一些国税部门为了避免在考评过程中出现“冲突”,本着“和”为主的思想,考评中出现了个个都是高分的情况。考评由管理手段蜕变成安抚工具,使得考评评价流于形式,难以真正起到奖优罚劣的作用,考评激励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二、原因分析
当前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评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1、岗位职责不明晰,绩效目标不明确。近年来,各级国税部门尽管在明确岗位职责上下了很大功夫,国家税务总局也制定了统一的《税收执法责任制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范本》,明确了国税部门执法岗位的工作职责,划清了岗位间工作联系与界限。但在实际工作中,定岗明责工作却不容乐观,表现在:一是岗位设置不科学。基层税务部门未能根据基层工作需要来设置岗位。二是定岗明责不合理。虽然设定了岗位,也规定了相应职责,但实际工作中都是“遵照”领导意见安排工作,一些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同志屡屡“冲锋陷阵”,相反一些工作态度不端正、上进心不强的同志则“心安理得”,在这种情况下岗位职责与个人工作已没有太大关系。由于岗位设置缺乏科学性、规范性,职责不明确,导致绩效目标也就无法明确。
2、尚未健全合理的考评指标体系,绩效衡量不准确。税收管理模式改革后,国税部门除组织收入外,大部分工作主要是服务工作,其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难以进行准确量化。除部分纳税业务有明确的办理时限规定外,税收法律、法规极少对税收工作标准进行量化规定,其考评标准不好掌握。同时,基层国税既有税收业务工作,又有行政管理工作,两者性质不一,考评的标准必然不同。而且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务都有不同的素质要求,然而由于没有一个具体的考评指标体系,这些的绩效衡量就像是用一把没有刻度的尺子,绩效考评肯定不能准确评定。
3、绩效考评配套管理措施未跟进,绩效考评欠力度。绩效考评是评价国税干部工作是否出色的重要工作,其结果需要得到运用。考评结果与奖金分配、福利待遇、晋升调配、培训机会等挂钩才能起到激励作用。离开考评结果的运用,考评制度即成为形式。目前基层国税部门尚未建立以绩效为基础的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绩效考评没有与政治待遇上的荣辱、职务上的升降、经济上的奖惩直接挂钩,导致绩效考评无力。
三、完善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评体系的思路
国税部门的绩效考评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紧密结合国税部门特点和现有管理基础,大胆借鉴企业及其他组织已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做法,灵活运用现代绩效考评理论,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规范和健全的岗责体系,确保绩效目标的科学合理性。随着税收改革的不断深化,税收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提高国税部门的绩效考评水平,必须建立科学的岗责体系,优化工作流程。只有有了科学的岗责体系和合理的工作流程,才能针对岗位和工作流程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科学构建国税部门岗责体系,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思想,按照新征管模式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法律法规赋予税务机关的职责与权力为依据,以量化细致的工作规程为基点进行规范和健全。
2、制定量化、细化的个人考评指标体系,确保绩效标准的可操作性。绩效考评指标是进行绩效考评的基本要素,是绩效考评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也是建立综合绩效考评体系的中心环节。基层国税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人员担任的职务与应履行的责任(岗位职责)各有不同,职能各异。因此,在个人绩效考评指标的设置上,应坚持“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尽量细化”的基本思路,以各部门岗位职责为基础,依据全面性、针对性、操作性、适应性的设计原则,细分、量化考评指标,多方面构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3、探索科学的考评方法,确保绩效考评的客观公正性。
考评方法是实现考评目的的手段,不确定科学的考评方法就难以达到考核目的。绩效考评要做到客观公正,在考评方法上必须纵横结合,综合衡量,才能保持考评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一是实行日常、季度和考评相结合的“一体化”考核模式。将考评方式分散进行,考评结果集中计算,增强了考评的准确度和信服力。二是引入多维考评方法。历年来国税部门组织考评的主体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或本级由单位领导及办公室、人事部门组织的考评领导小组。由于种种原因,或上下级接触频繁,掺杂感情色彩,或涉及考评主体的管理职责及连带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绩效考评的公正性。因此,绩效考评应走出自己考自己的模式,提高系统内部考评主体素质的同时,面向社会和服务对象(纳税人)。引入外部参评机制,扩大绩效考评的主体范围,将考核面拓宽为上级、平级、下级、外部的多角度评价模式,实现对被考核人的立体考核。三是实行人工考评与机器考评相结合。目前,国税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很快,数据已实现省级大集中。国税系统的税收管理工作基本上是依托计算机系统进行运作,工作的事务是也可以记录与衡量的。为切实减少考评中人为的主观随意性,积极探索人机相结合考评方式,探索建立计算机考评系统,考虑在计算机中建立每个岗位和干部的工作日志和工作底稿。每个干部要对每天完成工作数量在计算机中填写工作底稿和工作日志,包括涉税文书及相关资料,然后由监控人员按照质量要求从计算机中汇总考评,自动生成考评结果。这样既避免了考评统计口径不一致的问题和人为的扣分因素,又可以节省考评时间和人力,还可以体现计算机考评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考评必须立足实际,深入研究,渐进推行。一个好的考评系统对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建立公共服务型税务机关、挖掘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能当前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不然。
第五篇:对国税部门执行力的调研思考
执行力就是贯彻落实上级决策、方针政策的能力,落实重大工作部署、工作目标的能力,狠抓责任落实、完成任务的能力。国税部门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国税收入,国税部门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收入质量,影响着税收调节经济和组织收入职能的发挥。
一、高度认识提高国税部门执行力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国税部门执行力是行使工作
职能的本质要求。国税部门是政府部门的主要组成部门之一,其一言一行代表政府执行公务,其形象的好坏,事关政府形象;其执行落实政策到位不到位,事关群众利益;其服务态度好不好,事关百姓满意度;其作风实不实,事关政府公信力;其工作效率高低,事关地方经济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执行力问题,必须加强国税部门执行力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建设上级放心、人民满意的国税部门。
(二)提高国税部门的执行力是加强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国税部门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事业成败,关乎社会经济发展快慢。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改革的最关键时期,国税干部队伍肩负历史重任,如果干部队伍的作风不好、工作不实,就会丧失发展良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为此,国税部门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以对国家、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来认真加强作风建设,大力提高执行能力,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我们的干部作风才能有明显好转,才能真正成为执行力强的队伍,让党和人民放心的队伍。
(三)提高国税部门执行力是实现依法治税的必由之路。每项税收政策法律的贯彻,各项税收政策的落实,都必须依靠国税部门来实现。为此,国税部门的执行力高低,与决策落实的到位不到位,法律法规贯彻得深入不深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平等,市场经济竞争公平不公平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我们应当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依法治税的重大意义,只有大力提高国税部门的执行力,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税。
二、深入分析影响国税部门执行力的因素
(一)责任淡化影响执行力。国税部门主流肯定是好的,这个不能否认,日常工作中责任意识欠缺,责任心差,毫不夸张的说随处可见。具体表现为:遇到难办的事推诿扯皮,布置工作不按时完成,要求的事情应付差事,不保证质量,紧急突击,临时工作讨价还价,甚至牢骚不断,工作拈轻怕重,更有甚者份内的事情就不想做,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想方设法推给别人,要么敷衍应付等等,责任心不强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作风弱化影响执行力。一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对待工作不是研究怎样做实,把基础打牢,考虑长远,而是研究怎样“吹”,言行不一致,表里不如一,搞些经看经不起检验的东西。二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级文件要求布置的工作,不是用心想方设法高质量、创造性的贯彻落实,而是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欺上瞒下,落实不力。三是不顾全局,只顾部门利益。工作中对本部门有利的事就办,不利的就推,有油水的抢着办,得罪人的推诿,甚至顶着不办,只顾部门利益,搞小团体主义,只要组织照顾,不讲组织原则。
(三)能力退化影响执行力。执行力的高低,看得是个人能力的强弱,它是动力的源泉,特别是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知识新事物不断出现,要求的知识就需不断更新,然而在日常工作中仍然有少数同志不愿学、不想学,靠吃老本过日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怕学、厌学,不能及时掌握新的知识,造成推动工作缓慢,工作效率低下,纳税服务辅导不力,工作不够规范,岗位技能不专,处理业务凭想象,甚至出现差错、失误,延误工作,使工作被动,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相互拆台,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相互指责,没有气度,没有风度,甚至相互嫉妒。班子打内耗,股室之间打内战,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整体合力,大大降低执行力。
(四)观念腐化影响执行力。工作落实中思路不宽,思想观念保守,因循守旧,遇到新问题,使用老办法。在日常管理中,不探索新方法,研究新矛盾,得过且过,导致该管的没管住,征管有漏洞,税负不公平,政策执行不统一,缺乏开拓开放意识,缺乏敢闯敢拼精神,缺乏深入调查方法,缺乏攻克新矛盾的意志,不能勇于创新,创造性的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
三、提高国税部门执行力的思考
(一)多措并举,培养一种意识。即责任意识。执行力的提高贵在抓落实,落实过程中必须增强工作责任感,怎样培养和加强责任意识呢?一是健全责任制。合理划分工作岗位,明确工作职责,防止推诿扯皮现象,特别是衍接处的工作职责,应当更进一步的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工作目标和要求,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二是健全督查制。对没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的加大惩处力度,对责任心强,履行职责好,完成任务出色的要通报表扬,对工作严重失职者从严从重处罚,保障责任落实到位。
(二)转变作风,抓住两个层次。工作作风的好坏关系事业成败。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职工,倘若工作作风漂浮,工作肯定不能落实到位,必然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工作杂乱无章。一方面,要强化领导干部作风。中层以上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收入实情、干部思想动态和征管工作存在的问题,每季度要安排一次工作调研,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另一方面,要改进国税干部作风。“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们必须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理念,要教育和培养每位同志,以大处着想,从小事做起,追求卓越,决不允许漠视细节,拖拖拉拉的现象存在,各项工作力求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好的质量和最大的效益,提高凝聚力和执行力。
(三)突出重点,提高三种能力。强化自身能力建设是提高执行力的核心。作为国税干部必须提高三种能力:一是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知愈深、则行愈达。每位干部认知能力的高低,决定执行力的好与坏。因此,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组织干部职工学理论、学业务、学技能,经常邀请专业人才讲课辅导,或联合举办业务培训班、强化班,或组织业务兴趣小组研究课题,提升自身分析、判断能力,为提高执行力奠定良好基础。二是提高沟通协调能力。一方面,要做好工作衍接、上传下达,流程顺畅,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影响工作的能耗,提高工作质效。另一方面,对一些涉及面大、影响全局、影响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要早沟通、早协调,防止影响问题的解决,只有提高沟通能力,才能树立良好形象。三是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每位税务干部要把党的政策视为“生命线”,把党纪国法视为“高压线”,把党风廉政建设规定视为“警戒线”,做到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约束。
(四)注重修养,营造四种环境。德厚者得天下,厚德者事竟成。一个团队要抵达目标顶峰,就必须团结一心,一个人要实现愿望,就必须得到他人帮助。为此,加强个人修养是必备的前提保障。战国时期,魏武侯对吴起说:“魏国有坚固山川,是魏国之宝啊!”吴起回答说:“国之兴亡,在德不在险。君不修德,身边之人便是敌人”。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加强道德建设,提高个人修养是决定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一是导向环境。要经常开展“三德”、“三观”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特别是要强化领导干部的素质修养,为国税干部当好勤政务实的表率、廉政无私的表率、执行有力的表率。二是协作环境。建立健全岗责体系,推行ab岗制,力求缺位不缺岗,即体现分工又密切协作。三是干事环境。要引导干部职工找准方向,摆正位置,求大同存小异,要经常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谅人之过,容人之错,顾全大局,通力配合,工作互相支持,生活相互帮助,凝聚队伍集体力量,形成局兴我荣、局衰我耻的局面。四是激励环境。对优秀干部、业务能手等典型要给予适当的政治待遇,要给予适当的经济刺激,激发队伍智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