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西藏边防证件的问题
关于西藏边防证件的问题
1、去西藏需要什么证件?
身份证、边防证(前往珠峰、樟木、亚东、阿里等的游客必备);进藏许可证(外宾、台湾同胞必备)、地区旅行证(外宾、台湾同胞必备)、台胞证(台湾同胞)、护照、签证(外宾、台湾同胞)。
2、哪些人进藏需办边境证?哪些人可以免办?
因西藏有许多旅游地区属于我国边境或非完全开放区域,故我国公民(包括港澳同胞)和外国游客进入此地区旅游参观必须办理边境证,否则不许进入。对于持有有效护照,且此护照办理过出境签证,可以免办边境证。
3、如何办理边境证?西藏可以办吗?
西藏的边境证的办理与其他的边境证办理一样,凭个人的身份证到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即可办理,比较简单,可能部分派出所没有办过而不予办理,可先到西藏旅游局联络处开具旅游证明,这样可以省掉一些麻烦。具体办理方法是:在单位写一个证明,说明你因旅游的原因到某某(需要多少写多少)边境地方,证明你是该单位的人并盖章,然后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即可。在西藏也是可以办理边境证的。
第二篇:新疆问题和西藏问题
一、民族政策-----新疆问题和西藏问题
(一)新疆问题 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公元前60 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 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唐朝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清朝乾隆帝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阿古柏侵入新疆,左宗棠率清军收复新疆。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1884年)。
(二)西藏问题
1、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唐朝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朝与吐蕃友好往来的史实: ①(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 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② 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2)元朝 时,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 的行政区。
(3)①清朝 顺治帝册封**,康熙帝册封**,并规定以后**和**都必须经过中央政 府的册封。②设置驻藏大臣(1727年),代表中央政府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③**和**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作用: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2、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西藏的巨大变化:(1)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2)第一个五计划期间,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了西藏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3)20世纪60 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纪念这一事件的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4)建立西藏自治区。西藏成为我国重要的牧区。(5)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促进了西藏交通和经济的发展。
(三)感想: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新疆、西藏的经济 迅速发展,新疆、西藏人民的生活显著提高,宗教信仰得到尊重,“疆独”分子、**集团搞独立的企图不得人心,必然受到全国人民反对,注定失败;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等。
(四)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友好交往,和睦共处。
二、对外交往
(一)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史实:
1、西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通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2、唐朝: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①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著《大唐西域记》。②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建筑、医药知识,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③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
3、明朝:(1)明朝对外友好交往典型事件: 郑和下西洋(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意义: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友好关系)
(2)明朝对外冲突的事件:① 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② 葡萄牙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4、清朝:(1)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②影响: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③启示: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任何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融入到世界当中去,不能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今天的开放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高,我国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2)清朝前期抗击外来侵略的事例: ① 郑成功收复台湾(开辟荆榛逐荷夷)。② 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康熙皇帝两次派军队围攻雅克萨,迫使沙俄谈判,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5、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20世纪50年代:①周恩来总理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 非国际会议。)
(2)20世纪70年代:①中美关系正常化; 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4)21世纪:2001年,上海举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二)启示:①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对外交往,互通有无;②国际地位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③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提倡和平外交;④学习张骞、郑和等人不辱使命、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民生措施
1、孔子: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主张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3、西汉盛世局面有:(1)文景之治 以民为本的思想:汉文帝和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民生政策: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2)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的民生政策:发展农业,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减轻农民负担;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统一铸五铢钱
4、唐朝盛世局面有:(1)唐太宗贞观之治 材料:唐太宗李世民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也能覆舟。①“舟”和“水”形容什么关系?君和民的关系。②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从隋末农民起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不能过分的压榨农民。③唐太宗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 政治上:吸取隋亡教训,注重“戒奢从简”;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④唐太宗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局面?贞观之治。(2)唐玄宗开元盛世 措施:任用姚崇等人为相,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治;崇尚节俭,不用奢侈物品。
5、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
6、建国后的“三农”
1、建国后农村政策四次调整:(1)土地改革(1950-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重大失误。(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2、从农村政策的不断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农业是基础,涉及国计民生;中央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政策。
四、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赤壁之战 目的:想要统一南北。经过:曹军主力南下进攻刘备,孙刘联合抗曹,在赤壁大败曹军。影响: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讲的是诸葛亮凭借才智,争得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立了盖世功业。他创造的八阵图,成就了千古英名。成语故事“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到隆中三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其成就大业。和刘备同去的还有关羽、张飞。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
经典例题:
一、中国古代对外友好往来的事例、作用及清朝的闭关锁国。
1、友好往来的事例(1)张骞出使西域,作用:打通了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2)鉴真东渡,作用:加强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3)玄奘西游,作用:加强了我国与中亚、印度半岛及与我国新疆地区的联系。(4)郑和七下西洋,作用(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近代中国落后了,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清代对外实行了什么样的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了?闭关锁国政策。
二、关于西藏的交往与管辖。
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唐代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后唐朝与吐蕃的关系。答:“和同为一家”。
3、唐朝对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周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唐朝繁荣富强;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4、西藏自哪个朝代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元朝。5今天以“**”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请你用清朝前期的相关史实批驳**集团的“藏独”言行。答:史实:清朝顺治皇帝册封“**喇嘛”,康熙皇帝册封“**额尔德尼”,并规定以后西藏历世**和**,都必须经过清朝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和**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6、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在西藏实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答:民族区域自治。
7、西藏的巨大变化(1)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2)20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西藏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3)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世界屋脊”,密切了内地与西藏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2007年入藏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西藏交通业和经济的发展。
8、青少年为民族团结作贡献(怎么做?):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并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9、新疆和西藏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你写出在清代,中央分别设置什么机构加强对这两个地区的管理?答:新疆:设置伊犁将军;西藏:设驻藏大臣。三、三国鼎立:(著名人物诸葛亮)(1)最能概括诸葛亮功劳的一句话: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2)成语故事“三顾茅庐”:是刘备到隆中三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其成就大业。和刘备同去的还有关羽、张飞,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三分天下”的战略。(3)与诸葛亮和襄樊有关的成语典故:三顾茅庐、水淹七军、隆中对、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
(4)历史人物: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蔡瑁、庞统、司马徽。
四、关于民生的问题。1西汉时期文帝和景帝在重视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好的政策措施?答:(1)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2)奖励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2唐太宗在重视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好的政策措施?答: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
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3“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映了唐太宗什么治国思想?答:关心民意、重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4、1978年,我国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古代简史】(选择题)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我国境内已知的 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
2、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过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黄帝 被后人尊称为“人 文初祖”
5、尧舜禹时期采用的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 “禅让”。
6、禹建立的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原始社会在禹时期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位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 分封制,建立了众多的诸侯国。
3、商朝 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与商周同期的 “三星堆”文化是我国 成 都平原的一种独特的 青铜文化。
4、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晋楚双方在 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5、战国末期,秦、赵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6、战国时期,秦国的 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著名的 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7、中华文明的勃兴(1)商朝 的文字 “甲骨文”“金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商朝开始。(2)屈原生活在 战国末期楚国。代表作《离骚》。(3)湖北随州出土大量的钟鼓乐器,以整套 编钟最为珍贵。(4)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5)道家学派创始人是 春秋晚期的 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 《道德经》里。(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7)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8)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孟子,他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自然资源持续利用。(9)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主张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10)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第三篇:西藏问题的由来文本
西藏问题的由来
一、西藏的地理概况:
西藏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青藏高原,面积12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800米,7000多米高的山有50多座,8000多米高的山有11座,被称为“世界屋脊”,是国内外许多河流的源头。西藏气候寒冷,空气稀薄,气压较低。西藏南面与印度、不丹、缅甸、锡金(1975年被印度吞并)接壤,西面紧邻克什米尔地区。西藏分为6个区,有1个地级市,73个县(市、区)。人口284万多,其中藏族人口约占95%。西藏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价值高达亿万元,森林蓄量居全国第2位,另有极为丰富与独特的旅游资源。
二、西藏问题的由来
现在要谈的所谓“西藏问题”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西藏问题”是英国制造的,具体由英国东印度公司执行;后期是的“西藏问题”美国制造的,具体由美国中情局执行,“藏独”就是国内外分裂势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是国外帝国主义的作用:先是英国,1888年、1903年英国先后发动两次侵藏战争,二次攻占拉萨,想强迫签定《拉萨条约》未得逞;1913年英国策划“西姆拉会议”,人为把西藏分为“内藏、外藏”,首次提出“西藏独立”;1947年英国又在新德里举行的“泛亚洲会议”上,把西藏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看待等等。接在英国后面的是美国,1942年美国战略情报局特工伊利亚?托尔斯泰上校(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的孙子)和布洛克?多兰上尉,以勘察中印公路之名潜入西藏,开始从事情报活动;1946年为“藏独”分子提供用于发报的发电机;1948年2月艾森豪威尔(时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接见“藏独”代表夏格巴,支持“藏独”;1949年底,美国报刊上说“美国已准备承认西藏为独立自由的国家”;1950年11月1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声明,中国进藏行动是“侵略”,同月,唆使一些国家在联大提出干涉西藏的提案,由于中华民国政府和一些国家的反对,这个提案被搁置;1954年起,美国中情局从藏族人中招募特工,送台湾训练,再让他们回西藏制造恐怖事件,具体组织者是**的两个哥哥土登诺布和嘉乐顿珠;1959年为“藏独”分子武装暴动提供枪支弹药,**叛逃时,美国中情局专门派无线通信人员到西藏帮助,**叛逃后,美国中情局又在尼泊尔帮助**训练了一支2100多人的武装等等。此外,俄国、德国、印度等国也参与了分裂活动。第二就是西藏分裂分子的作用:历史上西藏分裂分子的主要代表为夏扎伦青和夏格巴,现今的主要代表是十四世**。夏扎伦青是投靠英国搞“藏独”;夏格巴是投靠美国搞“藏独”;十四世**是四处投靠搞“藏独”。
三、**的“大西藏”问题及“实质自治”
**现在所强调的西藏与我国的西藏自治区不同,指的是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的一部分,这部分地区有藏族居民,总面积比西藏自治区大一倍以上。这就是所谓“大西藏”。实际上,青海,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族居民,从来不受西藏管辖。比如四川西部和云南北部的藏区,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由汉族王朝成立的州府管治,那时西藏还处在分裂割据状态,青海自清代起就独立为省。再说相对于羌族,土族等民族,藏族也是后来者。因此,将上述藏区等同于西藏完全是无稽之谈,毫无依据,所谓“大西藏”根本就不存在。目前十四世**主持设在在印度达兰萨拉的西藏流亡政府,八十年代,**将西藏独立要求改为要求“实质自治”,到1989年,又改为要求独立,1997年以后,**又强调自己追求的是“实质自治”,不要求独立。那么**“实质自治”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1987年9月21日,**在美国国会演讲中提出解决西藏问题的五点计划,其中一点要求中国军队撤出“大西藏”地区。我们知道,历史上中华民国由于在西藏没有强有力的驻军,对拉萨就政令不通,导致今天西方还在质疑中华民国对西藏的主权。大家看到,科索沃战争中,塞尔维亚军队在北约的压力下,撤出科索沃,虽然北约口头保证塞尔维亚对科索沃的主权,但现在科索沃已宣布独立一周年了,得到了世界上54个国家的承认,塞尔维亚毫无办法。还是邓小平在香港回归问题上的一句话说在点子上,“不进驻军队,怎么能显示主权”。由此可见,**的“实质自治”,要求中国军队撤出,就是以此为“藏独”的过渡,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
四、现在国际社会关于西藏问题的态度
历史上,英国、印度、美国都曾大力支持“藏独”。新中国建立后,世界同情弱小民族的趋势,使“藏独”既得到国际上的右翼反华势力和国家的支持,也在国际上不明历史真相的左翼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中产生了一些同情者。其实,从西藏和平解放到1979年之间,包括中间1959年平定西藏叛乱之后,**在西藏、在世界上原本是没有什么影响的,西方从来也没有闹出象现在这样的所谓“西藏问题”。在西藏民主改革后,百万翻身农奴倒是把毛主席当神一样崇拜。但在1979年以后,我们把毛泽东请下神坛,**在西藏的影响开始大了起来,这里面有很多值的我们思考的东西。现在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国家公开承认西藏是独立国家,这主要是因为在英美妄图分裂我国的关键时刻,解放军于1950年10月6日果断发起昌都战役,而后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成功地进行了和平谈判,解放军第18军随即进军西藏,从而彻底粉碎“藏独”梦想。
印度现在虽然为西藏流亡政府提供庇护场所,但由于中印边界问题还未解决,印度建立地区性霸权的野心也未变,所以印度其实并不希望西藏真的独立。现在印度是一方面利用西藏问题来牵制中国,另一方面又怕西藏真正独立会向印度索回被占的西藏土地,所以在西藏问题上,态度一直十分暧昧。2004年中印关系缓和,印度正式宣布不再承认西藏为独立国家,中国同时也放弃了支持1975年被印度占领的原主权国家锡金的独立运动。
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2008年10月29日,在英国外交部网站发表声明,明确承认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尽管这个声明称“英国实际上早已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事实上,直到2000年,英国在外交和联邦事务部发表的人权报告中还宣称:“英国是世界上惟一既不承认中国对于西藏的主权,也不承认西藏独立的国家。”英国外交部曾经指示地图出版部门:如果要把中国绘成白色,那么就要把西藏涂上乳白色,不能和中国内地画成一样的颜色。这次,实际是英国101年来首次正式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并承认英国过去的政策是“时代错误”,从而也等于否认了历史上英国自己一手炮制的所谓《西姆拉条约》的合法性。曾任末代港督的彭定康说,英国早该有这样的举动,他称赞米利班德承认中国政府在西藏的主权,让英国在中国问题上与世界各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至此,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已明确表示,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美国插手西藏是在英国之后,昌都战役结束后,1950年11月15日,美国怂恿萨尔瓦多在联大上提出讨论中国“入侵西藏问题”。但印度、英国这两个因地理、历史原因最有发言权的国家不附和,印度固然是不愿意为西藏问题卷入的战争,而英国当时更担心的则是在香港的利益,也不愿意与中国较劲,结果11月24日,联大决定无限期延缓讨论这一问题。美国想在联合国搞“西藏问题”的阴谋落空。明的不行,之后美国就一直通过中情局暗中支持“藏独”活动,包括之前噶玛巴**突然神秘出走(噶玛巴**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最高领袖。1992年被中央政府和**都确认的噶玛巴**,是当时西藏境内最重要的宗教领袖。1999年12月28日晚,15岁的噶玛巴**突然离开了噶举派的主寺楚布寺,出走尼泊尔,八天之后到达印度)和去年的西藏“3?14事件”(对这两件事,现在美国中情局是矢口否认)。美国的目的与其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一样,就是以此牵制中国,使中国不得安宁。至于其他一些西方国家或势力支持“藏独”,除少数别有用心外,大部分是因为不了解西藏的历史和现状。前不久有一些立陶宛议员提交一份议案,支持**,外交部发言人姜瑜予以严厉驳斥。这些人根本不懂西藏历史和现状,有的甚至连西藏在那里都搞不清楚,就给人当枪使。可以说,不明真相是目前“藏独”在国际上还有市场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需要更主动、更积极地向世界说明西藏的历史及现实真相,越主动、越开放,效果越好。
五、西藏问题的解决
西藏问题的解决缺少不了三个条件,一是去暴力化,二是去西方化,三是中国政府和**之间通过持续对话和商谈达到共识。
西藏问题的僵局,不管是因为**提出的“中间路线”不能为中国中央政府所接受,还是因为中国中央政府的条件不能为**所接受,但只要有接触、对话和商谈,双方最终会得出一些共识。
第四篇:边防赞歌
边防赞歌
“在森林那边是起伏的群山,在群山那边是长长边防线,群山给了我金色的信念,哨所是我人生崭新起点。”
一个个庄严的军礼,一次次精神的洗礼,激荡着北回归线以南的天域,更撼动了我们无数人儿的心灵,这便是祖国边防线。
画家说这儿有诗一般的色彩,诗人说这儿有梦一般的意境,歌者说这儿有天籁般的声音,舞者说这能找到飞翔的感觉。跟随着他们的指引,我们来了。
可没有领悟到诗的色彩,也没有追寻到梦的意境,我们看到的是身着戎装的保国卫士,不为好奇,不为风景,更不为追寻梦一般的意境,毅然穿上军装戍守边防,为的只是报国为民,祖国安宁。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你们义无反顾的执着;凭借着一股盛气,你们担起重任,把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这片无边苍凉,而又雄伟尊严的土地。
尚且稚幼时,对军人满是崇拜,对军营充满向往;却不知,那一枚小小的军章饱含了他们几多春秋的酸甜苦辣,那一个绿色的军营背后又隐藏着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不易与乏味。苍凉的边域,孤寂相伴,在哨所留下一串串伟岸的背影,在防线吹起一声声苍劲的问候,是情之深沉,更是爱之真切,尽显祖国军人的壮志豪情。
然而,作为祖国守护者的你们,却无法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身旁,不能与所爱之人朝夕相处,更无法随意享受缤纷的色彩世界。你们把选择的无奈编织成青春的花环,把更多的遗憾留给了自己,却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与界碑贮藏。你们付出的心血,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太多太多。
言语是那么地美妙,可以用来表达我们心中的崇敬之意;却又是那么地脆弱,既无法将你们的辛苦传情隐映,也无力减轻哪怕那么一点点你们所需承受的苦楚。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时刻感念你们的付出;也许,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你们所承受之重。只是,流淌不息的是岁月,永恒不变的是军魂。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你们所挥洒的热血、所坚守的信念,都在华夏悄然前行的齿轮上绽放着专属的人生华彩。我们相信,那不是丰碑更胜丰碑。
戍守边防展军人风采,青春无悔铸绿色传奇。边防军人之美,美得艰辛,美得壮烈。让我们一起向祖国的战士致敬,并留下最美好的祝愿,愿我们的战士青春无悔,一路有阳光和幸运相伴;也祝我们的祖国岁岁和好,前程更加美好灿烂!
第五篇:边防文化
对新时期加强边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郭丽
一、文山边防文化建设现状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接壤,南与越南毗邻,中越边境线长285公里。文山富宁、马关、麻栗坡3个边境县共有12个边境乡镇与越南河江省的同文、官坝、苗王等9县75社191个自然村接壤。中越两个山水相连,边界无天然屏障,通道、便道较多。上个世纪70、80年代发生的10年对越自卫作战中,驻守文山边境一线的解放军边防部队、边防武警官兵和文山人民一道,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英勇作战,付出了巨大牺牲,孕育了著名的“老山精神”。多年来,一代代边防军人在“老山精神”的鼓舞下,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为文山边疆经济社会发展和边境安全稳定作出无私无畏的贡献。“老山精神”也成为文山边防文化的核心内容。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中越边境互市贸易活动日趋频繁。驻守中越边境的广大边防官兵思想意识既经受着浓郁的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影响,也经受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加之当前兵员成分结构的深刻变化,独生子女、高学历、自我意识强等成为新形势下兵员的主要特点。这无疑对部队边防文化建设带来新的课题。从部队内部思想政治情况来看,多年以来,部队各级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部队建设的首位,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部队科学发展和有效履行职责使命的基础。在深入扎实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爱国奉献教育、尊干爱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党的大政方针政策教育等基础上,着重加强以“老山精神”为主的传统教育,确保了戍边官兵的思想政治稳定。但面对新时期内外因素的影响,传统的边防文化模式已不适应部队思想政治建设需要,边防文化建设急需注入新的内容。由于文山边境地区发展起步晚、底子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边防官兵大多数驻守在条件比较艰苦的边境乡镇、村寨或山头。如边防某部连队驻守在老山顶峰,边防官兵常年经受着孤独、寂寞和多变气候环境的考验。诸多因素存在,为创新型、现代化边防文化建设带来难题。以武警文山边防支队为例,该支队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成立以来,始终在维护边境社会政治稳定,服务边境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不辱使命,忠实履职,为边疆安宁和边防巩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该支队官兵大多驻守在偏远、艰苦的乡镇和村寨。大部分营房是上个世纪为适应战时需要建盖,至今已有50、60个年头,大部分营房陈旧老化,有的已成为危房。部分单位至今不通公路,更谈不上电视、广播、网络,官兵业余文化生活单调枯燥。去年以来,该支队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筹集资金为基层一线基层单位配备了一批文体娱乐器材,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条件。但由于支队基层单位点多、线长、面广,有限的投入显然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仍有部分单位的文体娱乐器材缺乏。比如驻中越边境的马林边防工作站,由于驻地没有通信设施,官兵与外界联系仅靠站部的一部有线电话机,或是传统的书信方式。其次是边防官兵执勤任务多样性、执勤时间和空间不定性等多种因素交织,导致文化娱乐活动难以集中开展,氛围不浓厚,官兵难以体会到警营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久而久之,官兵的思想观念与日新月异变化发展的社会意识形态格格不入,既不利于官兵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部队科学创新发展需要。因此,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在推进边防文化创新发展方面下功夫,营造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边防文化氛围,使边疆各族群众和广大边防官兵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边防更加巩固、边疆更加繁荣富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加强边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笔者认为,当前形势下加强边防文化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加大基础投入方面下功夫,夯实边防文化建设基础。“十一五”期间,文山州委、州政府狠抓“兴边富民”工程,特别是在突出地域打造特色支柱产业,整合经济发展方式,以特色经济促进群众增收创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大大增加了边境群众收入水平,使边境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巨大改善。比如,富宁县于2008年提出将该县建成全省重要的木本油料生产基地,把木本油料培育成富民富县的重要产业的目标后,制定出台了《发展油茶产业实施意见》和《油茶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积极促进油茶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油茶林权抵押贷款370万元,有26个企业和个体老板投入发展连片油茶基地10.7万亩,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40.2万亩,累计发放油茶标准化种植补助1080.6294万元。麻栗坡县坚持把工业项目、生产性项目作为建设的重中之重,以项目扩大招商引资,以项目调优经济结构,以项目增强发展后劲,通过“阳光整合、诚信招商、高效服务”,在国际大唐公司进驻开发马鹿塘水电站的基础上,吸引了紫金集团、厦钨集团等具有一定规模的著名企业进驻麻栗坡县境内投资开发,促成了一大批工业项目落户麻栗坡,2011年实现产值8.5亿元,上缴税金2.6亿元。马关县自2005年启动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建设以来,始终把推进兴边富民工程作为发展经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防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形式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兴边富民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6年来,累计投入资金45.7亿元,实施了一批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项目148个,有效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总体上看,通过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奋斗,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由于边境地区发展改革起步晚、后劲不足,加之地理环境因素影响,发展的总量仍不足,地区之间差异仍然较大,发展仍不平衡。特别是偏远地区贫困面仍然较大。因此,必须更加注重偏远地区的发展改革。首先是在交通、通信、教育等基础建设方面花大力气,努力克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错误思想。要深刻认识到边境经济发展对边防巩固的重要意义,在资金、民生政策等方面多向偏远地区倾斜,切实解决偏远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使广大边境群众能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党委政府的温暖。同时为边防文化建设得到较好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物质基础。
(二)在大力扶持地域民族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下功夫,充分挖掘边防文化潜力。文山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居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近年来,州委、州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挖掘传统文化,发扬地方民族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踩花山”、壮族的坡芽歌书、瑶族的跳钹等等。边疆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无疑对边防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边防官兵与边疆群众始终保持着军民鱼水情深关系,地方民族文化的兴起必将为边防军营文化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开展军民文化联谊、军民共建和谐文化日等活动,使缤彩纷呈的民族文化走进军营,不但增进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关系,使来自五湖四海的边防官兵深刻感受到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边防军营文化单调、枯燥的难题,使广大边防官兵更加牢固树立扎根边防、卫国戍边的革命豪情。与此同时,广大边防官兵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方面群策群力,提升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品位。比如,马关县仁和边防派出所在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中,突出当地文化特色,与阿峨村委会新寨村建成共建对子,边防官兵充分利用对外联系广、思想活跃新颖等特点,帮助该村大力加强农民版画制作销售,邀请专家到该村实地指导帮扶,在提升版画创作的内涵和品位方面下功夫。通过不懈努力,使原本沉寂在农民群众中的传统版画雕刻制作工艺享誉全国乃至海外。版画作品参加过全国及地区性农民画展并荣获多种奖项,还应邀卦赴日本国展出和被《云南画报》等报刊选登。近年来,阿峨新寨先后共创作了400多幅作品,其中共有175幅作品参加过县里展出;有121幅作品在州里展出;有36幅作品入选“大连市农民画展”;有30幅作品参加"云南省农民美术作品展;有3幅发表在《民族画报》上;有许多幅刊载于《文山日报》等报刊上,其事迹被编入《来自热土的足音》一书(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一大批作品在影展、画展中获奖。有61块刻板、110多幅(双面用)版画原件被马关县档案馆收藏。作品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泥土气息得到国内外艺术家高度评价。为此,马关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三)在深化部队传统教育,创新教育方式方面下功夫,打造新型边防文化建设模式。当前部队兵员成分的多样性和担负任务的复杂性,必然要求部队文化建设要突破传统模式,在创新求实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当前,“80后”、“90后”官兵成为部队官兵的主体。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些新时代青年官兵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都与“60后”、“70后”有着鲜明的对比。他们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视野宽阔。因此,加强部队文化建设,必须要深刻把握青年官兵的特点,始终从维护好、保障好、发展好青年官兵的根本利益角度出发,不断深化“以兵为本”的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战士第一、基层第一、前方第一”的思想,怀着对青年官兵的深厚感情,真诚地为他们服务,努力克服“军阀作风”。要立足实际,尽量满足青年官兵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物质文化需求。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加强边境地区基础建设的同时,要充分考虑驻边部队文化建设的实际困难,在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部队应多方争取支持,在营区内设立“绿色网吧”,多媒体娱乐设施场所等,充实文化活动内容,改进文化工作方式,为军营文化建设注入更多现代时尚科技元素,丰富官兵的文化娱乐内容,使广大官兵能真正安得下心、在得住边防,增强官兵的归属感,真正视驻地为故乡,视军营为家。
二是要凝聚官兵忠勇善战的精神力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坚定的志向和高尚的品格,就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边防部队如果没有一种精神也会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胡锦涛总书记从时代发展和军队建设全局高度,提出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科学概括和阐明了当代革命军人必须坚持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赋予了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边防文化建设,首要的就是要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方面下功夫。边防部队担负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边境地区社会政治稳定的神圣使命。官兵的思想意识形态直接关系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和使命任务的履行质量。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对军队履行使命任务的需要。因此,要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进一步筑牢官兵的精神支柱,培育官兵忠勇善战的精神力量。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文化建设,让官兵受到熏陶和感染。
就文山边防而言,文山曾经有着援越抗法、十年对越自卫作战、平远严打、边境大缉枪等历史,曾经涌现出无数的英雄形象。无数革命先烈英勇事迹都可以成为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边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部队各级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要充分利用有利的红色资源,加强官兵的爱国奉献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采取开展红色主题教育、追忆革命先烈丰功伟绩、请革命前辈进军营、走边关忆历史、祭扫烈士陵园等活动,使官兵从丰富的历史事迹中充分体会革命先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思想上得到洗礼,增强官兵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边防保卫各项工作任务。
总之,大力加强边防文化建设,不但是新形势下边疆文化发展繁荣的需要,更是新时期确保部队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各级各界要高度关注边防文化建设,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同志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对部队建设的指导地位,始终把握军队政治建设的基础作用,从国防和军队科学安全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采取有力措施,科学谋划,狠抓落实,推进边防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