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用车管理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

时间:2019-05-15 12:4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务用车管理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务用车管理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

第一篇:公务用车管理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

公务用车管理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

公务用车制度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方便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也不例外的配备了公务用车,从目前公务用车的现状来看,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还存在许多现象和问题,值得我们加以研究和探讨。

一、车辆管理现状

人民银行的公务用车包括运钞车、护卫车、公务用车和其他交通工具,主要用于机关特货押运、行政公务、接待服务等公务活动的需要等。近几年,大多基层央行不断探索新的管理办法,对公务车制定了《机关车辆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来加强公务用车的使用管理。一是根据车辆的使用性质,确定车辆的主要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车辆及驾驶人员的管理。明确其职责;二是严格执行派车制度,公车原则上不得私用、外借;三是严格车辆及驾驶人员管理;四是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实行,原则上确保了公车公用,防止私用滥用及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存在问题:

(一)车辆报废执行程序脱离实际。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定:运输工具类的报废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或累计行驶里程执行,超过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或累计行驶里程需强制报废。但实际执行中,上级行要求车辆在报废请示文件中需要附地市车管部门出具拟报废车辆的鉴定报告单,上级部门才能够进行研究审批。实际上,部分地方车管部门只有在车辆交回回收公司以后才给出具鉴定报告单,为了取得车管部门的鉴定报告单,单位只有将车辆交回回收公司,造成在上级部门未审批前,请示报废车辆单位的车辆已经报废,但由于上级行尚未批复,未销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形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二)公务用车的运行成本过高,费用负担重。一是大排量公务用车使得养车费用大幅增加,无论是年度缴纳的车辆保险,还是日常保养所需列支的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费,无疑都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二是由于车辆使用管理缺乏节约意识。部分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不计成本,不管办事的距离远近,能用公车的一律用公车,造成公务用车出车频繁,再加上当前燃油价格的持续上涨,造成日常运行成本激增,给费用支出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三)公务用车处置难,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根据目前央行基层单位公务用车的普遍情况来看,原则上已达到报废年限但未达到行驶里程的车辆,只允许按规定进行报废,不允许处置转让,但实际情况是这部分车辆还能继续使用,报废所得的残值收入(三四百元)远小于处置转让收入,造成资产不必要的浪费。

三、建议:

(一)统一报废程序,理顺操作渠道。上级行在车辆报废的审批操作中,应针对实际情况,报送车辆请示文件时取消所附的地市车管部门出具报废车辆的鉴定报告单,在车辆报废审批以后再将地市车管部门报废车辆的鉴定报告单上报上级行进行备案,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二)规范公务用车管理,降低费用开支成本。从严控制公务用车,加强单车使用成本核算,切实降低公务用车费用支出。一是加强用车审批程序;二是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予以相应的费用补助;三是加强车辆统一集中管理,公务用车集中调度,尽量并车使用,公

务活动能几人同行的,不分乘多辆车,集体活动,不分散使用多辆车;四是严禁公车私用,车辆外出须填写外出事由和申请;五是根据出车里程按实核算油耗、过路费用等开支,降低燃料消耗和运输成本。

(三)加大车辆监管力度。在加强对车辆管理的同时,要加大对公务用车的监督力度,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审查、监督力度,加强对公务用车经费使用、公车消费的监督,加大违规使用公车的处置力度。

(四)以效益性为原则,完善车辆处置渠道。为避免国有资产的浪费,允许到期车辆进行处置转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议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委托中介拍卖机构进行公开拍卖,减少和杜绝随意处置国有资产现象。这样,既可进一步提高资产处置的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的发生,又可防止资产的浪费。

(五)实行公务用车分配货币化改革。一是央行可以根据需要保留运钞车和护卫车,取消或保留少量公务用车,公务人员取消公务用车待遇,按级别、岗位发放交通补贴。将取消的车辆向社会公开拍卖,拍卖过程中对内部职工可享受拍卖价一定的优惠。二是可以实行“私车公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车辆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机关工作人员,私车公用就是指当公务需要时,由单位指派干部驾驶自备车招待公务,参照有关标准予以补助。其优点是能有效解决派车难、节约经费开支、提高工作效率等问题。也能达到减少公务用车数量、方便工作的要求。

第二篇:公务用车管理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

公务用车管理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

公务用车制度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方便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也不例外的配备了公务用车,从目前公务用车的现状来看,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还存在许多现象和问题,值得我们加以研究和探讨。

一、车辆管理现状

人民银行的公务用车包括运钞车、护卫车、公务用车和其他交通工具,主要用于机关特货押运、行政公务、接待服务等公务活动的需要等。近几年,大多基层央行不断探索新的管理办法,对公务车制定了《机关车辆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来加强公务用车的使用管理。一是根据车辆的使用性质,确定车辆的主要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车辆及驾驶人员的管理。明确其职责;二是严格执行派车制度,公车原则上不得私用、外借;三是严格车辆及驾驶人员管理;四是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实行,原则上确保了公车公用,防止私用滥用及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存在问题:

(一)车辆报废执行程序脱离实际。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定:运输工具类的报废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或累计行驶里程执行,超过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或累计行驶里程需强制报废。但实际执行中,上级行要求车辆在报废请示文件中需要附地市车管部门出具拟报废车辆的鉴定报告单,上级部门才能够进行研究审批。实际上,部分地方车管部门只有在车辆交回回收公司以后才给出具鉴定报告单,为了取得车管部门的鉴定报告单,单位只有将车辆交回回收公司,造成在上级部门未审批前,请示报废车辆单位的车辆已经报废,但由于上级行尚未批复,未销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形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二)公务用车的运行成本过高,费用负担重。一是大排量公务用车使得养车费用大幅增加,无论是缴纳的车辆保险,还是日常保养所需列支的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费,无疑都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二是由于车辆使用管理缺乏节约意识。部分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不计成本,不管办事的距离远近,能用公车的一律用公车,造成公务用车出车频繁,再加上当前燃油价格的持续上涨,造成日常运行成本激增,给费用支出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三)公务用车处置难,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根据目前央行基层单位公务用车的普遍情况来看,原则上已达到报废年限但未达到行驶里程的车辆,只允许按规定进行报废,不允许处置转让,但实际情况是这部分车辆还能继续使用,报废所得的残值收入(三四百元)远小于处置转让收入,造成资产不必要的浪费。

三、建议:

(一)统一报废程序,理顺操作渠道。上级行在车辆报废的审批操作中,应针对实际情况,报送车辆请示文件时取消所附的地市车管部门出具报废车辆的鉴定报告单,在车辆报废审批以后再将地市车管部门报废车辆的鉴定报告单上报上级行进行备案,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二)规范公务用车管理,降低费用开支成本。从严控制公务用车,加强单车使用成本核算,切实降低公务用车费用支出。一是加强用车审批程序;二是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予以相应的费用补助;三是加强车辆统一集中管理,公务用车集中调度,尽量并车使用,公务活动能几人同行的,不分乘多辆车,集体活动,不分散使用多辆车;四是严禁公车私用,车辆外出须填写外出事由和申请;五是根据出车里程按实核算油耗、过路费用等开支,降低燃料消耗和运输成本。

(三)加大车辆监管力度。在加强对车辆管理的同时,要加大对公务用车的监督力度,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审查、监督力度,加强对公务用车经费使用、公车消费的监督,加大违规使用公车的处置力度。

(四)以效益性为原则,完善车辆处置渠道。为避免国有资产的浪费,允许到期车辆进行处置转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议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委托中介拍卖机构进行公开拍卖,减少和杜绝随意处置国有资产现象。这样,既可进一步提高资产处置的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的发生,又可防止资产的浪费。

(五)实行公务用车分配货币化改革。一是央行可以根据需要保留运钞车和护卫车,取消或保留少量公务用车,公务人员取消公务用车待遇,按级别、岗位发放交通补贴。将取消的车辆向社会公开拍卖,拍卖过程中对内部职工可享受拍卖价一定的优惠。二是可以实行“私车公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车辆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机关工作人员,私车公用就是指当公务需要时,由单位指派干部驾驶自备车招待公务,参照有关标准予以补助。其优点是能有效解决派车难、节约经费开支、提高工作效率等问题。也能达到减少公务用车数量、方便工作的要求。

第三篇:招投标问题及改进建议

二:请结合本人工作经验,论述在招投标过程中容易出现与招投标法相冲突的问题应如何进行改进的建议?(论述不低于1500字,50分)

在招投标过程中容易出现与招投标法相冲突的问题及如何改进的建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是开展招投标工作中必须遵守的法规,任何组织和单位都不能违反。

我本人在单位在经历过的招投标工作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或出现与招投标法相冲突的情况,具体表现:一是招标人不能严格履行招投标的工作程序,漏洞严重;二是招投标的准备工作不足,遇到问题无法认真对待或应付了事;三是招标人以种种客观情况、理由为借口,违背“招投标法”进行招标活动;四是招标人对中介代理机构放弃监管职责,任其放任;五是不能对社会中介代理机构的违规行为严管严罚;六是未能建立有效的监管、公正效果检查、考评机制;七是专家评审标准和工作规则执行不到位。

针对以上七种情况,我建议应从以下七个方面认真做好和并进行改进:

第一、招标人要严格履行招投标的工作程序,从(1)成立招标工作小组;(2)编制招标文件;(3)制定标底;(4)发布招标公告和资格预审通告;(5)发放招标文件;(6)组织现场踏勘和招标答疑;(7)接受投标文件;(8)投标单位资格审查;(9)开标;(10)评标;

(11)确定中标单位;(12)发出中标通知书;(13)签订承包合同十三个方面认真抓好落实,每一条都要以“招投标法”为根据,不能偏离规定的轨道。

第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招标的事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任何招标活动没有做好事前认真、充分的准备工作,都会出现不应有的漏洞,与“招投标”法发生冲突,给整个招标工作带来困难。

第三、任何招标人不能以任何客观情况、理由、借口,违反背“招投标法”进行招标活动。因为这样会给国家、社会、集体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严格遵循“招投标法”的规定进行操作,绝不允许借各种理由违法违规。

第四、招标人绝不能对中介代理机构放弃监管职责。在我本人经历过的招标采购工作中,确实遇到过由于招标公司没有对中介代理机构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放弃了监管的权利,全权交给中介代理机构办理,造成工作出现重大失误,是招标人严重不负责任的失职行为,应在招标实践中坚决杜绝。

第五、加强对社会中介代理机构的严管严罚。对社会中介代理机构,不但要严格审 查其资质、条件,更要看其在代理招投标实践中执法守法、履行职责的表现。社会上一些中介代理机构为追求本单位的经济利益,见利忘法,不计后果,明知故犯,违规操作,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对这种情况必须严查、严打:给予严历的查处,直至吊销营业执照;给予严历经济处罚,使其不敢违法违规。

第六、建立监管、公正效果检查、考评机制,使监管、公正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我所经历过的一些招投标工作中,尽管在形式上和程序上做出了监管和公正的安排,但也只是作表面文章,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建立监管、公正效果检查、考评机制,对监管、公正不作为的问题以及带来经济和社会的严重后果,给予严格的问责、追究和查处,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到招标过程的每一个阶段,认真履行监督、检查的责任,处处体现出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按规定公布各程序的进展情况,做到公开透明。

第七、制定严格的专家评审标准和工作规则,确保评标专家的人员构成客观、公正,贯彻利益回避原则。评审专家个人资质必须符合规定要求,达到相应的知识、技能、职称标准;专家评审组的成员必须按要求从规定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审组成员的数量、比例、构成必须符合规定要求;专家组的工作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要求进行,确保公正、客观,让公众信服、让投标人满意。

以上七个方面是本人在招标采购实践中遇到的和容易出现的与“招投标法”相冲突的实际问题。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提出的改进建议,一是要让自己和自己的单位在采购实践中认真遵守和落实“招投标法”,二是要让全社会都来了解、遵守和落实招投标法,使全社会的招投标采购工作沿着法制的轨道,健康的向前发展。

浅谈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不详(发布时间:2008-06-02 09:13:15 转载:互联网)

【摘要】 目前在招投标活动中,建设单位采取一系列手段来保护自身利益,违规操作,明招暗定,搞虚假招标。投标单位为了竞争取胜,也采取了一些违规行为,扰乱建筑市场秩序。有些地方监督部门不严格监督招投标各方的行为。文章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危害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力求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招投标管理制度。

近年来,我国先后制定了《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规,并建立了各级有形建筑市场,实施规范的招投标制度,整顿建筑市场秩序,加大查处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一些地区还仍在招投标中违规操纵,互相串通,暗设陷阱等诸多不规范的竞争和不规范的运作,给建筑工程质量及安全埋下隐患,这一问题应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招投标管理办法,尽可能避免违规行为发生。1招投标参与各方存在的问题

1.1建设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设单位作为投资主体,在组织招投标活动中,采取一系列手段来保护自身利益,有些明招暗定,搞虚假招标,给投标企业带来极大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少批多建,使用阴阳图纸。有些单位报批的是一套规模小的图纸,建设的又是一套规模大的图纸,其主要目的是向有关部门少交各种税费。(2)没有依法上报有关部门批准,擅自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给投标单位串通投标提供了机会。(3)在资格预审确定投标单位时,存在明显的倾向性和排斥性。(4)招标文件不规范,常出现下列一些现象:招标文件工本费过高,而且售后不退,不开发票,给投标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巨额的投标保证金很难要回,经常一拖再拖;有些建设单位要求投标单位垫资,垫资愈多,评标分数愈高;评标只看报价,报价最低者中标,容易形成低价中标、高价索赔;评标办法不明确,投标单位只能按自己的理解去投标,结果是各家所报品牌不同,价格相差很大,质量相差很远。(5)评标不公正、不科学,如评委专业结构不科学、业务水平不高,只能凭借自己的印象和关系来评标;询标不公正,对关系户只提优点,不提缺点,对其他竞争对手只提缺点,突出关系户各方面都优于其他竞争对手;评标过程不公开,暗箱操纵,不当场宣布 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 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评标结果;定标前谈判压价和违规分包,定标后在签合同时还要过分压价。(6)标底泄露或标底不准,使真正具有实力的投标者,远离标底而淘汰。(7)部分招标,半招半定。招标时将工程项目分解,只招其中一部分,其他部分按设计变更或追加项目送给关系户来施工。(8)部分项目该招标不招标、规避公开招标或者搞虚假招标,有些直接发包,或改为一对一议标。(9)有些招标不符合法定程序,如招标时间少于 20d。

1.2投标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投标单位作为竞争者,处于被动地位,一切都要响应建设单位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为了竞争取胜,也采取了一些违规行为,扰乱建筑市场秩序。(1)为了参与竞争,多方找关系先入围,然后想办法得到标底,再拉拢评委打高分,这样,使投标费用很高,不中标就造成很大损失。(2)现行招标办法要求招标单位不少于 7 家,这样投标单位就互相串通,彼此达成协议,出现陪标、大家轮流中标的现象或借机抬高标价,损害建设单位的利益,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削弱、限制了正当的竞争,使招投标流于形式。(3)投标单位挂靠现象严重,有些投标单位不具备要求的施工资质和能力,就借用别的施工企业资质,中标后再转包或分包,获得工程利益,使工程项目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4)投标企业高估冒算现象比较普遍。(5)投标单位超越资质等级承揽工程,使工程质量无法保证。

1.3建设主管和监督部门存在的问题(1)建设主管部门作为招投标活动的行政管理部门,本应严格执法,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但有些地方却大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排斥外地施工企业进入本地有形市场,设置各种障碍,如办理投标许可证、缩小公告发布范围、缩短投标时间、交纳注册费、管理费、巨额保证金等,使外地施工企业望而却步,这样长期下去,造成当地施工企业技术水平落后,施工工艺得不到提高和发展。有些部门仍然习惯于行政审批,对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监管、指导和服务明显不够,甚至以审批代替监管,侵害了建设单位的招标自 主权。有些部门和地方行政领导通过打招呼、递条子等方式,为特定企业和个人说情,干扰正常的招投标活动。(2)监督部门作为招投标活动的监督主体,本应严格招投标各方的行为是否符合招投标程序、是否合法,但有些地方的监督人员却参与评标,成了评委,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使评标处于无监督状态,给其他评委作手脚、暗箱操作提供了机会,使招投标活动不能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2 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

2.1问题产生的原因(1)经济利益驱动。上述招投标参与各方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归根结底都是经济利益驱动,大都是为了给个人或集体捞到好处,而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一些投标单位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求得生存或者获得超额利润,不择手段,拉拢腐蚀建设单位、招投标管理单位,甚至监督部门有关人员,使他们不按程序办事,为投标单位提供作弊方便等。(2)法制建设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尽管我国针对建筑市场的不正之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对一些违法行为缺乏相应的处罚条款,各方主体法制观念淡薄,一些单位和个人仍然知法犯法,有些人根本不学法、不守法,我行我素,胆子很大,没有丝毫规矩和约束,心存侥幸心理,以身试法。(3)监督管理力度不大,监控手段落后。招投标工作之所以有诸多漏洞,给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是因为监督管理不到位,力度不大,监控手段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监管力量不足,没有严格按照程序监督,没有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只有各职能部门尽职尽责,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工作,才能减少工作失误,杜绝不正之风发生。(4)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人员素质不高。建筑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生产能力明显过剩,过度竞争导致了无序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招投标工作是一项技术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招投标各方参与者有足够的业务技能,熟悉招投标程序,有很强的责任心,不能随意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突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维护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5)地方法规规章与《招投标法》不相符。有些地方和部门制定的招投标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明显与《招投标法》不相符,造成管理上的混乱,给违规行为有了可乘之机。国家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坚决清理和废止不合法的地方规章制度,使招投标工作向健康、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2.2问题带来的危害性(1)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违法招投标不但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而且造成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失控,国有资产流失,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2)给工程质量带来极大隐患。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被个人或小集体经济利益所取代,使得双方对工程质量与安全的责任约束降到了极限,偷工减料,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行为,就很难避免,甚至出现了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串通一气,掩盖质量问题的情况,给工程埋下结构安全和质量隐患。(3)违法招投标为腐败现象、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案件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主要对策分析(1)加强法制教育是主要手段。对各方参与招投标工作人员加强法

制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才能守法用法,自觉运用法律约束自己,警钟长鸣,否则,容易导致腐败的滋生和蔓延。(2)充分发挥招投标代理中介机构的作用。招投标代理机构以社会中介机构身份提供服务,发挥其技术力量强、专业分工细、经验丰富的特点,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完全规范地进行建设工程全过程的招投标活动,既可取信于各方,并对各方负责,又可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3)提高招投标人员业务能力是前提条件。不断加强招投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使他们熟悉招投标业务和程序,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达到招标工作的要求。(4)实行招投标全过程公开、全过程监督。发布招标公告、投标单位资格预审、开标、询标、宣布中标结果等都要公开进行,公开接受全社会的舆论监督。实行招投标全过程监督,将每个环节的监督责任落实到人,强化责任管理,确保监督工作到位,严格查处弄虚作假、串标、抬标的腐败行为,对招标活动全过程备案,不管何时何事出问题,都有案可查,便于纠正错误,追查责任人,实行终身负责制。要独立监督,监督人员必须独立于建设单位或基建部门之外,不能有隶属关系,监督人员不能参与评标定标,不能接受任何单位、任何部门的好处,要严肃执法,发现违法违规现象,坚决予以查处。(5)要进一步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目前,《招投标法》仅对违规招标和虚假招投标提出了处罚措施,对邀请招标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因缺乏明确的法律、行政法规处罚条款而难以查处。(6)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要研究解决建筑市场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要健全机构,充实力量,增加必要的经费,加大监管力度,对《招投标法》中所详细列举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真正落到实处,维护法律的尊严。4 结束语本文所提出的目前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是个别地方的现象,但在行业内乃至全国影响极坏,不利于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投标竞争,希望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完善规章制度,把招投标工作更好地纳入法制化轨道,真正实现通过引入竞争,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的目的。

第四篇:非税收入管理现状问题及建议

非税收入管理问题及建议

一、非税收入征管工作

非税收入与税收一样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按照非税收入的来源可分为:(1)行政事业性收费25项:居民身份证工本费、诉讼费、公证费、社会抚养费、人防费、不动产登记费、城镇垃圾处理费、环境监测服务费、测绘费、河道采砂管理费、卫生监测费、预防性体检费、殡葬收费、婚姻登记证书工本费、职业技能鉴定费、考试考务费、公路路产损坏赔偿收费、水资源补偿费、非刑事案件财务价格鉴定费、水土保持补偿费、非刑事案件物证鉴定费、计量收费、委托性卫生防疫服务费、机动车驾驶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培训费、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培训考核收费;(2)政府性基金4项:公共租赁住房资金收入、土地出让价款收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污水处理费收入 ;(3)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6项:利息收入、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其他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专项收入8项:排污费收入、森林植被恢复费、水资源费收入、草原植被恢复费收入、采矿权使用收入、采矿权价款收入、广告收入、育林基金收入;(5)罚没收入8项:公安罚没收入、法院罚没收入、工商罚没收入、食品药品监督罚没收入、卫生罚没收入、交通罚没收入、审计罚没收入、其他一般罚没收入。另外,还有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经营服务性收费、教育收费及医疗收入,总计涉及收费单位117家。

2016年,严格执行“限量领购、核旧领新”和票据台账制度,严把非税收入票据购领、使用、核销等关口,充分发挥“以票管收、以票促收”的作用。对新申请办理《财政票据准购证》的单位,严把审核关口,严格票据供给制度。完善票据管理制度,建立票据登记台账,实行领购票据“双向签字制”。

全年手工开具一般缴款书17000张,预算拨款凭证465张,办理现金业务102笔。从省财政厅领回农村合作医疗收费票据11万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票据6万份,居民养老保险票据10万份;去市局领取门诊收费票据100万份,手工住院票据1000本,机打票据6万份,统一收费票据7000本,行政往来结算票据7000本,住宅维修票据3000本,车辆规费票据10000份,罚没票据1000本,村镇往来票据10000本,领票的时候亲自装卸,同时核销这些票据,交旧领新。换发新版票据准购证195本。

二、非税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非税收入数额大,征收主体多元化,管理难度较大。2016年,非税收入完成3.41亿元,占大口径收入7.05亿元的48.4 %,非税收入在整个政府收入体系中的地位由“拾遗补缺”演变为占据“半壁江山”成为与预算内收入、税收收入并驾齐驱的财力资源。现行地方收费主体主要有地方财政部门、交通部门、国土管理部门、工商部门、卫生监督部门、公安、司法、城建、环保、教育等管理部门。每个部门都有收费名目,而且一个部门收取多种费,同时管理上职权分散,存在一方委托另一方代为收费现象

(二)个别部门票据管理有漏洞。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已有时日,至今仍有部分资金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票据管理不规范。非税收入票据主要使用的是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且通过县级财政部门统一管理。但国土等一些部门的专用票据则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管理,这些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取票据后,不到财政部门登记、核销,直接使用这些票据收取非税收入,虽然要求到财政部门备案,但往往备案不及时,财政部门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使这部分资金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

2016年,县妇幼保健院上缴非税专户的医疗收入11.47万元,根据领购的3万份门诊收费票据和住院票据来分析,没有做到应收尽收。县医院与中医院涉及的医疗收费数额较大,每次申领的门诊收费和住院票据数量也多,虽每月都向非税专户上缴医疗收入,但是无法确定是否做到票款同行。

三、完善非税收入征管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做到依法征管。非税收入征收项目多,覆盖面广。由于存在对非税收入概念认识不到位,对非税收入的财政性质缺乏理解,导致非税收入征缴管理中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建议,加大对非税收入征缴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发挥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宣讲非税收入征缴政策、法规和制度内容,着力提高各部门、各单位及普通大众的关注度和认知度,明确非税收入是与税收收入同等重要的国家财政收入重要组成部分。非税收入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由此提升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按章办事、服从监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一是建立科学的非税收入测算机制。财政非税收入征管部门要在掌握非税收入政策、项目、标准、范围及其变化的前提下对本级非税收入进行科学测算,制定切合实际的预算任务在预算编制环节上实现政府非税收入“应收尽收”。近日,通过与各单位财务人员沟通交流,对2017年非税收入收缴情况进行了预算,估计今年非税收入有9704.52万元,比2016年3.41亿元减少2.43亿元,下降 166.5 %,主要是土地出让金、公安罚没收入、人防费等有所减少。

(三)严格非税收入收缴程序,完善相关制度。全面推行非税收入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管制度。除按要求实行委托银行代收的收费、基金、罚没收入外,对其他非税收入按照有利征收、方便缴款的原则采取不同的征收方式,随税收征收的各种附加仍由税务部门代为征收,收入数额大或征收对象在城镇的统一实行委托银行代收,零星的非税收入或不具备委托银行代收条件的由财政部门委托征收单位征收然后由征收单位按规定要求汇缴到非税收入专户。同时,在非税收入征收过程中必须严格加强票据管理,健全财政票据监管制度,实行票款分离、罚缴分离,严禁白条收费和无票收费,真正实现以票控费的目标。各部门、各单位征收的非税收入必须全额缴入非税收入专户。

目前,非税收入征缴已逐步实现业务监管网络化。但由于非税收入征缴涉及单位多,要将财政、执收单位、代理银行、缴纳单位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还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严重制约了非税收入绩效管理的开展。因此建议,逐步建立执收单位与代征银行、代收单位及缴纳单位的网络建设,开发数据平台,开放导入接口,建立动态监管模式,以便执收单位随时掌握征收基数、应征数、入库数、欠缴数等基本信息,实现业务管理与监督检查信息共享,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加强对非税收入的日常监督稽查力度,确保“收支两条线”规定落到实处。一是建立非税收入管理稽查制度。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收支管理稽查制度,对各项收费和基金的征缴情况、票据使用、账户设立以及“票款分离”的实施、资金收取和使用等情况进行一年一度的监督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实现稽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二是推行收费政策公示制度。利用各种媒体对财政各类票证的式样及相对应的收费性质、收费范围、填写要求进行详细介绍,对不使用财政票据收费、罚款的当事人可持违规收费票据到财政部门上诉并要求退款;对丢失票据的要严格查处,对乡镇财政票据定期实行清理检查。建立财政票据稽查监督机制,实行分级管理、责任连锁、强化对截留、坐支三是建立和完善非税收入稽查、举报、违规处罚和责任追究等监督管理制度。对乱收乱罚或应征不征、应罚不罚、随意减免的违规想像通过种媒体公开曝光并依法给予处罚。

第五篇:马鞍山市税源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马鞍山市税源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马鞍山市国家税务局

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其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税收征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税收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从马鞍山市国税局目前税源管理的情况看,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为此,该局组织人员对全市税源管理状况、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调查,并有针对性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一、税源管理的基本情况

(一)税源分布。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企业13724户,其中企业6867户,个体工商户6857户。2006年全市纳入重点税源监控的“两税”1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共630户,入库税款16.46亿元,占总收入的79.73%,其中:10-99万元533户,入库税款8333万元,占总收入的比重4.04%;100-499万元68户,入库税款7093万元,占总收入的比重

3.43%;500万元以上(不含马钢)26户,入库税款3.31亿元,占总收入比重的16.06%;马钢两大公司入库税款11.6亿元,占总收入的56.2%。年纳所得税100万元以上企业14户,入库税款5147万元,占所得税总收入的70.98%,其中:1000万元以上2户,入库税款3062万元,占所得税总收入的42.23%。

(二)管理方式。一是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

1确立“分类管理为主,分片管理为辅”的基本模式,依经济性质、税收规模、重点行业、纳税信用等级等进行细分定责,量化主要管理指标,并进行综合考核。二是建立重点税源“层级监控”网络。按照实现税款10万、100万元、500万元以上三个层级构建监控建立了具体监控指标体系和10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动态跟踪分析制度。

(三)主要成效。今年上半年,该局按期申报率为99.76%,入库率为100%,滞纳金加收率为99.4%,处罚率为98.9%,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86、0.79、0.9、31个百分点;欠税增减率为-30%,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8.54个百分点;从个体税收主要征管指标看,个体平均税负由上年同期320元/月,增加到377元/月,增长17.8%;达到起征点的户数由上年同期1985户,增加到现在2284户,“达点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双定”户按月入库税款同比增长26.2%。

二、税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税企基础信息不对称。目前税务机关对税源信息采集主要依赖于纳税人各税申报表及附报资料,由于不少纳税人的财务报表及其他附报资料多为申报表相关数据的延伸,应付税务机关的因素较大,真实、可信度差。在上半年该市开展的调研式检查的107户企业中,财务报表数据有问题的企业户为39户,比例近40%。因此,税务机关掌握的基础信息与纳税人实际经营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税务机关统计上报的税源信息失真,根据这样的税源信息

分析出的结果,只能反映税源户申报税源的变化,而不能反映实际税源的变化。

二是管理方式重“规”蹈“矩”。所谓重“规”,就是在日常税源管理工作中,多以“规模论重点”,机械地以实现税收的多少将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进行“重点税源重点管理”,而重点税源和重点管理户往往不相一致,重点户不一定是重点税源户,而是税收征管工作中薄弱点或问题易发点的纳税企业。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部分重点户、非重点税源、某些行业和重要部位及环节的管理,造成税源管理针对性不够强。所谓蹈“矩”,就是在纳税评估中,过分重视了上级部门下达的“面”和“评估指标”,往往脱离了评估对象的实际,造成了评估工作多为完成任务和“编”制相关数据,质量不高。如,2006年上半年日常检查有问题户比例为40%,而评估有问题户的比例仅为7%。

三是税源管理力量较单薄。目前,该局现有税收管理员105人,占县(区)局(不含稽查)总人数的35%,人均管理税务登记户130户,这种管理人员结构,与当前强调税源管理的要求不相匹配。同时,由于税务登记户增长速度较快,从2005年企业税务登记情况看,仅企业户每月均新增202户,月均办理注销登记户55户,加之在税源管理过程中,基层税源管理人员经常应付事务性工作,难以专心进行税源控管。在人少、户多、事杂情况下,税管员管理工作难以到位。

四是税源管理考核有“短腿”。从现行税源管理考核的情况看,侧重于税收管理员执法行为的考核,即只对申报、发票等违章处理情况进行考核较多,而对具体管理中的行为考核不力,一直没有比较完善的考核指标,产生考核“短腿”,如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率、成本率、运费率、免税企业的销售规模和销售价格等明显失当而造成偷漏税款行为的责任考核,缺乏具体量化的考核标准。同时管理责任人在税源管理工作中应做什么、如何做、应达到什么效果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无法衡量税源管理工作的好坏,不能以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的办法促进税源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五是部门协调配合待加强。从外部来看,涉及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不力,虽然部门间建立了联席会议、信息传递、情况分析等制度,但均没有有效执行和坚持,部门间协调配合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随着国、地税之间税种交叉管理户的日益增多,但由于目前管理信息传递滞后或不畅,对“以票控税“手段的利用双方没有进行有效的配合,给税收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金融部门、工商部门虽依法有配合税务部门的义务,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阻力。

三、加强税源管理的建议

一是完善“人机结合”管理模式。一方面要加大税源监控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力度,整合信息资源和数据利用的效果,增强计算机对税源管理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另一方面管理责任人要加强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和环节的跟踪管理和实时监控。加强对纳税户生产经营情况的了解和对纳税申报真实性的分析,结合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全面掌握税源增减变化情况,减少因“疏于管理”所导致的涉税违法案件的发生。

二是建立交叉评估会审制度。现行纳税评估主要是税务管理员自管自评,难免有“关系评”和“人情评”的因素,不利于纳税评估工作的深入。因此,要依据“一户式”税收征管资料信息共享平台,在管理单位内部或管理单位之间经常性或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户管对象交叉评估,有利于相互借鉴、行业对比,增强评估责任。机关职能科室应建立纳税评估会审制度,组织业务科室、稽查、征收等部门人员参加,重点解决日常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对重点行业、重点户等进行“解剖式”评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评估指标和预警值,指导评估工作。

三是注重征收、稽查成果转化。即建立分析、评估、稽查成果相互转化的运行机制。征收部门应建立分析报告制度,注重经济税收相关因素分析;同时,根据管理部门的需要细化统计分析指标,为管理部门提供宏观上的管理指导意见;稽查部门应加大对稽查结果的分析和传递力度,提高纳税评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征收、管理、稽查应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管理质量的提高。

四是合理配臵管理人员力量。加大管理力度,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征管效率。但就目前

来讲大部分纳税人信息化意识滞后,难以跟上税收信息化的步伐,加之现有的征管各应用系统数据缺乏共享的数据查询平台,利用程度不高,短期内难以在管理效率上发挥最大作用;二是充实人员力量。县(区)局以下的税务机构,应树立大管理的理念,增加税源管理岗位的人员,特别是基层中层干部应承担具体的管理职责。

五是建立部门协调共享机制。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最大限度建立国税、地税、统计、工商、银行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国、地税应携手加强对企业进行联合检查,增强税收执法的统一性和互补性,加大对涉税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管理力度。

六是完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税源管理岗位考核、督查、任用的综合考评体系。主要是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考核指标,列入工作考核范围,使考核办法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对税源管理岗位的执法检查和工作监察,重点检查税源管理岗位的税收政策和工作制度执行情况,以及征收、稽查反馈的问题和管理意见的落实情况。通过考核、督查对税源管理岗位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其作为评优和任用的重要依据,增强税源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提高税源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下载公务用车管理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务用车管理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议单位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议单位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任去珍 单位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主人翁精神: 表现为定位不明确,积极性不高,未全力以赴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工作停留在表面,未形成我要怎么做......

    字母测试问题及改进建议

    1、部分学生在考试时还是有些粗心,不认真,审题不清。听力部分的最后一大题失分较多,学生对于26个字母掌握的熟练度还不够,在填写字母时还不能较快反应。笔试部分学生主要出现的......

    2011年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011年我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存在问题: 1、安全管理弱化。①首先是安监队伍人数的逐步缩减:安监人员从2004年强制按2%配置,到今天有哪个公司达到2%?②老龄化、待遇......

    某市当前公务用车管理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某市当前公务用车管理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2018年1月,经市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同意,成立了市公务用车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市本级核定保留的132辆公务用车的管理服务工作。中......

    少先队工作现状问题及建议

    乌拉盖管理区中学少先队工作现状问题及建议 一、中学少先队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织建设不健全,领导机构不够完善 在组织建设方面,我校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中学少先......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建议 随着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完成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定,农村经济得到了飞跃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一......

    小米手机竞争现状、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合集五篇)

    小米手机竞争现状、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我国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消费者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也使得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提高,时间缩短,在很多消费群体中,“玩手机”已......

    人力资源问题改进建议

    管理评审人力资源问题整改建议1、 缺少对一线员工素质低下的分析; 改进建议:年公司每季度做人力资源分析,包括人员素质评估、员工流动率分析、定岗 定编合理性等内容。 2、 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