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企业QS管理工作总结
×××食品公司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公司在质量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公司质量管理
工作向领导汇报:
一、公司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
1.思想上高度重视
公司领导深刻体会到“以质量求生存”的基本市场规律,不断告诫
自己和员工“做食品就是做良心工程”,“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
2.制定了明确的战略方针
公司为了能够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市场经济竞争力,明确制定
了以质量为核心的战略发展方针:〝-------------------------〞。
3.组织上保障
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主的产品质量管理小组,设置了专职管理
部门,建立了班组、车间、生产部、质检部四级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
4.经费上保障
公司在每年的财务预算中核准预留质量管理资金,包括抽检、送
检、自检费用,学习、宣传、培训费用等。
二、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保障制度 公司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安
全,依据《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系列法律、法规,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规范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行为能
力。公司从原辅料进厂、生产加工、产品检验、成品出厂建立了严格的管理程序,设置了专职管理部门和人员,制定了严格的产品质量安
全管理制度,包括《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食品安全责任制度》、《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原辅料采购制度》等30项部制度,并严格执行。
三、加强 体系建设,夯实质量管理基础
1.公司相继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认证,计量检测体系认证,名优产品认证。
2.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各产品标准、生产标准、检验标准。通过建立健全先进的科学管理体系,有效运用卓越运营、持续等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管理水平。
四、创新管理提水平
1、在生产过程中,各岗位严格执行SOP,同时各岗位积极落实〝不接受不合格品、不生产不合格品〞的工作原则。
2,、在生产过程中各工序操作人员,如发现不合格品予以奖励,杜绝不合格品出厂。不断采用先进生产设备,以提升和保障产品质量。
通过不断推进管理创新和管理变革,运用先进管理工具,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管理水平。
五、认真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公司严格按照〝制度高于一切〞的原则,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1.建立三级产品质量责任制
建立法人、部门主管、操作人员三级质量责任制,并签订质量责
任书,纳入绩效考核。
2.严格监督,确保工作落实
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制度,由总经理负责,对企业资质变化情况、采购进货查验落实情况、生产过程控制落实情况、产品出厂检验落实情况、不合格品管理情况、食品标识标设注符合情况、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全方位不定期查。
六、持续开展产品质量宣传
1.通过固定展板对《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进行宣传。
2.利用活动展板和影视资料进行产品质量安全警示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展,公司员工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提高,对质量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不断加强,主动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切实提高了工艺技能水平,处处体现了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公司未发生食品质量安全事故,顾客满意率不断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篇:食品企业QS管理工作总结
×××食品公司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公司在质量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公司质量管理工作向领导汇报:
一、公司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
1.思想上高度重视
公司领导深刻体会到“以质量求生存”的基本市场规律,不断告诫自己和员工“做食品就是做良心工程”,“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
2.制定了明确的战略方针
公司为了能够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市场经济竞争力,明确制定了以质量为核心的战略发展方针:〝
-----------
--------------〞。
3.组织上保障
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主的产品质量管理小组,设置了专职管理部门,建立了班组、车间、生产部、质检部四级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
4.经费上保障
公司在每年的财务预算中核准预留质量管理资金,包括抽检、送检、自检费用,学习、宣传、培训费用等。
二、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保障制度 公司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依据《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系列法律、法规,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规范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行为能力。公司从原辅料进厂、生产加工、产品检验、成品出厂建立了严格的管理程序,设置了专职管理部门和人员,制定了严格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食品安全责任制度》、《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原辅料采购制度》等30项部制度,并严格执行。
三、加强 体系建设,夯实质量管理基础
1.公司相继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认证,计量检测体系认证,名优产品认证。
2.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各产品标准、生产标准、检验标准。
通过建立健全先进的科学管理体系,有效运用卓越运营、持续等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管理水平。
四、创新管理提水平
1、在生产过程中,各岗位严格执行SOP,同时各岗位积极落实〝不接受不合格品、不生产不合格品〞的工作原则。
2,、在生产过程中各工序操作人员,如发现不合格品予以奖励,杜绝不合格品出厂。不断采用先进生产设备,以提升和保障产品质量。
通过不断推进管理创新和管理变革,运用先进管理工具,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管理水平。
五、认真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公司严格按照〝制度高于一切〞的原则,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1.建立三级产品质量责任制
建立法人、部门主管、操作人员三级质量责任制,并签订质量责任书,纳入绩效考核。
2.严格监督,确保工作落实
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制度,由总经理负责,对企业资质变化情况、采购进货查验落实情况、生产过程控制落实情况、产品出厂检验落实情况、不合格品管理情况、食品标识标设注符合情况、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全方位不定期查。
六、持续开展产品质量宣传
1.通过固定展板对《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进行宣传。
2.利用活动展板和影视资料进行产品质量安全警示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展,公司员工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提高,对质量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不断加强,主动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切实提高了工艺技能水平,处处体现了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公司未发生食品质量安全事故,顾客满意率不断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篇:食品企业人员管理
1.公司应制定健康档案以及健康查体计划,每年内由市卫生防疫站检查与食品相关的人员(加工人员、检验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健康查体,每年,必要时做临时检查。新进厂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凡患有活动性肺结核、传染性肝炎、肠道疾病、手外伤未愈合者、化脓性及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必须调离工作。
2、每日班前入口处有卫检员检查人员健康状况,发现有割破、疮疖、冻伤、皮肤感染等的加工人员都不能进车间,直至痊愈为止。
3、生产人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按要求穿着干净的工作服、帽、口罩、水鞋等,不得化妆,戴手饰、手表等,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车间。每日入车间前,由卫检员检查加工人员卫生状况。工作期间禁止吃东西,大声喧哗,禁止串岗,车间主任应进行监督。
4、公司应对加工人员进行加工技术和卫生质量等的培训,对新进厂员工由公司办安排在非关键岗位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5、公司应对外来人员加强管理,进入公司应让其出具健康声明,车间入口处应设客人须知(采用图示法最明显),要求其同样遵守相关的更衣及洗手消毒的流程。
第四篇:食品企业通过QS审核的64条军规(本站推荐)
食品企业通过QS审核的64条军规
三、原料和生产设施管理 条款 审查要求
*3.1 农、副产品原料在采收后,为便于加工、运输和贮存而采取的简易加工应符合卫生要求,不应造成对食品的污染和潜在危害。肉、禽类原料:必须采用来自非疫区健康良好的畜禽;宰前宰后经兽医检验合格,并有兽医卫生检验合格证书。
水产类原料:必须采用新鲜的或冷冻的,组织有弹性,骨肉紧密连接的水产品;不得使用变质的及被有害物质污染的水产类原料。
果蔬类原料:必须采用新鲜、成熟适度、风味正常、无病虫害、无腐烂的鲜果、蔬菜。干制果蔬原料应干燥,无霉变、无虫蛀。
*3.2 不得采用非食用原料制成的产品作为生产原料。
不符合质量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原料,不得投产使用,要与合格品严格区分,防止混淆和污染食品。
检验不合格的原料,应明确标示并作隔离处理。
3.3 应收集和验证所采购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等的生产许可证书及明细表。
3.4 企业应制定对采购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以及外协加工品进行检验或验证的制度。
企业如有外协加工或委托服务项目,也应制定相应的采购管理办法(制度)。3.5 所有原辅材料、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的采购验证规定应明确验证依据的标准、要求、方法。验证工作必须合理、有效、可操作。除索证索票外,还要索要质量证明。3.6 原辅材料、包装材料以及成品不得露天存放,库内应地面平整,阴凉、干燥,并有防蝇、防火、防虫、防尘、防鸟、防潮、防霉等设施。
*3.7 库房内的温度、湿度应符合原辅材料、成品及其他物品的存放要求。预冷库、冷藏库、冷冻库等仓库的温度、湿度应符合产品工艺要求,并配备温湿度显示装置。
3.8 贮藏固态原、辅料、成品应离地20~25cm、离墙30cm以上,堆放的高度离开天花板至少20cm并分类、定位码放,并有明显标志。贮藏液态原料应使用密封罐,管道输送。
易受污染的辅料(如果酱、馅等)应与其他原料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需冷冻的原辅料,储存温度应保持-18℃以下,需冷藏的原辅料,储存温度应保持0~4℃。
3.9 纸箱码放垛与垛之间也应有适当间隔,并保留合理的运输通道。库房内存放的物品应保存良好,并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出入库。*3.10 原辅材料、成品(半成品)及包装材料库房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以及可能引起串味的等物品。
3.11 经检验合格包装的成品应贮存于成品库,其容量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库内严禁堆放不合格产品。
合格成品应按品种、批次分类存放,并有明显标志。
3.12 包装材料应贮于专用仓库,做到内外包装材料分类存放,仓库内应通风、干燥、无污染源。
*3.13 企业必须具备必备的生产设备,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应能满足食品生产加工的要求。
*3.14 生产设备应布局合理,排列有序,且有足够之空间,使生产作业和维护顺畅进行,并避免引起交叉污染,各工序之间的产能应匹配。
3.15 食品生产设施、设备、工具和容器等应加强维护保养,及时进行清洗、消毒。使用的清洗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16 直接接触食品及原料的设备、工具和容器,必须用无毒、无害、无异味的材料制成,与食品的接触面应边角圆滑、无焊疤和裂缝。
3.17 用于测定、控制或记录之测量器或记录仪,应功能准确,并定期校正。3.18 应采用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检查异物,如设置筛网、强磁铁、金属探测器等防止异物和污染物混入食品。
3.19 各种设备的管道应明显区分,易于鉴别,且不宜架设于暴露的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内包装材料的上方,以免造成对食品的污染;食品输送带上方若有管道时应安设输送带防护罩等设施。
3.20 机械设备应设置安全栏、安全护罩、防滑等设施。
*3.21 生产用水(包括清洗用水、制冰用水(生产加工用冰)、蒸汽用水(直接用于生产加工或与食品接触的蒸汽用水))必须符合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并至少每年对厂区水源进行水质检验。
3.21.1 使用非城市供水管网的,其水源应单独隔离并有明显标志,应当具备有效的安全保障设施,周围附近不得有人畜粪池、垃圾掩埋场等污染源。
3.21.2 井水必须根据当地水质特点设置水质净化或消毒设施(如沉淀、过滤、除铁、除锰、除氟、消毒等),使水质达到要求后方可用于生产加工,并至少每年对厂区水源进行水质检验。
3.22 水源出口、蓄水池等要有完善的防尘、防虫、防鼠措施,并定期对蓄水池进行清洗、消毒。有效防止水源的污染。储水设备(池、塔、槽)与水直接接触的供水管道、器具等应使用无毒、无异味、防腐的材料,保持清洁、畅通,管路应该尽量统一走向,并进行流向标注,有防止虹吸和回流现象的措施。有完备的供水网络图。
3.23 不与原料、半成品、成品接触的冷却用水、制冷用水、消防用水、蒸汽用水等必须用单独管道输送,绝不能与生产(饮用)水系统交叉连接,并应用明显的颜色进行区别。
四、组织与过程管理 条款 审查要求
4.1 企业治理结构中至少有一人全面负责质量安全工作。负责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工作。
4.2 企业应制定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质量安全职责、权限等方面的管理制度。4.3 企业应当制定对不符合情况的管理办法,对企业出现的各种不符合情况及时进行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
*4.4 企业相关人员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并按规定经国家有关部门培训,有相应的证书或证明。
*4.5 企业应具备审查细则中规定的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明示的企业标准应按《食品安全法》的要求,标准中产品质量安全指标不得与国家强制性标准相冲突,并经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纳入受控文件管理。4.6 企业应制定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关键质量控制点应进行有效控制,并有相应的记录。4.7 企业应制定在食品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运输过程中有效防止食品污染、损坏或变质的制度。
4.8 企业应严格执行有毒有害物品的储存和使用管理制度,确保厂区、车间和化验室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杀虫剂、燃油、润滑油和化学试剂等有毒有害物品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对食品、食品接触物表面、食品包装物料等造成污染。*4.9 企业应制定清洁区、准清洁区管理制度,持续采用熏蒸、净化车间、配备足够数量的紫外灯等方式,以达到清洁度的要求。4.10 以辐射加工技术等特殊工艺设备生产食品的,还应当符合计量等有关法规、规章规定的条件。
4.11 应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品种、范围、用量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应由专人负责管理,设置专库或专区存放。
4.12 食品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在使用时应准确称量,并使用专用登记册记录名称、进货时间、进货量和使用量等,对贮存期间质量容易发生变化的应进行原料合格验证,必要时进行检验,以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要求。
*4.13 食品标签标识应当符合相关规定。产品名称应能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符合《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和GB7718的规定。
4.14 副产品应及时从生产车间运出,按照卫生要求,贮存于副产品仓库,不应有异味。
4.15 产品不合格(包括半成品、成品、原辅材料)处理措施应形成完整的记录。应具有不合格原辅材料拒收、报废、返厂等处理意见和审批手续等制度以及设备故障、停电停水等特殊原因中断生产时生产产品的处置措施等记录。
4.16 应建立产品召回机制,如实记录发生召回的食品名称、批次、规格、数量、发生召回的原因及后续整改方案等内容。
4.17 所有设备应经常维修保养,定期清洗、消毒运输工具、器具、容器及包装物料等,保持良好卫生状况。异物控制措施应实施定期过程监控或有效性验证。4.18 运输工具(包括车厢、船仓和各种容器等)应符合卫生要求。非厢式运输工具、车辆应配有防尘、防日晒雨淋的帆布、塑胶布等遮盖物。有特殊要求的物品应用专用车辆运输,如保温车、冷藏车等。
有冷藏、冷冻运输要求的,企业必须满足冷链运输要求。
4.19 企业应建立必要的记录体系。记录体系应按照能形成逻辑链的要求建立。生产产品的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其能够再现。
4.20 应建立完整的产品出厂和销售台账,台账内容至少要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地点、收货人名称及联系方式、发货日期等内容。
4.21 所有质量管理记录和原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以及相关证书、证书副本等技术记录均应归档,保存期不少于二年。*4.22 企业厂区、库房、生产车间内不得存放无标识不明物质和未列入企业原料表的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
4.23 应有证书有效期内企业报告自查申报表。4.24 委托加工进行生产的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相应的手续。接受委托加工方要符合本准则的要求,并取得相应的资质。
4.25 委托方应有有效的监督管理办法,确保被委托方提供的产品质量安全。*4.26 企业应不存在相关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
五、检验管理 条款 审查要求
5.1 企业应制定产品质量检验制度(包括过程检验和出厂检验)以及检测设备管理制度。
*5.2 实验室应布局合理,满足相应检验条件。并根据生产需要设置评酒室、评茶室及相应的微生物理化检验室。
*5.3 企业应具备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设施,出厂检验设备设施的性能、准确度应能达到规定的要求。出厂检验项目应包括产品的特征性指标,且能起到对食品质量安全有效控制的作用。
*5.4 企业应具有独立行使权力的质量检验机构或专(兼)职质量检验人员,并具有相应检验资格和能力。
数量配备相当于职工总数3~5%,且至少不少于2人。
5.5 应详细制定成品的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抽样及检验方法。出厂检验必须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在过程控制、原料验收等工序如采用非国家标准方法时应定期与标准方法比对。
5.6 检验用的仪器,设备,应按期检定,及时维修,使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以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
5.7 生产中所用计量器(如温度计、压力计、称量器等)应定期校正,并作记录。与安全卫生有密切关系的加热杀菌设备所装的温度计与压力计应至少每年委托国家认可的计量单位校正1次。
5.8 自检完成后应形成自检报告,内容包括自检的结果、评价的结论以及改进措施和建议。
5.9 检验合格的产品,应标识检验合格证号,其检验合格证号应能追溯到相应的出厂检验报告。
*5.10 产品必须批批检验合格才可出厂。每批成品应留样保存,并将抽取的代表性样品储存于该类产品的正常保存条件下至保质期满后两个月为止,以供必要的品质测定及产生质量纠纷时使用。
*5.11 应依产品特性参照型式检验项目进行保存试验,以确定其保质期。5.12 应按照生产的实际情况和硬件设施等确定组批方式,要求组批合理,不混批、漏批。
5.13 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样品的抽取、制备。抽样过程应注意需要控制的因素,以确保生产产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相关的技术规范或者标准(企业标准除外)无规定的,应参照细则的规定抽取样品。
5.14 留样保存期限不低于产品的保质期。发酵乳、巴氏杀菌乳等产品保质期较短,保存温度较低,应当注意样品的保存温度,且应及时完成结果的反馈工作。5.15 应有实施产品比对检验及*项目送样检验的报告。
第五篇:6S管理心得体会 qs
学习6S管理心得
随着微利时代的到来,精益生产模式业已成为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为了顺应国际制造业管理发展趋势,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借鉴有益的国际管理经验发展自己。年初,公司组织学习了基础化、标准化、先进化的6S管理模式。作为员工,我们本着打造有道德、有责任、有内涵、有品位的文化型和学习型企业,在领导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了此次学习。那么,6S来源于哪儿,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企业实行后又会取得什么效果呢?
一、6S简史
200年前日本江户时代的人以捕渔为生,在渔船上狭小的空间生活久了,往往习惯地抛掉不需要的东西,以追求环境的整洁及空间,这套生活管理哲学应用于今日,成为企业管理的5S。后来在5S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Safety)的范畴,成为当今企业日常管理的6S。6S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是协助组织建立及维持品质及环境的技术,是帮助企业持续改善的文化。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并且以预防为主,保证工作安全。6S的本质是一种执行力的企业文化,强调纪律性的文化。作为基础性的6S工作落实,能为其他管理活动提供优质的管理平台。
二、6S定义
6S:指的是由6S的日文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和英文SAFETY(安全)这六个单词,由于这六个单词前面的发音都是“S”,所以简称为“6S”。
1.整理:将办公场所和工作现场中的物品、设备清楚的区分为需要品和不需要品,对需要品进行妥善保管,对不需要品则进行处理或报废。其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
2.整顿:将需要品依据所规定的定位、定量等方式进行摆放整齐,并明确地对其予以标识,使寻找需要品的时间减少为零,以期消除“寻找”现象。
3.清扫:将办公场所和现场的工作环境打扫干净,使其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无脏污、干净整洁的状态,并防止其污染的发生,提升作业品质。
4.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的实施做法进行到底,且维持其成果,并对其实施做法予以标准化、制度化。目的在于创造明朗现场。
5.安全:指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在工作状态、行为、设备及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给员工带来即安全又舒适的工作环境。这是前面“5S”的实施的前提。
6.素养:以“人性”为出发点,透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语言,使全体人员养成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进而促进全面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6S推行要领
(一)整理的推行要领:你的工作场所(范围)全面检查,包括看得到和看不到的;制定“要”和“不要”的判别基准;要的物品调查使用频度,决定日常用量,将物品区分为“常用,偶尔使用,不使用三类”,然后将1)常用物品安置在现场;2)偶尔使用物品放在固定的储存处;3)不使用的物品清除或处理掉。
(二)整顿的推行要领:前一步骤整理的工作要落实;需要的物品明确放置场所;摆放整齐、有条不紊;对场所、物品标示;制订废弃物处理办法。
整顿的重点在于整顿后的结果要成为任何人都能立即取出所需要的东西的状态,取出的物品能立即使用,使用后要能容易恢复到原位,没有回复或误放时能马上知道。
(三)清扫的推行要领:建立清扫责任区并制定基准,作为清扫规范;坚决予以杜绝或隔离污染源。
清扫就是使现场成为没有垃圾,没有污脏的状态,虽然已经整理、整顿过,要的东西马上就能取得,但是被取出的东西要成为能被正常的使用状态才行。而达成这样状态就是清扫的第一目的,尤其是高品质、高附加价值产品的制造,更不容许有垃圾或灰尘的污染,造成产品的不良。
(四)清洁的推行要领:落实前3S工作;制订目视、看板管理的基准以及相关考核方法、奖惩制度,加强执行。
清洁是上述基本行动之外的管理活动。对于大多数管理不善的工作场所,上述的工作通常得不到完整、系统的重视,或偶尔为之,不能坚持。在开始强调和实施6S时,造一些声势,搞些运动,让大家都动起来,重视起来,只要实施得力,总是能在短期内迅速改变工作现场的面貌。然而,运动的缺点就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工作现场的良好状态是需要时刻保持的,从管理方法的角度说,要想保持好的做法长期贯彻,就应当将有关的方法和要求总结出来,形成规范与制度。所以,6S中的“清洁”就是要将运动转化为常规行动,需要将好的方法、要求总结出来,形成管理制度,长期贯彻实施,并不断检查改进。
(五)安全的推行要领:保障企业财产安全,保证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杜绝事故苗头,避免事故发生。
“安全”这一要素,是对原有5S的一个补充。以“工作现场管理要点”这个主题去理解,增加“安全”这个要点是很可取的。尤其在我们铁路施工企业中,安全不仅仅是意识,它需要当作一件大事独立、系统地进行,并不断维护。安全工作常常因为细小的疏忽而酿成大错,光强调意识是不够的。因此,其应该成为一个行动要素。而“规范”、“素养”当中自然也应当包括安全方面的规范与意识,这样才真正将“安全”要素融入了原有的5S体系。
(六)素养的推行要领:制订公司有关规则、规定;制订服装、臂章、工作帽等识别标准;对员工,尤其是新员工的教育训练;推动各种激励活动;遵守《铁路施工安全规范》等有关操作
安全规章。
“素养”,是6S中最独特的一项要素,也是其精华之处。前5项要素,都是十分鲜明的“行动要素”,其中一到四项是现场改善的行动,第五项将现场改善上升到系统的、制度的层面,而第六项,进一步上升到人的意识这个根本。对于人,制度是外在的、强制性的。更彻底的保障,是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员工主动的,发自内心的行动。也就是变规定、要求为人的意识、习惯,素养一旦养成,将潜移默化地、长期地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素养是建立在人的意识之中的,提高素养需要进行培训、宣传,并有效地运用奖罚、激励等辅助手段。
全面系统的来说,“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即强化管理现场,优化施工环境,为员工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场所,提供一个硬件设施整洁完善的办公场地;“安全、素养”即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做到用制度做保障、做约束,使6S管理工作长期执行下去。同时提升员工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学习后的感受
我们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多种危险源,确保安全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在6S的推动下,安全标识的使用,安全通道的明确划分,现场的有效护防等措施都会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我们工作顺利的进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企业的竞争力表现在多方面,员工的素养是其中重要方面。
6S管理的推行有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推行6S管理,努力营造一个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工作现场,在激发员工的潜能、增强上进心、培养团队精神、克服拖拉情绪等方面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最后,6S管理是一种要全体员工养成的行为模式,而不是一种工作的形式。所以其实更重要的是在内心认识上的实施和认同,而不是行为上的服从和履行。因此,应做好知识普及和思想认识的宣传工作,不应流于形式。使“6S”最终变成全体员工自觉自愿的行为。
尽管 6S管理是极其艰巨的工作,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全力以赴,不论是在现场管理上还是在员工素养上都将会有极大的提高,定会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可靠基础,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14.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