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用赏识教育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孙国芹
应用赏识教育激发“留守”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西塘小学 孙国芹
摘要 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赏识是一种艺术,教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自己的教学天地中结出丰硕的果实。赏识就是一种激励机制,只有充分调动全体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使之爱学学习、乐学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学习质量。
关键词 赏识教育以人为本
关注“留守子女”学习学困生发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以评价性赏识,唤起信心,重振精神,争取进步。
正文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农村中小学“留守子女”的比例也越来越高。由于农村家长素质普遍较低,加之常年在外打工家长较多,从而缺乏对“留守子女”的正确引导和有效监护,使多数“留守子女”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他们的行为习惯、自我控制能力普遍较弱。我们的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填鸭式”课堂教学形式,用官僚的、随意的行为支配学生的学习活动。当学生犯错时,小至语言节奏上的变化、表情上的流露,大至明确的批评、谩骂和体罚,师生间产生了严重的不平等,师生间心灵距离越来越远,造成“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因此,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探讨一些应用赏识教育激
发农村“留守子女”学困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课题深入的探究中,我着重在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
学生所学的知识大都来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学会赏识学生,做到正确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形成以“赏识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赏识的眼光注视每一位学困生,充分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他们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他们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其次,赏识学困生,就要给每位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在课堂上,教师只有真诚的赏识,而没有了厉声的训斥,从而使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温馨而活跃,促使他们从心地里爱上学习。“赏识教育”要关照每一个学生,对学困生更要真诚,以心换心,与他们交朋友。当你熟悉了学生的一切时,你就会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
在教学中,教师给学困生多一些赏识的眼光,启发、引导他们生思考、解答较为基础的知识,让他们体会到“跳一跳摘到枣”的成功感。例如:为了便于学困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机会,我特地让学困生和学得较好的同学坐在一起,让好的同学带动他们,便于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对话机会。在复习这一环节中,尽量让学困生多发言,让他们进行学习新知识前的“热身”。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都应选择难度较小的问题,让学困生来回答,并对他们的进步进行全班性的鼓掌表扬。有了这些成功,学困生也就逐渐能和其他学生一起进步了。
二、以学习活动为载体,展开赏识教育
学习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困生智力,培养学困生的创新能力,锻炼他们的学习社交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教师应充分挖掘开展课堂学习活动的素材,以学生所学的知识为基础,通过音乐、表演等多种学习形式。以学习活动为载体,展开赏识教育,使学生把赏识的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不断树立自信心,体会成功的滋味。
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通过赏识教育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力求课堂气氛和谐、轻松。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习气氛轻松愉快,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思考并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如我班“留守子女”代欣雨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学习习惯差、尤其学习成绩特差,成了一个地道的学习文盲、哑巴学生。针对这个学生,我从提高学习兴趣入手,想方设法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轻松、自然的氛围,用亲切、和谐的态度,带给他学习的勇气和信心。最终他树立了学习学习的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真正达到了“亲其
师,信其道“的境界。成功的教学应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学到的语言材料,巩固其知识。
三、查找分析原因,对准问题入手
“留守子女”大部分都是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由于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怀,他们普遍存在着心里,性格缺陷和道德品行等方面的问题。
一是亲情的缺失,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性格缺陷和心里障碍。二是家庭教育的缺陷,影响了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导致行为习惯偏差。三是监护权的缺陷,还导致他们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还有一部份学生是因为父母离异而性格内向、孤僻,并伴有自卑心理,导致学习成绩落后,尤其学习成绩特差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情况,我主动找他们谈心,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并动员家长主动过问、关心自己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如我班有一位女生叫孙亮亮,以前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处于中游水平,但由于父母离异,常年与外婆一起生活,平时缺少父母的关爱,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怀。影响了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导致行为习惯偏差;结果由怕学学习变成了厌学学习、对学习毫无兴趣。针对以上情况我主动找她谈心,在生活上给予关心,教育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并主动联系她的父母要多关心她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不要把自己的子女变成自己的牺牲品。经过多方努力,最终,这个学生的性格等各发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改变,学习学习成绩也逐步得到了提高。
四、在赏识的方式上,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利与弊的两面性,赏识教育也是如此。在实施过程中,不弄清赏识对象的具体情况,不加区分地采取同一模式,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
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家庭背景、认知层次、非智力因素以及性格都会有不同,有效地实施赏识教育,教师应当用心分析学生的全面情况,建立学生身心发展档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这位学生适宜于赏识为主的教育吗?是采取公开表扬式赏识还是个别谈话式赏识?赏识的程度多少为宜?即便是出现同一个问题,也应当充分考虑在这位学生身上“赏识”到何种层次产生的效果最佳。
总之,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赏识是一种艺术,教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自己的教学天地中结出丰硕的果实。赏识就是一种激励机制,只有充分调动全体“留守子女”学困生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使“留守子女”学困生爱学学习、乐学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教学质量。
第二篇: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是哪年级的哪一个班,后进生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后进生的转化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否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和未来命运。教师要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就必须研究和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遵循心理发展规律,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后进生之所以学习不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习兴趣不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对差生降低要求,恢复其自信心,对某一个知识点,有了一点进步,就及时地给予鼓励、表扬使他们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建立持之以恒的学习决心,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精神,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转化了学生学习的态度。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渐渐地提高了。
教师对后进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进取目标和远大理想。只要有了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就具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才有目标,才会调动主观能动性。真正感到学习是快乐的事,愉快的事;布置作业时,对后进生把握好难易程度,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循善诱的方法,让他们一点一滴的逐步提高,逐步引导他们自己动脑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
在后进生的教育问题上要和家长密切配合和协作,多鼓励学生的进步,有一点突出的表现,有一点进步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
总之,对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让后进生同优生一样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成才,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第三篇:重视情感教育 激发学习兴趣
重视情感教育
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人们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索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总是与人的情感相联系的。情感具有倾向性,在学生学习方面表现的更加强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认真挖掘这一潜能,使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情感的倾向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对学科学习需要的情感能改变学生对学科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利用化学学科特点,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化作一些浅显通俗的道理寓于日常的教学之中,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了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亲身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明白“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学好化学的必要性,产生对化学学习的需要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化学是研究物质的,而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要想认识并了解自然界成千上万种形形色色的物质,对才学化学的初三学生而言,是极具诱惑力的,于是从身边的物质入手,如空气、水、二氧化碳、食盐等,把学生一步一步引进化学之门。
二是对学科内容的情感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意识具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往往是建立在对学习内容发生情感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他们对某些学科内容非常喜爱,学习中就总是积极趋向于它,力求接近它的表现,这实际上是教材内容内在的吸引力起作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适时而有效地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拔开学生喜爱化学的心灵,把学生吸引到学科学习上来。化学教学以化学实验为基础,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及家庭小实验,都把学生带入了神奇的变化的世界,一个接一个的为什么,逐步的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积极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三是学习的成功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中,有这样的一种潜在现象:某位学生的某一学科成绩好,他就对那一门学科最感兴趣,进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偏重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这实际上是成功感引发的学习倾向性起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练习设计、学生素质测试命题中都应该考虑这一点,控制好难易度,要多给差生创造参与并能取得成功的机会,当他们答题答的不完整时,不应该简单地请别的同学回答了事,要给予他们诱导、点拔,还应该充分肯定他们答得正确的部分,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当他们答对或考试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给他们一份成功后的喜悦和快乐,从乐中引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化学学科可以说是理科中的文科,记忆性的知识比较多,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为了让学生记得牢,不定期地要进行检查,有一次竞赛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他领了先,从他的眼神中能看到他获胜的喜悦之情,我抓住这个机会在全班表扬,并常在课后与他聊天,在后来的课堂中明显地感觉到他在学习中的努力,而且也看到他的付出有了回报,那就是他的成绩在不断上升。更重要的是他的面貌发生了变化,由原来不善言笑的他开始和同学们追逐、嬉戏、辩论,神采飞扬的他一脸阳光般的笑容。
四是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可以使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学习倾向。教学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喜爱某一位教师,感情上就与这位教师特别亲近,随之对这位教师所教学科特别感兴趣,学习也最用功。这实际上是情感的迁移性能的作用。所以说能得到学生尊重和爱戴的老师才是一位好老师。教师用什么来博取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呢?我认为:首先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满腔的工作热情,用教师自身的精神感召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必须做到。用心上好每一节课,用心去批阅每一位学生的作业,用心去回答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其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要讲究教学艺术、语言、神态幽默风趣,教师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讲解、巧妙的启发、优美的板书都可以施给学生美育情景,激发学生爱师情感。在教学中常常用一些口诀或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木炭和氧化铜的实验,编实验现象为:小二黑打架,越打越红火,黑得变红,清得变浊。学生们一听,都开心地笑了,在他们的开心一笑之中,这个实验及发生的反应便深深地印在他们脑海之中。其三是教师必须具有慈母般的爱生情怀,必须用心去呵护每一颗真诚的心灵。教师的爱生是学生尊师的感情基础,在课堂中,教师态度要和蔼亲切,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与学生打成一片,平等相处,这样才能换取学生的愉悦心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使学生的尊师情感迁移到学习上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太原十八中
刘小红
第四篇:论赏识教育激发学习动力
论赏识教育激发学习动力
论文摘要:通过坚定期望信念,设置形式多样的光荣榜,帮学生重塑辉煌,充分发挥善意与善辞的力量,电话传递进步等方法,重塑学生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对我的启发颇大。一个小学生因学习成绩差且特别调皮,被老师安排在教室第一排靠门的特殊位置上,该学生从此更加自卑和厌学,后来换来一个教数学的新班主任,这个老师与众不同,他对这个众人不屑一顾的小毛头特别关爱,每次上课总喜欢摸摸这个学生的头。这一摸对老师讲也许是不经意,不过对这孩子来讲带来的却是极大的兴奋和满足。从此,这个学生每天都盼望这个老师来上课,听课也极其认真,且逐渐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这个学生成了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功成名就的他在谈到成功的秘诀时,无不深情地怀念老师那温柔的手和欣赏和目光,因为那手、那目光带着对他的鼓励和赞许,成为他找回自我的无穷力量。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这个老师把这顽童带进神秘的数学殿堂的法宝,不是他把数学课讲得多么完美,而是不怀成见地对学生的鼓励和赞赏。可见,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具有多么大的魔力。各种形式的表扬是对学的特殊关爱,我认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引进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以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现状,利用赏识教育往往就能事半功倍,达到转化差生的目的。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日本心理学家永多湖辉曾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而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宽容地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让这些“弱差生”重新得到“行”的滋润,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是好孩子。只要他们在成长中觉醒了,巨大的潜能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在这方面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坚定期望信念
我们大多数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批评多于鼓励,甚至经常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例:“这么简单的题目都要做错,怎么去考大学。”“讲了几遍的题还不会,真是对牛弹琴。”“以你的成绩表现,将来多半是下岗工人的料,迟早会被社会淘汰。”“跟你讲了多少遍,还改不了这个毛病,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来教师想通过揭学生的痛处,来唤醒学生,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殊不知这样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恰恰适得其反。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小学1-6年级随机抽取20%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了“未来发展的测试”;然后向老师宣布说:“这些学生有很大的学生潜力”。预示他们可能比其他学生会有更好的成绩。八个月后,老师获得如期的结果。一年后,再一次测试,这些学生的成绩仍在提高。期望是一种看不见,但确实存的常识教育信念,对教育起着重要作用,积极的期望是成功教育的第一要素。承认每个学生有发展的潜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并以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易于接受,转化为内在需要和自觉追求,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设置形式多样的光荣榜
为呵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我把考试成绩看成是学生的一种隐私,只给学生一个“优秀榜”、“进步榜”和“强科榜”。前两种比较普遍,但对成绩下滑和待优生少了些重视和关注。为此,我把这部分学生的最强科成绩写在强科榜上,时时刻刻激励他们,使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
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永远充满自信,则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起来。如学生学写作文的时候,许多老师都让学生读范文,赏佳作,拿他们的作文和范文相比,结果越比学生越没信心,对作文也就越没兴趣,一写到作文就头疼。其实,一篇文章即使再差,也总有一些成功的地方,教师只要善于抓住星星之火,适当夸张,一定会收到一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有了信心,学习上的动力也就有了,这种潜力如果爆发出来,不止是自己喜欢的,所有的事都会以一种积极向上,充满信心的态度去对待,而不会对什么事都失去希望。
三、帮学生重塑辉煌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时,悲观失望。此时,我就想尽办法找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找回曾经拥有的成功的喜悦感,重新树立自信心,记得我带过的一届学生,初一每次考试各科成绩一直不错,到初二第一学期其中考试时各科出现低谷,有的同学急得找我反映;“老师,您快给同学鼓鼓劲吧,他们都学不下去了。”经过思考,我对初一四次统考成绩比较分析,找出每个学生考得最好的一次,在班上公开宣布,并且作为下次考试目标。结果,同学们积极性大增,期末考试取得优秀成绩。
四、充分发挥善意与善辞的力量
我发现班上有一个男生抄袭别人的作业。放学后,我说到他们那儿有点事,让他和我一道走,他于是高兴地在校门口等我,我俩一边走一边闲聊,适当时机我说:“你平时聪明伶俐,我们老师都很喜欢你,可就是你有一个毛病我们都觉得很遗憾,你知道吗”?他说:“我成绩不好”。我又说:“不是!是你不相信自己,而相信别人,凭你的能力,你是完全可以独立完成作业的,你说是吗?”他说:“老师,我再也不会抄作业了”!时间不长,说着聊着到了该生家,我及时说道:“我要回家了”。该生问道:“老师,你不是有事要办吗”我说道“我的事办完了”。从此后,他再也没抄作业,并且成绩明显地上升,后来高中毕业后考了师范院校,在一个教师节寄给我的贺卡上写道:李老师,你那次对我的谆谆教导,使我自信、自强,我也要像你一样用自己的全身心去唤起我的学生的自信与自强。
五、电话传递进步
学校家庭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十分关注。我们常常发现,家长们聚在一起,总爱把彼此的孩子进行比较,并会因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觉得自己“不会教孩子”而感到愧疚。但是,他们对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学习成绩提高的背景乃至孩子的心理需求注意得不够。据了解,许多失败的家长都是由于家教观念陈腐,没有用赏识的目的凝视自己的孩子。
今年秋天,我听了一个案例。有一位班主任给家长打电话,刚说了一句夸奖孩子的话,就听到电话里传来哭泣声。原来这位家长以前接的老师电话,全是批评孩子,指责家长的。老师们:随着时代的进步,电话已成为老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孩子的方便渠道。但大部分电活内容是训斥孩子的缺点,让学生恐惧、紧张。经过反思,我把报告中这位老师的做法用在了实际工作中,用电话把孩子的优点及时传递给家长,尝试了几次,效果确实不错。我把近期进步的学生在班上二表扬一番,且公开通知他们的家长给我打电话,让家长多加鼓励。这些学生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肯定后,从而更加努力。
总之,赏识教育,能重塑学生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第五篇:赏识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浅议
赏识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吕标初中宫献军李新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引进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以适应时代教育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现状,利用赏识教育往往就能事半功倍,达到转化差生的目的。一是坚定期望信念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往往批评多于鼓励,甚至经常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例:这么简单的题目都要做错,怎么去考学。讲了几遍的题还不会,真是对牛弹琴。” “跟你讲了多少遍,还改不了这个毛病,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来教师想通过揭学生的痛处,来唤醒学生,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殊不知这样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恰恰适得其反。承认每个学生有发展的潜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并以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易于接受,转化为内在需要和自觉追求,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是帮学生重塑辉煌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时,悲观失望。此时,我就想尽办法找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找回曾经拥有的成功的喜悦感,重新树立自信心,记得我教过的学生,每次考试各科成绩一直不错,到第一学期其中考试时各科出现低谷,有的同学急得找我反映;“老师,您快给同学鼓鼓劲吧,他们都学不下去了。”经过思考,我对考试成绩比较分析,找出每个学生考得最好的一次,在班上公开宣布都是A级,并且作为下次考试目标。结果,同学们积极性大增,期末考试取得优秀成绩。
三是充分发挥善意与善辞的力量
我发现班上有一个男生抄袭别人的作业。放学后,我说到他们那儿有点事,让他和我一道走,他于是高兴地在校门口等我,我俩一边走一边闲聊,适当时机我说:“你平时聪明伶俐,我们老师都很喜欢你,可就是你有一个毛病我们都觉得很遗憾,你知道吗”?他说:“我成绩不好”。我又说:“不是!是你不相信自己,而相信别人,凭你的能力,你是完全可以独立完成作业的,你说是吗?”他说:“老师,我再也不会抄作业了”从此后,他再也没抄作业,并且成绩明显地上升,后来考了师范院校,在一个教师节寄给我的贺卡上写道:李老师,你那次对我的谆谆教导,使我自信、自强,我也要像你一样用自己的全身心去唤起我的学生的自信与自强。
四是电话传递进步
学校家庭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十分关注。我们常常发现,家长们聚在一起,总爱把彼此的孩子进行比较,并会因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觉得自己“不会教孩子”而感到愧疚。但是,他们对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学习成绩提高的背景乃至孩子的心理需求注意得不够。据了解,许多失败的家长都是由于家教观念陈腐,没有用赏识的目的凝视自己的孩子。总之,赏识教育能重塑学生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