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安镇大坪村扶贫调查报告
全安镇大坪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大坪村位于全安镇西北部部最边远的一个贫困村,地处X340线公路边,距镇政府所在地27公里,平均海拔550米,为多山地区,耕作地主要以山坑田为主,十分分散,距离远,耕作不便,大部分是深坑冷水沙泥田土,存在瘦、酸、浅、旱土壤障碍因素,年平均气温20.6℃,无霜期250天以上,年降雨量1621㎜,雨量充沛,一般能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需要,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
(二)社会条件
大坪村是老区贫困村,有庄车水、大禾坪、苏屋、大塘丘、何屋、饶屋、应头、大坪墟、老屋、高福10个村小组,17个自然村,村址设在饶屋X340线旁。全村300户1306人。有劳动力672人,其中男劳动力470人,女劳动力102人。现在村劳动力308人,外出劳力364人。现村有低保户13户32人,其中特困户5户。五保户7户,目前全村年人均收入低于2500元以下的贫困户有69户、占总户数23%,贫困人口276人、占总人口21%,其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13户、32人。全村69户贫困户已全部录入了广东省扶贫管理信息系统。
(三)经济条件
全村耕地面积868亩,人均耕地面积0.67亩。林地面
积27078亩。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为主。水稻种植面积550亩,总产33吨;生猪存栏20头。村民个人办有碾米厂二家,个体运输户二户。200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500元,2009年村财政收入为1500元。
(四)文教卫生条件
村里只有教师四人,学校设一、二年级、学前班共有学生13人,其中:学前班5人。小学并校后,学龄儿童都要到距村27公里的镇中心小学上学,到中心小学上学的小学生38人,镇中学学习的初中生28人,高中(中专)15人,大专以上12人。有村级卫生所一个。无开通有线电视信号,采用卫星接收,可看14-15个频道。
(五)公共基础设施条件
17个自然村已基本通电,但线路残旧,庄车水、大禾坪二个自然村因线路远造成电压低不能使用电器设备。9个自然村已通固定电话,庄车水因2008年冰灾损毁后未通固定电话。大坪村通村公路长达5公里,行政村路面已水泥硬化,到自然村泥路有12公里,其中最远的5公里,外出要步行5公里到x340县道方有车乘;庄车水到x340县道虽然通机耕路,但2公里道路未硬化,路况很差,村民一般都要走山路,肩挑步行1小时的路程到x340县道再外出。有一个移动基站,手机信号覆盖不全面,三个自然村有的地方没信号;联通无信号,无独立的村集体活动场所。
(六)村级组织现状
全村有正式党员41人,其中女党员7人,预备党员
2人,党员平均年龄55岁,村党支部委员3人,平均年龄45岁,村党支部书记:陈伦煊,现年47岁,高中文化。村委委员3人,平均年龄42岁。
二、贫困的主要原因:
(一)贫困的原因及现状
通过召开村两委扩大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走村入户调研等形式,讨论分析大坪村的贫困原因,并把这些原因按因果关系进行归纳整理。
(1)人均纯收入低。主要是基础设施差,非种植业少(外出务工收入低、人员少,养殖业规模小,无副业),缺乏资金,劳动力素质低,社会服务落后。
(2)粮食产量低。主要原因是耕地少分散且远离村落,耕地条件差,多数为山垄梯田,灌溉条件差,还有自然灾害,包括病虫害、野猪损毁、暴雨、干旱等。
(3)产业结构不合理,没有支柱产业,农户经济收入单一,主要靠山林竹木收入以及外出务工为主。农民传统生产的意识没有得到改变,科学种养的水平不高,信息、技术缺乏, 群众接受培训机会少, 缺乏信息服务,商品经济和市
场观念淡薄。部分农户生育观念陈旧,缺乏优生优育、少生快富的思想意识,致使贫困人口不断增加。
由于上述的原因,自然条件差,经济条件差,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村民发展意识淡薄,在生产上,还是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低,农户收入增长缓慢,贫困群体有扩大的趋势,有五保户7户,低保户13户32人,其中特困户6户。村经济发展缺乏后劲,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村里没有一个长远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环境等的建设和发展。
三、帮扶建议:
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坪村当前急需解决的困难:一是完成庄车水村小组约1300米村道硬底化工程,目前村小组已筹集资金近3.6万元,缺口3万元;二是将村“清洁美”工程与建设新农村工作结合起来,整治村庄环境卫生,争取上级的支持对该村的村容村貌进行整治,实现整治后村庄环境卫生的美化绿化和净化。加大对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力度,力争在两年内完成5户住泥砖房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三是完善村委会办公条件,添置办公设施。
2、一户一法脱贫措施:按照“因地制宜,长中短”相结合的扶贫原则,扶持69户贫困户早日脱贫。
(1)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救济
型、就业型、生产型,实行“一户一法”帮扶措施。对第一类老弱病残和低智能的农户贫困户13户给予救济。争取2010年将全部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户,并帮助他们购买新农保,每年开展慰问活动。第二类是对无耕地有劳动能力的28户贫困户采取就业办法解决;第三类是对有耕地有劳动能力的28户贫困户帮扶其发展生产。
(2)对双转移、生产型的贫困户采取帮扶措施:一是对适龄劳动力开展短期就业技能培训,并组织他们到当地企业和外地企业务工。同时,主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沟通联系,争取职业技能教育扶贫支持,输送初、高中毕业的青年入读技工学校、技术学院,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并通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二是依托镇的产业基础,积极争取各级部门的支持,通过资金和技术扶持,引导和帮助有条件的贫困农户发展种养业项目,以种植田
七、百香果和种植优质水稻为主导产业,并帮助贫困户发展养鸡、养猪、养牛等养殖业,切实增加贫困户收入。
3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办法:一是筹集资金20万元入股水电站,由电站分红给村委会。二是利用大坪村丰富的竹林资源,兴办一家竹制品加工厂,每年纯经济收入5万元,通过努力。使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稳步增长,3年内突破10万元。
4、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有序进行。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以“四
着力四增强”为重点,推进固本强基,完善农村党员活动室和远程教育平台建设,并配套完善村委会党建、计生宣传长廊、扶贫“双到”工作动态宣传栏等基础设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
三、预期目标:
通过市广播电视台的扶持,我们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一是2010年完善村党支部阵地建设,增强村“两委”干部的管理协调能力;二是2010年--2012年完成大坪墟村和苏屋村以及饶屋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和文化阵地建设,使新农村建设上新台阶;三是到2012年完成庄车水村小组村道硬底化工程;四是2010年通过种植田
七、百香果和优质稻,发展养殖业和劳务输出,增加村民致富的渠道,使40%贫困户脱贫,人均纯收入达2500元以上,2011年使80%贫困户脱贫,2012年全面脱贫。
南雄市广播电视台
二00九年十一月十六日
第二篇:荷叶镇大坪村扶贫工作汇报
荷叶镇大坪村扶贫工作汇报
大坪村位于荷叶镇西部,地理位置偏僻。该村户籍人口1078人,其中党员30名,有11个村民小组。水田828亩,旱地164亩,大小山塘329口,山林面积3300多亩。由县委县镇府、县扶贫办指派我财经办对该村实施建整扶贫工作。由我办副主任刘正文同志具体负责。
一、狠抓组织建设和村级班子建设。今年协助该村进行村支两委换届选举。选举产生了年富力强、群众满意的新班子,同时吸收了1名入党积极分子。
二、狠抓社会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该村无重大违法犯罪行为。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
三、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行动。财金办的同志利用节假日亲临该村与群众一道打扫卫生死角,建立垃圾池四个。通过实际行动和大力宣传,该村的卫生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且受到上级的好评。
四、为落实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刘正文主任不分昼夜与该村干部走家串户,宣传工作细致耐心,两项工作全面完成任务,让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保。
五、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与电力部门多次申请协调,增装200千瓦变压器工作正在紧张施工,有望今年元旦之前完成。
六、积极多方协调,为该村争取项目和资金。全年计划落实扶贫资金10万元,至目前为止已落实到位资金6.8万元。解决了该
村的实际困难。
虽说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远远不够。我们将一如既往积极努力工作。与大坪村人民一道把大坪建设得更加美好。
县财金办扶贫工作组 2011年11月25日
第三篇:对安德镇安龙村生态调查报告
对安德镇安龙村生态调查报告
2008年9月21日这天,在达老师的带领下,我来到了安德镇安龙村,进行了生态农业的实地考察.这里有生态公路,生态河堤和生态蔬菜.这里的一切为什么都与生态有关了?于是我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一.调查
1.生态公路:
经过城里一段公路.我们来到了这里.由于道路太窄,我们只能步行前进.一下车,这里的路就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路是有石头和沙子组成,而且中间有一些小孔,那里的阿姨告诉我们“这路叫生态公路,之所以叫生态公路,那是因为雨水在路上经流动后,会进入稻田中,这就为我们节省了浇灌稻田的时间,也避免水的浪费。”原来是那么奇妙呀,这是谁想出的妙招?这是一举两得啊!我在想要是所有农村都用生态公路,那该多好呀!
2.生态蔬菜
现在,市场上有4/3的蔬菜都是用农药培育出来的,农药曾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立下了功劳,但农药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而且农药会从几十个方面进入人体:空气-----影响呼吸道,农药---饲料喂养家畜----产生肉/蛋/奶等。农药—粮食/水果/蔬菜/油等产品。土壤---江河湖海---水生物等。可见农药对人体的影响有多大啊!如果,全世界所有农家都不种农药蔬菜,都改用一种名叫“纯生态种菜法”的话,那么世界中因农药中毒的人会减少到0%。
所谓生态种菜,就是用蚯蚓粪和人类的粪做成的肥料来种植蔬菜,这样的蔬菜会变得更好吃,更营养更安全!
3.生态河堤
在安龙村里,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这应该是生态河道吧!这河水那么清澈是因为这里有一个“林盘示范区”什么是“林盘示范区”呢?
有农家,树木,生态公路棵,动物以及有河流的地方叫“林盘”。而且每个农家都有一个沼气池,人的粪都储存在这儿,经管道传输变成肥料,可以培育蔬菜。
这条河的名字叫走马河,是成都饮用水的来源,所以这里的水十分纯净。
二.结论
通过生态农业的种植,农民们的生活条件变好了,并且通过杂交水稻的知识,农民们收入也提高了,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三.收获
不用农药蔬菜不仅减少对土壤,蔬菜的污染,而且增加蔬菜的营养成分。如果全世界所有的农民都种不用化肥的农药蔬菜的话,世界就会减少对土壤,河流的污染,也使人们少生病,从这里我知道要做好保护环境和生态的重要意义。
《跟马老板的一席话》
从安龙村回来,我们便去了伊金园,对过去是农民现在是伊金园老板的马毅进行来访。
伊金园位于西延线上,是一家富有回族特色的农家乐。而马毅则
是这儿的创办人。今天我带着几个问题访问了马毅。
“改革开放前你在做什么?”
“我在当农民。”
“而改革后你在干什么?”
“我在做经理,当老板。”
“以前与现在收入怎么样?”
“以前我7-8角/劳动日,而现在一年收入为几十万左右。” “伊金园规模是怎样的?”
“伊金园占地面积达到5亩,楼房面积约1000平方米,最多可接待400人,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70%,是一个天然氧吧。”
这几个回答令我感到惊讶,改革前与改革后却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也许这变化组织者是现代农业,是现代农业为农民创造了美好的环境与美好的收入,要是全中国农民都靠近现代农业,那么我们国家就会更加繁荣昌盛。
而这个变化中最深刻的变化是思想上的变化。
首先,思想上的变化,安龙村的农民坚持搞好生态农业,他们坚持改革的精神不仅顺应潮流,而且受到了人们的赞同。他们开始的“赔本经营”到现在赢得顾客信任,购买他们蔬菜的顾客不断在增加,从卖不出去到供不应求。有了可观的收入,可发展的市场前景。
其次,本人素质的变化,拿伊金园马毅的经验来看,过去他是传统农业的行家,就拿他说的话:耕田打靶样样都会,没有一项农
活会难到我马某人的。而改革开放后,他从学厨艺,学园艺,学经营做起,从雇人主厨到自己主厨。。搞好园艺管理从中慢慢地提高了自己的经营水平,也提高了自己生活水平
由此可见,让农民步入现代农业,必须在政府引导下,创造一个不断学习的社会环境,让人们不断创新思想,学习新科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才会不断向前推进!
第四篇:石安镇扶贫工作总结
石安镇扶贫工作总结
县扶贫办:
2009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有关扶贫开发的文件精神,在县扶贫办的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石安镇扶贫工作紧紧围绕解决好和改善好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 件,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拓宽基本增收门路“三基本”问题,突出抓好整村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现将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今年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扶项目的实施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认真研究部署扶贫项目的实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亲自抓,扶贫工作站人员及相关人员为成员,抽调了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蹲点把关,在施工中,领导小组经常督促检查工程进度和质量,村委会充分发动受益农户投工投劳,处理好施工中的各种矛盾和纠纷,通过验收的项目,作好移交工作,落实好项目后续管护。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今年的扶贫项目质量好,进度快,效果明显。
二、扶贫项目完成情况
2009年,我镇除实施上项目外,还根据市、县文件精神,申报了2009财政扶贫县级单3个,帮组引进资金13.9万元,参加结对帮扶人数6人,建立卫生院1所,资助贫困学生3人,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人数达到450人,有效的组织劳务输出2500人。
在今年的扶贫项目中,实施了龙坪、骆马2个村兴建公路14.6公里。
三、扶贫开发规划、监测、统计及其它工作。
年初,我镇扶贫办组织三个村委会对全镇774户1975人绝对贫困人口和956户2950人低收入贫困人口进行核实、建档立卡,并按上级要求录入微机管理,现已全部上报到县扶贫办,正常开展对扶贫村的重点贫困户的监测统计工作。
总之,二00九年全镇扶贫开发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得到了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了项目实施村的村领导的支持和配合,使各个项目的实施有条有理地进行,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扶贫工作任务。
五、存在的问题
1、资金较少。
由于扶贫资金较少,很难单独发挥效益,只能与其它资金捆绑才能发挥效益。
2、督促检查力度不够。
在项目实施中,由于扶贫办人少,工作较多,权力有限,下去督促检查施工情况相应有限,也是工程进展迟缓的一个原因。
六、2010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路。
2010年 我镇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切实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农业增效 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下大力抓好扶贫开发工作,确保全镇贫困人口持续下降,贫困农民持续增收,贫困村基础条件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
目标任务。按照县下达的扶贫工作任务,普及农村农业技术培训,转移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根据县下达的指标,解决一定绝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及时做好2010的扶贫项目的申报书和项目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中做好协调配合及督促检查工作,全面完成本的项目建设任务。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财政扶贫资金严格实行“三专”管理,即:在镇财政所设立专户,分项目建立专帐,实行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严格实行县级报帐制。
2、狠抓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为了使实施的扶贫项目在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中更好地发挥效益,我镇的扶贫项目从申报起就严格把关,以扶贫开发为依据,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在实施中,严把好实施地点,建设规模、建设质量关,对项目实施经常进行督促检查。
3、完善和规范项目档案资料。为了对党和人民负责,使项目实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我镇实施的扶贫项目,从申报、实施到最后的检查验收和后续管护,规范齐备各种竣工资料,真正做到查找资料得心应手,管理规范高效。
2010年的扶贫工作虽未展开,但是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继续发扬不怕苦,不畏难,敢拼搏,不言败的精神,上下一致,同心协力,我们一定能够夺取新的胜利。
石安镇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三日
第五篇:耿镇村调查报告
耿镇村调查报告
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现状
1.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
耿镇村隶属于五台县耿镇镇,位于五台县东北方向,南距县城45公里,北距台怀50公里,西临灵境、刘定寺两乡,东与河北省平山县为邻,毗邻清水河。耿镇村地势相对平坦,坡度较小,交通便利。耿镇村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8?C左右,极端最低气温-26?C,极端最高气温37.8?C,无霜期157天,降雨量小,农作物一年一熟。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饮用水和生产用水均为地下水,属于较干旱地区。
耿镇村现有农户498户,人口1968人,其中劳动力863人,外出300人。全村现有土地总面积0.47万亩,耕地总面积1260亩,人均耕地0.63亩。2005年全村经济收入498万元,其中农业占46.2%,畜牧养殖业占17%,集体经济收入占0.6%,第三产业占36.2%,农民人均收入1304元。
2.产业发展状况
耿镇村产业主要由种植业和养殖业构成。种植业以粮食为主,粮食以玉米、土豆为主。2005年粮食总产量478.8万吨,产值52.7万元。养殖业以牛、羊、猪、鸡为主。2005年,存栏猪400头,牛180头,羊1000只,鸡200只,畜牧产值85万元。
3.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耿镇村的公共事业虽然发展还不太完善,但也是卓有成就。村内主要街道已全部实现硬化,总长度约3.1公里,只是还没有实现路灯化和绿化。建成文化活动室一所,暂无民间文化活动。敬老院也已建成,并开始运行。建成医疗诊所2所,但还没有实行合作医疗。污水排放点和垃圾集中处理点已建成,基本解决了“三堆”问题,只是猪、鸡、狗等家禽的圈养还不太严格。新建了设施较为完备的村办小学教学楼一所,还建成了街心广场、集贸市场等。自来水、电已全部入户,沼气入户正着手实施。在大田灌溉方面,挖水井2眼,并砌成灌溉渠8公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集体经济薄弱,社会事业发展乏力。
全村皆以单一的农业生产经营为主,村委积累资金有限,难以支持太多的社会事业发展。
2.畜牧业发展较慢,没有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畜牧业以家庭圈养为主,没有形成规模,科学养殖没有入户,因此基础较弱。
3.无主导企业,产业化水平低。
全村大部分是家庭农业生产,没有大型主导企业,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产销链不健全,产业化水平较低。
4.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
耿镇村地表水缺乏,灌溉设施虽然建成一部分,但远远不够用,又加上忻阜高速路的占用,使得农田水利灌溉更加薄弱。
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和农业部关于“主导产业强村、龙头企业帮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畜牧业,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稳定发展二、三产业;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整治和村民住宅规划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政治文明协调健康发展。力争用较短的时间,把耿镇村建设成为合格的新农村示范村,为五台县其它村的发展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二)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科学指导
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立足本村实际,突出区域特色,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2.突出特色,全面发展
以发展生产、增加村民收入为本,围绕“一村一品”,壮大主导产业,发展公共事业,争取全村各方面协调发展。
3.注重实效,循序渐进
从村民最直接、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实效,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4.依靠群众,项目带动
动员引导村民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实施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打造示范带动平台。
(三)建设规划
耿镇村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一时难以全面展开和解决,经村委会研究决定,对村民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轻重缓急的做出了相应的决策,具体内容如下:
1.强化民主管理建设,维护农民民主权利
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实行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不断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重大决策,重要开支一律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使广大农民广泛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农民自治组织作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道德意识,法制意识,文明意识和文明程度,使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2.街道的灯化和绿化
2006年经过村委领导一年的努力,村内主要街道已实现硬化,但还没有安装上路灯,街道两旁和居民区还没有实现绿化.为了便利村民的交通,改善村容村貌,村委会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准备安装路灯50盏,并对主街道和部分居民区实现绿化,为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为新农村建设开个好头.3.农田水利建设
耿镇村农田水利设施落后,田间路没有硬化,灌溉渠不够长,又加之忻阜高速路征用,水利设施更加薄弱.所以经村委会研究决定,准备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修建2000多米灌溉渠和排水渠,硬化部分田间路,再打两眼井并新建一所水塔,以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和居民的饮水环境.4.兴资建校,抓好教育
耿镇村是耿镇镇的核心,所以耿镇村的教育现状是学生多学校少,现有的教学条件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很多学生不得不去外乡就读.为此,村委研究决定要进一步完善村办小学的教学条件,并准备在政府的支持下于村北再新建一所中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5.发展公共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耿镇村的医疗和公共卫生很薄弱,农民的保险意识较低,所以要加大对村级医疗及公共卫生的投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励村民办理养老保险,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6.抓住契机,搞好商业开发
随着五台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旅游区居民搬迁步伐的进行,给五台山周边地区带来了无限商机.所以村委经研究讨论,准备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支持下,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地利,大力开发清水河西边的花猫湾,这样就给耿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耿镇村的规划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