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路.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路
作者:罗德明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8期
[摘要]文章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路总结为“轻重缓急、亲疏远近”8个字,指出高校辅导员应根据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学会区别对待,同时,辅导员必须学会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把握学生工作的原则和尺度。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学生工作
[作者简介]罗德明(1975-),男,福建连城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学办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浙江杭州310018)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7-0170-02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高校辅导员是实施、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力量。
在新形势下,高校扩招、高校改革及高等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转变给高校教学环境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使新时期大学生的发展出现了新趋势和新特点。如大学生越来越重视个性化,自主意识鲜明,大学生发展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学习、交往、生活、实践以及求职就业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新的变化也相应地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挑战。作为高校辅导员,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学生工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个辅导员必须交出的一份答卷。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提出 “轻重缓急、亲疏远近”这一辅导员工作思路。
一、轻重缓急——甄别工作任务的属性和特点,区别对待,有所侧重
学生工作的性质、地位和特点决定了学生工作人员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工作任务纷繁复杂。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学会甄别工作任务的属性和特点,分清工作任务的轻重,分清主次矛盾。
(一)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时间管理
根据管理学的原理,多做工作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延长工作时间。从长远的角度看靠延长工作时间解决繁重的工作任务并不可行,效果也很有限。而提高工作效率则不同,除非我们的工作效率已达极限,否则就还有改进的余地。通过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多做工作的目的是可行的。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时间管理。
古人云:“事有先后,用有缓急。”做事也是如此,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但做起事来井井有条,完成效果也好。各种学生工作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辅导员在工作中常会遇到千头万绪、问题繁多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我们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找到其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集中力量解决它。
轻重缓急的实施有其理论依据和重要的现实意义。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发现: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从此,80/20法则在许多情况下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般表述为:在一个特定的组群或团体内,一个较小的部分比相对的大部分拥有更多的价值。在时间管理中,也有一个80/20法则,即假定工作项目是以某价值序列排定的,那么80%的价值来自于20%的项目,而20%的价值则来自于80%的项目。在工作效率的问题上,我们工作价值的80%来自于20%的重要工作。因此,只要我们能正确决定事情的优先级,安排好各项工作的轻重缓解,便能有效地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二)判断轻重缓急,排定优先次序
从辅导员的工作出发,每个辅导员所处的学院不同,工作经验、水平和特长等有所差异,工作主体、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多也不尽相同。因此其工作重心也应有所区别,否则就不能因时因地制宜,不能发挥学院、辅导员本人和学生的特长,难以形成工作特色和优势。而在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时,根据学院、本人和学生的特点,找到三者的最佳契合点,就是我们最有价值的工作重点。对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出准确判断,这本身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属性和特点,并结合所处的环境,有所侧重。
那如何才能做到“事有先后,用有缓急”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根据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其进行层次划分。而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和时间的优先序列通常可以分为重且急、重但缓、急但轻、轻且缓四个层次。结合辅导员工作的实际经历和体会,笔者用真实的工作案例来说明这四个层次的含义。
譬如我们某一周的日常工作包括:通知各班学习委员周二下午到教材科领教材;开主题班会,部署学风建设工作;领导想了解一下学生经费使用情况,要求方便时到财务处查询学生经费使用情况;奖学金评定结果,周二上报学生处。在处理这些工作任务时,我们首先应该分析一下其轻重缓急,然后决定其时间优先序列。第一项工作任务急,如果不及时通知学生干部,耽误学生领书,就有可能耽误学生上课。但从属性来讲,它并不直接关系学生成长成才,可列为“急但轻”;第二项工作从时间上看并不是特别急,但从属性上看,学风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灵魂,是学生工作的生命线,是很重要的,应列为“重但缓”;第三项工作虽然是领导要求,但是对于学生工作大局影响不大,领导也并没急着要,应列入“轻且缓”;第四项工作,奖学金评定涉及面广,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理应列为重要工作,同时时间也比较紧迫,应该列入“重且急”。
上例只是根据任务的属性和特点对一些常规工作进行了划分。事实上,要真正分清学生工作的“轻重缓急”还得结合所处学院、辅导员本人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譬如,每年一届的校
运动会是学校的重大活动,借此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对班级、学院甚至学校的学风建设大有裨益。因此,组织学生参加校运会应该列入“重且急”的工作。但是,如果本院学生运动水平不高,辅导员却生拉硬拽学生去训练,希望短期突击有所突破,反倒会惹学生反感。因此,对于本项工作的处理应该另有侧重,把工作重心放在学生精神风尚的塑造方面。
(三)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保障学生安全
高校突发事件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必须处理的重大问题,是辅导员工作中最重、最急的核心问题。例如,学生干部发现某位学生深夜未归,向辅导员汇报。辅导员应该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作出反应,马上向学校值班领导和学院有关领导汇报,并分头查找学生下落,直至找到学生。对于类似问题,辅导员切勿认为“学生都是成人了,不会丢的,明天自然会回来”,这种麻痹大意的思想是相当有害的,一旦出现危机情况,会给学校整体工作带来严重的破坏。同时,对辅导员来讲,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够及时和妥当,对自身造成的阴影将持续终生,甚至无法面对学生和家长,背负一生的思想负担。尤其是新时期,很多高校都处于新开发的高教园区,新校园的环境特点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和压力,对于学生深夜不归等一些涉及学生安全的突发事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辅导员应在思想上时刻绷紧这根“又重又急”的弦。
二、亲疏远近——分析工作对象的现状,灵活沟通,掌握分寸
辅导员在学生工作的最基层,和学生接触的面最广、接触最频繁。绝大部分辅导员年龄与学生相差不大,属同龄人。年龄的相近减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有利于沟通交流和相互理解。但是距离太近,往往又会削弱教育和管理的工作效果。由于工作的关系,辅导员和不同学生之间交往的频率也是有差别的,和学生干部交往多,接触频繁,而和普通学生交往少,沟通不多。这就涉及如何把握好交往的“亲疏远近”的问题,高校辅导员应致力于寻求与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之间的动态平衡,赢得学生的信任,促进班集体的和谐,以增强学风建设的有效性,从更深层面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处理好与学生干部的关系
要处理好与学生的亲疏远近关系,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掌握一条原则,即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工作上,辅导员要强化老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树立为人师表的威信;生活中,辅导员要与学生交朋友,以朋友的身份交流思想,相互沟通,但切忌感情用事、丧失原则。因为工作需要,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交往较多,这种现象对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辅导员把握好与学生交往的尺度。在工作中,尤其是“评奖评优”等涉及学生利益的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原则,力求公正,切不可在这些方面偏袒学生干部,更不能以此作为对学生干部的“激励”。对于经常交往的学生干部,在工作上应该更加严格要求,在物质上要让他们看得轻一点,让学生干部逐步树立这样一种意识:“担任学生干部并非为了物质利益,而是获得一个锻炼的平台和学习、成长的机会,与老师进行深层次的交往。”
要处理好与学生的亲疏远近关系,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状况,灵活应用一些技巧,以求动态的平衡。其中,让学生干部既成为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又成为学生信服的班级领导,是辅导员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把握好“亲疏远近”的重要方面。而辅导员与学生干部之间的交往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威信。
众所周知,学生干部事实上担负了对普通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重要职责,如果普通学生对他们不信任、不理解,那学生干部就很难发挥作用,也就会进一步导致辅导员的工作难以取得积极效果。因此,一方面辅导员要协助树立学生干部的威信;另一方面也要与普通学生进行个别的、具体的交往和沟通,让普通学生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和场合认识、理解辅导员和辅导员的工作。当然,辅导员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跟所有同学都保持密切的联系、深入的沟通,所以辅导员就更加需要把握好跟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利用一切机会跟广大同学交流。同时也要有效利用学生干部“亲、近、密”的关系,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人心,深入到每一个学生。
(二)处理好与普通学生的关系
辅导员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中,要根据不同的对象掌握好批评和表扬的技巧。对于平时接触较少的学生,想要找他谈话时,应该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该同学的各方面情况和优缺点。谈话时先指出其优点,给予表扬,在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时,再适时地指出其缺点,希望其改正。一般而言,这样的谈话效果比较好。对学生干部,辅导员也应该根据其与同学关系的现状,适时地给予表扬和批评。当学生干部由于工作方法等问题在同学中引起非议,威信受到挑战时,如果辅导员还希望继续培养他,就应该在公共场合多表扬,指出其优点,让同学看到其长处。而在私下里多找其谈话,指出其缺点,并要求其改正。这样既有利于维护学生干部的威信,又指出了学生干部的缺点,有利于学生干部的成长。
分清轻重缓急,把握亲疏远近,这是笔者十年辅导员工作的深刻体会。然而,辅导员工作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做好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需要辅导员本人不断地探索和思考,寻找不定模式中的潜藏规律,注重理论知识的提高和实战经验的积累,在工作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并卓有成效的辅导员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8-26.[2]陈江华.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开展高校新生辅导员工作[J].中国地质教育,2007
(4).
[3]李品媛.管理学原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英)科克.80/20法则[M].冯斌,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5]杨仕勇.高校辅导员工作新诠释[J].教育与职业,2007(18).[6]李大勇.试论建设和谐的高校辅导员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7(20).[7]李永健.论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
(2).
第二篇: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研究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研究
摘要:新形势新任务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挑战。面对挑战,高校党建工作者应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部署,努力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研究
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我们要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把握好领导班子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组织建设的新要求,努力使高校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目前我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同时还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四大危险。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给全党提出了警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判断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对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外部环境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挑战。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必然引发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历史传统、意识形态的全球化交融与碰撞。高校作为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因而也就必然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首选目标。这对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产生了冲击。
二、高校党建工作的方法
方式方法创新是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活力源泉。首先,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伴随高校学分制、弹性学制等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年级、班级概念逐渐淡化,以“系、班”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校的管理要求。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应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社区,积极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在教师支部设置方面,由于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不少学校合系建院,传统的教研室被合并或撤销,适应这种变化,高校应结合学校学科重组、院系调整以及科研工作的实际,依据党员人数和利于开展活动的原则,以系、所、中心为单位组建教职工党支部,构建教学科研、管理和建设相结合的党建机制。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第三篇:论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植物保护学院王 涛学号:***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有感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就要结束了。这是我三年硕士研究生的第一个学期,仍然是以课程学习为主。本学期,我们依然学习了研究生政治理论课。
今年是教育部在我校等几所高校试点,进行高校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将原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而且试点高校的公共政治课课时将被压缩,没有正式的教材、大纲,全部自行探索教学方案。有幸作为第一批改革实践的学生,聆听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跃教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讲授。学完这门课程我感触良多。
首先我感觉本次课改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制定出比较合理详细的教学方案,老师自主探索、设计讲授内容和课件。
2、老师的理论知识丰富和实际教学经验丰富,上课时张弛有度,联系实际案例为我们开拓视野。
当然从课程本身和课堂教学来说,还有一些问题:
1、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课程设置重复,合理性欠佳。
绝大多数高校针对硕士研究生目前普遍开设的政治理论课只有两门:“现代自然辩证法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而我们学校按照教育部课改计划,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表面上看起来是比较大的改革,但这一改使讲授的内容更局限于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课程主要内容主要从讲授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改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内容没有什么变化。另外,我们的课程的“现代自然辩证法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分别同本科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当代世界径济与政治”之间有交叉重复的问题,有些内容重复还较多。
2、课件制作过于单调,不吸引学生。
现在上课的手段虽比本科阶段单纯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有很大改善,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本次上课所使用的PPT课件可能是临时制作,时间不足。课件背景单一,而且页面密密麻麻全是同一颜色的文字。这样的课件,抓不住学生的眼球,也吸引不了学生,所以我基本上没有什么兴趣去看。课堂上看起来没有一点气氛,感觉比较粗糙和乏味。
3、上课单纯讲授,与学生互动不够。
本学期12次课程教学,都是老师一人站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整整一上午,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可是下边学生都在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看英语、小说,甚至睡觉。根本没有参与教学实践。好像上课脱离了学生或者老师都可以进行似的。
我觉得本学期研究生政治课改革实践效果不怎么好。深入分析上述情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现阶段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东西方文化在社会激烈碰撞,学生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倾向。我们都是80后,思想前卫,自主性强,通过网路更多的了解到社会的黑暗面,这些都在影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看法,动摇我们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更主要的是我们对理论有着自己的思考,有探讨和交流的欲望。如果用传统的方式对这些研究生进行灌输式的教育,吹嘘社会主义如何如何的好,教学内容不与研究生的实际相符合,他们就会选择逃避,选择对抗。作为主体,他们有主体的表达欲望,希望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
其次,我们的知识结构建构存在不合理性。目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理工科学生日趋务实,在其知识结构建构中突出表现为重科技轻人文,缺乏人文社会科学、思想道德及心理卫生等综合知识的学习。理工类硕士生把专业课和英语课看得很重,而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重视。还有些学生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生活的反差,以及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误解,对这一理论的可信性发生了怀疑,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过是风行一时的标语和口号,因而对政治理论缺乏学习的兴趣。
最后,教学方式不合适,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媒介。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单一,以授课为主;教学内容单一,以本科的政治理论课基本内容为扩展;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单一,只是几张充满文字的幻灯片,没有视频或者图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
所有这些问题都让研究生政治理论课面临着严重挑战。如果不进行改革,研究生的政治理论课难以为继,或者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鸡肋。个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再改进:
第一:课程内容设置避免与本科时期的重复,要体现时代性和世界性。我们从中学到大学本科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知道学习了多少遍,都只是涉及中国的建设和改革的内容,让甚至产生厌恶感。研究生政治理论课应与时代紧密相联,与世界密切相关。研究生政治理论
课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全球化眼光、世界性眼光,有世界性胸怀。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情况下,要共建和谐世界。要充分吸取中国历史上片面强调民族主义而导致的闭关锁国的经验教训,要充分认识到一个民族国家走向世界,位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以融人世界为前提,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
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吸引学生的课件。在多媒体技术发达的今天,而且我们学校也有这个条件,老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设计出吸引学生的课件。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更吸引学生认真观看课件,同时老师也不必过多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内容。第三:改进教学方式,尝试与学生互动。传统的满堂灌被再一次证明不受学生欢迎,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今天的研究生政治课不应该以教授为主,而应该采取互动讨论,老师按照教学计划设定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学习的成果,老师从旁引导。采取实践教学、专题讨论和举例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自学、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等诸多方面的能力。针对研究生自学能力较强的特点,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还可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由学生主讲某—专题,采取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方法,实现专题教学目标。
这是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谈学习这门课程的感受和想法。当然老师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希望老师认真考虑我们的感受和改进建议,在给文科生带这门课程进行尝试。共同将我校作为一个政治课程改革成功的试点。
第四篇: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
作者:王莉 徐忠杰 庄金鑫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8期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将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学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183-01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为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将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为了有效地完成本职工作,辅导员应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方针政策,学习行政管理和业务知识,坚持不懈地汲取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树立先进的科学发展观。要履行好辅导员职责,必须具备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必须有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必须掌握各方面的信息,面对新事物有敏锐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与时俱进,使思想观念始终保持在时代前列;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坚持执政为民思想,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紧抓工作要点,提高工作能力
制订两个“一二三四”计划:
(一)第一个“一二三四”是:一二三四的工作目标。即:第一年摸情况、打基础;第二年做规划、努力干;第三年订制度、搞规范;第四年见成效、上台阶。
(二)第二个“一二三四”是:制定清晰的“一二三四”学生工作思路。即:一个中心、两大抓手、三大特色、四条主线。
1.其中一个中心是:以培养学生的“好品质、强能力、高素质”为工作中心,促使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健康、全面发展。
2.两大抓手是:(1)狠抓学工队伍的作风,树立“三个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育人意识),做到“三勤”(勤到学生宿舍、勤到学生课堂、勤于指导学生的课余活动)。(2)狠抓学生的学风:具体要求学生“三有三证三高二低”(三有:上课有效率、活动有效果、学习有收获;三证:学生在毕业前应拥有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三高:高出勤率、高活动参与率、高就业率;二低:低作弊率、低事故率)。
3.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抓好三个特色活动。
4.四条主线:重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四条日常主线为:(1)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党建的主线;(2)以锻炼学生技能为专业活动的主线;(3)以培养学生素质为团学工作的主线;(4)以学生高就业率为就业指导的主线。
三、抓党团建设,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到位
大力实施学生党建“五三四四”工程。学生党建的“五三四四”工程即:学生党建的“五进”工程和学生党员做到“四个四”的承诺制。
学生党建的“五进”工程即:第一,进教室;第二,进宿舍;第三,进网络;第四,进社团;第五,进社会。每一进当中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规定。落实“五进”工程,学生党员具体做到四个“四”。即:四个责任、四个带头、四个保证、四个关心。
四、抓宿舍文明,“同住、知情、关心、引导”到位
坚持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制度,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坚持晚点名制度,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狠抓文明宿舍和宿舍文化建设,把学生宿舍变成学生养成良好品行和习惯的道德实践基地。
五、抓学业、职业生涯服务,为学生人生发展引路到位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实施“双步导航制”工程,提升综合职业素质。所谓“双步导航制”双步:第一步在大一新生中开展为期一年的“学习导航制”,指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习、工作及人际交往等;第二步在大二学生中开展为期一年的“职业导航制”,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以职业鉴定培训为依托实施双证制度,锤炼就业技能。
六、抓班风学风,营造浓郁成才氛围
集中开展优良班风创建活动,辅导员应认真落实与学习困难学生谈话、听课制度,明确班级目标,健全班级制度,积极开展班级活动,重视学生骨干培养,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把班
集体变成学生自我发展的平台和温馨和谐的家园,学生成长成才的小环境不断优化,学生学习成才氛围才会浓厚。
七、抓健康教育,为学生身心和谐护航到位
作为大学生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体系中二级网络的重要负责人,辅导员担负起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的责任。应积极开展健康普查、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危机干预等活动,积极参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建利.职业化趋势下高校辅导员素养浅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6).
[2]何碧.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
第五篇: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思考
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思考
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思考
【摘要】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传播等不可避免地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也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重新对辅导员进行角色定位并大力提升其全面索质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等学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现状
在我国高等院校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的角色是比较单一的,他们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处于第一线,直接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日常教育、生活和学习等活动中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随着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加速,推进了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同时也提升了对辅导员角色的定位,然而辅导员实然的角色现状确实令人反思。
1.专业性不强。辅导员的来源较杂,所学专业也不尽相同。我国目前还没有辅导员相关专业的培训机构和课程,所以各高校新招录的辅导员基本上是未经专业培训就匆忙上岗,缺乏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专业素质。另外,人们对于辅导员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辅导员只是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谁都能做。事实并非如此,辅导员工作并不只是管理学生纪律、评奖学金、查宿舍卫生那么简单,辅导员还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职责,担负着重要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多方面的教育职责,而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来做支撑,必须专业化,尤其应强化其思想政治素质。
2.职业性不强。一直以来,辅导员虽然受到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然而重视的程度还不够。若从教育分层的纵向来看,辅导员基木上处于高校教师中的底层;从辅导员人员组成来看,大部分也都是无法从事教师岗位的才求其次做辅导员。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在他们中间能真正把辅导员当作一项崇高事业来做的甚少,愿意为辅导员事业奉献、奋斗一生的则更少。事实上,辅导员成了一个过渡型职业或是“跳板”而已。曾有调查显示高校辅导员平均职业寿命不到5年,每年都有大批辅导员转岗,辅导员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3.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缺失。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是人基本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作为高校,教学水平是高校追求的重要指标,重视教学岗位的老师是应该的。然而,因此而忽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不妥的,势必导致他们因没有被积极关注而导致心里上的落差,从而没有安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因为学校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的思想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更多的来自第一课堂,而辅导员是第一课堂的核心。
由以上辅导员所表现的现状来看,辅导员角色的单一性及较低的角色评价是导致其不乐观状态的根本原因。我们知道,“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政治教育入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1]因此,对他们进行角色定位势在必行。
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G.H·米德把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学研究领域,用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和行为。尽管众多研究者研究的角度和表述的方法不一,但对构成角色的二要素的认识还是比较统一的,即认为构成角色的三要素是个体一定的社会地位、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期望、个体的行为模式。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一个从
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不断拓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辅导员只有正确明晰自身的角色定位 ,才能从认知、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确立起工作的热情 ,寻找到工作的动力 ,并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逐渐掌握教育工作中的主动权,为此,他们在三要素的要求下,需要扮演着政治上的指路人、思想上的引领者、管理上的核心者和心理上的整合者等多重角色。
1.指路者。每个学生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迷茫和困惑,很多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知道人生路该如何走,学生最需要一个人来告诉他们未来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找到明确的前进方向,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内心的需求。当然辅导员在分析学生学习目标方向上,只能起辅助作用,因为在这个追求个性,张扬个性发展的时代里,学生的命运应该由他自己去安排,而不是包办代办,辅导员只能成为指路人,而不是铺路人,授之以渔而非鱼。然而,这里的“指路人”意味着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生命与生命交流,生命与生命相互滋润,从而引发一种基于需求的感情与感情的共鸣,让学生从心里体会到这种指路作用。
2.引领者。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对一件事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判断和选择,在多数时候,学生对一事的看法,往往首先关注的是辅导员对该事的认识和态度,对学生来说,辅导员是任课时间最长的老师,许多优秀辅导员都将成为学生模拜的偶像也是学生接触交往最多的老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生成长旅途中的引领者。新时期,这种引领者的角色具体体现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榜样和益友,肩负着传递社会文化价值与标准的仟务,其对所从事职业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以及对学习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辅导员的榜样作用,会激起大学生较强烈的认同和模仿的愿望,如同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指出的:“人们期望教师将担负起道德指引和教育指引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大量的信急和不同的价值观中不迷失方向”[2]。
3.核心者。基伯(J。R。Gibb)基于集体成员的信赖关系,把“集体风气”分为建立在信赖和和相互支持之上的“支持性风气”(supportive climate)和出现于不信任和相互攻击、防卫之时的“防卫性风气”(defensive climate)。前者是指:学生相互之间充满了自信和信赖;作为组织,充满了宽容和相互帮助的气氛;在达成目标方面,多有自觉性和多样性的特色。后者则指:集体成员之间存在着不信任感和恐惧感;作为组织强调控制和服从;在达成目标方面,充斥着背后操纵和耍阴谋的作法。[3]可见,支持性班级气氛的形成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前提,而辅导员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在班级风气的形成上,应该起着核心作用。我们知道,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个体差异较大,思想活跃,如果想带好一个班,并不是把学生简单地聚集在一起就能做到的,辅导员必须把班级全体成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广大同学的特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因为只有关系融洽、气氛活跃、和谐发展的集体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辅导员有一定的感召力,充分起到核心者的作用。
4.整合者。研究表明,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而辅导员所面临的是一个千姿百态的、有其独特群体心理的学生群体。一方面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和情绪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和发展竟争的加剧、认知的困惑和生活的压力,青年大学生中各种心理疾患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育人的目标决定了辅导员必须扮演好整合学生心理的角色。辅导员要及时把握社会的需要,了解、掌握乃至控制大学生的群体情绪,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掌握大学生心理疾患的表现、成因和处理方法,努力成为大学生情感上的朋友,引导导他们以积极、开放、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待学习、生活及恋爱,成为生活的强者。
总之,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这一角色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其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辅导员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学习,重新定位,提高素养,方能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年7月23日教育部24号令.
[2]赵中建.全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