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环境、安全、计量”的一体化运作实践

时间:2019-05-15 12:0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质量、环境、安全、计量”的一体化运作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质量、环境、安全、计量”的一体化运作实践》。

第一篇:“质量、环境、安全、计量”的一体化运作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质量、环境、安全、计量”的一体化运作实践

作者:李希勇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5年第03期

摘要:华丰煤矿通过进行质量、环境、安全、计量四大管理体系一体化运作实践,建立了由计量促质量、环境促安全、安全促质量、环境促健康的有效管理机制,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第二篇: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整合知识

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整合知识

一、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基础

ISO9000:2000和ISO14000:2004及GB/T28001-2001的相容性是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体体系一体化的基础,具体表现在:遵循PDCA原则,按照PDCA过程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管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一致,均以预防为主,着眼持续改进,强调领导作用和全员参与,要求的内容相同的比重很高,如“文件;记录控制;内审;管理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培训、意识和能力;内部沟通等”。ISO19011:2002标准体系为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为一体化审核提供了依据,而GB/T28001-2003又和ISO14001:2004极其相似。

二、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必要性

组织内各项活动是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对于组织而言,能够精简机构、节省投入、提高运行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但真正的一体化应打破旧习惯,从根本上做到一体化。

三、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原则

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本身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为了管理控制方便,往往抽象为不同的过程来描述,如: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使那些本来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过程表面化的分开,但也就是这种方法,使人们往往忘记了活动和过程本身固有的系统性,而再重新探讨一体化。因此,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

1、职能一体化原则。职能一体化是管理体系一体化的根本,特别是职能一致的工作应安排同一部门和人员担当,如:管理者代表、文件控制、记录控制、内审、管理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培训、资源管理。

2、文件一体化原则。文件一体化是形式上的一体化,但“形似才能神合”,没有形式上的一体化就无从谈起内涵上的一体化。文件的内容应尽量做到“合并”描述,不能合并描述的“分别”描述,除非完全独立的活动尽量少用“单独”描述。如:质量、环境和安全文件的控制是一样的,“合并”描述;仓库管理中既涉及质量又涉及环境和安全,可在仓库管理文件中“分别”描述;污水处理仅涉及环境,“单独”描述,产品质量检验也可“单独”描述。这一原则适应于文件之间、文件内不同章节、同一章节不同内容中。

3、过程原则。针对核心过程或活动进行描述,是一体化体系的主线描述原则,一个活动总有一个主线,如:质量化验,以质量检验为主线,涉及少量环境活动和安全活动;生产工序作业多以质量管理为主线,涉及少量环境活动和安全活动;但危险品仓库可能以环境和安全为主线,同时涉及质量管理活动。

4、系统管理原则,在针对过程描述时,把相关的管理活动穿叉到主线中,如果不能穿叉,可在主线描述前或后单独描述,使活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特别是针对具体操作人员,根本就不需要,也不可能分清哪是质量问题,哪是环境问题,哪是安全问题。要做到系统的管理,合理的重复描述是必要的。

5、符合要求原则。组织建立体系的目的,必需达到的是通过认证的需求(潜在的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因此,建立、实施的文件化体系应满足ISO9001:2000、ISO14001:1996和GB/T28001-2001标准的要求,但这一原则恰恰提醒大家应建立适合并有利于组织日常运行的一体化体系,而不是表面符合标准要求的体系。

四、建立管理体系一体化的思路和步骤

在一体化的体系文件结构里要遵循ISO9000的原则,也要遵循ISO14000和GB/T28001的原则,其结构特点应为: ●手册应包括或引用体系程序;

●程序文件可以引用规定活动如何进行的作业指导书; ●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包括如何对活动进行控制的记录; ●对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建立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

因为ISO14000和OHS18000在体系文件结构上没有专门详细的规定,对一体化文件结构的理解应首先阐明ISO9000体系文件结构。ISO9000的体系文件结构特点显然已代表了一体化文件结构的特点。结合两个管理体系的要求,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文件可以分为以下层次:

(一)质量环境安全手册:

1、质量环境安全手册可包含程序文件即手册、程序合二为一(适合于某些中小型企业)。

2、质量环境安全手册引用程序文件。

不论以上哪种形式,均应符合ISO9001:2000、ISO14001:2004和GB/T28001-20014.2条款要求(ISO14001及GB/T28001对手册无要求)。

GB/T28001-2001标准附录中给出了几种标准的相互关系。

(二)程序文件:

三个管理体系标准对程序的要求是不同的,根据组织情况不同可以兼容或合并的程序文件有: 1)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2)文件控制程序

3)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记录控制程序 5)内部体系审核控制程序 6)不符合/不合格控制程序 7)培训、意识、能力控制程序

其中不易合并的程序中4-10条款可与产品实现某些程序文件合并,但难度相对较大,对于ISO9001:2000标准要求的其它程序文件,在此不再列举。

(四)质量环境安全记录

根据一体化体系运行要求,为了对质量环境体系运行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需要质量环境记录;在记录表格设计方面可以实现兼容,不能兼容的可单独设立记录。

第三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现场审核要点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审核员手册

(试行)

2011年12月26日

目录

一、内部审核要求„„„„„„„„„„„„„„„„„1

二、QMS现场审核要点„„„„„„„„„„„„„„„2

三、EMS现场审核要点„„„„„„„„„„„„„„„9

四、OHSMS现场审核要点 „„„„„„„„„„„„„12

一、内部审核要求

1、基本要求:

1)审核检查记录必须认真、清楚,审核记录要有序号和页码编号,要有审核员的签名;

2)既要记录良好的证据,也要记录问题和不符合,以便于以后作为跟踪,如作为开具不符合的出处;

3)审核过程检查到的资料、问题、不符合,以及抽样的具体情况都要做好记录。

2、审核过程要求

1)审核检查记录要按照审核计划安排的要素(或条款)进行,不得漏掉或忘记审核某个要素(或条款)以及该要素(或条款)的分条款,使审核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达到通过审核促进标准化管理、提高国际标准认识的目的。

2)审核过程中要注意明确抽样的项目和样本量,做到合理到位。

3)生产分场、后勤及实业公司等有工作现场的不能遗漏现场检查,而且要有检查的记录(包括好的证据以及问题、不符合)。如燃运分公司的煤场、输煤皮带、工器具仓库,化水分场的水处理、仓库、化验室等,物资公司的仓库,维护分场的加工车间、实业公司的铸造厂、开关厂,饮食公司的工作间、仓库等。

3、不符合项要求

各内审员在开具不符合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一项不符合包括不符合事实描述,不符合的性质(是轻微不符合还是严重不符合)、不符合条款(具体地说就是要写明不符合哪个要素以及哪个程序文件或作业文件的哪个条款)等内容。

2)不符合开具建议以审核组名义开具,审核组内部要统一,每个单位至少1项不符合,尤其是生产后勤单位。

3)判定不符合的准则:

a.以客观证据(文件、记录、观察到的事实、经验证的主管领导说的话)证实的事实为依据,是文件内容不符合、记录不符合,还是所观察到的现场实际与文件规定不符、还是领导说的话与文件规定不符。

b.就近不就远的原则,就是开具不符合时要开到与不符合标准条款最接近的。

4、各位审核员在每个单位审核时,本着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审核结束后必须当场指出受审核单位存在的问题,让受审核单位清楚扣分原因,避免事后争议。

二、QMS现场审核要点

依据GB/T19001:2008标准编制

4.1 总要求

●一般不作具体审核,一般进行总体评价:是否建立使命了质量管理体系,是否保持了质量管理体系。4.2.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了解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如何,检查是否包括以下内容: —至少6个程序文件(文件控制、记录控制、内部审核、不合格品控制、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过程策划、运行、控制的文件及质量记录。4.2.2 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是否按按文审提出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审核员应对其进行审核,并记录)4.2.3 文件控制

●受控文件的范围是否界定清楚:

如受控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以及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和控制所需要的作业指导书、规程等是否纳入受控范围?

●在文件的制定和使用部门抽查文件,证实实施文件控制的情况: a)在文件发布前是否对已其充分性与适用性进行批准。b)是否已规定进行文件评审的时机并实施评审?是否根据评审结果的需要对文件进行必要的修改与更新,并再次得到批准?

c)是否能够识别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

d)是否能确保在使用处得到有效版本的适用文件?

e)文件是否保持清晰,易于识别?(抽查外来文件识别标识及识别的充分性,抽查文件收发记录及现行文件的到岗情况)

f)是否识别所需的外来文件,并控制其分发?查国家、行业标准是否有效版本?

g)防止文件的非预期使用,是否采取了有效控制方法(如加以适当标识),若是要保留作废文件时,是否进行了适当的标识。4.2.4 记录控制

● 查看记录清单,并抽查部分记录,查其标识,是否便于检索?

● 查看保存期规定,并抽查记录的归档、贮存、保护是否符合要求? 5.1 管理承诺

●询问最高管理者是否向组织传达了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是通过什么方式传达的?

●询问最高管理者,如何落实保证资源的职责?以文件方式,还是口头指令,若是口头指令可对不同层次抽样展开询问,核实其他人回答与最高管理者陈述是否一致?最高管理者应控制哪些资源,如何去确保资源?是否存在问题?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询问最高管理者,是否清楚标准对该条款的要求。

●通过什么方式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满足?并根据询问的线索进一步核实。此要素要结合7.2.1,7.2.2,7.2.3,8.2.1等来体现其充分性、有效性。

5.3 质量方针

●通过与最高管理者谈话,证实质量方针内容是否体现了标准的要求,能否为质量目标的建立和评审提供框架。

●是否定期或不定期对质量方针进行评审,以保持其持续适宜性。

●质量方针是否传达到组织内成员,抽查不同层次人员证实对质量方针理解的状况。

5.4.1 质量目标

●面谈并查阅证实性文件:

——质量目标是否体现有能力稳定地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持续改进增强顾客满意方面的内容?是否包括了满足产品要求(产品固有特性)的内容?是否与方针相一致,体现质量方针的要求?

——评价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可测量性、协调性,是否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展开,在各个职能部门收集目标实施的证据。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从手册的文件审核及现场审核中,证实企业对QMS的策划,是否满足4.1及质量目标的要求,对体系变更的策划,能否保持QMS的完整性。5.5.1 职责与权限

●询问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相关的部门及岗位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是否予以规定和沟通?如果有文件,查相关文件。

●现场审核时,抽查相关的部门和人员,以证实相关的职责、权限是否与文件规定一致。5.5.2 管理代表者

●询问最高管理者是否清楚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

●询问管理者代表如何履行标准中规定的职责并予以证实。5.5.3 内部沟通

●询问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如何在组织内部建立适宜的沟通机制,以对QMS有效性的问题进行沟通,是否明确沟通的渠道、方法及频次。并关注:

——今年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方针的实现情况如何向全体员工进行沟通?

——今年有没有重大质量问题、顾客投诉或突出的业绩,是否向全体员工传达?

●面谈,包括不同层次人员的谈话予以证实。注意在各部门和场所观察规定的内部沟通的有效性。5.6 管理评审

●询问最高管理者是否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查管理评审计划、记录、报告,证实是否符合标准中对管理评审输入、输出以及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要求。6 资源管理 6.2 人力资源

●是否明确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不同岗位人员的能力要求(从教育、培训、技能与经验方面)

●查阅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计划、培训记录。

●通过询问了解员工是否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是否了解与其有关质量目标以及实现情况。

6.3 基础设施

●通过询问/查阅相关文件(不强求形成文件)或现场证实:

——组织的基础设施(如场所、硬件、软件及服务设施)是否能满足实现产品/提供服务的需要。

——是否提供并维护所必需的基础设施?查维护要求及实施记录。

●生产、施工行业主要指生产、施工设备以及产品质量有关的基础设施,包括生产车间的通风、供暖、空调设备。服务行业主要指服务和服务提供设备,如为顾客提供使用的电梯、空调、运输车辆、通讯、娱乐、运动设备,等等。6.4 工作环境

●通过询问/查阅相关文件或现场证实,组织的工作环境是否能满足实现产品/提供服务的需要。

●注意生产、施工、服务行业工作环境的要求有较大差别。另外,不要忽略试验室、计量室、库房的工作环境要求。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常规情况:是否确定了产品实现的主要过程(按7.2-7.5)?如有删减,是否能免除组织提供满足要求产品的能力和责任(应以文字予以描述,或在相关章节体现)。产品实现过程有无外包,组织对外包过程是否做到了有效的控制。

●特定情况:对于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是否识别,是否针对与常规不同的特定内容进行了策划,策划的输出形式是否适宜,内容是否有针对性可操作?

说明:

1.对常规策划,可通过与管理者代表及体系策划的主要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对产品实现过程是如何策划的,因第七章各个条款都存在着策划活动,因此对本条款的审核,要通过对第七章全部审核完后,由审核组长或专业审核员汇总,得出策划的输出形式和内容是否适宜的结论。

2.与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识别、策划的过程。

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询问相关的职能人员是否识别并确定顾客的要求(包括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要求),包括顾客没有明确,但规定或已知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产品的固有特性),以及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对上述产品识别出的要求是否转化为7.1、7.3、7.4、7.5的输入。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抽查合同评审记录,判定在向顾客承诺提供产品之前,对于7.2.1中确定的与产品有关的要求是否进行了评审,评审内容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

●对顾客没有提供形成文件的要求时,在接收顾客要求前,是否都进行了确认?

●产品要求变更时,抽查评审记录及相关文件的修改记录,并询问相关人员是否知晓已变更的要求?

●合同分类以及评审要求

——制造业:一般分为常规合同和特殊合同,各抽几份查看是否在承诺前进行评审,评审过程是否符合组织的规定?

——施工业:一般分招标阶段、投标阶段、合同草案三个阶段,均需进行评审。

——服务业:有散客、团体合同,短期、长期合同,租赁合同,需结合不同的服务性质进行合同评审。

7.2.3 与顾客的沟通

●是否明确与顾客沟通的职责、权限及渠道、方式,抽查几份与顾客沟通过程或结果的记录。

●对于顾客的反馈(包括投诉),是否按规定进行处理并及时向顾客反馈。7.4 采购

●采购类型:——制造业,分为原材料、零部件、外协件等。可能由不同部门主管。

——施工业:分为原材料、工程分包。试验、计量等外包由认可单位控制,可不查其评价记录。

——服务业,分为原材料、服务设备、外包服务项目。7.4.1 采购过程

●是否对产品实现和对最终产品有影响的采购品如原材料、机加工厂的模具等进行了控制?

●抽查几类采购原材料、零部件,判定是否明确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是否依据准则要求实施。

●是否保持对供方的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发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对外包方是否按本条款对其进行了选择和评价/重新评价,是否对外包方相关活动进行了适当的控制? 7.4.2采购信息

●询问采购信息的形式(采购计划/合同、实物、图样等),组织是否考虑标准7.4.2中a/b/c条款的相应要求。

●能否确保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

●组织是否确定并实施进货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满足采购要求(包括对外包过程的验证)。

●当组织或顾客有现场验证要求时,组织是否在采购信息中对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做出规定。7.5.1 生产和/或服务提供的控制

通用审核要求:

●是否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控制进行策划(人、机、料、法、环)并做出适当的规定?

●适用时生产和服务部门或人员是否得到产品特性的信息,如产品规范、图样、服务规范等?生产企业指产品图纸、产品标准,服务业指服务规范。必要时,具体作业人员能否得到并执行有效的作业指导书?制造业指工艺,施工业指施工规范、技术交底书,服务业指服务提供规范。

●使用的设备能否满足实现产品特性及过程能力的要求,并对设备有计划的维护保养?

●是否配备并使用必要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或委托检验,实施已策划的监视和测量活动。

●是否依据策划的安排对产品/服务的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予以实施? 制造业审核要求: ●查科室,主要查

——是否制定或得到产品标准、图纸、工艺等文件;

——设备精度如何确定,现生产线的设备能否满足产品加工要求;

——主要控制哪些参数?工艺规定与现场实际是否一致? ——对生产车间工艺执行的控制(工艺纪律检查)及发现问题采取的措施。●查车间,主要查

——班组是否有图纸和/或工艺,观察工人是否按工艺加工。——抽查已加工产品是否符合图纸/标准要求。

——查看特殊过程参数监控记录与现场显示仪表数据。服务业审核要求: ●查科室,主要查

——是否有服务规范、服务提供规范(名称不限)并发放到相关部门? ——如何控制每个部门/人员按规范服务? ●查服务部门/现场,主要查

——是否清楚服务规范、服务提供规范要求,——询问对服务人员的服务如何监视、测量,观察服务人员的服务是否符合规范。

——现场查看服务设备是否满足规定要求和顾客要求?

——服务涉及到实物产品能否满足规定要求?如餐饮业的饭菜、批发零售的商品、顾客洗涤用品等顾客用品。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有无当生产和服务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的过程,包括仅在产品或服务已交付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如有这样的过程,查看是否对这些过程证实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进行了确认。确认过程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7.5.3 标识可追溯性

●询问是否根据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现场查看检验状态标识。●询问有无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查看是否控制并记录产品/服务唯一性的标识。

7.5.4 顾客财产

●是否充分识别组织控制下或组织使用的顾客财产(包括知识产权)?是否对供其使用或包含于产品的顾客财产进行验证、保护、防护。顾客提供产品当出现丢失、损坏、不适用情况时,是否及时通知顾客,并予以记录? 7.5.5 产品防护

●询问并现场观察判断组织是否在内部处理和交付预定的地点期间对产品提供适当的防护(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防护的范围是否包括了产品的组成部分(原材料、半成品和零部件)?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在使用部门,询问主管人员使用了哪些监视与测量装置,并现场抽查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校准状态。

●在主管部门,检查:

——组织是否对所有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本组织提供的以及顾客提供的)进行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校准、标识、调整、防护等管理,以确保监视和测量结果有效。

——对于监视和测量的装置是否在初次使用前对满足预期能力予以确认,并在必要时重新确认?

——当发现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或损坏时,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是

否进行评价和记录?是否对该测量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是否保存了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

●对于贸易结算、安全卫生、环境的监视测量设备,需按国家规定的检定周期送交检定机构进行强检,非强制性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可由受审核方自己规定,也可以自己进行校准。8.2.1顾客满意

●询问组织是否确定了监视、获取顾客满意信息的渠道、方法和频次?是否确定了分析利用顾客信息的频次、方法和职责?并抽查有关的实施证据。8.2.2 内部审核

●查看是否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及审核方案的安排进行了内部审核?并在一年内覆盖组织的QMS全部范围。

●查看内审计划、内审记录、内审报告,以判定:内审的策划是否适宜,内审员是否具备能力,计划安排是否有公正性;审核过程及结果是否客观、有效。

●查看内审中不符合项及采取措施的证据,判定消除不符合及其原因的措施是否有效,是否有跟踪活动,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查看是否明确需要监视和测量的过程?是否明确监视和测量的方法,以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当过程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是否采取了适当的纠正措施?

●服务行业,其过程和最终检验一般不可分,允许受审核方不予区别。8.2.4 产品/服务的监视和测量

●查看是否明确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的时机和要求,抽查用以证明符合接收准则的监视和测量的证据,并查看是否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

●是否有紧急放行情况?如有,是否得到有关授权人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

●服务业指对服务的测量,一般包括组织评价和顾客评价。8.3 不合格品/服务控制

●询问并抽查对不合格品/服务的识别和处置记录,判定是否符合标准及程序要求。

(注:在服务行业中上述处置方式指的是中止不合格服务、道歉、适当赔偿或给予适当优惠条件等)。

●是否保持不合格品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是让步的记录)?

●是否不合格品得到纠正之后对其再次进行验证?

●对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是否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 8.4 数据分析

●是否明确收集数据(如8.2.1、8.2.3、8.2.4、8.3等)的渠道及数据分析的职责、方法,是否利用了适用的统计技术?

●数据分析的结果,是否提供标准规定的四方面信息,是否及时传递给相关的部门。

8.5.2 纠正措施

●查看是否针对内审和管理评审之外产生的不合格,采取纠正措施,能否消除不合格产生的原因。

●是否将成功的纠正措施引起的更改纳入文件? 8.5.3 预防措施

●查看是否有潜在不合格,如有,查看是否按照标准要求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产生的原因。

三、EMS现场审核要点

依据GB/T24001:2004标准编制

4.1总要求

一般不作具体审核,仅进行总体评价:是否建立、保持并持续改进EMS,是否书面确定EMS覆盖的范围。4.2环境方针

方针是否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确定并确保其在EMS的覆盖范围内:

方针是否适合于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是否为组织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提供框架;

方针是否承诺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其他要求; 方针是否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做出承诺;

方针是否形成文件,是否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

方针是否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全体人员,是否要为公众所获取。

4.3.1 环境因素

是否建立并保持了程序,环境因素识别是否充分,有无遗漏; 是否判别出重要环境因素,是否遗漏了重要环境因素; 是否有(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及时更新;

建立、实施和保持EMS时,是否考虑了重要环境因素。4.3.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是否建立了程序,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

是否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建立获得这些要求的渠道,是否确定这些要求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建立、实施和保持EMS时,是否考虑了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

是否针对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是否形成了文件;

环境目标和指标是否尽可能可测量,是否与环境方针一致,是否考虑了法律法规、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

是否建立、实施并保持旨在实现目标和指标的一个或多个方案;

方案是否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是否包含实现的方法和时间表。

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管理者是否为体系运行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基础设施、技术和财力资源;

组织是否对各层次的职责、作用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传达到各层次;

最高管理者是否任命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明确其作用、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是否很好的完成了他的职责。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

是否确保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从事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并保存相关记录;

组织是否确定了各层次员工的培训需求,是否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满足培训需求,是否保存相关记录;

组织是否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使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都具有标准要求的意识。4.4.3 信息交流

是否建立、实施并保持信息交流程序,并符合标准的相关要求;

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是否畅通,是否能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

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成文和答复是否充分、及时、有效;

涉及到重要环境因素时,是否决定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是否规定交流方式并遵照执行。4.4.4 文件

是否以书面或电子版的形式形成了管理手册或类似的文件; 文件内容是否充分满足标准的要求;

文件的结构和层次是否清晰,是否给出了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4.4.5 文件控制

组织是否制定程序,程序中是否包括对文件的批准、发放、使用、评审、更改、报废、回收等进行管理的内容;组织是否依据此程序对文件进行了管理;

文件管理是否控制所有与环境管理相关的各类文件,如手册、程序、作业指导书、操作规范、表单、环境法律法规等;

文件控制是否做到:便于查找、定期评审和修订、确保对环境控制和管理起关键作用的岗位都能得到现行有效的文件、文件失效后及时收回并采取措施防止误用、失效后还应保留文件应做好标识防止误用;

所有文件是否都字迹清楚、标识明确、注明批准和修订日期,并在规定期内予以保留。4.4.6 运行控制

对于可能偏离方针、目标指标的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是否建立、实施并保持成文的程序;程序内容是否全面,是否包括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采购、运输、贮存、使用、生产与维护过程、废物处理等有关方面;

在各个程序中是否规定了运行与活动的运行准则,包括如何进行操作,操作的具体要求和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规定,运行准则是否切实可行,是否与组织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对于为组织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供方和分承包方,若他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存在重要环境因素,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管理程序对他们进行管理,是否将相关要求通报他们。

4.4.7 应急准备与响应

组织是否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程序中是否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并规定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一旦事故发生后应如何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伴随的环境影响。

组织是否定期评审应急和响应程序,是否在事故与紧急情况发生后,修订该程序;

可行时,组织是否定期对程序进行了试验,以判断现有的设施及唾弃对预防和控制紧急情况的有效性,以便做出调,这一过程是否进行了记录。

现场应急设施及员工应急意识和相关知识情况。

4.5.1 监视和测量

组织是否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视和测量。

现场抽查对环境表现的监测信息、所采取的运行控制、对组织环境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文件记录。

是否校准并妥善维护监测设备,并保存相关的记录。4.5.2 法规符合性评价

组织是否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以定期评价对适用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的遵循情况;

是否保存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4.5.3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组织是否按标准要求建立适宜的程序,用来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

组织是否按照程序要求实施并保持该程序;

纠正与预防措施是否与问题和环境影响的严重性相适应; 组织是否能确保必要的更改,都纳入环境管理体系文件。4.5.4 记录控制

组织是否按标准要求建立适宜的程序,用来标识、存放、保护、检索、留存和处置环境记录;

记录是否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提供可追溯性; 组织是否按照程序要求实施并保持该程序。4.5.5 内部审核

组织是否按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并保持适宜的内审程序; 组织是否按照计划的间隔和内审程序要求进行内审。

审核方案的策划、实施和保持是否依据运行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

对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是否能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是否将审核结果向管理都报送。4.6 管理评审

是否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管理评审,以确保EMS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有效性;

管理评审的内容是否包括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和修改的需求; 管理评审输入信息是滞符合标准规定的内容;

是否保存管理评审记录,管理评审的结果是否形成文件;

管理评审的输出是否包括为实现持续改进而做出的,和环境方针、目标以及其他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修改有关的决策和行动。

四、OHSMS现场审核要点

依据GB/T28001:2001标准编制

4.1 总要求

一般不作具体审核,仅进行总体评价:是滞建立健全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否保持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4.2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2.是否形成文件,有无批准证据;

3.方针的形成过程,员工及其他代表的参与情况; 4.如何传达沟通,不同层次人员的理解程度;

5.与相关方就方针进行交流的机制是否建立,效果如何? 6.如何进行评审,以保证持续的适宜性。4.3策划

4.3.1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1.程序的充分性和动态适用性;

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3.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充分性、风险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协调一致性;

4.如何评审与更新,以保持最新信息 4.3.2法规和其他要求

1.程序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2.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识别获取情况; 3.是否适时更新;

4.向相关人员或相关方传达情况。4.3.3 目标

1.目标建立的依据和背景,是否充分考虑了风险评价的结果等因素; 2.目标是否形成文件,与方针的关系;

3.如何体现保护员工健康安全和持续改革蝗承诺; 4.必要的分解、量化和可监测性; 5.评审安排和评审结果

4.3.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1.方案是否形成文件,与目标的关系;

2.职责、权限、方法、步骤、资源、进度安排是否明确; 3.评审及动态管理情况。4.4 实施与运行 4.4.1 结构和职责 1.作用、职责、权限是否形成文件并涵盖职业健康安全活动和职能(部门、岗位); 2.沟通的方式和效果;

3.承担管理职责的人员,对持续改革的承诺的态度; 4.管理者代表是否是最高管理层中成员;

5.最高管理者和管理者代表职责权限的理解与落实; 6.员工及员工代表参与的安排; 7.现有资源的充分性与适宜程度;

8.资源提供安排对条件、环境变化的适宜性。4.4.2 培训、意识和能力 1.程序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2.岗位能力和意识需求的规定; 3.培训的安排与针对性; 4.培训计划的动态管理;

5.培训有效的评价考核方法及结果; 6.意识教育的安排及效果; 7.员工实际能力和意识抽查。4.4.3协调和沟通

1.程序的充分性和适宜性,是否明确了沟通的方式、渠道、职责等; 2.沟通的内容及效果;

3.员工参与和协商是否形成文件及通报相关方情况; 4.员工参与协商的内容及效果; 5.抽查员工实际参与情况。4.4.4文件

1.如何确定体系文件的范围;

2.所确定的文件结构、数量和详略程度是否适宜; 3.文件的查询途径。4.4.5 文件和资料控制

1.程序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2.是否对体系所要求的全部文件均实施、控制;

3.控制的内容是否符合本条款的5个方面的要求,实施情况如何; 4.控制的证据要与实施一致。4.4.6运行控制

1.策划的运行控制的范围、内容及程序化要求;

2.程序的充分性和适宜性,是否涵盖“规范”要求的三个方面; 3.程序或相关文件是否明确运行准则;

4.是否明确相关供方与合同方,有关控制程序和要求以何方式通报; 5.程序和相关文件的实施情况。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1.程序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2.识别出潜在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是否充分; 3.应急计划与识别结果的一致性; 4.应急准备包括应急设备的充分性; 5.评审、培训、定期测试情况;

6.现场应急设施及员工应急意识和相关知识情况。4.5检查和纠正措施 4.5.1绩效测量和监视

1.程序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2.定性和定量测量的范围与方法的适宜性。

3.主动/被动测量的内容与组织实际情况的一致性; 4.绩效测量和监测结果的符合性; 5.相关数据和结果证据的保持;

6.所确定的监测设备及其控制情况。

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1.程序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2.事故、事件、不符合的报告、调查、处理的方法、渠道、职责是否明确; 3.事故、事件、不符合的处理措施及效果; 4.纠正和预防措施信息来源及需求的确定; 5.实施的效果和证据;

6.所涉及的文件修改的控制。4.5.3记录和记录管理

1.程序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2.记录的范围、种类和内容能否达到证实和可追溯的要求; 3.控制的内容和管理情况是否符合本条款的要求,实施如何; 4.现场记录的保管、填写等情况。4.5.4审核

1.程序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2.内部审核策划过程和结果; 3.审核准备的实施情况:

a.审核组的组成及人员资格; b.审核计划的编制;

c.审核工作文件(检查表)的准备。4.审核的实施情况:

a.审核过程的证据(检查记录); b.不符合报告的编制。

5.审核的充分、独立、客观、公正性; 6.审核的结果和审核报告。4.6管理评审

1.管理评审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定期开展; 2.评审输入信息是否完整、充分;

3.如何评价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4.评审输出中包括哪些改进要求和决定; 5.这些要求和决定的落实情况; 6.是否形成评审文件。

第四篇:质量意识 质量责任 环境安全

质量意识 质量责任 环境及安全

2015年公司产值相对于2014年有所下降,但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并没有明显的改观,隐藏于生产过程中和没有按程序反馈的,远不止于文件所描述的。造成的损失少则七八万,隐性损失几十万。为什么不追究责任?如果宏达公司想生存存在的话,这正是2016年大家应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质量以及质量意识、责任的重要性,每个人都能说出一箩筐来,可是在生产过程中,贯彻执行于自己的行为和生产环节的可能几乎没有。宏达公司质量认证14年了,公司改制也10年已过。可质量管理的制度与程序有多少在管理者思想中留下痕迹,就不要奢望生根发芽。

我们在日常生产环节中,各部门生产单元对不合格次品返修或者二次加工浪费的费用重视不够,外部内部环节沟通不畅(主要是人为的任意终止或者改变质量管理流程),造成和甲方技术信息交流不准确规范,造成工艺浪费和供货损失,以至于丧失市场等问题时有发生。

目前公司质量体系文件在日常环节能否适应、严格执行?如何执行?没有一个长期量化有效的办法和标准,唯个人意志和情趣所至。体系文件是麻烦和啰嗦低效的代词,具体来讲,年初质量计划输入敷衍了事,草草三五行,为了外审而凑活。如果作为部门质量管理执行依据更是无稽之谈。当然,各部门的主要工作是生产的工作,质量体系管理工作是虚的,没有抓生产来的直观。但如果长此以往,我看我们连虚的工作都搞不好,实打实的工作就更没指望。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也就没有经济价值,产品质量决定着企业有无市场,决定着企业能否生存发展(道理简单大家都懂,但实现是大家共同的责任)。所以2016年,企业生产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坚持产品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2016年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意识、产品责任,应做以下工作:

1.加强员工培训和班组的作用

由于经济的困难,车间员工流动性增加,一人多职比较普遍。对于新的岗位不全面。面对这样的实际,培训至关重要。以前的培训也不少,但效果不好,员工能动性小,主要是不重视,学习考核流于形式。其次,班组建设要发挥作用,班组长是一线的的管理员,他们可以发现许多不规范行为。车间应予以通报,让员工理解行为的危害性,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对于质量状况,也要及时告知员工,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要有明确的答复,增加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2.管理者加强质量意识是关键

公司并不缺少制度,缺少的是自我约束的精神,只有当制度的制订者将自己置身于管理制度之中,管理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才能管得住理的清。如果对一些违规视而不见,不予纠正,员工就会逐渐淡化质量意识。再者质量意识的加强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者的行为对员工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重视考核是质量的保证

一要全面落实了质量管理责任意识。实施质量责任管理,每个员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怎样”有了明确的导向,承担相应的后果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能力增强,责任意识、落实意识不断提高。二是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责任心、事业心不断增强,形成有效的激励。三是“以岗定责、量化计分、以分计奖”的考核办法,使员工工作作风、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较大转变、提高。四是把工作职责细化、量化,质量考核目标化,质量作为关键考核指标。进一步强化职工的责任意识,有效提高质量工作的管理水平。

4、组织制度建设

以上一切都得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来保证。“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很多时候权力的确可以压倒很多事情,还能得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下属的喝彩,称之为有魄力,是干大事。但也绝不是一个谋求长期发展的企业应有的行为。不可否认,很多事情是能通过所谓的“情面”来谋求解决。同一件事情,有些人有“面子”,然而有些人没“面子”,处理起来就不太一样,置制度如无物,这样子不但会使一些不正之风的滋生,同时也会给更多的员工带来伤害。一个目的,我认为公司受综合因素的影响,人员、组织结构已不适应公司的发展,有的工作已无法开展起来(制度和人力资源不平衡、缺失)。所以2016年应全面的改制改革,以保证公司正常的发展。

二、质量安全及环境工作

2015年,生产任务严重不饱满,人身安全事故相对较少。我们多次重申,公司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较小,但是还是防不胜防,这几年公司的人身伤害事故平均每年0.8起(两年必发生一起)。虽然有些是意外,但也充分的暴露出安全生产标准工作的落实不扎实。自2010年提出标准化建设,安监部门十分重视,我们对外一直是半推半就,对内这三年一直与各部门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内部按照省机械安全生产的部分标准执行,按理通过三级验审应该不是问题。但是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几年了,有些车间基本的安全框架都不标准,就是应付检查,按目标责任书中的打分要求达到90分的车间不多。

结合公司实际,采取强而有力的措施,努力确保安全环保消防职业卫生目标全面实现。首先强化基层安全绩效考核,对安全积分扣完的单位负责人坚决予以免职,让所有管理人员的“面子、票子、位子”都与安全绩效挂钩。其次,加快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省二级达标安全标准化自审工作,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水平。认真排查制度和程序缺陷,制定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和制度规范,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建设和考评工作体系。通过自审,公司按照安全标准化a级要素,b级要素,使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作业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表格化。最后必须实行安全一票否决。我们搞任何事之前首先应想的是安全,而不是刻意的考虑是否影响生产、误不误工时,要把员工的生命健康当成自己的第一要务来对待,真正领会“财富可以再造,生命不可重生”、“宁可少嫌一千万,也不伤害一个人”文化真谛。

生产技术部 2016/1/5

第五篇:YC_T 394.3-2011_烟草行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

YC/T 394.3-2011 烟草行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 第3部分:卷烟生产企业实施指南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Quality,environment,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s of tobacco industry―Part 3: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industrial enterprises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2011/4/29 【实施日期】2011/5/15 【修订日期】2011/4/29 【中国标准分类号】3186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60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暂无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GB 5044,GB/T 13861,GB 18218,GB/T 19000-2008,GB/T 22000,GB/T 24001-2004,YC/T 394.1-2011,YC/T 394.2-2011,OHSAS 18001:2007

适用范围&文摘

YC/T 394的本部分给出了YC/T 394.2在卷烟生产企业应用的指南。

本部分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卷烟生产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

下载“质量、环境、安全、计量”的一体化运作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质量、环境、安全、计量”的一体化运作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互联网+”环境下一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 要:本文阐述了“互联网+”环境下一体化教学常采用的“六步法”,分析了互联网+对一体化教学所起的作用,并对一体化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互联网+” 一体化教学 一体......

    运作部质量主管岗位职责

    1.监控流程中各关键环节的操作水平。2.对各考核指标定期考核。3.协调各质量部门之间的关系,完成相应考核要求。4.制作项目作业指导书。5.编制相关操作流程。......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我公司从编制引入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来,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思想已深入人心,。不仅强......

    技术部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总结

    2011年度技术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总结 一、文件控制 公司编制的各类技术文件编制、审核、审定、批准程序完善,责任栏签字齐全,发放范围、受控状态标识清楚......

    质量意识 质量责任 环境及安全

    质量意识质量责任环境及安全 2017年由于公司产品结构单一,销售渠道有限,加上市场需求影响,致使塑料产量大幅下降。产量少,虽没有明显的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但在日常生产环节......

    企业质量计量,个人工作总结

    篇一:施工企业计量工作个人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转瞬间20xx年即将过去,回首这一年,有收获,也有不足。下面就个人在本年度的主要工作进行总结: 1.内部计量 今年接手了第三工......

    xx油库计量质量工作总结

    Xx油库安全环保计量质量工作总结 第一部分 全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句话总结 1、安全环保:各类生产安全及环保事故为零,实现了生产经营安全平稳运行。 2、油品损耗: 3、油品质......

    计量与建设质量强国

    推动计量发展 建设质量强国 2013年05月21日08:36来源:中国质量报 本报讯(记者杨蕾)5月20日是第14个世界计量日。在国家质检总局举办的“5.20世界计量日”暨贯彻落实《计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