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质量兴业强区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时间:2019-05-15 12:0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质量兴业强区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质量兴业强区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第一篇:推进质量兴业强区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推进质量兴业强区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番禺区局注重结合辖区实际,紧密依靠区政府,以助推辖区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围绕“三促进一保持”经济工作要求,全面推进质量兴业强区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番禺区政府2007年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质监局、区经贸局等16个部门组成的“番禺区质量兴业强区及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区质量兴业强区工作动员大会,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兴业强区推进名牌战略工作意见》,明确了2007年至2010年质量兴业强区工作目标、实施步骤、主要措施,将质量兴业强区工作摆上了区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镇街政府也结合辖区特点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同时,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确定了名牌培育、实施技术标准化战略等政府质量奖励制度。2008年制定了《番禺区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和卓越绩效管理实施细则》、《番禺区标准化战略实施细则》等13个实施细则,为全面实施质量兴业强区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07、08年共奖励名牌产品生产企业15家,奖励金额450万。今年,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大力实施《关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并确定质量兴业强区政府质量奖励专项资金将达到800万元以上。通过区政府强有力地推动,全区上下已建立起领导挂帅,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专门抓,有关部门协调落实,工作制度有保障的推进机制。

二、明确目标任务,抓好分解落实。为使质量兴业强区活动取得实效,根据《关于开展质量兴业强区推进名牌战略工作意见》提出工业产品、农业、服务业等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和各单位的职责,番禺区局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积极组织协调,分年度制定工作计划,对质量兴业强区目标任务进行量化分解。各成员单位也分别按照计划制定工作方案,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同时,区政府实行“三定期一表彰”工作推进机制,即每年定期召开三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落实工作进展情况,部署下一阶段任务;各部门每季度定期向区政府报告工作进展;每年质量月定期组织召开一次由区领导班子、各部门、镇街、企业参加的质量兴业强区表彰大会,表彰获得政府质量奖励的企业。通过任务分解,将质量兴业强区目标任务从第一层面上推向第二层面,从认识和机制上把相关任务转化为政府部门具体工作。

三、整合多方力量,加大推进力度。番禺区局注重发挥各方力量,形成政府部门、企业、中介组织、媒体等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工作力度得到大大增强。一是质监、农业、卫生、工商、食品药品监管、检验检疫、旅游等部门相互配合,协调联动,充分发挥产品质量检验、检验检疫、环保检测等多个检测平台的作用,动态监测掌握实情,对质量安全隐患及时预警,共同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与统计、环保等部门共同开通了名优培育企业绿色服务通道;充分发挥企业质量信用评价作用,构建质量信用监管平台,研究推动区信息办将企业质量信用评价指标纳入番禺区中小企业信息平台,实现质量信用与社会信用对接,在企业融资、信贷等方面引入质量信用,为质量兴业强区提供有力的支撑。二是镇街大力支持配合。通过宣传、沟通,各镇街逐步将质量兴业强区作为镇街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主动联系质监、工商等部门开展名牌培育、质量专项整治等工作。三是积极发挥商会协会引导促进作用,在沙湾洗染机械质量兴业的影响带动下,珠宝、动漫等商会加强行业管理和自律,通过培训、交流等措施,制定行业质量管理规范,成功地促进了同行企业之间产品技术、质量管理等信息沟通,引导、带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今年,珠宝厂商会递交宝石加工工艺分技术委员会筹建申请,成立了珠宝行业标准联盟,起草了《回收贵金属处理技术规范》和《珠宝行业废水排放标准》2项联盟标准。四是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作用,以召开新闻发布会,刊发《质量兴业强区》专刊等形式,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四、突出重点工作,确保取得成效。番禺区局以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突出质量兴业、专项整治、名牌培育和服务业标准化等重点,质量兴业强区工作取得

了阶段性成果。一是工业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逐年提高,近几年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物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重点监管产品电线电缆产品合格率连续两年保持在100%,人造板、音视频产品合格率由05年底的53.1%、13.4%上升到100%和88.9%,质量兴业试点行业洗染机械的抽查合格率提升了46.1%。2009年广州市第二季度监督抽查中,关系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点产品,如防控甲型 H1N1流感疫情产品、建材产品、儿童玩具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100%。二是名牌企业群初步形成。全区共有4个中国名牌产品和24个省名牌产品,在全市名列前茅。8家企业通过了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40家企事业单位参与了89项标准制修订,4家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三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效益明显建设不断提升。创建了7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其中1个标准化示范区通过了省级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创建了1个国家级和6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拥有29个无公害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16个有机食品、3个省级名优农产品、10个市级名优农产品。四是服务业更加规范发展。广州大学城数字家庭和数字电视产学研孵化基地申报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已初步获通过。

下一步,番禺区局将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为契机,结合《广州市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出台区政府质量奖评审办法,启动质量奖评审工作,加快实施质量兴业强区战略,有力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区域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我区开展“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活动,现就开展“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活动,谈谈全区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个人几点体会。

一、充分认识开展“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活动的重要意义(为什么要转)

(一)上级号召转。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项领域改革,但随着改革的不断强化,触及矛盾就越深,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特别是当前社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调整,社会矛盾易发多发,广大群众对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期待更高,对这些问题,处理的好,能有效增强发展合力,处理不当,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新的压力。

(二)现状逼着转。转变式,调结构是我区的必然选择。

一是转方式调结构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必然要求。近年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经济增长依靠土地、资源、廉价劳动力等“传统优势”,缺乏核 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较弱;高耗能、高排放、低附加值、低产出产业比重较大,资源环境压力巨大;多数企业仍在产业链的低端发展,处于低质低效低价的尴尬局面。

二是外延性、粗放型模式不可持续。省委、市委经过深入的调研和认真分析,认为“十二五”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就我区而言,近几年来,经济连续保持较快增长,为抢抓基金发展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要深刻的认识到,经济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来实现的。根据全区的现状,“十二五”期间,我区可供建设用地有限,将会制约招商项目落地。人力资源供给不足和结构性失业并存,电力能源问题逐渐显现,中小企业融资仍然困难,发展中的要素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因此,面对要素资源的刚性约束日趋强化,走外延式扩张、资源高消耗拉动增长的粗放型发展之路,必然使发展难以为继。为此,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宁可牺牲一点发展速度,也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工作推进中,不因一时的困难而放弃转型升级发展的信念,不因一时的阵痛而支援转型升级发展的决心,真正把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三是从我区企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更是不转不行。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民工荒”,我区也不例外。民工短缺不仅仅影响企业的招工。也在逼迫企业升级换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正在枯竭,用工荒正式为内地普遍现象,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加速丧失优势。

(三)定位要求转。未来五年我区要努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文明城市发展的新城区、区域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的定位要求我们必需“转型升级”。近年来,虽然我区推新工作连连在全市考核中有名次,但经济总量不大,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原口径)7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亿元,全工业固定投资19.08亿元,要完成2012年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的富民强区目标,任务相当艰巨,新一轮区域竞争更是以科学发展为前提,既要比速度,更要比质量;既要比发展水平,更要比发展活力;既要比发展成本,更要比创业环境;这些竞争的两被表明,只有“转型升级、率先赶超”,才能为实现富民强区目标提供保障。

当前,我区正值厚积薄发、加速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时期,我区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全力服务率先崛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区要努力提升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能力,全力做好 参谋和服务企业工作。

二、着力提升内涵,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向哪转、怎么转)

工业化仍将是我区“十二五”提升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阶段。我们要充分把握新型工业化发展提出的层次和能级,为我区工业实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强力支撑。

(一)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帮强做大。进一步加大产业引导、政策激励力度,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成长型企业,加快出台《关于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若干意见》,突出转型升级,以开放和创新为抓手,以成长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为切入点,通过挂钩帮扶、要素保障、财政支持等措施,加快培育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第二梯队。加强资本运作,引导企业改革产权结构,提高行业中度和整体竞争力,努力加快全区大型企业上市进程。

(二)突出重大项目,支撑产业优化升级。继续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发挥园区载体优势,结合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和资本流向,大力促进新兴产业落户,鼓励现有产业改造提升。指导企业坚持市场导向进行技术改造,创新传统工艺、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应对外部经济形势变化。

(三)抓好应用突出,推进两化深度整合。进一步放大工 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抓好省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引导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园区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深化专业化分工与合作。

(四)完善服务体系,激发工业经济活力。强化电力管理,积极推进有序用电。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继续开展形势多样、内容丰富的中上企业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全区企业家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企业融资扶持力度,创新担保方式和质押手段,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第三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松阳茶业发展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松阳茶业发展

松阳县地处浙南山区、瓯江上游,全县土地总面积1406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401个行政村,总人口23万人。境内群山连绵,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特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良好的生态条件为农业生产特别是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松阳县委、县政府围绕打造“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和“中国绿茶集散地”的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兴茶、龙头兴茶、市场兴茶、品牌兴茶、文化兴茶”战略,把茶叶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县域支柱产业来培育,加快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松阳茶叶面积达11.02万亩,2010年全县茶叶产量9100吨,产值6.43亿元。浙南茶叶市场2010年茶叶交易量5.12万吨,交易额17.8亿元,连续几年位居全省之首。目前,全县农业产值三分之一来自茶叶,农民收入三分之一来自茶叶,全县人口三分之一从事茶叶。松阳县已确立了浙江茶乡、中国茶叶主要集散中心的地位,迈入全国产茶重点县之列,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绿茶集散地”、“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和“浙江省茶叶强县” ;“松阳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浙南茶叶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市场,并成为丽水市唯一一家农业部定点市场。松阳正向“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中国绿茶集散地”的目标快步迈进。现将松阳近年茶产业发展概况综述如下:

二、主要措施

1、以品质提升为根本,实施“科技兴茶”战略

品质是茶叶站稳市场脚跟的根本,而科技则是品质提升的保证。为引导松阳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在标准化建设上下工夫,专门成立了

茶叶产业领导小组和茶叶产业办公室。我们不断提高茶叶科技创新能力,完善产品质量标准,重视产品质量安全,从根本上提高茶叶品质。一是围绕打造“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的目标,制订颁布《松阳银猴系列茶》地方农业标准和《地理标志产品 松阳茶》省级地方标准,大力实施无公害有机茶种植,推广生物物理防治等先进技术,全力推广茶叶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关键技术。全县通过无公害以上认证的茶园基地达5.3万亩,其中有机茶认证面积达2465亩。二是推进茶叶品种结构调整。近五年松阳良种茶园面积平均每年以7000亩的速度在递增,2010年底全县茶树良种率高达93.8%,促进了松阳茶产业的发展。三是进一步优化茶类品种结构。在规模生产松阳银猴、银猴山兰、银猴龙剑等名茶的同时,成功开发银猴香茶生产,银猴香茶的规模生产促进了茶叶种植、加工、经营三者之间逐步分离,细化了产业分工,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松阳茶业效益。四是高度重视质量安全。县政府专门发文规定从2005年7月1日起,在全县范围内禁止销售和使用一切茶树上禁止使用和控制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全县重点产茶乡镇建立了标准化建设绿色农资专卖部,从源头上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销售。今年,我们全面推行茶叶统防统治工作,通过组建合作社,全县有5.4万亩茶园加入到合作社,实行统防统治,同时综合采取生物、物理防治技术,极大地降低了茶叶的农药残留。工商、质监、卫生、农业等部门按职能分工对茶产业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建立质量问题追溯机制,成立了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对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实施定期监控和抽检,确保松阳银猴系列茶产品生态特色在市场中体现的更加突出。五要重视培养茶叶人才。结合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加大茶叶技术人才培育,打造“松阳茶师”劳务品牌,定期开展“种茶状元”、“采茶状元”、“制茶状元”评比活动,营造科技兴茶的浓厚氛围,有效提升茶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2、以典型带动为重点,实施“龙头兴茶”战略

松阳茶产业已经走出了单纯农作物的范畴,基本形成了贯穿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产业链。但加工环节的相对薄弱和缺失,已经成为松阳茶产业从做大转向做优做强的瓶颈。为此,我们在扩大茶叶生产的同时,积极实施强龙兴农战略,努力转变生产方式,逐步实现茶产业发展由粗散向精深的转型,努力培育更多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工程,全面开展了茶叶小作坊整治工作,有效改变了茶叶加工点多、散、乱、小的局面;重点扶持按无公害标准生产的茶叶加工企业,促进企业走规模发展之路,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和质量。目前,松阳已培育市级龙头企业10家,省级骨干龙头企业2家,省示范茶厂4家;有4家茶叶生产企业分别通过了ISO9001和ISO14001认证,22家茶叶生产企业已通过了QS认证,全县茶叶加工企业40%的茶青原料来自外地。在稳定松阳银猴茶、松阳香茶生产的基础上,我们还高度重视茶叶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启动了“茶叶精深加工园区”建设,目前已有两家茶叶精深加工企业入驻园区,以生产速溶茶为主的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已投入生产。

3、以市场开拓为导向,实施“市场兴茶”战略

谁拥有市场,谁就能主导产业发展,这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黄金定律。我们把市场体系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紧紧依托“中国绿茶集散地”这个牌子,建立了信息发布平台,成功培育了浙江省交易量最大的茶叶市场——浙南茶叶市场。2011年前8个月浙南茶叶市场交易量4.63万吨,交易额22.31亿元,同比增长了10.21%和42.64%。市场辐射浙江、福建、湖北、江西、安徽等省茶叶基地100多万亩,被命名为“农业部定点市场”、“浙江省重点市场”、“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以及“浙江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根据茶叶生产特点,我们还在重点产茶乡镇建立

了全国首创的茶青市场,全县90%以上青叶通过茶青市场流通,有效推进茶叶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在建好、管好县内市场的同时,制订了扶持政策,鼓励茶商到省内外城市设立银猴茶专卖店,拓展银猴茶销售渠道。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济南、石家庄、青岛等城市建立了50多家专卖店,与外地市场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和信息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了松阳银猴、松阳香茶与全国大市场的对接,构建了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不断拓展松阳茶叶的营销市场空间。

4、以提高市场竞争为目的,实施“品牌兴茶”战略

我们在确立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时,就考虑到想在竞争已非常激烈的名优茶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有叫得响的品牌。松阳银猴茶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积淀,吸收传统精华,融入精湛的采制工艺,集生态早茶、文化名茶、精品绿茶于一体,被王家扬先生誉为“茶中瑰宝”。为提高松阳茶叶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我县将 “松阳银猴”作为全县茶叶的代言品牌,成功开发了银猴山兰、银猴龙剑、银猴白茶、银猴香茶等系列产品,为打造“银猴”大品牌确定了产品基础,引领松阳茶叶在市场打拼。我们每年投入巨资打造“银猴”品牌,组织企业到北京、兰州、沈阳、济南、杭州、宁波以及香港、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等地举办了一系列推介会、品尝会等推广活动。几年来,50余家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对“银猴”品牌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极大地提升了松阳银猴茶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在1929年活动首届西湖博览会金奖的基础上先后荣获了中国文化名茶、浙江省十大名茶、华东十大名茶等多项殊荣;“松阳银猴白茶”成为了国务院紫光阁会议接待指定用茶;“松阳银猴”品牌被认定为“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最具经营力茶叶区域品牌”,2010年品牌价值12.78亿元。“松阳银猴”系列茶正日益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和青睐,松阳银猴茶多年出口德国,为加快松阳茶产业的

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以丰富内涵为目标,实施“文化兴茶”战略

文化是活的生命,有文化内涵的产业必定是有生命力的产业。为提高松阳银猴茶的市场美誉度,我们在充分挖掘松阳茶叶的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松阳茶文化》一书,叫响“一千八百年历史文化名茶”的宣传口号。依托松阳“惟此桃花源”的优美生态自然风光,积极开展茶文化生态休闲游,启动了“百里茶乡、万亩现代茶叶观光示范园”项目建设,将饮茶品茶与休闲旅游、修身养性结合起来,使更多的人在松阳茶乡中“尽茶之真、发茶之善、明茶之美”。连续几年联合国家、省、市权威部门在松阳举办了松阳银猴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和四届中国茶商大会等全国性的茶事活动,借国际国内茶文化组织之力,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丰富“松阳银猴”的文化内涵。

三、今后思路

总体而言,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松阳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当前茶产业依然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竞争等众多压力。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建设现代园区,推进基地升级。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平台,综合运用生物、物理防控技术,实行茶叶统防统治;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选用有机专用肥,做到科学施治。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地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同时,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使散户种植的茶叶向大户、基地集中,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产业效益,最终实现基地升级。二是建设加工园区,推进加工升级。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园和茶叶初制加工园“两园”建设,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打造“浙江绿茶加工基地”,突破茶叶加工瓶颈,使松阳茶叶加工业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升松阳 5

茶叶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化进程。三是加强产品研发,推进产品升级。在稳定以“松阳银猴”和“松阳香茶”为主的名优茶生产的基础上,重视低档茶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精深加工终端产品研发。在现有两家茶叶深加工企业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和鼓励有实力的茶叶企业从事茶叶精深加工,加快培育茶叶精深加工产业,降低茶产业风险。四是健全市场网络,推进市场升级。充分发挥“中国绿茶集散地”的效应和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强浙南茶叶市场,完善市场信息、物流、储运等功能,不断增强浙南茶叶市场的辐射能力,重点建好茶叶检测检测中心和浙南茶叶市场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平台,促进市场交易换代升级。继续鼓励松阳茶农、茶商走出去,在全国各大茶叶市场开设直销点,在巩固北京、山东等北方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东北、西北潜在市场,完善市场网络,把松阳茶叶进一步推向全国、推向世界。五是打造公用名牌,推进品牌升级。充分运用中国茶商大会的成果,发挥“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中国绿茶集散地”区域品牌,以及“松阳银猴”全国农产品公用品牌百强的品牌效益,以公用品牌建设为切入点,做好 “松阳银猴”证明商标申报工作和“松阳茶地理标志产品”推广使用工作,形成以松阳银猴、银猴白茶、银猴龙剑、银猴山兰、银猴香茶为骨干、企业商标为基础的“松阳银猴”品牌体系,努力把“松阳银猴”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六是加快主体培育,推进主体升级。主要是抓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培育与农民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的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茶叶生产经营机制,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鼓励茶叶龙头企业、农技人员和农村能人领办茶产业专业合作社,加强茶叶从业人员素质培训,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茶农队伍,发展一批茶叶专业技术骨干,提高茶叶从业人员的技能素养。

第四篇:质量强区

自评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我区质量强区和标准化战略重点工作推进方案的的要求,我科工作总结如下:

1、编撰修订《经开区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实用手册》。结合实际情况和已有的工作经验,编撰修订了《经开区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实用手册》,为以后绿化养护公司员工学习,掌握必备的绿化养护技术知识和操作规程提供了依据。

2、苗木补植工作。组织春季苗木补植补栽,把好补植苗木质量关,共补植乔木3650株、各类灌木约14万株。

3、病虫害防治及施肥工作。

今年开春对园林植物全覆盖性进行了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喷洒石硫合剂8000公斤。

4、做好“五一”花卉栽植、养护工作。今年五一种植摆放花卉工作从4月下旬开始,分别在朝阳大街、市府大街、市民广场、体育公园种植摆放串红、串蓝、牵牛、孔雀草、角堇等各色应季花卉35万盆。绿化养护科安排专人定期浇水、施肥等进行精细化养护管理,确保了花艳景美、绚丽多彩。

5、护栏安装工作。为了减少车辆、行人对绿地的踩踏、碾压现象,保护城区园林景观效果,在富强路道路安装护栏 1700延米。

6、绿美社区建设任务。截止上半年,我局已完成南站街道办事处、马路东街道办事处相关社区整改提升方案的设计工作、我局绿化进社区,为我辖区提供花卉152000余盆、乔木290余株。

7、金凤总装车间周边绿化。共种植樟子松4100株、金叶水蜡220株、草坪4000余平米、种植应季花卉4万余盆。

8、大棚建设。四杰屯花卉大棚,种植月季9000盆,舞春花1305盆,天兰葵1000盆,角堇12000盆,霸王海棠200盆,大丽花3387盆,向日葵15000盆。

9、绿地审核巡查工作。加强日常巡查,做好各类损坏、占用绿化违法行为的查处,办理违法损坏绿地3起。

10、消除裸露地面。在长城大街、朝阳大街等道路绿地外侧安排工人清理杂草,种植补植地被5万平方米,草坪2万平方米,消除裸露地面,确保道路绿地完整性。

11、信息上报。定期向市园林局及局办公室上报绿化动态、信息20条,按时报送各类绿化统计表10份。

第五篇:产业优化升级调查汇报

产业优化升级调查汇报

地处陆路交通末梢,是一个能源和资源以输入为主的海滨城市。市委、市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发展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的产业是没有出路的,必须自觉主动地转变发展方式,以自主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2008年,市委、市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以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为方向,更好地发挥开放、生态、海洋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的思路,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连续三年组织开展自主创新年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家,占全省的10%。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782.2亿元,增长19.7%,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7%,两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三角巨型工程子午胎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威高聚烯烃材料的化学与生物改性及其大规模应用、新北洋小型热转印打印机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黄海造船自主研发了我国第一艘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滚船。新船重工与芬兰合作成立的德他马林公司,已经具备设计制造9.25万吨散货船的能力。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政策引导,着力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相对于中心城市和大城市,大院大所较少,科技基础薄弱,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不足,要想在自主创新上有所作为,必须有针对性强、吸引力大的政策措施。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市制定了自主创新五年规划,重新修订了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出台了含金量很高的加快“三区”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对引进人才、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作了具体明确规定。在高层次人才聚集区建设上,市级财政每年设立500万元的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列入预算;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的项目,分别配套奖励相关人员100万元、50万元;对合作承担科研技术开发项目的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给予3-5万元的生活补贴,等等。在产学研结合密集区建设上,设立4500万元的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对新加入产学研合作联盟的高校、科研院所,一次性给予30万元的工作经费资助,每年安排100万元作为产学研合作联盟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活动经费;对于省级一类以上知名科研院所来威设立分支科研机构的,3年内无偿为其提供使用必要的办公设施,一次性给予分支科研机构50—100万元的建设补助费;对新认定为市级中心、省级中心和国家级中心的,分别给予20万元、40万元和100万元的资金扶持;对于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建且有院士实质性参与的市级以上中心,给予增加10万元的资金扶持。在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建设上,设立5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对于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70%以上的企业后续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给予50-100万元的经费补助;对于企业购买国内发明专利实施转化后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一次性给予企业20-40万元的奖励,等等。这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广大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崇尚科学进步、注重自主创新、加快科学发展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二、坚持政府搭台,密切企业与院所间的联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搞产学研结合,企业是主角,政府的牵线搭桥作用也至关重要。几年来,市探索建立了“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引才借智、联合共创、资金扶持”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先后以市政府名义与中科院、大学、哈工大等9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结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同时采取双方共建的形式,建立了中科院技术转化中心中心、哈工大技术转移中心、山大技术转移中心等,这些创新平台建设,在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架起了沟通合作的桥梁,促进了一大批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开展。去年,全市共吸收转化重要科技成果140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26项、国内领先104项。

三、加强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一个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各企业加大研发机构建设力度。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研发平台10家,分别是等7家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威高医用植入器械、光威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2家工程实验室和广泰空港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以上研发平台也达到了104家,其中企业技术开发中心4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8家,工程实验室2家。相关企业还与高校院所共建了46家研发中心、实验室或检测中心。现在企业研发机构上档升级的积极性非常高,三角集团正在积极争取建立高性能子午胎国家工程实验室,金猴、蓝星、光威等企业正在申报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企业还通过让股让利等多种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我所用。去年全市企业共实施国外引智项目62个,引进各类人才10387名,其中博士38名、硕士402名,有42名院士以不同方式与企业合作。

四、完善投入机制,夯实自主创新的基础保障。科技创新投入是战略性投入。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种子资金的作用,市建立了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科技支出增长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增长比例,去年市县两级财政科技投入为3.9亿元,今年预算内科技投入4.4亿元,增长13.6%,其中市级6376万元,增长34.2%。各企业也自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每年都按销售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研发经费,实行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比例不低于3%,规模以上企业都达到1%以上。新北洋集团这几年研发投入比例始终保持10%以上,成为国内最著名的专门打印机的生产厂家,在国际市场也有很强的竞争力,利税率达到了40%以上。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先后建立了40家风险投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16.7亿元,目前在保企业1167家,累计提供担保贷款额56.3亿元。最近,又成立了市创业投资公司,通过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支持创业风险资金投资处于种子期和起步期的创新型企业。

五、注重成果转化,坚持以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是手段,成果转化、产业产品升级才是目的。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促进产业升级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方向,围绕培植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力量培育了“十大高端产业园区”,去年十大园区共实施过亿元项目38个,过10亿元项目16个,完成投资115.2亿元。其中,威高集团以高端医用植入器械为重点的医疗器械园区,总投资28亿元的一期工程今年年底可全部投产,总投资25亿元的二期工程和总投资15亿元的心内耗材项目区明年投产,正在建设三期工程,总投资160亿元,主要生产核磁共振、心肺机、人工肝、人工肺等22种新产品。今年威高集团销售收入将突破100亿元,2012年可突破200亿元。三角集团低碳绿色环保高效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园区,总投资84亿元,一期17万平方米的第一车间年内可形成300万条全钢子午胎的生产能力,近期开工建设17万平方米的第二车间,到2012年三角集团销售收入也可突破200亿元。光威集团投资36亿元建设的拓展碳纤维项目,第一条千吨线去年4月投产,第二条线今年上半年投产,第三条线正在进行设备的制作和安装。最近与中航集团签订了入股合作协议,共同开发下游制品,三至五年内碳纤维的生产能力可达万吨,集团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华东数控重型数控机床、新船重工和黄海造船整船研发及零部件配套生产、以新北洋特种打印机研发制造基地为主体的IT产业园区等园区,到2012年销售收入都可达到30亿元以上。

下载推进质量兴业强区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质量兴业强区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升级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调整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升级成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进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抓手......

    关于促进我市产业优化升级的探索和思考

    **作为苏南方阵中的一员,目前正处在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站在优化发展的新起点上,根据区域竞争和发展规律,**要想在下一轮发展中争得一席之......

    产业优化升级意见和建议

    四、对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产业优化升级) 推进传统产业由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推进资源型生产向消费型生产转变,重点坚持传统产业终端化、新兴产业高端化......

    加大科研力度,促进产业升级

    加大科研力度,促进产业升级 我国产业的现状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体,而且相当一部分是高耗能产业,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些行业已经走到了尽头。同时一些高耗能产业,时时要付出生......

    培育产业集群 促进转型升级

    培育产业集群 促进转型升级 耿海斌 发展产业集群是迅速提升经济总量和质量、优化经济结构的现实路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半岛高端产业区的建设为蓬莱市的“转方式、调结......

    关于促进我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建议(修改)(最终版)

    关于促进我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建议 ——中国民主建国会平阳县总支委员会—— 一、我县产业发展现状 (一)稳步提升,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县政府认真按照省委“两创”......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深府〔2013〕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的《深圳市土地管理......

    提高产业集聚效应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集聚效应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松门镇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做法 松门镇是浙江省首批中心镇,也是温岭市“一个中心,五个区块”格局中的东南区块中心。近年来,松门以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