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富民强区
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富民强区
努力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
——胡春华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登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本报11月10日讯
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中,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圆满完成了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90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672亿元,年均增长17.6%;地方财政总收入由478.7亿元增加到1738亿元,年均增长29.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近3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3倍。经济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农牧业基础地位日益巩固,工业主导地位显著增强,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15.1∶45.4∶39.5演进为9.4∶54.5∶36.1。城镇化进程加快,五年新增城镇人口238.6万人,城镇化率提高8.3个百分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稳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发展保障能力增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不断加强,整体恶化趋势趋缓、局部地区明显改善。节能减排任务如期完成。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坚持富民优先,五年累计投入1800多亿元,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全区各族人民普遍受益。努力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14.2万人,每年平均转移农牧民就业224万人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137元增加到17698元,年均实际增长11.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989元增加到5530元,年均实际增长9.7%,去年全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居全国第10位和16位。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范围逐步扩大,城乡生活困难群众保障标准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教育、科技、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深入推进农村牧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改革和投资、财税、金融、行政体制改革,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增强。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和协作为重点,全方位扩大对内开放,累计引进国内资金1万多亿元。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俄蒙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口岸经济较快发展,对外贸易稳步增长,累计引进国外资金125亿美元。
内蒙古的跨越式发展,是从进入新世纪开始的。经过十年的努力,全区经济总量由千亿元跃上万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百亿元跨过千亿元,一产比重由22.8%下降到9.4%,二产比重由37.9%提高到54.5%,城镇化率由42.7%提高到55.5%,实现了由农牧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始终保持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这一时期,是内蒙古发展进程中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就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本报11月10日讯
五年来,全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人大和政协工作,各级人大、政协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进一步加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巩固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取得新成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加快,公民法制意识和社会法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不断加强。广泛深入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提升。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以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为目标,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维稳第一责任。以排查化解社会矛盾为重点,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社会建设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扎实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有效预防、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始终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扎实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发展。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一批重要思想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改进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工作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实施“北疆基层党组织固本工程”,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人才队伍建设呈现新局面。启动实施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进展。
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富民强区战略
率先在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报11月10日讯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着力推进科学发展,在继续做大总量的同时,切实解决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要通过全区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加快改变欠发达面貌,率先在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加快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多极支撑的城镇体系和健全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是新一届党委的第一要务。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经济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十二五”末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明显缓解,生态恶化趋势有效遏制,节能节水减排实现预期目标,发展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做好今后五年工作,必须牢牢抓住科学发展、富民强区这个中心任务,着眼全局,把握和坚持好以下原则:
——坚持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把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努力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长期保持下去。
——坚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努力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改革发展成果充分惠及各族人民。
——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着力提高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水平,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有机统一,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必须把维护稳定作为基本前提,统筹抓好发展与稳定两件大事,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繁荣发展促进团结稳定,以团结稳定保障繁荣发展。
——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区,必须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根本保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我们面临许多重要机遇和有利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新世纪以来内蒙古持续积累的物质基础和不断改善的发展环境,全区上下干事创业、奋力赶超的发展氛围,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大动力。把握好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带来的新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水平地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建设,我们完全可以在新时期实现内蒙古发展的新跨越。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脚踏实地的奋斗开创内蒙古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全面提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保障能力
本报11月10日讯
今后五年,要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保障能力,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全区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
巩固提高第一产业。坚持现代农牧业发展方向,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牧业,合理规划、重点建设一批优势农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稳定发展粮食、肉类、乳类等主要农畜产品生产。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发展林沙草产业。进一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打造更多农畜产品优质品牌,提升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水平。稳定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依法推进土地和草牧场经
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引导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制定完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和示范引导、组织实施力度,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优化提升第二产业。以构建多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大力提升资源型产业层次、提高非资源型产业比重,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我区工业经济实力。加快推动资源型产业延伸升级,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煤化工、氯碱化工精深加工,加快钢铁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推进有色金属探、采、选、冶、加一体化发展,把我区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新型化工、有色金属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推动工业经济集群化发展,大力实施“双百亿工程”和“千户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沿黄河沿交通干线产业带和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优势企业向重点园区、优质资源向重点企业集中,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
发展壮大第三产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和结构优化。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煤炭、化工、农畜产品等资源产品优势和口岸优势,建设一批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和物流中心,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发展旅游业,提升草原、森林、沙漠、地质奇观等重点旅游景区水平,推出一批国内外驰名的黄金旅游线路和精品旅游景区,促进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建设草原文化旅游大区。制定完善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投融资、税收、用地、价格等政策,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服务业领域,扶持服务业中小企业发展,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以提高交通运输能力、能源外送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为重点,全面抓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快速铁路客运通道、铁路煤运通道、高等级公路、民航机场和跨境铁路、重点口岸公路等出区通道建设,提高区内公路通达深度和公路等级,用两年时间从根本上解决高等级公路出区通道不畅问题。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连接内外、覆盖城乡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支撑作用,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紧扣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和制约长远发展的科技难题,集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方面力量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努力在更多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加大科技事业发展投入,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为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内蒙古的区位优势,全面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交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国发展大局,更加积极地走向世界。要以融入周边发展为重点,全方位扩大对内开放。推进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建设出海通道和临港产业基地,建设能源产业集聚区和重点经济区,形成区域合作发展新格局。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现“两个同步”“两个
达到”
确保各项民生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本报11月10日讯
民生建设是党和政府最重要的职责,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各族人民生活得更美好。实现“两个同步”、“两个达到”,是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要目标,也是我们对全区各族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确保各项民生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始终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来抓。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相协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和支持创业的长效机制,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努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统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新生劳动力和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要大规模推进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调整优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布局和学科专业设置,努力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建设者。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要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把改善民生落到真金白银上。充分挖掘农牧业增收潜力,引导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惠牧政策,促进农牧民稳定增收。大力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正常增长、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逐步缩小我区与国内发达地区以及区内地区间工资和津补贴差距。完善资源开发、征地拆迁补偿办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大力实施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开发和产业化扶贫工程,努力消除绝对贫困。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统筹层次和实现制度统一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按照先保后征原则,将被征地农牧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逐步增加财政投入,努力解决关闭破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等历史遗留问题。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的生活,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合理确定、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积极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牧区危旧房改造力度,进一步规范管理,切实解决好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努力促进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加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培育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和动漫等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加强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挖掘,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开展文化对外交流,传承发展民族优秀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强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大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力度,巩固提升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全面普及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实施民族教育发展工程,保持民族教育国内先进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扩大城乡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的覆盖面。重视高等教育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要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加强农村牧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加快发展蒙医药、中医药事业。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加强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发展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
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双赢
走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本报11月10日讯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生态环境,既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的同时,坚持不懈地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协调推进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我区工业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尤其要重视解决好工业化和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加强资源开发的科学规划和依法保护,有效控制资源开采的节奏、进度、规模,坚决摒弃无节制、粗放型开发方式,切实解决产业布局分散、资源开发布点过多等问题。积极构建循环工业体系,下大力抓好节能节水减排,努力实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推动形成一体化的循环产业链,使能源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坚持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积极推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建设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循环经济园区,实现集约发展。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强化技术创新,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加强相关设施建设,提高“三废”集中处理水平。加强水资源保护,严禁抽取地下水发展高耗水产业。
切实减轻传统农牧业对生态的影响。广种薄收、超载过牧是内蒙古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要加快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切实减轻我区的生态环境压力。推行农牧业规模集约经营,调整农牧业种养结构,在保障供给、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使更多不宜种养的土地退耕退牧、还林还草。稳步推进生产力布局调整,积极推动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集中,推动种植业向水资源条件较好地区集中。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加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业,促进草原休养生息。加大草原森林保护执法检查力度,严禁滥垦滥伐、乱采乱挖。
积极构建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多极支撑城镇体系。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以发展盟市所在地中心城区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规模适度、宜居宜业的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构建多极支撑的生态型城镇体系。要结合地区特色,强化城镇的生态特点,适度拉大框架,增加林草绿地,完善配套设施,加快生态城镇建设。要按照城市标准抓好县城建设,增强县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吸纳更多农牧民就地转移,充分发挥县城统筹城乡、保护生态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严格执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制度,扎实推进风沙源治理、生态移民等工程建设,探索建立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加强森林保护建设,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认真落实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和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政策,建设好我国北方最大的森林生态功能区。加强重要江河及中小河流域治理,搞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矿区生态保护与环境综合治理,建立重金属防治和事故应急体系。加强生态管理,健全和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我国重要的碳汇基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动员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积极行动,保护我们的草原,保护我们的森林,保护我们的环境,让青山绿水常在、美丽与发展共赢。
扎实推进和谐内蒙古建设
更好地肩负起维护团结和谐稳定的重大政治责任
本报11月10日讯
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提高管党治党能力,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武装工作。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定自觉地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宣传普及工作,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加强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大规模进行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开展学习情况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评价党员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促进学习的长效机制。
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下大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提高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能力。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推进党内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落实党员民主权利,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优化各级领导班子配备,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使用力度,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和导向,深入推进选人用人公信度提升工程,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推行差额选拔任用干部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深入实施“草原英才”工程,坚持重在使用、以用为本,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加快培养本土人才,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把各方面人才集聚到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中来。
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北疆基层党组织固本工程”,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加强乡村两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及时整顿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着力解决农村牧区党员队伍老化、嘎查村民委员会成员党员比例偏低等问题,夯实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基础。适应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党员分布的新变化,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全面加强机关、学校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以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注重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党政领导机关,鼓励党政机关干部到基层工作,完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嘎查村、社区任职工作机制。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政权建设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合理提高基层干部报酬待遇。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我们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以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切实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推进政务公开和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切实提高管党治党
能力 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本报11月10日讯
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提高管党治党能力,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武装工作。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定自觉地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宣传普及工作,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加强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大规模进行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开展学习情况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评价党员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促进学习的长效机制。
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下大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提高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能力。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推进党内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落实党员民主权利,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优化各级领导班子配备,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使用力度,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和导向,深入推进选人用人公信度提升工程,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推行差额选拔任用干部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深入实施“草原英才”工程,坚持重在使用、以用为本,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加快培养本土人才,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把各方面人才集聚到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中来。
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北疆基层党组织固本工程”,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加强乡村两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及时整顿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着力解决农村牧区党员队伍老化、嘎查村民委员会成员党员比例偏低等问题,夯实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基础。适应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党员分布的新变化,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全面加强机关、学校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以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注重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党政领导机关,鼓励党政机关干部到基层工作,完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嘎查村、社区任职工作机制。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政权建设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合理提高基层干部报酬待遇。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我们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以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切实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推进政务公开和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第二篇:富民强村 科学发展
富民强村 科学发展---来龙镇张大庄村典型事迹材料
来龙镇张大庄村位于来龙镇东南,南与保安乡接壤,兴张路横穿腹部。该村在上世纪80年代,由河滨、尖湖和大庄三个自然村庄合并而成,因张姓居多,取名张大庄。近年来,张大庄村党支部一班人齐心协力,围绕农民所想所盼和群众反映的焦点难点问题,以公仆心凝聚民心,多办实事取信于民,得到群众拥护。村、支两委在书记张先宁同志的带领下,张大庄村的各项工作都能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出色完成。
强化领导班子 健全基层组织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张大庄村“两委”班子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入手,打造一个团结务实的村班子。
党员干部加强学习,通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科学发展观,提高了自身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依法治村能力,树立了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团结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带领群众致富。“两委”班子有了凝聚力,群众有了向心力,干部、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发展经济,使张大庄村甩掉了“落后”帽子。在工作中,“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为老百姓办实事,受到全村干部群众的一致拥护。2008年底,张大庄村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在几年来的班子建设实践中,张大庄村逐步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党员队伍的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组织建设上注重选拔培养后备干部人才,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制度上,积极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学理论、学业务、学经济、学管理,不断增强广大党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组织制度上,充分尊重党员的民主政治权利,实行民主议事和党内监督制度。在重大决策上,坚持集体研究,科学决策,使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在工作制度上,坚持村务公开制度和村干部考核制度,积极组织党员参与经济建设,参与村务管理,村民委员会坚持村民自治方针,村民代表例会制度。注重群众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依法治村的活动。党总支让广大党员同志在参与经济建设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从而较好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风带民风,以民风促村风,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强调理论学习理清发展思路
理论是指导工作科学开展的前提,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就不可能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只有高中文化的张先宁书记多年来没有放弃对党的政策理论学习。他时常告诫支部一班人:党的一系列“三农”政策,主要靠我们这一级贯彻落实,缺乏理论知识,思路不清晰,就会走弯路,带来损失。为此,他把理论学习作为理清工作思路的前提。村、支两委经常利用上级配备的远程教育设施,组织村民学习科学技术。村、支两委还自发学习共产主义理论,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等相关知识,并理论联系实际,开创性做好工作。结合本村实际,张书记提出了“借助优势,主攻三产,形成支柱,强村富民”的工作思路。张大庄村、支两委坚持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作风民主,依法行政,同时,他又心系百姓,办事公道,用科学的思路引领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科学发展。
近年来,张大庄村的工农业发展始终走在全镇前列,这主要得益于村干部明确的发展思路,了解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张大庄村处于来龙镇和保安乡接壤处,交通便利,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是发展工农业的理想场所。张大庄村干部始终把带领农民创业致富放在首要地位。村、支两委指导村民跑市场,搞创业,奔小康;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引导村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激励村民爱家乡、爱集体,为发展集体经济,改变村貌做贡献。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实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村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推进村级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保持环境优美 争创平安村居
长期以来,党总支十分重视卫生工作,村委会专人负责,制度落实,资金到位,一支专业的保洁队伍每天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河道配备专人长效管理做到无漂浮物,无白色污染物。村内主干道路安装夜间路灯,村里的企业无“三废”。村舍布局统一规划,整齐美观。同时抓安全生产不放松,专职安全员每天巡视在各个企业中,全年无事故。治保委、调解委、联防队组织健全,无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民事调解率100%,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无非法宗教和法轮功等邪教活动。
全面推进富民强村,促进科学发展
张大庄村的农业项目主要有养牛厂和即将开工的养猪厂,这两个项目都是规模化养殖,带动本村其他小规模养殖户致富。工业项目主要是来料加工项目。一是地毯厂,建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承包给私人经营,正常用工20人左右。二是针织针织服装厂,总投资上百万,主要吸纳本村及周边村民就业,用工人数达50人,工人平均工资达1000元/月。三是村部的纽扣厂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加工项目,虽然规模小,但经济效益很高,为本村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那就是创新发展项目。四是板厂,这个项目是最近刚投资兴建的,厂址设在原村校,该厂设施齐全,规模较大,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很显著。村里根据上级要求定期组织村民进行创业培训,让有意向创业的村民能够得到指导帮助。除了形成规模的企业,张大庄村还有许多以家庭为单位的所进行的经营活动。
庄村干部积极引导农民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机制,通过科学开发自然资源、盘活存量集体资产、依法经营土地资产、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大力发展物业经济等形式,着力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提升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积极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第三篇:围绕富民强区和科学发展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区”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中共北塔区委书记 李放文
(2011年5月16日)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就北塔区而言,面对经济总量小、财政底子薄、基础设施差、社会矛盾多这一客观实际,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科学发展为引领,以富民强区为目标,努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后发赶超,为早日建成全面小康北塔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要在解放思想上创先争优,为富民强区创新发展理念 北塔区是一个建区才十四年的新区,是一座白手起家建立起来的新城。近年来,北塔干群敢想敢干,充分发挥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光荣传统,区内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基础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事业不断完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从一张白纸到宏图绘就,实践证明,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激发斗志,保持奋发有 为的精神状态;才能抓住机遇,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才能克服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困难,打开工作的新局面,最终实现“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后发赶超、实现富民强区”目标。对北塔区来说,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为富民强区创新发展理念。通过思想的大解放、发展方式的大创新、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城市建设管理的大加强、和谐社会的大构建、干部队伍素质的大提升,进一步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新一轮的科学跨越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重点要有进取心、变革心、包容心和平和心,冲出观念窠臼,打破安于现状、因循守旧、封闭狭隘、片面发展的观念,牢固树立“不怕想不到,就怕没想好;不怕起步迟,就怕起步低;不怕经济落后,就怕观念落后”的工作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三不”,即不做“临摹师”,不要什么事情都等别人做出样子后再依葫芦画瓢,要有敢闯、敢试、敢冒的胆略和气魄,敢于闯不合时宜的政策法规的“禁区”,敢于闯前人未敢涉足的“盲区”,敢于闯矛盾错综复杂的“难区”;不做“传声筒”,不要什么事情等开完会再说,要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超前考虑,创造性工作;不做“收发室”,不要什么事情机械照搬 文件精神,要从实际出发超前思考,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政策措施,创造性开展工作。
二、要在推进项目上创先争优,为富民强区搭建发展平台 创先争优的落脚点在加快发展,加快发展的主动力在推进项目。要坚定不移地实施“路网拓城、工业兴区”战略,切实把项目建设摆在全区工作的中心位置,继续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在基础设施项目上突出抓好“三桥四线九路”,即苗儿、雪峰、田江大桥,二广高速、邵坪高速连接线、G320、S217改线工程,北塔路、魏源西路、龙山路、九江路、青云路、雪峰路、南山路、云山路、大应路改国防路;在产业项目上重点抓好“一园八厂”,即万桥工业园和湘窖酒业二期、湘中核辐照、九盛公司、欣桦木业、中南电源、金柱混凝土、诚信天然气储备站、万事达纺材基地;在民生项目上着力抓好“一站一场一堤一院一校和三片三园三工程”,即汽车北站、蔡锷广场、枫江防洪堤、落实一家大型综合医院、规划一所高标准中学和三个新农村建设示片、北塔公园、龙山公园、神滩公园以及“五城同创”工程、安置工程、农村通畅工程。在三产项目上全力抓好“七个房地产”,即鹿山集团、中驰集团、春风集团、宝城花苑、弘丰置业、华夏房产、阳光置业等房产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 建设“五个一”工作机制,强化领导,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集中精力、形成合力。坚持实行项目建设调度讲评制度,做到每季集中开展一次现场督查、调度讲评和进度公布,及时研究解决疑难问题,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切实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充分研究上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政策,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和省里湘西大开发、“四化两型”战略实施的难得机遇,认真规划储备一批事关北塔快速崛起、长远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积极争取省、市乃至国家重点项目落户开发区。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大招商”与“招大商”并举,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瞄准省内外大公司、大企业、大财团,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形成规模效应。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强化产业链招商,提高北塔区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特别要在招大宾馆、大商场以及大型娱乐场所方面下功夫,做活做强第三产业。
三、要在信访维稳上创先争优,为富民强区夯实发展基础 当前,北塔区信访问题具有多发性、复杂性、群体性等特点,信访维稳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要不 断创新信访维稳工作方法,用新举措应对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点子化解新矛盾。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改善民生问题,从源头上解决信访问题的根本矛盾。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听真话、察真情、办真事,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安置工作是北塔的重中之重,要加大超期安置工作扫尾力度,同时想方设法加快当期安置和新增安置工程进度。要继续实行区级领导“分线联片包案”制度,即按信访案件属性实行分线归口管理,不能归口管理的由联乡常委负责落实,既不能归口又不方便联片管理的明确其他区级领导包抓到底,形成信访工作“区委统筹、部门负责、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齐抓共管格局。继续开展“书记大接访”活动,推行预约接访与定期接访相结合的领导接访制度,不断提高接访质量。要大力推行“领导联点包案,干部进村驻站”的群众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实行日排查、周汇总、半月上报的排查制度,对全区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集中会诊,建立台帐,超前介入,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建立重大紧急信息报送和应急处置制度,制定处置 工作预案,对因信访问题形成的群体性事件,做到事前预警防范,事中疏导处置,事后协调督促有关单位及时处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为加快富民强区步伐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四、要在转变作风上创先争优,为富民强区注入发展活力 干部作风不仅事关地方形象,而且事关人心向背、事关事业发展。好的干部作风,可以凝心聚力、鼓舞士气、激发活力、促进发展。反之,则会涣散人心、败坏风气、耗损干劲、贻误发展。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转变干部作风,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引导、严肃党纪政纪、树立新风正气;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管理,要全面建立起科学清晰、奖罚分明的责任体系,切实加大责任落实和干部管理力度,在全区干部队伍中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加强责任监督、严格责任追究,提高干部队伍在推进各项工作中的执行力。同时,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以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注重选拔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注重选拔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不事张扬的干部,注重选拔在基层和 生产一线的优秀干部,注重选拔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注重选拔思想解放、作风扎实、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干部,注重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能为人民造福、得到群众拥护的干部,始终做到“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埋头者出头”,从而激发广大干部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发展热情,培育广大干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形成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看先进、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内在动力,为加快推进富民强区进程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第四篇: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富民强市
科学发展 全面转型 富民强市
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郭启俊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包头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富民强市”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目标,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继续保持地区经济强劲发展态势,协调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完成“十二五”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进一步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按照“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富民强市”战略要求,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实现“三个提升”:一是提升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在优化结构、节能减排、提高科技含量和经济增长质量的前提下,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总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力争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左右,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的位次继续较快前移。二是提升城市品位和素质。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整体形象明显改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综合承载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三是提升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 系,着力解决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巩固和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有新的提高;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比较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程度进一步提高。
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紧密结合我市发展的实际,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生态全面转型。要坚持把全面转型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重点推进“五个转变”:即,产业定位由老工业基地向现代产业基地转变,城市功能由相对单一的工业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转变,动力机制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投入拉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发展取向由更多地追求经济增长向更加关注和改善民生转变,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推动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带动全局,全面实施好“六项工程”。
实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工程
按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推动中低端产业向中高端产业转变。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产业发展路径;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加大投资和消费力度。
实施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工程
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适度超前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努力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完善城市规划设计;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城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
实施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工程
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导、重点突破、梯度推进的要求,加快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城乡新格局。完善规划和政策体系;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加强村庄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
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工程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为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技保障和智力支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工程
坚持绿色发展,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实施“蓝天、绿水、青山、大草原”计划,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蓝天计划”,加大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力度;实施“绿水计划”,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实施“青山计划”,强化大青山区域生态保护;实施“大草原计划”,巩固北部草原生态恢复成果。
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程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改善公共服务体系和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为重点,切实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全面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切实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统筹推进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提高 3 依法治市水平。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巩固和增进社会各方面的大团结。
深入推进文化大市建设
巩固扩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不断丰富文明城市创建内涵,完善长效机制,提升整体建设水平,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分布实施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以各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坚持公益性、便利性、均等性原则,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与经济、科技相结合,尤其要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以维护当前社会稳定为着力点,切实抓好社会矛盾调处化解。进一步完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以夯实基层基础为着力点,切实加强组织和工作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以解决新形势下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切实推进社会管理重点领域创新。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要求,加强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帮助外来从业人员妥善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以建立健全制度为着力点,切实构建社会管理和创新的长效机制。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
进一步深化改革
和扩大开放
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破解发展中深层次问题,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深入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深入推进所有制改革;加快推进农村牧区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落实财政金融改革政策。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市场容量、基础建设、产业配套等综合优势,抓住国内外新一轮产业调整和生产要素重组的机遇,主动承接国外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建设先进生产力转移承接先导区。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开拓欧美、日韩、东盟等国际市场,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增加资源性产品和高端技术进口,扩大进出口规模。深化区域合作。发挥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主动参与中西部分工协作,积极对接京津冀、环渤海,探索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共同培育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主动融入呼包鄂榆经济区和呼包银经济带,携手打造自治区沿黄沿线产业带和城市群,大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努力营造宜商宜业环境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以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为目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健全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
全面提升党的建设
科学化水平
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转型的自觉性。
以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目标,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制度,丰富教育内容,创新培训方法,做到理论上不断有新提高,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坚持靠科学机制选人用人,建设善谋发展、勇于实践的干部队伍。全面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健全科学用人机制,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模范贯彻民主集中制、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领导集体。
坚持以创先争优夯实组织基础,打造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全面加强各领域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坚持用过硬的措施整顿作风,营造联系群众、真抓实干的良好风尚。认真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牢记宗旨观念,强化公仆意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做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不断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凝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
坚持将正风肃纪贯穿于反腐倡廉建设始终,筑牢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反腐防线。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2011-08-29
第五篇:坚持创业创新推进强企富民
文章标题:坚持创业创新推进强企富民
坚持创业创新推进强企富民
——对煤矿创业创新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源型企业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必须深化内部改革,创新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创新之路,从中汲取生机和活力。回顾我们某矿近几年来的发展历程,在2000年之前,也曾出现过短暂辉煌局面,但由于决策、管理以及市场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随之而来便是大起后的大落,发展很不稳定。2000年以后,大致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00年到2002年,是矿井经历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的恢复期,针对矿井内部管理较为混乱的情况,矿党政审时度势,狠抓基础,精心组织打好翻身仗,争创文明矿,逐步理顺了工作关系和职工情绪,靠提高产量来提升经济效益,职工收入维持在人均1.4万元左右,真正步入了主力矿井的行列。第二个阶段,从2003年到2005年,集团公司实行限产限收购价政策,矿井靠超产来提高效益的路子被堵死了。矿党政果断作出外抓创业发展增效、内抓创新管理提效的战略决策,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以及职工收入水平大幅攀升。六年来,累计生产原煤1040万吨,超产150万吨,上缴利润2.58亿元。其中2005年,实现利润7761万元,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2.86万元,比2004年提高34.9%,矿井步入了集团公司先进行列。
实现这一历史性跨越的根本途径有两点:
途径之一:管理创新。以深化内部改革为主要途径,走精干高效之路。一是实施崭新的理念变革,促进职工思想裂变。从打造“某”品牌破题,实施精品战略,推动机制创新,倡导文化兴业,实现了从传统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迈进。二是实施机关业务流程重组,组建“五部一室”,只设9名正科级干部,精减科级干部15名,减少冗员64名,实现了机关队伍的精干高效。同时,实施大区管理,将9个掘进区队整合为5个区队,同时撤销了综安队编制,在保证矿井内部进尺任务超额完成的情况下,为外出创业置换出570多名精干劳动力。三是率先组建“物业公司”,将原隶属矿管理的行政科、房管科、医院、学校、退管办和某州物管办划归物业公司管理,建立了分离不分开的“三线管理”模式。四是以岗位定报酬建立利益分配新格局。根据“技能、责任、强度、条件、风险”等要素,对全矿27个工种进行测评,将工资划为12个档次,明确了岗位的价值,彻底打破了大锅饭。五是以调整主业产品结构做精煤炭为主要途径,走管理提效之路。通过实施煤系配采、强化源头控制、调整品种煤产品结构等措施,拉长了煤炭产业链,拓宽了增收渠道。
途径之二:外出创业。以开拓煤炭主业外部市场为主要途径,走创业增效之路。先后通过“创业者论坛”、“工程师论坛”、“创业前沿政工在线”等活动载体,逐步破除职工中存在的、“小富即安”、“看摊守业”等陈旧观念,树立起“创”与“闯”的创业理念。2003年以来,矿党政进一步加大了外出创业力度,建立了以陕西黄陵一号煤矿、陕西铜川白石崖煤矿、山东济宁金源煤矿、山西平朔井工煤矿等创业基地,创业方式也由单一的技术性劳务输出发展到租赁经营、承包生产等多种形式,创业得到大发展,成为做大做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职工收益的又一个支撑点,仅以2005年为例,主业共实现创业收入1.26亿元,在消化和承担外出创业人员工资及各项工资附加计提基础上,盈利1119.65万元。
创业创新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创业创新才能改变企业困境使其得到长足发展;只有创业创新才能真正做到强企富民。2005年底,矿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某”矿井今后五年总的工作主题,制定了“新起点、新跨越、新某”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步骤。将建设新某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最根本的战略举措就是创业创新,依靠创业创新做大做强企业,依靠创业创新实现企业第二次跨越。
1、靠创业构建新某基本框架。一要紧紧依靠外出创业,在创业点建造一个新某。我矿的外出创业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充分证明了外出创业是实现效益增长、弥补矿井内部资源不足和支撑矿井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要不断通过扩大创业规模,提高创业效益,提升创业档次,达到最终圈占资源或控股建矿的目的。真正在创业点建成一个新的某煤矿,使其成为为企业长期增效的主渠道,增强企业外部发展实力。二要紧紧依靠内部创业,在矿井本部再造一个新某。在企业内部再造一个新某的重要标志是,矿井综合实力和生产能力明显提升。要确保新大井工程的形象进度,按期建成并形成系统,并完成与之配套的各项技术改造;要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抓好新洗煤厂建设进度及工程质量,尽快发挥其提质增效的作用。三要提高辅业自主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物业公司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在企业内部要按照市场规则,通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
效益增长,在企业外部要依靠自身资源优势,科学进行产业定位,通过有选择地进行资产、资本运作,扩大外部创收空间。要进一步提高实业公司发展水平,抓好主导产品的更新换代,占领市场制高点,提高市场竞争实力。同时,要以洗煤厂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条,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争取建设与选煤厂配套的煤矸石砖厂、热电厂、复垦等综合利用
项目,形成“煤——选煤——热电——建材”一条龙产业链,增加煤炭产品的附加值。
2、靠创新提升内部管理水准。在创新管理、提升管理水准上做文章,自觉做领跑某的引领者。重点创新两种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刚性的管理机制,靠制度来规范职工行为,规范各项管理,保证矿党政的指示决议和各项文件制度落到实处,形成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良好氛围。煤炭主业要在巩固实施项目部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办法,完善运作机制,促进效益最大化。要进一步完善各种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制度的刚性。二是建立弹性的分配机制,根据企业的效益状况,采取绩效浮动工资、奖励工资、浮动补贴工资和技术津贴等多种分配形式,适当增加非固定部分的比例,真正体现向创造效益大,向技术含量高,向苦脏累险第一线,向外出创业人员倾斜的工资分配政策,有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3、靠创业创新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创业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江苏省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全民创业创新的工作思路,旨在通过创业创新推动全省工作又快又好的发展。要进一步提高创业创新对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抢抓目前企业内部外部环境较为平稳的战略机遇期,大力实行创业创新,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一方面,企业要靠深化外出创业拓展外部生存空间,延伸战略发展平台,在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本部提供效益支撑的同时,也为企业以后的发展接续和战略重点转移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企业要靠深化内部工作创新,尤其要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岗位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升企业在人才、管理、技术、文化、品牌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培养和占据市场发展优势,提高企业的综合发展实力和竞争能力。如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既要出煤炭也要出人才”的理念,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迅速培养出一个整建制煤矿的管理人才队伍。全面实施“十一五”人才规划,启动“560”专业人才工程,“8150”管理人才工程,“123”先模人才工程及“444计划”技术工种培养计划,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精心打造一支优强的专业人才和技工队伍,带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再者,继续实施品牌文化战略。把品牌文化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进一步加大“某”品牌的宣传力度,寻求打造企业品牌形式和载体的多样化,提升“某”品牌外在的张力;深入扎实地开展“三优”(优质的产品、优秀的人品、优良的管理)文化的践行活动,使之成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注重团队精神、团队能力和共同愿景的培养和提升,增强企业内聚力和协同功能。
《坚持创业创新推进强企富民》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坚持创业创新推进强企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