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梁克非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作为公司发展最高形式,驰骋于本土和海外两种资源和市场间的跨国公司正成为创造财富、引导资本、技术流向、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最重要力量。本文主要分析了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望学人指正。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趋势;对策
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跨国公司就开始出现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时至今日,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生活中已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作为公司发展最高形式,驰骋于本土和海外两种资源和市场间的跨国公司正成为创造财富、引导资本、技术流向、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最重要力量。目前,全世界称得上是跨国公司的有6万家,据统计,全球每年GDP的50%、贸易额的60%、技术转让的70%和直接投资额的80%皆由6万余家跨国公司所贡献。从此意义上讲,中国经济的未来前景无疑也将取决于本国能诞生多少堪与世界比肩的跨国公司。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结构不合理,集中表现在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和规模结构三个方面。
地区结构上,从总体上来看,投资的区域仍旧相对集中。在产业结构上,中国的跨国企业过分偏重于对加工、制造等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偏少。在规模结构上,中国的跨国投资项目规模一般偏小,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近90%的海外投资项目在300万美元以下。
跨国企业之间缺乏横向的联系与合作。分散化经营,使企业无法在资本、技术、市场、信息及生产等要素上实现共享与互补,甚至会引发内部过度竞争。从
目前看,我国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主体是国有企业,其自身机制与国际跨国公司通行体制存在较大差距,在本源上限制了企业的经营活力和经营理念。
跨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品牌性。国内企业还远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也说明了中国跨国经营的技术含量不会太高。同时,我国企业还缺乏名牌的意识,许多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在国外已被他国企业抢注,失去了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弄不好还会造成我方的侵权。
中国的跨国企业对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国际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我国的跨国经营企业一方面至今还没有把人才管理当作一项事业来办,派出的人员素质不高,不懂技术、不懂法律、不懂经济、甚至不懂外语,这样的人员出国,根本不能为企业去开拓海外市场。
投资宏观管理体制严重滞后。第一,地方政府对企业开展境外经营颇多疑虑,实际操作中,有些地方领导担心企业无跨国经营的经验,去国外后将难以生存;有些领导认为企业在国内发展有基础,但没有合适的具有跨国经营经验的人才,对企业适应陌生经营环境缺乏信心;还有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为了保住自己的政绩,不愿意让企业到国外冒险;第二,对经商人员的出国外事管制较多,近来,一些地方对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审查不仅没有放宽,反而增加难度,耗费了外派 劳务的时间,致使企业跨国经营成本增加,影响了业务发展。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应采取的对策
(一)企业层面应采取的对策
1.选择适宜的投资地区
在进入国别和地区的选择上,应以全球化、全方位的多元化选择作为行动的指南。首先,进行详实的论证调研和可行性研究。另外,选择丰厚的投资回报。
按照获利、易入和回避风险的原则,确立合适的战略目标和跨国经营策略。
2.坚持比较优势,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能力
第一,要遵循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彻底改造和重组。
3.制定管理战略,培养高素质的跨国经营人才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管理战略包括适应国外经营和国际化特点的运营、结构、营销、机制、团队建设、企业文化模式与经营管理者的遴选等。对于中国跨国经营的企业来说,适应环境主要应当是遵循相关政府政策和市场游戏规则,强化与朋友和对手的竞合联盟等。
(二)政府层面应采取的对策
1.完善企业海外投资管理体制
在鼓励企业跨国经营的同时,既要加强管理,又要防止政府过度干预。对投资的后期监管应予加强,主要是建立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对外投资企业逃税的机制;同时要完善对外投资统计制度和海外企业信息披露制度。
2.研究制订跨国公司总体发展战略
跨国经营,归根到底是一个带有前瞻性、全局性和综合性的问题,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要到海外进行投资,必须有科学的发展战略作指引,按照一个明确的发展思路与目标前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把握正确的航向,不至于在错误的路线上走得太远。为此,需要成立一个权威性的国家海外投资管理组织,其基本职能是负责对全国的跨国经营企业进行战略管理,即通过对国际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动趋势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制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跨国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并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适时加以调整和完善,从宏观上统一对跨国经营活动进行指挥、控制与协调。
3.提供优惠政策,发挥投资咨询机构等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一方面,应根据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外汇监管,建立用户资料库,科学管理外汇的使用和回收,为跨国公司提供便捷;另一必要方面,简化经商人员的出国出境审批手续,对外派劳务仅由公安部门进行犯罪记录审查,免除政审程序。此外,政府应积极促进投资咨询机构等非营利组织与国内跨国企业的合作,使其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投资分析,解决企业信息不足的难题,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4.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科技竞争能力
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之关键,长期以来,中国科技研究和开发的投入比较低,因而要增加对科技研究和开发投入,使其作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基础动力,为跨国经营的发展提供保障。
总观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有着既不同于发达国家也不完全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背景和特点。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属于后发展型的,在竞争优势等方面与传统跨国公司明显不同;另一方面,中国正处在一种过渡经济体制,政府和企业都面临着逐渐转变职能,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问题。处在这种国内经济环境逐步改善,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放眼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道路虽然漫长,但中国的企业家,优秀的跨国经营企业始终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相信在未来,在积极的战略性经营下,定会出现更多、更优秀的跨国经营企业。
第二篇: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趋势;对策
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跨国公司就开始出现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时至今日,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生活中已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作为公司发展最高形式,驰骋于本土和海外两种资源和市场间的跨国公司正成为创造财富、引导资本、技术流向、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最重要力量。目前,全世界称得上是跨国公司的有6万家,据统计,全球每年GDP的50%、贸易额的60%、技术转让的70%和直接投资额的80%皆由6万余家跨国公司所贡献。从此意义上讲,中国经济的未来前景无疑也将取决于本国能诞生多少堪与世界比肩的跨国公司。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结构不合理,集中表现在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和规模结构三个方面。地区结构上,从总体上来看,投资的区域仍旧相对集中。在产业结构上,中国的跨国企业过分偏重于对加工、制造等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偏少。在规模结构上,中国的跨国投资项目规模一般偏小,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近90%的海外投资项目在300万美元以下。
跨国企业之间缺乏横向的联系与合作。分散化经营,使企业无法在资本、技术、市场、信息及生产等要素上实现共享与互补,甚至会引发内部过度竞争。从目前看,我国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主体是国有企业,其自身机制与国际跨国公司通行体制存在较大差距,在本源上限制了企业的经营活力和经营理念。
跨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品牌性。国内企业还远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也说明了中国跨国经营的技术含量不会太高。同时,我国企业还缺乏名牌的意识,许多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在国外已被他国企业抢注,失去了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弄不好还会造成我方的侵权。
中国的跨国企业对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国际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我国的跨国经营企业一方面至今还没有把人才管理当作一项事业来办,派出的人员素质不高,不懂技术、不懂法律、不懂经济、甚至不懂外语,这样的人员出国,根本不能为企业去开拓海外市场。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投资宏观管理体制严重滞后。第一、地方政府对企业开展境外经营颇多疑虑,实际操作中,有些地方领导担心企业无跨国经营的经验,去国外后将难以生存;有些领导认为企业在国内发展有基础,但没有合适的具有跨国经营经验的人才,对企业适应陌生经营环境缺乏信心;还有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为了保住自己的政绩,不愿意让企业到国外冒险。第二、对经商人员的出国外事管制较多,近来,一些地方对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审查不仅没有放宽,反而增加难度,耗费了外派劳务的时间,致使企业跨国经营成本增加,影响了业务发展。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应采取的对策
(一)企业层面应采取的对策
1.选择适宜的投资地区
在进入国别和地区的选择上,应以全球化、全方位的多元化选择作为行动的指南。首先,进行详实的论证调研和可行性研究。另外,选择丰厚的投资回报。按照获利、易入和回避风险的原则,确立合适的战略目标和跨国经营策略。
2.坚持比较优势,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能力
第一,要遵循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彻底改造和重组。
3.制定管理战略,培养高素质的跨国经营人才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管理战略包括适应国外经营和国际化特点的运营、结构、营销、机制、团队建设、企业文化模式与经营管理者的遴选等。对于中国跨国经营的企业来说,适应环境主要应当是遵循相关政府政策和市场游戏规则,强化与朋友和对手的竞合联盟等。
(二)政府层面应采取的对策
1.完善企业海外投资管理体制
在鼓励企业跨国经营的同时,既要加强管理,又要防止政府过度干预。对投资的后期监管应予加强,主要是建立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对外投资企业逃税的机制;同时要完善对外投资统计制度和海外企业信息披露制度。
2.研究制订跨国公司总体发展战略
跨国经营,归根到底是一个带有前瞻性、全局性和综合性的问题,是国家总体发展战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要到海外进行投资,必须有科学的发展战略作指引,按照一个明确的发展思路与目标前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把握正确的航向,不至于在错误的路线上走得太远。为此,需要成立一个权威性的国家海外投资管理组织,其基本职能是负责对全国的跨国经营企业进行战略管理,即通过对国际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动趋势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制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跨国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并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适时加以调整和完善,从宏观上统一对跨国经营活动进行指挥、控制与协调。
3.提供优惠政策,发挥投资咨询机构等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一方面,应根据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外汇监管,建立用户资料库,科学管理外汇的使用和回收,为跨国公司提供便捷。另一必要方面,简化经商人员的出国出境审批手续,对外派劳务仅由公安部门进行犯罪记录审查,免除政审程序。此外,政府应积极促进投资咨询机构等非营利组织与国内跨国企业的合作,使其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投资分析,解决企业信息不足的难题,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4.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科技竞争能力
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之关键,长期以来,中国科技研究和开发的投入比较低,因而要增加对科技研究和开发投入,使其作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基础动力,为跨国经营的发展提供保障。
总观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有着既不同于发达国家也不完全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背景和特点。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属于后发展型的,在竞争优势等方面与传统跨国公司明显不同。另一方面,中国正处在一种过渡经济体制,政府和企业都面临着逐渐转变职能,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问题。处在这种国内经济环境逐步改善,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放眼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道路虽然漫长,但中国的企业家,优秀的跨国经营企业始终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相信在未来,在积极的战略性经营下,定会出现更多、更优秀的跨国经营企业。
第三篇: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产物,具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例如,投资规模小;外国市场进入方式以合资企业为主;海外经营集中在贸易领域;海外投资技术水平低;跨国经营的地理选择以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主等等。
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投资决策不够谨慎。一方面表现在参与跨国经营的企业对国际市场投资的新环境不适应。一些投资决策者在对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 会习俗等(宏观)环境和(合作者的)生产能力、资金筹措以及各种可能的风险等没有进行认真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就草率确定项目,造成立项不当,使企业先天 不足。有的企业甚至仅凭官员意志办事,结果一些不符合经营条件的企业也设立了投资项目,结果导致项目受挫。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对海外投资的合作伙伴选择草 率。
海外投资管制和外汇管制不适应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需要。根据规定,中方境外投资在1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由外经贸部审批,凡需要向中央 申请贷款(包括外汇、人民币)的项目,均由外经贸部审批,必要时会同国家计委审批。境外项目的审批程序比较繁琐。在外汇管制方面,我国对外汇的收入和支付 实行较为严格的宏观管理制度。企业向境外投资之前,要先由外汇管理部门对投资外汇风险、投资回收计划等进行审查,此类审查结论和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投资项目的合同或其它证明境内投资者应汇出的外汇资金数额的文件,作为向外汇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和投资外汇资金汇出手续的必备材料。
中国企业 跨国经营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集中表现在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和规模结构三个方面。在地区结构上,中国企业的跨国投资主要集中于港澳地区和美国、欧盟、日本 等二十余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非贸易性投资就占了70%以上,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明显偏少,这对于中国开拓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实现市场的多 元化是极为不利的;在产业结构上,中国的跨国投资过分偏重于对加工、制造等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严重偏少;在规模结构上,中国的跨国 投资项目规模一般偏少,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仅占不到30%。
企业跨国经营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可以获得的资金来源主要有银行融资、财政融资、证券融资、商业融资和国际融资等5类。但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国跨国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中国从事海外创业活动的企业缺乏技术优势,创新能力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缺乏后劲。
中国企业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不多,已有的名牌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现代商品市场在某种意义上是名牌产品争夺的市场,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调查表明,名牌在整个产品品牌中所占比例不足3%,但其市场占有率却高达40%以上。在这方面,中国跨国公司距离很大,世界上按商标价值排在前50位的名牌产品中没有一个是中国产品。
对策及建议
成立国家海外投资管理委员会,研究制订跨国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跨国经营,归根结底是一个带有前瞻性、全局性和综合性的问题,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 成部分。为此,需要成立一个权威性的国家海外投资管理组织,其基本职能是负责对全国的跨国经营企业进行战略管理,即通过对国际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动趋势进行 调查分析,研究制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跨国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并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适时加以调整和完善,从宏观上统一对跨国经营活动进行指挥、控制与协 调。
在信贷、税收、外汇管理政策上制定优惠政策,简化经商人员的出国出境审批手续。应
根据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境外投资 项目行业指导目录。对国内生产能力明显过剩、能弥补国内紧缺的资源供应、战略资源开发、有良好的技术能力和明显比较优势的行业和企业,应给予优惠政策。简 化经商人员的出国出境审批手续,对外派劳务仅由公安部门进行犯罪记录审查,免除政审程序。放宽对经商人员的出国管制,是中国企业和产业实现国际化的前提,也是必须得到满足的基本条件。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公司化改造,形成企业法人治理机制,是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 略的制度性保证。现代企业的根本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以保证企业所有 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根本利益,使企业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近一段时间内,获取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资源应是海外投资的主要战略选择。其中,获取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生产性资源(先天性资源)是现阶段海外投资 必须考虑的投资重点,这主要包括在生产活动中日渐短缺的铁矿、石油、木材等资源。高精尖的技术(获得性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稀缺的资源,同时又 是21世纪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制高点。中国经济实力不强,科研投入有限,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 距。为此,中国海外资源性投资的另一个重点,应是寻求高新技术的资源。
坚持比较优势原则,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能力。一是要遵守产业演进的一 般规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劳动力资源较丰富,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较长期的价格竞争优势。其中,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依然是低层次的,在质量、款 式、品种、营销手段等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如果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竞争优势将更强。其次,劳动密集型产品种类丰富,可以得到持久的开发。二是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彻底改造和重组。中国应该放弃对大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保护和扶持,采取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办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和处置,尽快实现跨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限的产业重组,做到优胜劣汰,提高竞争能力。同时可以保留对少数本国基础较好又具有或接近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和技 术密集型产业的扶持,但必须严格限制范围和程度,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使其比较优势得到提高和充分发挥。
在技术方 面,注重创新。虽然技术创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市场的开拓和科技的新突破,但技术变动性使企业又能够在适当范围内加以改革,使之适合于当地条件,从而使技术 本身得到发展和提高。这种技术的变动过程遵循一定的发展程序并且是不可逆转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创新的性质。
在企业组织结构的选择上,应充分体现灵活、创新的要求与特点,组织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并随战略目标的调整而变化。
在融资方面,加大对企业跨国经营的金融支持。首先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实行以银行为主导的产融结合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规范完善的资本市场制度,逐 步向市场主导型的产融结合模式过渡。其次,大力发展国际产融结合的方式,为我国的产业资本寻找与国际金融资本结合的途径。国际融资是跨国公司非常重要的一 条融资渠道,但现在我国国际金融资本在世界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还不足2%。因此,今后我国应重新调整利用外资战略,积极引入当今世界各种现代化的金融工 具和金融资产,合理选择并制定运用国际融资渠道的对策。一方面要更加完善对外借款融资方式的管理,如优化借款期限、品种结构和汇率结构等等;另一方面,积 极探索和利用新的融资方式,大力发展如BOT、TOT和ABS等项目融资方式。
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培养高素质的跨国经营人才。在人事上稳定 海外企业干部队伍,实现一般管理人员当地化。首先应着力培养一批既懂外语,又懂法律;既善于管理,又通晓财务的复合型人才,并选派他们到海外企业工作。同 时应制订严格的选择、任用、轮换、淘汰和退休制度,改革现行任期轮换制。对海外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任期,应根据企业自身的
特点、业务性质和发展需要确定;对 一般工作人员可实行轮换制,并由海外企业按当地法律签订聘任合同。
加强企业跨国经营的立法,提高法规的透明度。我国有关企业海外投资和经营 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且缺乏透明度。各部门颁布的管理办法零散,且不配套,降低了管理效率。境外投资管理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在境外项目的审批、资金筹 集、税收制度、外汇管理、财务管理、投资保险制度等方面,应增加法规的透明度。
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在其发生、发展中为解决自身带来的负面 影响而产生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置身于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为维护自身利益和取得“后发优势”而不得已举起的大旗,在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起来之前,不啻为一剂趋利避害的良方。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应当认真去考虑如何尽早实现跨国经营的问题,以便让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趋势;对策
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跨国公司就开始出现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时至今日,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生活中已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作为公司发展最高形式,驰骋于本土和海外两种资源和市场间的跨国公司正成为创造财富、引导资本、技术流向、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最重要力量。目前,全世界称得上是跨国公司的有6万家,据统计,全球每年GDP的50%、贸易额的60%、技术转让的70%和直接投资额的80%皆由6万余家跨国公司所贡献。从此意义上讲,中国经济的未来前景无疑也将取决于本国能诞生多少堪与世界比肩的跨国公司。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结构不合理,集中表现在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和规模结构三个方面。地区结构上,从总体上来看,投资的区域仍旧相对集中。在产业结构上,中国的跨国企业过分偏重于对加工、制造等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偏少。在规模结构上,中国的跨国投资项目规模一般偏小,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近90%的海外投资项目在300万美元以下。
跨国企业之间缺乏横向的联系与合作。分散化经营,使企业无法在资本、技术、市场、信息及生产等要素上实现共享与互补,甚至会引发内部过度竞争。从目前看,我国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主体是国有企业,其自身机制与国际跨国公司通行体制存在较大差距,在本源上限制了企业的经营活力和经营理念。
跨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品牌性。国内企业还远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也说明了中国跨国经营的技术含量不会太高。同时,我国企业还缺乏名牌的意识,许多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在国外已被他国企业抢注,失去了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弄不好还会造成我方的侵权。
中国的跨国企业对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国际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我国的跨国经营企业一方面至今还没有把人才管理当作一项事业来办,派出的人员素质不高,不懂技术、不懂法律、不懂经济、甚至不懂外语,这样的人员出国,根本不能为企业去开拓海外市场。
投资宏观管理体制严重滞后。第一、地方政府对企业开展境外经营颇多疑虑,实际操作中,有些地方领导担心企业无跨国经营的经验,去国外后将难以生存;有些领导认为企业在国内发展有基础,但没有合适的具有跨国经营经验的人才,对企业适应陌生经营环境缺乏信心;还有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为了保住自己的政绩,不愿意让企业到国外冒险。第二、对经商人员的出国外事管制较多,近来,一些地方对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审查不仅没有放宽,反而增加难度,耗费了外派劳务的时间,致使企业跨国经营成本增加,影响了业务发展。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应采取的对策
(一)企业层面应采取的对策
1.选择适宜的投资地区
在进入国别和地区的选择上,应以全球化、全方位的多元化选择作为行动的指南。首先,进行详实的论证调研和可行性研究。另外,选择丰厚的投资回报。按照获利、易入和回避风险的原则,确立合适的战略目标和跨国经营策略。
2.坚持比较优势,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能力
第一,要遵循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彻底改造和重组。
3.制定管理战略,培养高素质的跨国经营人才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管理战略包括适应国外经营和国际化特点的运营、结构、营销、机制、团队建设、企业文化模式与经营管理者的遴选等。对于中国跨国经营的企业来说,适应环境主要应当是遵循相关政府政策和市场游戏规则,强化与朋友和对手的竞合联盟等。
(二)政府层面应采取的对策
1.完善企业海外投资管理体制
在鼓励企业跨国经营的同时,既要加强管理,又要防止政府过度干预。对投资的后期监管应予加强,主要是建立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对外投资企业逃税的机制;同时要完善对外投资统计制度和海外企业信息披露制度。
2.研究制订跨国公司总体发展战略
跨国经营,归根到底是一个带有前瞻性、全局性和综合性的问题,是国家总体发展战
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要到海外进行投资,必须有科学的发展战略作指引,按照一个明确的发展思路与目标前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把握正确的航向,不至于在错误的路线上走得太远。为此,需要成立一个权威性的国家海外投资管理组织,其基本职能是负责对全国的跨国经营企业进行战略管理,即通过对国际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动趋势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制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跨国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并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适时加以调整和完善,从宏观上统一对跨国经营活动进行指挥、控制与协调。
3.提供优惠政策,发挥投资咨询机构等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一方面,应根据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外汇监管,建立用户资料库,科学管理外汇的使用和回收,为跨国公司提供便捷。另一必要方面,简化经商人员的出国出境审批手续,对外派劳务仅由公安部门进行犯罪记录审查,免除政审程序。此外,政府应积极促进投资咨询机构等非营利组织与国内跨国企业的合作,使其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投资分析,解决企业信息不足的难题,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4.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科技竞争能力
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之关键,长期以来,中国科技研究和开发的投入比较低,因而要增加对科技研究和开发投入,使其作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基础动力,为跨国经营的发展提供保障。
总观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有着既不同于发达国家也不完全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背景和特点。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属于后发展型的,在竞争优势等方面与传统跨国公司明显不同。另一方面,中国正处在一种过渡经济体制,政府和企业都面临着逐渐转变职能,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问题。处在这种国内经济环境逐步改善,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放眼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道路虽然漫长,但中国的企业家,优秀的跨国经营企业始终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相信在未来,在积极的战略性经营下,定会出现更多、更优秀的跨国经营企业。
第五篇: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跨国经营主要是指经营的主体突破本土经营的界线,努力向海外拓展发展空间的模式,是企业发展的最高形式。它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海内外各种资源,开拓企业产品的市场空间。但是,当前我国的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中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制约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跨国经营
最高形式
长远发展
1.前言
跨国经营主要是指经营的主体突破本土经营的界线,努力向海外拓展发展空间的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1]企业的跨国经营已经成为企业在新的背景下的战略选择,如今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公司发展的最高形式,跨国经营有许多的优点,它可以充分利用海内外各种资源,降低经营的成本,拓展产品的市场。中国在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之后,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开始纳入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的体系,许多企业也开始选择跨国经营。2.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分析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的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跨国经营方式的选择为我国的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是与此同时,企业的许多问题也随之突显。
2.1 投资结构不合理,经营较为分散
在跨国经营中,我国的企业的投资结构明显不合理。投资的区域比较集中,产业的投资选择上一般都比较偏重于对加工、制造等初级产品产业,而很少投资于高新技术的开发上,在规模上,中国的跨国企业一般喜欢选择中小企业。同时,跨国企业在海外的合作意识较淡,使得其在海外的经营比较分散,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企业在国外的竞争力,降低了我国企业在国外抵御风险的能力,各种资本、技术、市场、信息等生产要素无法被有效利用,从整体上加大了我国企业发展的成本。
2.2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一个民族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企业应对各种风险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跨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还无法从“制造”的角色向“创造”的角色转变,品牌保护意识较弱,创新的技术含量不高。[2]
2.3 人才培养意识薄弱,无法适应跨国经营的要求
21世纪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但是,中国的跨国企业却忽视了对人才的培养。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发展缺乏长期的规划,人才的管理机制比较落后,很多的企业仍然使用传统的人力管理方式来进行管理,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考核、人才培训的人才管理机制。至今还没有把人才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这明显地跟不上跨国发展的需要。
2.4 投资管理体制不完善,无法适应经营的需要
我国的海外投资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较多,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地方政府对企业开展境外经营的顾虑较多,所以很多时候制定的策略比较保守,经常采取的一些策略都是制止性的而不是鼓励的。很多的领导缺乏全球化发展的眼光,总是把投资的主体放在本土上,担心海外投资的风险较大,企业难以在国外生存壮大。另外,对于投资商进行海外投资的限制较多,在审核外派劳务人员时限制较严,这从一定的程度上也增加了我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成本,不利于企业海外市场的开拓。3.相关的策略探讨
企业的跨国经营已经成为企业在新的经济背景下谋求广阔发展的重要选择。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我国的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较多,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的企业的跨国发展,提升我国跨国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政府都应该对此作出积极的努力。
3.1 企业方面,选择合理的投资策略
企业在进行相关的投资决策时,应该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进行详细的调查以及科学的分析,实现投资的多元化,[3]注意规避投资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确定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另外,还必须注意自身的产品在国外同类产品中的竞争优势,根据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注意对高新技术的投资于开发,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强化与本国企业在海外的合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运营成本,使得企业的投资结构趋向于合理。
3.2 政府方面:提供积极的支持政策
国家的政策支持对于我国企业的跨国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政府对于我国企业的跨国发展应该要给予各种帮助,以促进其在国际化竞争中的实力。
3.2.1.规划跨国公司发展战略
跨国公司的经营,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跨国的经营中,中国企业必须要注意关注国际市场的环境变化,对国际市场的变动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并以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正确把握经营发展的方向。
3.2.2 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强外汇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放宽投资商出国考察投资的审批条件,建立相关的跨国投资咨询机构,为投资商的投资提供专业的分析,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3.2.3.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之关键,而国家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的投资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培养上,与发达的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切实落实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相关的投资,为我国企业的发展不断输送人才,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使其成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持续动力。4.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趋势的加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走入国际市场是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的企业在跨国的经营中却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制约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水平,如何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成为许多跨国公司在新的经济发展情况下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法,希望可以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梁克非.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2]朱晋伟.跨国经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9:27-32 [3]范则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J].世纪桥.2010.9: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