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5 02:2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中国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04-10 09:19:10 清华大学领导力培训 中国学术期刊

字号:T | T

中国企业培训管理现存主要问题是:培训投入较少,业务管理水平低下,专业人才缺乏,配套制度薄弱与设备设施落后等,应引起足够重视。同时,本文也对有关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对策,指出了今后有待努力的方向。

一、当前中国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企业培训未从战略角度对待和实施员工培训

一些中国企业培训工作只是一种点缀,培训机构是企业的“花瓶”,有些企业甚至认为,没有培训中心的若干人,企业的工资、奖金、福利开支还小些,日子还好过些。这种短视的眼光将来肯定要吃亏。大多数企业培训临时性、突击性很明显,不重视培训的实际效应。

相对于中国的一些企业管理者而言,国外一些企业家的眼光就深远得多。日本松下公司领导人松下幸之助说:“松下是制造人的,兼之制造电器”。日本三洋公司领导人讲:“三洋首先是生产优质的人,其次是由优质的人生产优质的产品”。美国的卡内基也说过,只要留下我的人,四年以后,我还是钢铁大王。

(二)中国企业培训对培训投入较少

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只是简单培训,应付当前需要。加之,培训对企业的产出影响不很直接,所以,一般而言,企业对于培训往往不够重视,不愿做过多的投入。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要将总收入的1.5—3%用于员工培训,而中国则是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5%用于培训。而且,就是这一点计划投入还被经常挪用或成为企业领导人个人买文凭的储备金。投入不足,不重视,主观上将培训机会作为赏赐,这是中国企业的通病。

(三)中国企业培训具有被动性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企业培训thldl.org.cn也象其它部门一样,习惯于下计划。在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这种现象并没有消除。一些主管部门出于好心,在年初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达培训计划,具体到培训班的人数、时间、参加对象、学时等,详细得很。有的主管部门还把培训任务完成的情况作为考核干部工作的绩效依据。于是,有的基层单位在工作紧张的情况下,对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任务不敢不派人参加。有的生产一线的人员实在抽不出来,就派一些工作任务不足的人参加。这种情况在中国相当一部分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四)中国企业培训存在盲目性

培训工作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培训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多数企业培训内容仅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多以应急式的业务培训为主。培训方式也很单一,主要采用课堂教学法。培训项目制定不规范,很少做到全面、准确地从素质要求、知识结构、能力出发来制定培训需求。另外培训时效性差,不能紧跟形势的变化来合理安排培训计划。因而,往往不能充分调动员工培训的积极性,难以收到预期理想的效果。

(五)中国企业培训趋于形式化

中国企业培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决定了企业培训的形式化。往往企业在各类的培训过程中不是主动地探求一种最适合自身的培训方式、最适合自己企业需求的培训内容。这种不切实际的、形式化的培训只会给企业带来负面的和不良影响的效应。在实践中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会议式、休闲式、旅游式、充数式。

(六)中国企业培训忽视培训效果的反馈和使用

培训部门对培训的结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合理有效地安排培训,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员工接受培训后往往感到在工作中不能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从而认为培训意义不大。

二、解决中国企业培训中问题的对策

面对中国企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中国企业培训从战略角度对待和实施培训

加强企业人才培训是增强中国企业核心能力、组建培育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把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的现实要求。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产品开发、技术进步、管理加强、市场开拓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以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核心能力的提高。

虽然中国高层重视企业的培训工作,但真正将培训工作做好,还得靠企业自身。1989年4月,在IPM/BAICE举行的题为“提高绩效——共同学习”讨论开幕式上,后来成为英国国家贸易和产业秘书的梅拉·姆勋爵认为:“培训工作不应该由政府来推动,它需要企业自己来完成。对于培训者而言,培训工作是客观存在且不应终结的。培训工作必须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竞争相连。”

(二)中国企业培训应加大对培训的投入

对员工的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活动,因而,企业培训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必将带来很大的利益,使企业对人力的投资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因此,企业要加大对培训工作的投资力度。政府在资金上也要给予支持。要学习发达国家,对企业培训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2.5%。

(三)中国企业培训应加强培训的主动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培训工作也要讲究效益。要改变“企业要我学”的状况,变成“我要学”。不要下达指令性的培训计划,每一次培训之前都要认真搞好需求评估,真正是企业生产、经营必需的培训、对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真正有效的培训,一定要搞。

中国企业如何依法经营,合理快速地发展,这对企业培训提出了严峻的问题。现代企业发展强调的是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而这其中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人是一切活动的中心,劳动的智慧、能力、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才是企业发展的活力。因此企业培训应主动根据实际需要制定自己员工的培训计划,切实做到培训工作的有效性、主动性。

(四)中国企业培训应加强培训的针对性

注重培训的内容,保证培训内容的适用性、针对性。向新经济的转变带来非常高质量的就业要求,对人才的知识生产能力、传播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更注重培训内容。企业培训人员要密切注意观察、跟踪各种新技术、新知识,包括商品技术、经营技术和管理技术等。

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1、思想意识的培训。

培训的重点应由过去的单纯的业务技能培训转换为以员工素质教育为主,开发员工的潜能,满足员工未来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培训工作的近期重点应放在如何帮助员工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服务观念和创新观念等,以保证国有企业进行有效的改革和改制,使员工能迅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2、要注意时效性,及时调整培训内容。

及时跟进最新技术的发展。培训者要能敏锐察觉到被培训人需求的变化,并明确满足被培训人新的培训需求,使之与当今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满足业务同步发展的需要。

在同一个培训项目上,要培训那些确实需要培训的员工,企业在年初进行培训市场调研时,要求进行同一项培训的员工很多,但是,从企业的实际发展和工作来看,不是所有的员工要进行此类培训,例如,计算机、工商管理和英语的培训,在现在的企业员工中被认为是热门的培训,但是,不是每一个需求者都被认为是确实需要接受这样的培训的。工商管理培训是针对在一定层次的管理岗位的员工而确定的;计算机培训是针对具体的操作岗位和管理岗位而确定的;英语培训没有必要人人都搞。

确定接受培训的员工受到其个人能力、潜力、动机、收效的影响。如果一个员工个人经过培训有能力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在组织内部有其提高绩效和发展的潜力,他学习的愿望和企业的发展相协调,通过培训,员工能够上他渴望上的岗位或者可以更好地在原岗位上搞好工作,这样的员工就应该培训。如果一个年轻的员工有参加工商管理培训的动机,也有潜力,但是,他没有可能达到岗位要求的能力,培训后不能收效,就不能让他参加培训,可以让他参加一些他适宜参加的培训。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培训被称之为“西门子培训教程”,包含有管理理论教程、基础管理教程、高级管理教程、总体管理教程、执行教程等5个级别,每个级别培训那些确实需要培训的员工,值得我们学习。

在传统的培训教学中,把培训看作是提供正确答案的过程,教师是知识的源泉,学员吸收教师的知识。在某些时候,选择这种模式是可以的。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单靠这种培训模式满足不了企业的培训需求。传统的培训没有发挥培训学员的积极能动性,忽视了让学员自己去动脑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模式不能确保学员能够学到真正意义上的东西,当同样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时,学员们不一定能够解决,也许,他们又会来向培训教师请教。在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应当让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而不是作为标准答案的宣讲者的面孔出现。培训教师应该给学员授权,让培训学员在培训学习期间有充分的自由来思考问题,培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的面貌出现,维护教学秩序,启发学员的思维。只有把培训者所要使用的帮助方式与学员的学习方式统一起来,才可以称为高效率的培训。

设计高水平短期适应性培训,为企业人员“充电加油”。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改革以往的短期适应性培训做法,采取一套全新的培训机制,筹办“企业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系列讲座”,并以此统一和规范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短期适应性培训。邀请美国、日本、瑞典、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跨国公司和著名大学的企业家、专家、学者,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官员、国内著名大公司和院校的领导、企业家、专家,作关于经济形势和国企改革、海外经营战略、日本的就业政策及现实运作、中国国企资产状况及资本运作、财税及会计政策、新经济合同法、企业的二次创业、国际现代信息管理现状及展望、企业成本管理及比价采购等多项内容系列讲座和专题报告。

(五)中国企业培训应重视对培训结果的严格考核和有效使用

培训效果的反馈是确定培训效益的依据。是否让培训员工在合适的时间学到了应该学到的内容,中国的企业培训工作没有定量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搞好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工作,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时机培训员工。实际上,培训后的效果评估是很难但很重要的环节。评估有三个出发点,一是从企业的角度去评估,企业员工经过此次培训,企业是否受益,花这么多的钱与时间合适吗?二是从受训者的角度出发,看此次培训是否让他在思想意识上有所改变,对工作有没有启发,是否打开了思路;三是从培训机构的角度来评估,看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检验当初的培训设想是否真实有效。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目的就是帮助员工把事情做好。在西方,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中级和一线的管理者接受各种各样的培训,从计算机体系、人际关系到目标管理,样样俱全。遗憾的是,这些培训项目大部分效果不佳,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每一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环境或者说企业文化。为了使培训有效,必须提供支持与维护功能。除非这两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得到保证,否则就不该进行培训。所谓“支持”,就是指所接受的培训在短期内被应用。如果企业花费了大量的力气和财力培训了员工,由于政策或者外部环境的制约而没有将培训的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这样的培训就没有支持系统,就是不成功的培训,而目前中国企业培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维护”是指培训的长期效果。

那么,如何评估培训效果,把有限的培训费用花在刀刃上,使培训成为员工和企业发展的“激励因素”呢?在2002年10月18到19日前程无忧网举办的中外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论坛上,朗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高级经理曹渊勇向与会的众多人力资源经理介绍了他和同事们在朗讯尝试开展培训效果评估的一些方法和经验。曹渊勇认为,一个完整的培训流程应该包括四个步骤。首先要从培训需求分析做起,了解企业和员工需要提高哪些技能和素质;然后根据需求设计、选择培训课程;接着是具体的授课过程;最后是效果评估。这是一个闭环的流程。要使培训有效果,这四个步骤缺一不可。至于培训效果的评估,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第一,反应(Reaction),即课程刚结束时,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第二,学习(Learning),即学员在知识、技能或态度等方面学到了什么;第三,行为(Behavior),即学员的工作行为方式有多大程度的改变;第四,结果(Results),即通过诸如质量、数量、安全、销售额、成本、利润、投资回报率等可以量度的指标来衡量,看最终产生了什么结果

第二篇: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跨国经营主要是指经营的主体突破本土经营的界线,努力向海外拓展发展空间的模式,是企业发展的最高形式。它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海内外各种资源,开拓企业产品的市场空间。但是,当前我国的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中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制约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跨国经营

最高形式

长远发展

1.前言

跨国经营主要是指经营的主体突破本土经营的界线,努力向海外拓展发展空间的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1]企业的跨国经营已经成为企业在新的背景下的战略选择,如今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公司发展的最高形式,跨国经营有许多的优点,它可以充分利用海内外各种资源,降低经营的成本,拓展产品的市场。中国在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之后,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开始纳入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的体系,许多企业也开始选择跨国经营。2.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分析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的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跨国经营方式的选择为我国的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是与此同时,企业的许多问题也随之突显。

2.1 投资结构不合理,经营较为分散

在跨国经营中,我国的企业的投资结构明显不合理。投资的区域比较集中,产业的投资选择上一般都比较偏重于对加工、制造等初级产品产业,而很少投资于高新技术的开发上,在规模上,中国的跨国企业一般喜欢选择中小企业。同时,跨国企业在海外的合作意识较淡,使得其在海外的经营比较分散,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企业在国外的竞争力,降低了我国企业在国外抵御风险的能力,各种资本、技术、市场、信息等生产要素无法被有效利用,从整体上加大了我国企业发展的成本。

2.2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一个民族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企业应对各种风险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跨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还无法从“制造”的角色向“创造”的角色转变,品牌保护意识较弱,创新的技术含量不高。[2]

2.3 人才培养意识薄弱,无法适应跨国经营的要求

21世纪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但是,中国的跨国企业却忽视了对人才的培养。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发展缺乏长期的规划,人才的管理机制比较落后,很多的企业仍然使用传统的人力管理方式来进行管理,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考核、人才培训的人才管理机制。至今还没有把人才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这明显地跟不上跨国发展的需要。

2.4 投资管理体制不完善,无法适应经营的需要

我国的海外投资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较多,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地方政府对企业开展境外经营的顾虑较多,所以很多时候制定的策略比较保守,经常采取的一些策略都是制止性的而不是鼓励的。很多的领导缺乏全球化发展的眼光,总是把投资的主体放在本土上,担心海外投资的风险较大,企业难以在国外生存壮大。另外,对于投资商进行海外投资的限制较多,在审核外派劳务人员时限制较严,这从一定的程度上也增加了我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成本,不利于企业海外市场的开拓。3.相关的策略探讨

企业的跨国经营已经成为企业在新的经济背景下谋求广阔发展的重要选择。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我国的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较多,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的企业的跨国发展,提升我国跨国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政府都应该对此作出积极的努力。

3.1 企业方面,选择合理的投资策略

企业在进行相关的投资决策时,应该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进行详细的调查以及科学的分析,实现投资的多元化,[3]注意规避投资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确定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另外,还必须注意自身的产品在国外同类产品中的竞争优势,根据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注意对高新技术的投资于开发,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强化与本国企业在海外的合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运营成本,使得企业的投资结构趋向于合理。

3.2 政府方面:提供积极的支持政策

国家的政策支持对于我国企业的跨国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政府对于我国企业的跨国发展应该要给予各种帮助,以促进其在国际化竞争中的实力。

3.2.1.规划跨国公司发展战略

跨国公司的经营,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跨国的经营中,中国企业必须要注意关注国际市场的环境变化,对国际市场的变动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并以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正确把握经营发展的方向。

3.2.2 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强外汇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放宽投资商出国考察投资的审批条件,建立相关的跨国投资咨询机构,为投资商的投资提供专业的分析,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3.2.3.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之关键,而国家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的投资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培养上,与发达的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切实落实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相关的投资,为我国企业的发展不断输送人才,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使其成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持续动力。4.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趋势的加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走入国际市场是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的企业在跨国的经营中却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制约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水平,如何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成为许多跨国公司在新的经济发展情况下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法,希望可以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梁克非.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2]朱晋伟.跨国经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9:27-32 [3]范则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J].世纪桥.2010.9:84-86

第三篇: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 问题及解决对策

专业代码:国际经济与贸易(00243)

作者姓名: 胡亚会

学 号: 200820422单 位: 商 学 院

指导教师: 刘琛君

2012年5月21日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1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2

(一)宏观层析的障碍.....................................................................................2(二)企业自身问题.........................................................................................4

三、解决对策......................................................................................6

(一)发展中国家投资为基础,不断扩大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6

(二)调整海外投资结构,积极投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7

(三)大力推进本土化战略,与当地企业一起成长.................................7

(四)积极推进品牌战略,着力培育中国的世界跨国公司.....................8

(五)注重技术战略,形成海内外一体化的技术开发体系.....................8

(六)注重投资方式选择,加大跨国并购力度.........................................9

(七)加强对外投资促进的政策支持,创建完备的企业海外投资促进体

系...........................................................................................................9

(八)以企业主导,市场为导向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10

(九)借势借力,“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10

参考文献............................................................................................11 致谢信................................................................................................12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国际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和特征。而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展中国对外投资业务,使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获得一定发展,但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尚存在投资动机不明确、整体水平不高、地区和行业分布不平衡、投资主体过于集中、缺乏政府积极引导与监管以及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关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的分析;然后,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最后,是关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宏观;企业自身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world economy a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ortant standard and characteristic.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China's foreign investment business development, the Chinese economy further into the world economy, promot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China's economy and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China enterpri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ccess to certain development, but in the enterpris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ere are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investment motives are not clear;the overall level is not high, the region and industry distribution imbalance, the investment subject is too centralized, lack of government actively guide and regulatory and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is not perfect.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First of all, is about our country enterprise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Then, China's enterprises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inally, is about the solution of these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Chinese enterprise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Macro;The enterprise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对策

前 言

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举措。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政府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至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得到快速发展,中国企业逐渐成为全球直接投资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自1979年国务院允许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一直发展缓慢,除1993-1994、2000-2001等年份略有增长外,其他年份流量水平普遍不高。直到2003年,开始出现快速增长势头,流量额由2003年28.55亿美元激增到2008年521.5亿美元,2010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2个国家和地区2283家境外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33亿美元,同比增长6.5%。截至2010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已超过2200亿美元。

从地区分布情况上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拉丁美洲,2010年末,我国在亚洲投资存量达1313.2亿美元,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量71.4%,主要分布在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澳门等。拉丁美洲为332.4亿美元,占17.5%,主要分布在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等。非洲为78亿美元,占4.2%,主要分布在南非、尼日利亚和赞比亚等国家。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所占总量比重较小,为2.8%、2.1%和2.0%。

从行业分布情况看,2011年末,我国第一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14.7亿美元,占总量0.8%;第二行业370.6亿美元,占20.2%,其中以采矿业和制造业所占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比重最大;第三行业为1454.4亿美元,占79%,主要分布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

从投资主体分布情况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类型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国有企业仍占主导地位,截止2011年末,国有企业在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占69.6%,有限责任公司占20.1%,股份有限公司占6.6%,而私营企业仅占1.0%。

从发展状况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应处在较高的水平上。但实际上,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在总体规模上还存在一定差距。截至2010年底,我国1.2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3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2457.5亿美元,虽有所增长,但由于受资金、技术、经验、人才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发展速度慢,规模不大,与我国的发展和经济实力极不相称,因此,分析我国企业对外直接资投存在的问题,制定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思路和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

(一)宏观层析的障碍

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境外投资政策与管理体制都还来不及做出充分的相应调整,不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

1.立法严重滞后,管理体制亟须完善

尽管中国自对外开放以来,经济腾飞,海外直接投资也有大幅增长,但到目前为止中国尚没有一部专门规范海外投资的法律。加入世贸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这一问题显得尤其突出。尽管商务部商务部日前出台《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将企业海外投资审批核准权利下放到地方。但是当前最主要的是国家应出台一部促进“走出去”的国家性法律,将促进境外投资提高到立法高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立法严重滞后于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海外直接投资在国内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使我国签署的双边投资协定对企业海外投资合法利益的保障不够。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管理体制方面,由于无法可依,我国的境外投资管理涉及财政部、税务总局、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国资委等众多部门,由此造成行政审批程序复杂、环节多、周期长问题,降低了企业投资效率。而且,多头管理容易造成管理和监管缺失。

与此同时,我国的投资协定更注重为“引进来”提供优惠政策,忽略了为“走出去”的企业争取平等待遇。截至2009年5月,我国已签订了127个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对促进企业海外投资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是,面对复杂的国际投资环境,我国签署的双边投资协定对争端解决机制规定有待加强。比如,需要进一步明确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例外条款,为减少贸易摩擦创造有利条件。

2.尚未建立对外投资的配套机制

目前,我国国内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适宜企业“走出去” 的工作机制,在促进“走出去”战略的融资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中介服务机制等方面,远不能适应企业走出去的要求,也没有形成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整体合力。

(1)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缺乏中介机构的有力支持。目前,我们国家本土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准远未达到提供我国对外投资服务的要求:不仅数量少,业务范围有限,而且在运营模式、业务规范、诚信和行业自律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企业大型的对外投资项目几乎全部聘请有外资背景的投资银行担任财务顾问,而聘请外资中介机构可能存在泄密风险及立场不一致等问题。因此,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需要中介机构提供完善的服务和支持,进行有效的引导与协助。(2)企业对外投资出现了专业化人才储备不足的状况。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需要了解各个国家对国外投资的监管重点、标准及程序,熟悉东道国的政治制度、民族理念。既需要懂得中国企业管理经验,还要熟悉国外语言和商业模式;既要善于利用国外技术人才,也要尽快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队伍。而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掷中虽掌握了控股权,但技术与管理却由于缺乏专业人才而相对滞后。

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仅缺乏科学管理手段,相关优惠政策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引用,特别是在境外加工贸易的信贷资金和金融保障支持方面,申办难度相较大,境外加工贸易项目可以享受的商业银行信贷和扶持贴息政策没有得到完全落实。

(3)政策导向作用有待加强。政策导向作用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缺乏总体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在国家这个层面上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宏观系统不完备。第二个是管理创新不足。协调力度仍需加大,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对外投资都在遵循一个原则,也就是说以风险防范作为第一位,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对外投资发展。在立项审批方面,分别由中央和地方审批,贸易和非贸易性的关税也不同。项目审批程序也比较复杂,更影响了企业在海外发展的积极性,甚至本身有积极性的企业,为了提高效益,绕过了管理部门,出现了实有对外投资企业远远大于现有统计数字的现象。

(4)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和体系尚不完善。目前,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融资难、发展战略不明确、对投资国政府政策、技术政策、市场环境、人文环境不熟悉,投资风险大等诸多难题,需要政府部门在信贷、外汇、税收、保险、投资情报服务和技术援助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境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世界经验表明,企业在海外投资初期往往是靠政府促进政策的强大力量获得成功的。没有与之匹配的政策支持体系,往往难以支持海外竞争的强大压力。

(二)企业自身问题

1.缺乏国际直接投资和经营经验

从投资区域结构看,近几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区域更为广泛,2011年底,中国的1.3万多家境外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非洲地区投资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81.4%。但是我国对外投资区域仍较为集中,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从境外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亚洲是中国设立境外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其次为欧洲,非洲位居第三。境外企业分布的主要行业依次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及农、林、牧、渔业,其中,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占30.2%、21.9%。我国9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投向了亚太地区,相比之下,欧洲等其他地区所占份额极小。这种过于集中的区域投资结构容易造成一些企业设点交叉重复、自相竞争的不正常局面,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2.内部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企业投资决策盲目,经营亏损严重等

当前我国“走出去”的企业中有许多企业缺乏“知己知彼”的战略分析,没有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明确目标,更由于没有通过科学论证而盲目投资,直接影响了跨国经营的成功率。麦肯锡2010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过去的20年中,中国企业有67%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不成功的。商务部统计也显示,目前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境外兼并收购的企业只有1/3处于盈利和持平状态。如TCL集团与阿尔卡特建立的移动电话合资企业因为亏损,在合作9个月之后于2005年5月宣告解散。

3.跨国经营能力和技术水平不足

(1)国经营人才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的国际化管理、技术人才,是企业占领国际市场的有力武器。目前科技企业“走出去”普遍存在创新人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问题。根据麦肯锡公司关于国际化人才需求的调查显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至少需要75000名中高级人才。而由于受企业规模、资金和研发平台所限,通过聘请、设立海外研发机构、与世界最优秀的研发机构合作等途径充分利用国际研发人才并培养自身研发队伍的机会受到一定限制。此外,我国现行的海外人才引进战略由于受国内人事制度、用人机制、社会保障、配套服务等方面内在缺陷的制约,致使海外高端人选择回国时面临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诸多不适应,从而使我国科技型企业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困难。

(2)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还明显不足,不仅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同一些新兴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1公布的世界主要国家技术成就指数(TAI)评价体系和资料显示:世界技术成就指数最高的是芬兰,其指数为0.744。美国和瑞典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三位,技术成就指数分别为0.733和0.703。技术成就指数居前十位的国家依次还有日本、韩国、荷兰、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中国的技术成就指数为0.299,排在第45位,居世界中等偏下水平。中国与处于同一类的巴西和印度相比,中国除了在中高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略高于巴西,在各方面都低于巴西;与印度相比,中国各项指标都优于印度。但是,中国与第一类国家的差距巨大,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着鸿沟,在新技术传播方面也明显不足,在人类技能培养方面的差距制约着整体技术成就水平的提高。

(3)跨国经营企业信息信息不灵。对于技术寻求型境外直接投资,其直接目的就是利用技术外溢效应,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以此获取并长期保持企业技术优势。而目前中国对外投资的大部分企业中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尚未建立,国内为之服务和支持的信息也不够,与国外相比,现有的信息系统对国际信息收集和处理、和反馈功能都很弱。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94%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其中中国香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占75.6%。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多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数并非技术全球领先的地区,中国对外投资的大部分企业在技术全球领先的地区中几乎都未建立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这也是跨国企业经营发展的障碍和制约。

三、解决对策

(一)发展中国家投资为基础,不断扩大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

1.继续保持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优势

从投资区域结构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区域较为集中。对外直接投资的很大部分流向了亚洲,占投资总量的88.1%,其中约3/4的投资流入香港地区。加上占总额近20%的拉丁美洲,对上述三个经济体的对外投资存量占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78.2%,并且有了较好的投资基础和经验。鉴于目前现状,从投资区位上看,除继续保持在亚洲地区投资的基础优势外,还应积极扩大对拉美地区,尤其是非洲地区的投资。从投资产业看,有两个方面:

(1)加快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梯度转移。目前,中国制造业中轻纺、家电、电子、机械部门已经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相当一部分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稳定,已经相当适应国外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具备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条件。

(2)加快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发展中国家大多有丰厚的资源,尤其是拉美、非洲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条件加强合作开发有利于扩大当地市场,缓解国内资源约束。

2.加强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力度

发达国家一直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地区。相比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所占份额极小。他们拥有世界先进的技术、管理、以及悠久的海外投资历史,这些都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首先,有一定技术条件的高新技术产业要率先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这类产业包括电子、通信设备、航天航空、生物工程等行业,由于这些技术与外国先进技术有着较大的差距,加强对发达国家(或地区)投资,以海外公司的区位优势为平台获取世界领先技术,迅速向母国扩散,有利于加速中国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其次,已具有较为丰富投资经验和市场经验的优秀企业应积极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向发达国家投资。如海尔、华为、联想等企业都应是领先者。第三,积极鼓励企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通过海外研发中心可以雇佣大量当地科学家、工程师,从而为获得最前沿的技术信息。

(二)调整海外投资结构,积极投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初级状态,这不仅与全球投资的产业走向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与我国目前产业发展的现状也存在较大差距。许多产业的潜能并没有在海外投资中得到释放。为此,在保持现有投资产业的基础上应加大制造业、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力度,形成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的海外投资产业体系。因此,在制造业中,应加强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比重,通过向发达地区投资加快获得核心技术能力。在服务业中,应加强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投资比重,这类产业不仅能够获得丰厚利润,而且为制造业的海外投资提供服务支撑。

(三)大力推进本土化战略,与当地企业一起成长

经营当地化是海外经营成功的规律和基本原则。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增大、企业自身实力的提高,东道国的环境制约,日益成为我国科技型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需要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因此,中国企业要成功地实施全球化战略,主要表现有四方面的内容:

1.要学会本土化经营,积极融入东道国经济

跨国公司当地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实施“全球公民”战略,如IBM、SONY、飞利浦等全球公司都在极力淡化本公司的民族身份。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大多习惯于“独往独来”,这势必会造成与东道国的隔阂,不利于跨国经营。

2.树立当地服务意识

跨国公司在海外经营中十分注意为当地的服务,他们把自身利益与东道国利益有机地结为一体,这不仅为树立其全球品牌奠定了基础,也使跨国企业深深扎根在东道国的土壤。

3.积极吸引使用当地员工和管理人才

著名跨国公司沃尔玛、通用电气、摩托罗拉等企业在我国经营中,员工的本土化都在90%以上。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则几乎是从普通员工到高管人员全盘“移师海外”,这种“国内员工海外经营”的模式必将难以为继。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4.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融入当地企业文化,实现共同发展

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跨文化沟通能力对于企业成功经营所起的关键作用,积极在跨文化沟通培训上投资,重视跨文化沟通策略的研究,积极融入东道国当地社会。

(四)积极推进品牌战略,着力培育中国的世界跨国公司

目前,培育世界品牌的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战略。中国跨国公司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属于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中小型跨国企业。因此,加快创建和培育世界级跨国公司对于加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1.要加强产业政策扶植

国外经验证明,在发展跨国公司初期,国家实施产业政策扶植是十分必要的。日本许多跨国公司在初期阶段所面临的环境与目前我国企业非常相似,而日本政府用产业政策这双“有形的手”扶植它们度过了“襁褓”时代,成为世界品牌的跨国公司。韩国的情况也大体相当。

2.产业政策要坚持扶优扶强原则

只有扶优扶强,才能加快大企业的迅速成长,形成一定数量的世界级企业,并利用大企业的竞争优势带动中小企业走出去。

3.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

随着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以及中国对外投资政策的鼓励,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势头会日益强劲。

(五)注重技术战略,形成海内外一体化的技术开发体系

近10年来,跨国公司的技术战略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研发中海外子公司的作用越来越大

近年来,跨国公司开始大量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中心,目的是把母公司的技术通过海外的研发机构更好地向外扩散,并根据当地市场条件、运用当地科技人员,对技术进行二次滚动的N次开发,子公司的技术开发成果可以提供母公司和全球其他子公司共享。

2.技术创新成果主要是通过海外子公司转化为规模经济

技术创新需要依赖于一个规模的市场,跨国公司正是通过全球子公司的生产补偿少则几亿美元,多则几十亿美元的开发费用,由此也导致跨国公司技术成果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内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外部转让的比重越来越小。

3.跨国公司在投资某种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同时也建立了新的国际标准体系,这种首先获得的标准体系会在海外投资中获得极大的竞争优势

因此,应借鉴跨国公司经验调整技术战略。主要表现为,由逐步进入市场到大幅度转让技术。中国对外投资的技术投入和其进入市场同步进行。应采取十分谨慎的策略,先设立企业(小规模的),向海外投资企业适当转让生产应用技术,再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新产品的生产,相应加大技术投入,并不断地投入动态技术,当投资达到一定规模,市场占有了相当份额后,开始设立研发中心,从事既满足市场也面向全球的基础研究,由单纯的技术转让向研究开发经营战略转变。此外,应注重对技术的控制性。越是高新技术产业越是要对企业控股,愈是技术先进的企业,愈是倾向于采取独资方式。

(六)注重投资方式选择,加大跨国并购力度

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起步阶段大多采用合资方式,用以降低海外经营的风险成本,这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规律,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时如此,中国企业初期的海外投资也是如此。随着对当地经营环境的不断熟悉,以跨国并购为主要手段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会增加,成为主要方式。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速度和规模都在大幅度增长。2009年并购投资占当年对外投资总额的34%。2010年上半年公布了14宗资源行业领域的海外并购交易,最大一宗海外并购交易是中石化以47亿美元的价格自ConocoPhilips购买了加拿大Syncrude公司9%的股份;另外一宗大额海外并购交易是中投公司再次投资加拿大PennWest Energy公司,累计投资额达12亿美元。这反映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

(七)加强对外投资促进的政策支持,创建完备的企业海外投资促进体系 强有力的对外投资促进政策是企业海外投资成功的保证。世界各国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都实施了不同的促进政策。如,设立海外投资促进机构,加强财政信贷和税收政策支持等。英国不仅设立了各种行业协会,为企业的海外投资沟通信息,搭建桥梁,政府还成立了出口信贷担保局(ECGD)专门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担保和保险。正是这种完备的促进体系使企业的海外投资有了强大的后盾。目前,中国在这方面还十分欠缺。为此,首先要加强海外投资的财政信贷和税收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政策支持。尤其是对鼓励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对国内企业关联带动性强的企业,如海外投资企业通过国内零部件采购带动了国内企业出口,应该给予更优惠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支持。二是建立政府、民间各种形式的海外投资促进机构,通过不同渠道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服务。三是逐步改革政府投资审批制度,降低门槛,鼓励各种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走出去”。

(八)以企业主导,市场为导向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扩大对外投资越来越得到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但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往往容易形成“一哄而上”,“定指标,下计划层层考核”,使本应市场推动的事情成为由政府主导的一场运动,这是中国建国以来无数教训的总结。因此,要做到科学理性投资。由于政府大力倡导,企业在对外投资中会充满热情,同时也容易产生盲目性。在中国,跨国公司“拿银子当金子卖”,而中国企业“拿金子当银子卖”,甚至“拿着金子换来一堆费铜烂铁”的也教训不少。因此,只有冷静分析判断和科学决策,才能减少风险和损失。此外,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提供服务和“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加快“走出去”的法制建设,制订涉及对外投资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制订配套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九)借势借力,“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走出去”和“引进来”是中国对外开放并行不悖的两个轮子,两者的有机结合会大大提高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水平。首先,应继续通过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来促进了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尤其是提升内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二是把我国向外资开放的市场与中国海外投资的市场进入联系起来,力争为企业扩大海外投资创造更多条件。三是与已在华投资成功的跨国公司携手进入国际市场,进行第三国投资,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在国际上的销售网络渠道和影响力,提高投资的成功率。

总之,对外直接投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是一个道路崎岖的开拓过程。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知识时代,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特别重视技术研发和自主品牌问题。企业对外投资成功与否,既与企业自身选择和决策有关,又与政府的政策和扶持相关。这就需要双方紧密合作,共同进退。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王晓红、李自杰、李耀辉.改革开放3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回顾与展望[J].国际贸易,2008,(9):38-42.[2]李敬、冉光和、万丽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不佳的原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3):69-71.[3]张智.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特征及启示[J].国际经贸,2008,(10).[4]张如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域选择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3):106-110.[5]张为付.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和路径安排[J].国际贸易问题,2006,(7):105-110.[6]胡景岩、王晓红.新形势下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J].宏观经济研究,2005,(7):3-8.[7]王其辉.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优势、特点与问题[J].国际经济合作,2004,(3):4-7.[8]张天阵、王贵民.FDI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述评[J].河南社会科学,2010,(2):78-81.[9]邹玉娟.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转移与母国技术提升[J].经济问题,2008,(4):105-108.[10]杨大楷、应溶.我国企业FDI的区位选择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3,(1):25-28.[11]赵囡囡卢进勇.对外经贸实务[J].,2011,第12期

[12]易九桂.探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的因素和策略[J].集团经济研究,2006,(5)[13]张天阵、王贵民.FDI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述评[J].河南社会科学,2010,(2):78-81.[14]王晓红、李自杰、李耀辉.改革开放3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回顾与展望[J].国际贸易,2008,(9):38-42.[15]李敬、冉光和、万丽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不佳的原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3):69-71.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致谢信

在本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刘琛君老师。刘老师从2012年年初论文导师分配好之后就一直和我们保持联系,提醒我们论文的进度。首先是开题报告的审核,然后是实习答辩以及实习报告的审阅,以及论文初稿、一稿、二稿还有最后的定稿,整个过程刘老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也正是有了刘老师的心血,才有了这一篇您眼前的论文。

同时,感谢学院老师四年来对我们的教育和爱护,让我们从一个无知懵懂的孩子成长为已经踏上社会半只脚的青年。也感谢我的母校——————聊城大学,谢谢您培养了我四年!

第四篇:论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供应链管理理论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在我国的研究和实践都刚刚开始。加入WTO以后,随着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加强对供应链管理理论的研究,引导我国企业通过供应链建立战略联盟,对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迅速迈向国际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中国实际出发,主要阐述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分析国内外企业成功的经验,阐述了企业构建供应链的对策。关键词: 中国企业;供应链;供应链管理;问题 ;对策

所谓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乃至最终用品,最后由销售网络将原材料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乃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结构模型,而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对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监督,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利益共享。

一、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障碍

多年来,纵观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实际,从微观到宏观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供应链管理体系尚未真正建立

虽然多数企业对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开始重视,但对供应链管理如何建立,建立什么模式的供应链,本企业处于供应链的哪部分,以及当前抓的重点是什么,还处于一个相对模糊的状态。一些企业把供应链只当成是一种从上游到下游的物流移动,是一种连接,并没有当成一种战略关系与增值过程,并没有认识到是从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到最终用户的网联结构,而认为是一种临时的短联结构。而这个网络的复杂性给系统的建立带来了困难。

(二)、战略伙伴关系未统一

大部分企业之间还处在一种低层次的竞争当中,即企业形成一种你死我活,两败俱伤企业关系。企业都想在所有方面都获得竞争优势,而不具有通过合作竞争,达到双赢的共同的愿望,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信息传递比较滞后

信息流通渠道不通畅,信息的传递不及时,使得传递内容失真。供应链管理的整个过程都有赖于系统内部信息的高度准确的传递,供应链上信息传递的不及时和失真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牛鞭效应,这种现象的后果就是制造商产品的库存堆积如山,产品成本提高,最后就会减少企业的生存期。同时由于缺乏共享、网络化的信息资源,综合管理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地利用,没有很好地发挥企业集中采购的优势。

(四)、供应链上缺乏相关人才

供应链引入中国只有五、六年时间,国内企业界人士对此知之尚浅,国内这类人才很少。目前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发展、传播和实施,阻碍了零售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步伐。中国零售企业要在未来的世界经济竞争中取胜,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大意义,必须将供应链管理摆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地位。

二、加强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企业如惠普公司、IBM公司、DELL计算机公司等在供应链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使人更加坚信供应链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因而吸引了许多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研究和实践供应链管理。结合中国实情,发展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势在必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换管理观念

中国由于基础设施薄弱,许多事情难于启动,或发展缓慢,究其原因,不是客观的就是主观的。建立供应链系统,优化供应链管理,在中国已到了可以启动的时期,特别是沿海地区。关键在于理念。我们长期以来生活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再加上物流管理引如入中国太晚,许多对于供应链这一新的营运模式还很陌生,不熟悉,不理解,所以最基本的就是要实现管理理念的转换。以“客户第一位”的经营理念代替“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客户满意为核心,除了在产品质量、品种和性能等方面外,还需在时间上、空

间上和便捷方面,使顾客的满意度最大化。在生产方面要先确定需求,然后按需生产,减少产品过剩和缺货的风险。

(二)、完善信息系统

供应链管理必须以先进、完善的信息系统为基础。供应链管理需要把销售终端顾客的需求信息及时传递给上游的分销商、制造商和供应商,这需要依靠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如果没有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供应链上企业之间信息的及时沟通和庞大的数据处理是根本不可能的。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通过条码、射频识别等技术,实现数据的自动、安全采集;通过利用EDI等信息通信技术将处理后的数据信息传向合作伙伴,从而实现准确、快速的“无缝”联结,把整条链中各环节的规划工作集成在一起,进行更加科学、全面的决策。

(三)、广泛应用网络技术,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

实施供应链管理,需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我国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必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投资建设信息系统。鉴于国内企业的实力相差很大,各企业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采用适合本企业实际的信息化方案。对于实力比较雄厚的大型企业,可以采用国外著名的SCM软件厂商的高端产品;对于实力一般的中型企业,可以采用国内优秀的SCM软件厂商的产品或采用自主研发的方式;对于实力较弱的小型企业,可先从企业内部的部分信息化做起,等条件成熟后,再推行供应链管理方案。

(四)、培养供应链管理人才

针对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起步晚,我国企业应积极组织并参加供应链管理的研讨会,在更新观念的同时,对国外企业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加以继承和完善,学习发达国家的这种先进思想与管理模式,逐渐壮大国内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队伍,从而促进我国企业的飞速发展,与世界强手同台竞技。

总之,从现在企业的发展来看,竞争焦点将从比规模转向比供应链管理效率方面,谁的供应链反应快、效率高、成本低,谁将在竞争中取胜。今后中国企业的竞争不单纯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且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只有我们结合国内企业的现状,认真分析市场环境,抓住机遇,用新的思想,实施新的战略,全面构建国内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才会有更多的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向世界500强之列驶进。

国有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开始在中国学术界和企业界迅速传播。许多国有企业引入供应链管理,试图提高企业效益并做大做强。但是,审计人员在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特别是对一些大型国企的下属三产企业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发现,企业在实行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投入了很高的成本,却没有带来预期的效益。国有企业要让供应链管理发挥应有的效果,就必须找出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一、国有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间很短,受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对于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本土化的能力很有限,一些国有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有误区

很多人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物流管理,甚至一些人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兼并上下游的企业。实际上供应链是一种业务流程模型(或网络),它是由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产品的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到最终用户的价值链组成,完成由顾客需求开始到提供给顾客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的整个过程。

供应链管理就是对整个供应链中各参与组织、部门之间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等,其目的是通过优化、提高所有相关过程的速度和确定性,最大化所有相关过程的净增价值,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益。是在控制总成本的前提下,实现所谓的“6R”,即将顾客需要的合适的产品(Right Product),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按照无误的数量(Right Quantity)、优良的质量(Right Quality)、良好的状态(Right Statues),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可见,供应链管理决不是一些企业领导者认为的简单的物流管理,更不是将上下游企业进行简单的整合。

(二)“内全”型企业模式

有些国有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组织结构特点是“大而全、小而全”,以生产为导向,呈现两头(开发和销售)小,中间(生产)大的“橄榄型”结构特征。这种企业模式不符合供应链管理需求。例如,中国的三大汽车生产基地,几乎都拥有专为自己配套的零部件供应商和销售体系,而这与国外汽车工业全球采购、零部件共用和分销渠道共享的发展潮流恰好相反。

(三)采购、生产、需求脱节,敏捷性差

一些国有企业机构臃肿,敏捷性差,不能很好占领市场。结果造成生产和需求脱节的情况时有发生,极易出现企业库存积压,大量资金被占用。这显然与缺乏对企业内部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有关。如,某国有绿色食品厂,对玉米进行深加工,该行业前景广阔,利润率高,但是由于该企业采购与生产相脱节,原材料采购数量远远超过生产加工能力,结果造成原料积压变质,亏损严重。

(四)基础设施利用率低

由于管理思想陈旧,大部分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孤立残缺”,即使企业也已经购进了大量的计算机,但是仅仅作为打字机的升级产品对待,数据分析处理仍沿用手工方式,有的企业购进了先进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软件,但是懂得应用的软件人才缺乏,花大价钱购进的先进设备就这样闲置了。供应链内部信息集成都谈不上,更不用说外部传递。

(五)社会整体信用环境差

在供应链管理中,信任与合作是基石之一。我国还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信用体系未能真正建立,更多的是家族、亲朋之间的“私信”,而非“公信”,导致整个社会信任程度下降,制假售假,商业欺诈行为层出不穷,债无拖欠理不清,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企业之间的正常合作关系。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原则是各个企业的利益“共沾”,只有这样才能维系良好的合作关系。

(六)管理水平低、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多数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仍然采用任命制,一些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不高、缺少相应的管理技能,甚至还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这样的企业借口提高企业效益,盲目上马供应链管理,但是缺乏相应的人才,供应链管理止步于口头,不但浪费资金、甚至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导致利润下滑。比如,有些乡镇国有集体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是乡长、镇长兼职,会计人员有的连基本的借贷关系都搞不清楚,企业基本的管理制度都没有建立起来,供应链管理只是流于形式。

(七)顾客服务水平不高

由于企业未能迅速从制造商主导的市场环境转变过来,造成交货时间长,常常缺货,可靠性不高,对顾客反应不快等问题。在顾客主导市场环境里,由于以上惯性的存在,造成企业竞争力减弱,甚至失去原有顾客。顾客导向的意识建立不起来,这本身就缺乏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二、国有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企业发展具有后发优势,这是无庸置疑的,只要我们保持清醒头脑,认清问题,研究对策,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方面也一定能获得成功。

(一)提高思想认识

上面提到的国有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思想认识问题。首先要认识到什么是供应链管理,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其次,从国有高级管理人员到每一个普通员工,都要树立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经营观念;最后,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要有一个时间安排,所谓“厚积勃发”,一些中小型的国有企业还应该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对员工进行在岗培训、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等方面入手,为实行供应链管理奠定基础。

(二)加强企业间信任,以“外联”代替“内全”

企业应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上,剔除无法形成竞争优势的一般业务,减轻企业负担,剥离不良资产。选择好供应链当中的上下游企业,以开诚布公的精神,建立真正信任与合作的伙伴,实施供应链管理,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共同发展壮大,确保供应链的竞争优势。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建立供应链联盟,来降低风险,提高竞争力。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计划生产

企业应针对顾客需要对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通盘考虑、设计和规划,以市场为导向的拉动方式替代传统的推动方式,是各个企业生产、销售、供应信息的获得,来自于下游的厂商,而这些信息归根到底来源于最终用户的需求,从而避免以前那种高库存、连续生产方式,减少企业生产的盲目性,达到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四)加强企业信息化进程

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实施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之上,供应链管理的载体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在加强信息化进程时,一方面,对企业内部业务环节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引进MRPⅡ、ERP等管理系统;另一方面,建立企业外部网,与上下游企业互联,以增强快速沟通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可以积极发展“B to B”的电子商务模式。

(五)管理人才的开发、引进和储备

正像电影中说的那样,“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企业实施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最终要落实到人这个问题上。没有素质高的管理人员,再先进的管理方法也难以实施和应用。因而,国有企业管理人才的开发、引进和储备应该受到重视。

第五篇: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境外投资政策与管理体制都还来不及做出充分的相应调整,不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境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世界经验表明,企业在海外投资初期往往是靠政府促进政策的强大力量获得成功的。没有与之匹配的政策支持体系,往往难以支持海外竞争的强大压力。

关键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

从中国政府2000年第一次明确提出“走出去”的口号,至今已经十年。至今已经十年。十年间,中国企业对投资领域覆盖了经济大部分行业,其中采矿业、商业服务、金融业、批发零售、运输仓储和制造业合计占境外投资存量的90%以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应处在较高的水平上。但实际上,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在总体规模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受资金、技术、经验、人才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发展速度慢,规模不大,与我国的发展和经济实力极不相称,因此,分析我国企业对外直接资投存在的问题,制定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思路和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随着国内外投资环境的变化,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立法严重滞后,管理体制亟须完善

尽管中国自对外开放以来,经济腾飞,海外直接投资也有大幅增长,但到目前为止中国尚没有一部专门规范海外投资的法律。加入世贸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这一问题显得尤其突出。尽管商务部商务部日前出台《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将企业海外投资审批核准权利下放到地方。但是当前最主要的是国家应出台一部促进“走出去”的国家性法律,将促进境外投资提高到立法高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立法严重滞后于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海外直接投资在国内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使我国签署的双边投资协定对企业海外投资合法利益的保障不够。

(二)海外企业投资规模小,经济效益偏低

国际上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投资额,大型跨国公司平均为6000万美元,发达国家约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约为450万美元,而我国约为112万美元。投资规模明显偏小,一方面容易造成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出现管理困难的现象;另一方面企业不能在产品生产、开发、创名牌、搜集信息等方面分享规模经济的好处,影响海外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海外投资企业一开始就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弱小者,使企业步履艰难,力不从心;同时由于销售利润微薄,拓展市场的能力十分有限,也难以通过自身积累扩大规模。从已开业的海外企业经济效益看,基本状况是“两头小,中间大”,即盈利显著和亏损的占少数,大部分处在略有盈余和保持状态,这种状态不仅难以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而且同亚洲“四小龙”和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海外企业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

(三)缺乏高效统一的宏观管理与协调机构

目前,对海外投资企业的宏观管理工作还缺乏统一的部署和协调,对外直接投资的财经部、经贸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银行及中央各部门、各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实行各管一段、一事一议、多头管理的制度。因此,投资兴办海外企业不仅审批程序繁杂、期限长、效率底,而且宏观管理薄弱,缺乏总体规划和指导,缺乏具体扶持和帮助。对海外投资的方向、发展战略、投资重点、行业导向、地区布局等没有明确的统筹安排,以致目前对海外企业存在着

管理过死或放任自流的两种极端的倾向,导致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既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由存在企业领导人满足现状、怕担风险、不思进取的保守现象。另外,由于受经营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海外企业普遍缺乏充分必要的海外筹资融资、对外投资立项、生产经营、国际市场营销及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经营自主权,然而这些权力在外国跨国公司却都具备,这样就使我国海外企业在与外国跨国公司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还严重阻碍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

(四)海外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在海外创办企业要求具有大批高级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金融财会人才和法律人才,这些人才要能用外语处理有关业务和纠纷。按照这样的要求,我国海外企业干部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有些外汇经营管理人员经常抱有临时观念,缺乏跨国经营管理人员应有的素质,这主要是由于很多单位将外派员工到海外投资企业工作作为一种待遇,然而,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不具备国际金融贸易知识,不懂当地法律,以致海外企业经营业务难以顺利开展,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应采取的策略

1、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法律体系尚不完整,仅有一些内部规定或实施办法,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当前,应围绕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亿创新的思路,着重就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所有权形式、经营模式、人才管理、双重征税等问题,做出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进而形成较具体的实施条例,以逐步完备和形成一部管理海外企业的国内立法。

2、制定对外投资战略规划:制定对外投资的战略框架及实施办法,应当鼓励和知道跨地区、跨部门、跨国别的合作、联合、战略联盟等各种方式的投资,明确对外投资的重点区位和产业。在区位选择上,应优先选择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有优惠政策和双边关系友好的重点国家和地区。

3、相关机构监管和支持:建立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信息系统,为修改和调整政策法规提供依据,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鼓励国内商业银行到我国企业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开设分行,帮助投资者处理日常的金额业务和融资问题。因此,外汇、商检、海关等部门均应协调支持企业对外投资。

4、制定鼓励政策与制度:首先制定就应该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它包括关税、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同时,在海外投资项目中工作的中方员工应享受个人所得税减免待遇。其次是信贷优惠政策。我国政府应该对有市场前景的投资项目,通过财政贴息等措施,有优惠的利率担保,从奖金上支持跨国企业的发展。最后是境外投资保险制度。境外投资保险制度是资本输出国政府对本国投资者在国外可能遭受的政治风险提供的一种保险制度。

5、签署与利用国际协定:我国已正式签署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与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分别约占与我国有贸易投资往来国家和地区的44%和31%,但它们基本上都是立足于鼓励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东道国角度。我国应进一步与其他贸易投资伙伴国签署类似双边协定,加强宣传,从投资国角度,充分利用双边协定为我国企业提供政策保护和优惠。

“走出去”和“引进来”是中国对外开放并行不悖的两个轮子,两者的有机结合会大大提高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水平。首先,应继续通过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来促进了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尤其是提升内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二是把我国向外资开放的市场与中国海外投资的市场进入联系起来,力争为企业扩大海外投资创造更多条件。三是与已在华投资成功的跨国公司携手进入国际市场,进行第三国投资,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在国际上的销售网络渠道和影响力,提高投资的成功率。

总之,对外投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是一个道路崎岖的开拓过程。在知识时代,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特别重视技术研发和自主品牌问题。企业对外投资成功与否,既与企业自身的选择和决策有关,又与政府的政策和扶持有关。这就需要双方紧密合作,共同进退

参考文献

1刘畅。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创业2009

2王沛容论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金卡工程 2009

3张承惠,朱明方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9

下载中国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09-08-05 22:51来源:未知 作者:hhtui 点击:466次 近年来,网络营销方案的运作在我国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已经成为企......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趋势;对策 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跨国公司就开始出现在世界经济舞......

    集体合同推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集体合同推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集体合同,是指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书面协议。本文......

    导游服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 绪论 (一)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旅游业在快速的发展着。职业导游以为人所熟悉,1989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第一次全国人员导游考试,以后就将此固定......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在新课程教学中发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一......

    家庭教育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家庭教育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在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中我们发现,家长越来越关心孩子的成长,望子成龙心切,把自己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可是,方法却不太妥当,归结起来有这么几......

    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延长退休年龄落实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1.不同阶层反应不同。体力劳动者阶层肯定反对延长工作时间,特别是对于身体状况欠佳、工作劳动强度较大、对身体损害极深的人群来说,......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城市形象的塑造,关键是规划,如何使规划思路和群体建筑风格,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需要,应该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