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对企业信贷投资问题调研思考

时间:2019-05-15 12:1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发行对企业信贷投资问题调研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发行对企业信贷投资问题调研思考》。

第一篇:农发行对企业信贷投资问题调研思考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加剧,效益下降,资金短缺,生存面临危机等诸多困难。如何解决“贷款难、难贷款”,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成为金融界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以某市分行为例,分析农业政策性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难点,就改善和加强信贷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作以探讨。

一、基本情况

随着农发行业务范围的逐

步扩大,该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三农”的新思路、新措施,进一步拓宽信贷支农领域,加大信贷支农力度。近三年时间,贷款余额年增幅均超过50%,分别为58.19%、81.01%和76.99%,成为全省农发行系统贷款投放增幅最大的地市分行。信贷投向上,在继续做好传统政策性业务,积极促进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商业性信贷业务,加大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为重点的商业性贷款投放力度。2007年底,商业性贷款余额首次超过政策性贷款余额,去年底已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7.88%。但是,该行中小企业的贷款占比低。近三年时间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只有17199万元,仅占各类贷款累放额的13.38%,占商业性贷款累放额的19.6%。至2008年末中小企业贷款仅占商业性贷款余额13.89%。中小企业贷款投放总量及增速大大低于其他贷款投放量及全部贷款增速,与涉农中小企业贷款资金需求量大形成很大反差。

二、原因分析

该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投放不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从银行层面分析:一是受农发行发展战略定位的影响。一方面农发行贷款局限于涉农类企业,相对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支持范围窄,而且中小企业贷款开办时间短。另一方面农发行的信贷投向主要侧重于政府重点关注、社会影响大、与“三农”息息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自开办商业性贷款业务以来,该行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等中长期贷款累计达70550万元,占商业性贷款累放额的80.4%,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占全部商业性贷款余额的86.1%。二是受机构及人力资源的制约。该行包括市分行本级有9个机构,在岗67人,而且所辖的县(市)机构为清一色的信贷组,每个信贷组最多的4人,少的仅有2人。至2008年底,全市系统人均贷款占有量已接近1700万元,远超当地国有商业银行人均贷款量。三是服务功能不完善。由于信贷组人员少,不能办理会计结算业务,除一个县信贷组委托当地国有商业银行代理会计结算业务外,其他7个县(市)的开户企业均在市分行本级开户,办理存取款业务极不方便,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且成本高,大大降低了该行的服务效率,并严重制约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力度。四是经营管理体制不配套。第一,缺乏适应服务中小企业的专业化信贷服务体系和制度。由于农发行开展商业性信贷业务时间不长,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少,信贷管理制度办法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第二,中小企业信贷准入门槛高。信贷准入审批权均在省级分行。贷款审批权,除贷款500万元以下的农业小企业贷款外,其他所有商业性贷款在省级分行或总行。第三,经营考核对不良贷款无适度的容忍比例。目前资产质量考核与费用、工资挂钩,不论一个行不良贷款比例高低,造成不良贷款的原因,出现不良贷款就直接影响到该行的费用及员工收入。与此同时,对工作量大、成本高,风险也相对大的中小企业贷款未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不仅没有调动信贷支持中小企业的积极性,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贷款投放。

(二)从企业层面分析:一是中小企业基础差、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中小企业绝大部分是白手起家,存在先天不足。另外加上金融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融资渠道狭窄,严重制约其发展壮大。二是法人治理结构缺位。中小企业主要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

一、权责不明,家族性质较浓,甚至还处在“丈夫是董事长兼总经理,夫人是会计兼出纳”的原始局面。企业主存在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不愿借用“外脑”。该行曾经扶持过的一家养殖企业,无专职的财务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以父子俩为主,缺乏财务知识,支票也不知如何开,但信贷人员多次动员他们为企业请一位财务人员,最终是死活不同意。三是财务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企业由股东直接经营,企业账户与经营者个人账户具有一定连通特点,为了方便,企业往往原材料采购资金先打到个人信用卡收购,产品销售货款直接打入个人账户。这样不仅使银行难以掌握企业资金使用流向情况,而且获取信息成本很高,造成银行更愿意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贷款,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服务。四是贷款抵押担保难。中小企业自身资产少,可提供的抵押物不足,有实力的企业不愿为其担保,担保公司收费高,企业难承受。为解决企业抵押担保难问题,该行曾先后探索并开办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方式,如折

地指标质押贷款、电费收益权质押贷款,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以及林权抵押贷款等方式,但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仍然严重。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工作主动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指明了农发行业务发展方向,提出“拓展农业发展银

行支农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与此同时,作为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共同形成合力,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情况下,帮助中小企业“过冬”有着重大意义。一方面是政策性银行要体现先导示范职能和扶持弱质产业、弱质行业的职能要求;另一方面是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扶持培育农发行自己的优质客户,扩大业务,才能保证农发行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服务体制机制,增强支持有效性。一是进一步加大机构网点升格力度,提高服务能力。建议对贷款余额超过亿元的信贷组升格为县支行,并增加结算业务等服务功能。二是增加人员。随着该行近年业务快速发展,现有人员数量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是要求国家相关部门给政策,增加人员数量,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素质,促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三是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加强小企业贷款“六项机制”建设的同时,完善不良贷款考核机制,科学合理地确定风险容忍度,并且对信贷人员尽职后发放的贷款,因客观因素造成不良的,不追究其责任,充分体现尽职免责原则,以切实提高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大力开展金融创新,完善服务功能。一是根据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不健全、不规范的实际,建立独立的企业信誉状况评价方式。选择易于获取且能够反映中小企业实力和经营管理状况的非财务指标,如年纳税额、年销售归行额、年运输量、加工企业年用电量,企业主信誉、注册资本、抵(质)押物,设备加工能力等情况。二是存款账户资金往来情况作为后续贷款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企业与农发行建立信贷关系后,即要求企业的购销、加工等经济活动的资金往来通过在农发行开立的存款账户,以便信贷人员根据存款账户资金往来情况,结合企业流水账、库存商品账进行分析,更为准确把握企业经营状况、企业经济实力、负债情况,弥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与银行信息交流不畅的问题。三是注重第一还款来源,防范贷款风险。重视企业经营收入作为贷款第一还本付息来源,降低以抵(质)押担保作为防范信贷风险的依赖度,适当提高信用贷款比重。为确保企业经营收入能足以还本付息,贷款管理必要时可借鉴收购资金管理办法,实行封闭管理。信贷人员对贷款的发放、使用、回收进行全程跟踪、监测,掌握情况,防风险。四是根据企业需求开发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如中小企业自助循环流动资金贷款,创新中小企业贷款还款方式,最大限度满足企业信贷服务需求。五是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信贷抵(质)押担保方式。对于探索并取得成功的抵押担保方式,要进一步推广应用。如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加大林权抵押贷款力度。六是进一步加强与商业银行合作,积极探索信贷组代理网点撤销后贷款监管新模式,既解决贷款监管难问题,又方便企业资金结算。

(四)完善配套政策,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政策支持。一是建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落实对涉农中小企业贷款的贴息制度以及减免营业税政策。对非银行自身原因造成的中小企业贷款损失政府给予适当补偿,降低银行风险。二是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性担保公司的扶持发展力度,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三是银行与农业、工商、税务等政府相关部门合作,积极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对建立账务管理体系确有困难的企业,要动员企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代理记账。对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增加企业成本负担,建议政府以补贴券的方式进行补贴。

第二篇:对构建农发行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构建农发行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思考

作者:夏鹏编辑:studa20

[摘要]关于如何通过政策性信贷杠杆作用进一步落实中央精神,积极支持和服务“三农”,实现政府的意图和政策目标,本文提出了企业信贷文化观点,就是要通过实现信贷业务基本理念、组织架构、信贷操作、检查反馈的全局或局部统一,建立起对外服务和经营标准化,对内管理和操作规范化,从意识形态层面对信贷人员的行为产生影响,在组织中营造浓厚的尊重知识和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为农业发展银行知识管理和和谐有效发展起到一种无形的拉力,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真正办成支持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关键词]企业信贷文化 知识管理 有效发展

一、企业信贷文化的概念

企业信贷文化是通过实现信贷业务基本理念、组织架构、信贷操作、检查反馈的全局或局部统一,逐步建立起对外服务和经营标准化,对内管理和操作规范化的一系列的以信贷从业人员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一整套信贷质量文化体系。当前,农发行正处于内部改革的关键时期,信贷业务以及相应的信贷政策也做了重大调整,如何面对和化解转型时期的各类矛盾,预防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风险,有效发展业务,打造现代银行笔者认为应以加强农发行企业信贷文化建设为着力点,来实现这一目标。

二、农发行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作用及意义

1.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带来良好的综合效益

一是可以确保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农发行的良好形象可以给客户安全感、信赖感,客户也将按封闭管理要求营运收购资金,从而确保收购资金不流失。二是有利于保留和吸纳人才。名牌企业之所以享誉国内外,作为企业形象组成部分的企业职工素质是一个重要因素,而良好的企业形象所产生的职工主人翁自豪感,不仅使原有人才能更好地发挥聪明才干,也使外部人才愿意来企业效力。三是可以得到政府和公众的支持与谅解。良好的形象使公众对银行有一种预期的好感,即使农发行一时有公众不满意的地方,也会得到谅解。同时,在农发行困难时期也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则更显得重要和可贵。

2.细化企业文化,突出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的意义

企业信贷文化是信贷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在践行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具有丰富的内涵、外延和鲜明的行业特点。企业文化建设在增强农发行的凝聚力、提高核心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已为大家认可,达成共识,但如何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更具操作性笔者认为,应该按农发行职能部门设置来进一步把企业文化细分,使其具体化和岗位化,并重点突出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核心作用。当前,农发行面对着以信贷业务为核心内容的各类矛盾,诸如:政策性经营范围定位的钢性造成的经营业务相对萎缩与内部迫切需要寻求新的业务支撑点和增长点之间的矛盾;银行自身和主体服务对象两个改革过程中新旧观念转换之间的矛盾;国家认定的亏损挂账贷款占比高与政策性消化滞后信贷资产流动性受阻之间的矛盾;企业风险承受能力低与农发行防化信贷风险及其生存、发展和盈利目标实现之间的矛盾,等等。

三、农发行的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农发行的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可以概述为:一是执行政策,履行职能。这是由农发行的政策性银行性质决定的;二是生存、发展和盈利。这是由农发行的企业性质决定的。各级农发行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这个大原则,结合各地各行实际,贴近《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三是诚实守信,以质量求生存。各级农发行要始终抓住信贷服务质量和信贷资产质量两个基本点,树立“质量是发展的第一主题”的经营理念,提高信贷经营管理水平,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信贷风险;四是敬业、勤业、精业、创业,创新进取。这一点着重强调农发行广大信贷从业人员面对机遇和挑战,要永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坚定“以高质量信贷立行”的信念。

四、如何构建农发行企业信贷文化建设

1.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保障,强化企业信贷文化的广泛性

机制、技术和文化被誉为现代银行信贷管理的“三驾马车”。其中,机制是组织保证,技术是管理手段,文化是实施的前提。可以说,理念和文化是信贷管理的血液,制度和机制是信贷管理的骨骼。但,归根结底“人”是信贷管理全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因素。因此,各级发行要着重打造出全新的“学习型员工,学习型领导,学习型部门、学习型银行”。一是对信贷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管理,使信贷队伍管理水平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并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二是建立规范化的培训体系,鼓励现有信贷从业人员通过培训和自学改善知识结构,彻底改变在营销和评估项目上的不科学做法;三是建立业绩评估制度,正确评价和衡量信贷经营单位与人员的经营业绩,实现业绩标准制定、监督、评估与反馈的科学化。这样就会营造出“一种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干好,为民务实清廉,团结一致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2.以风险点管理为基础,强化企业信贷文化的针对性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把银行风险分为三大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所以,各级经营行要善始善终地突出企业信贷文化的针对性,首先对信贷业务流程进行细化,有效识别各风险点;其次明确信贷流程中的各相关点;再次是建立全员参与、全体相关人员监督的内控机制。要使信贷业务的上下部门或各岗位的接口得到控制、确认。通过建立风险的预警机制,对风险点迅速进行识别、衡量和处理,使银行风险降到最低点。

3.以组织机制建设为着力点,强化企业信贷文化的系统性

要保证企业信贷文化建设在全系统得到实施,必须制定分层次的实施策略,明确各级行的工作重点和职责。首先,从上级行、各级经营行的领导和主管、主抓、主办人员抓起,为全行提供强大的支持平台;其次,要强化对企业信贷文化的学习,结合各行实际,广泛开展讨论,汲取已有企业信贷文化的精华,摈弃其不合理以及愚昧无知或落后的部分,使新的企业信贷文化内涵、目标和内容在全体信贷从业人员中得到广泛的认同,并自觉地渗透到实际工作中;再次,要突出管理者在企业信贷文化建设中各个环节的作用。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就会彻底改变部门间,工作人员间以及企业内部管理间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第三篇:农发行结算服务调研思考

当今社会,快捷、畅通的结算网络系统被称之为“金融高速公路”,它不仅是承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支柱和主导社会经济活动资金的“大动脉”,更成为各金融机构精心开发和维护,并以此擦亮招牌吸引客户的主要措施。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铺开,农发行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批粮棉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农业小企业纷纷与农发行建立了信

贷关系,结算业务量也随之猛增,但由于结算手段滞后、办理程序复杂、内控制度严密,早已成为制约业务发展的瓶颈。如何在竞争日趋强烈的银行服务激战中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如何通过优质的结算服务业绩来保障新业务拓展带来的美好前景,如何为企业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便捷的结算方式,是当前农发行结算服务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影响新业务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农发行现行结算服务工作谈一些浅显的意见和建议:

一、农发行结算服务的现状

农发行结算服务主要是运用人行大小额支付清算系统、同城清算系统和系统内网络等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结算服务,现行的支付结算手段及工具是在农发行的改革、发展进程中,经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形成的。但随着农发行的业务发展及支付结算手段的迅速发展,农发行的支付结算手段及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发展不协调,结算产品对外宣传力度不到位等原因,从而影响到农发行的长远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结算工具滞后,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涨的结算需求。目前,农发行最常用的结算工具仍局限于传统类型,具体来讲,包括现金支票、转账支票、汇兑、银行承兑汇票和贴现等,但相对于前三种结算工具而言,后两种包括后继推出的结算品种,不仅对申办企业来讲门槛高,而且办理手续更繁杂。从结算工具的适用范围来讲,商业银行的客户范围没有过多的界定,而农发行受业务经营范围的限制,只针对企业或单位客户提供结算服务。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银行业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在结算方式上引进了更多的科技含量,推出了大量新品种,不仅结算种类多,为客户提供更宽松的选择范围,其办理速度更趋快、便、捷,特别是信用卡(借记卡),因满足了企业资金快、风险低和便于查询余额的需求而被广泛应用。因此,与商业银行相比,农发行新推出的结算品种(例如:牡丹金山卡、网上银行等)不仅开发晚、起步慢,还依赖于建立合作关系的商业银行,其宣传力度和适用范围也尤显不足,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内部管理兼或外部环境来讲,都无法与商业银行媲美。随着新业务的拓展及现代支付结算产品的创新,农发行现有的结算手段显然已不能适时、适事地满足现代化企业和高端客户的结算服务需求。

(二)结算手续繁琐,过多人为因素牵制业务办理速度慢。目前,但凡该行的贷款客户前来办理结算业务时,首先要经过客户服务部门分管客户经理审批签字,如遇大额资金汇划,不仅要经客户主管审核,还需提前一天向资金计划部门报备,以便计划专管员向总行请调安排资金,待信贷监管手续完备后,方能到营业部门办理业务,而营业部门处理结算业务的流程繁琐,要由记账员录入,经复核员复核后,再由坐班主任审核发送。这样一来,一笔业务最少要经五人之手,才能顺利完成。而在商业银行办理结算业务只要客户帐户资金充足,就能及时办理,既可以选择到各营业网点办理,也可以选择利用网上银行自助处理,不仅不需要客户经理审批,而且资金使用限额较宽松,基本上属于柜面人员“一手清”,极大地方便了客户,不仅手续简便,工作效率也高。因此,即使在网络通畅的情况下,客户在该行办理一笔结算业务所用的时间也要高出商业银行的几倍,若遇网络不通,或其他不可遇料的人为因素制约,业务办理时间还会延长。

(三)窗口设置过少,过度依赖网络制约结算速度的提高。目前,受机构和人员设置要求,该行大多数营业机构,只有一名记账员,故而设置的众多窗口基本上属于名存实亡;而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可谓是星罗棋布,一个最小的营业网点也设置有两个业务窗口,相比之下,该行的业务窗口过少,不能满足大业务量的现实需求。同时,该行营业机构所使用的综合业务系统对网络通信十分依赖,网络设备、通信线路质量和网络故障都会导致业务无法正常处理;大量的数据查询也可导致系统处理速度过缓或长时间无反应等。而办理结算业务时,须经由记账员、复核员、授权员分别录入和审核业务信息,本身占用时间较长,加之受网络通信影响,综合业务系统审核发送后,人行支付清算系统搜索和反映数据信息不迅速,时而出现异常挂账和发送速度过缓等情况,如遇临近系统签退时间,通常网络繁忙,有时甚至一个小时还办不完一笔结算业务,因此,大多数营业机构只能选择在下午四点之后不处理结算业务。而商业银行只需临柜人员一手操作,许多业务转到后台进行,且网络畅通,从而大大缩短了结算业务办理的时间。

(四)人员熟练度低,临柜人员综合素质制肘业务办理速度。近年来,随着该行业务的全面拓展和人员结构的优化组合,各级行的人员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加之农发行自身体制改革,大多数行面临临柜人员新老交替的现象。建行之初,农发行人员结构、年龄层次较好,因此没有对外招聘员工,但随着员工的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弱化以及员工的正常离退休,人员数量在逐年递减

。针对人员锐减的情况,总行审时度势地出台了人才引进战略,各省级分行每年都按总行核定指标对外招聘应届大学生,以充实员工队伍,改善人员结构,优化年龄层次,提高综合素质。因此,营业部门作为对外服务窗口,受大学生的学历高、年龄小、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等优势引导,被大批的安排进了新鲜面孔。但新进人员存在理论知识向实际操作技能转化的过程,必须由熟练员工进行“一对一”传、帮、带教育,且对假币及伪造、变造票据没有敏锐的洞察力,缺乏一定的反假实际工作经验。当然,经验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根据个人领悟能力和驾驭工作的实践能力,来完成和缩短整个知识转化过程,努力由“学徒”成长为独挡一面的业务能手。因此,处理业务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业务的办理速度,这也是影响结算业务效率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二、对农发行结算服务的建议

(一)改进现行结算手续,努力提高结算服务速度。在科技手段日益更新的时代,不断创新和改进结算方式,是各大银行争相研发的重要技术。因此,该行必须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不断增加结算种类,完善结算工具,改进内控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加强部门衔接,简化内部手续,提高结算质量,确保资金安全。企业到该行办理结算业务时,应适当放宽到客户服务部门办理签字等有关手续,这些手续可以通过内部进行办理,例如:由客户经理主动陪同客户到营业厅办理,或通过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通知客户经理后获得授权事后再补签,也可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经营状况等具体情况,界定无需客户经理审批的结算额度等。营业部门也可根据各行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和设置岗位,可根据业务量大小考虑增加营业窗口,真正使该行的各项业务系统正常发挥功用,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方便、适用、快捷的结算服务。

(二)适时完善结算工具,健全结算风险防范体系。随着新业务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开办农业小企业的贷款业务以来,给该行的结算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些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急、周转速度快,其会计人员和经办人员大多数对支付结算管理规定和业务办理程序欠缺了解,片面地要求银行结算速度快、手续简便,资金能及时到帐。所以,结算服务手续的简易、速度的快慢、风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客户资金营运质量和速度,继而影响着该行业务的发展。加之,该行自身体制原因和内部机构设置欠缺,保卫机构基本上由办公室代理,无法自行管理金库,目前大多数行不得不由商业银行代理寄库,很多业务的处理依赖于商业银行。因此,该行首先应尽快开办符合农发行特点的结算方式,在充分考虑投入产出合理的情况下,研究新的结算工具,开发新的结算品种,以便适应新业务的需要。同时,要加强系统的日间监控和信息反馈,构建结算风险防范体系,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加强资金清算管理,确保客户结算资金的安全,可采取汇划监控等方式,时时查询结算资金发送情况,充分发挥系统网络优势,跟踪和监测结算资金,并及时提醒客户查询和管理,帮助客户选择安全、快捷的结算方式,缩短资金汇划时间,避免结算风险。

(三)改进结算网络建设,增强结算服务科技支撑。目前,该行所辖30个省级分行、共2200多个分支机构,共同使用综合业务系统处理各项结算业务,通常在日终签退、月初及结息日就会出现网络繁忙、通信受阻等情况,从而影响到基层行的日常业务办理。因此,该行应首先完善和改进自身网络的建设和使用,确保在任何时间段都不会出现通讯繁忙、受阻等情况,针对月初及结息日可采取分省、分片的方式,选择性地使用服务器,避免使用同一服务器,而出现网络繁忙等情况。其次,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上下沟通及配合,加强对综合业务系统运营状况的信息反馈工作,对普遍出现和反映的问题及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研究和系统改造。其三,加大对机器设备、线路质量等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可适当增加服务器或调整网线容量,确保行内网络和行外对接网络的通信畅通,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使各项设施真正发挥功效,为客户结算服务保驾护航。

(四)加强临柜人员培训,促进结算服务熟练程度。近年来,该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实现了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真正达到了人尽其材、材尽其用的效果。随着近年来,大批专业人才的引进,尤其是新入行大学生,从考前审查、考后公示,到岗前培训,直至分配到各基层行全程进行跟踪管理。但在新入行大学生的岗前培训中,存在重理论知识教育,轻实际操作教育。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收益甚少,应借助计算机网络,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业务场景,进行身临其境的培训。当然,组织一次业务培训无疑是要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但通俗易懂、实用直观的教育培训,无形中也是一种经验和财富的积累。因此,对临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容忽视,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业务技能和临柜业务知识的培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同时,在系统内大力开展“比、学、赶、超”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反洗 钱知识教育和票据识别、辨别培训,不断提高柜临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熟练程度,打造一支符合现代化金融企业发展需求的柜面服务人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银行提供人力和智力保障。

当然,根据农发行现有的机构体制和各项软硬件设施,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所有薄弱环节的整合,例如:建立健全保卫机构,自行管理金库;自行发行和办理信用卡业务,开发专属的网上银行等新型结算系统,从而彻底摆脱对商业银行的依赖。但是经过十一年来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农发行实际情况以及业务特点的规章制度、管理经验和结算品种,虽然还存在一些瑕疵和弊端,但是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地在总结经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实现业务发展瓶颈的突破,就会迎来一个全盛的业务大发展时代。

第四篇: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遂宁市分行 杜易权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企业文化日益成为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成为当前形势下研究企业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农发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企业管理是农发行企业属性的重要体现,企业文化建设是农发行企业管理的内在范畴。为此,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题,培育农发行企业精神和员工价值观念,塑造农发行外部形象,对于提升农发行系统职工素质,增强农发行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促进农发行蓬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农发行组建以来,农发行系统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探索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它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先进文化相比,目前还尚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重视文化建设表面形式,忽视农发行文化建设特殊性。个别地方的农发行机构为塑造自身的“文化”形象,在脱离农发行目前客观实际的情况下,总结了一套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由于这些经营理念或企业精神只有通用性,不具农发行特殊性,很难准确地反映出农发行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不能起到振奋职工精神,团结和凝聚职工的作用,不能得到职工的认可。

二、照搬企业传统文化作法,缺乏现代企业文化创新。个别农发行机构对企业文化建设急于求成,照搬传统作法,习惯于现成模式,一经建立则作为一成不变的教条,无论在那个部门推行都视为经验之谈,其成效如何则不敢肯定。

三、重视企业文体活动,轻视农发行主业工作。农发行是国家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金融业务管理是农发行的主业,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农发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是个别农发行机构忽视农发行工作重心,偏离主业甚至不务“正业”,大动干戈,大花钱财,以大量精力和人力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狭隘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唱歌、跳舞、打球、下棋等文体活动,甚至不惜巨资兴建球场、娱乐室、歌咏厅,并规定每月文体活动次数,作为主要工作考核奖惩。

四、注重工作眼前政绩,忽略企业长期效益。企业文化的旋风使很多企业醒悟,必须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加之农发行上级行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考核力度,大力宣传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于是一些农发行机构赶时髦,搞跃进,总想率先干出一翻“政绩”来,不顾农发行客观实际,大搞形象工程:有的行挤出大量业务人员,或高薪聘请地方文艺人才?熏以长达数月时间,大搞文艺排练,总想将毫无文艺细胞的职工培养成文艺天才,甚至成为“明星”,有的行大搞“唱一首歌,读一本书,背一首诗„”等“五个一”片面的形式主义活动;有的行不顾客观条件,大力美化工会活动室,请能人拟草录相解说词,组织职工模拟录相,花巨资拍摄反映政绩的专题片等等。

上述现象,从根本上来说没有抓住企业文化的主线。所谓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集合。它是企业职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物质文化主要指工作环境、生产生活设施等,它是形成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条件;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对员工行为和企业行为科学的规范和合理的约束,它是体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员工和企业行为的要求;精神文化主要是指企业领导和员工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它是形成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农发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企业管理是农发行企业属性的重要体现,企业文化建设是农发行企业管理的内在范畴。为此,农发行创建企业文化必须体现时代特色、自身特色,必须准确地把握企业文化内涵,遵循农发行自身发展的客观实际,从人本文化、经营文化、形象文化入手,强化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农发行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强化人本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和员工素质。

现代金融管理理论认为,金融企业人、财、物诸因素中,人是重要的因素,人应该成为金融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职工既是金融企业管理的中心,又是金融企业管理的主体,而主体的行为管理主要依靠企业精神的激励和自我行为的约束。为此,农发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抓好人本文化建设,塑造和培育农发行特色的企业精神文化,进一步提高企业和员工素质。一是以现代价值观念,塑造具有农发行特色的企业精神。纵观国际国内现代企业,从领导到员工个个执着追求企业共同理想,个个精神振奋,团结拼搏,奋发向上,充满活力和生机,其重要经验就是塑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并将这种企业精神作为企业和员工振奋精神,激励向上的精神支柱。为此,农发行应在全国系统内统一塑造符合自身实际的企业精神,并在全行发扬光大。农发行的企业精神应当包括企业宗旨,创业方针,进取口号,从业风尚,行为规范等诸多内容,以体现农发行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经营理念,以增强员工职业荣誉感,工作责任感,开拓进取感和群体意识感,激励职工投身农发行建设。二是以领导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观念,引导员工迈向先进文化,营造农发行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农发行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领导者精神境界、价值观念、言行举止必须体现先进的企业文化,即先进的思想,先进的道德职业风尚,并以此来号召、感染、影响、激励和带动员工朝着先进的企业文化方向迈进。三是加强教育,增强员工素质。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业务技术素质,只有两个素质得到优化,这样的员工才能称之为优秀员工。为此,农发行人本文化建设,应抓好共同理想教育,政策形势教育,文化知识教育,金融业务技术教育,以保证员工两个素质的提高。

二、强化经营文化建设,提高农发行管理效益

经营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对企业员工和企业生产行为科学地统筹、约束、规范和协调,通过经营文化建设,以提升企业和员工效率,实现企业管理效益。企业经营文化的主要内容为经营服务宗旨,经营服务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制定的经营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方式。农发行组建以来,各行先后根据农发行经营目标双重性,经营范围特定性,管理垂直性的特点,已初步形成了具备自身特色的企业经营文化,对于加强农发行经营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随着客观形势的不断变化,农发行经营文化也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我们认为当前农发行经营文化应当实现四大创新:一是管理创新,实现管理规范化。实现内部管理规范化,是现代银行的重要标志,是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发行有效防范风险,实现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重要保障。农发行管理创新的目标应为制度建设系统化,岗位设置科学化,业务操作程序化,管理手段现代化,数据资料档案化,考核评价标准化。为此,农发行应当借鉴现代金融企业管理的经验,不断探索和完善内部管理,以科学管理手段和方式提高农发行管理效益。二是制度创新,实现从严治行。规章制度是规范、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准则,是企业实现管理目标的工具。特别是农发行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人事激励竞争机制的情况下,必须建立健全配套的员工监督制约机制,以保证激励竞争的有序化和合理化。当前,农发行要从“人管人”转变到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现“以制管人”上来,要大力推行现代企业各种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以实现从严治行之目的。三是服务创新,赢得客户的信赖。虽然农发行是政策性银行,与企业是一种特殊的捆绑式信贷管理关系,但是信贷资金一旦融入企业,银行和企业尤如同坐一条船,生死共存亡。为此,农发行除了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严格的金融政策监管外,必须高瞻远瞩,全心全意为企业提供一流的服务,改进服务质量,增加服务功能,创新金融产品,实现银企双赢。四是技术创新。随着知识经济时期的到来,技术创新文化建设已摆在了现代企业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突出技术创新文化,将直接决定着农发行未来的命运。为此,农发行要树立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观念,创建吸引、使用和激励人才的管理机制,要以现代科技设备武装人,以现代化科技知识培育人,以多种形式实现科技创新。

三、强化形象文化建设,塑造现代金融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文化建设是指企业外部形象、员工形象、工作生活环境形象、产品及服务形象等形象文化建设的总称,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员工、产品以及服务等内在品质的外部展现。为此国内外现代企业在提高企业、员工及产品内在品质的基础上,总是将企业品质及精神,运用影像、刊物、广告等媒体,通过制作形象雕塑、名称标志、行业徽章、创业歌曲、产品商标等进行刻意包装和展示,以提升内在价值并形成具有一定价值的无形资产。为此,农发行创建企业形象文化,也是建立现代金融企业,提升农发行价值的需要。鉴于农发行与商业企业的差异性,农发行抓好企业形象文化建设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大力推进“十字”行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农发行风气。农发行要围绕金融系统“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十字行风的倡议,认真落实党风建设“八坚持、八反对”决定,公民道德规范以及行员行为守则,大力弘扬“三铁”精神,开展行风教育和行风监督,不断地优化行业风气,树立良好的农发行领导和员工形象。二是美化“窗口”建设,展现农发行工作生活和环境形象。美化“窗口”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发行的一项形象工程。为此,农发行的办公、营业、生活场所及环境要统筹布局,合理美化,干净整洁,和谐舒适。通过窗口的美化和包装,提升农发行品质和精神面貌。三是以文明建设为主线,搞好争先创优活动。农发行要以多种形式开展“文明单位”、“窗口示范单位”、“四好班子”、“青年文明号”等各种争先创优活动,以展现农发行奋发向上的气势。四是丰富农发行娱乐文化活动,展现农发行的群体精神。农发行文体活动要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熏通进举办知识讲座会、报告会、演讲会、智力竞赛会,歌咏比赛会、体育比赛会等多种文体活动,更好地凝聚员工,振作士气,团结协作,以展现农发行的蓬勃生机。■

第五篇:关于农发行信贷文化及其建设的思考

关于农发行信贷文化及其建设的思考

摘 要:本文从信贷文化的概念入手,详细分析了农发行信贷文化的三大特性和四项基本功能,并结合农发行发展实际,就如何建设优良的信贷文化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关键词:信贷文化 特性 功能 建设

1.农发行信贷文化

1.1 农发行信贷文化概述

信贷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在长期的信贷业务活动中所形成、沉淀和积累的有关信贷经营管理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的总和,主要包括信贷对象选择、信贷风险认知、信贷业务取向等内容。①

农发行信贷文化是一种共识,它是指农发行所有的管理经营层面、操作环节都清楚地认识到政策、市场和客户的重要性,都正确树立了市场和客户的观念。农发行信贷文化也是一种意识,它是指农发行所有的管理经营层面、操作环节都应该有大局意识、市场意识、客户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效益意识、成本意识和忧患意识。信贷文化还是一种机制,它是指农发行所有的管理经营层面、操作环节都是在同一目标指引下开展自己的工作,使银行的每一个层面和环节的工作动机和努力方向必须符合银行的发展目标。②

1.2 农发行信贷文化的特性

1.2.1 政策性

作为我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的所有贷款都体现了国家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意图,这是农发行履行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的基本要求。农发行的商业性贷款,同样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只能说是执行了商业性的操作手段和管理方式而已,它的支农政策性特色没有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在贷款决策上,农发行注重以政府信用为基础,而不仅仅以客户的自身信用为基础。农发行所有贷款的发放与管理,都是以执行国家政策为前提,政府的规定性意味着贷款投向、投量的规定性,最终的风险负担也具有较浓的政府信用色彩。如粮食流转贷款中相当一部分是为执行中央和地方政府调控市场、保护农民利益政策的,部分企业本身并不具备农发行贷款条件和资格,但经地方政府指定,农发行也须为其发放商业性的粮食收购贷款。因此,在贷款决策上,特别是传统业务,农发行在借鉴商业化贷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更多地是注重政府信用。

在还款来源上,农发行注重第一还款来源,而不完全依赖于第二还款来源。农发行贷款结构以短期贷款为主,贷款企业业务经营以流通领域为主,由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的原因,企业本身的积累有限,相对于所需贷款数额,企业能够用于抵押担保的有效资产远远不够,第二还款来源相当有限。加之,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农发行对粮棉油贷款的封闭管理被证明行之有效。因此,农发行贷款的还款来源主要来自于第一还款来源,加强对库存物资的管理仍然是农发行信贷管理的重点。

在贷款方式的选择上,农发行多选用信用贷款方式,而不是不顾实际地强调担保贷款方式。农发行客户主要以粮棉油流通的贸易经营为主,流动资金需求量大,季节性强,固定资产相对较少是其共有的特征,能够提供作为抵押的有效资产有限,而且粮棉油全行业的企业基本上同是农发行的客户,相关企业之间的担保实质上是互保。因此,农发行依据客户的实际情况,贷款方式多采用信用贷款方式。

在贷款的使用监督上,农发行注重资金运动的全程监督,而不是风险形成后的控制与化解。

1.2.2 营销性

随着农发行贷款业务范围的逐年扩大,树立客户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建立农发行特色贷款营销体系,对于农发行改革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贷款营销是提升农发行核心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核心竞争力是农发行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客户营销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在农发行改革和保持可持续发展中起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按现代银行要求打造农发行,构建农发行特色营销体系,针对不同客户,实施多目标营销策略,把客户作为重要的资源,完善客户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保证实现客户价值,从而更好地为农发行创造利润,提升农发行的核心竞争能力,保证商业性贷款业务的顺利拓展,促进农发行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其二,贷款营销是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管理理念、实施优质客户战略的重要措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客户营销,积极主动了解客户需求,营销信贷产品和服务,培育忠诚客户和挖掘客户价值,发现和巩固优质客户,重点支持一批管理能力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发展前景好的贷款客户,成为农发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利润增长点。

其三,贷款营销是贷款决策流程的首要环节,也是防范信贷风险的首要关口。通过客户营销,全面认识和掌握我行贷款对象的情况,了解和掌握客户经营管理、资信状况,以及客户所属行业状况,为贷款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决策风险。

其四,贷款营销是实现农发行信贷职能的有效途径。通过客户营销,对我行贷款支持对象进一步细分,针对不同类型客户,以及客户在我行贷款支持的不同阶段,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同时,通过客户营销,为我行信贷服务关口前移,向客户传递农发行信贷产品和服务理念,广泛传播农发行的社会形象和农业政策性银行品牌形象,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1.2.3 创新性

创新是指各种形式的创造、革新和发展。金融创新,概括地说,是整个金融领域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资源和管理制度等构成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地说,是由于运用新技术和新理念来开展融资服务活动,而引致支付系统、清算系统和技术管理水平的变化,导致金融产品、金融管理手段、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变革。③农发行贷款产品的创新就是不断调整和开发新的贷款产品,增加金融产品的数量和多样性,或根据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向客户提供新的产品类型,或提供只在某些地区和市场范围的新产品,或在原有产品线上开发和延伸各种新产品,满足客户不同融资或交易需求,丰富业务范围、经营工具和市场竞争手段,进而推动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金融创新,尤其是贷款产品的创新对于农发行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贷款产品的创新是按照现代银行要求打造农发行的需要。当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工具层出不穷,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农发行只有投入到金融创新的浪潮中,才能按照现代银行要求打造农发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贷款产品的创新是加快业务发展、增强支农能力的需要。当前,中央一号文件对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支农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发行的贷款业务范围也随之进一步扩大。但由于农发行长期从事粮棉油贷款封闭管理等传统贷款业务,贷款产品相对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多方面需求。因此,加大贷款产品创新力度,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多形式的服务,是增强农发行支农能力的需要。

第三,贷款产品的创新是农发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需要。金融产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为保持银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这是农发行加快金融创新、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基本理论依据。特别是当前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粮棉油购销主体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原有的以粮棉油购销贷款为主的政策性贷款产品业务量有所收缩,来自于政策性产品的收益降低,传统购销贷款业务进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为提高农发行自我发展能力,发挥好农发行的政策性金融职能,必须加快贷款产品创新。

1.3 农发行信贷文化的功能

一是引导员工行为规范的功能。信贷文化通过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完备的管理体系、公平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觉符合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符合信贷产品创新的需要并最终实现个人目标与银行目标的一致。

二是提升信贷管理水平的功能。当前,我行在信贷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认识上和操作上的误区,而构建健康的信贷文化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这些误区,使得每一个客户经理都懂得怎样分析现金流量、怎样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怎样来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它对现有信贷管理模式的改造是扬弃的和科学的。

三是整合金融产品的功能。健康的信贷文化能激发员工创新金融业务、改进金融服务、追求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愿望。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盈利水平低、风险相对较高的信贷产品将被摈弃退出或重新整合。

四是塑造农发行形象的功能。通过健康信贷文化的社会渗透和宣传,让广大客户感知到农发行通过信贷产品、信贷衍生产品以及中间业务的优质服务,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简便、高效、丰富;感受到农发行为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农村社会的文明进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让员工感受到农发行对员工长远利益的回报,使农发行形象在健康信贷文化的衬托下,散发出迷人的光环。

健康的信贷文化是在信贷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良好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具备企业文化功能的主要特征,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不健康的信贷文化,或者根本没有信贷文化,极有可能助长借款人赖账风气的滋生和蔓延,使农发行的资金和信誉蒙受损失。

2.建设农发行优良信贷文化的途径

银监会刘明康主席曾经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从根本上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必须积极培育和建立健康的信贷文化”。信贷文化的培育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需要经历“全行倡导——制度强化——经营管理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信贷人员自觉地在工作中诠释”这样一个过程。因此,构建良好的信贷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农发行长期地、持久地倡导和培育,着力建立“六种机制”。

2.1 规范管理,建立科学的信贷审贷机制

信贷需求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客观上要求农发行建立一个分权集权适宜、专业分工明确、纵横相互制约的多层次信贷管理体系。信贷审批、操作各流程既要讲程序和制约,更要讲科学和专业;既要讲控制,也要讲效率;既要讲民主,也要讲问责。特别是要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信贷审批流程,逐步建立具有农发行特色的审贷分离、专业审贷、独立决策的贷款审批机构,最大限度地防范信贷审批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避免信贷决策过程中的经验主义和行政色彩。

2.2 奖罚分明,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

农发行应根据自身实际明确信贷业务评估标准,包括业绩评估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此

外,还应有明确的业绩评估程序,通过实行“按业绩取酬、凭贡献领薪”的分配制度及“赛马场上选骏马”的用人制度,运用内部利润核算、内部价格转移、市场成本和资产质量等指标,核算信贷人员的业绩并与其收入、晋升挂钩。同时,全面推行信贷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对违规者严加追究、从严惩处,从而促使信贷人员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享其利。

2.3 以防为主,建立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

对于信贷风险,应坚持预防为主,因此,农发行要以推行十二级贷款分类法为切入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信贷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十二级贷款分类法将贷后管理的要求加以制度化,有助于从流量上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有助于在信贷风险出现之前争取主动。同时,还要对信贷风险进行准确的估价,早做处置准备。信贷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涉及信贷操作的相关个体,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无疑是调整和统一个体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信贷风险最大限度地量化,使农发行内部相关个体对信贷风险的预测和评估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统一尺度。

2.4 规范处置,建立系统的风险处置机制

信贷风险具有不可回避性,银行不仅不可能完全杜绝信贷风险,而且还应当允许一定限度的信贷风险存在,这是银行业自身的经营特点所决定的,是客观的现实,也是银行经营与发展的需要。因信贷风险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原因,除非不经营,否则就会有风险;但不经营、不发展,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但农发行应以信贷风险预警为基础,对信贷风险进行全程控制、适时处置,同时,对信贷风险的处置应建立统一的操作规范,并且形成体系,使涉及信贷风险处置的相关业务都有章可循。

2.5 树立品牌,建立现代的营销服务机制

农发行的信贷营销应积极推行信贷品牌战略,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从“请客户注意”到“请注意客户”、从“业务营销”到“服务营销”的转变。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利用内部可控因素,对外部可控因素做出积极的动态反应,用已有的或积极创新新的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系列化金融服务,即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为原则,提供客户所需要的个性化信贷服务,从而持久地赢得客户、强化客户的忠诚度、树立农发行的信贷品牌。

2.6 以人为本,建立立体的员工培训机制

任何文化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都是人,信贷文化也不例外。因此,构建良好的信贷文化,必须重视农发行信贷队伍的建设,重点抓好二个方面:首先是“德”,即职业道德和职业忠诚,诚信和道德的重建是信贷文化确立的根本;其次是“能”,即业务素质和学习能力,员工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才能保证信贷文化有质的飞跃。为此,一是要强化文化同化,通过感官感知型和行为感知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让信贷人员对农发行的信贷文化实现从“了解”到“理解”,直至“溶解”的文化同化;二是要加强信贷人员专业素质培训,培训应侧重于财务分析、政策解读、创新能力、市场营销及法律知识等方面,不断改善员工的心智模式、更新员工的知识结构、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研究室.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2] 尉士武 等.商业性贷款业务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05.

[3] 湖南省银行业协会.健康的信贷文化 城商行的生命工程.中国金融网,2010.[4] 农业发展银行信贷文化建设构想..2010.③尉士武 等.商业性贷款业务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05, P36

下载农发行对企业信贷投资问题调研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发行对企业信贷投资问题调研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强化农信社信贷稽核问题的调研思考

    目前,信贷业务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资产业务,是农村信用社创造效益、壮大实力的主要渠道,同时,信贷业务也是操作风险多发部位,违规操作造成的危害也最大。加强信贷稽核,对于保证信用......

    对农发行经营管理与员工素质有关问题的思考

    对农发行经营管理与员工素质 有关问题的思考 当前农发行面对成立多年积淀所形成的高风险、低效益的现状,同时面临着强手如林的金融市场竞争,多年所谈的“狼”真的来了。农发行......

    对农发行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对农发行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对农发行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对农发行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按现代银行要求建设农发行是新形势下农发行的办行方向和改革发展的目标。这就对农发......

    对企业上市的调研思考

    为推进我市优势企业的资本运作,实现企业上市的突破。最近,市发改委组织有关人员到周边县、市和部分企业,就企业上市的形势变化、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以及我市企业上市的现状和下......

    构建企业信贷文化建设思考

    一、企业信贷文化的概念 企业信贷文化是通过实现信贷业务基本理念、组织架构、信贷操作、检查反馈的全局或局部统一,逐步建立起对外服务和经营标准化,对内管理和操作规范化......

    对加强基层农发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以加强荣辱观建设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科学的......

    对农发行防范化解道德风险的思考

    对农发行防范化解道德风险的思考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窗口行业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在以人为本的今天,要防范......

    对农发行员工素质提升工作的思考

    对农发行员工素质提升工作的思考 随着农发行业务不断拓展以及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的提出,农发行面临前的挑战与机遇。农发行如何提高员工素质,强化自身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