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工具差异

时间:2019-05-15 12:0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工具差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工具差异》。

第一篇: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工具差异

1利率市场化的差异

中国与美国利率市场化差异主要表 现在两点: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不同、利率机制作用的不同。美国从1970年开始推行利率市场化,到1986年完成,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利率市场化程度很高;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从1980年开始至今仍在继续推进,未完成利率市场化。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的货币政策主要以利率传导机制为主,建立了以利率为中心,包括汇率、通货膨胀率、综合资产价值和货币供应量在内的一揽子综合指标【1]。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实际效应主要是通过利率机制直接传递的嘲。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通过对联邦基金利率的调节进而影响市场利率、资产价格等最终实现对社会总需求的调控目标。利率机制在货币政策实施中的主导地位主要得益于美国健全的利率传导机制。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途径包括:货币供应量、信贷机制、利率机制等,但是利率机制并不是我国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机制,利率政策在调节我国实际经济中存在阻滞因素,使其无法正常发挥效应。国内许多学者也通过研究论证得出,利率机制在我国不起主要作用,而信贷传导渠道和货币渠道在实际中发挥的作用更大。从以上两点的差异分析可知,利率市场化的完成是运用利率政策调节的基础和前提,通畅的利率传导机制是利率政策能够发挥作用的有力保证。

2货币政策目标设定的差异

中国与美国在货币政策目标设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介目标设定的不同、单一目标与多目标的差异。1993年7月后美联储以“泰勒规则”为指导设定实际利率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引。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但是三个变量中货币供应量是主要的中介目标。199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贷散规模转向货币供应量,并于1996年正式将M1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同时以MO、M2作为辅助参考,现在关注的是M2。再者,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上,早在1977年《联邦储备系统改革法》中,美国就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货币政策的目标,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三个目标。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逐渐将多重的货币政策

目标转为控制通货膨胀此单一目标。中国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包括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多目标的体系既有一致性也存在矛盾性,由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可知多种货币政策目标在实施中往往无法同时实现,并会影响货币政策整体的实施效应。目前,我国很多学者提出将多重的货币政策目标转为单一的目标。从以上因素分析可知,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确立决定了一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偏好,最终目标的不同往往体现了货币政策工具实施的效果。

3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差异

中国与美国在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上差异明显,美国已建立起了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而中国未建立。一国货币政策工具不同偏好的选择往往反映了一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一般而言,金融市场发展程度高的国家会选择更具市场化的工具;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低的国家会采用行政干预较浓、力度较大的工具。在美国,完备的金融体系具有发达的市场传导机制,成熟的市场机制可以自主发挥效应使得利率机制能够对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做出正确判断,从而对就业、产出和物价水平产生更加直接稳定的影响,这也是美联储选择将利率政策作为调控经济的主要原因。利率是美国市场体系中的内生经济变量,而利率在中国只是外生变量。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备,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的行政干预色彩较强,市场机制的主导调节作用受限。完备的金融市场可以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良好的货币制度环境会进一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机制的形成,从而为我国利率政策发挥效应提供条件。但是市场中的行政色彩往往会破坏货币政策意向的信号,使得市场无法自主调节最终无法实现货币政策的调控。

第二篇: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一、简要介绍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指标。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conduct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①存款准备金制度 ②再贴现政策 ③公开市场业务

被称为中央银行的 “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选择工具

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① 费者信用控制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 ④优惠利率; ⑤特种存款

补充工具

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包括: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 ② 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新工具

2013年11月6日,我国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央行于2013年初创设这一工具。常备借贷便利,在各国名称各异,如美联储的贴现窗口、欧央行的边际贷款便利、英格兰银行的操作性常备便利、日本银行的补充贷款便利、加拿大央行的常备流动性便利)等。

所谓常备借贷便利就是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流动性需求,通过资产抵押的方式向中央银行申请授信额度的一种更加直接的融资方式。由于常备借贷便利提供的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一对一”的模式,因此,这种货币操作方式更像是定制化融资和结构化融资。

常备借贷便利的主要特点:一是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常备借贷便利;二是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三是常备借贷便利的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存款金融机构。

二、具体描述

(一)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通常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央行的比例存放,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外在央行任意比例存放的资金。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真实效用体现在它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由于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与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量存在着乘数关系,而乘数的大小则与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因此,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而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降低了货币乘数,最终起到收缩货币量和信贷量的效果,反之亦然。

式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而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

krC1rdrcre

缺点:作用猛烈,不宜经常使用,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一直以来与其他国家相比偏高,降息与降准的区别

降准,意在通过释放更多的资金供给,调节供需间的平衡,从而降低利率,最终促使资金需求的上升,而这些资金需求,使用的增长,相继促进经济的发展。

央行降准是为了释放银行业的流动性,让市场上的钱多一些,降息是降低银行的贷款利率,没有增加市场资金量,但可以改变资金的投向。其主要是为了鼓励企业的投资行为,但不一定代表货币流通量就会因此增加。降息主要有两个作用:

1、通过降低央行存款回报,让钱进入银行之外的市场,提高交易活跃度;

2、可以降低贷款的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降准有利于商业银行,银行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受益:

第一、银行可以释放这笔资金,把资金用于投资收益率较高的资产,如贷款或债券,获得贷款收益,增加银行净利润。

第二、通过降准与货币乘数,降低资金成本,提高银行盈利。

降准对股市、楼市、银行均是好消息,但是,从资金流动性特点分析,资金会首先涌入金融银行,冲进股市,资金流动性特点决定了最后才可能会到达实体经济,对于银行,降准最大利好在于可贷款规模。

央行降准是为了释放银行业的流动性,让市场上的钱多一些,降息是降低银行的贷款利率,没有增加市场资金量,但可以改变资金的投向。其主要是为了鼓励企业的投资行为降息就是银行利率调整,银行降息时,储户把资金存入银行的收益减少,降息会促储户把资金从银行取出消费,存款变为投资或消费。

降息分为两种,第一,降低存款利率。第二,降低贷款利率。利率也分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一般来说是指短期利率。

降低银行贷款利率,主要是鼓励企业投资,也有利于个人按揭贷款,比如每月按揭贷款利率降低了,还款人每月还款数量相应减少了,减轻贷款人还款压力。

所以简单的来讲,降准是投放流通货币,降息是鼓励投资。

降息对资本市场影响是积极的。降息会给股票市场带来更多资金,有利于股价上涨。降息推动企业追加投资扩大生产,降息减少企业财务费用,促使个人贷款者按揭贷款,鼓励消费者

(二)再贴现

再贴现是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再以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转让的票据行为,再贴现政策的调整不仅可以影响到市场中货币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再贴现利率的调整会影响市场的利率水平,从而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能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使其改变放款和投资活动。能产生告示效果,通常能表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的预期。能决定何种票据具有再贴现资格,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局限:

从控制货币供应量来看,再贴现政策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控制工具。首先,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商业银行是否愿意到中央银行申请贴现,或者贴现多少,决定于商业银行,如果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筹措资金,而不依赖于再贴现,则中央银行就不能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其次,增加对中央银行的压力。如商业银行依赖于中央银行再贴现,这就增加了对中央银行的压力,从而削弱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再次,再贴现率高低有一定限度,而在经济繁荣或经济萧条时期,再贴现率无论高低,都无法限制或阻止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或借款,这也使中央银行难以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

从对利率的影响看,调整再贴现利率,通常不能改变利率的结构,只能影响利率水平。即使影响利率水平,也必须具备两个假定条件:一是中央银行能随时准备按其规定的再贴现率自由地提供贷款,以此来调整对商业银行的放款量;二是商业银行为了尽可能地增加利润,愿意从中央银行借款。当市场利率高于再贴利率,而利差足以弥补承担的风险和放款管理费用时,商业银行就向中央银行借款然后再放出去:当市场利率高于再贴现率的利差,不足以弥补上述费用时,商业银行就从市场上收回放款,并偿还其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也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才能支配市场利率。然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完全如此。

相对于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的效果更难于控制,而且由于再贴现利率不能经常变动,所以缺乏一定的弹性。就其弹性而言,再贴现政策是缺乏弹性的,一方面,再贴现率的随时调整,通常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这会使企业或商业银行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再贴现率不随时调整,又不宜于中央银行灵活地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因此,再贴现政策的弹性是很小的。

(三)公开市场操作:

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三种。

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一言以蔽之,逆回购就是央行主动借钱给银行;正回购则是央行把钱从银行那里抽走。央行今年迄今额逆回购,7天用的频率最高,但是14天的规模最大。

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票据(Central Bank Bill)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之所以叫“中央银行票据”,是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点(从已发行的央行票据来看,期限最短的3个月,最长的也只有3年),其发行的对象是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作用主要是为市场提供基准利率,以及推动货币市场的发展。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在公开市场的操作品种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央银行票据,它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发行对象为商业银行等一级交易商。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是投放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可以视为我国(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一项货币政策创新。其优势在于,在短期国债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对商业银行进行短期流动性管理,增强货币政策间接调控的有效性

优点: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可以进行货币政策的微调

公开市场业务具有灵活性,中央银行可以用它进行经常的、连续的、日常的货币政策操作,迅速调转方向的操作都是完全可行的

利用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具有主动性

缺点:需要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作背景,如果市场发育程度不够,交易工具太少,则会制约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效果;

必须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配合

创新货币政策工具

背景:为应对近年来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供求的波动性加大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短期资金缺口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 年年初创设了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和常备借贷便利,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运用。国内经济低迷,2014年初M2向下突破政府预设目标,社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SLO特点:

SLO操作期限短,多为7天以内的回购,现在我们所说的公开市场操作的回购业务为7天,14天和28天期的,并没有7天以内的品种。

SLO的操作时点具有灵活性,通常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间歇期,SLO的操作对象仅为符合特定条件的一级交易商,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具有系统重要性、资产状况良好、政策传导能力强的部分金融机构,包括五大行、国开行及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2016年1月29日增加邮储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和恒丰银行为SLO交易商。SLO的操作结果披露具有滞后性,操作数量与利率价格一般在1个月后披露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历次《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交易公告》可以发现,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SLO操作的方向都是投放流动性的。从实际操作来看,可以认为SLO是一种超短期的逆回购。

SLF SLF设立于2013年初,期限比短期流动性调节长,最长为3个月,以1-3个月期操作为主

特点: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常备借贷便利,并以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和优质信贷资产作为抵押。

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央行根据当时流动性情况、货币政策目标和引导市场利率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SLF利率。常备借贷便利的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存款金融机构

常备借贷便利的操作主要解决节假日等影响资金面波动较大的问题;另外,对比全面降准的政策,后者因其投放大量长期限资金,将使得资金流入融资平台、产能过剩领域,不利于经济长远发展。SLF和逆回购以及SLO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银行掌握主动权,可以主动通过SLF向央行借钱,而不是逆回购和SLO必须等到央行发公告招标了,银行才能被动接招。

MLF是央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工具,于2014年9月设立,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期借贷便利期限为3或6个月,其利率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通过调节向金融机构中期融资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支持实体经济增长。

中期借贷便利采取质押方式发放,金融机构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MLF可多次展期,由于传统工具的运用可能使银行出现负债端和资产端的期限错配,因而将资金投放中长期动力不大,但MLF的展期性可以有效把利率往中长期传导

PSL 央行于2014年4月给予国开行三年期1万亿元PSL,用于棚改专项贷款,开创PSL的先河,实际操作中,国家开发银行获得抵押补充贷款时的抵押物为棚改项目贷款,期限为3年,贷款利率低于同期市场利率,还款来源是国开行未来在银行间债市发行的住宅金融专项债券。特点:期限相对较长,一般为3年以上,可以为长期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PSL由央行主动发起,央行根据政策导向将资金投向特定领域

PSL要求银行提供抵押,相比再贷款PSL可以避免信用风险问题,同时建立起新的政策利率基准,逐步完善价格调控框架

PSL主要针对的是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需要以政策性项目作为支持

年末资金流动性紧张问题

现金使用量M0超预期增加是导致春节前资金紧张的原因,春节前居民提现以备春节使用,企业年末支付工人工资及奖金,企业和居民对现金和活期存款的需求增加

年末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冲量、叠加MPA考核等因素,将使得银行体系流动性需求较为旺盛、供给有限。临近年末,一些季节性因素开始对资金面产生影响。从银行的角度讲,他们面临“贷存比”、“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等指标的考核,银行需要通过发行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来增加存款总量。冲量存款,是指银行信贷员在月末或者年末临时向储户拉存款,以应付监管层对存款要求的检查,据了解,为了吸引储户做冲量存款,银行会给储户一定比例的返利;银行冲量:当月底、季度或年底,银行的存款业务并未完成的时候,临时找钱冲一下账,为了完成存款业务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说法;

央行货币政策趋势

2月17日,央行发布了2016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了2016年4季度的货币政策的总体运行情况,并且指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基调。央行2016年第四季度报告为后期货币政策指明了方向,包括明确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突出强调防控金融风险、提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政策框架。

央行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是优化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和期限结构,保持适度流动性。在年初普降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补充长期流动性缺口的基础上,更多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灵活提供不同期限流动性。同时建立公开市场每日操作常态化机制,开展中期流动性常态化操作。

二是推动调控框架逐步转型。一方面继续强化价格型调控传导机制,探索构建利率走廊机制,另一方面也注意在一定区间内保持利率弹性,与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变化相匹配,发挥价格调节和引到功能。连续在7天逆回购利率进行操作,释放政策幸好,并适度增加14天和28天期逆回购品种,引导和优化货币市场交易期限结构。

三是进一步完善适应国情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省纪委宏观审慎评估(MPA),对金融机构行为进行多维度引导,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扩大至全国范围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按照“因城政策”原则对房地产信贷市场实施调控,强化住房金融宏观审慎管理。

四是促进信贷机构优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挥好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再贴现和抵押补充贷款、窗口指导等的作用,创设扶贫再贷款,将民营银行纳入支小再贷款的支持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三农和棚改等国民经济里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与此同时,坚定推动金融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疏通传导渠道。央行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首次采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的表述方式,一改以往“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提法,同时,关于流动性的提法同样由“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变为“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都与之前的执行报告有着明显的变化,这验证了央行政策流动性拐点,2015年、2016年上半年货币市场过度宽松的局面将不会继续出现,定调2017年货币政策收紧的态势。

第三篇:人民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存款准备金并称为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

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外汇公开市场操作1994年3月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复交易,规模逐步扩大。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了一批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目前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业银行。这些交易商可以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工具与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其中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一般而言,票据贴现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

贴现是指客户(持票人)将没有到期的票据出卖给贴现银行,以便提前取得现款。一般工商企业向银行办理的票据贴现就属于这一种。

转贴现是指银行以贴现购得的没有到期的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转贴现一般是商业银行间相互拆借资金的一种方式;

再贴现是指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人民银行的贴现,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一种信用业务,是中央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而运用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

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存款准备金率

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第四篇: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

分享按钮 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

2010-09-26 23:02:19 编辑 删除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60589 次 | 评论 142 条 日前,网易论坛有一篇署名文章谈及美国梦和中国梦。

美国梦的说法由来已久,而随着中国宣布GDP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中国民间的和官方的中国梦也甚嚣尘上,并作为一种对抗性的概念在海内外传播开来。然而这两种梦,深究起来,却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是由不同的载体承托起来的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美国梦是什么?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之后开始修建由芝加哥到三藩市的太平洋铁路,作为经营策略之一,太平洋铁路公司出售沿路土地筹集资金,在欧洲大肆广告,其主要内容就是“美国梦”。梦想有自己的土地吗?梦想有自由吗?到美国来!随着大量欧洲移民进入美国,美国中西部开发只用了50年,随之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后来美国梦,由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的演讲再次扩张,“我有一个梦”表达的是人性、尊严、平等和自由。而当下流行起来的“中国梦”,却是一种国家主义的、自我中心的、具有排他性和封闭性的概念。这是一个国家的(非民众个体的)、官方的(非民间的)、中国的(非外国的)“梦”,它的核心是全球格局中的支配权力。早在1980年代,就有人对所谓“中国梦”有过描述,指着世界地图:“我们的任务,是以夏威夷为圆心,以夏威夷到北京为半径,重建中华帝国!”人们对这种梦并不陌生,当年纳粹德国和军国主义的日本,都有类似的梦想。这种“梦”比前苏联的共产主义“梦”还要落后,因为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仍然以人和社会为依归,并不封闭在国家权力的范围之内。

该网文称,作者曾应邀参加一个朋友在美国的入籍仪式,排队鱼贯进入宣誓大厅的时候,留意到墙上有一幅字,“美国的形成从来都不是血缘的、地域的和宗教的,人们聚集在这片土地上,是因为人们认同她的价值观,那就是人性、尊严和自由、平等”。这句话是美国早期某位总统的讲话,但那个时候美国不但不是GDP第一,而且不参与国际事务。

New Yorker翻译成为纽约客而不是纽约人,真是中文翻译中的神来之笔。纽约客是纽约人的代称,大家都是客,借居这个大城之中追求梦想创造神话。纽约有3百多万人在家不说英语,外国出生者占相当大比例,各路神仙来自四面八方,因其包容所以多彩。1949年前的中国上海也是这样,没有上海人的概念;上海人相互问讯,会说自己是苏南人、江北人、宁波人或者是广东人。那个时候,上海是一个追梦的城市,也是一个创造童话的城市,因此被誉为远东第一城。后来的香港也一样,自称番禺人、潮州人、福建人抑或是上海人以及越南人、马来西亚人,大多都是华裔;那个年代,香港充满活力,也充满奋斗成功的童话。上海和香港的大富豪少有本地人。上海的富豪多来自苏州和宁波,而香港的富豪有潮州人、马来华人、番禺人等等。只是到1950年代后,上海开始有了比较严谨封闭的“上海人”概念,就和1979年后香港有了比较严格的“香港人”概念一样,两个城市从此开始走入封闭。

但纽约却从来不对外封闭。而纽约,其实只是美国的一个缩影。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后开发中西部,大量从欧洲吸引移民,首要招牌是土地和自由,前者代表了自由资本主义有关资产的意义,而后者是和当时欧洲贵族和教会把持精神领域形成对照。100年前,美国的富豪大多数是移民。即使是现在,美国大量的知名富豪几乎都是白手起家,包括微软的盖茨、苹果的贾伯斯,以及雅虎、谷歌、思科这些赫赫有名企业的创始人。

美国是一个创造现代童话的国度。对很多美国佬来说,物质金钱只是成功的手段和途径,成功过程中的精神升华更为重要。大概正因为如此,美国的童话和梦想才能够持续两百年,而至今仍然引人入胜。并且,这也是美国社会仍然充满活力,而未来仍然令人乐观的原因。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今年8月1日在北京大学演讲,受到广泛关注。龙应台的演讲题目就是《我们的“中国梦”》,是应“南方周末”之约而以“中国梦”为题而发言的。龙应台在演讲中介绍了1949之后,台湾人、尤其是外省籍台湾人的“中国梦”的破灭与转折。

对于龙应台此次演讲,众多媒体注意到演讲者不少直接大胆的表述,一些论点直指中国大陆政治文化中的敏感问题。比如龙应台详细介绍台湾1979年《美丽岛》事件,而正是这一事件标志着台湾政治反对派的成熟,而最终推倒了国民党在台湾的专制统治。龙应台借机呼吁大陆当局容纳政治异议人士,从台湾经验出发,传播自由民主理念。通过对蒋介石政权在台湾长期经营的国民党爱国主义教育的描述,龙应台也希望就此颠覆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教育,将大陆被看作至高无上的爱国教育重新定位;因为和国民党的爱国主义教育一样,共产党的爱国主义也无非是一党之意识形态教育而已。从政治多元出发,一党即是一党,既不能代表其他党派,更不能将党混同于国家和国土。

从台湾的政治光谱上看,龙应台属于蓝营,不主张台湾独立。从龙应台的演讲来看,也得不出她主张台独的结论。但是,她是否主张统一呢?在演讲中,她没有直接表达其立场。但字里行间,龙应台的主张却可圈可点。在演讲结束前,龙应台讲了这样一段话:“请相信我,我对中国的希望是真诚的。但是请不要跟我谈“大国崛起”,请不要跟我谈“血浓于水”,“我深深盼望见到的,是一个敢用文明尺度来检验自己的中国;这样的中国,因为自信,所以开阔,因为开阔,所以包容,因为包容,所以它的力量更柔韧、更长远。”此段话可以看作是龙应台的中国观。她没有讲她是否会同意统一于这样一个中国的怀抱中,但至少,这是她认同的中国,是她梦想的中国。那是一个开阔的、包容的中国。

从政治角度解读龙应台的演讲,意义甚为鲜明。但人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解读龙应台的演讲,比如从民族主义的角度解读。龙应台表示,她不在乎“大国崛起”,如果这种大国崛起只是军事、经济的成就和政治的专制。这样的崛起,将会是灾难的到来。也许,人们可以将这一视角看成是台湾的视角,是从少数族群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崛起。然而,正是这一视角值得重视,因为这里提出的是一个大国何以获得各个不同族群的认同的关键。龙应台几次提到所谓“血浓于水”,并几次否定了这一概念。受过中国文化教育的人恐怕都能够体会“血浓于水”的意涵,但可能很少人会真正深究“血”字的份量,更不会将这一成语同种族联系起来考虑。最近传播甚广的《刘亚洲中将的西部论》中提到了台湾和其他族群;他说:“台湾与大陆同种同族同文化,即使出了问题,将来也会回来。新疆和西藏是多民族,一旦出去,回来的可能性甚微。”这里的同种同族同文化是对“血

浓于水”的恰当注脚:相对于其他族群,台湾人的血管里流着同样的汉族的血。不同的是,刘亚洲看到了种族的重要性,而龙应台强调的则是文明,是价值。换言之,通过对“血浓于水”的否定,龙应台正在超越族群观。

值得提出的是,龙应台在演讲中以大量篇幅谈到她的“中国梦”的价值基座,谈到中国儒家文化的价值系统,如:“礼义廉耻”。她表示,“就是这个价值系统,形成一个强固的基座,撑起一个“中华大梦”。”同狭隘的种族或族群观念相比,中国传统的儒家价值有着普世指向,也即是儒家文化中的“天下主义”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龙应台通过“天下主义”的桥梁,走上了现代普世价值的大路。

龙应台的“中国梦”是以普世价值为基座的。

事实也证明,以普世价值为基座的“中国梦”远比以血缘关系、族群关系为基座的“中国梦”要更具吸引力。以纳粹德国和军国主义日本为样板的“中国梦”就更是等而下之。现在,美国不仅是中国富豪、巨贪的移民之地,早在几十年前就成为了中国偷渡者的梦想之地;而且,就在当今“中国崛起”的喧嚣中,普通的老百姓却通过偷渡移民美国。近日媒体报道,美国联邦“府会中国委员会”举行的偷渡及人口交易听证会透露,最近美国的中国偷渡客暴增10倍。很多中国家庭花费约7万美元的昂贵代价,把自己未成年的子女偷渡到美国。在“中国崛起”的十几年来,偷渡客死亡事故也频繁发生,从1993年的“金色冒险号”事件,到2009年10月份加勒比海域中国偷渡客翻船事故,再到2010年7月份美国西部亚历桑那州发现40多名偷渡人员的尸体,对偷渡者来说,死亡一直是偷渡过程中甩不掉的恶梦。但尽管如此,这些灾难都浇灭不了他们彻底走出国门投奔自由的渴望。

更可悲的是,不仅是中国的底层民众,中国的精英阶层涌现移民美国大潮。据美国国务院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移民获批的EB-5类签证移民人数不断增加,2009年比2008度增加了2倍左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移民大国。据媒体报道,在21世纪的头十年里,中国移民潮的主力已从底层劳工转为由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组成。在2009年投巨资开拍的宣传片《建国大业》中,20多位主要演员的国籍早已加入了外国籍。虽然他们移民无可指责,但他们用脚投票,选择抛弃他们在电影中反映的60年前所建的国,至少对当局是个讽刺。

其实,无论偷渡平民、文化精英还是贪官,他们选择美国,无非是为追求更好的生活。如果仅仅以物质生活为衡量,即使能出得起7万美元的普通偷渡者,若非对国内的生存环境失去信心,恐怕也没有谁愿意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搬到一个语言不通、生活习惯相异、举目无亲的陌生国度。对这些人来说,美国优质的教育、清洁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和民主、法治、平等、自由的安全感,都无疑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而这些,在中国大陆则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在许多国人眼中,灾难深重的中国已成为不宜居住的伤心之地。但心中依然燃烧着梦想的中国人,从来不会放弃对未来的希望。那么除了些成功实现美国梦的中国人之外,绝大多数无法走出国门的人们,又将如何面对眼前沉重的现实?!也许,要改变目前的现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若要改变,首先要民众觉醒,正如龙应台所言:“正因为权力的侵蚀无所不在,所以个人的权利、比如言论的自由,是每个人都要随时随地、寸土必争、绝不退让的。”

美国梦是一种内生的人性向往,而不是外在的政治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中国的“梦”更为接近。在中国古代,却是外国人向中国移民的梦想之地。

不说“万国来朝”的汉唐,连弱势的宋朝也曾接收过万里迢迢前来投奔的犹太部落。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因为中国靠武力征服了别人,而是传统中国的人性价值观,在当年的地球上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教无类”,“君轻民重”等都是这种价值表达。这些内容,在当时全球以家族和血缘封闭的个人发展和个人地位的社会时代中,占据着相当高的道德和人性高点。正如今天的美国,以“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普世价值,将全世界的人都吸引在自身边,即使是在中国诋毁普世价值的贪官们,也不例外。

因此,道德价值体系是根基,社会经济是枝叶。中国古代社会重学重德,但个人财富和国家富强却借此而生长;近代西方文明以“文艺复兴”、人本主义为先驱,也使科技和经济大发展。“故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孔夫子的这句话,放在当今美国十分恰当,美国梦中的优越物质条件,其实生长在平等、自由的根基之上。因此,真正的中国梦,必须是建立在追求和实现普世价值的基础之上,除此以外,其他所有打着“中国梦”旗号的行径,不仅会四处碰壁,甚至还会将中国引向万劫不复的境地。

第五篇:专题三 货币政策及工具

专题三 货币政策及工具

一、SLF 1.概念

常设借贷便利是央行在2013年创设的流动性调节工具,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2.原因

1.对冲存款偏离度管理的影响,防止人造钱荒;

2.SLF期限预计为三个月,而存款偏离度9月末就开始执行,央行完全可以使用一个月而非三个月的工具即可。且存款偏离度压力较大的是中小银行,而SLF是给大行的。

3.对8月份疲软经济数据的首次清晰的政策反映。周末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正在以超预期的速度放缓,部分关键指标甚至连续恶化,8月的工业增加值跌至6.9%,创六年以来的新低。

4.新股发行、假期因素均可能导致短期流动性出现大幅波动,SLF有助于缓解季末流动性紧张。

5.比较隐蔽,保持了表面的“保持定力”;

6.市场最终还是了解到SLF,达到了传递信号功能。

3.作用

1.不少机构均认为,总规模人民币5000亿元的SLF,效力近似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但高盛经济学家宋宇称,虽说每行平均1000亿元的SLF号称类似于全面降准,但真正的降准影响会更大,因为其效力是持续的。

2.还有分析认为,这次的效果有限。在不良贷款反弹背景下出现的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靠定向降准难以解决。股份制银行存款偏离度压力大,而非国有大行。

3.SLF和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等操作利率一道,会构成货币市场利率的运行区间。这凸显出中国央行构建利率走廊调控机制的新思路。近一年来,央行在资产端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新工具,通过SLO+SLF(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设借贷便利)构建短端利率走廊,PSL(抵押补充贷款)试图打造中长端政策利率指引。

4.SLF目的是构建“利率走廊”的上限,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就是说,如果市场利率大于某个值,有可能触发央行强制使用这个工具,阻止同业拆借,转向央行贷款。基本没有主动权,得商业银行申请。

二、MLF 1.概念

中期借贷便利是央行在2014年9月创设的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MLF需要商业银行提供国债、央票、政策性金融债或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抵押。其目的是在外汇占款趋势性放缓的背景下,为金融机构提供补充中期适度流动性,以引导商业银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MLF临到期可能会重新约定利率并展期,各行可通过质押利率债和信用债获取借贷便利工具的投放。MLF要求各行投放三农和小微贷款。

2.原因

1.降低融资成本是央行的首要任务,但目前央行各类创新工具对降低贷款利率收效甚微,下调回购招标利率大幅降低了货币市场以及债券市场利率,但对信贷市场贷款利率下降的引导相对缓慢,企业融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2.贷款利率仍高,上浮比例增加。企业融资条件仍在恶化。

3.融资增速下行,经济下行风险未消。由于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上升,也使得融资总量增速持续回落,进而影响了货币创造能力,M2增速也明显回落。从历史经验看,地产销量增速以及融资总量增速是决定经济走势的两个最重要的领先指标,因而其下行意味着短期内经济下行风险未消,在未来半年内经济难以见底。

4.近两年来,在融资需求旺盛的大背景下,部分商业银行通过不规范的同业业务、证券投资等科目,向房地产、部分软约束及政策限制性领域提供了较多融资。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这些部门的需求出现一定变化,加之同业业务监管等措施强化,三季度以来这部分融资出现收缩,从而减少了货币派生。

5.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不仅面临来自资本流动变化、财政支出变化及资本市场IPO等多方面的扰动,同时也承担着完善价格型调控框架、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等多方面的任务。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平稳适度,支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央银行需要根据流动性需求的期限、主体和用途不断丰富和完善工具组合,以进一步提高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3.作用

MLF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增长。总体看,在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出现阶段性放缓的情况下,中期借贷便利起到了补充流动性缺口的作用,有利于保持中性适度的流动性水平。

三、SLO 1.概念

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用来调控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以7天期以内短期回购为主,操作在七天期等品种工具之后,继续构建隔夜等超短期品种,作为指引市场基准利率的努力,为利率市场化进程打下更好基础。

但未作为优先的常规性制度安排,这可能源于中国财政资金季节性剧烈波动,支付体系有待完善,以及金融市场结构和金融机构本身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诸多复杂因素。遇节假日可适当延长操作期限,采用市场化利率招标方式开展操作。

人民银行根据货币调控需要,综合考虑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状况、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等多种因素,灵活决定该工具的操作时机、操作规模及期限品种等。

2.作用

1.根据央行规定,SLO原则上在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间歇期使用。今后除了每周二和周四的公开市场操作之外,只要市场流动性出现异常波动,央行都可以通过新工具向市场释放或者回收流动性,央行可以保证在交易日里“无间隙”的调控。

2.央行并未让所有交易商都参与,而是选择了工农中建四大行、国开行等12家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而这12家机构,实际上承担了“做市商”的角色。对于新工具的“上市”,央行还做了保密工作。根据央行的规定,操作结果滞后一个月再对外披露。

3.将原先一周两次的逆回购改为每日开展,增加公开市场的操作频率,不仅可平衡市场流动性,加强公开市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引导力,也有利于完善短期利率体系。

四、PSL 1.概念

抵押补充贷款,PSL作为一种新的储备政策工具,有两层含义,首先量的层面,是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其次价的层面,通过商业银行抵押资产从央行获得融资的利率,引导中期利率。

2.作用

1.PSL的目标是借PSL的利率水平来引导中期政策利率,以实现央行在短期利率控制之外,对中长期利率水平的引导和掌控。自2013年底以来,央行在短期利率水平上通过SLF(常设借贷便利)已经构建了利率走廊机制。

2.PSL这一工具和再贷款非常类似,再贷款是一种无抵押的信用贷款,不过市场往往将再贷款赋予某种金融稳定含义,即一家机构出了问题才会被投放再贷款。出于各种原因,央行可能是将再贷款工具升级为PSL,未来PSL有可能将很大程度上取代再贷款工具,但再贷款依然在央行的政策工具篮子当中。

3.在我国,有很多信用投放,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支出类的信贷投放,往往具有政府一定程度担保但获利能力差的特点,如果商业银行基于市场利率水平自主定价、完全商业定价,对信贷较高的定价将不能满足这类信贷需求。央行PSL所谓引导中期政策利率水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直接为商业银行提供一部分低成本资金,引导投入到这些领域。这也可以起到降低这部分社会融资成本的作用。

五、LPR 1.概念

贷款基础利率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贷款基础利率的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是在报价行自主报出本行贷款基础利率的基础上,指定发布人对报价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形成报价行的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平均利率并对外予以公布。运行初期向社会公布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贷款基础利率的指定发布人。首批报价行共9家,分别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每个工作日在各报价行报出本行贷款基础利率的基础上,剔除最高、最低各1家报价后,将剩余报价作为有效报价,以各有效报价行上季度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占所有有效报价行上季度末人民币各项贷款总余额的比重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出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平均利率,于每个工作日通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网对外公布。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按年对报价行的报价质量进行监督评估,促进提升贷款基础利率的基准性和公信力。

2.作用

1.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作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机制在信贷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和扩充。2.有利于强化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促进定价基准由中央银行确定向市场决定的平稳过渡

3.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定价效率和透明度,增强自主定价能力 4.有利于减少非理性定价行为,维护信贷市场公平有序的定价秩序

5.有利于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机制,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六、合意贷款

“合意贷款”,实际就是指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其核心内容是指金融机构适当的信贷投放应与其自身的资本水平以及经济增长的合理需要相匹配。

其中,资本约束不仅包含过去 8%的最低资本要求,还包含逆周期资本、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储备资本等基于宏观审慎的资本要求;

经济增长的合理需要意味着整体信贷增速不应过多偏离经济预期增长目标。信贷扩张越快,偏离合意水平越多,未来积累的风险就可能越大,因此资本要求就会相应提高,以此来抑制金融扩张的顺周期波动,防范系统性风险积累,保障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合意贷款是建立在资本约束基础上的一种透明、规则化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有别于行政性的规模管制。

合意贷款工具在当前宏观调控环境中仍有其合理性,是以新型宏观审慎工具消化前期刺激政策影响的一种选择。应当看到,调控框架的选择要综合考量各方面制约因素,并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刺激措施显现成效、经济复苏态势逐步巩固后,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部署即开始引导货币条件回归常态。

但当时各方面意见不统一,来自市场的压力很大,而利率、准备金等工具的信号作用又比较强,需要借助于宏观审慎措施,通过引导商业银行更稳健经营来抑制其过度扩张。人民银行多年来都强调向市场化的间接调控方式转型,包括更多发挥流动性管理和价格型工具的作用。但价格工具的运用也受到多种因素掣肘,如流动性约束和较大幅度调整利率难以被接受、部分微观主体对利率敏感性不够、汇率市场化进程仍需推进等,因此还必须借助于宏观审慎等政策工具发挥必要作用。

未来随着形势变化和改革推进,调控工具自然会有不同选择。

合意贷款具有透明、规则化以及动态调整的特点。金融机构可根据既定公式和相关参数自行测算合意贷款增速,并了解宏观政策取向和导向。这在最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为的自由裁量权,也体现出其与传统贷款规模分配的根本区别。

当然,执行中也存在一些复杂因素,如部分农信社资本充足率长期低于监管要求甚至为负,若严格执行规则标准,本应收缩贷款,这在一些缺乏金融服务的偏远、贫困地区可能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再如,近年来村镇银行等新设机构较多,缺乏足够历史数据。这些特殊性要求有一定灵活度。

合意贷款也是动态调整的,能够适时反映宏观形势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状况的变动情况。一方面,金融机构自身资本充足水平等因素的动态变化,会引起合意贷款变化;另一方面,央行根据宏观形势等变动也会适时调整宏观审慎政策参数。整体看,宏观审慎工具实施以来,信贷投放总体适度,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结构也更趋合理。

合意贷款增速通常是贷款增速,年内的贷款进度由金融机构根据实体经济的实际贷款需求以及自身流动性状况和经营战略等自主安排。总体上,合意贷款按照大体均衡、不大起大落的原则把握,但根据实体经济的实际贷款需求情况也有一定弹性和灵活度。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可结合农业季节性规律,灵活安排贷款节奏。一般而言农村金融机构前几个季度贷款比例较高,与季节性规律基本相符。对合意贷款和定向降准之间的关系也要合理看待。在保持宏观稳定、货币信贷增长不过快的前提下,2014年以来人民银行根据经济形势变化数次调整了宏观审慎管理指标,适度拓宽合意贷款空间,增量大于定向降准释放的资金量。一些金融机构主要由于资本实力不足,信贷扩张受到限制。

定向降准主要发挥信号作用,通过建立信贷结构优化的正向激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涉农信贷投放比例,并不能理解为“放水”扩张总量。不少金融机构的小微企业、涉农贷款比例还有提升空间,潜力在于存量结构的改善,如果能够压缩其他类贷款,将收回再贷以及新增贷款中的更高比例投向小微企业、涉农贷款,就能在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使这些领域得到更多支持。定向降准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但不能取代市场对资金流向的决定作用。提升金融机构支小支农意愿和能力,还需治本措施切实跟进。如落实小微企业财税支持政策、增强中小金融机构资本实力、加快设立民营中小银行、解决财务软约束主体无效占用过多资源等。

七、定向降准

定向降准主要发挥了信号和结构引导作用,通过建立促进信贷结构优化的正向激励来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当前我国货币信贷存量较大,增速也保持在较高水平,不宜依靠大幅扩张总量来解决结构性问题。6月份将定向降准与对余额比例指标和增量比例指标考核相结合,旨在对过去尤其是上一年“三农”、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比例较高的商业银行给予鼓励,未来还将定期对商业银行实施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其准备金率进行动态调整。

通过上述设置,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商业银行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这有利于在不大幅增加贷款总量的同时,使“三农”和小微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通过开展定向操作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成为主要经济体央行的新动向。如美联储实施“扭转操作”以打通短期利率向中长期利率的传导梗阻,欧央行推出“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也是在引导资金通过信贷等途径流向实体经济。中国人民银行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两次定向降准体现了这一思路。

当然也应看到,货币政策主要还是总量政策,其结构引导作用是辅助性的。定向降准等结构性措施若长期实施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的真实性可能出现问题,市场决定资金流向的作用可能受到削弱,准备金工具的统一性也会受到影响。中长期看,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增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信贷资源投向的优化,根本上还是要依靠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八、未来政策

1.全面降准降息还会有吗?

在当前阶段,降息和降准与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要求不符,央行基本将传统货币政策(降息和降准)“雪藏”了。

但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依然呼吁降准降息,与其量宽,还不如降息。

我们认为货币政策走在错误的方向上,08年以后中国经济的症结是债务超增,原因是货币与经济增速的脱节,因而提供超额货币对经济无益,年内多次量宽基本无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而导致当前经济全面下行的核心原因在于利率高企,贷款利率与GDP增速相当,因而企业和居民失去投资消费动力。

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央行的确不应干预银行的贷款利率决策,但可以降低回购利率,即通过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引导其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改革转型提供有利环境。最后他提到,建议降息并不是反对改革,而是建议改革应该在低利率的环境下展开,只有经济主体有了正常投资消费的动力,改革才更有可能成功。

2.未来政策怎么走?

1.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保持定力,主动作为,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的关系,继续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2.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金融深化和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疏通传导机制,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3.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及金融创新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流动性调节等工具,完善中央银行抵押品管理框架,调节好流动性总闸门,保持货币市场稳定。

4.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着力降低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和“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融资成本。积极运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等工具,继续开展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

5.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继续推进同业存单发行和交易,探索发行面向企业及个人的大额存单,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继续培育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和贷款基础利率(LPR),建设较为完善的市场利率体系。建立健全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框架,强化价格型调控和传导机制。

6.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稳步拓宽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渠道。推动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直接交易市场发展,更好地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服务。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控。

7.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和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

8.深化金融机构改革,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继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制衡机制,把公司治理的要求真正落实于日常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之中。

下载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工具差异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工具差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缺点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缺点再贴现业务的主要优点是,它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者的作用,并且既能调节货币供给的总量,又调节货币供给的结构。再贴现业务的主要缺点是再贴现业......

    货币政策工具[小编整理]

    货币政策工具概述 --浅谈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 一、简介 要了解货币政策工具,首先来认识一下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介绍与分析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分析 目 录 1) 2) 3) 4) 5) 6) 7) 8) 9) 量化宽松名词解释 ............................................. 1 QE1 ...........................................

    2003-2011年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使用

    2003年初,经济增长较快,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能源交通等瓶颈(整体中的关键限制因素)制约,物价上涨压力加大,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9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

    浅析央行货币政策新工具PSL

    浅析央行货币政策新工具PSL 抵押补充贷款(PSL,即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的缩写),PSL作为一种新的储备政策工具,有两层含义,首先量的层面,是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其次价的......

    教育差异:中国重培优 美国善补差

    教育差异:中国重培优 美国善补差 我读研究生时的导师复旦大学张伟然教授,去年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研究,顺便把读初三的儿子张吾南带到波士顿贝尔蒙特高中,如今一学期读完,张吾......

    中国法院人民陪审制度与美国法院陪审团审判制度的实质性差异

    美国陪审制度是宪法的设计者们努力创造一个独立的司法系统,但同时又坚持进一步防止司法专断而设置的当事人权利保障制度,它的功能在于防止为消灭仇敌而进行的无事实根据的指控......

    当前货币政策不足、目标、工具及发展方向

    当前货币政策分析 当前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国际经济形势涌现的逆转以及已经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我国经济增长率将涌现必定程度的回调,国际收支不平衡程度将有所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