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泰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询问和质询暂行办法
泰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询问和质询暂行办法
(2011年7月22日泰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26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泰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以下简称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法行使询问和质询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询问、质询工作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民主公开、依法办事的原则。
第二章 询问
第三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应当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1
第四条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对议案和有关报告中不了解或者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向有关地方国家机关提出询问。
第五条询问可以由常委会组成人员个人提出,也可以由两名以上组成人员共同提出;可以口头提出,也可以书面提出。
第六条受询问机关负责人应当当场回答询问。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说明原因,并经询问人同意后,在确定的时间内口头或书面答复。书面答复件应当由受询问机关负责人签署。
第七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认为必要时,可以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结合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就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关心的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询问,由市人民政府或者有关工作部门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第八条专题询问的议题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各方面意见并商市人民政府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后,提请主任会议确定。
第九条专题询问议题经主任会议确定后,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一个月前告知市人民政府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
根据主任会议确定的专题询问议题,市人民政府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应当于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十天前将专项工作报告送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由市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于会议举行七天前发给常委会组成人员。常委会组成人员针对专项工作报告及相关工作拟提出询问的,应当在会议举行三天前将拟询问问题交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并转交受询问单位。
第十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的专题询问采取分组会议或联组会议方式进行。
常务委员会联组会议的专题询问,由常务委员会主任或受主任委托的副主任主持,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回答询问。主要负责人因故不能到会,应征得会议主持人同意后委托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回答询问。
常务委员会分组会议的专题询问,由会议召集人主持,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负责人应当分别参加各组会议,回答询问。
第十一条专题询问,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
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务委员会联组会议上提出询问,有关部门负责人回答询问,应当经主持人准许。
常务委员会分组会议的专题询问,可以即问即答。
第十二条询问人在听取回答后,就同一问题可以补充询问一次。其他常委会组成人员也可就同一问题补充询问一次,但问题已经作出回答的,不得再次询问。补充询问不需事先提出。
第三章 质 询
第十三条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对市人民政府及其各工作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第十四条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市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联名提质询案:
(一)违反法律、法规的;
(二)不执行上级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的;
(三)不按要求办理或者拒绝办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
(四)工作中有重大失职或渎职的;
(五)其他需要质询的重大问题。
第十五条质询案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一事一案,并写明质询对象、质询的问题和内容。一件质询案只能质询一个对象,如果质询的事项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机关,应当对不同对象分别提质询案,或者对承担主要职责的机关提质询案。
第十六条质询案由主任会议决定交由受质询的机关答复。主任会议可以决定由受质询机关在常委会会议上口头答复,或者由受质询机关书面答复。
受质询机关应当在主任会议决定的时间内答复。
第十七条质询案以口头答复的,提质询案的常委会组成人
员应当参加会议,并可以就答复中不够明确的问题作进一步提问,发表意见。受质询机关应当由主要负责人到会答复。
质询案以书面答复的,应当由受质询机关的主要负责人签署,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十八条提质询案的常委会组成人员过半数对受质询机关的答复不满意的,主任会议可以要求受质询机关再次答复。提质询案的常委会组成人员过半数对再次答复仍不满意的,由主任会议根据提质询案的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和受质询机关答复的情况决定,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所质询的事项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必要时可以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
第十九条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质询案中涉及待处理的具体事项,主任会议可以交由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督办,并由督办机构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报告。受质询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书面答复提质询案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并报送督办机构。
第二十条质询案在主任会议决定交受质询机关答复前,提质询案的常委会组成人员书面要求撤回质询案的,经主任会议同意,该质询案即予撤销。
提质询案的常委会组成人员要求撤回质询案的,应当本人签名。未撤回质询案的提案人人数仍符合提质询案法定人数的,该质询案仍然有效。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询问人、质询人要求提供相关材料的,受询问、质询机关应当按时如实提供。
询问、质询的问题、要求提供的材料,如涉及国家秘密的,受询问、质询机关可以不予回答或不予提供,但应当作出说明。
第二十二条专题询问及答复情况、质询案及质询案的答复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三条本暂行办法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暂行办法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题询问办法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7号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题询问办法》已经2013年10月31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11月4日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题询问办法
(2013年10月31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加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职能,规范对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的专题询问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有关法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专题询问,是指常务委员会在举行会议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组织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列席会议的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就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的相关工作进行的专门询问活动。
第三条 专题询问工作遵循实事求是、合法有序、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四条 询问专题围绕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由主任会议结合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议题或者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五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在每年十一月底前提出下一拟进行专题询问的建议,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汇总后由主任会议讨论决定询问专题,并列入常务委员会工作要点。询问专题需要调整的,由主任会议决定。
—1—
除列入常务委员会工作要点的专题询问以外,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书面联名、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人以上书面联名,可以在确定常务委员会会议议题时提出与会议审议议题有关的专题询问议题,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进行专题询问。
第六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协助常务委员会开展专题询问工作。
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办事机构根据主任会议的决定承办有关专题询问的具体工作。
第七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制定专题询问实施方案提请主任会议决定。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应当及时将专题询问的相关事宜通知被询问单位。
第八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在专题询问前应当与被询问单位沟通,组织召开专题询问协调会,落实专题询问的具体事项。
第九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可以根据下列途径了解的情况,拟出询问的重点:
(一)常务委员会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二)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与询问专题有关的工作进行视察或者专题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三)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就询问专题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
(四)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建议中反映的突出问题;
(五)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就询问专题开展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六)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围绕询问专题,通过代表座谈会、代表接待日、人民来信来访、征求意见函、媒体网络等了解的比较集中的问题;
(七)其他途径反映的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
第十条 专题询问一般在常务委员会会议联组会议上进行。
根据询问专题所涉及的工作,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负责人应当到会回答询问;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也可以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到会回答询问。
根据专题询问需要,经主任会议允许,被询问单位可以邀请有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到会说明情况。
第十一条 询问人由常务委员会会议分组会议推荐、个人报名等方式产生。
常务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和列席常务委员会会议的其他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要求提问的,经主持人同意,也可以现场向被询问人提出询问。
第十二条 询问人应当在被询问单位职责和询问专题范围内询问,提出的问题应当重点突出、清晰明确。
被询问人应当客观准确地回答询问人提出的问题,不得推脱或者回避问题,不得对询问人提出反问或者质疑。
第十三条 询问人在听取答复后,经主持人同意,可以就同一问题补充询问。
第十四条 询问问题涉及多个部门的,应当以承担主要职责的部门为主答复,其他有关部门补充答复。
第十五条 被询问人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说明原因,经主持人同意后,在下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前书面答复。
询问问题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不宜回答的,被询问人应当作出说明,经主持人同意后,可以不作答复。
除前款规定的情形外,被询问人不能拒绝答复。
第十六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会议结束十日内,将专题询问和分组审议中的意见进行整理、归纳,经主任会议讨论通过,以审议意见书的形式交由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处理和整改。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审议意见书后的两个月内,将研究处理和整改情况送交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后,向常务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情况复杂需要延长期限的,应当经主任会议同意。
省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对被询问单位在询问答复中提出的具体事项应当进行连续跟踪督办,直至有关事项得到解决。督办情况的报告由主任会议决定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就专题询问涉及的相关工作作出决议、决定。
第十七条 专题询问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十八条 对在本行政区域内设立的不属于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国家机关进行专题询问,适用本办法。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鹤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题询问暂行办法(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鹤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专题询问暂行办法
(2013年3月28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保障和规范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法行使询问职权,促进市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专题询问是指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人大代表针对某一特定问题或工作领域相关情况,向市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进行询问,是对法定询问监督方式的创新和发展。
第二条
专题询问应坚持依法办事、民主公开、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
第三条
专题询问的主体是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会议的省、市人大代表也可围绕专门议题提出询问。
第四条
专题询问的对象是询问议题所涉及的市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询问对象除市政府由分管领导应询外,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应询人。应询人因特殊原因无法到会的,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同意后,可以委托分管相应工作的负责人到会应
第十条 实施方案包括专题询问的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调查方案、具体问题、方式、程序等内容。
第十一条 专题询问前的调查活动应成立由常委会主管副主任牵头、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相关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和部分省、市人大代表等组成的专题询问调查组,向社会各界了解相关情况、征集相关问题,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和专题询问提纲向主任会议报告,确定召开专题询问会的有关事项。专题询问提纲于专题询问会举行七日前告知受询问单位。受询问单位要积极配合,按照专题询问的工作要求,及时认真地做好回答询问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十二条
专题询问与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相结合,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主持。在听取有关专项工作报告后,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询问人每次提问一般不得超过3分钟,受询问人每次回答一般不得超过10分钟。
第十三条
专题询问前应确定询问人,认真做好询问准备。专题询问会上,参加会议的其他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经主持人同意后也可提出询问。
第十四条
询问人所提问题应紧扣议题、重点突出、针对性强。询问人对回答不满意的,可对受询问人进行追问。其他询问人也可就同一问题补充询问。受询问人对所提问题已经作出明确回答的,一般不继续询问。
第十五条
受询问人回答问题应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言简意赅。当场不能回答的,应说明原因,并经询问人同意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书面答复。
询问内容涉及多个部门的,可以要求一个部门主答,其他部门作补充
第四篇:党代表质询询问制度
党代表询问、质询制度(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充分保障党代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金川区党代表任期制实施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询问和质询
询问是指党代表对区委、区纪委及其成员、区委各职能部门和所属各级党组织的工作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提问,要求被询问对象做出答复的活动。质询是党代表对询问答复不满意,要求被质询对象重点对相关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做出说明和解释,并查找问题的活动。
二、受理机构
党代表提出的询问和质询由区委党代表联络工作办公室受理。
三、询问和质询的提出
询问和质询可由代表个人提出,也可由多位代表联名提出。提出质询,应当以提出过询问为前提条件。提出询问或质询,应填写《党代表询问书》或《党代表质询书》,涉及多个询问或质询对象的,应分别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完整,并署名。
党的代表大会召开期间提出,并要求列入大会议程、在会议期间召开质询会的质询必须由10名以上代表联名提出,经大会主席团批准。
四、询问和质询的主要内容
(一)遵守宪法、法律、党内法规方面的情况;
(二)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的情况;
(三)执行区党代表大会及区委决议、决定方面的情况;
(四)办理代表提议、提案方面的情况;
(五)区委委员、区纪委委员个人履职方面的情况;
(六)广大党员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问题。
五、询问的受理
(一)闭会期间党代表提出询问,由区委党代表联络工作办公室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符合规定的询问,将《党代表询问书》送交被询问对象并告知询问人;对不符合规定的询问,告知询问人,可以由其收回询问书或者按照规定重新提出。被询问对象应当自收到《党代表询问书》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说明,存在询问书所涉及问题的,应当说明具体情况和整改措施;不存在询问书所涉及问题的,应当做出解释。书面说明由被询问对象或其党组织负责人署名后送询问对象,并报区委党代表联络工作办公室备案。
(二)党代表大会期间提出的询问,由大会秘书组转交大会主席团,由大会主席团安排相关单位以召开答复会议的形式进行集中答复。答复会议的主持人、参会人员及时间、地点由大会主席团确定。
六、质询的受理
(一)闭会期间党代表提出的质询,区委党代表联络工作机构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符合规定的质询,将《党代表质询书》送交被质询对象并告知质询
人;对不符合规定的质询,告知质询人,收回质询书或按照规定重新提出。
被质询对象应当自收到《党代表质询书》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对质询问题作书面答复,由其党组织负责人署名后送区委党代表联络工作办公室。
区委党代表联络工作办公室在收到被质询对象所作的书面答复5个工作日内送交质询人并留存备案。闭会期间,质询人或被质询对象任何一方要求召开质询会进行答复的,应召开质询会进行答复。区委党代表联络工作办公室可根据需要提出建议,经质询人同意后,召开质询会进行答复。闭会期间召开的质询会由区委党代表联络工作办公室主持,质询人、被质询对象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可根据情况邀请相关党代表和领导参加。
(二)党代表大会期间要求纳入大会议程的质询案由党代表大会提案审查委员会审查,报告大会主席团决定是否纳入。凡是纳入大会议程的质询案,均应召开全体代表参加的质询会,被质询对象在会上就有关问题进行答复。大会期间的质询会由大会主席团确定主持人、时间和地点。
(三)不纳入大会议程的质询按闭会期间质询办理。
七、质询会召开程序
(一)代表质询提问;
(二)被质询对象答复、说明;
(三)代表就答复情况发表意见或继续提出相关问题,双方交流;
(四)列席人员提问;
(五)对被质询对象的答复进行评价测评,测评结果当场公布;
(六)被质询对象就有关工作作表态发言。
八、询问和质询的终止
代表在被询问或被质询对象答复前,要求撤回的,大会经主席团、闭会期间经区委党代表联络工作办公室同意后,该询问或质询自行终止。
九、其他事宜
(一)提出质询的代表对以区委职能部门及所属各级党组织为被质询对象的答复不满意的,或被质询对象未在规定期限内做出书面解释或答复的,质询人可以书面形式向区委常委会、区纪委常委会提出或反映情况。对以区委、区纪委及其成员为被质询对象的答复不满意的,或被质询对象未在规定期限内做出书面解释或答复的,质询人可以要求被质询对象在党代表大会期间全体代表会议上再作答复,由大会主席团决定是否采纳,同时也可向上级党组织反映。
(二)对质询人向区委常委会、区纪委常委会提出或者反映的问题,区委常委会、区纪委常委会应当及时研究处理,必要时可以成立调查组对有关问题进行核实。
(三)被询问、质询对象认为询问、质询事项涉及保密内容的,应当书面说明情况并送区委党代表联络工作办公室。区委党代表联络工作办公室认为确应保密的,书面通知代表,对涉密内容不作答复。代表不得传播在询问、质询中获悉的保密事项或者其他不宜扩散的情况。
(四)询问、质询的办理及答复情况,区委党代表联络工作办公室应向党代表大会做出书面报告。
十、责任追究
(一)被询问、质询对象不答复或不按期答复询问和质询事项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六十二条的规定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二)被询问、质询对象打击报复或者有其他侵犯党代表询问、质询权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三)代表不按规定程序开展询问或质询,对被询问或质询对象进行故意刁难、无理纠缠的,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比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处理。
十一、本制度由区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五篇:纪委委员询问和质询问题的答复
纪委委员询问和质询问题的答复
看病难看病贵是我国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所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他主要涉及到医疗救治的两个体系即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问题。我局在解决这一民生问题作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在纪委委员询问和质询活动的促进与监督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就已开展的工作和继续做好本项工作的计划答复如下:
在保障体系上,我局所负责的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由于我区人口少,新农合资金总量在全市是最少的,只有3600余万元。在此项工作中,我局突出“为民、便民”理念,围绕政策宣传、便捷优质服务、资金运行监管三个方面扎实开展工作,今年截至目前,我局新农合办已报销医疗费近3000万元,有力的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建设和完善本项工作的服务体系大部分是我局所开展的工作,在目前和今后的工作中,我局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建设和完善看病就医的服务体系。
一是医疗机构的设置管理,让人民群众有好和地方看病,实现“好看病”
1、按市区统一规划,科学设置社区服务站、便民诊所,使人民群众步行15分钟内有一就医点,看病方便。
2、健全优化村卫生室建设,近四年来我局借助项目资金,每年投入20万元改建8 个村卫生室,新建4个标准化的村卫生室。目前在全区106家村卫生室中已有18家达到省级示范标准。
3、推进全区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创国家级、省级示范单位,提高服务水平。区人民医院、妇保院创全省二优医院,西湖社区服务中心、赤壁社区服务中心分别创国家级、省级社区服务示范中心,陈策楼中心卫生院、路口中心卫生院获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卫生院,特别是市中医院今年创三级甲等中医院成功。目前,陈策楼中心卫生院正在创建省级中医药服务示范卫生院,南湖社区服务中心正在创建省级社区服务中心。二是强化医疗机构服务管理,使人民群众能够享受优质低价的医疗服务,达到“看好病”
1、完善医疗收费查询制度和住院病人“一日清单”制度,提高收费透明度,使患者明明白白消费。
2、结合我区基药工作零利润的为民目的,加强药事管理,继续降低药费。
3、推进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工作,实现单纯技术医疗向管理型医疗服务转变,达到科学合理治疗与降低医疗费用兼顾的目的。区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妇保院、血防专科医院等共推行了3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工作。
4、医学检查互认。科学规范开展医学检查,首先实现下级确认上级、同级确认,推广到一级以上医疗机构互认,以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5、6、医疗信息公示制度,引导患者合理就医。
突出优质安全医疗,加强医疗质量、服务流程等管理,最大限度为病人提供流程便捷、服务优质、技术安全、收费合理的医疗服务。目前区人民医院有市级重点专科3 个,市中医院在中医临床方面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5个。
7、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今年全区医疗机构共引进7名医学硕士。
8、重视文化建设,培育仁爱助人精神,塑造医院新形象。截至目前,今年我区医疗机构共开展义诊12次,免费送药6万余元。院内减免医药费用近千人次,总费用达26万多元。受到群众好评。
三是加强医疗市场监管,确保人民群众在看病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保证“看病好”
1、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从严查处医疗机构的不规范行为。
2、推行医疗投诉与医疗行为考核存档制度,对一定时间内连续存在不规范行为并损害了患者利益的予以限期整改、停业整顿直至掉销执照的处理。